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7432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374329B TWI374329B TW094131884A TW94131884A TWI374329B TW I374329 B TWI374329 B TW I374329B TW 094131884 A TW094131884 A TW 094131884A TW 94131884 A TW94131884 A TW 94131884A TW I374329 B TWI374329 B TW I37432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formula
- satisfies
- convex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wo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0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 G02B9/06—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two components only two +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1374329 樣的 體透,元件爾是二透= ίί:ϋ i cus type)的組合了負透鏡和正透鏡的透鏡 可以降^&樣的反焦型透鏡系統通過減少零部件數量 相同程心丨糾’ ΐ由於後焦距增長,所以要實現與單透鏡系統 相门=的小化從其結構上看實質上是不可能的。 (telephoto 來是i 了胖;^正透鏡的透鏡祕。惟此種遠距紐鏡系統本 ;^爲了,於拍攝銀鹽照片所開發的透鏡,其後焦距(Μ ί〇· 二過,’而'還存在遠。、(tele<2entric)性的問題,作 用的攝像透鏡難以將該種遠距型透鏡系統直接拿 再者_在雙透鏡系統或三透鏡系統中,在光軸方向上相 邱的兩個透鏡之間配置了光圈的結構已成爲主流(例如,參昭專 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4一簡5〇號公報及 日^ 開2004-170460號公報)。 馱叫特 、但是;5年來,對於這種攝像透鏡,除要求小型輕量化以外, 進-步提*絲性能的要求日益增加,如專敝獻中所記 載的攝像透鏡,採用在兩個透鏡之間配置光圈的結構,存在的問 題是,要兼顧小型輕量化和進—步提高光學性能兩者是困難的, 而且,要與感測器的特性(對感測器的入射角度)相吻合也相當 困難。 田 【發明内容】 因此,本#明就疋蓉於存在這問題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種 攝像透鏡,它可以充分滿足小型輕量化和進一步提高光學性沪 要求,並可提高製造性能。 b 、此外,在本發明中,將光圈配置於最靠近物體側並不妨礙第_ 透,的物體侧的面(凸面)的光軸附近部分通過光圈位於比光圈 更物體侧的位i。即使在該情況下,作爲物理的配置由於可 以,是將光圈配置姐第—透鏡整體更靠近物體側,所以並不 反申請專利範圍的記載。 ^ 而且’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發明’將第一透鏡做成且有 物體側的正光焦度的,#月型凸凹透鏡,並將第二透鏡做 正光焦度的透鏡,進而,使各透鏡的光焦度滿足(D — 的各钛件式,從而可實現小型輕量化,並可提高製造性。 傻携t發Hi專利範圍第2項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 像透鏡’广特徵疋,上述第二透鏡做成彎月型凸凹透鏡。 根據該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的發明,對第一透鏡和 杆 ==擔佳)就可進一步提高周邊"^的 。更有效地利用人射到固體攝像元件的周邊部 像利範嶋項為如憎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 做成向光轴附近部分 的負=_一;篇 用入射_職像元件的周邊部分的光線。了更有效地利 鏡攝像透 =___峨輸嶋 的利:第有^^^^一步提高周邊部分 透鏡組裝聰筒中製成元件時的組^序『々理’還有利於將 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至“ 1374329 =任一方案的攝像透鏡’其特徵是,上述細還滿足下面的條 ,S ⑻ 距離其中,5.光軸上的上述光圈和最靠近物體側的光學面之間的 可利範圍第5項的發明,通過滿足⑻的條件式, 更!?保退心性’並可進—步實現小型輕量化。 項至第/項的的攝^透鏡是在申請專利範圍第1 晚Bfl/峨4 疋’紗足下面的條件式: 離換ϋί焦距(從透鏡最終面到攝像面的光軸上的距 =據該帽專利範圍第6項 ,並可進—步提高製造性
