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58601B - Exposure head and exposure device - Google Patents

Exposure head and exposure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58601B
TWI258601B TW92112637A TW92112637A TWI258601B TW I258601 B TWI258601 B TW I258601B TW 92112637 A TW92112637 A TW 92112637A TW 92112637 A TW92112637 A TW 92112637A TW I258601 B TWI258601 B TW I25860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ser
exposure
optical fiber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12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5032A (en
Inventor
Hiromi Ishikawa
Kazuhiko Nagano
Yoji Okazaki
Takeshi Fujii
Hiromitsu Yamakawa
Original Assigne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4988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40924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4988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34092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498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7317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990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4398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219909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4042143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5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5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58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58601B/zh

Links

Landscapes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1258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明係有關曝光頭及曝光裝置,特別是有關因應畫像資 料Ά由空間光調變元件所調變的光束將感光材料曝光的曝光 頭、及具備有其曝光頭的曝光裝置。 【先前技術】 Μ往係提案有種種利用數位微鏡裝置(DMD )等之空間光 調變元件,以因應畫像資料所調變的光束來執行畫像曝光的 曝光裝置。 例如,DMD係把因應控制信號而反射面之角度會變化之多 數個微鏡被2維狀地配列在矽等之半導體基板上之鏡裝置, 使用有此DMD的曝光裝置如第15 ( A )圖所示,係由照射雷 射光之光源1,將由光源1所照射的雷射光予以准直的透鏡系 2,以及使配置在透鏡系2的略焦點位置的DMD3,DMD3所反 射的雷射光在掃描面5上成像的透鏡系4,6所構成。 