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9447B -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 Google Patents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9447B
TWI279447B TW094134240A TW94134240A TWI279447B TW I279447 B TWI279447 B TW I279447B TW 094134240 A TW094134240 A TW 094134240A TW 94134240 A TW94134240 A TW 94134240A TW I279447 B TWI279447 B TW I2794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m
less
mass
oxysulfide
ste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342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2009A (en
Inventor
Masafumi Miyazaki
Wataru Ohashi
Yousuke Kurosaki
Takeshi Kubota
Hiroshi Harada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tee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208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8022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32075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2802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teel Corp filed Critical Nippon Steel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220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20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9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94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6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05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rare earths, i.e. Sc, Y, Lanthan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2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silic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8/00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 C22C38/04Ferrous alloys, e.g. steel alloys containing mangane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47Alloy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ion
    • H01F1/14766Fe-Si based alloys
    • H01F1/14791Fe-Si-Al based alloys, e.g. Sendus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0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01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H01F1/03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 H01F1/12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 H01F1/14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 H01F1/16Magnets or magnetic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gnetic materials therefor;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ercivity of soft-magnetic materials metals or alloys in the form of shee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oft Magnetic Material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Steel Electrode Plates (AREA)

Description

1279447 〜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鐵芯損失性優異,且特別是矯直退 5火後的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鋼板,該非定向電磁 鋼板可降低馬達鐵芯等使用的非定向電磁鋼板之鐵芯損失 性,且減少能量損失,並且可藉由電氣機器之效率提高而 ^ 有助於節省能量。 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於非定向電磁鋼板中,藉由使 10 ΤιΝ與REM之硫化物充分複合而析出,以減少鋼内的固溶體 Ti,並抑制容易於鋼板退火之際在低溫部產生的微細丁丨〔之 • 析出,結果,可提供一種結晶粒成長優異,且鐵芯損失性 低之非定向電磁鋼板。 Γ先前技補 15背景技術 • 已知非定向電磁鋼板係於結晶粒徑為150/zm左右時 的鐵芯損失性最小,並且於精煉退火階段時結晶粒成長。 因此,基於製品的鐵芯損失性之觀點或製品的簡單化、高 生產性之觀點,皆期望可有精煉退火時的結晶粒成長性更 20 加優良之鋼板。 另-方面,電磁鋼板係藉由需求者衝孔加工後使用於 、 啦的製造上,且衝孔加卫時的衝孔精準度係結晶粒越細 〜 者越佳,結晶粒徑最好在如40“ m以下。 • 目&,有採取使製品板維持於微細的結晶粒徑下出 1279447 貝亚藉需求者進行衝孔加工後,再進行如75〇〇Cx2小時左 右的矯直退火,使結晶粒成長之方法。 ^ 而求者為了提高生產性,即使於低溫且短時間 4矯直退火¥亦要求結晶粒成長性優良之製品板的情形逐 5 漸增加。 阻礙結曰曰粒成長的主因之一,係鋼内微細分散的夾雜 已矣衣口口中含有的夾雜物個數越多或體積越小時,越 容易阻礙結晶粒成長。 Γ7如季納(Zener)所揭示者,以夾雜物之當量球半徑r 及鋼内所佔有的夾雜物之體積佔有率f表示的r/f值越小 時,結晶粒成長會越加惡化。