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0306B -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 Google Patents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0306B
TWI270306B TW094120400A TW94120400A TWI270306B TW I270306 B TWI270306 B TW I270306B TW 094120400 A TW094120400 A TW 094120400A TW 94120400 A TW94120400 A TW 94120400A TW I270306 B TWI270306 B TW I27030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data
transmission
uplink user
transmission power
mobil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0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11583A (en
Inventor
Masafumi Usuda
Anil Umesh
Takehiro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6115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115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0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030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3Stop-and-wait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with rate being modified by the source upon detecting a change of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4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s or networks with limited capabi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rminal port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1270306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將從移動台對無線基地台送訊之上 ▲ 行使用者資料的傳送速度加以控制的傳送速度控制方法, ' 及用來實現所述傳送速度控制方法之移動通訊系統、移動 台及無線基地台。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將從移動台對無線基地台送訊 φ 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送訊電力加以控制的送訊電力控制方 法’及用來實現所述送訊電力控制方法之移動通訊系統、 移動台及無線基地台。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於,將從移動台對無線基地台送 訊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送訊電力比加以控制的送訊電力比 控制方法’及用來實現所述送訊電力比控制方法之移動通 訊系統、移動台及無線基地台。 Φ 【先前技術】 在先前的移動通訊系統的構成中,當無線線路控制台 RNC在設定移動台UE與無線基地台NodeB之間的個別實 體頻道之際,有鑑於該當無線基地台NodeB之收訊用硬 體資源(以下簡稱爲硬體資源)、上行無線資源(上行干 擾量)、該當移動台UE的送訊電力、該當移動台UE的 送訊處理性能、上位應用程式所必須傳送速度等,而決定 上行使用者資料的傳送速度,並對各該當移動台UE及該 當無線基地台NodeB,以第3層(Radio Res ource Control (2) 1270306
Layer )的訊息來進行通知。 此處,無線線路控制台RNC,係存在於無線基地台 NodeB的上位,係用來控制無線基地台NodeB及移動台 ^ UE的裝置。 '另一方面,在資料通訊中,相較於語音通訊或電視通 話的情形,較常發生爆發性的流量,能夠高速地變更上行 使用者資料的傳送速度,原本就是比較理想的。 p 可是在此同時,如圖1所示,在先前的移動通訊系統 中,無線線路控制台 RNC通常將許多的無線基地台 NodeB加以集中控制,可想而知在無線線路控制台RNC 上的處理負荷及處理延遲必定增加,因此想要高速地(例 如在1〜100ms左右)進行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 變更控制,是有困難的,是爲其問題點。 或者,在先前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就算可以進行高速 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變更控制,仍會存在著裝 φ 置的組裝成本或網路的運用成本大幅提高之問題點。 因此,在先前之移動通訊系統中,通常是以數10 0ms 至數s秒的程度,來進行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變 更控制。 因此,在先前的移動通訊系統中,如圖2 ( a )所示 ,當進行爆發式資料送訊時,會是如圖2 ( b )所示般地 ,容許著低速、高延遲及低傳送效率而進行資料送訊;或 是如圖2 ( c )所示般地,將高速通訊用的無線資源加以 確保,而容許著浪費空閒時間的無線頻帶資源或無線基地 -6 - (3) 1270306 台No deB上的硬體資源,來進行資料送訊。 其中,在圖2中,縱軸的上行無線資源中,係視爲相 當於上述之無線頻帶資源及硬體資源兩者。 於是,在第3世代移動通訊系統的國際標準化團體也 - 就是「3GPP」及「3GPP 2」中,爲了有效利用無線資源 ’探討了在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與移動台u E之間的第1層 及MAC子層(第2層)上的高速上行無線資源控制方法
I 以下,將所述之所探討的機能,總稱爲「上行線路增 強(EUL : Enhanced Uplink)」。 此處,將「上行線路增強」中所探討到的上行無線資 源之控制方法,分成如下三大類。 第1種上行無線資源之控制方法,一般習知爲「Time & Rate Control」。 如圖 3 (a)及(b)所示,在「Time & Rate Control」 鲁中係構成爲,無線基地台NodeB是以所定的時序( Timing),來決定對無線基地台NodeB而發送上行使用 者資料的移動台UE及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並將用來識別該當移動台UE所需之移動台ID及該當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或者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最 大容許傳送速度)予以報知;且構成爲,該當移動台UE 是以所定的時序,且以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或者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之範圍內) ’對該當無線基地台NodeB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 (4) 1270306 或著構成爲,無線基地台No deB是以所定的時序, 來決定可對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 動台UE,同時,不是決定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 度’而是改成決定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送訊電力(或是 一 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 )與個別實體控制頻 道(DPCCH )之送訊電力比,以下簡稱爲「送訊電力比」 )’並將用來識別該當移動台UE所需之移動台id及該 φ 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或送訊電力比)加以報知 ,而該當移動台UE ’係根據所被報知的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電力(或送訊電力比)來決定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 的傳送速度’並且,以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對該當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 第2種上行無線資源之控制方法,一般習知爲「Rate Control}。 如圖4(a)及(b)所示,在「Rate Control」中,移動 • 台UE是構成爲’只要是需要送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就 可將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加以送訊。 此處,無線基地台NodeB是構成爲,按照每1或複 數之上彳了使用者資料的送訊時間間隔(T TI: T r a n s m i s s i ο η Time Interval ) ’決定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 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而通 知至該當移動台UE。 所論之情況中,無線基地台No deB係構成爲,通常 ’將現在之時序下的對於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 -8 - (5) 1270306 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之相對値(例如,UP指令 /DOWN指令的2倍),加以通知。 又’所論的情況,無線基地台NodeB係可構成爲對 胃一*移動台UE指定固有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 * 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也可構成爲對細胞圈全 體指定同樣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 大谷i午送訊電力比。 φ 又’無線基地台NodeB亦可構成爲,可適宜地選擇 要對每一移動台UE指定固有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 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還是要對細胞圈全 體指定同樣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 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此外’亦可取代上述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 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改用用來計算所論之最 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 比所需之係數。 第3種上行無線資源之控制方法,一般習知爲「 Autonomous Transmission」。 在「Autonomous Transmission」中,移動台 UE 雖然 是構成爲只要是需要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料就可將該當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送訊,但該當使用者資料的最大容許傳 送速度,係隨著移動通訊系統而決定。 如上述,「Time & Rate Control」及「Rate Control」中 ,由於被配置在無線基地台NodeB的第1層或MAC子層 (6) 1270306 ,是可高速地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因此可有 效利用上行無線資源,可以改善細胞圈中的通量( throughput) ° • 可是在此同時,在先前的「Time & Rate Control」中, * 因爲無線基地台NodeB是必須要掌握各移動台UE中的必 須要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有無或發生量等,因此各移 動台UE,必須要定期地,或是每當所定事件發生之際, 藉由上丫了控制資料而將所論資訊對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進 行通知。 然後,無線基地台NodeB因爲必須要使用所論資訊 而分配適切的收訊用硬體資源,因此必須要具備用來控 制上述分配的控制處理程序,因此使得無線基地台NodeB 上的硬體構成或軟體構成變得更爲複雜,或是造成收訊處 理時間變大等這類問題點。 又,在先前的「Time & Rate Control」中,存在於細胞 % 圈內各移動台UE,因爲會發送上行控制資料,所以會對 上行線路容量產生壓迫,是爲問題點。 甚至,在先前的「Time & Rate Control」中,因爲無線 基地台N 〇 d e B必須要發送用來分配上行無線資源的下行 控制資料,因此也會對下行線路容量造成壓迫,是其問題 點。 又,在先前的「Time & Rate Control」中,下行控制資 料中一旦發生收訊錯誤,則會導致上行控制資料的送訊所 使用的上行無線資源的浪費,是其問題點。 -10- (7) 1270306 又,在先前的「Rate Control」也是,因爲必須要將用 來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所需的訊號,透過下行 連結而送訊,因此會有下行線路受到壓迫之問疑點。 ‘ 爲了減輕所論之問題點,雖然考慮了藉由UP指令 " /DOWN指令(1位元之指令),來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 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 力比的方法;但當所論指令中發生了位元錯誤時,會導致 φ 無線基地台NodeB與移動台UE之間所認識的上行使用者 資料之傳送速度不一致,隨著情況不同,可能導致無線基 地台No deB無法接收由移動台UE所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 料,或無線基地台NodeB無法達成所被分配規劃的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導致上行無線資源的浪費使用, 是其問題點。 又,先前的「Rate Control」中,一旦無線基地台 NodeB係藉由對細胞圈全域的移動台UE發送同樣的UP • 指令/DOWN指令,來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最大容許傳 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則會 無法保證上行無線資源的分配公平性,是其問題點。 如圖5所不’在特定的細胞圈中’假設有先開始發送 資料的移動台UE#1及後開始發送資料的移動台UE# 2存 在。 無線基地台NodeB,係當該當細胞圈中的上行無線資 源尙有餘裕的時候,會發送UP指令,因此被分配給移動 台UE#1及移動台UE#2的上行無線資源,會隨著時間而 -11 - (8) 1270306 變大,最終而言,會變成使用該當細胞圈的全部的上行無 線資源。 此時,由於移動台UE#2是後開始發送資料,因此相 較於移動台U E # 1,收到來自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的U P指 ~ 令數較少,移動台UE#2所被分配到的上行無線資源,係 少於移動台UE# 1所被分配到的上行無線資源,導致上行 無線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是其問題點。 ,又,在先前的「Rate Control」中,要將上行使用者 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最大容許 送訊電力比(或用來計算出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 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的係數 ),對細胞圈全體進行報知的方法(以下稱爲「細胞圏共 通速率控制方法」)在使用之際,當實際的流量(traffic )很少但移動台UE的連接台數很多的時候,在無線基地 台NodeB上就必須要準備更多的硬體資源,爲了使收訊 • 緩衝量增大,而導致裝置成本增大,是其問題點。 亦即,細胞圈共通速率控制方法,係細胞圈所連接的 全部之移動台UE,是使用同樣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 容許傳送速度、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或用來計算出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最 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的係數),因此, 在無線基地台NodeB中,就算是對流量較小的移動台UE ,也必須準備恰好相同於流量較大之移動台UE所需之硬 體資源,是其問題點。 -12- (9) 1270306 又’先目II 的「Autonomous Transmission」,係以「 Time & Rate Control」及「Rate Control」之組合的方式 來加以探討,而無法藉由第1層或MA C子層來控制上行 • 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因此,必須要如同先前 , 技術一般,在無線線路控制台RNC中配置第3層所致之 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控制機制;光是單獨使用是 無法改善上行無線資源之有效利用。 【發明內容】 於是,本發明係有鑑於以上的問題點而硏發,目的在 於提供不會對上行線路容量及下行線路容量造成壓迫,而 可使上行連結中的通量增大的傳送速度控制方法、送訊電 力控制方法、送訊電路比控制方法、移動通訊系統、移動 台及無線基地台。 再者,本發明的目的爲,一邊能將硬體資源的分配壓 φ 抑在必要最低限度,同時還能實現一般熟知之簡易的傳送 速度控制方法的「細胞圈共通速率控制方法」,達成硬體 資源的節省及裝置成本之削減。 本發明之第1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無線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傳送速度控 制方法,其中,具有:前記移動台,係以從網路所通知之 初期傳送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記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工程;和前記移動台,係根據預先 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13- (10) 1270306 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之傳送速度爲止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2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的送訊 制方法,其中,具有:前記移動台,係以從網路所 ' 初期送訊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工程;和前記移動台,係根 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 φ 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所定之送訊電力爲止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3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的送 比控制方法,其中,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 係爲該上行使用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 E-DPDCH )的相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 道(DPCCH )的比例;且具有:前記移動台,係以 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 φ ,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工程;和前記 ,係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比的增加規則,而令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逐漸增加至所定之送 比爲止的工程。 本發明之第4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移動 統,其中,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 期傳送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 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 對無線 電力控 通知之 前記上 據預先 資料之 〇 對無線 訊電力 力比, 頻道( 控制頻 從網路 電力比 移動台 前記上 訊電力 對無線 通訊系 知之初 記上行 增加規 -14 - (11) 1270306 則,而令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 之傳送速度爲止。 本發明之第5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無線 •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的移動通訊系 _ 統,其中,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 期送訊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前記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 φ 則,而令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所定 之送訊電力爲止。 本發明之第6特徵爲,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無線 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的移動通訊 系統,其中,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 上行使用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Ε· DPDCH )的相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 (DPCCH )的比例;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 φ 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 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 電力比的增加規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比,逐漸增加至所定之送訊電力比爲止。 本發明之第7特徵爲,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定之 傳送速度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中,前記移 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傳送速度或已經 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 ,並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而令前記上行 -15- (12) 1270306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之傳送速度爲止 〇 本發明之第8特徵爲,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定之 ^ 傳送速度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中,前記移 ” 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或已經 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 ,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則,而令前記上行 φ 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所定之送訊電力爲止 〇 本發明之第9特徵爲,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定之 送訊電力比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中,前記 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上行使用者資料所 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的相對於該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 )的比例;前 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比 φ 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 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比的增加規則,而 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逐漸增加至所定之 送訊電力比爲止。 本發明之第10特徵爲,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中,係被構成爲 ,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傳 送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來接收前記上行使用 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而
-16- (13) 1270306 逐漸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時’就令所分配 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本發明之第11特徵爲,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中,係被構成爲 " ,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 訊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來接收前記上行使用 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則而 Φ 逐漸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時,就令所分配 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本發明之第12特徵爲,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中,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上行使用者資料所涉之增 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的相對於該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 )的比例;且被構成 爲,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 # 送訊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來接收前記上 行使用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比的增 加規則而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時,就令 所分配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實施方式】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之構成) 參照圖6乃至圖25,說明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 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之構成。 -17- (14) 1270306 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以提升通訊容量 或通訊品質等之通訊性能爲目的而設計。 又,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可適應於屬 " 於第3世代移動通訊系統的「W-CDMA」或「CDMA2000」。 ' 如圖6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由 :交換機1、無線線路控制台RNC、無線基地台NodeB、 移動台UE所構成。此處,圖6所示的移動台#1乃至#3, φ 係使用對移動台# 1乃至#3個別設定的個別實體頻道# 1乃 至#3,而進行需要送訊之使用者資料的收送訊。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各移動台# 1乃至#3,係亦可 構成爲如圖7所示,會使用高速的下行共有頻道(例如 3GPP 中的 HS-DSCH )。 所論之情況中,下行使用者資料,係主要是使用下行 共有頻道而被送訊。 另一方面,個別實體頻道,係爲對於使用下行共有頻 # 道而進行通訊的各移動台所個別分配的雙向頻道;上行個 別實體頻道,係除了傳送使用者資料以外,還會傳送導頻 符號、或下行個別實體頻道所需之送訊電力控制指令、或 共有頻道之排程或適用調變編碼化中所用的下行品質資訊 等;下行個別實體頻道,係傳送上行個別實體頻道所需之 送訊電力控制指令等。 圖7中,係假設在現時點上,下行共有頻道是對移動 台#2而分配。 此外,本發明雖然是適用於圖6及圖7所示的移動通 -18- (15) (15)1270306 訊系統,但只要是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則亦可以適用於 別種移動通訊系統。 圖8係圖示了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中的個 別實體頻道的訊框格式。 如圖8所示,個別實體頻道係被構成爲,是以預先決 定好的TTI單位,或以被第3層所設定好的TTI單位,而 被發送。 個別實體頻道係被構成爲,在被稱爲「時槽(Slot) 」的時間單位中,含有個別實體資料頻道(DPDCH)、個 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 ) 、HSDPA用之個別實體控制 頻道(HS-DPCCH )。 此外,上述之上行線路增強用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 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是標示爲「E-DPDCH」。又,上 行線路增強用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增強型個別實體控制 頻道)是標示爲「E-DPCCH」。 亦即,DPDCH 或 DPCCH 或 HS-DPCCH,係以 BPSK 而被調變,藉由擴散碼及相位而予以分類後,便如上述般 地被多重送訊。只不過,DPDCH係擴散率(擴散係數) 爲最低値(例如4 ),當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所需要的必要 位元數不足的時候,可從1條追加至5條。 DPDCH中的擴散率或擴散複碼數,係可隨著傳輸區 塊的大小而動態地變更。 亦即,當傳輸區塊大小較大的時候,DPDCH中的擴 散率會被設定得較小;而當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所必需的位 -19- (16) 1270306 元數不足時,就會進行複碼化。 又,通常,每TTI的時槽數,係隨著移動通訊系統或 應用程式而被適切地設定。 « 圖9所示係本實施形態中的移動台UE之槪要構成例 。如圖9所示,移動台UE,係具備:匯流排介面部1 i、 呼叫處理控制部1 2、基頻訊號處理部1 3、收送訊部1 4、 收送訊天線1 5。又,移動台UE係亦可被構成爲,具備擴 0 大器部(未圖示)。 只不過,這些構成,係並不必要以硬體的方式而獨立 存在。亦即,各構成係亦可合體,或可藉由軟體的處理程 序而構成。 圖1 0所示係基頻訊號處理部1 3的機能方塊圖。 如圖1 0所示,基頻訊號處理部1 3,係具備:上位層 機能部131、當作RLC子層而發揮機能的RLC機能部132 、MAC-d機能部133、MAC-e機能部134、當作第1層而 φ 發揮機能的第1層機能部1 3 5。 如圖1 1所示,RLC機能部1 32係將從上位層機能部 13 1所接收到的應用程式資料(RLC SDU ),分割成預先 決定好的PDU大小,並賦予一在順序處理或重送處理等 會用到的RLC標頭,而生成RLC PDU,並交給MAC-d機 能部1 3 3。 此處,在RLC機能部132與MAC-d機能部133間擔 任橋接機能的管線,稱爲「邏輯頻道」。邏輯頻道’係隨 著所收送訊之資料內容而被分類’在進行通訊時’ 1個連 -20- (17) (17)1270306 線(connection )中可能帶有複數之邏輯頻道。亦即,可 將複數之內容資料(例如控制資料及使用者資料等)予以 邏輯性並列而進行收送訊。 MAC-d機能部133,係將邏輯頻道予以多重化,伴隨 著所論之多重化而賦予MAC-d標頭,而生成MAC_d PDU 。此外,複數的MAC-d PDU,係以MAC-d資料流的方式 ,從MAC-d機能部133轉送至MAC-e機能部134。 又,MAC-d機能部133,係會進行優先控制處理或送 訊電力測定處理等,使得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不會 超過該當移動台上的最大容許送訊電力,而進行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控制處理等。 MAC_e機能部 134,係將從MAC-d機能部 133以 MAC-d資料流的方式而接收到的複數MAC-d PDU加以集 結,賦予MAC-e標頭,而生成傳輸區塊,並將所生成之 傳輸區塊,透過傳輸頻道而交給第1層機能部1 3 5。 又,MAC-e機能部134,係以MAC-d機能部133之 下位層的身份而發揮機能,係會進行混合ARQ ( HARQ ) 所致之重送控制機能、或傳送速度控制機能。 