在上述曝光裝置中,依據因應畫像資料等所生成的控制信 號,以未圖示的控制裝置將DMD3之微鏡各自作開啓、關閉 控制以調變雷射光,再以被調變的雷射光來執行畫像曝光。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通常被使用的DMD係構成爲在基板上之主掃描方向約 800個,副掃描方向約600個之微鏡以2維狀配列,而在相當 於1畫素的1個微鏡調變雷射光需要100〜200 // sec的時間。 爲此,例如,使配列在主掃描方向之複數個曝光頭在副掃描 方向連續地移動,且每1主掃描線以200 μ sec調變,在其間使 曝光頭在副掃描方向移動2 // m時,將5 00mm2的區域曝光需 要50秒左右的時間。亦即,由於DMD調變速度慢,所以使
I258p|y/a|J 用DMD作爲空間調變元件的曝光頭係具有難以高速曝光的 問題。 【發明内容】 本發明係爲解決上述問題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爲提供一 、 加快空間光調變元件之調變速度且可高速曝光的曝光頭及曝 光裝置。 【發明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爲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曝光頭係相對於曝光面而在與指 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對移動,其特徵係包含如下之構成: φ 照射雷射光之雷射裝置;空間光調變元件,在基板上以2維 狀配列有因應各個控制信號而變化光調變狀態之多數個畫素 部,用以調變由該雷射裝置所照射的雷射光;控制手段,利用 對應曝光資訊所生成之控制信號,控制比配列在該基板上之 ‘ 畫素部的全部個數還少個數之複數個畫素部;以及使在各畫 t 素部調變之雷射光成像於曝光面之光學系統。 又,本發明之曝光裝置的特徵爲具備有本發明的曝光頭、 以及使該曝光頭相對於曝光面,在與指定方向交叉的方向相 對移動的移動手段。此曝光裝置係也可構成爲具備有複數個 ® 曝光頭的多頭式曝光裝置。 、 本發明之曝光頭及曝光裝置係有關空間光調變元件,利用 對應曝光資訊所生成之控制信號,控制比配列在其基板上之 畫素部之全部個數還少個數之複數個畫素部各自。亦即,並 非控制配列在基板之全部的畫素部,係控制一部分的畫素 部。因此,要控制的畫素部之個數變少,控制信號的轉送速度 係比要轉送全部畫素部的控制信號之場合變還短。依此,可 使雷射光的調變速度加快,使高速曝光成爲可能。 -7- 125 細 Atf! 拥无 丨 | _ _i_ I」 上述的曝光頭係對曝光面以與指定方向交叉的方向 動,但是由該控制手段所控制的畫素部係,對應該指定 方向的長度爲包含在較與該指定方向交叉之方向的長 的區域之畫素部者爲佳。因爲在與曝光頭的移動方向 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使用長區域的畫素部,所以可減 用的曝光頭數目。 在上述的曝光頭中,該雷射裝置係具備有把由光纖 被入射的雷射光由其出射端出射之複數光纖光源,能 該複數光纖光源之出射端的發光點各自作陣列狀配列 光源或束狀配列的光纖束光源來構成。以該光纖而1 核心直徑爲均一且出射端的包層直徑係較入射端的包 還小的光纖者較好。 以構成光纖陣列光源或光纖束光源的各光纖光源Ϊ 佳爲將雷射光予以合波再使其入射至光纖之合波雷射 較好。藉由合波雷射光源,可獲得高亮度、高輸出、 於空間光調變元件之曝光。特別是,振盪波長350nm^ 的半導體雷射難以單一元件作高輸出,但是藉由合波 高輸出化。 又,爲獲得相同光輸出、要陣列化的光纖條數少即 所以成本低。且因光纖的條數少,所以在陣列化之際 區域係變更小(高亮度化)。 例如,光纖光源係能以複數個半導體雷射、1條光纖 把由該複數個半導體雷射所出射的雷射光束予以集光 光束結合於該光纖的入射端之集光光學系統來構成。 又,光纖光源也可以具備有配列在指定方向的複數 點之多腔雷射、1條光纖、以及將該複數個發光點各 相對移 方向之 度還長 (副掃 少要使 入射端 以位於 的光纖 ί,使用 層直徑 5言,較 光源爲 且適合 -4 5 Onm 可圖謀 叮解決, 的發光 、以及 且使集 個發光 自出射 -8- I2585^P^304f 補允— |__丨丨__nw<ww*^l__IIHI1*_l_l """ 的雷射光束予以集光且使集光束結合於該光纖的入射端之集 光光學系統來構成。