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70221B -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70221B
TWI270221B TW094128041A TW94128041A TWI270221B TW I270221 B TWI270221 B TW I270221B TW 094128041 A TW094128041 A TW 094128041A TW 94128041 A TW94128041 A TW 94128041A TW I270221 B TWI270221 B TW I27022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strate
emitt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light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28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620705A (en
Inventor
Atsushi Miyagaki
Kazuyoshi Furukawa
Yasuharu Sugawara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0620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620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70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702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3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 H01L33/387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with a plurality of electrode regions in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semiconductor body and being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ed by another electrod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 H01L33/405Refle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05Shape
    • H01L2224/4809Loop shape
    • H01L2224/48091Arch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4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 H01L2224/48247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metallic connecting the wire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4Connecting portions
    • H01L2224/4847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wedge bond
    • H01L2224/48472Connecting portions the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bonding area of the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being a wedge bond the other connecting portion not on the bonding area also being a wedge bond, i.e. wedge-to-wed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13Alloys
    • H01L2924/0132Binary Alloys
    • H01L2924/01322Eutectic Alloys, i.e. obtained by a liquid transforming into two solid ph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with a particular shape, e.g. curved or truncated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Description

1270221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半導體發光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可 改善自主動層所發射的光之汲取ϋ率的半導體發光裝置。 【先前技術】 如LED(發光二極體)及LD(雷射二極體)的半導體發光 • 裝置當尺寸很小時,可提供各種發射波長、高發射效率、 以及長的使用期限。由於此原因,其可廣泛地用於顯示、 發光、通訊、感測器、以及其他裝置。 圖29係顯示LED之一例的截面結構之槪圖。 發光層部分61 1係位於由η型GaAs所組成的半導體 基底601上。發光層部分61 1係由以InGaAlP爲基礎的化 合物半導體所組成,並且包括將η型披覆層603與p型披 覆層605夾在中間之主動層604,其中η型披覆層603與 ® Ρ型披覆層605的帶溝大於主動層604的帶溝。在發光層 部分61 1上會放置窗口層606。ρ側電極608係位於由ρ 型GaAs所組成的接觸層607上,而η側電極609係位於 半導體基底601的後側上。 此LED具有所謂的「雙異質結構」,其中具有較大 的帶溝之披覆層603及605係位於主動層604之上與下。 藉此,LED可有效地限制主動層604中的載體,並且發射 高效率的光(日本早期公開申請案2002 -3 5 3 5 02)。 然而,在如圖29中所繪示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中,自 -5- (2) 1270221 主動層604所發射的光之汲取效率並不夠高。 更特別而S ’因爲GaAs基底601具有小 主動層604的帶溝之帶溝,所以箭頭A所表示 主動層604所發射的光會被GaAs基底601吸 ----------------------—-------------------------------------------- 會汲取至外部。由P型GaAs所組成的接觸層 小於InGaAlP主動層604的帶溝之帶溝,並且 摻雜及/或與電極608的一部分成爲合金。因 IP 6 0 7具有高吸收比。因此,箭頭B所表示的方 層604所發射的光也會被接觸層607吸收,因 .….....…..._〜-〜: —..............................