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4683B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 Google Patent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4683B
TWI384683B TW97133808A TW97133808A TWI384683B TW I384683 B TWI384683 B TW I384683B TW 97133808 A TW97133808 A TW 97133808A TW 97133808 A TW97133808 A TW 97133808A TW I384683 B TWI384683 B TW I3846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ontact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rfid
radio frequency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7133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11975A (en
Inventor
Chien Hsing Fang
Pei Ying Tsao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Approa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Approa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mart Approach Co Ltd
Priority to TW971338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4683B/zh
Publication of TW201011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11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4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4683B/zh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Description

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特別是一種應用於用戶識別模組(SIM)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
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種內建無線電技術的晶片,晶片中還可紀錄一系列資訊,如產品別、位置、日期等,最大的好處是能提高物品管理效率,目前物品資訊多記錄在條碼上,而再以掃描器掃瞄條碼取得資訊,而RFID只需在一定範圍內感應,並可一次讀取大量訊息。RFID技術可應用於門禁管制、聯合票證、交通運輸等。
RFID系統組成中主要包括標籤(Tag)、讀取器(Reader)、和電腦主機。標籤是資料的存放元件,讀取器則是從標籤讀取資料或將資料存放到標籤內的工具,讀取器將所讀取資料傳送至電腦系統中,使用不同之應用程式來解讀資料,以協助使用者達成迅速正確的決策。標籤可區分為主動式(Active)與被動式(Passive)兩種,主動式標籤內含電池,可隨時傳送資訊給讀取器,並有較長的通訊距離,可儲存較大的記憶體,但價格較高;被動式標籤電源來自讀取器所發.出電波對標籤產生感應微電流來供應其電源動力,再利用電波將其資訊傳回讀取器,故通訊距離較短。被動式標籤好處在於不需外加電池,可達到體積小、價格便宜、壽命長以及數位資料可攜性等優點。被動式標籤之天線為內建的,用以 感應和產生無線電波,以收發資料。
由於手機成為了行動通訊的必備工具,幾乎成了人手一機。因此有廠商提倡將無線射頻辨識(RFID)與手機結合,藉由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手機的中用戶識別模組(SIM)來結合習知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作用,用以辨識手機持有人的個人資料。
無線射頻辨識標籤包含有兩部分,分別是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係包含有線圈與電性連接於線圈的電性接點。用戶識別模組電性連接於電性接點,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
但是由於各家手機廠商的設計不同,因此手機中用以放置用戶識別模組(SIM)的位置都不同。如果只用單一型式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來套用在各式手機上,會因為用戶識別模組(SIM)的位置不同,而無法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的電性接點與用戶識別模組之間電性連接,因而無法運作。因此往往廠商只能針對單一手機去設計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來讓無線射頻辨識(RFID)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SIM)來做結合,而無法通用於各種手機。
本發明提供一種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用以解決習知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無法適用於各種手機。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 包含有線圈、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
線圈用以無線接收來自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第一訊息,以及無線回傳由用戶識別模組產生之第二訊息給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複數個正電極電性連接線圈。複數個負電極電性連接線圈。
其中,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更包含底板。線圈、複數個正電極和複數個負電極係設置於底板上,且複數個正電極和複數個負電極可以係設置於線圈內側,當然也可以係在線圈外側,或者是部分在線圈外側,部分在線圈內側,依設計而定。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包含有天線、第一基板與軟排。
天線具有線圈、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電性連接線圈。線圈用以無線接收來自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第一訊息,以及無線回傳第二訊息給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
第一基板具有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其中之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正電極或負電極其中之至少一個,且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其中之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負電極或正電極其中之至少一個。第一基板用以傳遞第一訊息和第二訊息。接觸方式使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互為異極性。
軟排一端銜接且電性連接第一基板。軟排的另一端用以電性連接用戶識別模組或外部元件,以將接收的第一訊息自該第一基 板傳遞給用戶識別模組,並且將用戶識別模組解析第一訊息而產生的第二訊息回傳給第一基板。
