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359B -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 Google Patents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359B
TWI398359B TW99136193A TW99136193A TWI398359B TW I398359 B TWI398359 B TW I398359B TW 99136193 A TW99136193 A TW 99136193A TW 99136193 A TW99136193 A TW 99136193A TW I398359 B TWI398359 B TW I3983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kjet
ink
head module
heads
ink suppl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3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7177A (en
Inventor
Hao Jan Mou
Ta Wei Hsueh
Kwo Yuan Shi
Ying Lun Chang
Rong Ho Yu
Hsien Chung Tai
Original Assignee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36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83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171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71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359B/zh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Description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本案係關於一種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尤指一種適用於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隨著電子技術的大幅進步,現今辦公室中所有的庶務工作幾乎都與事務機息息相關,例如:影印機及印表機等,事務機由於具有操作容易且可列印於多種噴墨媒體等優點,廣受消費大眾歡迎,因此事務機可說是辦公室不可或缺的資訊設備,通常,一般事務機的運作方式係為接收到指令啟動之後,利用導紙機構將紙張依序送入事務機內部之一預定位置,待進行完影印、傳真或是掃描等工作後,送紙機構會將已處理完畢之紙張傳送至事務機出紙處的堆紙槽上。
隨著行動通訊的發展,很多工作都可隨時隨地於可攜式的行動通訊裝置,例如:手機或筆記型電腦,上進行處理;或是相機、電子書或其他圖像儲存裝置,需要隨時隨地的列印。然而,目前市面上之一般事務機,無論是家用或商務用其體積通常很大,且運作時必須連接市電電源,以及一般事務機又須與電腦系統之間藉由傳輸線來傳送工作指令以及列印資料訊號等,並無法隨身攜帶使用,而造成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如果要進行影印、傳真或是掃描等工作時都必須要回到辦公室並藉由傳輸線連接至電腦才能進行,因此,目前之有線且體積龐大之事務機在使用上相當不便,且無法符合需求。
再者,習知事務機之列印技術所使用之噴墨晶片的長度通常小於1英吋,需要以多刷行進的方式來完成列印,因此,一般為了增加列印速度,通常會從軟體及硬體方面著手,但以改進軟體或驅動噴頭電路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若能配合加快卡匣座列印速度、例如列印晶片增加噴孔數或加長晶片長度以增加單位時間之單刷列印幅度(swath)等,將可大幅提昇列印速度,而以加長單刷列印幅度來說,雖然可於同一時間內列印較長的幅寬範圍,但因噴墨頭長寬比變大許多,所以晶片製造的空間良率相對降低,成本因而大幅增加,不是最佳解決方式。
因此,如何發展一種可改善上述習知技術缺失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俾解決習知事務機之噴墨晶片以加長單刷列印幅度來說,雖然可於同一時間內列印較長的幅寬範圍,但因噴墨頭長寬比變大許多,所以晶片製造的空間良率相對降低,成本因而大幅增加,不是最佳解決方式之缺點。
為達上述目的,本案之一較廣義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適用於一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包含有:一承載體,係崁設於該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一機殼本體內,內部可儲存墨水;複數個噴墨頭,每一該噴墨頭係包含一噴墨晶片、至少一供墨槽以及一噴孔板,該複數個噴墨頭係組設於該承載體上且分多排並列設置,每一排包含多個呈同一水平設置之該噴墨頭,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之間係錯位設置,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係與該承載體內部儲存之墨水導通,該至少一供墨槽之上下排均分別設置有複數個噴孔,且上下排之該噴孔彼此之間係錯位設置。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係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之請求範圍。
