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8940B - 柔性手機 - Google Patents

柔性手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8940B
TWI408940B TW98120772A TW98120772A TWI408940B TW I408940 B TWI408940 B TW I408940B TW 98120772 A TW98120772 A TW 98120772A TW 98120772 A TW98120772 A TW 98120772A TW I408940 B TWI408940 B TW I40894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mobile phone
disposed
touch screen
transparent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20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1780A (en
Inventor
Kai-Li Jiang
Liang Liu
Qun-Qing Li
Shou-Shan Fan
Original Assignee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iority to TW98120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894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101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17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89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8940B/zh

Links

Description

柔性手機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手機,尤其涉及一種柔性觸摸屏手機。
手機係一種常用之便擕式通訊設備。一般地,手機至少包括一本體、一設置於本體表面之顯示屏及一設置於本體表面之輸入設備,如一鍵盤。
隨著電子技術之發展,手機之功能日益增多,為了便於操作並與顯示屏集成,目前,將觸摸屏作為主要輸入設備設置於顯示屏上之移動電話已經被廣泛應用,所述觸摸屏根據其工作原理和傳輸介質之不同,通常分為四種類型,分別為電阻式、電容感應式、紅外線式及表面聲波式。其中電阻式觸摸屏和電容式觸摸屏由於其具有高解析度、高靈敏度及耐用等優點,被廣泛應用在移動電話中。現有技術中之電容式和電阻式觸摸屏通常包括一個作為透明導電層之銦錫氧化物層(ITO層),Kazuhiro Noda等在文獻Production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s with Inserted SiO2 Anchor Layer,and Application to a Resistive Touch Panel(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in Japan,Part 2,Vol.84,P39-45(2001))中介紹了一種採用ITO/SiO2/PET層之觸摸屏。然所述銦錫氧化物層(ITO層)之機械性能不夠好、耐彎折性能較差。
隨著手機之多樣化發展,最近又有人提出了一種柔性手機之概念,其為一種可彎折之手機,然,由於上述銦錫氧化物層機械性能不夠好、耐彎折性能較差,因此,採用銦錫氧化物層作為透明導電層無法滿足所述柔性手機可彎折之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柔性手機之發展與應用。
有鑒於此,提供一種柔性手機,該柔性手機所採用之觸摸屏具有耐彎折、機械性能較高之優點實為必要。
一種柔性手機,其包括:一柔性本體,該柔性本體包括一通話系統,該通話系統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內部;及一柔性顯示屏,該柔性顯示屏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表面;其中,該柔性手機進一步包括一柔性觸摸屏,該柔性觸摸屏設置於所述柔性顯示屏表面,該柔性觸摸屏包括至少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奈米碳管層。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柔性手機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之柔性手機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觸摸屏之透明導電層,由於奈米碳管層具有優異之力學特性,如較好之柔韌性和耐彎折性,從而使得整個柔性手機之柔韌性和耐彎折性能有所提高。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之柔性手機。
請一併參閱圖1、圖2及圖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柔性手機10,其包括:一柔性本體12、一柔性顯示屏14 及一柔性觸摸屏16。所述柔性顯示屏14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12上,所述柔性觸摸屏16設置於所述柔性顯示屏14遠離所述柔性本體12之表面。所述柔性手機10因所述柔性本體12、柔性顯示屏14及柔性觸摸屏16具有一定之柔性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發生反復彎折,如根據需要將其由平板狀彎曲成環狀,或將其折疊成佔用空間較小、便於攜帶之折疊狀手機。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手機10可彎曲成一環狀手機以使其可戴在手腕上。