其中,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係為交錯分佈。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係對應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的位置設置。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可以係設置於第一基板一側面,也可以係第一基板的兩側面上係分別對應設置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且對應設置之每一第一電極接點係彼此電性連接,每一第二電極接點係彼此電性連接。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更包含有第二基板。第二基板電性連接於軟排另一端,用以接觸且電性連接用戶識別模組。其中,第二基板包含有複數個孔洞與至少一第一金屬接點。至少一第一金屬接點用以電性連接於用戶識別模組。複數個孔洞用以露出用戶識別模組上的複數個第二金屬接點。
其中,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更包含底板。線圈、複數個正電極和複數個負電極係設置於底板上,且複數個正電極和複數個負電極可以係設置於線圈內側,當然也可以係在線圈外側,或者是部分在線圈外側,部分在線圈內側,依設計而定。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藉由於線圈上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以及第一基板上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的設計。使得線圈上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其中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正電極其中至少 一個,且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其中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負電極其中至少一個,以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用戶識別模組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可以通用於各種行動通訊裝置。
有關本發明的特徵與實作,茲配合圖示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圖」。「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天線示意圖。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應用於一用戶識別模組(SIM)100,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包含有天線。在「第1圖」中,天線係包含有線圈11、兩個正電極12a、兩個負電極12b與底板13。
線圈11可以係設置於底板13上。
兩個正電極12a和兩個負電極12b係設置於底板13上。兩個正電極12a係電性連接線圈11。兩個負電極12b係電性連接線圈11。其中。兩個正電極12a與兩個負電極12b的位置可以係設置於線圈11的內側,亦即位於線圈11所圍繞的範圍內,且分別設置在線圈11內的上下兩側或左右兩側。當然兩個正電極12a與兩個負電極12b的位置也可以係設置於線圈11的外側,或者是部分在線圈11外側,部分在線圈11內側,依設計而定。
其中,兩個正電極12a與兩個負電極12b可為交錯分佈,且 可為矩陣分佈。亦即不管縱向或橫向排列時,正電極12a與負電極12b都係交錯排列的。於本實施例中,正電極12a的數目係為兩個,當然也可以係複數個。負電極12b的數目係為兩個,當然也可以係複數個。
線圈11用以無線接收來自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所發出之具有第一訊息之第一電波訊號,並將第一電波訊號轉換成一具有第一訊息之第一訊號電流。並且,線圈11可回傳由用戶識別模組100所發出之具有第二訊息之第二訊號電流,並將第二訊號電流轉換成具有第二訊息之第二電波訊號,以無線發送給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
兩個正電極12a與兩個負電極12b用以傳遞包含有第一訊息之第一訊號電流以及包含有第二訊息之第二訊號電流。
底板13通常為印刷電路板或可撓取式軟板。底板13的材質可為玻璃纖維或電木等其他材質,當然,底板13亦可以採用其他種類的材質。
請參照「第2A圖」。「第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第一局部示意圖。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應用於一用戶識別模組(SIM)100,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在「第2圖」中,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更包含有第一基板14與軟排15。
第一基板14具有二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二個第二電極接點17b。第一電性接點17a可以係正電極也可以係負電極,視所連接 的電極而定。同理,第二電性接點17b可以係正電極也可以係負電極,視所連接的電極而定。接觸方式使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互為異極性。
二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的至少一個可對應複數個正電極12a中的至少一個,當然也可以對應複數個負電極12b中的至少一個。並且,當二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的至少一個可對應兩個正電極12a中的至少一個時,二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亦有至少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對應於兩個負電極12b中的至少一個,也可以係對應於兩個正電極12a中的至少一個。因此,當第一基板14與底板13貼合時,相互對應的正電極12a和第一電極接點17a可彼此貼合而電性連接,並且相互對應的負電極12b和第二電極接點17b亦可彼此貼合而電性連接,進而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的資料通訊。於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接點17a與第二電極接點17b的數目係各為四個,當然也可以係複數個。
二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係彼此電性連接,且其中之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電性連接於軟排15。二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係彼此電性連接,且其中之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電性連接於軟排15。
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可以係位於第一基板14的一側面14a上,也可以係位於第一基板14的兩側面14a與14b上。請參照「第2B圖」。「第2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的第二局部示意圖。於「第 2B圖」,第一基板14的兩側面14a與14b上,係分別對應設置有四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且對應設置之每一第一電極接點17a係彼此電性連接,每一第二電極接點17b係彼此電性連接。