— 至外部。 美國專利5,9 1 7,202係揭露具有透明基底 光裝置,其中透明基底的後側上會放置小合金 此半導體發光裝置中,金屬層係形成於GaP 上,並且藉由雷射以點狀圖案繞射而進行加熱 合金點狀物。在此半導體發光裝置中,於小合 • 會得到歐姆接觸,而其餘金屬層係用來當作光 然而,因爲金屬層的表面會以強雷射光束 射,所以此結構容易產生殘留應力及/或GaP 體缺陷。這樣會導致發射亮度降低衰減過度 此外,在此結構中,金屬層具有與小合金 的金屬成分。更特別而言,小合金點狀物係藉 而使金屬層與GaP基底反應而形成。因此,很 良好的歐姆接觸及高反射比。亦即,具有高光 屬很難形成歐姆接觸,而易於形成歐姆接觸的 ,於 InGaAlP 的方向之自 收,因此不 607也具有 會以高濃度 此,接觸層 向之自主動 此不會汲取 的半導體發 點狀物。在 基底的後側 ,以形成小 金點狀物處 反射膜。 進行局部繞 基底中的晶 〇 點狀物相同 由雷射照射 難同時達成 反射比的金 金屬之光反 -6 - (3) 1270221 射比很差。 如上所述,傳統的LED之自主動層所發射的光之汲 取效率有改善的空間。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一觀點,係提出一種半導體發光裝置, 包括: #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長帶的光爲L半透明_丄 發光層,位於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發光層發出第一 波長帶的光;以及 歐姆電極,選擇性地嵌入基底的第二主表面上,並且 具有實質上與第二主表面共平面的表面。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觀點,係提出一種半導體發光裝 置,包括: β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長帶的光爲半透明,第二主表面具有包含底面、側面、以 及頂面的步階; 發光層,位於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發光層發出第一 波長帶的光;以及 電極,選擇性地接觸步階的側面。 根據本發明的其他觀點,係提出一種半導體發光裝 置,包括: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4) 1270221 長帶的光爲半透明; 發光層,位於基底的第一主表面上,發光層發出第一 波長帶的光;以及 電極,位於基底的第二主表面上; 反應抑制膜,選擇性地係位於基底的第二主表面與電 極之間,反應抑制膜抑制基底與電極之間的反應;以及 光反射膜,選擇性地嵌入於基底中,當從發光層觀看 ϋ 時,光反射膜會反射被導向基底與電極之間的介面之第一 波長帶的光。 【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現在將參考圖式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例 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將參考電極會選擇性地嵌入於透 # 明基底的後側之半導體發光裝置進行說明。 圖1係繪示根據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截面結 構之槪圖。 更特別而言,此半導體發光裝置具有基底32,以及位 於其上的發光層14。基底32係由發光層14所發射的光可 穿透之材料所組成。電極140係位於發光層14的頂端。 另一電極142係選擇性地嵌入於基底32的後側。在此實 施例中,電極140及142中的一電極爲ρ側電極,而另一 電極爲η側電極。 -8- (5) 1 1270221 在此實施例中,基底3 2係由發光層1 4所發射的光可 穿透之材料所形成。因此,光也可從基底3 2的側面汲 取。更特別而言,從發光層1 4往下發射的光L3會傳經基 底32且離開其側面。因此,可增加光汲取效道、 此外,在此實施例中,電痺142會選擇性地位於基底 3 2的後表面上。因此,可降低基底3 2的後表面處之光的 吸收。更特別而言,電極1 42通常會以摻雜物摻雜,以達 # 成與基底32的歐姆接觸。摻雜物會擴散到基底32,而形 成高濃度區。再者,電極142時常會藉由熱處理(燒結)而 與基底32成爲合金。高濃度區及合金區會吸收發光層14 所發射的光,藉此會導致一些漏失。 反之,根據此實施例,藉由選擇性地提供電極1 42, 可防止高濃度區及合金區形成於電極142之外的區域。因 此,基底32的後表面處之光反射比會增加。亦即,從發 光層1 4往下發射的光L 1會於基底3 2的後表面處反射, • 並且自此裝置的側面及/或頂面汲取。 再者,根據此實施例,藉由嵌入電極142,此裝置的 後表面會變爲平坦,藉此改善與封裝構件的熱接觸。 圖2係顯示在達成本發明的期間,由發明人所硏究的 比較例子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圖。更特別而言,在此發 光裝置中,電極142不會嵌入於基底32中,但是會自後 側延伸出來。 圖3 A及3B係繪示分別嵌入於封裝構件上之此實施例 及比較例子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之槪要截面圖。此半導體發 -9- (6) 1270221 光裝置係嵌入於封裝構件500(如導線架、桿、或使用焊錫 或導電黏著劑的嵌入板)上。 在此比較例子中(如圖3 B中所顯示),與電極1 42的 厚度對應之步階會形成於此裝置的後表面上。因此,在基 底32與封裝構件5 00之間,可能產生熱接觸不足的區 域。亦即,從半導體發光裝置到封裝構件5 00的散熱路徑 會侷限於電極1 42附近,如此圖中的箭頭Η所示。熱接觸 • 的降低會導致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溫度升高,這樣會導致發 射效率降低、發射波長產生偏差、及/或包括使用期限的 可靠度降低。這些問題在如高功率LED的發光裝置中會 特別顯著。 反之,根據此實施例,電極142會嵌入基底32中。 因此,如圖3A中所顯示,基底32的後表面幾乎完全與封 裝構件5 00接觸,而藉此可改善熱接觸。亦即,如此圖中 的箭頭Η所顯示,遍及基底32的表面會發生散熱。因 Φ 此,此裝置的溫度升高會降低,並且可改善初始特徵及可 靠度。 圖4係顯示此實施例之另一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截面結 構之槪圖。 更特別而言,在此半導體發光裝置中,電極142會選 擇性地嵌入於基底3 2的後表面,並且導電反射膜1 5 0會 進一步地置於基底32的後表面上。導電反射膜15〇可由 如例如是金(Au)的金屬形成。 導電反射膜150不僅可改善熱接觸,而且還可改善發 -10- (7) 1270221 光層1 4所發射的光L1之反射比,藉此進一步增加光汲取 效率。爲了增加光L1的反射比,導電反射膜1 5 0較佳係 由與基底32的反應不會過高之材料形成。 在此結構中,歐姆電極142及反射膜150可由不同的 金屬材料形成。因此,良好的歐姆皆觸及高反射比可明確 且輕易地達成。 再者,根據此結構,藉由嵌入歐姆電極142於基底32 # 中,其後表面實質上可變爲平坦。因此,反射膜1 5 0的表 面會變爲平坦,甚至反射膜150的小膜厚度也會變爲平 坦。當此裝置嵌入於封裝構件時,這樣有助於達成良好的 熱接觸。 如以上參考圖1至4所述之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 置可應用於由各種材料系統所組成的發光裝置,包括例如 是以InGaAlP爲基礎及以GaN爲基礎的發光裝置。 