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93860B -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93860B
TWI293860B TW094121472A TW94121472A TWI293860B TW I293860 B TWI293860 B TW I293860B TW 094121472 A TW094121472 A TW 094121472A TW 94121472 A TW94121472 A TW 94121472A TW I293860 B TWI293860 B TW I2938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impeller
circulation system
pump
bottom wal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1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0480A (en
Inventor
Hironori Oikaw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610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0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93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9386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7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liq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08Cooling; Heating; Preventing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6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04D29/58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cooling or heating the mach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1293860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爲利用泵使液體循環的液體循環系統及使用該 系統的液體冷卻系統,特別是具備可小型化的栗與其組裝 構造的液體循環的液體循環系統及使用該系統的液體冷卻 系統。 Φ 【先前技術】 近年來個人電腦和伺服器所採用的裝置及積體電路’ 特別是中央處理器(以下簡稱爲CPU )的高速化正持續地 發展中,伴隨而來的是發熱量的大增。 現今,CPU冷卻的主流,是採用將散熱片固定於CPU ,在將鰭片組裝於散熱片上,利用冷卻風吹送至散熱片的 直接氣冷方式。但是,直接氣冷方式的冷卻,由於隨著裝 置的高密度化而於CPU的周邊空間產生限制,而對散熱 <1片的尺寸有所限制,進而限制其冷卻能力,且由於風扇尺 寸也受到限制,爲了獲得大風量而必須以高速使小型風扇 產生迴轉,而導致噪音大增。 因此,爲了利用更有效率的大型散熱片和大型風扇, 乃嘗試採用根據液體冷卻系統的熱輸送手段。但是,一般 的液體冷卻系統其構件數量遠多於氣冷系統而難以小型化 ’因此對於液體冷卻系統則有降低構件數量及小型化的要 求。 而可達成液體冷卻系統之小型化的相關技術,如日本 -4- (2) 1293860 特開2004-926 1 0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早爲大眾所 該技術爲泵(p U m p )之小型化的相關技術,其中是 徑小的動葉輪。 此外,其他的相關技術,譬如日本特開2003 號公報所記載的技術也同樣爲大眾所熟知。該技術 使離心泵形成薄型化,而採用薄型動葉輪與外徑小 port )所構成的栗。 § 另外,其他爲大眾所熟知的相關技術,如日 2004-4792 1號公報所記載,藉由使泵和冷卻用夾套 體化而可使液體冷卻系統小型化的技術。 【發明內容】 上述日本特開2004-926 1 0號公報所記載的相 ,由於外徑小的動葉輪較外徑大之動葉輪的效率差 產生流量增加不易的缺點。此外,日本特開2 0 0 3 · φ號公報所記載的相關技術,其離心泵具有較其他方 如活塞式泵的開放流量更多,靜壓更低的特性。據 用外徑小之埠的上述相關技術,特別是當採用黏性 卻液時,具有冷卻液流量不彰的缺點。此外,曰 2004_4792 1號公報所記載的相關技術,由於泵 pump casing)的局部成爲受熱面,因此泵殼體的形 不配合冷卻對象的形狀而形成特殊形狀,導致泵本 用性大減,進而產生因量產效果而難以降低成本的| 此外,上述各相關技術,均爲採用離心泵的液 熟知。 採用外 343492 是爲了 的埠( 本特開 形成一 關技術 ,因此 .343492 式,譬 此,採 高的冷 本特開 殼體( 狀不得 身的共 問題。 體冷卻 -5- (3) 1293860 系統,因此也具有離心泵的基本問題,也就是一旦空氣混 入泵內部,將導致液體的流動停止。該問題形成··泵內部 的空間越少,容易產生因空氣混入所衍生之液體流動的停 止。 