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7384B -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7384B
TWI387384B TW097139114A TW97139114A TWI387384B TW I387384 B TWI387384 B TW I387384B TW 097139114 A TW097139114 A TW 097139114A TW 97139114 A TW97139114 A TW 97139114A TW I387384 B TWI387384 B TW I387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omain
target
network
threshold
ser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391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34268A (en
Inventor
Srinivasan Balasubramanian
Murali Bharadwaj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34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34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7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73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04W36/14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 H04W36/1446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over a different radio air interface technology wherein at least one of the networks is unlicen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26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agreed or negotiated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所揭示之態樣係關於通信網路,且更特定而言,係關於用於在不同網路網域之間提供行動支援之系統、方法及裝置。
本專利申請案主張2007年10月9日申請之名為"WLAN and 2G/3G Mobility Support"的臨時申請案第60/978,749號之優先權,該案已讓與給其受讓人,且在此以引用之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無線存取終端機可包括多個通信協定。最近,存取終端機已變為多功能器件,其常常提供電子郵件、網際網路存取,以及傳統蜂巢式通信。可利用不同技術而使存取終端機配備有廣域無線連接性,該等技術為諸如第三代無線或蜂巢式系統(3G)、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802.16(WiMax),及其他待界定之無線廣域網路(WWAN)技術。同時,亦正將基於IEEE 802.11之無線區域網路(WLAN)連接性安裝於存取終端機中。即將出現的是,亦可將超寬頻(UWB)及/或基於Bluetooth之無線個域網路(WPAN)局部連接性用於存取終端機中。
存取終端機中之多個通信協定之其他實例包括攜帶型電腦,其可包括一用以將攜帶型電腦連接至無線滑鼠、無線鍵盤及其類似者之WPAN。另外,膝上型電腦可包括一用以允許攜帶型電腦與WLAN通信之IEEE 802.11b或802.11g器件。WLAN已變得風行,且(例如)被建立於家庭中以用於個人及商業目的。另外,咖啡店、網咖、圖書館及公眾與私人組織利用WLAN。
歸因於對與獨特使用者需求及相異協定相關聯之功能性的需求,網路及協定之數目繼續快速增加。此等全異網路及協定對於使用者在其之間進行切換而言為費力的,且在許多狀況下,在給定時間,使用者被截留於一網路中,而不考慮什麼可為對於使用者之最佳網路及使用者之相關聯網路服務及/或應用。鑒於前述內容,存在提供網路及/或協定之間的無縫過渡以便最小化使用者之服務中斷的需要。另外,存在最佳化不同網路網域之使用使得正使用之網路服務或應用被提供必需服務品質(QoS)的需要。
下文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簡化概要,以便提供對此等態樣之基本理解。此概要並非所有預期態樣之廣泛概述,且並不意欲識別所有態樣之關鍵或決定性要素或描繪任何或所有態樣之範疇。其目的僅在於以簡化形式呈現一或多個態樣之某些概念作為隨後呈現之較詳細描述的序言。
當前態樣界定方法、系統、器件、裝置及電腦程式產品,其用於改良無線通信器件在一網路網域與另一網路網域之間,具體而言(但不限於)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諸如WiFi網路、Bluetooth網路或其類似者)與蜂巢式網路(亦即,電路交換及封包交換網域)(諸如1X、LTE、2G、3G蜂巢式網路及其類似者)之間的行動。當前態樣提供在蜂巢式網域與WLAN網域之間無縫地且以一可靠方式移動的服務,以便最小化終端使用者之服務中斷且提供不同應用之必需服務品質(QoS)。本文中呈現之該等態樣提供用以改良關於預期每一服務何時及與何技術相關聯之決策點的各種機構,且提供用以在處於訊務流通中時及在閒置時在蜂巢式網域與WLAN網域之間移動該無線通信器件的較佳技術。
一種用於在一通信網路中提供網域交遞之方法界定一態樣。該方法包括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及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基於當前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伺服網域狀態而對目標網域提供交遞。在該方法之一態樣中,可在伺服網路當前正提供一連續使用服務(諸如語音呼叫、簡訊服務(SMS)、即按即說或其類似者)之情況下提供交遞。在某些態樣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且該伺服網域為一蜂巢式網路,而在其他態樣中,該目標網域可為蜂巢式網路且該伺服網域可為WLAN。
在該方法之一態樣中,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進一步包含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諸如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及/或應用層參數。此等伺服網域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之至少一者。
另一態樣由經組態以在一通信網路中提供網域交遞之至少一處理器提供。該處理器包括用於判定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第一模組,及用於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第二模組。該處理器另外包括一第三模組,其用於基於當前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伺服網域狀態而對目標網域提供交遞。
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界定又一相關態樣。該媒體包括用於使一電腦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第一組程式碼,及用於使該電腦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第二組程式碼。該媒體亦包括第三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基於當前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伺服網域狀態而對目標網域提供交遞。
又一相關態樣由一裝置界定。該裝置包括用於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構件,及用於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構件。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基於當前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伺服網域狀態而對目標網域提供交遞之構件。
一無線通信器件界定又一態樣。該通信器件包括一電腦平台,該電腦平台具有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該器件亦包括一目標網域監視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該目標網域監視模組可操作以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該器件亦包括一伺服網域監視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可操作以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該器件進一步包括一目標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該目標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基於當前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伺服網域狀態而啟動。在一特定態樣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在伺服網路當前正提供一連續使用服務(諸如語音呼叫、SMS、即按即說或其類似者)之情況下被啟動。
在通信器件之一態樣中,該目標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監視模組,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蜂巢式網路監視模組,且該目標網域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WLAN網域模組。而在其他態樣中,目標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蜂巢式網路監視模組,伺服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監視模組,且目標網域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
在通信器件之一態樣中,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可操作以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諸如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及/或應用層參數。所監視之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之至少一者。
一種用於啟動一目標網路網域及該目標網路網域中之服務之方法界定另一態樣。該方法包括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及基於到達該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每一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相關聯,及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的啟動。在一態樣中,目標網路網域之啟動獨立於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之啟動。目標網路網域可為WLAN網域,或在替代態樣中,為蜂巢式網路網域。
在該方法之一替代態樣中,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可進一步包括基於當前網路條件而動態改變該等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中之一或多者。
在該方法之另一替代態樣中,判定已到達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進一步將該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界定為對應於一針對在該目標網域上可用之網路服務的最低臨限值。在其他態樣中,判定已到達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及基於該判定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可在判定已到達任何網路網域服務臨限值及允許相關聯服務之啟動之前發生。
該方法亦可包括監視與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參數以判定是否已到達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在一態樣中,所監視之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針對可操作以提供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之頻道之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的至少一者。
在該方法之替代態樣中,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進一步包含在該目標網路網域在作用中時保持一伺服網路網域之啟動。在此等態樣中,該方法可包括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伺服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每一伺服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伺服網路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相關聯,及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伺服網路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伺服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伺服網路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網路服務的啟動。舉例而言,目標網路網域可經啟動且到達用於提供品質保障(BE)資料訊務的臨限值,但確實到達用於提供IP語音(VOIP)服務之臨限值。
經組態以啟動一目標網路網域及該目標網路網域中之服務之至少一處理器界定一相關態樣。該處理器包括用於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之第一模組及基於到達該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的第二模組。該處理器另外包括用於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的第三模組,每一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相關聯,及用於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之啟動的第四模組。
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提供另一相關態樣。該媒體包括用於使一電腦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的第一組程式碼及用於使該電腦基於到達該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的第二組程式碼。該媒體另外包括用於使該電腦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的第三組程式碼,每一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相關聯,及用於使該電腦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之啟動的第四組程式碼。
一裝置界定另一相關態樣。該裝置包括用於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的構件及用於基於到達該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之構件。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的構件,每一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相關聯,及用於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之啟動的構件。
一種無線通信器件界定另一態樣。該器件包括一電腦平台,該電腦平台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該器件亦包括一目標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該目標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基於已到達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之判定而啟動相應目標網域網路。該器件亦包括一或多個目標網域網路服務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每一目標網域網路服務模組對應於一目標網路服務,且可操作以判定已到達與該相應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且基於到達該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而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該目標網路服務的啟動。在該器件之一態樣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獨立於可操作以允許該目標網路網域上之該相應目標網路服務之啟動的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網路服務模組而啟動該目標網路網域。
在該器件之一替代態樣中,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網路服務模組中之至少一者進一步可操作以基於當前網路條件而動態改變該等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中之一或多者。
在通信器件之其他替代態樣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將該目標網路網域新增臨限值界定為對應於一針對在該目標網路網域上可用之網路服務的最低臨限值。
在通信器件之額外替代態樣中,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網路服務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監視與該相應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參數以判定是否已到達該相應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所監視之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針對可操作以提供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之頻道之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之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的至少一者。
又一態樣由一種用於在通信器件供電期間之網路網域啟動的方法提供。該方法包含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路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該方法進一步包括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及與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路網域。該方法另外包括嘗試在該第一網路網域及該第二網路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視情況,該方法可包括在嘗試註冊之網路網域中當註冊成功時提供網路服務。
在一態樣中,將第一網路網域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在此態樣中,嘗試獲取WLAN網域可進一步包括執行一或多個一致性檢查(諸如量測RSSI)以確保該WLAN網域之一致性。在其他態樣中,將第二網路網域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在此等態樣中,嘗試獲取蜂巢式網路網域可進一步包括量測一導頻Ec/Io信號及判定已到達一導頻Ec/Io信號新增臨限值。