接著,此實施例會應用於以InGaAlP爲基礎的發光裝 • 置,其係用來當作說明製造此發光裝置的方法之一例。 圖5A至7C係顯示製造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之 一部分製程的製程截面圖。 首先,如圖5A中所顯示,ΙηΑΙΡ蝕刻阻止層 94、 GaAs接觸層26、InGaAlP電流擴散層25、η型InGaAlP 披覆層 18、InGaAlP主動層 20、p型InGaAlP披覆層 22、InGaP接合層34、以及ΙηΑΙΡ覆蓋層96係成長於η 型GaAs基底92上。η型GaAs基底92可爲直徑3英吋與 厚度3 5 0 /zm,以及以約lxl018/cm3的載體濃度之矽(Si)摻 -11 - (8) 1270221 雜的鏡面加工基底。 蝕刻阻止層94具有0.2 // m的厚度。GaAs接觸層26 具有0.02//m的厚度及lxl〇18/cm3的載體濃度。InGaAlP 電流擴散層25係由具有0.3的A1合成物且具有1.5/zm 的厚度之InGa A IP所組成。n型披覆層18係由具有0.6的 Α1合成物且具有0.6 // m的厚度之InGaAlP所組成。主動 層20係由具有0.04的A1合成物且具有〇.4//m的厚度之 • InGaAlP所組成。p型披覆層22係由具有0.6的A1合成 物且具有0.6 # m的厚度之InGaAlP所組成。InGaP接合 層34具有的厚度且ΙηΑΙΡ覆蓋層96具有0.15/zm 的厚度。 接著,此磊晶晶圓會以表面活性劑(浸入體積比爲 1:15的氨與過氧化氫溶液之混合物)清洗,以蝕刻GaAs基 底92的後側,藉此移除任何的反應副產品,以及磊晶成 長中所產生及附加於磊晶晶圓的後表面之類似物。 • 接著,磊晶晶圓會再次以表面活性劑清洗。然後,最 上面的ΙηΑΙΡ覆蓋層96會使用磷酸來移除,以曝露InGaP 接合層3 4。 接下來,如圖5B中所顯示,GaP基底32會切成薄 片。接著,將會詳細說明直接接合的製程。 對於GaP基底32而言,會使用例如是直徑3英吋且 厚度3 00 // m之鏡面加工的p型基底。高濃度層會形成於 GaP基底3 2的表面上,以降低接合表面處的電阻。如直 接接合的先前製程,GaP基底32會以表面活性劑(浸入稀 -12- (9) 1270221 釋氫氟酸)清洗而移除表面上的天然氧化膜),以水清洗’ 然後使用旋轉機(spinner)乾燥。對於磊晶晶圓而言,在移 除其表面上的覆蓋層96之後,會以與GaP基底32相同的 方式,以稀釋氫氟酸進行處理而移除氧化膜,以水清洗, 以及以旋轉的方式乾燥。較佳而言,這些先前製程係完全 在潔淨室中的乾淨空氣下進行。 接著,先前處理的磊晶晶圓之配置會將具有關閉的鏡 φ 面之GaP基底32嵌入於開啓的InGaP接合層34上,並且 會於室溫緊密地接觸在一起。 接著,如直接接合的最後步驟,於室溫接觸的晶圓會 以行列的形式組成於石英晶舟上,並且置於用來熱處理的 擴散爐中。熱處理會在含10%的氫之氬氣中,以800°C的 溫度持續一小時。此熱處理會將GaP基底32與InGaP接 合層34集成,藉此完成接合。 接著,如圖5C中所顯示,會移除磊晶晶圓的GaAs • 基底92。更特別而言,接合晶圓會浸入氨與過氧化氫溶液 的混合物中,以選擇性地蝕刻GaAs基底92。此蝕刻步驟 會於InA1P蝕刻阻止層94處停止。接著,鈾刻會使用70 °C的磷酸進行,以選擇性地移除InA1P蝕刻阻止層94。 先前的製程會產生用於LED的接合基底,如圖6A中 所顯示,其中InGaAlP發光層14位於GaP透明基底32 上。 接著,如圖6B中所顯示,遮罩400係位於GaP基底 32的後側上。遮罩400在放置電極的位置處,具有隙縫。 -13- (10) 1270221 例如,隙縫爲直徑50 // m的圓形,並且隙縫可以1 00 # m 的間距,垂直及水平地放置。遮罩 400可例如是藉由 CVD(化學氣相沈積),而由Si02所組成。 接著,如圖6C中所顯示,渠溝G係藉由RIE(反應式 離子蝕刻)而形成於GaP基底32的後表面上。渠溝可例如 是具有1.5/zm的深度。 接著,如圖7 A中所顯不,電極材料會擺鍍或氣相沈 • 積於GaP基底32的後側上。電極材料可爲由含5%原子的 鋅(Zn)之金(Au)的金屬。會使電極材料的厚度等於渠溝G 的深度。 接著,如圖7B中所顯示,遮罩400會使用氟化物而 移除。因此,沈積於遮罩400上的電極材料會隨著遮罩 400而移除,以遺留配置的晶圓,使得電極142會嵌入於 GaP基底32的後側,如圖7B中所顯示。 接著,如圖7C中所顯示,金(Αι〇或類似物會沈積於 • GaP基底32的後側,以形成導電反射膜150。電極140會 形成於發光層1 4的頂端上。最後,晶片會藉由切成小塊 或其他方式而分離,而產生此實施例的半導體裝置。 第二實施例 接著,就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而言,將說明此半導體 發光裝置,其中電極接觸係形成於透明基底的後側上之步 階的側面處。 圖8係繪示根據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截面結 -14- (11) 1270221 構之槪圖。更特別而言,此半導體發光裝置再次具有基底 32,以及位於其上的發光層14。基底32係由發光層14所 發射的光可穿透之材料所組成。電極140係位於發光層14 的頂端。另一方面,基底3 2的後側具有步階,並且會放 置另一電極1 42,以塡入步階。在再次的此實施例中,電 極1 40及1 42中的一電極爲p側電極,而另一電極爲η側 電極。 φ 基底32會與步階的側面32C處之電極142形成接 觸。另一方面,例如是由氧化矽或氮氧化矽所組成的反應 抑制膜160會選擇性地位於步階的底面32Α及頂面32Β 上。 換句話說,在此實施例中,反應抑制膜1 60會插入於 基底32與電極142之間的一部分介面處,並且不會插入 其他部分處。反應抑制膜160位於步階的底面32Α及頂面 3 2Β上,並且用來當作抑制電極142與基底32之間的成 # 爲合金及擴散。 更特別而言,若電極142與基底32直接接觸,則電 極142中所包含的摻雜物成分會擴散到基底32,而形成高 濃度區,及/或電極142會與基底32成爲合金,而形成合 金區。高濃度區及合金區會吸收發光層14所反射的光, 藉此會導致一些漏失。 反之,根據此實施例,藉由反應抑制膜1 6 0的部分插 入,當保持電流注入路徑時,可防止在基底32的後表面 之底面3 2Α及頂面32Β處,形成高濃度區及合金區。因 -15- (12) 1270221 此,可增加光汲取效率。 另一方面,基底32會與步階的側面32C 142接觸,而形成接觸區處的合金區或高濃度區 金區或高濃度區(儘管對發光層14所發射的光具 比)係形成於步階的側面32C處,所以不會自發3 收很多的光。亦即,因爲合金區或高濃度區係形 的側面32C處,所以幾乎無法自發光層14看出 Φ 層14往下發射的大部分光L1,L2會於步階的 及頂面32B處,以高效率反射,並且會經由基底 面及此裝置的頂面而汲取至外部。因此,當充分 32的後表面上之電極接觸時,會使來自發光層1 高效率往上反射,藉此增加光汲取效率。換句話 降低基底32的後表面上之光反射區之下,此實 接觸區會取決於步階的側面32C之面積而增加, 分確保基底32與電極142之間的接觸。 # 此實施例中的步階可具有適當地各種類型之 配置及尺寸,包括圖9至1 3中所顯示的例子。 階中,各種形狀的渠溝及/或開孔會適當地形成方 的後表面上。另一種是,一個或更多個突出物可 基底3 2的後表面而形成。 此外,如圖14中所繪示,此實施例中的電] 需完全塡入位於基底3 2的後表面上之步階或 即,薄膜電極142可沿著步階的底面32A、側面 及頂面32B放置。 處之電極 。因爲合 有局吸收 ί;層1 4接 成於步階 。