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82429B -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 Google Patents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82429B
TWI382429B TW99141213A TW99141213A TWI382429B TW I382429 B TWI382429 B TW I382429B TW 99141213 A TW99141213 A TW 99141213A TW 99141213 A TW99141213 A TW 99141213A TW I382429 B TWI382429 B TW I3824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copper wire
anch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41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22566A (en
Original Assignee
Ef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f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f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99141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38242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222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22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82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82429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透明導電膜,特別是指一種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
人性化介面是未來與電子產品間溝通的主流趨勢,其中,以觸控作為操作介面已經逐漸滲入人類生活的各個面向,而普遍廣泛地應用於例如電腦、遊戲、或家電產品中。以觸控面板取代滑鼠或鍵盤的操作,提供了人們與電腦間另一種更直接與饒富趣味的互動模式。
觸控技術依操作原理主要可分為電阻式或電容式等種類,而對於觸控面板的製作技術也已經累積有相當多的文獻資料。在中華民國發明專利案號I235623中,揭露了一種以金屬鍍膜技術在觸控面板上佈設電路的方式,上述的專利主要用以在鄰近一透明導電玻璃基板的四周邊緣處,製作出沿著該基板之X軸與Y軸方向,且以相互垂直方式佈設的數條電路。所述電路經由一軟性排線電連接至一控制元件,並可偵測當觸控面板在受一外力觸壓後所造成的電壓差數值。其中,該案提出傳統的電路成型方式是以網版印刷製程將銀膠直接塗佈於一透明導電膜上之預定位置,然而,以印刷銀膠製作所述電路會引發許多問題,包括:銀膠的附著性差、塗佈層均勻性不好造成電阻特性不穩定等等缺點,因此,取而代之地,該案以濺鍍技術將導電金屬直接沉積於透明導電膜上以形成上述電路,而改善了前述使用銀膠的缺點。
雖然以濺鍍方式來製作金屬導線可獲得較佳的電路訊號品質,並可加大可視區面積及達到更佳的訊號回饋能力。然而在製作金屬導線的過程中,會先在該透明導電膜上濺鍍一層金屬薄膜,接續利用微影與蝕刻的方式形成特定之電路型態。其中,在檢測金屬導線與透明導電膜之間的附著性性質時,若與以透明導電玻璃作為基板的樣品相比較,當使用具撓曲性的塑膠材料作為基板時,會發現金屬導線在透明導電膜上的附著性較差。
另一方面,該金屬導線的材質若是使用銅,因金屬銅具有鈍態的特性,除了可選擇的蝕刻液種類較少之外,在蝕刻銅金屬的過程中所使用的酸性蝕刻液也容易向下蝕刻到透明導電膜使其表面損傷、而造成電阻升高的現象。
因此,對於在軟性觸控面板的領域中,如何地去改善銅導線製程中的附著性問題以及維持導電膜電阻穩定性為接續本發明所要闡述的主要重點。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在軟性觸控面板裝置中,可改善銅導線附著性的透明導電膜。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在銅導線製程中,改善蝕刻過程所造成的損傷現象的透明導電膜。
於是,本發明的透明導電膜,包含一塑膠基板、一透明導電膜層、一銅導線層,以及一錨固層。
該塑膠基板包括一待測表面,該待測表面劃分具有一位在中間的動作區,以及一鄰近該塑膠基板之邊緣且圍繞該動作區的邊框區。
該透明導電膜層沉積於塑膠基板之待測表面上。
該銅導線層用以提供電源給透明導電膜,該銅導線層位於邊框區內且遠離該塑膠基板地設置於透明導電膜層上。
該錨固層設置於透明導電膜層與銅導線層之間。
本發明之功效在於:透過增設錨固層的中介結構,一方面可以增進銅導線層於透明導電膜層上的附著性;另一方面,也可於製作過程中,保護該透明導電膜層免於受到蝕刻溶液的腐蝕。