且也可爲將由複數個多腔雷射之發光點 之各自出射的雷射光束予以集光而結合於1條光纖。 以空間調變元件而言,可以使用在基板上以2維狀配列有 因應各個控制信號可變更反射面角度之多數個微鏡所構成之 數位微鏡裝置(DMD)、或在基板上以2維狀配列有因應各 個控制信號可遮斷透過光之多數個液晶胞所構成之液晶遮板 陣列。 又,在雷射裝置和空間調變元件之間,較佳爲配置有:准 直透鏡,使來自雷射裝置之雷射光(光束)成爲平行光(平 行光束);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係變化在各出射位置之 光束寬度,以使相對於接近光軸的中心部的光束寬度之周邊 部的光束寬度之比,在舆入射側相較下,出射側的係變小,且 依該准直透鏡而被平行光化(平行光束化)之雷射光的光量 分布係在該空間調變元件之被照射面成爲略均一般地作補 正。 依此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例如,於入射側爲同一光束 寬度的光,於出射側中央部的光束寬度係變得比周邊部還大, 反之周邊部的光束寬度係變比中心部還小。如此一來,可將 中央部的光束朝周邊部產生,所以整體而言光之利用效率不 降低,光量分布係可以略均一的光來照射空間調變元件。依 此,在被曝光面不發生曝光斑,高畫質的曝光係成爲可能。 以往,在以紫外線區域的雷射光曝光感光材料之曝光裝置 (紫外線曝光裝置),一般係使用依氬氣雷射等氣體雷射、 THG (第3高諧波)的固體雷射,但是具有裝置係大型且維 修麻煩、曝光速度慢之問題。本發明之曝光裝置係藉由在雷
I25+W# 日 II 射裝置使用波長350〜450n m之GaN (氮化鎵)系半導體雷 射而可作成紫外線曝光裝置。依此紫外線曝光裝置,相較於 以往的紫外線曝光裝置,係可謀求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同時成爲可高速曝光。 【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圖面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曝光裝置之構成〕 有關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係如第1圖所示,係具 備有將薄片狀的感光材料15〇吸附在表面而予以保持之平板 狀的載物台1 5 2。而在由4根腳部1 5 4所支持之厚板狀之設 置台156的上面,係設置有沿著載物台移動方向延伸之2根 導引部158。載物台152係使其長度方向朝載物台移動方向 而配置,同時依導引部158以可往復移動地被支持著。此外, 在此曝光裝置設置有用以使載物台152沿著導引部158驅動 之未圖示的驅動裝置。 設置台156的中央部係設置有跨越載物台152的移動路徑 般之〕字狀閘門1 60。〕字狀之閘門1 60的端部係各自固定 在設置台156之兩側面。挾住此閘門160而在一側係設置有 掃描器162,他側係設置有用以檢測感光材料150之前端及後 端的複數(例如2個)個檢測感測器164。掃描器162及檢 測感測器1 64係各自被安裝在閘門1 60且固定配置在載物台 152之移動路徑的上方。此外,掃描器162及檢測感測器164 係連接在未圖示之用以控制此等之控制器上。 掃描器16 2如第2圖及第3 ( B )圖所示,係具備有 m行η 列(例如· 3行5列)之略矩陣狀配列的複數個(例如,1 4個) 曝光頭]66。在此例中,因爲與感光材料1 50之寬度的關係, -10- Ι258ριΛ|| 在第3行配置了 4個曝光頭1 66。此外,在表示配列在第 m 行的第η列之各個曝光頭之場合時,係表示成曝光頭166mn。 依曝光頭166的曝光區域168係以副掃描方向爲短邊之矩 形狀。因此,隨著載物台152之移動,感光材料150係形成有 各曝光頭166之帶狀的已曝光區域170。此外,在表示第m 行之第η列所配列之各個曝光頭的曝光區域之場合,係表示 爲曝光區域168mn。 