,發明申凊專利範圍第7項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⑽攝,其特徵是,線下面的條H 开争專利範圍第7項的發明,通過滿足(ig )的條件々 =貫現小型輕量化,並可進一步提高製造性及以, ,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是如巾請專概圍第 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攝像透鏡’ 玫至第4 -〇.5>r4/fl>-6.0 遇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二透鏡的成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可更明,通過滿足(11)的H 像差。如丁先予面的加工,並可更好地修正周邊部分的^ 本發明具有以下效果: 9 根H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的攝像透鏡,小型輕 里化性能魏,且製造性能良好賴像透鏡。、 體分:級二糊入射到固 利範專利範圍第3項的攝像透鏡,除具有申請專 同時進一鄉:捏2透鏡的效果外’還可在較好地維持製造性的 7毛揮優越的光學性能,並且,可實 入射 邊,的織體積小的攝像透鏡。 利範圍第3 i祕#1專她_ 4項的攝像賴^除具有申請專 同時,在維持良好的製造性的
Urt周邊部分的光線的體積小的攝像透鏡。 利範i第專利範圍第5項的攝像透鏡,除具有申請專 外,I可更有圍第4項中任何—項攝像透鏡的效果 化的攝像透|保运心性’並且,可實現適於更加小型輕量 利申^=範圍第6項的攝像透鏡,除具有申請專 外,ϊ可者規f kir乾圍第4項中任何一項攝像透鏡的效果 現更小型輕量化且製造性能優越的攝像透鏡。 利範^第ΐΐΐίΐΐ專利範圍第7項的攝像透鏡,除具有申請專 外,ί可魏適二„第4項中任何一項攝像透鏡的效果 ㈣ίί適於更進—步小型輕量化及提高製造性的攝像透鏡。 ίϊϋ:明的ψ請專利範圍第8項的攝像透鏡,除具有申請專 ί1 ΐ至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中任何—項攝像透鏡的效 卜’遥可實現光學性能及製雜能更優綱攝像透鏡。 【實施方式】 1374329 下面’參照圖1說明本發明的攝像透鏡的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攝像透鏡1按從物體側到成像側 的順序具有光圈2、樹脂製的具有凸面朝向物體側的正光焦度的彎 月型凸凹透鏡的第一透鏡3及樹脂製的具有凸面朝向成像側的正 光焦度的透鏡的第二透鏡4。 以下,將第一透鏡3及第二透鏡4的物體侧及成像側的各透 鏡面分別稱爲第一面、第二面。 而且’在第二透鏡4的第二面側分別配設有覆蓋玻璃、⑺截 止濾光器、低通濾光器等各種濾光器6及作爲CCD或CMOS等攝像 φ 元件的受光面的攝像面7。此外,各種濾光器6依需要也可以省略。 在此,光圈2的位置越靠近成像側,則出射光瞳位置就越靠 近成像側。因此,確保遠心性變得困難,且從攝像透鏡丨出射的 轴外光線則對固體攝像元件的感測器傾斜入射。 對此,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光圈2配置在最靠近物體側, 可使出射光瞳位置爲遠離固體攝像元件的感測器面(攝像面)的 位置。 因而,在本實施例中,可確保高的遠心性 且緩和光線對 …下乃,〜丨 J |不 固體攝像元件的感測器的入射角度 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光圈2配置於第一透鏡3的 物體側,且將第一透鏡3做成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型形狀, 可有效地利用第一透鏡3的第二面。 、 即,通過使軸外光線在相對於第一透鏡3的第二面 遠=上呈急劇變化的角度’可增大第—透鏡3的第 一面的折射程度(修正效果)。 差及=^#雜正在糾所纽的各歸差(軸是慧形像 或者ΐ ^ 鏡二面的形狀爲凸面朝向成像側, 能增大第-透鏡3的第二面的折射程度,且修正H产 J374329 的各種像差的效果非常有限β 的觀點看’使Ζ正效果增大 該情況下’較理想的是使第—透鏡3 再f ’在 光軸8而增大的非球面。這槐一决. 爲,、曲率隨著遠離 -透鏡3的第二面的法線在遠離光轴8二=:=,於第 做成凸面朝向成像側,^可確保狀 面。如今—來,則可進—步麵高的遠心性 』大的非球 光線對固體攝像元件的感測器的入射角度。"月匕更有效地控制 所示=條實施方式中,攝像透鏡1滿足下面⑴—⑺ 1.25>L/fl>0.8 1.0>f,/f2>0.55 1.8>f,/fl >].〇 4.0>f2/f 1 >1 l.〇> d2/d,>0.5 〇.27> d,/f 1 >〇 〇.27> d3/f 1 、 (1) (2) (3) 5 (4) ⑴ (6) (7) '、(1)式的L爲透鏡糸統的全長,即在物理上良你畏责讲 物體側的關齡_光學场麟。詳言之,在 第-面的絲8附近部分位於比細2更靠近 置情 況到攝像面的距離爲卜另一方面,如上戶k在第 ^鏡3的第-面触軸8附近部分通過細2而位於比2 更#近物體麵位置的情況下,财是從細2賴像面的距離 12 m,第二*到攝像面的距離爲卜此外,⑴:(3>、 i fir鏡系_*、距。再者,(2) 的匕是第二透鏡4的隹m的焦距。還有,⑵及⑷式中 鏡3的中心厚度。又:、ϋ匕夕卜’⑸及(6)式中的d】是第-透 lltttTA5 的值、於(1)式所示的值(〇 8),由於敫個#與备綠沾触 太小,了製,而難於4.Γ光學由^ 量化此rr好的光學“②= ^ ’該L和"的關係較佳的是12以批u。 力外’如果f丨/h的值大於(2)式所 二透鏡4的絲度過強而使製造性’再· ’、,於第 :ΐ:=量 rr 面二 ίΐ::^ 條:此可=以性通:步使 後焦距的心以:光忿統地確保必要的 此外’ έ亥f|和f2的關係較佳的是1 〇 (3) 3長:難於實現小型輕量,。另—方面,如果Μ )的值小; )式所示的值(1. 〇) ’财-透鏡的製造性下降。 