有關前述之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四個較佳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可具有的幾種結構之變化態樣。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各實施例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與圖2,本發明透明導電膜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包含一塑膠基板1、一透明導電膜層2、一錨固層4,以及一銅導線層3。該塑膠基板1包括一待測表面11,以及一位在待測表面11相反側的背面12。在本實施例中,該塑膠基板1可為經表面處理後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所述表面處理是在塑膠基板1之背面12上製作具抗刮傷效果的硬化塗層,或可改善光學效果的抗炫目層、抗反射層,以及抗牛頓環層。另外,該待測表面11上可區分出一個位在中間以感應使用者觸壓動作的動作區13,以及一個鄰近塑膠基板1邊緣且圍繞動作區13的邊框區14。
該透明導電膜層2可為氧化銦(In2 O3 )摻雜約1%~15%的氧化錫(SnO2 )所組成,並以薄膜沉積的方式形成於塑膠基板1之待測表面11上。
該錨固層4可使用薄膜沉積的方式疊構於透明導電膜層2上,錨固層4的材料可選擇金屬或金屬氧化物。可選擇的金屬材料包括:鉬(Mo)、鈦(Ti)、鎳鉻合金(NiCr)、鉭(Ta);另外,金屬氧化物材料可選擇氧化鋅(ZnO)摻雜Y,而Y可選自:鋁(Al),鎵(Ga);或者也可以選擇氧化錫(SnO2 )、氧化鉭(Ta2 O5 ),上述的摻雜物主要用以增加金屬氧化物材料的導電性。在本發明中,當錨固層4使用金屬材料時,所形成的厚度較佳地介於5~100奈米,發明人經研究發現若厚度小於5奈米時,形成於透明導電膜層2上的錨固層4厚度均勻性會較難控制且較差,而若厚度大於100奈米時,則會導致錨固層4的蝕刻速率降低,或導致蝕刻不乾淨的問題。另外,當錨固層4為金屬氧化物時,錨固層厚度較佳地介於3~50奈米,當厚度小於3奈米時,亦會造成厚度均勻性控制上的難度,若厚度大於50奈米時,則會導致整體透明導電膜在可見光範圍光穿透率下降,並且,亦對電性產生不良的影響。
該銅導線層3可用薄膜沉積的方式形成在邊框區14內之錨固層4上,銅導線層3可透過一電控單元(圖未示)的傳輸而提供透明導電膜特定之電源,另外,當動作區13內受觸壓動作後,也可感測產生的電壓差值變化,並將該電壓差值透過一軟性排線5傳遞回電控單元。
本發明前述之積層結構可分別應用於電阻式及電容式的觸控面板裝置,不過依據所使用的錨固層4材料種類,其結構態樣將有所差異,以下將作進一步地說明。
本第一較佳實施例可應用於電阻式觸控面板裝置,其搭配的錨固層4為金屬材料,而因為一般金屬不具備透光性,因此,錨固層4僅可設置於邊框區14內之銅導線層3與透明導電膜層2之間(如圖2所示),避免造成動作區13上無法透光;另外,參閱圖3,本發明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其搭配的錨固層4為金屬氧化物材料,因金屬氧化物具透光性,因此該錨固層4可一體延伸至動作區13之透明導電膜層2上。
參閱圖4、圖5,分別顯示本發明之第三、第四較佳實施例,可用於一般電容式觸控面板裝置。其中,該透明導電膜層2可利用網版印刷或微影蝕刻的方式依需求製作成適當的電容圖案,並包括一用以感應動作區13內電容值變化的電容單元21,以及一個位在邊框區14內的電路單元22。其中,若錨固層4使用金屬氧化物材料,因其具備較佳的透光率,所以可同時設置於邊框區14與動作區13上,亦即具有一疊構於該電路單元22與銅導線層3之間並用以增進兩者間附著性的錨固部41,以及一疊接於電容單元21上的保護部42(如圖4所示);另外,若錨固層4使用金屬材料,如圖5所示,則電容單元21上的金屬錨固層4需去除以維持透明導電膜的透光性,而僅留下一連接於電路單元22與銅導線層3之間的錨固部41。
以下,將以實驗例1~8以及一比較例來說明本發明的實驗方式與功效。
<使用物料暨器材>
1.PET基板:由日本KIMOTO公司製造,型號為GSAB的雙面硬塗層表面處理膜,厚度為188um。
2.鍍膜設備:由高敦科技公司製造的3吋雙靶濺鍍機,所使用的實驗靶材為3吋圓型靶,介電質材料採用RF鍍膜;非介電質材料採用DC製程鍍膜。
3.蝕刻液種類及其濃度:使用稀硫酸與雙氧水的混合溶液,製作方式是以500ml的DI水在常溫下混合0.5g的稀硫酸與0.5ml的雙氧水。
<附著性、光學性質、電性性質測試> 1.附著性功效測試 [測試樣品製作方法]
步驟一:準備一具透明導電膜層2的基材1,並依序在其待測表面11上濺鍍錨固層4與銅金屬層以作成一測試樣品。
步驟二:將該待測表面11朝上,並使用膠帶及雙面膠將測試樣品固定在工作台上。
步驟三:透過方格試驗法,使用百格刀在該測試樣品的中間區域均勻劃出一定規格尺寸的方格,並分別沿著X軸與Y軸方向各割劃出11條割痕,其中,水平與垂直的割痕彼此必須正交,且割劃時不可割穿該基材1,如此可劃分出具有100個小方格的測試區域。
步驟四:使用3M公司製造,型號為600號的膠帶,將其黏貼並覆蓋前述之測試區域。
步驟五:用手指緊壓測試樣品,並將黏貼之3M膠帶以90度的方向快速撕除,以測試濺鍍層附著性之良率。
[附著性評估方法]
