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1422B -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 Google Patents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1422B
TWI421422B TW99125043A TW99125043A TWI421422B TW I421422 B TWI421422 B TW I421422B TW 99125043 A TW99125043 A TW 99125043A TW 99125043 A TW99125043 A TW 99125043A TW I421422 B TWI421422 B TW I42142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tary gear
gear set
rotating shaft
rotation axi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250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4961A (en
Inventor
Guan Shyong Hwang
Der Min Tsay
Chung Chi Lin
Jao Hwa Kuang
Tzuen Lih Chen
Original Assignee
Univ Nat Sun Yat S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Nat Sun Yat Sen filed Critical Univ Nat Sun Yat Sen
Priority to TW991250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21422B/zh
Priority to US13/007,604 priority patent/US8585531B2/en
Priority to US13/251,347 priority patent/US8585532B2/en
Priority to US13/251,374 priority patent/US8585533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04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4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1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1422B/zh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 Retarder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特別是關於利用二行星齒輪組進行可變式控制能量輸入及能量輸出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習用傳動機構,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第I242521號之車輛用之變速箱構造,其揭示一主軸上設置有一滑塊,該滑塊之兩側設有一前進用齒輪及一加力用齒輪,於一連動軸上設置有一反向滑塊,位於該反向滑塊之一側之該連動軸上設置有一倒退用傘形齒輪及一前進用傘形齒輪,且於該倒退用傘形齒輪及前進用傘形齒輪之間設置有一最終軸,該最終軸係由軸傳動,藉由該最終軸位於該倒退用傘形齒輪及前進用傘形齒輪之間,以及該加力用齒輪及前進用齒輪亦位於該倒退用傘形齒輪及前進用傘形齒輪之間,而可使該變速箱之寬度方向變小,並且利用該連動軸之倒退用傘形齒輪及前進用傘形齒輪嚙合該最終軸之一傳動傘形齒輪,而可使該變速箱達到小型化之目的。惟,該變速箱構造設置有該滑塊,且該滑塊必然會產生相互摩擦滑動,因而相對降低其功率的傳輸效率。
另一傳動機構,如美國專利第6387004號之〝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其揭示一連續可變傳動組。該連續可變傳動組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組及一第二行星齒輪組,其用以將一第一馬達及一第二馬達之動力傳輸至一傳動軸。然而,該連續可變傳動組僅將該第一馬達及第二馬達之動力固定經由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第二行星齒輪組傳輸至該傳動軸。換言之,該連續可變傳動組僅將該第一馬達及第二馬達設定為固定的兩個動力輸入端,且將該傳動軸設定為固定的單一動力輸出端。簡言之,在傳輸動力上其仍有必要進一步選擇提供可變式控制能量輸入及能量輸出之傳動機構,以符合不同的動力整合傳輸需求。
有鑑於此,本發明為了改良上述缺點或滿足上述需求,其提供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利用二行星齒輪組進行可變式控制能量輸入及能量輸出,該傳動機構具有一能量輸出端、一控制端、一能量輸入端及一自由傳輸端,該控制端用以控制該自由傳輸端,如此該自由傳輸端可自由切換做為能量輸入端或能量輸出端,以達成可獨立控制傳動及提高能量傳輸效率之目的。另外,該傳動機構未利用其它額外的摩擦滑動元件[frictionally sliding member],以達成提高能量傳輸效率之目的。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利用二行星齒輪組進行可變式控制能量輸入及能量輸出,該傳動機構利用一控制端控制一自由傳輸端自由切換做為能量輸入端或能量輸出端,本發明達成可獨立控制傳動及提高能量傳輸效率之目的。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利用二行星齒輪組進行可變式控制能量輸入及能量輸出,該傳動機構未利用其它額外的摩擦滑動元件,其達成提高能量傳輸效率之目的。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組及一第二行星齒輪組。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具有一能量輸出端、一控制端、一能量輸入端及一自由傳輸端。該能量輸出端設置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而該控制端設置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當該能量輸入端設置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或第二行星齒輪組時,該自由傳輸端相對設置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或第一行星齒輪組。該控制端控制該自由傳輸端,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做為能量輸入端或能量輸出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或能量輸入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一行星齒輪組為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或自由傳輸端。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為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為了充分瞭解本發明,於下文將例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且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可應用於各種機械變速傳動相關技術領域,例如:海洋發電機、風力發電機或複合動力車輛之傳動變速箱等,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應用範圍。
第1A及1B圖揭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示意圖;第2A及2B圖揭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內部架構圖。請參照第1A、1B、2A及2B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主要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一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機械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
請再參照第1A、1B、2A及2B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具有一能量輸出端、一控制端、一能量輸入端及一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1A及2A圖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該能量輸出端及自由傳輸端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而該控制端及能量輸入端對應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
請再參照第1B及2B圖所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該能量輸出端及能量輸入端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而該控制端及自由傳輸端對應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
