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8431B -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8431B
TWI408431B TW099105575A TW99105575A TWI408431B TW I408431 B TWI408431 B TW I408431B TW 099105575 A TW099105575 A TW 099105575A TW 99105575 A TW99105575 A TW 99105575A TW I408431 B TWI408431 B TW I4084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fiber
hous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win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05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29837A (en
Inventor
Yu Hsi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Connection Technology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nection Technology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Connection Technology Systems Inc
Priority to TW099105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8431B/zh
Priority to US12/760,270 priority patent/US8355616B2/en
Priority to EP10160779.4A priority patent/EP2365365B1/en
Publication of TW201129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29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84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84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41Boxes
    • G02B6/4448Electro-opt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Description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纖通訊轉換設備及其安裝方法,特別有關於一種需進行光纖理線的光纖通訊轉換設備及其安裝方法。
光纖通訊由於具有長距離及高速傳輸的特色,近年已有逐漸取代傳統銅線通訊的態勢。此外,亦有愈來愈多的通訊應用,諸如網際網路、有線電視、網路電話、甚至電表/水表的度數查詢等,可以與光纖通訊設備整合,故使光纖通訊的應用層面不斷的擴大,與一般日常甚至家居生活息息相關。
基於此原因,許多建物在新建之時,即有考慮到光纖到府(Fiber To The Home)的目標而在每戶預先進行光纖線路的佈建。然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於光纖佈建時,並無法預先考慮或決定各用戶是否欲使用光纖通訊設備以及使用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光纖線價格相當昂貴且易斷,又受限其本身的材料特性,並無法在佈線施工現場自行剪裁,故需在完成光纖配線後預留一段適當長度的光纖,並用獨立且額外設置的一理線盒(cable manager),來收藏與保護過長的光纖線。
圖1為一習知光纖理線盒之使用示意圖。光纖理線盒1具有殼體11、光纖繞線結構12及通孔13。通孔13形成於殼體11上,以便光纖線5可以經由通孔13被引入光纖理線盒1內部。
當進行光纖佈線時,首先將光纖理線盒1安裝於牆上(圖未示出)的適當位置,之後再經通孔13將光纖線5引入光纖理線盒1內部,並纒繞於光纖繞線結構12。如此一來,光纖線5在配線完成後的過長部分,即可被整理安置於光纖理線盒1中而受到保護。
一旦用戶欲另外安裝光纖通訊設備或轉換裝置(圖未示出)時,即需將光纖線5自光纖理線盒1中拉出一段或全部,之後再接上或重新纒繞在上述欲安裝的光纖通訊設備或轉換裝置之中;此時,光纖理線盒1顯需要一併安裝在新裝設備附近,抑或是必須予以丟棄不用。
以下進一步揭露與本案相關的一些專利前案,其中:中國實用新型專利第2932415號揭露了一種盤纖裝置,其可固定在電路板上,且在該盤纖裝置上設置電子元件安裝位置,以節省電路板上的佈局空間,有利於提高產品的小型化程度。惟,該專利並未提及安裝電路板及盤纖裝置的殼體,是以其並無法解決上述的光纖理線問題。
台灣新型專利第248115號則揭露了一種理線盤,其在盤體的一面設有一導引環,而其另面設有一凸環部,使該盤體之兩面都可以收藏被捲繞的電訊傳輸線。惟,因該理線盤與電路板及殼體等在使用上的設計為一體安裝的,並没有模組化的設計,故其並無法同時滿足安裝及不安裝光電轉換模組之光纖理線需求。
台灣新型專利第286376號另外揭露了一種光纖到府模組,包括一機體及一樞接至該機體的光纖繞線盤,藉以讓光纖繞線盤得以旋轉開啟,以方便拆裝操作如光網路單元模組及媒體轉換器模組等。然而,其需額外使用一獨立的繞線盤元件,且繞線元件的樞接結構在組裝上仍需花較多工時,使用上較易損壞,且在設計上亦會面臨如元件尺寸等諸多限制,使其可應用的範圍較窄。
台灣新型專利第299444號則揭露了一種具集線功能的通訊設備轉換器,該裝置係將光纖藉一集線盤或光纖固定座整理收藏於一可固定於牆上的背板中,以達暫時容置之目的。而欲安裝電路組件時,只要將電路組件安裝於由上蓋及下蓋組成的殼體,並將該殼體扣接至該背板即可,在安裝上堪稱方便。然而,由於其光纖收藏位置乃固定在背板之中,在因應不同的安裝狀況之光纖理線程序方面,仍有進一步研究改善的空間。
