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3124B - A recording medium,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produc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A recording medium,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produc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3124B
TWI393124B TW095112412A TW95112412A TWI393124B TW I393124 B TWI393124 B TW I393124B TW 095112412 A TW095112412 A TW 095112412A TW 95112412 A TW95112412 A TW 95112412A TW I393124 B TWI393124 B TW I3931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tream
sub
packet
main
ti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511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703250A (en
Inventor
Hiroshi Yahata
Tomoyuki Okad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7086991&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TWI39312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703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703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3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312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02Editing, e.g. varying the order of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on, or reproduced from, record carriers
    • G11B27/031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 G11B27/034Electronic editing of digitised analogue information signals, e.g. audio or video signal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2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 G11B27/105Programmed access in sequence to addressed parts of tracks of operating record carriers of operating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027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the same track as the main recording used signal is digitally cod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7/00Editing; 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onitor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0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 G11B27/19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 G11B27/28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 G11B27/32Indexing; Addressing; Timing or synchronising; Measuring tape travel by using information detectable on the record carrier by using information signals recorded by the same method as the main recording on separate auxiliary tracks of the same or an auxiliary record carrier
    • G11B27/327Table of contents
    • G11B27/329Table of contents on a disc [VTO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91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0527Audio or video recording; 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3Read-only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08Magnetic discs
    • G11B2220/2516Hard dis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1Blu-ray discs; Blue laser DVR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40Combinations of multiple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4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 G11B2220/455Hierarchical combin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e.g. HDD for fast access, optical discs for long term storage or tapes for backup said record carriers being in one device and being used as primary and secondary/backup media, e.g. HDD-DVD combo device, or as source and target media, e.g. PC and portable play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84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 H04N5/85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using optical recording on discs or dr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4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involving data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04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 H04N9/806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 H04N9/8063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involving pulse code modulation of the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with processing of the sound signal usin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of the PCM audio and PCM video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0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 H04N9/82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 H04N9/8205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 H04N9/8227Transformation of the television signal for recording, e.g. modulation, frequency changing; Inverse transformation for playback the individual colour picture signal components being recorded simultaneously only involving the multiplexing of an additional signal and the colour video signal the additional signal being at least another television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79Processing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 connection with recording
    • H04N9/87Regeneration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 H04N9/8715Regeneration of colour television signals involving the mixing of the reproduced video signal with a non-recorded signal, e.g. a text sig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Management Or Editing Of Information On Record Carriers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Description

記錄媒體、再生裝置、記錄方法及再生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Out-of-MUX架構的技術領域之發明。
背景技術
Out-of-MUX架構係指同時讀取出記錄於BD-ROM等唯讀型的記錄媒體之數位資料流、及記錄於可再寫型的記錄媒體-局部儲存器之數位資料流,並提供至解碼器,以進行同步再生之技術。
在此,當記錄於BD-ROM之數位資料流構成電影作品之劇本,且記錄於局部儲存器之數位資料流構成電影導演之註解時,可藉由實現前述Out-of-MUX架構,而再生BD-ROM上之劇本及局部儲存器上之註解,並擴充BD-ROM之內容。又,下述專利文獻中揭示有唯讀型記錄媒體之先前技術。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8-83478號
然而,要利用前述Out-of-MUX架構同時讀取出記錄於BD-ROM之資料流、及記錄於局部儲存器之資料流時,必須將構成該等資料流之封包提供至解碼器。針對需要提供多少頻帶至該解碼器進行檢討時,在該等來自BD-ROM之供給位元率為48Mbps、來自局部儲存器之供給位元率為48Mbps的情形下,最壞情況有可能在前述同時讀取之期間內發生96Mbit(48Mbit+48Mbit)之資料供給。若考慮到發生類似這種的最壞情況時,則必須將裝置內之頻帶提高至可利用96Mbps的位元率來提供TS封包。又,若不可能的話,則必須在解碼器內預設大型緩衝器,並使解碼器先行讀取TS封包,以避免該等供給集中於同一時點。但,關於前述同時讀取之期間,暫且不論較短的情形,在2小時的電影再生之狀態下,會因緩衝器容量不足而無法進行充分的先行讀取。
由於無法進行充分的先行讀取,故造成先行讀取用的緩衝器產生欠位、並在視訊或音訊上產生資料不足,而明顯地降低再生品質。雖說如此,若必須利用高位元率進行資料供給的話,又會造成嚴重妨礙再生裝置的低價格化之結果。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需利用高頻帶,亦可將不同記錄媒體所提供的數位資料流供給至解碼器之記錄媒體。
為了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之記錄媒體係記錄有播放清單資訊者,且前述播放清單資訊包含有主路徑資訊、子路徑資訊,其中,前述主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者作為主資料流,並對該主資料流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資訊,而前述子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另一者作為子資料流,並對該子資料流定義欲與前述主要再生區間同步的次要再生區間之資訊。又,前述播放清單資訊含有資料流表,且前述資料流表可顯示1個以上於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多數基本資料流當中,允許同時再生之組合。而在資料流表中含有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且未含有不允許再生的基本資料流之數位資料流,其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低於預定值。
由於在資料流表中允許再生的多數基本資料流之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低於預定值,故即使在最壞情況中,每單位時間所欲傳送之TS封包量亦不會超過預定上限值。
例如,在單位時間為1秒且預定上限值為48Mbit時,即使TS封包之供給量由於同時讀取資料流而局部性地提高至96Mbit,亦會因“每1秒的位元量低於48Mbit”之限制,而使得符合最壞情況之96Mbit的資料供給量不會持續0.5秒以上。
由於有無論在資料流的再生時間軸上之任一時點中「最壞情況皆不會持續0.5秒以上」之保障,故只要使再生裝置構成為可通常先行讀取96Mbit×0.5秒大小之TS封包並且供給至解碼器,即可避免解碼器內的緩衝器之欠位。
透過以「96Mbit×0.5秒」為上限值之先行讀取,即可在不會產生欠位的情形下穩定地供給TS封包至解碼器,因此,可避免在實現Out-of-MUX架構之同時讀取進行時,波及到品質上的問題。又,可於不會提高頻寬的情形下,在比如僅以BD-ROM為對象之再生裝置中實現Out-of-MUX架構,因此,可利用低價格將可實現Out-of-MUX架構之再生裝置提供給市場。
此外,由於有「每1秒低於48Mbps」之限制,因此,再生裝置只要執行如前述“通常進行先行讀取”之單純控制的話,即使在產生最壞情況之資料供給時亦可避免欠位產生。由於可省略組裝預測何時會產生最壞情況之資料供給的預測處理裝置等,故可輕易地進行開發再生裝置。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記錄媒體之使用操作型態。
第2圖係顯示BD-ROM之內部結構。
第3圖係如何構成副檔名為.m2ts的檔案之示意圖。
第4圖係進一步詳細顯示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要如何儲存於PES封包列中。
第5圖係顯示視訊資料及音訊資料要如何在程式資料流、傳輸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
第6圖係顯示傳輸資料流之詳細說明。
第7圖係顯示PAT、PMT封包之內部結構。
第8圖係顯示構成AV短片之TS封包是經過何種過程而寫入BD-ROM。
第9圖係顯示對齊單元之內部結構。
第10圖係顯示短片資訊之內部結構。
第11圖係顯示關於電影的視訊資料流之EP_map設定。
第12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
第13圖係顯示AV短片與播放清單資訊之關係。
第14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之內部結構。
第15圖係顯示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如何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供給至解碼器。
第16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
第17圖係顯示子路徑資訊的內部結構之放大圖。
第18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與局部儲存器200上之播放清單資訊與BD-ROM上之主短片的對應關係。
第19(a)圖係顯示STN_table之內部結構。
第19(b)圖係顯示對應於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第19(c)圖係顯示對應於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第19(d)圖係顯示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
第20圖係顯示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及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TS封包,並顯示該等TS封包當中之供給至解碼器者。
第21(a)~(d)圖係顯示視窗之移位進行。
第22圖係顯示從BD-ROM讀取的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讀取的TS封包之資料量的經時性變化。
第23(a)、(b)圖係針對各視窗之傳送允許量與視窗的供給至解碼器之供給量進行比較而顯示者。
第24圖係顯示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的連接狀態。
第25圖係顯示在第24圖所示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的關係。
第26圖係顯示要再生存在於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及要再生存在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
第27圖係顯示在前次播放項目所參照之主短片中,及在目前播放項目所參照之子短片中,如何進行特定TS1、TS2。
第28圖係顯示CC=5及SP_CC=5之詳細說明。
第29圖係顯示以前次播放項目及目前播放項目指定的多數視訊表達單元與多數音訊表達單元與STC時間軸之關係。
第30圖係顯示本發明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第31圖係根據播放清單資訊之再生順序的流程圖。
第32圖係顯示子播放項目的無縫整合連接之流程圖。
第33圖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的製作系統之內部結構。
第34圖係顯示關於主要TS、次要TS的驗證順序之流程圖。
第35圖係顯示在具有多數同類基本資料流時,關於主要TS、次要TS的驗證順序之流程圖。
第36圖係顯示CC=6之詳細說明。
第37圖係顯示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
第38圖係存在於ATC時間軸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第39圖係除了音訊之外,字幕(PG資料流)及選項單(IG資料流)亦進行替換時,構成主要TS之多數TS封包及構成次要TS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第40圖係顯示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構成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要如何供給至解碼器。
第41圖係顯示第5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第42圖係顯示以表示音訊混合之播放清單指定的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
第43圖係顯示構成劇場公開版與導演版兩者的播放清單資訊之一例。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第1實施型態)
接著,說明本發明記錄媒體之實施型態。首先,從本發明記錄媒體在執行操作當中之使用操作型態開始說明。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記錄媒體之使用操作型態。在第1圖中,本發明之記錄媒體為局部儲存器200,且局部儲存器200係使用於將電影作品供給至由再生裝置300、電視機400、AV放大器500、喇叭600構成的家庭劇院系統之用途上。
接著,進行BD-ROM100、局部儲存器200、再生裝置300之說明。
BD-ROM100係記錄有電影作品之記錄媒體。
局部儲存器200係組裝於再生裝置內,並且是一作為可接收電影供應者的伺服器之發送內容的接收容器利用之硬碟。
再生裝置300係網路對應型之數位家電機器,且具有再生BD-ROM100之機能,此外,可從電影供應者之伺服器700,將透過網路下載的內容儲存於局部儲存器200,再將局部儲存器200之記錄內容與BD-ROM100之記錄內容組合,以進行BD-ROM100的內容之擴充/更新。將BD-ROM100之記錄內容與局部儲存器200之記錄內容組合,並使未記錄於BD-ROM100之資料如己記錄者那樣地進行處理之技術稱為“虛擬套裝軟體”。
以上為本發明記錄媒體的使用形態之說明。
接著,說明本發明記錄媒體之生產操作。本發明之記錄媒體可實現在檔案系統上的改良。
<BD-ROM之概要>
第2圖係顯示BD-ROM之內部結構。本圖之第4層表示BD-ROM,而第3層表示BD-ROM上的光軌(Track)。本圖之光軌係沿著BD-ROM的內周到外周橫向延伸顯示形成為螺旋狀之光軌。該光軌係由讀入領域、容量領域及讀出領域所構成。本圖之容量領域具有實體層、檔案系統層、應用層等層組。使用目錄結構表現BD-ROM之應用層格式(應用程式格式)時,即如圖中之第1層所示者。在該第1層中,BD-ROM係於根目錄之下具有BDMV目錄。
該BDMV目錄下面更具有稱為PLAYLIST目錄、CLIPINF目錄、STREAM目錄等3個子目錄。
PLAYLIST目錄中具有副檔名為mpls之檔案(00001.mpls)。CLIPINF目錄中具有副檔名為clpi之檔案(00001.clpi、00002.clpi)。
STREAM目錄中具有副檔名為m2ts之檔案(00001.m2ts、00002.m2ts)。
根據以上檔案結構,可知有多數不同種類之檔案配置於BD-ROM上。
<BD-ROM結構之1.AV短片(Clip)>
首先,說明副檔名為.m2ts之檔案。第3圖係顯示如何構成副檔名為.m2ts的檔案之示意圖。副檔名為.m2ts之檔案(00010.m2ts、00002.m2ts)儲存有AV短片。AV短片為MPEG2-TransportStream(傳輸資料流)形式之數位資料流。該數位資料流之構成方式係:將數位化影像、數位化聲音(上面第1層)變換成由PES封包構成之基本資料流(Elementary stream)後(上面第2層),再變換成TS封包(上面第3層),同樣地,將字幕系統之表達圖形資料流(PresentationGraphics(PG)Stream)及對話系統之交互圖形資料流(InteractiveGraphics(IG)Stream)(下面第1層、下面第2層)變換成TS封包(下面第3層)後,對該等封包進行多工化。
<視訊資料流>
視訊資料流係構成電影作品的動畫影像之資料流,並由SD影像、HD影像之圖像資料(picture data)所構成。視訊資料流有VC-1之視訊資料流、MPEG4-AVC之視訊資料流、MPEG2-Video之視訊資料流等形式。MPEG4-AVC之視訊資料流係於IDR圖像、I圖像、P圖像、B圖像上附有PDS、DTS等之時間戳記,並利用該圖像單位進行再生控制。像這樣附有PDS、DTS且作為再生控制單位之視訊資料流的一個單位稱之為“視訊表達單位(Video Presentation Unit)”。
<音訊資料流>
音訊資料流係表示電影作品的聲音之資料流,並具有LPCM音訊資料流、DTS-HD音訊資料流、DD/DD+音訊資料流及DD/MLP音訊資料流等形式。音訊資料流之音訊資料框上附有時間戳記,並利用該音訊資料框單位進行再生控制。像這樣附有時間戳記且作為再生控制單位之音訊資料框的一個單位稱之為“音訊表達單位(Audio Presentation Unit)”。
<PG資料流>
PG資料流係構成每種語言的字幕之圖形資料流,且具有英語、日語、法語等多數語言之資料流。PG資料流係由PCS(Presentation Control Segment:表達控制段)、PDS(Palette Define Segment:調色定義段)、WDS(Window Define Segment:視窗定義段)、ODS(Object Define Segment:物件定義段)等一連串之機能段所構成。ODS(Object Define Segment)係定義字幕的圖形物件之機能段。
WDS(Window Define Segment)係定義畫面中的圖形物件位元量之機能段,而PDS(Palette Define Segment)係在顯示圖形物件時規定成色之機能段。PCS(Presentation Control Segment)係規定字幕顯示的頁數控制之機能段,此種頁數控制有Cut-In/Out、Fade-In/Out、ColorChange、Scroll、Wipe-In/Out(切入/切出、淡入/淡出、變色、捲動、轉入/轉出)等,伴隨藉PCS之頁數控制,可實現逐漸消除某字幕並且同時顯現接續字幕之顯示效果。
