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1570B -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1570B
TWI421570B TW98145169A TW98145169A TWI421570B TW I421570 B TWI421570 B TW I421570B TW 98145169 A TW98145169 A TW 98145169A TW 98145169 A TW98145169 A TW 98145169A TW I421570 B TWI421570 B TW I4215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cre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layer
electrod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45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2630A (en
Inventor
Li Qian
yu-qua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to TW98145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157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22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2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15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1570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及顯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採用奈米碳管的觸摸屏及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與觸摸導航系統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在液晶等顯示器的前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步增加。這樣的電子設備的利用者通過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的顯示器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按照觸摸屏的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的不同,先前的觸摸屏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式、紅外線式以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阻式觸摸屏及電容式觸摸屏的應用比較廣泛(K.Noda,K.Tanimura,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Part 2,Vol.84,No.7,P40(2001);李樹本,王清弟,吉建華,光電子技術,Vol.15,P62(1995))。
先前的觸摸屏一般包括一第一基板,該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形成有一第一透明導電層;一第二基板,該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形成有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一透明導電層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相 對設置;以及多個點狀隔離物(Dot Spacer),該多個點狀隔離物設置在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之間。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通常採用具有導電特性的銦錫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ITO)層(下稱ITO層)。當使用手指或筆按壓第一基板時,第一基板發生扭曲,使得按壓處的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彼此接觸。通過外接的電子電路分別向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依次施加電壓,電子電路能夠檢測出被按壓的位置。進一步地,電子電路可根據檢測的被按壓位置啟動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切換。
然而,ITO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具有機械和化學耐用性不夠好等缺點,且存在電阻不均勻且電阻值範圍較小的現象。從而導致先前的觸摸屏存在耐用性差、靈敏度低及準確性較差等缺點。因此,提高透明導電層的耐用性及導電性能,將有利於提高觸摸屏的耐用性、靈敏度及精確度。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精確度高、靈敏度高及耐用性好的觸摸屏,以及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
一種觸摸屏,該觸摸屏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一黏膠層及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通過所述第一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基板、一第二黏膠層及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相對且間 隔設置;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中的至少一個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由複數奈米碳管組成,且該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第一電極板與第二電極板之間設置一透明絕緣體,該透明絕緣體的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
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一顯示器以及設置在所述顯示器面向使用者一側的觸摸屏,其中,該觸摸屏為上述結構。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及顯示裝置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特性使得奈米碳管層具有良好的韌性及機械強度,且耐彎折,故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耐用性;進而提高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耐用性;第二,由於奈米碳管層包括多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且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導電性,故,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也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均勻的阻值分佈,因此,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靈敏度及精確度,進而提高應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靈敏度和精確度。
10‧‧‧觸摸屏
12‧‧‧第一電極板
120‧‧‧第一基板
1202‧‧‧第一基板的第一表面
1204‧‧‧第一基板的第二表面
122‧‧‧第一透明導電層
126‧‧‧透明保護膜
128‧‧‧第一黏膠層
14‧‧‧第二電極板
140‧‧‧第二基板
1402‧‧‧第二基板的第一表面
1404‧‧‧第二基板的第二表面
142‧‧‧第二透明導電層
1422‧‧‧奈米碳管
146‧‧‧屏蔽層
148‧‧‧第二黏膠層
1482‧‧‧突起
15‧‧‧透明絕緣體
16‧‧‧點狀隔離物
18‧‧‧絕緣框架