又,如第3(A)圖及3(B)圖所示,帶狀之已曝光區域170 係無間隙地在與副掃描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線狀配列之各 行的曝光頭各自係在配列方向以指定間隔(曝光區域之長邊 的自然數倍,本實施形態中爲2倍)偏移而配置著。因此,在 第1行的曝光區域1 6 8 i!和曝光區域1 6 8 i 2之間之不能曝光 的部分係可依第2行之曝光區域1 6821和第3行的曝光區域 1 6 8 31而曝光。 曝光頭166M〜166mn係各自如第4,5(A)及5(B)圖所 示,具備數位微鏡裝置(DMD) 50以作爲因應畫像資料把入 射光束因應畫像資料而對各畫素作調變之空間光調變元件。 此DMD50係連接在未圖示之具有資料處理部和鏡驅動控制 部之控制器上。此控制器之資料處理部係依據輸入的畫像資 料,生成用以對各曝光頭166之DMD50之應控制區域內的 各微鏡驅動控制之控制信號。此外有關要控制的區域係在後 面加以敘述。又,鏡驅動控制部係依據在畫像資料處理部生 成的控制信號,控制各曝光頭1 66之DMD50之各微鏡的反 射面之角度。此外有關反射面之角度控制係在後面加以敘 述。 在DMD50的光入射側係以如下之順序配置即:備有光纖的 1258^/曰意管1 補无丨 出射端部(發光點)沿著與曝光區域1 68之長邊方向對應之 方向成一列配列的雷射出射部之光纖陣列光源66;把由光纖 陣列光源66所出射之雷射光作補正且使集光於DMD上之透 鏡系67;以及將透射透鏡系67的雷射光朝DMD50反射之鏡 69 ° 透鏡系67,係由使光纖陣列光源66所出射的雷射光平行光 化之1對組合透鏡7 1、使被平行光化的雷射光之光量分布 成爲均一般而加以補正之1對組合透鏡73、以及把光量分 布被補正的雷射光集光於DMD上之集光透鏡75所構成。組 合透鏡73係具備有,對雷射出射端之配列方向,接近透鏡的 光軸之部分爲擴大光束且離開光軸的部分係光束縮減,且在 與此配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使光照其原樣通過之機能,使光量 分布成爲均一般地補正雷射光。 又,在DMD50的光反射側配置有使在DMD50反射的雷射光 成像於感光材料150的掃描面(被曝光面)5 6上之透鏡系54、 58。透鏡系54及58係配置成使DMD5 0和被曝光面56成爲共軛 的關係。 DMD50係如第6圖所示,在SRAM胞(記憶體胞)60上,微 小鏡(微鏡)62係由支柱所支持而配置者,係使構成畫素 (PIXEL )之多數個(例如,600個X 800個)微小鏡以格子狀 配列所構成之鏡裝置。各畫素之最上部係設置有由支柱所支 持的微鏡62,微鏡62的表面係蒸鑛有鋁等之反射率高的材 料。此外,微鏡6 2的反射率係9 0 %以上。且在微鏡6 2的正下 係透過包含有鉸鏈及軛架的支柱配置有在通常的半導體記憶 體之生產線所製造之矽閘門的CMOS之SRAM胞60,全體係構 成爲整塊(一體型)。 12- 125㈣㈣f _補无 當DMD50的SRAM胞60被寫入數位信號時,則由支柱所 支撐的微鏡6 2係以對角線爲中心,被以相對於配置有d μ D 5 0 的基板側,以α度(例如± 1 〇度)的範圍傾斜。第7 ( a )圖 係表示微鏡62在開啓狀態之傾斜在+ α度的狀態,第7 ( B ) 圖係微鏡6 2在關閉狀態之傾斜在-α度的狀態。因此,因應 畫像信號,藉由把在DMD50之各畫素的微鏡62之傾斜控制 成如第6圖,則入射至DMD50的光係朝各自的微鏡62之傾 斜方向反射。 又,第6圖係放大DMD50之一部分,表示微鏡62係被控 制+ α度或—α度之一狀態例。各自的微鏡62之開啓、關 閉控制係由連接在DMD50之未圖示的控制器所執行。此外, 在依關閉狀態的微鏡62、光束會被反射之方向上係配置有 光吸收體(未圖示)。 又,DMD50係配置成其短邊與副掃描方向成指定角度例 如,1 °〜5 ° )般地稍微傾斜者爲較佳。第8 ( A )圖係表示 不使DMD5 0傾斜時之依各微鏡的反射光像(曝光束)53之 掃描軌跡,第8 ( B )圖係使DMD 50傾斜時之曝光束5 3的掃 描軌跡。 在DMD5 0中,於長度方向配置有多數個微鏡(例如,8〇〇個) 之微鏡列係在寬度方向配置有多數組(例如,600組),如第8 (B)圖所示,藉由傾斜DMD50,使得依各微鏡的曝光束53 之掃描軌跡(掃描線)的間距Pi係變得比不傾斜DMD50時 之掃描線的間距P 2還狹小,可使解像度大幅地提升。