TWI432906B -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 Google Patents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2906B
TWI432906B TW100117050A TW100117050A TWI432906B TW I432906 B TWI432906 B TW I432906B TW 100117050 A TW100117050 A TW 100117050A TW 100117050 A TW100117050 A TW 100117050A TW I432906 B TWI432906 B TW I4329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ing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7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8330A (en
Inventor
Shin-Ya Nakafuji
Shin-Ya Minegishi
Takanori Nakano
Original Assignee
Js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sr Corp filed Critical Jsr Corp
Priority to TW100117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3290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483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83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2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2906B/zh

Links

Landscapes

  • Materials For Photolithography (AREA)

Description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圖型之形成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圖型形成方法。
半導體裝置之基板係使用所希望之圖型經圖型化者。此基板之圖型化步驟係具有如以下之步驟者,例如使稱之為光阻組成物之感光性物質堆積於基板上而形成光阻膜之步驟、對上述光阻膜之既定領域進行曝光之步驟、將光阻膜顯像並去除曝光部或未曝光部而得到形成有既定圖型之光阻圖型的步驟、將所得之上述光阻圖型作為蝕刻光罩並對基板進行乾式蝕刻之步驟等。
此般圖型化步驟中,使光阻膜曝光用之曝光光源係使用ArF準分子雷射等之紫外光線,但最近對大規模積體電路(LSI)之微細化之要求逐步提高,而所必要之解像度亦逐漸成為在曝光之光(紫外光線)之波長以下。因此,所必要之解像度若在曝光之光的波長以下時,曝光量容許度、焦點容許度等之曝光製程容許度則變得不足。為了彌補此般曝光製程容許度之不足,將光阻膜之膜厚變薄而使解像性提升之方式雖為有效,但膜厚若變薄,則有變得難以確保在基板之蝕刻時所必要之光阻膜厚之憂慮。
因此,亦進行檢討著關於在基板與光阻膜之間形成光阻下層膜,將光阻圖型暫且轉印於下層膜而形成下層膜圖型後,將此下層膜圖型作為蝕刻光罩而將圖型轉印至基板之步驟。
作為形成上述光阻下層膜用之組成物,係以由具有蝕刻耐性之成分所構成者為佳,例如已提案有,含有熱硬化苯酚酚醛清漆等之碳含有量為多且具有吸收蝕刻中之能量之芳香族環之聚合物的組成物、含有具有乙烯合萘骨架之聚合物的組成物等(參照特開2001-40293號公報及特開2000-143937號公報)。又,亦提案有含有苯乙烯衍生物或烯丙基苯衍生物與Nortricyclene衍生物之共聚物的組成物等(參照特開2008-65303號公報)。
然而,藉由上述般以往之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有在193nm下之折射率n為低,且消光係數k變大之傾向。因此,在藉由含有具有芳香族環之聚合物的組成物形成光阻下層膜,並於此光阻下層膜上形成以丙烯酸系為主成分之光阻膜時,與光阻膜相比光阻下層膜之反射率變高,而有無法形成良好光阻圖型之不良情形。
因此,為了減低光阻下層膜之反射率,則有必要使光阻下層膜之折射率n變高之同時亦使消光係數k變小。作為解決此之計策,已知有對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加入丙烯酸系之添加劑。但,若對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添加丙烯酸系之添加劑,則有使光阻下層膜之蝕刻耐性大幅降低之不良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4029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14393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8-65303號公報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以上般之情事所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可形成蝕刻耐性優良,反射率經降低(即,折射率n為高,消光係數k為小)之光阻下層膜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圖型形成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所完成之本發明係如以下者。
一種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係含有[A]含有下述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以下,亦稱為「[A]聚合物」)及[B]溶劑。
【化1】
(式(1)中,R1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2~10之醯基或碳數6~14之芳基。n為0~5之整數。但,n為2以上時,複數之R1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X為碳數1~20之2價烴基、或碳數1~20之烷二基氧基。m為1~7之整數。m為2以上時,複數之X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又,滿足n+m為7以下之條件。R2 為單鍵或碳數1~4之烷二基。R3 為碳數4~20之脂環式基或碳數6~30之伸芳基。但,上述R3 具有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被羥基、碳數1~6之烷基、烷氧基、醯基或羥烷基所取代。)
上述式(1)係以下述式(1-1)所表示者為佳。
【化2】