具體而言,MAC-e機能部134係如圖12所示,具備 :多重部134a、E-TFC選擇部134b、HARQ處理部134c 〇 多重部1 34a係被構成爲,根據從E-TFC選擇部134b 所通知而來的 E-TFI ( Enhanced-Transport Format Indicator ),對於來自MAC-d機能部133以MAC-d資料 -21 - (18) 1270306 流的方式所接收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進行多重化處理, 並生成出需要透過傳輸頻道(E-DCH)而發送的上行使用 者資料(傳輸區塊),而送訊至HARQ處理部134c。 以下,將以MAC-d資料流的方式所收到的上行使用 " 者資料標示爲「上行使用者資料(MAC-d資料流)」; 將需要透過傳輸頻道(E-DCH )而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標示爲「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 • 此處,E_TFI係爲在傳輸頻道(E-DCH )上在每一 TTI中用來供給傳輸區塊之格式的傳輸格式的識別子,會 被賦予至上述MAC-e標頭中。 又,多重部1 3 4 a係被構成爲,根據從E - T F C選擇部 13 4b所通知而來的E-TFI,來判斷適用於上行使用者資料 的上行送訊資料區塊大小,並向HARQ處理部1 34c通知 〇 此外,多重部134a係被構成爲,當以MAC-d資料流 # 方式從MAC-d機能部133接收到上行使用者資料時,便 將用來選擇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用的傳輸格式所需之E-TFC選擇資訊,向E-TFC選擇部134b通知。 此處,E - T F C選択情報中,係該當著上行使用者杳料 之資料大小或優先度等級等。 HARQ處理部134c係被構成爲,藉由N頻道之停止_ 等待(N - S A W )協定,而根據從第1層機能部丨3 5所通知 的上f了使用者資料用之Ack/Nack,來進行上行使用者畜 料(E-DCH)所涉之重送控制處理。此處,圖13所示係 •22- (19) 1270306 4頻道的停止·等待協定。 又,HARQ處理部134c係被構成爲,將從多重部 134a所收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及HARQ處 % 理中所使用的HARQ資訊(例如重送編號等),發送至第 " 1層機能部1 3 5。 E_TFC選擇部134b,係藉由選擇出適用於上行使用 者資料(E-DCH)的傳輸格式(EJTF),而決定該當上行 φ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送訊資料區塊大小)。 具體而言,E-TFC選擇部134b係被構成爲,根據接 收自無線基地台No deB的排程資訊(例如基地台最大容 許傳送速度)、或從MAC-d機能部133所交付過來的 MAC-d PDU之資料量(上行使用者資料之資料大小)、 或在MAC-e機能部134中所管理的無線基地台NodeB的 硬體資源之狀態等,而決定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執行 或停止,然後,選擇出適用於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 • 的傳輸格式(E-TF ),並將用來識別該當傳輸格式所需之 E-TFI ’通知至第1層機能部135及多重部134a。 例如E-TFC選擇部134b係如圖14所示,是被構成 爲’會將「速度等級」與「現在之傳送速度(kpbs )」與 「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kpbs)」所關連而成的「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加以管理。 亦即’圖1 4所示的增加規則中,屬於各速度等級的 移動台UE ’係被分配著在下個時序(TTI )上能夠送訊之 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下次最大容許傳送 -23- (20) (20)1270306 速度)。 此外,所論之增加規則,可爲全細胞圈內皆共通,亦 可爲隨著每個細胞圈而不同,亦可隨著各移動台UE而不 同’亦可隨著上行使用者資料不同而不同。 又’所論之增加規則,係可爲藉由無線線路控制台 RNC以所定時序而生成,或可在該當移動通訊系統中呈 固定。 又,E-TFC選擇部134b係被構成爲,會參照上述之 增加規則,將該當移動台UE所正在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 料之現在傳送速度所關連到的「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予以抽出,將所抽出的「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設定 爲下個TTI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因此,若根據圖14所示的增加規則,則只要積存於 移動台UE內的需要送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沒有枯竭,則 上行使用者資料的傳送速度便會被拉抬。 又,E-TFC選擇部134b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 知之初期傳送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度速,開始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已預先決定之增加規則(參 照圖14),將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 加至所定之傳送速度(例如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爲 止。 圖15所示,係假定爲當移動台UE中積存著充分的 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且MAC-d機能部133係沒 有限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時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24· (21) 1270306 傳送速度的變遷樣子。 圖1 5的例子中,因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初期傳送度 速是被設定爲「32kbps」,所以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係從「3 2kbps」開始逐漸上升,實際上,是可想像隨著移動 ' 通訊系統的參數或移動台UE之種類而爲可變的情形。 此外,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變更時序,係可 爲每個TTI中,亦可爲HARQ中的N-SAW已經過一輪的 φ 時序,亦可爲在移動台UE上收到來自無線基地台NodeB 的針對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ACK )後所緊接 著的TTI。 此處,所謂HARQ中之N-SAW經過一輪的時序,在 圖13的例子中,係爲TT1#1乃至#4被發送的時序。 正在進行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的移動台UE,由於 係將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傳送速度緩緩提升,因此可了 想到上行干擾量會增大。另一方面,由於也有滯留在緩衝 Φ 區的上行使用者資料的送訊結束而停止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送訊的移動台UE存在,因此亦可料想到上行干擾量會減 少〇 隨著此種上行干擾量的增減,無線基地台NodeB係 被構成爲,在每個所定時序內(例如,1或複數個TTI ) ,決定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基地台容許 傳送速度),並藉由下行共有頻道而進行報知。 亦即,無線基地台NodeB係將上行干擾量控制成盡 量趨近於最大容許干擾量,藉此而防止細胞圈半徑(無線 -25- (22) 1270306 基地台N o d e B可接收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u e之距離 )的減少’還可使得細胞圏全體中的無線容量儘可能地變 大。 或者,無線基地台NodeB亦可取代上行使用者資料 " 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改成將用來計算該當最大容許傳送 速度所需之係數加以決定而報知。所論情況中,移動台 UE係藉由上述係數,來決定自台中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φ 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如此,隨著各移動台U E之傳播路的好壞或變動,來 變更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藉此可以得到 高通量。 無線基地台No deB係亦可被構成爲,對於受無線基 地台N 〇 d e B所管理之細胞圏全體,來報知上述之基地台 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計算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所需之係數。 φ 如圖15所示,E-TFC選擇部134b係被構成爲,當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速度,是超過所論之基地台最 大容許傳送速度的時候,則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拉低至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爲止。 又,無線基地台NodeB係如後述般,當不是控制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而是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訊電力或送訊電力比的時候,則會分別報知上行使用者資 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又或者爲 用來計算它們的係數)。所論的情況中也是同樣地,E- -26- (23) 1270306 T F C選擇部1 3 4 b係構成爲會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 力或送訊電力比’下拉至該當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最大容 許送訊電力比爲止。 又,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有時會如圖1 5所 ' 示受到低於1 5 3 6kbps的傳送速度限制。 又,亦考慮到在移動台UE內會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 使用者資料,而使上行使用者資料變成傳送停止狀態的情 φ 形。但是上行使用者資料變成傳送停止狀態時的規則,是 考慮有以下2種。 第1規則是,當上行使用者資料變成傳送停止狀態後 ,當再度發生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時,就從所定的 傳送速度(例如初期傳送度速)起,開始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 第2規則是’即使上行使用者資料變成傳送停止狀態 ,若在所定期間(速度等級保持時間Th )內,再度發生 φ 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時,則將上述的速度等級維持 在降低一級的等級(或者不降低速度等級)。只不過,當 若沒有任何送訊的狀態,持續經過了所定期間後,就會和 第1規則同樣地動作。 圖1 6所示係適用了第1規則時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傳送速度的變遷樣子;圖1 6所示係適用了第2規則時的 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變遷樣子。 又’亦可考慮將上述的第1規則及第2規則加以擴充 ’設置用來計測每個速度等級之速度等級保持時間的 -27- (24) 1270306 計時器° 亦即,從移動台UE所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瞬時 傳送速度即使有掉落的時候,仍是直到所論之傳送速度所 _ 對應之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爲止,都不會將速度等級 ' 維持在降低1級(或不降低速度等級)。所論情況之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變遷樣子係示於圖1 8。 如圖1 8所示,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緩緩降低 φ 的時候,各個時序下的速度等級,係被保持在藉由速度等 級保持計時器加以計測的速度等級保持時間Th。 如圖1 9所示,第1層機能部13 5,係具備:傳送頻 道編碼化部135a、實體頻道對映部135b、E-DPDCH送訊 部 135c、E-DPCCH 送訊部 135d、E-HICH 收訊部 135e、 E-RGCH收訊部135f、E-AGCH收訊部135g、實體頻道對 映部1 3 5 h。 傳送頻道編碼化部135a,係如圖20所示,具備: Φ FEC ( Forward Error Collection)編碼化部 135al、傳送速 度匹配部1 35a2。 如圖20所示,FEC編碼化部135al係被構成爲,針 對從MAC-e機能部134所送訊過來的上行使用者資料( E-DCH) ’亦即,針對傳輸區塊,實施錯誤訂正編碼化處 理。 又’如圖20所示,傳送速度匹配部135a2係被構成 爲’針對已實施過錯誤訂正編碼化處理的傳輸區塊,實施 爲了配合實體頻道之傳送容量的「Repetiti0I1 (位元重複 -28- (25) 1270306 )」或「Puncture (位元的摘除)」。 實體頻道對映部135b係被構成爲,將來自傳送頻道 編碼化部 135a的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對映至E-^ DPDCH,並將來自傳送頻道編碼化部135a的E-TFI及 " HARQ資訊對映至E-DPCCH。 E-DPDCH送訊部135c係被構成爲會進行針對上述E-DPDCH的送訊處理;E-DPCCH送訊部135d係被構成爲 φ 會進行針對上述E-DPCCH的送訊處理。 E-HICH收訊部135e,係被構成爲會將從無線基地台 NodeB所發送過來的E-HICH加以收訊;E-RGCH收訊部 13 5f係被構成爲會將從無線基地台NodeB所發送過來的 E-RGCH加以收訊;E-AGCH收訊部135g係被構成爲會將 從無線基地台NodeB所發送過來的E-AGCH加以收訊。 實體頻道對映部135h係被構成爲,會將E-HICH收 訊部135e所收訊到的E-HICH中所含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φ 用之ACK/NACK力D以抽出’並送訊至MAC-e機能部134 〇 實體頻道對映部135h係被構成爲,會將E-RGCH收 訊部135f所收訊到的E-RGCH中所含之排程資訊(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相對傳送速度,亦即,UP指令/DOWN指令 )加以抽出,並送訊至M A c - e機能部1 3 4。 實體頻道對映部135h係被構成爲,會將E-AGCH收 訊部135gf所收訊到的E-AGCH中所含之排程資訊(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絕對傳送速度)加以抽出,並送訊至MAC- -29- (26) 1270306 e機能部134。 圖2 1係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基地台NodeB之機能 方塊構成例。如圖2 1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基地 ♦ 台NodeB,係具備:HWY介面21、基頻訊號處理部22、 " 收送訊部23、擴大器部24、呼叫處理控制部26、收送訊 天線2 5。 H WY介面2 1係被構成爲,從位於該當無線基地台 φ Ν0deΒ之上位的無線線路控制台RNC,接收需要發送的下 行使用者資料,而輸入至基頻訊號處理部22。又,HWY 介面2 1係被構成爲,將來自基頻訊號處理部22的上行使 用者資料,送訊至無線線路控制台RNC。 基頻訊號處理部2 2係被構成爲,在對下行使用者資 料進行頻道編碼化處理或擴散處理等之第1層處理後,會 將含有所論下行使用者資料的基頻訊號,送訊至收送訊部 23 ° • 又,基頻訊號處理部2 2係被構成爲,對來自基頻訊 號處理J 22的基頻訊號’進彳了逆擴散處理或rake合成 處理,或錯誤訂正解碼化處理等之第1層處理之後,將所 取得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送訊至H WY介面2 1。 收送訊邰2 3係被構成爲,將來自基頻訊號處理部2 2 的基頻訊號’轉換成無線頻帶訊號。又,收送訊部23係 被構成爲’將來自擴大器部24的無線頻帶訊號,轉換成 基頻訊號。 擴大器部2 4係被構成爲,將來自收送訊部2 3的無線 •30- (27) 1270306 頻帶訊號予以增幅,透過收送訊天線2 5而加以送訊。又 ,擴大器部24係被構成爲,將收送訊天線25上所收到的 訊號予以增幅而送訊至收送訊部23。 # 呼叫處理控制部26係被構成爲,在與無線線路控制 台RNC之間,進行呼叫處理控制訊號的收送訊,並進行 該當無線基地台No deB之各機能部的狀態管理,或第3 層所致之硬體資源分配等之處理。 _ 圖2 2係爲基頻訊號處理部2 2的機能方塊圖。如圖 22所示,基頻訊號處理部22係具備··第1層機能部22 1 、MAC-e 機會g 部 222。
