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23101B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erminal - Google Patent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erminal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23101B
TWI323101B TW092137080A TW92137080A TWI323101B TW I323101 B TWI323101 B TW I323101B TW 092137080 A TW092137080 A TW 092137080A TW 92137080 A TW92137080 A TW 92137080A TW I323101 B TWI323101 B TW I3231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formation
packet
uni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37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17195A (en
Inventor
Masao Oomoto
Satoshi Ando
Yuichi Kawaguchi
Masato Ohura
Yuji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41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17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23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231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6Resource reserv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2Discovery or management of network topolog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2Standardisation; Integration
    • H04L41/0213Standardised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 e.g.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8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upd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Description

1323101 玖、發明說明: 發明領域 ‘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通信系統,係可生成構成網路之 5 終端已移動時之網路結構資訊與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並根 據這些資訊進行網路管理者。
C先前技術:J 習知技藝 · 這類的中繼裝置有開關集線器及具管理功能之開關集 · ίο 線器。以下將就此說明。 <開關集線器> 一般開關集線器(包含橋接器)具有濾過器鏈結資料 庫(也稱為MAC (實體)位址學習表或滤過器鍵結表)。 具有開關集線器之埠當有封包送達時,開關集線器會 15 使已收到封包之埠與寄件者M A C位址產生關聯而儲存於滤 過器資料庫,且傳送該封包之終端會於該埠之前記憶已連 接一事。 在此,「之前」係指終端直接連接於該埠之情形,且亦 包3 6玄淳更連接有另一開關集線器,而另一開關集線器之 20埠連接有終端之情形。 又,有時會針對1個埠記憶複數寄件者MAC位址。 開關集線器於使用濾、過器鍵結資料庫來接收封包後, 查看該封包之寄件對象MAC位址來了解傳送到哪一個槔較 好。開關集線器是以這樣的結構在傳送封包。 5 <具管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 具管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包含橋接器)具有一根據 SNMP (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簡易網路管 理協定)之詢問來回送所擁有之管理資訊(例如埠之鏈結 5狀態(連結/切斷)、鏈結速度(10Mbps、100Mbps)及各 埠之濾過器鏈結資料庫等)的功能。 再者’具有管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中,有具有所謂 SNMP陷阱之功能者。藉SNMp陷阱,開關集線器可於發生 與自身有關之事件(槔之連結/切斷或障礙發生)時,將該 10 事件通知管理伺服器。 本來,SNMP為用以有效管理網路之協定。舉例言之, 習知通信系統中,管理裴置係對各開關集線器定期以SNMP 取得管理資訊。 由具管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所儲存之濾過器資料庫求 15取LAN之佈局方法係記載於「RFC2108 ’’Definitions of Managed Objects for IEEE802.3 Repeater Device using SMIv2” ’ p.75 Section 4. Topology Mapping.」。 習知通信系統乃以將個人電腦作為終端之網路為前 提,基本上只考慮靜態之佈局。故,無法即時對應終端之 20 移動。 習知通信系統中’開關集線器之濾過器資料庫之值更 新之時機與終端之移動無關’終端移動後,濾過器資料庫 之值到下一次更新之間,管理裝置所擁有之網路結構資訊 無法與實際結構整合’而會使網路之管理產生問題。 而隨著技術進步,早晚這類終端將不僅偈限於個人 電腦,還會㈣網路對應家電機器(網路家電)。 又’代表網際網路之網路環境中,乃將資訊分割為稱 為封包之單位來傳送,藉此進行通信。 -般而言,封包之傳送·最佳工作量處理。這表示 要求即時性之聲音傳送或影像傳送的流量或Μ即時傳送 之檔案傳送等流量皆一視同扣。从 m ^ θ t 优丨Η-。故,若因大量檔案傳送等 流量而使網職亂,聲音傳送或影像傳送之流量也會受直 影響’發生聲音中斷或影像雜亂等,致使這些傳送發生問 題。 為了順利進行要求即時性之聲音傳送或影像傳送,乃 必須確保通信路徑上之網路資源。而,預約該網路資源之 其中一方法,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中, 係規定資源預約協定RSVP (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作為網際網路標準’其内容記載於「RFC22〇5,,Res〇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 RSVP ) - Version 1 Function
Specification’’」〇 RSVP係在開始通信前’將通信所需之網路資源確保於 存在與通信對象之路徑上的中繼機器。藉此,由於可確保 每次流量所需之網路資源,因此可保證通信品質。 又,在IEEE 802 LAN上,用以進行將RSVP作為基礎之 接受控制與網路資源管理之協定係規定有SBM (Subnet
Bandwidth Manager )。此為藉稱為 DSBM ( Designated SBM ) 之頻帶管理功能來實現第2層之資料鏈結層的頻帶預約。其 内谷§己載於「RFC2814 “SBM( Subnet Bandwidth Manager): A Protocol for RSVP —Based Admission Control over IEEE 802 —style networks”」o 接著,說明RSVP之動作。RSVP係藉在支援Rsvp之中 繼機器、傳送終端及接收終端間傳收控制訊息來進行頻帶 預約。傳送終端將記載有要傳送之資料的流量特性之 PATH」讯息傳送至接收終端「path」訊息沿通信路徑 一面經由中繼器一面到達接收終端。接收終端將記載有本 身接收所需之網路資源的「RSVP」訊息傳送至傳送終端。 路徑上之網路機器依照「RSVP」訊息内容來預約本身之網 路資源。如此一來,便可預約傳送終端與接收終端間之通 信的資源。經預約之資源會定期傳送「RSVP」訊息,藉此 繼續並保持。 代表刚述RSVP及SBM等協定之習知技術的資源預 約,基本上乃以靜態網路結構為前提。服務開始時係沿通 信路徑進行網路資源之預約,並定期送出預約資訊以繼續 並維持該資源。故,無法充分對應中途終端移動而使網路 結構變化之狀況。以下將敘述該等習知技術所具有之問題 點例。 即,習知技術中’終端移動而使通信路徑變化時,預 約資訊所顯示之通信路徑與實際通信路徑間會產生不整 合。在不整合狀態持續時,恐怕便無法維持本身終端通信 之頻帶保證,且,其它終端之網路資源預約也會產生問題。 第22圖為習知網路上之路徑之例圖1。終端丨與終端2 連接於中繼器6,終端3連接於中繼器7,終端4連接於中繼 器5。又’中繼器5與中繼器6及中繼器7連接,整體構成〆 星型之網路。在此’各中繼器間及中繼器與終端間之傳送 頻帶分別假定為10Mbps。 /見在’使用由終端4至終端3經由中繼器5及中繼器7之 路tPi用以進行頻帶6Mbps之資料傳送的網路資源以 及由終端1至終端2經由中繼器6之路徑p2,用以進行相同頻 帶6Mbps之資料傳送之網路資源係已預約。故,此時各終端 間之資料傳送係順利地進行。 接著,假定終端2由實線所示之狀態朝箭頭M1之方向 移動至虛線所不之狀態,並由中繼器6至中繼器7變更其連 接。該移動後,新的路徑P3並未立刻確立網路資源之預約。 在該狀態下,若不知道終端2已移動而終端丨繼續傳送封包 至終端2,中繼器5與中繼器7間便會發生擁擠。