在其他可選態樣中,該方法可包括基於第一網路網域及第二網路網域中首先獲取之任一者為非較佳網路網域而在第一網路網域及第二網路網域中首先獲取之任一者的成功註冊之後起始在第一網路網域與第二網路網域之間的交遞。
另一相關態樣由經組態以在通信器件供電期間提供網路網域啟動之至少一處理器界定。該處理器包括用於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路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第一模組。該處理器亦包括用於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第一網路網域的第二模組,及用於與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路網域之第三模組。該處理器另外包括用於嘗試在該第一網路網域及該第二網路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的第四模組。
包括電腦可讀媒體之電腦程式產品界定另一態樣。該媒體包括用於使一電腦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路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第一組程式碼。該媒體亦包括用於使電腦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的第二組程式碼,及用於使電腦與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路網域之第三組程式碼。該媒體另外包括用於使該電腦嘗試在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的第四組程式碼。
一種裝置界定另一相關態樣。該裝置包括用於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路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構件。該裝置亦包括用於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的構件,及用於與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路網域之構件。該裝置另外包括用於嘗試在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的構件。
又一相關態樣由一種無線通信器件提供,其包括一電腦平台,該電腦平台具有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該器件包括一供電機構,其與該處理器通信且可操作以接收一輸入以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該器件亦包括一第一網路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第一網路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在接收到至供電機構之輸入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該器件亦包括一第二網路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該第二網路網域模組可操作以與嘗試獲取該第一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路網域。另外,該第一及該第二網路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在於時間上最先獲取該嘗試相應網路網域之情況下嘗試在該相應網路網域上註冊。
為實現前述及相關目的,該一或多個態樣包含於下文中充分描述並在申請專利範圍中特別指出之特徵。以下描述及隨附圖式詳細陳述該一或多個態樣之某些說明性特徵。然而此等特徵僅指示可使用各種態樣之原理之各種方式中之少數方式,且此描述意欲包括所有此等態樣及其等效物。
下文中將結合附圖來描述所揭示之態樣,該等附圖經提供以說明且不限制所揭示之態樣,其中相似名稱表示元件。
現參看圖式來描述各種態樣。在以下描述中,為了解釋之目的,陳述眾多特定細節以提供對一或多個態樣之徹底理解。然而,顯然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此(等)態樣。
如在本申請案中所使用,術語"組件"、"模組"、"系統"及其類似者意欲包括電腦相關實體,諸如(但不限於)硬體、韌體、硬體與軟體之組合、軟體或者執行中之軟體。舉例而言,組件可為(但不限於)在處理器上執行之處理程序、處理器、物件、可執行體、執行緒、程式及/或電腦。藉由說明,在計算器件上執行之應用程式及計算器件兩者均可為組件。一或多個組件可處於一處理程序及/或執行線程內,且一組件可局部化於一電腦上及/或分布於兩個或兩個以上電腦之間。另外,此等組件可自上面儲存有各種資料結構之各種電腦可讀媒體執行。該等組件可(諸如)根據一信號藉由局部及/或遠端處理程序而通信,該信號具有一或多個資料封包(諸如,來自與局部系統、分散式系統中之一組件相互作用,及/或藉由該信號跨越諸如網際網路之網路而與其他系統相互作用之另一組件的資料)。
此外,本文中結合可為有線終端機或無線終端機之通信器件來描述各種態樣。一通信器件亦可稱為系統、器件、用戶單元、用戶台、行動台、行動裝置、行動器件、遠端台、遠端終端機、存取終端機、使用者終端機、終端機、使用者代理、使用者器件或使用者設備(UE)。無線通信器件可為蜂巢式電話、衛星電話、無線電話、會話起始協定(SIP)電話、無線區域迴路(WLL)台、個人數位助理(PDA)、具有無線連接能力之掌上型器件、計算器件,或連接至無線數據機之其他處理器件。
此外,術語"或"意欲意謂包括性的"或"而非排他性的"或"。亦即,除非另有指定或自上下文為清楚的,否則短語"X使用A或B"意欲意謂自然包括性排列中之任一者。亦即,短語"X使用A或B"由下列情況中之任一者來到達:X使用A;X使用B;或X使用A及B兩者。另外,如本申請案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詞"一"應通常被解釋為意謂"一或多個",除非另有指定或自上下文清楚係針對單數形式。
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可用於諸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及其他系統之各種無線通信系統。術語"系統"與"網路"常常可互換地使用。CDMA系統可實施諸如通用陸上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及CDMA之其他變體。此外,cdma2000涵蓋IS-2000、IS-95及IS-856標準。TDMA系統可實施諸如全球行動通信系統(GSM)之無線電技術。OFDMA系統可實施諸如演進型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之無線電技術。UTRA及E-UTRA為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之部分。3GPP長期演進(LTE)為UMTS之使用E-UTRA的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使用OFDMA且在上行鏈路上使用SC-FDMA。UTRA、E-UTRA、UMTS、LTE及GSM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之組織的文件中。另外,cdma2000及UMB描述於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之組織的文件中。此外,此等無線通信系統可另外包括常常使用不成對未許可頻譜、802.xx無線LAN、BLUETOOTH及任何其他短程或遠程無線通信技術之同級間(例如,行動裝置對行動裝置)特用網路系統。
現將在可包括許多器件、組件、模組及其類似者之系統方面呈現各種態樣或特徵。應理解且瞭解,各種系統可包括額外器件、組件、模組等,及/或可不包括結合諸圖所論述之所有器件、組件、模組等。亦可使用此等方法之一組合。
圖1說明可實施各種所揭示態樣之經組態以支援許多使用者之諸如蜂巢式通信網路的例示性無線通信系統10。如圖1中所示,藉由實例,系統10提供諸如小區12A至12C之多個小區,每一小區由一相應存取點(AP)14服務。每一小區可進一步劃分成一或多個扇區(未在圖1中展示)。各種無線通信器件16(亦可互換地稱為特用存取終端機(AT))分散於整個系統中。舉例而言,視無線器件是否在作用中及其是否處於軟交遞中而定,每一無線通信器件16可在給定時刻在前向鏈路(FL)及/或反向鏈路(RL)上與一或多個AP通信。
圖2為根據當前態樣之包括一蜂巢式網路及一WLAN之多網域無線通信系統200的概念方塊圖。藉由一系列虛線將一無線通信器件16展示為移動穿過廣域蜂巢式網路210。蜂巢式網路210包括一基地台控制器(BSC)212,其支援分散於整個蜂巢式覆蓋區域中之許多基地收發器台(BTS)。為解釋之簡單起見,圖2中展示單一BTS 214。行動交換中心(MSC)216可用於提供至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218之閘道器。雖然未在圖2中展示,但蜂巢式網路210可使用眾多BSC,其每一者支援任一數目之BTS來擴展蜂巢式網路210之地理可達範圍。當在整個蜂巢式網路210上使用多個BSC時,MSC 216亦可用於協調BSC之間的通信。
無線通信系統200亦可包括分散於整個蜂巢式覆蓋區域中之一或多個無線LAN 220。在圖2中展示單一無線LAN 220。無線LAN 220可為IEEE 802.11網路或任一其他適合網路。無線LAN 220包括用於無線通信器件16與IP網路224通信之存取點222。伺服器226可用於將IP網路224介面連接至MSC 216,MSC 316提供至PSTN 218之閘道器。
網域獲取臨限值
參看圖3,描繪根據當前態樣,經組態以基於在網域上經歷之當前效能提供兩個位準之獲取臨限值的無線通信器件100之方塊圖。無線通信器件100包括具有至少一處理器104及記憶體106的計算平台102。無線通信器件100經組態以用於多模式通信,且因而,記憶體106包括一伺服網域模組108及至少一目標網域模組110。在某些態樣中,伺服網域模組108可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模組,諸如無線保真(Wi-Fi)網域模組、藍芽(Bluetooth)網域模組或其類似者。在此等態樣中,目標網域模組110可為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諸如電路交換第二代(2G)蜂巢式網域、封包交換第三代(3G)蜂巢式網域,諸如1X蜂巢式網域模組,例如WiMax蜂巢式網域模組、長期演進(LTE)蜂巢式網域或其類似者。在替代態樣中,伺服網域模組108可為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且目標網域模組110可為WLAN網域模組。而在其他態樣中,伺服網域模組108及/或目標網域模組可為關於網路網域而非WLAN或蜂巢式網路之模組。
在伺服網域模組108為WLAN網域模組且目標網域模組110為蜂巢式網域模組之此等態樣中,伺服/WLAN網域可經組態為較佳網域,器件偏好於基於伺服/WLAN網域之可用性而在其上通信。在替代態樣中,目標/蜂巢式網路可經組態為較佳網域。
記憶體106另外包括一目標網域監視模組112,其包括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4及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116。在多數情況下,每一目標網域將具有新增臨限值114及相應的相關斷訊臨限值116。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4表示一極限,在等於或超過該極限之情況下可在該極限處考慮啟動或在其他情況下啟動目標網域。因而,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可與諸如(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符(RSSI)、封包錯誤率、封包再傳輸率、服務品質(QoS)及其類似者之效能參數中之一者或其組合相關聯。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116表示一極限,在等於或超過該極限之情況下可在該極限處考慮停用或在其他情況下停用目標網域。
根據當前態樣,目標網域監視模組112可操作以判定無線通信器件100何時正在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116且低於相應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4的目標網域狀態中操作。舉例而言,若將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4界定為信號強度值12dBM且將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界定為信號強度值16dB,則目標網域監視模組112可操作以判定無線通信器件100何時在界定為在12dBM與16dBM之間的信號強度狀態中操作。應注意,該等臨限值可經組態以使得到達一臨限值可包括低於該臨限值、高於該臨限值及/或等於該臨限值的值。
記憶體106另外包括一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包括一或多個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120。每一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對應於一相關網路網域。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120表示一極限,在等於或超過該極限之情況下可在該極限考慮停用或在其他情況下停用該伺服網域。
根據當前態樣,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可操作以判定無線通信何時即將到達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120之伺服網域狀態下操作。藉由判定無線通信何時即將到達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120之伺服網域狀態下操作,器件可判定一連續使用服務(諸如語音呼叫或其類似者)何時將要被斷訊或由該網域支援之任一其他服務在其他情況下將中止。
在此方面,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可操作以監視一或多個效能參數(例如,媒體存取控制(MAC)層或應用層效能參數),且基於該等效能參數之趨勢判定無線器件當前是否即將到達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120。該一或多個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可與RSSI、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MAC或應用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MAC或應用層封包重試率或其類似者中之一者或其組合相關聯。因此,在一態樣中,若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判定RSSI正以一預定速率減少,MAC及/或應用層封包錯誤率正以一預定速率增加且/或MAC封包重試嘗試正以一預定速率增加且/或某一其他效能參數正以一預定速率降級,則伺服網域監視模組118可推斷出無線器件當前正處於即將到達但需到達或超過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120的伺服網域狀態中。
因此,根據當前態樣,若目標網域狀態當前正處於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114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6處且若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但尚未到達伺服網路斷訊臨限值120,則目標網域模組110可被啟動或者至目標網域之交遞可發生。
在無線通信器件當前正實施連續使用應用(諸如語音呼叫應用、簡訊服務(SMS)應用、即按即說(PTT)應用或其類似者)之情況下,此位準之網域獲取尤其適合於啟動目標網域/交遞至目標網域。在此等連續使用應用中,對於無線器件100而言,若無線器件當前正處於指示伺服網域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120(例如,語音呼叫將要被斷訊或其類似者)的伺服網域狀態中,則即使無線器件當前處於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116(但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114)處,其啟動或在其他情況下移動至目標網域亦可為有益的。
圖4描繪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器件中啟動目標網域的方法200之流程圖。在事件202,無線通信器件主動地與伺服網域通信。如先前所提及,伺服網域可為WLAN網域、蜂巢式網域或任一其他已知或將來已知之網路網域。在WLAN網域為較佳網域之一態樣中,伺服網域可為WLAN網域。在事件204,監視伺服網域之效能。對伺服網域之監視可包括(但不限於)RSSI值、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MAC層封包重試及其類似者。
在決策206,作出關於伺服網域狀態是否即將到達但尚未到達或超過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判定。是否即將到達斷訊臨限值之判定可包括(但不限於)判定RSSI是否正以一預定速率減少,判定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是否正以一預定速率增加,判定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是否正以一預定速率增加,判定MAC層封包重試是否正以一預定速率增加,此等效能參數速率中之任何者之組合或其類似者。若監視判定伺服網域狀態當前未即將到達斷訊臨限值,則該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204以用於進一步伺服網域監視。
若監視判定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斷訊臨限值,則在可選決策208,作出關於在伺服網域上實施之當前應用是否為連續使用應用的判定。在某些態樣中,圖4中展示之目標網域啟動方法限於連續使用應用。連續使用應用包括(但不限於)語音呼叫應用、SMS應用、PTT應用及其類似者。若判定當前應用不為連續使用應用,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204以用於進一步監視伺服網域效能。在其他態樣中,圖4中描繪之處理程序可應用於正在伺服網域上實施之所有應用,且因此,排除判定該應用是否為一連續使用應用的需要。亦應注意,在實施連續使用應用檢查的彼等態樣中,檢查之發生並不限於處理流程中之特定點,而是可發生於啟動目標網域之前的任一時間點。
在事件210,對一或多個目標網域之監視與對伺服網域之監視(事件204)並行地發生。對目標網域之監視可包括監視與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及/或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相關聯之任意效能參數。對目標網域之監視可包括(但不限於)RSSI值、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MAC層封包重試及其類似者。在決策212,作出有關當前目標網域狀態是否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的判定。若判定目標網域狀態低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210以進一步監視目標網域。
若判定目標網域狀態高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則在決策214,作出有關目標網域狀態當前是否低於相應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判定。若判定目標網域狀態高於相應新增臨限值,則在決策216,作出有關伺服網域狀態當前是否高於斷訊臨限值的判定。若已到達或超過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則在事件218,啟動目標網域。若尚未到達或超過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204及210以進一步監視伺服網域及目標網域。
若在決策218,判定目標網域狀態低於相應新增臨限值,則在決策220,作出有關伺服網域狀態是否即將到達斷訊臨限值及目標網域狀態是否同時處於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與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間的判定。若必要伺服網域狀態與目標網域狀態並行,則在事件218,啟動目標網域。若必要目標網域狀態與伺服網域狀態必非並行,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204及210以進一步監視伺服網域及目標網域。
