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330B - 馬達 - Google Patents

馬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3330B
TWI393330B TW097142584A TW97142584A TWI393330B TW I393330 B TWI393330 B TW I393330B TW 097142584 A TW097142584 A TW 097142584A TW 97142584 A TW97142584 A TW 97142584A TW I393330 B TWI393330 B TW I39333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hole
shaft tube
aperture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42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9577A (en
Inventor
Alex Horng
Original Assignee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filed Critical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Priority to TW097142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93330B/zh
Priority to US12/343,605 priority patent/US20100109460A1/en
Publication of TW201019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9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33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333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6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 H02K5/1675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sliding-contact or spherical cap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Description

馬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馬達,尤其是一種易於進行拆裝且具有雙扣環設計的馬達結構。
習知風扇,如中華民國公開第200811372號「風扇」發明專利,請配合參照第1圖所示,該習知風扇具有一馬達90,該馬達90包括一基座91(可作為扇框)、一滑動軸承92、一定子93、一端蓋94、一轉子95、第一扣環96及第二扣環97。該基座91具有一中空筒柱狀之軸套911,該軸套911頂部及底部分別形成開口,該軸套911頂部開口一體彎折形成一擋圈912,且該軸套911底部之內表面設有複數內螺紋913;該滑動軸承92容置於該軸套911內部,且該滑動軸承92設有一中心孔921;該定子93套設於該軸套911之外周面;該端蓋94結合於該軸套911內部,並與該內螺紋913相互螺合;該轉子95具有一轉軸951,該轉軸951兩端分別可供結合該第一扣環96及該第二扣環97,該第一扣環96及該第二扣環97分別設有一第一穿孔961及一第二穿孔971。藉此,該定子93可驅動該轉子95旋轉作動,且該習知馬達90可利用該第一扣環96及該第二扣環97所構成之雙扣環設計,以確保該轉子95於旋轉過程中不會任意脫離該基座91。
請參照第2圖所示,前述習知馬達90於實際組裝時,其組裝順序大致係依序將該第一扣環96、該滑動軸承92及該第二扣環97經由該軸套911底部開口置入於該軸套911內部,再配合將該端蓋94結合於該軸套911內部並與該內螺紋913相互螺合;藉此,該轉子95之轉軸951可經由該軸套911頂部開口依序穿伸該第一穿孔961、該中心孔921及該第二穿孔971,以完成組裝作業,且該轉軸951亦可藉由該滑動軸承92而順利旋轉作動。然而,該習知馬達90於組裝過程中,仍會面臨如下所述的諸多問題,其中:
1、請參照第3圖所示,當該第一扣環96及該滑動軸承92結合於該軸套911時,該第一扣環96雖然被夾持於該擋圈912與該滑動軸承92之間,惟此舉仍然無法有效提供該第一扣環96一徑向定位作用;因此,即使該第一扣環96置入該軸套911後,該第一扣環96仍可能產生徑向位移,導致該第一扣環96之第一穿孔961的中心線與該滑動軸承92之中心孔921的中心線形成偏位(D),使得後續該轉軸951欲依序穿伸該第一穿孔961及該中心孔921時,會造成組裝上的因難;甚至必須再行調整該第一扣環96之相關位置後,方可順利完成該轉子95之組裝作業,故具有組裝不便之缺點。
2、請參照第4圖所示,由於該第二扣環97於組裝過程中僅置放於該端蓋94之頂部,當該端蓋94以螺接方式結合於該軸套911底部時,倘若該端蓋94未螺設至一預定組裝位置,該第二扣環97則可能無法順利被夾持於該滑動軸承92與該端蓋94之間而產生軸向位移,並造成後續該轉子95之轉軸951無法順利通過該第二穿孔971;或如圖所示,即使該轉軸951可通過該第二穿孔971,惟由於該第二扣環97無法位於正確組裝位置,因此,亦可能導致該第二扣環97無法順利結合於該轉軸951之一卡扣槽952。整體而言,該習知馬達90亦未能提供該第二扣環97一軸向定位作用,且該端蓋94以螺接方式結合於該軸套911內部時,亦容易導致如該第二扣環97等相關構件無法位於正確組裝位置,仍會造成該轉子95之轉軸951不易完成組裝作業,並必須浪費多餘人力及時間調整該端蓋94及該第二扣環97之相關位置,故同樣造成組裝上之諸多不便。