當膠帶撕除後,只針對測試區域進行評估,其中,若每一小格內有1/3以下的區域面積剝離,不予計數;反之,若一小格內有1/3以上的區域面積剝離,則計數為1。如此,透過計算個別樣品之測試區域中「無剝離數/100」之比值大小來評估該樣品上濺鍍層之附著性良窳。
2.光學透過率測試
步驟一:準備一具透明導電膜層2之基材1,並依序在表面上濺鍍錨固層4與銅金屬層以作成一測試樣品。
步驟二:選擇適當蝕刻液將銅金屬層蝕刻去除。
步驟三:視錨固層4的材料,若為金屬材料,選擇適當之蝕刻液將其完全蝕刻去除;若為金屬氧化物材料,不進行蝕刻去除動作。
步驟四:利用一分光色度儀(Spectrometer,型號為CM-3600D),以波長400nm~700nm的可見光光源照射蝕刻後之測試樣品,每個測試樣品上測定數點,再平均之而以平均透過率評估,其中,平均透過率愈接近100%愈好。
3.電阻變化率測試
步驟一:準備一具透明導電膜層2之基材1,先行量測其電阻值為R1。
步驟二:依序在該透明導電膜層2上濺鍍錨固層4與銅金屬層3。
步驟三:選擇適當蝕刻液將銅金屬層3蝕刻去除;另外,視錨固層4的材料,若為金屬材料,選擇適當之蝕刻液將其完全蝕刻去除;若為金屬氧化物材料,不進行蝕刻去除動作。
步驟四:量測步驟三後樣品之電阻值為R2,以R2/R1之比值大小作為電阻變化率之評估,其中,R2/R1的比值愈接近1愈好。
<實驗例一>
本實驗例一於製作時,先將塑膠基板1作清洗前處理,之後在其待測表面11上可以濺鍍(Sputter)或蒸鍍的方式依序鍍上透明導電膜層2、錨固層4,以及銅導線層3。在實驗例一中,該錨固層4為鈦(Ti)金屬所製成。
<實驗例二>
實驗例二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鉬(Mo)金屬。
<實驗例三>
實驗例三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鉭(Ta)金屬。
<實驗例四>
實驗例四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鎳鉻合金(NiCr)。
<實驗例五>
實驗例四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氧化鋅摻雜鋁(Al-doped ZnO,AZO)。
<實驗例六>
實驗例五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氧化錫(SnO2 )。
<實驗例七>
實驗例八的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所不同處僅在於:錨固層4的材料為氧化鉭(Ta2 O5 )。
<比較例>
比較例之製備流程與結構與實驗例一大致相同,不同處在於銅導線層3與透明導電膜層2之間無錨固層4之結構。
將實驗例1~8與比較例分別進行附著性等功效之驗證,並將結果分類整理如下表一與表二所示,其中,表一為金屬錨固層4的功效測試結果,而表二為金屬氧化物錨固層4的功效測試結果。
綜合表一與表二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在附著性的試驗中,相較於比較例其測試區域內之銅導線層3經膠帶撕除時完全被剝離,各實驗例中不論是利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材料製作的錨固層4,對於銅導線層3的附著均有大幅地改善的效果,而其中又以選擇金屬氧化物(AZO以及Ta2 O5 )來當作錨固層4材料對於銅導線層3具有較佳的附著性改善功效。附著性差之原由,發明人推測乃是由於銅導線層3與透明導電膜層2之間的熱膨脹係數差異較大,而濺鍍銅導線時工作溫度會升高,使銅導線層3較不容易進行沉積的動作,但在本發明中,透過錨固層4此中介結構的設置,因其可能具有介於銅導線層3與透明導電膜層2之間的熱膨脹係數,因此可降低疊層之間的熱膨脹係數差異,使疊層間的沉積動作較容易進行,而可解決附著性差的問題。
再者,結合光學透過率與電阻變化率的結果來看,可以發現沉積金屬錨固層4(表一)的樣品因量測區域上的金屬材質會被蝕刻乾淨,因此平均光學透過率都可維持在87%左右。另外,就電阻變化率而言,鈦錨固層4的電阻變化率相較於比較例的1.16,可降低至1.13,而鉬與鉭錨固層4樣品分別在1.17與1.15,顯示增設金屬錨固層4後,其蝕刻過程並不會損傷到透明導電膜層2而影響樣品的電阻性質。另外,對於NiCr合金錨固層4,因NiCr材質的對於蝕刻液的反應速率較慢,因此透明導電膜相對地接觸蝕刻液的時間較長,使樣品的電阻變化率結果稍微變大。
對於金屬氧化物錨固層4,由於並不會對其進行蝕刻動作,因此,保留金屬氧化物錨固層4的阻擋使平均光學透過率稍低於比較例;然而,就電阻變化率的結果而言,因各金屬氧化物層經適當摻雜手段後且不進行額外的蝕刻製程,因此,可大幅提昇樣品的電阻穩定性,使得進行金屬氧化物錨固層4的沉積前後,電阻的變化率更趨近於1,亦即更趨近於不變,在實驗例5~7中,又以氧化鉭(Ta2 O5 )為錨固層4材料的電阻變化率=1.03為最佳。
綜上所述,本發明透過增設錨固層4的結構,相較於無錨固層4之比較例,除了明顯可提高銅導線層3的附著性外,另一方面並可於製作過程中,保護該透明導電膜層2免於受到蝕刻溶液的腐蝕,以維持較佳的光學透過率以及電阻變化率。再者,經由本發明亦發現當以金屬作為錨固層4時,雖然電阻變化率稍微提高,但仍可保持較佳的光學透過率;另外,若是以金屬氧化物作為錨固層4,雖然會使光學透過率稍微下降,但卻可獲得較小的電阻變化率,故確實能達成本發明之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塑膠基板