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進一步使f /f f 1 的條件式,可進-步實現小型輕量化及提的值滿足⑶ 此外,該6和f 1的關係較佳 還有,如果f2/f 1的值大於⑷以3。 透鏡3的製造性下降,進而,還』所不的值(4.0) ’則第〆 面,如果f2/fl的值小於⑷確保必要的後焦距。另—方 鏡的光焦度過強則使製造性降^ ^ τ的值(1.5),則由於第二透 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 的條件式,則可進一步適當地確 v使1的值滿足⑷ 提高製造性。 保必要的後錄關時,進-少 大第一透鏡32及第二示的值α〇),則必須增 增高,所以增大了非球面的U鏡$成像側的面的光線高度 中心厚度相對增厚,則難(0. 5),由於第一透鏡3的 光通量的光圈。]難於確保後焦距,更難於插入可有效限制 條件⑶使_值滿足(5)的 要還可更^光;;能可進-步適當地確“ 再者,f ώ 較佳的是晚―^0·5。 學系統全長過長,'^^大於(6)式所示的值(Q.27),則光 的值小於⑻細、·^於貫現小型輕量化。另—方面,如果ch/f i 因此,根i本1兩第:透鏡3的製造變得困難。 的條件式,則可進—通;fl 一步使dl/f 1的值滿足… 此外,今η ^ ν貫現小型輕置化及提高製造性。 再者,如^dU/f '的關係較佳的是〇.脱cL/f 1以.15。 學系统全長過“,大於⑺式所示的值(0.⑺,則光 的值小於⑺難於貫現小型輕量化。另—方面,如果d3/f } 、式所叫值(G. 1),則第二透鏡4的製造變得困難! 14 1374329 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通過進一步使山/f丨的值滿足(?) 的條件式,則可進一步使整個光學系統更加小型輕量化,並且, 可進一步提高製造性。 此外,該山和f 1的關係較佳的是0.252d3/f 1初.15。 芑士述,構外’更理想的是第二透鏡4做成彎月型&凹透鏡。 Μ 及第二透鏡4在形狀上製造的困 名曰σ負擔)’並可以提兩周邊部分的光學性能, 利用入射到固體攝像元件周邊部分的光線。 虿文也 二透鏡4的第—面爲絲8附近部分朝 向物則的户面’並且形成爲具有曲變點的非球面。 这裏’第二透鏡4 #第一面所具有的曲變點是指,在 ί截ΐ面卜透鏡4的截面上與第二透鏡4的第一面的曲線 (截的曲線)相切的切線使其傾斜的符號改變的點。,- ’如上所述,在第二透鏡4的第一面的中心側的部位爲鉬 向物體侧的凸面的情況下,將該第—面的中 =月 邊界,其面形狀變化爲朝向物體^凹面。 用通過透鏡3、4的各個周邊部分的光線。匕、…更有效地利 著從1二透鏡4的第一面的面形狀,從而使得隨 而依次出現多個曲變點。在這樣的情匕 再者’除上述結構以外,更理想的 =====槪辟二透軸第 有利絲域。•不僅 形成元件時的組裝工序。 有矛〗於在將透鏡組裝到鏡筒中 而且,除上述結構外,更理想的是,光圈2滿足下面的⑻ 15 J374329 i 所示的條件式。 p、q中’(8)式的S是光轴8上的光圈2和最靠近物體側的光學 的距離’即是光軸8上的光圈2和第,透鏡3.的第-面之 間的距離。另外4是物理上的距離,光圈2與第一透鏡3的第一
面的光輛8上的點相比可以靠近物體側和成像側中的任一方。 0.2>S .士 ⑻
這樣.一來,可更有效地確保遠心性,並且可進一步實現小型輕 量化。 此外’該S值較佳的是取〇 i兑s。 再者’除上述結構外,更理想的是滿足下面的(9)所示的條 件式。 ,中’(9)式的β f 1是後焦距,即從透鏡最終面(第二透鏡 4的第二面)到攝像面7的光軸8上的距離(空氣換算長度)。 〇.8>Bfl/fl>〇.4 (9) 這樣一來’可更有效地實現小型輕量化,並且,可進一步提高 製造性及組裝上的操作容易程度。 此外’該8 f 1和f 1的關係較佳的是0.72B f l/f 120.5。 再者’除上述結構外’更理想的是滿足下面的(1〇)所示的條 件式。 2.5>B f 1>1.2 (10) 這樣一來’可更有效地實現小型輕量化,並且,巧·進一步提高 製造性及組裝上的操作容易程度。 此外,s玄B f 1較佳的是2 f ΐ^ι 3。 再者’除上述結構外,更理想的是滿足下面的(11)所示的條 件式。 其中,在(11)式中’η是第二透鏡4的第二面的曲率半徑。 —0.5>r4/f 1 >—6.0 (η) 這樣一來’可更容易地進行光學面的加工,並且,玎更好地修 炎碉邊部分的各種像差。 J374329 j ’該Γ4和f 1的關係較佳的是一〇々Γ心>—12。 再者,除上述結構外,更理想的是# f卜 及〇(較佳的是3如以0)。一疋使f b高足條件式处f 1 透鏡構來,可形成更適於攜帶終端等所配置的攝像機模組用的 ^ί蘇用ί形成第—透鏡3和第二透鏡4的樹脂材料雖铁只要 ΐϊίίΓ 生的物質’具有什麼樣的組成均可,但從進-步】 兩個透鏡3、4的樹脂材料統-爲相同的樹月理心的疋將 【具體實施例】 >照圖2 —圖η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半徑,Fn〇表示F零件’ r表示光學面的曲率 距^。而ί,rTd°^^=m° fd表示到下—光學面的 "Τί5 ;d f r: d 轴8方表示下面的(12)式中的各係數。即,當設光 正、k爲圓錐係數爲x軸、光的傳播方向爲 透鏡的非球面形狀以下式^;D。爲非球面係數、r爲曲率半徑時, ()rX’D + P— (k+1)r-2X2}1/2]+AX4+BX6 + CX8+DX10 V丄Z / 第一實施例 谨祕梯ϋ Λ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結 g 樣,在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物體側配置有光 一見4的第二面與攝像面7之間配置有作爲濾光器6 1374329 的覆蓋玻璃。