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9275U -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9275U
CN210429275U CN201920670567.8U CN201920670567U CN210429275U CN 210429275 U CN210429275 U CN 210429275U CN 201920670567 U CN201920670567 U CN 201920670567U CN 210429275 U CN210429275 U CN 210429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ings
string
twelve
zither
p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05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6705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9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9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9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包含筝体、雁柱、岳山、山口以及弦,弦包含第一弦和第二弦,该雁柱包含第一雁柱和第二雁柱,第二雁柱包含第二雁柱雁柱孔,该岳山设置多个岳山孔;该第一弦跨过岳山从第二雁柱雁柱孔中穿出,跨接于山口,该第二弦从岳山孔穿出,跨过第一雁柱,跨接于山口;该第一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雁柱的靠近岳山处高于该第二弦,该第二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雁柱的靠近雁柱处高于该第一弦;利用第一弦与第二弦的高低差异,本实用新型转调筝可以利用传统古筝手法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

Description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调筝,可以用传统古筝演奏手法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
背景技术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华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因为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表现力,因此深受众人喜爱。
传统古筝的筝体为木制空盒,呈扁长方形,面版有弧度突出。弦两端搭在右侧岳山、左侧山口上,山口呈S形,岳山为平直。筝体左侧为筝尾,弦的一端固定在山口左侧的琴孔,筝体右侧为筝头,弦的一端以弦钉固定在岳山右侧的琴孔,旋转弦钉调节弦张力来控制音高;雁柱置于岳山、山口之间,用以支撑弦,移动雁柱可以微调音高;弦的材质有尼龙钢弦、钢弦、丝弦等。
传统古筝是按照宫、商、角、征、羽的传统五声音阶(图1A)排列,一弦一音,以最靠近弹奏者的第一弦为最高音,距弹奏者最远的弦为最低音,最常见的二十一弦筝,具有四组五声音阶再加一结束音,二十一弦通常按照D大调五声音阶定弦(图1B)。由于传统古筝采用五声音阶的定弦,对于原本的定弦而言,没有其他七个半音,因而古筝的转调不像其他乐器那样方便和丰富。
为了因应在现代民乐团中因为曲目的需求所需要的繁复转调形式,乐器改革者参考并研究了很多方式来改善古筝的转调功能,其中包含了:
(1)移码式踏板转调筝,利用踩动踏板,启动转调装置来移动雁柱,进而改变有效弦长的方法。
(2)筝首对位顶压截弦转调筝,是透过脚踏音健,使棘轮摆片传动部分按变音转调的需要,分别进行升高半中降低半音运动,推展对位顶压载弦部分进行顶压,以达到截弦变音快速转调。
(3)营口吐十五弦脚踏式转调筝和二十一弦按键张力转调筝,采用脚踏或手按机械,变换弦的张力,改变音高,从而达到转调的目的。
(4)蝶式筝,外形如蝶,筝体犹如两个筝并在一起,采用一个共鸣体,左、右互相结合的完整十二平均律。
(5)品式截弦变调筝,在各有效弦长之内设置半音品位,变调时利用弦钩将琴弦按中品格之上。
(6)苏州二十六弦脚踏截弦转调筝,透过踏板的变化,使岳山的部分位置变化,达到转调的目的。
前述多种古筝改革方法仍有缺点,在实际演奏的时候出现了许多问题。踏板、移码式转调装置、张力转调装置,会有转调音不准的问题;品式截弦转调装置,其缺点是程式复杂,保证不了音准;中置码式转调装置如蝶式筝,改变了古筝的外形,演奏手法也与传统不同;且前述改革方法只针对传统古筝所缺的音阶做增添,但没有考虑到古筝的演奏方式及原有音色,以致弹奏指法改变大,失去原有古筝韵味。
因此如何完整演奏十二平均律,又可以保留传统古筝演奏手法,即为本实用新型在此欲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案发明人提供一种转调筝,利用弦于岳山、雁柱高低差结构形成的弦的上下交错,于原五声间适度穿插其他七个半音阶,不改变原有古筝的弹奏手法、韵味,可以完整演奏十二平均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十二平均律的转调筝,主要是在筝体上包括有:多个雁柱、该等雁柱包含多个第一雁柱和多个第二雁柱,该等第二雁柱包含多个第二雁柱雁柱孔;