如圖23所示,第1層機能部221係具備有:E-DPCCH逆擴散· RAKE合成部 221a、E-DPCCH解碼部 221b、E-DPDCH逆擴散.RAKE合成部221c、緩衝區22 Id 、再逆擴散部221e、HARQ緩衝區221f、錯誤訂正解碼 部221g、傳送頻道編碼化部221h、實體頻道對映部221i _ 、E-HICH 送訊部 221j、E-AGCH 送訊部 221k、E-RGCH 送訊部2211。 此外,這些構成,係並不必要以硬體的方式而獨立存 在。亦即,各構成係亦可合體,或可藉由軟體的處理程序 而構成。 E-DPCCH逆擴散· RAKE合成部221a係被構成爲, 對E-DPCCH實施逆擴散處理及RAKE合成處理。 E-DPCCH解碼部221b係被構成爲,根據來自E-DPCCH逆擴散· RAKE合成部2 21 a的輸出,而將用來判 -31 - (28) 1270306 定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所需的E-TFCI (或E-TFRI: Enhanced Transport Format and Resource Indicator )予以 解碼,而送訊至MAC-e機能部22c。 • E-DPDCH逆擴散.RAKE合成部221c係被構成爲,對 — E-DPDCH,使用E-DPDCH所取得之最高速率所對應之擴 散率(最小擴散率)及複碼數而實施逆擴散處理,而積存 至緩衝區2 2 1 d。藉由使用所論之擴散率及複碼數來進行 φ 逆擴散處理,可確保資源以使其能夠以移動台UE所取得 之最高速率(位元速率)進行收訊。 再逆擴散部2 2 1 e係被構成爲,使用從M A C - e機能部 2 2 2所通知過來的擴散率及複碼數,對緩衝區2 2 1 d所記 憶之資料實施再逆擴散處理,而積存至HARQ緩衝區 221f ° 錯誤訂正解碼部221g係被構成爲,根據從MAC-e機 能部222所通知過來的編碼化速率,而對緩衝區22 Id所 φ 記憶之資料實施錯誤訂正處理後,將所取得之上行使用者 資料(E-DCH),送訊至MAC-e機能部222。 傳送頻道編碼化部22 lh係被構成爲,針對從MAC-e 機能部222所收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用的ACK/NACK及 排程資訊,實施必要的編碼化處理。 實體頻道對映部2 2 1 i係被構成爲,將來自傳送頻道 編碼化部221h的上行使用者資料用之ACK/NACK對映至 E-HICH,並將來自傳送頻道編碼化部22ih的排程資訊( 絕對傳送速度)對映至E-AGCH,並將來自傳送頻道編碼 -32- (29) 1270306 化邰2 2 1 h的排程貧訊(相對傳送速度)對映至e - R G C Η ο E-HICH送訊部221j係被構成爲,進行針對上述之Ε-HICH的送訊處理;E-AGCH送訊部221k係被構成爲,進 行針對上述之E-AGCH的送訊處理;e_RGCH送訊部2211 係被構成爲,進行針對上述之E - R G C Η的送訊處理。 如圖24所示,MAC-e機能部222,係具備:HARQ φ 處理部222a、收訊處理命令部222b、排程部222c、多重 化解除部222d。 HARQ處理部222a係被構成爲,將從第1層機能部 221所收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 )及HARQ資訊予 以收訊,而進行針對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 )的 HARQ處理。 又,HARQ處理部222a係被構成爲,將代表針對該 當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 )之收訊處理結果的 # ACK/NACK (上行使用者資料用),通知至第1層機能部 221。又,HARQ處理部222a係被構成爲,將每一處理程 序的ACK/NACK (上行使用者資料用)通知至排程部 222c ° 收訊處理命令部2 22 b係被構成爲,將第i層機能部 221的E-DPCCH解碼部221b所收到的被每個TTI的E-TFCI所特定出來的各移動台UE的傳輸格式所涉及之擴散 率及複碼數,通知至再逆擴散部221e及HARQ緩衝區 221f ’並將編碼化速度通知至錯誤訂正解碼部221g。 •33- (30) (30)1270306
排程部222c係被構成爲,根據收訊自第1層機能部 221 的 E-DPCCH 解碼部 221b 的每一 TTI 的 E-TFCI,或 收訊自HARQ處理部222a之每一處理程序的ACK/NACK ’或干擾位準等,而變更上述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例如,排程部222c係亦可被構成爲,當干擾位準上 升而超過所定値時,則會以一定的比例,降低基地台最大 容許傳送速度。 又’排程部222c係亦可被構成爲,當干擾位準降低 至所定値以下時,則會以一定的比例,提高基地台最大容 許傳送速度。 此外,排程部222c係被構成爲,是將所論之基地台 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當成排程資訊而通知至第1層機能部 221 ° 又,排程部2 2 2 c係亦可被構成爲,是將上述增加規 則’當成排程資訊而通知至第1層機能部22 i。 多重化解除部222d係被構成爲,將藉由針對收訊自 HARQ處理部222a的上行使用者資料(E-Dch)實施多 重化解除處理而取得到的上行使用者資料,送訊至H W Y 介面21。 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線路控制台RN C係爲位於無 線基地台Ν 〇 d e Β的上位位置的裝置,係被構成爲會將無 線基地台No deB與移動台UE之間的無線通訊加以控制。 如圖2 5所示,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線路控制台 RNC’係具備有:交換台介面31、LLC層處理部32、 -34- (31) 1270306 MAC層處理部33、媒體訊號處理部34、無線基地台介面 3 5、呼叫處理控制部3 6。 交換台介面3 1,係爲和交換台1之間的介面。 交換台介面3 1係被構成爲,將從交換台1所送來的 ' 下行連結訊號轉送至LLC層處理部32,並將從LLC層處 理部32所送來之上行連結訊號轉送至交換台1。 LLC層處理部3 2係被構成爲,會實施序列編號等之 φ 標頭或標尾之合成處理等的LLC (邏輯連結控制,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層處理。LLC層處理部32係被 構成爲’在實施LLC子層處理後,針對上行連結訊號是 送訊至交換台介面31,針對下行連結訊號是送訊至MAC 層處理部3 3。 MAC層處理部33係被構成爲,會實施優先控制處理 或標頭賦予處理等之MAC層處理。MAC層處理部33係 被構成爲,在實施MAC層處理後,針對上行連結訊號是 # 送訊至LLC層處理部32,針對下行連結訊號是送訊至無 線基地台介面3 5 (或媒體訊號處理部3 4 )。 媒體訊號處理部3 4係被構成爲,對語音訊號或即時 影像訊號,實施媒體訊號處理。媒體訊號處理部3 4係被 構成爲’在實施媒體訊號處理後,針對上行連結訊號係送 訊至MAC層處理部3 3,針對下行連結訊號係送訊至無線 基地台介面3 5。 無線基地台介面35,係爲和無線基地台NodeB之間 的介面。無線基地台介面3 5係被構成爲,將從無線基地 -35- (32) 1270306 台NodeB所送來的上行連結訊號轉送至MAC層處理i (或媒體訊號處理部34 );將從MAC層處理部33 ( 體訊號處理部34 )所送來之下行連結訊號轉送至無 地台N 〇 d e B。 ~ 呼叫處理控制部3 6係被構成爲,會實施無線資 理處理、第3層發訊化所致之頻道的設定及開放處理 此處,在無線資源管理中,包含呼叫受理控制或交 . handover)控制等。 呼叫處理控制部3 6係亦可被構成爲,將上述之 規則加以生成,透過無線基地台介面3 5而通知至無 地台N o d e B。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之動作 以下將參照圖26及圖27,說明本實施形態所論 動通訊系統之動作。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 # 訊系統中,將針對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控制 加以說明。 如圖2 6所示,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係在每1或複 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對受到無線基 NodeB所管理的細胞圈全體,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 許傳送速度(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計算 該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所 係數加以報知。 此外’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係亦可被構成爲,會 ^ 3 3 或媒 線基 源管 等。 接( 增加 線基 ) 之移 動通 動作 數個 地台 大容 該當 需之 週期 -36- (33) 1270306 性地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計算基地台最大容 許傳送速度的係數加以報知,也可被構成爲,非週期性地 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計算基地台最大容許傳 * 送速度的係數加以報知。 ~ 又,無線基地台NodeB係亦可被構成爲,使用E_ AGCH,來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計算基地台 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的係數加以報知。 B 如圖27所示,步驟S1001中,當爲所定之時序時, 步驟S 1 002中,在該當移動台UE上,會判斷上行使用者 資料是否爲傳送停止狀態。 若上行使用者資料爲傳送停止狀態,則本動作便進入 步驟S 1 003;若上行使用者資料爲非傳送停止狀態,則本 動作便進入步驟S 1 0 0 7。 此處,所謂「所定的時序」係該當於,N頻道停止-等待經過一輪後緊接著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 φ ,或是,在移動台UE上在收到來自無線基地台NodeB的 針對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收訊確認訊號(ACK )之後緊接著 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錯誤訂正編碼化的 時序等。 步驟S 1 0 0 3中,移動台UE係參照上述增加規則(參 照圖14),取得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傳送速度所關連 到的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步驟S 1004中,當判斷爲已取得之下次最大容許傳送 速度,是超過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時,步驟S1 〇〇 5中 -37- (34) 1270306 ’移動台UE係不會遵照已取得之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 ’而將下個TTI上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設定成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以下之傳送速度。 負 另一方面,步驟S 1 004中,當判斷爲已取得之下次最 ^ 大容許傳送速度,是超過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時,步 驟S 1 006中,移動台UE係將下個TTI上所發送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設定成已取得之下次最大容許傳送 φ 速度。 步驟S 1 007中,當判斷爲從傳送停止狀態開始起尙未 經過速度等級保持時間T h時,則步驟S 1 0 0 8中,移動台 UE係不會變更適用於有發生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時的傳送速度。 另一方面,步驟S 1 007中,當判斷爲從傳送停止狀態 開始起已經經過速度等級保持時間Th時,則步驟S 1 009 中,移動台UE係將適用於有發生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 # 資料時的傳送速度降低1階段(例如參照圖1 8 )。 (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之作用·效 果) 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移動台 UE是根據預先決定好的增加規則,而自律地將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傳送速度予以提升,因此可不壓迫上行連結級下 行連結中的線路容量,而可使上行連接中的通量增大。 又,若根據本貫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移動 -38- (35) 1270306 台UE中是預先設定有增加規則,因此無線基地台NodeB ,可預測移動台UE所致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可確保收訊用硬體資源,除了可防止無線基地台NodeB 的規模增大,同時還可有效利用無線基地台NodeB上的 ^ 收訊用硬體資源(上行無線資源)。 具體而言,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 則無線基地台NodeB係在將E-TFGI予以解碼前,藉由預 φ 先定好的增加規則,而獲知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因此 ,可將E-DPDCH逆擴散.RAKE合成部221c的規模、零 件數及緩衝區的容量壓抑成較小。 又,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可不 必利用先前之「Rate Control」所必需的UP指令/DOWN指 令,就可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因此可簡化發 訊構成及系統運用。 又,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當細 # 胞圏中的上行無線資源受到壓迫時,因爲可將全移動台 UE所被分配的上行無線資源減低成相同的値,因此可以 避免在先前的「Rate Control」中,藉由無線基地台NodeB 對細胞圏全域的移動台UE同樣地發送UP指令/DOWN指 令以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時所發生的「上行無 線資源之分配不公平」。 又,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當移 動台UE上沒有需要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時,在將該當 移動台UE的速度等級予以重設之前,會給予一定的猶豫 -39- (36) (36)1270306 期間,藉此可不使該當移動台UE的傳送效率降低而繼續 進行通訊。 又,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由於 無線基地台N 〇 d e B是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通知至 移動台UE,因此可使上行連結中的干擾量逼近一定値。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如圖 2 8乃至圖3 0所示,除了控制對象非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 送速度,而是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這點以外,其餘 皆相同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 本實施形態中,MAC-e機能部13c的E-TFC選擇部 134b係被構成爲,如圖28所示,是取代掉圖14中的「 速度等級」,改成定義了「送訊電力等級」,而藉由所論 之送訊電力等級而將各移動台UE加以分類。 此時所謂的送訊電力,係可爲移動台UE之全部的個 別實體頻道的送訊電力之總和,也可爲移動台UE中用來 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頻道(E-DPDCH )的送訊電力。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移動台UE係被構成爲’計算 出能夠以如上述所設定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來進 行送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而使用所論之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來進行送訊處理。 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則可直接地 控制上行干擾量(上行干擾電力),因此可使上行干擾量 - 40- (37) 1270306 的控制精確度變得更高。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如圖 ‘ 31乃至圖3 3所示,除了控制對象非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 送速度,而是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這點以外,其 餘皆相同於上述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 p 此處,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當上行 使用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 的,相對於該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 DPCCH )的比例。 本實施形態中,MAC-e機能部13c的E-TFC選擇部 13 4b係被構成爲,如圖31所示,是取代掉圖14中的「 速度等級」,改成定義了「送訊電力比等級」,而藉由所 論之送訊電力比等級而將各移動台UE加以分類。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係除了 一部份的訊號化機構以外,其餘皆相同於上述第1〜3實 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系統。 本實施形態中,如圖34 ( a )乃至(c )所示,無線 基地台Nod eB係被構成爲,對每一移動台ϋΕ,管理基地 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基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基地台 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41 - (38) 1270306 例如,無線基地台NodeB係亦可 移動台UE,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 許送訊電力或基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力 秦 制訊號(例如E - A G C Η或E - D P C C H ) fff 又,無線基地台NodeB係亦可構 結中的通訊品質佳的移動台UE,分配 傳送速度。 φ 又’如圖35(a)乃至(c)戶/ί