從發光 底面32Α :3 2的側 確保基底 4的光以 說,在未 施例因爲 所以可充 平面圖案 在形成步 会基底32 藉由蝕刻 亟142不 渠溝。亦 3 2C、以 -16- (13) 1270221 此實施例中的反應抑制膜1 6 0較佳係由較不會與基底 3 2及電極1 4 2反應的材料所形成。此種材料可包括例如是 各種類型的氧化物、氮化物、以及氟化物。反應抑制膜 1 6 0可爲絕緣、導電、或半導電。例如,其可由如氮化鈦 及氮化鎢的導電材料所形成。反應抑制膜1 6 0可具有由此 種材料的單膜所組成之單層結構,或由複數個薄膜所組成 之多層結構。 # 當反應抑制膜160爲與介電DBR(分散式布拉格反射 鏡),或者是鉬(Mo)或鈦(ti)的膜類似之高反射時,光L1, L2於反應抑制膜160處的反射會很顯著。另一方面,當 反應抑制膜1 60爲由如氧化矽或氮氧化矽的透明材料所組 成時,光LI,L2於電極142的表面處的反射會很顯著。 接著,將說明製造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之方 法。 圖15A至16C係顯示製造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 # 之方法的製程截面圖。 首先,如圖15A中所顯示,包括發光層14的薄主體 會形成於基底32上。詳細製程係如以上參考例如是圖5A 至6A所述。 接下來,如圖1 5 B中所顯示,遮罩43 0係形成於基底 32的後表面上。遮罩43 0在形成步階的位置處,具有隙 縫。例如是光阻可用於此遮罩。 接著,如圖15 C中所顯示,會蝕刻基底3 2的後表 面。可適當地使用包括如RIE(反應式離子蝕刻)的乾蝕刻 -17- (14) 1270221 或濕飽刻之触刻方法。 接下來,如圖16A中所顯示,會移除遮罩430。 接著,如圖16B中所顯示,會形成反應抑制膜160。 當氧化矽膜係形成爲反應抑制膜1 60時,其可例如是由 CVD方法及類似方法所形成。 接著,如圖1 6 C中所顯示,電極1 4 2係藉由沈積金屬 材料於反應抑制膜1 60的頂端而形成。另一電極1 40係形 Φ 成於發光層1 4的表面上。可適當使用熱處理(燒結),以形 成電極140,142與半導體層之間的介面處之高濃度區及/ 或合金區,藉此降低接觸電阻。亦即,基底3 2會與步階 的側面32C處之電極142接觸,而形成高濃度區及/或合 金區。儘管這樣,但是基底32與電極142之間的反應在 放置反應抑制膜1 60的區域中會受到抑制,並且不會形成 具有高吸收比之此種高濃度區及/或合金區。根據如上述 的方法,可達成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 • 圖1 7係顯示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第二例之 槪要截面圖。 在此例中,步階係以所謂的「反相鈾刻」配置而形 成。更特別而言,步階的側面32C係相對於基底32的主 表面傾斜,而具有頂面3 2B處的「凸部」。當從發光層 1 4的側面觀看步階時,步階的側面32C大半會看不見, 並且只能看到步階的底面32A及頂面32B。 在步階的側面32C處所形成的高濃度區及/或合金區 中,此種步階的形成可更有效地降低光的吸收比。 -18- (15) 1270221 圖1 8係用以說明此例的功能之相關部分的放大截面 圖。 更特別而言,基底32與電極142之間的反應會於步 階的側面32C處,產生高濃度或合金,藉此形成對來自發 光層14的光具有高吸收比之吸收區32M。 與此有關的是,在此例中,當從發光層14的側面觀 看時,吸收區 3 2 Μ會隱藏於步階的底面3 2 A之後。亦 • 即,發光層14往下發射的光L1不會入射於吸收區32M 上,而會入射於步階的底面32A或頂面32B上,並且以高 效率反射。換句話說,藉由將吸收區3 2M隱藏在步階之 後,由於吸收所產生的漏失會降低,並且光汲取效率會進 一步地增加。 此種「反相触刻」步階可例如是藉由如以上參考圖 1 5 C所述,在基底3 2的蝕刻製程中,適當地選擇濕蝕刻 的蝕刻劑而形成。另一種是,在使用如RIE及離子硏磨的 • 非等向性蝕刻中,步階可藉由適當地選擇相對於蝕刻束的 晶圓角度而形成。 圖1 9係顯示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第三例之 槪要截面圖。 在此例中,步階的底面3 2 A不是平的而是斜的。更特 別而言,步階的底面3 2 A會覆蓋斜面,以使朝向發光層 14成爲凸狀。根據此配置’從發光層14往下發射的光 L 1,L2會朝向基底3 2的側面反射。 一般而言,發光層14包括高吸收層,如主動層20。 -19- (16) 1270221 與此有關的是’根據此例’發光層14所發射的光會通過 透明基底3 2,並且從其側面汲取到外部。因此,由於吸收 所產生的漏失會降低’並且光汲取效率會進一步地增加。 在此例中,步階的底面32A處之斜面的形狀可適當地 取決於步階的形狀而決定。例如,當圓孔位於基底3 2的 後表面上,以形成步階時,其底面可以實質上的圓錐形而 形成。當條狀渠夠形成於基底3 2的後表面上時,會產生 沿著渠溝而縱向延伸的一對斜面。 步階的底面3 2 A不必然需爲平坦斜面的組合,而是可 爲朝向發光層14爲凸狀之曲面。 形成步階的底面3 2 A處之斜面或曲面的方法可包括例 如是使用取決於濕蝕刻中的蝕刻率之表面定向,以曝露特 定的晶體表面。 另一種是,具有V形尖端的刀峰可用來切割渠溝,以 形成斜面或曲面。再者,藉由雷射光束的掃瞄機可用來形 成斜面或曲面。 此外,此例也可使用如以上參考圖1 7及1 8所述之步 階的「反相鈾刻」結構。這樣可降低側面3 2 C處之光的吸 收,並且進一步增加光汲取效率。 第三實施例 接著’就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而言,將說明反射膜係 選擇性地嵌入透明基底中之半導體發光裝置。 圖2 0係顯不此貫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截面結構 -20· (17) 1270221 之槪圖。 更特別而言,此半導體發光裝置再次具有基底32,以 及位於其上的發光層14。基底32係由發光層14所發射的 光可穿透之材料所組成。電極140係位於發光層14的頂 端。另一方面,反應抑制膜1 60係選擇性地位於基底32 的後表面上,以及會放置另一電極1 42,以覆蓋反應抑制 膜160。如以上第二實施例所述,由於基底32與電極142 H 之間的反應,所以反應抑制膜1 60係用來抑制高濃度區及 /或合金區的形成。在再次的此實施例中,電極140及142 中的一電極爲p側電極,而另一電極爲η側電極。 在此實施例中,反射膜1 70係選擇性地嵌入透明基底 32中。反射膜170係選擇性地置於符合基底32與電極 142直接接觸的區域。亦即,反射膜170係置於基底32與 電極1 42之間的接觸區之前側上,以隱藏接觸區。根據此 配置,可防止基底32與電極142之間的接觸區之光的吸 ⑩收。 圖2 1係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部分放大截面 圖。 在基底32與電極142直接接觸的區域中,具有高吸 收比的吸收區32Μ係藉由擴散及/或成爲合金而形成。與 此有關的是,在此實施例中,光反射膜1 70係嵌入於吸收 區3 2Μ之上,藉此發光層14所發射的光L1會反射,而 不會被吸收。因此,由於吸收所產生的漏失會降低,並且 光汲取效率會增加。 •21 - (18) 1270221 光反射膜1 70可由使用例如是使用介電質或半導體的 DBR所形成。亦即,可使用由兩種類型的不同薄層(具有 不同反射率)所組成之布拉格反射鏡。 