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6037B -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 Google Patents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6037B
TWI396037B TW098121128A TW98121128A TWI396037B TW I396037 B TWI396037 B TW I396037B TW 098121128 A TW098121128 A TW 098121128A TW 98121128 A TW98121128 A TW 98121128A TW I396037 B TWI396037 B TW I3960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unit
layer
projection screen
scattering
micro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1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2828A (en
Inventor
Ding Zheng Lin
Yaw Ting Wu
You Chia Chang
Chun Hsiang Wen
Jyi Tyan Yeh
Original Assignee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 Tech Res Inst filed Critical Ind Tech Res Inst
Priority to TW0981211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6037B/zh
Priority to US12/559,889 priority patent/US8049961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022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2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60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60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54Accessories
    • G03B21/56Projection screens
    • G03B21/60Projection scree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surfa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尤指一種具有摻雜散射粒子之透明樹脂而形成散射層之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目前投影機與投影幕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教學用途、會議簡報、廣告看板、視聽娛樂以及演唱會等,隨著科技進步,投影機與投影幕之研發也日益跟進,然而,正投影技術卻仍有以下問題,例如使用投影機與投影幕時,除了存在投影機光源之外,更存在環境光(即投影機光源以外之光),當環境光越亮,投影幕上的投影畫面對比越差,而使得該投影畫面的顯示內容看不清楚,因此需要消除環境光,但一般情況下很難消除環境光;再者,以投影方式進行會議簡報或教學時,投影場所中的參與人員可能需要進行會議記錄,若將環境光完全消除,將不便於記錄工作的進行。
另一方面,隨著高亮度白光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與三原色(Red,Green,Blue)雷射二極體的快速發展,近來投影機的發展有傾向微型化、可攜式的趨勢,然而,微小化的投影機往往無法提供高亮度的光源,故環境光造成對比下降的問題更加顯著。
由於環境光造成投影幕對比下降乃是正投影技術的缺點,習知技術中皆利用投影機光源和環境光的差異,使投影幕能選擇性地吸收環境光,但仍會對投影機的光源產生反射。
為了達到將投影幕反射的投影機光源最大化,而將投影幕反射的室內其他管道的光線最小化以增加視角之目標,習知技術已提出以下方法以解決此問題:
(1)角度篩選,由於投影機光源和環境光的入射角度不同,故可利用光線的方向性來篩選。
(2)偏極態篩選,由於環境光為非偏極光,而投影機光源可製造成具有偏極態之光線,故可利用偏極態來篩選。
(3)波長篩選,由於投影機光源是由RGB三原色組成,而環境光為寬頻譜的光,故可利用頻譜的差異來篩選。
關於利用角度篩選以達到增加投影機光源與環境光之對比以及視角,例如美國第1942841號專利案、第4298246號專利案及第5096278號專利案以及我國第293887號專利案。
以我國第293887號專利案而言,其係調整反光材料區間隔以自對準方法提高螢幕對比,然,此專利仍存在問題。
請參閱第1A圖,用以顯示我國第293887號專利案所揭示的透鏡單元,其包括微透鏡20、吸光層21以及反射層23。
該微透鏡20係具有一光入射面201及一相對之光出射面202;該吸光層21係設於該微透鏡20之該光出射面202上,且該吸光層21係具有一空穴211,其中,於該空穴211內充填透明材料或內充填白色材料(例如TiO2 ),以在投影機光源射入該微透鏡20後而達到該反射層23時藉由該空穴211所充填的透明材料而形成單純反射面,或所充填的白色材料而形成朗伯面(Lambertian)。
如第1B圖所示,係表示於該透鏡單元之空穴211內充填透明材料以形成單純反射面22a(例如鏡面)且以該單純反射面產生光反射作用之示意圖,當光線通過該微透鏡20之該光入射面201,於該微透鏡20之該光出射面202離開,而使該光線到達該吸光層21以及該鏡面22a時,該吸光層21吸收從該投影機周圍(方向S2)入射之環境光,而來自投影機之光源(方向S1)到達鏡面22a即遵循光源反射角等於光源入射角之特性將投影機之光源反射。
因此,利用該鏡面22a之透鏡單元的優點為提高能量使用率,但其缺點為降低視角。
如第1C圖所示,係表示於該透鏡單元之空穴211內充填白色材料以形成朗伯面22b(例如白色光阻)之剖面結構示意圖。當光線通過該微透鏡20之該光入射面201,且於該微透鏡20之該光出射面202離開而使光線到達該吸光層21以及該朗伯面22b,然後該吸光層21吸收從該投影機周圍(方向S2)入射之環境光,而該朗伯面22b將來自投影機光源(方向S1)之入射光反射於各角度均勻分散之朗伯光源,如第2圖,該朗伯面22b將入射光反射於各角度均勻分散,然而,其中大角度(θ>θc)的光線會因為全反射而侷限在透鏡單元中,而部份被侷限的光線於該微透鏡20之光入射面201多次反射而最終被該吸光層21吸收,造成整體亮度下降。