NodeB係亦可被構成爲,對每一優先度 容許傳送速度、基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 許送訊電力比。 又,無線基地台NodeB係可如上 取代掉將基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 訊電力、基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之方式而加以通知,而是改成當各移動 ^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或送訊電力、送 地台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基地台最大 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的時候,便 若根據本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訊 每一移動台或優先度,來決定基地台最 或基地台最大容許送訊電力、基地台最 ),因此可進行更精密的傳送速度控制 以上,雖然將本發明以實施例做更 當業者而言,本發明當然並非侷限於本 被構成爲,對每一 度、基地台最大容 比,當作個別的控 ‘加以通知。 成爲,對於下行連 更局速的最大容許 示,無線基地台 ,管理基地台最大 力或基地台最大容 述般地被構成爲, 基地台最大容許送 以個別的控制訊號 台UE中的上行使 訊電力比)達到基 容許送訊電力、基 發送停止訊號。 系統,則因爲是對 大容許傳送速度( 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〇 詳細的說明,但對 說明書中所說明的 -42- (39) 1270306 實施例。本發明的裝置,係可在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界 定的本發明之主旨及範圍的情況下,以各種修正及變更樣 態而加以實施。 縝 因此,本案的記載,其目的僅爲例示說明,對本發明 並無任何限制之意味。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 如以上所說明,若根據本發明,則可提供不壓迫上行 線路容量及下行線路容量,就能增大上行連結中之通量的 傳送速度控制方法、送訊電力控制方法、送訊電力比控制 方法、移動通訊系統、移動台及基地台。 再者,若根據本發明,則可一邊能將硬體資源的分配 壓抑在必要最低限度,同時還能實現一般熟知之簡易的傳 送速度控制方法的「細胞圏共通速率控制方法」,達成硬 體資源的節省及裝置成本之削減。 【圖式簡單說明】 〔圖1〕圖1係一般之移動通訊系統的全體構成圖。 〔圖2〕圖2 ( a )係先前技術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爆發 性發生的使用者資料的圖示,圖2 ( b )及圖2 ( c )係先 前技術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用來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 速度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3〕圖3(a)係使用了先前之「Time & Rate
Control}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爆發性發生的使用者資料的圖 -43- (40) 1270306 不,圖3 (b)係使用了先前之「Ti me & Rate Control」的 移動通訊系統中用來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方 法的說明圖。
P 〔圖4〕圖4(a)係使用了先前之「Rate Control」的 u 移動通訊系統中爆發性發生的使用者資料的圖示,圖4 ( b)係使用了先前之「Rate Control」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用來 控制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方法的說明圖。 • 〔圖5〕圖5係用來說明使用了先前之「Rate Control 」的移動通訊系統中的問題點的圖。 〔圖6〕圖6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 訊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圖7〕圖7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 訊系統之全體構成圖。 〔圖8〕圖8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通 訊系統中所用之個別實體頻道之訊框格式的說明圖。 # 〔圖9〕圖9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 之機能方塊圖。 〔圖1 0〕圖1 0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的機能方塊圖。 〔圖1 1〕圖1 1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 之基頻訊號處理部的機能的說明圖。 〔圖1 2〕圖1 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MAC-e機能部的機能方塊圖。 〔圖1 3〕圖1 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44- (41) (41)!27〇3〇6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MAC-e機能部的HARQ處理部 所進行的4頻道之停止-等待協定之動作例的圖示。 〔圖1 4〕圖1 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中的MAC-e機能部的E-TFC選擇部所 管理之表格之一例的圖示。 〔圖1 5〕圖1 5係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受到本 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控制之樣子的圖示。 〔圖1 6〕圖1 6係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受到本 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控制之樣子的圖示。 〔圖1 7〕圖1 7係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受到本 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控制之樣子的圖示。 〔圖1 8〕圖1 8係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受到本 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台控制之樣子的圖示。 〔圖1 9〕圖1 9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第1層機能部的機能方塊圖。 〔圖20〕圖20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第1層機能部之機能的說明圖。 〔圖2 1〕圖21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基地台之機能方塊圖。 〔圖22〕圖22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基地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的機能方塊圖。 〔圖23〕圖23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基地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第1層機能部的機能方塊圖 -45- (42) 1270306 〔圖24〕圖24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基地台之基頻訊號處理部中的MAC-e機能部的機能方塊 圖。 ^ 〔圖2 5〕圖2 5係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_ 線路控制台之機能方塊圖。 〔圖26〕圖26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的說明圖。 B 〔圖27〕圖27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28〕圖28係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中的MAC-e機能部的E-TFC選擇部所 管理之表格之一例的圖示。 〔圖29〕圖29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的說明圖。 〔圖3 0〕圖3 0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φ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3 1〕圖31係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論之移動 台之基頻訊號處理中的MAC-e機能部的E-TFC選擇部所 管理之表格之一例的圖示。 〔圖32〕圖32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的說明圖。 〔圖3 3〕圖3 3本發明之第3實施形態所論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之動作的流程圖。 〔圖34〕圖34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46- (43) 1270306 基地台之基頻訊號處理中的MAC-e機能部的排程部所管 理之表格之一例的圖示。 〔圖3 5〕圖3 5係本發明之第4實施形態所論之無線 基地台之基頻訊號處理中的MAC-e機能部的排程部所管 理之表格之一例的圖示。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 交換台 11 匯流排介面部 12 呼叫處理控制部 13 基頻訊號處理部 13 1 上位層機能部 132 RLC機能部 133 MAC-M幾會g咅!5 134 MAC-e機能部 134a 多重部 134b E-TFC選擇部 134c HARQ處理部 135 第1層機能部 135a 傳送頻道編碼化部 135al FEC編碼化部 1 35a2 傳送速度匹配部 135b 實體頻道對映部 135c E-DPDCH送訊部 -47- 1270306 ❿ (44) 135d E-DPCCH送訊部 135e E-HICH收訊部 1 3 5f E-RGCH收訊部 135g E-AGCH收訊部 1 3 5h 實體頻道對映部 14 收送訊部 15 收送訊天線 21 HWY介面 22 基頻訊號處理部 22 1 第1層機能部 22 1 a E-DPCCH逆擴散· RAKE合成部 22 1b E-DPCCH解碼部 22 1 c E-DPDCH逆擴散· RAKE合成部 22 1 d 緩衝區 22 1 e 再逆擴散部 22 1 f HARQ緩衝區 221g 錯誤訂正解碼部 221h 傳送頻道編碼化部 221i 實體頻道對映部 221j E-HICH送訊部 221k E-AGCH送訊部 2211 E-RGCH送訊部 222 MAC-e機能部 -48 - 1270306
(45) 222a HARQ 處 理 部 222b 收 訊 處 理 口 Ρ 令 部 222c 排 程 部 222d 多 重 化 解 除 部 23 收 送 訊 部 24 擴 大 器 部 25 收 送 訊 天 線 26 呼 叫 處 理 控 制 部 3 1 交 換 介 面 32 LLC 層 處 理 部 33 MAC 層處 ί理 !部 34 媒 體 訊 口志 Μ 處 理 部 35 Μ j\ \\ 線 基 地 台 介 面 36 呼 叫 處 理 控 制 部 UE 移 動 台 N o t e B Μ j\ \\ 線 基 地 台 RNC Μ j \ \\ 線 線 路 控 制 台 -49

Claims (1)

1270306 (1) 申請專利範圍 _ 第94120400號專利申請案 中文申請專利範圍修正本 民國95年9月7 日修正 1 · 一種傳送速度控制方法,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 對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傳送 速度控制方法,其特徵爲,具有: • 前記移動台,係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傳送速度或已 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訊的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係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 ,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 之傳送速度爲止的工程。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具有: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 φ 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 速度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 度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的工程; 前記移動台,係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 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爲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 送速度和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賦予關聯而成者;且具有 1270306 (2)