由以上敍述可知,習知安裝光纖的方式,不是在操作過程中容易造成光纖損壞,即是安裝手續過於繁瑣,或是結構過於複雜,甚且造成空間或資源的浪費,且習知技術中的光纖皆只能收藏在固定的位置,欠缺因應不同安裝需求時的選擇彈性;此些缺失,顯皆有亟待改進之處。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為提供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在不同安裝模式下的光纖理線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為提供方便簡單且不浪費空間及材料資源的光纖理線方法及裝置。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包括:提供一殼體,其可容置安裝具有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之光電轉換模組於該殼體內;以及進行一光纖佈線程序;且於決定安裝該光電轉換模組時,提供並安裝光電轉換模組於殼體中,再以第一光纖繞線結構進行光纖理線程序,反之,則使用設於殼體內之一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以進行該光纖理線程序。
其中,該光纖佈線程序可為一光纖到府佈線程序。
其中,該殼體可具有一第一通孔及/或一第二通孔,以供引入一光纖線。
在其中一種理線模式中,該光纖理線程序可以包括下列步驟:自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引入光纖線,並將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在另一種理線模式中,該光纖理線程序則包括下列步驟:自該第二通孔引入該光纖線,並將該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
在某些情況下,上述安裝方法更可包括下列步驟:在遂行將光纖線纒繞於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後,且於增加安裝光電轉換模組至殼體中時,將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的該光纖線直接連接至該光電轉換模組,或者是將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的該光纖線之全部或部分光纖線,自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移除,並重新變更纒繞於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
本發明亦提供了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光纖線,用以提供一光通訊信號;一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一第一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光電轉換模組上,以於該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時,提供光纖理線功能;以及一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殼體內側,以提供光纖理線功能;其中,該光纖線係纒繞於該第一與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中之任一者處。
光電轉換模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電子元件;一用以安裝該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電路板;以及一安裝於該電路板上的上殼體;其中,第一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上殼體之上方表面。
殼體更可包括一第一通孔,俾於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殼體內時,使光纖線經第一通孔進入殼體,並纒繞於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其中,第一通孔位於殼體的一側邊。
至少一個電子元件可與上殼體安裝於電路板的同一側,且上殼體設有複數個散熱孔。
殼體更可包括複數個卡合結構,俾供與電路板相互卡合之用。
至少一個電子元件可包括:至少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元件,用以將該光通訊信號轉換成一電子通訊信號,或將該電子通訊信號轉換成該光通訊信號;至少一個網路通訊元件,與該至少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元件電連接,以傳遞處理該電子通訊信號;以及至少一個電子通訊連接器,電連接至該網路通訊元件,以輸出及輸入該電子通訊信號。
殼體可以包括:一底座,設有一第二通孔;其中,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底座內側,俾使光纖線可經第二通孔進入殼體,並纒繞於第二光纖繞線結構或第一繞線結構上;以及一上蓋,樞接於該底座。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更可包括:一電源裝置,連接一外部電源,以提供該光電轉換模組電力;以及一備用電源,內建於該殼體中,以於外部電源中斷供電時,提供光電轉換模組電力。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光纖線,用以提供一光通訊信號;一光纖繞線結構,設於殼體內側,以提供該光纖線之光纖理線功能;複數個光電轉換模組卡合結構,設於殼體內側,其用以與一光電轉換模組相卡合;以及一光電轉換模組,於其上形成有另一光纖繞線結構,以於該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後,提供該光纖線之光纖理線功能。