因此,利用朗伯面22b之透鏡單元的優點為增加視角,但其缺點為降低能量使用率。
綜上所述,如何能提供一種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之投影幕,使其達到能量使用率高以及視角大之目的,遂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鑒於上述習知技術之缺點,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透鏡單元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俾以對抗環境光的干擾、增加該投影幕之視角與能量使用效率。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透鏡單元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該透鏡單元係包括:微透鏡,係具有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之光出射面;吸光層,係設於該微透鏡之該光出射面上,該吸光層係具有一空穴;散射層,係形成於該吸光層之空穴中,且該散射層是由透明樹脂摻雜散射粒子所組成;以及反射層,係設於該吸光層及該散射層上。
本發明之利用上述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該投影幕之特微在於由複數個該透鏡單元組成。
本發明之透鏡單元當光線通過該微透鏡之光入射面,於該微透鏡之該光出射面離開,接著到達該吸光層以及穿過該散射層至該反射層,且該吸光層吸收從該投影機周圍之入射之環境光,而該反射層將匯聚於該反射層之入射光反射至該散射層,其中,該散射層調控經該反射層反射之反射光,俾令經該散射層散射之散射光之散射角度仍在該微透鏡收集之範圍且不至於在微透鏡內產生全反射。
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散射層可調控投影幕之視角以及增加入射光之能量使用率,據此,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具有水平視角接近朗伯面及光學增益值提高之優點。
因此,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可改善以下問題:
(1)入射光能量使用率高但是視角小,例如習知技術之利用鏡面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2)視角大但是入射光能量使用率低,例如習知技術之利用朗伯面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所以,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俾達到調控水平視角及光學增益值增大之目的,且本發明之利用該透鏡單元之投影幕,具有廣視角、高增益及高對比之特性。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藝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發明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發明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發明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
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請參閱第3及4A至4C圖,該第3圖係用以表示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立體示意圖,而該第4A圖係為第3圖之AA’切線方向之透鏡單元剖面示意圖,而第4B圖係光源入射至第4A圖所示之透鏡單元的光源散射情形示意圖;而第4C圖係為第4A圖之透鏡單元各構件之尺寸示意圖。
如第4A圖所示,該透鏡單元係包括微透鏡60、吸光層61、散射層62以及反射層63。
微透鏡60係具有一光入射面601及一相對之光出射面602,該微透鏡係透明不吸光材料。
吸光層61係設於該微透鏡60之該光出射面602上,且該吸光層61係具有一空穴610。
該散射層62係形成於該吸光層61之空穴610中,且該散射層是由透明樹脂摻雜散射粒子所組成,而吸光層61是由樹脂混合具顏色之材料所組成之混合物,該具顏色之材料例如碳黑、顏料或染料。
反射層63係設於該吸光層61及該散射層62上,而該反射層63之組成物係為銀、鋁或鉻等具高反射率之金屬。
以第4A圖所示的透鏡單元之結構製成投影幕進行投影工作時,如第4B圖所示,當光線通過該微透鏡60之該光入射面601,且於該微透鏡60之該光出射面602離開,而到達該吸光層61以及穿過該散射層62至該反射層63,其中,來自投影機周圍之環境光(方向S2)匯聚於該吸光層61,而來自投影幕前方之投影機光源(方向S1)匯聚於該反射層63,然後,該吸光層61吸收從該投影機周圍(方向S2)之入射之環境光,而該反射層63將匯聚於該反射層63之入射光反射至該散射層62。
其中,該散射層62調控經該反射層63反射之反射光,俾令經該散射層62散射之散射光之散射角度仍在該微透鏡60收集之範圍且不至於在微透鏡60內產生全反射,經該微透鏡60散射往投影機方向(即射向觀眾方向)。
請參閱第5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透過散射層之散射粒子使入射光經反射層造成光散射之散射角度示意圖。當入射光穿過散射層62到達至反射層63,而使反射層63將光反射至散射層62時,該散射層62將反射光均勻地於特定方向分散到各角度。所以,散射層62之散射粒子調控反射光之散射角度,亦即使反射光產生特定角度分佈的能力。
再者,如第6圖所示,其係用以顯示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依據不同散射特性(即改變散射層,即Gain=1到6)的散射層進行模擬時所使用的散射角度(Scattered angle)分佈之情形。
由上述具體實施例得以了解本發明之透鏡單元藉由散射層可將入射光能量使用效率提高以及將視角增大。
接著如第4C圖所示,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各構件的參數值。為更佳地達到上述將入射光能量使用率提高以及將視角增大之目的,可採用以下參數值範圍製成本發明之透鏡單元:微透鏡60之厚度設為T;微透鏡60寬度設為b;光入射面601之曲率半徑設為R;以及散射層62之寬度設為a。上述參數值中的厚度T、微透鏡寬度b、曲率半徑R及散射層寬度a之間彼此具有相互關係,以下提供實施例,但不以此為限。