一方面, 因爲DMD50之傾斜角微小之故,所以使DMD50傾斜時之掃 描寬度W2和使DMD50不傾斜時之掃描寬度W1係略相同。 又,依不同的微鏡列、相同掃描線上係成爲重疊被曝光(多 -13- 125_.月30曰秀正 補无 重曝光)。如此,藉由被多重曝光,而可控制曝光位置的微少 量,可實現高精細的曝光。又,藉由微少量的曝光位置控制等 之數位畫像處理,可無段差地把配列在主掃描方向之複數個 曝光頭間之連接處予以連繫。 此外,取代DMD50之傾斜,而改以使各微鏡列在與副掃描 方向正交的方向,以指定間隔偏移作棋盤狀配置,也可獲得同 樣的效果。 光纖陣列光源66,係如第9 ( A)圖所示,具備複數(例如,6 個)個雷射模組64,各雷射模組64係結合在多模光纖30之 一端。多模光纖30之他端係結合有核心直徑爲與多模光纖 30相同且包層直徑較多模光纖30小的光纖31,如第9(C) 圖所示,光纖3 1的出射端部(發光點)係沿著與副掃描方向 正交的主掃描方向配置1列而構成雷射出射部6 8。此外,如 第9 ( D )圖所示,也可把發光點沿著主掃描方向成2列地配 列。 光纖3 1之出射端部係如第9 ( B )圖所示,表面係被平坦 的2片支持板65挾住而固定著。又,光纖31之光出射側係 配置有玻璃等之透明的保護板63,以保護光纖31之端面。保 護板63也可與光纖31的端面密接配置,也可使光纖31之端 面被密封般地配置。光纖31之出射端部雖然光密度高且容 易集塵而劣化,但是藉由配置保護板63,不但可防止塵埃對端 面之附著同時可延緩劣化。 在本例中,爲了將包層直徑小的光纖3 1之出射端無間隙地 配列成1歹卩,在以包層直徑大的部分鄰接的2條多模光纖3 0 之間將多模光纖3 0聚集,而被聚集的多模光纖3 0所結合之 光纖3 ]的出射端,係配列成被挾於以包層直徑爲大的部分鄰 14- 1258卜 VQS|| 接之2條多模光纖3 0所結合的光纖3 1之2個出射端之間。 這樣的光纖,例如第1 0圖所示,係藉由在包層直徑爲大的 多模光纖30之雷射光出射側的前端部分,將長度1〜30cm之 包層直徑爲小的光纖31予以同軸地結合而可獲得。2條的 光纖係光纖3 1之入射端面在多模光纖30之出射端面以兩光 纖的中心軸呈一致般地熔接而被結合著。如同上述,光纖3 1 之核心31a的直徑係與多模光纖30之核心30a的直徑相同 大小。 又,也可以使長度爲短包層直徑爲大的光纖中熔接有包層 直徑爲小的光纖之短尺寸光纖,經由一套圈或光連接器等而 結合至多模光纖30之出射端。藉由利用連接器等以可裝卸 地結合,以在包層直徑爲小的光纖破損時等場合,使前端部 分的交換變成容易,可減低曝光頭的維修所要之成本。此外, 以下有時把光纖3 1稱爲多模光纖30之出射端部。 以多模光纖30及光纖31而言,也可以是STEP INDEX型光 纖、GRATED INDEX型光纖、及複合型光纖之中任一。例如, 可使用由三菱電線工業株式會社所製造的STEP INDEX型光 纖。在本實施形態中,多模光纖30及光纖31係STEP INDEX 型光纖,多模光纖30係包層直徑=125 // m、核心直徑=25 // m、NA =0.2、入射端面塗層的透過率= 99· 5%以上,光纖31 係包層直徑二60 // m、核心直徑=25 μ m、NA= 0.2。 一般,以紅外線區域的雷射光而言,若光纖的包層直徑設定 小則傳送損失會增加。因此,係因應雷射光之波長帶域以決 定合適的包層直徑。然而,波長越短傳送損失係變少,以由GaN 系半導體雷射所出射的波長4〇5nm之雷射光而言,即使包層 的厚度{(包層直徑-核心直徑)/2 }爲傳送800nm之波長帶 Ι25ί—/日 ff 補允 域的紅外光時之1 /2左右、或爲傳送通信用之1 .5 // m之波 長頻帶的紅外光時之約1 /4,傳送損失也幾乎不會增加。因此, 可把包層直徑設小成爲6 0 // m。 但是,光纖31的包層直徑不限定爲60// m。以往在光纖光 源所使用之光纖的包層直徑爲125 // m,但是包層直徑越小則 焦點深度係變越深,所以多模光纖的包層直徑係8 0 // m以下 較好,60 μ m以下更好,40 // m以下更佳。一方面,核心直徑有 必要至少爲3〜4 // m,所以光纖3 1的包層直徑係10 // m以上 較佳。 雷射模組64係由第11圖所示之合波雷射光源(光纖光源) 所構成。此合波雷射光源係由如下所構成:即,配列固定在 熱塊10上之複數(例如7個)個晶片狀之橫多模或單模之 GaN 系半導體雷射 LD1、LD2、LD3、LD4、LD5、LD6、及 LD7 ; 對應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各自而設置之准直透鏡 11、12、13、14、15、16、及 17; 1 個集光透鏡 20; 1 條多 模光纖30。此外,半導體雷射之個數不受限爲7個。例如,包 層直徑二60// m、核心直徑=50// m、NA= 0.2的多模光纖係 可入射20多個半導體雷射光,實現曝光頭5之必要光量,且 可將光纖條數減爲更少。
