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9986B - Optoelectronic devices - Google Patents

Optoelectronic devic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9986B
TWI429986B TW97123734A TW97123734A TWI429986B TW I429986 B TWI429986 B TW I429986B TW 97123734 A TW97123734 A TW 97123734A TW 97123734 A TW97123734 A TW 97123734A TW I429986 B TWI429986 B TW I4299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air
photovoltaic
photovoltaic panel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23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23492A (en
Inventor
Daisuke Nakanishi
Yasunori Onishi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We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West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West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23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234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9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9986B/zh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光電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光電裝置、光電裝置的製造方法及電子機器,特別是關於用以定位光電面板的構造。
一般而言,作為構成光電裝置之光電面板之一種的液晶顯示面板,是組入於行動電話等電子機器之框體內而被使用。在此情形,於電子機器,為了製成從外側可以觀視液晶顯示面板之顯示區域的形態,因此設有顯示窗。此時,當顯示窗的開口範圍與液晶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從正確的位置關係偏離位移時,在電子機器的顯示窗與及顯示畫面之間會產生不整齊而成為不良品,造成因顯示部周圍的外觀而損害產品品位的問題。
作為以往之此種光電裝置之構造,周知有藉由治具進行位於框體上之光電面板的定位來固定光電面板,然後,以上述框體為基準將光電面板容納於上外殼及下外殼內之構造(例如,參照以下之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99616號公報
然而,於上述專利文獻1中,有著光電面板在對框體進行定位時必須要有治具之問題。
本發明係用以解決上述問題,其課題係在於提供一種不使用治具而能夠對框體定位光電面板之光電裝置或電子機器之構造及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作為以下的形態或是適用例而得以實現。
〔適用例1〕一種光電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光電面板;及由上述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側支撐上述光電面板的面板支撐體;以及從上述表面或背面的另一側安裝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安裝體,上述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上述安裝體,具有:利用各別導引上述2個外緣來導引上述光電面板之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
適用例1的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電面板、及面板支撐體、以及安裝體。面板支撐體,是由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側來支撐光電面板。安裝體,是從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另一側而被安裝於面板支撐體。該安裝體,具有:導引光電面板之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利用各別導引2個外緣來導引光電面板。
依據此構成,由於光電面板的2個外緣是藉由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所導引,所以光電面板,其位置受到來自於2個外緣的兩側所限制。因此,可以不使用治具來限 制相對於安裝體之光電面板的位置。
〔適用例2〕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中之一方的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是與上述2個外緣之中之一方的上述外緣相對向,上述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中之另一方的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是與上述2個外緣之中之另一方的上述外緣相對向,上述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與上述另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間的間隔,相較於上述光電面板,是朝向上述另一方側變短,為其特徵。
在適用例2中,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中之一方,是與2個外緣之中之一方的外緣相對向,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中之另一方,是與2個外緣之中之另一方的外緣相對向。又,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與另一方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間的間隔,相較於光電面板,是朝向另一方側變短。藉由此構成,可以易於導引光電面板的2個外緣。
〔適用例3〕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2個外緣,是分別抵接於各個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為其特徵。
在適用例3中,由於2個外緣,是分別抵接於各個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所以可以使光電面板保持於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
〔適用例4〕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2個外緣之各個與各個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為分開著,為 其特徵。
