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01976B - 揚聲器 - Google Patents

揚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01976B
TWI401976B TW97151828A TW97151828A TWI401976B TW I401976 B TWI401976 B TW I401976B TW 97151828 A TW97151828 A TW 97151828A TW 97151828 A TW97151828 A TW 97151828A TW I401976 B TWI401976 B TW I4019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connector
sounding device
sounding
carbon nano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518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6098A (en
Inventor
Li Qian
yu quan Wang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unate Innovation Tech
Priority to TW971518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0197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6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6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01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01976B/zh

Links

Description

揚聲器
本發明涉及一種揚聲器,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座體的揚聲器。
喇叭係人們早期使用的一種揚聲器。圖1為先前技術揭示的一種喇叭式揚聲器10,其包括一振盆102及一設置於該振盆102內的發聲元件104。使用時,將該發聲元件104通過導線與一外部音頻訊號源電連接即可。然而,喇叭式揚聲器10無功放電路,音量較小。
喇叭式揚聲器已無法滿足遠距離傳聲,後來產生另一種揚聲器,即音箱。圖2為先前技術揭示的一種音箱20,其包括一箱體202、一設置於箱體202上的發聲元件204及設置於箱體202內的功放電路(圖未示),且該功放電路與發聲元件204電連接。該音箱20使用時,通過一數據線將該功放電路與一外部音頻訊號源連接即可。然而,該音箱20的發聲元件204的振膜通常為錐盆式,需要一共振箱體202,體積較大,使用不方便。
為使揚聲器的體積減小,先前技術揭示一種平板揚聲器,其將振膜做成平面。由於平面振膜前後兩面所產生的聲波相位係同向的,故,平板揚聲器不需要箱體,體積較小。
然而,平板揚聲器使用時較為繁瑣,需要使用複數個數據線與外部音頻訊號源連接。先前技術並未揭示一種既可用來安裝揚聲器並直接與外部音頻訊號源連接的座體 。
有鑒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帶有座體的揚聲器,且該揚聲器的座體可直接與外部音頻訊號源連接。
一種揚聲器,該揚聲器包括一座體;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用於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一功放電路,該功放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電連接;及一發聲裝置,該發聲裝置用於接收所述外部音頻訊號源的音頻訊號並播放聲音,該發聲裝置包括一用於與所述第一連接器電連接的第三連接器。其中,至少一個凹槽設置於該座體和發聲裝置中的任意一個之上,至少一個凸緣設置於該座體和發聲裝置中的另一個之上,該發聲裝置可通過上述凹槽和凸緣的機械配合可分離地安裝於所述座體上。
一種揚聲器,該揚聲器包括一座體;一連接器,該連接器用於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一功放電路,該功放電路與所述連接器電連接;一基於熱致發聲原理的發聲裝置,該發聲裝置安裝於所述座體上,用於與所述功放電路電連接,以接收所述外部音頻訊號源的音頻訊號並播放聲音。
與先前技術相比較,所述揚聲器包括一座體,且該座體內設置有一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的連接器,故,該座體既可安裝發聲裝置又可直接與外部音頻訊號源連接,從而使該揚聲器使用更方便。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揚聲器。