圖22A至23C係繪示製造此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 之方法的製程截面圖; 首先,如圖22A中所顯示,包括發光層14的薄主體 會形成於基底3 2上。詳細製程係再次如以上參考例如是 • 圖5A至6A所述。 接下來,如圖22B中所顯示,渠溝T會形成於基底 32X的後表面上。詳細製程係如以上參考例如是圖15B至 1 6 A所述。 接著,如圖22C中所顯示,渠溝T會以光反射膜170 塡入。詳細製程係如以上參考例如是圖6C至7B所述。當 例如是介電多層用於光反射膜170時,CVD或濺鍍方法會 用於不同薄型之兩種類型的介電膜,以塡入渠溝T中。 Φ 接著,如圖23A中所顯示,位於基底32X的後表面 上之基底3 2 Y會切成薄片。詳細製程係如以上參考例如是 圖5B所述。例如是由GaP所組成之基底32X的後表面, 與也是由GaP所組成之另一基底32Y可藉由熱壓而接 合。 接下來,如圖23B中所顯示,會硏磨基底32Y的後表 面,以調整其厚度。再者,會選擇性地形成反應抑制膜 160。例如,在反應抑制膜160均勻地形成於基底32 Y的 後表面上之後,會形成具有預定圖案的遮罩,以選擇性地 -22- (19) 1270221 蝕刻未覆蓋此遮罩的區域中之反應抑制膜1 60。以此方 式,可選擇性地形成反應抑制膜160,如圖23B中所示。 接著,如圖23C中所顯示,電極142係藉由沈積金屬 材料於反應抑制膜1 60的頂端而形成。另一電極1 40係形 成於發光層1 4的表面上。可適當使用熱處理(燒結),以形 成電極140,142與半導體層之間的介面處之高濃度區及/ 或合金區,藉此降低接觸電阻。亦即,基底32Y會與電極 φ 142反應,而形成高濃度區及/或合金區。儘管這樣,如以 上參考第二實施例所述,但是基底32Y與電極142之間的 反應在放置反應抑制膜1 60的區域中會受到抑制,並且不 會形成具有高吸收比之此種高濃度區及/或合金區。根據 如上述的方法,可達成將具有光反射膜170的半導體發光 裝置嵌入於透明基底32中。 第四實施例 • 接著,就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而言,將說明配置半導 體發光裝置的半導體發光設備。更特別而言,具有高亮度 的半導體發光設備可藉由將以上參考第一至第三實施例所 述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封裝於導線架、嵌入板、或類似物而 得。 圖24係顯示此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設備的槪要截面 圖。更特別而言,此例的半導體發光設備爲稱爲「子彈形 狀」類型之封入樹脂的半導體發光設備。 蓋子部分2C係位於導線2的頂端上。半導體發光裝 -23· (20) 1270221 置1係以黏著劑或類似物而嵌入於蓋子部分2C的底面 上。其係使用接線4而連接至另一導線3。蓋子部分2C 的內壁會構成光反射面2R,其會將半導體發光裝置1所 發射的光反射,並且可汲取光於其上。在此例中,特別而 言,從半導體發光裝置1之透明基底的側面及類似面所發 射的光可由光反射面2R反射,並且汲取於其上。 蓋子部分2C的周圍會以半透明樹脂7密封。樹脂7 • 的光汲取面7E會形成聚光面,其可將半導體發光裝置1 所發射的光聚光,以達成預定光分佈。 圖25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另一例之槪要截面 圖。更特別而言,在此例中,用以密封半導體發光裝置1 的樹脂7在光學軸7C附近會旋轉對稱。其會成形爲內縮 且朝著半導體發光裝置1收斂到中心處。此種形狀的樹脂 7會導致光以廣角散射的光分佈特徵。 圖26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又另一例之槪要截面 # 圖。更特別而言,此例係稱爲「表面嵌入」型。半導體發 光裝置1係嵌入於導線2上,並且使用接線4而連接至另 一導線3。這些導線2及3係以第一樹脂9鑄造而成。半 導體發光裝置1會以第二半透明樹脂7密封。第一樹脂9 係藉由散佈例如是氧化鈦的微粒而使光反射率提升。其內 壁9R係用來當作光反射面,以將半導體發光裝置1所發 射的光指引到外部。亦即,從透明基底的側面及類似面所 發射的光可汲取於其上。 圖27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又另一例之槪要截面 -24· (21) 1270221 圖。更特別而言,此例也稱爲「表面嵌入」型。半導體發 光裝置1係嵌入於導線2上,並且使用接線4而連接至另 一導線3。這些導線2及3的頂端,以及半導體發光裝置 1係以半透明樹脂7鑄造而成。 圖2 8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又另一例之槪要截面 圖。在此例中,會使用與以上參考圖24所述之結構。此 外,半導體發光裝置1會覆蓋磷光劑8。磷光劑8係用來 • 吸收半導體發光裝置1所發射的光,並且將其轉換爲波 長。例如,半導體發光裝置1會發射紫外光或藍原色光。 磷光劑8會吸收此原色光,並且發射如紅色及綠色之具有 不同波長的合成光,例如。可混合三種磷光劑8,並且磷 光劑8可吸收半導體發光裝置1所發射的紫外光輻射,以 發出由藍光、綠光、以及紅光所組成的白光。 磷光劑8可應用於半導體發光裝置1的表面,或可包 含於樹脂7中。 • 在圖24至28中所顯示的任何半導體發光設備中,具 有高亮度的半導體發光設備可藉由提供以上參考第一至第 三實施例所述的半導體發光裝置而產生,以從半導體發光 裝置1的頂面及/或側面中,汲取高效率的光。 本發明的實施例已參考例子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 不受限於這些例子。例如,與結構及類似物有關之半導體 發光裝置及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各種變化也可包含於本發明 的範圍內。 例如,只要包括本發明的標的,則熟習此項技術者所 -25- (22) 1270221 適當修改之構成半導體發光裝置的堆層結構之任何細節也 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例如,主動層可由除了以 InGaAlP爲基礎的材料之外的各種材料所組成,包括以 GaxIm-xAsyNbyCO^xS 1,〇^y< 1)爲基礎、以 AlGaAs 爲 基礎、以及以InGaAsP爲基礎的材料。同樣地,披覆層及 光導引層也可由各種材料所組成。 此外’如製造具有光傳送基底的LED之方法的典型 φ 例子所述之晶圓接合也可應用於傳統已知的LED(如以 AlGaAs爲基礎的LED),其中透明基底係藉由厚磊晶成長 而得。 只要包括本發明的標的,則熟習此項技術者所適當修 改之任何形狀及尺寸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也包含於本發明的 範圍內。 再者,從本發明之兩個或更多個實施例的任意組合中 所得到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及半導體發光設備也包含於本發 Φ 明的範圍內。更特別而言,例如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與本 發明的第二及第三實施例其中之一組合所得到的半導體發 光裝置及半導體發光設備也包含於本發明的範圍內。 雖然本發明的實施業也屬於本發明的範圍,但是熟習 此項技術者可依據上述的半導體發光裝置及半導體發光設 備,適當地修改及實施任何其他的半導體發光裝置及半導 體發光設備。 