為方便說明起見,茲先行說明下列各圖式;其中,圖2及圖3分別為本案之一較佳光纖通訊轉換裝置2的頂部及底部之立體視圖;又,圖4係為圖2所示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已安裝光電轉換模組之示意圖;至於圖5,其則為圖2所示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之分解圖。
申言之,在圖2與圖3中,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係被設計成可容置安裝一光電轉換模組21,且其外部為一殼體22。
其中,光電轉換模組21將留待後續詳述;至於殼體22,其則包括底座221及上蓋222。亦即,在殼體22的一側邊開有第一通孔223,以容許光纖線通過。而在底座上221上亦開有可容許光纖線通過的第二通孔224。底座221上更具有壁掛固定結構226,以便殼體22可以安裝固定在牆上。
底座221與上蓋222之間係以樞接結構225結合,使上蓋222可相對底座221樞轉,俾提供殼體22開閉之功能。另外,底座221與上蓋222上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卡合結構2214與2223(參見圖4),以及2213與2222(參見圖5),以於上蓋222關閉於底座221上時,提供卡合功能。
請再參閱圖4及圖5,其中,光電轉換模組21包括一上殼體211、一電路板212以及安裝於電路板上的至少一個電子元件213。
其中,上殼體211與電子元件213皆安裝在電路板212的同一側。上殼體211與電路板212間,係以數個固定柱215固定,其中每一固定柱215的兩端分別穿透位於上殼體211上的固定孔2113及電路板212上的固定孔2121。
又,上殼體211的上方表面形成有一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以提供光纖理線功能。此外,上殼體211以側邊2114與電路板212保持一適當距離,且其表面尚分佈有多個散熱孔2112。
光電轉換模組21的最基本功能,為提供光通訊線路/電子通訊線路的連接及訊號的轉換,因此,電子元件213至少具有以下的幾種元件:至少一個將光通訊信號轉換成電子通訊信號,或將電子通訊信號轉換成光通訊信號的光電訊號轉換元件2131;至少一個網路通訊元件2132,與該至少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元件2131電連接,以傳遞/處理電子通訊信號;以及至少一個電子通訊連接器2133,用以連接網路通訊元件2132與電子通訊線路(圖中未示)。
除網路通訊信號外,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更可整合連接其他的訊號線路如有線電視纜線、傳統電話線路等。也就是說,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可以是一個家用閘道器(Residential Gateway),整合路由器(Router)、交換式集線器(Switching Hub)、纜線/xDSL數據機等設備,而連結了兩種以上不同型態的網路架構,提供了一種使不同網路架構上的設備能相互連接、運作的多功能平台。
例如,如圖5所示,由槽型開口229露出殼體22外的一排電子通訊連接器2133中,可以包括各式網路及電話插座、有線電視纜線接頭等連接器,而提供網路線/電視電纜線連接及/或電話線輸入/輸出(line in/line out)等功能,並進而提供網際網路、網路電話(VOIP)、傳統電話、及有線電視等之連接服務,使得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整合了網際網路、傳統電話網路及有線電視網路等不同型態的網路服務。當然,前述網路通訊元件2132則為執行上述各網路服務及其間連接轉換的個別或整合的積體電路或其他電子元件。
另,電路板212上更安裝有數個發光二極體2134,用以顯示各種功能的工作狀態,並以導光元件216使各發光二極體2134的發光狀態導引至上蓋222的視窗2221,以便供使用者觀察。
再則,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係形成於底座221內側,以使殼體22本身亦可具有光纖理線功能。如圖5所示,殼體22內還包括數個卡合結構2212,俾供與電路板212相互卡合之用。如此一來,只要將電路板212對準卡合結構2212的位置推送,即可輕易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於殼體22內。
為了使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的一些功能能正常運作,光電轉換模組21必需外接電源(如市電等)。圖5所示的電源接頭217,在組裝完成後,即可透過電源孔227,而與外部電源(圖中未示)連接。然而,為了在停電時仍能使例如網路電話等功能正常運作,如圖5所示,在殼體22內另提供了一備用電源6,以於外部電源中斷供電時,提供光電轉換模組21電力。備用電源6可為一電池,安裝於電池槽228中,方便於需要時更換。
藉由在光電轉換模組21及殼體22上分別提供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及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可在下列兩種安裝模式下提供光纖理線功能。
第一種模式,如圖4所示,是在光電轉換模組21已安裝在殼體22的情況下進行光纖理線;亦即,此時將光纖線3經由第一通孔223穿入殼體22內,即可直接纒繞於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上。由於第一通孔223是位於殼體22的側邊,且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是形成在光電轉換模組21的上殼體211或其他方便操作繞線之處,故使用者只要打開上蓋222即可進行理線動作,極為方便。