請參閱圖3,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揚聲器30,其包括:一座體40及一安裝於座體40上的發聲裝置50。以下先針對座體40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見圖4,所述座體40包括一基底42及罩設於所述基底42上的一殼體44。該座體40內容置有一用以與發聲裝置50電連接的第一連接器60、一對所述發聲裝置50提供功放電路的功放電路裝置70、一用以將第一連接器60及發聲裝置50固定於殼體44上的固定件80及一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的第二連接器90。
所述基底42的材料包括金屬、合金、玻璃及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基底42的形狀與大小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本實施例中,所述基底42為一矩形塑膠平板,所述基底42上設置有複數個用以固定殼體44及功放電路裝置70的固定孔420。所述基底42對應於第二連接器90位置處安裝有一凸台422用以支撐該第二連接器90。
所述殼體44的材料包括金屬、合金、玻璃及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殼體44的形狀與大小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請同時參見圖4及圖5,本實施例中,所述殼體44為一側開口的中空長方體,所述開口朝向基底42,且其形狀與基底42相適配。所述殼體44包括兩個相對且平行設置的較長側壁440、兩個相對且平行設置的較短側壁442及連接所述較長側壁440與較短側壁442的頂板446。所述基底42與殼體44的側壁440、442及頂板446共同 形成一容置空間46。其中,一側壁442靠近頂板446的一端中部設置有一圓形開孔4420使所述連接器90的紅外訊號接收端子(圖未示)外露,另一側壁442靠近開口的一端設置有一凸起4422,該凸起4422上設有一開口(圖未標),以使電源線100可由殼體44向外延伸。所述頂板446上靠近其中一側壁442處設有一正對第二連接器90的矩形開口4460,靠近另一相對側壁442位置處設有一穿孔4469,該頂板446於開口4460及穿孔4469之間的位置處向下衝壓形成一凹槽4462。所述凹槽4462的延伸方向與側壁442平行且該凹槽4462的長度與該殼體44的頂板446的寬度相同,該凹槽4462的截面呈U形,其距離凸起4422較近,而距離開孔4420較遠。所述凹槽4462由兩個相對設置的側板4466及一連接二側板4466底端的底板4464圍成。其中,所述底板4464的中央位置處形成有兩個間隔設置的方形開孔4465,以容置上述第一連接器60,所述兩側板4466的結構對稱,每一側板4466上形成有一開縫4467及兩個凸起4468,所述開縫4467的長度方向平行於凹槽4462的延伸方向,所述兩個凸起4468分別設置於開縫4467兩側,所述凸起4468呈柱狀。所述凹槽4462的兩側板4466及底板4464對應於殼體44內部形成一凸出部4463(請參見圖5)。所述凸出部4463上與上述二開孔4465對應的位置設置有二方形固定槽4461,所述二方形固定槽4461兩側形成有二柱體448以定位所述固定件80。所述殼體44內壁設有複數個凸柱447,每一凸柱447上設有與基底42的固定孔420對應的固定安裝孔4470,若干螺絲穿過基底42上的固定孔420與凸柱447上的安裝 孔4470螺合,從而將殼體44固定到基底42上。
請參閱圖4A,所述第一連接器60可為插頭、插座或彈性接觸片等任何可實現訊號輸出的元件。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器60包括一方形底座62及複數個設置於底座62上的金屬彈片64。
所述功放電路裝置70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器60及第二連接器90電連接,用來將由第二連接器90輸入的訊號放大並傳輸至所述發聲裝置50。本實施例中,所述功放電路裝置70包括一基板72、一設置於該基板72上的印製電路板74及一指示燈76。所述基板72用來支撐印製電路板74。本實施例中,所述基板72為一矩形金屬板。所述印製電路板74為一與基板72形狀相同的板,其內部集成有功放電路。所述印製電路板74與所述基板72平行且間隔設置,並於所述印製電路板74與所述基板72之間設置有四個墊片(圖未標)。所述指示燈76與印製電路板74電連接。所述指示燈76通過一支撐桿78支撐,並設置於殼體44的頂板446的穿孔4469內。所述功放電路裝置70與一電源線100電連接,該電源線100由殼體44的側壁442的凸起4422上的開孔(圖未示)向外延伸。進一步地,所述功放電路裝置70附近還可設置一散熱裝置(圖未示)以對該功放電路裝置70進行散熱。
所述固定件80為一彎曲的彈片,其包括一兩個相對設置的側壁84,一連接所述兩個側壁84底部的底壁82及自側壁84頂部朝內相向設置的二卡板86。該固定件80用以與殼體44頂板446的凸出部4463配合,所述卡板86用於插 入所述殼體44相應的開縫4467中而與發聲裝置50扣合,從而將發聲裝置50固定於座體40上。所述底壁82設置有與殼體44內的固定槽4461相對應的兩個中空凸起820。所述二開孔822對稱設置於所述凸起820的兩側,以方便所述固定件80的安裝。當所述第一連接器60安裝於所述固定槽4461中時,所述凸起820抵頂所述第一連接器60以將其定位。所述殼體44內部的凸出部4463容置於該固定件80內。所述固定件80的凸起820插於凸出部4463上的固定槽4461內。