400‧‧‧顯示裝置
424‧‧‧鈍化層
426‧‧‧間隙
430‧‧‧顯示器
440‧‧‧摸屏控制器
450‧‧‧中央處理器
460‧‧‧顯示器控制器
470‧‧‧觸摸物
480‧‧‧按壓處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的剖面圖。
圖3是圖1中的透明導電層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4是當所述觸摸屏中沒有圖2中的透明絕緣體時,光束經過第二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黏膠層時的光路放大示意圖。
圖5是光束經過圖2中Ⅳ部分的光路放大圖。
圖6是採用圖2中的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工作狀態示意圖。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觸摸屏以及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觸摸屏10,該觸摸屏10包括一第一電極板12、一第二電極板14、一透明絕緣體15、多個透明的點狀隔離物16、一絕緣框架18、一透明保護膜126以及一屏蔽層146。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相對間隔設置。所述透明絕緣體15、所述多個透明的點狀隔離物16及所述絕緣框架18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之間,且該絕緣框架18將所述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間隔開,所述多個透明的點狀隔離物16分散於所述透明絕緣體15中。所述透明保護膜126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12遠離所述第二電極板14的表面。所述屏蔽層146設置於所述第二電極板14遠離所述絕緣框架18的表面。
所述第一電極板12包括一第一基板120,一第一黏膠層128、一第一透明導電層122以及兩個第一電極124。該第一基板120為平面結構,其具有一第一表面1202及與該第一表面1202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1204,該第二表面1204遠離所述第二電極板14。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兩個第一電極124均設置在第一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2,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通過所述第一黏膠層128黏附於所述第一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2。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24沿第一 方向的兩端即圖1中所示的X方向的兩端間隔設置在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並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電連接。
所述第二電極板14包括一第二基板140,一第二黏膠層148、一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以及兩個第二電極144。該第二基板140為平面結構,其具有一第一表面1402及一與該第一表面1402相對設置的第二表面1404,該第一表面1402遠離所述絕緣框架18的表面。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與兩個第二電極144均設置在第二基板140的第二表面1404,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148黏附於所述第二基板140的第二表面1404。所述兩個第二電極144分別沿第二方向的兩端即圖1中所示的Y方向的兩端間隔設置在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並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連接,且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42及兩個第二電極144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兩個第一電極124相對間隔設置,該間隔的距離為2~10微米。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只要能相交即可。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即X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即Y方向,即兩個第一電極124與兩個第二電極144正交設置。
所述第一基板120為透明的且具有一定柔軟度的薄膜或薄板。所述第一基板120的材料為塑膠或樹脂等柔性材料。所述第二基板140為透明基板。所述第二基板140的材料可以為玻璃、石英、金剛石等硬性材料,也可以為塑膠及樹脂等柔性材料。具體地,所述柔性材料包括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所述第 一基板120和第二基板140的厚度分別為1毫米~1釐米。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20與第二基板140的材料均為PET,厚度均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第一基板120的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的材料,只要能使第一基板120起到支撐的作用,並具有一定柔性及較好的透明度即可。形成所述第二基板140的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的材料,只要能使第二基板140起到支撐的作用,並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即可。
所述第一黏膠層128的作用是使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黏附於所述第一基板120的第一表面1202。所述第二黏膠層148的作用是使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黏附於所述第二基板140的第二表面1404。所述第一黏膠層128與第二黏膠層148的折射率的範圍為1.30~1.80。所述第一黏膠層128與第二黏膠層148的材料為熱塑膠或UV(Ultraviolet Rays)膠,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等。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黏膠層128與第二黏膠層148的材料相同,均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且其折射率的範圍為1.45~1.53。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42均具有導電且透明的特性,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42均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為複數奈米碳管,且該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至少一個奈米碳管膜。當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多個奈米碳管膜時,該奈米碳管膜可以平行且無間隙共面設置或層疊設置,且該多個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基本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即相鄰的奈米碳管 膜中的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