<IG資料流>
IG資料流係可實現對話控制之圖形資料流。利用IG資料流定義之對話控制係具有與DVD再生裝置上的對話控制進行互換之互換性者。此種IG資料流係由稱作ICS(Interactive Composition Segment:交互合成段)、PDS(Palette Definition Segment:調色定義段)、ODS(Object Definition Segment:物件定義段)等之機能段所構成。ODS(Object Definition Segment)係定義圖形物件之機能段,且該圖形物件係多數聚集以顯示對話畫面上的按鈕。PDS(Palette Definition Segment)係在顯示圖形物件時規定成色之機能段。ICS(Interactive Composition Segment)係實現依照使用者操作使按鈕狀態產生變化的狀態變化之機能段,且ICS含有對按鈕執行確定操作時應該執行之按鈕命令。
在此,AV短片係由1個以上之“STC序列(STC_Sequence)”所構成。“STC序列”係指不具有AV資料流的系統基準時間-STC(System Time Clock:系統定時時鐘)不連續點(system time-base discontinuity)之區間。而STC不連續點係指傳送PCR(Program Clock Reference:程式時鐘參考依據)之PCR封包的不連續資訊(discontinuity_indicator)位於ON之點,且該PCR係用以使解碼器得到STC而參照者。
第4圖係更詳細顯示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要如何儲存於PES封包列。本圖之第1層表示視訊資料流、第3層表示音訊資料流、第2層表示PES封包列。如本圖箭頭yy1,yy2,yy3,yy4所示,可知視訊資料流之多數視訊表達單元-IDR、B、P圖像係分割成多數,且各個分割部分儲存於PES封包之負載內容(圖中之V#1,V#2,V#3,V#4)中。此外,如箭頭aa1,aa2所示,可知構成音訊資料流之音訊表達單元-音訊資料框係儲存於各個PES封包之負載內容(圖中之A#1,A#2)中。
第5圖係顯示視訊資料流如何於程式資料流、傳輸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下層表示儲存有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之多數PES封包(圖中之V#1,V#2,V#3,V#4,A#1,A#2)。由本圖可得知,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係儲存於個別的PES封包中。上層表示儲存有下層的PES封包之程式資料流及傳輸資料流。於程式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時,PES封包係收納於1個資料包(pack)中。而於傳輸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時,PES封包係被分割,且各個分割部分儲存於多數TS封包之負載內容中。BD-ROM之儲存方式並非屬於前者之程式資料流,而是屬於後者之傳輸資料流者。雖然並未呈現於第5圖中,但一般傳輸資料流所使用的視訊PES封包係儲存1個資料框、或成對之2個資料欄者。
第6圖係顯示傳輸資料流之詳細說明。本圖之第1層表示構成MPEG2傳輸資料流之多數TS封包列、第2層表示TS封包之內部結構。如該第2層所示,1個TS封包係由“標頭”、“適配區域(adaptation field)”、“負載內容(payload)”所構成。拉出線th1係將TS封包標頭之結構放大。如該拉出線所示,TS封包標頭具有:表示儲存有PES封包的前端處之「單元開始顯示(payload_unit_start_indicator)」;表示於傳輸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的基本資料流類別之「PID(Packet Identifier)」;表示TS封包中是否具有適配區域之「適配區域控制」等。
拉出線th2係將適配區域之內部結構放大。適配區域係在TS封包標頭之適配區域控制設定於“1”時,賦予給TS封包者。具體而言,該適配區域儲存有:表示視訊資料、音訊資料的資料框前端處、即登錄點(Entry Point)之「隨機存取顯示(random_access_indicator)」;提供T_STD(Transport System Target Decoder:傳輸系統標的解碼器)的STC(系統定時時鐘)之「PCR(程式時鐘參考依據)」等。
第7圖係顯示PAT、PMT封包之內部結構。該等封包係記錄傳輸資料流之節目結構者。
本圖之拉出線hm1係將存在於傳輸資料流之PID=0的TS封包結構放大。此種TS封包稱作PAT(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節目關聯表)封包,並顯示傳輸資料流整體之節目結構。PAT封包之PID通常為“0”,且PAT封包中儲存有PAS(Program Association Section:節目關聯區段)。拉出線hm2係將PAS之內部結構放大。如該拉出線所示,PAS係賦予program_number(節目號碼)與program map table(節目對照表)(PMT之PID)對應而顯示者。拉出線hm3係將存在於傳輸資料流之PID=0x100的TS封包結構放大。此種TS封包稱作PMT封包,且如拉出線hm4所示,PMT封包之PMS含有:表示與該PMS對應的節目內所含有的資料流類別之「stream_type」;及該資料流的PID之「elementary_PID」。在本圖之例中,可知節目號碼#1之節目具有PID=0x100之PMT,並以具有PID=0x200及0x201之MPEG2視訊資料與ADTS音訊資料構成該節目號碼#1之節目。藉此,可通常從PID=0之PAT取得PMT之PID,並從該PMT之PID取得PMT封包,再藉由參照PMS,而得知傳輸資料流中之節目、及其構成資料流之PID或資料流類型。
接著,進行如前所述而構成之AV短片要如何寫入BD-ROM之說明。第8圖係顯示構成AV短片之TS封包要經過何種過程而寫入BD-ROM。本圖之第1層表示構成AV短片之TS封包。
如第2層所示,構成AV短片之188位元的TS封包係附有4位元之TS_extra_header(圖中的陰影部),而形成為192位元長之原始封包(Source Packet)。該TS_extra_header(TS額外標頭)含有可表示對應TS封包輸入至解碼器的時間資訊之Arrial_Time_Stamp(到達時間戳記)。要對每個TS封包賦予ATS標頭後再形成資料流之理由係為了給予每個TS封包輸入至解碼器(STD)之時間。數位播放係利用固定位元率處理傳輸資料流,因此,會對稱為NULL封包之虛擬TS封包進行多工化,以播放位元率固定之傳輸資料流。然而,將資料流記錄於像光碟那種記錄容量有限之記錄媒體時,固定位元率之記錄方式會無端消耗容量,因此不佳,故BD-ROM並不會記錄NULL封包。此外,為了與可變位元率之記錄方式對應,而在賦予各個TS封包ATS後,再記錄傳輸資料流。藉由使用該ATS,可依照每個TS封包回復輸入至解碼器之時間,並對應於可變位元率之記錄方式。接下來,將ATS標頭與TS封包所構成之1組稱為原始封包(Source Packet)。
構成AV短片之原始封包係於第3層的AV短片中,構成1個以上之“ATC_Sequence”。“ATC_Sequence”係指原始封包之排列,且其Arrial_Time_Stamp(到達時間戳記)所參照的Arrial_Time_Clock(到達時間時脈)上不具有不連續點(noarrival time_base discontinuity)。換言之,於其Arrial_Time_Stamp所參照的Arrial_Time_Clock上,連續性地存在之原始封包列稱作“ATC_Sequence”。
此種ATC_Sequence係形成為AV短片,並以xxxxx.m2ts之檔名記錄於BD-ROM中。
此種AV短片係與一般的電腦檔案相同,分割成1個以上之檔案區,並記錄於BD-ROM上的領域。第4層係顯示AV短片是如何記錄於BD-ROM中之示意圖。在該第4層中,構成檔案之各檔案區具有超過事先決定的S區(Sextent)之資料長度。
針對AV短片分割成多區以進行記錄時之每區的最小資料長度-S區進行檢討。
在此,光學讀取器於BD-ROM上跳越之所需時間相當於:Tjump=Taccess+Toverhead。
Taccess係對應跳越距離(跳越之實體位址距離)而賦予之時間。
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係儲存於稱作讀緩衝器(Read buffer)之緩衝器後輸出至解碼器,而,在Rud之位元率下輸出至讀緩衝器,並將ECC區塊中的區段數(sector)設為Secc時,Toverhead則相當於以下計算:Toverhead≦(2×Secc×8)/Rud=20m秒。
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係在原始封包之狀態下儲存於讀緩衝器後,以TS_Recording_rate之傳送率供給至解碼器。
為了避免以TS_Recording_rate之傳送率供給至解碼器之TS封包供給中斷,而必須在Tjump之間持續從讀緩衝器輸出TS封包至解碼器。在此,讀緩衝器之輸出是在原始封包而並非在TS封包之狀態下進行,因此,當TS封包與原始封包之容量比為192/188時,則必須在Tjump之間以(192/188×TS_Recording_rate)之傳送率持續從讀緩衝器輸出原始封包。
因此,避免讀緩衝器產生欠位(underflow)之緩衝器儲存量為Boccupied≧(Tjump/1000×8)×((192/188×TS_Recording_rate)。
輸入讀緩衝器之輸入率為Rud,而從讀緩衝器輸出之輸出率為TS_Recording_rate×(192/188),因此,儲存至讀緩衝器之儲存率在利用輸入率-輸出率計算時,相當於:(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將該Boccupied儲存於讀緩衝器之所需時間Tx係:Tx=Boccupied/(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
要從BD-ROM進行讀取時,必須在該時間Tx內以Rud位元率持續輸入TS封包,因此,將AV短片分割成多區以進行記錄時之每區最小資料長度-S區係:S區=Rud×Tx=Rud×Boccupied/(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Rud×(Tjump/1000×8)×((192/188)×TS_Recording_rate)/(Rud-TS_Recording_rate×(192/188))≧(Rud×Tjump/1000×8)××TS_Recording_rate×192/(Rud×188-TS_Recording_rate×192)。
因此,S區≧(Tjump×Rud/1000×8)×(TS_Recording_rate×192/(Rud×188-TS_Recording_rate×192))。
藉由構成AV短片之各檔案區具有在避免解碼器欠位之下而算出的超過S區之資料長度,即使構成AV短片之各檔案區分散地位於BD-ROM上,亦可連續性地讀取供給至解碼器之TS封包,而不會於再生時產生中斷。
前述檔案區係以聚集32個原始封包之對齊單元(Aligned Unit、6KByte之資料容量)為最小單位而構成者。因此,BD-ROM的資料流檔案(XXXXX.AVClip)之檔案容量通常為6KByte之倍數。
第9圖係顯示對齊單元之內部結構。對齊單元係由32個原始封包構成,並寫入連續的3個區段中。由32個原始封包構成之群組係6144位元(=32×192),且此與3個區段容量-6144位元(=2048×3)一致。BD-ROM之區段係在32個單位上附上錯誤訂正編碼,並構成ECC區塊。再生裝置只要以對齊單元之單位對BD-ROM進行存取,即可得到以32個完結之原始封包。以上係AV短片寫入BD-ROM之程序。以下,將記錄於BD-ROM並且多工化有高畫質視訊資料流之AV短片稱作“主短片(Main Clip)”。相對於此,將記錄於局部儲存器,並與主短片同時再生之AV短片稱作“子短片(Sub Clip)”。
藉由對記錄於BD-ROM之主短片進行多工分離,可得到部分傳輸資料流(partial transport stream)。該部分傳輸資料流係對應於各個基本資料流者。對主短片進行多工分離而得之部分傳輸資料流-即與單一基本資料流對應者係稱為“主要TS”。
<BD-ROM結構之2.短片資訊>
接著,進行副檔名為.clpi的檔案之說明。副檔名為.clpi之檔案(00001.clpi,00002.clpi)儲存有短片資訊。短片資訊係關於各個AV短片之管理資訊。第10圖係顯示短片資訊之內部結構,且如本圖左側所示,短片資訊包含有:i)儲存有關於AV短片的資訊之『Clip Info()』;ii)儲存有關於ATC序列、STC序列的資訊之『Sequence Info()』;iii)儲存有關於程式序列的資訊之『Program Info()』;及iv)『Characteristic Point Info(CPI())』(特性點資訊)。
Clip Info具有該短片資訊所參照的AV短片之應用程式類型(application_type)。參照此種Clip Info,可根據應用程式來識別是含有主短片、子短片或動畫,還是含有靜止畫面(幻燈片顯示)等。又,Clip Info內敘述有前述TS_recording_rate。
Sequence Info係包含於AV短片內且關於1個以上的STC-序列、ATC-序列之資訊。預設該等資訊之意義係用以將STC、ATC之不連續點事先通知至再生裝置。即,存在此種不連續點時,即有可能於AV短片內出現相同值之PTS、ATS,而於再生時產生不便。STC、ATC會呈現連續係為了顯示是傳輸資料流中的從何處開始至何處為止,而設置Sequence Info的。
Program Info係顯示程式內容固定的區間(程式序列)之資訊。程式係指共享同步再生用的時間軸之多數基本資料流的集合。預設程式序列資訊之意義係用以將程式內容之變化點事先通知至再生裝置。在此,程式內容之變化點係指視訊資料流的PID產生變化、或視訊資料流的種類從SD影像變化成HD影像等。
接著,進行Characteristic Point Info(特性點資訊)之說明。圖中之拉出線cu2係將CPI之結構放大。如拉出線cu2所示,CPI係由Ne個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0]~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Ne-1])所構成。該等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係屬於AV短片的各個基本資料流之EP_map。EP_map係於1個基本資料流上,賦予存取單元所存在的登錄(Entry)位置之封包號碼(SPN_EP_start)與登錄時間(PTS_EP_start)對應而顯示之資訊。圖中之拉出線cu3係將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之內部結構放大。
藉此,可得知EP_map_for_one_stream_PID係由Nc個EP_High(EP_High(0)~EP_High(Nc-1))及Nf個EP_Low(EP_Low(0)~EP_Low(Nf-1))所構成。在此,EP_High之功能為表示存取單元(Non-IDR I圖像、IDR圖像)的SPN_EP_start及PTS_EP_start之高階位元,而EP_Low之功能為表示存取單元(Non-IDR I圖像、IDR圖像)的SPN_EP_start及PTS_EP_start之低階位元。
圖中之拉出線cu4係將EP_High之內部結構放大。如該拉出線所示,EP_High(i)包含有:關於EP_Low的參照值之『ref_to_EP_Low_id[i]』、表示存取單元(Non-IDR I圖像、IDR圖像)的PTS之高階位元之『PTS_EP_High[i]』、及表示存取單元(Non-IDR I圖像、IDR圖像)的SPN之高階位元之『SPN_EP_High[i]』。在此,i係用以識別任意EP_High之識別碼。
圖中之拉出線cu5係將EP_Low之結構放大。如拉出線cu5所示,EP_Low包含有:表示對應的存取單元是否為IDR圖像之『is_angle_change_point(EP_Low_id)』、表示對應的存取單元容量之『I_end_position_offset(EP_Low_id)』、表示對應的存取單元(Non_IDR I圖像、IDR圖像)的PTS之低階位元之『PTS_EP_Low(EP_Low_id)』、及表示對應的存取單元(Non_IDR I圖像、IDR圖像)的SPN之低階位元之『SPN_EP_Low(EP_Low_id)』。在此,EP_Low_id係用以識別任意EP_Low之識別碼。
<短片資訊說明之2.EP_map>
以下,透過具體例進行EP_map之說明。第11圖係顯示關於電影的視訊資料流之EP_map設定。第1層表示多數按照顯示順序而配置之圖像(MPEG4-AVC所規定之IDR圖像、I圖像、B圖像、P圖像),第2層表示該圖像之時間軸。
第4層表示BD-ROM上的TS封包列,第3層表示EP_map之設定。
在第2層的時間軸中,時点t1~t7內具有作為存取單元之IDR圖像及I圖像。此外,該等t1~t7之時間間隔為1秒左右時,電影所使用的視訊資料流之EP_map會設定成將t1~t7作為登錄時間(PTS_EP_start)顯示,並顯示與登錄時間對應之登錄位置(SPN_EP_start)。
<播放清單資訊>
接著,進行播放清單資訊之說明。副檔名為“mpls”之檔案(00001.mpls)係儲存有播放清單(PL)資訊之檔案。
第12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且如本圖之拉出線mp1所示,播放清單資訊包含有定義主路徑之主路徑資訊(MainPath())、及定義章節之播放清單標示資訊(PlayListMark())。
<播放清單資訊說明之1.主路徑資訊>
首先,進行主路徑之說明。主路徑係針對主影像的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而定義之再生路徑。
如箭頭mp1所示,主路徑係根據多數播放項目資訊#1....#m而定義者。播放項目資訊係定義構成主路徑之1個以上的邏輯再生區間。藉由拉出線hs1放大播放項目資訊之結構。如該拉出線所示,播放項目資訊之結構包含有:表示再生區間之IN點與Out點所屬的AV短片再生區間資訊之檔名之『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表示AV短片的編碼方式之『Clip_codec_identifier』、表示播放項目是否構成多角度之『is_multi_angle』、表示該播放項目(current PlayItem)與其前1個播放項目(previous PlayItem)的連接狀態之『connection_condition』、可唯一表示作為該播放項目的對像之STC序列之『ref_to_STC_id[0]』、表示再生區間的開始點之時間資訊『In_time』、表示再生區間的結束點之時間資訊『Out_time』、表示該播放項目中應該選取的使用者操作(user operation)為何者之『UO_mask_table』、表示是否允許在該播放項目中途進行隨機存取之『PlayItem_random_access_flag』、表示是否於該播放項目再生結束後,繼續最後影像的靜止顯示之『Still_mode』、及『STN_table』。其中,構成再生路徑的是表示再生區間的開始點之時間資訊『In_time』、及表示再生區間的結束點之時間資訊『Out_time』之群組,而再生路徑資訊係由該等『In_time』及『Out_time』之群組所構成。
第13圖係顯示AV短片與播放清單資訊之關係。第1層表示具有播放清單資訊之時間軸(播放清單時間軸),而第2層至第5層表示EP_map所參照的視訊資料流。
播放清單資訊包含有播放項目資訊#1,#2等2個播放項目資訊,並根據該等播放項目資訊#1,#2之In_time,Out_time定義2個再生區間。在該等再生區間進行排列時,會定義不同於AV短片時間軸之時間軸,此即為第1層所示之播放項目時間軸。因此,可藉由定義播放項目資訊,來定義不同於AV短片之再生路徑。
以上係關於BD-ROM100之說明。
<局部儲存器200>
接著,進行本發明記錄媒體的局部儲存器200之說明。第14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之內部結構。如本圖所示,本發明之記錄媒體可藉由應用層之改良而進行生產。
本圖之第4層表示局部儲存器200,而第3層表示局部儲存器200上的光軌。本圖之光軌係橫向延長顯示從局部儲存器200的內周到外周形成為螺旋狀之光軌。該光軌係由讀入領域、容量領域及讀出領域所構成。本圖之容量領域具有實體層、檔案系統層、應用層等層組。使用目錄結構表現局部儲存器200之應用層格式(應用程式格式)時,即如圖中之第1層所示者。
在本圖之目錄結構中,根目錄的下面有稱作「organization#1」之子目錄,且其下面還有稱作「disc#1」之子目錄。目錄「organization#1」係指分配給電影作品的特定提供者之目錄,而「disc#1」係分配給該提供者所提供的各個BD-ROM之目錄。
藉由在對應特定提供者之目錄中設置對應各個BD-ROM之目錄,可個別儲存關於各個BD-ROM之下載資料。與儲存於BD-ROM之情形相同,在該子目錄下儲存有播放清單資訊(00002.mpls)、短片資訊(00003.clpi、00004.clpi)、AV短片(00003.m2ts、00004.m2ts)。
接著,說明作為局部儲存器200的構成要件之播放清單資訊、短片資訊、AV短片。
<局部儲存器200結構之1.AV短片>
局部儲存器200上的AV短片(00003.m2ts、00004.m2ts)係構成子短片(SubClip)。藉由對該子短片進行多工分離,可得到部分傳輸資料流,且對子短片進行多工分離而得之部分傳輸資料流稱為“次要TS”。此種次要TS係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者。接著,進行Out-of-MUX應用程式之說明。
(Out-of-MUX應用程式)
Out-of-MUX應用程式係指可藉由同時選擇如BD-ROM上的主要TS、及透過網路等而取得並記錄於局部儲存器的次要TS之2種TS進行再生,而在該2種TS間進行各種基本資料流的組合之應用程式。
第15圖係顯示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如何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供給至解碼器。本圖係將BD-ROM驅動裝置、局部儲存器、網路部顯示於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的左側,將解碼器顯示於右側,並將可進行資料流的多工分離之PID濾波器顯示於正中央。此外,本圖之主要TS(視訊1、音訊1(英語)、音訊2(西班牙語)、PG1(英語字幕)、IG1(英語選項單)),次要TS(音訊2(日語)、音訊3(韓語)、PG2(日語字幕)、PG3(韓語字幕)、IG2(日語選項單)、IG3(韓語選項單))係顯示分別從BD-ROM、局部儲存器供給之傳輸資料流。由於光碟本身只記錄有英語(音訊1)及西班牙語(音訊2),故無法從該光碟選擇日語配音等。然而,若將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內含日語配音(音訊2)之次要TS下載至局部儲存器的話,則可將日語配音聲音(音訊2)、日語字幕(PG2)、日語選項單畫面(IG2)送入解碼器。藉此,使用者可從日語選項單畫面(IG2)中選擇日語配音聲音(音訊2)及日語字幕(PG2),並與影像(視訊1)一起進行再生。
Out-of-MUX應用程式係使用者可在依照儲存於同時再生的2種TS中之每種基本資料流類別,選擇最多一個之限制下(換言之,以儲存於主要TS及次要TS中之視訊資料一種、音訊資料一種、字幕資料一種、選項單資料一種為最多),自由地選擇聲音與字幕。
雖然所有的BD-ROM再生裝置具有解碼主要TS本身之能力,卻未具有同時解碼2種TS之能力。因而,在未對Out-of-MUX應用程式進行限制而導入之情形下,將難以避免硬體的大型化及追加更多軟體,進而造成BD-ROM再生裝置之成本提高。因此,要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時,是否可在僅可解碼主要TS之資源上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即為關鍵所在。
允許依照每種基本資料流類別再生最多一個之限制,只要當成在次要TS之基本資料流上「切換」主要TS之基本資料流來考慮即可。藉此,即可在僅可解碼一種TS之資源上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且可抑制解碼端之成本提高。本圖之例係將主要TS之音訊、字幕(PG)、選項單(IG)資料流與次要TS之該等項目進行切換。
次要TS係除了從前述作為局部儲存器之內建HDD以外,亦可從快閃記憶體或單次記憶記憶體、隔著網路之HDD或直接透過網路之串流傳輸等輸入。為了方便說明,設定次要TS係從第1圖所示之內建型的HDD供給者。
<局部儲存器200結構之2.短片資訊>
局部儲存器上的短片資訊(00003.clpi、00004.clpi)基本上與記錄於BD-ROM者具有相同的資料結構。在此,局部儲存器上的短片資訊之TS_Recording_Rate係設定成與BD-ROM之AV短片讀取的位元率相同。即,子短片之短片資訊所記錄的TS_Recording_Rate與主短片之短片資訊所記錄的TS_Recording_Rate相同。假如,主短片之TS_Recording_Rate值與子短片之TS_Recording_Rate值不同時,從各個原始解封包器(Source De-packetizer)開始到送入緩衝器之前的資料率便會隨著送入何種TS而不同,故可假設Out-of-MUX應用程式為單一輸入TS之假設便不會成立。
又,由於可自由選擇在2種TS間欲再生之基本資料流,因此,選擇主要TS之音訊資料時,從原始解封包器到解碼器內的緩衝器為止會設定成主要TS用之位元率,而選擇次要TS之音訊資料時,從原始解封包器到解碼器內的緩衝器為止則會設定成次要TS用之位元率,如此,會造成再生裝置模組之處理或檢證變的繁雜。
<局部儲存器200結構之2.播放清單資訊>
接著,進行局部儲存器200上的播放清單資訊之說明。副檔名為“mpls”之檔案(00002.mpls)係將稱作主路徑、子路徑之2種再生路徑的管理者定義為播放清單(PL)之資訊。第16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如本圖所示,播放清單資訊係由定義主路徑之主路徑資訊(MainPath())、定義章節之播放清單標示資訊(PlayListMark())、及定義子路徑之子路徑資訊(Subpath())所構成。此種播放清單資訊之內部結構及播放項目資訊之內部結構係與BD-ROM結構者相同,因此省略其說明。
<播放清單資訊說明之1.子路徑資訊>
主路徑係定義於主影像的主短片之再生路徑,相對於此,子路徑則是針對應同步於主路徑的子路徑而定義之再生路徑。
第17圖係顯示子路徑資訊的內部結構之放大圖。如本圖之箭頭hc0所示,子路徑資訊包含有表示子短片的類型之SubPath_type、及1個以上之子播放項目資訊(...SubPlayItem()...)。