3、該習知馬達90之軸套911內部的構件組成大致包含有滑動軸承92、端蓋94、第一扣環96及第二扣環97等,且該軸套911內部必須進一步加工製成如擋圈912或內螺紋913等結構。一般而言,該習知馬達90構件組成相當繁多,除造成組裝上的不便外,亦會因整體結構過於複雜而相對提升製造成本,故不符合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前述習知馬達90雖可藉由該第一扣環96及該第二扣環97所構成的「雙扣環式」設計,以確保該轉子95不會任意脫離該基座91;惟卻具有組裝困雜及構件組成過於複雜等諸多問題,造成習知馬達90組裝過程中必須花費更多的人力資源進行相關組裝調整作業,故仍有加以改善之必要。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馬達,主要係針對「雙扣環式」習知馬達具有組裝不便及構件複雜等問題,以提供組裝方便且結構更為精簡之馬達結構,為主要之發明目的。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及藉由該技術手段所能達到之功效包含有:一種馬達包含一基座、一定子、一第一扣環、一軸承、一第二扣環及一轉子。該基座設有一軸管,該軸管具有一容置孔,且該軸管二端分別形成一開放端及一封閉端;該定子結合於該軸管之外周壁;該第一扣環具有一第一穿孔,該第一扣環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位於該封閉端,該第一扣環之外徑等於該容置孔之孔徑;該軸承具有一中心孔,該軸承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抵接該第一扣環;該第二扣環具有一第二穿孔,該第二扣環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配合該第一扣環共同夾持定位該軸承,該第二扣環之外徑等於該容置孔之孔徑;該轉子具有一中心軸,該中心軸之外周面形成一第一扣槽及一第二扣槽,該中心軸位於該第一扣槽之外徑小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的孔徑,而該中心軸位於該第二扣槽之外徑小於該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該中心軸結合該第二穿孔、該中心孔及該第一穿孔,且該第一扣環迫入該第一扣槽,該第二扣環迫入該第二扣槽。藉此,該第一扣環、該軸承及該第二扣環裝設於該軸管內部後,可有效避免產生徑向及軸向位移等情形,故具有組裝便利性佳及降低結構複雜度等功效。
所述容置孔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該第一容置孔接鄰該開放端,該第二容置孔接鄰該封閉端,且該第一容置孔與該第二容置孔相互連通,該第一容置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二容置孔之孔徑,該第一容置孔與該第二容置孔相接鄰部位形成一定位肩部,該第一扣環之外徑等於該第二容置孔的孔徑,該第二扣環之外徑等於該第一容置孔的孔徑,且該第二扣環抵接該定位肩部。藉此,該第二扣環可抵接於該定位肩部,以進一步確保該第二扣環不會任意軸向位移,故具有可提升該第二扣環之定位效果等功效。
所述定子之頂部形成一限位部,該限位部抵接固定該第二扣環。藉此,可進一步防止該第一扣環、該軸承及該第二扣環等構件脫離該基座之軸管,故具有可提升防脫落效果之功效。
所述限位部係由數個凸爪所構成,各該凸爪一端連接該定子,另一端延伸至該基座之軸管的容置孔,各該凸爪之另一端抵接固定於該第二扣環。藉此,各該凸爪可平均抵接於該第二扣環之頂面,以提供該第二扣環更佳的固定效果。
所述基座之軸管內部另設置一固定環,該固定環抵接固定該第二扣環,該第二扣環被夾持於該固定環與該軸承之間。藉此,可進一步防止該第一扣環、該軸承及該第二扣環等構件脫離該基座之軸管,故同樣具有可提升防脫落效果之功效。
所述固定環為斷面呈L形狀之環體。藉此,可增加該固定環與該軸管之內周壁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以達到提升結合穩固性之功效。
所述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大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的孔徑。藉此,可在維持一定扣持效果之條件下,達到更進一步提升組裝便利性之功效。
所述軸管之外周壁形成一環凸部,該定子之底部抵接於該環凸部。藉此,可提供該定子一較佳之定位作用,故同樣可達到提升組裝便利性之功效。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5及6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馬達具有一基座10、一定子20、一第一扣環30、一軸承40、一第二扣環50及一轉子60。該基座10亦可設計為一般風扇之扇框結構,以便本發明馬達可做為散熱風扇等用途;又,該基座10另可供結合該定子20及該軸承40;該轉子60則可旋轉的結合該軸承40,以便該定子20可驅動該轉子60旋轉作動,且當本發明馬達做為散熱風扇時,該轉子60之外周壁亦可形成數個葉片(未繪示),進而做為一般散熱風扇之扇輪;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則分別結合該轉子60,以便該馬達於運送、裝載、卸貨或實際運作等過程中,可有效防止該轉子60脫離該基座10,其中該第二扣環50更可作為一防漏油元件。藉此,本發明馬達可構成「雙扣環式」之馬達結構,並有效提升整體組裝便利性及降低結構複雜度,且兼具有防漏油之功能。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基座10設有一軸管11,於本實施例中,該軸管11係為另行設置於該基座10之頂面的一金屬軸管。該軸管11具有一容置孔111,如第6圖所示,當該軸管11結合於該基座10之頂面後,該軸管11二端可分別形成一開放端112及一封閉端113。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定子20係結合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的外周壁。