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3877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3877B
TWI323877B TW96103908A TW96103908A TWI323877B TW I323877 B TWI323877 B TW I323877B TW 96103908 A TW96103908 A TW 96103908A TW 96103908 A TW96103908 A TW 96103908A TW I323877 B TWI323877 B TW I3238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w
control system
violin
clamp
str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6103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34539A (en
Inventor
Hsing Hsin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Univ Minghsin Sci & 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 Minghsin Sci & Tech filed Critical Univ Minghsin Sci & Tech
Priority to TW96103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34539A/zh
Publication of TW200834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34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3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3877B/zh

Links

Description

1323877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侧於-種可演奏提琴的自動化機械震置,特別 一種可全自動化演奏提琴的機械裝置。 【先前技術】 。。按’提琴屬於擦弦樂器,是現代弦樂器中佔重要地位之 器’包括有小提琴、中提琴、A提琴和低音提琴多種,其中又以 小提琴最受歡迎及注目。小提琴係現代弦樂器令最重要的高 =^於它的旋律優美、音域寬廣,節奏與音色的變換靈活:既 _奏抒情的小曲,也可演奏令人振奮的華顧章使得 可以發揮高度的演奏技巧’又能充分表現音雜感^此,、小 琴不但適合運用於弦樂團或交響樂團中演奏,更可搭配鋼 他伴奏樂器,成為理相的獨奏樂器。 、 小提琴已係習知常見的樂H,其立體圖如第—_示 =量極輕,琴身1G由大約7G多塊不同的木片組成。琴頭U 為旋渦狀,配有四個錐形弦栓12 ’用以調整四根琴弦 度。琴頭11與琴頸14採用同一塊木獅成,琴頸14上方2 一塊弧形指板15。琴弦13—端固定於琴栓12,穿出琴頭11,疋 過指板15上方,跨過琴橋16,再與後弦枕17接合 , 端較窄’可讓演奏者的左手手指在其上觀琴弦13 ^控: 調。指板15末端變寬,使跨過琴橋16的琴弦13有較 : 再配合琴橋16的弧面設計,方便第二圖所示的琴弓2 斤 18運動,而不致碰觸到其他的琴弦13。琴弦13 _ 、: ^田到粗依次是E弦,A弦,0弦,與〇弦,每根空弦之間相差五 個全音。藉由指板15按塵位置的改變,每根琴弦13都能奏出士 4 的頻率最高,常用來演奏高昂的曲 調或用乂模擬女尚音的聲調 :自=渾厚的嶋, 出單音ϋ配合適咖奏,表現 π =演=任^曲子,音麵錢錄絲糾姐的重要指 2。因此’觀絲13的目的除了要缺變音階 的準確。由於琴弦13上稍許的偏差都會^音 Γϊϊ準者,經過長久的練習,方能達到精準的效 ^虽曰準達成之後’可以進一步運用「揉弦」技巧,使楚 般又稱為顏音或抖音,其方法在於將手指 ,妹上」般按壓琴弦13於指板15上,手指的第—t = 臂的擺盪而有平與曲的交替動作。揉弦促 ^手 產生週期性的變化’可達到美化 : 持續練習之動力^ 木故马间程度决奏者 提琴的發衫式在料料㈣雜琴㈣ 板15尾端到琴橋16之間的部分琴弦13二 弓别的構造如第二圖所示,包含木質弓桿21及弓 , 21设计成门字形,尾端設有螺旋奴23,可以控 柃 弓手22又稱馬尾,一端固定於弓尖25,另Γ端固定,位置。 