而追求零維護(Maintenance Free)之液體冷卻系統 的問題,是冷卻液從泵表面的滲透,也就是冷卻液滲過構 成泵殻體之材料而散失的問題。該問題雖然可藉由採用金 # 屬作爲泵的殼體而獲得解決,實際上在必須採用磁力驅動 動葉輪的場合中,卻不得採用金屬作爲殼體而必須採用聚 合物材料。而雖然與磁力不相關部分可採用金屬,卻又導 致成本大增的問題產生。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解決上述習知技術之缺 點及離心泵所具有的上述問題,並可降低構件數量且能小 型化的液體循環系統及採用該系統的液體冷卻系統。 根據本發明,上述的目的可藉由以下的方式達成:在 #利用具備動葉輪且該動葉輪具有複數扇葉之泵使液體產生 循環的液體循環系統中,上述的泵是隔著液體密封機構組 裝在設於液體循環流路中之構件壁面的開口部,而使該泵 部的動葉輪配置於上述構件的內部,在上述構件的內部, 在面對動葉輪中心的位置設置著設有孔的分隔板,並於具 有上述開口部的壁面與上述分隔板之間設置璋,藉由上述 動葉輪的迴轉形成從上述構件內部經過上述孔而朝上述埠 方向的液體流。 在上述的說明中,具備上述動葉輪的泵是由:貫穿上 -6- (4) 1293860 述動葉輪之迴轉軸中心的軸;及將上述軸支 :及組裝於動葉輪的永久磁鐵;及以包夾前 置於動葉輪的相反面,用來驅動動葉輪迴轉 成。 此外,上述目的可藉在具有執行熱交換 冷卻液的構件、及接觸發熱構件來對發熱構 構件的液體冷卻系統中,採用上述液體循環 •成。 根據本發明,可達成液體循環系統的小 低因配管所導致的壓力損失。 以下,參考圖面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理 話雖如此,本發明卻不侷限於上述的實施形] 【實施方式】 [第1實施形態] 第1圖,爲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液體 #用之電子機器構造例的斜視圖。在第1圖中 ’ 102爲主機板,1〇3爲CPU,104爲晶片組 體,106爲PCI板,107爲硬碟,108爲光碟 碟機,110爲電源,111a、111b爲夾套,Π Π 3爲儲槽部,1 1 4爲泵部,1 1 5爲風扇,1 1 此外’第1圖所顯示的電子機器,是以高約 型伺服器,也就是所謂的1 U伺服器作爲範例 作爲第1圖所示之電子機器的伺服暑 CPU 103、晶片組1〇4、記憶體105、PCI板 承成垂直的壁 述壁的方式設 的電磁鐵所構 構件、及保持 件執行冷卻之 系統的方式達 型化,更能降 想實施形態。 m 〇 冷卻系統所適 ,1 〇 1爲機殼 ,:105爲記憶 機,109爲軟 2爲散熱器, 6〜118爲管。 4 4 · 4 mm的薄 f 〇 I,是構成將 106搭載於設 (5) 1293860 在機殼1 〇 1內部的主機板1 〇 2上。此外,將外部記憶裝置 之硬碟107、光碟機108及軟碟109搭載於前方’並將電 源Π 〇達載於機殼1 〇 1的背面側。 設於上述伺服器的液體冷卻系統是由:組裝著風扇 1 1 5的散熱器1 1 2 ;和設於散熱器1 1 2其中一端的儲槽部 1 1 3 ;和設於散熱器1 1 2另一端的泵部1 1 4 ;和組裝於2個 CPU103的夾套111a、111b;和連接於夾套之間的管118 φ ;和連接夾套1 1 1 b與儲槽部1 1 3的管1 1 6 ;和連接夾套 1 1 1 a與泵部1 1 4的管1 1 7 ;及於管1 1 7內部循環的冷卻液 所構成。 而上述的冷卻液,可採用乙二醇或丙二醇與水的混合 液,將乙二醇或丙二醇混入水中約3 0 %左右的混合液即可 〇 液體冷卻系統的夾套1 1 la與1 1 lb,是組裝於CPU 103 以吸收CPU 103的熱。詳細地說,該夾套111a與111b是 馨由銅或鋁等導熱性高的金屬所形成。接著,夾套111a、 i 1 lb與CPU 103的接觸面,是包夾著散熱膏(Thermal Compound )或熱傳導性高的矽橡膠等形成按壓固定,而 構成將CPU 103所產生的熱有效率地傳導致夾套。此外, 在夾套1 1 la、1 lib內部有冷卻液流動,來自於CPU 103的 熱將傳導至冷卻液後運往散熱器1 1 2。 使冷卻液冷卻的散熱器1 1 2內,設有儲藏冷卻液的儲 槽部Π 3、及產生液體流動(以下簡稱爲液流)的泵部 1 1 4。對於具有上述泵部1 1 4之散熱器1 1 2的詳細構造將 -8- (6) 1293860 於稍後作詳細地說明。此外散熱器1 12內,組 I 1 5,可對散熱器1 1 2送風。 如以上所說明,液體冷卻系統的配管 II 6〜118所構成,管116是連接於夾套111b與信 之間,管117是連接於泵部114與夾套111a之 1 1 8是連接於夾套1 1 1 a與夾套1 1 1 b之間。 本實施形態中冷卻液的流動順序,是形成泵 φ 夾套111a-夾套111b —儲槽部113 -散熱器1 1 1 4的流動順序。如此一來,藉由使經散熱器1 ] 冷卻液流至泵部1 1 4,可防止泵部1 1 4的過熱。 第2圖爲顯示第1圖之泵部1 1 4構造的剖面 圖爲說明構成泵部的動葉輪及扇葉的形狀、電磁 、永久磁鐵的配置的圖,第4圖爲顯示根據實施 體冷卻系統構造的剖面圖。第4圖所示的液體冷 是將泵部1 1 4組裝於散熱器1 1 2所構成的液體冷 Φ在第2〜4圖中,2〇1爲動葉輪,2〇2爲永久磁鐵, 葉,204爲軸承,205爲軸,206爲墊片,207 208爲停止器,209爲彎折部,210爲襯墊,211 ,301爲流路,302爲鰭片,3〇3爲壁面,304 1 爲分隔板,3 06爲埠,3 07爲螺絲,其他的圖號! 相同。 