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82711B - Inverter circuit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 Google Patents

Inverter circuit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82711B
TWI282711B TW093132208A TW93132208A TWI282711B TW I282711 B TWI282711 B TW I282711B TW 093132208 A TW093132208 A TW 093132208A TW 93132208 A TW93132208 A TW 93132208A TW I282711 B TWI282711 B TW I2827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ormer
secondary coil
discharge tube
inverter circuit
circui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3132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5839A (en
Inventor
Masakazu Ushijima
Minoru Kijima
Original Assignee
Masakazu Ushijima
Chen Hong Fe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sakazu Ushijima, Chen Hong Fei filed Critical Masakazu Ushijima
Publication of TW2005158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58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8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827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1/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apparatus for igniting or operating discharge lamps
    • H05B41/14Circuit arrangements
    • H05B41/26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 H05B41/28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 H05B41/28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05B41/2821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single-switch converter or a parallel push-pull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 H05B41/2822Circuit arrangements in which the lamp is fed by power derived from dc by means of a converter, e.g. by high-voltage dc using static convert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means of a single-switch converter or a parallel push-pull converter in the final stage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components in the load circuit, e.g. feed-back transformers,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s; using specially adapted load circuit configur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Description

128271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日本專利公開公 特願第 2004 — 003740號,且有關於冷陰極螢光管、 W砟電極冷陰極管、 見虹燈等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及利用多々 數该寺放電燈來發 尤之电力大的面光源裝置用反相器電路。 【先前技術】 &近年來’隨著液晶電制背料面光源㈣多數冷陰 極& ’因此’需要高壓電容的反相器電路。 -般而言’高壓電容的反相器電路可藉由增大昇壓變 壓器及其驅動電路來實現’但是’在高壓電容的反相器電 路中,即使是些微的電力漏失,也會牵涉到大的發熱,因 此’需要高效率的反相器電路。 。本發明之發明人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帛2733817 號中’提出以昇壓變壓器之二次電路共振且減少流向一次 線圈的勵磁電流,並利用可改#力率之效果的漏泡磁束型 反相器電路,作為高效率之反相器電路。 過去,以反相器電路之小型化、高效率化為目的,採 用上述電路作為筆記型電腦用反相器電路,但是,該等筆 忑型電腦用反相裔電路的每一根冷陰極管皆需要一個漏洩 磁束型鉍壓為及二次共振電路,又,其電力最大達到5W。 另一方面’液晶電視用背光等面光源係使用多數冷陰 極管,因此,反相器電路也需要增強電力。 : 又’雖然提出很多高壓電容的多燈面光源用反相器電 1282711 盗電路常用的集極共振 降低反相器電路整體的 極管配置一個小型的漏 路,但是,也可並列多數過去反相 型電路。又,在該等例子中,為了 成本,可在如圖2所示之兩根冷陰 洩磁束型變壓器。 _另一方面,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第27遍7號所 不,一次電路共振在追求高效率時是有效的,但是,由於 共振型電路在-次線圈電路也有共振電路,因此,該等妓 振電路會互相干擾,而非常不易調整電路常數。 