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扣環30具有數個第一扣持片31,各該第一扣持片31朝向該第一扣環30之中心點的一端共同圍繞形成一第一穿孔32;又,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藉此,當該第一扣環30結合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且該第一扣環30定位於該軸管11之封閉端113時,該第一扣環30即可被限位於該軸管11內部而不會任意徑向位移。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軸承40具有一中心孔41,該軸承40結合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且該軸承40之底面可抵接於該第一扣環30之頂面,並使該中心孔41可對位該第一扣環30之第一穿孔32。另外,該軸承40之外徑較佳可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當該軸承40結合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時,該軸承40同樣可被限位於該軸管11內部而不會任意徑向位移。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二扣環50具有數個第二扣持片51,各該第二扣持片51朝向該第二扣環50之中心點的一端共同圍繞形成一第二穿孔52;又,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藉此,當該第二扣環50結合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且該第二扣環50之底面抵接於該軸承40之頂面時,該第二穿孔52可對位該軸承40之中心孔41,該第二扣環50則可配合該第一扣環30共同夾持定位該軸承40,而該第二扣環50同樣可被限位於該軸管11內部而不會任意徑向位移。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轉子60具有一中心軸61,該中心軸61二端之外周面分別形成一第一扣槽611及一第二扣槽612;其中該中心軸61位於該第一扣槽611之外徑小於該第一扣環30之第一穿孔32的孔徑,而該中心軸61位於該第二扣槽612之外徑小於該第二扣環50之第二穿孔52的孔徑;另外,該中心軸61位於前述第一扣槽611及第二扣槽612以外各部位的外徑則略大於該第一穿孔32及第二穿孔52的孔徑。藉此,當該中心軸61以迫入方式依序穿伸該第二穿孔5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一穿孔32後,該第一扣環30之各第一扣持片31一端可伸入該第一扣槽611,該第二扣環50之各第二扣持片51一端則可伸入該第二扣槽612,以便利用該第一扣環30及該第二扣環50所構成之「雙扣環」設計,進而提供該馬達於運送、裝載、缷貨或實際運作等過程中,可有效防止該轉子60任意脫離該基座10。
又,前述該第二扣環50之第二穿孔52的孔徑較佳可大於該第一扣環30之第一穿孔32的孔徑。藉此,請參照第7圖所示,當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安裝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且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欲依序穿伸該第二扣環50、該軸承40及該第一扣環30以進行組裝作業時,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具有必須以迫入方式通過該第二扣環50之第二穿孔52的一第一軸向長度(L1),該第一軸向長度(L1)大致係為該第二扣槽612至該中心軸61底端的長度;另外,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另具有必須以迫入方式通過該第一扣環30之第一穿孔32的一第二軸向長度(L2),該第二軸向長度(L2)大致係為該第一扣槽611至該中心軸61底端的長度。由於該第一軸向長度(L1)遠大於該第二軸向長度(L2),假設該第二穿孔52可設計為更容易供該轉子60之第一軸向長度(L1)的部位穿伸時,則可有利於該轉子60之組裝作業,因此,當該第二穿孔52之孔徑大於該第一穿孔32之孔徑時,該中心軸61即可較為容易地以迫入方式穿伸該第二穿孔52;相對而言,該第一穿孔32僅須提供該中心軸61之第二軸向長度(L2)的部位穿伸,故即使該第一穿孔32之孔徑小於該第二穿孔52,除保有較佳之扣持作用外,對於該中心軸61之組裝過程中所造成的組裝困難性亦可降至最低。整體而言,藉由上述結構設計,本發明馬達可在維持一定之扣持效果的條件下,仍可提供更進一步的組裝便利性。
又,前述第二扣環50可直接固定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以形成一擋止作用而防止該第一扣環30及該軸承40脫出,並兼可提供一防漏油功能;該第二扣環50之固定方式可採用如迫緊固定或黏合固定等方式為之;或者較佳亦可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另設置一固定環12,該固定環12同樣可固定於該軸管11內部,且該固定環12較佳係為斷面呈L形狀之環體,以便增加該固定環12與該軸管11之內周壁彼此之間的結合面積,進而可提升兩者之間的結合穩固性。如第6圖所示,以便利用該固定環12抵接固定於該第二扣環50之頂面,使該第二扣環50被夾持於該固定環12與該軸承40之間,進而可更為有效的防止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脫離該基座10之軸管11。