請參閱第一圖A及B,其中第一圖A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結構示意圖,第一圖B係為第一圖A之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係以無線傳輸方式與一電子裝置,例如:I-phone、Notebook、相機、電子書等無線電子裝置,進行通訊,可將儲存於電子裝置內部之列印資料以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至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進行列印、將文件掃描後以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至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或是隨時隨地可進行文件列印。
請再參閱第一圖A及B,本案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至少包含機殼本體11、介質傳送裝置12、掃描裝置13、噴印墨頭模組14、控制裝置15、維護裝置16以及電源模組(未圖示),其中,機殼本體11具有ㄧ長度較長的第一外緣111與長度較短的第二外緣112,該第一外緣111與第二外緣112之長度比係為3:1~6:1,且該第一外緣111與第二外緣112之長度比係為4:1為最佳,即該第一外緣111長度(L)以300mm為佳,而第二外緣長度(W)以75mm為佳。
其上述範圍之3:1~6:1的數字比例,係依照發明者調查目前各國市售的一般手提包尺寸,包含但不限於公事包、仕女包、及各式潮流包,按其調查資料長寬之比例統計數字參考,如此才便於攜帶本產品,而達於商業化的目的。而更進一步,較佳比例是4:1,其不僅考慮前述事項,更因其微型化過程,各構件之設計微型化與整體運作結構重整,與目前一般事務機不同,實非僅靠計算及推測獲得,而係經由意想不到的過程所獲得的成效。
另,其該第一外緣111長度(L)以300mm為佳,而第二外緣之長度(W)以75mm為佳,其理由係本產品為廣泛性利用於頁寬列印形式,故須採用一般用紙之寬度(即第一外緣111長度L)做為參考,而本產品寬度(即第二外緣之長度W)係微型化之最佳設計。且第一外緣長度(L)雖以300mm為佳,而第二外緣之長度(W)亦以75mm為佳;但第一外緣長度(L)可從240mm至360mm均在本產品設計範圍涵蓋內,而第二外緣之長度(W)以75mm為佳,但同樣地可從60mm至80mm均在本產品設計範圍涵蓋內,亦即在3:1~6:1之比列中。
是以,本產品之尺寸及比例,為達於方便攜帶之功效,及在微型化的過程,創新多項微型化零件及結構搭配,達於意想不到的功效,符合新穎性及創新性。
本案之介質傳送裝置12主要用以傳送一介質,例如:紙張、塑膠片或其他材料,且介質傳送裝置12可包含承載盤121、取紙機構122、進紙導引機構123以及出紙輸送機構124,承載盤121用以承載介質,取紙機構122用以將介質分頁成單頁並送入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內部之一預定位置,介質並在進紙導引機構123的引導下而於機殼本體11之內部移動,可進行掃描、影印、傳真或是列印,待進行完掃描、影印、傳真或是列印後,出紙輸送機構124會將已處理完畢之介質傳送至機殼本體11外,即出紙處上。掃描裝置13係包含一玻璃隔板131以及一掃描接收器132,玻璃隔板131係用以架構該掃描接收器132,促使該掃描接收器132得以透過光學照射而接收該介質透過玻璃隔板131所反射之光線,以取得關於該介質之影像資料,後續可藉由控制裝置15將影像資料以無線傳送方式傳送至電子裝置。
請再參閱第一圖A及B,本案之控制裝置15以控制介質傳送裝置12、掃描裝置13及噴印墨頭模組14等裝置驅動、驅動指令或執行命令運作,可包含一無線傳輸模組(未圖示)、一顯示螢幕151及一操控面板152,該無線傳輸模組係與電子裝置以無線訊號連接,該操作面板係供使用者選擇進行例如影印、傳真或是掃描等指令或執行命令運作方式,顯示螢幕151則用以顯示指令或執行命令運作之相關資訊。
請再參閱第一圖A及第一圖C,其中第一圖C係為第一圖B所示之列印噴頭模組之立體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噴印墨頭模組14係崁設於機殼本體11內且以頁寬列印(Page-Width)方式進行列印,且係以多顆噴墨頭連接的方式來構成列印模組,如第一圖C所示,列印噴頭模組14係由複數個噴墨頭141以及承載體142所組成,承載體142內部係儲存墨水,且複數個噴墨頭141係分多排上下錯位並列設置於承載體142上,且每一排包含多個成呈同一水平設置之噴墨頭141,即上排與下排的多個噴墨頭141之間各呈同一水平設置,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141之間係錯位設置,而其排列垂直於列印行進或進紙的方向,使得每一噴墨頭141所包含之噴孔可以接續串連成一較寬的列印範圍,例如至少A4紙張寬度 (210 mm) 以上的距離,以達同一時間列印較長範圍的目的。
請再參閱第一圖B,維護裝置16係可拆卸地設置於機殼本體11內部,且可包含一可拆式清潔刮板161以及一可拆式封蓋件162,其運作方式係為:於列印噴頭模組14不運作時,先將可拆式封蓋件162拆除並利用可拆式清潔刮板161刮除清潔列印噴頭模組14之該複數個噴墨頭141,待清潔完成後則拆除清可拆式潔刮板161,並利用複數個可拆式封蓋件162以頂觸包覆的方式來封蓋複數個噴墨頭141。