微透鏡60之厚度T為0.007毫米(mm)至8毫米;微透鏡60之寬度b為0.007毫米至8毫米;光入射面601之曲率半徑R為0.1b至5b,即0.0007毫米至40毫米;散射層62之寬度a為0.1b至0.9b,即0.0007毫米至7.2毫米;吸光層61之寬度係微透鏡60之寬度b減去散射層62之寬度a;而吸光層61及反射層63之厚度均為0.001毫米至1毫米;散射層62之寬度a與微透鏡60之寬度b之比例為0.1至0.9;散射層62之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1微米(μm)至100微米;散射層62之折射率為1至3;散射層62之散射粒子至少為空氣、金屬、無機材料及有機材料所組群組之其中之一者。
前述空氣之折射率大約為1。金屬例如銀及/或鋁,無機材料例如二氧化鈦銳鈦型(TiO2 anatase,折射率大約為2.49)、二氧化鈦金紅型(TiO2 rutile,折射大約為2.9)、氧化鎂(MgO,折射率大約為1.74)、氧化鋁(Al2 O3 ,折射率大約為1.63)或二氧化矽(SiO2 ,折射率大約為1.46)。而有機材料例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折射率大約為1.59)、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對本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甲機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折射率大約為1.49)。
依據上揭參數值範圍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具體實施例,如第7圖所示,當該微透鏡之厚度T為0.077毫米(mm)時,該微透鏡之寬度b為0.076毫米,光入射面之曲率半徑R為0.044毫米,且散射層之寬度a為0.042毫米,而吸光層之寬度係微透鏡之寬度b減去散射層之寬度a,故該吸光層之寬度則為0.034毫米,而吸光層及反射層之厚度均為0.005毫米;而散射層之寬度a與微透鏡之寬度b之比例為0.55,且散射層之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24微米(μm)之銳鈦型二氧化鈦(anatase TiO2 )材料,其折射率為2.49,藉由該透鏡單元之散射層內之粒子特性,而增加能量使用率以及視角。
再者,如第13A至13B圖所示係用以說明利用第7圖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所提供的觀賞視角及整體光學增益值的關係示意圖。以第7圖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且該實施例之透鏡單元之散射層特性為Gain=2之散射角度(scattered angle)時,如第13A圖所示,該投影幕之水平、垂直視角與增益值分別為±63°、±27°、2.87,如第13B圖所示。
再者,須提出說明的是,藉由不同散射層特性之散射層的透鏡單元散射層製成投影幕後,該投影幕因散射層的不同散射層特性而有相應的觀賞視角及整體光學增益值,如下表一所示:
由上可知,透鏡單元之散射層會影響光學增益值與視角,而光學增益值與視角彼此間有得失(trade-off)關係,故可視應用環境之需求而設計。此外,為更明確瞭解形成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散射層的組成物,請參閱下列表二,該表二是以TiO2 、交聯型PS或交聯型PMMA微粒等作為散射粒子而與PMMA樹脂混合而形成該散射層的組成比例關係。
如表二所示,該散射粒子可採用無機材料(TiO2 )以及有機材料(交聯型PS或交聯型PMMA微粒),再與PMMA樹脂混合而充填於該吸光層之空穴中,以形成散射層,換言之,表二是以PMMA樹脂作為散射粒子的載體,而散射粒子之種類、粒徑及濃度之間彼此具有相互關係,係可依據投影幕之視角與光學增益值之需要而有所調整,表二所列的比例均可達成本發明之功效。
具體而言,利用上述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其水平視角與光學增益值可透過散射層之散射粒子的特性來調製。例如表二之實驗5,摻雜有45% wt(重量百分率)的5微米(μm)的交聯型聚苯乙烯(PS)微粒之散射層之透鏡單元,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其水平視角為±25度,光學增益值為14;例如表二之實驗3,摻雜有30% wt(重量百分率)的二氧化鈦(TiO2 )粒子之散射層之透鏡單元,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其水平視角為±85度,光學增益值為3。
因此,利用上述透鏡單元之該散射層內之粒子特性,可將反射光散射在該微透鏡可收集之範圍且控制散射光不會在微透鏡內發生全反射;再者,調控散射層之粒子種類、粒徑或濃度(重量百分比)可調控投影幕之水平視角,所以利用該透鏡單元所製成之投影幕則具有水平視角接近朗伯面(±90度)及光學增益值大於1之效果。
如第8圖所示,係用以表示本發明之利用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對於環境光影響消除結果之模擬圖。對於來自投影幕前方之投影機光源的小角度的入射光,該入射角係在狹窄範圍角度(0~15度),該投影幕呈現反射的特性;對於來自投影機周圍之環境光的大角度的入射光,該入射角係在一廣大範圍(35~60度),該投影幕呈現吸收的特性。因此,本發明之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具有反射投影機光源以及吸收環境光之功效,進而達到抗環境光及提升影像對比的目的。
再者,如第9A及9B圖所示,其係用以分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另一實施例,如第9A圖所示,係於透鏡單元60之光入射面601上附加一層平面光學膜8;再者,如第9B圖所示,於透鏡單元之光入射面601覆蓋與該光入射面601相同曲面的光學膜8’。由於該光學膜(8、8’)具有低反射率、使反射光路徑四散(Diffuse Reflectance)、高穿透率及穿透光路徑維持不變(Specular transmission)之特性,故本實施例之透鏡單元俾達到抵抗投影機的強光反射所造成的眩光之功效。
再者,如第10A圖至10E圖所示,其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投影幕之製程步驟。
首先執行如第10A圖所示之步驟,形成多個微透鏡90,以形成微透鏡陣列9,各該微透鏡90具有一光入射面901及一相對之光出射面902。該微透鏡90可以樹脂材料如聚對本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所製成。