換言之,中 繼器5與中繼器7間,已在使用之終端4與終端3之資料傳送 所需之頻帶,以及終端1與終端2間要使用新的路徑P3時資 料傳送所需之頻帶的總和(12Mbps)超過此時之傳送頻帶 (10Mbps),而使各資料傳送產生問題。 再者,也會發生以下狀況。 第23圖為與第22圖相同之網路結構中的路徑例圖2。第 23圖中,使用由終端3經由中繼器7、中繼器5及中繼器6到 達終端2之路徑P4,終端3與終端2已確立用以傳送頻帶 6Mbps資料之網路資源之預約。終端2由該狀態朝第23圖之 箭頭M2移動,將其連接由中繼器6變更至中繼器7,改變為 1323101 新的路徑P5。該移動後,目前終端2所使用之路徑P4的網路 資源尚未開放。此時,由於終端4經由中繼器5及中繼器6開 始在與終端1間傳送6Mbps之資料,因此即使想預約路徑P6 之網路資源,也會因中繼器5與中繼器6間之網路資源尚未 5 開放預約而實際上無法預約。 以上說明之問題會因代表RSVP及SBM等協定之習知 技術資源預約無法立即對應終端移動而發生。 使用網路家電之一般使用者的行動是無法預測的,因 為終端移動的情形會比僅將個人電腦作為終端時更頻繁。 10 舉例言之,想像使用者拔掉與接收影像中之電視裝置 (網路家電)連接之線路並插到別的埠。此時,可能會因 影像資料流通之通信路徑改變了,而影響到別的網路家電 之服務。 再者,網路由複數固定中繼器與以無線連接該等中繼 15 器之複數終端(諸如電腦或攜帶型畫面處理裝置)構成時, 將以終端之連接對象無時不刻在變化為前提,可想而知以 前述習知技術勢必無法對應。 又,在近年來日漸普及之無線LAN及行動環境下,顯 然伴隨終端移動之通信路徑變更將會頻繁地發生,因而需 20 要一解決之對策。 【發明内容3 發明概要 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在可預約網路資源之網路中, 當終端移動而使網路結構及網路資源預約狀況變更時,將 10 這些變更立刻反映於管理裝置之結構資訊及預約資訊,並 提供可預約必要之網路資源的通信系統。 第1發明之通信系統包含有:複數中繼裝置;一終端, 係與中繼裝置中之其中—中繼裝置的任一埠連接者;及, 5 s理裝置,係具有—結構資訊生成部,該結構資訊生成 4係可生成由中繼裝置與終端構成之網路的結構資訊;其 中中繼裝置並包含有:複數埠;及,—MAC位址表,係 可根據各蟑來記憶寄件者MAC位址之資訊者;❿,終端則 ^ 3有.封包接收部,係用以接收封包者;一封包傳送 10部’係用以傳送封包者;一鍵結狀態檢測部,係用以檢測 對中繼裝置之鏈結者;&,一變更通知部,係可 態檢測部檢測出鏈結時,以封包傳送部通知管理裝置網路 結構已變更。 藉該構成,管理裝置可迅速地檢測終端之移動與其移 15動對象’並將網路之結構變化迅速反映於網路之結構資訊。 第2發明之通信系統中,通知係傳送鏈結變更通知專用 封包來進行。 藉該構成,可以簡單之方法統一地處理來自各種終端 之鏈結變更通知。 2〇 第3發明之通信系統中,通知係傳送鏈結變更通知專用 封包以外之代替封包來進行。 藉該構成,不需為了鏈結變更通知而傳送專用封包, 可減輕收發信之負擔,且可控制通信路徑之流量之增大。 第4發明之通信系統中,代替封包之通知係傳送^Μρ 11 訊息、終端可提供之服務資訊及終端之電話號碼資訊中之 任一者。 藉該構成,各終端與管理裝置間可預先約定鏈結變更 通知之代替資訊,且終端可傳送包含該代替資訊之代替封 5 包’藉此告知鏈結已變更。舉例言之’終端可於檢測出鏈 ν、σ 變更時’傳送ICMP (Internet Control Massage Protocol) 之訊息作為代替資訊來告知鏈結已變更。或,終端為伺服 器等時,傳送該伺服器可提供之服務資訊作為代替資訊來 告知鏈結已變更。再者,終端為IP電話時,可傳送卟電話 10之電話號碼資訊作為代替資訊來告知鏈結已變更。 第5發明之通信系統中,通知係以多播及/或廣播來進 行。 藉該構成,可一起改寫構成網路之中繼裝置的位 址表。 15 帛6發明之通信系統中’管理裝置更具有-資訊取得 部,该資訊取得部係可於本身終端接受通知後,由中繼裝 置取得有關各埠之MAC位址資訊者;%,結構資訊生成部 係根據資訊取得部所取得之資訊來更新網路之結構資訊。 藉該構成’官理裝置可縮短檢測網路之結構變更的時 20 間。 第7發明之通k系統中,資訊取得部係以sNMp來取得 MAC位址資訊。 藉該構成,不需由習知通信系統作大幅變更,即可取 得MAC位址資訊。 12 1323101 第8發明之通信系統中,資訊取得部僅由存在於自與已 進行通知之終端相關之埠至前述管理裝置之路徑上的中繼 裝置取得MAC位址之資訊。 藉該構成,利用最低限度之資訊收集,管理裝置便可 5 掌握網路之結構變化,並可藉該資訊收集而不壓迫其它通 信所使用之頻帶。
第11發明之通信系統包含有:複數中繼裝置;及,一 終端,係與中繼裝置中之一個中繼裝置的任一埠連接者; 其中,終端包含有:一封包接收部,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10 —封包傳送部,係用以傳送封包者;一鏈結狀態檢測部, 係用以檢測對中繼裝置之鏈結者;一資源預約表,係用以 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終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者;及,一 變更通知部,係可於鏈結狀態檢測部檢測出鏈結時,以封 包傳送部將儲存於資源預約表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網 15 路之其它終端者。
藉該構成,可迅速檢測終端之移動,並可迅速開放伴 隨終端移動而變成無用之網路資源,再者,可迅速預約新 需要之網路資源,而可實現網路資源之有效利用與高品質 通信。 20 第12發明之通信系統中,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通知係 以多播及/或廣播來進行。 藉該構成,可一起通知終端移動所伴隨之網路資源預 約資訊,並可有效運用網路。 第13發明之通信系統中,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通知係 13 1323101 僅於資源預約表所儲存之通信對象終端進行。 藉該構成,可以最低限度之通知更新網路資源預約資 訊。故,可排除浪費。 第14發明之通信系統中,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網路資 5 源確保係以RS VP來進行。 藉該構成,不需由習知通信系統作大幅變更便可確保 必要之網路資源。
第15發明之通信系統係包含有:複數中繼裝置;一終 端,係與中繼裝置中之一個中繼裝置的任一埠連接者;及, 10 一管理裝置,係具有用以儲存由前述中繼裝置與終端所構 成之網路的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網路資源管理表及用以管 理網路資源之網路資源管理部者;又,終端並包含有:一 封包接收部,係用以接收封包者;一封包傳送部,係用以 傳送封包者;一鏈結狀態檢測部,係用以檢測對中繼裝置 15 之鏈結者;一資源預約表,係用以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終 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者;及,一變更通知部,係可於鏈 結狀態檢測部檢測出鏈結時,以封包傳送部將儲存於資源 預約表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管理裝置者。 藉該構成,管理裝置可迅速把握伴隨終端移動而變成 20 無用之網路資源與新需要的網路資源,並可有效運用網路。 第16發明之通信系統中,管理裝置中,網路資源管理 部係針對由終端收到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製作一已判定可 否預約終端要求之網路資源的預約可否資訊,並根據該預 約可否資訊更新網路資源管理表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後, 14 將預約可否資訊通知終端及終端之通信對象之終端。 藉該構成,由於管理裝置可針對來本身終端之網路資 源預約資訊來判斷可否預約網路資源,並將該結果通知终 端及終端之通信對象的終端’因此可對網路資源進行一元 5 管理。 第19發明之通信系統係包含有:複數中繼裝置;一終 端,係與中繼裝置中之一個中繼裝置的任一埠連接者;及, —管理裝置,係用以管理由中繼裝置與終端所構成之網路 者;其中,中繼裝置並包含有:複數埠;及,一MAC位址 10 表,係可根據各槔來記憶寄件者MAC位址者;終端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部,係用以接收封包者;一封包傳送部,係用 以傳送封包者;一鏈結狀態檢測部,係用以檢測對中繼裝 置之鏈結者;一資源預約表,係用以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 終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者;及,一變更通知部,係可將 15網路之結構已變更及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管理裝置者; 官理裝置包含有:一封包接收部,係用以接收封包者;一 封包傳送部,係用以傳送封包者;一資訊取得部,係可由 中繼裝置取得有關各埠之MAC位址之資訊者;一結構資訊 生成部’係用以生成網路之結構資訊者;一網路資源管理 2〇表,係用以儲存網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者;及,一網路 寅源理部’係用以管理網路之網路資源者;而’终端可 於鍵結狀態檢测部檢測出鏈結時,將網路之結構已變更之 通知及儲存於資源預約表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以封包傳 送。P傳送至管理部;管理裝置中,資訊取得部可於收到來 15 1323101 本身終端之通知後,由中繼裝置取得有關各埠之MAC位址 資訊,結構資訊生成部可根據資訊取得部取得之資訊來更 新網路之結構資訊,而網路資源管理部則可針對由終端接 收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製作一已判定可否預約終端所要 5求之網路資源的預約可否資訊,並根據該預約可否資訊更 新網路資源管理表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後,將預約可否資 訊通知終端及終端之通信對象之終端。 藉該構成,管理裝置可迅速檢測終端移動及其一移動 目的地’並可將網路之結構變化迅速反映於網路之結構資 10訊。又,管理裝置可縮短檢測出網路之結構變更的時間。 再者,管理裝置可迅速把握伴隨終端移動而變成無用之網 路資源與新需要的網路資源,並可有效運用網路。 第20發明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傳送鏈結變更通知 專用封包來進行。 15 20 藉該構成,可以簡單方法統一處理來自各種終端之鏈 結變更通知。 第21發明之通信系統中,诵4〇伤值 逋知係傳送鏈結變更通知專 用封包以外之代替封包來進行。 之流量之增 藉該構成,不需為了鏈結變更通知來傳送專用封包 而可減輕收發信之負擔,又,可控制通信路徑 ^ 大0