圖中之拉出線hc1係將子播放項目資訊之結構放大。如圖中之箭頭hc1所示,子播放項目資訊包含有『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Clip_codec_identifier』、『SP_connection_condition』、『ref_to_STC_id[0]』、『SubPlayItem_In_time』、『SubPlayItem_Out_time』、『sync_PlayItem_id』、及『sync_start_PTS_of_PlayItem』。
『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係藉由記錄短片資訊之檔名,來唯一指定對應於子播放項目的子短片之資訊。
『Clip_codec_identifier』係表示AV短片之編碼方式。
『SP_connection_condition』係表示該子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與其前一個子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之連接狀態。
『ref_to_STC_id[0]』可唯一表示作為該播放項目的對象之STC序列。
『SubPlayItem_In_time』係表示子短片的再生時間軸上的子播放項目開始點之資訊。
『SubPlayItem_Out_time』係表示子短片的再生時間軸上的子播放項目結束點之資訊。
『sync_PlayItem_id』係可從構成主路徑的播放項目當中,唯一指定本子播放項目應同步進行者之資訊。又,SubPlayItem_In_time係存在於以該sync_PlayItem_id指定的播放項目之再生時間軸上。
『sync_start_PTS_of_PlayItem』係表示以SubPlayItem_In_time指定的子播放項目之開始點,是在以sync_PlayItem_id指定的播放項目之再生時間軸上的何處。
<子路徑資訊詳細說明之2.三者之關係>
此處之三者係指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局部儲存器200上之播放清單資訊、BD-ROM上之主短片三者。
第18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與局部儲存器200上之播放清單資訊與BD-ROM上之主短片的對應關係。在本圖中,第1層表示存在於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如該第1層所示,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內的次要TS,有音訊資料流、PG資料流及IG資料流等等級,且該等資料流中的某一者會提供作為子路徑以進行同步再生。
第2層表示藉播放清單資訊而定義之2個時間軸。在第2層中,下側時間軸表示藉播放項目資訊而定義之播放清單時間軸,而上側時間軸表示藉子播放項目而定義之子播放項目時間軸。
如本圖所示,得知子播放項目資訊之SubPlayItem_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可發揮從儲存有子短片之.m2ts檔案中,選擇某一者作為再生區間的對象之子短片選擇功能。
此外,得知SubPlayItem.IN_time、SubPlayItem.Out_time可發揮定義子短片上的再生區間之開始點及結束點之功能。
又,箭頭Sync_PlayItem_Id可發揮欲同步於那個播放項目之同步指定功能,而sync_start_PTS_of_PlayItem可發揮決定在播放清單時間軸上的SubPlayItem_In_time位置之功能。
以上為關於子路徑資訊之說明。
<STN_table>
該局部儲存器200上的播放清單資訊之特徵在於STN_table。接著,進行局部儲存器200上的播放清單資訊之說明。
STN_table係顯示於主短片內業經多工化之多數基本資料流及於子短片內業經多工化之多數基本資料流當中,允許同時再生之1個以上的組合之資料表,其中,該主短片係以播放項目資訊之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而指定者,而該子短片係以子播放項目資訊之Clip_Information_file_name而指定者。允許於播放清單資訊的STN_table中同時再生之多數基本資料流即構成為所謂的“系統資料流”。
具體而言,STN_table係藉由使於主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多數基本資料流、於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基本資料流各自的Stream_entry與Stream_attribute對應而構成者。
第19(a)圖係顯示STN_table之內部結構。如本圖所示,STN_table包含有多數STN_table中的登錄資料與屬性資料之群組(entry-attribute),且形成為顯示該等登錄資料-屬性資料的群組個數(number_of_video_stream_entries,number_of_audio_stream_entries,number_of_PG_stream_ent ries,number_of_IG_stream_entries)之資料結構。
如圖中之括弧記號”{”所示,登錄資料-屬性資料之群組係分別對應於播放項目中可進行再生之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PG資料流、IG資料流。
接著,進行登錄資料-屬性資料(entry-attribute)之詳細說明。
第19(b)圖係顯示對應於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包含有表示視訊資料流的顯示方式之『Video_format』、及表示視訊資料流的顯示頻率之『frame_rate』等。
第19(c)圖係顯示對應於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包含有:表示音訊資料流的編碼方式之『stream_coding_type』;表示對應的音訊資料流之聲道結構之『audio_presentation_type』;表示對應的音訊資料流的抽樣頻率之對應『Sampling_frequency』;及表示音訊資料流的語言屬性之『audio_language code』。
第19(d)圖係顯示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如本圖所示,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含有表示視訊資料流進行多工分離所使用的PID之「ref_to_Stream_PID_of_Main_Clip」。
在主短片進行多工化之音訊資料流、IG資料流、PG資料流的Stream_attribute皆為該第19(d)圖之形式。
<允許再生的基本資料流之資料量限制>
STN_table係顯示從BD-ROM讀取之基本資料流、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基本資料流當中,允許進行再生者。若此種STN_table無限制地允許基本資料流再生時,可能會導致解碼器系統產生破綻。
其理由係如下所述者。根據MPEG2之解碼器系統標準,1個傳輸資料流中的ATC時間軸之TS封包間不可存在重疊。這是在解碼器系統中用以進行正確的解碼處理之基本原則。另一方面,允許於再生BD-ROM之資料流時一起再生局部儲存器之資料流,而同時執行BD-ROM之AV短片再生、及局部儲存器之AV短片再生時,可能會造成BD-ROM之TS封包與局部儲存器之TS封包產生重疊。
因此,本實施型態係對於解碼基本資料流進行下述限制。
解碼基本資料流(decode elementary stream)係指於STN_table中允許再生,且為了一起再生而選擇之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PG資料流、IG資料流。解碼基本資料流包含有從局部儲存器讀取與從BD-ROM讀取之兩者。
針對解碼基本資料流之限制,係指構成AV短片(主短片、子短片)之TS封包(Decoding TS封包)的每1秒位元量低於48Mbit者,且該AV短片於STN_table中含有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而未含有不允許再生的基本資料流。
該1秒之單位時間稱作“視窗(Window)”,並位於ATC序列的時間軸上之任意位置。即,解碼基本資料流之位元量無論在任何型式之1秒期間內,皆必須滿足低於該48Mbit之條件。
第20圖係顯示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及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TS封包,並顯示該等TS封包當中之供給至解碼器者。本圖第1層表示從BD-ROM讀取之多數TS封包,而第3層表示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多數TS封包。第1層、第3層之該等TS封包當中的陰影線者即為構成解碼基本資料流之TS封包(Decoding TS封包)。本圖之第2層表示在第1層所示的Decoding TS封包、第3層所示的Decoding TS封包當中,屬於1秒之期間者。如前所述,根據MPEG2之解碼器系統標準,1個傳輸資料流中的ATC時間軸之TS封包間不可存在重疊。但,根據本圖可知在ATC時間軸上於TS封包間產生重疊rp1,rp2,rp3。像這樣,在稱為視窗之單位時間內允許TS封包之操作重疊。但,會要求MPEG2之解碼器系統標準所沒有的其他條件,即如前所述之每1視窗要低於48Mbit之限制。第4層係利用算式表示第2層的Decoding TS封包應該滿足之條件。該算式表示前述Decoding TS封包個數換算成位元數之值(乘上TS封包之位元組數188,並利用位元數8而表示之值)低於48Mbit。
本實施型態之位元量限制係於任何之1秒期間內,對Decoding TS封包要求以上之條件。在進行用於Out-of-MUX應用程式之製作時,要確認是否滿足以下限制:使此種視窗在原始封包列中一個一個封包地進行移位,並且1秒期間內的Decoding TS封包之位元數低於48Mbit。若滿足限制的話,則視窗移位到下一個TS封包,而未滿足的話,則斷定違反BD-ROM規格。此外,重複此種移位之結果,若視窗之Out_Time到達最後原始封包的話,則判定該原始封包與BD-ROM規格整合。
<視窗之移位>
TS封包各自附有具備27MHz的時間精準度之ATS。ATC時間軸上的座標具備1/27,000,000秒之時間精準度,但該ATC時間軸上的各座標並不一定具有ATS。ATC時間軸上係不規則地顯現完全不具有ATS之期間、及具有ATS之期間。由於ATS的出現並不平均,故視窗進行移位時,在In_Time開始1秒後不具有ATS之情形下,要如何調整視窗之Out_Time會形成一項問題。
原則上,將視窗之Out_Time設定為In_Time之1秒。在此,在ATC時間軸上,相當於In_Time之1秒後的座標具有ATS時,則將In_Time+1秒之座標設為Out_Time,而相當於In_Time之1秒後的座標未具有ATS時,則將In_Time+1秒以後首次出現ATS之ATC時間軸座標設為Out_Time。一邊考慮ATS之空白期間一邊調整Out_Time,並且進行視窗移位,故可於視窗每次移位時算出不同的位元值。藉由In_Time按照一個一個TS封包地進行移位,並隨之調整Out_Time,可仔細地計算出ATC時間軸上之位元值變化。
第21圖係顯示視窗之移位進行。在各個(a)~(d)圖中,上層表示作為驗證對象之原始封包列,而下層表示視窗之In_Time、Out_Time。圖(a)係指定視窗之In_Time為原始封包#i,而該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出現的TS封包#j則設定為視窗之Out_Time。
圖(b)係指定視窗之In_Time為原始封包#i+1。另一方面,該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的原始封包#j+1之所在座標並不具有原始封包之ATS。該圖(b)中的視窗之Out_Time係超過TS封包#j者,且TS封包#j正後方並不具有原始封包,故會造成圖(b)視窗之位元率比圖(a)視窗之位元率少。因此,可藉由調整Out_Time,將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首次出現之TS封包#j+2設為視窗之Out_Time。像這樣設定Out_Time時,圖(b)之視窗才需要進行確認。
圖(c)係指定視窗之In_Time為原始封包#i+2。另一方面,該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為原始封包#j+2。該圖(c)視窗之TS封包數係與圖(b)視窗之TS封包數相同,故不需進行確認。因此,在該圖(c)中並未進行確認而是再繼續視窗之In_Time。
圖(d)係指定視窗之In_Time為原始封包#i+3。另一方面,該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的原始封包#j+3之所在位置並不具有原始封包。因此,如前所述地進行調整Out_Time,將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首次出現之TS封包#j+4設為視窗之Out_Time。藉由此種做法,視窗內的TS封包數會與圖(b)不同,並需要進行確認。
隨著前述視窗移位而於製作時執行位元量確認,藉此,即使從局部儲存器及BD-ROM讀取出TS封包並供給至解碼器,亦可保障不會導致欠位或溢位。
參照第22圖~第26圖之具體例並同時說明藉由上述視窗移位而得到之保障。
第22圖之第1層係顯示從BD-ROM讀取的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讀取的TS封包之資料量隨著時間而變化。橫軸為時間軸,而縱軸為時間軸上的各時點之傳送量。在該圖表中,從BD-ROM及局部儲存器讀取時之位元量係如虛線曲線般地變化。
第22圖之第2層係顯示從BD-ROM讀取的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讀取的TS封包當中,供給至解碼器者之合計資料量。合計傳送量之經時性變化係如實線曲線所示者。該合計資料量即為屬於STN_table中允許的資料流之TS封包的合計量。最壞情況有可能合計傳送量接近於96Mbit,並供給該資料量之TS封包。將圖表之時間軸分割成7個視窗,並針對各個視窗之供給量與每個視窗之傳送允許量進行比較。
第22圖之第3層係利用1秒之期間來區分第2層之圖表者。第23(a)、(b)圖係針對各視窗之傳送允許量與視窗的供給至解碼器之供給量進行比較而顯示者。視窗之傳送允許量係每1秒48Mbit,換算成0.5秒時則為96Mbit。圖中模式pn1之陰影線表示供給至解碼器之資料供給量,而模式pn2之陰影線表示每個視窗之傳送允許量。在任一視窗中,模式pn1陰影線之部分的面積皆小於模式pn2陰影線之部分的面積。這表示在任一視窗中,來自BD-ROM及局部儲存器之資料供給量皆控制在視窗之傳送允許量以下。
在ATC時間軸上的任一時點,每1秒傳送至解碼器之傳送允許量係低於48Mbit,故即使有局部傳送至解碼器之傳送允許量接近於96Mbit,根據48Mbit=96Mbit×0.5秒之計算,亦無法利用此種96Mbit持續傳送0.5秒。因此,解碼器只要在到達該峰值之前,進行從BD-ROM、局部儲存器至解碼器之先行讀取的話,便不會造成解碼器內的緩衝器產生欠位或溢位。
視窗之傳送允許量、即每1秒48Mbit之數值,係以按照MPEG基準的解碼器可先行讀取至緩衝器之數值作為標準而決定者。可先行讀取至緩衝器之資料量越大時,可更加提高每1秒之資料量,並更加延長視窗之時間長度。基於此點,本發明之該數值範圍並不應該限定在每1秒48Mbit。
以上係針對STN_table中允許再生之次要TS的資料量限制進行說明。
<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之設定>
接著,說明在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時,播放項目的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及子播放項目的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之設定。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之欄位值、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之欄位值可採取“1”,“5”,“6”之值,且分別具有下述意義。
connection_condition=1(CC=1):未保證該播放項目(目前播放項目)與前一個播放項目(前次播放項目)無縫整合連接。即,允許暫停並中斷再生之連接型態(非無縫整合連接)。
connection_condition=5(CC=5):保證目前播放項目端的主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視訊資料流、PG資料流、IG資料流,與前次播放項目端的主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視訊資料流、PG資料流、IG資料流無縫整合連接。另一方面,於主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音訊資料流則不在此限。
connection_condition=6(CC=6):保證屬於目前播放項目及前次播放項目之各個TS資料流邏輯性地接續(時間軸連續且編碼方式亦連續),而音訊資料流、視訊資料流亦都無縫整合連接。
記錄於子播放項目#n內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可定義如下。
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SP_CC=1):未保證該子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與前一個子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無縫整合連接。
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SP_CC=5):保證目前子播放項目端的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PG資料流、IG資料流,與前次子播放項目端的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PG資料流、IG資料流無縫整合連接。另一方面,於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音訊資料流則不在此限。
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SP_CC=6):保證屬於目前子播放項目及前次子播放項目之各個TS資料流邏輯性地接續(時間軸連續且編碼方式亦連續),並且無縫整合連接。
欲設定於可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的播放項目內之子播放項目,應該設成即使子播放項目內的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或PG資料流及IG資料流位於播放項目內,亦不會引起不整合之情形。因此,會成為完全相同的連接條件。即,利用CC=1連接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2時,則與該等項目對應之子播放項目#1、子播放項目#2亦是利用CC=1連接。
同樣地,利用CC=5連接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2時,則與該等項目對應之子播放項目#1、子播放項目#2亦是在滿足CC=5之條件下連接。
以下,一邊參照第24、25、26圖,一邊詳細說明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Out_Time關係及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
<In_Time、Out_Time之關係>
第24圖係顯示構成Out_of_MUX之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的連接狀態。本圖之第1層為子短片時間軸,而第2層、第3層為子播放項目時間軸、播放清單時間軸。第4層為主短片時間軸。在本圖中,播放項目端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5”時,則子播放項目端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亦為SP_CC=5。
第25圖係顯示在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的關係。第1層、第4層皆與第24圖相同。在第24圖所示之2個播放項目(播放項目資訊#1、播放項目資訊#2)中,播放項目資訊#1之In_Time表示時間t1、Out_Time表示時間t2,而播放項目資訊#2之In_Time表示時間t3、Out_Time表示時間t4。
當播放項目端之連接狀態設定為CC=5時,子播放項目之Sync_Start_Pts_of_PlayItem會顯示與播放項目之In_Time相同時點,此外,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會顯示與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相同時間。像這樣,在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亦會設定為“=5”,且,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會顯示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同一時點。
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及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係分別參照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PTS。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致時,表示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PTS值,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PTS值相同。如此一來,主要TS、次要TS必須在相同的時間長度下,於製作時進行編碼使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PTS相同。像這樣預先製作主要TS、次要TS,亦是實現CC=5、SP_CC=5時的條件之一。
<同步再生時欲參照之STC值>
第26圖係顯示要再生存在於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及要再生存在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 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第2層、第3層係與前圖所示者相同。第1層係以圖表形式顯示要再生存在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第4層亦是以圖表形式顯示要再生存在於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第1層之橫軸為時間軸,而縱軸表示時間軸上的各時點之STC值。第1層之STC值包含有:從子播放項目資訊#1的In_Time至Out_Time期間之單調遞增zk1、及從子播放項目資訊#2的In_Time至Out_Time期間之單調遞增zk2。第4層之STC值包含有:從播放項目資訊#1的In_Time至Out_Time期間之單調遞增zk3、及從播放項目資訊#2的In_Time至Out_Time期間之單調遞增zk4。
由於播放項目之In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顯示相同時點,故在前述圖表中,STC的初期值相同並且在途中之時點亦是相同。即,要將存在於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任意時點i之原始封包供給至解碼器時,欲參照之STC值-STC2(i),係相同於要將存在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相同時點i之原始封包供給至解碼器時,欲參照之STC值-STC1(i)。在STC值相同時,只要裝置內的STC計數器生成同一時脈值並供給至多工分離部即可,因此,可使再生裝置內部之控制簡單化。
假設與前述第25圖、第26圖之限制相反,而對於1個播放項目準備2個以上之子播放項目時,便會於該子播放項目邊界產生影像或聲音中斷,並於播放項目中途造成再生暫時停止等之不便。此外,要在Out of-MUX應用程式中實現將主要TS切換成次要TS之處理時,則必須於該切換進行前後切換STC時間軸,因此,會造成再生裝置之同步控制的複雜化。另一方面,將播放項目或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起定義於一連續STC時間軸上時,可避免前述中斷或傳輸資料流切換等之不便。由此可知,要使子播放項目相對於1個播放項目具有同一開始點、同一結束點。
<In_Time、Out_Time之誤差>
在此,關於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的一致性,其要旨並非在於要求完全一致而是允許些許誤差。接著,說明該In_Time、Out_Time間之誤差。
作為播放項目的In_Time、Out_Time之STC時間,係播放項目設定於視訊資料框,相對於此,子播放項目則是設定於音訊資料框。其理由在於子播放項目之主要用途大多為註解而並未進行視訊資料流的多工化之故。此時,嚴格要求時會因各個表達單元之再生時間長度不同,而使得開始/結束時間並不一致。因此,最少必須認同不超過1個資料框之誤差。關於播放項目#n與子播放項目#n之開始/結束時間,皆相對於同一STC時間軸規定為:|(播放項目#n.Out-播放項目#n.In)-(子播放項目#n.Out_time-子播放項目#n.In_time)|≦在播放項目#n中具有最小再生時間的視訊資料之1個連續資料框或2個交錯資料欄之再生時間≦1/60秒。
前述左邊之值可設成在播放項目#n中具有最大再生時間的視訊資料之1個連續資料框或2個交錯資料欄之再生時間(≦1/25秒),亦可設成1秒以下等。
以上係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的關係之說明。
