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13259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13259B
TWI313259B TW95140311A TW95140311A TWI313259B TW I313259 B TWI313259 B TW I313259B TW 95140311 A TW95140311 A TW 95140311A TW 95140311 A TW95140311 A TW 95140311A TW I313259 B TWI313259 B TW I31325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iii
reaction
group
bisphen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51403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819417A (en
Inventor
Shenghong A Dai
Hsing Yo Lin
Wei Fu Chen
Original Assignee
Nat Chunghsing Univers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 Chunghsing Universit filed Critical Nat Chunghsing Universit
Priority to TW951403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0819417A/zh
Publication of TW200819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8194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13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13259B/zh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Ι3Γ3259 九、發明說明: 【發明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人採取更安全及環保的方法,係由BPA經過氨基甲 酸酯前置物,以二步法來製造2,2-雙(4_異氰酸苯基)丙烷。 【先前技術】 芳香族異氰酸鹽爲市場需求極大的化學材料,可作爲聚氨酯 高分子的原料,其中又以TDI和4,4 — -MDI最爲大宗。其中,由 於4,4 'MDI的沸點較高,毒性相較爲低,所製得的PU產物亦有 極佳性能,爲工業界所喜好。而目前製造芳香族或脂肪族異氰酸 鹽最有效的方法爲光氣法,係一眾所皆知且發展成熟的技術。 藉由二元胺與光氣的作用及最初生成Carbamic acid,而後脫 去氯化氫後便可形成異氰酸鹽。然而,光氣在操作上的危險性較 高,反應後又產生大量氯化氫,易使反應器及其他工廠設備腐蝕, 易造成環境污染。因此,異氰酸鹽的非光氣製程亟待開發。 以4,4 / -MDI所製成的PU高分子,雖反應速度快,且產品具 有極佳之機械性質,但在經過UV光照或長時間的氧化之後,通常 都會有黃變的現象,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因爲連接兩個苯環之 Methylene結構上的氫在經UV光照或氧化之後極易被取代而產生 自由基,進而使兩個苯環間形成共軛雙鍵之結構,產生了嚴重色 變的現象。2,2-雙(4-異氰酸苯基)丙院(2,2-bis(4-isocyanatophenyl) propane,BCPP),是一個在化學結構上相似於4,4 'MDI的芳香族 異氰酸鹽化合物,其構造是以異丙烷(Isopropylidene)的結構連接 1313259 ' 兩個各含異氰酸鹽的苯環,不同於4,4 'MDI的Methylene結構, ' 連接苯環之甲基上因其氫已被兩個甲基所取代,因此較不易受氧 或自由基之攻擊而形成自由基。因此,若以BCPP來製造PU高分 子’其異丙烷(Isopropylidene)的結構在光照及氧化下,不易產生 .與兩個苯環具有共厄雙鍵的結構,因此預估BCPP可以用來改善 4,4 'MDI之PU高分子的變色現象。在文獻中(T. Servay et al., Polymer 41 (2000),5247-5256)亦有如此的報導及結論。
Houser等人在U.S. Pat. 6 063 892中提及2,2-雙(4-異氰酸苯基) 0 丙烷之合成方法,但其合成爲多步的合成程序,較爲不便,且過 程中需使用光氣,是此法之主要缺點。而其中所述之方法是由 -methyl styrene先與苯進行烷化,再經硝化、氫化等反應得到 2,2-bis(4-aminophenyl) propane,最後再與光氣反應而得。此外, Sundermann等人也在U.S. Pat. 4 388 246中提到將氨基甲酸酯化合 物,以溶劑稀釋後,在高溫的反應條件下,使官能基熱裂解後脫 去醇類而形成異氰酸鹽的方法。 因此,本發明人採取更安全及環保的方法,係由BPA經過氨 基甲酸酯前置物,以二步法來製造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 【發明內容】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雙官能基之雙酚A (BPA, 4,4'-Bisphenol A)衍生物,可用於製造2,2-雙(4-異氰酸苯基)丙院。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光氣製造2,2-雙(4-異氰酸 苯基)丙烷的方法,具有較佳安全性及低污染性,並可應用於抗黃 變之芳香族聚氨酯高分子上。 { 1313259 本發明之具有雙官能基之BPA衍生物具有如下之結構式(III);