泵部1 4是構成與馬達形成一體的離心式泵 圖所示,泵部14是由:永久磁鐵2〇2、和具有扇 動葉輪2〇1、和支承動葉輪201的底壁207、及 裝有風扇 ,是由管 f槽度113 間,而管 部 114 一 1 2 —泵部 I 2降溫的 丨圖,第3 鐵的配置 形態之液 卻系統, 卻系統。 203爲扇 爲底壁, 爲電磁鐵 i 孔,3 0 5 與第1圖 ,如第2 葉2 03的 組裝於底 (7) 1293860 壁2 07的電磁鐵211所構成。動葉輪201如第3 ( a b)圖所示具有複數個永久磁鐵202,並具有複數 203。在動葉輪201的中心設有軸承204,且軸205 承204。貫穿軸承204內的軸205,於其上下設有 片206,底面側的墊片206,是埋入形成缺口形狀 2 0 7後固定,上部側的墊片2 0 6則是由停止器2 0 8 部209形成無法迴轉。 • 第2圖中的軸承204、軸205、墊片206,可由 良耐磨耗性的材質,譬如陶瓷等所構成。此外,軸 由於與上下墊片206形成接觸,而於動葉輪迴轉時 各構件的接觸面形成摩擦,如上所述由於各構件具 的耐磨耗性,故使用壽命長。 支承軸的底壁207,在與組裝動葉輪201之面 側的面上設有襯墊2 1 0,並於相反面設有電磁鐵2 於底壁207的電磁鐵211與設於動葉輪201的永 φ 2 02,構成驅動動葉輪201迴轉的馬達。設於底壁 電磁鐵211如第3(b)圖所示,是由在垂直貫穿 2 07的方向產生磁力的複數個線圈所構成,設於 201的永久磁鐵202同樣如第3 ( b)圖所示,爲在 穿於底壁207的方向產生磁力的複數個永久磁鐵, 磁鐵是配置成彼此極性不同。 由於促使動葉輪20 1迴轉的馬達是由:隔著底 形成相對的永久磁鐵2 02與電磁鐵2 1 1所構成,因 207必須採用由磁力可穿透之材質構成的構件,可 個扇葉 貫穿軸 2個墊 的底壁 的彎折 具有優 承 2 04 使上述 有良好 的同一* "。設 久磁鐵 207的 於底壁 動葉輪 垂直貫 相鄰的 壁 207 此底壁 由硬質 -10- (8) 1293860 塑膠等所形成。 泵部Π 4,並非如傳統所使用的泵一般爲璋與確保水 密封的機殼。此外,不僅能以第2圖所示的結構單獨使用 ,更能組裝於其他的散熱器、儲槽等發揮泵的功能。因此 ,參考第4圖來說明將第2圖所示泵部114組裝於散熱器 1 1 2的構成例。第4圖所示的箭頭,是表示冷卻液的液流 〇 Φ 散熱器1 1 2是由:構成複數個流路3 0 1的配管、及組 裝於配管的大量鰭片3 02所構成,並分別於左右設置儲槽 部1 1 3與泵部1 1 4,且分別由流路3 0 1形成連接。複數個 流路3 0 1,·是形成平行的流路,且鰭片3 02在流路3 0 1處 形成導熱性接觸。如此一來,流經流路3 0 1之冷卻液的熱 將傳導致鰭片302。上述流路301與鰭片3 02 ’是可承接 風扇115的風,並在此降低冷卻液的熱度。而散熱器Π2 是由具有良好熱傳導性的銅或鋁之類的金屬構件所形成。 Φ 儲槽部1 1 3,可藉由貯留一定數量的冷卻液’以確保 液體冷卻系統長時間的可靠性。液體冷卻系統中,聚合物 構件等是用於會產生水分滲透的構件,從該部分產生水分 的滲透而使液體數量緩緩減少。一般來說,儲槽部113爲 了可耐長時間的使用,而必須保持充分的液體數量,但在 本實施型態中如稍後所詳述地,由於減少聚合物材料的使 用量而可降低水分的滲透量,故可採用較傳統更小型的儲 槽。 散熱器1 1 2之泵部Π 4的組裝側’是由開設有孔的壁 -11 - (9) 1293860 面3 03所構成,並將泵部1 14組裝入該壁面3 03。泵部 1 14是由螺絲3 07固定於壁面3 03。壁面3 03與泵部1 14 之底壁207間由於夾藉著墊片210,因此不會從該處漏液 。此外,在散熱器112開設有孔的壁面3 03內側,於靠近 組裝於壁面3 03之泵部1 1 4的動葉輪20 1卻不會形成接觸 的位置,設置開設有孔3 04的分隔板3 05。該孔3 04是設 成面對動葉輪201的中心部,於該孔304的流路301側, φ 設有可集中來自於複數流路30 1之冷卻液後導引至孔304 的腔室。此外,被分隔板3 0 5所分隔之空間中的動葉輪側 ,也就是在分隔板3 05與壁面3 03間設有埠306。 根據上述的結構,藉由迴轉驅動動葉輪201,可從設 於分隔板3 05的孔304吸入流經散熱器112之流路301的 冷卻液,而形成冷卻液從埠3 06流出。此外,泵部1 14是 在組裝入散熱器1 1 2的狀態下運轉,可不需要連接泵部與 散熱器的配管,而能使液體冷卻系統小型化。除此之外, 可消除因配管所造成的壓力耗損。詳細地說,利用動葉輪 210之扇葉203的迴轉所產生的負壓來吸入液體的部分, 是分隔板3 05的孔3 04。由於孔3 04的孔徑並無限制,故 可製作成相當的大,而形成可忽略壓力耗損程度的大小。 換言之,在傳統技術的場合中,泵部與散熱器是採用 配管形成連接的結構,一旦配管過粗,由於泵璋本身也過 於粗大而導致泵的大型化。因此,一旦使泵形成小型化, 璋也不得不形成小的痺徑,而因爲壓力損失導致流量的下 降。 -12- (10) 1293860 此外,在傳統技術的場合中,水分會從泵的整個 產生滲透,但由於根據本實施型態的泵部Π 4,是形 半埋入金屬製之散熱器1 1 2的形狀,因此從泵部1 1 4 的水分滲透,僅限於底壁207的表面。該底壁207, 其表面積爲傳統泵殼體的1 /2以下,因此水分的滲透 爲傳統的1/2以下。 除此之外,本實施型態是將組裝泵部1 1 4之壁面 φ 的孔,作爲液體冷卻系統的液體注入用孔,並可將 114當作上述孔的「蓋子」使用。壁面3 03的孔,由 孔徑大於配管的管徑,故容易執行液體的注入。 而本實施型態雖然是說明將儲槽部1 1 3設於散 1 1 2的例子,但本發明亦可使儲槽部1 1 3與散熱器1 1 成各自獨立,並採用配管形成連接。 [第2實施形態] Φ 第5圖爲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冷卻系統構造 面圖,參考該圖面說明根據本實施型態的液體冷卻系 第5圖所示的液體冷卻系統,是構成將泵部組裝於獨 儲槽部。在第5圖中,401爲儲槽,402、403爲埠, 爲壁面,405爲孔,406爲分隔板,其他的圖號則與第 圖相同。第5圖所示的箭頭,是表示冷卻液的液流。 在第5圖中,儲槽401是由金屬構成,儲槽401 面具有開設可組裝泵部1 1 4之孔的壁面4 0 4,並將 114組裝入該孔中。泵部114的扇葉203,是進入壁面 殼體 成一 產生 由於 量可 303 泵部 於其 熱器 2形 的剖 統。 立的 404 1〜4 的底 泵部 -13- 404 (11) 1293860 的的內部側。泵部114是由螺絲3 0 7固定於壁面4 0 4 °壁 面404與泵部114之底壁207間由於夾藉著墊片210,因 此不會從該處漏液。此外,在儲槽4 0 1開設有孔的壁面 404內側,於靠近組裝於壁面404之泵部1 14的動葉輪 201卻不會形成接觸的位置,設置開設有孔405的分隔板 4 06。該孔405是設成面對動葉輪201的中心部’於該孔 4 0 5是面對儲槽內的冷卻液形成直接開口。此外’被分隔 •板4 0 6所分隔之空間中的動葉輪側,也就是在分隔板4 0 6 與壁面4 0 4間設有冷卻液的出口埠4 0 3,在儲槽4 0 1的上 部設有冷卻液的入口埠402。 根據上述的結構,藉由迴轉驅動動葉輪201’可從設 於分隔板4 0 6的孔4 0 5吸入儲槽4 0 1內的冷卻液’而形成 冷卻液從出口埠403流出。此外,泵部1 1 4是在組裝入儲 槽401的狀態下運轉,可不需要連接泵部1 14與儲槽401 的配管,而能使液體冷卻系統小型化。除此之外,可消除 因配管所造成的壓力耗損。詳細地說,利用動葉輪2 1 0之 扇葉203的迴轉所產生的負壓來吸入液體的部分,是分隔 板406的孔405。由於孔405的孔徑並無限制,故可製作 成相當的大,而形成可忽略壓力耗損程度的大小。 雖然第5圖中並未顯示,但從出口埠403所流出的冷 卻液,會依序流經夾套、散熱器後從入口埠402回到儲槽 40卜 換言之,在傳統技術的場合中,泵部與散熱器是採用 配管形成連接的結構,一旦配管過粗,由於泵璋本身也過 -14- (12) 1293860 於粗大而導致泵的大型化。因此,一旦使泵形成小型化’ 埠也不得不形成小的埠徑,而因爲壓力損失導致流量的下 降。 此外,在傳統技術的場合中,水分會從泵的整個殼體 產生滲透,但由於根據本實施型態的泵部1 1 4,是形成一 半埋入金屬製之儲槽40 1的形狀,因此從泵部1 1 4產生的 水分滲透,僅限於底壁207的表面。該底壁207,由於其 φ表面積爲傳統泵殼體的1 /2以下,因此水分的滲透量可爲 傳統的1/2以下。 .除此之外,本實施型態是將組裝泵部114之儲槽401 4 之壁面404的孔,作爲液體冷卻系統的液體注入用孔,並 可將泵部1 1 4當作上述孔的「蓋子」使用。壁面404的孔 ,由於其孔徑大於配管的管徑,故容易執行液體的注入。 此外,一般來說離心泵具有當空氣混入時而導致液流 停止的問題,因此當空氣混入時必須排出空氣,傳統技術 #的液體冷卻系統,由於市利用配管形成連接而提高壓力的 損失,因此需要特別的手段來排出泵內部的空氣。 相對於此,根據本實施形態,則可輕易地排出泵內部 的空氣。換言之,第5圖所示的本發明實施形態在泵部 1 1 4的內部滯留空氣時,亦即當空氣滯留於由分隔板40 6 與壁面404所包圍之動葉輪201的扇葉203周圍時,只需 停止泵部1 1 4的動作便能使空氣從孔405朝上部脫出。如 此一來,根據本實施形態,可輕易地執行泵內部空氣的排 出。 -15- (13) 1293860 此外,液流的停止,是發生在當空氣滯留於動葉輪 201之扇葉203的周圍,換句話說就是當該空間的液量降 低時。根據本實施型態,包圍動葉輪201之扇葉203的容 積,也就是指由儲槽401內部之分隔板406所包圍的動葉 輪2 01之扇葉203周圍的空間,爲儲槽401的一部份,通 常儲槽的尺寸大於泵,由於其容量也就是液量是大於傳統 的泵,故能降低空氣混入的影響而不易引發液泵停止。 [第3實施形態] 第6圖爲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冷卻系統構造的剖 面圖,參考該圖面說明本實施型態的液體冷卻系統。第6 圖所示的液體冷卻系統,是泵部與散熱器形成一體的液體 冷卻系統。在第6圖中,501爲夾套,502、503爲埠, 5 04爲壁面,5 05爲孔,506爲導管,5 07爲開口,508爲 散熱片,其他的圖號與第1、2圖相同。此外第6圖中所 φ示的箭頭,是表示冷卻液的液流。 在第6圖中,夾套501是由熱傳導性良好的金屬,譬 如銅或鋁所構成,在夾套501的底面,是隔著導熱膏等與 CPU等欲冷卻的發熱體接合。此外,在夾套501的側面, 設有冷卻液的入口埠502與出口埠5 03,並於頂面504設 有孔5 05。該頂面504的孔5 05內裝入著泵部1 14,動葉 輪的扇葉203,則進入夾套的內部。此外,雖然圖面中未 顯示,但與其他實施型態相同,泵部1 1 4是由螺絲所固定 ,且由於在頂面5 04與泵部1 1 4之間夾介著墊片,因此液 -16- (14) 1293860 體不會從夾套5 0 1與泵部1 1 4之間滲漏。 在夾套501的內部具備導管506。該導管506是以包 含部分排列成格子狀之銷狀的散熱片的狀態形成覆蓋。此 外,導管506與入口埠5 02形成連接,並設有開口 507。 開口 5 07是設成面對動葉輪201之扇葉203的中心部。換 言之,導管5 06具有從入口埠5 02到動葉輪201的扇葉 203中心部之配管的功能。