其中,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可為交錯分佈,且可為矩陣分佈。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可以係對應複數個正電極12a或複數個負電極17b的位置設置。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可以係對應複數個正電極12a或複數個負電極17b的位置設置。
軟排15的一端銜接且電性連接第一基板14。
軟排15的另一端用以電性連接用戶識別模組100,並且將具有第一訊息的第一電波訊號傳遞給用戶識別模組100。用戶識別模組100解析接收到的第一電波訊號中的第一訊息,據以產生具有第二訊息的第二電波訊號,並且經由軟排15回傳具有第二訊息的第二電波訊號給第一基板14,由第一基板14回傳給線圈11。
請參照「第3圖」。「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第三局部示意圖。其中,用戶識別模組卡更包含有第二基板16。第二基板16銜接且電性連接於軟排15的另一端,用以接觸且電性連接用戶識別模組100。。第二基板16具有複數個孔洞16a與至少一第一金屬接點16b。至少一第一金屬接點16b用以電性連接於該用戶識別模組。複數個孔洞16a用以露出用戶識別模組100上的複數個第二金屬接點101。
也就是說,軟排15可以係直接電性連接於第一基板14與用 戶識別模組100,即銜接於第一基板14與用戶識別模組100之間。然而,軟排15也可以是設計成一端電性連接第一基板14,另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二基板16,以藉由第二基板16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換言之,軟排15也可以是銜接於第一基板14和第二基板16之間,並且藉由第二基板16電性連接用戶識別模組100。因此,可藉由軟排15從第一基板14傳遞的具有第一訊息的第一電波訊號給用戶識別模組100,並且將用戶識別模組100解析第一電波訊號中的第一訊息所產生具有第二訊息的第二電波訊號再經由軟排15回傳給第一基板14,由第一基板14回傳給線圈11。其中,具有第一訊息的第一電波訊號可從軟排15直接傳遞給用戶識別模組100,亦可從軟排15經由第二基板16而傳遞給用戶識別模組100。同樣地,具有第二訊息的第二電波訊號可從用戶識別模組100直接回傳給軟排15,亦可從用戶識別模組100經由第二基板16而回傳給軟排15。
請參照「第4A圖」、「第4B圖」、「第4C圖」與「第4D圖」。「第4A圖」、「第4B圖」、「第4C圖」與「第4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示意圖。其中,「第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一示意圖。「第4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二示意圖。「第4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三示意圖。「第4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四示意圖(細部元件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
在「第4A圖」中,線圈11上的兩個正電極12a係分別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第一基板14上的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線圈11上的兩個負電極12b係分別對應且電性連接第一基板14上的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藉由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來分別對應且電性連接於兩個負電極12b與兩個正電極12a,.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的資料通訊。
在「第4B圖」、「第4C圖」中,係為線圈11上的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與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電性連接,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與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電性連接的二種電性連接圖示。
其中,第一基板14的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的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個正電極12a,而位於第一基板14的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的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個負電極12b,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
藉由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對應且電性連接於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個正電極12a,與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對應且電性連接於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個負電極12b,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的資料通訊。
在「第4D圖」中,係為線圈11上的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與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電性連接,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與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電性連接的電性連接圖示。
其中,第一基板14的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的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個負電極12b,而位於第一基板14的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的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個正電極12a,使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
藉由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之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對應且電性連接於兩個負電極12b中之一個負電極12b,與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之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對應且電性連接於兩個正電極12a中之一個正電極12a,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的資料通訊。