因此,為了使結晶粒成長良 ,除了必需更加減少夾雜物的個數之外,還要使夾雜物 的體積更加粗大是非常重要的。 阻礙非定向電磁鋼板的結晶粒成長之微細夾雜物,已 15知有二氧化石夕或氧化紹等之氧化物、硫化锰等之硫化物、 氮化鋁或氮化鈦等之氮化物等。 為了去除該等微細夾雜物或者減少至必要且充分之程 度,無用置疑的只要在熔鋼階段達到高純度化即可。 但疋,為了去除微細夾雜物或者減少至必要且充分之 又而名人在熔鋼|1“又達到咼純度化,則會無法避免製鋼成 本的提高,所以並不理想。 因此,在其他的方法上,已知有幾種於鋼内添加各種 兀素以使夾雜物無害之方法。 關於氧化物,可隨著技術進步且藉由添加充分量的強 1279447 〜脫氧元素A1,並執行充分的氧化物之浮起去除時間,而得 . 以在熔鋼階段去除氧化物以使其無害。 關於硫化物,已知有如曰本專利公開公報第51-62115 號、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56_1〇255〇號、日本專利公開公報 5第59-74212號及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303878號等之揭示 者,即可藉由添加脫硫元素之稀土類元素(以下標示為REM) 等,令S成為粗大失雜物以使其無害之方法。 φ 又’關於氮化物,已知有如曰本專利公開公報第 1167896號及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第12459〇1號等之揭示者, 1〇即可藉由添加B,令_為粗大夹雜物以使其無害之方法。 然而,藉由刖述方法去除非定向電磁鋼板之氧化物、 — 魏物及氮化物,或使其成為粗大夾雜物而無害化之後, „ Φ會有即使進<了精煉退火或矯直退火,仍會使結晶粒的成 長產生4刀不均,且微細結晶粒與粗大結晶粒混雜,進而 15 造成鐵芯損失性不良之情形。 • &知其職雜精煉退火錢錢火_段中,製品 板的-部份會析出來自於固溶狀態_、c之微細碳化欽 (以下標示為Tic),且其會阻礙結晶粒成長之故。以下,再 進一步具體說明。 20 #定向電磁鋼板之精煉退火或矯直退火係通常大多在 HKTC以下的較低溫下進行,其中,矯直退火係為了防止製 , ⑦板的表面塗祕損,而在75Gt左右或更低溫下進行。、 因此,為了使結晶粒在該低溫下充分成長,而必須進 ' 行長達1小時以上的長時間退火。 1279447 在、種低/皿且長日可間的退火下,製品板的溫度係難以 • 全面控制在經常固定之狀態,且產生相當多如製品板的某 二礼較低概而其他部分較高溫之溫度分布不均的情形。 ^而會在電磁鋼中析出TiC時,係於7Q0〜8G(TC的範 5圍内析出且特別是於75(Γ(:以下時會活躍地析出之情形, 係透過其他途徑進行研討而得以明瞭。 口此在低/皿且長時間的退火中,製品板的溫度形成 • *高溫之部分會因超過加的析出溫度而無法析出Tic, 該邛刀亦會因鬲溫而加快結晶粒成長速度,因此,該 10部分之結晶粒較粗大。 另方面’製品板的溫度形成較低溫之部分則會低於 TiC的析出溫度,且於退火時析出。 ^ 肖W疋在低溫下生成的Tic係因低溫而無法成長為充 刀大j的TiC,且變的微細,進而妨礙了於長時間退火中的 15 結晶粒成長。 • 由於此時析出的Tie較微細,因此即使鋼内含有的Ti量 與c里頂多為數卯m左右,亦有可能析出足以阻礙結晶粒成 長的個數之Tic。 再者’於製品板的溫度形成較低溫之部分中,會因低 20溫使得結晶粒本身的成長速度較慢,因此,微細Tic所引起 的結晶粒成長阻礙之效果變得更強,而使結晶粒無法充分 成長且維持於微細狀態。 如此一來’會因退火溫度的低溫化或退火溫度之不可 • 避免的不均’而造成電磁鋼板中的Tie之有無產生不均,進 1279447 而產生電磁鋼板的結晶粒成長不均。 【發明内容】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非定向電磁鋼板,且該非定 向電磁鋼板係藉由抑制於精煉退火或矯直退火中的低溫部 5 内,析出過去在中途時不可避免地產生之微細TiC,而可使 結晶粒充分成長,且降低鐵芯損失性。 並且,用以達成前述目的之本發明主旨係如同下述。 (1)一種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鋼板,係以質量 %計,含有C : 0.01%以下、Si : 0·1%以上且7.0%以下、A1 : 10 0.1%以上且3.0%以下、Μη : 0.1%以上且2.0%以下、Ν : 0.005%以下、Ti : 0.02%以下、REM ·· 0.05%以下、S : 0.005%以下、Ο : 0.005%以下,且剩餘部份係由鐵及不可 避免之雜質構成者,並且,〔S〕所示之S質量%、〔0〕所 示之Ο質量%、〔REM〕所示之REM質量%、〔Ti〕所示之 15 Ti質量%及〔N〕所示之N質量%係滿足〔算式1〕及〔算 式2〕: 〔REM〕2χ〔 Ο〕2x〔 S〕- lxlO-15···〔算式 1〕 (〔REM〕2x〔 Ο〕2x〔 S〕Μ〔 Τί〕x〔 Ν〕lx 10’··.〔算式2〕。 20 (2)如前述(1)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鋼板,係 以質量%計,更含有P : 0.5%以下、Cu : 3.0%以下、Ca或 Mg : 0.05%以下、Cr : 20%以下、Ni : 5.0%以下、Sn及Sb 之一種或兩種的合計:0.3%以下、Zr : 0.01%以下、V : 0.01%以下、B : 0.005%以下之一種以上者。 1279447 ⑶如4迷⑴或⑵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鋼 板,係以質量%計,更為Ti: 0.0015%以上且〇〇2%以下’、 REM : 0.00075%以上且0.05%以下者,並且,〔妨⑷所 示之:REM質量%及〔Ti〕所示之Tif量%係毅〔咖〕丄 5 〔 Ti〕^〇·5 〇 * (4)如前述⑴〜(3m壬一項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 電磁鋼板,其中在非定向電磁鋼板中,含有具龜裂或斷面 的直徑l//m以上且5/zm以下之REM氧硫化物,並且,該具 龜裂或斷面的直徑1//m以上且5//m以下之REM氧硫:物 10當中,與TiN結合之REM氧硫化物的數量比例為5%以上。 根據本發明,可抑制於非定向電磁鋼板内析出微細的 TiC,且可使精煉退火或矯直退火階段的結晶粒成長維持良 好,並得到充分良好的磁性特性。本發明係可滿足需求者 的需要,且有助於節省能量者。 15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的〔算式1〕,且根據鋼内的 REM量、S量、0量、Ti量、及N量所計算之值,與矯直退 火後的結晶粒徑及鐵芯損失值之相關性。 第2圖係顯示針對製品中含有的直徑i m以上且5 // m 20以下之含REM夾雜物的個數,具龜裂或斷面之含REM夾雜 物的個數比率,與退火後的製品的結晶粒徑及鐵芯損失值 之相關性。 第3圖係顯示REM氧硫化物的表面上複合有TiN之夾雜 物0 10 1279447 第4圖係顯示r e Μ氧硫化物的斷面上複合有Ti N之夾雜 … 物。 〜篆實施方式】 實施發明之最佳型態 5 關於本發明之作用機制係詳細說明如下。 如m所述,於使電磁鋼内的硫化物無害之際使用rem 之技術’即’藉由添加REM使s固定成粗大的REM硫化物, 炎真減低其他硫化物類的夾雜物之技術係過去所知悉者。 • 本發明中的R E Μ係指原子號碼5 7的鑭到7丨的錙之丨5種 1〇元素,再加上原子號碼21的銳及原子號碼39的紀之合計17 穆元素之總稱。 經本發明人仔細研究此次藉由添加REM至電磁鋼而引 起的現象之結果,得知下述1)〜5)所示之事實。 1)鋼内的REM氧硫化物之TiN的複合析出能力比rem 15 硫化物南。 • 2)藉由使鋼内的REM、〇、S成份量在適當的範圍内, 可於鋼内形成充分的REM氧硫化物。 3) 再者,藉由使鋼内的TiN&N成份量在適當的範圍 内,可於REM氧硫化物表面上充分地複合析出TiN。 2〇 ♦ 4) 再者,當含REM夾雜物具有龜裂或斷面時,會優先 在該龜裂或斷面上複合析出TiN。 ' 5)如前所述,藉由鋼内的Ή以TiN的型態與REM氧硫化 • 物大量複合析出而固定,可抑制於精煉退火或矯直退火中 的低溫部内,析出過去在中途不可避免地產生之微細Tic, 11 .1279447 且可得到結晶粒成長良好的低鐵芯損失性之非定向電磁鋼 板。 以下進行關於該等事實之詳細說明。 REM係於鋼内與各種元素反應且形成夾雜物,其例子 5有REM氧硫化物、REM硫化物或REM氧化物等。 該等REM夾雜物之結晶結構與TiN之結晶結構有許多 類似點,因此,當鋼内存在該等REM夾雜物時,會如第2 圖所示,具有TiN相對於REM夾雜物在完整的幾何學圖形下 複合且析出之情形。 10 特別是即使在REM夾雜物中,REM氧硫化物之結晶結 構與TiN之結晶結構又有特別多的類似點,因此,兩者間的 複合析出會比與其他REM夾雜物的複合析出頻繁,而且更 加強固。 另一方面,由於TiC與REM氧硫化物之結晶結構的類似 15程度並不像TiN與REM氧硫化物之結晶結構般地類似,因 此,彼少有REM氧硫化物上複合析出TiC之情形。