接著執行第10B圖所示之步驟,於各該微透鏡90之光出射面902上敷設一層吸光層91。
接著執行第10C圖所示之步驟,以習知曝光(Exposure)、顯影(Development)等技術使附於各該微透鏡90之光出射面902上的吸光層91產生圖案化(Patterning),亦即於各該吸光層91形成空穴911。
接著執行第10D圖所示之步驟,依據特定比例秤取散射粒子(例如濃度為30%、粒徑為0.24μm的TiO2 )及透明樹脂(例如濃度為70%的透明樹脂),混合攪拌均勻後以捲軸式(roll-to-roll)印刷或刮刀塗佈方式,將摻雜散射粒子之透明樹脂塗佈於各該吸光層91之該空穴911上,以於該空穴911內形成散射層92。
接著執行第10E圖所示之步驟,於各該吸光層91與各該散射層92上製作反射層,本實施例採用銀反射膜貼附方式,以形成反射層93,並可完成投影幕的製作,如第11圖所示,其係表示本發明之利用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之局部放大示意圖,由圖可知,該投影幕係由複數個該透鏡單元所組成。
再者,另須提出說明的是,其中,曝光(Exposure)過程係利用自我對準曝光製程調整該空穴911之寬度與位置,亦即藉由自我對準曝光製程之入射光源的平行度與入射角度的調整可設定該空穴911之寬度a與微透鏡90之寬度b之比例值,如第12A圖及第12B圖所示;此外,該空穴911之寬度及該空穴911於該吸光層91之位置,係依據該透鏡單元於該投影幕上的位置而有相對應之寬度以及位置。
如第12A圖所示,當自我對準曝光製程之入射光L1並非垂直於該微透鏡90,故,入射於透鏡單元之入射光角度之改變可調整曝光後空穴911之位置。
如第12B圖所示,當自我對準曝光製程之入射光L2並非平行光,故,入射於透鏡單元之入射光平行度的改變可調整曝光後空穴911之寬度a。
透過上述第10A~10E圖以及第12A~12B圖之製作過程所製成之投影幕俾達到高對比、高光學增益以及廣視角之目的。透過前述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之投影幕,可達到以下功效。
(1)抗環境光,對於來自投影幕前方之投影機光源的小角度(0~15度)的入射光,投影幕呈現反射的特性;對於來自投影機周圍之環境光的大角度(35~60度)的入射光,投影幕呈現吸收的特性。
(2)視角增大,散射層將反射光均勻地於特定方向分散到各角度,也就是說,散射層之散射粒子調控反射光之散射角度,令光線打開(散射),故視角較習知技術之視角大。
(3)能量使用率高,光線經散射層散射,但散射角度仍在透鏡單元可收集之範圍,於透鏡單元內不會產生全反射現象,散射光不會被吸光層吸收,故輸出往投影機方向之能量較習知技術之能量高。
(4)調整光學增益,摻雜不同條件之散射粒子於散射層,可調控投影幕水平角度之光學增益,使得投影幕之光學增益值較習知技術之光學增益值高。
(5)易於大面積製作,利用自我對準曝光製程於透鏡單元陣列之出光射面上分別形成吸光層、散射層及反射層,即可形成具有能量使用率高及視角大之投影幕。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之投影幕,透過該透鏡單元中的散射層,改良了習知投影幕能量使用率低以及視角小的問題。
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之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於限制本發明。任何熟習此項技藝之人士均可在不違背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與改變。因此,本發明之權利保護範圍,應如後述之申請專利範圍所列。
20...微透鏡
201...光入射面
202...光出射面
21...吸光層
211,610...空穴
22a...鏡面
22b...朗伯面
23...反射層
60...微透鏡
601...光入射面
602...光出射面
61...吸光層
62...散射層
63...反射層
8...光學膜
8’...光學膜
90...微透鏡
901...光入射面
902...光出射面
91...吸光層
911...空穴
92...散射層
93...反光層
AA’...切線
a...散射層之寬度
b...微透鏡之寬度
R...光入射面之曲率半徑
S1...投影機光源方向
S2...環境光方向
T...微透鏡之厚度
θ...入射角
θc...臨界角
第1A圖用以顯示我國第293887號專利案所揭示的透鏡單元之基本結構示意圖;
第1B圖用以說明第1A圖所示之透鏡單元之空穴內充填透明材料以形成單純反射面且以該單純反射面產生光反射作用之示意圖;
第1C圖用以說明第1A圖所示之透鏡單元之空穴內充填白色材料以形成朗伯面且以該朗伯面產生光反射作用之示意圖;
第2圖用以顯示第1C圖所示之朗伯面將入射光反射於各角度均勻分散之情況;
第3圖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立體示意圖;
第4A圖係用以說明第3圖所示之AA’切線方向之透鏡單元剖面示意圖;
第4B圖係用以說明光源入射至第4A圖所示之透鏡單元的光源散射情形示意圖;
第4C圖係用以說明第4A圖之透鏡單元各構件之尺寸示意圖;
第5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透過散射層之散射粒子使入射光經反射層造成光散射之散射角度示意圖;
第6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依據不同散射特性的散射層進行模擬時所用的散射角度分佈圖;
第7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具體實施例;
第8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利用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對於環境光影響消除結果之模擬圖;
第9A及9B圖係用以分別說明本發明之透鏡單元之另一較佳實施例;
第10A圖至10E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投影幕之製程步驟;
第11圖係用以說明本發明之利用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之局部放大示意圖;以及
第12A圖及第12B圖用以說明利用自我對準曝光製程可調整空穴之寬度與位置的運作方式。
第13A及13B圖所示係用以說明利用第7圖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所提供的觀賞視角及整體光學增益值的關係示意圖。
60...微透鏡
601...光入射面
602...光出射面
61...吸光層
610...空穴