11...待測表面
12...背面
13...動作區
14...邊框區
2...透明導電膜層
21...電容單元
22...電路單元
3...銅導線層
4...錨固層
41...錨固部
42...保護部
5...排線
圖1是一俯視圖,顯示本發明透明導電膜的第一較佳實施例;
圖2是一剖視圖,顯示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
圖3是一剖視圖,顯示本發明第二較佳實施例的局部結構;
圖4是一局部剖視圖,顯示本發明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及
圖5是一局部剖視圖,顯示本發明之第四較佳實施例。
1...塑膠基板
11...待測表面
12...背面
2...透明導電膜層
3...銅導線層
4...錨固層

Claims (7)

  1. 一種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包含:一塑膠基板,包括一待測表面,該待測表面劃分具有一位在中間的動作區,以及一鄰近該塑膠基板之邊緣且圍繞該動作區的邊框區;一透明導電膜層,設置於該塑膠基板之待測表面上;一銅導線層,用以提供電源給透明導電膜,該銅導線層位於邊框區內且遠離該塑膠基板地設置於透明導電膜層上;及一錨固層,連接於透明導電膜層與銅導線層之間,該錨固層是金屬材料且選自:鉬(Mo)、鈦(Ti)、鎳鉻合金(NiCr)、鉭(Ta)。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其中,該透明導電膜層包括一位在動作區內的圖案化電容單元,以及一個與電容單元相間隔且位在邊框區內的電路單元,而該錨固層包括一連接於電路單元與銅導線層之間的錨固部。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其中,該錨固層的厚度是介於5~100奈米。
  4. 一種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包含:一塑膠基板,包括一待測表面,該待測表面劃分具有一位在中間的動作區,以及一鄰近該塑膠基板之邊緣且圍繞該動作區的邊框區;一透明導電膜層,設置於該塑膠基板之待測表面上; 一銅導線層,用以提供電源給透明導電膜,該銅導線層位於邊框區內且遠離該塑膠基板地設置於透明導電膜層上;及一錨固層,連接於透明導電膜層與銅導線層之間,該錨固層是金屬氧化物材料且選自:氧化鉭(Ta2 O5 )、氧化錫(SnO2 )、氧化鋅(ZnO)摻雜Y,Y選自於:鋁(Al)、鎵(Ga)。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該透明導電膜層包括一位在動作區內的圖案化電容單元,以及一個與電容單元相間隔且位在邊框區內的電路單元,而該錨固層包括一連接於電路單元與銅導線層之間的錨固部。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該錨固層還包括一連接於透明導電膜層之電容單元上的保護部。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銅導線的透明導電膜,其中,該錨固層的厚度是介於3~50奈米。
TW99141213A 2010-11-29 2010-11-29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TWI382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213A TWI382429B (zh) 2010-11-29 2010-11-29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9141213A TWI382429B (zh) 2010-11-29 2010-11-29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566A TW201222566A (en) 2012-06-01
TWI382429B true TWI382429B (zh) 2013-01-11

Family

ID=46725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41213A TWI382429B (zh) 2010-11-29 2010-11-29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382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09991B (zh) * 2021-06-18 2022-12-02 江苏纳美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复合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126A (en) * 2006-08-14 2008-02-16 Au Optronics Corp Bottom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200847437A (en) * 2007-05-30 2008-12-01 Au Optronics Corp Conductor