(式(1-1)中,R1 、R2 、X、m及n係與上述式(1)同義。R4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2~6之醯基、或碳數1~6之羥烷基。1為0~3之整數。但,1為2以上時,複數之R4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A]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係以500~8,000為佳。
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係以更含有[C]酸產生劑為佳。
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係以更含有[D]交聯劑為佳。
本發明之圖型形成方法係具有如下述之步驟,於被加工基板上塗佈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於上述形成有光阻下層膜之被加工基板上使用光阻組成物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及蝕刻光阻下層膜與被加工基板之步驟。
藉由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因蝕刻耐性優良、折射率n為高且消光係數k為小,而可形成反射率經減低之光阻下層膜。又,依據本發明之圖型形成方法,可再現性良好地形成圖型形狀優良之圖型。
以下,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但本發明並非係受到以下之實施形態所限定者。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係含有[A]聚合物及[B]溶劑。又,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係以更含有[C]酸產生劑、[D]交聯劑為佳。並且,在不損及本發明之效果內,亦可含有其他任意成分。以下,詳述關於各成分。
<[A]聚合物>
[A]聚合物係含有上述式(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以下,亦稱為「重複單位(I)」)的聚合物。
<重複單位(I)>
上述式(1)中,R1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2~10之醯基或碳數6~14之芳基。n為0~5之整數。但,n為2以上時,複數之R1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X為碳數1~20之2價烴基、或碳數1~20之烷二基氧基。m為1~7之整數。m為2以上時,複數之X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又,n+m為1~7之整數。R2 為單鍵或碳數1~4之烷二基。R3 為碳數4~20之脂環式基或碳數6~30之伸芳基。但,上述R3 具有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被羥基、碳數1~6之烷基、烷氧基、醯基或羥烷基所取代。
上述式(1)中,R1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異丁基、tert-丁基等。
上述R1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氧基,例如可舉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丁氧基、異丁氧基、tert-丁氧基等。
上述R1 所表示之碳數2~10之醯基,例如可舉出乙醯基等之脂肪族醯基、芳香族醯基等。
上述R1 所表示之碳數6~14之芳基,例如可舉出苯基、萘基等。
又,上述R1 具有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亦可被取代基所取代。上述取代基例如可舉出硝基、胺基、羧基、磺酸基、巰基、羥甲基、酯基、環氧基等。
上述式(1)中,R1 係以羥基為佳。
上述式(1)中,X所表示之2價之烴基,例如可舉出烷二基、伸芳基等。又,上述烴基亦可具有取代基。此般取代基亦可適用上述之R1 所亦可具有之取代基之說明。
上述烷二基,例如可舉出亞甲基、伸乙基等。
上述伸芳基係以碳數6~14之伸芳基為佳,例如可舉出伸苯基、伸萘基等。
上述X所表示之碳數1~20之烷二基氧基,例如可舉出亞甲氧基、乙烯氧基等。
上述式(1)中,R2 所表示之烷二基,例如可舉出亞甲基、伸乙基等。
上述式(1)中,R3 所表示之碳數4~20之脂環式基,例如可舉出環丁烷二基、環戊烷二基等。
上述R3 所表示之碳數6~30之伸芳基,例如可舉出伸苯基、伸萘基等。上述脂環式基及伸芳基可具有之取代基係以羥基為佳。
上述式(1)中,-R2 -R3 所表示之基,係以下述式所表示之基為佳。尚且,式中*係表示與芳香環之接合部位。
【化3】
重複單位(I)係以上述式(1-1)所表示者為佳。
上述式(1-1)中,R1 、R2 、X、m及n係與上述式(1)同義。R4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或羥烷基。1為0~3之整數。但,1為2以上時,複數之R4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上述式(1-1)中,R4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基,例如可舉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等。
上述R4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氧基,例如可舉出與作為上述式(1)中之R1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烷氧基所例示之基相同之基。
上述R4 所表示之碳數2~6之醯基,例如可舉出乙醯基等之脂肪族醯基、芳香族醯基等。
上述R4 所表示之碳數1~6之羥烷基,例如可舉出作為上述碳數1~6之烷基中例示之基所具有之氫原子之一部分或全部被羥基所取代之基等。
上述式(1-1)中,R4 係以羥基、羥甲基為佳。1係以0~2為佳。
[A]聚合物之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所得之以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以500~8,000為佳,以1,000~3,000為較佳,以1,500~2,500為更佳。Mw若未滿500時,而有在光阻下層膜燒成時,其成分揮發而無法得到所期望之膜厚之情況。另一方面,若Mw超過8,000時,則有對[B]溶劑之溶解性降低之情況。
<[A]聚合物之合成方法>
[A]聚合物之合成方法可舉出,使萘衍生物、醛類及下述式(2)所表示之醇類在酸觸媒之存在下,在無溶劑或溶劑中進行加熱之方法、對聚合後之聚合物在酸觸媒存在下導入下述式(2)所表示之醇之方法等。又,聚合前之單量體亦可使用例如使萘酚與下述式(2)所表示之醇類反應所得之以-R2 -R3 所表示之基受到懸掛之萘酚化合物進行聚合。
HO-R2 -R3 ‧‧‧(2)
上述式(2)中,R2 及R3 係與上述式(1)同義。