參看圖5,根據一態樣描繪說明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器件中啟動目標網域的另一方法300之另一流程圖。在事件302,作出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目標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相應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判定。應注意,高於或低於一臨限值可包括到達該臨限值,及在臨限值不考慮遲滯程度或在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與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間的預定範圍內之情況下近似於該臨限值。目標網域新增及斷訊臨限值可基於諸如(但不限於)RSSI值、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MAC層封包重試及其類似者的效能參數中之一者或其組合。
在事件304,作出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判定。伺服網域狀態當前是否即將到達一斷訊臨限值的判定可基於效能參數中之一者或其組合之降級速率而作出。用於判定網域狀態即將到達斷訊臨限值的效能參數速率可包括(但不限於)RSSI以一預定速率減少,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以一預定速率增加,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以一預定速率增加,MAC層封包重試以一預定速率增加,效能參數速率之任一組合或其類似者。
在可選事件306,可作出當前正在伺服網域上執行之應用為連續使用應用的判定。被認為係連續使用的應用(諸如蜂巢式服務、SMS、即按即說或其類似者)需要不中斷服務,且因此尤其適合於在伺服網域達到斷訊臨限值之前及目標網域達到新增臨限值之前目標網域的交接/啟動。在某些態樣中,可僅在連續使用應用當前正在無線器件上執行之情況下施以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在其他態樣中,本文中描述之方法可在所有情況下應用,而與連續使用應用部署無關。
在事件308,基於目標網域當前正處於高於斷訊臨限值且低於新增臨限值且伺服網域狀態並行地接近斷訊臨限值而將交遞/啟動提供至目標網域。另外,在某些態樣中,亦可基於當前執行之伺服網域應用為連續使用應用而調節交遞/啟動。
參看圖16,呈現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系統中啟動目標網域的裝置之方塊圖。裝置1220包括用於執行本文中描述之處理程序的構件之邏輯群組1222,該等構件與記憶體1230通信。邏輯群組內包括用於判定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目標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構件1224。邏輯群組1222亦包括用於判定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但仍待達到斷訊臨限值或落在斷訊臨限值以下)的構件1226。在此等態樣中,該構件可依賴於關於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之預定速率來判定伺服網域是正否接近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邏輯群組1222亦包括用於基於當前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伺服網域狀態提供自伺服網域至目標網域之交遞的構件1228。
獨立的網域獲取臨限值及網域服務獲取臨限值
在某些態樣中,目標網域之獲取可不與目標網域上之使用者可用的所有服務之啟動一致。在此等情況下,一或多個,及可能地所有可用服務可具有必須被到達或在其他情況下被超過以使服務可用於使用者的個別新增臨限值。因此,根據一態樣,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可對應於目標網域之具有最低新增臨限值之可用之服務的新增臨限值。舉例而言,在目標網域為WLAN網域之一情況下,某一網域新增臨限值可對應於資料服務新增臨限值,使得WLAN網域之啟動最初提供經由資料服務卸載資料。然而,WLAN網域可不註冊語音服務或其類似者,直至網路效能如由已到達或超過服務新增臨限值所判定已得到改良。因此,根據所描述之態樣,目標網域之啟動可獨立於在目標網域上之服務操作。除用於網域上可用之服務之個別新增臨限值之外,亦可在每一服務的基礎上組態個別斷訊臨限值。提供於網域上之服務之個別新增臨限值及斷訊臨限值視應用類型及應用所需之服務位準而定。
圖6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提供獨立的目標網域啟動及目標網域服務啟動/停用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表示。無線通信器件400包括具有至少一處理器404及記憶體406的計算平台402。無線通信器件400之記憶體406包括一目標網域模組408,其可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模組,諸如無線保真(Wi-Fi)網域模組、Bluetooth網域模組或其類似者。在其他態樣中,目標網域模組408可為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諸如電路交換第二代(2G)蜂巢式網域、封包交換第三代(3G)蜂巢式網域,諸如1X蜂巢式網域模組,例如WiMax蜂巢式網域模組、長期演進(LTE)蜂巢式網域或其類似者。在替代態樣中,目標網域模組408可為除了WLAN或蜂巢式網路模組之外的網域模組。
目標網域模組408可包括可在目標網域上實施之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410。服務應用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語音服務、資料服務、視訊服務及其類似者。
無線通信器件400之記憶體406亦包括可操作以監視關於網域之一或多個效能參數的目標網域監視模組412。效能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RSSI值、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MAC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及/或下行鏈路應用層封包錯誤率、MAC層封包重試及其類似者。目標網域監視模組包括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414、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416及可選地一或多個相應目標網域服務斷訊臨限值417。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416及可選目標網域服務斷訊臨限值與在目標網域上提供之相應服務相關聯。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410可操作以在已到達或超過該臨限值時在無線器件上啟動目標網域。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416可操作以在已到達或超過相關聯新增臨限值時在無線器件上啟動可用之個別目標網域服務。目標網域服務斷訊臨限值417可操作以在相關聯斷訊臨限值已被到達或落在斷訊臨限值以下時在無線器件上停用個別目標網域服務。
服務新增臨限值獨立於網域新增臨限值,且因而至目標網域之啟動或交遞可不與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所有服務之啟動一致。此可係因為網域之效能品質仍未達到將可靠地維持目標網域上之服務之位準或其他因素。
在一特定態樣中,具有最低服務新增臨限值之目標網域服務可對應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414。使得當到達或超過具有最低新增臨限值之服務(例如,最不複雜之服務)的新增臨限值時,目標網域臨限值經啟動或者至目標網域之交遞發生。一旦目標網域臨限值被啟動,當目標網域之效能改良時,即可啟動較為複雜之服務。
另外,根據某些態樣,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及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可獨立於彼此而動態改變。因此,網路操作者或在某些態樣中無線器件之使用者可基於網路效能、使用者可接受品質位準或任一其他因素來調整新增臨限值。在此方面,一旦目標網域已啟動,使用者即可向上或向下調整給定服務之臨限值以到達其自身之可接受服務品質位準或確保服務易於在需要時可用。
亦應注意,在目標網域經啟動但隨後不能夠達到關於器件之使用者需要之服務之新增臨限值的某些態樣中,器件可經組態以監視使用者可用之可支援所要服務的其他目標網域之效能。舉例而言,若初始目標網域為基於到達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但當前因為仍待達到與語音服務應用相關聯之新增臨限值而不能夠支援語音服務的WLAN網域,則無線器件可監視諸如蜂巢式網域之另一網域的效能且選擇啟動另一網域以提供必需服務,諸如在所描述之實例中之語音服務。舉例而言,目標網路網域可經啟動且到達用於提供品質保障(BE)資料訊務的臨限值,但尚未到達用於提供IP語音(VOIP)服務之臨限值。在此等情況下,該器件可啟動另一目標網域(或若並行地啟動,則選擇實施該另一網路網域)以提供VOIP網路服務。該另一目標網域可需要到達一臨限值以使用VOIP服務,或該另一目標網域可允許在無臨限值限制之情況下使用VOIP服務。
圖7提供根據一態樣用於獨立的目標網域獲取臨限值及目標網域服務獲取臨限值之方法500之流程圖。在事件502,無線器件在啟動目標網域之前監視目標網域效能。應注意在此情況下,術語"目標網域"未必暗示伺服網域當前在作用中。因此,無線通信器件在啟動目標網域之前可不具有與網域之作用中連接。另外,在某些態樣中,目標網域將為WLAN網域,然而在其他態樣中,目標網域可為任一其他類型之無線網路網域。監視目標網域效能可包括監視一或多個效能參數。效能參數可包括(但不限於)RSSI、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MAC或應用層封包錯誤率、上行鏈路MAC或應用層封包重試率或其類似者。
在決策504,基於啟動目標網域之需要,作出關於是否已到達或超過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判定。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可基於效能參數中之一者或其組合。若尚未到達或超過新增臨限值,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502以用於進一步監視目標網域。若已到達或超過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則在事件506,啟動目標網域或者至目標網域之交遞發生。
在某些態樣中,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可等效於目標網域上可用之一或多個服務之最低新增臨限值。因此,在決策508,作出關於一或多個服務是否與啟動相關聯的判定。將與啟動之關聯界定為具有一等效服務新增臨限值,使得網域之啟動亦啟動具有等效新增臨限值之一或多個服務。若判定服務與目標網路之啟動相關聯,則在事件510,在無線器件上啟動相關聯服務或在其他情況下向使用者提供授權以存取服務。
若判定服務不與啟動相關聯或在啟動相關聯服務之後,則在事件512,在啟動後監視目標網域。在決策514,作出關於是否已到達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的判定。如先前所註,根據界定態樣,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某些服務可為需要較高位準之網路效能品質以可靠地維持服務之較複雜服務。在此等情況下,該服務可具有高於目標網域之新增臨限值之個別新增臨限值。因此,無線器件可在最初未被提供對一或多個服務之存取的情況下啟動目標網域,該一或多個服務具有高於網域新增臨限值之新增臨限值。因此,預期該器件可啟動目標網域且可能在作用中目標網域會話期間未達到複雜服務所必要之目標網域效能之位準。
若判定尚未到達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則方法返回至事件512以用於目標網域之進一步啟動後監視。若判定已到達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則在事件516,啟動與新增臨限值相關聯之服務或授權服務在目標網域上啟動。一旦已啟動服務,在事件518處,即在服務啟動之後進一步監視目標網域效能。在決策520,作出關於與已啟動之服務相關聯之斷訊臨限值是否已被到達或是否落在斷訊臨限值以下的判定。若服務之斷訊臨限值尚未被到達或尚未落在斷訊臨限值以下,則處理程序返回至事件518以用於目標網域之效能之進一步服務啟動後監視。若已到達服務之斷訊臨限值,則在事件522,在目標網域上可停用與斷訊臨限值相關聯之服務。應注意,不同網域服務可具有不同新增臨限值及斷訊臨限值,且因而,雖然未在圖7之方法中指示,但某些服務可在其他服務尚待啟動或其他服務正被停用的同時被啟動。
參看圖8,描繪用於啟動一目標網域及獨立地啟動目標網域上之網路服務的方法600之流程圖。在事件602,啟動目標網域。在一態樣中,目標網域可基於到達或超過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而在其他態樣中,目標網域可基於其他準則或使用者動作而啟動。
在事件604,一旦啟動目標網域,即作出已到達或超過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的判定。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與目標網域上可用之一或多個服務相關聯。在事件606,基於到達或超過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被啟動。因此,根據態樣,目標網域之啟動獨立於在目標網域上可用之至少一服務之啟動。在某些態樣中,判定已到達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可進一步提供監視與網域服務相關聯之一或多個效能參數。可監視之效能參數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操作以提供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的頻道之上行鏈路傳輸重試。
在目標網域基於到達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而經啟動的一態樣中,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可對應於或在其他情況下等於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服務之最低新增網域服務臨限值。在此等態樣中,目標網域可在到達具有最低新增臨限值之服務時被啟動,且目標網域及相應服務最初經啟動;額外服務可隨後在到達其相應目標服務新增臨限值時經授權被啟動。
在一態樣中,目標服務新增臨限值可基於網路條件、網路管理者偏好或使用者偏好自動地或手動地動態改變。在某些態樣中,使用者可去能與給定服務相關聯之目標服務新增臨限值以允許該服務在目標網域啟動之後即啟動。
在方法600之替代態樣中,無線器件可在目標網路啟動時維持或監視另一網路,使得若在目標網域上不能夠達到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亦即,在目標網域上不能夠啟動服務),則無線器件可授權在該另一網路上啟動所要服務。監視該另一網路可包括監視一或多個效能參數。效能參數之實例可包括(但不限於)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操作以提供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之頻道之上行鏈路傳輸重試。
參看圖17,呈現根據一態樣用於獨立地啟動目標網域及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服務的裝置之方塊圖。裝置1240包括用於執行本文中描述之處理程序的構件之邏輯群組1242,該等構件與記憶體1250通信。邏輯群組1242包括用於啟動目標網域的構件1244及用於判定在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的構件1246。另外,邏輯群組1242包括用於基於已到達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的構件1248。在此等態樣中,基於目標網域具有獨立於與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服務相關聯之新增臨限值的新增臨限值,目標網域之啟動獨立於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可視情況提供用於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經啟動服務之斷訊臨限值及基於已到達斷訊臨限值而停用服務的額外構件(圖17中未展示)。在此等態樣中,服務之停用獨立於目標網域之停用。
供電期間之同時網域獲取嘗試
根據另一態樣,無線器件可經組態以使得在供電期間,與串行相對地同時嘗試獲取兩個或兩個以上網域。藉由提供獲取網路網域之同時嘗試,在串行地執行處理程序且獲取一網路網域之第一次嘗試不成功之彼等情況下可加速網域獲取。
圖9提供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用於在開始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無線通信器件700包括具有至少一處理器704及記憶體706的計算平台702。無線器件可另外包括可操作以接收用於對器件進行供電之使用者輸入的供電輸入機構708。在其他態樣中,器件可由於系統故障或其類似者而在無使用者輸入之情況下自動地供電(在其他情況下被稱為重啟動)。
無線通信器件700之記憶體706包括器件供電模組710,其與處理器704通信且可操作以基於至供電機構708之使用者輸入或自動地觸發供電/重啟動之另一事件的發生而起始。記憶體706另外包括第一網域模組712及第二網域模組716,第一網域模組712及第二網域模組716與處理器704通信且可操作以獲取並維持與第一及第二網路網域之通信。第一網域模組712或第二網域模組716可為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模組,諸如無線保真(Wi-Fi)網域模組、Bluetooth網域模組或其類似者,且其他相應網域模組712、716可為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諸如電路交換第二代(2G)蜂巢式網域、封包交換第三代(3G)蜂巢式網域,諸如1X蜂巢式網域模組,例如WiMax蜂巢式網域模組、長期演進(LTE)蜂巢式網域或其類似者。在替代態樣中,無線器件700可組態有兩個以上的網域模組。
第一網域模組712包括可操作以嘗試獲取第一網域之第一網域獲取常式714,且第二網域模組716包括可操作以嘗試獲取第二網域之第二網域獲取常式718。根據當前態樣,第一網域獲取常式714及第二網域獲取常式718在器件供電處理期間同時(在其他情況下被稱為並行)實施。另外,在無線器件700組態有兩個以上網域模組之情況下,該器件可經組態以同時執行兩個或兩個以上,且在某些情況下所有的相關聯網域獲取常式。
第一網域模組712另外可包括第一網域註冊常式720,且第二網域模組716可包括第二網域註冊模組722。根據當前態樣,成功地獲取相關聯網域之時間上最先(first-in-time)網域獲取常式可接著實施相關聯註冊常式以嘗試向相關聯網域註冊器件。舉例而言,若第一網域獲取常式714在獲取相關聯第一網域上為時間上最先的,則第一網域模組712可實施第一網域註冊常式720以嘗試註冊到網路。在一態樣中,若向時間上最先獲取網域之註冊不成功,則器件可經組態以再嘗試向時間上最先獲取網域之註冊,或在獲取時間上第二(second-in-time)網域之情況下嘗試註冊到時間上第二獲取網域。因此,根據當前態樣,在網域獲取可同時執行的同時,可串行地執行網域註冊。
圖10為描繪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方法800之流程圖。在事件802,將一輸入提供至供電輸入機構或者自動地觸發無線通信之供電/重啟動的事件發生。在事件804,基於至供電輸入機構之輸入或觸發自動供電/重啟動的事件之發生,供電模組在無線通信器件上起始。
在事件806及808,當執行供電常式時,同時或並行地執行獲取第一網域之嘗試及獲取第二網域之嘗試。在第一及/或第二網域為WLAN網域之態樣中,獲取網域可包括複數個一致性檢查。在第一及/或第二網域為蜂巢式網域之其他態樣中,獲取網域可包括量測導頻Ec/Io信號及判定已到達或超過導頻Ec/Io信號新增臨限值。在許多情況下,因為WLAN網域一致性檢查需要確保器件在穩定RF環境下操作且最小變化存在於所量測之WLAN存取點(AP)中,所以WLAN網域獲取可能花費比蜂巢式網域獲取長的時間週期。
術語"同時"在本文中界定為相關聯網域獲取常式之任一部分同時發生。在此方面,第一及第二獲取常式兩者不需在所有時間點均同時執行。為了同時執行的目的,獲取常式在某一時間點一起執行為足夠的。
在事件810,作出關於第一或第二網域中之哪一者在時間上最先獲取的判定。在事件812,基於哪一網域在時間上最先獲取的判定,作出註冊到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網域的嘗試。應注意,若時間上最先獲取之網域被成功註冊但未在器件上被組態為優先網域,則該器件可在成功註冊到時間上最先獲取之網域之後立即起始至較佳網域之交遞。舉例而言,若WLAN網域為優於蜂巢式網域之較佳網域且若蜂巢式網域為時間上最先獲取之網域,則一旦註冊到蜂巢式網域,該器件即可立即起始至較佳WLAN網域之交遞。
