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2276B - 觸摸屏 - Google Patents

觸摸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2276B
TWI442276B TW99141101A TW99141101A TWI442276B TW I442276 B TWI442276 B TW I442276B TW 99141101 A TW99141101 A TW 99141101A TW 99141101 A TW99141101 A TW 99141101A TW I442276 B TWI442276 B TW I4422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nductive layer
substrate
wire
touch scre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1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349A (en
Inventor
Chih Han Chao
Po Sheng Shih
Jeah Sheng Wu
Jia Shyong Cheng
Original Assignee
Innolu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olux Corp filed Critical Innolux Corp
Priority to TW991411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22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2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22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2276B/zh

Link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Description

觸摸屏
本發明涉及一種觸摸屏,尤其涉及一種基於奈米碳管之觸摸屏。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電話、觸摸導航系統、集成式電腦顯示器及互動電視等各種電子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多樣化的發展,於液晶顯示屏的顯示面安裝透光性的觸摸屏的電子設備逐漸增加。電子設備的使用者藉由觸摸屏,一邊對位於觸摸屏背面之液晶顯示屏的顯示內容進行視覺確認,一邊利用手指或筆等方式按壓觸摸屏來進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使用該液晶顯示屏的電子設備的各種功能。
所述觸摸屏可根據其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的不同,通常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感應式、紅外線式以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阻式觸摸屏和電容式觸摸屏由於其具有高解析度、高靈敏度及耐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先前之電阻式觸摸屏及電容式觸摸屏都包括一玻璃基體、一氧化銦錫(ITO)透明導電層及複數導線,其中,所述複數導線藉由絲網印刷之方式形成於所述玻璃基體的表面,並與所述ITO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ITO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所述複數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該觸摸屏的走線區域,該走線區域不能實現觸摸屏之觸控功能。
因此,該觸摸屏之觸控面存在不能實現觸控功能的走線區域。由於走線區域的存在,所以為使該觸摸屏具有相同大小的觸控區域,該觸摸屏的尺寸比較大,不利於應用該觸摸屏的電子設備的小型化的發展。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觸摸屏,該觸摸屏之走線區域 具有較好的韌性,該走線區域至少部分可以彎折從而可以使得在保證觸控區域的尺寸的情況下,使得所述觸摸屏的尺寸比較小。
一種觸摸屏包括一基體,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形成於所述基體之一表面,且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至少一個電極,該至少一個電極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之至少一端並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及至少一個導線,該至少一個導線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週邊並將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該至少一個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基體;一透明導電層形成於基體之一表面,其中,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至少兩個電極間隔設置,並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及至少兩個導線間隔設置並分別與所述至少兩個電極電連接,並將該至少兩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其中,該至少兩個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基體、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至少一第一電極及至少一第一導線;該第一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該至少一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電連接;該至少一第一導線與所述至少一第一電極電連接,並將該至少一第一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以及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基體、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至少一個第二電極及至少一個第二導線,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至少部分相對且間隔設置,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導線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電極電連接,且將該至少一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其 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對設置的部分為觸控區域,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導線及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所述第一基體及所述第二基體中的至少一個基體的至少一側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彎折部分。