所述第二連接器90位於所述殼體44基底42的凸台422上,該第二連接器90可為線端連接器或板端連接器,其用來將功放電路裝置70與外部音頻訊號源(圖未示)電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器90包括一外殼及設置於外殼中的電路元件(圖未示)。所述外殼包括兩個相對設置的較短側壁92、兩個相對設置的較長側壁94及一連接所述較短側壁92與較長側壁94的頂板96與底板(圖未示)。其中一側壁94靠近頂板96的中央位置處設置有一與殼體44上的開孔4420對應的圓形開孔940,使所述連接器90的紅外訊號接收端子(圖未示)外露。所述頂板96靠近開孔940的位置向下衝壓形成一容置空間960,所述容置空間960與殼體44頂板446上的開口4460形狀相同,以與其相對接。該容置空間960由一底壁962及與該底壁962連接的側壁(圖未標)圍成,且該底壁962相對於連接器90的頂板96呈一傾斜角度設置。所述凹槽960的底壁962設有一連接音頻訊號源(圖未示)的接口964。所述接口964 為一可與任何音樂設備進行連接的接口。本實施例中,所述接口964為一擴展塢接口,可與MP3、MP4等音樂播放器配套使用。
所述座體40組裝的順序為:首先,將第二接器90設置於所述基底42的凸台422上;其次,將功放電路70設置於所述基底42上;再次,將所述第一連接器60設置於殼體44的二開孔4465內;然後,將固定件80設置於所述殼體44內的凸出部4463上,使固定件80的卡板86插入所述殼體44相應的開縫4467,並使固定件80的凸起820將第一連接器60頂住;最後,將殼體44罩設並固定於所述基底42上。
以上為座體40的描述,下面對發聲裝置50進行介紹。
請參閱圖6,所述發聲裝置50包括一發聲模組52、二位於發聲模組52兩側的保護元件54及將所述發聲模組52及保護元件54固定夾置其間的一固定外框。以下先介紹發聲模組52。
所述發聲模組52包括一固定架520、複數個第一電極522及複數個第二電極524,每一第一電極522均與一第二電極524相鄰且間隔設置、及一發聲元件526。所述第一電極522和第二電極524的兩端分別固定於該固定架520相對的兩個邊框上且分別與該發聲元件526電連接。所述發聲元件526可接受所述第一電極522和第二電極524輸入的訊號發出聲波。
所述第一電極522和第二電極524由導電材料製成,且其 形狀不限。優選地,第一電極522和第二電極524採用強度較大的金屬或合金製成,該金屬或合金可為鎢、鉬及不銹鋼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522和第二電極524為不銹鋼桿。所述複數個第一電極522電連接,所述複數個第二電極524電連接。具體地,本實施例中的發聲模組52包括四個第一電極522和四個第二電極524。所述4個第一電極522通過一短路片528電連接,所述四個第二電極524通過另一短路片529電連接。本實施例中的發聲模組52包括複數個第一電極522和複數個第二電極524,每一第一電極522與一第二電機524相鄰設置,可降低發聲模組52的工作電壓。可理解地,本發明中的電極數量亦可設置為二,即一第一電極522與一第二電極524。
所述固定架520的形狀與大小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設計。所述固定架520由絕緣材料製成,該絕緣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樹脂、木質材料、石英、塑膠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架520為一方形的塑膠框架。所述固定架520的邊長略小於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的長度,厚度大於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的直徑。該固定架520用來固定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的相對兩邊框上分別形成有一凹槽5202,所述短路片528,529嵌於該凹槽5202中。所述固定架520與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平行的兩個邊框上分別設有複數個凸片5204,這些凸片5204用於與發聲模組52兩側的保護元件54相扣合。可理解地,本發明中的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也可直 接固定於短路片528,529上並通過短路片528,529電連接,即,所述固定架520為一可選元件。
所述發聲元件526可為箔片、奈米碳管結構等任何可實現電-熱-聲轉換的發聲元件。本實施例中,所述發聲元件526包括一奈米碳管結構。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該奈米碳管結構包括至少一奈米碳管膜。具體地,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可包括複數個平行且無間隙鋪設或/和重疊鋪設的奈米碳管膜。所述奈米碳管結構的厚度(線狀結構時即為直徑)為0.5奈米~1毫米。優選地,該奈米碳管結構的厚度為50奈米。所述奈米碳管結構的單位面積熱容可小於2×10-4焦耳每平方厘米開爾文。優選地,所述奈米碳管結構的單位面積熱容小於1.7×10-6焦耳每平方厘米開爾文。所述奈米碳管結構中的奈米碳管包括單壁奈米碳管、雙壁奈米碳管及多壁奈米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單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0.5奈米~50奈米,所述雙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0奈米~50奈米,所述多壁奈米碳管的直徑為1.5奈米~50奈米。