此外’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通過光圈2位於比光圈2 更靠近物體侧的位置。 將該第一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設定成以下的條件。 透鏡資料 L=2. 92咖、f 1=4. 09_、:fi=4· 09_、f2=4. 37mm、di=0. 50mm、d2=0. 30mm、d3=0. 55mm、 r4= —2. 564mm ' Fno=2.8 面的序號 .r d nd vd (物點) Ί (第一透鏡第一面) 0.769 0.500 1.525 56.0 2(第一透鏡第二面) 0.930 0.300 3(第二透鏡第一面) 20. 000 0.550 1.525 56.0 4(第二透鏡第二面) -2.564 0. 000 5 (覆蓋玻璃第一面) 0.000 0.300 1.516 64.0 6 (覆蓋玻璃第二面) (像面) 0.000 光圈2 g己置於比第-透鏡3的第-面的光軸8上的點靠近像面側〇. 的位置。 面的序號 1 2 3 C 1.60E 4. 30E -2. 00E 5. 74E-1
k -3. 77E-2 -1. 00E 1.17E+2 8. 29E A 4. 70E-2 4. 16E-1 -2. 06E-1 7. 15E-2 B -2. 40E-1 3. 65E-1 -4.88E-2 '3. 80E-1 D -2. 20E 0 0 -6. 93E-1 -ο ΐ這=件二則L/f 1二L13,滿足了⑴S。而g ,而,f2/f 1 = 1· 69 ’ 滿足了 (4)式。而 d2/d :以 式。而且仙吨19,滿足了⑻式。還有^ 18 J374329 滿足了(Ό式。而S=0· 10mm,滿足了⑻式者 滿足了⑼式。還有,Bfl=1n B 1 .式。此外,r4/f 1 = 一0.63,滿足了(11)式。 uu) .圖3表示該第一實施例的攝像透鏡}的球面像差、像 =魏㈣。:纖基本塊献 及失真的要求’可獲得充分的光學特性。 ^ 第二實施例 圖4表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的 結構的攝像透鏡1同樣,在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物體侧配置有 光圈2’在第二透鏡4的第二面與攝像面7之間配置有作爲遽光器 6的覆蓋玻璃。 將該第二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設定成以下的條件。 透鏡資料 L=3. 60mm、Π=3· 11_、f 1=4. 39mm、f2=6. 82_、di=0. 75_、ώ=0· 403咖、d3=0. 75咖、 r4=—15.152mm ' Fno=3. 2 面的序號 r d nd vd (物點) 1 (第一透鏡第一面) 1.055 0.750 1.531 56.0 2(第一透鏡第二面) 1.453 0.403 3(第二透鏡第一面) 4. 675 0.750 1.531 56.0 4 (第二透鏡第二面) -15.152 0.000 5 (覆蓋玻璃第一面) 0.000 0.300 1.516 64.0 6 (覆蓋玻璃第二面) 0.000
(像面) 光圈2配置於比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光轴8上的點靠近物體側〇. 1刪 ,1374329 的位置上 面的序號 1 2 3 4 -2.17E-1 1. 56E-2 k
2.45E Ο -1. 20Ε+4
A -6. 65Ε-2 -7. 91Ε-2 -4. 25Ε-2 Β '1. ΟΟΕ-1 '6. 95Ε-2 •5. 26Ε-1 5. 83Ε-3
C 5. 47Ε-1 ~1. 38Ε-1 1.06Ε -8.12Ε-2 -5.26Ε-1 8. 61ΕΊ -1.67Ε 1.71Ε-2 =〇 t這條件下,則L/f 1==1.16,滿足了⑴式。而0 進而f/fi 了⑵式。再者’fl/fl = 1.4卜滿足了⑶式。 ΐ而:,2·19,滿足了⑷式。而d2/dl = 0. 54,滿足了⑸ =,(L式。而 S=。·滿足了⑻ Μ 卜;了⑼式。還有,B f 1 = 1. 6_,滿足了(⑻式。 此外,n/f 1 = —4·872,滿足了(U)式。 二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 可知:料果基本上魏滿足球面像差、像散及失 真的要求,可獲得充分的光學特性。 第三實施例 圖6表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圖丨所示的 結=攝像透鏡1同樣,在第一透鏡3的第—面的物體側配置有 L在/二透鏡4的第二面與攝像面7之間配置有作爲濾光器 盍玻璃。此外,第—透鏡3的第—面通過光圈2位於比光圈 2更罪近物體侧的位置。 該第三實施例的攝像透鏡】設定成 透鏡資料. 88mm f 1 2. 33mm、f,=3 5Qmm、f2=5 2lmm、d =Q 5酬、d2=Q 35睡、㈣ 55醜、 20 1374329 r4=-2. 60咖、Fn〇=2 8 面的序號 r C物點) 1 (第一透鏡第一面) 0.800 2(第一透鏡第二面) 1.100 3(第二透鏡第一面) -40. 000 4 (第一透鏡第二面) -2.600 5 (覆蓋破璃第一面) 0. 000 6 (覆蓋破螭第二面) 0.000 (像面) d nd yd 0.500 1.531 56.0 0.350 0.550 1.531 56.0 0. 000 0.300 1.516 64.0