一岳山、该岳山设置多个岳山孔;
一山口;
多个弦,该等弦包含多个第一弦和多个第二弦,该等第一弦跨过该岳山从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中穿出跨接于该山口,该等第二弦是从该等岳山孔穿出,跨过第一雁柱后跨接于该山口;
该等第一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该等雁柱的靠近该岳山处高于该第二弦,该等第二弦的位置在该岳山至该等雁柱的靠近该等雁柱处高于该等第一弦。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第一弦表现传统古筝五声音阶,该等第一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E、#F、A、B。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第二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F、G、#G、#A、C、#C。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弦表现十二平均律音阶,该等弦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D、E、F、#F、G、#G、A、#A、B、C、#C。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至该等第二雁柱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厘米~1.0厘米。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第二雁柱雁柱孔至该等第二雁柱顶端的较佳水平距离为0.4厘米~0.8厘米。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岳山孔至该岳山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厘米~1.0厘米。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岳山孔至该岳山顶端的较佳水平距离是0.4厘米~0.8厘米。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岳山3上方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该等岳山孔31旁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其中该等弦之间的距离为0.5厘米~0.9厘米。
为达前述实用新型目的,优选地其中该等弦7有X条,可以表现完整Y组十二平均律音阶,其中该X=12*Y+1,Y=2~7。
本实用新型为十二平均律转调筝,与现有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呈现十二平均律,包括五声音阶D、E、#F、A、B与五声外的七个半音阶#D、F、G、#G、#A、C、#C,比起传统古筝的五声,转调方便、音阶完备;
2.每个音都搭配有固定的弦,一弦一音,不需要经过踏板或移动雁柱等方式式转调,转调没有时间差且音高准确;
3.利用弦于岳山、雁柱高低差结构形成的上下交错,于五声音阶间适度穿插其他七个半音阶,于岳山、雁柱间的弹奏区一拂就可以弹出十二平均律,使用传统古筝演奏手法,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本实用新型转调筝可以利用传统古筝手法演奏五声乐曲,也可以完整表现十二平均律。
附图说明
图1A是古筝五声音阶示意图。
图1B是传统二十一弦古筝D大调音阶示意图。
图2是本十二平均律转调筝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分放大图。
图4A是第一弦的示意图。
图4B是第二弦的示意图。
图4C是第一弦与第二弦的示意图。
图5是琴弦分布示意图。
图6是转调筝以四十九弦为标准形式的D大调音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筝体;2-雁柱;21-第一雁柱;22-第二雁柱;23-第二雁柱雁柱孔;3-岳山;31-岳山孔;32-垫条;4-右侧弦孔;5-山口;6-面板;7-弦;71-第一弦;72-第二弦;73-弦上下交错处;74-第一弹奏区;75-第二弹奏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以下的实施例予以示范阐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所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2~4、图4A、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调筝包括筝体1、多个雁柱2、岳山3、山口5和多个弦7,筝体1包含面板6,其中岳山3设置于面板6与筝头连接处,该筝头上有多个右侧弦孔4用以固定弦,该山口5保持传统形制设置于面板6与筝尾连接处,弦7设于面板6上,雁柱2是弦7和面板6的传振支柱,每个雁柱2支撑着一根弦7,其中该等弦7包含多个第一弦71与多个第二弦72,其中该等雁柱2包含多个第一雁柱21与多个第二雁柱22,雁柱2位置可以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第二雁柱22设置第二雁柱雁柱孔23,其中该岳山3上有多个岳山孔31;每个雁柱2上可以进一步增加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每个岳山孔31旁可以进一步增加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垫条32材质可以是但不限定于竹制。