然而,TiN的析出開始溫度為12〇〇〜l3〇〇°C,又,TiC 的析出開始溫度為700〜8001:,且特別是於750°C以下時開 始’舌躍地析出之情形,可透過其他途徑進行研討而得以明 20 瞭。 Q此’在每造的冷卻過程或溶潰再加熱後的冷卻過程 等之車交高溫狀態中,Ti係變成TiN與REM氧硫化物複合而析 出’迷且固定。 —旦Ti變成TiN而固定時,在之後如製品板的精煉退火 12 1279447 或衝孔加工後的矯直退火之較低溫狀態下,TiN就不會再度 溶解,因此,製品板會因缺少Tic析出時所需之Ti,而不會 析出TiC。 因此,於鋼内選擇生成REM氧硫化物多過於選擇其他 5的REM夾雜物,並且,事先設成TiN可與其複合析出之適當 條件時,可使Ti在REM氧硫化物上複合析出成為ΉΝ的型態 下固疋,且可減少因TiC而引起的結晶粒成長阻礙作用。 REM氧硫化物之析出係與構成元素pjgM、〇及g;的溶度 積相關。即,為了析出REM氧硫化物,必需使鋼内以rem 10里、0蓋及Si之積的形式所表示之值(溶度積),提高預定 值。 另-方面,關於Ti,貝,J必須析出TiN且充分成長,特別 是為了使鋼内的Ti完全固定成TiN,而必須使鋼内充分地含 有足以成長為TiN之Ti與N。 15 ™之析出係與構成元素Ti及N的溶度積相關。即,為 了析出TiN’必需使鋼内⑽量及_之積的形式所表示之 溶度積,提高預定值。 但是,為了提高鋼内以Tl量及_之積的形式所表示之 值,而調整變成__量或_過_,則會無法使鋼内 扣所有的Ti或N完全形成為施固定於贿氧硫化物上,而造 成無法形成為TiN之剩餘的邱剩餘的N殘留。因此,可能 會生成mm等之析出物,反而阻礙結晶粒成長。 斤、必而使Τι及N之溶度積相對於尺碗、〇及s之溶 度積控制在某一定值以下之比率。
13 1279447 ^ 然而,鋼内的REM氧硫化物係在硬度上比鋼還低,因 - 此,有可能在鋼進行壓延或鍛造等加工時延伸或者破碎, 而產生龜裂或斷面的情形。 REM氧硫化物在加工後會形成何種型態,或具有何種 5程度的龜裂或斷面,係依照加工條件等而有各種形式。但 是,依照一般的電磁鋼板之製造方法時,鋼内的REM氧硫 化物中存在1/3以上的龜裂或斷面之情形很多。 φ 鋼係有可能因TiN以外的化合物(如A1N等)與進行前述 加工之鈾的REM氧硫化物表面結合,而將其表面覆蓋。但 1〇疋,因岫述加工而於REM氧硫化物表面產生龜裂或斷面 時,由於該龜裂或斷面並不會與TiN以外的化合物結合,因 ~ 此容易使TiN生成晶核。
_ 所以,在REM氧硫化物之龜裂或斷面上係比起在REM 氧硫化物之龜裂或斷面以外的表面上容易複合析出懂。 15 帛3圖所不之REM氧硫化物係球形的REM氧硫化物表 • ^與™結合者。又,第4圖所示之REM氧硫化物係原本球 形的REM氧硫化物變成縱半面斷裂之半球形,且於右側斷 面與多數TiN結合者。 根據第3圖及第4圖之比較可得知,REM氧硫化物的龜 20裂或斷面上比起龜裂或斷面以外之表面上,有更多數的· 層積且與之結合,並且TiN成長的更大。 如此一來,與龜裂或斷面以外之表面相比,REM氧硫 ' 化物的龜«斷面可與更大且更多數之Tm結合。 ‘ ?卩,本發明人新發現到與未具㈣輯面的REM氧硫 14 1279447 化物相比’具有龜裂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係丁丨的固定量 更多,且TiC析出的抑制效果更強。 此外,本發明人-併新發現到,更在具龜裂或斷面之 REM氧硫化物當中的某個數比例以上之REM氧硫化物中複 5合析出TiN時,可使Ti更加充分且固定,且可更強化退火時 的TiC之析出抑制效果。 又,未具龜裂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中雖然亦可複合 析出ΤιΝ,但其Τι固定量係如前所述地比起具龜裂或斷面的 REM氧硫化物來的少。 0 因此考慮到TiC析出之抑制效果時,使鋼内含有具龜 裂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則會更加有利。 如岫所述,具有該龜裂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係藉由 鋼進行加工使破裂前略呈球形之REM氧硫化物破裂而得 者。 5 但疋,如前所述,依照一般的電磁鋼板之製造方法時, 鋼内的RE1V[氧硫化物中存在大約1/3以上的龜裂或斷面之 情形雖然报多’但其以外的部分則有可能即使鋼進行加工 亦不會形成具龜裂或斷面之REM氧硫化物,而是維持於破 裂前略呈球形之REM氧硫化物狀態,且殘留混雜於鋼内。 其中,係以含REM夾雜物之直徑小於1/zm,而難以形 成龜裂或斷面,另一方面,直徑超過5//m之REM夾雜物因 延伸或破碎而變成直徑5//m以下的情形較多。 因此’前述具龜裂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之個數比 例’只需考慮直徑至5//m者即可。在此,直徑係當量 15 1279447 球直徑的意思。 本發明人有鑒於此而致力研討之結果,發現到〔s〕所 示之S質量%、〔〇〕所示之〇質量%、〔REM〕所示之REM 質量%、〔Ti〕所示之Ti質量%及〔N〕所示之N質量%滿足 5 〔算式1〕及〔算式2〕時,即可於鋼内生成REM氧硫化 物,並且於REM氧硫化物表面複合析出TiN,使Ti固定成 TiN,並抑制TiC生成。 〔REM〕2x〔 〇〕2x〔 S〕g lxl(T15·.·〔算式 1〕。 (〔REM〕2x〔 0〕2χ〔 S〕)+ (〔 Ti〕χ〔 Ν〕)^ 1χ 10 10-1()··.〔算式2〕。 更發現到,在鋼内含有具龜裂或斷面之REM氧硫化物 的情形下,直徑l#m以上且5//m以下之具龜裂或斷面的 REM氧硫化物當中,與TiN結合之REM氧硫化物的個數比 率為5%以上時,可使更大量的Ti於REM氧硫化物上固定成 15 TiN,且可更進一步強化抑制TiC生成之效果。 又,當鋼内的Ti量過剩時,則並不是鋼内所有的Ti於含 REM夾雜物上固定成TiN,且會殘留下無法形成為TiN之剩 餘Ti,因此有可能生成TiC。 所以,推測必需使Ti量相對於REM量控制在某一定值 20 以下之比率。 因此,本發明人致力研討之結果,發現到在鋼内含有 具龜裂或斷面之含REM夾雜物的情形下,直徑以上且 5#m以下之具龜裂或斷面的含贿為物當中,與,結 合之含麵夾雜物的個數比率為5%以上,並且,⑽M〕