上述式(2)所表示之醇類係以1-金剛烷醇、1-金剛烷甲醇、1,3-金剛烷二甲醇、1,3-金剛烷二醇、1,3,5-金剛烷三甲醇、1,3,5-金剛烷三醇為佳。
上述醛類例如可舉出甲醛、多聚甲醛、乙醛、丙醛等之飽和脂肪族醛類;丙烯醛、甲基丙烯醛等之不飽和脂肪族醛類;糠醛等之雜環式醛類;苄醛、萘甲醛、蒽醛等之芳香族醛類等。此等之中以甲醛、多聚甲醛、糠醛為佳。尚且,此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上述合成方法中之醛類、醇類之使用量係相對於萘衍生物100質量份,以醛類為10~100質量份、醇類為10~100質量份為佳。
上述合成方法中所使用之酸觸媒,例如可舉出硫酸、磷酸、過氯酸等之礦酸類;p-甲苯磺酸等之有機磺酸類;蟻酸、草酸等之羧酸類等。又,酸觸媒之使用量係根據所使用之酸類之種類而分別選擇。例如,相對於乙烯合萘類100質量份,以0.001~10,000質量份為佳,以0.01~1,000質量份為更佳。
上述合成方法中之反應溫度係以40℃~200℃為佳。反應時間係根據反應溫度而分別選擇,以30分~72小時為佳。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中,[A]聚合物之含有量係將[A]聚合物與[B]溶劑之合計作為100質量%時,以8~30質量%為佳。
<[B]溶劑>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含有溶解[A]聚合物之[B]溶劑。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使用之溶劑,只要係能溶解[A]聚合物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舉出乙二醇單甲基醚、乙二醇單乙基醚、乙二醇單-n-丙基醚、乙二醇單-n-丁基醚等之乙二醇單烷基醚類;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n-丙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n-丁基醚乙酸酯等之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二乙二醇二-n-丙基醚、二乙二醇二-n-丁基醚等之二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三乙二醇二甲基醚、三乙二醇二乙基醚等之三乙二醇二烷基醚類;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單乙基醚、丙二醇單-n-丙基醚、丙二醇單-n-丁基醚等之丙二醇單烷基醚類;丙二醇二甲基醚、丙二醇二乙基醚、丙二醇二-n-丙基醚、丙二醇二-n-丁基醚等之丙二醇二烷基醚類;丙二醇單甲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n-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單-n-丁基醚乙酸酯等之丙二醇單烷基醚乙酸酯類;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n-丙酯、乳酸i-丙酯、乳酸n-丁酯、乳酸i-丁酯等之乳酸酯類;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n-丙酯、甲酸i-丙酯、甲酸n-丁酯、甲酸i-丁酯、甲酸n-戊酯、甲酸i-戊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n-丙酯、乙酸i-丙酯、乙酸n-丁酯、乙酸i-丁酯、乙酸n-戊酯、乙酸i-戊酯、乙酸n-己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n-丙酯、丙酸i-丙酯、丙酸n-丁酯、丙酸i-丁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n-丙酯、丁酸i-丙酯、丁酸n-丁酯、丁酸i-丁酯等之脂肪族羧酸酯類;羥基乙酸乙酯、2-羥基-2-甲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2-甲基丙酸甲酯、2-羥基-3-甲基丁酸甲酯、甲氧基乙酸乙酯、乙氧基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基乙酸酯、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丁酸酯、乙醯乙酸甲酯、丙酮酸甲酯、丙酮酸乙酯等之其他酯類;甲苯、茬等之芳香族烴類;甲基乙基酮、甲基-n-丙基酮、甲基-n-丁基酮、2-庚酮、3-庚酮、4-庚酮、環己酮等之酮類;N-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甲醯胺、N-甲基乙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等之醯胺類;γ-丁內酯等之內酯類等,可適宜選擇使用此等。
此等[B]溶劑之中,係以丙二醇單甲基醚、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乙二醇單乙基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乙酸n-丁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2-庚酮、環己酮、γ-丁內酯為佳。尚且,此等[B]溶劑係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作為[B]溶劑之使用量係以所得之組成物之固形分濃度成為5~80質量%之量為佳,較佳係成為5~40質量%,更佳係成為10~30質量%之量。尚且,在此「固形分」係指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溶劑以外之成分。
<[C]酸產生劑>
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適宜成分之[C]酸產生劑。[C]酸產生劑係因曝光或加熱而產生酸之成分。