光圈2配置於比第―透鏡3的第_面的光軸8上的點靠近像面側 0· lmm 的位置。 面的序號 4
k A B C D -1. 78E-1 9. 23E-3 8.98E-1 -4.15E 9.03E 2. 86E 4. 36E-2 -7.07E-1 2.59E -1. HE -2. 44E+5 -2. 37ΕΊ 8.13E-2 -2. 15E 0 -9. 15E+1 -2.99E-1 3.02E-1 -4. 45E-1 -3.77E-2 在這樣的條件下,則L/f 1 = 1· 14,滿足了(1)式。而fly/f2 =〇· 67,滿足了(2)式。再者 ’ L/f ι = ι· 38,滿足了(3)式。 進而 ’ f2/f 1=2. 〇6 ’ 滿足了(4)式。而 d2/di = 0. 70,滿足了(5) 式。而且,cL/f 1 = 0. 20 ’ 滿足了(6)式。還有,d3/f 1 = 0. 22, 滿足了(7)式。而S=0. 10mm ’滿足了(8)式。再者,B f 1/f 1 =0. 58 ’ 滿足了(9)式。還有,B f 1 = 1. 48刪,滿足了(ίο) 式。此外,n/f 1 = —1.03,滿足了(11)式。 圖7表示該第三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 根據該結果可知·其結果基本上都能滿足球面像差、像散及失 21 丨1374329 真的要求,可獲得充分的光學特性。 第四實施例 圖8表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圖丨 的 結構的攝像透鏡1同樣,在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物體側配置有 光圈2’在第二透鏡4的第二面與攝像面7之間配置有作爲滅光器 6的覆蓋玻璃。 〜 該第四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設定成以下的條件。 透鏡資料 L=3. 78mm、f 1=3.17酬、fi=4. 71_、fz=5· 72圆、ώ=0· 65刪、d2=0. 45咖、d3=〇 65mm ' r4=—2. 667mm、Fno=3. 2 面的序號 Γ d nd vd (物點) 1 (第一透鏡第一面) 1.053 0.650 1.531 56.0 2(第一透鏡第二面) 1.429 0.450 3(第二透鏡第一面) -20. 000 0.650 1.531 56.0 4 (第二透鏡第二面) -2.667 0.000 5 (覆蓋玻璃第一面) 0.000 0.300 1.516 64. 〇 6 (覆蓋玻璃第二面) 0.000 (像面) 光圈2配置於與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光轴8上的點相同的光軸8上 的位置上。 面的序號 k A B C D 1 -1.48E-1 3. 77E-2 -2. 08E-1 7. 68E-1 '1.58E-1 2 3.77E -3.21E-2 -5.45E-1 7. 24E-1 '2· 15E-1 3 -2. 44E+5 -2.25E-1 1.39E-1 -8.12E-1 0 22 4 4 -4. 02E-1 8· 88E-2 ]· 0?Ε+2 -3.36Ε-1 3.80Ε-1 =〇 條件下,則L/f 1==1.19,滿足了⑴式。而fl/f2 式。而且,dl/f、\滿足了(4)式。而祕二〇. 69 ’滿足了⑸ 滿足了 f ^ 1="〇.21 ’ 滿足了(6)式。還有,d3/f 1 = 0.21, =(1 fn,、、& 工。而 S=〇· 〇刪,滿足了(8)式。再者,B f 1/f 1 4 /足了(9)式。還有,B f 1 = 1. 93mm,滿足了(10)
Hn/f卜-_,滿足了⑴)式。 麻μ該第四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 真的要广;ί可知:其結果基本上都能滿足球面像差、像散及失 具的要求,可獲得充分的光學特性。 第五實施例 的奸明的第五實施例’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所示 有in 2,在第-i 1^同4樣’在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物體側配置 器6的覆第二面與攝像面7之間酉己置有作祕光 透以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設定成以下的條件。 d2=0L38mI6n!: ^2' 7δ^ ' fl=3· 85^ ' f2=5· ?3mm ' d-〇· 55- ' 〇· 38mm、d3=0. 60刪、r4:_2 86〇麵、Fn〇=2. 8 面的序號 Γ (物點) i (.第一透鏡第一面) 〇. 880 2 (第一透鏡第二面) 1.210 3 (第一透鏡第一面) -44.〇〇〇 4 (第二透鏡第二面) -2.860 d nd 0.550 1.531 0.380 0.600 1.531 0. 000 vd 56.0 56.0 23 J374329 64.0 5 (覆蓋玻璃第一面)〇 〇〇〇 〇. 3〇〇 1.516 6 (覆蓋玻螭第二面)〇 〇〇〇 (像面) 光圈2配置於比第一透鏡3的第一面的光軸8上的點靠近像面 側0.1mm的位置。 k A B C D 1 ~1.48E-1 6. 93E-3 5. 57E-1 -2.13E 3.83E 2 2.86E 3. 27E-2 -4. 39E-1 1. 33E -4.69E-1 3 -2 . 44E+5 -1. 78E**1 5.05E-2 -1.10E 0 4 -9.15E+1 -2. 