請參照「第5圖」與「第6圖」。「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手機結合第一示意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手機結合第二示意圖(細部元件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
在「第5圖」與「第6圖」中,用戶識別模組100可以係設置於手機機體20與電池21之間,也可以係設置於手機機體20內。軟排15係一端連接於用戶識別模組100。軟排15係繞設於電池21之一側。軟排15另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一基板14。第一基板14係設置於電池21上。底板13相對於有線圈11之另一側面 係貼附於電池蓋22內側。
當電池蓋22與手機機體20結合時,第一基板14上之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至少其中一個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之複數個正電極12a中至少其中一個,且第一基板14上之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至少其中一個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之複數個負電極12b中至少其中一個。藉由於線圈11上複數個正電極12a與複數個負電極12b,以及第一基板14上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的設計,以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200的資料通訊。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線圈11上可以係具有至少兩個正電極12a與至少兩個負電極12b。第一基板14上可以係具有至少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至少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於此,至少其中一個正電極12a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至少其中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且至少其中一個負電極12b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至少其中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藉由複數個正電極12a中至少其中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至少其中一個,且複數個負電極12b中至少其中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至少其中一個,用以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圖中未畫出)的資料通訊。
請參照「第7圖」。「第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的示意圖 (細部元件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
用戶識別模組100係設置於手機機體20與電池21之間。軟排15係一端連接於用戶識別模組100。軟排15係繞設於電池21之一側。軟排15另一端電性連接於第一基板14。第一基板14係設置於電池21上。底板13相對於有線圈11之另一側面係貼附於電池蓋22內側。其中,隔離件30設置於底板13與第一基板14之間。其中,隔離件30可於至少兩個正電極12a與至少兩個負電極12b區域摟空,使之與第一基板14電極接觸。隔離件30係用以屏蔽電池金屬部份的反射干擾。
當電池蓋22與手機機體20結合時,第一基板14上之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至少其中一個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之複數個正電極12a或負電極12b中至少其中一個,且第一基板14上之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至少其中一個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線圈11上之複數個負電極12b或正電極12a中至少其中一個。藉由於線圈11上複數個正電極12a與複數個負電極12b,以及第一基板14上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的設計,以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200的資料通訊。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線圈11上具有至少兩個正電極12a與至少兩個負電極12b。第一基板14上具有至少兩個第一電極接點17a與至少兩個第二電極接點17b。於此,至少其中一個正電極12a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至少其中一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且至 少其中一個負電極12b係對應且電性連接於至少其中一個第二電極接點17b。藉由複數個正電極12a中至少其中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17a中至少其中一個,且複數個負電極12b中至少其中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17b中至少其中一個,用以將無線射頻辨識標籤的天線與用戶識別模組100電性連接,以提供用戶識別模組100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200的資料通訊。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線圈
12a‧‧‧正電極
12b‧‧‧負電極
13‧‧‧底板
14‧‧‧第一基板
14a‧‧‧側面
14b‧‧‧側面
15‧‧‧軟排
16‧‧‧第二基板
16a‧‧‧孔洞
16b‧‧‧第一金屬接點
17a‧‧‧第一電極接點
17b‧‧‧第二電極接點
20‧‧‧手機機體
21‧‧‧電池
22‧‧‧電池蓋
30‧‧‧隔離件
100‧‧‧用戶識別模組
101‧‧‧第二金屬接點
200‧‧‧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天線示意圖;第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第一局部示意圖;第2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第二局部示意圖;第3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的第三局部示意圖;第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一示意圖;第4B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 二示意圖;第4C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三示意圖;第4D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第四示意圖;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手機結合第一示意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手機結合第二示意圖;以及第7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之無線射頻辨識標籤之天線模組與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的資料通訊的示意圖。
11‧‧‧線圈
12a‧‧‧正電極
