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4655B -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4655B
TWI394655B TW98101677A TW98101677A TWI394655B TW I394655 B TWI394655 B TW I394655B TW 98101677 A TW98101677 A TW 98101677A TW 98101677 A TW98101677 A TW 98101677A TW I394655 B TWI394655 B TW I3946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light source
source module
reflective sheet
form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8101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8286A (en
Inventor
Shaochung Huang
Yutsung Huang
Yaochi Li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98101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465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28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8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4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4655B/zh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框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
液晶顯示器在現今的生活中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項科技產品。在液晶顯示器中的光源模組是提供液晶顯示器充足光源之重要部份。通常為了達到提供均勻且明亮的面光源效果,將會以反射片貼於光源模組框架上,來將光源模組產生的光均勻反射,以提高光源的利用效能。然而,反射片在進行貼附時,使用人工貼附將容易造成定位上的誤差,或是貼附不平整而造成反射率的下降,且貼附的方式易因黏性不足而無法貼合良好,造成漏光,將影響輝度。另外,以人工貼附亦是人力與時間的浪費,不論是對於面板製程的良率或是成本來說,都將是弊多於利的方式。
於是,另有一種方式,藉由射出成型的製程結合反射片與光源模組框架,此方式所需的模具結構較複雜,造成設計與製程成本較高,且射出成型製程的高溫將造成反射片的反射率大幅下降,而使光源利用效能不足。
因此,如何設計一個新的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使反射片易於貼附而不會降低反射效果,乃為此一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種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光源模組框架係用以連接一光源模組,形成方法包含下列步驟:以一第一材質形成一框體,框體之一第一面包含複數個凸起結構;以一第二材質形成一反射片;於反射片之一第二面形成一架橋劑;對反射片進行一塑形製程,俾使反射片之第二面適可對應框體之第一面;以及對框體及反射片施以一超音波,俾使框體之凸起結構與反射片磨擦產生一熱能以催化架橋劑,進而使框體之第一面及反射片之第二面藉由架橋劑而黏著。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種光源模組框架,係用以連接一光源模組,光源模組框架包含:一框體、一反射片以及一架橋劑。框體係由一第一材質形成,框體之一第一面包含複數個凸起結構;反射片係由一第二材質形成,係具有一形狀,適可對應嵌合於框體之第一面;以及架橋劑位於反射片及框體間,係用以黏接框體及反射片,其中架橋劑係藉由一超音波施於凸起結構,俾與反射片磨擦產生一熱能以催化架橋劑,進而使框體之第一面及反射片之第二面藉由架橋劑而黏著。
本發明之優點在於能夠利用超音波施於凸起結構產生磨擦,進而催化架橋劑以黏合連接框體及反射片,而達到緊密之結合之目的,且亦可維持良好的反射效果。
在參閱圖式及隨後描述之實施方式後,該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目的,以及本發明之技術手段及實施態樣。
請參照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一光源模組框架1之側剖面圖。光源模組框架1實質上可位於一液晶顯示器(未繪示)中,用以連接液晶顯示器中的光源模組的光源20及導光板21,除了提供一支撐作用外,並用以反射光源20所產生的光,以穿過導光板21而提供液晶顯示器一個均勻明亮的平面光。光源模組框架1包含:一框體10、一反射片11以及一架橋劑12。請同時參照第2圖,第2圖係為框體10之立體圖。框體10係由第一材質形成,於較佳實施例中,第一材質可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以提供較佳的支撐強度。框體10具有一第一面100,第一面100係為框體10之內面。框體10之第一面100包含複數個凸起結構101,如第3A圖所示。
第3A圖係為框體10之第一面100之局部立體圖,凸起結構101係可為實質平行排列於框體10之第一面100上的複數條凸起線101a,凸起線101a係可沿著框體10的短邊平行排列。第3B圖所示則是另一實施例,第3B圖的凸起線101a與第3A圖的凸起線101a方向上實質垂直,且第3B圖的凸起線101a彼此實質平行排列,也就是說,凸起線101a係可沿著框體10的長邊平行排列。更進一步地,第3C圖繪示了又一實施例中,呈現交錯排列方式的凸起線101a,也就是說,突起結構101係可為平行框體10之長邊與平行框體10之短邊的兩組凸起線101a構成,此種彼此交錯垂直的凸起線101a係可達到較佳的接合效果。惟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凸起線之數目與分布狀況,例如具有斜向交錯(非直角交錯)的凸起線、具有不與框體的長邊或短邊平行的凸起線等。
參考第1圖、第3A圖至第3C圖,兩相鄰的凸起線101a之間距可約為1至3mm之範圍,也就是說,凸起線101a依此間隔排列,可得到良好的接合效果。各凸起線101a可具有一錐形頂部之形狀,如第3D圖所示,第3D圖係為本發明之框體上之凸起結構之側剖面圖,錐形頂部之形狀有助於超音波起振,惟不限於此亦可依實際需求選擇適當形狀。各凸起線101a之高度H係可小於反射片11之厚度,以避免影響反射片11的平整度造成反射率下降。較佳實施例中,反射片11之厚度約為0.3mm至0.6mm之範圍內,而凸起線101a之高度約為0.15mm至0.2mm之範圍內,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反射片與凸起線的尺寸或比例。
參考第1圖,反射片11係由第二材質形成,於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材質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以提供較佳的反射特性。反射片11具有一形狀,適可對應嵌合於框體10之第一面100。另外,反射片11具有一第二面110,第二面110係為反射片11之外側,架橋劑12形成於反射片11之第二面110上,係用以黏接框體10及反射片11。