、 自於共振型電路的原理係利用流向-次線圈的勤 作為—次共振電路的共振電流,因此,在藉由共振 型電路來實現日本專利公 ^ A開A報特蜂第2733817號發明時 最的改善效果利用到某種程度。因此,也常用 取、,S 了減少勵磁電流之他勵型電路等。 ’無論如何,料反相器電路不過是與冷陰極管 二成正比’來配置多數筆記型電腦用等所使用之小型 :”、反相器電路的反相器電路;且反相器電路是複雜的 在円壓電容之面光源用反相器電路中,電路上最需要 成本的是昇壓變麼器及驅動電路,因此,一 昇:變厂堅器及驅動電路會成為提高反相器電路整體成本的 原因。 昇二=然必須藉由增加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之前述 ,、告 的電力,來減少昇壓變壓器及驅動電路的個數 、 反相為电路之低成本化,但是,會有不易並聯地 1282711 驅動冷陰極管的問題。 . 這是因為冷陰極管具有電流增加則電壓下降之負電阻· 特性,因此,即使並聯地驅動冷陰極管,一旦並聯電連接 之/、中冷陰極管亮燈,則最先亮燈的一根冷陰極管的管 電壓會較並聯電連接之其他冷陰極管的管電壓低,如此一 來,會發生最先亮燈的一根冷陰極管以外的冷陰極管全部 不亮的現象。
關於上述問題,如圖3所示,本發明之發明人已在曰 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願第2〇〇4_〇〇374〇號中提出穩定而並聯 地驅動多數冷陰極管的方法,又,也提出了外部電極冷陰 極管(EEFL)等可並聯地亮燈之冷陰極管。 右 另一方面,若要並聯地驅動多數冷陰極管,則需要月 以驅動該等冷陰極管之大電力昇壓變塵器。在如冷陰極, 需要高電里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中,基於以下所:的: 由,不易增加昇壓變壓器的電力。 :形狀大型化,於此’-定要增加厚度,但是,由於; 晶用背光中要求小型化,特別是薄型化,因此,有一黑 度的形狀都是不可以的。 、 ’ $很大的作用, 且磁路截面積與磁路長度的關係—定要維持固定的 因此,形狀需要受限。特別是在追求薄型化上… 路截面積,必須增長磁路的長度,心卜_目較:磁 1282711 的Γ題。附帶—提的是,「漏電感」之用語是由日本電 =書猎等來定義的用語,其和藉由jis測定法所 由於同-用語分別用在不同的東西,因此,分: 、、乍漏電感Ls(JIS)與漏電感Le(日本電學會)以示區別。上 述一漏電感可藉由數學式相互變換。 又,該等數值之間有下列關係。 漏電感Le(曰本電學會)為— ^ 又,相互電感Μ為M=k · Lo 漏電感 Ls(JIS)為 + ~—I—
Le Μ 即’隨著漏電感(日本電學會)Le變大,漏電感⑽& 也曰又大。於此,Ls是構成二次線圈之共振電路的重要參 數0 又,當欲構成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第2733817號之 冋效率電路時,漏電感(JIS)Ls對放電管之阻抗△宜大致成 為下述關係。 'H叫 即,當漏電感(JIS)Ls之反相器電路動作頻率的電抗與 放電管阻抗大致相等或略小時,可實現高效率的反相器電 路。該關係式不僅適用於小型的筆記型電腦用反相器電路 ’亦適用於大型的面光源用反相器電路中。 因此’隨著面光源大電力化,若並聯地驅動多數冷陰 極管,則放電管阻抗會變成冷陰極管的阻抗除以冷陰極 管的數量,而成為極小的值。但是,當漏電感(JIS)LS舆Zr 1282711 的關係為反相器動作4玄, 作頻率之漏電感(JIS)Ls的值與Zr相等或 略小的關係時,則可每一 、 J貝現咼效率的反相器電路,此意味著 大電力反相器電路用辦廢。 用文壓益所需要之漏電感(JIS)Ls的值必 須是小的值。 但是,實)^ μ ^ 不,右為了符合液晶背光用所需的薄型形 狀而限制昇壓變壓哭沾V^ 又&為的形狀,則如上述說明所示, 電感(JIS)Ls的值一定亜士 m ^ 疋要大,因此,所謂薄型且大電力用變 壓器的設計會非常困難。 & 另方面,另一個著眼點在於二次線圈上產生之行 的速度也很重要。首务 + ^ 先卩現耆大電力化,變壓器的形狀合 變大’然後,二次綠固A 曰 、、、圈9自,、振頻率會變低。在冷陰極瞢 用反相器電路中,-々綠 、、 一久線圈的自共振頻率與昇壓有關,且 成為重要的因素,其詳細說明如下。 若加入分佈電容所產生的影響加以詳述,則變壓 線圈會成為如目4所示之分佈常數狀。在電力機器講:5 變壓器(日刊卫業新聞社刊)中詳細地解析線圈之分佈常數性 所產生的影響作為對f力關壓器之電纽的破壞對策, 根據該文獻’可知變壓器的線圈構成具有特定的分佈常數 之延遲電路。該性質如同冷陰極#料壓變壓器中之二次 線圈,=捲上多數極細的線時,該影響會非常顯著。人 ,在實際的冷陰極管用昇壓變壓器中,二次線圈的 ¥數性會出現在自共振頻率前 集用平刖傻或較其更咼的頻率。 二次線圈形成延遲電路’因此,如圖5至圖7所示,從二 次線圈中之一次線圈附近至雜 仗一 人線圈中遂離一次線圈的部 1282711 分會發生能量的傳達延遲現象,此係所謂恤糾或調 相現象,且稱為相位逐漸延遲之現象。調相之用語在馬達 領域中是眾所皆知的。 ,
又,本發明之調相現象係在由平成8年度(西元娜年 )通商產業省關東通商產業局之輔助研究來認定時,由電子 技術綜合研究所(現為產業技術综合研究所)命“「調相型 變壓器」。該調相現象的結果係如圖8所示,二次線圈中之 -次線圈附近之:次線圈的f流相位成為與—次線圈的電
目位相近的關係’且在—次線圈中所產生的許多磁束會 貝入一次線圈,因此形成密_馬合部。 / 又’該構造在二次線圈之漏電感⑽)Ls與二次側之電 容成份產生共振之頻率附近會顯著地產生,且不會發生= 共振的情況。 因此,在發現密耦合與疏耦合之構造上,二次線圈之 漏電感(;IS)Ls與二次側之電容成份產生共振是必要的條件 又,二次線圈中遠離-次線圈的部分之電流相位成為鲁 較-次線圈之電流相位延遲的關係,結果,許多磁束會從· 二次線圈上漏洩,因而形成疏耦合部。在該疏耦合部中, 如圖8所示’由於從—次線圈貫人的磁束幾乎全部漏茂, 因此’與過去的漏茂磁束和漏浅方法不同,雖然具有相同 的漏電感值’但是’在疏搞合部中’漏茂磁束較以前多, 而產生所謂極端的漏洩磁束。(參閱圖5至圖8的例子中, 不僅100%以上漏浪’也發± 35%之逆相位的磁幻該磁束 10 1282711 漏心見象與過去的漏浅磁束不同。作為參考,如圖 顯不過去的變壓器中之磁束漏洩的情況。 斤不 :,基於該相位之延遲現象,在分怖常數性' μ口唬具有固疋的傳播速度,因此,在與 率之關係下具有固定的波長。該傳播速度在冷陰極^ 刪路之變壓器中為編秒。結果,在反相器電路之; 的二次線圈會產生行波。若將該行波之波長設為/ 則當…之波長與二次線圈捲線轴之物難長度—2’ 如圖10所示,會產哇士 π 守’ 同天線之共振或音響的共鳴箱 振現象。此時,由於所謂"4λ之共振頻率為二次線圈之自、 共振頻率本身,因此,藉由測量變壓器二讀圈 頻率,可得知1/4又之共振頻率。 、振 不過’麵在概略的知識中認為變換比愈大,變^ · 之=比則愈大,但,若詳細地觀測,在接近自共振頻; =…中並非如此。自共振頻率為二次線圈之自電感盘二 :人線圈之分佈電容(線圈間之寄生電容)的共振頻率,而變= 頁示最大的昇麼作用是在自共振頻率與反相器之動作頻_ 率相等的頻率時,即,為1/4又之共振頻率。 