參看圖11,描繪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的方法900。在事件902,對可與至少一第一網域及第二網域通信之無線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無線通信器件之供電可由至相應供電輸入機構之使用者輸入來起始,或者供電可基於預定事件之發生(諸如系統崩潰或其類似者)自動地起始。
在事件904,在供電期間,無線通信器件嘗試獲取第一網域,且在事件906,在供電期間且與獲取第一網域之嘗試同時,無線通信器件嘗試獲取第二網域。應注意在第一及/或第二網域為WLAN網域之彼等態樣中,獲取第一網域可包括執行各種一致性檢查以確保WLAN網域之可靠性狀態。在第一及/或第二網域為蜂巢式網路網域之彼等態樣中,獲取第二網域可包括量測Ec/Io信號及判定已到達或超過導頻Ec/Io信號新增臨限值。
在事件908,嘗試在第一或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進行網域註冊。在第一網域為WLAN網域且第二網域為蜂巢式網域之某一態樣中,蜂巢式網域較易於在時間上最先獲取,因為蜂巢式獲取處理程序傾向於與WLAN獲取處理程序相比複雜程度較低。另外,在WLAN網域為較佳網域之某些態樣中,若蜂巢式網域為在時間上最先獲取的且被成功註冊,則無線通信器件可經組態以在已註冊到蜂巢式網域之後執行至WLAN網域之交遞。
參看圖18,呈現根據一態樣用於在無線通信器件中之供電時進行同時網域獲取的裝置之方塊圖。裝置1260包括用於執行本文中描述之處理程序的構件之邏輯群組1262,該等構件與記憶體1272通信。邏輯群組1262包括用於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構件1264。另外,邏輯群組1262包括用於在對該器件進行供電之後即嘗試獲取第一網域的構件1266及用於與嘗試獲取第一網域同時嘗試獲取第二網域的構件1268。邏輯群組1262亦包括用於嘗試在第一及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的構件1270。
在多網域無線通信器件中之IMS註冊
在許多基於封包之網域(諸如WLAN網域或其類似者)中,將IMS(網際網路協定多媒體子系統)用作用以提供基於封包之服務的機構。為了結合基於封包之服務使用IMS,必須執行IMS註冊程序。在先前技術之多網域環境中,當無線器件自第一網域(諸如WLAN網域)移動至第二網域(諸如蜂巢式網域)時,器件可經組態以退出IMS註冊,因此在重新登錄至WLAN網域中時需要重新註冊或使IMS註冊保持完整,同時另外不斷地識別無線器件之位置。由於註冊程序為耗時且昂貴的,故藉由保持與作用中蜂巢式網域及待用WLAN網域之雙重註冊,該器件能夠最小化可能發生之註冊的數目,且詳言之可能發生之IMS註冊的數目。
根據當前態樣,當無線器件自第一網域(諸如WLAN網域)移動至第二網域(諸如蜂巢式網域)時,該器件在蜂巢式或電路交換網域中註冊,且所有呼叫經由蜂巢式網域之行動交換中心(MSC)導引。然而,當器件移動回至WLAN網域時,雖然WLAN網域註冊仍有效,但該器件可執行重新註冊以提供至IMS/WLAN網域之呼叫之導引。在其他情況下,當器件移動回至WLAN網域且IMS註冊不再為當前的時,可能需要器件執行完整IMS註冊。
圖12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用於在多網域通信環境中進行IMS註冊的無線通信器件1000之方塊圖。無線通信器件1000包括具有至少一處理器1004及記憶體1006之計算平台1002。無線通信器件1000之記憶體1006包括與處理器1004通信之至少一封包交換網域模組1008。封包交換網域模組1008(諸如WLAN網域模組或其類似者)可操作以在無線通信器件上啟動且經組態以提供網際網路協定多媒體子系統(IMS)服務。
無線通信系統1000之記憶體1006亦包括與處理器1004及封包交換網域模組1008通信之IMS服務模組1010。IMS服務模組1010可操作以使用IMS經由封包交換網域傳遞網路服務。另外,IMS服務模組1010包括一IMS註冊模組1012,該IMS註冊模組1012可操作以判定經啟動之封包交換網域是否支援IMS服務,且在支援之情況下實施IP位址判定器1014,該IP位址判定器1014可操作以判定指派至IMS應用之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是否已改變,且在IP位址已改變之情況下實施可操作以將註冊請求傳達至封包交換網域中之網路實體的IMS註冊常式1016。在一態樣中,發送至網路實體之IMS註冊請求可為基於服務之IMS註冊請求,其可操作以獨立於在封包交換網域上註冊其他IMS服務而註冊一或多個IMS服務。
在其他態樣中,IMS服務模組1010可包括IMS判定器1018,其可操作以在IP位址判定器1014判定IP位址尚未改變之情況下判定IMS註冊是否為當前的。若IMS判定器1018判定IMS註冊為當前的,則可自封包交換網域接收IMS服務。然而,若IMS判定器1018判定IMS註冊不為當前的,則包括IMS重新註冊常式1022之IMS重新註冊模組1020可能可操作以將IMS重新註冊請求傳達至網路實體。可將IMS重新註冊請求界定為先前建立之IMS註冊憑證的快速更新。在此方面,IMS重新註冊避免完整註冊過程中之驗證程序以及其他步驟。因而,IMS重新註冊處理程序與需要驗證之完整IMS註冊程序相比消耗少得多的時間。在一態樣中,將IMS重新註冊請求進一步界定為基於服務之重新註冊請求,其可操作以獨立於重新註冊其他IMS服務而重新註冊一或多個IMS服務。在某些態樣中,重新註冊可在預定時間間隔內執行,且若時間間隔期滿或若重新註冊處理程序失敗,則調用IMS註冊常式1016以提供包括驗證之完整註冊程序。
在某些態樣中,若IMS註冊模組判定不支援IMS服務,則在支援電路交換網域(諸如蜂巢式網域)之情況下,無線器件啟動電路交換網域模組1024。在電路交換網域支援IMS(諸如3GPP2)之彼等態樣中,電路交換網域模組可組態有雙重註冊訊息產生器1026,該雙重註冊訊息產生器可操作以產生諸如SMS訊息或其類似者之一訊息,其通知電路交換網域儘管封包交換網域註冊仍在作用中,但待由電路交換網域提供服務。在此方面,由於IMS註冊仍在作用中,故當器件返回至封包交換網域時,無線通信可能與完整IMS註冊相反而進行IMS重新註冊。
參看圖13及圖14,呈現根據一態樣用於在多網域無線環境中進行IMS註冊的方法1100之流程圖。根據圖13,在決策1102,作出關於在封包交換網域(例如,WLAN網域)上是否支援IMS服務的判定。若支援IMS服務,則在決策1104,作出關於指派至IMS應用之網際網路協定(IP)位址是否已改變的判定。IP位址可能在無線器件穿過子層邊界之情況下或在其他已知或未來已知之情況下改變。若IP位址已改變,則在事件1106,無線通信器件將IMS註冊發送至封包交換實體。在一態樣中,IMS註冊可為包括特徵標記之基於服務之IMS註冊,該等特徵標記識別在封包交換 網域上支援之服務。基於服務之IMS註冊關於待獨立於另一服務註冊之每一服務(諸如IP語音(VoIP)、簡訊服務(SMS)、視訊電話或其類似者)而提供。
若IP位址尚未改變(諸如可為在無線器件於WLAN存取點之間移動之情況下的狀況),則無線器件可與執行完整註冊處理程序相反而嘗試重新註冊器件。在決策1108,作出關於IMS註冊是否為當前的判定。若如由計時器或其類似者所判定,IMS註冊為當前及最新的,則在事件1110,無線器件移動至封包交換網域中。若判定IMS不為當前的或在其他情況下不存在於封包交換網域中,則在決策1112,作出關於註冊計時器是否已期滿的判定。若註冊計時器已期滿,則在事件1114,將IMS註冊傳達至封包交換實體。若註冊計時器尚未期滿,則在事件1116,將IMS重新註冊請求發送至封包交換實體。重新註冊與註冊不同之處在於重新註冊僅需要先前建立之IMS註冊憑證的快速更新。在一態樣中,重新註冊請求可為基於服務之IMS重新註冊,其可操作以獨立於在封包交換網域上重新註冊其他IMS服務而重新註冊一或多個IMS服務。
在決策1118,作出關於重新註冊是否成功的判定。若重新註冊處理程序不成功,則在事件1114,將完整註冊請求發送至封包交換實體。若重新註冊處理程序成功,則在事件1110,無線器件移動至封包交換網域。
應注意,雖然當前態樣在本文中結合IMS註冊及註冊而描述,但該等態樣亦關於可需要在封包交換網域(諸如WLAN網域或其類似者)上之註冊的其他服務。
參看圖14,若無線器件在封包交換網域上不支援IMS服務且該器件仍被IMS註冊,則在決策1120,作出關於器件是否支援電路交換網域的判定。若器件不支援電路交換網域,則在事件1122,無線器件移動至封包交換網域中。若器件確實支援電路交換網域,則在決策1124,作出關於電路交換網域是否為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電路交換網域的判定。若電路交換網域為3GPP電路交換網域,則在事件1126,無線器件移動至電路交換網域及封包交換網域。3GPP不支援IMS服務,且因此核心網路將藉由首先嘗試WLAN服務且接著嘗試蜂巢式服務以傳遞服務來回應。
若電路交換網域不為3GPP而為3GPP2(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則在事件1128,無線器件將一訊息(諸如SMS訊息或其類似者)發送至語音呼叫應用伺服器(VCC-AS),該訊息指示需要將所有服務移動至電路交換網域且指示封包交換網域上之IMS註冊仍起作用/完整。在此方面,該訊息通知電路交換網路雖然向封包交換網路之註冊仍在作用中,但服務待經由電路交換網域而提供。一旦發送該訊息,在事件1130,無線器件即移動至電路交換網域。當無線網域隨後移動回至封包交換網域時,該器件可嘗試根據圖13中描繪之流程進行IMS重新註冊(與完整IMS註冊相反)。
參看圖15,描繪根據一態樣用於在多網域無線通信器件中進行IMS註冊的方法1200之流程圖。在事件1202,在無線通信器件上啟動封包交換網域(諸如WLAN網域或其類似者)。在事件1204,作出在封包交換網域上支援IMS服務之判定。
在決策1206,作出關於指派至IMS應用之IP位址是否已改變的判定。在事件1208,若已判定IP位址改變,則將IMS註冊請求發送至封包交換網域實體。在一態樣中,IMS註冊請求可為基於服務之IMS註冊請求,其關於待獨立於在封包交換網域上提供之其他服務而註冊的服務來提供。
在可選事件1210,基於經判定未改變的IP位址將IMS註冊判定為當前的。在可選事件1212,基於經判定為當前的註冊,將IMS重新註冊請求傳達至網路實體。重新註冊允許無線器件快速更新先前建立之IMS註冊同時避免完整註冊處理程序。
非較佳網域上之順序傳呼
在IMS中之無線器件在封包交換網域上註冊且同時在電路交換網域上註冊但不能夠經由訊息傳遞程序(諸如上文所描述)通知電路交換此情況,且因此電路交換網域不知曉雙重註冊狀態的彼等態樣中,需要一方法或機制來確保經由非較佳網域之傳呼由無線器件正確地接收。此為電路交換網域為特徵在於不支援IMS的3GPP電路交換網域時之狀況。根據當前態樣,將順序地首先在較佳網路上傳呼無線器件,且若未接收到傳呼,則在非較佳網路上傳呼。
舉例而言,若無線通信器件經組態用於多網域通信且該器件當前經註冊以在第一網域或第二網域上接收一服務(例如,語音服務),則其因此正聽取第一及第二網域上之傳呼。另外,無線器件經組態以使得第一網域為較佳網域。在一態樣中,第一網域可為WLAN網域且第二網域可為蜂巢式網域。根據一態樣,一網域實體可經組態以首先在網路相信器件當前於其上在作用中的網域上傳呼,且若傳輸未由無線器件接收,則在第二網域上傳呼無線器件。
若傳呼係在非較佳網域上被接收,則無線器件可經組態以在較佳網域仍在覆蓋範圍內之情況下將訊務流通中之呼叫轉移至較佳網域。然而,若無線器件未經組態允許呼叫轉移,則呼叫可保留於非較佳網域中。在此等情況下,一旦呼叫終止,無線器件即可更新其向較佳網域之註冊,使得網路隨後使用較佳網域來傳呼無線器件。
參看圖19,在一態樣中,無線通信器件100、400、700及1000可包含可在無線通信系統上操作之行動通信器件,諸如行動電話或其類似者。如可瞭解的,存在常常使用不同頻譜頻寬及/或不同空中介面技術的多種無線通信系統。例示性系統包括CDMA(CDMA 2000、EV DO、WCDMA)、OFDM或OFDMA(Flash-OFDM、802.20、WiMAX)、使用許可FDD或TDD之頻譜的FDMA/TDMA(GSM)系統、常使用不成對未許可之頻譜及802.xx無線LAN或BLUETOOTH技術之同級間(例如,行動裝置對行動裝置)特用網路系統。
如先前所注,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包括用於執行與本文中描述之組件及功能中之一或多者相關聯之處理功能的處理器組件104、404、704及1004。處理器組件104、404、704及1004可包括單一或多組處理器或多核心處理器。此外,可將處理組件104、404、704及1004實施為整合式處理系統及/或分散式處理系統。另外,處理組件104、404、704及1004可包括一或多個處理子系統,諸如,能夠根據當前態樣判定鏈路品質或設置鏈路結合之處理子系統或執行當前態樣所需之任一其他處理子系統。
無線通信器件100、400、700及1000進一步包括諸如用於儲存由處理器組件104、404、704及1004執行之應用程式/模組之局部版本的記憶體106、406、706及1006。記憶體106、406、706及1006可包括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唯讀記憶體(ROM)及其組合。另外,在某些態樣中(圖19中未展示),記憶體106、406、706及1006可包括目標網域模組、伺服網域模組及其類似者。
此外,存取終端機100、400、700及1000包括一通信模組1300,其利用硬體、軟體及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服務來提供建立及維持與一或多方之通信。通信模組1300可在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上之組件之間、以及在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與外部網路器件(諸如跨越通信網路而定位之目標/伺服網路實體及/或串行地或局部地連接至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的器件)之間進行通信。
另外,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可進一步包括一資料儲存器1302,其可為提供結合本文中描述之態樣而使用的資訊、資料庫及程式之大量儲存的硬體及/或軟體之任一適合組合。視情況,在某些態樣中,資料儲存器1302可用以儲存用於網域及/或網域服務(圖19中未展示)之新增/斷訊臨限值。
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可另外包括使用者介面組件1304,其可操作以接收來自無線器件100、400、700及1000之使用者之輸入,且產生用於呈現給使用者的輸出。使用者介面組件1304可包括一或多個輸入器件,包括(但不限於)鍵盤、數字小鍵盤、滑鼠、觸摸敏感式顯示器、導航鍵、功能鍵、麥克風、語音辨識組件、能夠接收來自使用者之輸入的任一其他機構或其任一組合。此外,使用者介面組件1304可包括一或多個輸出器件,包括(但不限於)顯示器、揚聲器、觸覺反饋機構、印表機、能夠向使用者呈現輸出之任一其他機構或其任一組合。
圖20說明根據本文中呈現之各種態樣的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1400中之傳輸器及接收器。為簡潔起見,無線通信系統1400描繪一個基地台及一個使用者器件。然而,應瞭解,系統可包括一個以上之基地台及/或一個以上之使用者器件,其中額外基地台及/或使用者器件可大體上類似於或不同於下文所描述之例示性基地台及使用者器件。另外,應瞭解,基地台及/或使用者器件可使用本文中所描述之系統及/或方法以促進其之間的無線通信。
在傳輸器系統1410,將許多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自資料源1412(其包括當前態樣之編碼簿)提供至傳輸(TX)資料處理器1414。在某些態樣中,每一資料流透過一各別傳輸天線傳輸。TX資料處理器1414基於針對每一資料流所選擇之特定編碼結構而格式化、編碼及交錯各資料流之訊務資料以提供編碼化之資料。在某些態樣中,TX處理器1414基於所要對其傳輸資料流之符號之使用者及傳出符號之天線而對該等符號施加波束形成加權處理。在某些態樣中,可基於指示存取網路與存取終端機之間的傳輸路徑之條件的頻道回應資訊來產生波束成形權重。可利用由使用者提供之CQI(頻道品質指標)資訊或頻道估計值來產生頻道回應資訊。此外,在排程傳輸的狀況下,TX資料處理器1414可基於自使用者傳出之等級資訊來選擇封包格式。
可使用OFDM(正交分頻多工)技術來多工傳輸每一資料流之編碼化資料與導頻資料。導頻資料通常為以一已知方式處理之已知資料樣式,且可使用在接收器系統以估計頻道回應。接著基於針對每一資料流所選擇之特定調變方案(例如,BPSK、QPSK、M-PSK或M-QAM)而調變(例如,符號映射)該資料流之經多工傳輸之導頻及編碼化資料以提供調變符號至例如傳輸器系統1410之資料儲集器1444。每一資料流之資料速率、編碼及調變可由處理器1430及記憶體1432所執行或提供之指令判定。在某些態樣中,並行空間流之數目可根據自使用者傳輸之等級資訊而改變。
將資料流的調變符號提供至一TX MIMO處理器1420,處理器1420可進一步處理調變符號(例如,對於OFDM)。TX MIMO處理器1420接著將NT個符號流提供至NT個傳輸器(TMTR)1422a至1422t。在某些態樣中,TX MIMO處理器1420基於該等符號正被傳輸至之使用者及來自使用者頻 道回應資訊之符號正傳輸自之天線而將波束成形權重施加至資料流之符號。
每一傳輸器1422接收並處理一各別符號流以提供一或多個類比信號,且進一步調節(例如,放大、濾波及升頻轉換)類比信號以提供一適合於經由MIMO頻道傳輸之經調變信號。來自傳輸器1422a至1422t之NT個經調變信號分別自NT個天線1424a至1424t傳輸。
在接收器系統1405處,經傳輸之經調變信號藉由NR個天線1452a至1452t接收,且自每一天線1452接收之信號經提供至各別接收器(RCVR)1454。每一接收器1454調節(例如,過濾、放大及降頻轉換)各別經接收之信號、數位化經調節之信號以提供樣本,且進一步處理該等樣本以提供相應的"接收到"之符號流。
RX資料處理器1460接著接收來自NR個接收器1454之NR個所接收之符號流並基於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對其加以處理以提供及傳輸"偵測到"之符號流之等級編號至例如資料儲集器1464。下文進一步詳細地描述由RX資料處理器1460進行之處理。每一經偵測之符號流包括為對針對相應資料流而傳輸之調變符號之估計的符號。RX資料處理器1460接著解調變、解交錯及解碼每一經偵測之符號流以恢復資料流之訊務資料。由RX資料處理器1460進行之處理與由傳輸器系統1410處之TX MIMO處理器1420及TX資料處理器1414執行之處理互補。
由RX處理器1460產生之頻道回應估計可用以執行在接收器處之空間、空間/時間處理、調整功率位準、改變調 變速率或方案,或其他動作。RX處理器1460可進一步估計經偵測之符號流之信號雜訊與干擾比(SNR)及可能的其他頻道特徵,且將此等量提供至處理器1470及記憶體1472。RX資料處理器1460或處理器1470可進一步導出系統之"有效" SNR的估計。處理器1470接著提供所估計之頻道資訊(CSI),其可包含關於通信鏈路及/或所接收之資料流的各種類型之資訊。舉例而言,CSI可僅包含操作SNR。CSI接著由TX資料處理器1418(其亦自資料源1416接收許多資料流之訊務資料)處理、由調變器1480調變、由傳輸器1454a至1454t調節且被傳輸回至傳輸器系統1410。
在傳輸器系統1410處,來自接收器系統1450之經調變之信號由天線1424接收、由接收器1422調節、由解調變器1440解調變且由RX資料處理器1442處理以恢復由接收器系統報告之CSI。所報告之CSI接著經提供至處理器1430,且用以(1)判定待用於資料流之資料速率以及編碼及調變方案,並(2)產生對TX資料處理器1414及TX MIMO處理器1420之各種控制。
在接收器處,各種處理技術可用於處理NR個所接收之信號以偵測NT個經傳輸之符號流。可將此等接收器處理技術分組為兩個主要類別:(i)空間及空間-時間接收器處理技術(其亦被稱為等化技術);及(ii)"連續性歸零/等化及干擾消除"接收器處理技術(其亦被稱為"連續性干擾消除"或"連續性消除"接收器處理技術)。
由NT個傳輸天線及NR個接收天線形成之MIMO頻道可分解為Ns 個獨立頻道,其中Ns min{NT’ NR }。Ns 個獨立頻道中之每一者亦可稱為MIMO頻道之空間子頻道(或傳輸頻道)且對應於一維度。
可以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器件、離散閘或電晶體邏輯、離散硬體組件,或其經設計以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的任一組合來實施或執行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實施例所描述之各種說明性邏輯、邏輯區塊、模組及電路。通用處理器可為微處理器,但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可為任一習知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亦可將一處理器實施為計算器件之組合,例如,一DSP與一微處理器之組合、複數個微處理器、結合一DSP核心之一或多個微處理器,或任一其他此組態。另外,至少一處理器可包含可操作以執行上文中所描述之步驟及/或動作中之一或多者的一或多個模組。
因此,提供用於改良無線通信器件在一網路網域與另一網路網域之間,具體而言(但不限於)在無線區域網路(WLAN)(諸如WiFi網路、Bluetooth網路或其類似者)與蜂巢式網路(亦即,電路交換及封包交換網域)(諸如1X、LTE、2G、3G蜂巢式網路及其類似者)之間的行動之態樣。當前態樣提供在蜂巢式網域與WLAN網域之間無縫地且以可靠方式移動的服務,以便最小化終端使用者之服務中斷且提供不同應用之必需服務品質(QoS)。本文中呈現之態樣提供用以改良關於預期每一服務何時及與何技術相關聯之決策點的各種機構,且提供用以在處於訊務流通中時及在閒置時在蜂巢式網域與WLAN網域之間移動無線通信器件的較佳技術。
此外,結合本文中所揭示之態樣而描述之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及/或動作可直接體現於硬體中、體現於由處理器執行之軟體模組中或兩者之組合中。軟體模組可處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抽取式碟片、CD-ROM或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一其他形式之儲存媒體中。例示性儲存媒體可耦接至處理器,以使得處理器可自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在替代例中,儲存媒體可與處理器呈一體式。此外,在某些態樣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處於ASIC中。另外,ASIC可處於使用者終端機中。在替代例中,處理器及儲存媒體可作為離散組件而處於使用者終端機中。另外,在某些態樣中,方法或演算法之步驟及/或動作可作為程式碼及/或指令之一者或任一組合或集合而處於可併入電腦程式產品中的機器可讀媒體及/或電腦可讀媒體上。