使用前,可依演奏者_求_魏她2 、弓止24。 的鬆緊度。琴弓20與琴弦13的摩 藉/弓毛22 運弓的技巧包含基本弓法、頓=動 =定了演奏的品質。 量的大小,靖伽展現。因此 該連桿控制機構則可產生揉弦之動作 昇二設於該琴弓夾具一侧的步進馬達控制轉以ΐ 汁降機構受一步進馬達控制而 ::角度,有- 作;該昇降機構細上下垂直方的:―弓夹具作昇或降的動 體則又供-移動機構橫向穿設過r 行程塊 =連同該_構_夹__==== =據樂譜所訂的指法與弓法,轉為順序控制的指令= 作,以身控财統鱗弓控㈣統各部機構的動 作以進行全自動提琴演奏。 【實施方式】 關於本發明為達成上述目的,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可達致 之功效以下較佳可行實施例配合關詳述於后,俾利完 全瞭解。 因為本發明係運用於可演奏提琴的自動化機械裝置故實 際適用領域會含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之提琴 類群族。料方便作說明’故本案實施舰舉運聽小提琴演 奏為例,在相同技術領域及構造組成,以及相同作用原理下, 當然推及於各種提琴同樣適用,謹先陳明。 在說明本發明可演奏提琴的自動化機械裝置之前,謹將演 奏小提琴的技巧先予說明如下。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可分類為「控 弦控制」與「弓法控制」兩大類。其中,按弦控制必須考慮兩 個重點第個重點為音準的控制,第二個重點則在於音色的 控制。在音準控制方面,小提琴的指板15為—種弧形且前窄後 寬的曲面結構。其俯視圖如第三圖所示,在第三圖中,以G、d、 A、E代表四條弦的名稱,(〇H22)代表每條弦上的音階,㊉代 表按指的位置。在單—條弦上從⑻變化到(22),—共可包含兩 個八度音階。如第三圖可知,若僅考慮G、D、A等三條弦,且 分別自G⑸、D⑻依序變化到A⑶,則可取得-組標準八度音 的音階(脚 G⑸=Do、D(G)=Re、D(2)=Mi、D(3)=Fa、D(5)=Sd、 A’La、A(2)=Si' A(3)=Do)。其間 ’ G⑹為 Do#(升半音),D⑴ 為Mib(降半音),D(4)* Fa#(升半音),以此類推。 畲真人(即演奏者)演奏小提琴時,係運用左手四個手指在第 (0)至第(7)排位置上按弦,稱為第一把位。此時,左手手腕靠近 琴頭,食指游動於第⑴與第⑵排的位置,中指負責第⑶與第 (4)排’無名指按第⑸排,小指負責第⑹與第⑺排。當音階 改變’廣奏者必須移動左手手腕。當食指變換到第⑶排位置 時’即稱為第二把位的按弦法。音階的位置常隨著樂曲的複雜 度而有所不同…首簡易的曲子,音調起伏平緩,音階的變化 大約落於第-把位的範圍内。但是’較為複雜的演奏用的曲目, 音階的變化往往超越兩個人度音階,高音位置亦超過肋,必 須採用其他把㈣方式按弦。因為人類的手部具有多個自由 度所以手心可以輕易的變換位置。一個技巧熟練提琴家更是 能夠快逮準確的鑛左手手腕,使手指依照樂譜的節奏速度而 ,到正確位置…般*言,節奏的掌握與音準的拿捏,常常是 演奏成功的必要條件。 按弦控制的第二個纽在於控制音色。常用的方法,稱為 揉弦。演奏者首先要以手指緊按琴弦,再靠著手腕的觀帶動 手指’使手指在按錄置上微幅擺動,藉由這種技巧,提琴會 產生快速的抖音’其效果在於柔緩原始的純音,並可使聲音表 現的較為優美。 在弓法控制方面,小提琴的弓法相當繁複,運弓的技巧包 含基本弓法、換弦、頓弓、跳弓、拋弓等。在本發明,係以基 本弓法與換弦的動作做為發明的目標。所謂基本弓法意指弓 在弦上來回地雜’所需考慮的參數必須包含以的力道、速 度與接觸部位。在連續的樂音中,更需考慮上弓與下弓的動作 銜接。依據-般演奏小提琴的霜,演奏者係財手拇指與中 和夾持住;尾,食指、無名指、小細分祕在兩邊。運弓時, 右手肩部用力,手腕要輕。▲單—弦上摩擦時,除了要顧弓 在-條直線上運動外,遇到上、下弓的變換時,必須運用手腕 進行圓週運動,以利弓的運動順暢。食指在運弓的過程中,對 力道的控制相备重要。尤其在弓尖的拉奏時更需注意食指的 運用,方能確保音質的穩定。 當樂曲的音符必須由不同的弦來產生時就必須進行換弦 的動作第四圖所不為琴弓在G、D、A、E等四條弦上運動的角 1323877 度。由圖可知,假若運弓的角度稍有偏差,則可能同時摩擦到 不同的弦’形成不必要的干涉並發出雜音。