所述柔性本體12包括一通話系統、一柔性殼體122、一中央處理器124、一控制單元126及一存儲單元128。該通話系統包括一天線(圖未標)、一麥克風1204及一揚聲器1206。該中央處理器124、控制單元126、存儲單元128、麥克風1204、揚聲器1206及柔性顯示屏14均設置於柔性殼體122內部。該天線可設置於柔性殼體122內部或突出於柔性殼體122表面。所述中央處理器124、控制單元126及存儲單元128可集成設置於一柔性集成電路板上。所述存儲單元128及控制單元126分別通過柔性集成電路板上之導線與所述中央處理器124電連接。所述揚聲器1206、麥克風1204、天線、柔性顯示屏14及柔性觸摸屏16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126電連接。所述控制單元126一般包括觸摸屏控制器、顯示控制器及通訊控制器。所述觸摸屏控制器控制所述柔性觸摸屏16,所述顯示控制器控制所述柔性顯示屏14,所述通訊控制器控制所述揚聲器1206、麥克風1204及天線之工作。所述存儲單元128一般包括只讀存儲器及隨機存儲器,用於存儲能夠被 處理器處理及執行之命令及用於柔性顯示屏14顯示之各種信息。所述天線用於接收和發送射頻電信號。該射頻電信號被傳送至中央處理器124轉換為聲音信號,並通過控制單元126控制揚聲器1206發出聲音。所述麥克風1204用於接收音頻信號。該音頻信號被傳送至中央處理器124轉換為射頻電信號,並通過控制單元126控制天線發送。
進一步地,為使該柔性手機10在彎曲成環狀時可固定,本實施例在所述柔性殼體122之兩端設置有一固定結構123,其包括一卡環1203和一與該卡環1203相配合之一卡扣1205,所述柔性手機10彎曲成環形之後可通過該卡環1203和卡扣1205之相互配合而使該柔性手機10之形狀固定。所述固定結構123形狀與結構不限,可以理解,所述固定結構123除採用上述卡扣配合之方式之外,也可採用其他機械連接方式如孔軸配合連接、卡箍式連接,也可採用先前之腕式手錶之連接方式。任何可實現固定所述柔性手機10之形狀之連接方式均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另,可以理解,所述固定結構123為一可選擇結構,由於所述柔性手機10本身具有柔性,所述固定結構123之作用在於使柔性手機10維持一變形或彎折狀態。
所述柔性顯示屏14可為柔性液晶顯示屏、柔性電泳顯示屏或柔性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屏等,該柔性顯示屏14用於顯示柔性本體12輸出之資料和圖像。優選地,所述之柔性顯示屏14為一柔性液晶顯示屏。
所述柔性觸摸屏16可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間隔一預定距 離設置,也可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集成設置。具體地,當所述柔性觸摸屏16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集成設置時,所述柔性觸摸屏16可通過粘結劑直接設置在柔性顯示屏14表面或所述柔性觸摸屏16可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共用基板設置。所述柔性觸摸屏16具有輸入信號之功能,用戶可用手指或觸摸筆等在柔性觸摸屏16上通過觸摸或按壓將信號輸入給柔性本體12。
具體地,所述柔性觸摸屏16之面積可與柔性顯示屏14之面積相同。可以理解,根據使用需求,可在柔性顯示屏14上顯示一螢幕鍵盤,從而可通過對柔性觸摸屏16之觸摸達到按鍵效果。本實施例中,所述柔性觸摸屏16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共用基板集成設置。所述柔性觸摸屏16可以為電阻式或電容式觸摸屏。
請參閱圖4及圖5,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柔性手機10中之柔性觸摸屏16為一電阻式觸摸屏,其包括一第一電極板162,一第二電極板164及設置在第一電極板162與第二電極板164之間之複數透明之點狀隔離物166。該第二電極板164靠近該柔性顯示屏14設置。
該電阻式觸摸屏16之第一電極板162包括一第一基體1620,一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及兩個第一電極1624。該第一基體1620為平面結構,其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與兩個第一電極1624均設置在第一基體1620之第一表面。兩個第一電極1624分別設置在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沿第一方向之兩端並與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電連接。所述第一方向為X座標方向。該電阻式觸摸 屏16之第二電極板164包括一第二基體1640,一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及兩個第二電極1644。所述第二基體1640為平面結構,且具有一第二表面。該第二基體1640之第二表面與第一基體1620之第一表面相對設置。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與兩個第二電極1644均設置在所述第二基體1640之第二表面。兩個第二電極1644分別設置在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沿第二方向之兩端並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電連接。所述第二方向為Y座標方向。該X座標方向垂直於Y座標方向,即兩個第一電極1624與兩個第二電極1644正交設置。