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基體,該基體具有一表面;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形成於所述基體之表面,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以及一導線,該導線形成於所述基體之表面,該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本發明提供之觸摸屏中基體之彎折部分至少設置部分所述走線區域,使得該觸摸屏的觸控面的不能實現觸控的區域的面積減少,因此,在保證該觸摸屏之觸控面的觸控區域之尺寸的條件下,可以減少該觸摸屏的尺寸;所述走線區域可以配合該觸摸屏或應用該觸摸屏的電子器件的結構進行連接,並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從而可以將該觸摸屏應用到較小尺寸的電子器件中,有利於使用觸摸屏之電子器件的微型化。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之觸摸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供一觸摸屏,該觸摸屏包括一基體,一透明導電層,至少一個電極,以及至少一個導線。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基體的表面。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至少一個導線與所述至少一個電極一一電接連,且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的週邊;該至少一個導線用於將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與外接電路電連接。所述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所述至少一個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所述基體 至少一側邊彎折延伸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根據該觸摸屏或應用該觸摸屏之電子器件的結構,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可有效地減少觸摸屏之觸控面不能用來顯示圖像的區域,在可以保證該觸摸屏的觸控面的觸控區域的尺寸的條件下,可以減少該觸摸屏的尺寸;從而有利於使用觸摸屏的電子器件的微型化。
所述基體由一平面部分及所述彎折部分組成。該彎折部分係由該基體之平面部分延伸而形成的,且設置於該平面部分的週邊。所述觸控區域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平面部分。根據該觸摸屏之類型及具體應用方式的不同,所述透明導電層、至少一個電極與至少一個導線相對於觸控區域與走線區域的設置具有以下幾種設置方式:第一種,觸控區域為整個基體之平面部分,所述走線區域僅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此時,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整個基體之平面部分,且所述透明導電層可選擇性地延伸到基體之彎折部分。所有的導線及所有的電極均全部設置於基體之彎折部分。第二種,觸控區域為整個基體之平面部分的一部分區域,該基體的平面區域的另一部分區域設置有至少部分的所述至少一個導線的及至少部分的所述至少一個電極,即走線區域不僅設置於基體之彎折部分,也設置於基體之平面部分。此時,所述透明導電層可僅設置於所述基體平面部分的觸控區域也可延伸設置於所述基體彎折部分的走線區域。
可以理解,本發明中之基體、透明導電層、電極及導線的數量不限於一個,還可以為兩個,尤其係所述電極及導線的數量還可以係四個或者更多。當所述電極及導線的數量為複數時,於第二種情況時,該複數電極中之每個電極的一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一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平面部分;所述複數導線中的每個導線的一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一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平面部分。另外,當所述電極及導線的數量為複數時, 在第二種情況時,該複數電極中的至少一個電極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剩餘的幾個電極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平面部分;所述複數導線中之至少一個導線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剩餘的幾個導線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平面部分。
具體地,所述基體具有適當的透明度,柔韌性,可以彎折成任意形狀,且主要起支撐的作用。該基體的材料為柔性材料,可選擇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或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其中,形成所述基體的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的材料。
所述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奈米碳管,且該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至少一個奈米碳管膜。當所述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奈米碳管膜時,該奈米碳管膜可以平行且無間隙共面設置或層疊設置,且該複數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基本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即相鄰的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基本一致。由於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具有很好的柔韌性,使得該奈米碳管膜具有很好的柔韌性,可以彎曲折疊成任意形狀而不易破裂;且仍具有較好的透明度及導電性。所述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0.5奈米~100微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層的厚度為100奈米~200奈米。該奈米碳管層具有一理想的透光度,單層奈米碳管膜的可見光透過率大於85%,該奈米碳管層中奈米碳管膜的層數不限,只要能夠具有理想的透光度即可。
請參閱圖1,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碳管,且為自支撐結構。所述複數奈米碳管為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擇優取向係指在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朝同一方向。而且,所述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延伸方向基本平行於奈米碳管膜的表面。進一步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多數奈米碳 管係藉由凡得瓦力(van der Waals Force)首尾相連。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大多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於延伸方向上相鄰的奈米碳管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當然,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存在少數隨機排列的奈米碳管,這些奈米碳管不會對奈米碳管膜中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取向排列構成明顯影響。所述自支撐為奈米碳管膜不需要大面積的載體支撐,而只要相對兩邊提供支撐力即能整體上懸空而保持自身膜狀狀態,即將該奈米碳管膜置於(或固定於)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的兩個支撐體上時,位於兩個支撐體之間的奈米碳管膜能夠懸空保持自身膜狀狀態。所述自支撐主要藉由奈米碳管膜中存在連續的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延伸排列的奈米碳管而實現。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中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的複數奈米碳管,並非絕對的直線狀,可以適當的彎曲;或者並非完全按照延伸方向上排列,可以適當的偏離延伸方向。因此,不能排除奈米碳管膜的基本朝同一方向延伸之複數奈米碳管中並列之奈米碳管之間可能存在部分接觸。