以自-條弦換到 另-條弦時’亦可能產生碰撞、敲擊等現象^因此,如何確保 換弦時弓的運動順暢,即成為本發明機構設計的重要考量。 上述「按弦控制」與「弓法控制」係演奏小提琴的重要技 巧,所以在本發明中縱採由機械裝置來演奏,但也必須依照執 行。 本發明實_在整體組壯,區分為由三組純所構成, 第-組系統為「琴身控制系統」3Q,第二組系統為「揮弓控制 系統」40 ’第三㈣統為「電腦控制系統」5Q。其巾,琴身控 制系統3G更包含有「按弦機構」與「琴身轉動機構」二部份。 該琴身轉動機構之作用係為了配合換弦的需求而創設,其目的 在於簡化揮弓控制系統4〇的動作。 請配合參閱第五圖所示,琴身控制系統3〇在二側基座31 的一侧外設一步進馬達32,其軸心穿設過該基座31後接設一轉 動台33,該轉動台33的另側係接設一夹具34,再與該側的基 座31樞接支撐’該轉動台33上設有一托架331,在其側邊於該 轉動台33上設有一組支撐桿35,其上方係接設一陣列式氣壓裝 置36,下方則接設一連桿控制機構37。在上述構造組成中該 連桿控制機構37、支撐桿35與陣列式氣壓裝置36即共同組成 為「按弦機構」’而基座31、步進馬達32、轉動台33、托架331 與夾=34則共同組成為「琴身轉動機構」。 則已述及’正確按弦與快逮變換 而在本發明t即由該陣列式窮齡罢疋極為重要的指法。 三圖所示者有所不同。若觀察第三圖,可 1上音階的排列並非等間隔。除了指板15本身上 乍下寬的特性外,音階越高,各排之間的距離越近。因此’適 聽第—她賴構,讀難所有的按錄置,才可運用於 乾门的把位因此本發明即設計出該陣列式氣壓裝置祁,採點 陣式按弦模式’在每—個可能的按弦位置上都設置—個按弦動 作件。當樂曲蚊縣-音符時,雜置上_作件可以立即 按壓琴弦。以如此簡化的機構以適應大幅度音階變化的曲子。 但為了避免音階的排^於接近’致動作件無法--對應設置 的問題,本發明即將按壓點以重複方式使之減少,因此本發明 的按弦位置即如第六圖所示。其中,低音階部分,包括 G(1)D(1) 、 G(2)D(2) 、 G(3)D(3) 、 G(4)D(4) 、 G(5)D(5)、 G(6)D(6) 、 G(7)D(7) 、 A(1)E(1) 、 A(2)E(2) 、 A(3)E(3)、 A(4)E(4)、A(5)E(5)、A(6)E(6)、A(7)E(7)等,均各一個動作 件負責。高音階部分,僅按壓E(8)至E(22)等位置,其餘G、D、 A等弦的高音均不按壓◊如此設計可以大幅簡化整體機構的繁 複,且可完整地表現出提琴的所有音階,故能用於絕大多數的 曲目。惟第六圖的揭露也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表達,非因此拘 限本發明之專利範圍。 有:失第七圖所示’揮弓控制系統40主要係設 有琴弓失具41以失住琴弓20,並由-設於琴弓夾且41後侧 ==42以控制該琴弓夹具41的轉動角度,藉此控制所 對琴弦13的變換(即換弦)動作及使產生適當的壓 純L具41則為—昇降機構43所帶動,並由一步進馬
以上下:吉而可產生升或降之動作;其動作係因該昇降機構43 動該昇降咖蝴_,2=1= 弓20皆帶動作同步昇或降的動作;該行程塊體45上則橫向穿 設—移動機構46 ’再於„馬賴帶動轉動,而該飼
=:係帶動該移動機構46轉動,進而驅使該行程 或右的移動,並即帶動該昇降機構43、步進馬達 44琴弓夾具4卜琴弓2〇及步進馬達42皆同步左右移動其 亦係配合控制該琴弓20完成換弦動作用。 、 本發明整體的裝配使用如第八圖所示,該揮弓控制系統仙 與該琴雜⑽、統3G二者間係作某角度之固定,且小提灵的焚 身10即置於該托架331與夾具34之間,並被該夹具把所夫置, 使該小提琴受到穩固之夾掣定位;該琴弓20則被琴弓夾具41 所夾置’琴3 20並斜向越過小提琴上方。然後該琴身控制系統 3〇與揮弓控制系統40二者的動作都由電腦控制系統5〇所控 12 1J23877
角度(亦可作微調動作),如此即可配合該琴弓2〇揮弓動作的進 退位置’而達成在E、A、D、G四條琴弦13上触的作用功效進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發明由連桿㈣機構37、支撐桿^ 與陣列式氣顧置36即共同域「按賴構」,其除具按弦作5 用外’更具有揉弦之作用;而由基座3卜步進馬達32,轉動台 33,托架331與夾具34則共同組成「琴身轉動機構」,主要; 以轉動琴身的鱗角度,㈣合換弦動作的進行順遂。而由「按 弦機構」與「琴身轉動機構」則共同組成了「琴身控制系統」 3〇,專司負責琴身部份的動作進行,含按弦、揉弦及轉動琴身(配 合換弦)。