structure, pixel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TW200901495A (en) * 2007-06-21 2009-01-01 Next Generation Lighting Source Co Ltd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modul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0126A (en) * 2006-08-14 2008-02-16 Au Optronics Corp Bottom substrate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he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TW200847437A (en) * 2007-05-30 2008-12-01 Au Optronics Corp Conductor structure, pixel structure,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TW200901495A (en) * 2007-06-21 2009-01-01 Next Generation Lighting Source Co Ltd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22566A (en) 201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4946B2 (en) Conductive laminat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minate with patterned wiring, and optical device
TWI468820B (zh) 觸控感測元件
CN105144045B (zh) 导电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46913A (zh) 导电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60303A (zh) 导电结构、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569289B (zh) 導電性結構體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顯示裝置
KR20160035998A (ko) 전도성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95549A (ko) 금속층 적층 투명 도전성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터치 센서
KR101849449B1 (ko) 전도성 구조체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10528167B2 (en) Conductive structur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touch panel compris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KR20160053941A (ko) 투명 도전성 기재 및 투명 도전성 기재의 제조방법
KR101401052B1 (ko)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504840B1 (ko) 전도성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863290B1 (en) Layer stack for a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layer stack
CN102543266B (zh) 具有铜导线的透明导电膜
TW201446981A (zh) 觸控面板,其製備方法及用於觸控面板之銀-鈀-釹(ag-pd-nd)合金
TWI382429B (zh)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with copper wire
CN102959642B (zh) 透明导电性基材
KR101121002B1 (ko) 투명 도전막
JP2016074221A (ja)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JP5505840B2 (ja) 耐久性に優れた透明導電フイルム
JP2012150944A (ja) 透明導電膜
TWI661933B (zh) 用於觸控螢幕面板之層狀系統、用於觸控螢幕面板之層狀系統的製造方法及觸控螢幕面板
CN106165025A (zh) 层叠体、导电性层叠体及电子设备
JP2014130825A (ja) 導電性積層体、パターン配線付き透明導電性積層体、および光学デバイ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