ROOCHN
NHCOOR (m) 其中,R爲Cl〜C6之烷基,較佳爲甲基或乙基。 本發明製造具有雙官能基之BPA衍生物之方法包括如下步 驟:(a)使式⑴之BPA與式(II)之單官能基芳香族氨基甲酸酯於酸 性介質中進行除酚-烷化(Trans-alkylation)反應,合成式(III)之化 Φ合物;
σ (II)
NHCOOR 上述之雙酚A (BPA)與單官能基芳香族氨基甲酸酯之莫耳比 爲1 : 1〜1 : 10,較佳爲1 : 2~1 : 5 ;雙酚A與酸性介質之莫耳比 爲1 : 1〜1 : 20,較佳爲1 : 2〜1 : 7。酸性介質並無嚴格限制,較佳
爲硫酸(HdOO、甲基磺酸(methanesulfonic acid,CHdChH)或對 位-甲苯擴酸(p-t〇luenesulfonic acid)。較佳反應條件包括:溫度爲 40〜100°C,壓力爲0.1〜20 mmHg,時間爲0.5〜2小時。 本發明以非光氣法製造之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具有如下 之結構式(IV):
OCN
NCO (IV) 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b)使上述式(III)之BPA衍生物於一高沸點 溶劑中進行高溫熱裂解反應。 1313259 上述步驟(b)之高沸點溶劑係指其沸點高於220°C ;例如,但不 限於,二苯醚(diphenyl ether )、苯基環己院(phenyl cyclohexane)。 式(III)之BPA衍生物與高沸點溶劑所形成之溶液濃度較佳爲3~5 wt%。步驟(b)之較佳反應條件包括:溫度爲220~270°C,時間爲1~4 小時。 本發明之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主要係應用於製造抗黃變 之芳香族聚氨酯高分子(Polyurethanes,PU)。 【實施方法】 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係以甲基N-苯基氨基甲酸酯(Methyl phenyl carbamate,MPC)或乙基 N-苯基氣基甲酸酯(Ethyl phenyl carbamate,EPC)爲反應物,並與低價二元酣BPA在酸性狀況下 進行,經除酚及烷交換反應後,而可直接製得二元氨基甲酸酯。 文獻中,氨基甲酸酯化合物之合成方法有多種,例如Zajacek在 U.S. Pat. 3 895 054將硝基苯、甲醇(或乙醇)和一氧化碳以金屬 硒(Selenium,Se)催化製得 MPC (或 EPC),Fukuoka 在 U.S. Pat. 4 621 149將苯胺、乙醇、一氧化碳和氧氣以鈀(Palladium,Pd) 催化製得EPC。我們的實驗製備步驟爲簡化起見,以苯基異氰酸 鹽(phenyl isocyanate)爲起始劑,方法如下: 取250毫升三頸圓底燒瓶,置入磁石以及苯基異氰酸鹽(phenyl isocyanate) (71.4克,0.6莫耳)’並將溫度計以及等壓分液漏斗設 置於裝置上。取甲醇(48.0克,1.5莫耳)置入等壓分液漏斗中,緩 慢滴入至反應瓶中,燒瓶外並以冰浴冷卻之。當甲醇滴入完成後(60 分鐘內),持續攪拌約1小時,其中每隔一段時間取樣測紅外光譜 (IR)’直至-NC0吸收峰(2260 cm·1)消失,停止反應。過量之甲 13 ί3259 醇以減壓濃縮除去後,得到白色固體粗產物,1Η NMR分析結果顯 示爲MPC。所得之粗產物用真空蒸餾純化後,以正己烷再結晶, 得產物88.0克,熔點48°C,產率97%。依此方法,製備更多MPC 以供後續使用。 如欲製備EPC,可重複上述步驟,惟將甲醇改爲乙醇(69.0 克,1.5莫耳)。最後可得對應之EPC共99.0克,熔點52°C,產率 92% 〇
本發明所舉實施例之反應通式如下: ?H3 十 ch3 (I)
NHCOOR
-2 PhOH
+ ROOCHN H+/0.1-20 mmHg -o ch3 (III)
-NHCOOR (II)
(IV)
220-270 eC -2R0H 以下則詳述以MPC或EPC繼續製備2,2-雙(4-異氰酸苯基)丙 烷的操作步驟。 實施例除酚-烷(化)交換反應 實施例1_1 取250毫升單頸圓底瓶,加入MPC ( 90.6克’ 0.6莫耳)、BPA (27.5克,0.12莫耳)、甲基磺酸(28.9克,0.3莫耳)及磁石。架 設蒸餾裝置,反應溫度約90~100°C,壓力約〇·1 mmHg,時間約1〜2 小時,將酹蒸餾除盡。待溫度約降至6(TC後,加入乙醚(約1〇〇 1313259 毫升)稀釋,再以氫氧化鈉水溶液(IN)進行萃取後,分離且收 集有機相,並以硫酸鎂乾燥’之後進行過濾並以減壓濃縮除去溶 劑乙醚。接著’再以真空蒸餾’油浴溫度ioo-ufc ’將過量之 MPC蒸餾除去。取上述產物1克以乙酸乙酯與正己烷爲沖提液進 行管柱層析’得產物二元氨基甲酸酯0.7克,以1H NMR分析其結 構,5 = 1.64( s ’ 6Η)、3.67( s ’ 6Η)、7.14 7.45( dd ’ 8H ’ aromatics)、 8.55 (s,2H,-NH),熔點 110〜111°C,產率約 75%。 1 μμμ±ι 操作步驟同實施例i-i,惟,其中反應物的計量及操作條件改 如表1所示。 表1 實施例 MPC (莫耳) BPA (莫耳) 甲基磺 酸 (莫耳) 溫度 (。。) 時間 (小時) 產率 (%) 1-1 0.6 0.12 0.3 100〜125 2〜3 75 1-2 0.6 0.12 .0.09 90-100 2~3 40 實施例1-3