本实用新型的转调筝的第一弦71经过右侧弦孔4跨过岳山3,岳山3上可设置垫条32,并从第二雁柱雁柱孔23中穿出,跨接在山口5上,第二弦72经过右侧弦孔4从岳山孔31穿出,搭于垫条32,跨过第一雁柱21,跨接在山口5上。该第一弦71于与该第二弦72上下交错于弦上下交错处73,在岳山3与弦上下交错处73间的第一弹奏区74,该第一弦71的位置高于第二弦72;在弦上下交错处73与雁柱2间的第二弹奏区75,该第二弦72的位置高于第一弦7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2~3、图4A~C所示,第一弦71跨过岳山3从第二雁柱雁柱孔23中穿出,跨接在山口5上,在第一弹奏区74第一弦71的位置高于第二弦72,弹拨时手指只会触碰到第一弦71;第二弦72从岳山孔31穿出跨过第一雁柱21,跨接在山口5上,在第二弹奏区75第二弦72的位置高于第一弦71,弹拨时手指只会触碰到第二弦72。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转调筝的尺寸相同于一般古筝,长约5~6尺、宽约1~1.3尺,尺寸如同一般二十一弦筝,设有49条弦,表现4组音阶的十二平均律,如表1所示。本实用新型转调筝的每一弦平行排列,右侧弦孔的间隔约0.5~0.9厘米,弦7的材料可为尼龙钢、丝、毛发、筋、钢、尼龙或其他材料。雁柱2的形状可以是但不限于人字形、金字塔形、古泉形、葫芦形等。
本实用新型转调筝利用雁柱2、岳山3调整弦7的高低位置,第一弦71从岳山3的低位穿出跨过雁柱2(高位),也就是:第一弦71跨过岳山3(高位)从雁柱2低位穿出,也就是:第一弦71从跨过岳山3从第二雁柱雁柱孔23穿出,跨接在山口5上,使靠近岳山3的第一弹奏区74在连托、连抹时呈现五声音阶D、E、#F、A、B,如图4A、4C所示,转调筝的第49弦为第一弦71从跨过岳山3从第二雁柱雁柱孔23穿出,连托、连抹时呈现D音高;第二弦72从岳山孔31穿出跨过雁柱2如第一雁柱21的高位,跨接在山口5上,使靠近雁柱2的第二弹奏区75连托、连抹呈现出五声外的七个半音阶#D、F、G、#G、#A、C、#C,如图4B、4C所示,转调筝的第48弦为第二弦72从岳山孔31穿出跨过雁柱2如第一雁柱21的高位,连托、连抹时呈现#D音高;本实用新型转调筝在雁柱2、岳山3间可以连托、连抹可以呈现完整十二平均律的音阶D、#D、E、F、#F、G、#G、A、#A、B、C、#C;如图5所示,利用弦于岳山、雁柱高低差结构形成的上下交错,于五声音阶间适度穿插其他七个半音阶,于岳山、雁柱间的弹奏区一拂就可以弹出十二平均律;转调筝以49根弦为标准形式(如图6),可以表现完整四组十二平均律音阶,亦有可能因实际需求于首尾处增减弦数,仍可以保留完整表现十二平均律音阶的性能。
前述连托、连抹为古筝基本指法,连托是大拇指向外由高音至低音依次连续拨弦,连抹是向内由低音至高音依次连续拨弦。
表1
Figure BDA0002055865040000071
Figure BDA0002055865040000081
本实用新型转调筝第二雁柱雁柱孔23至第二雁柱22顶端的距离约0.3~1.0厘米,该第二雁柱雁柱孔23至第二雁柱22顶端的较佳距离为0.4~0.8厘米,该岳山孔31至岳山22顶端的水平距离约0.3~1.0厘米,该岳山孔31至岳山22顶端的较佳水平距离为0.4~0.8厘米,可以达成第一弦71与第二弦72上下交错,也就是第一弹奏区74弹奏只有表现五声音阶第一弦71表现,不会弹到第二弦72,且于第二弹奏区75弹奏只有表现五声音阶外的七个半音阶的第二弦72表现,不会弹到第一弦71。
以现行古筝演奏技巧,弹奏于第一弹奏区74,可以演奏五声乐曲,另外每一第一弦71的间隔约1~2.2厘米,与传统二十一弦筝的弦距相似,若左手配合右手选择于第二演奏区75弹拨第二弦72,可以轻易转调,以现行古筝演奏技巧,同时弹奏第一弹奏区74与第二弹奏区75,则可以完整表现十二平均律乐曲。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只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精神所做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Claims (11)

1.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筝体(1),所述筝体(1)包括:
多个雁柱(2),所述雁柱(2)包含多个第一雁柱(21)和多个第二雁柱(22),所述第二雁柱(22)上均设有一第二雁柱雁柱孔(23);
一岳山(3),所述岳山(3)设置多个岳山孔(31);
一山口(5);