在一或多個態樣中,所描述之功能可以硬體、軟體、韌體或其任一組合來實施。若以軟體實施,則該等功能可作為一或多個指令或程式碼在一電腦可讀媒體上儲存或傳輸。電腦可讀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及通信媒體(包括促進電腦程式自一處轉移至另一處之任一媒體)兩者。儲存媒體可為可由電腦存取之任何可用媒體。藉由實例且非限制,此等電腦可讀媒體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器、磁碟儲存器或其他磁性儲存器件,或可用於以指令或資料結構之形式載運或儲存所要程式碼且可由電腦存取的任一其他媒體。又,可將任一連接稱為電腦可讀媒體。舉例而言,若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自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軟體,則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諸如紅外、無線電及微波之無線技術包括在媒體的定義中。如本文所使用之磁碟及光碟包括緊密光碟(CD)、雷射光碟、光學碟片、數位化通用光碟(DVD)、軟性磁碟及藍光光碟,其中磁碟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生資料,而光碟通常藉由雷射以光學方式再生資料。上述各項之組合亦應包括在電腦可讀媒體之範疇內。
儘管前述揭示內容論述了說明性態樣及/或實施例,但應注意,在不脫離如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界定的所描述之態樣及/或實施例之範疇的情況下,可在本文中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此外,儘管所描述之態樣及/或實施例的元件可以單數形式來描述或主張,但是除非明確規定對單數的限制,否則亦預期複數。另外,任一態樣及/或實施例之全部或一部分可與任一其他態樣及/或實施例之全部或一部分一起利用,除非另有規定。
10...無線通信系統
12a...小區
12b...小區
12c...小區
14...存取點(AP)
16...無線通信器件
100...無線通信器件/存取終端機
102...計算平台
104...處理器/處理器組件
106...記憶體
108...伺服網域模組
110...目標網域模組
112...目標網域監視模組
114...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
116...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
118...伺服網域監視模組
120...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
200...無線通信系統
210...廣域蜂巢式網路/蜂巢式網路
212...基地台控制器(BSC)
214...基地收發器台(BTS)
216...行動交換中心(MSC)
218...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
220...無線LAN
222...存取點
224...IP網路
226...伺服器
400...無線通信器件/存取終端機
402...計算平台
404...處理器/處理器組件
406...記憶體
408...目標網域模組
410...目標網域服務
412...目標網域監視模組
414...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
416...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
417...目標網域服務斷訊臨限值
700...無線通信器件/存取終端機
702...計算平台
704...處理器/處理器組件
706...記憶體
708...供電輸入機構/供電機構
710...器件供電模組
712...第一網域模組
714...第一網域獲取常式
716...第二網域模組
718...第二網域獲取常式
720...第一網域註冊常式
722...第二網域註冊模組
1000...無線通信器件/存取終端機
1002...計算平台
1004...處理器/處理器組件
1006...記憶體
1008...封包交換網域模組
1010...IMS服務模組
1012...IMS註冊模組
1014...IP位址判定器
1016...IMS註冊常式
1018...IMS判定器
1020...IMS重新註冊模組
1022...IMS重新註冊常式
1024...電路交換網域模組
1220...裝置
1222...邏輯群組
1224...用於判定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目標斷訊臨限值且低於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構件
1226...用於判定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但仍待達到斷訊臨限值或在斷訊臨限值以下)的構件
1228...用於基於當前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伺服網域狀態提供自伺服網域至目標網域之交遞的構件
1230...記憶體
1240...裝置
1242...邏輯群組
1244...用於啟動目標網域的構件
1246...用於判定在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的構件
1248...用於基於已到達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的構件
1250...記憶體
1260...裝置
1262...邏輯群組
1264...用於對可與第一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構件
1266...用於在對該器件進行供電之後即嘗試獲取第一網域的構件
1268...用於與嘗試獲取第一網域同時嘗試獲取第二網域的構件
1270...用於嘗試在第一及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上註冊的構件
1272...記憶體
1300...通信模組
1302...資料儲存器
1304...使用者介面組件
1400...無線通信系統
1410...傳輸器系統
1412...資料源
1414...傳輸(TX)資料處理器
1416...資料源
1418...TX資料處理器
1420...TX MIMO處理器
1422A...傳輸器(TMTR)
1422T...傳輸器(TMTR)
1424A...天線
1424T...天線
1430...處理器
1440...解調變器
1442...RX資料處理器
1450...接收器系統
1452A...天線
1452T...天線
1454A...接收器
1454T...接收器
1460...RX資料處理器
1470...處理器
1480...調變器
圖1為根據當前態樣實施之一例示性蜂巢式無線通信系統;
圖2為結合當前態樣實施之一例示性蜂巢式及無線區域網路(WLAN)通信系統;
圖3為根據當前態樣,經組態以基於在網域上經歷之當前效能提供兩個位準之獲取臨限值的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4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器件中啟動目標網域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5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器件中啟動目標網域的另一方法之流程圖;
圖6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提供獨立的目標網域啟動及目標網域服務啟動之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7為根據一態樣用於提供獨立的目標網域啟動及目標網域服務啟動之方法之流程圖;
圖8為根據一態樣用於提供獨立的目標網域啟動及目標網域服務啟動之另一方法之流程圖;
圖9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用於在開始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10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11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另一方法之流程圖;
圖12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以用於在多網域通信環境中進行IMS註冊的無線通信器件之方塊圖;
圖13及圖14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多網域無線環境中進行IMS註冊的方法之流程圖;
圖15為根據一態樣用於在多網域無線環境中進行IMS註冊的另一方法之流程圖;
圖16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用於在一多模式無線通信系統中啟動目標網域的裝置之方塊圖;
圖17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用於獨立的目標網域啟動及目標網域服務啟動之裝置之方塊圖;
圖18為根據一態樣,經組態用於在供電期間進行同時網域獲取嘗試的裝置之方塊圖;
圖19為可結合當前態樣使用之無線通信器件之突出細節的方塊圖;且
圖20描繪根據本文中呈現之各種態樣的多重存取無線通信系統中之傳輸器及接收器的示意圖。
16...無線通信器件
200...無線通信系統
210...廣域蜂巢式網路/蜂巢式網路
212...基地台控制器(BSC)
214...基地收發器台(BTS)
216...行動交換中心(MSC)
218...公眾交換電話網路(PSTN)
220...無線LAN
222...存取點
224...IP網路
226...伺服器

Claims (59)

  1. 一種用於在一通信網路中提供網域交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及基於當前處於高於該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該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該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該伺服網域狀態而對該目標網域提供一交遞。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進一步包含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進一步包含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媒體存取控制(MAC)層及應用層參數。
  4.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進一步包含監視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之至少一者。
  5.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提供該交遞進一步包含在該伺服網路當前正提供一連續使用服務之情況下提供該交遞。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且該伺服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路網域,且該伺服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
  8. 一種經組態以在一通信網路中提供網域交遞之至少一處理器,其包含:一第一模組,其用於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一第二模組,其用於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及一第三模組,其用於基於當前處於高於該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該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該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該伺服網域狀態而對該目標網域提供一交遞。
  9.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一第一組程式碼,其用於使一電腦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一第二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及 一第三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基於當前處於高於該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該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該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該伺服網域狀態而對該目標網域提供一交遞。
  10. 一種用於在一通信網路中提供網域交遞之裝置,其包含:用於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的構件;用於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的構件;及用於基於當前處於高於該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該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該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該伺服網域狀態而對該目標網域提供一交遞的構件。
  11. 一種通信器件,其包含:一電腦平台,其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一目標網域監視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目標網域監視模組可操作以判定一目標網域狀態當前處於高於一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一伺服網域監視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可操作以判定一伺服網域狀態當前即將到達一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及 一目標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目標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基於當前處於高於該目標網域斷訊臨限值且低於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之該目標網域狀態及當前即將到達該伺服網域斷訊臨限值之該伺服網域狀態而啟動。
  12. 如請求項11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參數。
  13. 如請求項12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監視一或多個伺服網域媒體存取控制(MAC)層應用層參數。
  14. 如請求項12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監視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之至少一者。
  15. 如請求項11之通信器件,其中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在該伺服網路當前正提供一連續使用服務之情況下啟動。
  16. 如請求項11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監視模組,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監視模組,且該目標網域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模組。
  17. 如請求項11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監視模組,該伺服網域監視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監視模組, 且該目標網域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WLAN模組。
  18. 一種用於啟動一目標網域及該目標網域中之服務之方法,其包含:啟動一目標網域;在該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其中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域上之服務相關聯;及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
  19.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之啟動獨立於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
  20.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進一步包含基於當前網路條件而動態改變該等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中之一或多者。
  21.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啟動該目標網域進一步包含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及基於到達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域。
  22. 如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判定已到達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進一步將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界定為對應於一針對一在該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服務的最低新增臨限值。
  23.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監視與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參數以判定是否已到達該一或多個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
  24.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監視與一或多個網路服務相關聯之參數進一步包含針對一可操作以提供一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之頻道,監視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的至少一者。
  25.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啟動該目標網域進一步包含在該目標網域作用中時保持一伺服網域之啟動。
  26. 如請求項2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伺服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其中每一伺服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與提供於該伺服網域上之一或多個服務相關聯。
  27. 如請求項26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基於已到達該一或多個伺服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伺服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網路服務之啟動。
  28. 如請求項18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或一蜂巢式網路網域中之至少一者。
  29.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且該伺服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
  30. 如請求項24之方法,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且該伺服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