所述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奈米碳管之間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可為有序排列。所謂有序係指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有規則。具體地,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沿一個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奈米碳管膜可通過拉取一奈米碳管陣列直接獲得。該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擇優取向排列的奈米碳管,且奈米碳管之間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具體地,每一奈米碳管膜包括複數個連續且定 向排列的奈米碳管片段。該複數個奈米碳管片段通過凡德瓦爾力首尾相連。每一奈米碳管片段包括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該複數個相互平行的奈米碳管通過凡德瓦爾力緊密結合。該奈米碳管片段具有任意的寬度、厚度、均勻性及形狀。該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沿同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所述單層奈米碳管膜具有較高的透明度。可理解,通過將複數個奈米碳管膜平行且無間隙鋪設或/和重疊鋪設,可製備不同面積與厚度的奈米碳管結構。當奈米碳管結構包括複數個重疊設置的奈米碳管膜時,相鄰的奈米碳管膜中的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形成一夾角β,0° β 90°。
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作為發聲元件526的奈米碳管結構包括一層奈米碳管膜。所述奈米碳管結構中奈米碳管的排列方向沿第一電極522向第二電極524延伸。
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可通過其自身的黏性與所述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緊密接觸,也可通過導電黏結劑與所述第一及第二電極3522,524緊密接觸。所述導電黏結劑可設置於所述奈米碳管結構與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相接觸的表面。所述導電黏結劑於實現奈米碳管結構與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電接觸的同時,還可使所述奈米碳管結構與第一及第二電極522,524更好地固定。本實施例中,所述導電黏結劑為一層銀膠。
所述發聲元件526的工作介質不限,只需滿足其電阻率大於所述發聲元件526的電阻率即可。所述介質包括氣態介質或液態介質。所述氣態介質包括空氣。所述液態介質 包括非電解質溶液、水及有機溶劑等中的一種或多種。其中,所述水包括純淨水、自來水、淡水及海水,所述有機溶劑包括甲醇、乙醇及丙酮等。本實施例中,所述介質為空氣。
上述發發聲元件526於使用時,由於奈米碳管結構由均勻分佈的奈米碳管組成,且該奈米碳管結構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故該奈米碳管結構具有較小的單位面積熱容和較大的散熱表面,輸入訊號後,奈米碳管結構可迅速升降溫,產生週期性的溫度變化,並和周圍介質快速進行熱交換,使周圍介質的密度週期性地發生改變,進而發出聲音。故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發聲元件526的發聲原理為“電-熱-聲”的轉換。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發聲元件526的聲壓級大於50分貝每瓦聲壓級,發聲頻率範圍為1赫茲至10萬赫茲(即1Hz-100kHz)。所述發聲元件526於300赫茲至4萬赫茲頻率範圍內的失真度可小於3%。另,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奈米碳管結構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機械強度,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可方便地製成各種形狀和尺寸的發聲元件526。