其中,該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為透明之且具有一定柔軟度之薄膜或薄板,該第二基體1640靠近柔性顯示屏14設置。具體地,所述電阻式觸摸屏16與所述柔性顯示屏14共用第二基體1640設置。該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由塑膠或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具體地,該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所用之材料可以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也可為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聚氯乙烯(PVC)、苯並環丁烯(BCB)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該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之厚度為1毫米~1厘米。本實施例中,該第一基體1620與第二基體1640之材料均為PET,厚度均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之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之材料,只要能使第一基體1620和第二基體1640起到支撐之作用,並具有一定柔性及較好之透明度,都在本發明 保護之範圍內。
所述第一電極1624與第二電極1644之材料為金屬材料形成之金屬鍍層或導電塗層,或奈米碳管層。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電極1624與第二電極1644為導電之銀漿層。可以理解,用於柔性觸摸屏16之上述電極應具有一定之韌性和易彎折度。
進一步地,該第二電極板164第二表面週邊設置有一絕緣層168。上述第一電極板162設置在該絕緣層168上,且所述第一電極板162之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正對該第二電極板164之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設置。上述複數透明點狀隔離物166設置在第二電極板164之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上,且該複數透明點狀隔離物166彼此間隔設置。所述第一電極板162與第二電極板164之間之距離為2~100微米。該絕緣層168與點狀隔離物166均可採用絕緣透明樹脂或其他絕緣透明材料製成。設置絕緣層168與點狀隔離物166可使得第一電極板162與第二電極板164電絕緣。可以理解,當電阻式觸摸屏16尺寸較小時,點狀隔離物166為可選擇之結構,只需確保第一電極板162與第二電極板164電絕緣即可。
另,該第一電極板162表面可設置一透明保護膜1626。所述透明保護膜1626可以通過粘結劑直接粘結在第一電極板162上,也可採用熱壓法與第一電極板162壓合在一起。該透明保護膜1626可採用一層經過表面硬化處理且光滑防刮之塑膠層或樹脂層,該樹脂層可由苯丙環丁烯(BC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酯、聚對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PET)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形成。本實施例中,形成該透明保護膜1626之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用於保護第一電極板162,提高耐用性。該透明保護膜1626經特殊工藝處理後,可用以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如可以減少眩光或降低反射。
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均為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均勻分佈之奈米碳管,且上述之奈米碳管無序排列或有序排列。所謂無序指奈米碳管之排列方向無規則;有序指至少多數奈米碳管之排列方向具有一定規律。所述無序排列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相互纏繞、相互吸引且平行於奈米碳管層之表面,該無序排列之奈米碳管形成之奈米碳管層各向同性。所述有序排列之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或複數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不同結構之奈米碳管層可由不同之方法製備。所述有序排列之奈米碳管形成之有序奈米碳管層可由直接拉伸一奈米碳管陣列獲得之奈米碳管膜組成。所述每個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擇優取向排列之奈米碳管。所述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每一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連續且定向排列之奈米碳管片段。該複數奈米碳管片段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相互平行之奈米碳管,該複數相互平行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之長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奈米碳管膜之厚度 為0.5纳米~100微米,寬度與拉取該奈米碳管膜之奈米碳管陣列之尺寸有關,可為0.01厘米~10厘米。該奈米碳管膜有很好之透明度,其對可見光之透過率可以達到95%。所述有序奈米碳管層可進一步包括至少兩個重疊設置之奈米碳管膜,相鄰之兩個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具有一交叉角度α,且0度α 90度。所述有序排列之奈米碳管形成之有序奈米碳管層也可由通過碾壓一奈米碳管陣列獲得之奈米碳膜組成。所述由碾壓一奈米碳管陣列獲得之奈米碳管膜組成之有序奈米碳管層中之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或複數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無序排列之奈米碳管形成之無序奈米碳管層可由通過絮化處理一奈米碳管原料而獲得之奈米碳管膜組成。該無序奈米碳管層中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相互纏繞、吸引且平行於奈米碳管層之表面。