因曝光而產生酸之酸產生劑(以下,稱為「光酸產生劑」),例如可舉出二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鹽、二苯基錪九氟-n-丁烷磺酸鹽、二苯基錪芘磺酸鹽、二苯基錪n-十二基苯磺酸鹽、二苯基錪10-樟腦磺酸鹽、二苯基錪萘磺酸鹽、二苯基錪六氟銻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九氟-n-丁烷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n-十二基苯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10-樟腦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萘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六氟銻酸鹽、三苯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三苯基鋶九氟-n-丁烷磺酸鹽、三苯基鋶n-十二基苯磺酸鹽、三苯基鋶萘磺酸鹽、三苯基鋶10-樟腦磺酸鹽、三苯基鋶六氟銻酸鹽、4-羥基苯基‧苯基‧甲基鋶p-甲苯磺酸鹽、4-羥基苯基‧苄基‧甲基鋶p-甲苯磺酸鹽、環己基‧甲基‧2-側氧基環己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2-側氧基環己基二環己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2-側氧基環己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1-萘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1-萘基二乙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氰基-1-萘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氰基-1-萘基二乙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硝基-1-萘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硝基-1-萘基二乙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甲基-1-萘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甲基-1-萘基二乙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羥基-1-萘基二甲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4-羥基-1-萘基二乙基鋶三氟甲烷磺酸鹽、1-(4-羥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甲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乙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甲氧基甲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乙氧基甲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1-甲氧基乙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2-甲氧基乙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甲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乙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n-丙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i-丙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n-丁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t-丁氧基羰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2-四氫呋喃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2-四氫吡喃氧基)萘-1-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4-苄氧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1-(萘基乙醯甲基)四氫噻吩鎓三氟甲烷磺酸鹽等之鎓鹽系光酸產生劑類;苯基雙(三氯甲基)-s-三嗪、4-甲氧基苯基雙(三氯甲基)-s-三嗪、1-萘基雙(三氯甲基)-s-三嗪等之含鹵素化合物系光酸產生劑類;1,2-重氮萘醌-4-磺醯氯、1,2-重氮萘醌-5-磺醯氯、2,3,4,4’-四羥基二苯甲酮之1,2-重氮萘醌-4-磺酸酯或1,2-重氮萘醌-5-磺酸酯等之重氮酮化合物系光酸產生劑類;4-參苯甲醯甲基碸、荚基苯甲醯甲基碸、雙(苯基磺醯基)甲烷等之碸化合物系光酸產生劑類;安息香酸甲苯磺醯鹽、五倍子酚之參(三氟甲烷磺酸鹽)、硝基苄基-9,10-二乙氧基蔥-2-磺酸鹽、三氟甲烷磺醯基雙環[2,2,1]庚-5-烯-2,3-二碳二醯胺、N-羥基丁二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鹽、1,8-萘二羧酸醯亞胺三氟甲烷磺酸鹽等之磺酸化合物系光酸產生劑類等。
此等光酸產生劑之中,以二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鹽、二苯基錪九氟-n-丁烷磺酸鹽、二苯基錪芘磺酸鹽、二苯基錪n-十二基苯磺酸鹽、二苯基錪10-樟腦磺酸鹽、二苯基錪萘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九氟-n-丁烷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n-十二基苯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10-樟腦磺酸鹽、雙(4-t-丁基苯基)錪萘磺酸鹽為佳。上述光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因加熱而產生酸之酸產生劑(以下,稱為「熱酸產生劑」),例如可舉出2,4,4,6-四溴環己二烯酮、安息香酸甲苯磺醯鹽、2-硝基苄基甲苯磺醯鹽、烷基磺酸鹽類等。此等熱酸產生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尚且,亦可併用光酸產生劑與熱酸產生劑作為[C]酸產生劑。
[C]酸產生劑之配合量係對每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形分100質量份而言,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0.1~5質量份為更佳。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藉由含有[C]酸產生劑,可有效地引起包含常溫之較低溫下之各聚合物之分子鏈間的交聯反應。
<[D]交聯劑>
該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適宜成分之[D]交聯劑。[D]交聯劑係具有防止使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硬化所得之光阻下層膜與形成於此光阻下層膜之上之光阻被膜之間之互混,並具有防止光阻下層膜之龜裂之作用的成分。此般[D]交聯劑可使用多核酚類,各種市售之硬化劑等。