在適用例4中,由於2個外緣之各個與各個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為分開著,所以可以壓低抑制光電面板所承受之來自於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的外力。
〔適用例5〕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安裝體之對應於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的側壁,是抵接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內壁而向內側變形,各個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係藉由變形後的上述側壁,抵接於上述光電面板的上述2個外緣,為其特徵。
藉由此構成,可以使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抵接於光電面板的2個外緣。
〔適用例6〕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安裝體之對應於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的一對側壁,具有朝向外側的突狀部,上述面板支撐體,具有與上述安裝體之突狀部相對向的一對側壁,上述面板支撐體之上述一對側壁具備有內壁部分,該內壁部分,具有:一對側壁彼此間的內側間隔為從上述一對側壁的端部側起始而比上述一對突狀部彼此間之外側的間隔還狹窄的第一間隔、以及比上述第一間隔還寬廣的第二間隔,上述安裝體之一對突狀部,是與上述面板支撐體之具有上述第二間隔的內壁部分相對向配置著,為其特徵。
〔適用例7〕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安裝體之對應於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的一對側壁,具有朝向外側的突狀部,上述面板支撐體,具有與上述安裝 體之突狀部相對向的一對側壁,上述面板支撐體之上述一對側壁,從上述一對側壁的端部側起始,上述一對側壁彼此間的內側間隔是被設定為比上述一對突狀部彼此間之外側的間隔還窄,於上述面板支撐體之上述一對側壁,分別於與上述安裝體之各個上述突狀部相對向位置設有開口部,上述安裝體之一對突狀部,分別卡合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各個上述開口部,為其特徵。
〔適用例8〕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各個與上述2個外緣之各個之間,具有中介構件,為其特徵。
適用例8的光電裝置,係具有中介在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各個與2個外緣之各個之間的構件。藉由此構成,可以減輕光電面板因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而受損傷。
〔適用例9〕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上述面板支撐體與上述光電面板是中介黏著層所接著,上述黏著層,係具有:藉由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使上述光電裝置能夠移動的黏著力,為其特徵。
在適用例9中,由於面板支撐體與光電面板是中介黏著層所接著,所以面板支撐體可以強化支撐光電面板的力量。在此,黏著層,係具有:藉由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使光電裝置能夠移動的黏著力,因此,藉由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可以修正光電面板之相對於安裝體的位置。
〔適用例10〕針對於上述的光電裝置,其中設有: 相互地沿著不同方向而相對向之至少二組的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為其特徵。
在適用例10中,由於設有:相互地沿著不同方向而相對向之至少二組的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所以可以易於將光電面板的位置,限制於相互不同的方向。藉此,可以易於更加提升光電面板的定位精度。
〔適用例11〕一種光電裝置的製造方法,是針對於該光電裝置具有:光電面板;及由上述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方側支撐上述光電面板的面板支撐體;以及從上述表面或背面的另一方側安裝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安裝體,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上述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相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上述安裝體,具有:利用各別導引上述2個外緣來導引上述光電面板之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該製造方法,係具有:使上述光電面板被支撐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第一製程,以及於上述第一製程之後,將上述安裝體安裝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第二製程,在上述第二製程中,在上述光電面板可相對於上述面板支撐體進行移動的狀態下,使上述光電面板被支撐於上述面板支撐體,在上述第二製程中,一邊使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抵接於上述2個外緣,一邊將上述安裝體安裝於上述面板支撐體。
適用例11之製造方法中之該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電面板、及面板支撐體、以及安裝體。面板支撐體,是由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方側來支撐光電面板。安裝 體,是從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另一方側而被安裝於面板支撐體。該安裝體,具有:導引光電面板之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相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利用各別導引2個外緣來導引光電面板。
適用例11的製造方法,係具有第一製程、及第二製程。第一製程,是使光電面板被支撐於面板支撐體的製程。第二製程,是將安裝體安裝於面板支撐體的製程。第二製程,是在第一製程之後被實施。
在第一製程中,在光電面板可相對於面板支撐體進行移動的狀態下,使光電面板被支撐於面板支撐體,在上述第二製程中,一邊使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抵接於2個外緣,一邊將安裝體安裝於面板支撐體。
依據此製造方法,由於可以使2個外緣被導引於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所以可以從2個外緣的兩側來限制光電面板的位置。因此,可以不使用治具來限制相對於安裝體之光電面板的位置。
〔適用例12〕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有:上述的光電裝置、以及上述光電裝置的控制部。