所述奈米碳管膜及其製備方法請參見范守善等人於2008年8月16日公開之第200833862號台灣公開專利申請、於2009年1月1日公開之第200900348號台灣專利申請、於2008年11月16日公開之第200844041號台灣專利申請。
所述奈米碳管層中之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和多壁奈米碳管中之一種或多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0.5奈米~50奈米,雙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1奈米~50奈米,多壁奈米碳管之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
請參閱圖6,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均包括一奈米碳管層,所述奈米碳管 層包括複數重疊設置之有序奈米碳管膜,該有序奈米碳管膜從一奈米碳管陣列中拉取獲得,該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且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具體地,所述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中之複數奈米碳管膜均沿第一方向層疊設置,使該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中之大多數奈米碳管均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中之複數奈米碳管膜均沿第二方向重疊設置,使該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中之大多數奈米碳管均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奈米碳管膜之厚度為0.5纳米~100微米,寬度為0.01厘米~10厘米。
將所述柔性觸摸屏16與柔性顯示屏14集成設置時,為進一步減小由顯示設備產生之電磁干擾,避免從柔性觸摸屏16發出之信號產生錯誤,還可在柔性觸摸屏16靠近柔性顯示屏14之表面設置一屏蔽層170。該屏蔽層170可由導電聚合物薄膜或奈米碳管膜等導電材料形成。作為屏蔽層170之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之排列方式不限,可為有序排列也可為無序排列。本實施例中,該屏蔽層170採用奈米碳管膜,其中之奈米碳管有序排列。該奈米碳管膜作為電接地點,起到屏蔽之作用,從而使得柔性觸摸屏16能在無干擾之環境中工作。
進一步地,為確保所述柔性顯示屏14不致於由於外力過大而損壞,可以在所述之柔性顯示屏14與柔性觸摸屏16之間設置一鈍化層172。該鈍化層172設置在該屏蔽層170和柔性顯示屏之間。該鈍化層172可由苯並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
以下將具體介紹本實施例所述之柔性手機10通過對電阻式觸摸屏之觸摸進行顯示之具體過程。
請參閱圖7,使用時,柔性手機10之控制單元126在第一電極板162之間與第二電極板164之間施加5V電壓。使用者一邊視覺確認在柔性觸摸屏16下面設置之柔性顯示屏14之顯示,一邊通過觸摸物18如手指或筆按壓柔性觸摸屏16之第一電極板162進行操作。第一電極板162中第一基體1620發生彎曲,使得按壓處182之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與第二電極板164之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接觸形成導通。柔性手機10之控制單元126中之觸摸屏控制器分別測量第一透明導電層1622在X方向上之電壓變化與第二透明導電層1642在Y方向上之電壓變化,並進行精確計算,將它們轉換成觸點座標。控制單元126將數位化之觸點座標傳遞給中央處理器124。中央處理器124將該觸點座標對應之操作命令從柔性手機10之存儲單元128中調出並傳遞給相應之控制單元126。控制單元126根據操作命令控制柔性顯示屏14之顯示及天線、麥克風1204及揚聲器1206之工作。