16 1279447 所不之REM質量%及〔Ti〕所示之丁丨質量%滿足〔REM〕+ 〔Tl〕-0·5時,可使Ti於含REM夾雜物上充分地固定成 TlN ’且更可抑制TiC生成。 以下,使用表1、表2及第1圖〜第4圖來具體說明前述之 5適當成分的範圍。 連續鑄造以質量%計含有(::0.026%、8丨:3.0%、八1: 〇·59%、Mu : 0.21%,且〇、S、Ti、N及REM的含有量如表 1所不地具有各種變化之鋼,於熱軋後使熱軋板退火,再冷 軋成厚度0.35mm,並施行850°Cx30秒之精煉退火後,塗布 10絕緣皮膜以製作製品板。且製品板的結晶粒徑皆在30〜34 之範圍内。 接著,對該等製品板施行時間短於過去一般進行的橋 直退火之750°Cxl.5小時的矯直退火。之後,進行夾雜物、 結晶粒徑及磁性特性之調查。並將其結果顯示於表2。 15 又’表 2 中的「broken REM inclusions with TiN(%)」係 指於具龜裂或斷面之REM氧硫化物當中,直徑lvm以上且 5/zm以下之尺寸者中複合析出TiN者之比例。 又,相對於鋼内的所有rEM氧硫化物之個數,具龜裂 或斷面的REM氧硫化物之個數比例係在35〜65%的範圍内。 17 1279447 表1 k m c (gf Mr:丨 A.’i (赌.¾) |勉G 鉍s 9 $ m 0 u ' Cgt ^ nm (質量蛉丨 0纖 Oil j 0.5S .0,0012 mm d.0042 ; mn mn 2 0,002? 3.0 〇j} | 0.5^1 C.C?021 0.0014 C.DD11 i G0C2D ; o胸丨 Η 0.0Di6 s.o ΰ.?.ΐ | 0.SS d.o&ie D繼 :0.0020 ⑽姆; ^ ... 0,0026 1(= Cu1 | Ck^ ϋΰ^η G搬 ϋ.00'5 mzt 0.DO5J 〇;〇〇?.?· :c 0.21 j m GO⑽ _D mm e 0002& 3,0 0.2 i O.SS _7 0.mr( mu 3.0^5 Ί D㈣ SO 奶 (=.008(5 G-OCC- CK_ 0.0^3 mm 6 C.OOKv 3.0 SB c<細 0.0006 0.0007 a_ mn $ DO爾 3.0 Q21 ass 0,2109 0,000¾ 0.003? D.002C 10 e._ ,:v': Oil mu dmr〇 0胸3 15,003) Π 0纖 5.0 奶 mu d.om ! urn mn ί2 5.D D'?] ϋ.ΟΟμ 0,0026 | 00t>05 o.撕c δ.002^ 卜 0.GS56 3,0 CK?1 m 0.0022 0.DQD5 I 0.0004 i-.mo ΊΓ Λ ΙΑ ^ \ i ί: __ {紗iiofis] 4了渺) mwm 涵涵面顯礙: 補之眺%) rH4-C-S ΤϊΝ ^ REM-C-S T}C 瞧國、 rmm 鋼:.:.:::.::1 r_ 1 維d 1.58 A.h y炫 y㈡ Μ 说 1 1L·)^ ι.δχίο'-1. 11D Μ •fH% yt$ Τι w % 3.祕!< 1.2>.}〇Λί 一 S5 yn y衫 7D ua l ί2·^η 5.㈣"s - SD yti. 辦. U .6 ΊΜ)^% 8.7x1^' - V££ r:c ti 成 % u?ur= Ϊ^]&Μ 一 ,y«s Viii: 笔 U' . UW’3 2B . yet i:l纖1議 nc ;|襲|_囊 ^•11 h ^:r:; - … Vfti ye*; 38 2n W ;::Ρ::; Six:D"5 S.OxtO^1 一 y**f VfcJ 45 :-ic 5 0 一 - r:c· ya 3) m n 沾.10·技 2.1.x1 〇νίδ - VtiS n m ! ^ S 尨 5(T5i 一 一 AC n,s. y鉍 S4 2M j 15 !.b:0'ir ... m Γ>、2、 i yes ?.;n i 如Νο·1〜7所示,在鋼的〔REM〕2x〔 0〕2x〔 S〕值於 〔算式1〕的範圍内,並且,(〔REM〕2x〔〇〕2χ〔 S〕)+ 5 (〔 Ti〕χ〔 Ν〕)值於〔算式2〕的範圍内時,經過矯直退火 後的結晶粒徑係充分地成長為59〜72//m,且磁性特性(鐵芯 損失性·· W15/50)呈現良好的1.85〜1.94W/kg。 18 1279447 其鋼内係存在著REM氧硫化物,且如第3圖及第4圖所 示,於REM氧硫化物表面複合析出TiN。此外,並未於退火 後產生TiC。 由以上結果可得知,當製品之成分值在本發明所規定 5的範圍内時,鋼内的REM會形成REM氧硫化物,並且於其 上面複合析出TiN且固定住Ti,進而可抑制TiC生成。 此外,其中又如Νο·2〜5所示,當鋼板内含有直徑1//m 以上且5 /z m以下之具龜裂或斷面的pjgM氧硫化物,並且當 中與TiN結合之REM氧硫化物的個數比例為5%以上時,經 10過矯直退火後的結晶粒徑係更進一步成長為66〜72//m,且 磁性特性(鐵芯損失性:wl5/5〇)呈現更良好的 1.85〜1.90W/kg 〇 可清楚得知其鋼内存在REM氧化物、REM硫化物或 REM氧硫化物,且可從其内部的直徑1//m以上且以下 15之具龜裂或斷面的夾雜物中,觀察到如第4圖所示之與更大 ΐΤιΝ結合的REM氧硫化物,並且更進一步強化Ti2固定。 此外,退火後的製品中並未產生Tic。 又,如第2圖所不,在具龜裂或斷面的直徑以上且 5//m以下之REM氧硫化物當中,與ΉΝ結合之rem氧硫化 2〇物的數量比例為5%以上係相當重要,且該比例越大者其效 果越加顯著,最好為20%以上,且30%以上更佳。
No.ll〜13所示之例,係〔REM〕2χ〔〇〕、〔s〕值於 〔算式l〕❾範圍外之情形。於其鋼内則無法觀察到rem氧 硫化物。並且,可觀察到Tic,因而阻礙結晶粒成長,且經 19 1279447 過矯直退火後的結晶粒梭停留在34〜36// m,而W15/50值俜、 在2.3W/kg前後,為不良者。 此時,鋼内無法觀察到REM氧硫化物,因此,不會有 REM氧硫化物表面複合析出TiN且Ti固定住之情形,且Ή 5 變成TiC於矯直退火中析出,進而阻礙結晶粒成長。 由上可清楚得知,必需使〔REM〕2x〔 〇〕\〔 s〕值 於〔算式1〕的範圍内。 Νο·8〜10所示之例,係〔REM〕2χ〔 〇〕2X〔 s〕值於 〔算式1〕的範圍内,並且(〔REM〕2χ〔 〇〕2X〔 s〕)+ 10 (〔 Ti〕x〔 N〕)值於〔算式2〕的範圍外之情形。 可於其鋼内觀察到REM氧硫化物。但是,無法mREM 氧硫化物表面觀察到TiN。並且觀察到TiC,因此,阻礙了 結晶粒成長,且經過襟直退火後的結晶粒徑停留在37〜41 //m,而W15/50值係在2·2〜2.3W/kg左右,為不良者。 15 此時,雖然鋼内生成了 REM氧硫化物,卻未達到可使 其表面複合析出TiN並且固定住Ti之程度,且Ti變成TiC於 矯直退火中微細分散地析出,進而阻礙結晶粒成長。 由上可清楚得知,必需使〔REM〕2χ〔 Ο〕2X〔 S〕值 於〔算式1〕的範圍内,並且使(〔REM〕2Χ〔〇〕\〔s〕) 20 τ(〔 Ti〕x〔 N〕)值於〔算式2〕的範圍内。 又,在此應特別注意的是,如N〇11等之Ti量較少的情 形中,有可能反而會生成TiC。 由於過去的見解係認為要致力減少Ti量較好,因此即 使需耗費相當多的勞力,亦認為必需要防止Ti混入鋼内, 20 1279447 仁本發明之情形則不需對於低了丨化耗費太多勞力,而是按 照情形積極地添加Ti,並將鋼内的^量提高到超過不可避免 也μ入之Tii等,使REM氧硫化物表面可積極地複合析出 TiN 〇 ' 本發明係藉由該複合析出來使Ti固定,而可避免於退 火時析出Tie,且可穩定地得到良好的製品特性。
15
20 •又,在Νο·1、2及7的〔REM〕所示之REM質量%及 日^〕所示之Ti質量%於〔REM〕+〔Β〕^〇·5的範圍内 才經過矯直退火後的結晶粒徑係充分地成長為^
