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55157B -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 - Google Patents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55157B
TWI355157B TW094109205A TW94109205A TWI355157B TW I355157 B TWI355157 B TW I355157B TW 094109205 A TW094109205 A TW 094109205A TW 94109205 A TW94109205 A TW 94109205A TW I355157 B TWI355157 B TW I35515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ransmission
combination
configuration
e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9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2683A (en
Inventor
Lucia Iacono Ana
Mathisen Mcnally John
Dennean Charles
Stern-Berkowitz Janet
Original Assignee
Interdigital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rdigital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rdigital Tech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12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2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5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551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2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previous information or commands
    • H04W52/225Calculation of statistics, e.g. average, vari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or spread spectrum multiple access [SS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6Deriving transmission power values from anothe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0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4TPC management, i.e. sharing limited amount of power among users or channels or data types, e.g. cell loa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Description

135515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無線通信傳輸功率控制,特別是使用被同 時傳輸之多重頻道執行無線傳送接收單元(WTRUs)間之無 線通k之通糸統之裝置及方法。決定傳輸功率控制情境中 之實體頻道重新配置增益因素及調整係被提出。 【先前技術】
無線通#系統係熟知於技術領域中。通常,該系統包含 了彼此傳送及接收無線通彳§信號之通信站,也就是無線傳送 /接收單元。視系統類型而定,通信站通常為兩類型之一:包 含行動單元之基地台或用戶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為了提供無線纽之朝雜,鮮倾發展及實施。 被廣泛使用之一現行標準係已知為行動電信通用系統
(GSM)。此被視為所謂第二代行動無線系統標準(2G)及跟隨 在後之其修定版(2.5G)。整合封包麟服務(GpRS)及全球進 化用之加強型資料傳輸率標準(EDGE)係為提供⑽行動電 4通用系統網路頂端之相當高速資料服務之2 5G技術。這 些“準各尋求·加舰及加強纽善賴觀標準。溯 年1月’歐洲電信標準協會-特別行動組(ETSI-SMG)同意被 稱為通用行動電料統_TS)之第三代無線系統之無線存 取°十劃。為了近—步實施該通用行動電㈣統標準,第三代 夥伴計劃(3GPP)顧形成於簡年12月。第三代夥伴計割 繼續實施於制第三代行動無線標準上。 依據現灯第二代夥伴計舰财之典型通用行動電信 5 系統架構储描繪於第i圖。通用行動電信系統網路架構係 包含經由被詳細定義於目前公開可得第三代夥伴計劃說明 書文件中之已知為Iu之介面被與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 線存取網路(UTRAN)互連找心瓣(CN)。通崎動電信系 統陸上無線存取網義被配置經由已知為第三代夥伴計劃 中之使用者設備(UEs)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WTRUs),經由已 知為Uu之無線介面提供無線通信服務給使用者。通用行動 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具有—個或更多無線網路控制 器(RNCs)及已知為第三代夥伴計劃中之節點Bs)之 ^地台,其可收集性提供地理涵蓋率與使用者設備做無線通 k。-個或更多節點B係經由已知為第三代夥伴計劃中之灿 被連接至各無翻路控制ϋ。制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 取網路可具有被連接至不同無_路控制器之若干組節點 Β;兩個係被顯示於被描綠於第!圖之例中。大於一無線網 路控制器被提供於㈣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 者,無線網路控制器間通信係經由Iur介面來實施。 -外接網雜件之通信係藉由經由Uu介面之使用者位準 及、’查由連接外部系統之各種核^網路之網路位準上之 來實施。 … 核心網路係負責傳送資訊至其正確目的地。例如核心 網路可從使用者設備傳送經由節點Β被通驗動電信系統接 收之語音訊絲公肢換電話網路(ρ s TO)紐傳送至網於 、、周路之封包資料。第二代無線系統中,核心、網路具有六個主 要組件·· 1)服務通用封包無線服務(GPRS)支援節點;2)間道 1355157 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3)邊界閘道;4)來訪者位置暫 存器;5)行動服務交換中心;及6)閉道行動服務交換中心。 服,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可提供對如網際網路之封 包父換領域之存取’道顧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係為可 連接其侧路之閘道節點。所有前往其他操作者網路或網於 網路之資料訊務係通過閘道通用封包無線服務支援節點^ 界閘道係田作避免被網路外之入侵者攻擊網路範圍内 戶之防火牆。來訪者位置暫存器係為必織供服務之用戶資 料之現行服務網路‘複本,。此資訊最㈣自可f理行動用戶 之資料庫。行動服務交換中心係負責從全球行動電信系統炊 j至網路之‘電路交換,。閘道行動服務交換中^可以用戶目 前位f為基礎實施傳送魏。财行驗務交射心 收及管理從用戶至外部網路之連接要求。 抱、線,鱗控制$ A致可控制全球行㈣信系統陸上益 之内部功能。無線網路控制器亦提供經由Μ # 含有區域組件之通信之 核:及外部系統間之連接之外部服務組件,如國 ::嶋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中之手機所完成之海外呼 1常’無線網路控制器可監視多重基地台,管 B服務之無線服務涵蓋率地理 占
介面控制實際無線資源。貝源’及為UU 器之时面可提供對核心轉之制 換領域㈣-相贿電路賴倾。餘之包另交
7 1355157
一重要功能係包含機密及完整保護。 通常,如節點B之基地台之主要功能係提供基地台之及 無線傳送接收單元間之無線連接。通常基地台可發出使非連 接性無線傳送接收單元與基地台時點同步之共用頻道信 號。第二代無線系統中,節點B執行與使用者設備之實際無 線連接。節點B可於lub介面接收來自控制被節點B傳送於
Uu介面之無線信號之無線網路控制器之信號。第三代無線 通仏系統之Uu無線介面可使用傳輸頻道(TrCH)來轉移使用
者為料,及發送信號於使用者設備及節點B之間。該頻道通 杰被命名為共旱頻道,也就是一個以上使用者設備可同時取 得該頻道,或專用舰队㈣,於鱗通信觸被分配給特 疋使用者設備使用。 許多無線通信系統中,適應性傳輸功率控制演算係被用 來控制無線傳送減單元之雜料。齡統中,許多無線 傳送接收單元可共享_無_譜。#接㈣定通信時’,被 傳送於相_譜上之所有其他通㈣產生_特定通信之
干擾。結果,增加-通信之傳輸鱗鱗會降_頻譜;之 所有其他通信之信號品質。然而’降低太多傳輸功率位準會 產生非預·收信號品質,如接㈣處之錢干擾比 所詈測去。 } 各種用於無線通信系統之功率控制方法係熟知於技術 領域中。無線通㈣統之·迴路神控制傳輸 1係被說明於第2圖。該系統目的係於出現衰減傳播頻道及 時變干㈣絲改㈣輸H轉叫】、化該傳_功率,而 8 可確保資料以可接收品質被触於遠端。 如第三代夥伴計劃分時雙工(TDD)及分頻雙工(FDD)系 通信系統中,可變資料速率之多重共享及專用頻道係被 口來傳輸。第三代夥伴計劃寬頻分碼多重存取(WCDMA) 系統中’辨控物緖當作鏈賴射法。動態功率控制係 ,加諸於專用實體頻道(DPCH),使專財體頻道之傳輸功率 得以被調整物具有最祕輸功摊準之服務品質(QoS),因 而限制系統内之干擾位準。 功率控制之一傳統方法係將傳輸功率控制分割為被稱 為外迴路功率控制(0LpC)及内迴路功率控制(ilpc)之獨立 處理。功率控制系統通常視内迴路被開放或封閉而涉及被開 放或封閉。通常用於上鏈通信之第三代夥伴計劃系統,兩類 系統之外迴路係為封閉迴路。第2圖說明之寬頻分碼多重存 取系統開放迴路類型例中之内迴路係為開放迴路。 外迴路功率控制中,特定傳輸器之功率位準通常以目標 為基礎,如目標信號干擾比值。當接收器接收該傳輸時,被 ,收信號品質係被量測。第三代夥伴計劃系統中,該被傳輸 資訊係被傳送於傳輸塊(TBs)單元中,且該被接收信號品質係 以塊錯誤率(BLER)為基礎被監視。該塊錯誤率係藉由接收 器,通常藉由資料之週期冗餘檢查(CRC)來估計。此被估計 塊錯誤率被與目標品質要求作比較,如代表頻道上各類資料 服務之服務品質要求之目標塊錯誤率。以該被量測被接收信 號品質為基礎,目標信號干擾比調整控制信號係被產生,且 该目標信號干擾比係被調整以回應這些調整控制信號。 η内,路功率控制中,接收器將如信號干擾比之被接收信 號。CT質里/峨Η檻值作比較。若信號干擾比超過門植,則降 低功率位準讀輸功耗令(TPC)倾舰。若信號干擾比 低於門檻’則增加功率位準之傳輸功率指令係被傳送。通 Γ傳輸功耗令細專關道巾之細好路傭至傳輸 益。為回應被接收傳輸功率指令,傳輸器改變其傳輸功 準。 傳統上’假設特錢道情況,第三代夥伴計娜統中之 夕卜迴路功率控猶算法可辑f目標塊錯誤率為基礎針對 ^編碼,成傳輸頻道(CC1YCH)使用塊錯誤率及信號干擾比 啟始目標信號干擾比。編碼合成傳輸頻 d糸猎由夕路傳輸若干傳輸頻道(TrcHS),其本身傳輸頻道上 之各服務而被普遍用於傳送實際無線頻道上之各種服務。為 了以編碼合祕輸頻道絲触視塊錯解辦,參 ==(RTH:H)可魏擇於被乡轉輸於被考慮編碼合成傳輸 頻道上之傳輸頻道之間。 所值^^ ^被第二代夥伴計㈣統中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之帛頻道之上鏈功率控制通常包含如第2圖說明例 外迴路及—開放内迴路。_外迴路係負責決定被 擾傳战收單元上鏈傳輸之信號干擾比目標。信號干 —,啟始值储由控制無線_控㈣(〔脈)來決 二Ζ著可以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品質為基礎藉由服務 僂^路㈣器(S-RNQ來調整。服務無線網路控制器接著 傳送域干㈣目標之更新至鱗傳送接收單元。開放内迴 1355157 . 路可藉由無線傳送接收單元量測各框之服務胞元之 Ρ-CCPCH被接收信號編碼功率(RSCp)及計算節點B及無線 傳送接收單7L間之路徑損失來計算上鏈傳輸功率。以路徑損 失^號干擾比目標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 路L號發送值及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上鏈時槽干擾信 唬編碼功率(ISCP)為基礎,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可計算專 體頻道之傳輸功率(Pdpch)。 4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各專用實體頻道(DPCHi)接著分別 • 藉由可補償被不同專用實體頻道使用之不同展頻因子之權 重因子7*1來加權。各時射之專財體頻道接著使用複合 加法來組合。 組合實體頻道之後,編碼合成傳輸頻道增益因子卢係被 施加。該增益因子可補償被分配至編碼合成傳輸賴之不同 傳輸格式組合所需之傳輸功率差異:各傳輸格式組合係代表 來自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各傳輸頻道之不同資料組合。