接著,介紹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1之形成方法。請參照第4A圖至第4E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之各步驟之示意圖。首先以一第二材質形成一平板形狀之反射片11,如第4A圖所示。於較佳實施例中,第二材質可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接著,如第4B圖所示,在反射片11的第二面100上形成架橋劑12。架橋劑12於不同之實施例中可由不同成份形成,如水溶性接著劑、乳膠型接著劑、溶劑型接著劑或無溶劑型接著劑,可依實際需求選擇適當成分或類型。在反射片11形成架橋劑12後,藉由一塑形製程,可以將反射片11塑成所需的形狀,使反射片11之第二面110適可對應框體10之第一面100(如第2圖所示),需說明的是,框體10與反射片11的形狀不限於圖式所示,可依實際需求調整,只要二者形狀可相對應。塑形製程可為熱真空成型製程或加熱成型製程等,但不限於此,可依實際需求調整。請參考第4D圖,第4D圖係為框體10以及反射片11接合後置入一模具之示意圖。藉由第一材質形成框體10後,將框體10之第一面100對應被覆蓋架橋劑12之反射片11之第二面110,並置入一模具中。模具分為上模具40及下模具41,以上下緊密地固定框體10及反射片11。接著,再施以一超音波於上模具40,使超音波傳導至框體10之凸起結構101後,凸起結構101將因超音波而起振。由於凸起結構101之緊密排列,將對具有架橋劑12之反射片11第二面110進行磨擦,並且因此產生大量的熱能。架橋劑12在受到熱能的催化後,將產生熱融效應,因而使得框體10之第一面100與反射片11之第二面110黏合,進而結合反射片11於框體10上,如第4E圖所示。較佳實施例中,超音波之頻率約為15kHz至20kHz之範圍,因而將可產生極高頻的振動,而產生快速的磨擦以產生熱能,進而催化架橋劑12。
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中,光源模組框架係可藉由模具定位框體及反射片後,利用具有凸起結構之框體之第一面,藉由凸起結構摩擦反射片之第二面而產生大量的熱能,進而催化的架橋劑,因而黏著接合反射片及框體,而不須要手動黏合反射片及框體。因此,不論是使用人工貼附造成定位上的誤差、貼附不平整而造成的反射率下降或是人力的浪費,都可以因而避免。並且,藉由超音波催化架橋劑,可使屬於不同材質的反射片與框體,達到緊密之結合。另外,本發明亦無需射出成型製程之高溫,故可使反射片的反射率不受溫度的影響而劣化。
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光源模組框架
10...框體
100...框體之第一面
101...凸起結構
101a...凸起線
11...反射片
110...反射片之第二面
12...架橋劑
20...光源
21...導光板
40...上模具
41...下模具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之側剖面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之框體之立體圖;
第3A圖、第3B圖及第3C圖係為本發明之不同實施例中,框體之第一面之局部立體圖;
第3D圖係為本發明之框體上之凸起結構之側剖面圖;以及
第4A圖至第4E圖係為本發明之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之各步驟之示意圖。
1...光源模組框架
10...框體
100...框體之第一面
101...凸起結構
101a...凸起線
11...反射片
110...反射片之第二面
12...架橋劑
20...光源
21...導光板

Claims (22)

  1. 一種光源模組框架之形成方法,該光源模組框架係用以連接一光源模組,該形成方法包含下列步驟:以一第一材質形成一框體,該框體之一第一面包含複數個凸起結構;以一第二材質形成一反射片,其中該等凸起結構之高度係小於該反射片之厚度;於該反射片之一第二面形成一架橋劑;對該反射片進行一塑形製程,俾使該反射片之該第二面適可對應該框體之該第一面;以及對該框體及該反射片施以一超音波,俾使該框體之該等凸起結構與該反射片磨擦產生一熱能以催化該架橋劑,進而使該框體之該第一面及該反射片之該第二面藉由該架橋劑而黏著。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反射片之厚度約為0.3至0.6mm之範圍內,該凸起結構之高度約為0.15mm至o.2mm之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超音波之頻率約為15kHz至20kHz之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塑形製程係為一熱真空成型製程或一加熱成型製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等凸起結構係為複數條凸起線。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等凸起線係為平行排列。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等凸起線係為交錯排列。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各該等凸起線具有一錐形頂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兩相鄰該等凸起線之間距約為1至3 mm之範圍內。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第一材質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第二材質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形成方法,其中該 架橋劑係為一水溶性接著劑、一乳膠型接著劑、一溶劑型接著劑或一無溶劑型接著劑。
  13. 一種光源模組框架,係用以連接一光源模組,該光源模組框架包含:一框體,係由一第一材質形成,該框體之一第一面包含複數個凸起結構;一反射片,係由一第二材質形成,係具有一形狀,適可對應嵌合於該框體之該第一面,其中該等凸起結構之高度係小於該反射片之厚度;以及一架橋劑,位於該反射片及該框體間,係用以黏接該框體及該反射片,其中該架橋劑係藉由一超音波施於該等凸起結構,俾與該反射片磨擦產生一熱能以催化該架橋劑,進而使該框體之該第一面及該反射片之一第二面藉由該架橋劑而黏著。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反射片之厚度約為0.3mm至0.6mm之範圍內,該凸起結構之高度約為0.15mm至0.2mm之範圍內。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超音波之頻率約為15kHz至20kHz之範圍。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等凸起結構係為複數條凸起線。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等凸起線係為平行排列。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等凸起線係為交錯排列。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各該等凸起線具有一錐形頂部。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兩相鄰該等凸起線之間距約為1至3 mm之範圍內。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第一材質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源模組框架,其中該第二材質包含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TW98101677A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TWI394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1677A TWI394655B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8101677A TWI394655B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8286A TW201028286A (en) 2010-08-01