第22發明之通信系統中,代替封包之通知係傳送ICMP 終料提供之絲h、終狀料號碼資訊及網 路貢源預約貨訊中之任一者。 16 1323101 藉該構成,各終端與管理裝置間可預先約定鏈結變更 通知之代替資訊,且終端可傳送包含該代替資訊之代替封 包,藉此告知鏈結已變更。舉例言之,代替資訊可傳送來 自終端之ICMP訊息、終端為伺服器等時之伺服器可提供之 5 服務資訊、終端為IP電話時之電話號碼資訊或網路預約資 訊來告知鏈結已變更。
第26發明之通信系統中,中繼裝置係構成無線LAN之 基地台,而終端之鏈結狀態檢測部則可檢測與基地台之連 結之變化來作為鏈結。 10 藉該構成’可有效運用以無線LAN構成之網路。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方塊圖。 第3 ( a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15 第3 ( b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 A C位址表之狀態
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結構資訊之連接圖。 第5(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5 ( b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 A C位址表之狀態 20 圖。 第6(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6 (b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 A C位址表之狀態 圖。 第6 (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封包之構造圖。 17 第7(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_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7 (b)〜(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表 之狀態圖。 第8 ( a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5 第8 (b)〜(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表 之狀態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網路之例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IP位址及MAC位址之 例圖。 10 第11 (a) ~ (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 表之狀態圖。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過程之流程 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步驟說明圖。 15 第I4 (a)〜(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 表之狀態圖。 第15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 第16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方塊圖。 第17〜18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中網路上之路徑之例 20 圖。 第19 (a)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網路資源管理表 之狀態圖。 第19 (b)〜(c)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資源預約 表之狀態圖。 18 1323101 第20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網路資源管理表之狀 態圖。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過程之流程 圖。 5 第22〜23圖係習知網路上之路徑之例圖。 t實施方式3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接著,一面參考圖式一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第1實施形態) 10 第1圖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第2圖為 同管理裝置之方塊圖。 如第1圖所示,本形態之終端10具有以下要素。封包傳 送部11向外部傳送封包。封包接收部12由外部接收封包。 在此,如第6 (c)圖所示,該封包内設有儲存收件者 15 MAC位址、發件者MAC位址之欄位。
這些MAC位址係依構成網路之機器(諸如管理裝置、 中繼裝置或終端等)而賦予獨特性者,舉例言之, 如”00:20:44:00:00:01”。以下,將包含圖式且具有符號*之 構成要素之MAC位址顯示如「m *」。 20 第1圖中,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該終端10是處於與中 繼裝置之埠連結或切斷之狀態。在此,當終端10以有線連 接於中繼裝置時,鏈結狀態檢測部13會檢測線路是否與中 繼裝置之埠(例如乙薩網路(登錄商標)線路)連結或切 斷。另一方面,當終端10以無線連接中繼裝置時,鏈結狀 19 態檢測部13會檢測是否與中繼裝置之無線側(本說明查 中,該「無線側」亦稱為「埠」。換言之,本說明書中「蜂曰 之語意較一般為廣)連接。 舉例言之,鏈結狀態檢測部13可於檢測出終端1〇為代 5表基地局之巾繼裝置時,或是於短㈣後終端1()連接於中 繼裝置’再由代表基地局之中繼裳置轉移時,將終端1〇由 中繼裝置切斷。 變更通知部14當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出連結後,以 封包傳送部11將封包傳送至管理裝置2〇,並通知網路之結 1〇構已變更。該通知係藉多播或廣播進行。 如第2圖所示,管理裝置2〇具有以下要素。封包傳送部 21將封包傳送至外部。封包接收部22由外部接收封包。 資訊取得部23由終端10收到通知後,取得與中繼裝置 之各埠有關之MAC位址資訊。本形態之中繼裝置皆為具管 15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或橋接器,資訊取得部23以SNMP取得 mac位址資讯。資訊取得部μ僅由存在於自與已進行通知 之終端相關之埠至管理裝置20之路徑上的中繼裝置取得 mac位址之資訊。 >汛取得部23並非取得所有中繼裝置之mac位址表資 20汛,而是循管理裝置20所連接之中繼裝置至已發出變更通 知之終端所連接之中繼裝置的路徑,只取得該路徑上之中 繼裴置之MAC位址表資訊。換言之,管理裝置20由終端收 到變更通知時’首先,資訊取得部23取得管理裝置20所連 接之中繼裝置之MAC位址表資訊後,該終端確認接著連接 20 1323101 於哪一中繼裝置’並取得接著連接之中繼裝置間之mace 址表資訊,如此重複實施前述處理至終端。藉此,可僅以 最低限度之mac位址表資訊來更新結構資訊。 結構資訊生成部24根據資訊取得部23所取得之最新 5 M AC位址資訊來生成構成網路之中繼裝置及終端之結構資 訊。 又’如第3 (a)圖所示,中繼裝置5〇具有mac位址表 59,且除2號埠52外,並具有複數(圖式中之例為6個)埠。 而,顯示埠之〇記號内之數字為埠之編號。 10 如第3 (b)圖所示,MAC位址表59記憶各埠編號及與 其相關之寄件者位址。對應各埠編號之寄件者河八(:位址有 的是1個都沒有,有的是僅有1個,有的是有2個以上。 圖示結構資訊生成部24生成之結構資訊,如第4圖。第 4圖所示之例中,管理裝置20與中繼裝置兄之丨號埠51連 15接,中繼裝置5〇之3號埠53與中繼裝置60之2號埠62連接, 中繼裝置60之6號埠66與終端1〇〇連接。又,中繼裝置5〇之6 號埠56與中繼裝置70之5號埠75連接,中繼裝置70之3號埠 乃與終端80連接,中繼裝置70之6號埠76與終端90連接。 當然’圖示之結構資訊僅為一例’只要能掌握網路之 20 連接關係,可進行種種變更。 接著,以第3及5至8圖說明結構資訊構成之過程。如第 3 (a)圖所示,中繼裝置50内完全沒有連接任何终端之狀 態下’如第3 (b)圖所示,MAC位址表59中沒有儲存各璋 之寄件者MAC位址。 21 1323101 接著,如第5 (a)圖所示,終端10與2號埠52連接。此 時,終端10之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連結。 惟,終端10傳送封包至中繼裝置50前,如第5 (b)圖 所示,MAC位址表59之内容與第3 (b)圖之狀態相同。 5 接著,如第6 (a)圖之箭頭N1所示,終端10傳送封包, 當該封包到達中繼裝置50後,MAC位址表59之内容會變更 如第6(b)圖所示。即,有關2號埠52之寄件者MAC位址會 設定為終端10之MAC位址「mlO」。