請一併參閱圖8至圖11,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柔性手機20,其包括:一柔性本體22、一柔性顯示屏24及一柔性觸摸屏26。所述柔性顯示屏24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22,所述柔性觸摸屏26設置於所述柔性顯示屏24遠離柔性本體22之表面,所述柔性本體22兩端設置有一固定結構223,其包括一卡環2203和一與該卡環2203相配合之一卡扣2205。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柔性手機20之結構與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10之結構相似,其不同之處在於,該柔性手機20為一可折疊之手機。在不使用時,可將柔性手機20通過折疊之方式縮小體積,便於攜帶;在使用時,可將折疊之柔性手機20展開後正常使用。可以理解,由於本實施例柔性手機20之各個組成部分均由柔性元件構成,該柔性手機20折疊之方式不限,可以任意折疊。所述柔性手機20之柔性本體22上設置之固定結構223之結構與形狀不限,可採用其他之連接固定方式,只需確保折疊後之柔性手機20可以通過固定結構223固定維持其折疊形狀即可。該柔性觸摸屏26為一電容式觸摸屏。該柔性觸摸屏26進一步包括一基體262、一透明導電層264、至少兩個電極268及一透明保護膜266。該基體262靠近柔性顯示屏24設置,具體地,所述柔性觸摸屏26與所述柔性顯示屏24共用基體262設置。所述基體262具有一第一表面2622及與第一表面2622相對之一第二表面2624。該第一表面2622遠離該柔性顯示屏24,透明導電層264設置在基體262之第一表面2622上;上述至少兩個電極268分別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64之每個角處或邊上,且與透明導電層264形成電連接,用以在透明導電層264上形成等電位面。透明保護膜266可直接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64及電極268上。
具體地,可以採用四個電極268分別設置於透明導電層264之四個角或四條邊上,用以在上述之透明導電層264上形成均勻之電阻網路。在本實施例中,四個帶狀電極 268間隔設置在上述之透明導電層264同一表面之四個邊上。可以理解,上述之電極268也可以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64之不同表面上,其關鍵在於上述電極268之設置能使得在透明導電層264上形成等電位面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極268設置在透明導電層264之遠離基體262之表面上。
可以理解,所述之四個電極268亦可設置於透明導電層264與基體262之間,且與透明導電層264電連接。
所述基體262為柔性平面結構,厚度為1毫米~1厘米。該基體262由塑膠,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具體地,該基體262所用之材料可以為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材料,也可為聚醚碸(PES)、纖維素酯、苯並環丁烯(BCB)、聚氯乙烯(PVC)或丙烯酸樹脂等材料。本實施例中,該基體262之材料為PET,厚度均為2毫米。可以理解,形成所述基體262之材料並不限於上述列舉之材料,只要能使基體262起到支撐之作用,並具有一定柔性及較好之透明度,都在本發明保護之範圍內。
所述透明導電層264包括一奈米碳管層,該奈米碳管層包括複數均勻分佈之奈米碳管,且上述之奈米碳管無序排列或有序排列。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層之結構可以與第一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622與第二導電層1642中之奈米碳管層結構相同。
所述四個電極268之材料為金屬、奈米碳管膜或其他導電 材料,只要確保導電、具有一定韌性且易彎折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四個電極268為由銀或銅等低電阻之導電金屬鍍層或者金屬箔片組成之條狀電極。所述電極268可以採用濺射、電鍍、化學鍍等沈積方法直接形成在透明導電層264上,所形成之電極268厚度為10纳米~500微米。
進一步地,為了延長透明導電層264之使用壽命和限制耦合在接觸點與透明導電層264之間之電容,可以在透明導電層264和電極268之表面設置一透明保護膜266,透明保護膜266可由苯並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該透明保護膜266具有一定之硬度,對透明導電層264起保護作用。可以理解,該透明保護膜266還可經過特殊之工藝處理,從而使得透明導電層264具有以下功能,例如減小炫光、降低反射等。
本實施例中,在形成有電極268之透明導電層264上設置有一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層形成之透明保護膜266,該透明保護膜266之硬度達到7H(H為洛氏硬度試驗中,卸除主試驗力後,在初試驗力下壓痕殘留之深度)。可以理解,透明保護膜266之硬度和厚度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所述透明保護膜266可以通過粘結劑直接粘結在透明導電層264上,也可採用熱壓法與形成有透明導電層264之基體壓合在一起。
此外,將所述柔性觸摸屏26與柔性顯示屏24集成設置時,為了減小由柔性顯示屏24產生之電磁干擾,避免從柔性觸摸屏26發出之信號產生錯誤,還可在基體262之第二 表面2624設置一屏蔽層270。該屏蔽層270可由導電聚合物薄膜或奈米碳管膜等透明導電材料形成。該奈米碳管膜可以係有序排列之或無序排列之奈米碳管膜。本實施例中,該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奈米碳管,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在上述之奈米碳管膜中有序排列,其具體結構可與所述透明導電層264相同。該奈米碳管膜作為電接地點,起到屏蔽之作用,從而使得柔性觸摸屏26能在無干擾之環境中工作。進一步地,為使所述柔性顯示屏24不致於由於外力過大而損壞,可以於所述之柔性顯示屏24與柔性觸摸屏26之間設置一鈍化層272。該屏蔽層270及鈍化層272設置在該柔性觸摸屏26與柔性顯示屏24之間,該鈍化層272設置在該屏蔽層270和柔性顯示屏24之間。該鈍化層272可由可苯並環丁烯(BCB)、聚酯或丙烯酸樹脂等柔性材料形成。
以下將具體介紹本實施例所述之柔性手機20通過電容式觸摸屏26之觸摸進行顯示之具體過程。