接著,進行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之詳細說明。要滿足CC=5、SP_CC=5之條件時,必須在AV資料流之等級、傳輸資料流之等級、視訊表達單元及音訊表達單元之等級、基本資料流之等級等所有等級中,滿足下述條件。
<AV資料流之等級>
目前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及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表示在前次播放項目所再生的AV資料流之結束點與目前播放項目所再生的AV資料流之開始點之間,具有“Clean Break(關係完全切斷)”。
要實現Clean Break(關係完全切斷)時,必須使前次播放項目所再生之AV短片與目前播放項目所再生之AV短片滿足以下條件:(1)在前次播放項目所指定的主短片之結束點上不具有不需要的存取單元,並且從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以後開始排除具有PTS之不需要的存取單元。
同樣地,在前次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子短片之結束點上不具有不需要的存取單元,並且從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以後開始排除具有PTS之不需要的存取單元。
(2)在目前播放項目所指定的AV資料流之開始點上,從目前播放項目之In_Time的前面開始去除具有PTS之不需要的存取單元。此外,主短片之最初音訊表達單元含有於STC時間軸的In_Time進行再生之樣本(sample)。
同樣地,在目前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AV資料流之開始點上,從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的前面開始去除具有PTS之不需要的存取單元。此外,子短片之最初音訊表達單元含有於STC時間軸的In_Time進行再生之樣本。
(3)在目前播放項目所指定的主短片之前端封包送入之前,進行多工化使構成前次播放項目所指定的主短片之所有原始封包接收至解碼器系統。
同樣地,在目前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子短片之前端封包送入之前,進行多工化使前次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子短片之所有資料接收至解碼器系統。
以上係在AV資料流中應滿足的條件之說明。接著,說明在傳輸資料流之等級中應滿足之條件。
<傳輸資料流之等級>
在此,在CC=5之下將作為無縫整合連接的對象之2個主要TS稱為主要TS1、主要TS2,並在SP_CC=5之下將作為無縫整合連接的對象之2個次要TS稱為次要TS1、次要TS2。
第27圖係顯示在前次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所參照之AV短片中,及在目前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所參照之AV短片中,如何進行特定TS1、TS2。本圖之第4層表示主要TS1、主要TS2,而第3層表示前次播放項目端之主短片1、目前播放項目短之主短片2。第1層表示次要TS1、次要TS2,而第2層表示前次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1、目前子播放項目短之子短片2。
主要TS1係由主短片1中附有陰影線之資料所構成者。主短片1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從可開始解碼關於前次播放項目的In_Time之原始封包開始。此種原始封包係位於In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及音訊表達單元前端。此外,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在主短片1之最後封包結束。
主要TS2係由主短片2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所構成者。主短片2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從主短片2之最初原始封包開始。此外,主短片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在可結束關於目前播放項目的解碼之原始封包結束。此種原始封包係位於目前播放項目之Out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末端。
次要TS1係由子短片1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所構成者。子短片1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從可開始解碼關於前次播放項目的In_Time之原始封包開始。此種原始封包係位於In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及音訊表達單元前端。此外,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在子短片1之最後封包結束。
次要TS2係由子短片2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所構成者。子短片2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從子短片2之最初原始封包開始。此外,子短片中具有陰影線之資料係在可結束關於目前播放項目的解碼之原始封包結束。此種原始封包係位於目前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末端。
根據以上說明,可知在CC=5、SP_CC=5中,欲連接之2個傳輸資料流要如何配置於主短片、子短片內。前次播放項目端之主短片必須在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結束,而目前播放項目端之主短片必須在目前播放項目之In_Time所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開始。此關係在前次子播放項目中亦是相同,前次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必須在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所參照的音訊表達單元結束,而目前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必須在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所參照的音訊表達單元開始。其理由係如前所述,從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開始參照的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後,不可具有多餘的音訊表達單元之故。另一方面,前次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並不需要在前次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所參照的音訊表達單元開始,而目前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亦不需要在目前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所參照的音訊表達單元結束。
根據以上之第24、27圖,得知主要TS、次要TS必須構成為相同時間長度,並製作成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PTS值相同。再者,必須進行多工化,使前次播放項目端之主短片、前次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在相當於Out_Time之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結束,且必須進行多工化,使目前播放項目端之主短片、目前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在相當於In_Time之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開始。
又,該等傳輸資料流必須滿足以下條件:.TS1與TS2之程式數為1個.視訊資料流數為1個.音訊資料流數相同.前次播放項目之STN_table與目前播放項目之STN_table內容相同.各個播放項目之傳輸資料流的再生期間為3秒。
以上係在CC=5、SP_CC=5之下連接2個資料流時,在傳輸資料流之等級中應滿足之條件。接著,說明在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等級中應滿足之條件。
<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等級>
CC=5係指使本來應該不同之主要TS1視訊資料流的最後視訊表達單元之開始時間,與主要TS2視訊資料流的最初視訊表達單元之結束時間一致。要使視訊表達單元之結束時間、開始時間一致時,欲與此種視訊表達單元同步再生之音訊表達單元的處理方式則是問題之一。其原因在於視訊資料與音訊資料之抽樣頻率不同,且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之時間長度並不一致之故。
第28圖係顯示CC=5及SP_CC=5之詳細說明。第1層~第3層表示子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而第4層~第7層表示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第4層表示TS1、TS2之多數視訊表達單元,而第5層表示TS1之音訊表達單元、TS2之音訊表達單元。第6層表示主短片之STC值,而第7層表示主短片之原始封包列。
在本圖中,具有陰影線者係TS1端之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原始封包,而未具有陰影線者係TS2端之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原始封包。
本圖之CC=5係指雖然視訊表達單元之邊界一致(第4層),但在主短片之ATC中具有間隙(第7層),並在主短片之音訊表達單元形成重疊(第5層)之狀態。而SP_CC=5係指在子短片之ATC中具有間隙(第1層),並在子短片之音訊表達單元形成重疊(第2層)之狀態。
前述視訊表達單元之邊界係指從TS1端來看時相當於第4層的最後視訊表達單元之結束點PTS1(1stEnd)+Tpp,而從TS2端來看時則相當於第4層的視訊表達單元之開始點PTS2(2ndSTART)。
在TS1當中,將與邊界時點T4一致的音訊表達單元之結束點作為T5a,並在TS2當中,將與邊界時點T4一致的音訊表達單元之開始點作為T3a時,則主短片之重疊形成於音訊表達單元的T3a到T5a。
又,在本圖中,子短片之音訊表達單元比主短片之音訊表達單元長。其原因在於為了方便透過網路提供子短片之音訊資料流而設定成低抽樣頻率,故使得每1個音訊表達單元之時間長度變長。該第1層之原始封包列亦具有與第7層相同之間隙,而第2層之音訊表達單元亦與第5層相同形成重疊。且,在子短片的TS1之音訊表達單元當中,將與邊界時點T4一致的音訊表達單元之結束點作為T5b,並在子短片的TS2之音訊表達單元當中,將與邊界時點T4一致的音訊表達單元之開始點作為T3b時,則重疊形成於T3b到T5b。
根據此圖,可知要實現CC=5、SP_CC=5時,必須在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封包之等級中,滿足下述4個條件:(1)TS1之音訊資料流之最後音訊表達單元要含有具有再生時間之樣本,且該再生時間與前次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TS1之最後視訊圖像顯示期間的結束期相等。
(2)TS2之音訊資料流之最初音訊表達單元要含有具有再生時間之樣本,且該再生時間與目前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所指定的TS2之最初圖像顯示期間的開始期相等。
(3)在連接點之音訊表達單元列中,不具有間隙。這表示連接點中亦可產生音訊表達單元列之重疊。但,此種重疊長度必須比2個音訊資料框之再生期間短。
(4)TS2之最初封包要含有PAT,且亦可於其正後方接續1個以上之PMT。在PMT大於TS封包之負載內容時,該PMT亦有可能超過2個封包。儲存有PMT之TS封包中亦可具有PCR或SIT。
<In_Time、Out_Time與視訊表達單元之關係>
第29圖係顯示前次播放項目與目前播放項目所指定的多數視訊表達單元與多數音訊表達單元與STC時間軸之關係。第1層表示歸屬於前次播放項目所參照的TS1之多數視訊表達單元、及歸屬於目前播放項目所參照的TS2之多數視訊表達單元,而第2層表示歸屬於前次子播放項目所參照的時間戳記之多數音訊表達單元、及歸屬於目前子播放項目所參照的TS2之多數音訊表達單元。第3層表示前次子播放項目的TS1之STC時間軸、及目前子播放項目的TS2之STC時間軸。在第2層所示的TS1之音訊表達單元、TS2之音訊表達單元當中,從TS2的音訊表達單元之開始點T3b開始到相當於TS1的音訊表達單元結束時間T5b為止所形成之重疊係如第28圖所示者。此外,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係分別指定作為視訊表達單元的邊界之時點T4。而目前播放項目之In_Time、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亦是指定作為視訊表達單元的邊界之時點T4,因此,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會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致。像這樣,可知儘管前次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目前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記錄於與BD-ROM不同之記錄媒體,亦會與主短片的視訊表達單元之邊界一致,並且更與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目前播放項目之In_Time一致。
以上係關於視訊表達單元、音訊表達單元等級的條件之詳細說明。
<基本資料流之等級>
接著,說明用以實現CC=5、SP_CC=5之基本資料流等級的編碼條件。
在各個基本資料流之等級中,必須滿足以下編碼條件:(1)視訊資料流.視訊解析度及資料框率在無縫整合連接之前後不變。.無縫整合連接之正前方的視訊資料流在sequence_end_code(MPEG-2視訊時)、end_of_sequence_rbsp(MPEG-4 AVC時)結束。
(2)音訊資料流.具有同一PID的音訊資料流之編碼方式不變,且抽樣頻率、量子化位元數、及聲道數等不變。
(3)PG資料流a)TS1及TS2之PG資料流數相同。
b)TS1之PG資料流在稱為顯示設定結束(End of Display Set)之機能段結束。
c)可輸送TS1的最後PCS之PES封包的PTS係顯示比與前次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相當的再生時間早之時點。
d)TS2之PG資料流必須從起始點、繼續點(Epoch Start、Epoch Continue)類型之顯示設定(Display Set)開始。
e)可輸送TS2的最初PCS之PES封包的PTS係顯示比與目前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相當的再生時間慢、或相等之時點。
f)TS2的原始封包之繼續、及TS1的原始封包之取出可定義為相同系統時間軸上的STC1、STC2,且該等之DTS值/PTS值不會重複。
(4)IG資料流a)TS1及TS2之IG資料流數相同。
b)TS1之IG資料流在稱為顯示設定結束(End of Display Set)之機能段結束。
c)可輸送TS1的最後ICS之PES封包的PTS係顯示比與前次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之Out_Time相當的再生時間早之時點。
d)TS2之IG資料流必須從起始點、繼續點(Epoch Start、Epoch Continue)類型之顯示設定(Display Set)開始。
e)可輸送TS2的最初ICS之PES封包的PTS係顯示比與目前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相當的再生時間慢、或相等之時點。
f)TS2的原始封包之繼續、及TS1的原始封包之取出可定義為相同系統時間軸上的STC1、STC2,且該等之DTS值/PTS值不會重複。
要以CC=5連接前次播放項目與目前播放項目,並以SP_CC=5連接前次子播放項目與目前子播放項目時,必須滿足所有上述AV資料流之等級、傳輸資料流之等級、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之等級、基本資料流之等級中的條件。
以上係局部儲存器200的結構-播放清單資訊之說明。
結束以上關於本發明的記錄媒體之說明。接著,說明關於本發明之再生裝置。
第30圖係顯示本發明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係根據本圖所示內部結構進行工業性生產。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係主要由系統LSI及驅動裝置等2部分構成,藉由將這些部分組裝於裝置之外殼及基板上,可進行工業性生產。系統LSI係匯集各種可發揮再生裝置機能的處理部之積體電路。這樣生產出來的再生裝置係構成為包含有:BD-ROM驅動器1a;讀緩衝器1b、c;ATC計數器2a、c;原始解封包器2b、d;STC計數器3a、c;PID濾波器3b、d;視訊解碼器4;傳輸緩衝器(TB)4a;多工緩衝器(MB)4b;基本緩衝器(EB)4c;視訊解碼器4d;重排序緩衝器4e;開關4f;視訊平面5;音訊解碼器9;傳輸緩衝器6;基本緩衝器7;解碼器8;開關10a、b、c、d;交互圖形解碼器11;傳輸緩衝器(TB)11a;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1b;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1c;物件緩衝器11d;合成緩衝器11e;圖形控制器11f;交互圖形平面12;表達圖形解碼器13;傳輸緩衝器(TB)13a;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3b;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3c;物件緩衝器13d;合成緩衝器13e;圖形控制器13f;表達圖形平面14;傳輸緩衝器15a;基本緩衝器15b;解碼器15c;傳輸緩衝器16a;基本緩衝器16b;解碼器16c;合成部17;記憶體21;控制器22;PSR組23;PID變換部24;網路部25;操作接收部26;及局部儲存器200。
BD-ROM驅動器1a可進行BD-ROM之載入/跳出,並對BD-ROM光碟進行存取。
讀緩衝器(RB)1b可儲存從BD-ROM讀取之原始封包列。
讀緩衝器(RB)1c可儲存從最後播放標題讀取之原始封包列。
ATC計數器2a可使用構成主要TS之原始封包當中,位於再生區間的最初位置者之ATS進行重設後,將ATC輸出至原始解封包器2b。
原始解封包器(Source De-packetizer)2b可從構成主要TS之原始封包中取出TS封包,並且送出。在進行該送出時,要依照各TS封包之ATS調整輸入至解碼器之時間。具體而言,即,在ATC計數器2a所生成之ATC值與原始封包之ATS值相同之瞬間,在TS_Recording_Rate下只將該TS封包傳送至PID濾波器3b。
ATC計數器2c可使用構成次要TS之原始封包當中,位於再生區間的最初位置者之ATS進行重設後,將ATC輸出至原始解封包器2d。
原始解封包器(Source De-packetizer)2d可從構成次要TS之原始封包中取出TS封包,並且送出。在進行該送出時,要依照ATS調整輸入至解碼器之時間。具體而言,即,在ATC計數器2c所生成之ATC值與原始封包之ATS值相同之瞬間,在TS_Recording_Rate下只將該TS封包傳送至PID濾波器3d。
STC計數器3a可根據主要TS之PCR進行重設,並輸出STC。
PID濾波器3b係主短片用之多工分離部,可將原始解封包器2b輸出的原始封包當中,具有PID變換部24所通知之PID參照值者輸出至視訊解碼器4、音訊解碼器9、交互圖形解碼器11、表達圖形解碼器13。各解碼器可接收通過PID濾波器3b之基本資料流,並依照主要TS之PCR(STC1時間軸)進行從解碼器再生之處理。像這樣,通過PID濾波器3b而輸入至各解碼器之基本資料流係依照主要TS之PCR而提供解碼及再生進行。
STC計數器3c可根據次要TS之PCR進行重設,並輸出STC,而PID濾波器3b係參照該STC進行多工分離。
PID濾波器3d係子短片用之多工分離部,可將原始解封包器2d輸出的原始封包當中,具有PID變換部24所通知之PID參照值者輸出至各個音訊解碼器9、交互圖形解碼器11、表達圖形解碼器13。像這樣,通過PID濾波器3d而輸入至各解碼器之基本資料流係依照次要TS之PCR而提供解碼及再生進行。
如說明記錄媒體時所述者,由於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致,因此,若ATC計數器2a與ATC計數器2c計數到相同值(時間)的話,則主要TS與次要TS兩邊的時間軸會一致,且可將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作為1條資料流處理。此外,可使顯示輸入至解碼器的輸入時間之ATC時間軸與顯示解碼器基準時間軸之STC時間軸同步。
前述2個原始解封包器可藉由ATC時間軸之同步,分別處理從BD-ROM讀取之原始封包、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原始封包。
若STC計數器3a、c藉由STC時間軸之同步而計數到相同時間的話,則可將2個TS作為1個TS處理。再生裝置之解碼器係在1個STC時間軸上移動,因此,會與通常只再生主要TS時的情形相同,而可使STC時間之管理共通化。從開發再生裝置之觀點來看,使視訊解碼器4、IG解碼器11、PG解碼器13、系統解碼器15c、16c及音訊解碼器9全部在相同的STC時間軸上移動,係在控制上與一般只再生BD-ROM之再生裝置完全相同,故可作為較佳限制。再者,在製作時只要控制1個TS之輸入時點並且觀測緩衝器狀態即可,故製作時的檢證亦變的更加容易。
視訊解碼器4可將PID濾波器3b輸出之多數PES封包解碼而得之非壓縮形式圖像寫入視訊平面5,且包含有傳輸緩衝器4a、多工緩衝器4b、基本緩衝器4c、解碼器4d、重排序緩衝器4e、開關4f。
傳輸緩衝器(TB)4a係在歸屬於視訊資料流之TS封包從PID濾波器3b輸出之際,暫時儲存用之緩衝器。
多工緩衝器(MB)4b係於視訊資料流從傳輸緩衝器4a輸出至基本緩衝器4c時,暫時預存PES封包用之緩衝器。
基本緩衝器(EB)4c係用以儲存編碼狀態的圖像(I圖像、B圖像、P圖像)之緩衝器。
解碼器(DEC.)4d可依照每個預定解碼時間(DTS)將視訊基本資料流之各個資料框影像解碼,以得到多數資料框影像,並寫入視訊平面5。
重排序緩衝器4e係用以使解碼後的圖像順序從編碼順序切換成顯示順序之緩衝器。
開關4f係可實現將圖像順序從編碼順序切換成顯示順序之開關。
視訊平面5係用以預存非壓縮形式的圖像之平面。平面係指用以在再生裝置中預存一個畫面份的像素資料之記憶體領域。視訊平面5之解析度為1920×1080,且該視訊平面5內儲存之圖像資料係由以16位元的YUV值顯現之像素資料而構成者。
音訊解碼器9可進行音訊資料流之解碼,且包含有傳輸緩衝器6、基本緩衝器7、解碼器8。
傳輸緩衝器6可將從PID濾波器3b輸出之TS封包儲存成先進先出格式,並供給至解碼器8。
基本緩衝器7可只將PID濾波器3b所輸出之TS封包當中,具有欲再生的音訊資料流PID之TS封包儲存成先進先出格式,並供給至解碼器8。
解碼器8可將儲存於傳輸緩衝器6之TS封包變換成PES封包,並對該PES封包進行解碼處理,以於得到非壓縮狀態之LPCM狀態音訊資料後進行輸出。藉此,可進行音訊資料流之數位輸出。
開關10a可將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200讀取之TS封包的任一者,選擇性地供給至視訊解碼器4。
開關10b可將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200讀取之TS封包的任一者,選擇性地供給至交互圖形解碼器11。
開關10c可將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200讀取之TS封包的任一者,選擇性地供給至表達圖形解碼器13。
交互圖形(IG)解碼器11可將從BD-ROM100或局部儲存器200讀取之IG資料流解碼,並將非壓縮圖形寫入IG平面12,且包含有傳輸緩衝器(TB)11a、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1b、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1c、物件緩衝器11d、合成緩衝器11e、及圖形控制器(Ctrl)11f。
傳輸緩衝器(TB)11a係可暫時儲存歸屬於IG資料流的TS封包之緩衝器。
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1b係可儲存構成IG資料流的PES封包之緩衝器。
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1c可將儲存有圖形資料之PES封包解碼,並將由解碼而得的選色(index color)所構成之非壓縮狀態位元映像(bit map)作為圖形物件寫入物件緩衝器11d。
物件緩衝器11d係用以配置藉資料流圖形處理器11c解碼而得之圖形物件。
合成緩衝器11e係用以配置描繪圖形資料用的控制資訊之記憶體。
圖形控制器(Ctrl)11f可解碼配置於合成緩衝器11e之控制資訊,並根據解碼結果進行控制。
交互圖形平面12可寫入藉IG解碼器10解碼而得之非壓縮圖形。
表達圖形解碼器13可將從BD-ROM或局部儲存器200讀取之PG資料流解碼,並將非壓縮圖形寫入表達圖形平面14。表達圖形(PG)解碼器13包含有傳輸緩衝器(TB)13a、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3b、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3c、物件緩衝器(OB)13d、合成緩衝器(CB)13e、及圖形控制器(Ctrl)13f。
傳輸緩衝器(TB)13a係在歸屬於PG資料流之TS封包從PID濾波器3b輸出之際,暫時儲存用之緩衝器。