另外,本案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所包含之電源模組具有ㄧ可插接電源或儲存電能的電池模組(未圖示),用以提供整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運作時所需要之電源。
當然,本案之噴印墨頭模組14可為提供單色列印之列印模組、提供多色列印之列印模組或是單色搭配多色列印所構成之列印模組,請參閱第二圖A,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上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2所包含之複數個噴墨頭21係分上下兩排並列設置,且每一排包含多個呈同一水平設置之噴墨頭21,即上排的多個噴墨頭21之間以及下排的多個噴墨頭21之間各呈同一水平設置,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21之間係錯位設置,而其排列垂直於列印行進或進紙的方向,使得複數個噴墨頭21所包含之噴孔212(如第二圖B所示)可以接續串連成一較寬的列印範圍X,例如至少A4紙張寬度 (210 mm) 以上的距離,以達同一時間列印較長範圍的目的。
請再參閱第二圖B,其係為第二圖A之A部分的放大圖,如圖所示,單色噴印墨頭模組2所包含之每一噴墨頭21係具有一供墨槽211,可供注入單色之墨水,例如:黑色(K),於供墨槽211的上下兩側均設置有複數個噴孔212,且上下兩排之噴孔212彼此之間係錯位設置,使得複數個噴墨頭21所包含之噴孔212可以接續串連一較寬的列印範圍。
請參閱第三圖A,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上視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可包含複數個噴墨頭31以及承載體32,複數個噴墨頭31係分上下兩排並列設置於承載體32上,且每一排包含多個呈同一水平設置之噴墨頭31,即上排的多個噴墨頭31之間以及下排的多個噴墨頭31之間各呈同一水平設置,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31之間係錯位設置,而其排列垂直於列印行進或進紙的方向,使得複數個噴墨頭31所包含之噴孔312(如第三圖B所示)可以接續串連成一較寬的列印範圍X,例如至少A4紙張寬度 (210 mm) 以上的距離,以達同一時間列印較長範圍的目的。
請再參閱第三圖B,其係為第三圖A之B部分的放大圖,如圖所示,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所包含之每一噴墨頭31係具有複數個供墨槽311,於本實施例中每一噴墨頭31包含有3個供墨槽311,且供墨槽311並不連通,可分別注入不同顏色之墨水,例如青色 (C)、洋紅色(M)、黃色 (Y) 三種顏色的墨水,於每一供墨槽311的上下兩側均分別設置有複數個噴孔312,且上下兩排之噴孔312彼此之間係錯位設置,使得複數個噴墨頭31所包含之噴孔312可以接續串連一較寬的列印範圍。
請再參閱第三圖B,於同一噴墨頭31中,各色上下排噴孔312於X方向上相鄰間隔的噴孔312最小間距為dy,而任一顏色的各個噴孔312都有與其他兩色各一個噴孔312處於X方向具有相同的座標,且相鄰兩色間的X方向各一個噴孔312的Y方向成一等距,如60dy,且上下兩排噴墨頭31的間距則為各色噴孔312相隔間距的整數倍,例如:240dy或以上。此dy即為進行寬幅單刷列印時的解析度,即dy為一個單位的橫向間距,其可為任何值,如列印解析度為1200 dpi時,dy約為21 um。
請參閱第三圖C,其係為第三圖B之C部分的放大圖,如圖所示,每排噴孔312的水平位置係不盡相同,這是因為要配合位址 (Address) 訊號的時序關係及列印的行進速度關係設置成每一排各具有由n個噴孔構成之循環組排列如本實施例每排噴孔312位置由A1、A2、A3…. A20等代號的噴孔作一組循環排列。亦即由20個噴孔A1~A20作一組循環排列,且上排與下排循環組為錯位一半循環組(10個噴孔)距離的橫向位置,且每一排循環組之噴孔312與相鄰最近縱向座標距離的噴孔312相隔ㄧ縱向間距,即A1噴孔與A2噴孔的Y方向間距為dx,而A1噴孔與A11噴孔的Y方向間距為10dx,其餘依此類推,因此A1噴孔與A20噴孔的Y方向間距為20dx。而且,上下排之循環組的噴孔312相隔間距為16個上下排縱向位置相鄰之噴孔的橫向間距(dy),例如:上排噴孔A1與下排噴孔A1的間距為16dy。上述實施例係說明青色 (C)、洋紅色 (M)、黃色 (Y) 三種顏色墨水的多色噴印墨頭模組,當然本實施例也可應用成單色的噴印墨頭模組,採同樣設計方式達成不同需求的單色列印解析度。
請參閱第四圖A並配合第三圖A,其中第四圖A係為第三圖A所示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供墨流道的配置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的承載體32上係設置複數個互不連通之供墨流道321,每一供墨流道321係提供一種顏色之墨水,且每一供墨流道321係以曲折貫穿槽體的方式供給多顆噴墨頭31使用,即墨水經由供墨流道321提供給對應之供墨槽311,而供墨流道321的注墨口 (未圖示) 可以在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的任一端、或兩端、或靠近中間的位置。另外,請參閱第四圖B,其係為第四圖A之D部分的放大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上下兩排噴墨頭31中的三色供墨槽311的排列順序是相同的。