  31. 一種經組態以啟動一目標網域及該目標網域中之服務之至少一處理器,其包含: 一第一模組,其用於啟動一目標網域;一第二模組,其用於在該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其中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域上之服務相關聯;及一第三模組,其用於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
  32.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一第一組程式碼,其用於使一電腦啟動一目標網域;一第二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在該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其中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域上之服務相關聯;及一第三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
  33. 一種用於啟動一目標網域及該目標網域中之服務之裝置,其包含:用於啟動一目標網域的構件;用於在該目標網域之啟動之後判定已到達一或多個目 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的構件,其中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與一提供於該目標網域上之服務相關聯;及用於基於已到達與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的構件。
  34. 一種通信器件,其包含:一電腦平台,其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一目標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目標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啟動一相應目標網域;及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每一目標網域服務模組對應於一目標網域服務,且可操作以判定已到達一與該相應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且基於到達該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而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該目標網域服務的啟動。
  35. 如請求項3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獨立於可操作以授權該目標網域上之該相應目標網域服務之啟動的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模組而啟動該目標網域。
  36. 如請求項3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模組中之至少一者進一步可操作以基於當前網路條件而動態改變該等目標網域服務新增臨限值中之一或多者。
  37. 如請求項3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基於到達一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而啟動該目標網域。
  38. 如請求項37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模組進一步將該目標網域新增臨限值界定為對應於一針對一在該目標網域上可用之服務的最低新增臨限值。
  39. 如請求項3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監視與該相應目標網域服務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參數以判定是否已到達該相應目標網路服務新增臨限值。
  40. 如請求項39之通信器件,其中該一或多個目標網域服務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針對一可操作以提供一相關聯目標網路服務之頻道,監視接收信號強度指示(RSSI)、上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下行鏈路資料封包錯誤率或上行鏈路傳輸重試中的至少一者。
  41. 如請求項3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目標網域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或一蜂巢式網路網域中之至少一者。
  42. 一種用於在通信器件供電期間之網域啟動之方法,其包含:對一可與至少一第一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 在該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註冊於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及在判定經註冊之該網域係一非較佳網域後立即起始一交遞至一較佳網域且註冊於該較佳網域,同時維持與該非較佳網域之該註冊。
  43.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進一步將該第一網域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
  44. 如請求項43之方法,其中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進一步包含執行一或多個一致性檢查以確保該WLAN網域之一致性。
  45.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中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進一步將該第二網域界定為一蜂巢式網路。
  46.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進一步包含量測一導頻Ec/Io信號及判定已到達一導頻Ec/Io信號新增臨限值。
  47.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當該註冊成功時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該網域中獲取網路服務。
  48. 如請求項4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在該較佳網域或該非較佳網域之至少一者上接收與一服務相關聯之一傳呼,該服務被該第一網域或該第二網域之至少一者支援。
  49. 如請求項48之方法,其中接收該傳呼進一步包含在該非較佳網域上接收,及進一步包含基於偵測在該非較佳網 域上接收之該傳呼及進一步基於在一覆蓋範圍內之該較佳網域而轉移一呼叫至該較佳網域。
  50. 如請求項4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當該轉移不被允許時將該呼叫保留於該非較佳網域中;及在終止該呼叫後立即再新與該較佳網域之該註冊,以使得與該服務相關聯之一隨後傳呼在該較佳網域上被接收。
  51. 一種經組態以在通信器件供電期間提供網域啟動之至少一處理器,其包含:一第一模組,其用於對一可與一第一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一第二模組,其用於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一第三模組,其用於在該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一第四模組,其用於註冊於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及一第五模組,其用於在判定經註冊之該網域係一非較佳網域後立即起始一交遞至一較佳網域且註冊於該較佳網域,同時維持與該非較佳網域之該註冊。
  52.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其包含:一電腦可讀媒體,其包含:一第一組程式碼,其用於使一電腦對一可與一第一 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一第二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一第三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在該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一第四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註冊於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及一第五組程式碼,其用於使該電腦在判定經註冊之該網域係一非較佳網域後立即起始一交遞至一較佳網域且註冊於該較佳網域,同時維持與該非較佳網域之該註冊。
  53. 一種用於在通信器件供電期間之網域啟動之裝置,其包含:用於對一可與一第一及第二網域通信之通信器件進行供電的構件;用於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的構件;用於在該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之構件;用於註冊於該第一網域及該第二網域中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任一者的構件;及用於在判定經註冊之該網域係一非較佳網域後立即起始一交遞至一較佳網域且註冊於該較佳網域,同時維持與該非較佳網域之該註冊的構件。
  54. 一種通信器件,其包含:一電腦平台,其包括一處理器及一與該處理器通信之記憶體;一供電機構,其與該處理器通信且可操作以接收一輸入以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一第一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第一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在對該通信器件進行供電後立即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一第二網域模組,其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其中該第二網域模組可操作以在該嘗試獲取該第一網域之同時嘗試獲取該第二網域,其中該第一網域模組及該第二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在於時間上最先獲取該網域之情況下在該相應網域上註冊;及一儲存於該記憶體中且與該處理器通信之網域交遞模組,其中該網域交遞模組可操作以在判定經註冊之該網域係一非較佳網域後立即起始一交遞至一較佳網域且註冊於該較佳網域,同時維持與該非較佳網域之該註冊。
  55. 如請求項5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第一網域模組經進一步界定為一無線區域網路(WLAN)網域模組。
  56. 如請求項55之通信器件,其中該WLAN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執行一或多個一致性檢查以確保該WLAN網域之一致性作為該嘗試獲取該WLAN網路之一部分。
  57. 如請求項5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第二網域經進一步界定 為一蜂巢式網路網域模組。
  58. 如請求項57之通信器件,其中該蜂巢式網域模組進一步可操作以量測一導頻信號及判定已到達一導頻信號新增臨限值。
  59. 如請求項54之通信器件,其中該第一網域模組及該第二網域模組之一個別一者進一步可操作以在當該註冊成功時在時間上最先獲取之該相應網域中獲取網路服務。
TW097139114A 2007-10-09 2008-10-09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TWI387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7874907P 2007-10-09 2007-10-09
US12/244,529 US8780857B2 (en) 2007-10-09 2008-10-02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between network domain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34268A TW200934268A (en) 2009-08-01
TWI387384B true TWI387384B (zh) 2013-02-21

Family

ID=40219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39114A TWI387384B (zh) 2007-10-09 2008-10-09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8780857B2 (zh)
EP (2) EP2210440A2 (zh)
JP (3) JP5290302B2 (zh)
KR (4) KR101257322B1 (zh)
CN (2) CN103916924B (zh)
AU (1) AU2008311022B2 (zh)
BR (1) BRPI0818093B1 (zh)
CA (3) CA2830238C (zh)
HK (2) HK1151164A1 (zh)
IL (3) IL204907A (zh)
MX (1) MX2010003896A (zh)
MY (2) MY180873A (zh)
RU (3) RU2476016C2 (zh)
SG (4) SG185986A1 (zh)
TW (1) TWI387384B (zh)
WO (1) WO2009048817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43887B2 (en) * 2007-10-09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and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registration in a multi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US9241253B2 (en) * 2008-01-24 2016-01-1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 user with a registration review in IMS system
US9246950B2 (en) * 2008-01-24 2016-0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registration macros in an IMS network-based device
US9246951B2 (en) * 2008-01-24 2016-01-26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remotely de-registering devices in IMS system
US8134956B2 (en) * 2008-01-24 2012-03-13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registration alert in an IMS system
US20090191873A1 (en) * 2008-01-24 2009-07-30 At&T Lab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gistering users at devices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using a network-based device
US8340634B2 (en) 2009-01-28 2012-12-25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Enhanced roaming services and converged carrier networks with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and a proxy
US8391834B2 (en) 2009-01-28 2013-03-05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ecurity techniques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US8023425B2 (en) 2009-01-28 2011-09-20 Headwater Partners I Verifiable service billing for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8275830B2 (en) 2009-01-28 2012-09-25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 assisted CDR creation, aggregation, mediation and billing
US8589541B2 (en) 2009-01-28 2013-11-19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for protecting network capacity
US8548428B2 (en) 2009-01-28 2013-10-0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 group partitions and settlement platform
US8626115B2 (en) 2009-01-28 2014-01-07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interfaces
US8635335B2 (en) 2009-01-28 2014-01-2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offloading
US8832777B2 (en) 2009-03-02 2014-09-09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Adapting network policies based on device service processor configuration
US8406748B2 (en) 2009-01-28 2013-03-26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Adaptive ambient services
US8402111B2 (en) 2009-01-28 2013-03-19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install
US8346225B2 (en) 2009-01-28 2013-01-0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WO2009151452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ell phone wlan access point
US8745191B2 (en) 2009-01-28 2014-06-03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US9955332B2 (en) 2009-01-28 2018-04-24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ethod for child wireless device activation to subscriber account of a master wireless device
US9351193B2 (en) 2009-01-28 2016-05-24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11218854B2 (en) 2009-01-28 2022-01-04 Headwater Research Llc Service plan design, user interface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nd device management
US9557889B2 (en) 2009-01-28 2017-01-3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ervice plan design, user interfaces,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nd device management
US10057775B2 (en) 2009-01-28 2018-08-21 Headwater Research Llc Virtualized policy and charging system