另由該琴弓夾具41配合步進馬達42的動作,與昇降 機構43配合步進馬達44及行程塊體45的動作,以及行程塊體 45和移動機構46配合飼服馬達47的動作,即共同組成「揮弓 控制系統」40 ’專司負責琴弓2〇的揮弓及換弦動作。而該琴身 控制系統30與該揮弓控制系統4〇即接受該電腦控制系統5〇的 程式控制’錢行全自動演奏小提琴的演奏動作。 綜上所述,本發明以似機械人的機械裝置而完全達成所預 期自動化演奏小提琴的發明目的。而在相同技術領域及作用原 理下’本發_自動化機械裝置當朗樣可對提琴(例 如: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等)進行自動化演奏,所以本發 明=作用應肢於提琴類之㈣,實為毋庸置疑。本發明可演 奏提琴的自動化機械裝置的構造組成完全不曾見諸昔時且深 丄/ 具實用價值及產業_性,所以完全符合成树明專利之要 件’爰請依法准予發明專利,實為德便。 【圖式簡單說明】
第圖所示係小提琴之構造示意圖 第二圖所示係琴弓之構造示意圖 圖所示係小提琴指板的音階位置示意圖 圖所不係小提琴揮弓時琴弓與琴弦的關係示意圖 第丄圖所不係本發明實施例琴身控制系統的構造示意圖 第、圖所不係本發明實施例之音階位置示意圖 第七圖所不係本發明實施例揮弓控制系統的構造示意圖 圖所不係本發明實施例整體組成構造示意圖
15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Ο -琴身 11—琴頭 12— -弦栓 Ι 3- -琴弦 14---琴頸 15— _指板 16- -琴橋 17---弦枕 18— -拉奏區 20- -琴弓 21——弓桿 22— -弓毛 23- -螺旋鈕 24—弓止 25— -弓尖 30- -琴身控制系統31 ---基座 32— -步進馬達 33- -轉動台 331—托架 34— -夾具 1323877 35---支撐桿 36---陣列式氣壓裝置 37---連桿控制機構40---揮弓控制系統 41—琴弓夾具 42—步進馬達43—昇降機構 44—步進馬達 45—行程塊體46—移動機構 47---伺服馬達

Claims (1)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可演奏提琴的自動化機械裝置,係由琴身控制系 ’ 統、揮弓控制系統與電腦控制系統所共同組成,其中, 該琴身控制系統係在一基座的一側設一步進馬達,穿設過 該基座後接設一轉動台,該轉動台的另側設一夹具,再與該側 的基座樞接支撐;該轉動台上設有一托架,以與該夾具共同支 鲁 撐托住提琴,並由該夾具夾固提琴;該托架之側邊於該轉動台 上設有一組支撐桿,其上方接設一陣列式氣壓裝置,下方接設 一連桿控制機構,該陣列式氣壓裝置可對提琴之琴弦產生按弦 動作’而該連桿控制機構則可產生揉弦之動作; 該揮弓控制系統’係以一角度固定於該琴身控制系統的側 邊’主要有一琴弓夾具可夾住琴弓,並由-設於該琴弓夾具- 侧的步進馬達制轉動角度;有一昇降機構受一步進馬達控制而 • τ帶動該琴弓夾具作昇降的動作;該昇降機構係以上下垂直方 向穿設於-行程塊體’贿程塊體則又供—移動機構橫向穿設 過,再由-伺服馬達帶動該行程塊體連_昇降機構與琴弓夾 具作左右移動的動作; 該電腦控制系統,依據樂譜所訂的指法與弓法,轉為順序 控制的指令’藉由程式的執行,控制該琴身控制系統與揮弓控 制系統各部機構_作,叫行全自域琴演奏。 2·依射請專利朗W項所述之可演奏提琴的自動化機 17
TW96103908A 2007-02-02 2007-02-02 Automatic 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playing violin TW200834539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03908A TW200834539A (en) 2007-02-02 2007-02-02 Automatic 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playing violi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6103908A TW200834539A (en) 2007-02-02 2007-02-02 Automatic 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playing violi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4539A TW200834539A (en) 2008-08-16