適用例12的電子機器,其光電裝置,係具有:光電面板、及面板支撐體、以及安裝體。面板支撐體,是由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方側來支撐光電面板。安裝體,是從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另一方側而被安裝於面板支撐體。該安裝體,具有:導引光電面板之一對的面板 定位用導引部。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相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利用各別導引2個外緣來導引光電面板。
依據此光電裝置,由於光電面板的2個外緣是藉由一對的面板定位用導引部所導引,所以光電面板,其位置受到來自於2個外緣的兩側所限制。因此,可以不使用治具來限制相對於安裝體之光電面板的位置。又,於光電面板即便存在有尺寸誤差,亦可以使光電面板之中央位置的偏移量小於該尺寸誤差。其結果,可易於提升光電面板的定位精度。
並且,在具有該光電裝置的電子機器,可易於提升光電面板的定位精度。
參照添附圖面說明實施形態。在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中,以作為光電裝置之一的液晶顯示裝置為例進行說明。於液晶顯示裝置,係使用液晶顯示面板作為光電面板。又,光電裝置,並不限於液晶顯示裝置,亦可以採用有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裝置、或是電氣泳動顯示裝置等之種種的光電裝置。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是第1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液晶顯示裝置)100之概略分解立體圖。該光電裝置100,係具有: 構成背光之照明單元110、及配置在照明單元110之前面側(觀察側)的光電面板(液晶顯示面板)120、及面板支撐體130、以及安裝體140。
照明單元110,係具有:由LED(發光二極體)或是由冷陰極管等所構成的光源111、及將由光源111所放射出之光從光入射面(端面)112a導入而從光出射面(表面)112b出射的導光板112。在此,於配線基板(可撓性配線基板)113上,沿著光入射面112a之寬幅方向排列有複數個光源111。又,於導光板112的背後配置反射薄片114。再者,於光出射面112b上以配置有如後述沒有圖示出之光學薄片為佳。在此,導光板112,在俯視觀察下構成為矩形狀。
光電面板120,是由玻璃等透明的基板121與基板122所貼合,並於其間配置有沒有圖示出的光電物質(液晶)者。光電面板120,係具有:外緣120K、外緣120L、外緣120M、以及外緣120N。外緣120K與外緣120L,為相互對向。外緣120M與外緣120N,為相互對向。外緣120K與外緣120L對向之方向,和外緣120M與外緣120N對向之方向,在俯視觀察下為交叉。
於基板121設有從基板122突出的基板突出部121T。於該基板突出部121T上構裝有構成驅動電路的半導體晶片123或配線基板(可撓性配線基板)124等。又,因應需要,於基板121、122的外表面上可配置(貼著)偏光板125、126(符號125請參照第2圖)。光電 面板120亦在俯視觀察下構成為矩形狀,該顯示區域120A亦構成為矩形狀。
面板支撐體130,係具備有:下框體131、及被容納於下框體131內之支撐框體132。在此並無特別地限定,但下框體131例如是以不鏽鋼、鋁等金屬所構成的金屬框為佳。又,支撐框體132係以合成樹脂所構成的樹脂框為佳。
在本實施形態中,下框體131,係具有:由俯視觀察下構成為矩形狀,其上部為開口之帶緣的容器形狀。支撐框體132,係具有:由俯視觀察下構成為矩形狀,其上部為開口之帶緣的容器形狀。
又,作為支撐框體132者,亦可採用於上下呈開口之框形狀(矩形框狀)之構成。又,亦可以採用將下框體131與支撐框體132以相同材料一體形成之構成。再者,也可以採用將下框體131與支撐框體132,藉由嵌件成型等以不同材料一體化之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框體132,是藉由被插入於下框體131內,而至少定位於平面方向。不過在此,將支撐框體132作為在下框體131內能夠移動於平面方向而配置之狀態亦可。
照明單元110,係容納於支撐框體132內而被定位。又,在設置於支撐框體132周圍的支撐面132a上配置光電面板120。於本實施形態中,光電面板120是中介雙面接著帶133而被接著於支撐面132a。雙面接著帶133,於表面或背面具有黏著層,用以接著光電面板120與支撐框 體132。亦即,光電面板120與面板支撐體130,是中介雙面接著帶133的黏著層而接著。在此,雙面接著帶133,是用以保持光電面板120,並使該光電面板120受到後述的安裝體140造成位置偏移時,在修正上於平面方向能夠進行必要程度的移動。又,如上述般地,使支撐框體132相對於下框體131能夠移動於平面方向之構成時,光電面板120相對於支撐框體132為完全被固定之狀態亦可。
安裝體140,係具有:本體、導引部141、導引部142、導引部143、以及導引部144。安裝體140之本體,係包含:頂板部140R、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安裝體140,係相當於安裝於下框體131的上框體。安裝體140,其下部呈開口,並能夠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而構成。於頂板部140R,設有顯示窗140a。因此,光電面板120之顯示區域120A,能夠經由顯示窗140a從觀察側(圖示上側)來觀視。在此並無特別地限定,但安裝體140之本體是以不鏽鋼、鋁等金屬或是聚乙烯等之合成樹脂所構成為佳。
於本實施形態中,安裝體140,是以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之方式所構成。將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時,係使安裝體140之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插入於面板支撐體130之下框體131之周圍壁131S的內側。
在此,於側壁140K及側壁140L,分別設置有卡合部 140t。又,於下框體131,成為側壁之周圍壁131S設有卡合孔131t。卡合孔131t,係設置在:將安裝體140安裝到面板支撐體130時,與各卡合部140t相對向的位置。因此,當安裝體140之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插入於下框體131之周圍壁131S的內側時,卡合部140t與卡合孔131t卡合。藉此,使安裝體140被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又,於支撐框體132的外周部,設置有階段差部132b。因此,當將支撐框體132容納於下框體131內時,下框體131的周圍壁131S與支撐框體132之間確保住空間。安裝體140之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被包容於該空間。
導引部141、導引部142、導引部143、以及導引部144是被設在安裝體140之本體的內側。在本實施形態中,導引部141~144,分別設置複數個(2個)。導引部141~144,是分別以從頂板部140R朝向對安裝體140之面板支撐體130之安裝方向(圖示下方)突出之突起所構成。
各導引部141與各導引部142,係設置於相互對峙的位置,構成一對。各導引部143與各導引部144,係設置於相互對峙的位置,構成一對。各導引部141與各導引部142對峙之方向,和各導引部143與各導引部144對峙之方向,為相互不同,以俯視觀察下呈交叉。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的導引部141及142和一 對導引部143及144,雖分別各設置2組,不過組數並非限定於此,只要至少各設置1組即可。
在本實施形態中,各導引部141~144,分別具有從頂板部140R側(圖示上方)朝向尖端側(圖示下方)厚度慢慢地變小的三角錐形狀。各導引部141,具有2個傾斜面141a。各導引部142,具有2個傾斜面142a。各導引部143,具有2個傾斜面143a。各導引部144,具有2個傾斜面144a。