請參閱第五圖A並配合第三圖A,其中第五圖A係為第三圖A所示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供墨流道的另一配置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案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的承載體32上係設置複數個互不連通之供墨流道322,每一供墨流道322係提供一種顏色之墨水,且每一供墨流道322係以不同層環繞貫穿槽體的方式供給多顆噴墨頭31使用,即墨水經由供墨流道322提供給對應之供墨槽311,而供墨流道322的注墨口 (未圖示) 可以在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的任一端、或兩端、或靠近中間的位置。另外,請參閱第五圖B,其係為第五圖A之E部分的放大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上下兩排噴墨頭31中的三色供墨槽311的排列順序是相反的,這種做法的好處是,能以簡單的環狀供墨流道322來連通所有噴墨頭31的同色供墨孔,以避免因供墨流道322太複雜而影響供墨效果及注墨口的設置位置,以及可提供軟性印刷電路板81之軟板接觸墊812設置於噴印墨頭模組外側之結構使用(如第八圖A及B所示)。
請參與第六圖A及第六圖B,其中第六圖A係為第二圖A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結合第三圖A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結構示意圖,而第六圖B係為第六圖A之F部分放大圖,如圖所示,單色噴印墨頭模組2上排噴墨頭21的上及下排噴孔212分別與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上排噴墨頭31的上及下排噴孔312同X方向的座標,以及單色噴印墨頭模組2下排噴墨頭21的上及下排噴孔212分別與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下排噴墨頭31的上及下排噴孔312同X方向的座標,因此,兩者列印解析度相同且搭色容易。但這僅是本案其中一個實施例,基本上,單色噴印墨頭模組2與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並不需等長、也可以有不同的列印解析度。
請參與第七圖,其係為複數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相互搭配之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係為考慮列印補點的模組配置示意圖,本實施例僅以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為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則比照之,由於習知技術在以單刷完成列印的情況下,並無法進行補點,因此列印解析度受限於噴印墨頭模組的噴孔間距,因此本案採用將兩組多色噴印墨頭模組3組合但兩者之間的X方向的座標錯開 (1/2)dy的方式,則可以使列印的最高解析度倍增,而且能選擇1200 dpi或2400 dpi列印解析度,以因應不同的需求來進行列印補點。
請參閱第八圖A及第八圖B並配合第一圖C,其中第八圖A係為自噴印墨頭模組之噴墨晶片拉引線出來之局部示意圖,第八圖B係為第八圖A之A-A剖面圖,如圖所示,本案噴印墨頭模組14之組裝方式係為先將每一噴墨頭141之噴墨晶片1411與一軟性印刷電路板(TAB)81進行內引線腳的接合(Inner Lead Bonding),接合後即形成一單一組件,可稱為COT(Chip On TAB),之後再將各個單一組件分別安裝於噴印墨頭模組14之承載體142(如第一圖C所示)上,使得各個單一組件分別與承載體142內部之印刷電路板(PCB)1421電性連接,其目的是要讓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1的電源及邏輯訊號可以傳遞到噴墨頭141之噴墨晶片1411內部。且因為設置於噴印墨頭模組14上的單一組件係各自獨立,所以不易有引線因為噴墨晶片1411串接而可能導致的訊號延遲問題,同時也不會因部份噴墨頭141異常或損壞而使其他噴墨頭141連帶受到影響,另一個好處則是利於拆裝維修。
請再參閱第八圖B,如圖所示,噴印墨頭模組14之每一噴墨頭141係包含噴墨晶片1411、供墨槽1412以及噴孔板1413,而軟性印刷電路板81則包含軟板本體811、軟板接觸墊(TAB Pad)812以及軟板接腳(TAB Lead)813,其中軟板本體811可為一具有易撓曲特性特性之聚亞胺膜(PI Film),且與軟板接觸墊812以及軟板接腳813電性連接,而設置於噴印墨頭模組14之承載體142內部之印刷電路板1421的表面係包含傳導線路14211以及接腳14212,且傳導線路14211係與接腳14212連接。
於軟性印刷電路板81與每一噴墨頭141進行組裝時,軟性印刷電路板81之軟板接腳813係藉由引線84(如第八圖A所示)與噴墨晶片1411電性連接,接合後即形成一單一組件,而軟性印刷電路板81之軟板接觸墊812則與印刷電路板1421之接腳14212接觸,為了方便拆裝,本案並不將軟板接觸墊812與印刷電路板1421之接腳14212焊接固定,而是於軟板接觸墊812與印刷電路板1421之接腳14212接觸後,於對應之軟板本體811表面上設置一緩衝層82,然後再以夾持元件83固定,此外,為了避免墨水滲入軟板接觸墊812及軟板接腳813,所以需以密封膠85來進行隔絕保護,而密封膠的材質可為光硬化樹脂(UV膠)或是環氧樹脂膠(Epoxy膠),進而達到由印刷電路板1421經由軟性印刷電路板81傳送控制信號至噴墨晶片1411,以將墨水槽1412內部之墨水經由噴孔片1413噴出。