第二種模式,是在没有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的情況下,直接用殼體22進行光纖理線。應用此種模式時,如圖5所示,將光纖線3經由第二通孔224引入殼體22內,並使用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整理光纖線3。如此一來,殼體22本身就成為光纖線3的理線盒,而在日後若欲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時,只要打開上蓋222,並將光電轉換模組21卡合至殼體22的卡合結構2212上即可,完全不需要再使用安裝工具,而原先作為理線盒的殼體22,因為已與容置光電轉換模組21的功能整合,故也不需丟棄或另外加裝殼體。在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時,光纖線3已纒繞在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的部分可以不需取下,只要將其末端連接至光纖接頭214,或直接接至光電訊號轉換元件2131即可。
當然,若實際的應用情況有需要,繞於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上的光纖線3仍可部分或全部取下,並重新纒繞在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上。
在使用第一種模式理線時,光纖線3除了自第一通孔223進線外,亦可自第二通孔224進入殼體22。請參見圖3,若選擇較上方(即較靠近壁掛固定結構226)的第二通孔224引進光纖線3,因為該位置靠近光電轉換模組21與殼體22並未完全密合安裝的一端(參見圖4),使光纖線3得以自第二通孔224引入殼體22後,再自光電轉換模組21的下方引至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進行理線。
有關本案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2的較佳安裝流程,請參閱圖六所示者,並就各步驟分別說明如下:
步驟S1:提供具繞線結構的殼體;其中,即對光纖佈線後之預留長度的光纖線3的末端,提供殼體22以進行理線及/或光電轉換模組的安裝。
步驟S2:進行光纖佈線程序;其中,此一光纖佈線程序通常但不限為一光纖到府佈線程序。且,在佈線至每一戶或每一使用單位時,由於光纖線本身的特性,需預留一定長度的光纖以利後續安裝及所欲連接設備位置的彈性配置,故,通常不會在佈線現場直接裁剪。是以光纖佈線程序進行至光纖線末端的光纖理線及/或裝置安裝的程序時,又以佈線當時是否已確定要安裝光電轉換模組而分細分為如下二種安裝模式:
模式一:佈線時已確定要安裝光電轉換模組:以步驟S3至步驟S4進行;其中,
步驟S3:提供具繞線結構的光電轉換模組,即將圖5所示的上殼體211以固定柱215固定至電路板212上,以組合成一完整的光電轉換模組21;
步驟S4:安裝光電轉換模組於殼體後,以光電轉換模組進行光纖理線,即將光電轉換模組21對準殼體22上的卡合結構2212推入,以將光電轉換模組21卡合於殼體22中,形成如圖4所示之結合狀態。將光纖線3自第一通孔223或第二通孔224引入並繞於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上,最後再連結至光纖接頭214上,即可完成安裝。
模式二:佈線時並未確定是否要安裝光電轉換模組,以下列其他步驟進行;其中,
步驟S5:直接利用殼體進行光纖理線;其中,在不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至殼體22的情況下,將光纖線3自第二通孔224引入,並繞於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上。在繞線程序完成後,將上蓋222與底座221蓋合,即可將光纖線3妥適的收藏於殼體22中。
上述模式二的佈線程序在執行步驟S5後即可算完成。然而若日後又決定要增加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時,則可再以下列步驟S6或步驟S7進行:
步驟S6:直接安裝光電轉換模組;其中,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並不需要取下已繞在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上的光纖線3,而可直接將光電轉換模組21卡合入殼體22後,將光纖線3的末端連接至光纖接頭214,或直接接至光電訊號轉換元件2131即可。
步驟S7:部分或全部取下光纖,安裝光電轉換模組後重新繞線,即在某些情況,必須把部分或全部繞於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上的光纖線3取下後,安裝光電轉換模組21於殼體22之中,重新變更纒繞光纖線3於第一光纖繞線結構2111上,最後再將光纖線3的末端連接至光纖接頭214,或直接接至光電訊號轉換元件2131。
步驟S1至S7並不必然照其敍述的先後依序執行。例如,提供殼體的步驟S1之敍述雖在進行佈線程序的步驟S2之敍述之先,但不必然表示一定要先準備好殼體後才能進行光纖佈線。
又,如提供光電轉換模組的步驟(請參見步驟S3及S4),雖於本實施例中被安排在提供具繞線結構殼體的步驟(請參見步驟S1)之後實施,然於實際操作時,亦可同步提供已安裝光電轉換模組於其中的殼體。
由於光纖線極易因拉扯或折壓等動作而受損,故於上述的纒繞程序進行前,可先將殼體22固定於所欲安裝的位置(如利用圖3所示的壁掛固定結構226將殼體22固定於牆上)。
此外,為使殼體22的安裝位置的選擇更具彈性,無論是第一通孔223或是第二通孔224均可在殼體22上的多個位置同時預留開設。如圖4所示,可在殼體22的兩側均開設第一通孔223,於進行光纖理線程序時再擇一引入光纖線3,抑或如圖3所示,在底座221上預留二個以上可開通的圓孔位置,於需使用第二光纖繞線結構2211進行光纖理線時選擇其中一個適當的圓孔位置,開通後形成第二通孔224,以便引入光纖線3。
本發明藉由在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中提供二種不同的安裝理線模式及結構,將可使得同一殼體可整合理線盒及安裝光電轉換模組的功能,如此一來,不但大幅簡化諸如家用閘道器等光電轉換裝置於光纖佈線時的安裝程序,也使得佈線之程序及空間利用更為簡潔,降低光纖線受損的機會。