TWI323877B true TWI323877B (zh) 2010-04-21

Family

ID=44819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6103908A TW200834539A (en) 2007-02-02 2007-02-02 Automatic 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playing violin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83453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431B (zh) * 2014-10-27 2017-12-01 明新科技大學 樂曲演奏控制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6151B (zh) * 2021-05-31 2023-04-07 李天富 一种二胡独奏机器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7431B (zh) * 2014-10-27 2017-12-01 明新科技大學 樂曲演奏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4539A (en) 2008-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33893A1 (zh) 一种模块化自动化弦乐器
TWI323877B (zh)
US5085115A (en) Electric guitar/violin
TWI321484B (zh)
US5847298A (en) Supplemental fret attachment for musical stringed instrument
Frengel The unorthodox guitar: a guide to alternative performance practice
Kachian Composer's desk reference for the classic guitar
US20030217634A1 (en) Note bending by neck pivoting
US7820896B2 (en) Violin with structural integrity
Nardolillo All things strings: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JP2003504672A (ja) 5弦エレキギター
TWM482142U (zh) 揉音系統及提琴自動演奏裝置
JP4854801B1 (ja) 電気擦弦楽器および電気撥弦楽器−電気擦弦楽器変換キット
US4175466A (en)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JP3385518B2 (ja) 多弦楽器
Yan et al. The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Yangqin.
US7825311B1 (en) Keyboard guitar musical instrument apparatus
CN212061829U (zh) 一种单弦琴
JPH0743596B2 (ja) エレキギターにおけるピックアップの配設方法
US7075001B2 (en) Keyboard guitar musical instrument apparatus
CN208903657U (zh) 一种吉他
Livingston Paradigms for the new string instrument: digital and materials technology
David Jazz Arranging
CN212724670U (zh) 一种可以实现多种演奏方式的胡琴
CN210429275U (zh)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