並且,當自共振頻率較反相器之動作頻率低時 器會隨之失去昇壓作用,再者,當自共振頻率變成 :動作頻率的-半時,會產生完全無法昇壓的現象。即; 土 1/2 λ之共振頻率中,相較於—次線圈附近的電流相位, 通離-次線圈之遠距離的二次線圈所產生的電流相位會延 遲180度,且成為逆相位。 1282711 即,由於在過去的知識中認為只要增加圈數比即可得· 到昇壓比,因此,許多在發明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Z · 面對昇壓比不足的指摘時會藉由捲繞更多_ 該問題。 更夕-- 人線圈來解決 ,然而’此情形牽涉到過度捲、 繞二次線圈的問題,且多-^會發生二次線圈之自共振頻率過低的狀況。並且,很^ 日守候不官過度捲繞二次線圈是否反而阻礙了昇遷比,由於 無法得到昇屢比,因此,捲繞更多二次線圏來得到昇屢比 ’結果’二次線圈的圈數會變得過多,且自共振頻率會更❿ 加下降。結果’會陷入逐漸阻礙昇產比的容牲循環。因此 ’變壓器二次線圈之自共振頻率在冷陰極管用昇壓變㈣ 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必須注意自共振頻率不能太低。。 另一方面’從結合係數方面來看,藉由增加變壓器之 二次線圈的分段數,可提高—些自共振頻率,但,設^ 數分段數意味著結合係數會變小,且漏電感會變大。夕 /在大電力用反相器電路中v由於所驅動之電荷的阻抗 很低,因此,在大電力用變壓器中,漏電感也必須盥電荷 成比例而變小。因此’在增加分段數上會有限制。結果, 變壓器的形狀愈大,自共振頻率必然也會下降,因此 大電力變壓器中’為了控制漏電感不能太大,且,為了Γ 到高自共振頻率的變壓器,必須滿足互相矛盾的條件^ 此一來,設計會變得更困難。 , 又,變壓器之二次繞 、、、圈為刀佈吊數性,且構成延遲電 路,因此’根據高頻傳送電路的理論,也會具有特性阻抗 12 1282711 。於此’為了產生理想的密耦合 由變壓1 爪獨口之構造,必須整合 由艾“之捲線軸的尺寸與磁芯的截面積、 圈的捲繞方法所決定的特性 、 及一认線 , 叫與放電管電荷之阻抗。 右未進行阻抗整合,則會產 相的延遲㈣, 生反射波,且無法得到理 心的L遲波形,而產生駐波,因 _ ; 洩會不固定,结果,益法、隶 一 _人、、、圈上的磁束漏 小限度的理想條件。去達成瑕終要將磁怒損失減少至最 磁42力用變壓器中’為了減少發熱,必須將銅損與 速:(:p /至取小限度,但,同時滿足漏電感、行波之 真:卜、頻率)、特性阻抗3個條件原本就不易,若 有产# 2達成㈣化的條件,則設計可料滿足該等所 有ir、件的變壓器會愈顯困難。 另-方面’至今已試過好幾次藉由並聯地電連接多數 變壓器來實現昇壓變壓器之高能化。 如圖18所示為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第测 號所揭示的例子,且顯示脈衝驅動之放電管的例子。 此時’藉由並聯地電連接一次線圈與二次線圈,以作 為用以驅動脈衝驅動放電管之變壓器,並實現大電力昇壓 電路,特別是在脈衝變壓器時,會要求漏電感的值為特別 小的值’這是因為漏電感值大則無法供給_大之快速的 脈衝之故。 然而,-般而言,在並聯地電連接磁束漏茂極少的變 壓器時’會因為變壓器各自的特性不均,導致電流在變壓 器之二次線圈中互相流動,而使效率低劣,並且發熱。因、 13 1282711 此,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第編—138〇97號之揭示例中 則利用變壓器之二次線圈具有的電阻成分,使電荷在各變 壓器之間均勻地分散。 即,在該變壓器之並聯電連接中,需要用以並聯電連 接之電抗。若電抗不足,則分散至各變壓器的電荷會不均 勻”連接多數Μ壓器時,會變成電荷僅集中在 變壓器。 又,在構成電阻之電抗時,必須考慮焦耳熱發熱所造 成的效率降低等問題。 方面田如〆令陰極管之驅動,以40ΚΗζ至1 〇〇ΚΗζ 之正弦波進行驅動時,為了得到用以並聯電連接之電抗, 需要較脈衝驅動大的漏電感值。過去,在驅動冷陰極" ,多半串聯地使㈣定電容器作為鎮定用電抗,但,此時 的幵愚ua中並未利用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第⑴ 號之二次側電路的共振,此時所使用之變屢器是漏電感值 小的變麼器,且比本來更不適合並聯連接,同時,未進行 共振時之變麼器的變換比會直接反映在昇塵比,因此,為 了並聯電連接’必須嚴格地管理昇麼比,以達成不會出現 不均的目的。 如圖19所示是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第1〇—㈣9 號所揭==聯連接的例子,此時是漏電感值小的變壓器 又 人电路並未共振。此時,在並聯地電連接變壓器 之各二次線圈時,互相流動的電流會變多,而且會發熱。 因此’當欲藉由漏電感少的變塵器來得到並聯電連接 14 1282711 之構造時,若不如圖2〇所示透過鎮定電容器來並聯電連接· ’則不易實現實用的反相器電路。 【發明内容】 □此本發明欲解決之問題點在於不易以一個大變壓 器來實現大電力用變壓器’因此,藉由將變壓器分割為多 數小型或中型變壓器、,且使其互相電連接,來實現等同於 大型變壓器之大電力用變壓器。 —又,在維持變壓器之發熱少的效果下,在大電力放電 官用反相器電路中,亦可實現在小型反相器電路中可實現 =漏“束型變壓器之二次側電路作為分佈常數性的供 電電路’且在二次側電路之電容成分與漏電感之間構成共 振電路,以獲得高效率的方法。 再者,藉由並聯地電連接多數變壓器,可作為一個大 =變壓器來動作,藉此,可增加條件選擇的範圍,且可 形狀等許多條件。/又(、振頻率)、特性阻抗、厚度 =當變壓器的磁芯形狀如jis標準形狀或 ΓΓ 型磁芯般,利用磁芯截面積大,且相較之下 磁路較短之磁芯形 用的自共振頻率。',亦可得到充分的漏電感值及實 可 時 而且,當使用磁路較磁 藉由斜繞變壓器之二次線圈 減J漏電感值。 芯截面積長之磁芯形狀時, ’來維持高自共振頻率,同 電❹且分佈電容少之捲線方式組合 15 1282711 二:加條件選擇的範圍’且儘可能同時滿足漏電感、行 …又(自共振頻率)' 特性阻抗、厚度形狀等許多㈣。 、於t,本發明係提供—種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包含 磁:連:之中心磁芯、一次線圈及分佈常數性之二次線圈 :=器。該二次線圈側產生之漏電感與二次線圈分佈電 近接近導體之放電管周邊產生之寄生電容之間構成 電路的一部分,且該共振電路共振,藉此,該二次線 圈具有多數包含密耗合部分與疏輕合部 壓變壓器,以使多數放電管並聯亮燈,又,該密麵二: 之磁相位與前述—次線圈接近,並貫人在前述-次線圈下 所產生的多數磁束’且磁性地緊絲合,並位於前述一次 、’在圈附近’另’刖述疏耗合部分之相位較前述—次線圈下 的磁相位延遲’且在前述-次線圈下所產生的多數磁束漏 减,並且遠離前述一次線圈而磁性地疏耦合。 