編碼資料緩衝器(CDB)13b係用以儲存構成PG資料流的PES封包之緩衝器。
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13c可將儲存有圖形資料之PES封包(ODS)解碼,並將由解碼而得的選色(index color)所構成之非壓縮狀態位元映像(bit map)作為圖形物件寫入物件緩衝器13d。
物件緩衝器(OB)13d係用以配置藉資料流圖形處理器13c解碼而得之圖形物件。
合成緩衝器(CB)13e係用以配置描繪圖形資料用的控制資訊(PCS)之記憶體。
圖形控制器(Ctrl)13f可解碼配置於合成緩衝器13e之控制資訊(PCS),並根據解碼結果進行控制。
表達圖形(PG)平面14係具有一個畫面份領域之記憶體,且可儲存一個畫面份之非壓縮圖形。
系統解碼器15可處理次要TS之系統控制封包(PAT或PMT),並控制解碼器整體。
傳輸緩衝器15a可儲存主要TS所具有之系統控制封包(PAT或PMT)。
基本緩衝器15b可將系統控制封包供給至解碼器15c。
解碼器15c可將儲存於基本緩衝器15b之系統控制封包解碼。
傳輸緩衝器16a可儲存次要TS所具有之系統控制封包。
基本緩衝器16b可將次要TS之系統控制封包供給至解碼器16c。
解碼器16c可將儲存於基本緩衝器16b之系統控制封包解碼。
記憶體21係用以預存目前播放清單資訊或目前短片資訊之記憶體。目前播放清單資訊係指記錄於BD-ROM之多數播放清單資訊中的目前處理對象,而目前短片資訊係指記錄於BD-ROM/局部儲存器之多數短片資訊中的目前處理對象。
控制器22係藉由執行播放清單再生(依照目前播放清單資訊之再生控制)而實現BD-ROM之再生控制,此外,亦進行前述ATS、STC之控制。該控制進行時,控制器22係於1秒之時間範圍內,將BD-ROM、局部儲存器內之原始封包先行讀取至解碼器內的緩衝器。要進行此種先行讀取之理由在於可藉由前述視窗限制而保障不會產生欠位或溢位。
PSR組23係內建於再生裝置中的暫存器,並由64個播放器設定/狀態暫存器(Player Setting/Status Register;PSR)、4096個通用暫存器(General Purpose Register;GPR)所構成。在播放器設定/狀態暫存器之設定值(PSR)中,PSR4~PSR8係用以表示目前之再生時點。
PID變換部24可根據STN_Table,將儲存於PSR組23的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之資料流號碼變換成PID參照值,並將變換結果之PID參照值指示PID濾波器3b、PID濾波器3d。
網路部25係可實現本再生裝置之通信機能者,且只要授與URL指定的話,即可確立與符合該URL的網站間之TCP連接、FTP連接等。藉由此種連接確立,可執行從網站之下載。
操作接收部26可從使用者接收對於遙控器執行之操作,並將顯示該操作之使用者操作資訊通知控制器22。
以上係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接著,進行再生裝置的控制器22之組裝說明。控制器22可製作使CPU執行第31、32圖所示的流程圖處理順序之程式,並寫入至命令ROM,再藉由供給至CPU而組裝於再生裝置上。
第31圖係根據播放清單資訊之再生順序的流程圖。本流程圖係一迴路結構,即讀取構成播放清單資訊之.mpls檔案(步驟S11),並將播放清單資訊前端之播放項目設為目前播放項目後(步驟S12),對該目前播放項目重複步驟S13~步驟S25之處理。該迴路結構係將步驟S23作為結束條件,並命令BD-ROM驅動器進行從對應於目前播放項目的In_Time之存取單元開始到對應於目前播放項目的Out_Time之存取單元為止之讀取(步驟S13),以判定目前播放項目中是否具有前次播放項目(步驟S14),再依照判定結果選擇性地執行步驟S15之處理、步驟S16~步驟S21之處理。具體而言,若目前播放項目中未具有前次播放項目的話(步驟S14為No),即命令解碼器進行從播放項目_In_Time到播放項目_Out_Time之再生(步驟S15)。
若目前播放項目中具有前次播放項目的話(步驟S14為Yes),即進行判定目前播放項目是否為CC=5,若為CC=5的話(步驟S16為Yes),即進行步驟S17~步驟S20之處理。
具有前述之前次播放項目時,會切換主要TS之ATC序列。在該切換進行時,係算出稱為ATC_delta1(ATC差量1)之主要TS用的偏移值(Offset)(步驟S17),並藉由對至目前為止的ATC序列之ATC值(ATC1)加上ATC_delta1,而求得新的ATC序列之ATC值(ATC2)(步驟S18)。
此外,具有前述之前次播放項目時,會切換主要TS之STC序列。在該切換進行時,係求出稱為STC_delta1之偏移值(步驟S19),並藉由對至目前為止的STC序列之STC值(STC1)加上STC_delta1,而求得新的STC序列之STC值(STC2)。
接著,在指示音訊解碼器9消除音訊重疊後,命令解碼器進行從播放項目_In_Time到播放項目_Out_Time之再生(步驟S21)。若目前播放項目並非為CC=5的話,則進行CC=1、CC=6之處理。
執行步驟S15、步驟S16~步驟S21之任一處理後,會執行步驟S25之處理。步驟S25係搜尋是否具有欲與目前播放項目同步再生的子播放項目之處理。在此,構成子路徑資訊之各子播放項目係具有Sync_PlayItem_Id之資訊,且欲與目前播放項目同步再生之子播放項目的Sync_PlayItem_Id設定於目前播放項目中。因此,步驟S25係進行搜尋在構成子路徑資訊之多數子播放項目中,是否具有將目前播放項目指定為Sync_PlayItem_Id之子播放項目。
若未具有時,則移到步驟S22。步驟S22係進行判斷AV短片時間軸之目前再生時點(目前PTM(Presentation Time;表示時間))是否到達目前播放項目之Out_Time(步驟S22)。到達時,則移到步驟S23。步驟S23係進行判定目前播放項目是否為播放清單資訊之最後播放項目,若並非最後播放項目時,則將播放清單資訊中的下一個播放項目作為目前播放項目(步驟S24),並移到步驟S13。藉由以上處理,可對於播放清單資訊中的所有播放項目執行步驟S13~步驟S24之處理。
第32圖係顯示子播放項目的無縫整合連接之流程圖。
在步驟S25中判定具有將目前播放項目指定為Sync_PlayItem_Id之子播放項目時,則將該子播放項目設定為目前子播放項目(步驟S31),並命令局部儲存器200進行從相當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之存取單元開始到相當於Out_Time之存取單元為止之讀取(步驟S32)。接著,進行判定目前播放項目中是否具有前次子播放項目(步驟S33),並依照判定結果選擇性地執行步驟S34、S35之處理、步驟S36~步驟S41之處理。具體而言,在目前播放項目中未具有前次子播放項目時(步驟S33為No),要等待目前PTM到達Sync_Start_Pts_of_PlayItem(步驟S34),並於到達時命令解碼器進行從子播放項目_In_Time到子播放項目_Out_Time之再生(步驟S35)。
目前播放項目中具有前次子播放項目時(步驟S33為Yes),進行判定目前播放項目是否為SP_CC=5(步驟S36),若為SP_CC=5的話(步驟S36為Yes),則進行步驟S37~步驟S41之處理。
在具有前述之子播放項目時,會切換ATC序列。在該切換進行時,係算出稱為ATC_delta2之次要TS用的偏移值(步驟S37),並藉由對至目前為止的ATC序列之ATC值(ATC1)加上ATC_delta2,而求得新的ATC序列之ATC值(ATC2)(步驟S38)。
ATC_delta係指從至目前為止讀取的傳輸資料流(TS1)之最後TS封包輸入時點T1開始,到新讀取的傳輸資料流(TS2)之最初TS封包輸入時點T2為止之偏移值,並且相當於“ATC_delta≧N1/TS_recording_rate”之計算式。在此,N1係接續於TS1的最後視訊PES封包後之TS封包的封包數。
此外,在具有前述之前次播放項目時,亦會切換STC序列。在該切換進行時,係求出STC_de1ta2(步驟S39),並藉由對至目前為止的STC序列之STC值(STC1)加上STC_delta2(步驟S40),而求得新的STC序列之STC值(STC2)。
在前端的STC序列中,最後再生的圖像之顯示開始時間為PTS1(1stEND)、圖像的顯示期間為Tpp,而在後端的STC序列中,最初顯示的圖像之開始時間為PTS2(2ndSTART)時,由於在CC=5中必須使PTS1(1stEND)+Tpp之時間與PTS2(2ndSTART)之時間一致,故可根據STC_delta2=PTS1(1stEND)+Tpp-PTS2(2ndSTART)之計算式來算出STC_delta2。
接著,在指示音訊解碼器9消除音訊重疊後,命令解碼器進行從子播放項目_In_Time到子播放項目_Out_Time之再生(步驟S41)。
如前所述,控制器22可進行STC之變更處理,然而在再生裝置之一般組裝中,該變更處理係在解碼器於自發(free run)狀態下進行者。
自發狀態係指解碼器並未進行與STC的同步控制之狀態。之後,若STC回復到可設定STC時間軸之狀態的話,則解碼器即從自發狀態變換到與STC之同步控制。另一方面,在步驟S36中判定目前播放項目並非為CC=5時(步驟S36為No),即進行CC=1、CC=6之處理。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稱為視窗之每1秒的傳送允許量係限制在48Mbit以下,故即使在該1秒之期間內傳送允許量局部性地提高至96Mbit,只要使解碼器先行讀取96Mbit×0.5秒大小之TS封包,解碼器內之緩衝器即不會產生欠位或溢位。在數位資料流之任一期間內資料量皆低於「96Mbit×0.5秒」,且可在不產生欠位或溢位之下供給TS封包,故可避免視訊或音訊資料不足。藉此,可避免因進行實現Out-of-MUX架構用之同時讀取而造成品質上的問題。
又,若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致,且播放項目端之連接狀態為CC=5的話,則子播放項目端之連接狀態亦為SP_CC=5,故即使切換播放項目亦不需再次設定多工分離部,且可同時執行播放項目到播放項目之切換、子播放項目到子播放項目之切換。又,可使多工分離部所參照之STC時間軸同步,並且可根據播放清單資訊進行再生處理。
(第2實施型態)
本實施型態係針對前實施型態所述之BD-ROM的製作進行詳細說明。可依照順序執行下述步驟而製作前實施型態之BD-ROM。
<BD-ROM之記錄步驟>
首先,開始規劃決定要在何種架構之下再生BD-ROM(規劃步驟),並進行動畫收錄、聲音收錄等素材製作(素材製作步驟),再根據規劃步驟所作成之架構製作容量結構資訊(腳本製作步驟)。
容量結構資訊係指利用抽象性的記錄顯示光碟的應用層格式之資訊。
接著,藉由分別對視訊素材、音訊素材、字幕素材、選項單素材進行編碼,可得到基本資料流(素材編碼步驟),然後,進行多數基本資料流之多工化(多工化步驟)。
在此種多工化之下,可進行使業經多工化之資料流與容量結構資訊適合於BD-ROM的應用層格式之作業,以得到欲記錄於BD-ROM的容量領域之資料整體(一般稱作容量資料)(格式化步驟)。
在此,本發明的記錄媒體之應用層格式係利用程式設計語言記錄的類別結構體之實例,並且根據BD-ROM規格所規定的語法來記錄類別結構體之實例,可製作短片資訊、播放清單資訊等。此時,資料表形式之資料可使用程式設計語言之for文來定義,而只有在其他、特定的條件下可使用if文來定義。
在業經適當處理之後得到容量資料時,可試著再生容量資料並進行腳本製作步驟的結果是否正確之確認(仿真(emulation)步驟)。該仿真步驟係以進行模擬BD-ROM播放器模組之緩衝狀態較佳。
最後進行壓縮步驟。該壓縮步驟係將容量影像變換成實體資料列,並使用該實體資料列進行原版光碟切割,以製作原版光碟。再者,可從壓縮裝置所作成之原版光碟製造BD-ROM。此種製造主要包含有基板成形、反射膜成膜、保護膜塗佈、疊片、及標號列印等各種步驟。
經由以上步驟,可製作各實施型態所示之記錄媒體(BD-ROM)。
<追加內容之製作步驟>
以BD-ROM內容及追加內容構成電影作品時,要執行前述之規劃步驟到格式化步驟。而藉此得到構成1個容量資料之AV短片、短片資訊、播放清單資訊時,可將該等資訊當中欲提供給BD-ROM者以外之剩餘者作為追加內容,並利用歸檔程式等彙整於1個檔案中。經過此種處理而得到追加內容時,要將該追加內容提供給WWW伺服器,並依照再生裝置之要求而送出至再生裝置。
前實施型態所述之驗證,即,在格式化步驟中執行完成AV短片、短片資訊、播放清單資訊,並藉由播放清單資訊內的STN_table確定欲再生之基本資料流之階段。接著,說明製作此種應用程式格式之製作系統。
第33圖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的製作系統之內部結構。如本圖所示,製作系統包含有輸入裝置51、編碼裝置52、伺服裝置53、素材儲存器54、BD結構資訊儲存器55、客戶端裝置56~58、多工器60、BD腳本轉換器61、格式器62、及驗證部63。
輸入裝置51可裝入收納有HD影像、SD影像之視訊記錄器,以再生該視訊記錄器並將再生信號輸出至編碼裝置52。
編碼裝置52可將輸入裝置51所輸出之再生信號編碼,以得到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等之基本資料流。藉此而得之基本資料流係透過LAN而輸出至伺服裝置53,並寫入伺服裝置53內的素材儲存器54中。
伺服裝置53係由素材儲存器54、BD結構資訊儲存器55等2個驅動裝置所構成。
素材儲存器54係伺服裝置53之內建光碟裝置,且可依序儲存經編碼裝置52編碼而得之基本資料流。素材儲存器54具有HDstream目錄、SDstream目錄等2種目錄,且編碼HD影像而得之基本資料流係寫入HDstream目錄中。
BD結構資訊儲存器55係儲存有BD容量結構資訊之驅動裝置。
多工器60係從儲存於素材儲存器54內的HDstream目錄、SDstream目錄之基本資料流中,讀取出經BD容量結構資訊指定者,並依照BD容量結構資訊將其多工化,以得到作為多工化資料流之AV短片。
BD腳本轉換器61係藉由將儲存於BD結構資訊儲存器55之BD容量結構資訊變換成BD-ROM應用程式格式而得到BD腳本。
格式器62可使藉多工器60而得之短片、藉BD腳本轉換器61而得之BD腳本適應於BD-ROM之應用層格式,藉此,可從該BD腳本得到欲儲存於BD-ROM原版光碟或局部儲存器之下載用內容。
驗證部63係參照BD腳本轉換器61所生成的播放清單資訊內之STN_table,進行判定多工器60所得到之BD-ROM用的主要TS、局部儲存器用的次要TS,是否滿足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之限制。
以上係製作系統之內部結構。接著,進行製作系統的驗證部63之組裝說明。
<驗證部63組裝用之處理順序>
驗證部63可製作使CPU執行第34、35圖所示的流程圖處理順序之程式,並寫入至命令ROM,再藉由供給至CPU而組裝於再生裝置上。
第34圖係顯示關於主要TS、次要TS的驗證順序之流程圖。本流程圖係形成一迴路結構,即,於步驟S1中將原始封包列之最初原始封包的ATS設定為目前視窗之In_Time後,再重複步驟S2~步驟S7之處理。該迴路結構係將目前視窗之In_Time開始1秒後出現的ATS設定為目前視窗之Out_Time(步驟S2),並計算目前視窗之In_Time到Out_Time間具有的TS封包數(步驟S3),以算出在目前視窗中從In_Time開始之位元數(步驟S4),再重複判定該位元值是否低於48Mbit之處理(步驟S5)直到步驟S6判定為Yes為止。該步驟S6係進行判定目前視窗之Out_Time是否已到達ATC時間軸之最後原始封包,若步驟S6為No的話,則將原始封包列之下一個ATS設為目前視窗之In_Time(步驟S7),並重複步驟S2~步驟S6之處理。若任一視窗在步驟S5中判定為No的話,則判定違反BD-ROM規格(步驟S9)。而若所有視窗在步驟S5判定為Yes,並且在步驟S6判定為Yes的話,則判定適合BD-ROM規格(步驟S8)。
由於主要TS、次要TS係經過以上驗證,因此,即使在分別從BD-ROM、局部儲存器供給主要TS、次要TS之情形下,亦通常可滿足前述限制。
在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PG資料流、IG資料流分別具有多數同類的基本資料流時,最好依照第35圖之順序進行驗證。第35圖之驗證順序係第34圖之步驟S3~步驟S4替換成步驟S81~步驟S83者。
該步驟S81~步驟S83係在每決定1個目前視窗時,即依照每個基本資料流算出在STN_table中,構成允許再生的基本資料流之TS封包當中屬於目前視窗者之位元率(步驟S81),並從多數視訊資料流、多數音訊資料流、多數PG資料流、多數IG資料流中,選擇算出位元率最高者(步驟S82),再將視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音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P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及I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進行合計(步驟S83),以判定該合計量是否低於48Mbit(步驟S85)。
由於在Out-of-MUX應用程式中必定會排他性地選擇同類基本資料流,因此,可使前述判定中的驗證進行更加合理。
驗證亦可有效地確認位元率之局部較高處,即,局部尖峰的出現處之位元值。局部尖峰的出現處係如下所述者:(1)視窗之In_Time指示的TS封包前端。
(2)視窗之In_Time指示的TS封包終端。
(3)視窗之Out_Time指示的TS封包前端。
(4)視窗之Out_Time指示的TS封包終端。
藉由重點性地確認該等處所之位元量,可使得製作時的驗證作業更加簡略化。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可於製作允許次要TS再生之STN_table時,利用根據該STN_table之再生處理,而在製作階段事先檢證是否產生欠位或溢位。
(第3實施型態)
本實施型態係針對播放項目間、子播放項目間的連接,設置新類型-CC=6之實施型態。
CC=6係規定構成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之多數播放項目資訊間的連接狀態。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係用以將欲以進行串流為前提而再生之多數AV短片,指定為1個再生路徑之播放清單資訊。
<連續播放清單資訊>
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係具有下述之便:藉由將進行下載/串流之次要TS細分成多數檔案,而縮小快取容量(cache size)、或不需等待所有檔案下載即可開始再生。
以進行串流為前提之內容係規定於長度短的多數AV短片中,故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係由分別對應於該等多數AV短片之多數播放項目資訊所構成者。另一方面,分割成小單位之AV短片係為了進行串流而分割者,故不會於STC、ATC具有不連續點。因此,在並非為CC=5之其他狀態下,必須事先規定該等AV短片間之連接狀態,並將如此規定之連接狀態稱作CC=6。
<在CC=6時應滿足之條件>
在CC=6時,從2個播放項目指定之TS1、TS2及從2個子播放項目指定之TS1、TS2必須滿足以下條件:1)TS2之視訊資料流必須從GOP開始。
2)在TS2之音訊資料流與具有相同PID的TS1之音訊資料流中,不可於連接點的音訊表達單元列上具有間隙。
TS1之音訊資料流亦可在不完整的音訊資料流形式下結束。此外,TS2中具有相同PID之音訊資料流亦可從不完整的音訊表達單元開始。只要根據多數播放項目、多數子播放項目再生該等TS1、TS2的話,即可從2個音訊表達單元得到1個完結的音訊表達單元。
CC=6在實際上是無縫整合連接,故不會具有像CC=5只有視訊資料無縫整合連接而音訊資料為不連續連接、或者被消除(mute)等之情形,可無縫整合連接所有基本資料流。
如前所述,CC=6係指根據串流進行情形將邏輯性地接續的資料流分割成多數部分時之分割邊界。但,欲記錄於BD-ROM之資料流必須由32個原始封包構成,因此,構成單一子播放項目之單一資料流檔案必須全部形成為6KByte之倍數。
<CC=6之詳細說明>
第36圖係顯示CC=6之詳細說明。第1層表示儲存有具備1條連續性ATC/STC時間軸且編碼方式亦呈現連續的資料流之檔案(20000.m2ts)。第2層表示儲存有3個資料流之3個檔案(20001.m2ts,20002.m2t,20003.m2ts)。該等3個檔案儲存有以對齊單元(6KByte)為單位區分第1層的1條資料流而得之3個主要TS。
第37圖係顯示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第1層表示播放清單資訊之3個播放項目(播放項目資訊#1、播放項目資訊#2、播放項目資訊#3)。該等3個播放項目係指定主要TS,且播放項目資訊#1、播放項目資訊#2之間設定為CC=1,而播放項目資訊#2、播放項目資訊#3之間設定為CC=5。第2層表示播放清單資訊之3個子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資訊#1、子播放項目資訊#2、子播放項目資訊#3)。該等3個子播放項目係指定次要TS,且子播放項目資訊#1、子播放項目資訊#2之間設定為CC=1,而子播放項目資訊#2、子播放項目資訊#3之間設定為CC=5。第3層表示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之9個子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資訊#1、子播放項目資訊#2、子播放項目資訊#3~子播放項目資訊#9)。該等9個子播放項目係指定次要TS,且子播放項目資訊#3、子播放項目資訊#4之間設定為CC=1,子播放項目資訊#6、子播放項目資訊#7之間設定為CC=5,而除此以外者皆設定為CC=6。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之子播放項目係在CC=6之下連接,而在播放項目於CC=1、CC=5條件下連接之時點時,則與播放項目相同地於滿足CC=1、CC=5條件之下連接。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可藉由於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之連接狀態中導入CC=6之新類型,而對於構成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之AV短片進行較短區分,並實現利用串流進行供給之處理。
(第4實施型態)
第1實施型態係針對要如何限制各視窗之位元量進行說明,而本實施型態係提出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以滿足此種限制。
<視訊資料+音訊資料之多工化>
第38圖係在構成主要TS之音訊資料替換成構成次要TS之音訊資料時,構成主要TS之多數TS封包及構成次要TS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第38圖係存在於ATC時間軸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第1層表示主要TS,且主要TS係儲存有V、A1、A2(視訊資料1條、音訊資料2條)之TS封包。該等TS封包係前述2種類之3條基本資料流進行多工化而得者。
第2層表示次要TS,且次要TS係由儲存有1種類的2條音訊資料A3、A4之TS封包所構成。該等次要TS之TS封包進行多工化之時間範圍p3係在表示輸入至解碼器的輸入時間軸之ATC時間軸上,包含有主要TS的音訊封包進行多工化之時間範圍p1、及未傳送構成主要TS的TS封包之時間範圍p2。
只要像這樣進行多工化的話,無論選擇各種基本資料流中的任一者,皆可保證欲進行解碼之基本資料流的位元率總和不會超過主要TS之允許最大位元率(48Mbps)。前述第38圖之例係最簡單之例子,屬於次要TS只具有音訊資料之情形。
<視訊資料+音訊資料+PG資料流+IG資料流之多工化>
第39圖係在除了音訊資料之外,字幕資料(PG資料流)及選項單資料(IG資料流)亦進行替換時,構成主要TS之多數TS封包及構成次要TS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在本圖中,次要TS封包之傳送允許時間範圍k3係下述1)及2)之和:1)主要TS的同類封包之傳送允許時間範圍k1。
2)主要TS之無傳送時間範圍k2。
而儲存於次要TS之其他資料流類別(視訊、IG、PG等)亦同樣適用上述1)及2)之規則,因此,判斷各資料流最初皆可在與自己同類的資料流傳送時間範圍內於次要TS內進行多工化,但若因此而不足時,則以利用2)的主要TS之無傳送時間範圍進行多工化較有效率。
<多工器60之處理>
針對本實施型態的多工器60之處理進行具體說明。
要實現如同前述之多工化時,多工器60會於解碼器模組中模擬再生主要TS時之緩衝狀態,並檢測主要TS之各封包的傳送時間範圍、及主要TS之無傳送時間範圍。只要檢測出該等時間範圍,即可使構成次要TS之各PES封包變換成TS封包,並對於各TS封包賦予ATS,以使構成次要TS之各PES封包可於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內進行傳送。藉此而賦予之ATS係顯示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因此,如第39圖所示,構成次要TS之各PES封包可於主要TS的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內送入至解碼器。
<藉由DVD進行供給>
從局部儲存器供給之基本資料流並非為傳輸資料流形式而是程式資料流形式時,多工器60會將構成基本資料流之PES封包變換成資料包,並對各資料包之TS標頭賦予SCR(System Time Clock:系統定時時鐘)。藉此而賦予之SCR亦與ATS相同地顯示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因此,如第39圖所示,構成次要TS(從局部儲存器供給之程式資料流)之各PES封包可於主要TS(從BD-ROM供給之程式資料流)的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內送入至解碼器。從局部儲存器供給之基本資料流為程式資料流形式時,係以資料包(PES封包)等較大時間單位表現同類封包之傳送時間範圍及無傳送時間範圍,故可顯著地減少製作時的負擔,而輕易地實現。這是在DVD再生裝置中要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時之優點。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係在構成次要TS之封包的輸入期間內,選擇主要TS的同類封包之傳送期間、主要TS之無傳送期間,並進行多工化,因此,可輕易地滿足第1實施型態所示之位元量限制。藉由在第2實施型態所示之製作系統上實現此種多工化,可輕易地製作如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之電影作品。藉此,可於製作階段輕易地進行如避免產生再生時的溢位之保障。
(第5實施型態)
本實施型態係進行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詳細說明。本應用程式係有關於一種類別一個基本資料流之Out-of-MUX規定者中的例外之應用程式。而談到是哪個點例外時,則是在音訊混合應用程式同時選擇相當於主要TS之音訊資料流、及相當於次要TS之音訊資料流,且同時解碼主要TS聲音及次要TS聲音的兩種聲音之點上形成例外。