US9706061B2 (en) 2009-01-28 2017-07-1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ervice design center for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US10200541B2 (en) 2009-01-28 2019-02-05 Headwater Research Llc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with divided user space/kernel space traffic policy system
US9954975B2 (en) 2009-01-28 2018-04-24 Headwater Research Llc Enhanced curfew and prot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group
US9647918B2 (en) 2009-01-28 2017-05-09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attributing media services network usage to requesting application
US10484858B2 (en) 2009-01-28 2019-11-19 Headwater Research Llc Enhanced roaming services and converged carrier networks with device assisted services and a proxy
US9571559B2 (en) 2009-01-28 2017-02-14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Enhanced curfew and protection associated with a device group
US10783581B2 (en) 2009-01-28 2020-09-22 Headwater Research Llc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providing ambient or sponsored services
US9578182B2 (en) 2009-01-28 2017-02-21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Mobile de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US10264138B2 (en) 2009-01-28 2019-04-16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obile device and service management
US10064055B2 (en) 2009-01-28 2018-08-28 Headwater Research Llc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US10798252B2 (en) 2009-01-28 2020-10-06 Headwater Researc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user notifications
US9253663B2 (en) 2009-01-28 2016-02-02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Controlling mobile device communications on a roaming network based on device state
US10326800B2 (en) 2009-01-28 2019-06-18 Headwater Research Llc Wireless network service interfaces
US9755842B2 (en) 2009-01-28 2017-09-05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anaging service user discovery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 placement on a device
US8793758B2 (en) 2009-01-28 2014-07-29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US10715342B2 (en) 2009-01-28 2020-07-14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anaging service user discovery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 placement on a device
US11973804B2 (en) 2009-01-28 2024-04-30 Headwater Research Llc Network service plan design
US9980146B2 (en) 2009-01-28 2018-05-22 Headwater Research Llc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cure data path processing agents
US11985155B2 (en) 2009-01-28 2024-05-14 Headwater Research Llc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ecure data path processing agents
US9565707B2 (en) 2009-01-28 2017-02-07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with wireless data attribution to multiple personas
US10492102B2 (en) 2009-01-28 2019-11-26 Headwater Research Llc Intermediate networking devices
US9572019B2 (en) 2009-01-28 2017-02-14 Headwater Partners LLC Service selection set published to device agent with on-device service selection
US10779177B2 (en) 2009-01-28 2020-09-15 Headwater Research Llc Device group partitions and settlement platform
US9392462B2 (en) 2009-01-28 2016-07-12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Mobile end-user device with agent limiting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for specified background applications based on a stored policy
US10841839B2 (en) 2009-01-28 2020-11-17 Headwater Research Llc Security, fraud detection, and fraud mitigation in device-assisted services systems
US10237757B2 (en) 2009-01-28 2019-03-19 Headwater Research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network offloading
US9858559B2 (en) 2009-01-28 2018-01-02 Headwater Research Llc Network service plan design
US10248996B2 (en) 2009-01-28 2019-04-02 Headwater Research Llc Method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end-user device mobile payment agent
US9270559B2 (en) 2009-01-28 2016-02-23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Service policy implementation for an end-user device having a control application or a proxy agent for routing an application traffic flow
US8805364B2 (en) * 2009-05-22 2014-08-1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User equipment attachment/detachment from a long term evolution (LTE) network
CA2667820C (en) 2009-05-29 2013-10-0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ignal quality determin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itable for use in wlan-to-wwan transitioning
US20100329206A1 (en) * 2009-06-30 2010-12-30 Thome Timothy A Dual idle-traffic stat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1719365B1 (ko) 2009-10-30 2017-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 통화 방법 및 장치
DE102010008852B4 (de) 2010-01-04 2011-09-01 Init Innovative Informatikanwendungen In Transport-, Verkehrs- Und Leitsystemen Gmbh Verfahren, Auswerterechner und Bordcomputer zur Beeinflussung einer Lichtsignalanlage
US9491619B2 (en) * 2010-09-27 2016-11-08 Infosys Technologies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authenticating a mobile node
EP2647175B1 (en) * 2010-12-03 2018-04-04 Nokia Technologies Oy Facilitating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CN102655669B (zh) * 2011-03-03 2015-04-29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手机及其接收呼叫的方法
US9154826B2 (en) 2011-04-06 2015-10-06 Headwater Partners Ii Llc Distributing content and service launch objects to mobile devices
CN102892143B (zh) * 2011-07-20 2015-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的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KR101451394B1 (ko) * 2011-12-26 2014-10-1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Vcc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US9848376B2 (en) * 2012-01-11 2017-12-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domain ser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51792B2 (en) * 2012-06-15 2016-02-02 Sri International Multi-sample conversational voice verification
KR20140011616A (ko) * 2012-07-18 2014-0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단말기의 통신망 접속제어장치 및 방법
CN103813296B (zh) * 2012-11-14 2018-07-24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KR20140072968A (ko) * 2012-12-05 2014-06-1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연결을 이용한 단말의 핸드오버 방법
CN103974359B (zh) * 2013-02-05 2017-12-05 英特尔公司 与lte与cdma 1x通信的装置以及方法
KR20150120485A (ko) * 2013-02-18 2015-10-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Lte 네트워크에서 와이파이 네트워크로의 무선 연결의 핸드오버를 오프로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4159862A1 (en) 2013-03-14 2014-10-02 Headwater Partners I Llc Automated credential porting for mobile devices
US20150003411A1 (en) * 2013-06-28 2015-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hd voice (volte) calls over cs voice calls
EP2830366A1 (en) * 2013-07-23 2015-01-28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 of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interface of a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wireless device
CN103607780B (zh) * 2013-11-19 2018-03-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设备及其网络连接方法
US9326208B2 (en) * 2013-12-17 2016-04-2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when to handover communications from a first to a second access network
EP3111699B1 (en) * 2014-02-24 2018-08-22 Intel IP Corporation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US10506053B2 (en) 2014-03-07 2019-12-10 Comcast Cable Communications, Llc Location aware security system
US9854004B2 (en) * 2014-05-09 2017-1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ifferent types of registrations for IMS services on SIM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39110B1 (ko) * 2014-06-27 2021-04-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서비스 운용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US20160021673A1 (en) * 2014-07-18 2016-0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ms based wwan-wlan mobility
US20160050589A1 (en) * 2014-08-13 2016-02-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mbient network sensing and handoff for device optimization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9655008B2 (en) * 2014-09-30 2017-05-16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network scanning for quality of service applications
US10165472B2 (en) * 2014-10-03 2018-12-25 Intel IP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 calls
KR102226522B1 (ko) 2014-11-04 2021-03-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네트워크 상태를 판단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9349431B1 (en) * 2015-03-17 2016-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to refresh storage elements
US9854482B2 (en) 2015-04-21 2017-1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rolling a delivery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over a cellular data network or a wireless network based on user's profile
EP3635980B1 (en) 2017-05-08 2024-05-01 Alcatel Luc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rminals registered via multiple access networks
KR20200011137A (ko) 2018-07-24 2020-0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sim을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이를 위한 방법
KR102115794B1 (ko) 2018-12-14 2020-05-27 국방과학연구소 저전력 손실 네트워크에서 에러 내성 트래픽의 효율적인 전송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RU2751083C1 (ru) * 2020-10-02 2021-07-08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тев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устройства сетевого переключения
CN113259970B (zh) * 2021-05-08 2022-07-08 Tcl通讯(宁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3109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Farid Adrangi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ext-based registrations based on intelligent location detection
US20060234705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viding for rapid network selection in a multimode device
US2007007666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Yafan An Handoff decision mak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53457A (en) * 1917-09-10 1918-01-15 Thomas N Atkinson Necktie holder and former.