1個導引部141之2個傾斜面141a,共同有第2圖所示的稜線145。其他的各導引部142~144也是同樣,各導引部142~144,具有稜線145。
各傾斜面141a~144a,係朝向安裝方向斜內側。亦即,各傾斜面141a~144a,相對於安裝方向呈傾斜,且朝向在第1圖所見之光電面板120側。
各導引部141之2個傾斜面141a所共有的稜線145,係對於安裝方向具有傾斜,並相向於光電面板120的外緣120K。同樣地,各導引部142之2個傾斜面142a所共有的稜線145,係對於安裝方向具有傾斜,並相向於光電面板120的外緣120L。各導引部143之2個傾斜面143a所共有的稜線145,係對於安裝方向具有傾斜,並相向於光電面板120的外緣120M。各導引部144之2個傾斜面144a所共有的稜線145,係對於安裝方向具有傾斜,並相向於光電面板120的外緣120N。
藉由上述之構成,各導引部141~144,係如後述方 式地,其稜線145抵接於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因此,幾乎沒有給予寬幅方向的拘束力,消除了恐怕會對光電面板120施加上不需要的應變等之顧慮。又,各導引部141~144,並不限定於分別設有2個傾斜面141a~144a之構成,也可以採用設有單一傾斜面之構成。例如,作為單一傾斜面者,可以設置:具有沿著所對應之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之寬幅方向的平坦傾斜面。又,亦可以採用使導引部141~144沿著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而延伸之肋條形狀所構成者。
於本實施形態中,一對的導引部141與142是設置在夾持住光電面板120之配置區域的位置,各傾斜面141a、142a是以分別直接面對於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之方式對向配置。又,另一對導引部143與144,是設置在不同於導引部141、142的方向之夾持住光電面板120之配置區域的位置,各傾斜面143a、144a是以分別直接面對於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M、120N之方式對向配置。藉由如此地設置從不同的方向夾持光電面板120之複數組的導引部141與142,以及導引部143與144,可以更進一步地提高光電面板120位於平面方向的定位精度。
各導引部141~144,係設置在安裝體140之對應於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的位置。又,導引部141~144,是由比安裝體140之本體更 容易彈性變形的材料所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安裝體140之本體是由金屬框所構成。各導引部141~144,是利用樹脂成型,藉由與安裝體140之本體一體所形成的樹脂突起所構成。又,安裝體140之構成,並不局限於此等構成,也可以採用使安裝體140之本體與各導引部141~144以相同材料(例如合成樹脂)一體地形成之構成。
第2圖是本實施形態之安裝體140於安裝前的斷面圖,第3圖為安裝後的斷面圖。於面板支撐體130內容納照明單元110。在此,於導光板112上可因應需要配置光學薄片115。並且,在容納有照明單元110之面板支撐體130的支撐框體132上配置有光電面板120。在此,於支撐框體132的支撐面132a上,中介雙面接著帶133來接著光電面板120亦可。不過,光電面板120一旦嚴密地被固定之後便無法修正位置偏差,故光電面板120需要具有能夠往平面方向移動的黏著層。
其次,安裝體140是從上方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此時,安裝體140的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如第2圖所示地,係插入於下框體131的周圍壁131S與支撐框體132之間。
在此,對於光電面板120,係設定外緣120K與外緣120L之間的間隔為H1。又,對於安裝體140,係設定位於頂板部140R側的導引部141與導引部142之間的內側間隔為H2。又,位於尖端(光電面板120側之端部)側的導引部141與導引部142之間的內側間隔為H3。此等 之間隔H1、H2及H3,係滿足後述式(1)之關係。
H3>H1>H2…(1)
上述之關係,亦滿足於一對導引部143與144,以及外緣120M與120N之間。
藉由上述的關係,在對面板支撐體130進行安裝體140之安裝過程中,各導引部141及142,如第3圖所示,係擋接於各外緣120K及120L。同樣地,各導引部143及144,在安裝過程中,係擋接於各外緣120M及120N。
因此,得以修正受到來自於各導引部141~144之外力時之光電面板120在平面方向的位置。在此,各導引部141~144,係具有:抵接於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並可以修正其平面位置之剛性。
又,利用光電面板120其當初的平面位置、或一對導引部141與142之間隔,而僅抵接於一對導引部141與142中之一方來修正平面位置亦可。在此,間隔H2及H3、或是各傾斜面141a及142a的傾斜角,是因應光電面板120之平面位置的許容寬幅、光電面板120之兩外緣的尺寸或高度的不均等而決定。
並且,卡合部140t,如第3圖所示,是卡合於卡合孔131t。藉此,完成安裝體140對面板支撐體130之安裝完 了。
在此,下框體131,如第2圖所示,係夾持光電面板120對峙之周圍壁131S彼此間之內側間隔設定為H4。又,安裝體140,相互對峙之卡合部140t彼此間的間隔設定為H5。此等的間隔H4及H5,係滿足後述式(2)之關係。
H5>H4…(2)
藉由上述的關係,使得卡合部140t與卡合孔131t得以卡合。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一對導引部141及142彼此間的內側間隔,是從尖端側朝向頂板部140R側而變短。
在本實施形態中,安裝體140在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之後,各導引部141~144,如第3圖所示,為抵接於光電面板120。在此,各導引部141~144,是由易於彈性變形的材料所構成。因此,安裝體140在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之後,即使各導引部141~144抵接於光電面板120,也可以抑制對光電面板120產生過剩的應力或應變。又,於第3圖,各導引部141及142之彈性變形前的形狀是以二點虛線來顯示。
在本實施形態中,將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時,藉由一對導引部141及142,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可從外緣120K側與外緣120L側之兩側來修正。 同樣地,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藉由一對導引部143及144,可從外緣120M側與外緣120N側之兩側來修正。因此,即使於光電面板120存在有尺寸誤差,也可以比該尺寸誤差更加地縮小顯示區域120A之相對於顯示窗140a的位置偏移。其結果,可以容易地提升光電面板120的定位精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光電面板120與面板支撐體130(支撐框體132)雖是採用中介雙面接著帶133而接著之構成,不過光電面板120及面板支撐體130之構成,並不限定於此。作為光電面板120及面板支撐體130之構成,係可以採用省略雙面接著帶133之構成。又,也可以採用使支撐框體132能夠相對於下框體131移動於平面方向之構成。