【實施方式】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内容、特點與功效,在 、下配a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 的呈現。 如圖1所示,是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且以等效電 路表不變壓器。由於變壓器不理想,因此有漏洩磁束,而 由該漏洩磁束所構成之電感則為漏電感。 明格配圖11〜16所示,漏電感與將抗流線圈插入.變壓 為之輸出的電感等效,且以1^11〜1^13及1^21〜1^23表示 。亥漏電感。又’雖然未記載二次線圈之自電感L〇1〜L〇3,但 16 1282711 ,其為串聯地合成相互電感M1〜M3與Le21〜Le23之值。 、Cwl〜Cw3為二次線圈的分佈電容,且與二次線圈之自 電感-起構成自共振解fp。又,Xd為用以使冷陰極管並 聯亮燈之分流電路,且配合冷陰極管的特性適當地插入。 Csl Csn為冷陰極管周邊所產生的寄生電容,為用以調 整共振頻率之補助電容。 该貫施例中,並聯地電連接3個變壓器之二次線圈 。結果,漏電感Lel、Le2成為Lell〜Lel3及_〜_, 口成CWl CW3而成為Cw= 3Cwl。又,由於二次線圈之 自包感Lo也&成1/3,因此,由Cw及所構成之自共振 頻率&不會改變。又,冷陰極管的⑶―&全部加起來變 成Cs。又,阻抗z與冷陰極管的數量成反比。 、即,當必須使面光源成為大電力且並聯地電連接多數 冷,極管時,由於增加所需之變壓器的數量,因此,不奋 破壞變壓器之二次線圈的參數與放電管之阻抗或寄生電: /關係且可成正比或反比,因此,若擴張其原理, 則…、順夕大電力的面光源皆可應對。 本發明的本質在於二次線圈側,且並聯地電連接 該等二次線圈,因 、 口此次線圈側的連接不限於本實施例 。可連接於不同的驅動電路,也可並聯或串聯地電連接 著即使如上所述地連接,由於並聯地合成變 的個數,因此,—4 μ 1态 人線圈的特性阻抗不會對二次線圈上之 灯/皮的速度造成影塑 风〜胃,且亦可降低特性阻抗。即,並聯地 17 1282711 且可作出為了成 ’電連接變壓ϋ不會成為產生駐波的原因 為放電管之阻抗而整合的特性阻抗。 並且,過去在使用稱作Ε ^ ^ (Μ ^ ^ ^ 1或ΕΕ型之JIS標準形狀的 ^ ^ 、、、° 口係數會過大,因此,不易得 到本發明的作用效果。即, 人在鉍u 攸U=k. L〇的式子可知,結 曰係數k過大,則Le合太A 蛛 m 。d而,當二次線圈較過去更 、,,田,且捲繞多數二次線圈 正比地變大,因此,可得_^ L°、,則1"也會與其成 只用的漏電感Le或Ls的值。 ^另一方面,若是JIS標準型形狀’則自共振頻率fp會 過♦,因此,必須降低該自 # f 目,、振頻率fp。欲降低自共振頻 =可:由增大間隙來降低實效透磁率,並捲繞更多二 線圏^少分段數來實現。但,若減少分段數,則 線圈之耐壓會下降,而每 员用。無言两如何,若是JIS標準型 Α θ兹〜I狀’則㈣器的厚度必然會過大,因此, ^市場要求’且不易製作某種程度以上的大變壓器作 為冷陰極管亮燈用變壓哭, 夂尽―因此,終究以中型以下的尺寸. ^ 、接多數才是有效的實現方法。 丨 f一方面’在大電力用變麼器中,若要使變塵器之尺 4付合市場要求’則會成為扁平形狀’且相對於磁芯 ,:積丄磁路的長度會過長’此時,結合係數會太低。又 於貫效磁透率低’因此,必須施加多數線圈,且自共 頻率也會變得過低。若欲提高自共振頻率而增加分段數 ,則漏電感會變得過大。 口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由美國專利公開公報特許 18 1282711 仍雇/襲538或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第27讓1號及 a本專利公開公報特許第272號可知,如第17圖所示 ,斜繞二次線圈,且與本發明之1 1態樣至第4態樣組合 也是有效的實現方法。 \根據該方法,可提高自共振頻率,又,亦可提高結合 係數’因此,即使為扁平形狀,亦可擴大條件選擇的範圍 ,且可自由設計。 每本發明疋可達成市場要求的厚度1〇随至心瓜以下且 Λ現40W至6GW級之大電力用變壓器的唯—方法。 此外’本發明可得到高效率的理由,如下所述。 本發明中,所謂放電管是以冷陰極管為中心來敘述, 2於對具有類似特性的放電管而言可直接應用,因此’普 ί:冷陰極管作為放電管來說明。本發明之放電管用反相 =中所謂昇壓變壓器之二次側電路的電容成份係如 雷敗二次線圈產生的寄生電容cw與配線或分流 補 a S周邊產生的寄生電容Cs,加上補助性增加之 補助電容Ca的總和值。為 需要接近放電管之導體且生放電管之寄生電容,因此 導體的距離。 ’ &須正確地規定放電管與接近 振藉由該等二次側電容與昇壓變壓器之漏電感⑽)Ls丘 圖12所示,構成包含變㈣之3端子等效電路之
且在該共振頻率附近的頻率中使反相器電路動 ^ 籍此,如圖1 3脱- X 勵磁電流變少之領域,不 因此生從變產器一次側來判斷之 ^ 口此,可加以利用。勵磁電流變少 19 1282711 次線圈之勵磁電流會 反相器電路之變換效 即為力率獲得改善。結果,變壓器— 減少,且銅損會減少,因此,可提高 率。 入 、 纟/條件下’右k;壓@ :次線圈之自共振頻率接 近反相器電路之動作頻率的—倍至三倍以了,則二次線圈 會=顯地㈣出分佈常數性之延遲現象,而產生二次線圈 中遂離-次線圈之部分的相位較二次線圈中—次線圈附近 的相位延遲之所謂Phase-Shift(調相)現象。 若產生該Phase-S識(調相)現象,則來自變壓器二次線 圈下之磁芯的磁束漏茂會分散至二次線圈側之磁芯全部, 因此’磁芯損失會減少。附帶—提,過去的漏⑨磁束型變 虔器中的磁束漏浅在-次線圈與二次線圈的交界處會大量 漏汽’因此,磁束漏浅部分的磁芯損失會變大,且發敎合 集中。 ^
接著,當將分佈常數性之二次線圈視為傳送路時,從 延遲線之反料可知,在未整合傳送路之特性阻抗與終端 電荷時’會發生反射’且產生駐波。由於該駐波對磁芯損 失的平均化有害,因此,應盡量減少。此時,肖由使分佈 常數性二次線圈的特性阻抗與電荷的阻抗一致,則不會出 現反射波,且可產生均等的Phase_Shm(調相)現象 ',故二得 到理想的禮輕合/疏麵合之構造。 、 又’在變壓器之二次線圈與-次線圈的關係中,藉由 構成附近部與遠端部,則所產生之行波會從附近部㈣端 部前進,且減少由-次線圈產生的磁束從遠端部朝附近部 20 1282711 前進之成分以極力防止駐波的產生。 · 又’為了補助本發明之構造中的密耦合,首先,磁芯· 形狀宜為I/O型形狀,且中心磁芯宜為一根棒狀磁芯。 再者,當磁芯基於製造上的方便而分割成EE型,且之 後在組裝步驟中接合時,宜僅可能沒有間隙地接合中心磁 芯,且磁性連接。 又,即使與JIS標準磁芯形狀相近,為磁路較磁芯截面 積短的磁心形狀,只要捲繞多數較過去的反相器電路細很 多的線,則即便結合係數很高,亦可實現大漏電感值。 < 另,所謂「磁性連續」意指沒有故意設置的大間隙。 在磁芯形狀利用EE型磁芯之變壓器中,由於在故意設有中 〜間隙且在二次線圈下的磁芯可看到分裂之構造中,會阻 礙山耦口的構造,因此,變成愈改愈壞,而不甚理想。 ^ ^中〜間隙的目的是增加漏洩磁束且增大漏電感 值但,就本發明之實施而言,該觀念是錯誤的。在實施 本發明日夺,宜盡量縮小中心間隙,且由於磁芯材料的# iac 不穩定,因此,應限於作為使其穩定之目的的程度。並且< ^二次線圈的調整要領是固定間隙,且施加一次線圈與二 /、、友圈接著,使一次線圈短路,並測量二次線圈之漏電 感(JIS)Ls ’且判斷其大小,來增減二次線圈的圈數,以 整漏電感值。 κ ;、、〈、而"亥等作用在如圖14所示之小型磁芯形狀的變壓 μ中已可輕易地實現,但是,以一個大的變壓器來實現該 等作用從上述理由來看是不容易的。 21 1282711 因此,藉由並聯地電連接多數已可實現該等作用之小 型乃至中型的變壓器,可剛好 ]f如同變成一個大變壓器來動 作。 ▲茶閱圖15所示’是並聯地電連接變㈣之二次線圈, 忒圖中’ ΤΙ、T2、T3 4以適用如開關驅動等以低阻抗來驅 動時之逆L型等效電路記下的變壓器,Lsi、[a、為二 次線圈側之漏電感(JIS)。 b來可並如地合成各個變壓器所具有的漏電感
⑽)’且該值成為各個變壓器所具有的漏電感值除以變壓 器之個數的值。 #如此一來,若各變壓器之漏電感大致均等,則流向電 荷之電流會分散至各變壓器,因此,電荷會分散.,又,發· 熱會分散至各個變壓器,且放熱面積也會變大。 _ 另一方面,由於即使並聯地電連接多數線圈,變壓器 之二次線圈的自共振頻率也不會改雙,因此,在二次線圈 上刖進之行波的速度也與各個變壓器具有的值相同,又, 幵壓比也不會改變。並且,分佈常數性二次線圈具有的特_ 性阻抗會成為除以變壓器之個數的值。 總合上述’若如上所述地電連接變壓器,則可變換之 電力會成為加算各變壓器具有的能力之值。由此可知,並 耳外地電連接多數變壓器,可輕易地實現一個變壓器不易實 現之大電力變壓器。 又’在大電力反相器電路中,當變壓器之高壓電容不 足時’藉由並聯地電連接數量對應該不足之小型或中型變 22 1282711 壓器,可以與大電容變壓器等效之變壓器來動作。 _ 又,另一方面,由並聯亮燈電路所合成之冷陰極管的· 阻抗等於並聯地合計之阻抗。並且,因為並聯亮燈電路而 在冷陰極管周邊產生的所有寄生電容成為合成的值。 在寄生電容與冷陰極管的數量成正比且成為加算的值* 卜如上所述5成變壓器之漏電感和特性阻抗與變壓* ‘ 器的個數成反比且成為小的值意味著由二次側電路之電容二 成分與昇壓變壓器之漏電感所構成的共振頻率不會有太大 的變動’又,意指冷陰極管之合成阻抗與變壓器二次線圈籲 之特性阻抗的關係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 即,意味著如圖16所示,在漏電感(JIS)與二次側電路 之窄容成分之間構成之包含冷陰極管電荷之共振電路成為· 非常簡單的構造。由此可知’可繼續維持日本專利公開公 報特許第2733817號中在筆記型電腦用中實用的作用與效 果並可貝現小型且簡單的大電力面光源用反相器電路。 從將本發明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所能獲致之效果敘 述如后·· ^ 根據本明,藉由組合多數變虔器,且並聯地電連接. :次線圈’可實現與一個大電力變堡器等效之變壓器,同 日T ’不會杨於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帛2733817號的作用 效果’並可實現反抑電路的大電力化。 又,反相器電路的形狀亦可達成薄型化,且可將控制 電路的數量適當地設為!電路乃至2電路且低成本的反相 23 1282711 者文壓為的數量與放電管的數量不必成整數倍, 只要並聯地電連接對應放電管之總電力的小型或中型變壓 裔,即可實現所需電力之反相器電路。 —再者田、、且口本發明與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願第細4 / 003740 ’放電管的數量與所使用之變壓器數量的關 係成正比即可,祐日 &、乃士 且也〉又有如過去限定對一個變壓器分 配放電管之數晋的卩彳Hg Q . 數里的問喊。即’例如,即使如放電管12根相 對於變壓器5個之除不盡的關係亦可,因此,變壓器的選
擇自由度變大。此情形不同於過去反相器電路的設計狀況 中,需要開發最適合每個面光源的種類或所使用之放電管 的性質之新變壓器’且幾乎不需要新的設計,又,只要進 2列改H繼續使用從前筆記型電腦用或液晶營幕 用:常用觀器之捲線轴中分段數較少的捲線軸,且捲 上多數較過去更細的線,㈣整線圈參數,料多習知型 捲線軸可利用為本發明之變墨器用捲線軸。此時,當缺合 變成外觀上幾乎沒有改變但性質完全不同的變㈣。…
因此’由於可繼續活用過去的資源來實現大電力用反 相器電路’故,在許多例子中都不需要開發費用或者變得 很便宜。 的配線很自由、,且對反相 反相器電路在面光源裡側 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 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 再加上反相器電路至放電管 器電路之配置沒有限制,因此, 或深處皆可配置於任意位置。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 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 24 1282711 範圍及發明說明内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 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内。 【圖式簡單說明】 圖1是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的電路圖; 圖2是傳統每兩根冷陰極管配置一個小型漏洩磁束型 k壓裔之例子的多燈面光源用反相器電路圖; 圖3是傳統並聯地驅動多數冷陰極管之電路圖,· 圖4是傳統變壓器之線圈之分佈電容的例子之電路圖 9 圖5是實際的冷陰極管用昇壓變壓器中,顯示朝二次 線圈中遠離一次線圈的部分發生信號延遲現象之所謂肫跡 S_或調相現象之信號檢測位置的例子之構造的透視草圖 圖6是實際的冷陰極管用昇壓變壓器中,顯示朝二次 線圈中遠離一次線圈的部分發生信號延遲現象之所謂 Slnft或調相現象之信號檢測位置的例子之構造的平面草圖 圖7是實際的冷陰極管用昇壓變壓器中,顯示朝二次 線圈中遠離一次線圈的部分發生信號延遲現象之所謂 Shift或調相現象之信號檢測位置的例子之波形圖; 圖8是顯示調相現象的結果,因為在一 ^ 夂線圈所產生 的多數'磁束貫入二次線圈而形成密耦合部的 j 丁 調相型 變壓器的磁束模式圖; 圖9是傳統變壓器之主磁束與漏磁束的磁束模式圖· 25 1282711 圖w是傳統反相器電路之變壓器的二次線圈產生的行· 、之1/4波長與二次線圈捲線軸的物理性一 共振現象之例子的說明圖; ' 致,產生之. 