第40圖係顯示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構成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要如何供給至解碼器。本圖係於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將BD-ROM驅動器1a、局部儲存器200、網路部25顯示於左側,並將各解碼器顯示於右側,而正中央顯示進行資料流的多工分離之PID濾波器。此外,本圖之主要TS(視訊1、音訊1(英語)、音訊2(西班牙語)、PG1(英語字幕)、IG1(英語選項單)),次要TS(音訊3(註解)、PG2(日語字幕)、PG3(韓語字幕)、PG4(中國語字幕)、IG2(英語選項單))係顯示分別從BD-ROM、局部儲存器供給之傳輸資料流。由於光碟本身只記錄有英語(音訊1)及西班牙語(音訊2),故無法從該光碟選擇電影導演之註解聲音。然而,若將內容提供者所提供的內含音訊3(註解)之次要TS下載至局部儲存器的話,則可將英語聲音(音訊1)及音訊3(註解)送入解碼器。而若解碼器對該等英語聲音(音訊1)及音訊3(註解)進行混合並且輸出的話,則使用者可使附有註解之英語聲音與影像(視訊1)一起再生。
與Out-of-MUX應用程式之相異點在於只有同時解碼2種音訊資料流。由於可設想無論任何主要TS皆可能會附加光碟發售後之導演註解聲音等,因此,不宜對主要TS限制位元率等,而是與Out-of-MUX相同地導入對於次要TS之限制。在音訊混合上,必須對各基本資料流(視訊、音訊、字幕、選項單)及音訊資料進行解碼,故需要有兩種音訊解碼器之資源。
<主要、次要音訊資料流之結構>
在實現音訊混合應用程式時,係將屬於主要TS之音訊資料流稱為主要音訊資料流,並將屬於次要TS之音訊資料流稱為次要音訊資料流。以下,針對該等主要音訊資料流及次要音訊資料流進行說明。
主要音訊資料流有32條,且該等資料流具有從0x1100到0x111F之PID。另一方面,次要音訊資料流亦與主要音訊資料流相同有32條,並具有從0x1A00到0x1A1F之PID。
次要音訊資料流與主要音訊資料流之不同點在於:於次要音訊資料流之音訊資料框內含有由“縮混(Downmixing)資訊”及“增益控制資訊”構成之元資料。
“縮混資訊”係用以進行縮混之資訊。縮混係指使聲音的再生聲道數少於編碼頻道數之變換,且縮混資訊係藉由規定用以進行縮混之變換係數行列,使再生裝置進行該縮混。利用2ch再生5.1ch之聲音資料流等即為縮混之一例。
“增益控制資訊”係指在輸出主要音訊資料流端之聲音時,放大、縮小增益之資訊,而在此只要縮小即可。藉此,次要音訊資料流之元資料可將同時再生之主要音訊資料流的輸出縮小成即時(realtime)。在主要音訊與次要音訊資料重疊時,由於已經知道事先被混合之主要音訊與次要音訊資料組,故2種音訊資料之增益不需控制成即時,只要在縮小主要音訊資料增益而維持原來的次要音訊資料增益之下進行混合(重疊)即已足夠。藉由配置此種元資料,可使主要音訊資料流之再生輸出音量與次要音訊資料流之再生輸出音量一致,並避免造成喇叭破損等情形。
以上係關於本實施型態的音訊資料流之說明。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播放清單資訊之改良。
<用以實現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STN_table>
由於要使解碼器同時解碼同類基本資料流,故在本實施型態之播放清單資訊中,係於各播放項目之STN_table中顯示允許再生的多數主要音訊資料流、多數次要音訊資料流之組合。
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之STN_table。為了實現音訊混合應用程式,在STN_table中,次要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與Stream_attribute的群組與主要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與Stream_attribute的群組要分開存在。且,要賦予次要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與Stream_attribute的群組和Comb_info_Secondary_audio_Primary_audio對應。
(Comb_info_Secondary_audio_Primary_audio)
Comb_info_Secondary_audio_Primary_audio可唯一指定1個以上可對於該次要音訊資料流的再生輸出進行混合之主要音訊資料流。藉此,可如同於具有預定屬性的主要音訊資料流再生時不要混合次要音訊資料流,而只在具有預定屬性以外的主要音訊資料流再生時混合次要音訊資料流那樣地,於製作時事先設定依照聲音屬性來決定可否進行混合。
(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
又,在播放清單資訊中,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值係設定成與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值相同。因此,播放項目資訊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為“=5”的話,則子播放項目資訊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亦會設定為SP_CC=5。此外,子播放項目資訊之In_Time、Out_Time與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係指示相同之時點。
以上係本實施型態的記錄媒體之改良。接著,說明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第41圖係顯示第5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如本圖所示,TB6、EB7、音訊解碼器8係替換成音訊混合處理器9(以虛線包圍之部分)。該音訊混合處理器係從主要TS與次要TS輸入2條聲音資料流後,同時解碼並進行混合者。而其他結構則與用以實現Out-of-MUX應用程式之內部結構相同。接著,進行音訊混合處理器之說明。音訊混合處理器包含有:傳輸緩衝器6a、6b;基本緩衝器(EB)7a、7b;預載緩衝器7c;音訊解碼器8a、8b;及混音器9a、9b。
傳輸緩衝器6a可將從PID濾波器3b輸出且具有音訊資料流的PID之TS封包儲存成先進先出格式,並供給至音訊解碼器8a。
傳輸緩衝器6b可只將從PID濾波器3d輸出且具有音訊資料流的PID之TS封包儲存成先進先出格式,並供給至音訊解碼器8b。
EB7a係用以儲存藉由變換儲存於緩衝器6a的TS封包後而得之PES封包之緩衝器。
EB7b係用以儲存藉由變換儲存於緩衝器6b的TS封包後而得之PES封包之緩衝器。
預載緩衝器7c係用以事先下載從BD-ROM/局部儲存器讀取的檔案sound.bdmv之記憶體。檔案sound.bdmv係指儲存有針對選項單操作而應該輸出的音訊資料之檔案。
音訊解碼器8a可對於構成主要TS之PES封包進行解碼處理,並於得到非壓縮狀態之LPCM狀態音訊資料後輸出。藉此,可進行音訊資料流之數位輸出。
音訊解碼器8b可對於構成次要TS之PES封包進行解碼處理,並於得到非壓縮狀態之LPCM狀態音訊資料後輸出。藉此,可進行音訊資料流之數位輸出。
混音器9a可對音訊解碼器8a輸出之LPCM狀態的數位音訊資料與音訊解碼器8b輸出之LPCM狀態的數位音訊資料進行混合。
混音器9b可對混音器9a輸出之LPCM狀態的數位音訊資料與緩衝器7c所儲存的聲音資料進行混合。該混音器9b之混合進行係藉由控制器22解碼比如欲發出鍵音之導航命令而進行者。
以上係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說明。
<關於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驗證>
如前所述,由於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係由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所構成,故第2實施型態所示之驗證係在假設同時讀取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之情形下執行者。具體而言,即,使視窗一個一個地在以主短片、子短片為基準之ATC時間軸上進行移位。該移位進行順序係與第35圖所示之流程圖相同。此外,在顯示於ATS之ATC時間軸的各座標中,係從視訊資料流、多數主要音訊資料流、多數次要音訊資料流、多數PG資料流、多數IG資料流中,選擇算出位元率最高者,再將視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主要音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次要音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P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及I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進行合計,以判定該合計量是否低於48Mbit。若超過48Mbit的話,即做出違反BD-ROM規格之判定結果。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即使在從BD-ROM、局部儲存器兩邊同時讀取出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並供給至主要音訊資料流用之解碼器、次要音訊資料流用之解碼器的情形下,亦可保障每1秒之位元量不會超過預定上限。由於可提供此種保障,故可有效率地製作音訊混合應用程式。因此,可達成將比如實現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追加內容下載至局部儲存器,並從局部儲存器供給至解碼器之供給型態,故可輕易地實現於BD-ROM出貨後追加註解那樣的供給法。
(第6實施型態)
第1實施型態係藉由使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一致,而使播放項目間的連接點與子播放項目間的連接點一致,然而本實施型態係為了實現音訊混合,而不要求該連接點一致,並且認可某種程度之時間差。
在認可該時間差時,需要進行另外的限制。雖在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間的無縫整合連接上進行前述STC變更處理,但該變更處理係在解碼器於自發狀態時進行者。此時,在無縫整合連接上,解碼器並無法於STC回復之前改變成同步控制,故無法在組裝狀態上頻繁地接受伴隨STC變更之無縫整合連接。因此,應該限制使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兩者中的CC=5之連續性連接點可間隔預定時間間隔(例如3秒左右)產生。
第42圖係顯示以表示音訊混合之播放清單指定的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第42圖之第1層表示播放清單資訊之3個播放項目(播放項目資訊#1、播放項目資訊#2、播放項目資訊#3)。該等3個播放項目係指定主要TS,且播放項目資訊#1、播放項目資訊#2之間設定為CC=1,而播放項目資訊#2、播放項目資訊#3之間設定為CC=5。第42圖之第2層表示播放清單資訊之3個子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資訊#1、子播放項目資訊#2、子播放項目資訊#3)。該等3個子播放項目係指定次要TS,且子播放項目資訊#1、子播放項目資訊#2之間設定為SP_CC=1,而子播放項目資訊#2、子播放項目資訊#3之間設定為SP_CC=5。第42圖之第3層表示連續播放清單資訊之9個子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1、子播放項目#2、子播放項目#3~子播放項目#9)。該等9個子播放項目係指定次要TS,且子播放項目#3、子播放項目#4之間設定為SP_CC=1,子播放項目#4、子播放項目#5之間設定為SP_CC=5,而除此以外者皆設定為SC=6。
在本圖中,第2層子播放項目#3之開始點係第1層播放項目#3之開始點的前3秒。同樣地,第3層子播放項目#5之開始點係第1層播放項目#3之開始點的前3秒。
用在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STC時間軸切換上的時間間隔為3秒,故不會造成STC時間軸的變更過於頻繁。
又,在CC=1之時點,要配合播放項目並利用SP_CC=1連接。該理由係在CC=1之無縫整合連接時只連續再生子播放項目並且持續進行的情形下,用以防止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同步再生產生偏差。
在播放項目中途利用SP_CC=5連接子播放項目之連接形態,可對於劇場公開版與導演版兩者收錄於一張光碟時之情形有所助益。
第43圖之第1層係顯示構成劇場公開版與導演版兩者的播放清單資訊之一例。在該播放清單資訊中,由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2、播放項目#4構成者為導演版,而由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3、播放項目#4構成者為劇場公開版。像這樣,播放項目#1與播放項目#4可共用於任一版本中,故可有效地製作標題。又,由於互相不同的影像會比起整體來的短,故可有效地抑制光碟整體之資料容量。第43圖之第2層表示將與同圖第1層的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2、播放項目#4對應之註解定義為1個子播放項目,並將與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3、播放項目#4對應之註解定義為另一個子播放項目之一例。此時,必須事先分別在2個子播放項目中準備與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4對應之註解,會在資料容量上形成諸多困難點。
第43圖之第3層表示定義與各個播放項目#1、播放項目#2、播放項目#3、播放項目#4對應之子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1、子播放項目#2、子播放項目#3、子播放項目#4)之一例。此外,子播放項目#1與子播放項目#2及子播放項目#3之間、子播放項目#2及子播放項目#3與子播放項目#4之間係在CC=5之下連接者。該等連接點為播放項目之連接點時,則設置3秒之時間間隔。即,在播放項目#1結束之3秒前,使用CC=5(或CC=6)使註解分支到子播放項目#2及子播放項目#3。
又,在播放項目#2及播放項目#3結束3秒後使用CC=5(或CC=6)以分支到子播放項目#4。子播放項目#2與子播放項目#3之開始處、及子播放項目#4之開始處,要與播放項目#2與播放項目#3之開始處、及播放項目#4之開始處距離3秒之時間間隔。藉由設置前述時間間隔,可避免STC時間軸之變更過於頻繁。
嚴謹的說,只有從子播放項目#3回復到子播放項目#4時需要CC=5(重設ATC/STC時間軸之無縫整合連接),而其他可使用CC=6來代替。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並未一致,故不需使ATC計數器2a、c與STC計數器3a及STC計數器3c同步進行,而可增加再生裝置設計上的餘裕。
(第7實施型態)
第6實施型態係從BD-ROM、局部儲存器同時讀取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時,將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作為位元量限制之對象,而本實施型態係說明實現子母畫面(PiP)再生應用程式時之位元量限制。
子母畫面再生係指藉由播放清單資訊之主路徑資訊指定構成動畫影像之主短片,並藉由播放清單資訊之子播放項目資訊指定構成其他動畫影像之子短片時,將前者之動畫影像(主要視訊)與後者之動畫影像(次要視訊)顯示於同一畫面內。在此,主要視訊係由HD影像所構成者,而次要視訊係由SD影像所構成者。HD影像具有1920×1080之解析度,且與影片素材一樣具有3750(或3753、3754)時脈之資料框間隔。SD影像具有720×480之解析度,且與NTSC素材一樣具有1501時脈之顯示間隔、或與PAL素材一樣具有1800時脈之資料框間隔。
SD影像之解析度約為HD影像解析度之1/4左右,故作為HD影像之主要視訊及作為SD影像之次要視訊顯示於同一畫面上時,次要視訊會相對於主要視訊形成為約莫1/4左右之大小。
在此,次要視訊係只出現導演或演出者之動畫影像,並進行比如指示主要視訊的影像內容之演出。此種動畫影像為次要視訊時,可藉由將該次要視訊之影像內容與主要視訊之影像內容組合,而實現比如導演或演出者指示並且解說電影作品本身的再生影像內容之趣味畫面演出。
<本實施型態之播放清單資訊>
次要視訊用之視訊資料流(次要視訊資料流)係利用播放清單資訊之子路徑資訊中的多數子播放項目資訊進行指定。該子播放項目資訊內係新追加上PiP_位置(Position)、PiP_大小(Size)之資訊要件。
“PiP_位置”係使用主要視訊再生用之畫面平面上的X座標、Y座標,表示欲配置次要視訊的再生影像之位置。
“PiP_大小”係表示次要視訊再生影像之縱向尺寸、橫向尺寸。
又,在本實施型態中,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表示可保證在目前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次要視訊資料流,與在前次子播放項目端之子短片內進行多工化之次要視訊資料流為無縫整合連接。該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值係設定成與播放項目資訊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值相同,因此,播放項目資訊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為“=5”的話,則子播放項目資訊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亦必須設定為“=5”。即,播放項目端之主要視訊資料流為無縫整合連接的話,則子播放項目端之次要視訊資料流亦必須為無縫整合連接。此外,子播放項目資訊之In_Time、Out_Time必須與播放項目資訊之In_Time、Out_Time指示相同之時點。
以上係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改良。
<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改良>
接著,說明再生裝置之改良。欲進行次要視訊資料流之解碼時,在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硬體結構中,要再追加一組用以解碼視訊資料流之構成元件。在此,用以解碼視訊資料流之構成元件有傳輸緩衝器、多工緩衝器、基本緩衝器、解碼器、視訊平面等,且該等元件可解碼次要視訊資料流。除此之外,本實施型態之再生裝置尚追加有下述之Scaller(縮放IC部)、合成部。
Scaller(縮放IC部)係根據子播放項目資訊之PiP_大小內顯示的縱向、橫向尺寸,對次要視訊平面上出現的再生影像進行放大或縮小。
合成部可將藉Scaller(縮放IC部)而放大或縮小之再生影像與藉視訊解碼器而得之再生影像合成,以實現PiP再生。藉由合成部進行的主要視訊再生影像與次要視訊再生影像之合成,係依照以子播放項目資訊規定之PiP_位置而進行者。藉由此種做法,可再生主要視訊再生影像與次要視訊再生影像合成後之合成影像。藉由該合成部之合成進行可能有色度鍵入(chroma-Key)合成、圖層(layer)合成等,且亦可於去除次要視訊之背景並擷取出人物部分後,再合成到主要視訊之再生影像。以上係本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說明。
<關於PiP應用程式之驗證>
要實現PiP再生時,係在同時讀取出主要TS之視訊資料流(主要視訊資料流)、次要TS之視訊資料流(次要視訊資料流),並供給至解碼器的情形下,將主要視訊資料流、次要視訊資料流作為用以限制位元量之驗證對象。
具體而言,即,視窗於ATC時間軸上進行移位之際,在顯示於ATS之ATC時間軸的各座標中,係從主要視訊資料流、次要視訊資料流、多數主要音訊資料流、多數次要音訊資料流、多數PG資料流、多數IG資料流中,選擇算出位元率最高者,再將主要視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次要視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主要音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次要音訊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P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及IG資料流之位元率最大值進行合計,以判定該合計量是否低於48Mbit。
如前所述,根據本實施型態,即使在從BD-ROM、局部儲存器兩邊同時讀取出主要視訊資料流、次要視訊資料流,並供給至各自對應的解碼器之情形下,亦可保障每1秒之位元量不會超過預定上限。由於可提供此種保障,故可有效率地製作PiP應用程式。
(備考)
以上係針對申請人在本案的申請時點所了解之最佳實施型態進行說明,然而以下所示之技術性主題尚可進一步進行改良或變更。可任意決定要依照各實施型態所示者進行、或者是否要對其進行改良、變更,但煩請注意避免流於執行者之主觀想法。
(In_Time、Out_Time)
第27圖係選擇TS1之最後視訊表達單元作為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並選擇TS2之最初視訊表達單元作為前次播放項目、前次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但亦可選擇TS1中途之視訊表達單元作為前次播放項目之Out_Time,並選擇TS2中途之視訊表達單元作為目前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此時,播放項目、目前子播放項目無法進行無縫整合連接,且必須在CC=1,SP_CC=1之下連接。
(播放清單資訊整體)
欲利用CC=5連接2個播放項目之間時,必須在CC=5之下連接歸屬於1個播放清單資訊之所有的播放項目資訊、所有的子播放項目資訊。
(供給至解碼器之資料供給量)
在Out_of_MUX中,供給至解碼器之資料供給量並不一定會變大。例如,主要音訊資料流為主短片,並且由CBR之DD(杜比數位)及VBR之MLP所構成,而該MLP可替換成從局部儲存器供給的CBR之DD。此時,供給至解碼器之資料供給量反而會降低。若此種情形相當明顯的話,亦可省略進行驗證。
(再生時間差)
要實現CC=5、SP_CC=5時,在1個播放項目中的各視訊資料流/音訊資料流之再生時間差亦以越小者越佳。該差可為視訊資料之1個資料框份(1/60~1/25秒)、或1秒以下等,亦可為相對於整體再生時間之比率(如1%以下等),又,亦可為該兩者之組合者。而關於1個子播放項目中的各視訊/音訊基本資料流之再生時間差亦是相同。
在1個PID中儲存2個基本資料流之情形中,儲存於同一PID的2個資料流之再生時間長度差,係以不超過任一再生時間較短的資料流之最小再生單位(1資料框)之再生時間長度較佳。符合此種情形者有杜比數位(AC-3)與MLP(Meridian Lossless Packing;無失真壓縮技術)儲存於1個基本資料流中,並記錄於BD-ROM中之情形。
(關於追加內容之處理)
最好在初期預先設定再生裝置,使下載至局部儲存器200之追加內容可在經過幾個月、幾年後自動消除。
(PID之代用)
在實現音訊混合應用程式時,係使用PID來區別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而在使用MPEG2-PS時,則最好使PES封包標頭之stream_id為各自不同者。
此外,想要以1個解多工器辨別主要音訊資料流、次要音訊資料流之2種聲音資料流時,只要在系統資料流等級中進行區別即可。或者,亦可在2種資料流匯聚成1個之前,預先替換以避免單方的PID重複。
(預先下載)
最好在BD-ROM下載時或標題切換時,進行鍵音(click)用之音訊資料(檔案sound.bdmv)的預先下載。這是由於欲在AV短片再生時讀取檔案sound.bdmv時,用以讀取不同於AV短片的其他檔案之光學讀取器要進行搜尋之故。另一方面,AV短片很少會在放置BD-ROM或切換標題時繼續再生,因此,藉由在該時點讀取檔案sound.bdmv,可提高機器之回應性並且不易造成AV短片之再生中斷。
(爪哇(TM)平台)
在各實施型態之再生裝置中,亦可藉由進行用於套裝軟體媒體標的之爪哇(TM)2微型版(J2ME)個人基礎設定檔(PBP 1.0)、及全球執行標準MHP規格(GEM1.0.2)〔JaVa(TM)2Micro_Edition(J2ME)Personal Basis Profile(PBP 1.0)、and Globally Executable MHP specification(GEM1.0.2)for package media targets〕之全組裝而構成爪哇(TM)平台,並使再生裝置執行BD-J應用程式。此外,在執行該應用程式時,亦可使再生裝置執行Out-of MUX架構。
(標題)
最好依照BD-ROM的放置或使用者操作、裝置之狀態,將可選擇標題之“模組管理器”設置於再生裝置中。BD-ROM再生裝置內的解碼器係依照該“模組管理器”所選擇之標題,進行根據播放清單資訊之AV短片再生。
應用程式管理器係在“模組管理器”進行標題選擇之際,使用與前標題對應之應用程式管理表(AMT)及與目前標題對應之AMT執行通信(signaling)。該通信可進行下述控制:結束記錄在與前標題對應之AMT而並未記錄在與目前標題對應之AMT之應用程式操作,並且開始並未記錄在與前標題對應之AMT而是記錄在與目前標題對應之AMT之應用程式操作。
(局部儲存器內之目錄結構)
各實施型態所示之局部儲存器內的各領域,最好設置在與BD-ROM的光碟根憑證對應之目錄下方。
光碟根憑證係指製作該BD-ROM之製作者,且可將從根憑證機構接收授權後之根憑證分配於BD-ROM。光碟根憑證係利用如X.509之形式進行編碼。X.509形式係從國際電話電報諮詢委員會發行者,並記錄於CCITT建議(Recommendation)X.509(1988),"目錄-鑑別架構(The Directory-Authentication Framework)"中。
又,BD-ROM、局部儲存器之記錄內容最好利用先進內容存取系統(AACS)進行加密,並附上署名資訊,再將使用權限規定於權限檔中。
(應組裝之套裝軟體)