如第7 (a)圖所示,中繼裝置50之1號埠51與中繼裝置 10 60之3號埠63連接。此時,如第7(b)圖所示,MAC位址表 69内什麼都沒儲存。 接著,如第8 (a)圖之箭頭N1所示,終端10傳送封包, 該封包如箭頭N2所示傳送,到達中繼裝置60後’如第8 (c) MAC位址表圖所示,MAC位址表59之内容會追加設定為代 15 表1號埠51之連接對象的中繼器60之MAC位址「m60」。同 時,MAC位址表69之内容如第8(b)圖所示變更。換言之, 有關3號埠63之寄件者位址會設定為終端10之MAC位址 「mlO」與中繼器50之MAC位址「m50」。 重複以上處理後,構成如第9圖所示之網路。此時,各 20 構成要素之IP位址及MAC位址係如第10圖所示者。 又,此時,MAC位址表59之内容如第11 ( a)圖所示, MAC位址表69之内容如第11 (b)圖所示,而MAC位址表 79則如第11 (c)圖所示。 以第11 (a)圖中之3號埠53為例說明,3號埠53内儲存 22 1323101 有中繼裝置60之MAC位址及終端loo之MAC位址。在此,3 號埠53直接與中繼裝置60之2號埠62連接,並透過中繼裝置 60於其前(6號埠66)與終端1〇〇連接。 本形態中’ 3號埠53直接連接或透過某一中繼裝置連接 5 並沒有區別。 即,符合之埠編號有MAC位址係表示該埠之前(兮方 向之任一位置)有儲存有MAC位址之機器。藉此,管理穿 置20可得知通往各中繼裝置或各終端之路徑。 接著,以第12圖說明進行新的連接後至結構資訊更新 10 為止之處理過程。 於步驟1中,終端10與新的埠連接。接著,於步驟2中, 終端10之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連結。 於步驟3中,終端1〇之變更通知部14變更通知封包傳送 至管理裝置20。該傳送係以多播或廣播進行。位於傳送該 15 封包之路徑的中繼裝置會變更MAC位址表。 於步驟4中,管理裝置2〇對與該路徑相關之中繼裝置傳 送資訊要求。於步驟5中,MAC位址表之最新資訊會由與該 資訊要求相反之方反向傳送,並由資訊取得部23取得。 於步驟6中’結構資訊生成部24根據資訊取得部23所取 20得之最新資訊來更新結構資訊。 接著,一面參考第13圖一面說明終端1〇〇移動時之動 作。首先,如第23圖之虛線所示,終端100與中繼裝置6〇之 6號埠連接。 此時,MAC位址表59、69、79之内容分別如第u (a)、 23 1323101 (b)、(c)圖所示。 如第13圖所示,終端100由該狀態自6號埠66切斷後, 朝箭頭N10方向移動,並與1號埠71連結。 僅藉連結’ MAC位址表59、69、79之内容如第11圖。 5 接著,終端1〇〇以多播或廣播傳送變更通知封包。藉該 傳送’如第14圖所示,使MAC位址表59、69、79之内容變 更。 φ 在此,比較第11圖與第14圖可知,由MAC位址表59之3 旒埠53刪除「mi〇〇」,於MAC位址表69之6號埠66追加 1〇 「m100」,並於MAC位址表79之1號埠71追加「ml〇〇」,同 時由5號埠75刪除「mlOO」。 接著’如箭頭N14、N15、N16所示,資訊取得部23對 中繼裝置50、60、70要求最新資訊傳送。對此,中繼裝置 5 〇 、60、70朝這些箭頭之反方向對資訊取得部23傳送mac 15位址表59、69、79之内容。 ^ ^資讯取得部23收到該傳送後,結構資訊生成部24根據 该傳送來更新結構資訊。 習知通信系統由於主要只要可檢測出網路之障礙即 °因此不需立刻知道終端已移動,而不具有檢測終端移 20動之機構。 山在此,如第13圖所示,在終端1〇〇與1號埠71連結後(終 端100傳送變更通知封包前)之狀態下,由於中繼裝置之
A 址表並未更新,因此管理裝置20無法得知終端1〇〇 疋已移動。此時,資訊取得部23即使要求MAC位址表59、 24 69、79傳送資訊,管理裝置20會於终端1〇〇與6號埠66連結 時錯誤認知。 且,若利用SNMP陷阱,管理裝置20可檢測6號埠66之 切斷與1號埤·71之連結。惟’此時亦有問題,管理裝置2〇無 5法區別終端100移動與1號埠71連結,以及不同於終端1〇〇之 另一終端100與1號埠71連結。 為避免此情形,收到SNMP陷附通知之管理裝置2〇會對 所有終端而非中繼裝置傳送要求應答之廣播封包。惟,如 此一來,由於一般而言終端可能有很多個,因此會傳送大 10 量之廣播封包,而壓迫到其它通信使用之頻帶。 故,本形態中,終端100檢測出連結後,連結之終端100 本身(通常只有1台)會對管理裝置20傳送變更通知^藉此, 中繼裝置之MAC位址表更新與管理裝置20之終端移動檢測 (結構資訊變更)便可同時進行。 15 以多播(或廣播)進行該通知,藉此可更新構成網路 之所有中繼裝置之mac位址表。 換言之,由於可告知所有中繼裝置終端之場所(連接 之方向),因此當終端移動時’可立刻確定其連接場所。這 對有需要正確管理佈局資訊之通信系統而言十分有效。 20 以上之說明中,終端100可於檢測出連結後將鏈結檢測 通知加入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並加以傳送。 惟,該鏈結檢測通知不用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亦 可。即,各終端與管理裝置間,可預先約定鏈結變更通知 之代替資訊,終端可傳送包含該代替資訊之封包來通知鍵 25 1323101 結已變更。舉例言之,終端可執行一稱為ping (Packet
Internet Groper)之TCP/IP網路診斷程式代替傳送鏈結變更 通知專用封包’並傳送包含作為代替資訊之ICMP訊息的代 替封包。或者,當終端為伺服器時,亦可傳送包含作為代 5替資訊之該伺服器可提供之服務的代替封包來通知鏈結已 變更。再者,當終端為IP電話時,亦可傳送包含作為代替 i讯之IP電話之電話號碼資訊的代替封包來通知鏈結已變 更。 或者,亦可傳送將鏈結變更通知加入於一部份上述代 10 替資訊之另一代替封包。 月IJ述代替封包可以廣播或多播來傳送。 如此,除傳送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外,若於各終端 與管理裝置間,預先約定鏈結變更通知之代訊傳送 15
20 包含該代替資訊之代替封包,便不會因傳送專用封包而佔 有傳送通路。 (第2實施形態) 圖為二St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第16 圖為同皆理裝置之方塊圖。 第15及16圖中,係分別對與第j 圖及第2圖相同之構成要素 '辦•予相同符號以省略說明。 如第15圖所示,本形綠 . ^ ^ A 、之終端10具有封包傳送部11、 封包接收。卩12 '鏈結狀態檢 m^^l5 而。卩13、變更通知部14及資源 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 6描、, 出連結後,變更通知部14以封 c傳运。卩11將封包傳送至 s理裴置20,通知網路之結構已 26 變更。該處理過程與本發明第丨實施形態相同。再者變更 通知部14以封包傳送部11將儲存於資源預約表15之網路資 源預約資訊通知管理裝置2Q。該通知係以多播或廣播進 行。資源預約表15之具體例係如後述。 5 #第16®所示,本形態之管理裝置2G具有封包傳送部 2卜封包接收部22、資訊取得部23、結構資訊生成部24、 網路資源管理表25及網路資源管理部26。
資源取得部23由終端1〇收到網路結構已變更之通知 後,取得與中繼裝置之各琿有關之MAC位址資訊。本形態 W之中繼裝置皆為具管理功能之開關集線器或橋接^,資訊 取得部23以SNMP取得MAC位址。資訊取得部23以SNMp而 僅由存在於自與已進行通知之終端相關之埠至管理裝置 之路徑上的中繼裝置來取得MAC位址之資訊。該取得MAC 位址資訊之處理過程與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說 15 明。 結構資訊生成部24根據資訊取得部23所取得之最新 MAC位址資訊生成構成網路之中繼裝置及終端之結構資 訊。該結構資訊之生成處理過程及構成結果與本發明第1實 施形態相同,故省略說明 20 網路 > 源官理部26由終端10接收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 通知後,檢討其内容,並判定要求之網路資源可否預約, 作成預約可否資訊。根據作成之預約可否資訊,更新網路 資源管理部25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再者,網路資源管理 部26將作成之預約可否貧訊通知終端1 〇及其通信對象之終 27 1323101 端。 接著,以第17圖至第20圖說明網路資源預約之處理過 程。以下說明中,各終端與中繼器間及各中繼器間之頻帶 寬為 10Mbps。 第17圖為本形態之網路上的路徑之例圖1。第π圖中, 由於與中繼器60之3號埠63連接之終端100係於箭頭N18所 示之方向,對連接於中繼器60之6號埠66之終端80傳送封
10 15