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連續且定向排列的奈米碳管片段。該複數奈米碳管片段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該複數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藉由凡得瓦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長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所述奈米碳管膜可藉由從奈米碳管陣列直接拉取獲得。從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所述奈米碳管膜的具體方法包括:(a)從所述奈米碳管陣列中選定一奈米碳管片段,本實施例優選為採用具有一定寬度的膠帶或粘性基條接觸該奈米碳管陣列以選定具有一定寬度的一奈米碳管片段;(b)藉由移動該拉伸工具,以一定速度拉取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從而首尾相連的拉出複數奈米 碳管片段,進而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該複數奈米碳管相互並排使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一定寬度。當該被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在拉力作用下沿拉取方向逐漸脫離奈米碳管陣列的生長基底的同時,由於凡得瓦力作用,與該選定的奈米碳管片段相鄰的其他奈米碳管片段首尾相連地相繼地被拉出,從而形成一連續的奈米碳管膜。
所述奈米碳管膜在拉伸方向具有最小的電阻抗,而在垂直於拉伸方向具有最大電阻抗,因而具備電阻抗異向性,即導電異向性。所述奈米碳管膜的結構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2010年7月11日公告之第I327177號中華民國專利公告本。
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設置於所述透明導電層之表面或設置於所述基體之表面,且位於所述觸控區域之週邊。該至少一個電極與所述透明導電層之具體設置方式以及該電極之數量與所述觸摸屏之類型有關,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所述電極之材料為金屬、奈米碳管、導電銀漿或其他導電材料,只要確保該電極能導電即可。惟,當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時,該至少一個電極應該保證其導電性幾乎不受該基體的彎折的影響,或者影響比較小,如該電極的材料可以為奈米碳管或導電銀漿等具有導電性能的柔性材料。可以理解,當所述電極之數量為兩個或兩個以上時,該兩個或兩個以上之電極相互之間間隔且絕緣設置。
所述至少一個導線可以全部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也可以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平面部分。所述至少一個導線中之每個導線的一端與所述至少一個電極中的一個電極電連接,另一端與一外接電路連接,如電路板。所述導線之材料為具有適當柔性的較好導電性能之材料,如,導電銀漿、導電聚合物或奈米碳管。所述導線一般採用印刷、塗覆或鋪設等方法形成於所述基體之表面。可以理解,所述導線之數 量與所述電極之數量係相等的。當所述導線的數量為至少兩個時,該至少兩個導線間隔且絕緣設置,每個導線之一端與其對應的電極電連接;該至少兩條導線之另一端彙集到所述透明導電層的同一側,並與一外接電路連接。
所述觸摸屏可以為各種形式之觸摸屏,如表面電容式觸摸屏、多點電容式觸摸屏、四線式電阻觸摸屏、五線式電阻觸摸屏、八線式電阻觸摸屏以及多點電阻式觸摸屏。下面以具體的觸摸屏為例子說明本發明。
請參閱圖2及圖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表面電容式觸摸屏10,該觸摸屏10包括一個基體12、一個透明導電層14、兩個第一電極16、四條導線17以及兩個第二電極18。所述基體12具有一表面121,該透明導電層14設置於基體12的表面121;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6沿Y方向相互間隔設置,所述兩個第二電極18沿X方向相互間隔設置,且該兩個第一電極16及兩個第二電極18均與所述透明導電層14電連接,用以於透明導電層14上形成等電位面。其中,所述X方向與Y方向垂直設置。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6及兩個第二電極18分別藉由所述四條導線17與一外接電路(圖未示)電連接。所述四條導線17匯集到所述基體12的表面121的一側,並與所述外接電路電連接。所述透明導電層14所在之區域為觸控區域,所述四條導線17所在之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該走線區域設置於所述觸控區域之週邊。
具體地,所述基體12由一平面部分123及一彎折部分125組成,且該彎折部分125與所述平面部分123所形成的夾角為90°。該平面部分123為該基體12的中心,所述彎折部分125環繞該平面部分123之四週。該基體12之平面部分123所在的區域為所述觸控區域,且所述透明導電層14完全設置於該基體12之平面部分123。該基體12沿著所述透明導電層14的週邊彎折,使得該基體12之彎折部分125圍繞該基體12之平面部分123的四周,且 使得所述走線區域完全設置於該基體12之彎折部分125。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6、兩個第二電極18及四條導線17設置於該基體12之表面121之彎折部分125。因此,本實施例提供之觸摸屏10用來顯示圖像的表面都為觸控區域,沒有走線區域;從而使得該觸摸屏10的體積變小,比較容易應用到微型化的電子器件中。其中,所述基體12的材料為聚碳酸酯(PC)。所述透明導電層14為一層所述奈米碳管膜。所述兩個第一電極16及第二電極18都係藉由在所述基體12的表面121上印刷條形的銀漿而形成。所述四條導線17也係藉由在基體12的表面121上印刷銀漿而形成的。
可以理解,所述触摸屏10中之第一电极16及第二电极18的数量均可以为一个。所述X方向与Y方向也可以只相交且不垂直设置。
請參閱圖4至圖6,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多點電容式觸摸屏20。該觸摸屏20包括一第一基體21、一第一透明導電層22、一第二基體23、一第二透明導電層24、複數第一電極26、複數第一導線27、複數第二電極28以及複數第二導線29。其中,定義該觸摸屏20靠近其顯示圖像之表面方向為上方,該觸摸屏20從上至下依次設置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所述第二基體23、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所述第一基體21。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6沿一第一方向(X方向)設置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的一側邊,該複數第一電極26相互間隔且分別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電連接;該複數第一電極26分別藉由所述複數第一導線27與一外接電路(圖未示)電連接。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8沿一第二方向(Y方向)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一側邊,該複數第二電極28相互間隔且分別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電連接;該複數第二電極28分別藉由所述複數第二導線29與所述外接電路電連接。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24之中心所述的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即,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24 重疊的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所述複數第一導線27及第二導線29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