其中,本案之印刷電路板1421之接腳14212可為活動的金屬材質,但也可以是固定在電路板上的金凸塊 (Gold Bump) 或錫點凸塊 (Solder Bump) 等。且夾持元件83在固定軟板接觸墊812後的高度,需低於噴孔片1413表面,否則容易誤觸紙張,因此軟板接觸墊812及軟板接腳813勢必會處在不同的高度位置,可藉由軟板本體811的易撓曲特性來達成。
請參閱第九圖A,其係為多個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搭配成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結構示意圖,而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9係由複數個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所組成,其中每一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各代表一種顏色,例如: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1為青色(C)、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2為洋紅(M)、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3為黃色(Y),在搭配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4為黑色(K)後共需四個模組,但不以此為限,亦可依需求搭配四個以上的模組。
請參閱第九圖B,其係為第九圖A之F部分放大圖,本圖式係以採用黑色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4為例提出說明,至於其它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1、92、93之結構係相同,於此不在提出說明,如第九圖B所示,本實施例與第三圖B的差異點在於,同一噴墨頭941中的所有各排噴孔9411的X方向的座標全部都不相同,而會有例如 1/3 dy差值的情形,即同一噴墨頭941上的各排噴孔9411於X方向上的最小間距為 1/3dy,且單色噴印墨頭模組94之上下兩排鄰近的不同噴墨頭941於頭尾兩噴孔9411的間距也有 1/3 dy的差排間距,所以若照前述dy約為21 um,則本實施例進行寬幅單刷列印時的解析度將可達3600 dpi。且如果噴墨頭941減少一個供墨槽9412後,則X方向的座標的最小差值可調整成 1/2 dy,這樣的列印解析度則為2400 dpi。
綜上所述,本案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係以無線傳輸方式與一電子裝置進行通訊,且由機殼本體、介質傳送裝置、掃描裝置、噴印墨頭模組、控制裝置、電源模組以及維護裝置所構成,且機殼本體之ㄧ長度較長的第一外緣與長度較短的第二外緣的長度比為4:1,噴印墨頭模組係崁設於該機殼本體內且以頁寬列印方式進行列印,可隨時隨地進行影印、傳真或是掃描等工作,以提高使用性及增加行動通訊族群之需求。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
11‧‧‧機殼本體
111‧‧‧第一外緣
112‧‧‧第二外緣
12‧‧‧介質傳送裝置
121‧‧‧承載盤
122‧‧‧取紙機構
123‧‧‧進紙導引機構
124‧‧‧出紙輸送機構
13‧‧‧掃描裝置
131‧‧‧玻璃隔板
132‧‧‧掃描接收器
14‧‧‧噴印墨頭模組
141、21、31、941‧‧‧噴墨頭
1411‧‧‧噴墨晶片
142、32‧‧‧承載體
1413‧‧‧噴孔板
1421‧‧‧印刷電路板
14211‧‧‧傳導線路
14212‧‧‧接腳
15‧‧‧控制裝置
151‧‧‧顯示螢幕
152‧‧‧操控面板
16‧‧‧維護裝置
161‧‧‧可拆式清潔刮板
162‧‧‧可拆式封蓋件
2、91、92、93、94‧‧‧單色嘖印墨頭模組
211、311、1412、9412‧‧‧供墨槽
212、312、A1~A20、9411‧‧‧噴孔
3、9‧‧‧多色噴印墨頭模組
321、322‧‧‧供墨流道
81‧‧‧軟性印刷電路板
811‧‧‧軟板本體
812‧‧‧軟板接觸墊
813‧‧‧軟板接腳
82‧‧‧緩衝層
83‧‧‧夾持元件
84‧‧‧引線
85‧‧‧密封膠
L‧‧‧第一外緣長度
W‧‧‧第二外緣長度
X‧‧‧列印範圍
K‧‧‧黑色
C‧‧‧青色
M‧‧‧洋紅色
Y‧‧‧黃色
dy‧‧‧一個單位的橫向間距
dx‧‧‧一個單位的縱向間距
第一圖A,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結構示意圖。
第一圖B:其係為第一圖A之剖面示意圖。
第一圖C:其係為第一圖B所示之列印噴頭模組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第二圖A: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上視圖。
第二圖B:其係為第二圖A之A部分的放大圖。
第三圖A:其係為本案較佳實施例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上視圖。
第三圖B:其係為第三圖A之B部分的放大圖。
第三圖C:其係為第三圖B之C部分的放大圖。
第四圖A:其係為第三圖A所示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供墨流道的配置示意圖。
第四圖B:其係為第四圖A之D部分的放大圖。