前記移動台,係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藉由該移 •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速度所關連到 的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加以抽出之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是將已抽出之前記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 度’當成下一送訊時間間隔上的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 送速度,而加以設定之工程。 ®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 N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 . 來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 的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增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記載之傳送速度控制方法 • ’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 使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 滿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〇 6 · —種送訊電力控制方法,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 -對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的送訊 • 電力控制方法,其特徵爲, 前記移動台,係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或已 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2 - 1270306 (3) I正替A 95. 年 卜7 訊的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係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則 ,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所定 之送訊電力爲止的工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具有: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 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 電力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 力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的工程; 前記移動台,係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送訊電力爲止。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 訊電力和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賦予關聯而成者;且具有 前記移動台,係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藉由該移 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電力所關連到 的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加以抽出之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是將已抽出之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 力’當成下一送訊時間間隔上的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訊電力,而加以設定之工程。 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控制方法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 N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
1270306 (4) 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 來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 的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 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增加。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控制方 法,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 行使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 屆滿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 力。 1 1 . 一種送訊電力比控制方法,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 動台對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的送訊電力比控制方法,其特徵爲, 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上行使用 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的相 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的 比例;且具有: 前記移動台,係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比或 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的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係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比的增加規 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逐漸增加至 所定之送訊電力比爲止的工程。 1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比控制 方法,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具有:對受到該無線基 -4-
1270306 地台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 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 送訊電力比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 送訊電力比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的工程; 前記移動台,係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爲止。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比控制 方法,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 的送訊電力比和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賦予關聯而成者 ;且具有: 前記移動台,係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藉由該移 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電力比所關連 到的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加以抽出之工程;和 前記移動台,是將已抽出之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 力比,當成下一送訊時間間隔上的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送訊電力比,而加以設定之工程。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比控制 方法,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 待(N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 針對來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 號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 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增加。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記載之送訊電力比控制 -5- (6) (6) 1270306 替 修、.. .状敗9,〜7- 一月 FI 方法’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 '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 f 間@滿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 電力比。 1 6 · 一種移動通訊系統,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 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的移動通 訊系統’其特徵爲, •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傳送 速度或S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 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而 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之傳 . 送速度爲止。 1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被構成爲,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 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 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 速度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 度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 送速度,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傳送速度爲止。 • 1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1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 速度和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賦予關聯而成者;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 -6 -
1270306 (7)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速度 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加以抽出,並將已 抽出之該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設定成下一送訊時間間 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N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增加。 .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 2 1 . —種移動通訊系統,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 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的移動通 訊系統,其特徵爲,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 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則記上彳了使用者 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規則,而 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所定之送 訊電力爲止。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1270306 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被構成爲,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 •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 電力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 力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訊電力,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送訊電力爲止。 #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 電力和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賦予關聯而成者;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電力 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加以抽出,並將已 抽出之該下次取大谷δ午送sJl電力’設定成下一送訊時間間 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 1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N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增加。 2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1270306 (9)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2 6 . —種移動通訊系統,係屬於用來控制從移動台對 無線基地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的移動 通訊系統,其特徵爲, 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上行使用 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的相 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的 比例;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 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開始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比的增加規 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逐漸增加至 所定之送訊電力比爲止。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被構成爲,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 所管理之細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送訊時間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 電力比或用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 電力比所需之係數加以報知;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 訊電力比’逐漸增加至前記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爲止。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 1270306 Rl· (10) 正替換 千 4 電力比和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賦予關聯而成者;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電力 比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加以抽出,並 將已抽出之該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設定成下一送訊 時間間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N channel stop-and-wait)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增加。 3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記載之移動通訊系統, 其中,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爲止,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3 1 · —種移動台,係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定之傳 送速度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特徵爲,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傳送 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 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度的增加規則,而 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逐漸增加至所定之傳 -10-