取250毫升單頸圓底瓶,加入EPC 12.4克(0.075莫耳)、ΒΡΑ 6.9克(0.03莫耳)、甲基磺酸40.0克(0.42莫耳)以及一顆磁石。 架設蒸餾裝置,反應溫度約90至100°C,壓力約0.1 mmHg,時間 約1小時,將酹蒸餾除盡。待溶液溫度下降至約60°C後,將所得 溶液倒入約1升的冰水中並持續攪拌30分鐘,將沉澱出的固體以 1313259 抽氣過濾分離,再加入乙酸乙酯將固體溶解,並以5%碳酸氫鈉水 溶液一起激烈搖晃後,分離且收集有機相,以硫酸鎂乾燥,之後 過濾並以減壓濃縮除去溶劑。由1H NMR分析其結構,5=1.18(t, 6H )、1.63 (s ’ 6H )、4.06 ( q,4H )、7.13 7.46 ( dd,8H,aromatics)、 8.50 (s,2H,-NH),產率約 60%。 實施例1-4〜1-5
操作步驟同實施例1-3,惟,改變甲基磺酸的使用量,其變化 如表2所示。 表2 實施例 EPC BPA 甲基磺酸 溫度 時間 產率 (莫耳) (莫耳) (莫耳) (°C) (小時) (%) 1-3 0.075 0.03 0.42 90-100 1 60 1-4 0.075 0.03 0.21 90-100 1 60 1-5 0.075 0.03 0.105 90〜100 1 50 實施例1-6 取250毫升單頸圓底瓶,加入EPC33.0克(0.2莫耳)、BPA 11.4 克(0.05莫耳)、濃硫酸54.0克(0.55莫耳)以及一顆磁石。在 50°C常壓下攪拌12小時後,將所得溶液倒入約2.2升的冰水中並 持續攪拌30分鐘,將沉澱出的固體以抽氣過濾分離,再加入乙酸 乙酯將固體溶解,並以5%碳酸氫鈉水溶液一起激烈搖晃後,分離 Ι3Ϊ3259 ' 且收集有機相,以硫酸鎂乾燥,之後過濾並以減壓濃縮除去溶劑。 由1H NMR分析,產率約40%。 由實施例1-1〜1-6發現,將ΒΡΑ在酸性介質的作用下,可與 . 單賓能基之芳香族化合物,例如甲基Ν-苯基氨基甲酸酯(Mpc)、 乙基N-苯基氨基甲酸酯(EPC)在進行烷化交換反應 (Trans-alkylation )之後,取代原先BPA上的酚而形成具有 Isopropylidene結構之二元氨基甲酸酯化合物。而其中甲基擴酸的 使用量比例過低時,如實施例1-2、1-5 ’造成產率較低,而選用硫 g 酸且在常壓之反應條件下,其產率亦較低,如實施例1_6。 實施例2 高溫熱裂解反應 取500毫升三頸圓底瓶,加入實施例1-1所製得之二元氨基甲 酸酯(10克)’二苯醚(diphenyl ether) ( 350毫升)及磁石。架設 溫度計、Dean-Stark Trap並通以氮氣,藉以將熱裂解後產生之甲醇 從反應中除去,反應加熱至約250~260°C,5小時。待溶液溫度降 至100°C以下後,再以真空蒸餾將大量的溶劑二苯醚除去,得白色 固體 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2,2-biS(4-iSocyanat〇Phenyl) S propane) 6.1克,產率75%。產物分析如下: 'H NMR 5 δ = 1.64 (s * 6Η) ' 7.08 7.26 ( dd 5 8H 5 aromatics) ! 元素分析:實驗値 C 73.77%,Η 4.80%,◦ 11.57%,N 9.91% ; 理論値 C 73.37%,Η 5.07%,Ο 11.49%,N 10.07% ; 熔點:90〜91°C β 由實施例2發現,二元氨基甲酸酯化合物在高沸點溶劑,如 二苯醚(diphenyl ether)、苯基環己燒(phenyl cyclohexane) ’ 可經 由高溫熱裂解反應而形成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以及其對應之 1313259 …甲醇或乙醇。純化後可得到高純度的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 應用:以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製浩杭萤變之TPU高分子 應用例1 取250毫升分離式反應瓶一組,加入PTMEG ( 13.5 g,分子量 2,000) ’加熱至60°C ’過程中通以氮氣。另取製得之2,2-雙(4-異 氰酸苯基)丙烷(0.577 g)以適量DMAc溶解,加入至PTMEG中, 再加入催化量之T9 (約0.004 g),並升溫至80°C促進反應,以機 械攪拌之。如上述反應經30分鐘後,再加入4,4 > -MDI (4.67克, 溶於10克甲苯)一起反應2小時。接著降溫至70t,再加入1,4-BD〇 (1.22 g),升溫至80°C,並持續攪拌15小時。接著,加入約30 毫升DMF製成PU溶液,塗佈於Teflon基材上乾燥成膜,樣品編 號 PU-10。 應用例2 實驗方法如應用例1,惟,將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佔異 氰酸鹽之莫耳比例由10%提升至2〇%,4,4 'MDI由90%降至8〇%。 成膜後之樣品編號爲PU-20。 對照例 實驗方法如應用例1,惟,異氰酸鹽部分只使用4,4 'Mm, 無添加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成膜後之樣品編號爲pu_〇。 1313259 、- 耐啬變測試 將各自成膜之PU-0、PU-10、PU-20高分子’以兩種方式測量 其耐黃變性質。 1.將樣品置於70°c烘箱中,在時間24、48、72及96小時取樣比 色;比色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24小時 48小時 72小時 96小時 PU-0 4-5 3 3 3 PU-10 4-5 3 3 3 PU-20 4 3-4 4 4