各組 合可產生被施加至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各傳輸頻道之不同 #重複雜取量,為齡/线衫彡類得特聽號雜訊比 (Eb/NO)所而之傳輸功帛,所以被施加之增益因子係視被使 用之傳輸格式組合而定,也就是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各雜 格式組合具有其本身增益因子。增益因子離係被施加至編 碼合成傳輸頻道之。此處理係被概念性說明於第3圖,例如 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第j傳輸格式組合之專用舰DpcHi 及DPCH2運載資料。 巧值可針對各TFCj被明確地傳送至無線傳送接收單 11 2,無線網路控制器中之無線資源控制(脈^可指出使 —d應轉考傳輸格式組合之明確信號發送值為基 TFr.°十算各傳輸格式組合之心此計算傳統上係以被給定 -」、及參考傳輸格式組合所需之鱗匹配參數及資源單 凡數為基礎來達成,其中資源單元係被定義為例如一 sfi6 碼僅針對具有SF16碼之實體頻道配置,資源單元數(RUs) ,專於編碼數量。針對具有非全部SFi0碼之配置,資源 早7L數係為SF16石馬之相同數量。各展頻因子之同等數如 下.1删碼=2資源單元數,1 SF4碼=4資源單元 f ’ 1奶碼=8資源單元數,1 SF1碼=16資源單元 數。 因子,第。-方法係被稱為“信號增益因子,,而第二為“計算增益 μ用戶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以參考傳輸格式組合為基礎計 鼻万因子之傳統方法係被提供如下: 讓細f表轉考·格式組合之信號增益因子,而々表 示被用於第j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 7 定義變數:= 其中RMi為屬於傳翻道i之半靜態速軸配,仙為針 對傳輸頻道i之從無驗分段轉輪出之位元數,而總和係 被獲得於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中之所有傳輸頻道i上。 同樣地,定義變數:& = Σ_χΛ^ /· 總和係被獲得於第j傳輪格歧合中之所有傳輸頻道i 再者’定義變數:z y丄
Kf 矢 SF, 其中SFi係為DPCH丨之展頻因子,而總和係於參考傳 輸格式組合中所使用的所有DPCHi上獲得。 同樣地’定義變數:L 丄 y rsF{ 其中總和係於第j傳輸格式組合中所使用的所有DPC 上獲得。 接著將第j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A計算為:
、除了傳送參考傳輪格式組合之外,各傳輸格式組合之增 益因子值可被計算於無線網路控制器中及被傳送至無線^ 送接收單元。然而現行標準並不定義如何決定被傳送至無線 傳送接收單元之信號增益因子值。發明人了解傳輸格式組合 之增益因子汁算可藉由使其與可應用至參考傳輸格式組合 之增益因子成正比纽善。此改善可細於“錢增益因子,, 及“計算增益因子,’。 傳統系統所產生之另一問題係有關重新配置期間上鏈 功率控制維持。當貫體頻道重新配置改變被用於編碼合成傳 輸頻道之展頻因子時,各傳輸格式組合之截取/重複於重新配 置前後可能不同。因為傳統上增益因子係視傳輸格式組合間 之相對截取/重複而定,所以重新配置前被使用之增益因子可 能不被與重新配置後之截取/重複校準。 1355157
發明人了解此將導致需要基於新戴取/重複傳輸格式組 合以再收敛功率控Μ。若不產生相對戴取/重複重新配置後之 相同輸出神位準之新增益因子被計算或選擇,貞彳需要再收 斂。為了降低再收斂之需要,發明人了解具有優點來: •選擇重觀置祕合適之參考倾格植合及辦 益因子值; 〆 9 •選擇使祕鑛配置後之新參考雜格式組合(參考增 益因子於重新配置前後保持相同); 曰
•選擇制於重雜置後之新參考增益因子(參考傳輸格 式組合於重新配置前後保持相同);及/或 。 •選擇制於飾配置後之新錢干擾比目標。 【發明内容】 ^ 本案提供-種用於決定無線通信傳輸 素之裝置及方法。較佳是,結合通信系統來實施, =信是於使用同時傳輸的多重頻道的無線傳送接收單^ 間貫施。
^發日月H財’是提供—種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之 輸功率控制綠,該鱗傳送滅單辦 =合成頻道中傳輸資料,而該前向合成頻道係二^的 、及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被配置為根據於該前$ 戶i接收的該資料信號為基礎所計算目標度量的函數來^ 二向頻道功率。參考增益因子細被決如於參:首 石。係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傳輸資料來 人^ 所選擇的舰齡財相道組料料,計^^擇二 14 =合的增益因子A ’使該所選擇頻道組合的增益 ς考增益因子細f成正比。當使用所選擇頻道組合送^ 合成Γ上時,接著可將該所選擇頻道組二 曰血因子减用於對前向合成頻道的前向頻道功率調整。 較佳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 (c魏)系統,資料頻道係為傳置碼多重存取 編碼合成傳輸頻道’而傳輸格式組7 ; =r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相:其二= 道組合TFCref。該例中,第』頻道組合 :對别向合成頻道上之資料傳輸被選擇,而增如j 選擇頻道組合來計算使得·飞=χ%。增益因子々可 二線傳送接收單元或其中增益因子义被傳送至無線傳 2收早摘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之外來計算4者例令增 益因子係較佳於被傳送至無_送接收單元之前被量化。 為了實施’具有一傳輸器,接收器及一相關處理器之益 =达接收單元係被提供。傳輪器較佳被配置傳送信號於運 =選擇頻道組合中通信龍之前向合賴道中。接收器較 二接收以被接收於前向頻道上之通信資料信號為 二被5:算之目標度量資料。相關處理器係與傳輸器一起運 且較佳被配置前向頻道功率調整為被接收目標度量資料 函數。處理雜佳被配置對傳輸器功率控制施加增如子來 、、且口被選细於前向合細道上之資料傳輸,使得當被選擇 之頻道組合與參考頻道組合不同時,增益因子可針對該被選 擇之頻道組合來計算使用於該被選擇頻道組合之增益因子 得與針對參考頻道組合被決定之參考增益因子成正比。 /較佳是,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被配置用於分碼多重存取 2統/、中資料頻道係為傳輸頻道,合成頻道係為上鏈編碼 :成,輪頻道,而傳輸格式組合係與編碼合成傳輪頻道之各 預疋格式頻道組合相關,其中格式頻道組合之一係為具有 參考増益因子/5ref之參考頻道組合TFCref,而第j頻道組合 係為餘前向合成舰上之㈣傳輸讀選擇頻道組 、《亥例中,處理益係較佳被配置來施加及計算增益因 給被選擇頻道組合TFq使得:4 =Χχ心。 1 一本發明包含提供被配置協助可傳送信號於被選擇頻道 ^合中之前向合道運餘财之傳輸單元控制傳輸功 二ί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傳輸單元係被配置調整前向 'L功率為被無線傳送接收單元決定之 ,收單元較佳具有一接收器,被配置接收= =之被驗組合巾之傳輸單元哺送之通信信號,及 ,器及—傳輸器。處理器較佳被配置計算被接收於前向 :=道上讀頻合之增如^,倾增益因子 j枝為參考增仙子細f,其中該被選翻道组合係為 :考頻道組合或被計算與參考增益因子細f成正比。傳輸器 係較佳被配置傳送反映增益因子二 單元得,基礎調整前向頻:::科至傳輸早减傳輸 一 3單元係被配置調整前向頻道功率為無線傳送接收 -ί理ί疋Γ標度量函數,該無線傳送接收單元較佳具有 处理盗,被配置以被接收於與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之傳輸哭 f作性相關之前向頻道上之資料信號為基礎來計算目標度 里,使該被計算目標度量被傳送至傳輸單元使該傳輸單元得 以其為基礎調整前向頻道功率。 ^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較佳被配置為用於分碼多重存取 系統中之網路站’其t資觸道係為傳輸頻道,合成頻道係 為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而傳輸格式組合係與編碼合成傳 輸頻道之各_定格触合侧,其幢式頻道組合之 -係為參考頻道組合TF〇ef。該例中,網路站之處理器係較 佳被配置針賴選擇頻道組合來計算增益軒,使當第j頻 I、’且s TFCj為被傳輸單元用於前向合成頻道上之資料傳輸 之被選擇规組合,其巾TFQj並非TFCref時,增益因子々 j可針對被選擇頻道組合來計算使得:。較佳是, 處理器,被配縣魏增制子心_脑储配置來傳 送δ亥被量化增益因子巧至該傳輸單元。 本發㈣—齡提供—前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被選 =傳送信?於被選擇頻道組合+之前向合成 之傳輸單元控㈣輸功率之無線傳送接收 輸辨控财法。通健舰針觸向合成頻道之 ===!侧娜錄好之前向合成 ===+選擇_合中之__,其中該 :擇頻==頻人道之第-實體傳輸配置之 °及參考頻獻合之展_子為基礎來決 ^55157
定則向合成頻道中之通信信號傳輸係被配置針對前向合成 頻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來傳送錢於被選擇頻道組合 中。參考頻粒合骑财向合賴道之第二實 配 =定。增益因子讀、針對前向合賴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 被施加至破選翻道組合巾之通信信麟輸,其中該增益 因子係以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之被選擇 頻道組合及參相道組合之展翻子絲礎來決定。
,線傳送接收單元雜佳被配置用於分碼多重存取系 統’資料頻道係為具有用於不同合成頻道實體配置之不同展 頻因子之傳輸賴,合賴道係為上職碼合賴輸頻道, 2輸格式組合係與觀定驗所有實體配置之編碼合成 傳輸頻道之各_定格式頻敎合侧,騎前向合成頻道 = '實體傳輸配置之參考頻道組合餘佳被決定為具有 相^增益因子細之預纽式頻道組合之-TFCrefl。針 =向σ成頻道之第二實輯輸配置之參相道組合係較 佳被喊為具有相關增益因子細β之預定格式頻道組合之
一 TFCref2。 可產生及第二實體親配置之類域取/重複 用傳輸格式組合倾觸’該共⑽輸格式組合係較佳 被決定為參麵道組合恥efl及參考紐齡而沿, 而增益因子細皮選擇等於增益因子細^。另一替代, 參考頻道組合TF〇ef2可!|由辨識具有與針對第—實體頻道 配=之參考縣組合TFaefl讀取顧她下之用於第 -實體頻道配置之_截取1複之傳輸格式組合來決定,而 1355157 % 錚
增益因子細f2係被選擇等於增益因子知fl。另 參考頻道組合而ef2可被選擇為相同於參考頻道:二 TFCre之傳輸格式組合’且增益因子細β接著以二 道組合中之增益因子細fl及展頻因子從前向合成頻ς = -實體頻道配置改變至第二實體頻道配置為基礎來^。第 •,佳是’第j頻道組合TFQj係__於前向合^ 铺夕傳輸’而針龍選擇頻道組合 计异之增_子4係被施加使、七師,其中X係以十 向合成頻道上H雜輪崎之 】 頻因子為基礎。同時,第k頻道纽合了 :==實體傳輸配置之資料傳:= t擇頻輕合計鼻之增益因子Μ係被施 ΐ:χ:/;Γ係⑽向合成頻道上之第二實體傳輸配 置之TFCk及TFCref2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ί ίΐ,=傳_收單元係被提供具有-傳輸器’ 道=:=理器。傳輸器係被配置針對前向合成頻 t被選擇實_輸配置傳送通信信號於被選擇頻道組合 前前向合成頻道中。處理器係較佳被配置調整 接收於該前向合成頻道上之資料信號 第:實度量函數’及以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 考爾組合絲礎杨增益因子。處 配in- 配置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各實體傳輸 號傳加增益因子至被選擇頻道组合中之通信信 ’别’ wig子係崎對前向合成頻道之各實體傳輸配 1355157 η ϊ之破選擇頻道組合及參考頻道組合之展頻因子為基礎來 決定。 /較佳是’该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被配置用於分碼多重存 取糸先n㈣頻道料具有驗*同合颜道實體配置 =同展細子之傳軸道,合賴道係為上鏈編碼合成傳 vj道’而傳輸格式組合係與被就餘所有實體配置之編 碼二成傳輪頻道之各組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相關。該例中,處 =係k佳破配置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第—實體傳輸配置 組預敎合參翁合TFaefi,其具 ㈣目=益因子細Ω ’及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之第二實體傳 =二ΐ具有相關增益因子細Ω之該組預定格式頻道組合 k擇參考頻道組合TF〇ef2。 處理咨可被配置辨識可產生用於第—及第二實體頻道 !取/重複之共用傳輸格式組及選擇共用傳輸 工,.且5為參考頻道組合TFCrefl及參考頻道组合 縣麵子細料於增益时卿。處理 首組A TF^觸具有與針對第—實體頻道配置之參考 ^ ^ ^之戴取/重複相較下之用於第二實體頻道 =類,重複之傳輸格式組合來選街 己晉^擇增益因子細料於增益因子細。處理 2 合’並以參考頻道組合中之增益因 2第二=因:Γ向合成頻道之第-實體頻道配置改 〜員道配置為基礎來計算增益因子細β。其中 20