請參閱圖3,所述奈米碳管膜是由複數奈米碳管組成的自支撐結構。所述複數奈米碳管為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擇優取向是指在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膜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多數奈米碳管是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在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存在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所述自支撐為奈米碳管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支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該奈米碳管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的兩個支撐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膜能夠懸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撐主要通過奈米碳管膜中連續的,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延伸排列的奈米碳管而實現。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數奈米碳管,並非絕對的直線狀,可以適當的彎曲;或者並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適當的偏離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奈米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多數奈米碳管中並列的奈米碳管之間可能存在部分接觸。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多個連續且定向排列的奈米碳管片 段。該多個奈米碳管片段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多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該多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長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所述奈米碳管拉膜可藉由從奈米碳管陣列直接拉取獲得。可以理解,藉由將複數個奈米碳管拉膜平行且無間隙共面鋪設或/和層疊鋪設,可以製備不同面積與厚度之奈米碳管結構。當奈米碳管結構包括複數個層疊設置的奈米碳管拉膜時,相鄰的奈米碳管拉膜中的奈米碳管之排列方向形成一夾角α,0°≦α≦90°。所述奈米碳管膜的結構請參見於2008年8月16日公開的第200833862號中華民國公開專利申請公佈本。由於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具有很好的柔韌性,使得該奈米碳管膜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可以彎曲折疊成任意形狀而不易破裂;因此,所述奈米碳管層也具有較好的柔韌性,從而使得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作透明導電層的觸摸屏10具有較好的耐用性,進而使得使用該觸摸屏10的顯示裝置具有較好的耐用性。
該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0.5奈米~50奈米,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0奈米~50奈米,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所述奈米碳管的長度大於50微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的長度優選為200微米~900微米。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中的一 個透明導電層可以為所述奈米碳管層,另一個透明導電層可以為ITO、ATO等其他透明可導電的材料。
所述第一電極124與所述第二電極144的材料為金屬、奈米碳管或其他導電材料,只要確保該第一電極124與該第二電極144能導電即可。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電極124與第二電極144的材料為銀。可以理解,用於柔性觸摸屏的上述電極還應具有一定的韌性和易彎折度。
所述透明絕緣體15填充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之間,並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42接觸,且使得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絕緣。所述透明絕緣體15可以保證其在受到按壓時,可以使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連接;當受到按壓之後,所述透明絕緣體15能夠保證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絕緣。其中,請參閱圖5,由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為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奈米碳管1422,該複數奈米碳管1422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當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148黏附於所述第二基板140時,由於該第二黏膠層148具有一定的黏性,所以該黏膠就會填充於所述複數奈米碳管1422之間的間隙中,並形成突起1482;所述透明絕緣體15填充於所述複數奈米碳管1422之間的間隙中,並與所述突起1482接觸。另外,還由於奈米碳管具有吸光的特點,所述光束從奈米碳管之間的間隙中射出,所以,所述光束從第二基板140經過所述第二黏膠層148射到所述透明絕緣體15之後才能射出。
圖4為所述觸摸屏中沒有圖2中的透明絕緣體15時,光束經過第二透明導電層142與第二黏膠層148時的光路放大示意圖。由於該第二黏膠層148具有一定的黏性,其會攀爬到所述奈米碳管1422的表面,所以填充於所述奈米碳管1422之間的間隙中的黏膠會形成突起1482。一部分複合光束直接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148時會經過所述突起1482,由於所述第二黏膠層148的材料的折射率與真空的折射率相差較大,該突起1482相當於光學三棱鏡,因此,複合光束經過所述突起1482時會產生色散現象。即,由於複合光束包括多個不同波長的單色光,且該多個單色光在該第二黏膠層148中的折射率不同,故該多個單色光從該第二黏膠層148射出時的折射角也不同,從而使得該部分複合光束從該第二電極板14射出時為多個分散的單色光。另一部分複合光束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148的相鄰突起1482之間的平坦部分以複合光的形式從該第二電極板14射出。
由此可見,從所述第二電極板14射向第一電極板12的光一部分為複合光,另一部分為單色光。所述第一電極板12的結構及材料與所述第二電極板14的結構及材料相同,所以,所述第一電極板12中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22中也會有第一黏膠層128形成的突起。當所述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之間沒有透明絕緣體15時,所述複合光經過所述第一黏膠層128的突起時也會發生色散現象,從所述第一基板120射出多個分散的單色光。當所述複合光經過所述第一黏膠層128的相鄰突起之間的平坦部分時,仍會以複合光從所述第一基板120射出。所述單色光經過所述第一黏膠層128 時,不會發生色散,其仍以單色光從所述第一基板120射出。
當從第一基板120射出的多個分散的單色光進入到使用者的視線時,使用者就會看到所述觸摸屏出現彩色條紋,從而影響觸摸屏的解析度。
為了使複合光束經過所述突起1482時不產生色散現象,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材料與所述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材料有關。具體地,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材料根據所述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選擇,該透明絕緣體15的折射率與所述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越接近越好。由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在1.30~1.80之間,因此,所述透明絕緣體的折射率越接近1.30~1.80越好。本實施例中,由於所述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為1.45~1.53,因此,所述透明絕緣體15選擇為折射率為1.48的松油醇較好,其折射率比較接近第二黏膠層148及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