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係振盪波長全部共通(例 如,405nm),最大輸出也全部共通(例如,多模雷射爲l〇〇mw、 單模雷射爲30mW)。此外,以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 而言,在350nm〜450nm的波長範圍,也可使用具備有上述之 4 05 nm以外的振盪波長之雷射。 上述之合波雷射光源係如第1 2及1 3圖所示,連同其他光 學要素一起被收納在上方有開口之箱狀的封裝40內。封裝 125 8师月气修正 半月日侖充1 40係具備有關閉其開口般所作成之封裝蓋41,在脫氣處理後 導入封止氣體,藉由把封裝40之開口以封裝蓋41閉合,而 在由封裝40和封裝蓋41所形成之閉空間(封止空間)內, 氣密封止上述合波雷射光源。
在封裝40的底面係固定有基板42,此基板42的上面係安 裝有:該熱塊1 0 ;保持集光透鏡20的集光透鏡保持器;以 及用以保持多模光纖30的入射端部之光纖保持器46。多模 光纖30的出射端部係由形成於封裝40之壁面的開口被引出 至封裝外。 又,在熱塊10的側面係安裝有准直透鏡保持器44,准直透 鏡11〜17係被保持著。在封裝40之橫壁面形成有開口,通 過此開口,用以對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供給驅動電 流的配線47係被引出至封裝外。 此外,在第13圖中,爲避免圖面之煩雜化,僅對複數個GaN 系半導體雷射之中的GaN系半導體雷射LD7附加編號,及 僅對複數個准直透鏡之中的准直透鏡1 7賦予附加編號。
第14圖係表示上述准直透鏡11〜17之安裝部分的正面形 狀。准直透鏡1 1〜1 7係各自形成爲以平行的平面細長地切 取包含有具備非球面的圓形透鏡之光軸的區域。此細長形狀 的准直透鏡,例如係可藉由將樹脂或光學玻璃予以模製成形 而形成。准直透鏡11〜17係,長度方向爲與GaN系半導體雷 射LD1〜LD7之發光點的配列方向(第14圖之左右方向) 成正交般地被密接配置在上述發光點之配列方向。 一方面,以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而言,係使用具備 發光寬度爲2 // m的活性層,與活性層平行的方向、直角的方 向之視角各自爲例如1 0 ° 、3 0 °的狀態之發射各個雷射光束 1258_/^正
年月補无I B1〜B7之雷射。此等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係在與 活性層平行的方向上發光點成1列排列地配設著。 因此,由各發光點所發出之雷射光束B1〜B7係如上述般、 對細長形狀之各准直透鏡1 1〜1 7,係成爲以視角角度爲大的 方向與長度方向一致,視角角度爲小的方向係與寬度方向 (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一致的狀態入射。亦即,各准直 透鏡11〜17之寬度爲1.1mm、長度爲4.6mm,入射至此等之 雷射光束B1〜B7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光束直徑係各自 爲0.9mm、2.6mm。又,准直透鏡11〜17係各自爲焦點距離 =3mm、NA = 0.6、透鏡配置間距=1.25mm。 集光透鏡20,係以平行的平面細長地切取包含有具備非球 面之圓形透鏡的光軸之區域,准直透鏡11〜17的配列方向, 亦即形成爲在水平方向爲長、且在與其垂直的方向爲短的形 狀。此集光透鏡20係焦點距離f2= 23mm、NA二0.2。此集 光透鏡20也係藉由例如將樹脂或光學玻璃予以模製成形而 形成。 