62...散射層
63...反射層

Claims (35)

  1. 一種透鏡單元,係包括:微透鏡,係具有一光入射面及一相對之光出射面;吸光層,係設於該微透鏡之該光出射面上,該吸光層係具有一空穴;散射層,係形成於該吸光層之空穴中,且該散射層是由透明樹脂摻雜散射粒子所組成;以及反射層,係設於該吸光層及該散射層上,其中,該散射層調控經該反射層反射之反射光,俾令經該散射層散射之散射光的散射角度仍在該微透鏡收集之範圍且不至於在該微透鏡內產生全反射。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微透鏡係透明不吸光材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吸光層是由樹脂混合具顏色之材料所組成之混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具顏色之材料為碳黑、顏料或染料。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反射層之組成物係為具高反射率之金屬。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具高反射率之金屬為銀、鋁或鉻。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微透鏡之厚度為0.007毫米至8毫米。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微透鏡 之該光入射面為一曲面,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0.0007毫米至40釐米。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微透鏡之寬度為0.007毫米至8毫米。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散射層之寬度為0.0007毫米至7.2毫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散射層之該寬度與該微透鏡之該寬度比例為0.1至0.9。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散射層之折射率為1至3。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散射層之該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1微米至100微米。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吸光層之厚度為0.001毫米至1毫米。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反射層之厚度為0.001毫米至1毫米。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散射層之該散射粒子至少為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空氣及金屬所組群組之其中之一者。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其中,該微透鏡之厚度為0.077毫米,該微透鏡之寬度為0.076毫米,光入射面之曲率半徑為0.044毫米,散射層之寬度為0.042毫米,該吸光層之寬度為0.034毫米,且該吸光層及反射層之厚度均為0.005毫米,而散射層之寬度與 微透鏡之寬度之比例為0.55,且散射層之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24微米(μm)之銳鈦型二氧化鈦(anatase TiO2 )材料,其折射率為2.49。
  18. 一種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該投影幕之特徵在於由複數個該透鏡單元組成。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各該透鏡單元利用自我對準曝光製程進行曝光以形成該吸光層中的空穴,且其中,位於該投影幕上的不同位置的各該透鏡單元因接受到不同之自我對準曝光製程的入射光源的平行度與入射角度,而產生相對應之不同空穴寬度以及該空穴在吸光層的不同設置位置。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各該透鏡單元之水平視角及光學增益值係藉由該散射層之該散射粒子之種類、粒徑及濃度予以調整,且對應該透鏡單元於該投影幕上的不同位置係使用不同的該散射粒子之種類、粒徑及濃度。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吸光層是由樹脂混合具顏色之材料所組成之混合物。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具顏色之材料為碳黑、顏料或染料。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反射層之組成物係為具高反射率之金屬。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具高反射率之金屬為銀、鋁或鉻。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微透鏡之厚度為0.007毫米至8毫米。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微透鏡之該光入射面為一曲面,該曲面之曲率半徑為0.0007毫米至40釐米。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微透鏡之寬度為0.007毫米至8毫米。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散射層之寬度為0.0007毫米至7.2毫米。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散射層之該寬度與該微透鏡之該寬度比例為0.1至0.9。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散射層之折射率為1至3。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散射層之該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1微米至100微米。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吸光層之厚度為0.001毫米至1毫米。