圖11是本發明之一電路圖,說明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 中’昇壓Μ器之二次側電路的電容成分為二次線圈產生‘ 的寄,電I Cw,與配線或分流電路和放電管周邊產生的寄· 生,容CS’加上補助性增加之補助電容Ca的總和值,且與 該等電容成分並聯地電連接放電電荷R,並在與漏電感2 間構成共振電路之例子的電路圖; φ 圖丨2是本發明之一電路圖,說明藉由構成包含變壓器 的3立而子等效電路之共振電路,且減少變壓器一次線圈的 勵磁電流,並減少銅損,可提高反相器電路之變換效率的· 電路圖; 圖13之上圖表中,橫軸為頻率,縱軸為導納。而下圖 表中,橫軸為頻率,縱軸為電壓一電流間之相位差。第Η 圖係說明當多次改變電阻R的值來試驗,則勵磁電流會減 少,且力率會改善,結果,在其共振頻率附近的頻率中,籲 藉由使反相器電路動作,可產生從變壓器一次侧來判斷之 勵磁電流變少的領域之圖表; 圖14是本發明之一變壓器構造圖,說明使用1〇型磁 芯之小型磁芯形狀之變壓器構造的例子之變壓器構造圖; 圖15是本發明之一電路圖,說明並聯地電連接變壓器 ^—次線圈的構造的例子之反相器電路的電路圖; ,圖16是本發明之一電路圖,說明包含在漏電感(Jis)與 26 丄282711 二次側電路之雷交士 之冷陰極管電荷之共振電 路的例子;成刀之間構成 圖17是本發明 之 ϋ 部份截面圖,說明斜繞二次線圈之 構造之例子的主要部分截面圖; 圖8疋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第2000- 138097號所 揭示之脈衝驅動之放電管之例子的電_; 圖19疋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平第10-92589號所揭 示之並聯連接之例子的電路圖;及 圖20疋透過鎮定電容器來並聯電連接之例子的反相器 電路圖。 27 1282711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e、Ls、Lsl、Ls2、Ls3、Lei 1 〜Lel3、Le21 〜Le23 漏電感
Lo、Lol〜Lo3 自電感 Μ、Ml〜M3 相互電感 Zr 阻抗
Cw、Cs、Csl〜Csn寄生電容
Ca 補助電容 Fp 自共振頻率 Z 阻抗 ΤΙ 、 T2 、 T3 變壓器 Cwl 〜Cw3 分佈電容 Xd 分流電路 28

Claims (1)

12827 Η-~—Ί 矽月飞^日修(J0正本 十、申 1· 一種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包含磁性連續之中心磁芯、 一次線圈及分佈常數性之二次線圈之變壓器,該二次線 圈側產生之漏電感與二次線圈㈣電容與靠近接近導體 之放電管周邊產生之寄生電容之間構成共振電路的一部 ^且該共振電路共振,藉A,該二次線圈*有多數包 含密耦合部分與疏耦合部分之漏洩磁束型昇壓變壓琴, 以:多數放電管並聯亮燈’又’該密糕合部分之磁:位 與前述一次線圈接近,並貫入在前述一次線圈下所產生 的多數磁束,且磁性地緊密耦合’並位於前述一次線圈 附近’另,前述疏耦合部分之相位較前述—次線圈下的 磁相位延遲,且在前述—次線圈下所產生的多數磁束漏 洩,並且遠離前述一次線圈而磁性地疏耦合。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猎由整合前述分佈常數性之二次線圈所具有之特性阻抗 與前述放電管所具有之阻抗,使該分佈常數性之二次線 圈產生的駐波減少。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J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钔述幵壓麦壓裔之别述磁芯為磁路較截面積短之形狀的 昇壓’交壓器,又,藉由增加前述二次線圈的圈數,使漏 電感值增大。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珂述昇壓變壓器之前述磁芯為磁路較截面積短之形狀的 昇壓變壓器,又,藉由增加前述二次線圈的圈數,使漏 29 1282711 電感值增大。 '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 r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分別並聯地電連接。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分別並聯地電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分別並聯地電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分別並聯地電連接。 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放電管用反相器電路,其中, 30 1282711 前述昇壓變壓器之二次線圈係斜繞形成者。
31 2
R.J. I π
61® φ f幼把修0正替換頁
§
TW093132208A 2003-10-24 2004-10-22 Inverter circuit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TWI28271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65326A JP4447885B2 (ja) 2003-10-24 2003-10-24 面光源装置用インバータ回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5839A TW200515839A (en) 2005-05-01
TWI282711B true TWI282711B (en) 2007-06-11

Family

ID=34386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3132208A TWI282711B (en) 2003-10-24 2004-10-22 Inverter circuit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41935B2 (zh)
EP (1) EP1526762A3 (zh)
JP (1) JP4447885B2 (zh)
KR (1) KR20050039580A (zh)
CN (1) CN1610474B (zh)
TW (1) TWI2827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228B2 (ja) * 2004-03-19 2008-06-18 昌和 牛嶋 面光源用放電管並列点灯システム
US7554273B2 (en) * 2006-09-05 2009-06-30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Protection for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system