25E-1 1.88E-1 -2. 28E-1 -1.60E-2 在這樣的條件下,則L/f 1 = 1. 14,滿足了(1)式。而f,/f2 —〇. 67 ’ 滿足了(2)式。再有 ’ f,/f ι = ι. 38 ’ 滿足了(3)式。 進而,f2/f 1 = 2. 06,滿足了(4)式。而 d2/d】 = 0. 69,滿足了(5) 式。而且,A/f 1 = 0.20,滿足了(6)式。還有,d3/f 1 = 〇.22, 滿足了(7)式。而s=0.10mm,滿足了(8)式。再有,b f 1/f 1 = 0.59,滿足了(9)式。還有,Bf i = 1.63mm,滿足了(1〇) 式。此外,r4/f 1 = —1. 028,滿足了(11)式。 圖11表示該第五實施例的攝像透鏡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 真。 根據該結果可知:其結果基本上都能滿足面像球差、像散及失 真的要求,可獲得充分的光學特性。 此外’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可根據需要進行種種變 更。. 例如’可以在第一透鏡3的第二面和第二透鏡4的第一面之 根攄需要配設光通量控制板。 24 【圖式簡單說明】 附圖說明 :示*發明的祕透鏡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概要結構 =g,表示本發明的攝像透鏡的第一實施例的概要結構圖。 圖3 2所示的攝像透鏡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的說 ^ίί示的攝像透鏡的第二實施例的概要結構圖。 明圖 所不的攝像透鏡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的說 Ξ ;ίί概要結構圖。 明圖。 啊像透鏡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的說 = 第四實施例的概要結構圖。 明圖。、圖8所不的攝像透鏡的球面像差、像散及失真的說 圖11是表Χ示鏡的第五實施例的概要結構圖。 說明圓。 賴像賴_面縣、絲及失真的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光圈 遽光器 3 第一透鏡 7 攝像面 攝像透鏡 第二透鏡 光Ιέ
Claims (1)
137432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攝像透鏡,驗翻雜像元件的攝像面上形成物體 圖像,其特徵在於: 從物體側到成侧依她設有細、做祕有凸面朝向物 體側的正総度的彎㈣凸凹透鏡的第—透鏡及做成具 有凸面朝向成像側的正光焦度的透鏡的第二透鏡,且滿足 下列(1) 一(7)式的各條件式: (1) (2) (3) (4) (5) (6) (7)
1.25>L/fl>0.8 l>fi/f2>0.55 1.8>f!/fl>i 4>f2/fl>1.5 l>d2/d!>0.5 〇.27> d!/fl>0.1 〇.27> d3/fl>0.1 其中, L:透鏡系統的全長 f 1 :整個透鏡系統的焦距 fi :第一透鏡的焦距 L:第二透鏡的焦距 比:第一透鏡的中心厚度 山:光軸上的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間隔 山:第二透鏡的中心厚度。 Z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像透鏡,其中: 前述第二透鏡做成彎月型凸凹透鏡。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攝像透鏡,其中: 前述第二透鏡的物體側的面在光軸附近部分做成向物體 26 側凸出,並做成具有曲變點的非球面者β 1 ·如申請補細第3撕述的攝像透鏡, s=:=:=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卜4項所述任 上述光圏還滿足下面的條件式:攝像透鏡’其中. H (8) 間::光轴上的前述光圈和最靠近物體側的光學面 :鏡,其中: 6·如t請專概ϋ第1〜4彻述任—帛· 還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似_攝像透鏡, 〇-8>BfI/fl>〇4 =(f空1 氣二二透鏡最終上攝像面的光軸上 鏡,其中: 還滿申足;專二:牛第式W項所述任-項的攝像透鏡, 2.5>Bfl>i.2 (10)。 •如二專下:圍仏項所述任- 項的攝像透鏡,其中: -〇.5>r4/fl>-6〇 其中’ & .第二透鏡的絲側的面i曲)率半徑。 27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4304078 | 2004-10-19 | ||
JP2005142731 | 2005-05-16 | ||
JP2005226265A JP3753183B1 (ja) | 2004-10-19 | 2005-08-04 | 撮像レン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613895A TW200613895A (en) | 2006-05-01 |
TWI374329B true TWI374329B (zh) | 2012-10-11 |
Family