上述各實施僅為說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熟習本發明技術之人士得以其他方式變化實施之,然皆不脫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之範疇。
2...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
21...光電轉換模組
211...上殼體
2111...第一光纖繞線結構
2112...散熱孔
2113...固定孔
2114...側邊
212...電路板
2121...固定孔
213...電子元件
2131...光電訊號轉換元件
2132...網路通訊元件
2133...電子通訊連接器
2134...發光二極體
214...光纖接頭
215...固定柱
216...導光元件
217...電源接頭
22...殼體
221...底座
2211...第二光纖繞線結構
2212...卡合結構
2213...卡合結構
2214...卡合結構
222...上蓋
2221...視窗
2222...卡合結構
2223...卡合結構
223...第一通孔
224...第二通孔
225...樞接結構
226...壁掛固定結構
227...電源孔
228...電池槽
229...槽狀開口
3...光纖線
6...備用電源
圖1為習知光纖理線盒立體視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較佳實施例之立體視圖。
圖3為圖2所示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的底端之立體視圖。
圖4為圖2所示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已安裝光電轉換模組之示意圖。
圖5為圖2所示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之分解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之光纖通訊轉換設備安裝方法較佳實施例之流程圖。
211...上殼體
2111...第一光纖繞線結構
2112...散熱孔
2113...固定孔
2114...側邊
212...電路板
2121...固定孔
213...電子元件
2131...光電訊號轉換元件
2132...網路通訊元件
2133...電子通訊連接器
2134...發光二極體
214...光纖接頭
215...固定柱
216...導光元件
217...電源接頭
221...底座
2211...第二光纖繞線結構
2212...卡合結構
2213...卡合結構
2214...卡合結構
222...上蓋
2221...視窗
2222...卡合結構
2223...卡合結構
223...第一通孔
224...第二通孔
225...樞接結構
227...電源孔
228...電池槽
229...槽狀開口
3...光纖線
6...備用電源

Claims (17)

  1. 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包括:提供一殼體,其可容置安裝一具有一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之光電轉換模組於該殼體內;以及進行一光纖佈線程序,且於決定安裝該光電轉換模組時,提供並安裝該光電轉換模組於該殼體中,再以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進行一光纖理線程序,反之,則使用設於該殼體內之一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以進行該光纖理線程序。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其中該光纖佈線程序為一光纖到府佈線程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其中該殼體具有一第一通孔及/或一第二通孔,以供引入一光纖線。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其中該光纖理線程序包括下列步驟:自該第一通孔或該第二通孔引入該光纖線,並將該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其中該光纖理線程序包括下列步驟:自該第二通孔引入該光纖線,並將該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在遂行將該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後,且於增加安裝該光電轉換模組至該殼體中時,將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的該光纖線直接連接至該光電轉換模組。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之安裝方法,更包括下列步驟:在遂行將該光纖線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後,於增加安裝該光電轉換模組至該殼體中時,將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的該光纖線之全部或部分光纖線,自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上移除,並重新變更纒繞於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