將BD-ROM再生裝置作為爪哇(TM)平台執行時,最好將下述BD-J Extention組裝於再生裝置中。BD-J Extention係用以將超過GEM[1.0.2]之機能提供給爪哇(TM)平台而含有各種業經特別處理之套裝軟體。利用BD-J Extention供給之套裝軟體有如下所述者:.org.bluray.media
該套裝軟體應追加於爪哇(TM)媒體架構中,以提供特殊機能。而關於角度、聲音、字幕選擇之控制係追加於該套裝軟體中。
.org.bluray.ti
該套裝軟體含有用以使GEM[1.0.2]的“服務”對照於“標題”而操作之API、從BD-ROM詢問標題資訊之結構、或選擇新標題之結構。
.org.bluray.application
該套裝軟體含有用以管理應用程式的生存區間之API。此外,尚含有執行應用程式時詢問關於通信的所需資訊之API。
.org.bluray.ui
該套裝軟體可定義於BD-ROM中特別處理之按鍵事件(Key Event)用的常數,且含有比如實現與影像再生同步進行之類別。
.org.bluray.vfs
該套裝軟體可對資料進行無縫整合再生並且不受到資料所在位置之限制,故可提供一種將記錄於BD-ROM的內容(on-disc內容)、與並未記錄於BD-ROM之局部儲存器上的內容(off-disc內容)連結之結構(Binding Scheme;連結方案)。
連結方案係賦予BD-ROM上的內容(AV短片、字幕、BD-J應用程式)、與局部儲存器上的相關內容關聯性者。該連結方案可實現無縫整合再生並且不受到內容所在位置之限制。
(虛擬套裝軟體)
亦可使BD-ROM再生裝置進行比如生成虛擬套裝軟體之處理,且這是藉由再生裝置生成虛擬套裝軟體資訊而執行者。虛擬套裝軟體資訊係BD-ROM的容量管理資訊進行擴充後之資訊。在此,容量管理資訊係規定某記錄媒體上所具有的目錄檔案結構之資訊,且包含有關於目錄之目錄管理資訊、關於檔案之檔案管理資訊。又,虛擬套裝軟體資訊係藉由在顯示BD-ROM的目錄檔案結構之容量管理資訊上追加新的檔案管理資訊,而達成BD-ROM的目錄檔案結構之擴充。
(控制順序之實現)
基於使用硬體資源完成具體實現,在各實施型態中引用流程圖而說明之控制順序、及藉由機能性構成元件進行之控制順序,可說是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創作,且滿足“程式發明”之成立條件。
.本發明之程式生產型態
本發明程式係電腦可執行之執行形式程式(物件程式),並由比如使電腦執行各實施型態所示流程圖之各步驟、及機能性構成元件之各個順序等1個以上之程式碼所構成。在此,程式碼有處理器之本機碼、爪哇(TM)位元組碼等各種種類。又,藉由程式碼而實現之各步驟亦有各種型態。可利用外部函數實現各步驟時,呼叫該外部函數之呼叫文(Call)屬於程式碼。此外,比如可實現1個步驟之程式碼亦有可能歸屬於不同的物件程式。而在命令種類受到限制之RISC處理器中,亦可藉由組合算術運算命令、邏輯運算命令或分支命令等來實現流程圖之各步驟。
可如下所述地作成本發明之程式。首先,軟體開發者先使用程式設計語言記錄可實現各流程圖或機能性構成元件之原始程式。在該記錄進行時,軟體開發者要依照程式設計語言之語法,並使用類別結構體或變數、排列變數、外部函數之呼叫文,來記錄可具體實現各流程圖或機能性構成元件之原始程式。
所記錄之原始程式係作為檔案提供給編譯器。編譯器再翻譯該等原始程式以產生物件程式。
編譯器之翻譯係包含語法解析、最佳化、資源配置、編碼產生等過程。語法解析係進行原始程式之字句解析、語法解析及意思解析,並將原始程式變換成中間程式。最佳化係對於中間程式進行基本區塊化、控制流程解析、資料流程解析等作業。資源配置係為了配合標的處理器之命令集,而將中間程式中的變數配置於具有標的處理器之暫存器或記憶體中。編碼產生係將中間程式內之各中間命令變換成程式碼,而得到物件程式。
物件程式產生時,程式設計師即會對該等程式啟動鏈接器。鏈接器再將該等物件程式及相關程式庫程式配置於記憶體空間內,並使其結合成1個,以產生載入模組。藉此而產生之載入模組係以藉由電腦進行讀取為前提者,且可使電腦執行各流程圖所示之處理順序或機能性構成元件之處理順序。經由以上處理,可製作關於本發明之程式。
本發明程式可如下所述地使用。本發明程式作為內建程式使用時,要將符合程式之載入模組與基本輸出入程式(BIOS)、及各種中間軟體(作業系統)一起寫入命令ROM。藉由將該命令ROM建入控制部,再使CPU執行,即可將本發明程式作為再生裝置之控制程式使用。
再生裝置為硬碟內建型模組時,基本輸出入程式(BIOS)係建入命令ROM,且各種中間軟體(作業系統)係預先安裝於硬碟中。又,用以從硬碟啟動系統之啟動ROM係設在再生裝置中。
此時,只有載入模組透過可移動型記錄媒體或網路而供給至再生裝置,並作為1個應用程式安裝於硬碟中。如此一來,再生裝置可藉由啟動ROM進行啟動程式,並於啟動作業系統後,使用本發明程式作為1個應用程式,且使CPU執行該應用程式。
在硬碟內建型模組之再生裝置中,可將本發明程式作為1個應用程式使用,故可單獨讓渡、借貸或透過網路提供本發明之程式。
(控制器22)
控制器22可作為一個系統LSI而實現。
系統LSI係指於高密度基板上組裝裸晶片,並進行包裝者。系統LSI亦包含藉由於高密度基板上組裝多數個裸晶片並進行包裝,而使多數個裸晶片具有宛如1個LSI的外形結構者(此種系統LSI稱為多晶片模組)。
在此,著眼於包裝種類時,系統LSI係具有QFP(Quad flat package;四面扁平封裝)、PGA(Pin grid array;針柵陣列)等類別。QFP係於包裝的四個側面上安裝插針之系統LSI,而PGA係底面整體安裝多數插針之系統LSI。
該等插針具有作為與其他電路之間的介面之功能。由於系統LSI之插針具有此種介面之功能,故透過系統LSI之該等插針與其他電路連接,可使系統LSI發揮作為再生裝置的中樞核心之功能。
包裝於系統LSI中之裸晶片係由“前端部”、“後端部”、“數位處理部”所構成。“前端部”係將類比信號數位化之部分,而“後端部”係將數位處理結果而得之資料類比化後輸出之部分。
在各實施型態中,作為內部結構圖而顯示之各構成元件係組裝於該數位處理部內。
如先前“作為內建程式使用”所述者,命令ROM中寫入有符合程式之載入模組、基本輸出入程式(BIOS)及各種中間軟體(作業系統)。而在本實施型態中係針對符合該程式之載入模組的部分進行特別創作,因此,藉由將儲存有符合程式之載入模組的命令ROM當作裸晶片來進行包裝,即可生產本發明之系統LSI。
在具體組裝上最好可使用SoC組裝或SiP組裝。SoC(System on chip;晶片系統設計)組裝係指於1個晶片上燒著多數電路之技術,而SiP(System in Package;系統套裝軟體)組裝係指利用樹脂等將多數晶片作成1個包裝之技術。經由以上過程,即可以各實施型態所示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圖為基礎來製作本發明之系統LSI。
又,如前所述而生成之積體電路亦可依照積體度的不同而稱為IC、LSI、特大型LSI、超大型LSI等。
再者,亦可將各記錄再生裝置之構成元件的一部份或全部構成為1個晶片。積體電路化並不僅限於前述SoC組裝、SiP組裝之方式,亦可藉由專用電路或通用程序之方式而實現。在LSI製造後,可考慮利用可程式化之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程式閘陣列)、或可再構成LSI內部的電路電池連接或設定之可重組態處理器。又,當因半導體技術進步或衍生技術使得取代LSI之積體電路化技術出現時,當然亦可使用該技術進行機能區塊之積體電路化。例如,亦有可能適用於生物技術等方面。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記錄媒體及再生裝置係於前述實施型態中揭示內部結構,且可根據其內部結構來進行量產亦顯而易見,因此,其品質可使用於工業上。有基於此,本發明之再生裝置係具有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100...BD-ROM
300...再生裝置
200...局部儲存器
400...電視機
500...AV放大器
11...交互圖形解碼器
600...喇叭
11b、13b...編碼資料緩衝器(CDB)
700...伺服器
1a...BD-ROM驅動器
11c、13c...資料流圖形處理器(SGP)
1b、c...讀緩衝器
2a、c...ATC計數器
11d、13d...物件緩衝器(OB)
2b、d...原始解封包器
11e、13e...合成緩衝器(CB)
3a、c...STC計數器
11f、13f...圖形控制器(Ctrl)
3b、d...PID濾波器
12...交互圖形平面
4...視訊解碼器
13...表達圖形(PG)解碼器
4a、6、6a、6b、11a、13a、15a、16a...傳輸緩衝器(TB)
14...表達圖形(PG)平面
15...系統解碼器
4d...視訊解碼器
17...合成部
4e...重排序緩衝器
21...記憶體
4f、10a~d...開關
22...控制器
5...視訊平面
23...PSR組
7、7a、7b、15b、16b...基本緩衝器(EB)
24...PID變換部
25...網路部
7c...預載緩衝器
26...操作接收部
8、15c、16c...解碼器
51...輸入裝置
8a、8b...音訊解碼器
52...編碼裝置
9...音訊解碼器
53...伺服裝置
9a、9b...混音器
54...素材儲存器
10...IG解碼器
55...BD結構資訊儲存器
56~58...客戶端裝置
62...格式器
60...多工器
63...驗證部
61...BD腳本轉換器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記錄媒體之使用操作型態。
第2圖係顯示BD-ROM之內部結構。
第3圖係如何構成副檔名為.m2ts的檔案之示意圖。
第4圖係進一步詳細顯示視訊資料流及音訊資料流要如何儲存於PES封包列中。
第5圖係顯示視訊資料及音訊資料要如何在程式資料流、傳輸資料流中進行多工化。
第6圖係顯示傳輸資料流之詳細說明。
第7圖係顯示PAT、PMT封包之內部結構。
第8圖係顯示構成AV短片之TS封包是經過何種過程而寫入BD-ROM。
第9圖係顯示對齊單元之內部結構。
第10圖係顯示短片資訊之內部結構。
第11圖係顯示關於電影的視訊資料流之EP_map設定。
第12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
第13圖係顯示AV短片與播放清單資訊之關係。
第14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之內部結構。
第15圖係顯示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如何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供給至解碼器。
第16圖係顯示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結構。
第17圖係顯示子路徑資訊的內部結構之放大圖。
第18圖係顯示局部儲存器200上之子短片與局部儲存器200上之播放清單資訊與BD-ROM上之主短片的對應關係。
第19(a)圖係顯示STN_table之內部結構。
第19(b)圖係顯示對應於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第19(c)圖係顯示對應於音訊資料流之Stream_attribute。
第19(d)圖係顯示視訊資料流之Stream_entry。
第20圖係顯示從BD-ROM讀取之TS封包、及從局部儲存器讀取之TS封包,並顯示該等TS封包當中之供給至解碼器者。
第21(a)~(d)圖係顯示視窗之移位進行。
第22圖係顯示從BD-ROM讀取的TS封包、從局部儲存器讀取的TS封包之資料量的經時性變化。
第23(a)、(b)圖係針對各視窗之傳送允許量與視窗的供給至解碼器之供給量進行比較而顯示者。
第24圖係顯示構成Out-of-MUX應用程式之播放項目、子播放項目的連接狀態。
第25圖係顯示在第24圖所示播放項目之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子播放項目之sp_connection_condition資訊設定為“=5”時,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與子播放項目之In_Time、Out_Time的關係。
第26圖係顯示要再生存在於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及要再生存在於子播放項目的In_Time至Out_Time間的部分時欲參照之STC值。
第27圖係顯示在前次播放項目所參照之主短片中,及在目前播放項目所參照之子短片中,如何進行特定TS、TS2。
第28圖係顯示CC=5及SP_CC=5之詳細說明。
第29圖係顯示以前次播放項目及目前播放項目指定的多數視訊表達單元與多數音訊表達單元與STC時間軸之關係。
第30圖係顯示本發明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第31圖係根據播放清單資訊之再生順序的流程圖。
第32圖係顯示子播放項目的無縫整合連接之流程圖。
第33圖係顯示第2實施型態的製作系統之內部結構。
第34圖係顯示關於主要TS、次要TS的驗證順序之流程圖。
第35圖係顯示在具有多數同類基本資料流時,關於主要TS、次要TS的驗證順序之流程圖。
第36圖係顯示CC=6之詳細說明。
第37圖係顯示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
第38圖係存在於ATC時間軸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第39圖係除了音訊之外,字幕(PG資料流)及選項單(IG資料流)亦進行替換時,構成主要TS之多數TS封包及構成次要TS之多數TS封包要如何進行多工化之示意圖。
第40圖係顯示在BD-ROM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中,構成音訊混合應用程式之主要TS、次要TS要如何供給至解碼器。
第41圖係顯示第5實施型態的再生裝置之內部結構。
第42圖係顯示以表示音訊混合之播放清單指定的播放項目與子播放項目之相關性。
第43圖係顯示構成劇場公開版與導演版兩者的播放清單資訊之一例。
100...BD-ROM

Claims (12)

  1. 一種記錄媒體,係記錄有播放清單資訊者,且前述播放清單資訊包含有主路徑資訊、子路徑資訊,其中,前述主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者作為主資料流,並對該主資料流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資訊,而前述子路徑資訊係指定其餘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個數位資料流作為子資料流,並對該子資料流定義欲與前述主要再生區間同步的次要再生區間之資訊,又,前述主路徑資訊含有資料流表,前述資料流表可顯示於主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及於子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當中,允許同時再生之1個以上的組合,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為TS封包列,且各TS封包內附加有到達時間戳記,在資料流表中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為多數TS封包,且構成該基本資料流者之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低於48M位元,而,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在視窗內算出,該視窗為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上的確認框,且,前述總資料容量無論前述視窗存在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的任一時間點,都低於48M位元。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錄媒體,其中前述子資料流及播放清單資訊記錄於可再寫記錄媒體之預定領域, 前述主資料流記錄於與前述可再寫記錄媒體不同的讀取專用型光碟,又,前述預定領域係指在與讀取專用型光碟之組合中,為了建構虛擬套裝軟體而與讀取專用型光碟產生關聯之領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錄媒體,其中構成前述子資料流之TS封包所附加之到達時間戳記與構成前述主資料流之TS封包所附加之到達時間戳記,係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中產生重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錄媒體,其中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係於已在多數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各座標上執行位元率之驗證後加以記錄,又,前述驗證之作業如下:由構成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之TS封包中,針對已附加於最初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的時刻,將存在視窗起點之狀態設為初始狀態;由構成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之TS封包中,針對已附加於最後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的時刻,將已到達視窗終點之狀態設為最終狀態;及由初始狀態至到達最終狀態前,使視窗起點及終點之座標在多數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各座標上移動,並於每當移動時,確認該視窗內所包含之TS封包容量之總和低於預定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記錄媒體,其中前述TS封包容 量之總和,係由資料流號碼表中允許同時再生之各基本資料流中,選擇TS封包之最大位元率後,合計所選之最大位元率而算出。
  6. 一種再生裝置,係依照播放清單資訊來再生已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主資料流及已定義次要再生區間之子資料流者,且前述播放清單資訊係分別對多數數位資料流定義再生區間之資訊,並且含有主路徑資訊及子路徑資訊,前述主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者作為主資料流,並對該主資料流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資訊,前述子路徑資訊係指定其餘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個數位資料流作為子資料流,並對該子資料流定義欲與前述主要再生區間同步的次要再生區間之資訊,且,前述主路徑資訊含有資料流表,前述資料流表可顯示於主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及於子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中,允許同時再生之1個以上的組合,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為TS封包列,且各TS封包內附加有到達時間戳記,又,該再生裝置包含有:第1讀取部,係可依照主路徑資訊,從記錄於第1記錄媒體之主資料流中,讀取構成與主要再生區間對應的部分之TS封包者; 第2讀取部,係可依照子路徑資訊,從記錄於第2記錄媒體之子資料流中,讀取構成與次要再生區間對應的部分之TS封包者;第1及第2濾波部,係由第1讀取部與第2讀取部所讀出之TS封包中,選擇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流號碼表所允許再生之TS封包後,將選出之TS封包輸出至第1解碼部及第2解碼部;及第1及第2原始解封包器,係在附加於各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時間點,將TS封包由第1讀取部及第2讀取部輸出至第1及第2濾波部;在資料流表中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為多數TS封包,且構成該基本資料流者之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低於48M位元,而,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在視窗內算出,該視窗為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上的確認框,且,前述總資料容量無論前述視窗存在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的任一時間點,都低於48M位元。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再生裝置,其中第1記錄媒體為讀取專用型光碟,第2記錄媒體為可再寫記錄媒體,前述子資料流與播放清單資訊一同記錄於可再寫記錄媒體之預定領域,前述預定領域係指在與讀取專用型光碟之組合中,為了建構虛擬套裝軟體而與讀取專用型光碟產生關聯之領域, 前述第1讀取部與第2讀取部可同時執行由讀取專用記錄媒體讀出TS封包之動作、及由可再寫記錄媒體讀取TS封包之動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再生裝置,其中構成子資料流之TS封包所附加之到達時間戳記與構成主資料流之TS封包所附加之到達時間戳記,係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中產生重疊;又,TS封包由第1及第2原始解封包器至第1及第2濾波部之輸出係根據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時間軸上的座標而進行。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再生裝置,其中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係於已在多數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各座標上執行位元率之驗證後加以記錄,又,前述驗證之作業如下:由構成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之TS封包中,針對已附加於最初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所示的時刻,將存在視窗起點之狀態設為初始狀態;由構成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之TS封包中,針對已附加於最後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所示的時刻,將已到達視窗終點之狀態設為最終狀態;及由初始狀態至到達最終狀態前,使視窗起點及終點在多數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各座標上移動,並於每當移動時,確認該視窗內所包含之TS封包容量之總和低於預定值。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再生裝置,其中TS封包容量之總和,係由資料流號碼表中允許同時再生之各基本資料流中,選擇TS封包之最大位元率後,合計所選之最大位元率而算出。
  11. 一種記錄方法,係將應用程式資料記錄於記錄媒體者,包含有下列步驟:生成應用程式資料之步驟;及得到寫入有應用程式資料之記錄媒體之步驟,又,應用程式資料包含有播放清單資訊及數位資料流,且前述播放清單資訊包含有主路徑資訊、子路徑資訊,其中,前述主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者作為主資料流,並對該主資料流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資訊,而前述子路徑資訊係指定其餘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個數位資料流作為子資料流,並對該子資料流定義欲與前述主要再生區間同步的次要再生區間之資訊,又,前述主路徑資訊含有資料流表,且前述資料流表可顯示於主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及於子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當中,允許同時再生之一個以上的組合,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為TS封包列,且各TS封包內附加有到達時間戳記,資料流表中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為多數TS封包,且構成該基本資料流者之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 量係低於48M位元,而,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在視窗內算出,該視窗為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上的確認框,且,前述總資料容量無論前述視窗存在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的任一時間點,都低於48M位元。
  12. 一種再生方法,係依照播放清單資訊來再生已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主資料流、及已定義次要再生區間之子資料流者,且前述播放清單資訊係分別對多數數位資料流定義再生區間之資訊,並且含有主路徑資訊及子路徑資訊,前述主路徑資訊係指定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者作為主資料流,並對該主資料流定義主要再生區間之資訊,前述子路徑資訊係指定其餘多數數位資料流中之一個數位資料流作為子資料流,並對該子資料流定義欲與前述主要再生區間同步的次要再生區間之資訊,且,前述主路徑資訊含有資料流表,前述資料流表可顯示於主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及於子資料流內業經多工化之至少1個基本資料流中,允許同時再生之1個以上的組合,前述主資料流及子資料流為TS封包列,且各TS封包內附加有到達時間戳記,又,該再生方法包含有下列步驟:第1讀取步驟,係依照主路徑資訊,從記錄於第1 記錄媒體之主資料流中,讀取構成與主要再生區間對應的部分之封包者;第2讀取步驟,係依照子路徑資訊,從記錄於第2記錄媒體之子資料流中,讀取構成與次要再生區間對應的部分之封包者;第1及第2濾波步驟,係由第1讀取步驟與第2讀取步驟所讀出之TS封包中,選擇播放清單資訊之資料流號碼表所允許再生之TS封包後,將選出之TS封包輸出至第1解碼步驟及第2解碼步驟;及第1及第2原始解封包步驟,係在附加於各TS封包之到達時間戳記所示之時間點,由第1讀取步驟及第2讀取步驟輸出TS封包;在資料流表中允許同時再生的基本資料流為多數TS封包,且構成該基本資料流者之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低於48M位元,而,每單位時間之總資料容量係在視窗內算出,該視窗為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上的確認框,且,前述總資料容量無論前述視窗存在於到達時間戳記作為基準之時間軸的任一時間點,都低於48M位元。