ID=3568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094131884A TW200613895A (en) | 2004-10-19 | 2005-09-15 | Imaging lens system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167324B2 (zh) |
EP (1) | EP1650591B1 (zh) |
JP (1) | JP3753183B1 (zh) |
KR (1) | KR20060052144A (zh) |
AT (1) | ATE408167T1 (zh) |
DE (1) | DE602005009628D1 (zh) |
TW (1) | TW200613895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11812B (zh) * | 2006-03-31 | 2013-10-11 | Hitachi Maxell | Camera lens assembly |
JP4909673B2 (ja) * | 2006-08-10 | 2012-04-04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 |
JP4861797B2 (ja) * | 2006-11-21 | 2012-01-25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
WO2008072410A1 (ja) * | 2006-12-12 | 2008-06-1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2009075437A (ja) * | 2007-09-21 | 2009-04-09 | Kantatsu Co Ltd | 撮像レンズ |
JP5090874B2 (ja) * | 2007-11-28 | 2012-12-05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 |
JP4174553B1 (ja) | 2008-01-17 | 2008-11-05 | 株式会社小松ライト製作所 | 撮像レンズ |
JP5155781B2 (ja) * | 2008-09-04 | 2013-03-06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 |
JP5205181B2 (ja) * | 2008-09-04 | 2013-06-05 |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 撮像レンズ |
TW201122716A (en) * | 2009-12-23 | 2011-07-01 | Asia Optical Co Inc | Compact image pickup lens. |
CN103299228B (zh) * | 2010-09-28 | 2016-02-10 | 亚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成像的镜头模块 |
WO2012040911A1 (en) * | 2010-09-28 | 2012-04-05 | Ether Precision, Inc. | Lens module for image capture |
TWI442128B (zh) * | 2010-11-11 | 2014-06-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薄型化攝影透鏡組 |
TWI479221B (zh) * | 2010-12-16 | 2015-04-01 |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 定焦鏡頭 |
TWM465574U (zh) * | 2013-06-20 | 2013-11-11 |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廣角兩片式成像鏡頭組 |
CN113009675B (zh) * | 2021-03-24 | 2022-05-13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161020A (ja) * | 1996-12-02 | 1998-06-19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回折光学素子を用いた撮影光学系 |
US6577456B2 (en) * | 2001-03-29 | 2003-06-10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Single focus lens |
US6927927B2 (en) * | 2001-11-27 | 2005-08-09 | Minolta Co., Ltd. | Taking lens system |
JP2004163850A (ja) | 2002-07-30 | 2004-06-10 | Minolta Co Ltd | 撮像レンズ |
JP2004170460A (ja) | 2002-11-15 | 2004-06-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撮像光学系、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ディ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ビデオカメラ及びモバイル機器 |