因此,一旦使動葉輪201的扇 φ葉迴轉,由於其中心部形成負壓,因此入口璋5 02具有吸 入口的功能。此外,設於夾套5 01內部的散熱片5 0 8,其 與發熱體接觸的面,也就是與夾套501的底面一體成形而 構成可傳導發熱體的熱。接著,被傳導至散熱片5 08的熱 ,是藉由與冷卻液接觸而形成冷卻。 根據上述的結構,本實施型態中與夾套形成一體的液 體冷卻系統,可較傳統的夾套提高熱傳導率。接下來對此 進行詳細的說明。 φ 首先,從埠5 02進入的冷卻液,是通過導管5 06後從 開口 507吸入動葉輪201的扇葉203。由於在導管506的 內部也存在散熱片508,故此時也能形成一定程度的冷卻 。通過動葉輪201之扇葉203的冷卻液,一邊由動葉輪 201的扇葉203所攪拌,一邊拍擊由導管5 06所覆蓋之部 分以外的散熱片5 0 8,在此之後,從出口璋5 03朝圖面中 未顯示的儲槽、散熱器流出。 熱傳導率是冷卻液的流速越快、或越形成衝擊的噴流 時效率越好。在本實施型態中,是藉由動葉輪20 1之扇葉 -17- (15) 1293860 2 03的迴轉在夾套內部形成迴轉的液流,而形成拍擊散熱 片5 0 8的衝擊噴流。因此,構成第6圖所示之液體冷卻系 統的夾套,其內部液流速度是較傳統僅單純地通過冷卻液 的夾套更快,此外,由於形成衝擊的噴流,故能提高熱導 率進而提高冷卻性能。 此外在第6圖中,泵部1 1 4是在裝入夾套5 0 1的狀態 下形成運轉,因此不需要連接泵的配管,可達成液體冷卻 •系統的小型化。 在本實施型態中,雖然散熱片5 08的形狀爲排列成格 子狀的鰭片,旦鰭片卻不受上述形狀的限制,只要是能與 冷卻液接觸的面積越大,無論是哪一種形狀皆可。 第7圖爲顯示泵部114之其他構造的剖面圖。在第7 圖中,701爲Ο型環,其他圖號與第2圖相同。 在第1〜3實施型態中,爲了掩埋泵部、與裝有泵部之 構件間的間隙而採用墊片,但亦可如第7圖所示,採用Ο •型環來封閉泵部、與裝有泵部之構件間的間隙。此外,雖 然圖面中未顯示,亦可形成利用鉚接所形成的水密( watertight)構造。重要的是,只要是能掩埋泵部、與裝 有泵部之構件間之間隙的構造即可。 此外’構成泵部1 1 4之與永久磁鐵2 0 2與電磁鐵2 1 1 的實際安裝構造’亦可如第7圖所示,永久磁鐵2〇2呈〇 型環狀,而電磁鐵2 1 1形成埋設的型態。此外,動葉輪 2 0 1整體亦可爲永久磁鐵。重要的是,只要能發揮使動葉 輪迴轉的功能即可。 -18- (16) 1293860 在第1〜3實施型態中,產生液流之泵部的特徵是由: 動葉輪、軸、將上述軸支承成垂直的壁、及以包夾該壁的 方式位於動葉輪相反側的電磁鐵所構成,因此不需如傳統 的泵一樣,構成具備確保埠和水密的殼體。而液體循環通 路中之構件的壁面,具有尺寸大於動葉輪以上的開口,並 將上述泵部組裝入上述開口部,並於上述泵部的壁與上述 構件的壁面之間具有封閉液體的構造,並於上述構件的內 φ 部設有分隔板,該分隔板可將動葉輪之迴轉所產生的壓力 ,轉變成所期待之方向的液流。 此外,由於泵部是在組裝入液體循環流路中之構件中 的狀態下形成運轉,因此不需要傳統技術中連接泵部的配 管,如此一來可達成液體循環系統的小型化。 可作爲將動葉輪之迴轉所產生的壓力轉變成所期待方 向之液流的手段的分隔板,在對應於動葉輪之中心部的位 置設有孔,該孔成爲動葉輪之吸液口的埠,此外,被上述 •分隔板所分隔之空間中的動葉輪側設有出口埠。 根據上述的結構,可消除產生於泵部與液體循環系統 之構成構件間的壓力損失,並增加冷卻液的流量。此外, 由於設置於液體循環系統的構成構件之分隔板的埠,可兼 任泵部的埠,故能使液體循環系統形成小型化。 不僅如此,在上述的說明中,由於在貫穿動葉輪之迴 轉軸中心的軸設有停止器,故即使動葉輪的周圍不具殼體 ,也能防止動葉輪從軸脫落。 採用上述結構所形成的液體循環系統,可利用上述液 -19- (17) 1293860 體循環系統的液流來執行熱傳輸,藉由以散熱器、夾套、 儲槽來作爲組裝有泵部的構件,可藉由系統小型化及流量 增加來提升冷卻性能。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爲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液體冷卻系統所適 用之電子機器構造例的立體圖。 第2圖:爲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使用之泵部構造 的剖面圖。 第3圖:是構成泵部的動葉輪及扇葉的形狀、電磁鐵 的配置、永久磁鐵的配置的說明圖。 第4圖:爲顯示第1實施形態之液體冷卻系統構造的 剖面圖。 第5圖:爲顯示第2實施形態之液體冷卻系統構造的 剖面圖。 第6圖:爲顯示第3實施形態之液體冷卻系統構造的 剖面圖。 第7圖:爲顯示本實施形態之泵部的其他構造剖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G 1 :機殻 102 :主機板 1 0 3 :中央處理器 -20- (18) 1293860 1 0 4 :晶片組 105 :記憶體 106 : PCI 板 107 :硬碟 108 :光碟機 109 :軟碟機 1 1 0 :電源
1 1 2 :散熱器 1 1 3 :儲槽部 1 1 4 :泵部 1 1 5 :風扇 116-118:管 2 0 1 :動葉輪 2 0 2 :永久磁鐵 _ 203 :扇葉 204 :軸承 205 :軸 206 :墊片 207 :底壁 2 0 8 :停止器 2 0 9 :彎折部 2 1 0 :襯墊 2 1 1 :電磁鐵 -21 1293860 (19) 3 0 1 :流路 3 02 :鰭片 3 03 :壁面 3 04 :孔 3 0 5 :分隔板 3 06 :埠 3 0 7 :螺絲 _ 401 :儲槽 402 、 403 :埠 404 :壁面