所述每一保護元件54為一多孔結構,如:金屬柵網。所述金屬柵網可通過對金屬板刻蝕或通過金屬線編織而成。本實施例中,將兩個金屬柵網分別設置於固定架520兩側,並固定於固定架520上。所述金屬柵網為通過對金屬板刻蝕形成,其包括複數個均勻分佈的微孔。將保護元件54固定於固定架520上的方式不限,可為螺栓、黏結劑或其他固定方式。本實施例中,所述金屬柵網與電極522 ,524平行的兩邊分別設置有卡槽540,以供凸片5204穿設,從而使金屬柵網固定於固定架520上。採用金屬柵網作為保護元件54既可使發聲元件526發出的聲波向外傳遞,又可保護作為發聲元件526的奈米碳管結構不被外界破壞,還可使發聲元件526產生的熱量迅速向外擴散,以保證發聲模組52正常工作。可理解地,本發明中的保護元件54亦可為一彎曲成U形的金屬柵網。所述發聲模組52設置於該U形金屬柵網的U形槽內。
所述固定外框包括第一固定外框56及與該第一固定外框56配合的第二固定外框58。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包括四個邊框560,四個邊框560首尾相連形成一開孔562。所述第二固定外框58分別包括四個邊框580,四個邊框580首尾相連形成一開孔582。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間,以收容發聲模組52及保護元件54。所述開孔562,582可使發聲元件526發出的聲波向外傳遞,又可使發聲元件526產生的熱量迅速向外擴散,以保證發聲模組52正常工作。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與第二固定外框58可通過螺栓、黏結劑或任何可固定的方式固定於一起。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與第二固定外框58由絕緣材料製作,該絕緣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樹脂、木質材料、石英、塑膠等中的一種或多種。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與第二固定外框58為方形塑膠框。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與第二固定外框58通過螺栓固定於一起。
請一併參見圖7,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朝向座 體40的下邊框560、580外側面中間位置形成有一卡固槽564,584及兩個設置於卡固槽564,584兩邊的凹陷566、586。所述卡固槽564,584與所述殼體44內的固定件80的卡板86相配合,以供卡板86插設;所述凹陷566,586與所述殼體44的凹槽4462內的兩個凸起4468相匹配,從而將發聲裝置50固定於所述座體40上。
請參見圖8,所述固定框底部朝向座體40的凹槽4462位置處連接有第三連接器57。所述第三連接器57可為插頭、插座或彈性接觸片等任何可實現訊號輸入的元件。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連接器57為二金屬片。其中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一電極522電連接,另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二電極524電連接。所述金屬片通過螺栓固定於所述第一固定外框56的底部邊框560上,並與殼體40凹槽446底板4464的開孔4465對應。所述第三連接器57與座體40上的第一連接器60電連接。可理解地,也可通過導線等其他方式實現座體40內的功放電路裝置70與發聲裝置50的電連接。
所述發聲裝置50組裝的順序為:先將兩個保護元件54分別固定於發聲模組52的固定架520兩側;然後,將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分別設置於所述兩個保護元件54兩側,並將第一及第二固定外框56、58固定。由於本發明採用箔片或奈米碳管結構作為發聲元件526,故,發聲裝置50可做成平板狀,從而使發聲裝置50小型化。
本實施例中提供的發聲裝置50為平板狀,發聲裝置50設置有卡固槽564,584及凹陷566、586的一端定義一與所述座體40的凹槽4462機械配合的凸緣(圖未標)。所述 發聲裝置50可通過上述凹槽4462和凸緣(圖未標)的機械配合可分離地安裝於所述座體40上。請參見圖9,所述揚聲器30組裝的時候,將發聲裝置50設置有卡固槽564,584及凹陷566、586的一端,即凸緣,插入所述座體40的凹槽4462內,並使凸起4468分別插入對應的凹陷566、586內,使卡板86插入到對應的卡固槽564內,同時所述發聲裝置50的第三連接器57與所述座體40的第一連接器60電連接。
所述揚聲器30工作時,將一音頻訊號源,如MP3插入所述第二連接器90的接口964。所述音頻訊號源發出的訊號通過第二連接器90及功放電路裝置70到達發聲裝置50。所述發聲裝置50中的奈米碳管結構接收到訊號後,開始加熱周圍空氣,並發出聲音。