多个弦(7),所述弦(7)包含多个第一弦(71)和多个第二弦(72),所述第一弦(71)是跨过岳山(3)从所述第二雁柱雁柱孔(23)中穿出后跨接于山口(5),所述第二弦(72)是从所述岳山孔(31)穿出,跨过第一雁柱(21)后跨接于山口(5),且所述第一弦(71)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岳山(3)处高于所述第二弦(72),所述第二弦(72)的位置在所述岳山(3)至所述雁柱(2)的靠近所述雁柱(2)处高于所述第一弦(71),其中所述弦(7)可表现完整十二平均律音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弦(71)表现传统古筝五声音阶,所述第一弦(71)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E、#F、A、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弦(72)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F、G、#G、#A、C、#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弦(7)排列依序呈现音阶D、#D、E、F、#F、G、#G、A、#A、B、C、#C。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雁柱雁柱孔(23)至所述第二雁柱(22)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1.0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雁柱雁柱孔(23)至所述第二雁柱(22)顶端的水平距离为0.4~0.8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岳山孔(31)至所述岳山(3)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3~1.0厘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岳山孔(31)至所述岳山(3)顶端的水平距离是0.4~0.8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岳山(3)上方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所述岳山孔(31)旁设置一垫条(32)用以支撑并固定弦(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特征在于,所述弦(7)之间的距离为0.5~0.9厘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平均律转调筝,其中所述弦(7)有X条,可以表现完整Y组十二平均律音阶,其中该X=12*Y+1,Y=2~7。
CN201920670567.8U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Active CN210429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0567.8U CN210429275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0567.8U CN210429275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9275U true CN21042927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1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0567.8U Active CN210429275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9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57152Y (zh) 筝琴
TWI282084B (en) Guitar
CN210429275U (zh)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CN203552669U (zh) 带盘龙琴首和特制第五弦的五弦琵琶
CN112002293A (zh) 一种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CN101465118A (zh) 易筝
CN201242853Y (zh) 可调弦及转调的竹筒琴
CN101364404A (zh) 键盘弦乐
CN203480823U (zh) 一种多音孔的迷你萨克斯
CN201549195U (zh) 多律筝
CN102903351A (zh) 和弦琴的制作方法
TWI689914B (zh) 一種十二平均律轉調箏
CN113129684B (zh) 一种多功能音乐教学用指导装置
CN201130520Y (zh) 高山胡
CN216388729U (zh) 一种共鸣箱及箜篌
CN201035948Y (zh) 鹿头琴
CN200959216Y (zh) 一种双手弹拨的民族乐器
CN2340058Y (zh) 四胡
CN2278257Y (zh) 低音胡
CN202230722U (zh) 多功能多弦板胡
CN209928956U (zh) 一种五弦小提琴
CN215298829U (zh) 高音琵琶
CN201698725U (zh) 多功能多弦胡琴
TW200834539A (en) Automatic mechanical apparatus for playing violin
CN201838304U (zh) 一种可拓展音域的板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