405 :孑L 4 0 6 :分隔板 5 0 1 :夾套 502 、 503 :埠 504 :頂面 _ 505 :孔 506 :導管 5 0 7 :開口 5 0 8 :散熱片 701 : Ο型環 -22

Claims (1)

1293860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液體循環系統,係於構件內有液體流動之液體 循環系統,其特徵爲具備: 具有複數扇葉的動葉輪;及 是組裝有上述動葉輪的壁,且在該壁的內側具有可配 置上述扇葉之開口部的壁;及 在面對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位置具有孔的分隔板; Φ及 由上述壁與上述分隔板所形成的埠, 並藉由上述動葉輪的迴轉,於上述構件內流動的冷卻 液可通過上述孔流出至上述埠。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其 中更具備支承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底壁、及面對該底壁 而設置於動葉輪相反側的電磁鐵, 藉由上述電磁鐵、與動葉輪所含有的永久磁鐵使上述 礓I動葉輪產生迴轉。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其 中上述底壁係於上述動葉輪的同一側具備液體密封構件。 4. 一種液體循環系統,係於構件內有液體流動的液體 循環系統,其特徵爲具備: 具有複數扇葉的動葉輪;及 可使上述構件外部之液體流入的入口埠;及 連接於該入口埠,並於面對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位 置具備孔的導管, -23- (2) 1293860 藉由上述動葉輪的迴轉,可使從上述入口璋流入的冷 卻液經由上述導管的孔流入上述構件內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其 中具備支承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底壁、及面對該底壁而 設置於動葉輪相反側的電磁鐵, 藉由上述電磁鐵、與動葉輪所含有的永久磁鐵使上述 動葉輪產生迴轉。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其 中上述底壁係於上述動葉輪的同一側具備液體密封構件。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其 中流入上述構件內部的液體,是衝擊構件內部的噴流。 8 . —種液體冷卻系統,是採用冷卻液來冷卻構件的液 體冷卻系統,其特徵爲: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 的液體循環系統, 上述構件,是用來執行熱交換的構件。 9·一種液體冷卻系統,是採用冷卻液來冷卻構件的液 體冷卻系統,其特徵爲: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 的液體循環系統, 上述的構件,是用來保持冷卻液的構件。 10·一種液體冷卻系統,是採用冷卻液來冷卻構件的 液體冷卻系統,其特徵爲··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 載的液體循環系統, 上述構件’是接觸於發熱構件,以執行該發熱構件之 冷卻的構件。 -24- (3) 1293860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 其中更具備泵部,該泵部具有支承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 底壁、及面對該底壁而設置於扇葉相反側的電磁鐵, 上述的泵部,是藉由上述電磁鐵、與動葉輪所含有的 永久磁鐵使上述動葉輪產生迴轉。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的液體循環系統, 其中更具備泵部,該泵部具有支承上述動葉輪之迴轉軸的 φ 底壁、及面對該底壁而設置於扇葉相反側的電磁鐵, 上述的泵部,是藉由上述電磁鐵、與動葉輪所含有的 永久磁鐵使上述動葉輪產生迴轉。 -25-
TW094121472A 2004-07-22 2005-06-27 Liquid-circulating system and liquid-cool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TW200610480A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14574A JP2006039663A (ja) 2004-07-22 2004-07-22 液循環システム及びこれを用いる液冷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0480A TW200610480A (en) 2006-03-16
TWI293860B true TWI293860B (zh) 2008-02-21

Family

ID=3565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1472A TW200610480A (en) 2004-07-22 2005-06-27 Liquid-circulating system and liquid-cool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18775A1 (zh)