【圖式簡單說明】 -26· (23) 1270221 圖1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 置的截面結構之槪圖; 圖2係顯不在達成本發明的期間,由發明人所硏究的 比較例子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槪圖; 圖3 A及3 B係繪示分別嵌入於封裝構件上之第一實施 例及比較例子的半導體發光裝置之槪要截面圖; 圖4係顯示第一實施例之另一半導體發光裝置的截面 Φ 結構之槪圖; 圖5A至7C係顯示製造第一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置 之一部分製程的製程截面圖; 圖8係繪示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 置的截面結構之槪圖; 圖9至13係繪示底面32A或頂面32B的平面圖案配 置之槪圖; 圖1 4係繪示根據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變 # 化之截面結構的槪圖; 圖15A至16C係顯示製造第二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 置之方法的製程截面圖; 圖17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第二例 之槪要截面圖; 圖1 8係用以說明第二實施例之第二例中的功能之相 關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圖19係顯示第二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第三例 之槪要截面圖; -27- (24) 1270221 圖2 0係顯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 的截面結構之槪圖; 圖2 1係第三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裝置的部分放大截 面圖; 圖22A至23C係繪示製造第三實施例的半導體發光裝 置之方法的製程截面圖; 圖24係顯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之半導體發光設備的 φ 槪要截面圖; 圖2 5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另一例之槪要截面 圖; 圖26至28係顯示半導體發光設備的又另一例之槪要 截面圖;以及 圖29係顯示LED之一例的截面結構之槪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 1:半導體發光裝置 2 :導線 2C :蓋子部分 2R :光反射面 3 :導線 4 :接線 7 :半透明樹脂 7C :光學軸 7E :光汲取面 -28 - (25) 1270221 8 :磷光劑 9 :第一樹脂 14 :發光層 1 8 : η型InGaAlP披覆層 20 : InGaAlP 主動層 22 : ρ型InGaAlP披覆層
2 5 : InGaAlP電流擴散層 26 : GaAs接觸層 32 :基底 32A :底面 3 2 B :頂面 32C ··俱丨j面 3 2 Μ :吸收區 32Χ :基底 32Υ :基底 # 34 : InGaP接合層 92 : η型GaAs基底 9 4 :蝕刻阻止層 96 ·· ΙηΑΙΡ覆蓋層 1 4 0 :電極 1 42 :電極 1 5 0 :導電反射膜 160 :反應抑制膜 170 :反應膜 -29- (26) (26)1270221 400 :遮罩 43 0 :遮罩 5 00 :封裝構件 601 :半導體基底 603: η型披覆層 6 0 4 :主動層 6 0 5 : ρ型披覆層 606 :窗口層 6 0 7 :接觸層 6 0 8: ρ側電極 6 0 9 : η側電極 6 1 1 :發光層部分
-30-

Claims (1)

  1. (1) 1270221 十、申請專利範圍 VI· —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包括: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長帶的光爲半透明; 發光層,位於該基底的該第一主表面上,該發光層發 出該第一波長帶的光;以及 歐姆電極,選擇性地嵌入該基底的該第二主表面上, •並且具有實質上與該第二主表面共平面的表面。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更包 括金屬膜,設置成覆蓋該基底的該第二主表面及該歐姆電 極的表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歐姆電極及該金屬膜包含不同的材料。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與構成該歐姆電極的材料相較,構成該金屬膜的材料較不 # 會與該基底反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金屬膜對該發光層所發射的光之反射係數大於該歐姆電 極對該發光層所發射的光之反射係數。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基底包括GaP ;以及 該發光層包括InGaAlP。 7· —種半導體發光裝置,包括: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31 · (2) 1270221 \ • \ 長帶的光爲半透明,該第二主表面具有包含底面、側面、 以及頂面的步階; 發光層,位於該基底的該第一主表面上,該發光層發 出該第一波長帶的光;以及 電極,選擇性地接觸該等步階蓝側、面。 ,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反應抑制膜係位於該等步階的底面與該電極之間,以及該 • 等步階的頂面與該電極之間,該反應抑制膜抑制該基底與 該電極之間的反應。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電極與該等步階的該側面處之該基底會形成歐姆接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電極係藉由塡入步階而形成位於該第二主表面上之實質 上平坦的表面。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 該電極係形成爲沿著該等步階的底面、側面、以及頂面之 薄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等步階的該側面係相對於該第二主表面傾斜;以及 該等步階的該頂面具有與該等步階的該底面相關的凸 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等步階的該底面具有朝向該發光層爲凸狀的斜面或曲 面0 -32- (3) 1270221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反應抑制膜對該發光層所發射的光之反射係數大於該電 極對該發光層所發射的光之反射係數。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該基底包括GaP ;以及 該發光層包括InGaAlP。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中 • 該反應抑制膜包括介電材料。 17. —種半導體發光裝^,包括: 基底,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並且對第一波 長帶的光爲半透明; 發光層,位於該基底的該第一主表面上,該發光層發 出該第一波長帶的光;以及 電極,位於該基底的該第二主表面上; 反應抑制膜,選擇性地係位於該基底的該第二主表面 • 與該電極之間,該反應抑制膜抑制該基底與該電極之間的 反應;以及 . 光反射膜/選擇性地嵌入於該基底中,當從該發光層 觀看時,該光反射膜會反射被導向該基底與該電極之間的 介面之該第一波長帶的光。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中該反應抑制膜包括介電材料。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中該電極與該基底的介面處之該基底會形成歐姆接觸。 -33- (4)1270221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半導體發光裝置,其 該基底包括GaP ;以及 該發光層包括InGaAlP。