請參閱圖10,在使用時,柔性手機20之控制單元222在透明導電層264上施加一預定電壓。電壓通過電極268施加到透明導電層264上,從而在該透明導電層264上形成等電位面。使用者一邊視覺確認在柔性觸摸屏26後面設置之柔性顯示屏24之顯示,一邊通過手指或筆等觸摸物按壓或接近柔性觸摸屏26之透明保護膜266進行操作時,觸摸物與透明導電層264之間形成一耦合電容。對於高頻電流來說,電容係直接導體,故手指從接觸點吸走了一部分電流。這個電流分別從柔性觸摸屏26上之電極268中流 出,並且流經這四個電極268之電流與手指到四角之距離成正比,控制單元222通過對這四個電流比例之精確計算,得出觸摸點之位置。之後,控制單元222將數位化之觸摸位置資料傳送給中央處理器224。然後,中央處理器224接受上述之觸摸位置資料,並將該觸點座標對應之操作命令從柔性手機20之存儲單元226中調出並傳遞給相應之控制單元222。控制單元222根據操作命令控制柔性顯示屏24之顯示及天線、麥克風及揚聲器之工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之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透明導電層之柔性手機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之柔性手機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觸摸屏之透明導電層,由於奈米碳管層具有優異之力學特性,如較好之柔韌性和耐彎折性,從而使得整個柔性手機之柔韌性和耐彎折性能有所提高;由於奈米碳管在所述之奈米碳管層中均勻分佈,故,採用上述奈米碳管層作透明導電層,可使得透明導電層具有均勻之阻值分佈,從而提高觸摸屏及使用該觸摸屏之柔性手機之解析度和精確度;由於奈米碳管層具有良好之透明度,故採用奈米碳管層作為觸摸屏之透明導電層,可以使應用該觸摸屏之柔性手機具有較好之透明度。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方式,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20‧‧‧柔性手機
12,22‧‧‧柔性本體
122,222‧‧‧柔性殼體
123,223‧‧‧固定結構
124,224‧‧‧中央處理器
126,226‧‧‧控制單元
128‧‧‧存儲單元
1203,2203‧‧‧卡環
1204‧‧‧麥克風
1205,2205‧‧‧卡扣
1206‧‧‧揚聲器
14,24‧‧‧柔性顯示屏
16,26‧‧‧柔性觸摸屏
162‧‧‧第一電極板
1620‧‧‧第一基體
1622‧‧‧第一透明導電層
1624‧‧‧第一電極
1626‧‧‧透明保護膜
164‧‧‧第二電極板
1640‧‧‧第二基體
1642‧‧‧第二透明導電層
1644‧‧‧第二電極
166‧‧‧點狀隔離物
168‧‧‧絕緣層
170,270‧‧‧屏蔽層
172,272‧‧‧鈍化層
262‧‧‧基體
2622‧‧‧第一表面
2624‧‧‧第二表面
264‧‧‧透明導電層
266‧‧‧透明保護膜
268‧‧‧電極
圖1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彎曲成環狀之柔性手機結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之控制方框圖。
圖4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之立體圖。
圖5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之側視圖。
圖6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採用之奈米碳管膜之掃描電鏡照片。
圖7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之工作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折疊之柔性手機結構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之俯視圖。
圖10係圖9所示柔性觸摸屏沿X-X線之剖視圖。
圖11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柔性手機中柔性觸摸屏之工作示意圖。
10‧‧‧柔性手機
12‧‧‧柔性本體
122‧‧‧柔性殼體
123‧‧‧固定結構
1203‧‧‧卡環
1204‧‧‧麥克風
1205‧‧‧卡扣
1206‧‧‧揚聲器
14‧‧‧柔性顯示屏
16‧‧‧柔性觸摸屏

Claims (25)

  1. 一種柔性手機,該柔性手機能發生反復彎折,其包括:一柔性本體,該柔性本體包括一通話系統,該通話系統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內部;及一柔性顯示屏,該柔性顯示屏設置於所述柔性本體表面;其改良在於,該柔性手機進一步包括一柔性觸摸屏,該柔性觸摸屏設置於所述柔性顯示屏表面,該柔性觸摸屏包括至少一透明導電層,該透明導電層包括一由複數奈米碳管組成的奈米碳管層。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均勻分佈且無序排列。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無序排列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相互纏繞,或通過凡德瓦爾力相互吸引且平行於奈米碳管層之表面。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複數奈米碳管均勻分佈且有序排列。