  8. 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包括: 一殼體;一光纖線,用以提供一光通訊信號;一光電轉換模組,可拆卸地安裝於該殼體內;一第一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光電轉換模組上,以於該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時,提供光纖理線功能;以及一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殼體內側,以提供光纖理線功能;其中,該光纖線係纒繞於該第一與第二光纖繞線結構中之任一者處,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與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成上下重疊關係。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光電轉換模組包括:至少一個電子元件;一用以安裝該至少一個電子元件的電路板;以及一安裝於該電路板上的上殼體;其中,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上殼體之上方表面。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括一第一通孔,俾於該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時,使該光纖線經該第一通孔進入該殼體,並纒繞於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第一通孔位於該殼體的一側邊。
  12.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電子元件與該上殼體安裝於該電路板的同一側,且該上殼體設有複數個散熱孔。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殼體更包括複數個卡合結構,俾供與該電路板相互卡合之用。
  14.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電子元件包括:至少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元件,用以將該光通訊信號轉換成一 電子通訊信號,或將該電子通訊信號轉換成該光通訊信號;至少一個網路通訊元件,與該至少一個光電訊號轉換元件電連接,以傳遞處理該電子通訊信號;以及至少一個電子通訊連接器,電連接至該網路通訊元件,以輸出及輸入該電子通訊信號。
  15.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殼體包括:一底座,設有一第二通孔;其中,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形成於該底座內側,俾使該光纖線可經該第二通孔進入該殼體,並纒繞於該第二光纖繞線結構或該第一光纖繞線結構上;以及一上蓋,樞接於該底座。
  16.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其中該光電轉換模組使用外部電源供電,且該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更包括:一備用電源,內建於該殼體中,以於外部電源中斷供電時,提供該光電轉換模組電力。
  17. 一種光纖通訊設備轉換裝置,包括:一殼體;一光纖線,用以提供一光通訊信號;一光纖繞線結構,設於該殼體內側,以提供該光纖線之光纖理線功能;複數個光電轉換模組卡合結構,設於該殼體內側,其用以與一光電轉換模組相卡合;以及一光電轉換模組,於其上形成有另一光纖繞線結構,以於該光電轉換模組安裝於該殼體內後,提供該光纖線之光纖理線功能,其中該殼體內側的該光纖繞線結構與該光電轉換模組的另一該光纖繞線結構成上下重疊的位置關係。
TW099105575A 2010-02-26 2010-02-26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TWI4084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5575A TWI408431B (zh) 2010-02-26 2010-02-26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US12/760,270 US8355616B2 (en) 2010-02-26 2010-04-14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installing method thereof
EP10160779.4A EP2365365B1 (en) 2010-02-26 2010-04-22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conversion device and install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9105575A TWI408431B (zh) 2010-02-26 2010-02-26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29837A TW201129837A (en) 2011-09-01
TWI408431B true TWI408431B (zh) 2013-09-11

Family

ID=42371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05575A TWI408431B (zh) 2010-02-26 2010-02-26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55616B2 (zh)
EP (1) EP2365365B1 (zh)
TW (1) TWI4084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2565B2 (ja) * 2013-08-29 2016-10-2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光電気複合型コネクタ
CN103926667B (zh) * 2014-04-14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入户装置