2.將樣品在室溫下,以30瓦之紫外燈(波長254 nm)照射,在 時間12、24、36及48小時取樣比色。比色之結果分爲1-5級, 等級5表示幾近無色透明,等級1表示最嚴重之黃化變色;比 色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12小時 24小時 36小時 48小時 PU-0 2 1-2 1-2 2 PU-10 3-4 1-2 1-2 1-2 PU-20 3-4 3-4 3-4 3-4 1313259 由表3、4來看,於70°C烘箱中之黃變測試,PU-20較佳, PU-10和PU-0無顯著差異,而於室溫下,以30瓦紫外燈(波長 254 nm)照射之黃變測試,在照射12小時之結果,PU-10、PU-20 明顯較PU-0來的好,且歷經48小時照射之後,PU-20仍保持較佳 之耐黃變性質。 因此,添加2,2-雙(4-異氰酸苯基)丙烷於PU高分子中,有較 佳之耐黃變性質,可用以改善芳香族PU高分子之色變現象。

Claims (1)

  1. ΜΠΓΓΌ^--- 年月日修正本 13259 請專利範圍】 /XJL· -k 口【-申 1. 一種製造具有雙官能基之βρα衍生物之方法,該具有雙官能基 之ΒΡΑ衍生物具有如下之結構式(ΖΗ); ROOCHN
    NHCOOR (III) 其中’ R為C1〜C6之烧基;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使式(I)之雙酚A(4,4,-Bisphenol Α)與式(II)之單官能基芳香 族氨基甲酸酯於酸性介質中進行除酚_烷化(Trans-alkylation) 反應,合成式(III)之化合物。
    NHCOOR ⑴ (Π) 2_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之雙酚a與 單官能基芳香族氨基曱酸酯之莫耳比為1 : 1〜1 : 10,較佳為1 : 2〜1 : 5 °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為甲基 或乙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a)之雙酚A與 酸性介質之莫耳比為1 : hi : 20,較佳為1 : 2〜1 : 7。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a)之酸性介質 為硫酸(H2S〇4 )、甲基石黃酸(methanesulfonic acid,CH3S03H ) 或對位-曱苯續酸(p-toluenesulfonicacid) 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a)之反應溫度 為40〜l〇(TC,壓力為〇丨〜2〇 mmHg,時間為〇 5〜2小時。 7· 一種非光氣製造2,2_雙(4_異氰酸苯基)丙烷之方法,該2,2_雙(4、 異氰酸苯基)丙烷具有如下之結構式(IV); …1313259 OCN
    NCO (IV) 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b)使式(III)之BPA衍生物於一高沸點溶劑中進行高溫熱裂解 反應,其中該高沸點溶劑為二苯醚(diphenyl ether )或苯基環 己烧(phenyl cyclohexane) ROOCHN
    NHCOOR (in) 其中R為Cl〜C6之烷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式(III)之BPA衍生 物之R為曱基或乙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之高沸點溶 劑具有高於220°C之沸點。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之式 (III)BPA衍生物與高沸點溶劑所形成之溶液之濃度為3〜5 wt%。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之反應溫 度為220〜270°C。 I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之反應時 間為1〜4小時。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b)之產物係 應用於製造抗黃變之芳香族聚氨S旨高分子(Polyurethanes, PU)。 17
TW95140311A 2006-10-31 2006-10-31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2,2-bis(4-isocyanatophenyl)propane without phosgene and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ereof TW200819417A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40311A TW200819417A (en) 2006-10-31 2006-10-31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2,2-bis(4-isocyanatophenyl)propane without phosgene and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5140311A TW200819417A (en) 2006-10-31 2006-10-31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2,2-bis(4-isocyanatophenyl)propane without phosgene and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ereof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9417A TW200819417A (en) 2008-05-01