〔曝光裝置之動作〕 以下,針對上述曝光裝置的動作加以說明。 在掃描器162之各曝光頭166,由構成光纖陣列光源66之 合波雷射光源的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各自以發散光 狀態所出射之雷射光束B1、B 2、B 3、B 4、B 5、B 6、及B 7 各自係由對應的准直透鏡1 1〜1 7而被平行光化。被平行光 化之雷射光束B1〜B7係由集光透鏡20所集光而收束至多模 光纖30之核心30a的入射端面。 本例中,由准直透鏡11〜17及集光透鏡20構成了集光光 學系統,由其集光光學系統和多模光纖30而構成合波光學系 -18- 125_/曰!正 補无 統。亦即,利用集光透鏡20、如同上述之被集光之雷射光束 B1〜B7係入射至此多模光纖30之核心30a以在光纖內傳送, 而被合波成1條雷射光束B再由結合至多模光纖30之出射 端部的光纖3 1出射。 於各雷射模組中,雷射光束B1〜B7對多模光纖30之結合 效率係0.85、且GaN系半導體雷射LD1〜LD7之各輸出爲 30mW時,被陣列狀配列的各光纖31係可獲得輸出約i8〇inw (二30Mw X 0·85 X 7 )之合波雷射光束B。因此,以陣列配列 有6條光纖3 1的雷射出射部68之輸出約爲1 W (= 1 8OmW X 6 ) 〇 光纖陣列光源66之雷射出射部68上係沿著主掃描方向呈 一列地配列有此種高亮度之發光點。由於把來自單一半導體 雷射之雷射光結合至1條光纖之以往的光纖光源係低輸出, 所以若未配列多數列則不能獲得所期望的輸出,但在本實施 形態所使用之合波雷射光源係高輸出,所以少數列,例如即使 1列也可獲得所期望的輸出。 例如,在將半導體雷射和光纖以1對1結合之以往的光纖 光源中,通常,以半導體雷射而言,係使用輸出爲30mW (毫 瓦)程度之雷射,以光纖而言,因爲係使用核心直徑50 // m、 包層直徑125 // m、ΝΑ (開口數)0.2之多模光纖,所以若欲 獲得約1W (瓦)的輸出,則多模光纖必需把48條(8 X 6 ) 成一束,發光區域之面積爲0.62mm2 ( 0.67 5 mmX〇.925mm), 所以在雷射出射部68之亮度爲1.6 X 106 ( W/m2),每1條光 纖之亮度爲3.2 X 106 ( W/m2 )。 相對地,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同上述,以多模光纖6條約可獲 得]1V的輸出,在雷射出射部 68之發光區域的面積爲 -19-
修正 補充 0.008 1 mm2 ( 0.325mm X 0.025mm ),所以雷射出射部 68 之亮 度成爲123xi06(W/m2),相較於以往約可圖謀80倍的高亮 度化。又,每1條光纖之亮度爲90 X 1 06 ( W/m2 ),相較於以 往約可圖謀2 8倍的高亮度化。 在此,參照第1 5 ( A )及1 5 ( B )圖,針對以往的曝光頭和 本實施形態的曝光頭之焦點深度的差異加以說明。以往的曝 光頭之束狀光纖光源的發光區域之副掃描方向的直徑爲 0.675mm,本實施形態之曝光頭的光纖陣列光源之發光區域的 副掃描方向的直徑爲0.025mm。如第15 ( A )圖所示,在以往 的曝光頭中,光源(束狀光纖光源)1之發光區域大,所以對 DMD3入射的光束之角度變大,其結果,對掃描面5入射的光 束之角度變大。爲此,相對於集光方向(焦點方向之偏差), 光束直徑係易過寬。 一方面,如第15(B)圖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的曝光頭中,光 纖陣列光源66之發光區域的副掃描方向之直徑小,所以通過 透鏡系67對DMD50入射的光束之角度變/]、,其結果,對掃 描面5 6入射的光束之角度變小。亦即,焦點深度變深。在本 例中,發光區域之副掃描方向的徑係約爲以往的3 0倍,可獲 得與略繞折界限相當的焦點深度。因此適於微小光點之曝 光。對此焦點深度之效果係在曝光頭的必要光量越大越顯著 且有效。在此例中,被投影在曝光面之1畫素尺寸係1 0 μ m X 10// m。此外,DMD係反射型的空間調變元件,第15 ( A)及15 (B )圖係用以說明光學方面之關係的展開圖。 對應曝光圖案之畫像資料係被輸入連接在DM D50之未圖 示的控制器,且暫時記憶在控制器內之圖框記憶體。