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有序排列之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或複數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為至少一奈米碳管膜,該奈米碳管膜中之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且沿一個方向擇優取向排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奈米碳管層為至少兩個層疊設置之奈米碳管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與所述柔性顯示屏間隔設置或集成設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通過粘結劑直接設置在所述柔性顯示屏表面或所述柔性觸摸屏與所述柔性顯示屏共用基板設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為一電容式觸摸屏,該電容式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柔性基體,該柔性基體靠近柔性顯示屏設置,所述透明導電層設置於所述柔性基體表面;及至少兩個電極,所述至少兩個電極間隔設置並與該透明導電層電連接。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至少兩個電極間隔地設置在透明導電層表面,且所述電極包括一奈米碳管膜或導電金屬層。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為一電阻式觸摸屏,該電阻式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電極板,該第一電極板包括一第一柔性基體,兩個第一電極及一第一透明導電層,該第一柔性基體具有一第一表面,該第一透明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一基體之第一表面,所述兩個第一電極設置在該第一透明導電層沿第一方向之兩端且與第一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一第二電極板,該第二電極板與第一電極板間隔設置,該第二電極板包括一第二基體,一第二透明導電層及兩個第二電極,該第二基體靠近柔性顯示屏設置且具有一相背於柔性顯示屏之第二表面,該第二基體之第二表面與第一基體之第一表面相對設置,所述第二透明導電層設置在該第二基體之第二表面,所述兩個第二電極設置在第二透明導電層沿第二方向之兩端且與第二透明導電層電連接,且所 述第二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設置在該第二電極板第二表面週邊之絕緣層,該第一電極板設置在該絕緣層上並與該第二電極板間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進一步包括複數設置在該第一電極板與該第二電極板之間之點狀隔離物。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該點狀隔離物與該絕緣層之材料為絕緣且透明之樹脂。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透明保護膜,該透明保護膜設置於該柔性觸摸屏之表面。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透明保護膜之材料為苯丙環丁烯、聚酯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屏蔽層,該屏蔽層設置在該柔性觸摸屏與柔性顯示屏之間。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屏蔽層材料為導電聚合物薄膜或奈米碳管膜。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觸摸屏進一步包括一鈍化層,該鈍化層設置在該屏蔽層和顯示屏之間。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顯示屏為柔性液晶顯示屏、柔性電泳顯示屏或柔性有機電 致發光顯示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柔性本體進一步包括一中央處理器、一控制單元及一存儲單元。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進一步包括一固定結構,所述柔性手機通過該固定結構維持變形或彎折狀態。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所述固定結構之連接方式包括卡扣連接、孔軸配合連接或卡箍式連接。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柔性手機,其中,該柔性手機為可彎折之環狀手機或折疊手機。
TW98120772A 2009-06-22 2009-06-22 柔性手機 TWI4089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0772A TWI408940B (zh) 2009-06-22 2009-06-22 柔性手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20772A TWI408940B (zh) 2009-06-22 2009-06-22 柔性手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1780A TW201101780A (en) 2011-01-01
TWI408940B true TWI408940B (zh) 2013-09-11

Family

ID=44837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20772A TWI408940B (zh) 2009-06-22 2009-06-22 柔性手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8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22089B (zh) 2011-01-28 2016-03-30 清华大学 柔性键盘
CN102622091B (zh) 2011-01-28 2015-11-25 清华大学 柔性键盘