所述第一基體21具有一表面212。該第一基體21由一平面部分213及一彎折部分215組成,該彎折部分215設置於該平面部分213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一側。該第一基體21之彎折部分215設置部分所述複數第一導線27。其中,所述第一基體21的材料為聚碳酸酯(PC)。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平面212,且完全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平面部分123。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為單層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其中,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中的第二方向如圖4中的Y方向,該第二方向為該奈米碳管層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的整體軸向延伸方向,也就係該奈米碳管層中的奈米碳管沿Y方向首尾相連擇優取向排列。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在Y方向上的電阻率小於其在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而垂直於該Y方向上的電阻率最大。該第一透明導電層的第一方向如圖5中的X方向,該X方向平行於該奈米碳管層的表面,且與Y方向相交。優選地,X方向垂直於Y方向,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在Y方向上的電阻率小於其在X方向上的電阻率。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還可以為經過蝕刻或雷射處理的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經過雷射處理在其表面形成複數雷射切割線,從而進一步增強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的導電異向性。
由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中的奈米碳管膜於Y方向具有很好之導電性,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可看作形成複數相互間隔並與Y方向平行之導電帶,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6沿X方向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一側時,該複數第一電極26分別與所述導電帶電連接。其中,該複數第一電極26藉由在所述第一透明 導電層22上網印導電銀漿之方法形成的,且對應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平面部分213。
每個第一導線27一端與一個第一電極26電連接,且該複數第一導線27的另一端匯集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之一側,並與一外接電路(圖未示)電連接。所述複數第一導線27相互電絕緣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表面212。具體地,藉由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表面212的邊緣網印導電銀漿形成複數第一導線27;該複數第一導線27經過所述第一基體21之彎折部分215,延伸並匯集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22週邊之平面部分213平行於所述Y方向的一側;也就係說,該複數第一導線27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21之彎折部分215,平行於所述Y方向的部分設置於該第一基體21之平面部分213。
所述第二基體23具有一表面232,該第二基體23的表面232遠離所述第一基體21的表面212設置。該第二基體23的材料為玻璃,係不可以根據該觸摸屏20或應用該觸摸屏20的電子器件的結構進行彎折的,因此,該第二基體23為平面部分,沒有彎折部分。可以理解,所述第二基體23的材料除了為玻璃外,還可以為石英等硬質材料,也可以為柔性材料。當該第二基體23的材料為硬質材料時,係不可以彎折的。當所述第二基體23的材料為柔性材料時,該第二基體23係可以彎折的。
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23的表面232。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具有複數圖案化的間隔設置的導電結構,例如長條形導電結構,其大致上相互平行且間隔一預設距離。該複數導電結構沿所述X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Y方向間隔設置。一般來說,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導電結構的導電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的最小電阻率的方向。具體地,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為圖案化的ITO薄膜,且包括複數長條形導電結構,該複數長條形導電結構的導電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 透明導電層22中的複數奈米碳管之延伸方向。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不能彎折,以免影響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之導電性。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之材料還可以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之材料相同,均為具有柔性之透明導電性能的奈米碳管膜。
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8沿Y方向間隔排列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一側,並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複數導電結構分別電連接。每個第二電極28沿所述X方向延伸。該複數第二電極28的材料與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6的材料相同。
每個第二導線29的一端與一個第二電極28電連接,該複數第二導線29的另一端匯集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一側,並與所述外接電路(圖未示)電連接。具體地,藉由在所述第二基體23表面232的平行於所述Y方向的邊緣上網印導電銀漿形成複數第二導線29;該複數第二導線29不能彎折,且該複數第二導線29匯集於所述第二基體23的表面232上平行於所述Y方向的一側,該複數第二導線29之匯集處於所述第一導線27之匯集處對應設置。