格式頻道組合之-係為被選擇參考 頻道组人TFH A田私火a人丄頌道、且5 TFCref,而第』 :^口 TFQ為用於别向合成頻道上之資料傳輸 頻道組合’而處理n絲佳被配置 μ 加及計算使得m w破選擇頻道組合來施 ㈣Γ 種可騎㈣合成賴之被選擇實 傳送信號於被選擇頻觀合中之前向合成_ 運載-貝料中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財該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係被配置職制舰㈣相被接收於贿向合成頻道
上之資料錢為基礎所計算之目標度#函數,及以針對前向 合成頻道上之被選擇實體傳輸配置之參相道組合為基礎 施力:增益因子。參考頻道組合情前向合細道被決定。 通㈣號係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第__實體傳輸配置被傳 輸於被選翻道組合巾之前向合賴道。前向合賴道之參 考頻道組合料對前向合成頻道±之第—實體傳輸配置被 用來決定增益因子以施加至被選擇頻道組合中之通信信號 傳輸。調整前向頻道功率為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第一實體
傳輸配置以被接收於該前向合成頻道上之資料信號為基礎 所計算之目標度量之函數。前向合成頻道中之通信信號傳輸 係被重新配置來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 傳送資料於被選擇頻道組合中,及以被計算為從前向合成頻 道之第一實體頻道配置改變至第二實體頻道配置之參考頻 道組合中之展頻因子改變函數之被更新目標度量為基礎來 調整前向頻道傳輸功率。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第二實體傳 輸配置之參考頻道組合係被用來決定增益因子以施加至針 21 % 2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之被
中之通信彳t號傳輸。 ㈣H ,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較佳被崎躲分碼多重存取 貝料财係為具有用於*同合成頻道實體配置之不同展 項因子之傳輪頻道’合摘道係為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 2輸格式組合係無狀驗财賴崎之編碼合成 傳,頻道之各_定袼式頻雜合_,且被接收之被傳送 通信信號之信號干擾比(SIR)度量係被用來計算前向頻道功 率以其為基叙目標錢干擾比,前向合成頻道之參考頻道 組合係較佳被決定為具有侧增子細fl之預定格式頻 道組合組之-TFOef,被絲驢前向頻道傳輸功率及重新 配置之被更新目標度量係為被更新目標信號干擾比。該被更 新目標信號干擾比’ SIR_targetnew係較佳被計算使 >/! SIR」批getnew=SIR—target。丨 d +1 Ologf 量; 其中SIR—targetokI係為目前被使用最多之斜 頻道上之第一實體傳輸配置來調整前向頻道功率之度
Lre/,=?^ 其中SH係為針對第一實體配置之專用實體頻道 (DPCH)i之展頻因子,且總和係被加總於所有被用於TFCref 之專用實體頻道i;且 ' 22 1355157 '、中s ·係為針對第二實體配置之用 之展頻因子’且總和係被加總於所有被用於 之專用實體頻道i。 2 了實施,代方法,具有—傳輸器,接㈣及___ 益之鱗彳送細單㈣、織供。傳輸雜被配置針對 擇實體傳輸配置傳送信號於運載被選 罟纲二° :/5貝料之前向合成頻道中。處理器較佳被配 為道功f為以被接收於前向頻道中之通信信號 『實體傳 =係較錢-倾配置重賊針騎向合成頻道之 =實體傳輸配置之第—被選擇縣組合中之傳輸至針對 :向=成頻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之第二被選擇頻道組合 二,傳輸之前向合成頻道中之通健號傳輸,且處理器以被 5 署异前向合成頻道之第—實體配置至第二實體傳輸配 =考頻道組合中之展頻因子改變函數之被更新目標度 直為基礎來赃前向触频神。處理H較佳被進-步配 置使用前向合成頻道之參考頻道組合來決定增益因子点以 施加至前向合道之被選觸道組合巾之通健號傳輸。 /車乂佳疋,雜線傳送接收單元係被配置用於分碼多重存 取系、、先其巾資料頻道係為具相於*同合成頻道實體配置 =不同展_子之傳輸頻道,合成頻道係為上鏈編碼合成傳 輸頻道,傳輸格雜合軸蚊制於财實敵置之編碼 合成傳輪頻狀各組狀料躺組合_關。前向合成頻 23 Ϊ355157
道之參考頻道組合TFCref係為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組之一且 具有一相關增益因子β ref,其中被接收之被傳送通信信號之 信號干擾比度量係被用來計算前向頻道功率組合以其為基 礎之目標信號干擾比。處理器接著較佳被配置使用被更^目 標信號干擾比為被用來調整前向頻道傳輸功率及傳輸重新 配置之被更新目標度量。當第j頻道組合TFCj針對前向合成 頻道上之目前實體傳輸配置被選擇用於資料傳輸時,處理器 係被配置使增益因子巧可針對被選擇頻道組合來計算及施 加使得:β = Χ*沐e/,其中X係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目前實 體傳輸配置以TFCj及TFCref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實施方式】 熟練技術人士可從以下說明及附圖了解本發明其他目 的及優點。 〃 雖然本發明之特徵及元件被說明於特殊組合中之較佳 實施例中’但各特徵或元件可鮮獨個(無触實施例之其
他特徵及元件),或有或無本發明其他雜及元件之各種組二 中0 、’ 〇 、本發義參考關作,其中遍及全文相同的數字係 代表相同元件。基地纟,無線傳送魏單元及行動單元 係被以其翻涵義來使用。在此被使狀基地台名詞係 Γ稀於ΐ地台,節點B,位址控制器,存取點或提供無: 專运接收單讀基地台她關之網路作無 产 境中之其他互連裝置。 …、線核 在此被使用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名詞係包含但不限於 24 1355157 Γ 行動站,定或行_戶單元,呼叫哭, tit歸顧#之其賴魏置。鱗傳收單°元 =如手機,視訊手機,及具有網路連接之網
=信無線ί!送接收單元包含可攜式二 !DAs)^;^J :單元:被稱為行動單元。-般-,基地台亦為:: 雖然較佳實施例已說明使用分時雙工模式 分碼多重存取系統,但本發明亦可顧至使用 之任何無線通信系統。此;卜ΐ 碼多通常如第三代夥伴計劃分 如第三代夥伴計劃之無線系統之 使用内及外迴路。該功率控制系統係視内迴路 閉而涉及·或_。 蚊古開啟或關 玫二一“傳輸”通信站ι〇及一“接收”通信站3〇之開放迴 圖。站 1〇 及 3。 _,而另-為無線;送二單元;:夥 劃中被稱為使用者設備。為了簡化,僅被_^= 且本,明係《較佳第三代夥伴計劃系_式被說明二本 25 1355157 信號發送品質而不引起過度干擾很重要。 上傳輸站10包含-傳輸器U,其具有可傳送使用者資料 信號以傳輸之-資料線12。該使用者·健係被提供預期 功率位準,其係藉由從處理器15之輸出⑴包加傳輸功率調 整調整該傳輸功率位準來調整。使用者資料係被傳送自傳輸 器11之一天線系統14。 包含該被傳送資料之無線電信號20係經由接收天線系 統31被接收站30接收。該接收天線系統亦接收影響該被接 收資料品質之干擾無線信號2卜接收站3G包含該被接收信 號被輸人至之-預神量測裝置32,該裝置32可輸出被 量測干擾功率資料。接收站3G亦包含職接健號亦被輸 入至之一資料品質量測裝置34,該裝置34彳製造資料品質 信號。資料品質量測裝置34被與處理裝置36耦合,'其可接 收該資料品質信號,並以經由輸入37被接收之使用者定義 品質標準參數為基礎來計算目標信號干擾比資料。 接收站30亦包含一傳輸器38,其被與干擾功率量測裝 置32及目標信號干擾比產生處理器36耦合。接收站之傳輸 器38亦分別包含用於使用者資料,干擾信號及干擾信號傳 輸功率資料之輸入40,4卜42。接收站30係經由相關天線 系統39傳送其使用者資料及控制相關資料及干擾信號。 傳輸站10包含一接收器16及一相關接收天線系統17。 傳輸站之接收器16可接收被傳送自接收站3〇之無線信號, 其包含接收站之使用者資料44及被接收站30產生之控制信 號及資料45。 26 1355157 傳輸站t傳輸器之處理器15係與傳輸站之接收器16產 生相關來雜傳輸辨調整。傳輸器亦包含可量測被接收 擾信號功率之裝置18,铖置㈣與職敏計算電路19 產生相關。 *為了計算傳輸功率調整,處理$ 15係接收來自可運 藉由接收站之目標信號干·產生處理器%所產生之 信號干擾比資料之目標信號干擾比資料輸入2 : ,站之干優功率量測裝置32所產生之干擾資料之 率貝料輸入23,及運载為路徑損失計算電路19輸出之路徑 =失信號之路徑損失資料輸入%。路徑損失信號係經由可運 載源自接收站30之參考錢傳輸功較料 ^資,人25及可運載傳輸器之參考信號功率量= f之輸出之被量測參考信號辨輸人26被接收之資料藉 盥傳^失計算,19來產生。干擾信號量測裝置18係被 兇之i老tt·收16紛來量測被接收自接收站之傳輸器 25值、:4功率。路徑損失計算電路19可較佳以被輸入 '之已知參考功率錢強度及被輸人%傳送之被量測 4功率強度間之差異絲礎來蚊該路街貞失。 :擾轉資料,㈣雜功較料及目標信號干擾 顯較傳播頻道及干擾之時變速率為低之速率被 件。因為演算柯卿皮調介面之系統部 播頻道及干狀時變率估計為何之傳 祐滿在”叫、 疋手相季乂之逮羊之回饋,所以該系統可 ’、'、汗迴路。若所需傳輸功率位準快速改變,則該系 27 統不能以時序方式回絲改變功率調整。 針對第2圖之遙遠接收器站30處之開放迴路功率押制 系統之外迴路,被接收資料之品質係經由量測裝置34 &平 ,此數^資料品*之典型度量係為位元錯誤率及塊錯誤率。 這二度里计算需貢料被累積於明顯較傳播頻道及干擾之時 變期間為長之期間。針對任何給定度量,度量及被接收信號 干,比間係存在理論獅。當足夠資料被累積於遙遠接收器 二評估度量時’係以處理器36中之預期度量(表示預期服^ 釀品質)來計算及比較’而被更新目標信號干擾比接著被輸出。 被更新目標信號干擾比係為使被量測度量收敛至預期值之 於傳送器内迴路令之該值(理論上)。最後,被更新目 標信號干·係經由接收站舰n 38及站接收器16被 傳送至傳輸H 11以用於其岐路。目標信號干擾比之更新 速率係被累積品質統計值所需時間及對電控傳輸器發送信 號之實施限制所束縛。 運載來自各種#料頻道允許組合,如第三代夥伴計劃編 #碼合成:專輸頻道之資料之複合資料頻道情境中,傳輸無線傳 送接收單元10之處理H 15係健魏置藉由施加對應資料 接著經由該合成頻道被傳送之資料頻道特定組合之增益因 子/5來計鼻傳輸功率。依據本發明傳授,各資料頻道組合之 增益因子係被計算與參考資料頻道組合之參考增益因子0 ref成正比,也就是針對第j資料頻道組合,對應增益因子冷 j=X*細f’其中X為可以其他變數為基礎來計算之另一值。 增益因子值可被計算於傳輸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〇或接 28 1355157 ·· 收無線料触單元3G巾。後者财,增益因子接著如經 ^與^算增益因子之處賴置5〇產生蝴之接收無線傳送 收單元傳輸器38之輸入42被傳送至傳輸無線傳送接收 元10。 例如’針對第三代夥伴計劃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其 中傳輸無雜送接收單元1〇為與當作接收無線傳送接收單 ^ 10之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通信之使用者 設備處理器15係較佳被配置傳統方式以信號干擾比目標 _ 之路&損失及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信號發 达值及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上鏈時槽干擾信號編碼功 率(ISCP)為基礎來計算與編碼合成傳輸頻道產生相關之專用 實體頻道之傳輸功率(pDPCH)。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各專用實 體頻道亦接著較佳分職由魏加權因子ri來加權,其可 補償被不同專用實體頻道所使狀不同展細子,且接著於 各時槽使用如第3圖所示之複合加法來組合。 、 組合實體頻道之後’處理!i 15接級鶴加依據本發 馨明傳授所計算之編碼合成傳輸頻道增益因子。於是,編碼合 成傳輸頻道具有參考傳輸格式組合TFCref但使用第』傳輸格 式組合TFCj者’與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取时之增益因 ref成正比之增益因子a係被施加,也就是々广X吼打。 增益因子亦較佳以速率匹配參數及給定TFCj及參 輸格式組合所須之資源單歧為基礎,其中f源單元係被定 義為例如- SF16編碼。於是,χ較佳依據如下傳統參數來 29 ^55157 定義變數: 其中. 對傳框傳靜態迷率叹配,沖為針 同樣地,定義變數^ 該總和係被獲得於第」傳輸格式組合中之所有傳輸頻道^ 再者,定義變數ϋ 其中SFi係為專用實體頻道i之 被獲得於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中之所有專用實體 同樣地,定義變數—芩士 和係被獲得於第』傳輸格式組合中之所有專用實體頻 第j傳輸格式組合之因子χ接著較佳被計算為:
=傳因輸子格二被為處理器—^
當決定接收無線傳送餘單元3G巾之,,被發送增益因 30 丁 辨^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0中之,,被計算增益因子,,時, ;:二=算係較佳被使用。然而,例如第三代夥 一】刀碼夕重存取系統中之下鏈傳輸,僅 發線元1〇。於是,針對使用者設備“被 = 決定及傳送至傳=
表I.被固定發送增益因子值 '--------- _______
前被代夥伴計劃編碼合成傳輪頻道,目 斗被里化々值係被給定於顶5.331且被顯示於表卜
2之 ^意,具有16可能被量化值,其以〗/8步驟介於1/8及 依據本發_授,被I化&值係較佳 藉 由第一决定易為 3! 1355157
上述細f等比值來決定。於是,針 成傳輸頻敬用第j傳輪格式岭她^代夥伴計劃編碼合
被量化A (Θ,被量化)係接著被較料定如下.