-12 U ^且磁性特性(鐵芯損失性:W15/50)呈現良好的 1.87〜i.92W/kg。 之’以上結果係在時間短於過去-般進行的矯直退火 進行橋直退火之結果,然而在進行過去程度的矮直退 別Γ Γ!微細錄物之磁通釘㈣較結晶粒成長的差 =員者’因此,當然亦會使前述之結晶粒成長性及鐵 L貝失性的適合或不適合變的更加明確。 後的=外、’以上係利用特別容易出現Tic的影響之衝孔加工 加工二 成長性來進行說明’然而在衝孔 勺7軋板之精煉退火階段中亦是相同的。 種^的之元素時’可僅使用1種元素,亦可組合2 可發舞前述效果。,只要是在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内,皆 理由接著’說明本發明中的成分組成之較佳含有量之限定 21 1279447 且磁性時效會因c的 質量%。且下限要包 〔c〕: c不僅對磁性特性有室, 析出而變的顯著,因此上限要設在〇 含〇質量%。 〔Si〕: Si係可減少鐵芯損失 η Ί所曰 注之π素。當下限少於 ◦-1貝ΐ%時,鐵芯損失性會亞化, oj L 曰…、化因此下限要設在0.1質量 明顯地變的不 %。此外,上限超過7.0質量%時,加工性會 良,因此上限要設在7·〇質量%。 β 10 15 又,Sl具有提确⑽i活性之效果,因此,Si越高時, 可使城出物的生成更加活躍,且更促進對於丽氧硫化 物之觸複合《,対增力爾在每職爾硫化物 上的Tis,且更減少鋼内的微細^析出物之個數穷产。 該效果係約^量的平方之比例,因此,砂為越高者 越好。具體而5 ’鋼内的直徑1()()nm以下之微細顺出物之 個數密度曰係㈣量為2·2質量辦形成為1Xl〇9個W以 下,在Si量為2.5質量%時形成為^⑽個/⑹以下。 口 it里的下限值最好為2 2質量%,且2 5質量%更 佳。、 • 9 lit上限值為冷軋性更良好的4 〇質量%。上 限值為3.5質量%時,冷軋性會變得更良好,且更佳。 〔Α1〕· A1係與Si相同可減少鐵芯損失性之元素。小 於下限的⑴1貝$%時,鐵芯損失性會惡化,而超過上限的 3.0質量%時則會顯著地增加成本。基於鐵芯損失性之觀 點Α1的下限最好為〇·2質量%$宜為質量%,又以 質量%更佳。 22 1279447 〔Μη〕·· Μη可增加鋼板的硬度,且用以改善衝孔性時 可添加至0.1質量%以上。又,其上限為2.0質量%係基於經 濟效益之理由。 〔N〕: Ν會形成Α1Ν或TiN等之氮化物且造成鐵芯損 5 失性惡化。N雖可於REM夾雜物上固定成TiN,但其於實用 上的上限值為0.005質量%。 又,基於前述理由,上限最好為0.003質量%,更宜為 0.0025質量%,又以〇 002質量%更佳。 又’基於前述理由,N係盡可能越少越佳,然而在無限 10制地接近於〇質量%時會受到許多工業性的限制,因此下限 要超過0質量%。 又,實用上的下限係以0·001質量%為標準,且降低至 0.0005質量%時可抑制氮化物,因此較佳,又以降低至 0.0001質量%時更佳。 15 〔Ti〕: Ti會生成Tie等之微細夾雜物,使晶粒成長性 惡化,並且使鐵芯損失性惡化。Ti雖然可於REM氧硫化物 上固疋成TiN,然而其實用上的上限為〇〇2質量%。 又基於箣述理由,上限最好為〇·〇ι質量%,且Q.Q05 質量%更佳。 2〇 又,Tl係造成晶粒成長性惡化之元素,因此越少越好, 且下限要超過〇質量%。但是,如前所述 ,Ti量過少時,有 可月b無法發揮固定於REM氧硫化物之固定效果。 口此,在Τι量滿足前述估算式〔算式2〕,且Ή量超過 0.0012質量%時,固定於rem氧硫化物之固定效果可變的更 23 1279447 、口此較好,且超過0.0015質量%時更戶, 0.002質量%以μ 1 土甚至於 以上k更佳,又以〇.〇〇25質量%以上更佳。 REM〕· rem可形成氧硫化物並固定住s,且 制REM氧硫化物以外的微細硫化物生成。並且 σ 之複合生錢所,歸抑枝果。為1Ν 口此’有必要提高配合Ti量的使用量之含有量,且於 〇._量%以上時可使前述效果更加確實,因此較好,且
0.002質以上更佳,甚至於⑽奶質量%以上更佳,又以 0.003質量%以上更佳。 1〇 又,鑄造超過上限值的〇·〇5質量%之熔鋼時,有可能使 熔鋼内的REM氧硫化物過多,而使多數的REM氧硫化物附 著於鑄造裝置内的溶鋼流路之耐火物壁面,造成溶鋼流路 阻塞。基於該理由,要使REM的上限值為〇〇5質量%。 〔S〕· S係MnS等之硫化物,會造成晶粒成長性惡 15化,並使鐵芯損失性惡化。s雖然可固定成REM氧硫化物, 然而其實用上的上限為0.005質量%。 又,基於Μ述理由,S係盡可能越少越佳,然而在無限 制地接近於〇質量%時會受到許多工業性的限制,並且在 REM氧硫化物的形成上有所需要,因此下限要超過〇質量 20 %。 又,下限係指考量經濟效益等之實用上的下限,且以 0.⑻05質量%為標準。 〔0〕··0係於含量超過0.005質量%時,會生成多數氧 化物,且該氧化物會阻礙磁壁移動或結晶粒成長。因此,〇 24 1279447 最好為0.005質量%以下。 又’基於前述理由,〇係盡可能越少越佳,然而在無限 制地接近於0質量%時會受到許多工業性的限制,並且在 REM氧硫化物的形成上所有需要,因此下限要超過〇質量 5 %。 又,下限係指考量經濟效益等之實用上的下限,且以 0.0005質量%為標準。 以上所述成分以外之元素,若為不會構成本發明的鋼 之效果太大阻礙者,亦可包含於本發明的鋼内。 10 以下,進行有關選擇元素之說明。又,其含有量的下 限值係即使是含有微量亦可,因此全部都要超過0質量%。 〔Ρ〕: Ρ可提高材料強度,且改善加工性。但是,過 剩時會損害冷軋性,因此最好為〇·5質量%以下,且〇ι質量 %以下更佳。 15 〔 Cu〕: Cu可提高耐腐蝕性,且可提高電阻率並改善 鐵芯損失性。但是,過剩時會於製品板表面產生斑點瑕疲 等而損害表面等級,因此最好為3·0質量%以下,且〇·5質量 %以下更佳。 〔Ca〕及〔Mg〕:Ca及Mg係脫硫元素,且可與鋼内 20的S產生反應而形成硫化物,使S固定。但與REM不同的是, 其複合且析出TiN之效果較小。 添加量越多時,越可強化脫硫效果,但超過上限的〇 〇5 質量%時,會因過剩的Ca及Mg之硫化物而妨礙粒的成長。 因此,最好為0.05質量%以下。 25 1279447 〔Cr〕: 〇:可提高耐腐#性,且可提高電阻率並改善 鐵芯損失性。但是,添加過剩時會提高成本,因此要以2〇 質量%為上限。 〔Ni〕:Ni可使有利於磁性特性的聚集組織發展,並 5改善鐵芯損失性。但是,添加過剩時會提高成本,因此要 以5·〇質量%為上限,且最好以1·〇質量%為上限。 〔Sn〕及〔Sb〕· Sn及Sb係偏析元素,且可阻礙使磁 性特性惡化(111)的面之聚集組織形成,並改善磁性特性。 該等元素係無論僅使用1種或組合2種使用皆可發揮前 1〇述效果。但是,超過0·3質量%時會使冷軋性惡化,因此要 以0·3質量%為上限。 〔Zr〕· Zr係即使只有微量亦會阻礙結晶粒成長,且 會使矯直退火後的鐵芯損失性惡化。因此,量要盡可能減 低,且最好為0.01質量%以下。 15 〔 V〕: V會形成氮化物或碳化物,且會阻礙磁壁移動 或結晶粒成長。因此,最好為001質量%以下。 〔Β〕·Β係粒界偏析元素,並且會形成氮化物。該氮 化物會妨礙粒界移動,使鐵芯損失性惡化。因此,量要盡 可能減低,且最好為〇 〇〇5質量%以下。 20 除了前述者之外亦可添加其他周知的元素。如可改善 磁性特性之Bi、Ge等,且只要配合所使用的磁性特性來適 當選擇使用即可。 接著,說明本發明的較佳製造條件及其規定理由。首 先,在製鋼階段時,藉轉爐或2次精煉爐等之一般方法進行 26 1279447 精鍊之際,、溶漆的氧化度、即炫逢中的(Fe0+Mn0)質量比 最好為1.0〜3.0%。 其理由係嫁潰的氧化度小於⑽時,在電磁鋼的&量 之範圍内,Ti之活性會受到Si的影響而提高,因此,難以有 5效防止Ti因溶漬而回復活性,造成鋼内之Ti量不必要地提 高。另-方面,Μ的氧化度超過3.G%時,會因熔渣的氧 氣供給使溶鋼内的REM氧硫化物產生不必要的氧化而形成 REM氧化物,I無法使鋼内的S完全固定之故。 再者,於製鋼階段中,溶渣的驗度、即相對於溶渣内 10的Si〇2質量%tCaO質量%之比率最好為〇 5〜5%。 其理由係烙渣的驗度小於〇.5%時,因炼渣而回復活性 之Ti會變多,鋼内之Ti量容易不必要地提高,且用以固定 Ti之REM添加量會變多。另一方面,熔渣的鹼度超過5〇% 時,因熔渣而回復活性之S會變多,鋼内之3量容易不必要 15地提高,且用以固定S2REM添加量會變多,因而無論任一 者皆會不利於經濟效益之故。 此外,仔細研究爐材、耐火物#,且極力排除外來的 氧化源亦相當重要。再者,還有為了確保於REM添加時不 可避免地生成之REM氧化物有充分浮起的時間,最好預先 20將REM添加開始至鑄造為止的時間設定在1〇分鐘以上。 藉由前述方法,熔製出期望的組合成份之熔鋼後,再 藉由連續每造或麵^定法來轉造溶渣等之禱片。 接著,再進行熱軋,並配合需要進行熱乾板退火,且 藉由一次或隔著中間退火的兩次以上之冷軋來精煉出製品 27 1279447 厚度,再繼績精煉退火且塗布絕緣皮膜。 藉由丽述方法,可使製品板内的夾雜物控制在本發明 所規定的範圍内。 