可以理解,所述複數第一電極26可以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相對設置之兩側,所述複數第二電極28可以分別設置於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相對設置之兩側。另外,所述第一電極26及第二電極28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選擇。此外,所述第一電極26及第二電極28中的一個電極的數量為一個,另一個電極的數量為複數個。
由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24藉由所述第二基體23間隔,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22的複數導電帶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24的複數導電結構相互交叉的複數交叉位置處形成複數電容。該複數電容可藉由與所述第一電極26及第二電極28電連接的外部電路測得。當手指等觸摸物靠近一個或複數交叉位 置時,該交叉位置的電容發生變化,所述外部電路檢測到該變化的電容,從而得到該觸摸位置的座標。
請參閱圖7、圖8及圖9,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觸摸屏30。該觸摸屏30為一電阻式觸摸屏,該觸摸屏30包括一第一電極板32、一第二電極板34、複數透明的點狀隔離物36以及一絕緣框架38。其中,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相對間隔設置。所述複數透明的點狀隔離物36及所述絕緣框架38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之間,且該絕緣框架38將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間隔開。
所述第一電極板32包括一第一基體320、一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兩個第一電極324以及兩個第一導線327。該第一基體320由一平面部分323及一彎折部分325組成。該彎折部分325設置於所述平面部分323相對設置的平行於第二方向的兩端如圖6中所示的Y方向的兩端。所述第一基體320具有一表面321,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設置於該第一基體320之表面321,且一大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320之平面部分323,另一部分設置於該第一基體320之彎折部分325;設置於該第一基體320之彎折部分325的第一透明導電層322上設置有所述兩個第一電極324,該兩個第一電極324間隔設置於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的表面沿第一方向的兩端如圖6中所示的X方向的兩端,並與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電連接。所述兩個第一電極324分別藉由所述兩個第一導線327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該兩個第一導線327相互電絕緣設置於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週邊的第一基體320的表面321。具體地,該兩個第一導線327一部分設置於該第一基體320之平面部分323;另一部分設置於該第一基體320之彎折部分325。
所述第二電極板34與第一電極板32間隔設置。所述第二電極板34包括一第二基體340、一第二透明導電層342、兩個第二電極344以及兩個第二導線347。該第二基體340具有一表面341, 該表面341與所述第一基體320的表面321相對設置。該第二基體340由一平面部分343及一彎折部分345組成;且該第二基體340之平面部分343與所述第一基體320之平面部分323對應設置。該第二基體340之彎折部分345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340平行於所述Y方向之一側。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340之表面321;具體第,該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設置於該第二基體340之平面部分343,且該第二透明導電層342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相對且間隔設置,該間隔的距離為2微米~10微米。所述兩個第二電極344間隔設置於第二透明導電層342的表面沿Y方向的兩端,並與第二透明導電層342電連接。所述兩個第二電極344分別藉由所述兩個第二導線347與所述外接電路電連接。該兩個第二導線347中的一個導線之一部分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340之彎折部分345,另一部分設置於該第二基體340之平面部分343;該兩個第二導線347中另一個導線設置於該第二基體340之平面部分343。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342重疊的部分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觸控區域,所述兩個第一導線327及兩個第二導線347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只要能相交即可。本實施例中,第一方向即X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即Y方向,即兩個第一電極324與兩個第二電極344正交設置。
所述第一基體320為透明的,且為具有適當柔軟度之薄膜或薄板,如塑膠或樹脂等柔性材料。所述第二基體340的材料可以與第一基體320相同,均為為透明的柔性材料,也可以為透明的硬質材料。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體320與第二基體340的材料均為PET,厚度均為2毫米。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及第二透明導電層342都為一層奈米碳管膜。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中的大多數奈米碳管基本沿X方向延伸且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該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中的 大多數奈米碳管基本沿Y方向延伸且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可以理解,該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中的一個透明導電層可以為ITO、ATO等硬質的透明導電材料。
所述第一電極324與第二電極344的材料為導電銀漿。可以理解,該第一電極324與第二電極344的材料還可以為奈米碳管或其他具有適當韌性和易彎折度的導電材料,只要確保該第一電極324與該第二電極344能導電即可。另外,所述兩個第一電極324及兩個第二電極344也同時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340上。
所述兩個第一導線327與所述兩個第一電極324一一電連接;該複數第一導線327匯集於所述第一基體320的表面321的一側,並與所述外接電路電連接。所述兩個第二導線347與所述兩個第二電極344一一電連接;該複數第二導線347匯集於所述第二基體340的表面341的一側,並與所述外接電路電連接。具體地,所述兩個第一導線327均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320之平面部分323,並匯集於該第一基體320之平面部分323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一側;該兩個第二導線347中的一個導線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340平面部分323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一側,另一導線經過該第二基體340之彎折部分345,並延伸至所述第二基體340平面部分343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一側;使得該兩個第二導線347在所述第二基體340平面部分343的邊緣平行於所述X方向的一側匯集。所述第一導線327的匯集處與第二導線347的匯集處對應設置。所述兩個第一導線327及兩個第二導線347都係藉由印刷導電銀漿形成的。