20 包,囚此乃預約6Mbps之頻帶。夕 連接之終端110則以箭頭N19之方向’對連接於中繼器7〇之6 號埠76之終端90傳送封包,因此預約6Mbps之頻帶。 此時,終端100之資源預約表15内儲存有第19 (a)圖 所示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該資源預約表15具有表示預約 標號之預約ID」域、表示封包寄件者之「寄件者」域、 ^不封包收件者之「收件者」域、表示封包通信路徑之「通 ,路輕」域及表示封包傳送之頻帶之「預約頻帶」。此時, 表=Γ^Α「2」’「寄件者」與「收件者」内儲存有分別 信路徑之職C位址「mlGG」與「_」,通信路徑内依通 路徑上之巾列儲存有寄件者說位址「咖」、通信 「⑽〇」二=聽AC:位址「_」及「收件者」MM位址 預相帶」内則儲存頻帶寬「6Mbps」。 (b)圖广件者之終端U°之資源預約表15内,第19 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係儲存為「 。 之各終端^^源之預約確保係、以Μ”而藉如圖所示 月卜之例中為終端8〇及終端9〇)之變更通知部 28 14來進行。 s理裝置2G由各寄件者接收網路資源之預約通知,並 管理網路全體之網路資源。此時 ,管理裝置20之網路資源 f理表5内如第19(。)圖所示—樣準備有「預約出」域、 5「寄^者」域、「收件者」域、「通信路徑」域及「預約頻 π」預为1D」内儲存有預約編號,「寄件者」與「收件者」 内儲存有表π各終端之MAC位址,「通信雜」内依通信路 徑之順序並顺財料者MAC位址、職路徑上之中繼 器MAC位址及「收件者」MAC位址。「預約頻帶」内儲存 10有用於封包通信之頻帶。 網路資源管理部26可觀看第19 (c)圖之所有預約狀 況’並進行網路資源之管理,以使通信路徑皆不會產生通 ^擁擠。在第17圖之狀態下,任何區間皆不會產生通信擁 擠。 15 接著’第18圖為本形態中網路上之路徑之例圖2。如該 圖所示’終端80朝箭頭N20之方向移動,並將連接由中繼器 60變更至中繼器70。換言之,終端100至終端8〇之路徑係由 第17圖之箭頭N18變更至第19圖之箭頭N21。接著,終端80 之鏈結狀態檢測部13檢測鏈結狀態之變化,變更通知部14 20進行網路結構已變更之通知,而管理裝置20之結構資訊生 成部24則生成新的網路結構資訊。 又,終端80之變更通知部14以RSVP執行網路資源之確 保’並根據該結果更新資源預約表15之網路資源預約資 訊,同時將已更新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傳送至管理裝置 29 1323101
10 15
20 20。接著,管理裝置20隨著網路結構變更,將第i9圖 之「預約ID」=「2」之無用網路資源,並將該要點通知「預 約ID」=「2」之「寄件者」MAC位址所示之終端及「收件 者」MAC位址所示之終端。且,將第2〇圖所示之新的「預 約ID」=「3」以第18圖之箭頭N21所示之路徑確保。 此時,「預約ID」=「3」與已預約確保之「預約ID」= 「1」共用中繼器50及中繼器7()間之職。若網路資源管理 部26許可共用’由於已預約確保之「預約1〇」=「丨」之預 約頻帶6Mbps與要新之「預細」=「3」之_頻帶 6MbPs之和丨鳩_過騎狀㈣寬醜bps,因此該: 徑會發生麟。故,網路資科理部26不會許可新的「預 約1D」_ 3」之預約。該新預約會於「預約ID」=「1」之 通信結束,中繼㈣與中顧·之路徑開放後方確保。 如此來本形態之通信系統便可隨時避免網路擁擠。 第19圖所示之資源預約表15與網路資源管理表Μ之資 料儲存格式及第2G圖所示之網路資源管理表25之資料儲存 格式為其t W ’重點為’藉簡便之識別號碼預約網路資 源。可識別寄件者、收件者、路徑與預約頻帶,若可藉該 資訊管理網路之資源,則無論何種形式皆可。 接著第21圖為顯示本形態通信系統之處理過程之流 程圖° ^參考第18_ ’ 面依第21圖說明進行新連接後 至網路資源更新為止的本形態通信系統之處理過程。 步驟11中’終端80移動,與新的蟑連接。接著,步驟 12中,終端8G之戦狀態檢測卵檢測新的連結。 30 步驟13中,終端80取得新需要的網路資源之資源預約 資訊後,儲存於資源預約表15。 步驟14中,變更通知部14將儲存於資源預約表15之資 源預約資訊傳送至管理裝置20。 步驟15中,管理裝置20之網路資源管理部26作成判斷 新要求的網路資源可否預約之預約可否資訊。網路資源管 理部26根據作成之預約可否資訊更新網路資源管理表乃之 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同時將預約可否資訊通知「寄件者 MAC位址所示之終端及「收件者」mAC位址所示之終端。 10 步驟16中,網路資源管理部26於待機一定時間後,將 控制回到步驟12 ’調查是否有新的連結。 步驟12中,若檢測出新連結,便由步驟13進行步驟15 之處理,若沒有檢測出新連結,則將控制移至步驟16。 本形態之通信系統係如上述一面依一定時間檢測有無 15新連結一面管理網路。 以上說明之本形態之終端80係於檢測出連結時,將連 結檢測通知加入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來傳送。 惟’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相同地’本形態中該鏈結 檢測通知亦可不使用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即,可於各 20終端與管理裝置間預先約定鏈結變更通知之代替資訊,it 由終端傳送包含該代替資訊之封包來通知鏈結已變更。 舉例言之’終端亦可執行所謂ping來代替傳送鏈結變 更通知專用封包,傳送包含作為代替資訊之ICMP訊息的代 替封包。或者,當終端為伺服器時’亦可傳送包含作為代 31 1323101 替資訊之該伺服器可提供之服務的代替封包來通知鏈結已 變更。又,當終端為ip電話時,亦可傳送包含作為代替資 訊之IP電話之電話號碼資訊的代替封包來通知鏈結已變 更。再者,亦可傳送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來通知鏈結已變更。 或者,亦可傳送將鏈結變更通知加入於一部份上述代 替資訊之另一代替封包。 前述代替封包可以廣播或多播來傳送。
如此,除傳送鏈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外,若於各終端 與官理裝置間,預先約定鏈結變更通知之代替資訊,傳送 10包含該代替資訊之代替封包,便不會因傳送專用封包而佔 有傳送通路。 (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第3實施形態之通信系統具有複數個第15圖所 1不之終端10及1個以上之中繼器。本形態之通信系統的其中 例係將第18圖之管理裝置2〇加以割愛者。
將第18圊之管理裝置20割愛,以第18圖及第15圖說明 本形態之動作。 第18圖中,終端80朝箭頭N20所示之方向移動,連接則 20 1中繼器6G變更至中繼器7()。如此_來,終端8()之鍵結狀 ^檢測部13檢測出鏈結狀態之變化後,變更通知部14會將 路構已變更之通知傳送至網路上之其它終端(此時終 9 0 、终端1〇0及終端110)。又,終端80之變更通知部14透 /封包傳送部11將儲存於資源預約表15之網路資源預約資 訊通知網路上之其它終端。 32 1323101 終端8 0之變更通知部14根據儲存於資源預約表15之網 路資源預約資訊執行RSVP,進行網路資源之確保。 前述鏈結狀態通知部與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通知係以 廣播或多播進行。 5 如此,本形態之通信系統中,即使不設置管理裝置20 全終端,全終端亦可經常共有現階段之網路結構資訊及網 路資源預約資訊,且各終端可以平等立場管理網路。 當然,本形態亦與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 態相同地,傳送新鏈結之檢測通知可不用鏈結變更通知專 10 用封包,而用其它代替封包。 本形態之通信系統以小規模而簡易型之通信系統為 佳。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目的在於當終端移動時,檢測新 鏈結,並根據該資訊立即更新網路結構資訊,且有效利用 15 網路資源,而只要不脫離本發明之要旨,可進行各種運用。 根據本發明,即使終端移動,亦可整合管理裝置之網 路結構資訊與實際結構,並管理網路以有效利用網路資源。 C圖式簡單說明3 第1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 20 第2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方塊圖。 第3(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3 (b )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 A C位址表之狀態 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結構資訊之連接圖。 33 1323101 第5(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5 ( b)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 A C位址表之狀態 圖。 第6(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5 第0(b)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表之狀態 圖。 第6 (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封包之構造圖。 第7(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中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7 (b)〜(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表 10 之狀態圖。 第8( a)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t繼裝置之連接圖。 第8 (b)〜(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表 之狀態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網路之例圖。 15 第10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IP位址及MAC位址之 例圖。 第11 (a)〜(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 表之狀態圖。 第12圖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處理過程之流程 20 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通信步驟說明圖。 第14 (a)〜(c)圖係本發明第1實施形態之MAC位址 表之狀態圖。 第15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終端之方塊圖。 