依據此等之構成,可以讓相對於下框體131之光電面板120的位置,在受到些微的外力下變化。因此,將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時,可以壓低抑制光電面板120所承受之來自於各導引部141~144的外力。藉此,光電面板120藉由各導引部141~144可以壓低所承受的損傷。再者,可易於更進一步地提升光電面板120的定位精度。
又,在此等構成中,各導引部141~144及光電面板120,是維持於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後的擋接。因此,確保住位於光電裝置100之光電面板120的保持力。又,對於光電面板120及面板支撐體130中介雙面 接著帶133接著之構成,可以加強位於光電裝置100之光電面板120的保持力此點乃極其理想。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是採用各導引部141~144,與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擋接之構成。然而,並非僅限定於此構成,也可以採用於各導引部141~144與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之間中介別的構件之構成。此情形時,安裝體140之對面板支撐體130進行安裝時,導引部141~144結果就是只要以導引光電面板120之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之方式來構成即可。作為別的構件,例如,覆蓋光電面板120外周部的框體材、或是設在光電面板120與各導引部141~144之間的緩衝材、或是保護光電面板120之顯示區域120A的蓋玻璃等。此點對於後述之另一實施形態亦相同。
例如,別的構件為蓋玻璃之情形時,各導引部141~144,係如第3圖中之相當於A部部位之放大圖的第4圖(a)所示,為抵接於蓋玻璃301的外緣301K。
又,例如,別的構件為緩衝材時,各導引部141~144,係如第3圖中之相當於A部部位之放大圖的第4圖(b)所示,為抵接於緩衝材303。緩衝材303之擋接部位303T,是受到來自各導引部141~144所承受的外力而變形。又,緩衝材303,是設在比光電面板120之顯示區域120A更外側。因此,於顯示區域120A所顯示的畫像,不會受到緩衝材303妨礙而得以視認出。
在本實施形態中,緩衝材303,是設在比偏光板126更外側。因此,可以避免緩衝材303與偏光板126重疊。藉此,可易於減低光電裝置100的厚度。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至少在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的過程中,各導引部141~144只要抵接於光電面板120或是上述構件即可。藉此,安裝體140在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的過程中,得以限制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因此,也可以採用如後述之另一實施形態般地將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在安裝完成後,使各導引部141~144與光電面板120(或是上述構件,以下相同)不會抵接而間隔開之構成。
〔第2實施形態〕
說明有關第2實施形態。於第2實施形態中,如第5圖所示,取代於第1實施形態中之導引部141而採用導引部241,並取代導引部142而採用導引部242。又,雖沒有圖示出,但取代於第1實施形態之導引部143而採用導引部243,取代導引部144而採用導引部244。
第2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100,除了取代該等之外,係具有與第1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100相同的構成。因此,於以下,對於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該等之說明。
各導引部241~244,如第6圖所示,是形成於:安裝體140的側壁140K,以及側壁140L、側壁140M、及 側壁140N的內側。各導引部241~244,是從安裝體140之頂板部140R的內面至側壁140K、側壁140L、側壁140M、以及側壁140N的各內面而被固定著。因此,各導引部241~244,相較於第1實施形態的各導引部141~144,剛性較高。又,於各導引部241~244,形成有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的傾斜面241a、242a、243a、244a。又,各導引部241~244,具有稜線245。又,各導引部241~244,其厚度以從頂板部140R側(圖示上方)朝向尖端側(圖示下方)慢慢地變小之方式來構成此點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在第2實施形態中,如第7圖所示,將安裝體1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時,各導引部241、242是藉由抵接於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來限制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此時,安裝體140的側壁140K及側壁140L的各卡合部140t是受到下框體131之周圍壁131S的作用而被往內側推壓,使得側壁140K與側壁140L分別朝內側彈性變形。因此,形成於側壁140K與側壁140L內面的各導引部241、242,係隨著側壁140K與側壁140L的彈性變形而朝內側位移。此時,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是藉由一對的導引部241及242朝內側推壓。又,此時如圖示般地,使側壁140K及側壁140L的下端部以藉由支撐框體132的外周面所引導之方式來構成亦可。
然後,如第5圖所示,當卡合部140t卡合於卡合孔 131t時,側壁140K及側壁140L之彈性變形至少一部分回復,伴隨於此之同時,各導引部241、242雖僅些微但亦向外側位移。
在第2實施形態中,安裝體140在朝向面板支撐體130進行安裝時,導引部241、242暫時性地朝內側位移。因此,光電面板120的外緣120K、120L是由一對導引部241及242所引導。藉此,可以限制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然後,在安裝結束後,由於導引部241、242的位置朝外側回復,故可以減少導引部241、242對光電面板120施予過多的應力、或造成賦予應變之虞。
又,於第2實施形態中,在安裝體140已安裝於面板支撐體130的狀態下,各導引部241、242,如第5圖所示,係處在抵接於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的狀態。然而,各導引部241、242雖是處在抵接於各外緣120K、120L的狀態,但由於在安裝過程中朝向內側位移的各導引部241、242在安裝結束後朝外側回復,故一樣可以減低上述應力或者應變。
又,作為支撐框體132,係可以採用於上下開口之框形狀(矩形框狀)之構成。又,也可以採用:將下框體131與支撐框體132以相同材料一體地形成之構成。再者,也可以採用:將下框體131與支撐框體132,藉由嵌件成型等以不同的材料來一體化之構成。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框體132,是藉由被插入於下框體131內而至少可定位於平面方向。不過,將支撐框體132配置成能夠在 下框體131內移動於平面方向之狀態亦可。
〔第3實施形態〕
說明有關第3實施形態。在第3實施形態中,如第8圖所示,取代於第2實施形態中之安裝體140而採用安裝體240,並取代面板支撐體130而採用面板支撐體230。