請配合參照第5至7圖所示,本發明馬達之主要技術特徵在於進行組裝時,僅須將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依序置入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藉由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以及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等結構設計,使得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裝設於該軸管11內部後不會任意徑向位移,以提供較佳的徑向定位功能;另外,亦由於該第二扣環50可配合該第一扣環30共同夾持定位該軸承40,故兼可確保該軸承40不會軸向及徑向位移,其中倘若該軸承40之外徑進一步設計為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的孔徑時,亦可提供該軸承40更佳的徑向定位功能;再者,該第二扣環50固定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時,亦可抵壓固定該軸承40及該第一扣環30,以防止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第二扣環50軸向位移,而同樣可提供較佳的軸向定位功能。
藉由上述結構設計,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在裝設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後,可確保該第一穿孔3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二穿孔52之中心線不會因徑向位移而形成偏位現象,以確保後續在組裝該轉子60之過程中,該中心軸61可順利依序通過該第二穿孔5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一穿孔32。再者,亦由於該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第二扣環50不會任意軸向位移,因此,當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穿伸該第二穿孔5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一穿孔32後,該第一扣環30之各第一扣持片31及該第二扣環50之各第二扣持片51同樣可順利地分別迫入該第一扣槽611及該第二扣槽612,以提供一雙重扣持作用。另外,該基座10之軸管11內部之構件組成至少包含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即可完成組裝,因此,構件組成亦相當精簡(可省略如第1圖習知馬達9之端蓋94,且不須有內螺紋913及擋圈912等設計)。整體而言,本發明馬達具有可提升組裝便利性及降低結構複雜度等諸多優點。
請參照第8及9圖所示,係揭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馬達,該馬達同樣包含一基座70、一定子80、一第一扣環30、一軸承40、一第二扣環50及一轉子60,其中該第一扣環30、軸承40、第二扣環50及轉子6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所揭示之結構特徵大致相同,故不再贅述。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基座70設有一軸管71,於本實施例中,該軸管71係為直接形成於該基座70之頂面的一塑膠軸管。該軸管71具有一容置孔711,且該軸管71二端分別形成一開放端712及一封閉端713。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基座70與前述第一實施例之基座10最主要的差異在於:該容置孔711較佳可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容置孔711a及一第二容置孔711b,其中該第一容置孔711a接鄰該開放端712,該第二容置孔711b接鄰該封閉端713,且該第一容置孔711a與該第二容置孔711b相互連通,該第一容置孔711a之孔徑大於該第二容置孔711b之孔徑,使該第一容置孔711a與該第二容置孔711b相接鄰部位形成一定位肩部714。又,該軸管71之外周壁另可形成一環凸部715,且該軸管71內部亦可設置一耐磨片72,該耐磨片72可使該轉子60於旋轉過程中,可有效減少該中心軸61對該封閉端713所形成之磨耗,以增加該基座70之使用壽命。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定子80同樣結合於該基座70之軸管71的外周壁,且該定子80之底部可抵接於該軸管71之環凸部715,使該定子80結合該軸管71後具有一定位作用,以便繼續進行後續組裝作業。另外,該定子80之頂部形成一限位部81,於如圖所示之實施例中,該限位部81係由數個凸爪811所構成,各該凸爪811一端連接該定子80,另一端延伸至該基座70之軸管71的容置孔711,藉此,當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依序置入該基座70之軸管71內部後,該限位部81之各凸爪811之另一端可抵接固定於該第二扣環50之頂面,以便利用該限位部81抵接固定該第二扣環50,進而可更為有效的防止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脫離該基座70之軸管71。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同樣係基於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及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容置孔111孔徑的條件下,再進一步配合前述容置孔711所區分之第一容置孔711a及第二容置孔711b設計,使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等於該第二容置孔711b的孔徑,以及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第一容置孔711a的孔徑。