請參照第2A圖所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具有一第一旋轉軸OP、一第二旋轉軸AD及一第三旋轉軸AE。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三旋轉軸AE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相對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具有一第一旋轉軸CR、一第二旋轉軸BD及一第三旋轉軸BE。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三旋轉軸BE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
請參照第2B圖所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具有一第一旋轉軸OP、一第二旋轉軸AD及一第三旋轉軸AE。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三旋轉軸AE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相對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具有一第一旋轉軸CR、一第二旋轉軸BD及一第三旋轉軸BE。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為該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三旋轉軸BE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
請再參照第1A及2A圖所示,本發明第一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利用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控制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自由傳輸端[第二旋轉軸AD],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AD做為能量輸入端或能量輸出端。當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自由傳輸端AD切換做為能量輸入端時,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自由傳輸端AD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能量輸入端[第二旋轉軸BD]共同輸入能量。反之,當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自由傳輸端AD切換做為能量輸出端時,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自由傳輸端AD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共同輸出能量。
請再參照第1B及2B圖所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利用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控制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自由傳輸端[第二旋轉軸BD],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BD做為能量輸入端或能量輸出端。當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自由傳輸端BD切換做為能量輸入端時,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自由傳輸端BD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入端[第二旋轉軸AD]共同輸入能量。反之,當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自由傳輸端BD切換做為能量輸出端時,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自由傳輸端BD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共同輸出能量。
第3A至3B圖揭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採用行星齒輪組之內部結構圖,其包含兩種行星齒輪組之內部結構,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請參照第3A圖所示,該行星齒輪組包含一太陽齒輪ps1、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一中央齒輪ps2、一中央齒輪旋轉軸pss2、一行星臂旋轉軸pa及至少一複式行星齒輪,該複式行星齒輪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pp1及一第二行星齒輪pp2。該第一行星齒輪pp1及第二行星齒輪pp2囓合該太陽齒輪ps1及中央齒輪ps2。當該行星臂旋轉軸pa固定不動時,該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中央齒輪旋轉軸pss2之旋轉方向為相同方向,且其轉速比值為正。該行星齒輪組係屬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請再參照第2A、2B及3A圖所示,該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中央齒輪旋轉軸pss2及行星臂旋轉軸pa可做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第二旋轉軸AD及第三旋轉軸AE。或者,該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中央齒輪旋轉軸pss2及行星臂旋轉軸pa可做為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第二旋轉軸BD及第三旋轉軸BE。
請參照第3B圖所示,該行星齒輪組包含一太陽齒輪ns、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一環齒輪nr、一環齒輪旋轉軸nrs、至少一行星齒輪np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當該行星臂旋轉軸na固定不動時,該太陽齒輪旋轉軸nss及環齒輪旋轉軸nrs之旋轉方向為相反方向,且其轉速比值為負。該行星齒輪組係屬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請再參照第2A、2B及3B圖所示,該太陽齒輪旋轉軸nss、環齒輪旋轉軸nrs及行星臂旋轉軸na可做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第二旋轉軸AD及第三旋轉軸AE;或者,該太陽齒輪旋轉軸nss、環齒輪旋轉軸nrs及行星臂旋轉軸na可做為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第二旋轉軸BD及第三旋轉軸BE。
請再參照第2A及2B圖所示,本發明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能量輸出端〕之轉速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控制端〕之轉速比設定為單位比值,其關係式為:
其中nOP 及nCR 分別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一旋轉軸OP之轉速及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一旋轉軸CR之轉速。
同時,本發明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之轉速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三旋轉軸BE之轉速設定為單位比值,其關係式為:
其中nAD 及nBE 分別為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之轉速及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三旋轉軸BE之轉速。
同時,本發明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將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之轉速與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三旋轉軸AE之轉速設定為單位比值,其關係式為:
其中nBD 及nAE 分別為該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之轉速及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三旋轉軸AE之轉速。
第4至28圖揭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至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由二行星齒輪組之組合示意圖,其包含二十五種傳動組合之較佳實施例,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請參照第4至28圖所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至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包含二行星齒輪組[圓形虛線框,對照第3A及3B圖所示],其詳細內部結構已揭示於第3A及3B圖,於此不予贅述。
