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8330B -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8330B
TWI418330B TW100124159A TW100124159A TWI418330B TW I418330 B TWI418330 B TW I418330B TW 100124159 A TW100124159 A TW 100124159A TW 100124159 A TW100124159 A TW 100124159A TW I418330 B TWI418330 B TW I4183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ightness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attention area
image recogni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24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02152A (zh
Inventor
Chun Nan Lin
Chung Ping Chuang
Che Liang Ts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filed Critical
Priority to TW100124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833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02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02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8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8330B/zh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輔助影像辨識方法
本發明有關一種應用於光學檢測對焦之影像辨識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將檢測儀器中裂像屏影像對比度及銳利度優化的輔助影像辨識方法,使檢測儀器操作者能輕易辨識優化後的眼底鏡影像輸出來完成對焦工作。
傳統眼底照相機多是利用裂象屏(Split image)的方式來輔助對焦,請參閱第1圖所示,所謂裂像屏是指利用兩個菱鏡及一個狹縫在電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上產生兩個位於上、下相對位置的長方形影像,當沒有對焦時,上、下兩個長方形影像呈現錯開的未對齊狀態,而當上、下兩個長方形影像會合成一完整的對齊狀態,則表示對焦完成。
然而,由於人類眼睛所能承受的光線強度不高,因此,檢測儀器打入眼睛中的光線強度必須有所限制,而且另受到光學元件的物理特性影響,傳統檢測儀器中所產生的裂像屏影像並不是那麼的清晰,如第2圖所示,檢測操作者僅能於裂像屏中的漆黑區塊中大致觀察出中央具有兩個非常模糊微亮的長方形影像,以至於操作者會有辨識兩長方形影像位置的困難,進而導致無法準確將長方形影像完整對位以達到最佳對焦。
有鑑於現有眼科檢測儀器利用裂像屏方式進行對焦作業具有諸多準確對焦上的不便與缺失,因此,傳統使用裂像屏的眼科檢測方法實有改良創新的必要,讓操作者可迅速且清楚地辨識裂像屏影像。
爰是,本發明之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種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將傳統眼科檢測儀器所產生的裂像屏影像以特殊優化方法,改善眼底鏡影像輸出的對比度與銳利度,讓操作者很容易可以識別裂像屏的兩長方形影像,藉以調整兩長方形影像的上、下相對位置以達到最佳化的對焦作業。
為達上揭目的,本發明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包含:使用檢測儀器產生一具有裂像屏的影像資訊;於上述影像資訊的裂像屏周圍設定一注意區域;對上述注意區域的影像資訊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使上述注意區域內的所有影像資訊亮度對比提高;以及對提高亮度對比的注意區域進行對比校正,使注意區域內的裂像屏亮度與裂像屏周圍區塊的對比增加。
其中,本發明檢測儀器設為一檢測對象為視網膜的眼科檢測儀器;而上述影像資訊的注意區域大小是由操作者手動設定一所需範圍的手動值,亦可選自於檢測儀器內部預先設定的內定值;而且上述像素亮度相加處理是採用上述注意區域內部各個像素配合相鄰像素的亮度相互疊加方式,使上述注意區域內的所有影像變亮。
此外,於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對比校正是採用伽馬校正,所謂伽馬校正是將亮度相對較高的像素再次提高像素亮度,而亮度相對較低的像素則降低像素亮度,如此即可使注意區塊內部的裂像屏亮度與周圍區塊的對比增加,使兩者之間產生明顯可辨之亮度強弱供操作者辨識。
由此可知,本發明的特點在於將眼科檢測儀器所產生的模糊裂像屏影像,進行局部設定範圍影像的相臨像素亮度相加與伽馬對比校正,使得裂像屏內長方形區塊與周圍區域的對比度與銳利度大幅提升,改善傳統裂像屏中影像模糊不清的缺失,讓操作者很容易可以識別裂像屏中的兩長方形影像,藉以調整兩長方形影像的上、下相對位置以達到最佳化的對焦作業。
茲為便於更進一步對本發明之構造、使用及其特徵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瞭解,爰舉出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第3圖所示,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包含以下步驟:(a) 使用檢測儀器產生一具有裂像屏的影像資訊;(b) 於上述影像資訊的裂像屏周圍設定一注意區域(Region of interest,ROI);(c) 對上述注意區域的影像資訊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使上述注意區域內的所有影像資訊亮度對比提高;以及(d) 對提高亮度對比的注意區域進行對比校正,使注意區域內的裂像屏亮度與裂像屏周圍區塊的對比增加。