l27〇3〇6 (11) 送速度爲止。 3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1項所記載之移動台,其中, 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速度和 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賦予關聯而成者;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加規則,而將正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傳送速度 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加以抽出,並將已 抽出之該下次最大容許傳送速度,設定成下一送訊時間間 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3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之移動台,其中, 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n channel stop-and-wait)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自前記無 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當時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傳送速度增加。 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記載之移動台,其中, 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 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爲止, 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3 5 · —種移動台,係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定之送 訊電力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特徵爲,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通知之初期送訊 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開始前記上行使用者 -11 -
1270306 (12) 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力的增加 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逐漸增加至 訊電力爲止。 3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記載之移動台, 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訊 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賦予關聯而成者;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加規則,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在的送 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加以抽出, 抽出之該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設定成下一送訊 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3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 5項所記載之移動台, 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等待(n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者 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自 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當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用 之送訊電力增加。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5項所記載之移動台, 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3 9 · —種移動台,係屬於對無線基地台是以所 訊電力比來發送上行使用者資料的移動台,其特徵 丨則,而 :定之送 其中, ;電力和 而將正 訊電力 並將已 時間間 其中, channel 資料之 前記無 時之上 者資料 其中, 用者資 爲止, 定之送 爲, -12- 1270306 (13) 正替換頁
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 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 比例;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以從網路所 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 用者資料之送訊,並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 則,而令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所定之送訊電力比爲止。 4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之 前記增加規則,係將上行使用者資料之現 和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賦予關聯而成 前記移動台係被構成爲,參照前記增 藉由該移動台所發送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 比所關連到的前記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 將已抽出之該下次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 時間間隔上的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4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之 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頻道停止 st 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 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 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 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 之送訊電力比增加。 係爲該上行使用 E-DPDCH )的相 道(DPCCH)的 通知之初期送訊 開始前記上行使 電力比的增加規 比,逐漸增加至 移動台,其中, 在的送訊電力比 者; 加規則,而將正 現在的送訊電力 比加以抽出,並 設定成下一送訊 比。 移動台,其中, f 待(N channel 行使用者資料之 針對來自前記無 號後的當時之上 上行使用者資料 -13- (14) &! | 1270306 4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9項所記載之移動台,其中, 前記移動台,係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用者資 ’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爲止, 都不會降低而是保持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 43·—種無線基地台,係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特徵爲, 係被構成爲,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 ^ 所通知之初期傳送速度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傳送速度來接 收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傳送速 度的增加規則而逐漸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 時,就令所分配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 4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所管理之細 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 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或用來 # 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傳送速度所需之係 數,加以報知。 4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3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Ν頻道停止-等待(Ν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增加。 -14- |正替換頁 化 9Jf7 1270306 EI (15) 4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3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當前記移動台中,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f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爲止,都會保持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傳送速度所對應之 前記上行無線資源的分配。 47·—種無線基地台,係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特徵爲, ^ 係被構成爲,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 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來接 收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送訊電 力的增加規則而逐漸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 _ 時,就令所分配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4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所管理之細 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 I 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或用來 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所需之係 數,加以報知。 4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Ν頻道停止-等待(Ν • channel stop-and-wait )經過一輪之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15-
1270306 (16) 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增加。 5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 7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當前記移動台中,即使當已經沒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爲止,都會保持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所對應之 前記上行無線資源的分配。
5 1 . —種無線基地台,係屬於將從移動台所發送之上 行使用者資料加以收訊的無線基地台,其特徵爲, 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係爲該上行使用 者資料所涉之增強型個別實體資料頻道(E-DPDCH)的相 對於該上行使用者資料之個別實體控制頻道(DPCCH )的 比例; 且被構成爲,分配上行無線資源以使得能夠用從網路 所通知之初期送訊電力比或已經被通知的初期送訊電力比 來接收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而在每次根據預先決定之送 訊電力比的增加規則而增加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電 力比時,就令所分配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逐漸增加。 5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中,前記無線基地台,係對受到該無線基地台所管理之細 胞圈全體,在每隔1或複數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 間隔,將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或用 來計算出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之最大容許送訊電力比所需 之係數,加以報知。 5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1項所記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16-
1270306 (17) 中,前記增加規則係決定爲,以N channel stop-and-wait)經過一輪之: 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隔,或以前記移 自前記無線基地台之上行使用者資料 當時之上行使用者資料之送訊時間間 用者資料之送訊電力比增加。 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 1項所記 中’當前記移動台中,即使當已經沒 用者資料的時候,直到藉由所定計時 爲止’都會保持前記上行使用者資料 之前記上行無線資源的分配。 頻道停止·等待(N 後的當時之上行使用 動台中在收到針對來 的收訊確認訊號後的 隔,來令前記上行使 載之無線基地台,其 有需要發送的上行使 器所計測的時間屆滿 之送訊電力比所對應
•17-
TW094120400A 2004-06-17 2005-06-17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TWI270306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0272 2004-06-17
JP2004234882 2004-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11583A TW200611583A (en) 2006-04-01
TWI270306B true TWI270306B (en) 2007-01-01

Family

ID=3551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0400A TWI270306B (en) 2004-06-17 2005-06-17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813754B2 (zh)
EP (1) EP1768435A4 (zh)
JP (1) JPWO2005125259A1 (zh)
KR (1) KR100804114B1 (zh)
CN (1) CN1969586B (zh)
TW (1) TWI270306B (zh)
WO (1) WO20051252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5564B2 (en) 2006-12-12 2019-02-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acket vi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03724A1 (en) * 2005-03-08 2006-09-14 Donna Ghosh Multi-carrier, multi-flow, reverse link medium access control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516880B2 (ja) 2005-03-29 2010-08-04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4643354B2 (ja) 2005-05-02 2011-03-0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9955438B2 (en) * 2005-09-27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llo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4711821B2 (ja) * 2005-12-20 2011-06-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721883B2 (ja) * 2005-11-28 2011-07-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07136002A1 (ja) * 2006-05-19 2007-11-29 Panasonic Corporation 無線送信装置及び無線送信方法