第五圖A:其係為第三圖A所示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供墨流道的另一配置示意圖。
第五圖B:其係為第五圖A之E部分的放大圖。
第六圖A:其係為第二圖A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結合第三圖A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六圖B:其係為第六圖A之F部分放大圖。
第七圖:其係為複數個多色噴印墨頭模組相互搭配之結構示意圖。
第八圖A:其係為自噴印墨頭模組之噴墨晶片拉引線出來之局部示意圖。
第八圖B:其係為第八圖A之A-A剖面圖。
第九圖A:其係為多個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搭配成多色噴印墨頭模組之結構示意圖。
第九圖B:其係為第九圖A之F部分放大圖。

2‧‧‧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21‧‧‧噴墨頭
X‧‧‧列印範圍

Claims (11)

  1. 一種單色噴印墨頭模組,適用於一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包含有:
       一承載體,係崁設於該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一機殼本體內,內部可儲存墨水;
       複數個噴墨頭,每一該噴墨頭係包含一噴墨晶片、至少一供墨槽以及一噴孔板,該複數個噴墨頭係組設於該承載體上且分多排並列設置,每一排包含多個呈同一水平設置之該噴墨頭,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之間係錯位設置,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係與該承載體內部儲存之墨水導通,該至少一供墨槽之上下排均分別設置有複數個噴孔,且上下排之該噴孔彼此之間係錯位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之每一排該複數個噴墨頭構成橫跨一介質之頁寬度進行列印。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之該承載體係具有至少一供墨流道,該至少一供墨流道係以曲折相互連通的貫穿槽體與該複數個噴墨頭之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相連通,以提供墨水至該複數個噴墨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單色噴印墨頭模組之該承載體係具有至少一供墨流道,該至少一供墨流道係以環繞相互連通的貫穿槽體與該複數個噴墨頭之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相連通,以提供墨水至該複數個噴墨頭。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之上下兩排所有該噴孔的縱向位置係相異,且上下排縱向位置相鄰之該噴孔相隔ㄧ橫向間距。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複數個噴墨頭之每一該噴墨頭之所有該噴孔依配合位址訊號的時序關係及列印行進速度關係設置成每一排各具有由n個該噴孔構成之循環組排列,該上排與下排之該循環組之該噴孔為錯位排置,且相隔1/2 n個該噴孔距離的橫向位置,且每一排該循環組之該噴孔與相鄰最近縱向位置距離的該噴孔相隔ㄧ縱向間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每一該噴墨頭之上下排該循環組的該噴孔相隔縱向位置間距為16個上下排縱向位置相鄰之該噴孔的橫向間距。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噴印墨頭模組之每一該噴墨頭係具有ㄧ導接該噴墨晶片驅動控制信號之軟性印刷電路板,以及該噴印墨頭模組之該承載體表面設有一印刷電路板,該軟性印刷電路板與該印刷電路板之接腳接觸連接,促使該噴墨頭因應該印刷電路板所傳送控制信號之驅動而進行噴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軟性印刷電路板之軟板本體表面上設置一緩衝層,並以ㄧ夾持元件壓持固定該緩衝層,以該緩衝層壓觸該軟性印刷電路板之軟板接觸墊與該印刷電路板之該接腳接觸連接定位。
  10. 一種單色噴印墨頭模組,適用於一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包含有:
       複數個承載體,係崁設於該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一機殼本體內,內部可儲存墨水;
       複數個噴墨頭,每一該噴墨頭係包含一噴墨晶片、至少一供墨槽以及一噴孔板,該複數個噴墨頭係組設於該複數個承載體上且分多排並列設置,每一排包含多個呈同一水平設置之該噴墨頭,以及相鄰兩排之該噴墨頭之間係錯位設置,每一該噴墨頭之該至少一供墨槽係與該承載體內部儲存之墨水導通,該至少一供墨槽之上下排均分別設置有複數個噴孔,且上下排之該噴孔彼此之間係錯位設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單色噴印墨頭模組,其中該複數個承載體之每一相鄰該承載體之橫向位置係錯位崁設於該可攜式無線微型列印機之該機殼本體內,該複數個噴墨頭之每一該噴墨頭之每一該至少一供墨槽之上下排該噴孔彼此之間錯位一橫向間距,且相鄰該承載體係橫向錯位且相隔該1/2橫向間距。