US1995864A (en) * 1933-08-04 1935-03-26 John J Reinhold Article package
US2093830A (en) * 1935-05-28 1937-09-21 James J Flatley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aralysis
US2907045A (en) * 1956-10-29 1959-10-06 Joseph A O'reilly Necktie clip
US3060448A (en) * 1960-07-27 1962-10-30 Anthony L Mongelli Necktie ornament
US3308935A (en) * 1963-07-15 1967-03-14 Int Paper Co Folding carton
US3964105A (en) * 1975-03-24 1976-06-22 Gideon Thomas R Knot simulator
US3999222A (en) * 1976-03-18 1976-12-28 Walborn Luther C Necktie knot simulator
US4173792A (en) * 1978-04-06 1979-11-13 Intengan Franklin S Adjustable length simulated knotted necktie combination
US4546494A (en) * 1984-10-22 1985-10-15 Garber Michael I Necktie construction
US4590610A (en) * 1985-02-14 1986-05-20 Rhyne & Company Hanging product display packages
US4667346A (en) * 1986-10-15 1987-05-26 Strollo Joyce J Necktie retainer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necktie
US5002220A (en) * 1989-10-18 1991-03-26 Manufacturing Concepts, Inc. Adhesive closure flap with protective liner and detachable tab
US5448569A (en) 1994-04-12 1995-09-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andoff monitoring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ing slow frequency hopping
US5774893A (en) * 1994-10-26 1998-07-07 Torres; Miguel Grajales Simulated necktie knot and necktie combination
US5673434A (en) * 1995-06-01 1997-10-07 Risk Design, Inc. Necktie fabricated from a plurality of rigid components
US5826191A (en) * 1996-07-03 1998-10-20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Dual mode network call forwarding activation and deactivation
US5870673A (en) * 1996-08-30 1999-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current receipt of incoming calls from a wide area cellular network and a private radio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072768A (en) * 1996-09-04 2000-06-06 Globalstar L.P. Automatic satellite/terrestrial mobile terminal roaming system and method
US6126000A (en) * 1998-08-03 2000-10-03 Tung; David Garment presentation pack
US6102279A (en) * 1998-12-15 2000-08-15 Technology Container Corporation Collapsible corrugated plastic box
JP3293599B2 (ja) 1999-07-28 2002-06-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システム間ハンドオフ制御方法
US6438117B1 (en) * 2000-01-07 2002-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handover in a hybrid GSM/CDMA network
US7433929B2 (en) 2000-12-29 2008-10-07 At&T Mobility Ii Llc Intelligent network selection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and applications over different wireless networks
JP2002232929A (ja) 2001-02-01 2002-08-16 Ntt Docomo Inc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通信制御装置
US6499590B1 (en) * 2001-09-14 2002-12-31 Travel Caddy, Inc. Case for neck ties
US7826844B2 (en) 2002-01-16 2010-11-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selection and acquisition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030162543A1 (en) 2002-02-28 2003-08-28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rupt-free hand-over in a mobile terminal
US20030220900A1 (en) 2002-03-28 2003-11-27 Bajko Gabo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recating IP addresses
US7177658B2 (en) 2002-05-06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media broadcast and multicast service (MBM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6907229B2 (en) 2002-05-06 2005-06-14 Extricom Ltd. Enhancing wireless LAN capacity usin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JP2006502638A (ja) * 2002-10-08 2006-01-19 ノキア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無線システムの資源を最適化する方法及び無線システム
US7640008B2 (en) * 2002-10-18 2009-12-29 Kineto Wireles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coverage area of a 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n unlicen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51818B2 (en) 2002-11-15 2010-07-06 Nokia Corporation Smart inter-technology handover control
US20050025182A1 (en) * 2003-06-25 2005-02-03 Ala Nazari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multiprotocol communication
CN1264309C (zh) 2003-06-26 2006-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给无线局域网用户发送业务数据的方法
US7283506B2 (en) 2003-10-13 2007-10-1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easing sessions at network ent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sessions
CN1879338B (zh) 2003-12-26 2010-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的多径搜索方法
ATE472236T1 (de) 2003-12-30 2010-07-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erfahren und 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automatischen entdecken der multimedia- dienstfähigkeit
EP1551144A1 (en) 2003-12-31 2005-07-06 France Telecom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7672690B2 (en) * 2004-04-22 2010-03-02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facilitating system selection in a multi-network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435627B2 (ja) * 2004-06-17 2010-03-24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WO2006001683A1 (en) 2004-06-29 2006-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message related to packet call service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N1278519C (zh) 2004-07-30 2006-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将终端能力变化通知给网络的方法
KR20060020512A (ko) 2004-08-31 2006-03-0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GB0422275D0 (en) 2004-10-07 2004-11-10 Nokia Corp Callback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60087069A (ko) 2005-01-28 2006-08-02 주식회사 아이컨택트 이종 무선 데이터망간의 핸드오프 방법
US7920551B2 (en) 2005-03-08 2011-04-05 Genband Us Llc Multiple access service convergence
CN100484315C (zh) * 2005-03-08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终端选网注册方法
US20060276190A1 (en) * 2005-05-19 2006-12-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handoff between radio access networks deployed under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US20080119165A1 (en) * 2005-10-03 2008-05-22 Ajay Mittal Call routing via recipient authentication
KR101169118B1 (ko) 2005-10-21 2012-07-26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회선 교환 액세스를 통한 ims 서비스의 제공
KR100868948B1 (ko) * 2005-12-10 2008-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드 핸드오버 장치 및 방법
CN1992958A (zh) * 2005-12-28 2007-07-04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不同接入系统共存时多模终端的网络附着方法
CN101035308A (zh) * 2006-03-09 2007-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和移动性管理方法
DE102006012743A1 (de) 2006-03-17 2007-09-27 Nec Europe Lt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obilen Knotens
US8391865B2 (en) * 2006-03-27 2013-03-05 Kyocera Corporation System selecti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2047655B1 (en) 2006-08-03 2011-06-22 Accuris Technologies Limited A roaming gateway
WO2008044969A1 (en) 2006-10-11 2008-04-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Ims surrogate registration
US20080092224A1 (en) * 2006-10-16 2008-04-1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amless connections and service continuity in an agnostic access internet protocol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8276B2 (en) 2006-11-03 2016-03-1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Application services infrastructure for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including a notification capability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20080182575A1 (en) 2007-01-30 2008-07-31 Motorola, Inc. Ims reliability mechanisms
US7856226B2 (en) 2007-04-17 2010-12-21 Aylus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S user sessions with dynamic service selection
US7668159B2 (en) 2007-04-25 2010-02-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variable call parameters suitable for use in originating a SIP call via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from a user equipment device
US7876719B2 (en) 2007-06-18 2011-01-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IMS service for use by a circuit-switched device
US8743887B2 (en) 2007-10-09 2014-06-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and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registration in a multi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US7539373B1 (en) 2007-11-26 2009-05-26 Onechip Photonics Inc. Integrated lateral mode convert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3109A1 (en) * 2003-11-25 2005-05-26 Farid Adrangi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ontext-based registrations based on intelligent location detection
US20060234705A1 (en) * 2005-04-14 2006-10-19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viding for rapid network selection in a multimode device
US20070076664A1 (en) * 2005-09-30 2007-04-05 Yafan An Handoff decision making for heterogeneous network environme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818093B1 (pt) 2020-02-11
RU2476016C2 (ru) 2013-02-20
JP5567183B2 (ja) 2014-08-06
EP2210440A2 (en) 2010-07-28
RU2011142991A (ru) 2013-04-27
KR101278984B1 (ko) 2013-07-02
JP2013211911A (ja) 2013-10-10
JP2011502377A (ja) 2011-01-20
RU2010118318A (ru) 2011-11-20
AU2008311022A1 (en) 2009-04-16
US8780857B2 (en) 2014-07-15
IL204907A0 (en) 2010-11-30
CN101897215B (zh) 2014-04-23
IL231418A (en) 2015-02-26
MY153441A (en) 2015-02-13
IL225320A (en) 2015-09-24
CA2792422A1 (en) 2009-04-16
HK1197785A1 (zh) 2015-02-13
KR101181902B1 (ko) 2012-09-11
SG10201606600SA (en) 2016-09-29
SG185986A1 (en) 2012-12-28
IL204907A (en) 2014-05-28
MX2010003896A (es) 2010-06-24
CN103916924B (zh) 2016-03-30
CN101897215A (zh) 2010-11-24
CA2792422C (en) 2015-04-21
KR101257322B1 (ko) 2013-04-24
KR20110116072A (ko) 2011-10-24
RU2536175C2 (ru) 2014-12-20
KR20110116071A (ko) 2011-10-24
AU2008311022B2 (en) 2012-06-14
CN103916924A (zh) 2014-07-09
JP5290302B2 (ja) 2013-09-18
BRPI0818093A2 (pt) 2015-08-18
SG185985A1 (en) 2012-12-28
CA2701835A1 (en) 2009-04-16
CA2830238C (en) 2015-10-20
WO2009048817A3 (en) 2009-06-04
SG10201606604RA (en) 2016-10-28
JP5567184B2 (ja) 2014-08-06
EP3185613A1 (en) 2017-06-28
US20090116447A1 (en) 2009-05-07
MY180873A (en) 2020-12-10
EP3185613B1 (en) 2020-04-22
IL231418A0 (en) 2014-04-30
WO2009048817A2 (en) 2009-04-16
KR20100075626A (ko) 2010-07-02
CA2830238A1 (en) 2009-04-16
HK1151164A1 (zh) 2012-01-20
KR20130026480A (ko) 2013-03-13
RU2536174C2 (ru) 2014-12-20
RU2011142990A (ru) 2013-04-27
TW200934268A (en) 2009-08-01
JP2013232916A (ja) 201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7384B (zh) 用於網路網域之間行動支援的方法及裝置
US874388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and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registration in a multi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AU2012216854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support between network doma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