第3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100,除了取代該等之外,係具有與第2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100相同的構成。因此,於以下,對於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的部分標示同一符號,並省略該等之說明。
在第3實施形態中,如第9圖所示,下框體231與安裝體240的本體,是分別以薄板狀的金屬框所構成。
下框體231的周圍壁231S,係於上端側具有厚肉部231T。厚肉部231T,係具有將周圍壁231S的上端朝內側折彎之構成。藉由該折彎之構成,於厚肉部231T的下端形成有卡合階段差231t。又,該折彎的構造,亦被稱為摺邊(hemming)彎曲。
安裝體240的側壁240K及側壁240L,具有卡合片240t。卡合片240t,係具有將側壁240K及側壁240L之各別的下端朝外側翻折之構成,並往斜上方延伸。又,各導引部241~244,係與第2實施形態相同樣地,從安裝體240之頂板部240R的內面至側壁240K、側壁240L、側壁240M、側壁240N之各內面而被固定。又,其厚度以從頂板部240R側(圖示上方)朝向尖端側(圖示下 方)慢慢地變小之方式來構成此點亦是與第1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
在此,下框體231,夾隔光電面板120而對峙之厚肉部231T彼此間之內側的間隔設為H6。又,夾隔光電面板120而對峙之周圍壁231S彼此間之內側的間隔設為H7。此等的間隔H6及H7,係滿足後述式(3)的關係。
H7>H6…(3)
另一方,安裝體240,是將相互對峙之卡合片240t彼此間之外側的間隔設定為H8。間隔H6及H8,係滿足後述式(4)的關係。
H8>H6…(4)
藉由上述的關係,使卡合片240t與卡合階段差231t能夠卡合。
在第3實施形態中,藉由將安裝體240的側壁240K及側壁240L插入於下框體231之周圍壁231S的內側,如第10圖所示,卡合片240t與側壁240K與側壁240L為藉由下框體231的厚肉部231T朝內側彈性變形。於側壁240K及側壁240L的內面所形成的各導引部241、242,係隨著側壁240K及側壁240L的彈性變形朝內側位移。此時,各導引部241、242,係抵接於光電面板120的各 外緣120K、120L。藉此,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係藉由一對的導引部241及242而朝內側推壓,使光電面板120的平面位置受到限制。又,此時如圖示般,側壁240K及側壁240L的下端部係以藉由支撐框體132的外周面所引導之方式來構成亦可。
其後,卡合片240t的尖端,如第8圖所示,是卡合於卡合階段差231t。藉此,安裝體2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230。此時,卡合片240t及側壁240K及側壁240L的彈性變形(第10圖),如第8圖所示,至少一部分回復。藉由側壁240K及側壁240L之彈性變形之至少一部分回復,而使各導引部241、242朝外側位移。因此,各導引部241、242,係從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間離開。
在第3實施形態中,在將安裝體240安裝於面板支撐體230之後,光電面板120解除來自於各導引部241、242所承受的外力。因此,消除了會有不必要的應力或應變施加於光電面板120之擔憂。不過,即使在此情形下,於光電面板120的各外緣120K、120L、120M、120N,亦夾隔著些微的間隙與稜線245對面。因此,可確保在實質上將光電面板120保持於平面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功能。
又,作為支撐框體132,亦得以採用上下呈開口之形狀(矩形框狀)的構成。又,也可以採用以相同材料將下框體231與支撐框體132一體所形成的構成。再者,藉由嵌件成型等將下框體231及支撐框體132以不同材料一體 化的構成。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支撐框體132,是藉由插入於下框體231內,而至少定位出平面方向。然而,支撐框體132及下框體231,並不限於該構成,亦可以採用將支撐框體132配置成在下框體231內能夠移動於平面方向的構成。
作為以嵌件成型將下框體231及支撐框體132一體化之構成者,例如第11圖所示之構成。在該構成中,下框體231,其周圍壁231S是藉由支撐框體132及側壁部132c所夾持。支撐框體132與側壁部132c,是藉由嵌件成型而一體地形成。藉由此構成,可以省略將支撐框體132插入於下框體231內的作業程序。又,可以省略支撐框體132對下框體231進行定位的作業程序。因此,可易於使光電裝置100的製造效率提昇。
又,在第1實施形態中,1個導引部141具有2個傾斜面141a。此等2個傾斜面141a共有的稜線145,並抵接於光電面板120、或蓋玻璃301、或緩衝材303等。其他的導引部142~144亦同樣。
又,在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中,其分別為1個導引部241具有2個傾斜面241a。此等2個傾斜面241a共有稜線245,並抵接於光電面板120、或蓋玻璃301、或緩衝材303等。其他的導引部242~244亦同樣。
並且,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以及第3實施形態中,其分別例示出稜線145或稜線245為直線之情 形時。然而,稜線145或稜線245並不限定於直線,例如,如第12圖所示,也可以採用曲線。如此之設定情事,對於1個導引部141(241)具有單一之傾斜面141a(241a)的構成亦同樣。亦即,1個導引部141(241)為具有單一之傾斜面141a(241a)的構成中,曲面亦能夠適用於作為單一之傾斜面141a(241a)。
亦即,一對導引部141與142彼此間之內側的間隔,只要是從尖端側朝向頂板部140R側而變短,稜線145的形狀、或是傾斜面141a、142a的數量等是可以任意地設定。如此之設定情事,對於其他的導引部143、144,或是導引部241~244亦同樣。
又,在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以及第3實施形態中,其分別對於一對導引部141及142(241及242)之個別,雖例示出稜線145或稜線245相對於安裝方向是具有傾斜之情形。然而,稜線145或稜線245,並非限定於此,亦可以採用如第13圖所示,一對的導引部141及142(241及242)之至少僅有一方相對於安裝方向為具有傾斜之構成。一對的導引部141及142(241及242),導引部141及142(241及242)彼此間之內側的間隔,只要是從尖端側朝向頂板部140R(240R)側變短地構成即可。一對的導引部143及144(243及244)亦同樣。
又,於第1實施形態、第2實施形態及第3實施形態,導引部141~144及導引部241~244之個別,是與面 板定位用導引部相對應。又,側壁140K、140L及側壁240K、240L,是與對應於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的側壁相對應。又,周圍壁131S之內側的面及厚肉部231T之內側的面,是與面板支撐體之內壁相對應。又,卡合部140t及卡合片240t是與突狀部相對應。又,間隔H6是與第一間隔相對應,間隔H7是與第二間隔相對應。又,周圍壁131S是與相對向於安裝體之突狀部的一對側壁相對應。又,卡合孔131t是與開口部相對應。
〔電子機器〕
以下說明將上述各實施形態中之光電裝置裝載於電子機器的實施形態。此電子機器200,是將上述光電裝置100裝載於顯示部的電子機器,第14圖,是顯示作為與本發明相關之電子機器之一實施形態的行動電話機。在此所示的電子機器200,係具有複數個操作鈕、具備有發話口等之操作部201、具備有收話口等之顯示部202,於顯示部202的內部組裝有上述的光電裝置100。並且於顯示部202的表面(內面)上,可視認光電裝置100的顯示區域120A(請參照第1圖)。此時,於電子機器200的內部,設有控制上述光電裝置100之後述的顯示控制電路,此顯示控制電路是用以決定光電裝置100的顯示樣態。