請配合參照第10圖所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同樣係在於進行組裝時,可預先將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依序置入該基座70之軸管71內部,其中藉由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第一容置孔711a的孔徑,使得該第二扣環50裝設於該軸管11內部後不會徑向位移,且該第二扣環50亦可抵接該定位肩部714,以進一步確保該第二扣環50不會任意軸向位移,並具有較佳之結合穩固性,故可同時提供該第二扣環50更佳的徑向及軸向定位功能;又藉由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之第二容置孔711b的孔徑,使得該第一扣環30裝設於該軸管11內部後亦不會徑向位移,而同樣具有一徑向定位功能。再者,由於該第二扣環50可配合該第一扣環30共同夾持定位該軸承40,故兼可確保該軸承40不會任意軸向及徑向位移。
藉由上述結構設計,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在裝設於該基座10之軸管11後,同樣可利用如同前述之簡易結構設計,以確保該第一穿孔3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二穿孔52之中心線不會因徑向位移而形成偏位現象,以提升後續該轉子60較佳的組裝便利性,並兼可使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穿伸該第二穿孔5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一穿孔32後,該第一扣環30之各第一扣持片31及該第二扣環50之各第二扣持片51可順利地分別迫入該第一扣槽611及該第二扣槽612。整體而言,同樣具有可提升組裝便利性及降低結構複雜度等優點。
更詳言之,不論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或第二實施例馬達,皆是藉由該第一扣環3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71之容置孔111、711的孔徑,以及該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軸管11、71之容置孔111、711的孔徑,令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裝設於該軸管11、71內部後不會任意徑向位移。惟必須強調的是,所謂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之外徑等於該容置孔111、711之孔徑,係指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之直徑尺寸與該容置孔111、711之孔徑尺寸彼此之間仍具有一般元件在製造上及組裝上所可能產生的些微誤差值,該誤差值對於可能導致該第一穿孔3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二穿孔52之中心線形成偏位現象的影響並不大;例如:當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之直徑尺寸與該容置孔111、711之孔徑尺寸彼此之間的誤差值介於±0.2mm左右時,實際上並不會影響該第一扣環30及第二扣環50之徑向定位作用。
又,前述第二實施例馬達,同樣可將該第二扣環50之第二穿孔52的孔徑設計為大於第一扣環30之第一穿孔32的孔徑,以便在維持一定之扣持效果的條件下,仍可提供更進一步的組裝便利性。另外,如第二實施例中所揭示之耐磨片72、限位部81及環凸部715等設計,亦可適用於第一實施例之馬達結構。
如上所述,本發明馬達主要係基於「雙扣環式」之馬達結構的條件下,使該第一扣環30、該軸承40及該第二扣環50裝設於該軸管11、71內部後,確可有效避免產生徑向及軸向位移等情形,令該第一穿孔32、該中心孔41及該第二穿孔52之中心線不會形成偏位現象,且兼可確保該轉子60之中心軸61完成組裝後,該第一扣環30之各第一扣持片31及該第二扣環50之各第二扣持片51可順利地分別迫入該第一扣槽611及該第二扣槽612,因此,本發明馬達確可利用前述相當精簡的結構以提供較佳的組裝便利性。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發明]
10...基座
11...軸管
111...容置孔
112...開放端
113...封閉端
12...固定環
20...定子
30...第一扣環
31...第一扣持片
32...第一穿孔
40...軸承
41...中心孔
50...第二扣環
51...第二扣持片
52...第二穿孔
60...轉子
61...中心軸
611...第一扣槽
612...第二扣槽
70...基座
71...軸管
711...容置孔
711a...第一容置孔
711b...第二容置孔
712...開放端
713...封閉端
714...定位肩部
715...環凸部
72...耐磨片
80...定子
81...限位部
811...凸爪
[習知]
90...馬達
91...基座
911...軸套
912...擋圈
913...內螺紋
92...滑動軸承
921...中心孔
93...定子
94...端蓋
95...轉子
951...轉軸
952...卡扣槽
96...第一扣環
961...第一穿孔
97...第二扣環
971...第二穿孔
第1圖:習知馬達之組合剖視圖。
第2圖:習知馬達之轉子於進行組裝時之動作示意圖。
第3圖:習知馬達之第一扣環形成偏位現象之動作示意圖。
第4圖:習知馬達之轉子無法順利完成組裝之動作示意圖。
第5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之立體分解圖。
第6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之組合剖視圖。