[8x( βjquantized ~ ' g ’ if /?" < 2 2Jf^y >2
其中「xl表示大於或等於X之最小整數。此為炎 計算實際值之保守方法。 '’'° +高於被 被量化巧(巧被量化)之另一較佳決定例係勺人 式: ’、匕3以下公 0,125, if y07 <0.125 βjtquamized
βj,quantized .L8X々」,if 0.125 <^7. <2 8 7 2, if/9y >2 0.125, if >0y <0.125 i8x^ +〇-J, if0.125</?y <2 8 2, if 以 2 32 1355157 β j ’quantized 0125, if β <〇.i25 if 0.125 <1 ifl<^ <2 ,if)Sy <1
β j,quantized
L8^.J ,<2 2» if fij > 2 其中M表示大於或等於以最小錄上所有公 於1/8之增益时值係較佳被提高為1/8而2冊佳 被降低為2。 I值職佳
如本發明另-觀點,重新配置期間功率控制維持所引起 之問題在此係被提出。如上述,發明人已了解傳輸格式組合 之新截取/重複為基礎使功率控制再收斂之需要。若重新配置
後不產生相對截取/重複之相同輸出功率位準之新增益因子 被計算或被選擇,則需再收斂。 曰I 例如’當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總位元速率不同於被分配 至此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實體頻道之總頻道位元速率時,不 連續傳輸(DTX)傳統上係被施加至被映射至專用及共用實體 頻道(PUSCH,PDSCH,UL DPCH 及 DL DPCH)之第三代夥 伴計劃編碼合成傳輸頻道。速率匹配係被用來完全填充僅部
33 丄叫157 % ·. 份填充資料之實體頻道。此例中,速率匹配及多路傳輸後, • 並無任何資料被傳輸於實體頻道,該實體頻道不用傳輸。當 僅部份實體頻道不用時,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係部份不連續傳 輪。當無任何資料被傳輸時,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係不連續傳 輪。不連續傳輸中,係使用特殊叢發。 由於部份不連續傳輸,對截取/重複不僅視被分配之資源 單疋總數而定,亦視被分配實體頻道之展頻因子而定。例 如,若具有1之展頻因子(SF)之單實體頻道被分配至編碼合 ® 成傳輪頻道(也16資源單元),即使被傳ϋ!之位元數很 小’均重複來完全填充該實體頻道。此外,若具有2之SF =兩實體頻道被分配至編碼合成傳輸頻道(同樣提供16資源 單元母頻道8個),其中被傳送之位元均配適於一 §F2實體 頻道’則第二實體頻道不用。此例中,重複π分比將小於單 SF1例。因此,截取/重複量係視被使用之傳輸格式組合(被 傳送之位元數)及實體頻道配置而定。 /實體頻道首次被配置用於編碼合成傳輸頻道時,增益因 馨子係被定義用於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傳輪格式組合組(tfcs) 中傳輸格式組合。實體頻道成猶立後,上鏈外功率控 制廣算係收斂為被給定信號干擾比目標。此錢干擾比目標 係以目前被配置祕_道之增益因子為基礎(也就是以該 頻道配置所產生之截取/重複量為基礎)。 實體頻道重聽置程序_,展_子可能改變,其可 能改變各傳輸格式組合之截取/重複。若“被計算增益因子,,被 使用’且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細職保持相 34
因子貝及接收單元以舊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 因子物纖料組合之增益 相同輪出功率。若!^.3;f率控制已收敍之截取/重複之 制号呈有 子被使用’則無線網路控 =二=:所有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相同或
益因子相同將產生功率控制再收:之 而要於疋,較佳傳送新增益因子。 增r子,係具紐肋上述與參考增益因 信η參考傳輸格核合絲礎來重新計算該 =!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㈣保持相二
县=社職姻子及速耗配參數祕叙X因子 變,所以舊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及新 士頻u己置為基礎之所有傳輸袼式組合增益因子值係較 佳被重新計算。類似“被計算增益因子,,,此可導致不產生相 對功率控制已收敛之截取/重複之相同輸出功率。因此,參考 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值對“被計算增益因子,,及“被 發送增益因子”而言極為重要。 以下例子係說明重新配置如何改變增益因子值(也就是 =出功率)域取/4·準之_係。賴被呈現於該例之 增益因子值不被量化’但關可應肖至“被計算增益因子,,及 ‘‘被發送增細子,,。第三代夥伴計劃編碼合祕輸頻道之上 鏈功率控制t ’被發送增益因子係較佳於被發送至無線傳送 接收單元之前被通用行動電信系統陸上無線存取網路量化。
W 35 u:〇i57 為了簡化,此第一例中,冷ref係被假設等於一,而速率 匹配屬性係被假設被選擇為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所有傳輸 頻道之相同值。然而,相同問題及解施加於當点ref並非一且 傳輸格式組合之速率匹配屬性不相等時。 為了說明,此例選擇上鏈配置用於128Kbps無線存取承 載(RAB),其中δ亥無線存取承載係由專用訊務頻道 (DTCH)及3.4Kbps信號發送無線承載(SRB)组成。此無線存 取承载配被肺於表2及3,而此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 傳輸格式組合組係被定義於表4。 表2 :上鏈128KbpsPS無線存取承載之傳輸格心么㈣ 較高層 無線存取承載/信號發送無線承 载 無線存取承載 無線鏈路控 邏輯頻道類型 專用訊務頻道 制 無線鏈路控制模式 AM 酬載尺寸,位元 最大資料速率,bps ------- 128000 綱協定資解元標頭,位元 — 媒體存取控 _ --- 媒體存取控制標頭,位元 ---------- υ 制 媒體存取控制多工 層1 傳輸頻道類型 -------- …--__ 專用頻道 傳輸塊尺寸 ii6 —
36 1355157 傳輸格式尺寸 TF0,位元 0x336 TF1,位元 1x336 TF2,位元 2x336 TF3,位元 3x336 TF4,位元 4x336 TF5,位元 8x336 傳輸時間間隔 ’ms 20 編碼類型 TC 週期冗餘檢查 ,位元 16 頻道編碼後之最大位元/傳輸時 8460 間間隔數 速率匹配前之最大位元/無線框 4230 數 速率匹配屬性* 120-160 *速率匹配雜制係針對鱗存取承叙顿翻道被定義。因為專贿錢道及信紐送無線承叙鱗匹配屬性 範圍從155-160重疊,所以相同值可被選擇用於因簡化被假 設於此例中之兩傳輸頻道。 表4 :用於編碼^傳輸頻道之傳輸格式組合組 37 1355157
表3 :用於專用控制頻道之上鏈3.4Kbps信號發送無線承載之傳輪格式 組合配置
較高層 無線存取承載/信號發 送無線承載 SRB#1 SRB#2 SRB#3 SRB#4~ 無線承載使用者 無線資 源控 無線資 源控 NAS_DT 高優先性 NAS_DT 低優先性 無線鏈 邏輯頻道類型 專用控 專用控 專用控 專用控 路控制 __ 制頻道 制頻道 制頻道 制頻道 -—-- 無線鏈路控制模式 -—--L UM AM AM AM 38 1355157
酬載尺寸, 位元 136 128 128 128 最大資料速率,bps 3400 3200 3200 3200 AMD協定資料單元 8 16 16 16 標頭,位元 媒體存 媒體存取控制標頭, 4 4 4 4 取控制 位元 媒體存取控制多工 4邏輯頻道多工 層1 傳輸頻道類型 專用頻道 傳輸塊尺寸 148 傳輸格式 TFO,位 0x148 尺寸 元 TF1,位 1x148 元 傳輸時間間隔,ms 40 編碼類型 CC 1/3 週期冗餘檢查,位元 16 頻道編碼後之最大位 516 元/傳輸時間間隔數 39 1355157 —— 逮率匹配前之最大位 129 元/無線框數 迷率匹配屬性 155-165
兩個可能實體頻道配置係被考慮用於如表5說明之此第 一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例。 表5 :用於第一例之實體頻道配置
專用 實體 頻道 上 鏈 用序列(midamble) 編碼及時槽 實體配置1 實體配置2 256晶片 256晶片 SF2xl編碼χΐ時槽 SF4xl編碼χ2時槽 + SF16xl 編碼 χΐ 時 + SF16xl 編碼χι 槽 時槽 最大位元/無線框數 2340位元 5376位元
傳輸格式組合指標編碼 文字 傳輸功率指令 16位元 2位元 16位元 2位元 截取限制 0.52 0.52 實體頻道配置1或2是否
就可用性,如若- SF2編碼不可取得時,則兩s 被替代使用。針對此第—例,當該頻道首次被配置時,2 頻道配置i雜使用。於是’增朗子細倾頻道配H 禮二w 上健公縣奴。例如,TFC3被選為參考 傳輸^式f合’於是第4圖顯示各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 每蛐右接著需重新配置’則新增益因子被計算。例如,若對 f體配置2鱗配置’則增翻子維持相同(也就是 TFCref 且細f=l)’且被計算增益因子被顯示於第5圖之表。 用於當TFC3被當做參考時之兩配置之作為截取/重複函 數j增益13子麵顯示於第6圖。細示之增益因子值係不 被里化。被叶算增益因子”例中不需參考增益因子量化。該 例,’傳輸無_送接收單元所決定之增益因子值係被顯示 、;第及5圖苐一代夥伴計劃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被發送 增益因子”例中係需要量化,該财,被發送值可為此第一例 之第4及5圖所示之被量化版本值。 此第一例中,配置!中,TFC3產生3〇%重複,配置2 TFC3產生35%截取’但兩例中之增益因子值相同(也就 是等於1)。若上鏈外迴路神㈣已收斂被給定用於實體頻 〔置1之沒值,且彳5號干擾比目標值於重新配置期間不被 更新’則需新收傲。此第一例中’配置2中之功率最可能過 小,而信號干擾比目標必須被增加。 兩解決方案被提供如下: L參考傳的各組合輸格式組合之智慧選擇:維持信號干 擾比目標(以重新配置訊息傳送被外迴路功率控制演算所決 定之最低值至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丨〇)及 '、 若最初選擇被挑選使其將提供編碼合成傳輸頻 道新配置中之類似戴取/重複之類似輸出功率位 1355157 準,或 2. b.選擇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或新々ref。 、.以增益因子值之改變為基礎更新該信號干擾比目標 以飾配置訊息傳賴信號干擾比目標健無線傳送 早兀10。此例中’細f維持相同,但傳輸格式組合組 中之所有其他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可能改變。 .$籠格式組合之智慧·可轉贿號干擾比目 二二ί選擇該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細(。當實體頻道被 重新配置時,三個例子可被考慮: =1 :當編碼合讀輸贼之所有可能實體配置均已 所有產生實體頻道配置之類域取㉝複之共用傳 取/曹也當不可找出涉及所有產生實體頻道配置之類似截 之參考傳輸格合格式組合時,選擇所有未知之被允許配置 之類:截3取二傳輸格式組合 輸格式組合。々配置中之傳輸格式組合時,選擇參考傳 子值針較佳維持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 被允許格植她_為具_於所有 量。成傳輸頻道之所有配置之輸戴取/重複 成傳輸mUf纽合轉相如子係_於編碼合 成_頻叙所有實體 42 1355157 下列重新配置期間維持相同。 益因:::中較==合及維持參考増 重複之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 = 續 考傳輪格雜合之增朗子細於錄配置_維持相同, 因列,佳維持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改變來考辦 增皿因子細⑽被改變。新參考增益因子係藉由 = 使用於舊配置中之相同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來決定考被 "針對以上所有例子,即使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 盈因子細f維持相同’只要展頻因子改變(也就/J: =傳輸格式組合組中之所有其他傳輸格式組合二乂‘ 值均較佳被重新計算。 口子 例^案而被疋義用於例3之選擇處理使用可被用於例】或 參 钱之傳輸格式組合㈣新配置,第一較 改變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維持參考增益因子值。此 考乂擇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為具有對舊配置令之參 Γ之綱取/域_成。新參考傳輸格式 代二變:==r?持相同。第二較佳替 2輸格歧合财之任何傳輸格植合(相_舊者或不 。者)。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係較佳被決定當作參 43 ^55157 考,被使用於舊配置之y9ref。 /灸老t對傳輸格式組合組配置例’即使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 變維持相同,只要被給定傳輸頻道之位元數改 西nr重複之實體頻道及/或傳輸格式組合組重新 可接收替代係不更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或參考增 允#所有可能實軸道配置均事先得知時,被 顧合雜輸触產生财配置 3=(=:==::: 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遵循實體頻道重新配置 格式組合讀職軒。讀輸格雜合财之所有傳輪 ‘‘被發送增益因子’V种,接收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使用該被·參考翻^袼仏合來歧雜格仏 之所有傳輸袼式組合之增翻子,並於編碼合成傳輪二道:
44 參 時發送這倾轉輸無_送獄 ==編竭合成傳輸頻道,這些值係較佳被量 組合為計上述方法以參考傳輸格式 體頻道重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當實 用卜、/置被執仃時,接收無線傳送接收單元30係使 別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來計算: 中之4伊^^用於傳輸格式組合財之财傳輸格式组合 發送該新增益因子至傳輸無線傳送接收 μ ϋ對f二代料關、_合麟輸頻道,參考增益因子 (細f)係較佳,幻/8步驟之從1/8至2之任健。= 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細〇係較佳 = 式組合之所有增益因子值均大於1/8及小於2吏同:傳:;各 體頻道重新配置不改變展頻因子,則不需改變增益因子。 乂上第例中,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實體配置】十,TFG f生30%重複’實體配置2中,聰產生挪截取4而, 實體配置1卜TFC4產生3%截取,實體配置2中,⑽ 產生1%重複。TFC4值彼此遠較TFC3接近 TFC4為例i方案之參稍輸格植^ 針對^方案,第-例修改係以第7,9及⑴圖被提供 為第二例。备TFC4被當作第二例之參考時,當作用於配置 1及2之_/錢函數之增翻子顧絲於第7圖中。比 較第7及第6 ®者,吾人可觀察㈣_常靠近。 同時’針對例1方案’第—例修改係被提供為第8,9 45 丄 ji:) / 丄 ji:) / Ί 及H)第三例,其中TFC1〇係被選 H產生·重複,實體配置2中,_=45%二 ⑽n糊·置之截 此例中。之增姐因子。該圖顯示類似良好結果係被獲得於 截或TFC10被當作參考者,表示用於實體配置2之 ==數之增益因子之曲線係覆蓋用於實體配置1 r I截取/重複之增益因子值對兩西己置而言大約相 同。被顯不之増益因子值不被量化。 詳細2及ω圖表分別針對第二及三例顯示兩實體配置之 2第-例,為了簡化,第二及第三例中,細f係被選 所右跡2轉隨屬⑽倾設對編碼合祕輸頻道之 一同值。相同問題及解應用於當㈣不等於 且傳輸頻道之速率匹配屬性不相同時。 所有解健於#所有被分配至編碼合祕輸頻道之 置時,ί置解先得知時才她。當僅涉及兩實體配 所有被畔。若涉及兩個以上配置,·難找出產生 組合實體頻道配置之類域取/重複之共用傳輸格式 涉及事絲知’或何腳^產生所有被 被選❹it輸歧合係於顏配置_雛被選擇。該 >考傳輸格式組合絲佳為具有類似舊配置中 46 1355157
之參考傳触式組合之截取 增益因子(細)較佳於重新配置期間維持$輪格式組合之 “被計算增益因子,,例中’接收無線傳送接 以重新配説息發紗考胸^岭及(未 = 因子(細ί)至傳輸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丨 不改變,其亦被以重新配置訊息傳送。第三代夥=子 當傳送J考騎格式組合_需傳送增益因子。傳輸二 达接,早tg IG接著計算所有其他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
‘被發送增益因子,,例中,接收無線傳送接收單^ 使用該參考健格式組合及(纽變)參考增益因子 (細f)來決定傳輸格式組合組中之所有傳輸格式组Ζ㈣ 因子,並發送频麵被量倾第三代夥伴計崎境之^ 傳輸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G。任—财,增益 上述較佳公絲計算。 剛圭使用 針對例2方案’若TFC3被選為起始配置(配置之參
考’則配置2 +之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係触被選擇為產生約 30%重複之傳輸袼式組合。用於例2之第一例修 第四例係以第4、1丨及12圖作說日心最接近取3=^ 產生56%重複之TFC6。此傳輸格式組合具有相同於實體配 置1中之TFC3所具有之增益因子(被給定例中之等於ι之妗 益因子)。 第11圖顯示如第四例當TFC3被當作實體頻道配置1 中之參考而TFC6被當作實體頻道配置2巾之參考時,用於 兩配置之截取/4複函數之增益因子。被顯示之增益因子不被 47
里化。因為配置1及2之重複之間存在相當大差異(26%差 異)’所以兩曲線並不如其於第7及8圖所示之例i中般接 近’但其仍遠較反映第-例之第6 _示之結果為佳。 第12圖表顯示當參考傳輸格式組合於此第四例中為 TFC6時之實體配置2詳細結果。$ 了簡化此第四例係遵 循第-例,其巾細f被選擇等於―,而速率匹配屬性係被假 設對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所有傳輸頻道為相隱。相同問題
及解應用於當細f不等於—且雜頻道之速耗配屬性不 相同時。 針對例3,當不可能找出產生類似舊配置中之參考傳輸 格式組合讀取/重複之新配置巾之傳輸料組合時,新參考 傳輸格式組合絲觸輕_較健選擇。賴參考傳輸 格式組合可為包含目前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之傳輸格式組合 組中之任何傳輸格式組合。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細f,新°) 益因子係較佳使用被用於舊配置中之相同參考為參考
'cf,old 也就是舊配置(舊展開因子)及舊細f被當作決定新沒时之 參考。 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被選擇相同於舊參考傳輸袼式組 合者’ Kref,new=Kref,old,於是較佳計算為: 凡/,i