34 1323101 第16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管理裝置之方塊圖。 第17〜18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中網路上之路徑之例 圖。 第19 (a)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網路資源管理表 5 之狀態圖。 第19 (b)〜(c)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資源預約 表之狀態圖。 第2 0圖係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網路資源管理表之狀 態圖。 10 第21圖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形態之處理過程之流程 圖。 第22〜23圖係習知網路上之路徑之例圖。 【圖式之主要元件代表符號表】 1 〜4,10,20,30,40,50,60,70,80,90,100,110·.·終端 5〜7...中繼器 11,21,31,41,51,61,71,81...封包傳送部 12,22,32,42,52,62,72,82 ·..封包接收部 13.. .鏈結狀態檢測部 14.. .變更通知部 15.. .資源預約表 23.. .資訊取得部 24···結構資訊生成部 25.. .網路資源管理表 26.. .網路資源管理部 51 〜56,61 〜66,71—76..·埠 59.69.79.. .1.(:位址表 35

Claims (1)

1323101 第92137080號申請案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98.12. 拾、申請專利範圍=丨―9年8.产曰蛀雜頁| 1. 一種通信系統,包含有· 複數中繼裝置; 一終端,係與前述中繼裝置中之其中一中繼裝置的任 5 —埠連接者;及 一管理裝置,係具有一結構資訊生成單元,該結構資 訊生成單元係可生成由前述中繼裝置與前述終端構成之網 路的結構貢訊, 其中,前述中繼裝置並包含有: 10 複數埠;及 一MAC位址表,係可根據前述各埠來記憶寄件者MAC 位址之資訊者; 而,前述終端則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15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前述中繼裝置之 鏈結者;及 一變更通知單元,係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元檢測 出鏈結時,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通知前述管理裝置網路 20 結構已變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傳送鏈結 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來進行。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傳送鏈結 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以外之代替封包來進行。 36 1ι^- 年月g修正替换頁 如申請專利範咖項之通信系統,其中代替封包之通知 “傳^ICMPtfi息、終端可提供之服務資減終端之電話號 碼資訊中之任一者。 .如申4專㈣圍第丨項之通㈣統,其巾通知係以多播及 /或廣播來進行。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旧之通㈣統其巾前述管理裝置更 具有一貢訊取得單元,該資訊取得單元係可於自前述終端 接文通知後’由前述巾繼裝置取得錢各埠之MAC位址資 訊者; 而,刖述結構資訊生成單元係根據前述資訊取得單元 所取得之資訊來更新網路之結構資訊。 7·如申咕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取得單元 係以SNMP來取得MAC位址資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取得單_ 15僅由一路徑上的中繼裝置取得MAC位址之資訊,該路徑$ 存在於從與已進行通知之終端相關之埠到前述管理社' 者。 裝置 9. 一種通信系統用之終端,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20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中繼裝置之鏈社 者;及 一變更通知單元,係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元檢別 出鏈結時,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通知前述管理I置網硌 37 1323101 -9a-4a-U_ 年月曰修正替換頁: 結構已變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終端,其中前述網路之結構變 更通知係以多播及/或廣播來進行。 11. 一種通信系統,包含有: 5 複數中繼裝置;及 一終端,係與前述中繼裝置中之其中一中繼裝置的任 一埠連接者; 其中,前述終端記憶有一用以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終 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的資源預約表,並包含有: 10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前述中繼裝置之 鏈結者;及一變更通知單元,係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 元檢測出鏈結時,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將儲存於前述資 15 源預約表之前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網路之其它終端 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網路資源 預約資訊之通知係以多播及/或廣播來進行。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網路資源 20 預約資訊之通知係僅於前述資源預約表所儲存之通信對象 終端進行。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依據前述網路 資源預約資訊之網路資源確保係以RSVP來進行。 15. —種通信系統,係包含有: 38 rI323101 年月日修jt替換頁 複數中繼裝置; 一終端,係與前述中繼裝置中之其中一中繼裝置的任 一埠連接者;及 一管理裝置,係具有用以儲存由前述中繼裝置與前述 5 終端所構成之網路的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之網路資源管理 表、及用以管理網路資源之網路資源管理單元者; 又,刖述終端S己憶有一用以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終端 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的資源預約表,並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10 —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前述中繼裝置之 鏈結者;及 一變更通知單兀,係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元檢測 出鏈結時,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將儲存於前述資源預約 15 表之前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前述管理裝置者。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管理裝置 中,刖述網路資源官理單元係針對由前述終端收到之前述 網路資源預約資訊製作-已判定可否預約前述終端要求之 網路貢源的預約可否資訊,並根據該預約可否資訊更新前 2〇述網路資源管理表之前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後,將前述預 約可否資訊通知前述終端及前述終端之通信對象之終端。 Π.-種通信系統用之終端,係記憶有—用以儲存本身終端 與其它終端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的資源預約表,並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u以接收封包者; 39 1323101 輩8·月12以“替换; -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中繼裝置之鏈結 者;及 一變更通知單元,係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元檢測 5 出鏈結時,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將儲存於前述資源預約 表之前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網路之其它終端者。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終端,其中該網路資源預約資 訊之通知係以多播及/或廣播來進行。 19. 一種通信系統,係包含有: 10 複數中繼裝置; 一終端,係與前述中繼裝置中之一個中繼裝置的任一 埠連接者;及 . 