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材料不限於為松油醇,其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即可;這是因為當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時,複合光束從所述突起1482射向所述透明絕緣體15時的折射角小於圖4中複合光束從所述突起1482射向真空時的折射角,因此,當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時,所述突起1482對複合光束起的色散作用相對於圖4中的色散作用較弱。具體地,該可以透明絕緣體15的材料可以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純淨水、松油醇、丙醇、甲 醇、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白油、松節油、橄欖油、丙酮、二硫化碳、甘油或三氯甲烷等。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形態不限,其可以為液態或固態。由於液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有利於在其受到按壓時能夠迅速從按壓處向非按壓區域流動,實現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連接;且在按壓後,能夠迅速從非按壓區回到剛才的按壓處,使得按壓處可以重新實現按壓前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的電絕緣;有利於提高觸摸屏10的靈敏度,因此,該透明絕緣體15優選為液態。
可以理解,當所述透明絕緣體15為固態時,其為軟質的透明絕緣膜,該透明絕緣膜在壓力的作用下會發生形變、密度減小,可以實現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和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的電連接,且當該透明絕緣膜失去壓力的作用後,其能夠回復至受到壓力前的狀態,即重新使得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和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絕緣。當所述透明絕緣體15為液態時,由於液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其通過注射或塗覆等方式填充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以及絕緣框架18形成的封閉空間中。
可以理解,當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中的一個透明導電層不是奈米碳管層,而是其他材料層時,如,當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22為不是奈米碳管層,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為奈米碳管層時,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材料只根據所述第二黏膠層148的折射率選擇,無需根據第一黏膠層128的折射率選擇。
請參閱圖5,光束從第二基板140需要經過所述透明絕緣體15才能射向所述第一電極板12。由於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折射率與所述 第二黏膠層148的折射率接近或相同,即,所述透明絕緣體15的折射率與所述突起1482的折射率接近或相同;當光束從所述突起1482射向所述透明絕緣體15時的折射角非常小或幾乎等於零,故,該突起1482對複合光束的色散作用非常小或基本上不使複合光束發生色散。這也就是說,射向第一電極板12的光中大部分為複合光束,只有一少部分為單色光或幾乎沒有單色光。
射向所述第一電極板12中的光依次經過所述第一黏膠層128、第一基板120才能射出所述觸摸屏10,被使用者看到。由於第一電極板12的結構與所述第二電極板14的結構相同,所以所述大部分的複合光束從所述第一電極板12射出,只有一少部分或幾乎沒有單色光從該第一電極板12射出;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觸摸屏10時,看到的彩色條紋比較弱,或幾乎看不到彩色條紋,進而使得觸摸屏10的解析度比較高。
故,所述透明絕緣體15具有消除或減弱觸摸屏的彩色條紋,提高觸摸屏的解析度的作用。
所述多個點狀隔離物16設置在第二電極板14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42上,且該多個點狀隔離物16彼此間隔設置。所述絕緣框架18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12的第一表面1202與第二電極板14的第二表面1404之間,並與所述透明絕緣體15接觸。所述多個點狀隔離物16與絕緣框架18均可採用絕緣樹脂或其他絕緣材料製成,並且,該點狀隔離物16應為一透明材料製成。所述多個點狀隔離物16與絕緣框架18可使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電絕緣。可以理解,當觸摸屏10尺寸較小時,該多個點狀隔離物16為可選擇的結 構,只要該絕緣框架18能確保所述第一電極板12與第二電極板14電絕緣即可。
所述屏蔽層146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140的第一表面1402。該屏蔽層146是為了減小由顯示器產生的電磁干擾,避免從觸摸屏10發出的信號產生錯誤。該屏蔽層146可由奈米碳管、導電聚合物等導電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屏蔽層146為由奈米碳管組成的奈米碳管膜,該屏蔽層146作為電接地點,起到遮罩的作用,從而使得觸摸屏10能在無干擾的環境中工作。可以理解,該屏蔽層146為可選擇結構。
所述透明保護膜126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12的第一基板120的第二表面1204。所述透明保護膜126可以通過黏結劑直接黏結在所述第一基板120上,也可採用熱壓法與該第一基板120壓合在一起。所述透明保護膜126可採用一層經過表面硬化處理、光滑防刮的塑膠層或樹脂層,該樹脂層可由苯丙環丁烯(BCB)、聚酯以及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形成該透明保護膜126的材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用於保護第一電極板12,提高耐用性。該透明保護膜126經特殊工藝處理後,可用以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如可以減少眩光或降低反射。可以理解,所述觸摸屏10也可以不設置該透明保護膜126。
可以理解,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24可以不設置在所述第一電極板12上,而是與所述兩個第二電極144一起設置於所述第二電極板14。具體地,該兩個第一電極124沿第一方向的兩端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的表面,兩個第二電極144沿第二方向的 兩端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142的表面,且該兩個第一電極124及兩個第二電極144分別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42電連接,所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交。
請參閱圖6,圖6為採用上述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10的顯示裝置400,其包括上述觸摸屏10、一顯示器430、一摸屏控制器440、一中央處理器450及一顯示器控制器460。其中,該觸摸屏控制器440、該中央處理器450及該顯示器控制器460三者通過電路相互連接,該觸摸屏控制器440與該觸摸屏10電連接,該顯示器控制器460與該顯示器430電連接。該觸摸屏控制器440通過手指等觸摸物470觸摸的圖示或功能表來選擇資訊輸入,並將該資訊傳遞給中央處理器450。該中央處理器450通過該顯示器控制器460控制該顯示器430顯示。所述顯示器430面向使用者的一側設置所述觸摸屏10的第二電極板14。