請再參照第2A、2B及4圖所示,本發明第三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A與pss1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a,二中央齒輪ps2A及ps2B之共同旋轉軸為pss2,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pss2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5圖所示,本發明第四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ns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a,一中央齒輪ps2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6圖所示,本發明第五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a,一中央齒輪ps2及一太陽齒輪ns之共同旋轉軸為nss,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ns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7圖所示,本發明第六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旋轉軸nssA及nss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二環齒輪nrA及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na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8圖所示,本發明第七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環齒輪旋轉軸nrsA及nrs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二太陽齒輪nsA及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該二共同旋轉軸na與ns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9圖所示,本發明第八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A及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一環齒輪nrA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B,該二共同旋轉軸na與nss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0圖所示,本發明第九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一行星臂旋轉軸p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ps1B之共同旋轉軸為paA,二中央齒輪ps2A及ps2B之共同旋轉軸為pss2,該二共同旋轉軸paA與pss2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1圖所示,本發明第十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A及一中央齒輪旋轉軸pss2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中央齒輪ps2A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ss2A,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ps1B之共同旋轉軸為pss1B,該二共同旋轉軸pss2A與pss1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2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中央齒輪ps2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pss2,行星臂及太陽齒輪ns之共同旋轉軸為nss,該二共同旋轉軸pss2與ns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3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二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pa,一中央齒輪ps2及一太陽齒輪ns之共同旋轉軸為nss,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ns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4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三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旋轉軸pa及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ps1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ss1,一中央齒輪ps2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pss1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5圖所示,本發明第十四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旋轉軸pa及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ps1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pss1,一中央齒輪ps2及一太陽齒輪ns之共同旋轉軸為nss,該二共同旋轉軸pss1與ns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6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五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ns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pa,一中央齒輪ps2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na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7圖所示,本發明第十六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pss1及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ns之共同旋轉軸為pa,一中央齒輪ps2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該二共同旋轉軸pa與na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8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七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aA,二環齒輪nrA及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naA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19圖所示,本發明第十八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A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環齒輪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aA,一環齒輪nrA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B,該二共同旋轉軸naA與nss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0圖所示,本發明第十九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旋轉軸nssA及nss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環齒輪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aA,一環齒輪nrA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B,該二共同旋轉軸naA與na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1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環齒輪旋轉軸nrsA及nrs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aA,一太陽齒輪nsA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B,該二共同旋轉軸naA與na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2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旋轉軸nss及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aA,一環齒輪nrA及一行星臂之共同旋轉軸為naB,該二共同旋轉軸naA與na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圖A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3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二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旋轉軸paA及p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ps1A及ps1B之共同旋轉軸為pss1,二中央齒輪ps2A及ps2B之共同旋轉軸為pss2,該二共同旋轉軸pss1與pss2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4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三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一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及一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旋轉軸pa及na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ps1及ns之共同旋轉軸為pss1,一中央齒輪ps2及一環齒輪nr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pss1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5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四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旋轉軸naA及n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nsA及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二環齒輪nrA及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rs,該二共同旋轉軸nss與nrs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6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五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行星臂旋轉軸naA及naB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nsA及一環齒輪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A,一環齒輪nrA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B,該二共同旋轉軸nssA與nss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7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六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環齒輪旋轉軸nrs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太陽齒輪nsA及一環齒輪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A,一行星臂及一太陽齒輪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B,該二共同旋轉軸nssA與nss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請再參照第2A、2B及28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十七較佳實施例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對應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且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環齒輪旋轉軸nrsA及一行星臂旋轉軸na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能量輸出端[第一旋轉軸OP]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控制端[第一旋轉軸CR];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二太陽齒輪nsA及nsB之共同旋轉軸為nss,一行星臂及一環齒輪nrB之共同旋轉軸為nrsB,該二共同旋轉軸nss與nrsB並可任意形成該第一行星齒輪組1之第二旋轉軸AD[第2A圖之自由傳輸端或第2B圖之能量輸入端]及第二行星齒輪組2之第二旋轉軸BD[第2A圖之能量輸入端或第2B圖之自由傳輸端]。
前述較佳實施例僅舉例說明本發明及其技術特徵,該實施例之技術仍可適當進行各種實質等效修飾及/或替換方式予以實施;因此,本發明之權利範圍須視後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範圍為準。
1...第一行星齒輪組
2...第二行星齒輪組
OP...第一旋轉軸
AD...第二旋轉軸
AE...第三旋轉軸
CR...第一旋轉軸
BD...第二旋轉軸
BE...第三旋轉軸
ps1...太陽齒輪
pss1...太陽齒輪旋轉軸
ps2...中央齒輪
pss2...中央齒輪旋轉軸
pp1...第一行星齒輪
pp2...第二行星齒輪
pa...行星臂旋轉軸
ns...太陽齒輪
nss...太陽齒輪旋轉軸
nr...環齒輪
nrs...環齒輪旋轉軸
np...行星齒輪
na...行星臂旋轉軸
第1圖: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示意圖。
第2圖:本發明第一及第二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內部架構圖。
第3A及3B圖:本發明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採用行星齒輪組之內部結構圖。
第4至28圖:本發明第三至二十七較佳實施例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由二行星齒輪組之組合示意圖。
1...第一行星齒輪組
2...第二行星齒輪組
OP...第一旋轉軸
AD...第二旋轉軸
AE...第三旋轉軸
CR...第一旋轉軸
BD...第二旋轉軸
BE...第三旋轉軸

Claims (9)

  1. 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組,其包含一能量輸出端;一第二行星齒輪組,其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包含一控制端;一能量輸入端,其設置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及一自由傳輸端,其設置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該控制端控制該自由傳輸端,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做為能量輸入端及能量輸出端之一。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第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第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為一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而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為一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為一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而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為一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且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
  4. 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包含:一第一行星齒輪組,其包含一能量輸出端;一第二行星齒輪組,其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包含一控制端;一能量輸入端,其設置於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一自由傳輸端,其設置於該第二行星齒輪組,該控制端控制該自由傳輸端,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做為能量輸入端及能量輸出端之一。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第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及第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為一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而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為一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第一行星齒輪組為一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而該第二行星齒輪組為一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且該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及一第三旋轉軸;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該第一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二行星齒輪組;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一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二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該第二行星齒輪組之第三旋轉軸連接至該第一行星齒輪組。