US7309964B2 (en) * 2004-10-01 2007-12-1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Floating drive circuit for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JP4560680B2 (ja) * 2004-11-12 2010-10-13 ミネベア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インバータ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KR20060064209A (ko) * 2004-12-08 2006-06-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4908760B2 (ja) 2005-01-12 2012-04-04 昌和 牛嶋 電流共振型インバータ回路
KR101190213B1 (ko) * 2005-11-17 2012-10-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인버터 회로
JP4832938B2 (ja) * 2006-03-24 2011-12-0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放電灯駆動回路
KR100708591B1 (ko) 2006-07-04 2007-04-18 한국과학기술원 정재파를 이용한 클럭 분배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7456583B2 (en) * 2006-09-05 2008-11-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lectrical circuit with dual stage resonant circuit for igniting a gas discharge lamp
TWI335720B (en) * 2007-02-12 2011-01-01 Chimei Innolux Corp Inverting circu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2009142088A (ja) * 2007-12-07 2009-06-25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用dc−dcコンバータ
CN101939584B (zh) * 2008-01-22 2012-02-2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9951094A (zh) * 2017-12-08 2019-06-28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电源装置
US11749452B2 (en) * 2020-03-10 2023-09-05 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ublic Company Limited Leakage transform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27461B2 (ja) 1988-12-02 1998-03-11 株式会社キジマ 電気巻線部品の巻線方法
JP2727462B2 (ja) 1988-12-09 1998-03-11 株式会社キジマ 電気巻線部品とその巻線方法
US5309062A (en) * 1992-05-20 1994-05-03 Progressive Technology In Lighting, Inc. Three-way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system utilizing an electronic ballast having a variable frequency oscillator
JP2733817B2 (ja) 1993-08-30 1998-03-30 昌和 牛嶋 放電管用インバーター回路
US5786670A (en) * 1996-03-15 1998-07-28 Valmont Industries, Inc. High-frequency converter for fluorescent lamps using an improved trigger circuit
JPH1092589A (ja) * 1996-09-12 1998-04-10 Taiyo Yuden Co Ltd 熱陰極蛍光管点灯装置のインバータ回路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熱陰極蛍光管点灯装置
US5835367A (en) * 1998-01-20 1998-11-10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Distributed plannar-type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US6222326B1 (en) * 1998-10-16 2001-04-24 Electro-Mag International, Inc. Ballast circuit with independent lamp control
JP2000138097A (ja) * 1998-11-02 2000-05-16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平面バックライト用インバータ回路
US6239557B1 (en) * 2000-03-14 2001-05-29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Transformer winding technique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effects
US6288913B1 (en) * 2000-04-27 2001-09-11 Rantec Power Systems Inc. High voltage power supply allowing transformers to be run in parallel for higher output power