上述多核酚類例如可舉出4,4’-聯苯基二醇、4,4’-亞甲基雙酚、4,4’-亞乙基雙酚、雙酚A等之2核酚類;4,4’,4”-亞甲基參酚、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等之3核酚類;酚醛清漆等之聚酚類等。此等多核酚類之中,可舉出4,4’-[1-{4-(1-[4-羥基苯基]-1-甲基乙基)苯基}亞乙基]雙酚、酚醛清漆等。上述多核酚類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
又,上述硬化劑例如可舉出2,3-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3,4-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3,5-甲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4-環己烷二異氰酸酯等之二異氰酸酯類等。
市售品例如可舉出Epikote 812、同815、同826、同828、同834、同836、同871、同1001、同1004、同1007、同1009、同1031(以上、Yuka Shell Epoxy公司製)、Araldite 6600、同6700、同6800、同502、同6071、同6084、同6097、同6099(以上、Ciba-Geigy公司製)、D.E.R.331、同332、同333、同661、同644、同667(以上、Dow Chemicals公司製)等之環氧化合物;Cymel 300、同301、同303、同350、同370、同771、同325、同327、同703、同712、同701、同272、同202、Mycoat 506、同508(以上、三井氰胺公司製)等之三聚氰胺系硬化劑;Cymel 1123、同1123-10、同1128、Mycoat 102、同105、同106、同130(以上、三井氰胺公司製)等之苯並胍胺系硬化劑;Cymel 1170、同1172(以上、三井氰胺公司製)、Nikalac N-2702(三和化學公司製)等之乙炔脲系硬化劑等。此等硬化劑之中係以三聚氰胺系硬化劑、乙炔脲系硬化劑等為佳。上述硬化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又,亦可併用多核酚類與硬化劑作為交聯劑。
交聯劑之配合量係對每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形分100質量份而言,以50質量份以下為佳。
<其他之任意成分>
本發明之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可含有[A]聚合物、[B]溶劑、[C]酸產生劑及[D]交聯劑以外之其他之任意成分。其他之任意成分係以具有防止光阻下層膜與光阻被膜之間之互混、提升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塗佈性等之作用之成分為佳。上述其他之任意成分例如可舉出黏合劑樹脂、放射線吸收劑、界面活性劑等。
上述黏合劑樹脂可使用各種熱可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
上述熱可塑性樹脂,例如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1-戊烯、聚-1-己烯、聚-1-庚烯、聚-1-辛烯、聚-1-癸烯、聚-1-十一烯、聚-1-十四烯、聚-1-十六烯、聚-1-十八烯、聚乙烯環烷等之α-烯烴系聚合物類;聚-1,4-戊二烯、聚-1,4-己二烯、聚-1,5-己二烯等之非共役二烯系聚合物類;α,β-不飽和醛系聚合物類;聚(甲基乙烯酮)、聚(芳香族乙烯酮)、聚(環狀乙烯酮)等之α,β-不飽和酮系聚合物類;(甲基)丙烯酸、α-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鹽、(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鹵化物等之α,β-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之聚合物類;聚(甲基)丙烯酸酐、無水馬來酸之共聚物等之α,β-不飽和羧酸酐之聚合物類;亞甲基丙二酸二酯、伊康酸二酯等之不飽和多元性羧酸酯之聚合物類;山梨酸酯、黏康酸酯等之二烯烴羧酸酯之聚合物類;(甲基)丙烯酸硫酯、α-氯丙烯酸硫酯等之α,β-不飽和羧酸硫酯之聚合物類;(甲基)丙烯腈、α-氯丙烯腈等之(甲基)丙烯腈或其衍生物之聚合物類;(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等之(甲基)丙烯醯胺或其衍生物之聚合物類;苯乙烯基金屬化合物之聚合物類;乙烯氧金屬化合物之聚合物類;聚亞胺類;聚苯醚、聚-1,3-二氧戊環、聚環氧乙烷、聚四氫呋喃、聚四氫吡喃等之聚醚類;聚硫化物類;聚磺醯胺類;聚肽類;耐綸66、耐綸1~耐綸12等之聚醯胺類;脂肪族聚酯、芳香族聚酯、脂環族聚酯、聚碳酸酯等之聚酯類;聚脲類;聚碸類;聚吖嗪類;聚胺類;聚芳香族酮類;聚醯亞胺類;聚苯并咪唑類;聚苯并惡唑類;聚苯并噻唑類;聚胺基三唑類;聚噁二唑類;聚吡唑類;聚四唑類;聚喹喔啉類;聚三嗪類;聚苯並嗪酮類;聚喹啉類;聚二氮蔥類等。
又,上述熱硬化性樹脂係因加熱而硬化而變得不溶於溶劑,具有防止所得之光阻下層膜,與於其上形成之光阻被膜之間之互混之作用的成分,亦可較佳地使用作為黏合劑樹脂。此般熱硬化性樹脂,例如可舉出熱硬化性丙烯酸系樹脂類、酚樹脂類、脲樹脂類、三聚氰胺樹脂類、胺基系樹脂類、芳香族烴樹脂類、環氧樹脂類、醇酸樹脂類等。此等熱硬化性樹脂之中,以脲樹脂類、三聚氰胺樹脂類、芳香族烴樹脂類等為佳。
上述黏合劑樹脂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黏合劑樹脂之配合量係對每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形分100質量份而言,以2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10質量份以下為佳。
上述放射線吸收劑,例如可舉出油溶性染料、分散染料、鹼性染料、次甲基系染料、吡唑系染料、咪唑系染料、羥偶氮系染料等之染料類;胭脂木酯衍生物、降胭脂木酯、茋、4,4’-二胺基茋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等之螢光增白劑類;羥偶氮系染料、TINUVIN 234(Ciba-Geigy公司製)、TINUVIN 1130(Ciba-Geigy公司製)等之紫外線吸收劑類;蔥衍生物、蒽醌衍生物等之芳香族化合物等。此等放射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放射線吸收劑之配合量係對每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形分100質量份而言,以100質量份以下為佳,以50質量份以下為更佳。
上述界面活性劑係具有改良塗佈性、條紋性、濕潤性、顯像性等之作用的成分。此般界面活性劑,例如可舉出聚氧乙烯月桂醚、聚氧乙烯硬脂酸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n-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n-壬基苯基醚、聚乙二醇二月桂酸酯、聚乙二醇二硬脂酸酯等之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等。