βref、otd 48
此新參考增益因子係被當作決定新配 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之參考 斤有,、他傳 Π式㈣j傳輸格式组合之㈣益因子之被卿 町到·例:ί万累 n;s ^ 本椚之進一—少篇直你被提供於第4, 夫3及^圖之弟五例。第五例令,聰係被選為新參考傳輸
’纽是_於第—财之舊參挪輸格式組合。 有J實體配置!當作舊配置,實體配置2當作新配置,且 加3當作舊及尋考雜格式組合:
Lref’old^lG(實體配置= SF2xl編碼χ1時槽)
Lref,neW=1/4(實體配置= SF4xl編碼xl時槽) /5ref,old=l 所以,
第13圖顯示當TFC3被當作實體配置丨及2之參考且新 參考增益因子被決定用於此第五例時當作兩配置之截取/重 複函數之增益因子。比較第13圖及第6圖所示者,應觀察 兩曲線非常靠近’顯示被給定截取/重複之增益因子值對兩例 而5大約相同。第13圖中,用於實體配置2之曲線實際覆 蓋用於實體頻道1者(也就是被給定截取/重複之增益因子值 對兩配置而言大約相同)。 第14圖表顯示當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保持為TFc3且新 參考增益因子從第五例之舊參考增益因子被決定時之實體 配置2之詳細結果。 49 1355157 $益因子值不被量化。針對第三代夥伴賴編碼合 H,因為參考增益因子不等於1或1/8之倍數,所以需 送接收單元⑴。因此,被傳輸 二線傳达錄早70 1G決U於“被計算增益因子”例中所有 =他傳輸格倾合所歧之增益因子耗齡不同於 五例所示之值。“被發送增益因子,,例中,所掛 子值均較佳為此第五例所示用於第 傳輸頻道之被量化版本值。 牛心,4碼合成 被计算增益因子’’例中,為了最小 收單元3G較佳選擇該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生' =置化絲接近其被量化增益时值之新參考增益因子 以上討論之三·假設雜格式組合組重新配 ,改,格式組合組中之僅有參數係為增益因子二 中亦預期智慧性選擇新參考傳輸格式組 使用被呈縣上侧之^ 〜擇係較佳 傅也f是說,傳輸格式組合組重新配置_具有兩較佳選 ^-較佳選擇係為選擇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為具有對舊配 之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之類_取/重。新參考傳輸終 忿,增=子一應於重新配置期_相同。_ 尕弟一,二及四例所說明之例1或2。 於执H輯難參轉輸格雜合組巾之任何傳 之增益因餘如顧咖輸…
50 參考被決定如 下 “ref,〇ld ''ref,new ^reftnew 、ref,old
Pref, old 泉就疋63配置(舊展開因子)及舊/5ref被當作決定新y5ref之 二考新參考傳輸格式組合被選擇相同於舊參考傳輸格式組 。者,Kref;new=Kref,〇ld,於是較佳計算為: old
Pref,, 此新參考增益因子係被當作決定新配置中所有其他傳 潘式組合之增益因子之參考。此類似第五例所說明之例3。 基繼_目咖增益因子為 礎於實體财重新配置細被更新。 、、以上^慧選擇討論巾’錢干_目標於飾配置期間 並不被改憂’也就是說來自上鏈外迴路功率控繼算之最近 更新係^重新配置U被舰至雜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下纣响之替代解促成信號干擾比目標於 配置期間败新。 I頭 此例中,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係於實 ===信號干擾比目標係以被預期於參 之㈣為基礎被重新計算來轉功率控制。 較佳是’信號干擾比目標係被更新如下。較佳是 ^子㈣係_於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細 、擇來維持辨控制之新實體頻道配置為基礎來決定如下:
L 其中sn 係為針對該第—實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道 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被獲得於TFCref中之所有 ^/2 = Τ~ί- ^SFj SFl係為針對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道 ( )1之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被獲得於TFCref中 DPCHi 上。 7 有 新仏浼干擾比目標接著被給定為: SIR_targetnew = SIR_targetold + 201og = SIRjargetold + lOlog isa 舊配置之參考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S子被設定為1之例 中,新信號干擾比目標係藉由簡單表示被給予: SIR—targetnew — SIR_target0|d H~ 201og [βαύ.) 被更新信號干擾比目標係以重新配置訊息被傳送至傳 輸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0。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 (冷ref)維持相同’也就是調整因子/3 adj僅被用於決定該被更 新信號干擾比目標,而此後不被當作增益因子。 13^5157
“被計算增益因子”例甲,因為參考 =持相同’树树__息物二 =接收單元料㈣參考傳輸格式組合料參^忒 子為基礎來計算所有其他傳輪格式岭 ς 接收單元晴使用舊參考增益:二=
财,實體親錄配置躺,接收 =傳达接收早凡30使用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細f來決定 傳輸格式組合财之所铸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並發逆 ==被量錄第三代夥料騎境之錢雜無線傳 ^接收早元1〇。所有其他傳輸格式組合之增益因子值可因實 f貝道之改變而改變。接收無線傳送接收單元30較佳使用 舊參考增益因子之上述較佳公式。 針對‘‘被計算增益因子,,例’與上述智慧選擇方法相較 了,信號谓比目標之更新係料最,!、化錢發送支出。因 為增益因子係為傳輸頻道配置之部分,為了通知這些參數改 ^給傳輸無賴送接收單元⑴,即使該改雖由實體頻道配 之改變所引起,“傳輸頻道重新配置”訊息必須被使用。傳 兩頻道配置無改變财’“實體頻道鎖配置”訊息可被替代 ,用此汛息因短於“傳輸頻道重新配置’’訊息而較佳。針對 ‘被計算增細子”,若信號干擾比目標更新被使用,則不需 改變參考傳輸格式組合及參考增益因子,也就是傳輸頻道配 置不改變。此例中,“實體頻道重新配置,,訊息可被用來通知 重新配置給傳輸絲傳送接收單元⑴,而信紐送支出被最
Λ, V 53 1355157 小化。 較佳是’用來決定傳輸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0或接收無 線傳送接收單元30巾之增益因子及被量化增益gj子之組件 可被實施於如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之單積體電路上。然 而,該組件亦可立即實施於多重獨立積體電路或一般用途 CPUs/DSP种央處理單元/触健處麵)上之軟體中。 雖然本發此參考触實關被制齡及·,熟練 技術人士應了解只要不背離±述本發明齡,在此均可作各 種型式及細節之改變。 【圖示簡單說明】 第1圖為依據目前第三代夥伴計劃說明t之典型分碼 取系統略圖。 第2圖為經由可依據本發明傳授被配置之 量來實施外迴路功率控制之無線通㈣統之開放迴LI 控制糸統略圖。
第3圖為職聽編碼合猶_騎細子祕加至 J傳輸格式組合之傳輸顧之:轉之傳統實_道组合。 圖^於第—峨,實馳置1之第-例之增制子表。 配置2之第-例之增益因子表。 Ϊ=;=:為二考:之增益因子比跡 外马第一例參考TFC ef= 為截取/重複函數之增益因子比較圖。 , 第8圖為當節卿物三例參考取,細问時作 54 1355157 為截取/重複函數之增益因子比較圖。 第9圖為用於實體配置】之 第1〇圖為祕實體配置2 /彳之增益因子表。 第11圖為當使用聰作為實體^^益因子表。 作為實體配置2之笙 置1之參考及使用TFC6 益因子比_。 4四辦作顧取/重複函數之增 第12圖為用於實體配置2之第四例之㈣ 2圖為當使用TFC3作為實體配置:表。 及細f,新被計算自細,舊貫體配置2之參考 數之增仙子味圖。 料作為m取/重複函 第14圖為聽實體配置2之第五例之增益因子表。 【元件符號說明】 11傳輸站傳輸器 13輪出 15傳輸站傳輸器處理器 17、31接收天線系統 19路徑損失計算電路 21干擾無線信號 23干擾功率資料輸入 10傳輸通信站收發器 12資料線 14、39天線系統 16傳輸站接收器 18干擾信號功率量測裝置 20無線電信號 22目標信號干擾比資料輸入 55 1355157 24路徑損失資料輸入 25參考信號傳輸功率資料輸入 26被量測參考信號功率輸入 30接收通信站收發器 32干擾功率量測裝置 34資料品質量測裝置 36目標信號干擾比產生處理器37輸入 38接收站傳輸器 40、41、42干擾信號傳輸功率資料之輸入 44接收站之使用者資料 45資料 50計算增益因子之處理裝置
VV'

Claims (1)

1355157 ΜΗ月4修正替換I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用於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傳輸功率控制的方法,該無線 傳送接收單元於一前向合成頻道中傳輸資料,而該前向合 成頻道是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一經選擇實體傳輸配置 有關的一經選擇頻道組合中運載資料,該方法包含: 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一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 一經選擇頻道組合的該前向合成頻道中傳輸通信信號; 決定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 的一參考頻道組合; 將一增益因子/3施加至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一 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該經選擇頻道組合中通信信號的傳 輸,其中該增益因子β是基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一 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該經選擇頻道組合及該參考頻道組 合的展頻因子來決定; 重新配置在該前向合成頻道中通信信號的傳輸,以於 與戎前向合成頻道的一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一經選 擇頻道組合中傳輸該信號; 決定與該前向合成頻冑之該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 的一參考頻道組合;及 將一增益因子〆施加至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二 實體傳輸配置有_該經選擇頻道組合中通信信號的傳 輸,其中該增益因子歧基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二 實體傳輸配置有_該輯㈣道組合及該參考頻道組 合的展頻因子來決定。 57 1355157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方法’其中該無線傳送接收單元 係配置用於一分碼多重存取系統’該資料頻道係為具有該 組合頻道不同實體配置之不同展頻因子之傳輸頻道,該合 成頻道係為一上鍵編碼合成傳輸頻道’而一傳輸格式组合 與針對所有實體配置所定義之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一組 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的各組合相關,該方法中與該前向合成 頻道之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之該參考頻道組合係被 決定為具有一相關增益因子々refl之預定格式頻道組合 組之一 TFCrefl,而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二實體傳輸 配置有社該參考頻道組合係被蚊為具有—相關增益 因子召ref2之予員定格式頻道組合組之一 。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之方法’其中可產生該第一及第二 實體頻道配置之類域取/重複之制傳輸格式組合係被 辨識’且該制雜格扭合係被狀為縣考頻道組合 TFCrefl及該參考頻道組合TFCref2,而增益因子々犯 係被選擇等於增益因子/5refl。
4. 如申請翻顧第2項之方法,其巾參考頻道組合 TFCref2可藉纟辨識具有當與有關於該 之參考頻道組合TFCrefl之截取/重複她下之該第二實 體頻道配置之類似截取/重複之傳輸袼式組合來決定,而 該增盈因子細β係被選擇等於增益因子細^。 TFCre 物觀
58 1355157 擇 且該增如子細β係以該參考頻道組合中之 該:二:子細fl及展頻因子從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 一實體頻道配置改齡料二實體縣配置為基礎來選 6.=專,圍第5項之方法,其中該增 被選擇,使得 Prefl L 'ref\ L, ref2 Pref\ 其中 L 4ref\ SFt =Σ 頻道—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使用之㈣1之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l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i上獲得;及 ~2=?忐 道(DpdSFl #lH+_第二實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 1之一展頻因子 用之所有DPCH丨上獲^而該總和係於而沿中所使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 加峨係被選之方法,其中參考頻道組合 、為不同於參考頻道組合TFCrefl之一傳 輸格式組合,且該增益因子細β係被選擇 使得 59
1355157 其中:‘=ΣΛΜ,χΛί,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冲 為從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所輪出之位元數,而绅 和係為與第一實體配置有關而於TFCrefi中之所有傳輸g 道i上獲得; Krefl = ^RMiXN<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祕 為從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所輸出之位元數,而紳 和係為與第一實體配置有關而於TFCreQ中之所有傳輸^ 道i上獲得;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一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 i之一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l中之 所有DPCHi上獲得;及
其中SFi係為與该第二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 i之一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2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 i上獲得。 8.如申凊專利範圍第2項之方法其中:
60 1355157 一第j頻道組合TFCj係被選擇用於與該前向合成頻 道上之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之資料傳輸,而針對選擇 的頻道組合所計算之增益因子A係被施加,使得. 4 = ,其中X係為以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一實 體傳輸配置有關之TFCj及TFCrefl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及 ,
一第k頻道組合TFCk係被選擇用於與該前向合成頻 道之該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之資料傳輸,而針對選擇的 頻道組合所計算之一增益因子yjk係被施加,得使: A = ,其中X’係以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二實體 傳輸配置有關之TFCk及TFCref2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可產生該第一及第二 實體頻道配置之類域取/重複之制傳輸格式組合係被 辨識’且該制傳輸格式組合係被決定為該參考頻道組合 TFCrefl及省參考頻道組合TFCref2,而增益因子細〇 係被選擇等於增益因子冷re打。
Sc申:專Ϊ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參考頻道組合 辨識具有當與有關於該第一實體頻道配置 之參考頻道組合TFC ㈣r首㈣4 之截取/重複相較下之該第二實 該增定, η.如申請專簡_ 8奴 TFCref2係祜推埋* | /、T翏考頻道組合 “皮^擇為相同於參考頻道組* TFCrefl之傳輸 61 1355157 格式組合,且該增益因子/3ref2係以該參考頻道組合中之 該增益因子々refl及展頻因子從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 一實體頻道配置改變至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為基礎來選 擇。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u項之方法,其中該增益因子fref2 係被選擇,使得
其中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一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1之一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l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i上獲得;及