    -34-
TW094128041A 2004-08-24 2005-08-17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27022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3981A JP2006066449A (ja) 2004-08-24 2004-08-24 半導体発光素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0705A TW200620705A (en) 2006-06-16
TWI270221B true TWI270221B (en) 2007-01-01

Family

ID=3594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28041A TWI270221B (en) 2004-08-24 2005-08-17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43399A1 (zh)
JP (1) JP2006066449A (zh)
TW (1) TWI2702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042187D1 (de) * 1999-06-09 2009-06-25 Toshiba Kawasaki Kk Bond-typ Halbleitersubstrat, lichtemitt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S20080149949A1 (en) * 2006-12-11 2008-06-26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ead frame for transparent and mirrorless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2007103725A (ja) * 2005-10-05 2007-04-19 Toshiba Corp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5032017B2 (ja) * 2005-10-28 2012-09-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半導体発光装置
JP2007258415A (ja) * 2006-03-23 2007-10-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86641B2 (ja) * 2006-03-29 2013-09-11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及び半導体発光装置
EP2087533A2 (en) * 2006-11-17 2009-08-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lanarized led with optical extractor
WO2008064070A1 (en) * 2006-11-17 2008-05-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Optical bonding composition for led light source
JP2010510673A (ja) * 2006-11-17 2010-04-0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高効率発光物品及びその形成する方法
JP2010510685A (ja) * 2006-11-20 2010-04-02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Led光源用の光学接着組成物
JP4561732B2 (ja) * 2006-11-20 2010-10-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移動体位置測位装置
TW201448263A (zh) 2006-12-11 2014-12-16 Univ California 透明發光二極體
JP2008172040A (ja) * 2007-01-12 2008-07-24 Sony Corp 半導体発光素子、半導体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バックライ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032171B2 (ja) * 2007-03-26 2012-09-26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発光装置
JP5634003B2 (ja) * 2007-09-29 2014-12-0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20090173956A1 (en) 2007-12-14 2009-07-09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Contact for a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481357B2 (en) * 2008-03-08 2013-07-09 Crystal Solar Incorporated Thin film solar cell with ceramic handling layer
US8278679B2 (en) * 2008-04-29 2012-10-02 Tsmc Solid State Lighting Ltd. LED device with embedded top electrode