首先,請參第2圖所示,本發明步驟(a)所使用的檢測儀器為一檢測對象為視網膜的眼科檢測儀器,其主要將光源所發出的光束,經分光鏡後產生上下兩道光線並聚焦於眼底,再經由眼底反射成像於光偵測器上,使得檢測儀器中可以觀測到兩個位於上、下不同相對位置的長方形影像,其中,上述光偵測器可為電荷耦合元件(CCD)。
請參第4圖所示,步驟(b)是應用一影像處理系統,先行擷取上述影像資訊中的一注意區域,其中,上述注意區域必須包含兩成型於不同位置的裂像屏,如圖所示,本發明是以影像處理系統中預先設定的內定值來圈出一矩形方框,而矩形方框中的涵蓋了步驟a所顯示出的模糊影像裂像屏影像。但若上述影像處理系統中並無符合需求之注意區域大小,本發明亦可由操作者採用手動設定一所需範圍的手動值。
請參第5圖所示,步驟(c)同樣是應用一影像處理系統,並對影像資訊進行的像素亮度相加處理,其主要是利用本身像素加上四周圍相鄰之像素亮度值,使注意區域內的所有影像資訊亮度對比提高。
舉例來說,如裂像屏的亮度為10,而裂像屏周圍較為昏暗區塊的亮度為5,兩者在尚未進行影像處理前之亮度差距為5,但若是各個像素將本身與其左、右、上、下的相鄰像素進行相加,則裂像屏本身的亮度將提升為10(本身)+10(左)+10(右)+10(上)+10(下)=50,而周圍昏暗區塊的亮度將提升為5(本身)+5(左)+5(右)+5(上)+5(下)=25,此時兩者之間的亮度差距為25,比較第4圖及第5圖即可明顯分辨出,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後之裂像屏影像轉為清晰可見,可讓操作者明顯分辨出兩裂像屏的相對位置。
關於步驟(d)是利用影像處理系統來進行對比校正,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對比校正是採用伽馬校正(Gamma correction),又叫作伽馬非線性化(gamma nonlinearity)或伽馬編碼(gamma encoding),主要是用來影像系統中的光線輝度(luminance)或是三色刺激值(tristimulus values)所進行非線性的運算或反運算。
而本發明伽馬校正是將亮度相對較高的像素再次提高像素亮度,而亮度相對較低的像素則降低像素亮度,如此即可使注意區塊內部的裂像屏亮度與周圍區塊的對比增加,使兩者之間產生明顯可辨之亮度強弱供操作者辨識。
請參第6圖所示,上述昏暗區塊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後的亮度為25(橫軸),經過伽馬校正後,上述昏暗區塊的像素亮度降回原來的5(縱軸),而上述裂像屏像素亮度相加處理後的亮度為50(橫軸),經過伽馬校正後可發現,上述裂像屏的像素亮度提升為70(縱軸)。再請參第7圖所示,本發明伽馬校正後的亮度數值分別為70與5,此時裂像屏與周圍昏暗區塊的亮度差距65,如圖所示,上述影像資訊中的裂像屏影像即可與周圍區塊產生強烈對比與銳利化,如此操作者即可將尚未對焦時呈現錯開的兩個長方形影像輕易調整至會合成一完整的對齊狀態,以完成對焦程序。
綜上所述,本發明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將眼科檢測儀器所產生模糊灰暗的裂像屏影像,進行局部設定範圍影像的相臨像素亮度相加與動態對比校正(Gamma Correction),使得裂像屏內長方形區塊與周圍區域的對比度與銳利度大幅提升,改善傳統裂像屏中影像模糊不清使得操作者不易辨識的缺失,本發明可讓操作者很容易地識別裂像屏中的兩長方形影像,藉以調整兩長方形影像的上、下相對位置以達到最佳化的對焦作業。
以上所舉實施例,僅用為方便說明本發明並非加以限制,在不離本發明精神範疇,熟悉此一行業技藝人士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所作之各種簡易變形與修飾,均仍應含括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
第1圖係傳統檢測儀器裂像屏之結構示意圖;
第2圖係採用第1圖裂像屏成像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眼科檢測儀器之輔助影像辨識步驟圖;
第4圖係本發明裂像屏成像設定注意區域之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注意區域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之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採用Gamma校正影像之數據圖;以及
第7圖係本發明採用Gamma校正增加裂像屏影像亮度及對比之示意圖。

Claims (7)

  1. 一種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包含以下步驟:使用檢測儀器產生一具有裂像屏的影像資訊;於上述影像資訊的裂像屏周圍設定一注意區域;對上述注意區域的影像資訊進行像素亮度相加處理,使上述注意區域內的所有影像資訊亮度對比提高;以及對提高亮度對比的注意區域進行對比校正,使注意區域內的裂像屏亮度與裂像屏周圍區塊的對比增加。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檢測儀器設為一眼科檢測儀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眼科檢測儀器的檢測對象為視網膜。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注意區域大小是由操作者手動設定一所需範圍的手動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注意區域大小是選自於檢測儀器內部預先設定的內定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像素亮度相加處理是將注意區域內所有影像資訊採用相鄰像素的亮度相互疊加。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輔助影像辨識方法,其中,上述對比校正是採用伽馬校正。