請參見圖10,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揚聲器30a,其包括:一座體40a及一安裝於座體40a上的發聲裝置50a。所述揚聲器30a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揚聲器30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所述座體40a與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揚聲器30的座體40結構有所不同。
請參見圖11,所述座體40a包括一基底42a及一與該基底42a配合的殼體44a。所述殼體44a包括一頂板446a,所述頂板446a中央位置處向下衝壓形成一凹槽4462a,該凹槽4462a包括一底板4464a及與該底板4464a連接的側板(圖未標)。所述凹槽4462a的截面呈一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U形,所述旋轉角度大於0度小於90度。本實施例中,所述所述凹槽4462a的截面呈一順時針旋轉 約15度的U形,也就係說,所述凹槽4462a的底板4464a與座體40a的基底42a呈大於0度而小於90度的夾角。所述殼體44a為一流線型,使該座體40a看起來更具有美感。將所述座體40a放置於水平面內,將發聲裝置30a插入到該座體40a的凹槽4462a內後,所述發聲裝置30a與基底42a形成一夾角。可理解地,由於發聲裝置30a通過加熱周圍介質而發聲,故,工作過程中會產生熱量,使發聲裝置30a與豎直方向形成一夾角,有利於發聲裝置30a散熱,從而保證該發聲裝置30a正常工作。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揚聲器,其包括:一座體及一安裝於座體上的發聲裝置。所述揚聲器與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揚聲器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第三實施例中,所述揚聲器的座體上設置有一凸緣,所述揚聲器的發聲裝置的一端設置有一凹槽。所述揚聲器的發聲裝置的凹槽內設置有第一連接器,所述揚聲器的座體的凸緣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器。所述發聲裝置可通過上述凹槽和凸緣的機械配合可分離地安裝於所述座體上,且所述第一連接器與第三連接器電連接。
綜上所述,本發明確已符合發明專利之要件,遂依法提出專利申請。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自不能以此限制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舉凡熟悉本案技藝之人士援依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之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涵蓋於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喇叭式揚聲器
102‧‧‧振盆
104‧‧‧發聲元件
20‧‧‧音箱
202‧‧‧箱體
204‧‧‧發聲元件
30,30a‧‧‧揚聲器
40,40a‧‧‧座體
42,42a‧‧‧基底
420‧‧‧固定孔
422‧‧‧凸台
44,44a‧‧‧殼體
440‧‧‧較長側壁
442‧‧‧較短側壁
4420‧‧‧圓形開孔
4422‧‧‧凸起
446,446a‧‧‧頂板
4460‧‧‧矩形開口
4461‧‧‧固定槽
4462,4462a‧‧‧凹槽
4463‧‧‧凸出部
4464,4464a‧‧‧底板
4465‧‧‧開孔
4466‧‧‧側板
4467‧‧‧開縫
4468‧‧‧凸起
4469‧‧‧穿孔
447‧‧‧凸柱
4470‧‧‧安裝孔
448‧‧‧柱體
46‧‧‧容置空間
50,50a‧‧‧發聲裝置
52‧‧‧發聲模組
520‧‧‧固定架
5202‧‧‧凹槽
5204‧‧‧凸片
522‧‧‧第一電極
524‧‧‧第二電極
526‧‧‧發聲元件
528,529‧‧‧短路片
54‧‧‧保護元件
540‧‧‧卡槽
56‧‧‧第一固定外框
58‧‧‧第二固定外框
560,580‧‧‧邊框
562,582‧‧‧開孔
564,584‧‧‧卡固槽
566,586‧‧‧凹陷
57‧‧‧第三連接器
60‧‧‧第一連接器
62‧‧‧底座
64‧‧‧金屬彈片
70‧‧‧功放電路裝置
72‧‧‧基板
74‧‧‧印製電路板
76‧‧‧指示燈
78‧‧‧支撐桿
80‧‧‧固定件
82‧‧‧底壁
820‧‧‧凸起
822‧‧‧開孔
84‧‧‧側壁
86‧‧‧卡板
90‧‧‧第二連接器
92‧‧‧較短側壁
94‧‧‧較長側壁
940‧‧‧開孔
96‧‧‧頂板
960‧‧‧容置空間
962‧‧‧底壁
964‧‧‧接口
圖1為先前技術中的喇叭式揚聲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先前技術中的音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揚聲器的立體圖。
圖4為圖3中揚聲器的座體的分解圖。
圖4A為圖4中揚聲器的座體中的第一連接器的立體放大圖。
圖5為圖3中揚聲器的座體的殼體倒置圖。
圖6為本發明圖3中揚聲器的發聲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7為圖6中發聲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圖片7中發聲裝置去掉固定外框後的立體組裝圖。