道(Df中SFl係為針對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 ^ Η)ι之—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2中所使 用之所有DPCHi上獲得。 專利1_第8項之方法,其中參考頻道組合 於=係被選擇為不同於參考頻道組合 TFCrefl 之一傳 輸才。式組合,且該增益因子細f2係被選擇 使得 62 1355157 Jref2 \h5L ^re/2 Lref\ 其中: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1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祕 為從傳輸頻道丨的無線框分段區塊所輸出之位元數,而總 和係於與第一實體配置有關之TFCrefl中之所有傳輸頻道 i上獲得; κκ/,=ΣΚΜ^Ν>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祕 為與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輸出之位元數,而總和 係於與第二實體配置有關之TFCref2中之所有傳輸頻道i 上獲得; 」ref\ Σ SF, 其中SFi係為針對§亥第一貫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 道(DPCH) i之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被獲得於TFCrefl中 之所有DPCHi上;及 υη/2 Σ SF,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 1之-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2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 i上獲得。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方法’其中該增益因子^係被計 63 1355157 算,使得 其中.1/1 = f χ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说 為從傳輸舰i的無線齡段區摘獅之位元數,而總 和係於TFCrefl中之所有傳輸頻道丨上獲得; 〜 KJ^'^RMixNi 該總和係於TFCj中之所有傳輸頻道丨上獲得; Lrcfl ~Σ^Γ 其中SFi係為專用實體頻道(DPCH)i之一展細子, 而該總和係於TFCrefl中所使用之所有DpCH丨上獲得; 及 ", Lj=^, 其中總和係於TFCj中所使用之所有DpCHi上獲 及 X > 該增益因子/3k係被計算,使得
其中.尺α/2 = Σ·/ X 64 1355157 其中RMi為傳輪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配匹屬性,Ni 為從傳輸頻道i的-鱗框分段區塊輪出之位元數,而總 和係於TFCref2中之所有傳輪頻道丨上獲得; Kk = ^ RMt X Ni 上 該總和係猶躲取j巾續_輸頻道i L ref 2 Σ SFt
其中SFi係為專用實體頻道(DpcH)i之展頻因子,而 该總和係於TFCref2中之所有DpcHi上獲得;及 Α =Σ去 .獲得 其中總和胁TFCk +之所有DPCH i 5.種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包含·
該前道中傳_信號, 傳輸配置議選擇實體 計算:i基於在該前向頻道上所接收該資料信號所 與該 頻道組合來杨1朗子_傳輸配置㈣之一參考 輪,將該前向合成頻道中通信信號的傳 第-經選3道的—第—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一 頻道之1 ί 雜,錄缝至_前向合成 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第二經選擇頻道組 65 135如7 舍中的傳輸; • 、5亥處理器用以計算及施加一增益因子万至與該前向 • 合成頻道的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該第一經選擇頻 遠、.且合中的該通信信號傳輸,使得該增益因子卢是以與該 則向合成頻道的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該第一經選 樺頻道組合及一參考頻道組合的展頻因子為基礎來決 定;及 °亥處理器用以計算及施加一增益因子〆至與該前向 參 錢頻道的該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的該第二經選擇頻 ^組合中的該通信信號傳輸,使得該增益因子〆是以與該 前向合成頻道⑽第二實麟輸配置有關找第二經選 擇頻道組合及-參考頻道組合的展賴子為基礎來決定。 ιό.=申轉鄕圍第15項之無線傳送触單元,配置用於 刀馬夕重存取系統,其中該資料頻道係為具有不同合成頻 ,實體配置之不同展_子之傳輸親,該合成頻道係為 i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而—傳輸格式纟JL合係與針對所 ^ 有實體配置所定義之該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組預定格 式頻道組合的各組合相關,其中該處理器係配置從該_ 定格式頻道組合與賴向合_叙該第-實體傳 輸配置有_參考親組合TFOefl,其具有—相關增益 因子/5refl ’及從具有一相關增益因子細β之該組預定 格式頻道組合轉與該前向合細道之該第二實體 配置有關的參考頻道組合 TFCref2。 ~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處 66 理器係配置以辨識可產生該第一及第二實體二複之—共用傳輸袼式組合,及選擇該共用傳 核触合而efi轉考頻道組合 頻道配置 之 refl ’及選擇該增益因子細β等於該增益因子々 18·如申請專利細第16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1中 識具有與有關於該第-實體頻道: 之,考财齡ITOefl之/重複她下之該 體頻道配置之難絲/重狀傳輸格歧合來選 參考頻道組合TFCref2,及選擇該增益因子細β等於^ 增益因子refl。 、Λ 19.如申請專利細第16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卢 理器係配置為選擇該參考頻道組合赂把為相同於= 考頻道組合TFCrefl之該傳輸格式組合,並以該參考^道 組合中之該增益因子細fl及該展_子從該前向合成 頻道之該第-實體頻道gq改變至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 為基礎來計算該增益因子召ref2。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處 理器係配置以計鼻該增益因子沒re£2,使得 1355157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 1之一展頻因子,而該總和係於丁^組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 i上獲得;及 ~2=Σ去 •其中SFl係為與該第二實體頻道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 頻道(DPCH) 1之-展细子,而該總和係於TFCref2中所 使用之所有DPCHi上獲得。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無線傳送接收私,其中該處 理器係配置為選擇該參考頻道組合TF c re β為不同於該來 考頻道組合TFCrefl之傳輸格式組合,並計算該增益时 /5ref2,使得
其中.i/ι=Σ 舰,χ I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初 為從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輸出之位元數,而總和 係於與第一實體配置有關的TFCrefl中之所有傳輸頻 上獲得; Kr^=YjRMixNi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i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nj 為從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輸出之位元數,而绝和 係於與第一實體配置有關的TFCref2中之所有傳輸頻^ } 68 1355157 上獲得; L SF, ~2=ς 實體頻道配置之專用實體頻道 之所有卿i上^該總和係於而沿中所使用 ==範圍第16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格 i. ^ 口之一係為—選擇的參考頻道組合册④而- 給TFCj係為用於該前向合賴道上之資料傳 ^ =、、擇_道組合’財該處理⑽ 异該選擇的頻道組合之-增益因子心使 23·3=η接7元之傳輸功率控綱方法,該無線傳 ^几專送乜旎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選擇的實 的選擇的頻道組合中運載資料之前向= ΪμΊ無線傳送接收單元係配置以調整前向頻道功 之日二於ί則向合成頻道上所接收之該資料信號所計算 *度夏函數’及以基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選擇的 含傳輸配置之參考賴組合施加—增益因子,該方法包 69 1355157 決定與該前向合成頻道有關的一參考頻道組合; 傳輸通信信號於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一第一實體傳 輸配置有關的-選擇的頻道組合之該前向合成頻道中; 使用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參考頻道組合決定增益因 子/5以施加至與該前向合成頻冑之該第一冑體傳輸配置 有關的該選擇的頻道組合中之通信信號傳輸; 針對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調整前 向頻道功率為以被接收於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資料信號 • 為基礎所計算之目標度量之函數; 4新配置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置 有關的該前向合成頻道中之該通信信號傳輸,以傳送該資 料於-選擇的頻道組合中,及以被計算為從該前向合成頻 道之该第-實體觀配置改變至該第二實翻道配置之 ,參考頻道組合中之展頻因子改變函數之更新的目標度 量為基礎_整該前向頻道傳輸功率;及 ▲使用於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 籲 的林考頻道組合來決定-增益因W以施加至與該前 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二實體傳輸配置有關於該選擇的頻道 組合中之該通信信號傳輸。 24.如申專她u第23項之方法,其中該無線傳送接收單 疋係配置用於分竭多重存取系統,該資料頻道係為具有不 同合成頻道實體配置之不職_子之傳輸辆,該合成 頻道係為-上鏈蝙碼合成傳輸頻道,而一傳輸格式組 與針對所有實觀置所定義之該編碼合成傳輪頻道之1' 70 組預定格式财組合的各組合相關,且被接收之該被傳送 通號之彳§號干擾比(Sir)度量係被用來計算該前向頻 道功率以其為基礎之目標信號干擾比,該方法中該前向合 成頻道之該參考頻道組合係被決定為具有一相關增益因 子;5refl之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組之一 TFCref,用來調整該 刚向頻道傳輸功率及重新配置之該更新的目標度量係為 一更新的目標信號干擾比。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該更新的目標信號 干擾比,SIR_targetnew係被計算,使得 SIR_targetnew=SIR—target。丨d +1 Olog 其中 SIR一targetdd係為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一實體傳 輸配置有關之目前最多用於調整前向頻道功率之目標度 量; ’、又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一實體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頻道 (DPCH) i之一展頻因子’且該總和係於所有使用於TFcref 之專用實體頻道i加總;及 4/2 =?忐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二實體配置之專用實體頻道 (DPCH) 1有關之一展頻因子,且該總和係於所有被用於 TFCref之專用實體頻道丨加總。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之方法,其中: 一第j頻道組合TFCj係被選擇用於與該前向合 k上之該第一實體傳輸配置有關之資料傳輸,而針二接 的頻道組合所計算之增益因子&係被施加,使得: A = ,其中X係為以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第:實 體傳輸配置有關之TFQ及體efl之展_子為基礎; 及 -第k頻道組合TFCk係㈣剩㈣前向合成頻道 之該^第二實體雜配置㈣傳輸’而鱗聰的頻道組合 所計算之一增益因子壯係被施加,使得:A = x.啊,其 中X,係以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紅實體傳輸配置有關 之TFCk及TFCref2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27.如申^翻賴第26項之方法,其中該增益因以係被 計复,蚀圼 7
Pref\ 其中:%=Σ屢,x i 其中RMi為傳輸頻道丨之半靜態速率匹配屬性,抓 為從傳輸頻道i的無線框分段區塊輸出之位域,而總和 係於TFCrefl中之所有傳輸頻道丨上獲得; 該總和係於TFCj中之所有傳輸頻道丨上獲得 1355157
丨=¾ 其中SFi係為專用實體頻道(dpch) i之-展_ 而該總和係於有關該第一實體配置的TFCref中 , DPCHi上獲得;及 所有 L广乙丄 7 rsFi 其中總和係於有關該第一實體配置的TF DPCHi上獲得;及 支所有
該增益因子点k係被計算,使得 Pk =
4 X
Preft 其中.4/2 = ' 其中RMi為傳輪頻道丨之半靜 為從傳輸舰i的無線框分、速率匹配屬性,Ni 係於TFCreG中之所有傳輸頻 ^之位元數,而總和 工獲得;
該總和係於TFCk Lref2=^~k 中之所有傳輪_i上獲得 其中SFi 你馮專用實體頻道 而該總和係於有關該第二訾 1之一展頻因 DPCHi上獲得;及 貫體配置的TFCref中之0
73 1355157 Lk TFCj中之所有 28.—種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包含· 一傳輸器’ 在1向 該前向合成頻道是於與該前中傳輸通W咸, 傳給配詈右關的丨-、®4 ° 5成頻道的一經選擇實體 傳輸配置有關的一經選擇頻道組合中運載資料; 一 ίί η基於錢前向頻道上所接收該資料信號所 計算之目標度量函數來調敕< 前向合成頻道的該經選擇力率,及以基於與該 頻道組合來施加-增益因子的實體傳輸配置有關之—參考 輪道中通信信號的傳 ^選組合中的傳輪,重新配置至與該前向合成 頻道之-第二實體傳輸配, =1:處:_二:二道: ===:配置::參考頻道組合中展 調整前向舰傳輸經賴目標度量為基礎來 攻如申請細第28項之無線傳送接 一用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參考 谢賴道之選擇
丄叫丄57 «% ;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被配置用 • 於分碼多重存取系統,其辛該資料頻道係為具有不同合成 頻道實體配置之不同展頻因子之傳輸頻道,該合成頻道係 為一上鏈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一傳輸格式組合係與針對所 有實體配置所定義之該編碼合成傳輸頻道之一組預定才夂 式頻道組合的各組合相關,該前向合成頻道之該參考頻道 組合TFCref係為預定格式頻道組合組之一且具有一相關 增益因子/3 ref ’其中被接收之傳送通信信號之信號干擾比 • 度量係被用來計算前向頻道功率組合以其為基礎之目碑 信號干擾比。 7 3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該處 理器係配置來計算該更新的目標信號干擾比, SIR_targetnew 使得 SIR_targetnew=SIRjargeto)d +1 〇logi bsn V y 其中 ^ 观-加购d係為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上之該第一實體 傳輸配置錢之目前被使用衫驗難麵頻道 之目標度量; LrcfX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一實體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頻道 (DPCH) 1之-展_子’且該總和係於所有肖於π· 之專用實體頻道i加總;及 \ \ 75 、2=?瓦 其中SFi係為與該第二實體配置有關之專用實體頻道 (DPCH) i之一展頻因子,且該總和係於所有用於TFCref 之專用實體頻道i加總。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無線傳送接收單元,其中當第 j頻道組合TFCj與該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目前實體傳輸配 置被選擇用於資料傳輸時,該處理器係被配置使一增益因 子A可針對該選擇的頻道組合來計算及施加,使得: # 勿= x*A<,其中X係針對前向合成頻道上之目前實體傳 輸配置以TFCj及TFCref之展頻因子為基礎。
TW094109205A 2003-09-26 2004-09-14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 TWI35515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0652203P 2003-09-26 2003-09-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2683A TW200612683A (en) 2006-04-16
TWI355157B true TWI355157B (en) 2011-12-21

Family

ID=3442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796A TWI255612B (en) 2003-09-26 2004-09-14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ain facto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TW094109205A TWI355157B (en) 2003-09-26 2004-09-14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
TW100130948A TWI514808B (zh) 2003-09-26 2004-09-14 決定無線通信傳輸功率增益因素之裝置及方法
TW096134758A TWI351835B (en) 2003-09-26 2004-09-14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ain fa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27796A TWI255612B (en) 2003-09-26 2004-09-14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ain facto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0948A TWI514808B (zh) 2003-09-26 2004-09-14 決定無線通信傳輸功率增益因素之裝置及方法