此犄,更加提高熱軋的壓延率時,會使鋼内的含rem 5夾雜物更加容易延伸或破碎,且更加容易產生龜裂或斷 面,因此較佳。 又,將壓延率的分配調整成於壓延後段側較高時,可 產生更有效的剪斷力作用,使鋼内的含REM夾雜物產生龜 裂或斷面,因此較佳。 10 此時,由於製品的板厚為既定者,因此為了更加提高 壓延率會需要更厚的熔渣。所以,所使用的熔渣厚度係具 有下限值。 有鑒於非定向電磁鋼板之一般製品板厚度在02〜 0.7mm左右,熔渣厚度係最好為5〇mm以上且8〇mm以上更 15佳,更宜為100mm以上,又以150mm以上更佳。 此外,於含REM夾雜物的龜裂或斷面上複合析出 時,可調整溫度紀錄,使具龜裂或斷面的直徑1//m以上且5 //m以下之含REM夾雜物之數量有5%以上與TiN結合。例 如,在1000°C以上的溫度範圍内維持15分鐘以上。 20 (實施例) 連續鑄造以質量計含有C : 0.026%、Si : 3.0%、A1 : 0.59%、Μη : 0.21%,且Ο、s、Ti、N及REM的含有量如表 1所示地具有各種變化之鋼,且熱軋後進行熱軋板返火,並 冷軋成厚度0.35mm。 28 1279447 接著’施行850°Cx30秒之精煉退火後,塗布絕緣皮膜 、 以製造製品板,且再施行750°Cxl.5小時之矯直退火後,進 〃亍製品板中的失雜物調查、結晶粒徑調查及藉助25cm愛普 斯坦法之磁性特性調查。
5 夾雜物調查係藉由複製法淬取出央雜物後,使用TEM 進行觀察’而結晶粒徑係以鏡面研磨板厚之截面,再施行 硝酸餘刻使結晶粒出現且測定平均結晶粒徑。 # 由表1及表2可清楚得知,以本發明為基準之製品板可 於結晶粒成長及鐵芯損失值上得到良好的結果。另一方 °面’在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外之製品板係得到結晶粒成長 及鐵芯損失值不良的結果。 產業之可利用性 如如所述之說明,藉由適當控制非定向電磁鋼板中内 合的夾雜物,即使是簡單的退火亦可得到穩定且良好的磁 15性特性。 •特別是即使是簡單的矯直退火亦可得到穩定且良好的 磁性特性,可滿足需求者的需要,且有助於節省能量。 因此,本發明係於電磁鋼板之相關產業上具有相當大 的可利用性。 2〇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顯示使用本發明的〔算式丨〕,且根據鋼内的 Rem里、s量、、Ti量、及N量所計算之值,與矯直退 . 火後的結晶粒徑及鐵芯損失值之相關性。 第2圖係顯示針對製品中含有的直經1//Π1以上且5//m 29 1279447 以下之含REM夾雜物的個數,具龜裂或斷面之含REM夾雜 物的個數比率,與退火後的製品的結晶粒徑及鐵芯損失值 之相關性。 第3圖係顯示REM氧硫化物的表面上複合有TiN之夾雜 5 物。 第4圖係顯示REM氧硫化物的斷面上複合有TiN之夾雜 物。
30

Claims (1)

  1.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一種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鋼板,係以質量% 計,含有C : 0.01%以下、Si : 0.1%以上且7.0%以下、 A1 : 0.1%以上且3.0%以下、Μη : 0.1%以上且2.0%以 5 下、Ν ·· 0.005%以下、Ti : 0.02%以下、REM : 0.05%以
    10 15
    20 下、S : 0.005%以下、Ο : 0.005%以下,且剩餘部份係 由鐵及不可避免之雜質構成者,並且,〔S〕所示之S 質量%、〔0〕所示之Ο質量%、〔REM〕所示之REM 質量%、〔Ti〕所示之Ti質量%&〔N〕所示之N質量% 係滿足〔算式1〕及〔算式2〕: 〔REM〕2χ〔 Ο〕2x〔 S〕- lxlO-15.·.〔算式 1〕 (〔REM〕2x〔〇〕2x〔 S〕)+(〔 Ti〕x〔 N〕)^ lx 10-1°_··〔算式2〕。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 鋼板,係以質量%計,更含有P : 0.5%以下、Cu : 3.0% 以下、Ca或Mg : 0.05%以下、Cr ·· 20%以下、Ni ·· 5.0% 以下、Sn及Sb之一種或兩種的合計:0.3%以下、Zr : 0-01%以下、V ·· 0·01%以下、B : 0.005%以下之一種以 上者。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 電磁鋼板,係以質量%計,更為Ti : 0.0015%以上且 0.02%以下、REM : 0.00075%以上且0.05%以下者,並 且,〔REM〕所示之REM質量%及〔Ti〕所示之Ti質量 %係滿足〔REM〕+〔 Ti〕-0·5。 31 1279447
    5
    10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 電磁鋼板,其中在前述非定向電磁鋼板中,含有具龜裂 或斷面的直徑1/zm以上且5//m以下之REM氧硫化物, 並且,該具龜裂或斷面的直徑l//m以上且5/zm以下之 REM氧硫化物當中,與TiN結合之REM氧硫化物的數量 比例為5%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鐵芯損失性優異之非定向電磁 鋼板,其中在前述非定向電磁鋼板中,含有具龜裂或斷 面的直徑1 //m以上且5/zm以下之REM氧硫化物,並 且,該具龜裂或斷面的直徑l//m以上且5//m以下之 REM氧硫化物當中,與TiN結合之REM氧硫化物的數量 比例為5%以上。 32
TW094134240A 2004-11-04 2005-09-30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TWI279447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20804A JP4280224B2 (ja) 2004-11-04 2004-11-04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JP2004320757A JP4280223B2 (ja) 2004-11-04 2004-11-04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2009A TW200622009A (en) 2006-07-01
TWI279447B true TWI279447B (en) 2007-04-21

Family

ID=36319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34240A TWI279447B (en) 2004-11-04 2005-09-30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662242B2 (zh)
EP (1) EP1816226B1 (zh)
KR (1) KR100912974B1 (zh)
DE (1) DE602005027481D1 (zh)
RU (1) RU2362829C2 (zh)
TW (1) TWI279447B (zh)
WO (1) WO2006048989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183B (zh) * 2008-07-24 2013-04-2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cast slab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87795B (zh) * 2012-10-12 2015-06-1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for compressor mo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87796B (zh) * 2012-10-12 2015-06-1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rip annealing method