KR20040049794A (ko) * | 2002-12-06 | 2004-06-1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프라스 | 촬상렌즈 |
JP2004191844A (ja) * | 2002-12-13 | 2004-07-08 | Minolta Co Ltd | 撮像レンズ |
JP3737095B2 (ja) * | 2004-01-16 | 2006-01-18 | マイルストーン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
2005
- 2005-08-04 JP JP2005226265A patent/JP3753183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09-15 TW TW094131884A patent/TW200613895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0-10 KR KR1020050094873A patent/KR20060052144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5-10-14 US US11/251,037 patent/US7167324B2/en active Active
- 2005-10-18 EP EP05256458A patent/EP165059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10-18 AT AT05256458T patent/ATE40816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10-18 DE DE602005009628T patent/DE602005009628D1/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650591B1 (en) | 2008-09-10 |
US20060087750A1 (en) | 2006-04-27 |
TW200613895A (en) | 2006-05-01 |
US7167324B2 (en) | 2007-01-23 |
DE602005009628D1 (de) | 2008-10-23 |
JP2006350275A (ja) | 2006-12-28 |
KR20060052144A (ko) | 2006-05-19 |
EP1650591A1 (en) | 2006-04-26 |
ATE408167T1 (de) | 2008-09-15 |
JP3753183B1 (ja) | 2006-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74329B (zh) | ||
TWI437258B (zh) | 拾像光學鏡組 | |
TWI379102B (en) |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taking image | |
TWI588519B (zh) | 攝像鏡頭系統 | |
TWI351530B (en) | Inverse telephoto with correction lenses | |
TWI435135B (zh) | 光學透鏡系統 | |
TWI437312B (zh) | 影像擷取鏡片系統 | |
TWI553336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與其光學成像鏡頭 | |
TWI436092B (zh) | 攝影鏡頭組 | |
TWI482991B (zh) | 成像鏡頭組 | |
TW201312149A (zh) | 影像鏡組 | |
TW201115180A (en)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
KR20110071554A (ko) | 촬상 렌즈 | |
KR20110067548A (ko) | 촬상 렌즈 | |
TWI417595B (zh) | 薄型光學系統 | |
TW201030369A (en)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
TW201317613A (zh) | 四片式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該鏡頭的電子裝置 | |
JP6376857B2 (ja) | 撮像装置 | |
TWI475250B (zh) |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 |
TW201207462A (en) | Optical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 |
KR101661922B1 (ko) | 렌즈 광학계 | |
KR20090063125A (ko) | 촬상렌즈유닛 및 카메라 모듈 | |
KR101553835B1 (ko) | 대구경 표준 렌즈 | |
JP2015096953A (ja) | 光学撮像レンズセット | |
JP2009086589A (ja) | 撮像レン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