市售品可舉出例如KP341(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Polyflow No.75、同No.95(以上、共榮社油脂化學工業公司製)、Eftop EF101、同EF204、同EF303、同EF352(以上,Tokem Products公司製)、Megafac F171、同F172、同F173(以上,大日本油墨化學工業公司製)、Fluorad FC430、同FC431、同FC135、同FC93(以上,住友3M公司製)、Asahiguide AG710、Suflon S382、同SC101、同SC102、同SC103、同SC104、同SC105、同SC106(以上,旭硝子公司製)等。此等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將2種以上混合使用。界面活性劑之配合量係對每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固形分100質量份而言,以15質量份以下為佳,以10質量份以下為更佳。
並且,作為上述以外之其他之任意成分,例如可舉出保存安定劑、消泡劑、接著助劑等。
<圖型形成方法>
本發明之圖型形成方法係具有下述步驟,(1)於被加工基板上塗佈如請求項1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2)於形成有上述光阻下層膜之被加工基板上使用光阻組成物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及(3)蝕刻光阻下層膜與被加工基板之步驟。以下,詳細說明關於各個步驟。
[步驟(1)]
基板例如可使用矽晶圓、以鋁被覆之晶圓等。下層膜組成物之塗佈可以旋轉塗佈、流延塗佈、輥塗佈等之適宜之方法實施。其後,藉由曝光及/或加熱使塗膜硬化。曝光之放射線可因應所使用之光酸產生劑之種類,而適宜選自可見光線、紫外線、遠紫外線、X線、電子線、γ線、分子線、離子束等。在下層膜組成物含有光酸產生劑且進行曝光之情況時,在常溫下亦可有效地使塗膜硬化。又,加熱溫度係於90℃~350℃之程度為佳,更佳為200℃~300℃之程度。在下層膜組成物含有熱酸產生劑之情況時,例如,即使於90℃~150℃之程度下亦可有效地使塗膜硬化。本步驟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之膜厚係以0.1μm~5μm為佳。
[步驟(2)]
光阻圖型形成步驟中,在藉上述光阻下層膜形成步驟所形成之光阻下層膜上使用光阻組成物溶液進行圖型形成。此般圖型形成步驟可舉出具有如下述步驟者,例如,(2-1)塗佈光阻組成物,將所得之塗膜預烘烤而形成光阻被膜之光阻被膜形成步驟、(2-2)使上述光阻被膜經由光罩選擇性地進行曝光之曝光步驟、(2-3)對已曝光之光阻被膜進行顯像之顯像光阻被膜形成步驟。以下說明關於上述圖型形成步驟所具有之上述各步驟。
(2-1)光阻被膜形成步驟
在光阻下層膜上,使光阻被膜能成為既定之膜厚般塗佈光阻組成物溶液。其後,進行預烘烤使溶劑揮發而形成光阻被膜。此時預烘烤之溫度係可因應光阻組成物之種類等而適宜調整,以30℃~200℃之程度為佳,以50℃~150℃為更佳。
上述光阻組成物例如可舉出,含有光酸產生劑之正型或負型之化學增幅型光阻組成物、由鹼可溶性樹脂與醌二叠氮化物系感光劑所構成之正型光阻組成物、由鹼可溶性樹脂與交聯劑所構成之負型光阻組成物等。
使光阻被膜形成於光阻下層膜上時所使用之光阻組成物,其固形分濃度係以5~50質量%之程度為佳,於光阻被膜之形成前,例如以孔徑0.2μm程度之濾器進行過濾。尚且,本步驟中亦可直接使用市售之光阻組成物。
(2-2)曝光步驟
曝光所用之放射線,可因應光阻組成物所使用之光酸產生劑之種類而適宜選自可見光線、紫外線、遠紫外線、X線、電子線、γ線、分子線、離子束等,較佳為遠紫外線,特別以KrF準分子雷射(248nm)、ArF準分子雷射(193nm)、F2準分子雷射(波長157nm)、Kr2 準分子雷射(波長147nm)、ArKr準分子雷射(波長134nm)、極紫外線(波長13nm等)等為佳。
(2-3)顯像步驟
藉由將曝光後之光阻被膜顯像、洗淨、乾燥,使既定之光阻圖型形成。本步驟中,為了使解像度、圖型輪廓、顯像性等提升,於曝光後且顯像前亦可進行後烘烤。
本步驟所使用之顯像液可因應使用之光阻組成物之種類而適宜選擇,作為正型化學增幅型光阻組成物或含有鹼可溶性樹脂之正型光阻組成物之情況時之顯像液,例如可舉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碳酸鈉、矽酸鈉、偏矽酸鈉、氨、乙基胺、n-丙基胺、二乙基胺、二-n-丙基胺、三乙基胺、甲基二乙基胺、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氫氧化四甲基銨、氫氧化四乙基銨、吡咯、哌啶、膽鹼、1,8-二吖雙環[5.4.0]-7-十一烯、1,5-二吖雙環[4.3.0]-5-壬烯等之鹼性水溶液。又,亦可對此等鹼性水溶液適量添加水溶性有機溶劑,例如甲醇、乙醇等之醇類,或界面活性劑。
尚且,作為圖型形成步驟,可使用經由上述(2-2)曝光步驟多次後於上述(2-3)顯像步驟中使用複數之顯像液形成微細圖型之方法(例如,參照特開2008-292975號公報),或經由複數次上述(2-1)~(2-3)之步驟而形成微細圖型之方法(例如,參照特開2011-053643號公報)。又,亦可使用不經由奈米壓印微影法等之上述(2-3)顯像步驟的圖型形成方法(例如,參照特開2010-262980號公報)。
[蝕刻步驟(iii)]
將所得之光阻圖型作為光罩,使用例如氧電漿等之氣體電漿,進行光阻下層膜之蝕刻。並且,將上述光阻下層膜作為光罩而進行基板之蝕刻。藉此,可得到既定之圖型。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係受到此等實施例及比較例所限定者。
[重量平均分子量(Mw)]:
Mw係使用東曹公司製之GPC管柱(G2000HXL: 2支、G3000HXL: 1支),在流量:1.0mL/分,溶出溶劑:四氫呋喃,管柱溫度:40℃之分析條件下,藉由以單分散聚苯乙烯為標準之凝膠滲透層析法(檢測器:示差折射計)而測定。
<[A]成分之合成> [合成例1]
對具備溫度計之可拆式燒瓶,在氮環境下,添加2,7-二羥基萘100質量份、福馬林30質量份、p-甲苯磺酸1質量份、及丙二醇單甲基醚150質量份,進行攪拌之同時並以80℃使其聚合6小時而得到反應溶液。對反應溶液添加1-金剛烷醇43質量份,在80℃下攪拌24小時。其後,將反應溶液以乙酸n-丁酯100質量份稀釋,以多量之水/甲醇(質量比:1/2)混合溶劑洗禮有機層。其後,將溶劑餾除而得到聚合物(A-1)。聚合物(A-1)之Mw為1,800。
[合成例2~7]
除了將表1中記載之萘衍生物及醇以既定量配合以外,與合成例1與同樣地操作而得到聚合物(A-2)~(A-6)及(a-1)。將所得之各聚合物之Mw總合揭載於表1。
<ArF用光阻組成物之調製> [合成例8]
對裝有迴流管之可拆式燒瓶,在氮氣流下,添加8-甲基-8-t-丁氧基羰基甲氧基羰基四環[4.4.0.12,5 .17,10 ]十二-3-烯(單量體(a))29份、8-甲基-8-羥基四環[4.4.0.12,5 .17,10 ]十二-3-烯(單量體(b))10份、無水馬來酸(單量體(c))18份、2,5-二甲基-2,5-己二醇二丙烯酸酯4份、t-十二基硫醇1份、偶氮雙異丁腈4份、及1,2-二乙氧基乙烷60份,進行攪拌之同時並以70℃使其聚合6小時。其後,將反應溶液注入於大量之n-己烷/i-丙醇(質量比=1/1)混合溶劑中而使樹脂凝固。將已凝固樹脂以該混合溶劑數次洗淨後,進行真空乾燥。源自上述單量體(a)、(b)及(c)之各重複單位之莫耳比為64:18:18,Mw為27,000(收率60%)。