TWI313259B true TWI313259B (zh) 2009-08-11

Family

ID=44769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5140311A TW200819417A (en) 2006-10-31 2006-10-31 Th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2,2-bis(4-isocyanatophenyl)propane without phosgene and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s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0819417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19417A (en) 2008-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31186A1 (en) Reactive compounds containing perfluorovinyl groups
US7446234B2 (en) Bisphenol compound and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JP6635506B2 (ja) フルオレン骨格を有するジアミン、ポリアミック酸、及びポリイミド
US4709004A (en) Polyesteramide from hydroxy phenyl-isopropyl-amino diphenyl ether
JP2011500777A (ja) O−デスメチルベンラファキシンの製造方法
TWI313259B (zh)
BE1005269A3 (fr) Procede pour la fabrication de cycloalkylidenebisphenols substitues.
EP0579757B1 (en) Perfluoroalkylated amine and polymers made therefrom
WO2006012312A1 (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1, 1, 1 -tri s(4-hydroxyphenyl)alkanes
JP4415543B2 (ja) 光学活性6,6’−ジメチル−1,1’−ビフェニル−2,2’−ジオール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US20230398527A1 (en) Acridinium-based photoredox catalysts, synthesis and use thereof in oxidative cleavage of c-o bonds
US7884249B2 (en) Bicyclo compound, method for producing pentacene and a film thereof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icyclo compound
KR102306696B1 (ko) 신규한 비스(히드록시페닐)벤즈옥사졸 화합물
JP5801928B2 (ja) 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ガスバリアフィルム、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及び透明電極基板
RU2282633C9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1,11-диалкил-3,5-дигидрофуро[2',3':3,4]циклогепта[c]изохроменов
US4618727A (en) Nitro substituted diphenyl ethers
TW201704202A (zh) 製備脂肪族二異氰酸酯之二步法及一鍋化合成法
RU2713951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полидифенилен-n-арилфталимидинов
US8754260B2 (en) Method for preparing fluoroacylated arylamine
JP2006193434A (ja) 4,4’−ジアミノビフェニル化合物
WO2017102947A1 (en) An alicyclic di-ammonium di-carboxylate salt
CN110770230B (zh) 三甲苯衍生物的生产
KR860000997B1 (ko) 3,3'-또는 3,4'-디아미노디페닐메탄 제조방법
TWI624469B (zh) 由雙酚a製備之螺環化合物、其二元酸與二元酸酐衍生物,該等衍生物之聚合物,及彼等之製備方法
FR2884823A1 (fr) Procede de procede d'adenine hydroxypropylenee optiquement acti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