  3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反射層之厚度為0.001毫米至1毫米。
  3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散射層之該散射粒子至少為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空氣及金屬所組群組之其中之一者。
  3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之投影幕,其中,該微透鏡之厚度為0.077毫米,該微透鏡之寬度為0.076毫米,光 入射面之曲率半徑為0.044毫米,散射層之寬度為0.042毫米,該吸光層之寬度為0.034毫米,且該吸光層及反射層之厚度均為0.005毫米,而散射層之寬度與微透鏡之寬度之比例為0.55,且散射層之散射粒子之粒徑為0.24微米(μm)之銳鈦型二氧化鈦(anatase TiO2 )材料,其折射率為2.49。
TW098121128A 2008-12-11 2009-06-24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TWI3960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8121128A TWI396037B (zh) 2008-12-11 2009-06-24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US12/559,889 US8049961B2 (en) 2008-12-11 2009-09-15 Lens unit and projection screen made of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48153 2008-12-11
TW098121128A TWI396037B (zh) 2008-12-11 2009-06-24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2828A TW201022828A (en) 2010-06-16
TWI396037B true TWI396037B (zh) 2013-05-11

Family

ID=42284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1128A TWI396037B (zh) 2008-12-11 2009-06-24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049961B2 (zh)
TW (1) TWI3960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8780B2 (en) * 2015-12-02 2019-05-14 Jxtg Nippon Oil & Energ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transparent screen and image projection device comprising same
GB201608900D0 (en) * 2016-05-20 2016-07-06 Barco Nv Selective projection display screen
CN107632490B (zh) 2016-07-19 2020-10-16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反光微结构、投影屏幕和投影系统
EP3502554A1 (de) * 2017-12-20 2019-06-26 ZKW Group GmbH Projektionseinrichtun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cheinwerfe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projektionseinrichtung
CN113848600B (zh) * 2021-09-22 2022-12-09 河南大学 微透镜、衬底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90796A (ja) * 1996-09-13 1998-04-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US6144491A (en) * 1996-02-29 2000-11-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 screen
US6829086B1 (en) * 1999-04-29 2004-12-07 Synelec Telecom Multimedia Projection screen
TW200515457A (en) * 2003-04-24 2005-05-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optics apparatus an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60103930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Infocus Corporation Front-projection screen with subsurface diffusion targets
US7102819B2 (en) * 2003-04-24 2006-09-0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optics apparatus an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42841A (en) * 1931-01-19 1934-01-09 Shimizu Takeo Daylight screen
US3704055A (en) * 1971-05-28 1972-11-28 Sung Kul Hong Projection screen
JPS5564228A (en) * 1978-11-08 1980-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flection type projecting screen
JPH0456837A (ja) * 1990-06-25 1992-02-24 Pioneer Electron Corp フロント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用スクリーン