又,於電子機器200,亦可以以固定於電子機器200側的框體、電子機器200的框體本身來構成上述安裝體140、240。若是如此實施時,便可以將顯示畫面設定在相 對於顯示部202之開口形狀為高精度整合後的位置。
第15圖,是對於電子機器中之光電裝置100的控制系(顯示控制系),其整體構成的概略構成圖。在此所示的電子機器,係具有顯示控制電路290,該顯示控制電路290包含:顯示資訊輸出源291、顯示資訊處理電路292、電源電路293、時間產生器294、以及對照明單元110進行電力供給的光源控制電路295。又,於光電裝置(液晶顯示裝置)100,係設有:具有上述構成的光電面板120、及驅動該光電面板120的驅動電路127、及作為用以照明光電面板120之背光的照明單元(照明裝置)110。該驅動電路127,如上所述地,並不限定於是由直接構裝於光電面板120的電子零件所構成的樣態。驅動電路127,也可以藉由在光電面板120的基板表面上所形成的電路圖案、或是導電連接於光電面板120的電路基板、在上述之配線基板128等之其他電子零件上所構裝的半導體IC晶片或電路圖案等來構成。
顯示資訊輸出源291,係包含:由ROM(Read Only Memory)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所構成的記憶體、及由磁性記錄磁碟或光記錄光碟等所構成的儲存單元、以及調諧輸出數位影像信號的調諧電路。顯示資訊輸出源291,是依據由時間產生器294所生成的各種時脈信號,以特定格式化的影像信號等方式將顯示資訊供給給顯示資訊處理電路292所構成。
顯示資訊處理電路292,係具備:串列-並列變換電 路、增幅與反向電路、循環電路、灰階校正電路、箝位電路等之周知的各種電路,執行所輸入之顯示資訊的處理,再將該影像資訊與時脈信號CLK一起供給給驅動電路127。驅動電路127,係包含掃描線驅動電路、信號線驅動電路、以及檢查電路。又,電源電路293,係對上述的各構成要素分別供給特定的電壓。
光源控制電路295,係依據由電源電路293所供給的電壓,將電力供給至照明單元110的光源,並依據特定的控制信號來控制光源是否亮燈以及其輝度等。
又,作為本發明相關之電子機器,除了第14圖所示之行動電話機之外,另可舉液晶電視、汽車導航裝置、呼叫器、電子手帳、電算機、工作站、視訊電話、POS終端機等。並且,可以使用本發明之光電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來作為此等之各種電子機器的顯示部。
100‧‧‧光電裝置
110‧‧‧照明單元
112‧‧‧導光板
114‧‧‧反射薄片
115‧‧‧光學薄片
120‧‧‧光電面板
120K、120L‧‧‧外緣
130‧‧‧面板支撐體
131‧‧‧下框體
131S‧‧‧周圍壁
131t‧‧‧卡合孔
132‧‧‧支撐框體
132b‧‧‧階段差部
140‧‧‧安裝體(上框體)
140a‧‧‧顯示窗
140K、140L‧‧‧側壁
140t‧‧‧卡合部
141~144‧‧‧導引部
141a~144a‧‧‧傾斜面
145‧‧‧稜線
第1圖,是第1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之整體構成的概略分解立體圖。
第2圖,是第1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前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3圖,是第1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後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4圖,是相當於第3圖中之A部之部位的放大圖。
第5圖,是第2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之整體構成的概略斷面圖。
第6圖,是第2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前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7圖,是第2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中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8圖,是第3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之整體構成的概略斷面圖。
第9圖,是第3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前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10圖,是第3實施形態之光電裝置於安裝體安裝中之樣子的概略斷面圖。
第11圖,是將本實施形態之下框體與支撐框體予以一體化之構成例的概略斷面圖。
第12圖,是本實施形態之導引部之其他例的概略斷面圖。
第13圖,是本實施形態之導引部之再另一例的概略斷面圖。
第14圖,是電子機器的概略立體圖。
第15圖,是電子機器之顯示控制系的概略構成圖。
112‧‧‧導光板
114‧‧‧反射薄片
115‧‧‧光學薄片
120‧‧‧光電面板
120K、120L‧‧‧外緣
130‧‧‧面板支撐體
131‧‧‧下框體
131S‧‧‧周圍壁
131t‧‧‧卡合孔
132‧‧‧支撐框體
132b‧‧‧階段差部
140‧‧‧安裝體(上框體)
140a‧‧‧顯示窗
140K、140L‧‧‧側壁
140t‧‧‧卡合部
141、142‧‧‧導引部
145‧‧‧稜線

Claims (6)

  1. 一種光電裝置,其特徵為:具有:光電面板;及由上述光電面板之表面或背面的任一側支撐上述光電面板的面板支撐體;以及從上述表面或背面的另一側安裝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安裝體,上述光電面板,具有:由平面所觀察為互相對向之至少2個外緣,上述面板支撐體,具備有:與上述光電面板的上述2個外緣對應的一對周圍壁;以及形成於上述一對周圍壁的一對卡合部;上述安裝體,具有:頂板部;及從上述頂板部的周緣豎立設置,與上述光電面板的上述2個外緣及上述一對周圍壁對應的一對側壁;及從上述頂板部的內面跨及上述一對側壁所形成,用來導引上述光電面板的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以及形成於上述一對側壁並且是朝向上述一對側壁的外側形成,與上述一對卡合部卡合的一對突狀部,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係藉由分別中介於上述兩個外緣之間的緩衝材,與上述光電面板的上述2個外緣抵接,其中一方的上述面板定位用導引部與另一方的上述 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之間的間隔,相較於上述光電面板,是朝向上述另一側變短。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上述面板支撐體的上述一對周圍壁,具備有內壁部分,該內壁部分具有:上述一對側壁彼此間的內側間隔,為從上述一對側壁的端部側起始而較上述一對突狀部彼此間之外側的間隔更窄的第一間隔、以及較上述第一間隔更寬的第二間隔,上述安裝體之一對突狀部,是與上述面板支撐體之具有上述第二間隔的內壁部分相對向配置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光電裝置,其中上述面板支撐體的上述一對周圍壁,設定為:從上述一對側壁的端部側起始而上述一對側壁彼此間的內側間隔較上述一對突狀部彼此間之外側的間隔更窄,於上述面板支撐體之上述一對周圍壁,分別於與上述安裝體之各個上述突狀部相對向的位置設有開口部,上述安裝體之一對突狀部,分別卡合於上述面板支撐體的各個上述開口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光電裝置,其中,上述面板支撐體與上述光電面板是中介黏著層所接著,上述黏著層,係具有:藉由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使上述光電裝置能夠移動的黏著力。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 光電裝置,其中,設有:相互地沿著不同方向而相對向之至少二組的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光電裝置,其中,設有:相互地沿著不同方向而相對向之至少二組的上述一對面板定位用導引部。