CN105100313B (zh) * 2015-07-13 2018-02-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微投影模组的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4994192B (zh) * 2015-07-13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柔性屏移动终端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6973Y (zh) * 2004-06-30 2005-06-29 陈凯 掐指式手套手机
US20060274049A1 (en) * 2005-06-02 2006-1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layer conductor with carbon nanotubes
TWI287669B (en) * 2004-09-17 2007-10-01 Sanyo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8411A (zh) * 2005-10-17 2008-08-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131446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
TW200926471A (en) * 2007-12-14 2009-06-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6973Y (zh) * 2004-06-30 2005-06-29 陈凯 掐指式手套手机
TWI287669B (en) * 2004-09-17 2007-10-01 Sanyo Electric Co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60274049A1 (en) * 2005-06-02 2006-12-0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ulti-layer conductor with carbon nanotubes
CN101248411A (zh) * 2005-10-17 2008-08-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具有集成触摸屏的显示器的制造方法
CN101239712A (zh) * 2007-02-09 2008-08-1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14464A (zh) * 2007-06-01 2008-12-03 清华大学 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方法
TW200926471A (en) * 2007-12-14 2009-06-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Touch panel and display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1780A (en) 2011-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3710B2 (en) Carbon nanotube based flexible mobile phone
US10901565B2 (en) Portable computer
US8260378B2 (en) Mobile phone
JP5352009B2 (ja) 入力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機器
JP2016105304A (ja) スマートフォン
JP5645511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このタッチパネルを用いる電子装置
JP2016201113A (ja) 圧力検出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スマートフォン
KR20100036907A (ko) 양면 일체형 터치 패널 구조
CN105718114A (zh) 智能手机
TWI394067B (zh) Multi - sensor touchpad
TWI442276B (zh) 觸摸屏
EP2273356B1 (en) Multi-touch detecting method for detecting locations of touched points on a touch panel
JP2011516985A (ja) 静電容量感知タッチスクリーン用のポインタデバイス
TWI408940B (zh) 柔性手機
CN114935982A (zh) 显示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441504B (zh) 移動電話
TWI399675B (zh) 觸摸屏及顯示裝置
KR101055490B1 (ko) 터치스크린
CN106527781B (zh) 三维触控装置
TWI481922B (zh) 個人數位助理
KR101120096B1 (ko) 5와이어 전극 터치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I517018B (zh) 顯示裝置
CN110032297B (zh) 触控感测模组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TWI516991B (zh) 觸摸式顯示裝置
CN114967959A (zh) 电子装置及触控侦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