TW096134758A TWI351835B (en) 2003-09-26 2004-09-14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ain fa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7) US7020127B2 (zh)
EP (2) EP1676379B1 (zh)
JP (1) JP4621205B2 (zh)
KR (7) KR101477449B1 (zh)
CN (4) CN102665264A (zh)
AU (1) AU2004306397B2 (zh)
BR (1) BRPI0412056A (zh)
CA (1) CA2535124A1 (zh)
HK (2) HK1088457A1 (zh)
IL (1) IL172753A (zh)
MX (1) MXPA06003071A (zh)
NO (1) NO20061827L (zh)
TW (4) TWI255612B (zh)
WO (1) WO2005034388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132B (zh) * 2012-06-22 2014-08-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分時雙工控制與保護裝置及其方法
TWI505672B (zh) * 2012-07-24 2015-10-2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program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3689B2 (en) * 2002-09-12 2006-11-0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downlink outer loop power to control target SIR
MY141897A (en) 2002-11-26 2010-07-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621205B2 (ja) * 2003-09-26 2011-01-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無線通信送信電力のゲイン係数(gainfactors)を決定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FI20040269A0 (fi) * 2004-02-20 2004-02-20 Nokia Corp Tiedonsiirto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ukiasema ja lähetin-vastaanotin
US7197327B2 (en) * 2004-03-10 2007-03-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justment of target signal-to-interference in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144572B2 (en) * 2004-09-14 2012-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and jammers in an OFDM system
US20060084459A1 (en) * 2004-10-13 2006-04-20 Vinh Phan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80139235A1 (en) * 2004-12-22 2008-06-12 Claes Tidestav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Outer Loop Power Control
KR100918761B1 (ko) * 2005-01-06 2009-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서비스를 위한 이득인자 설정 방법
KR100702643B1 (ko) * 2005-03-01 2007-04-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JP4538366B2 (ja) * 2005-03-29 2010-09-08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060222020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ime start in the forward path
US7398106B2 (en) * 2005-03-31 2008-07-0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readjustment of power
US7593450B2 (en) 2005-03-31 2009-09-22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frequency hopping
US7583735B2 (en) 2005-03-31 2009-09-01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andling underflow and overflow in a software defined radio
US7640019B2 (en) 2005-03-31 2009-12-2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reallocation of bandwidth and modulation protocols
US7423988B2 (en) 2005-03-31 2008-09-0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resources through page headers
JP4651446B2 (ja) * 2005-04-27 2011-03-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GB0511058D0 (en) * 2005-05-31 2005-07-06 Nokia Corp A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US20060291429A1 (en) * 2005-06-24 2006-12-28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UMTS transport block size adjustment
EP1739853A1 (en) * 2005-07-01 2007-01-03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CN101176356B (zh) * 2005-10-18 2012-06-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避免ue测量报告干扰的服务无线网络控制器的重定位方法
EP2288196B1 (en) * 2006-01-11 2018-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synchronization
JP2007195076A (ja) * 2006-01-20 2007-08-02 Ne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989910A2 (en) * 2006-02-03 2008-11-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based resource determination and allocation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in high speed packet access evolution and long term evolution systems
JP2006304355A (ja) * 2006-06-30 2006-11-0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無線通信送信電力のゲイン係数(gainfactors)を決定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0471085C (zh) * 2006-08-22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8195217B2 (en) 2006-08-22 2012-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uplink physical channel
US7778659B2 (en) * 2007-07-20 2010-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Multiple access by varying received power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265681B2 (en) * 2007-09-12 2012-09-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uter loop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836487B (zh) * 2007-10-22 2015-01-14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电资源管理方法和基站控制程序
BRPI0819196A2 (pt) 2007-11-06 2015-05-0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s em um nó de rede, e em um nó de controle de rede via rádio, e, nós de rede, e de controle de rede via rádio
JP5453308B2 (ja) * 2008-01-09 2014-03-26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物理リソースブロックへの分散型リソースブロックインデックスのマッピング
KR101617837B1 (ko) * 2008-02-01 2016-05-04 옵티스 와이어리스 테크놀로지, 엘엘씨 통신 단말기 및 우선순위가 매겨진 제어 정보를 사용하는 방법
SG188115A1 (en) * 2008-02-04 2013-03-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ntrol and data multiplex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611313B2 (en) * 2008-08-27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8743805B2 (en) * 2008-10-31 2014-06-03 Panasonic Corporation Radio terminal device, radio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hannel signal forming method
CN102821450B (zh) * 2008-11-04 2015-06-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和终端
CN101741431B (zh) 2008-11-04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JP5581331B2 (ja) 2008-12-03 2014-08-27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のためのアップリンクのパワーヘッドルームのレポーティング
CN107071882B (zh) * 2009-02-09 2021-01-0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在wtru中进行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和wtru
CN101998611B (zh) * 2009-08-11 2013-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载波的功控信息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392553B2 (en) 2009-10-01 2016-07-1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ing power headroom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8908582B2 (en) * 2010-02-12 2014-1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equipment operation mode and channel or carrier prioritization
US8718567B2 (en) * 2010-03-25 2014-05-06 Apple Inc. Methods for calibrating radio-frequency receivers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st equipment
US8861487B2 (en) * 2010-03-31 2014-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cilitating open loop power control in TD-SCDMA multi-carrier systems
US8428080B2 (en) 2010-09-16 2013-04-23 Apple Inc. Method to control reconfiguration of multiple radio access bearers in a wireless device
US8942147B2 (en) * 2011-01-11 2015-01-27 Yibo Jiang Closed loop transmit diversity in continuous packet connectivity
US9548802B2 (en) 2011-08-12 2017-01-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peration
KR102263020B1 (ko) 2011-09-30 2021-06-0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의 다중점 송신
US9008047B2 (en) 2012-01-18 2015-04-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a multi-RAB minimum TFC determin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transmit power
EP2672393A1 (en) * 2012-06-04 2013-12-11 Dialog Semiconductor B.V. Circuit and methods to use an audio interface to program a device within an audio stream
JP6244009B2 (ja) 2013-04-03 2017-12-0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累積された送信電力制御コマンドおよび対応するアップリンクサブフレームセットに基づいてアップリンク送信電力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1146966B2 (en) * 2013-06-18 2021-10-12 Itron Networked Solutions, Inc. Configuring a network of devices to operate within a television whitespace spectrum
US20150094112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Power Control to Compensate Interference Level Changes
US11445347B2 (en) * 2016-12-07 2022-09-13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pparatuse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ayload data between hygiene equipments with radio transmission capabilities
EP4009067A1 (en) 2016-12-07 2022-06-08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Automatic setting-up of hygiene equipment
US10181972B1 (en) * 2017-05-25 2019-01-15 L3 Technologies, Inc.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Mane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82856B2 (ja) * 1994-10-26 1999-11-29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法および前記送信電力制御法を用いた通信装置
EP0845390A3 (en) * 1996-11-29 2004-06-09 Donnelly Corporation Modular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assembly