<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之調製> [實施例1]
使聚合物(A-1)10份溶解於丙二醇單甲基醚100份而得到混合溶液。其後,藉由將此混合溶液以孔徑0.1μm之膜濾器進行過濾而得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將此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作為塗佈液使用並進行以下之各種評價。
[實施例2~6及比較例1]
除了取到聚合物(A-1)而使用了表2中記載之聚合物成分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操作而得到各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將所得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作為塗佈液使用並進行以下之各種評價。
[實施例7]
使聚合物(A-1)10份、作為[C]酸產生劑之(C-1)二苯基錪三氟甲烷磺酸鹽5份、作為[D]交聯劑之(D-1)Nikalac N-2702(三和化學公司製)10份溶解於丙二醇單甲基醚100份而得到混合溶液。其後,藉由將此混合溶液以孔徑0.1μm之膜濾器過濾而得到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將此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作為塗佈液使用並進行以下之各種評價。
[實施例8~9]
除了取代聚合物(A-1)而使用了表2中記載之聚合物成分以外,與實施例7同樣進行操作而得到各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將得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作為塗佈液使用並進行以下之各種評價。
<光阻圖型之形成>
於直徑8吋之矽晶圓上,將各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以旋轉塗佈法進行塗佈。其次,在加熱板上以180℃加熱60秒鐘。接著,以350℃加熱60秒鐘,而形成膜厚0.3μm之下層膜。其次,於此下層膜上旋轉塗佈3層光阻製程用中間層組成物溶液(NFC SOG080、JSR公司製)後,在加熱板上以200℃加熱60秒鐘。接著,以300℃加熱60秒鐘,而形成膜厚0.05μm之中間層被膜。其次,在此中間層被膜上旋轉塗佈上述調製所得之光阻組成物,在加熱板上以130℃預烘烤90秒鐘,而形成膜厚0.2μm之光阻被膜。
其次,使用NIKON公司製之ArF準分子雷射曝光裝置(透鏡開口數0.78、曝光波長193nm),經由光罩圖型,以最佳曝光時間進行曝光。其次,在130℃之加熱板上預烘烤90秒鐘後,使用2.38質量%濃度之氫氧化四甲基銨水溶液,將光阻被膜以25℃顯像1分鐘。其後,進行水洗、乾燥,而得到形成有正型光阻圖型之光阻被膜。
<評價> [圖型形狀]
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形成有正型光阻圖型之光阻被膜中之圖型形狀並藉由以下之基準進行評價。被觀察之圖型形狀為矩形之情況時則為良好(A),為矩形以外之形狀(例如T-top、浮渣等)時則為不良(B)。
[防駐波效果]
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有無對形成有正型光阻圖型之上述光阻被膜之駐波之影響,並藉由以下之基準評價防駐波效果。在圖型側面上若無發現來自下層膜之反射所成之駐波之情況時為良好(A),發現駐波之情況時則為不良(B)。
[光學特性]
於直徑8吋之矽晶圓上旋轉塗佈各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後,在加熱板上以300℃加熱120秒鐘,而形成膜厚0.3μm之下層膜。對於此下層膜,使用J.A.WOOLLAM公司製之分光橢圓偏光計VUV-VASE,測定波長193nm中之折射率(n)與吸光度(消光係數(k))。
[蝕刻耐性]
藉由旋轉塗佈法,於直徑8吋之矽晶圓上,旋轉塗佈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膜厚300nm之下層膜。其後,對此下層膜進行蝕刻處理(壓力:0.03Torr、高頻電力:3000W、Ar/CF4 =40/100 sccm、基板溫度:20℃),並測定蝕刻處理後之下層膜之膜厚。且,由膜厚之減少量與處理時間之關係算出蝕刻速率(nm/分)。尚且,蝕刻速率為時評價為蝕刻耐性優良。
尚且,折射率(n)若在1.40以上1.60以下之範圍內,於ArF曝光光阻步驟中,作為防反射膜可判斷為具有充分機能者。又,消光係數(k)若在0.25以上0.40以下之範圍內,於ArF曝光光阻步驟中,作為防反射膜可判斷為具有充分機能者。
由表2可清楚得知,實施例1~9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與比較例1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相比,可形成蝕刻耐性優良,且經反射率減低(即,折射率n為高,消光係數k為小)之光阻下層膜。又,與比較例1相比,使用實施例1~9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所形成之光阻圖型,其圖型形狀更為優良。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係可適宜作為形成於微影製程中之微細加工,特別係高積體電路元件之製造中較適宜之多層光阻製程中所使用之下層膜用之材料。又,本發明之圖型形成方法係可適宜作為微影製程中之微細加工,特別係高積體電路元件之製造中較佳之多層光阻製程中之圖型形成方法。

Claims (5)

  1. 一種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係含有[A]含有下述式(1-1)所表示之重複單位之聚合物及[B]溶劑; 式(1-1)中,R1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2~10之醯基或碳數6~14之芳基;n為0~5之整數;但,n為2以上時,複數之R1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X為碳數1~20之2價之烴基,或碳數1~20之烷二基氧基;m為1~7之整數;m為2以上時,複數之X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且,滿足n+m為7以下之條件;R2 為單鍵或碳數1~4之烷二基;R4 為羥基、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碳數2~6之醯基、或碳數1~6之羥烷基;l為0~3之整數;但,l為2以上時,複數之R4 可為相同亦可為相異。