第7圖:本發明第一實施例馬達之轉子於進行組裝時之動作示意圖。
第8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之立體分解圖。
第9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之組合剖視圖。
第10圖:本發明第二實施例馬達之轉子於進行組裝時之動作示意圖。
10...基座
11...軸管
111...容置孔
12...固定環
20...定子
30...第一扣環
31...第一扣持片
32...第一穿孔
40...軸承
41...中心孔
50...第二扣環
51...第二扣持片
52...第二穿孔
60...轉子
61...中心軸
611...第一扣槽
612...第二扣槽

Claims (9)

  1. 一種馬達,包含:一基座,設有一軸管,該軸管具有一容置孔,且該軸管二端分別形成一開放端及一封閉端;一定子,結合於該軸管之外周壁,該定子之頂部形成一限位部;一第一扣環,具有一第一穿孔,該第一扣環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定位於該封閉端,該第一扣環之外徑等於該容置孔之孔徑;一軸承,具有一中心孔,該軸承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抵接該第一扣環;一第二扣環,具有一第二穿孔,該第二扣環結合於該軸管之容置孔且配合該第一扣環共同夾持定位該軸承,該第二扣環之外徑等於該容置孔之孔徑,且該定子之限位部抵接固定該第二扣環;及一轉子,具有一中心軸,該中心軸之外周面形成一第一扣槽及一第二扣槽,該中心軸位於該第一扣槽之外徑小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的孔徑,而該中心軸位於該第二扣槽之外徑小於該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該中心軸結合該第二穿孔、該中心孔及該第一穿孔,且該第一扣環扣合該第一扣槽,該第二扣環扣合該第二扣槽。
  2.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容置孔進一步區分為一第一容置孔及一第二容置孔,該第一容置孔接鄰該開放端,該第二容置孔接鄰該封閉端,且該第一 容置孔與該第二容置孔相互連通,該第一容置孔之孔徑大於該第二容置孔之孔徑,該第一容置孔與該第二容置孔相接鄰部位形成一定位肩部,該第一扣環之外徑等於該第二容置孔的孔徑,該第二扣環之外徑等於該第一容置孔的孔徑,且該第二扣環抵接該定位肩部。
  3.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限位部係由數個凸爪所構成,各該凸爪一端連接該定子,另一端延伸至該基座之軸管的容置孔,各該凸爪之另一端抵接固定於該第二扣環。
  4.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基座之軸管內部另設置一固定環,該固定環抵接固定該第二扣環,該第二扣環被夾持於該固定環與該軸承之間。
  5.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固定環為斷面呈L形狀之環體。
  6.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大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 的孔徑。
  7.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馬達,其 中該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大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的孔徑。
  8.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第二扣環之第二穿孔的孔徑大於該第一扣環之第一穿孔的孔徑。
  9. 依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馬達,其中該軸管之外周壁形成一環凸部,該定子之底部抵接於該環凸部。
TW097142584A 2008-11-04 2008-11-04 馬達 TWI3933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42584A TWI393330B (zh) 2008-11-04 2008-11-04 馬達
US12/343,605 US20100109460A1 (en) 2008-11-04 2008-12-24 Moto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97142584A TWI393330B (zh) 2008-11-04 2008-11-04 馬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9577A TW201019577A (en) 2010-05-16
TWI393330B true TWI393330B (zh) 2013-04-11

Family

ID=4213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42584A TWI393330B (zh) 2008-11-04 2008-11-04 馬達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09460A1 (zh)
TW (1) TWI3933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07643B2 (en) * 2008-07-16 2012-06-26 Sunu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Motor including a stator bobbin having a bearing abutting member