TW97123734A 2007-06-27 2008-06-25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WI429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68595 2007-06-27
JP2008120213A JP4471022B2 (ja) 2007-06-27 2008-05-02 電気光学装置用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23492A TW200923492A (en) 2009-06-01
TWI429986B true TWI429986B (zh) 2014-03-11

Family

ID=4019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23734A TWI429986B (zh) 2007-06-27 2008-06-25 Optoelectronic devices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71022B2 (zh)
CN (1) CN101334547B (zh)
TW (1) TWI429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3954B (zh) * 2009-10-08 2013-04-21 Au Optronics Corp 液晶顯示器
WO2012114701A1 (ja) * 2011-02-22 2012-08-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439315B2 (en) 2012-06-29 2016-09-0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40002470A (ko) 2012-06-29 2014-01-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장치
WO2014010527A1 (ja) * 2012-07-12 2014-01-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4164276A (ja) * 2013-02-27 2014-09-08 Japan Display Inc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9952381B2 (en) * 2014-01-06 2018-04-24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383548B2 (ja) * 2014-03-10 2018-08-29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灯具
CN104235695B (zh) * 2014-09-19 2017-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0241357B2 (en) * 2014-12-29 2019-03-26 Lg Display Co., Ltd. Mould fram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having thereof
KR102413421B1 (ko) * 2015-09-14 2022-06-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633957A (zh) * 2018-12-27 2019-04-1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031754A (ja) 2009-02-12
CN101334547A (zh) 2008-12-31
CN101334547B (zh) 2011-06-15
TW200923492A (en) 2009-06-01
JP4471022B2 (ja) 2010-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29986B (zh)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7760289B2 (en) Electro-optic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JP400734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29139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550689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TWI374309B (zh)
US2006006677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1475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7891859B2 (en) Fram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the same
JP200732301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6945684B2 (en) Thin backlight module
JP4900054B2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4835419B (zh) 显示设备
US814934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US20060171171A1 (en) Backlight module
JP2009109733A (ja) 表示装置
KR101463683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4548124B2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KR10121213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0153090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434227B2 (ja) 照明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17480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1947215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backlight module
JP2010072142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US20220030727A1 (en) Electronic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