TWI504752B (zh) * 2012-10-12 2015-10-2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with tissue - optimize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757156B (zh) * 2021-04-20 2022-03-01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用熱軋鋼板及其製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68190B2 (ja) * 2004-09-22 2010-10-2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US20120267015A1 (en) * 2009-12-28 2012-10-25 Posco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Having Superior Magnetic Properties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4860783B2 (ja) * 2010-02-25 2012-01-25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CN102443734B (zh) * 2010-09-30 2013-06-1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无瓦楞状缺陷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53844B (zh) * 2010-10-25 2013-09-04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优良的高效无取向硅钢制造方法
BR112013020657B1 (pt) * 2011-02-24 2019-07-09 Jfe Steel Corporation Chapa de aço elétrico não orientado e método para produção da mesma
KR101457839B1 (ko) * 2012-02-14 2014-11-04 신닛테츠스미킨 카부시키카이샤 무방향성 전자 강판
CN103290190A (zh) * 2012-03-02 2013-09-11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无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
CN103305659B (zh) * 2012-03-08 2016-03-30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磁性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板及其钙处理方法
KR101504703B1 (ko) * 2012-11-12 2015-03-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무방향성 전기강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504704B1 (ko) * 2012-11-12 2015-03-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무방향성 전기강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4185365A (ja) * 2013-03-22 2014-10-02 Jfe Steel Corp 高周波鉄損特性に優れる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JP5790953B2 (ja) 2013-08-20 2015-10-07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とその熱延鋼板
JP6020863B2 (ja) * 2015-01-07 2016-11-0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993594C (en) * 2015-10-02 2020-12-22 Jfe Steel Corporation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CN108463569B (zh) * 2016-01-15 2020-08-11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无取向性电磁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04463A (zh) * 2016-10-28 2018-05-08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能优良的无取向电工钢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62115A (en) 1974-11-29 1976-05-29 Kawasaki Steel Co Tetsusonno hikuimuhokoseikeisokohan
JPS608294B2 (ja) 1980-01-14 1985-03-01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磁気特性の安定した無方向性珪素鋼板
JPS581172A (ja) 1981-06-25 1983-0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放射加熱定着装置
JPS5920731A (ja) 1982-07-24 1984-02-02 Honda Motor Co Ltd 4輪駆動装置
JPS5974212A (ja) 1982-10-20 1984-04-26 Kawasaki Steel Corp 鉄損の少ない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に供する溶鋼の取鍋精錬方法
JP3037878B2 (ja) * 1994-04-22 2000-05-08 川崎製鉄株式会社 歪取焼鈍後鉄損に優れる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30810A (en) * 1994-04-22 1998-03-24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Non-oriented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with low iron loss after stress relief annealing, and core of motor or transformer