US9143017B2 (en) * 2008-04-14 2015-09-22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Motor structure
TWI373192B (en) * 2008-06-11 2012-09-21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Motor
JP2012087867A (ja) 2010-10-19 2012-05-10 Alphana Technology Co Ltd 回転機器及び回転機器の製造方法
KR20130011284A (ko) * 2011-07-21 2013-0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모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기록 디스크 구동장치
CN117318418B (zh) * 2023-09-27 2024-03-19 江苏亚力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防爆电机电机端盖的加工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3382A (en) * 1993-01-29 1997-04-2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ing apparatus
US7019423B1 (en) * 2005-02-10 2006-03-28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tray coupling structure
US20070152525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Rotor rotational structure for motor
US20070284957A1 (en) * 2006-06-11 2007-12-13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Limit structure for motor spind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6168C (zh) * 2004-07-16 2008-06-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3382A (en) * 1993-01-29 1997-04-22 Matsushita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Disk driving apparatus
US7019423B1 (en) * 2005-02-10 2006-03-28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Brushless DC motor with tray coupling structure
US20070152525A1 (en) * 2005-12-30 2007-07-05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Rotor rotational structure for motor
US20070284957A1 (en) * 2006-06-11 2007-12-13 Sunonwealth Electric Machine Industry Co., Ltd. Limit structure for motor spind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9577A (en) 2010-05-16
US20100109460A1 (en) 2010-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330B (zh) 馬達
US20100127588A1 (en) Motor
US10404130B2 (en) Electric motor
JP2007043845A (ja) ステータ構造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TWI625030B (zh) 吊扇馬達
US20180091020A1 (en) Outer-rotor Motor and Stator Assembly Thereof
TWI509949B (zh) 具有止推軸承的馬達
US20150188387A1 (en) Motor with Thrust Bearing
JP2009103299A (ja) ピニオンシャフト及びキャリアを含む遊星ギヤセット
JP5039092B2 (ja) モーター
ZA201004452B (en) Rotor for permanent magnet electric machine
US20050261064A1 (en) Torque limiter
TW201543791A (zh) 吊扇馬達
US20110192694A1 (en) Torque limiter
WO2018220985A1 (ja) 送風装置
JP2010096113A (ja) インペラ締結構造
JP2008182786A (ja) 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TWI337436B (en) Motor
US20220193481A1 (en) Dumbbell
JP2007330084A (ja) ロータ
TWI377766B (en) Motor
TWI389425B (zh) 內轉子式馬達
US6739814B1 (en) Retaining ring for a rotor
JP2009232635A (ja) ロータ着脱式モータ
JP2002349484A (ja) 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