TW99136193A 2010-10-22 2010-10-22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TWI3983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6193A TWI398359B (zh) 2010-10-22 2010-10-22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36193A TWI398359B (zh) 2010-10-22 2010-10-22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177A TW201217177A (en) 2012-05-01
TWI398359B true TWI398359B (zh) 2013-06-11

Family

ID=46552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36193A TWI398359B (zh) 2010-10-22 2010-10-22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835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939A (en) * 2006-08-23 2008-03-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Cartridge comprising plural inkjet chips
TW200904646A (en) * 2007-07-30 2009-02-01 Silverbrook Res Pty Ltd Pagewidth printhead with more than 100000 nozzle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939A (en) * 2006-08-23 2008-03-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Cartridge comprising plural inkjet chips
TW200904646A (en) * 2007-07-30 2009-02-01 Silverbrook Res Pty Ltd Pagewidth printhead with more than 100000 nozz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7177A (en) 201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364B (zh) 多色噴印墨頭模組
TW501978B (en) Liquid ejecting record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recording apparatus
US920564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JP5853379B2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US8182070B2 (en) Liquid ejecting print hea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119907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8016054A (ja) 素子基板、記録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11177903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装置
US8602527B2 (en) Printhead assembly
TWI398359B (zh) 單色噴印墨頭模組
JP5188049B2 (ja) 記録ヘッド
CN100366429C (zh) 液体喷头、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CN102452228B (zh) 单色喷印墨头模块
CN102452227B (zh) 多色喷印墨头模块
TWI621538B (zh) 噴墨列印模組
JP6056161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JP20043306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カラー記録方法
KR20130055567A (ko) 잉크젯 기록 장치
TW201217176A (en) Portable wireless micro printer
EP1952990B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055915A (ja) 液体吐出記録ヘッド
CN102452223A (zh) 可携式无线微型打印机
JPH0821643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9051068A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556983B (zh) 可共用於一般噴墨列印及頁寬列印之噴印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