TW100124159A 2011-07-08 2011-07-08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TWI418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4159A TWI418330B (zh) 2011-07-08 2011-07-08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24159A TWI418330B (zh) 2011-07-08 2011-07-08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152A TW201302152A (zh) 2013-01-16
TWI418330B true TWI418330B (zh) 2013-12-11

Family

ID=48137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24159A TWI418330B (zh) 2011-07-08 2011-07-08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18330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8160A1 (en) * 2008-04-24 2009-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undus camera
US20090323023A1 (en) * 2005-03-31 2009-12-31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Image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23023A1 (en) * 2005-03-31 2009-12-31 Kabushiki Kaisha Topcon Ophthalmologic Imager
US20090268160A1 (en) * 2008-04-24 2009-10-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undus camera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2152A (zh) 2013-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10803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acquiring an image using a specific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acquiring an anomalous pixel using a different image capturing method
US99711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video data
CN103220482B (zh) 一种全自由度调整投影画面位置及尺寸的方法
JP591129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顕微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WO2017090454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16017961A (ja) 投影光源を有する撮像方法及びその撮像装置
JP736917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268626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glare
JP201502986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眼底画像処理装置、画像撮影方法、並びに眼底画像撮影装置および方法
WO2016075744A1 (ja) プロジェクタ及び映像表示方法
KR101627634B1 (ko) 프로젝터 영상 보정 장치 및 방법
JP2009229197A (ja) 線状欠陥検出方法および線状欠陥検出装置
JP2021027535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086409A (ja) ムラ補正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ムラ補正データ生成システム
WO2016194234A1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顕微鏡システム、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9493293A (zh)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设备
JP4661576B2 (ja) 投写画像の位置調整方法
TWI418330B (zh) Auxiliary image recognition method
JP2005338418A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153567B1 (ko) 휘도편차 보상장치 및 보상방법
JP2014056169A (ja) 焦点調節装置及び焦点調節方法
US8781190B2 (en) Image-recognition method for assisting ophthalmic examination instrument
WO2020042907A1 (zh) 一种光纤扫描显示装置及设备、扫描方法
JP2008292722A (ja) 走査型光学装置
JP6196148B2 (ja) デ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およびデ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