DE69925800T2 (de) * 1998-02-19 2006-05-04 Qualcomm, Inc., San Dieg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aximieren der ruhezeit unter benützung eines schnellanrufskanals
DE69941740D1 (de) 1998-03-26 2010-01-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obilstation für die Spreizspektrumkommunikation
US6034971A (en) * 1998-06-30 2000-03-07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city
FR2782585B1 (fr) * 1998-08-20 2000-09-22 France Telecom Recepteur en rateau iteratif et procede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
JP3471662B2 (ja) 1998-08-28 2003-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受信装置及びそ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JP3199238B2 (ja) * 1998-09-18 2001-08-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符号分割多元接続方式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6418134B1 (en) * 1998-11-09 2002-07-0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for multi-code CDMA signals
US6148134A (en) * 1999-03-25 2000-11-14 Schoonscan, Inc. Fiber mounts for fiber optic harness in a fiber optic-based imaging system
KR100667383B1 (ko) 1999-06-23 2007-01-10 지멘스 악티엔게젤샤프트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그에상응하는 무선 시스템
JP2001136123A (ja) 1999-08-20 2001-05-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6434135B1 (en) * 1999-08-31 2002-08-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Adaptive RF amplifier prelimiter
US6868075B1 (en) 1999-09-28 2005-03-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ressed mode communications over a radio interface
US6996069B2 (en) 2000-02-22 2006-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 of multiple channels in a C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887566B2 (ja) * 2000-05-19 2007-02-28 シーメンス アクチエンゲゼルシヤフト 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のデータチャネルおよびコントロールチャネルの増幅率を求める方法
IL154074A0 (en) * 2000-07-26 2003-07-3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Fast adaptive power control for a variable multirate communications system
JP4109827B2 (ja) * 2000-12-22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US7085239B2 (en) 2001-01-05 2006-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forward link closed loop power control set point in a wireless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63244B2 (en) 2001-03-15 2004-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power control set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378145A1 (en) 2001-03-28 200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management for point-to-multipoint servi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072413B2 (en) * 2001-05-17 2006-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multi-channel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selective channel inversion
JP2002368662A (ja) * 2001-06-08 2002-12-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基地局装置
US7058125B2 (en) * 2001-08-02 2006-06-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ata communications
CN1192647C (zh) * 2001-09-06 2005-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传输信号的自适应调整方法
US6747855B2 (en) * 2002-01-24 2004-06-08 Intel Corporation Innovative reg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ple supply voltages
US7031742B2 (en) 2002-02-07 2006-04-18 Qualcomm Incorporation Forward and reverse link power control of serving and non-serving bas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U2004126843A (ru) 2002-02-07 2006-01-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US) Управление мощностью обслуживающих и необслуживающих базовых станций
US6882857B2 (en) * 2002-11-26 2005-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rocessing of data for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621205B2 (ja) * 2003-09-26 2011-01-2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テクノロジ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無線通信送信電力のゲイン係数(gainfactors)を決定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DE60305505T2 (de) * 2003-10-23 2007-04-26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Leistungssteuerungsschaltkreis für eine mobile Endgeräteanwendung
US7885402B2 (en) * 2003-11-21 2011-02-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Gain control
US7215655B2 (en) * 2004-01-09 2007-05-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JP4468011B2 (ja) * 2004-02-25 2010-05-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22957B2 (ja) * 2004-03-01 2009-02-12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装置
FR2875659B1 (fr) * 2004-09-20 2006-12-22 Centre Nat Rech Scient Cnrse Procede d'estimation de la phase et du gain de donnees d'observation transmises sur 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en modulation qam
KR100702643B1 (ko) * 2005-03-01 2007-04-0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송신 전력 제어 방법, 이동국 및 무선 네트워크 제어국
US7724813B2 (en) * 2005-05-20 2010-05-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US7729715B2 (en) * 2005-12-30 2010-06-01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reduction for E-TFC selection
JP2007259419A (ja) * 2006-02-21 2007-10-04 Hitachi Metals Ltd 高周波電力増幅回路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高周波部品
CN102821451B (zh) * 2006-07-06 2014-10-22 广东新岸线计算机系统芯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增强型上行链路传输格式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US8195217B2 (en) * 2006-08-22 2012-06-0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uplink physical channel
CN100471085C (zh) * 2006-08-22 2009-03-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09078762A1 (en) * 2007-12-14 2009-06-2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djusting transmission power by- adjusting a gain facto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41431B (zh) * 2008-11-04 2012-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功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1041719A2 (en) * 2009-10-02 2011-04-0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power control for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s in the uplink
CN105827292A (zh) * 2010-04-09 2016-08-0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为使用多个天线的ul传输配置传输参数的方法及wtru
WO2012149502A1 (en) * 2011-04-29 2012-11-0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Transmission of e-dch control channel in mimo operation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8132B (zh) * 2012-06-22 2014-08-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分時雙工控制與保護裝置及其方法
TWI505672B (zh) * 2012-07-24 2015-10-21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programs
US9942553B2 (en) 2012-07-24 2018-04-10 Ne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50085191A1 (en) 2005-04-21
WO2005034388A2 (en) 2005-04-14
KR101370157B1 (ko) 2014-03-04
AU2004306397A1 (en) 2005-04-14
KR20060073586A (ko) 2006-06-28
WO2005034388A3 (en) 2005-06-16
HK1199158A1 (zh) 2015-06-19
CN102685867B (zh) 2016-06-29
TW200518497A (en) 2005-06-01
KR101477371B1 (ko) 2014-12-29
US20110090875A1 (en) 2011-04-21
CN102665264A (zh) 2012-09-12
US20050069044A1 (en) 2005-03-31
KR101107471B1 (ko) 2012-01-19
US20090252123A1 (en) 2009-10-08
KR20120061839A (ko) 2012-06-13
KR101281213B1 (ko) 2013-07-02
KR101477449B1 (ko) 2014-12-29
EP1676379A4 (en) 2011-12-28
HK1088457A1 (en) 2006-11-03
CN102665265A (zh) 2012-09-12
JP4621205B2 (ja) 2011-01-26
TW200836502A (en) 2008-09-01
EP2757840A1 (en) 2014-07-23
US20140302885A1 (en) 2014-10-09
US9398542B2 (en) 2016-07-19
US20060092887A1 (en) 2006-05-04
TW201225557A (en) 2012-06-16
TWI514808B (zh) 2015-12-21
EP1676379B1 (en) 2014-12-03
KR101139664B1 (ko) 2012-05-16
CN102665265B (zh) 2016-12-14
BRPI0412056A (pt) 2006-08-15
IL172753A0 (en) 2006-04-10
CN102685867A (zh) 2012-09-19
KR20110063838A (ko) 2011-06-14
CA2535124A1 (en) 2005-04-14
TWI255612B (en) 2006-05-21
US7551587B2 (en) 2009-06-23
US20130288739A1 (en) 2013-10-31
JP2007507165A (ja) 2007-03-22
KR20110123780A (ko) 2011-11-15
MXPA06003071A (es) 2006-05-31
TW200612683A (en) 2006-04-16
KR20130003023A (ko) 2013-01-08
CN1816975A (zh) 2006-08-09
KR20130114253A (ko) 2013-10-16
US7373164B2 (en) 2008-05-13
EP2757840B1 (en) 2020-03-18
NO20061827L (no) 2006-06-23
US8761124B2 (en) 2014-06-24
KR101175904B1 (ko) 2012-08-21
KR20090117821A (ko) 2009-11-12
EP1676379A2 (en) 2006-07-05
TWI351835B (en) 2011-11-01
IL172753A (en) 2010-11-30
US8483082B2 (en) 2013-07-09
US7020127B2 (en) 2006-03-28
CN1816975B (zh) 2012-07-18
AU2004306397B2 (en) 2007-09-20
US7881264B2 (en) 2011-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55157B (en) Method of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
TW484334B (en) Closed loop resource allocation
Mendo et al. On dimension reduction for the power control problem
JP2006304355A (ja) 無線通信送信電力のゲイン係数(gainfactors)を決定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006636B (zh) 一种基于信道质量的反向链路速率控制方法
AU2007249128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gain factor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p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