TWI394655B true TWI394655B (zh) 2013-05-01

Family

ID=44853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8101677A TWI394655B (zh) 2009-01-16 2009-01-16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9465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3523A (en) * 1990-08-15 1993-02-02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ally bonding endcaps to a container of dissimilar material
JPH08132529A (ja) * 1994-11-04 1996-05-28 Toyota Motor Corp 樹脂製品、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部材
TW457186B (en) * 1995-11-14 2001-10-01 Kishimoto Sangyo Co Method of fuse-bonding for hollow synthetic resin panel and hollow panel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CN101224621A (zh) * 2008-02-22 2008-07-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3523A (en) * 1990-08-15 1993-02-02 Philip Morris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ultrasonically bonding endcaps to a container of dissimilar material
JPH08132529A (ja) * 1994-11-04 1996-05-28 Toyota Motor Corp 樹脂製品、樹脂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樹脂部材
TW457186B (en) * 1995-11-14 2001-10-01 Kishimoto Sangyo Co Method of fuse-bonding for hollow synthetic resin panel and hollow panels produced by the method
CN101224621A (zh) * 2008-02-22 2008-07-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组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8286A (en) 2010-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07199B (zh) 平面顯示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JP2019077172A (ja) 曲面貼合装置及びその貼合方法
TWI384281B (zh) 顯示裝置及其製作方法
TWI451168B (zh) 背光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7728379B (zh)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平板液晶显示模组
TWI432832B (zh) 顯示模組
US8582050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201341894A (zh) 顯示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WO2021017800A1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13058230A1 (ja) リフレクタアレイ光学装置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CN206039087U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其液晶电视
WO2022088944A1 (zh) 折叠显示屏组件
CN104793399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JP2001272509A (ja) 光拡散材および該光拡散材を用いる液晶表示装置
CN113140167A (zh) 一种曲面光学模组制作方法、曲面光学模组及曲面显示屏
CN113820875B (zh) 贴合方法及显示模组
TWI569073B (zh) 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器
TWI394655B (zh) 光源模組框架及光源模組框架形成方法
US20210033906A1 (en) Adhesion structure for a curved protection cover
CN103075674B (zh) 背光源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底框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73311A (zh) 用于背光模组内的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3162718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背光结构
CN101900308A (zh) 光源框架及背光模组
CN202865160U (zh) 显示器面板固定用粘接胶带
US11409148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back plate having a side wall part tha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umps with a same height and arranged at interva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