所述複數點狀隔離物36設置於第二電極板34的第二透明導電層342上,且該複數點狀隔離物36彼此間隔設置。所述絕緣框架38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之間,以確保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322與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342相對且間隔設置。所述複數點狀隔離物36與絕緣框架38均可採用絕緣樹脂或 其他絕緣材料製成,並且,該點狀隔離物36應為一透明材料製成。所述複數點狀隔離物36與絕緣框架38可使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電絕緣。可以理解,當觸摸屏30尺寸較小時,該複數點狀隔離物36為可選擇的結構,只要該絕緣框架38能確保所述第一電極板32與第二電極板34電絕緣即可。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電極324、第一導線327、第二電極344及第二導線347的數量不限於兩個,也可以為複數個,從而使觸摸屏實現多點觸摸。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觸摸屏中的基體之彎折部分至少設置部分走線區域,使得該觸摸屏的觸控面不能實現觸控的區域的面積減少,因此,在保證該觸摸屏的觸控區域的尺寸的條件下,可以減少該觸摸屏的尺寸;所述走線區域可以配合該觸摸屏或應用該觸摸屏的電子器件的結構進行連接,並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從而可以將該觸摸屏應用到較小尺寸的電子器件中,有利於使用觸摸屏的電子器件的微型化。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20;30‧‧‧觸摸屏
12‧‧‧基體
121;212;232;321;341‧‧‧表面
123;213;323;343‧‧‧平面部分
125;215;325;345‧‧‧彎折部分
14‧‧‧透明導電層
16;26;324‧‧‧第一電極
17‧‧‧導線
27;327‧‧‧第一導線
18;28;344‧‧‧第二電極
21;320‧‧‧第一基體
22;322‧‧‧第一透明導電層
23;340‧‧‧第二基體
24;342‧‧‧第二透明導電層
29;347‧‧‧第二導線
32‧‧‧第一電極板
34‧‧‧第二電極板
36‧‧‧點狀隔離物
38‧‧‧絕緣框架
圖1係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觸摸屏採用的奈米碳管膜掃描電鏡照片。
圖2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之未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之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之未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之未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之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之未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之部分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之彎折的觸摸屏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10‧‧‧觸摸屏
12‧‧‧基體
121‧‧‧表面
123‧‧‧平面部分
125‧‧‧彎折部分
14‧‧‧透明導電層
16‧‧‧第一電極
17‧‧‧導線

Claims (14)

  1.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基體,分為一平面部分和一彎折部分,其中該平面部分定義為一觸控區域;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形成於所述基體之一表面,且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位於該觸控區域;至少一個電極,該至少一個電極設置在所述透明導電層之至少一端並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及至少一個導線,該至少一個導線設置在所述透明導電層週邊並將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該至少一個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往該基體未設置該至少一個導線的一面彎折形成該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至少一個導線之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至少一個電極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電極與所述導線全部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之一部分設置於所述基體之彎折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基體的複數側邊彎折形成所述彎折部分,且該基體的複數側邊向同一方向彎折。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基體的材料為柔性材料。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柔性材料為 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碸、纖維素酯、聚氯乙烯、苯並環丁烯或丙烯酸樹脂。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透明導電層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奈米碳管,且該複數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為至少一個奈米碳管膜,每個奈米碳管膜包括同一方向擇優取向延伸之奈米碳管,且該奈米碳管膜中之複數奈米碳管中每一奈米碳管與延伸方向上相鄰之奈米碳管藉由凡得瓦力首尾相連。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觸摸屏,其中,所述導線的材料為導電銀漿或奈米碳管。