JP (1) JP2006039663A (zh)
CN (1) CN1725150A (zh)
TW (1) TW20061048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7371A (ja) * 2004-07-30 2006-02-16 Orion Denki Kk 表示管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363141B (en) * 2006-01-11 2012-05-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Water pump and bearing thereof
US20070224059A1 (en) * 2006-03-23 2007-09-27 Cheng-Tien Lai Miniature pump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
EP1895825A1 (de) * 2006-08-31 2008-03-05 Gesellschaft für Innovat. Industrieelektronik mbH Aufbau für eine Stromversorgung mit einer Kühleinrichtung
US7688589B2 (en) * 2007-11-01 2010-03-3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Water cooled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JP2010022711A (ja) * 2008-07-23 2010-02-04 Fujitsu Ltd 放熱用水枕
US9927181B2 (en) * 2009-12-15 2018-03-27 Rouchon Industries, Inc. Radiator with integrated pump for actively cooling electronic devices
US10048008B1 (en) * 2009-12-15 2018-08-14 Rouchon Industries, Inc. Radiator with integrated pump for actively cooling electronic devices
CN105263301B (zh) * 2015-11-12 2017-12-19 深圳市研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冷散热系统及其液体散热排
CN107436657B (zh) * 2016-05-26 2019-11-01 刘小明 Pc终端及其散热装置
US10890351B2 (en) 2016-11-22 2021-01-12 Belimo Holding Ag Hydroni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hydronic system
GB2565592A (en) * 2017-08-18 2019-02-20 Cooltera Ltd A cooling unit
TWI672091B (zh) * 2017-11-22 2019-09-11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器及冷卻系統
JP7181443B2 (ja) * 2018-02-14 2022-12-01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7238401B2 (ja) 2018-03-30 2023-03-1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US20220283050A1 (en) * 2021-03-08 2022-09-08 Baidu Usa Llc Advanced sealing structure for liquid cooling
CN114153292B (zh) * 2021-11-18 2023-08-22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散热装置
CN114371768A (zh) * 2021-12-21 2022-04-19 惠州汉旭五金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单水排内置双水泵的水冷散热水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61226B (en) * 2001-09-25 2003-11-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Ultra-thin pump and cool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pump