US6366029B1 (en) * 2000-05-31 2002-04-02 Keith Billings Lamp ballast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current
TW478292B (en) * 2001-03-07 2002-03-01 Ambit Microsystems Corp Multi-lamp driving system
KR100815890B1 (ko) * 2001-03-31 2008-03-24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코일 권선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여 코일이 권선된 트랜스포머및 액정표시장치의 인버터
US6570344B2 (en) * 2001-05-07 2003-05-27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Lamp grounding and leakage current detection system
US7084583B2 (en) * 2001-06-25 2006-08-01 Mirae Corporation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back light unit using the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LCD back light equipment using the back light unit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US6483260B1 (en) * 2001-07-23 2002-11-19 Hubbell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respective single lamps among multiple lamps coupled to the same ballast
US6667585B2 (en) * 2002-02-20 2003-12-23 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 Fluorescent lamp brightness control process by ballast frequency adjustment
US6949890B2 (en) * 2003-02-06 2005-09-27 Zippy Technology Corp. LCD back light panel lamp connect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5839A (en) 2005-05-01
KR20050039580A (ko) 2005-04-29
JP4447885B2 (ja) 2010-04-07
EP1526762A3 (en) 2008-04-09
US7141935B2 (en) 2006-11-28
EP1526762A2 (en) 2005-04-27
JP2005129422A (ja) 2005-05-19
CN1610474B (zh) 2011-03-30
CN1610474A (zh) 2005-04-27
US20050088113A1 (en)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82711B (en) Inverter circuit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apparatus
JP4908760B2 (ja) 電流共振型インバータ回路
TWI269611B (en) Parallel lighting system for surface light source discharge tube
US7479740B2 (en) Module for parallel lighting and balancer coil for discharge lamp
TWI301282B (en) Balancing transformers for lamps driven in parallel
TWI378479B (en) Transformer apparatus, inverter transformer, and drive circuit
JPH08273862A (ja) 放電管用インバータ回路
WO2007029651A1 (ja) インバータトランス
JP5048920B2 (ja) 電流共振型インバータ回路と電力制御手段
TW200826737A (en) Muti-lamp drive system and current balance circuit thereof
CN1886021B (zh) 多灯管驱动系统
US20080068118A1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mutual inductance and a transformer that implements the same
WO2005067353A1 (ja)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管駆動回路
TWI284331B (en) Transformer and multi-lamp driving circuit using the same
CN109861538A (zh) 一种在并联变压器原边串联共模电感的自动均流电路
TWM356206U (en) Combined transformer and multi-lamp driving circuit
TWI302073B (en)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driving circuit
TWI400870B (zh) Piezo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JP2008005575A (ja) Dc/acインバータ
CN100455157C (zh) 电介质阻挡层放电灯点灯装置
JPH1023753A (ja) 高圧発生回路
TWI290707B (en) Multiple-tube parallel driver circuit for LCD monitor and its current-sharing control method
JPH08213666A (ja) 圧電振動子
JP2007280875A (ja) 照明装置
JP2007280884A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