一管理裝置,係用以管理由前述中繼裝置與前述終端 所構成之網路者; 15 其中,前述中繼裝置並包含有: 複數埠;及 一MAC位址表,係可根據前述各埠來記憶寄件者MAC 位址者; 前述終端係記憶有一用以儲存本身終端與其它終端之 20 網路資源預約資訊的資源預約表,並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鏈結狀態檢測單元,係用以檢測對前述中繼裝置之 鏈結者;及 40 1323101 98:-12. I-1 年月 曰修正替換頁 一變更通知單元,係可將前述網路之結構已變更及前 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通知前述管理裝置者; 前述管理裝置包含有: 一封包接收單元,係用以接收封包者; 一封包傳送單元,係用以傳送封包者; 一資訊取得單元,係可由前述中繼裝置取得有關各埠 之MAC位址之資訊者; 一結構資訊生成單元,係用以生成前述網路之結構資 訊者; 10 一網路資源管理表,係用以儲存前述網路之網路資源 預約資訊者;及 一網路資源管理單元,係用以管理前述網路之網路資 源者; 而,前述終端可於前述鏈結狀態檢測單元檢測出鏈結 15 時,將網路之結構已變更之通知及儲存於前述資源預約表 之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以前述封包傳送單元傳送至前述管 理單元; 前述管理裝置中,前述資訊取得單元可於收到來自前 述終端之通知後,由前述中繼裝置取得有關各埠之MAC位 20 址資訊,前述結構資訊生成單元可根據前述資訊取得單元 取得之資訊來更新網路之結構資訊,而前述網路資源管理 單元則可針對由前述終端接收之前述網路資源預約資訊, 製作一已判定可否預約前述終端所要求之網路資源的預約 可否資訊,並根據該預約可否資訊更新前述網路資源管理 41 年月日修正替換頁 j之刚述網路資源預約f訊後’將前述賴可否資訊通知 ㈣終端及前述終端之通信對象之終端。 申月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傳送鍵 結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來進行。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傳送鍵 、’。變更通知專用封包以外之代替封包來進行。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代替封包之通 知係傳送ICMP訊息、終端可提供之服務資訊、終端之電話 號碼資訊及網路資源預約資訊中之任一者。 1〇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信系統,其中通知係以多播 及/或廣播來進行。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取得單 元係以SNMP來取得MAC位址之資訊。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通信系統,其中該資訊取得單 15 元係僅由一路徑上的中繼裝置來取得MAC位址之資訊,节 路徑係存在於從與已進行通知之終端相關之埠到前述管理 裝置者。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通信系統,其中前述中繼裝置 係構成無線LAN之基地台,而前述終端之前述鍵結狀離檢 20 測單元則可檢測與前述基地台之連結之變化來作為鍵择。 42
TW092137080A 2003-01-21 2003-12-26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erminal TWI32310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012034 2003-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17195A TW200417195A (en) 2004-09-01
TWI323101B true TWI323101B (en) 2010-04-01

Family

ID=3258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37080A TWI323101B (en) 2003-01-21 2003-12-26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erminal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496382B2 (zh)
EP (1) EP1441477A3 (zh)
KR (1) KR20040067943A (zh)
CN (1) CN100391156C (zh)
TW (1) TWI3231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226B (zh) * 2013-02-07 2015-04-11 Andes Technology Corp 資訊收集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14997B2 (en) * 2004-03-12 2008-08-1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GPRS tunneling protocol path integrity protocol
TWI238643B (en) * 2004-06-01 2005-08-21 Benq Corp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apable of resuming operating function of temporarily disable SIM card
US8233469B2 (en) * 2005-03-10 2012-07-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lay device
US7656856B2 (en) * 2005-04-28 2010-02-02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LSP fragments
CN1327658C (zh) * 2005-08-09 2007-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通信状况探测方法
TWI280764B (en) * 2005-11-02 2007-05-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Method for rapidly linking mobile node and access point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968165B (zh) * 2005-11-17 2010-09-15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无线区域网络中移动终端与存取点的快速连结方法
CN1866806B (zh) * 2005-12-22 2011-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共享格状网恢复的实现方法
US20070237088A1 (en) * 2006-04-05 2007-10-1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network security
CN101179453B (zh) * 2007-12-06 201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状态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1471872A (zh) * 2007-12-27 2009-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资源数据的处理方法与装置及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
JP5672235B2 (ja) 2009-10-19 2015-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フロー制御装置、フローテーブルの更新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837085B1 (ko) * 2010-08-20 2018-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Av 인터페이스에 기초해 성립된 네트워크에서 경로 대역폭을 확보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052098B (zh) * 2013-04-05 2019-04-23 索尼公司 中继管理装置、中继管理方法以及中继管理系统
JP6514100B2 (ja) * 2015-12-28 2019-05-15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方法
CN113785542B (zh) * 2019-02-15 2022-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内部网关协议(igp)快速收敛的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3635A (en) * 1991-04-30 1994-03-0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Detection on a network by a mapping application of a relative location of a first device to a second device