FR2901954A1 (fr) * 2006-05-31 2007-12-07 Nec Technologies Uk Ltd Procede d'optimisation de la procedure de selection de format de donnees (e-tfc) pour une communication ascendante
KR101015681B1 (ko) * 2007-07-16 2011-02-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역폭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TWI484783B (zh) 2007-09-28 2015-05-1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產生無線鏈結控制協議資料單元方法及裝置
TWI514809B (zh) * 2007-09-28 2015-12-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無線通信中增強傳輸格式組合選擇方法及裝置
JP5117837B2 (ja) * 2007-12-07 2013-01-1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2009164699A (ja) 2007-12-28 2009-07-23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KR101529852B1 (ko) 2008-01-02 2015-07-01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협력적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5039593B2 (ja) * 2008-02-07 2012-10-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JP4989513B2 (ja) * 2008-02-22 2012-08-0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KR100987458B1 (ko) 2008-06-24 2010-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US20100315989A1 (en) * 2008-07-07 2010-12-1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relay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JPWO2010029763A1 (ja) * 2008-09-12 2012-0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中継方法
US20110173519A1 (en) * 2008-09-12 2011-07-14 Panasoni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error detection result feedback method
CN101686555B (zh) * 2008-09-25 2013-06-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随机接入资源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A2759263C (en) 2009-04-24 2015-11-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radio link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JP4785947B2 (ja) * 2009-05-01 2011-10-05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
JP4779036B2 (ja) * 2009-05-01 2011-09-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484695A (zh) * 2009-08-31 2012-05-3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减少视频数据的通信延迟
CN102045782A (zh) * 2009-10-21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语音视频用户速率协商的方法及系统
JP2010233249A (ja) * 2010-06-16 2010-10-14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のデータ再送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用いる無線通信装置
US8306564B1 (en) * 2010-08-24 2012-11-06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of sending power control commands
US20120113826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Heng Zhou Idle Interval Generation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87750B (en) * 2011-02-03 2013-10-09 Percello Ltd Controlling load in W-CDMA systems
US8687598B1 (en) 2011-03-24 2014-04-01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40421B (zh) * 2011-04-15 2017-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WO2013119160A1 (en) 2012-02-07 2013-08-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 timing adjustment
JP5950746B2 (ja) * 2012-08-06 2016-07-1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EP2930981B1 (en) * 2014-04-08 2018-02-21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ng with low power base station and high power base station
WO2016053164A1 (en) * 2014-09-29 2016-04-0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handling dynamic subframe configurations
CN106533972A (zh) * 2016-10-18 2017-03-22 新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发送速率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351820A (zh) * 2018-04-02 2019-10-18 天擎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能自动调整发射功率的无线传输系统
RU2744037C1 (ru) * 2020-07-28 2021-03-02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телевидения" Способ выбора скорости передачи в радиолиния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23961B2 (ja) * 1997-11-14 2001-01-15 日本電気移動通信株式会社 W−cdma方式によって無線通信を行う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JPH11177488A (ja) 1997-12-08 1999-07-02 Nec Corp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における送信電力制御方法並びに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及び移動機
WO2000042717A1 (en) 1999-01-16 2000-07-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69721B1 (en) * 1999-07-12 2004-0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tting a data rat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96083B1 (en) 1999-12-10 2006-02-07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urst based access and assignment method for providing real-time services
JP3480710B2 (ja) * 2000-03-28 2003-12-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及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RU2285337C2 (ru) * 2000-12-05 2006-10-10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ки уровня мощност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500317B (zh) * 2001-03-26 2015-01-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控制反向传输的方法
US6587697B2 (en) * 2001-05-14 2003-07-0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ommon control channel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US6810236B2 (en) * 2001-05-14 2004-10-2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ynamic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techniques
US20020181637A1 (en) * 2001-05-31 2002-12-05 Sumie Nakabayashi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changing transmission rate at every other party
CN1148911C (zh) 2001-06-27 2004-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dma系统中一种动态调整门限的速率控制方法
EP1289179A1 (en) * 2001-08-28 2003-03-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user terminal therefor, a base station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telecommunication
JP3769529B2 (ja) 2001-11-02 2006-04-2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これらに用いて好適な無線制御装置
JP4005400B2 (ja) 2002-04-10 2007-11-0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フォーマット組み合わせ情報選択方法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US7539165B2 (en) * 2002-05-24 2009-05-26 Antti Toskal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signaling for uplink rate control
JP3999649B2 (ja) * 2002-12-19 2007-10-31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とその動作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5564B2 (en) 2006-12-12 2019-02-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packet via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32725A1 (en) 2008-02-07
JPWO2005125259A1 (ja) 2008-04-17
KR20070027599A (ko) 2007-03-09
CN1969586B (zh) 2011-11-09
EP1768435A4 (en) 2013-01-09
CN1969586A (zh) 2007-05-23
TW200611583A (en) 2006-04-01
KR100804114B1 (ko) 2008-02-18
US7813754B2 (en) 2010-10-12
WO2005125259A1 (ja) 2005-12-29
EP1768435A1 (en) 2007-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0306B (en) Transfer rate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transmission power ratio control metho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base station
TWI326998B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AU2009251175B8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 of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missions
AU2006204192B2 (en) Improvements to high speed uplink packet access scheme
KR100713442B1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향상된 역방향 전용채널을 통한 스케쥴링 정보의 전송방법
TWI505677B (zh) 配置增強上鏈服務無線存取承載電路之無線通信方法及系統
CN100442915C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高速数据传输的调度方法
TWI338478B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mobile station,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JP2004343765A (ja)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アップリンク伝送のためにデータをマップする方法
KR100713091B1 (ko) 전송 속도 제어 방법 및 이동국
JP2006311440A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TWI323096B (en) Transmission rate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JPWO2006095871A1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
JP4445999B2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1069369B (zh) 改进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方案
JPWO2006118262A1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及び移動局
JP2007060174A (ja) 伝送速度制御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JP2006222911A (ja) 無線リソース管理方法、無線回線制御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