DK0770902T3 (da) * 1995-10-25 2004-01-0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Linseformet ark, bagprojektionsskærm eller fjernsyn, der benytter samme
TW293887B (en) 1996-05-17 1996-12-21 Ctx Opto Electronics Corp The high contrast screen for projector and its self-aligne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453635B2 (en) * 2004-08-10 2008-11-18 Fusion Optix Inc. Imaging material with improved contrast
US7667893B2 (en) * 2005-04-06 2010-0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icrolens front projection screen
TWI369575B (en) * 2008-10-24 2012-08-01 Coretronic Corp Projection scre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4491A (en) * 1996-02-29 2000-11-07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Reflection-type projection screen
JPH1090796A (ja) * 1996-09-13 1998-04-1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反射型映写スクリーン
US6829086B1 (en) * 1999-04-29 2004-12-07 Synelec Telecom Multimedia Projection screen
TW200515457A (en) * 2003-04-24 2005-05-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optics apparatus an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US7102819B2 (en) * 2003-04-24 2006-09-05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optics apparatus an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60103930A1 (en) * 2004-11-12 2006-05-18 Infocus Corporation Front-projection screen with subsurface diffusion targe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65459A1 (en) 2010-07-01
TW201022828A (en) 2010-06-16
US8049961B2 (en) 201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7122B2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透過型スクリーン
EP1324114B1 (en) Projection system with selective reflective screen
US7019899B2 (en) Screen, optical film,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lm
US7057809B2 (en) Projection screen
TWI396037B (zh) 透鏡單元以及利用該透鏡單元製成之投影幕
WO2018228024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050007125A (ko) 화면
JP6167315B2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11150327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該光学シート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TW200821631A (en) Condensing shee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reof
TWM634024U (zh) 前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109960102B (zh) 投影屏幕
JP2006317832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CN101770043A (zh) 透镜单元以及利用该透镜单元制成的投影幕
US11803066B2 (en) Beam-splitting element and projection device
TW201918784A (zh) 長焦型抗環境光幕
JP2003287819A (ja) 背面投射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
JP2004240159A (ja) 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71750A (ja) 明室用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CN218763000U (zh) 光散射组件及led显示屏
JP43856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77750B (zh) 投影幕及吸光膜
JP5359612B2 (ja) 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システム
JP2004219900A (ja) スクリーン、光学膜、メガネ、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TWI453478B (zh) 導光裝置及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