TW095112412A 2005-04-07 2006-04-07 A recording medium,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producing method TWI3931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11426 2005-04-07
JP2005111425 2005-04-07
JP2005111427 2005-04-07
JP2005111429 2005-04-07
JP2005111428 2005-04-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3250A TW200703250A (en) 2007-01-16
TWI393124B true TWI393124B (zh) 2013-04-11

Family

ID=370869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5112412A TWI393124B (zh) 2005-04-07 2006-04-07 A recording medium,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produc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5) US8059942B2 (zh)
EP (3) EP1873775A4 (zh)
JP (5) JP4676493B2 (zh)
KR (1) KR101268327B1 (zh)
CN (2) CN102005228B (zh)
BR (1) BRPI0607028A2 (zh)
CA (1) CA2602713C (zh)
TW (1) TWI393124B (zh)
WO (3) WO20061097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68327B1 (ko) * 2005-04-07 2013-05-28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재생장치, 기록방법, 재생방법
US20070250323A1 (en) * 2006-04-21 2007-10-25 Ivan Dimkovi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Plurality of Digital Data Sets
JP4552889B2 (ja) * 2006-05-10 2010-09-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
JP4779797B2 (ja) * 2006-05-10 2011-09-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690965B2 (ja) * 2006-08-11 2011-06-01 株式会社東芝 データ記録再生装置
WO2008059574A1 (en) * 2006-11-16 2008-05-22 Fujitsu Microelectronics Limited Gop-to-gop management device
JP2008199527A (ja) * 2007-02-15 2008-08-2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2008199528A (ja) * 2007-02-15 2008-08-28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格納媒体
JP4321628B2 (ja) 2007-05-31 2009-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憶装置、記憶方法および記憶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750759B2 (ja) * 2007-06-25 2011-08-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音声再生装置
KR100933003B1 (ko) * 2008-06-20 2009-12-21 드리머 Bd-j 기반 채널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현시키기위한 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로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RU2502214C2 (ru) * 2008-09-30 2013-12-20 Панасоник Корпорэйшн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системная бис, способ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очк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для трехмерны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AU2010203000B8 (en) * 2009-02-19 2014-10-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devic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SG175863A1 (en) * 2009-05-18 2011-12-2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ntry points for 3d trickplay
US8437603B2 (en) * 2009-05-25 2013-05-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ording medium, reproduc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gram
US8332529B1 (en) * 2009-05-29 2012-12-11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dia content including introduced code
JP4984181B2 (ja) * 2009-06-22 2012-07-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再生装置および再生方法
DK2453661T3 (en) * 2009-07-10 2017-10-30 Panasonic Ip Man Co Ltd PLAYBACK, RECORDING PROCEDURE AND SYSTEM, INCLUDING A RECORDING MEDIUM AND PLAYBACK
CN102577408B (zh) 2009-09-30 2015-04-15 夏普株式会社 使用了信息记录介质的再现方法、信息记录再现装置和三维化装置以及信息记录装置
JP2011151784A (ja) * 2009-12-25 2011-08-04 Panasonic Corp 動画像多重化装置、映像音声記録装置及び動画像多重化方法
KR20120028546A (ko) * 2010-09-15 2012-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송 스트림에 대한 트릭 모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전송 스트림 전송 장치
US8989280B2 (en) * 2011-06-30 2015-03-24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Frame identification
US20130084053A1 (en) * 2011-10-04 2013-04-04 Utc Fire & Security Corporation System to merge multiple recorded video timelines
US9281011B2 (en) * 2012-06-13 2016-03-08 Sonic Ip, In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ncoding live multimedia content with synchronized audio data
KR20140029991A (ko) * 2012-08-31 2014-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그래시브 플레이리스트 재생 장치 및 재생 방법, 기록 장치 및 기록 방법, 이를 위한 정보저장매체
JP6129348B2 (ja) 2013-01-21 2017-05-17 ドルビー ラボラトリーズ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異なる再生装置を横断するラウドネスおよびダイナミックレンジの最適化
WO2014179003A1 (en) * 2013-04-30 2014-11-06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utputting multi-lingual audio and associated audio from a single container
TWM487509U (zh) * 2013-06-19 2014-10-01 杜比實驗室特許公司 音訊處理設備及電子裝置
CN105556837B (zh) 2013-09-12 2019-04-19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各种回放环境的动态范围控制
US10231001B2 (en) 2016-05-24 2019-03-12 Divx,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udio content during trick-play playback
US20200210855A1 (en) * 2018-12-28 2020-07-02 Robert Bosch Gmbh Domain knowledge injection into semi-crowdsourced unstructured data summarization for diagnosis and repair
US11947696B2 (en) * 2021-07-16 2024-04-02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File system content obfuscation in high security environme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9063B1 (en) * 1998-04-30 2001-07-31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offering medium
EP1408505A1 (en) * 2002-10-11 2004-04-1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treams containing audio, video and/or other data
TW200416708A (en) * 2003-01-20 2004-09-01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still pictures,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05011273A1 (ja) * 2003-06-18 200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再生装置、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再生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85972A (ja) 1989-08-30 1991-04-11 Toshiba Corp ディジタル撮像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448440A (en) 1994-06-16 1995-09-0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Data storage device with roller lubricant that provides excellent drag force characteristics
TW436777B (en) 1995-09-29 2001-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A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bitstream having non-sequential system clock data seamlessly therebetween
JP2002093125A (ja) 1997-09-17 2002-03-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ビデオデータ編集装置、編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光ディスクの再生装置、再生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CN1280798C (zh) 1997-09-17 2006-10-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的重现设备和重现方法
ATE341079T1 (de) * 1998-12-14 2006-10-15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ufzeichnungsträger, und 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abspiel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s aufzeichnungsträgers
JP4682434B2 (ja) 2000-04-21 2011-05-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WO2001082608A1 (fr) 2000-04-21 2001-11-01 Sony Corporation Appareil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es informations, programme et support enregistre
KR100746821B1 (ko) 2000-04-21 2007-08-06 소니 가부시끼 가이샤 정보 처리 장치와 방법, 기록매체
WO2001082611A1 (fr) * 2000-04-21 2001-11-01 Sony Corporation Procede et appareil de traitement d'informations, support enregistre, et programme
EP1367587B1 (en) 2001-03-08 2012-05-30 Sony Corporation Data recorder
MXPA03010817A (es) 2002-04-10 2004-03-22 Sony Corp Aparato de registro de datos, metodo de registro de datos,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de programa, y programa.
KR100582953B1 (ko) * 2002-06-05 2006-05-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의 기록 스트림 관리방법
WO2004023481A1 (ja) 2002-08-30 2004-03-18 Fujitsu Limited Rom−ram媒体及び、その記憶装置
JP4348920B2 (ja) * 2002-09-24 2009-10-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TWI315867B (en) 2002-09-25 2009-10-11 Panasonic Corp Reproduction apparatus, optical disc, recording medium, and reproduction method
JP3717880B2 (ja) 2002-10-01 2005-11-1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装置及び方法、情報再生装置及び方法、情報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記録又は再生制御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並びに制御信号を含むデータ構造
KR100625406B1 (ko) 2002-11-28 2006-09-15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데이터 처리 장치
KR100920655B1 (ko) * 2003-03-03 2009-10-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스틸 픽처 관리방법
JP3657946B2 (ja) 2003-03-25 2005-06-08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記録媒体、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CN101527864B (zh) * 2003-06-30 2011-01-0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和再现方法
WO2005015907A1 (ja) * 2003-08-08 2005-02-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データ処理方法
KR20050036277A (ko) * 2003-10-15 2005-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네비게이션 정보 관리방법
KR20050066264A (ko) * 2003-12-26 2005-06-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고밀도 광디스크의 메뉴 구성방법 및 실행방법과기록재생장치
WO2005088634A1 (en) 2004-03-17 2005-09-22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roducing text subtitle streams
CN101241744B (zh) * 2004-03-26 2012-09-12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再现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文本字幕流的记录介质、方法和装置
TWI378444B (en) * 2004-07-22 2012-12-01 Panasonic Corp Playback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pplication-synchronized playback
EP1787297A1 (en) * 2004-08-17 2007-05-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reproducing data recorded on recording medium and local storage
KR101268327B1 (ko) * 2005-04-07 2013-05-28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기록매체, 재생장치, 기록방법, 재생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9063B1 (en) * 1998-04-30 2001-07-31 Sony Corporation Recording/reprodu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offering medium
EP1408505A1 (en) * 2002-10-11 2004-04-14 Deutsche Thomson-Brandt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data streams containing audio, video and/or other data
TW200416708A (en) * 2003-01-20 2004-09-01 Lg Electronics Inc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data structure for managing reproduction of still pictures,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thereof
WO2005011273A1 (ja) * 2003-06-18 2005-02-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再生装置、記録媒体、プログラム、再生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602713C (en) 2014-05-13
US8548298B2 (en) 2013-10-01
EP1873775A4 (en) 2009-10-14
EP1873776A1 (en) 2008-01-02
CN102005228A (zh) 2011-04-06
US20090185791A1 (en) 2009-07-23
US8059942B2 (en) 2011-11-15
WO2006109717A1 (ja) 2006-10-19
CN102005228B (zh) 2013-04-10
EP1873773A1 (en) 2008-01-02
EP1873773B1 (en) 2011-11-30
JPWO2006109717A1 (ja) 2008-11-13
JPWO2006109718A1 (ja) 2008-11-13
EP1873775A1 (en) 2008-01-02
US8116613B2 (en) 2012-02-14
US20120002943A1 (en) 2012-01-05
CN102034513A (zh) 2011-04-27
WO2006109718A1 (ja) 2006-10-19
US20120106926A1 (en) 2012-05-03
US7991270B2 (en) 2011-08-02
EP1873776A4 (en) 2009-09-30
JP4774469B2 (ja) 2011-09-14
JP4944237B2 (ja) 2012-05-30
JPWO2006109716A1 (ja) 2008-11-13
JP2011090771A (ja) 2011-05-06
CN102034513B (zh) 2013-04-17
KR101268327B1 (ko) 2013-05-28
JP4676493B2 (ja) 2011-04-27
JP4676492B2 (ja) 2011-04-27
JP4414460B2 (ja) 2010-02-10
KR20070121813A (ko) 2007-12-27
US20090097821A1 (en) 2009-04-16
EP1873773A4 (en) 2009-10-14
CA2602713A1 (en) 2006-10-19
US20090154904A1 (en) 2009-06-18
TW200703250A (en) 2007-01-16
JP2011081897A (ja) 2011-04-21
BRPI0607028A2 (pt) 2009-07-28
WO2006109716A1 (ja) 2006-10-19
EP1873776B1 (en) 201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3124B (zh) A recording medium, a reproducing apparatus, a recording method, and a reproducing method
US8301017B2 (en) Recording medium, playback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156209B (zh) 记录媒体、再现装置、记录方法、再现方法
RU241548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спроизведени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