JP3430833B2 (ja) 1997-01-31 2003-07-28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歪み取り焼鈍後の磁気特性に優れる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58683B2 (ja) * 1997-11-28 2003-10-20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歪取り焼鈍後の磁気特性に優れる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の製造方法
US6290783B1 (en) * 1999-02-01 2001-09-18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Non-oriented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having excellent magnetic properties after stress relief annealing
KR100418208B1 (ko) * 2000-04-07 2004-02-11 신닛뽄세이테쯔 카부시키카이샤 가공성이 우수한 저철손 무방향성 전자 강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4280197B2 (ja) 2003-05-06 2009-06-17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4099457A1 (ja) * 2003-05-06 2004-11-18 Nippon Steel Corporation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4183B (zh) * 2008-07-24 2013-04-2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cast slab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87795B (zh) * 2012-10-12 2015-06-1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for compressor mo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87796B (zh) * 2012-10-12 2015-06-1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rip annealing method
TWI504752B (zh) * 2012-10-12 2015-10-21 China Steel Corp Non - directional electromagnetic steel sheet with tissue - optimize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757156B (zh) * 2021-04-20 2022-03-01 日商日本製鐵股份有限公司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用熱軋鋼板及其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12838A1 (en) 2008-05-15
EP1816226A1 (en) 2007-08-08
DE602005027481D1 (de) 2011-05-26
RU2362829C2 (ru) 2009-07-27
US7662242B2 (en) 2010-02-16
KR100912974B1 (ko) 2009-08-20
KR20070061576A (ko) 2007-06-13
EP1816226A4 (en) 2009-10-21
EP1816226B1 (en) 2011-04-13
WO2006048989A1 (ja) 2006-05-11
TW200622009A (en) 2006-07-01
RU2007120509A (ru) 2008-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9447B (en)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CN110573643B (zh) 无取向电磁钢板
JP4681689B2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88440B2 (ja) 高強度低比重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00445B (en) Nonoriented electrical steel sheet excellent in core loss
JP5930120B2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4099457A1 (ja)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44480A (en) High-tensile, hot-dip galvanized steel sheet with improved workabilit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6047963A (ja) 熱間圧延鋼シートおよび関連製造方法
JP4180909B2 (ja) 穴拡げ性、延性及び化成処理性に優れた高強度熱延鋼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507110A (ja) 冷間圧延及び熱処理された鋼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車両部品の製造のためのそのような鋼の使用
TWI697562B (zh) 抗起皺性優異的肥粒鐵系不鏽鋼
JP2017137537A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JP2018024908A (ja) 鋼板および鋼板の製造方法
JP4280197B2 (ja) 無方向性電磁鋼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051778B2 (ja) 表面性状が良好な3ピース缶に適した缶用鋼板
JP4280224B2 (ja)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TW201506170A (zh) 具優異點熔接性之高強度低比重鋼板
JPWO2005100627A1 (ja) 打抜き加工性と歪取焼鈍後の磁気特性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銅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280223B2 (ja) 鉄損に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CN114829656A (zh) 加工性优异的高强度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193595A (ja) 炭素鋼鋳片及び炭素鋼鋳片の製造方法
JP2018135578A (ja) 炭素鋼鋳片及び炭素鋼鋳片の製造方法
JPH0967654A (ja) 鉄損特性の優れた無方向性電磁鋼板
JP2017008368A (ja) 溶接性と成形性に優れた高強度冷延鋼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