CN107735709B (zh) * 2015-06-15 2020-06-19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可插拔光学模块和光学通信系统
WO2016203684A1 (ja) * 2015-06-15 2016-12-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プラガブル光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US11137662B2 (en) * 2016-12-19 2021-10-05 Nec Corporation Pluggable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WM590824U (zh) * 2019-06-05 2020-02-11 光紅建聖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指示燈之框架機構
CN111880271B (zh) * 2020-07-29 2022-05-31 山东海丽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smc材质的光缆分纤箱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8911A (en) * 1996-07-11 1997-09-1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Storage holders for optical fibers
TW200518488A (en) * 2003-07-28 2005-06-01 Emcore Corp Modular optical transceiver
CN2788460Y (zh) * 2005-04-08 2006-06-14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光纤网络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55953B (it) * 1992-10-30 1995-11-17 Pirelli Cavi Spa Amplificatore ottico compatto a funzioni separate
JP2005024760A (ja) 2003-06-30 2005-01-27 Maspro Denkoh Corp 光受信機
US20060153516A1 (en) * 2005-01-13 2006-07-13 Napiorkowski John J Network interface device having integral slack storage compartmen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8911A (en) * 1996-07-11 1997-09-16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Storage holders for optical fibers
TW200518488A (en) * 2003-07-28 2005-06-01 Emcore Corp Modular optical transceiver
CN2788460Y (zh) * 2005-04-08 2006-06-14 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 光纤网络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65365A1 (en) 2011-09-14
US8355616B2 (en) 2013-01-15
TW201129837A (en) 2011-09-01
EP2365365B1 (en) 2018-09-05
US20110211798A1 (en) 2011-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8431B (zh) 光纖通訊設備轉換模組及其安裝方法
CN201247881Y (zh) 插座装置
EP2266323B1 (en) Embedded communication enclosure
WO2021017490A1 (zh) 一种终端盒
CN102215064B (zh) 光纤通信转换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JP2006262564A (ja) 光電変換アウトレット
KR20060078009A (ko) 세대용 광단자함
JP2008129166A (ja) 光ファイバ配線系およびスプリッタボックス
CN100454703C (zh) 光电复合网络单元
KR100964106B1 (ko) 소형 통합 스위칭허브 인출구
CN201754584U (zh) 光纤通信转换装置
CN214311023U (zh) 一种光纤入户信息箱
TWM395296U (en) Fiber communication conversion device
KR100721753B1 (ko) 커넥터 취부가 용이한 광단자함
CN217279040U (zh) 一种室内型光电复合缆配电箱
CN211348785U (zh) 一种分层式5g终端盒
KR200261552Y1 (ko) 광섬유 설치부를 갖는 통신 단자함
CN201936044U (zh) 光纤接入集成箱
JP5276295B2 (ja) 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KR100341136B1 (ko) 광분배반
KR200370906Y1 (ko) 광케이블종단접속변환장치
JP2007264150A (ja) 光クロージャ
CN2678257Y (zh) 光电复合网络单元
TWI354132B (zh)
JP2008268391A (ja) 光ファイバの施工方法及び該方法に用いる光スプリッタ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