圖9為圖3中的揚聲器的立體分解圖。
圖10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揚聲器的側視圖。
圖11為圖10中的揚聲器的座體的立體圖。
30‧‧‧揚聲器
40‧‧‧座體
50‧‧‧發聲裝置

Claims (24)

  1. 一種揚聲器,其改良在於,該揚聲器包括:一座體;一第一連接器;一第二連接器,該第二連接器用於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一功放電路,該功放電路分別與所述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電連接;及一發聲裝置,該發聲裝置用於接收所述外部音頻訊號源的音頻訊號並播放聲音,該發聲裝置包括一用於與所述第一連接器電連接的第三連接器,至少一個凹槽設置於該座體和發聲裝置中的任意一個之上,至少一個凸緣設置於該座體和發聲裝置中的另一個之上,該發聲裝置通過上述凹槽和凸緣的機械配合可分離地安裝於所述座體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座體包括一基底及與所述基底配合的殼體,所述第二連接器設置於該基底上,所述殼體具有一頂板,所述頂板上設有一與所述第二連接器對應的開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殼體的頂板朝向所述基底凹陷形成一容置發聲裝置的凹槽,所述凹槽由一底壁及與所述底壁連接的二側壁圍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凹槽的底壁上形成有開孔,所述第三連接器設置於該開孔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凹槽的二側壁上分別形成有一開縫,一固定件設置於所述座體內,該固定件具有二相對設置的卡板,所述卡板插伸出所述 開縫中並卡於所述發聲裝置中。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5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凹槽的每一側壁上形成有二凸起,所述發聲裝置與所述凸起對應的位置處設有凹陷,所述凸起與所述凹陷相卡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呈U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基底為一平板,所述底壁與所述基底之間形成一夾角,所述夾角大於0度小於90度。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第二連接器具有一與所述開口對應的擴展塢接口。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發聲裝置為一熱致發聲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發聲裝置包括一發聲模組,該發聲模組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至少一第二電極及與該第一及第二電極電連接的奈米碳管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發聲模組進一步包括一固定架,所述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分別固定於該固定架上。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發聲裝置進一步包括二間隔設置於發聲模組兩側的保護元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發聲裝置進一步包括二固定外框,該二固定外框相互配合形成一容置空間,所述發聲模組及保護元件收容於該容置空間內 。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包括至少一奈米碳管膜。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奈米碳管膜鋪設於所述第一及第二電極上。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第三連接器包括二金屬片,其中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一電極電連接,另一金屬片與所述第二電極電連接。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第一連接器包括複數個用於與發聲裝置的金屬片電連接的金屬彈片。