GB9226707D0 (en) * 1992-12-22 1993-02-17 Ncr Int Inc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with mobile station handover
US5412654A (en) * 1994-01-10 1995-05-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ly dynamic destination-sequenced destination vector routing for mobile computers
US6094431A (en) * 1995-11-30 2000-07-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de device and network resource reservation method for data packet transfer using ATM networks
US6058303A (en) * 1996-08-30 2000-05-0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bscriber activity supervision
US5802319A (en) * 1996-10-23 1998-09-0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ploying an intelligent agent to cause a packet to be sent to update a bridge's filtering database when a station is moved in a network
JP3434664B2 (ja) * 1997-02-25 2003-08-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式
US6636733B1 (en) * 1997-09-19 2003-10-21 Thompson Trust Wireless messaging method
CA2268495C (en) * 1998-12-16 2008-11-18 Loran Network Management Lt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puter network topologies
US6708034B1 (en) * 1999-09-13 2004-03-16 Nortel Networks Ltd.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guarantee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JP4227737B2 (ja) * 2000-08-30 2009-02-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ノ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継伝送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3727247B2 (ja) * 2001-03-02 2005-12-1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情報送達管理装置、移動通信端末、情報送達確認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送達確認方法
JP3857148B2 (ja) * 2001-12-12 2006-12-1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QoS保証パスの移動追従システム、このシステムに用いるルータ装置、移動通信端末、ルータ装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US7334047B1 (en) * 2002-03-18 2008-02-19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lective link state advertisement blocking over a data network area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81226B (zh) * 2013-02-07 2015-04-11 Andes Technology Corp 資訊收集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40067943A (ko) 2004-07-30
CN1518282A (zh) 2004-08-04
US7496382B2 (en) 2009-02-24
TW200417195A (en) 2004-09-01
EP1441477A3 (en) 2010-06-23
US20040162113A1 (en) 2004-08-19
EP1441477A2 (en) 2004-07-28
CN100391156C (zh)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23101B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its terminal
JP5048684B2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対する選択的なサービス更新方法
JP3665622B2 (ja) ソースアドレス選択システム、ルータ装置、通信ノード及びソースアドレス選択方法
US7305474B2 (en) Method of data transfer in mobile and fixed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s
JP2000032048A (ja) 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TW201014396A (en) Network utilities in wireless mesh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JP2002281564A (ja) モバイルネットワーク内で一定のサービス品質でルート確立する方法
WO2006075685A1 (ja) ルータ選択方法、ホームエージェント装置、移動ルータ、および移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AU201020124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path-based traffic stream admission control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CN102549981B (zh) 用于服务质量(QoS)控制的节点和方法
JPWO2006093221A1 (ja) 伝送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5229583A (ja) 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通信端末、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選択方法
JP4604142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通信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445047B1 (ko) 토폴로지 서버의 지원으로 통신 아키텍처에 분산된 노드의 네트워크에 대한 기밀 또는 보호 액세스
JP5289181B2 (ja)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リソース確保方法
AU736987B2 (en) Proxy server supporting IP quality of service
JP3682439B2 (ja)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サーバ装置、クライアント装置、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04310593A (ja) 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4242262B2 (ja)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端末
JP2005286944A (ja) ネットワーク通信装置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US20220006735A1 (en) Network device and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same
JP4261395B2 (ja) サーバ装置
KR100296076B1 (ko) 서비스 품질(QoS)을 지원하는 경로 탐색 방법
JP5136492B2 (ja) 通信サービス提供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1119427A (ja) メッセージ通信方法とその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