JP5024247B2 (ja) 2008-09-12 2012-09-12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KR100974784B1 (ko) * 2009-03-10 2010-08-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55377B (zh) * 2010-04-23 2014-10-01 Everlight Electronics Co Ltd 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DE102010023343A1 (de) * 2010-06-10 2011-12-15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Strahlungsemittierender Halbleiterkörp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trahlungsemittierenden Halbleiterkörpers und strahlungsemitt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US9887180B2 (en) 2015-01-30 2018-02-06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JP2018006535A (ja) * 2016-06-30 2018-01-11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11592166B2 (en) 2020-05-12 2023-02-28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improved illumination and manufacturing flexibility
US11876042B2 (en) 2020-08-03 2024-01-16 Feit Electric Company, Inc. Omnidirectional flexible light emit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7202A (en) * 1995-12-21 1999-06-2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ghly reflective contacts for light 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DE60042187D1 (de) * 1999-06-09 2009-06-25 Toshiba Kawasaki Kk Bond-typ Halbleitersubstrat, lichtemittierendes Halbleiterbauelement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US6784462B2 (en) * 2001-12-13 2004-08-31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Light-emitting diode with planar 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
TW577178B (en) * 2002-03-04 2004-02-21 United Epitaxy Co Ltd High efficient reflective metal layer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43399A1 (en) 2006-03-02
TW200620705A (en) 2006-06-16
JP2006066449A (ja) 2006-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70221B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4989773B1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7667224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apparatus
US9048385B2 (en) Nitride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iode
US8729583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6500767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489087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20060001035A1 (en) Light emitting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421085B2 (en)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evice
KR20050100664A (ko) 니켈을 필수적으로 포함하는 층을 포함하는 실리콘카바이드에 대한 반사형 오믹 콘택, 상기 반사형 오믹 콘택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반사형 오믹 콘택을 포함하는 발광소자
JP2009135466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76039B (en) Light-emitting diode
JP2006210824A (ja) 窒化物半導体発光素子
US20230044446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20130031211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2007235122A (ja)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15593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US9306120B2 (en) High efficiency light emitting diode
JP4982625B1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2006019400A (ja) 発光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62754B1 (ko) 반도체 발광소자
JPH10178203A (ja) 発光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発光ダイオード
JP2014099663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JP6010169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
CN117317098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及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