12b‧‧‧負電極
13‧‧‧底板
14‧‧‧第一基板
14a‧‧‧側面
14b‧‧‧側面
15‧‧‧軟排
16‧‧‧第二基板
16a‧‧‧孔洞
16b‧‧‧第一金屬接點
17a‧‧‧第一電極接點
17b‧‧‧第二電極接點
20‧‧‧手機機體
21‧‧‧電池
22‧‧‧電池蓋
30‧‧‧隔離件
100‧‧‧用戶識別模組
101‧‧‧第二金屬接點
200‧‧‧無線射頻辨識讀取器

Claims (7)

  1. 一種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包含有:一天線,具有一線圈、複數個正電極與複數個負電極,該複數個正電極與該複數個負電極電性連接該線圈;一第一基板,具有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其中之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該複數個正電極或負電極其中之至少一個,且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其中之至少一個對應且電性連接該複數個負電極或正電極其中之至少一個;以及一軟排,該軟排的一端銜接且電性連接該第一基板,該軟排的另一端用以電性連接一外部元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其中該複數個正電極與該複數個負電極係為交錯分佈。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係設置於該第一基板一側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其中該第一基板的兩側面上係分別對應設置該複數個第一電極接點與該複數個第二電極接點,且對應設置之每一該第一電極接點係彼此電性連接,每一該第二電極接點係彼此電性連接。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包含:一第二基板,電性連接於該軟排另一端,用以接觸且電性 連接一用戶識別模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更包括:一底板,其中該線圈、該複數個正電極和該複數個負電極係設置於該底板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無線射頻辨識(RFID)標籤之天線模組,其中該複數個正電極和該複數個負電極係設置於該線圈內側或外側。
TW97133808A 2008-09-03 2008-09-03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TWI384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33808A TWI384683B (zh) 2008-09-03 2008-09-03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7133808A TWI384683B (zh) 2008-09-03 2008-09-03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975A TW201011975A (en) 2010-03-16
TWI384683B true TWI384683B (zh) 2013-02-01

Family

ID=44828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7133808A TWI384683B (zh) 2008-09-03 2008-09-03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468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45135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Fabrice Jogand-Coulomb Methods used in a nested memory system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y
US20070200708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Kosuke Hayama Loop antenna and RFID tag
US20080051142A1 (en) * 2004-03-31 2008-02-28 Telenor As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1142A1 (en) * 2004-03-31 2008-02-28 Telenor As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US20070145135A1 (en) * 2005-12-28 2007-06-28 Fabrice Jogand-Coulomb Methods used in a nested memory system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s capability
US20070200708A1 (en) * 2006-02-24 2007-08-30 Kosuke Hayama Loop antenna and RFID ta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11975A (en) 2010-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80441B2 (en) Multiple interface card
US20120169472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JP2006217586A (ja) ポータブル装置のためのデュアル汎用集積回路カード(uicc)システム
CN201000653Y (zh) 用户识别模组卡及其与射频识别天线的组合
US20140312123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odule
CN101996342B (zh) 射频识别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TWI384683B (z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 antenna module
WO2010025615A1 (zh) 无线射频辨识卷标的天线模块
JP2003216899A (ja) 携帯型無線端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情報移転システム
US8687379B2 (en) Signal conversion device with dual chip
JP5426772B2 (ja) デュアルチップの信号変換器
JP6561858B2 (ja) ジャケット型デバイス及びジャケット型デバイス付き携帯通信端末
CN201266670Y (zh) 无线射频辨识卷标的天线模块
JP4705353B2 (ja) コネクタ一体型rfidリーダライタ
CN101567037B (zh) 一种射频识别装置
JP2000172814A (ja) 複合icモジュール及び複合icカード
JP2010067128A (ja) 非接触型情報処理媒体
CN201298240Y (zh) 无线射频辨识标签
CN216389699U (zh) 一种具有近场通信卡模拟功能的平板电脑
CN101866436B (zh) 微电路卡和包括微电路卡的移动终端
US20080259578A1 (en) Electric supplying card holder
CN217770092U (zh) 一种包含rfid tag电路的ate测试板卡
CN201663636U (zh) 便携通信装置
TWM429271U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US20140091148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