所述觸摸屏10可以與該顯示器430間隔設置,也可集成在該顯示器430上。當該觸摸屏10與該顯示器430集成設置時,可通過透明的黏結劑將該觸摸屏10附著到該顯示器430上。當該顯示器430與該觸摸屏10間隔設置時,可在該觸摸屏10的屏蔽層146遠離第二基板140的表面上設置一鈍化層424,該鈍化層424可由苯並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該鈍化層424與顯示器430的正面間隔一間隙426設置。該鈍化層424作為介電層使用,且可以保護該顯示器430不致於由於外力過大而損壞。
所述顯示器430可以為液晶顯示器、場發射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電致發光顯示器、真空螢光顯示器及陰極射線管等傳統顯示 器中的一種,另外,該顯示器430也可為一柔性液晶顯示器、柔性電泳顯示器、柔性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等柔性顯示器中的一種。本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器430為液晶顯示器。
使用時,分別對第一電極板12及第二電極板14施加一電壓。使用者一邊視覺確認在觸摸屏10下面設置的顯示器430的顯示,一邊通過如手指或觸摸筆(觸摸物)470按壓觸摸屏10的第一電極板12進行操作。所述第一電極板12中第一基板120受力發生彎曲,使得按壓處480的第一電極板12的第一透明導電層122與第二電極板14的第二透明導電層142接觸導通。觸摸屏控制器440通過分別測量第一透明導電層122在X方向上的電壓變化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42在Y方向上的電壓變化,並進行精確計算,將它轉換成觸點座標。觸摸屏控制器440將數位化的觸點座標傳遞給中央處理器450。中央處理器450根據觸點座標發出相應指令,啟動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切換,並通過顯示器控制器460控制顯示器430顯示。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觸摸屏及顯示裝置具有以下優點:第一,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力學特性使得奈米碳管層具有良好的韌性及機械強度,且耐彎折,故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耐用性;進而提高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耐用性;第二,由於奈米碳管層包括多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且奈米碳管具有優異的導電性,故,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也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均勻的阻值分佈,因此,採用該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可以相應的提高觸摸屏的靈敏度及精確度,進而提高應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靈敏度和精確度;第三,由於光束需要 經過所述透明絕緣體才能射出被使用者觀察到,且所述透明絕緣體的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使得發生色散的光束比較少或幾乎沒有發生色散的光束,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該觸摸屏時看到的彩色條紋比較弱或幾乎看不到彩色條紋,進而提高觸摸屏的解析度,進一步提高使用該觸摸屏的顯示裝置的解析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觸摸屏
12‧‧‧第一電極板
120‧‧‧第一基板
122‧‧‧第一透明導電層
126‧‧‧透明保護膜
128‧‧‧第一黏膠層
14‧‧‧第二電極板
140‧‧‧第二基板
142‧‧‧第二透明導電層
146‧‧‧屏蔽層
148‧‧‧第二黏膠層
15‧‧‧透明絕緣體
16‧‧‧點狀隔離物
18‧‧‧絕緣框架

Claims (16)

  1. 一種觸摸屏,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一黏膠層及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通過所述第一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以及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基板、一第二黏膠層及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通過所述第二黏膠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基板,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相對且間隔設置;其改良在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由複數奈米碳管組成,且該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該複數奈米碳管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粘膠層填充於該複數奈米碳管之間的間隙中;所述第一電極板與第二電極板之間設置一透明絕緣體,該透明絕緣體的折射率大於真空的折射率,該透明絕緣體填充於所述複數奈米碳管之間的間隙中並與所述第二粘膠層接觸。
  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的折射率的範圍分別為1.30~1.80。
  3.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的材料分別為熱塑膠或UV膠。
  4.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黏膠層及第二黏膠層的材料分別為聚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5. 如請求項第2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透明絕緣體的折射率的範圍為1.30~1.80。
  6.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透明絕緣體的材料為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純淨水、松油醇、丙醇、甲醇、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白油、松節油、橄欖油、丙酮、二硫化碳、甘油或三氯甲烷。
  7. 如請求項第4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透明絕緣體為液態或固態。
  8.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均為奈米碳管層。
  9.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至少一個奈米碳管膜。
  10.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向同一方向,且該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
  11. 如請求項第9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至少兩個平行共面設置或層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
  12.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板進一步包括兩個第一電極,該兩個第一電極分別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的表面,並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第二電極板進一步包括兩個第二電極,該兩個第二電極分別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於該第二透明導電層的表面,並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交。