  2. 如請求項1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A]聚合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8,000。
  3. 如請求項1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C]酸產生劑。
  4. 如請求項1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其中更含有[D]交聯劑。
  5. 一種圖型形成方法,其係具有如以下之步驟,(1)於被加工基板上塗佈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光阻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而形成光阻下層膜之步驟,(2)於上述形成有光阻下層膜之被加工基板上使用光阻組成物形成光阻圖型之步驟,及(3)蝕刻光阻下層膜與被加工基板之步驟。
TW100117050A 2011-05-16 2011-05-16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TWI432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050A TWI432906B (zh) 2011-05-16 2011-05-16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17050A TWI432906B (zh) 2011-05-16 2011-05-16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8330A TW201248330A (en) 2012-12-01
TWI432906B true TWI432906B (zh) 2014-04-01

Family

ID=4813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7050A TWI432906B (zh) 2011-05-16 2011-05-16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290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8330A (en) 201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4893B (zh) 底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圖型之形成方法
JP5257009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4288776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
KR100961373B1 (ko) 아세나프틸렌 유도체, 중합체 및 반사 방지막 형성 조성물
US8691496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resist under layer film,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resist under layer film
JP5195478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レジスト下層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3852107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
JP5229044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レジスト下層膜、レジスト下層膜の形成方法、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201324057A (zh) 多層抗蝕製程用抗蝕底層膜形成用組成物、抗蝕底層膜及其形成方法,以及圖型形成方法
JP4134760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および反射防止膜
JP4292910B2 (ja) アセナフチレン誘導体、重合体および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
TWI361956B (en) Anti-reflective coating-forming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ulfur atom for lithography
WO2009119201A1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及び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並びに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方法
JP4639915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用組成物
JP5794228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
JP2009229666A (ja) 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5015532A (ja) 重合体および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
JP4729803B2 (ja) 多層レジストプロセス用下層膜形成組成物
JP5251433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US9134611B2 (en) Composition for forming resist underlayer film and pattern-forming method
JP4120599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反射防止膜
JP4419554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および反射防止膜
JP5573230B2 (ja) レジスト下層膜形成用組成物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TWI432906B (zh) Method for forming composition and pattern of photoresist underlayer film formation
JP4134759B2 (ja) 反射防止膜形成組成物および反射防止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