US6839234B2 (en) * 2002-05-15 2005-0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l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7209355B2 (en) * 2002-05-15 2007-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ol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I272054B (en) * 2002-06-26 2007-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Cooling devic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portable equipment
JP2004047843A (ja) * 2002-07-15 2004-02-12 Hitachi Ltd 電子装置
JP3981628B2 (ja) * 2002-11-28 2007-09-26 株式会社東芝 冷却用ポンプ並びに電気機器及びパーソナルコンピュータ
JP4122250B2 (ja) * 2003-03-31 2008-07-23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冷却装置
JP4244703B2 (ja) * 2003-05-26 2009-03-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US6763880B1 (en) * 2003-06-26 2004-07-20 Evserv Tech Corporation Liquid cooled radiation module for servers
JP2005129812A (ja) * 2003-10-27 2005-05-19 Hitachi Ltd 液冷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25150A (zh) 2006-01-25
US20060018775A1 (en) 2006-01-26
JP2006039663A (ja) 2006-02-09
TW200610480A (en) 2006-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93860B (zh)
TWI325925B (en) Cooling device and centrifugal pump to be used in the same device
US7146822B2 (en) Centrifugal liquid pump with perimeter magnetic drive
US7539009B2 (en) Cooling unit having a heat radiating por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a cooling unit
JP2005229020A (ja) 液冷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6234255A (ja) ラジエータと、当該ラジエータを備えた液冷システム
JP2005315156A (ja) ポンプおよびポンプ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3452059B1 (ja) 冷却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5317796A (ja) ポ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3431024B1 (ja) 冷却装置
JP2005191452A (ja) 放熱器、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3781018B2 (ja)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3741092B2 (ja) 超薄型ポンプとこれを備えた冷却システム
US20080011455A1 (en) Composite heat-dissipating module
JP2005344562A (ja) ポンプ、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TW200809093A (en) Pump
TWM531608U (zh) 水冷裝置
JP2004278989A (ja) 冷却用ポンプおよび受熱装置
JP2006249966A (ja) 遠心ポン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TWM244511U (en) The water cooler device for interface card of computer
TWI617912B (zh) 水冷裝置
TWI342742B (en) Liquid cooling apparatus and heat dissipating unit
TW200811371A (en) Pump
JP2004253435A (ja) 冷却用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冷却用ポンプ
JP2006216032A (ja) 蒸発方式ポンプ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