  12.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基體,分為一平面部分和一彎折部分,其中該平面部分定義為一觸控區域;一透明導電層形成於基體之一表面,其中,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位於該觸控區域;至少兩個電極間隔設置,並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以及至少兩個導線間隔設置並分別與所述至少兩個電極電連接,並將該至少兩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其中,該至少兩個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往該基體未設置該至少兩個導線的一面彎折形成該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13.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基體、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至少一第一電極及至少一第一導線;該第一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一基體;該至少一第一電極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電連接;該至少一第一導線與所述至少一第一電極電連接,並將該 至少一第一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以及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基體、一第二透明導電層、至少一個第二電極及至少一個第二導線,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第二基體,該第二透明導電層與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至少部分相對且間隔設置,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電極與該第二透明導電層電連接,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導線分別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二電極電連接,且將該至少一個電極與一外接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與第二透明導電層相對設置之平面部分為觸控區域,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導線及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導線所在之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第一基體及所述第二基體中之至少一個基體的至少一側邊往該基體未設置該至少一個第一導線及至少一個第二導線的一面彎折形成一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所述彎折部分。
  14. 一種觸摸屏,其包括:一基體,該基體具有一表面,該基體分為一平面部分和一彎折部分,其中該平面部分定義為一觸控區域;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形成於所述基體之表面,該透明導電層之至少部分區域位於該觸控區域;以及一導線,該導線形成於所述基體之表面,該導線所在的區域定義為走線區域,其中所述基體至少一側邊往該基體未設置該導線的一面彎折形成該彎折部分,所述走線區域至少部分設置於該基體之彎折部分。
TW99141101A 2010-11-26 2010-11-26 觸摸屏 TWI4422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101A TWI442276B (zh) 2010-11-26 2010-11-26 觸摸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101A TWI442276B (zh) 2010-11-26 2010-11-26 觸摸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349A TW201222349A (en) 2012-06-01
TWI442276B true TWI442276B (zh) 2014-06-21

Family

ID=4672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1101A TWI442276B (zh) 2010-11-26 2010-11-26 觸摸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4227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292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6370A (zh)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偏光片
CN103576369A (zh) *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片基板及触控式液晶显示屏
CN103576372A (zh)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
CN103576371A (zh)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面板
CN103576351A (zh) 2012-07-23 2014-02-12 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触控功能的液晶模组
TWI490742B (zh) * 2012-10-01 2015-07-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觸控面板
CN103838441B (zh) * 2012-11-23 2016-09-28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
CN103838440B (zh) * 2012-11-23 2016-08-10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触摸屏
CN104007860B (zh) * 2013-02-22 2017-02-08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摸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87803A (zh) * 2019-07-07 2019-08-30 汕头超声显示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减小周边区宽度的电容触摸屏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2921A (zh) * 2018-01-03 2018-06-19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与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349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42276B (zh) 觸摸屏
TW201447710A (zh) 觸控屏
TWI457808B (zh) 觸摸屏
TWI485608B (zh) 觸控屏
TWI485607B (zh) 電容式觸控屏
JP2011014142A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0015574A (ja) タッチ型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TWI506503B (zh) 觸控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
TWI482076B (zh) 電阻式觸控屏
TW201005612A (en) Portable computer
TWI512555B (zh) 觸摸屏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CN102478992B (zh) 触摸屏
TWI448939B (zh) 觸摸屏面板
TWI447628B (zh) 觸摸屏面板及其觸控訊號之優化方法
TWI425562B (zh) 觸摸屏面板的製備方法
TW201405200A (zh) 液晶面板
TWI483271B (zh) 觸控面板
TW201405210A (zh) 液晶面板
TWI506751B (zh) 觸控面板
CN102819337A (zh) 触摸屏面板的制备方法
TWI427524B (zh) 觸摸屏
TWI391853B (zh) 觸摸式液晶顯示屏
TWI451317B (zh) 觸摸屏
TW201250800A (en) Touch panel
TWI505308B (zh) 柔性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