  7. 一種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包含:二行星齒輪組,其相互連接;一能量輸出端,其設置於該行星齒輪組;一控制端,其設置於該行星齒輪組;一能量輸入端,其設置於該行星齒輪組;及一自由傳輸端,其設置於該行星齒輪組,該控制端控制該自由傳輸端,以自由切換該自由傳輸端做為能量輸入端及能量輸出端之一。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二行星齒輪組為兩個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或該二行星齒輪組之一為一正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而該二行星齒輪組之另一為一負比值驅動式行星齒輪組。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其中該二行星齒輪組具有一第一旋轉軸、一第二旋轉軸、一第三旋轉軸、一第四旋轉軸、一第五旋轉軸及一第六旋轉軸;該第一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出端;該第二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自由傳輸端;該第三旋轉軸連接於該二行星齒輪組之間;該第四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控制端;該第五旋轉軸為該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之能量輸入端;該第六旋轉軸連接於該二行星齒輪組之間。
TW99125043A 2009-08-26 2010-07-29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TWI421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5043A TWI421422B (zh) 2010-07-29 2010-07-29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US13/007,604 US8585531B2 (en) 2009-08-26 2011-01-15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an identity-ratio series type
US13/251,347 US8585532B2 (en) 2009-08-26 2011-10-03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series types
US13/251,374 US8585533B2 (en) 2009-08-26 2011-10-03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simplified parallel typ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25043A TWI421422B (zh) 2010-07-29 2010-07-29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4961A TW201204961A (en) 2012-02-01
TWI421422B true TWI421422B (zh) 2014-01-01

Family

ID=4676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25043A TWI421422B (zh) 2009-08-26 2010-07-29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2142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6814A (en) * 1959-05-06 1962-07-31 Walter E Soehrman Power transmission
US4191070A (en) * 1978-03-31 1980-03-04 Mckinniss Chester L Planetary transmission with plural power paths
EP0308078A2 (en) * 1987-08-19 1989-03-22 Doyle Transmissions Limited A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unit
JP2007522421A (ja) * 2004-02-16 2007-08-09 アヤツ ジュアン ラモン ゴマ ギア比連続可変型変速機構
TW200938752A (en) * 2008-03-03 2009-09-16 Univ Nat Sun Yat Sen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46814A (en) * 1959-05-06 1962-07-31 Walter E Soehrman Power transmission
US4191070A (en) * 1978-03-31 1980-03-04 Mckinniss Chester L Planetary transmission with plural power paths
EP0308078A2 (en) * 1987-08-19 1989-03-22 Doyle Transmissions Limited A variable speed transmission unit
JP2007522421A (ja) * 2004-02-16 2007-08-09 アヤツ ジュアン ラモン ゴマ ギア比連続可変型変速機構
TW200938752A (en) * 2008-03-03 2009-09-16 Univ Nat Sun Yat Sen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4961A (en)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7822B2 (en) Input synthesis gear system
JP3197740U (ja) 二つの入力特性を利用した遊星歯車システム、この歯車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の制御方法
JP5302331B2 (ja) ハイブリッド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
US8469850B2 (en) Superposition transmission
JP2010519481A5 (zh)
WO2006091320A3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wo planetary gear sets with one interconnecting member and clutched input
WO2007098309A3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s sets
WO2007061511A3 (en) Multi-mode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 having two planetary gear sets with one fixed interconnection
WO2007067258A8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four fixed interconnections and clutched input
WO2007021429A3 (en) Electrical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having three planetary gear sets and two fixed interconnections and a stationary interconnection
US8585531B2 (en)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with an identity-ratio series type
US8574110B2 (en) Transmission producing stepless variable speed ratios
US8585530B2 (en)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6078401B2 (ja) 車両の駆動装置
CN102011840B (zh) 可独立控制传动机构
TW200938752A (en)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WI421422B (zh) 單位比值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TWI411735B (zh) 精簡並聯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TWI421424B (zh) 序列型可獨立控制傳動機構
RU2554715C2 (ru) Планетарная согласующая коробка передач
JP3172332U (ja) 単位比率シリーズ式独立制御できる伝動機構
KR20110097196A (ko) 차량용 무단변속기
JP6625455B2 (ja) 動力装置
JP3172334U (ja) 簡易化並列式独立制御できる伝動機構
JP3172333U (ja) シリーズ式独立制御できる伝動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