  19. 一種揚聲器,其改良在於,該揚聲器包括:一座體;一連接器,該連接器用於連接外部音頻訊號源;一功放電路,該功放電路與所述連接器電連接;一基於熱致發聲原理的發聲裝置,該發聲裝置安裝於所述座上,用於與所述功放電路電連接,以接收所述外部音頻信號源的音頻訊號並播放聲音,所述發聲裝置包括至少一第一電極、至少一第二電極及與該第一及第二電極電連接的奈米碳管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奈米碳管結構包括若干個大致平行的奈米碳管從所述第一電極延伸至所述第二電極。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若干奈米碳管共同形成一奈米碳管膜。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該發聲裝置 可通過一特定機械配合方式安裝於所述座體,以使該奈米碳管膜與該發聲裝置所處位置的水平面不垂直。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連接器設置於所述座體一側。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揚聲器,其中,所述連接器內容於所述座體之內。
TW97151828A 2008-12-31 2008-12-31 揚聲器 TWI4019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51828A TWI401976B (zh) 2008-12-31 2008-12-31 揚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51828A TWI401976B (zh) 2008-12-31 2008-12-31 揚聲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098A TW201026098A (en) 2010-07-01
TWI401976B true TWI401976B (zh) 2013-07-11

Family

ID=4485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51828A TWI401976B (zh) 2008-12-31 2008-12-31 揚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0197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184A1 (en) * 2002-05-28 2006-04-27 Yoshio Ohashi Speaker device
US20070069746A1 (en) * 2005-03-31 2007-03-29 Masami Yakabe Probing card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microstructure
TW200833155A (en) * 2007-01-22 2008-08-01 Synhornics Inc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apparatus of micro loud speak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8184A1 (en) * 2002-05-28 2006-04-27 Yoshio Ohashi Speaker device
US20070069746A1 (en) * 2005-03-31 2007-03-29 Masami Yakabe Probing card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 for microstructure
TW200833155A (en) * 2007-01-22 2008-08-01 Synhornics Inc Manufacture process and apparatus of micro loud speak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6098A (en) 201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25947B2 (en) Thermoacoustic device
TWI487384B (zh) 耳機
TWI503003B (zh) 發聲晶片
TWI401976B (zh) 揚聲器
US8340337B2 (en) Loudspeaker module
TW201422005A (zh) 耳機
CN101771906B (zh) 扬声器
CN103442320B (zh) 扬声器
CN114302289A (zh) 音箱
KR20090113771A (ko) 음향발생장치
TWI492219B (zh) 發聲裝置
TWI428028B (zh) 揚聲器
TWI478592B (zh) 耳機
TWI382398B (zh) 熱致發聲裝置
CN216491011U (zh) 一种可自由组合扬声器方向的音柱
CN213522260U (zh) 一种线阵音柱安装板结构
JP5646695B2 (ja) イヤホーン
TWI384458B (zh) 發聲模組及使用該發聲模組之發聲裝置
TWI583209B (zh) 耳機
TWI583201B (zh) 耳機
TWI379286B (en) Acoustic device
CN114071317A (zh) 一种可自由组合扬声器方向的音柱
JP5685620B2 (ja) 音響チップ及び音響装置
TWI465124B (zh) 投音機
TWI429297B (zh) 發聲模組及發聲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