  13.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第二電極板進一步包括兩個第一電極及兩個第二電極,該兩個第一電極分別沿第一方向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的表面,該兩個第二電極分別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的表面,且該兩個第一電極與兩個第二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交。
  14.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觸摸屏進一步包括多個點狀隔離物,該多個點狀隔離物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與第二電極板之間,且分散於所述透明絕緣體中。
  15.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一顯示器以及設置在所述顯示器面向使用者一側的觸摸屏,其改良在於,所述觸摸屏為如請求項第1至14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觸摸屏。
  16. 如請求項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器與觸摸屏集成設置。
TW98145169A 2009-12-25 2009-12-25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215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169A TWI421570B (zh) 2009-12-25 2009-12-25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45169A TWI421570B (zh) 2009-12-25 2009-12-25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630A TW201122630A (en) 2011-07-01
TWI421570B true TWI421570B (zh) 2014-01-01

Family

ID=4504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45169A TWI421570B (zh) 2009-12-25 2009-12-25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15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844B (zh) * 2015-03-27 2016-09-01 富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8441B (zh) * 2012-11-23 2016-09-28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
CN103838455B (zh) * 2012-11-23 2016-12-21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阻式触摸屏
CN103838440B (zh) * 2012-11-23 2016-08-10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4423668A (zh) * 2013-09-02 2015-03-18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259B1 (en) * 1998-07-15 2002-03-12 Smk Corporation Touch-panel input device
TW200539005A (en) * 2004-04-20 2005-12-01 Takiron Co Touch panel-us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touch panel
CN101470565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201003200A (en) * 2008-07-11 2010-0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ouch pane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6259B1 (en) * 1998-07-15 2002-03-12 Smk Corporation Touch-panel input device
TW200539005A (en) * 2004-04-20 2005-12-01 Takiron Co Touch panel-us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olded product and touch panel
CN101470565A (zh) * 2007-12-27 2009-07-01 清华大学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201003200A (en) * 2008-07-11 2010-01-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touch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47844B (zh) * 2015-03-27 2016-09-01 富晶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2630A (en) 2011-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6932B2 (en) Touch panel with transparent insulator to reduce chromatic dispersion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TWI485608B (zh) 觸控屏
JP462978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TWI485607B (zh) 電容式觸控屏
JP6354751B2 (ja) 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
TWI457808B (zh) 觸摸屏
TWI373727B (en) Portable computer
TWI482076B (zh) 電阻式觸控屏
US2011011572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panel thereof
JP5131628B1 (ja) 透明面状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TWI442276B (zh) 觸摸屏
TWI421570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512555B (zh) 觸摸屏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JP2010020769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を利用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1403173A (zh) 混合式觸摸屏
JP5305807B2 (ja) 透明面状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TWI425562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447978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CN101930305B (zh) 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TWI477845B (zh) 觸控面板
TWI399675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390432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TWI451317B (zh) 觸摸屏
TWI447481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I516991B (zh) 觸摸式顯示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