此畫像 資料係以2進制(點記錄之有無)來表示構成畫像之各畫素 -20- 1258雕.月30曰 产 補允 的濃度之資料。 表面上吸附著感光材料150之載物台152係依未圖示的驅 動裝置,沿著導引部158自閘門160的上游側往下游側以一 定速度移動。載物台152在通過閘門160下之際,當安裝在 閘門160之檢測感測器164檢測到感光材料150的前端時, 則記憶在圖框記憶體的畫像資料係被依序讀出各複數線,依 據在資料處理部讀出的畫像資料生成對各曝光頭1 66之控制 信號。然後,藉由鏡驅動控制部,依據生成的控制信號而控制 各曝光頭166各自之DMD50的微鏡之開啓、關閉。 當由光纖陣列光源66對DMD50照射雷射光時,在DMD50 之微鏡爲開啓狀態時,被反射的雷射光係依透鏡系54、5 8 而在感光材料150之被曝光面56上成像。如此一來,由光纖 陣列光源66所出射的雷射光係在各畫素被開啓、關閉,感光 材料150係會被與DMD50的使用畫素數略同數量之畫素單 位(曝光區域168)所曝光。又,藉由感光材料150與載物台 152 —起以一定速度移動,感光材料150係依掃描器162在與 載物台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執行副掃描,而形成各曝光頭 166之帶狀之已曝光區域170。 如第16 ( A)及16 ( B)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於DMD5 0, 在主掃描方向配列有800個微鏡的微鏡列雖然在副掃描方向 配列有600組,但在本實施形態中,係依控制器來控制僅一部 分的微鏡列(例如,800個X 100列)被驅動。 如第16 ( A)圖所示,也可以使用配置在DMD50之中央部 的微鏡列,如第16 ( B )圖所示,也可以使用配置在DMD50之 辆邰的微鏡列。又·在一部分的微鏡產生缺陷的場合時,要使 用未發生缺陷的微鏡列等,因應狀況也可適宜變更要使用的 -2 1 - 1258
微鏡列。 DMD50的資料處理速度上係有其限度,與要使用之畫素數 成比例而每1線的調變速度係被決定,所以藉由僅使用一部 分的微鏡列,每1線的調變速度變快。一方面,在連續地使 曝光頭對相對移動之曝光方式時,並沒有將副掃描方向的畫 素予以全部使用之必要。 例如,600組的微鏡列之中,在僅使用300組之場合,與600 組全部使用之場合相比較下,係可將每1線調變快2倍。 又,600組的微鏡列之中,在僅使用200組之場合,與600組全 部使用之場合相比較下,係可將每1線調變快3倍。亦即, 可在副掃描方向將500mm的區域以17秒曝光。再者,在僅使 用1 0 0組之場合時,係可將每1線調變快6倍。亦即,可在副 掃描方向將500mm的區域以9秒曝光。 欲使用之微鏡列的數目,亦即,配置在副掃描方向之微鏡的 個數係10以上且200以下較好,1〇以上且1〇〇以下更好。由 於相當於1畫素之每1個微鏡的面積爲15//mXl5// m,所以 若換算爲DMD50的使用區域,則12mm X 150// m以上且12mm X 3mm以下的區域較好,12mm X 150// m以上且12mmXl.5mm 以下的區域更好。 欲使用之微鏡列的數目若在上述範圍,則如第丨7 ( A )及1 7 (B )圖所示,使由光纖陣列光源6 6所出射的雷射光在透鏡 系67施以略平行光化而可對DMD50照射。由DMD50照射 雷射光的照射區域與D M D 5 0之使用區域係一致者爲較佳。 照射區域右較使用區域還寬則雷射光之利用效率降低。 一方面,因應透鏡系6 7之在副掃描方向配列之微鏡的個數, 雖然有必要將集光於DMD50上之光束的副掃描方向之直徑 -2 2- 125 物 設定小,但是當使用之微鏡列的數目未滿1 〇時,則入射於 DMD50之光束的角度係變大,在掃描面56中之光束的焦點深 度變淺,所以並不佳。又,以調變速度的觀點來說,使用之 微鏡列數爲200以下係較佳。此外,DMD係反射型之空間調 變元件,第1 7 ( A )及1 7 ( B )圖係用以說明光學關係的展開 圖。 當掃描器1 6 2對感光材料1 5 0的副掃描終了,以檢測感測 器1 6 4檢測到感光材料1 5 0的後端時,載物台1 5 2係依未圖 示之驅動裝置,沿著導引部158復歸至位在閘門160的最上 游側之原點,再度沿著導引部1 5 8以一定速度自閘門1 60的 上游側往下游側移動。 如同以上說明,本實施形態的曝光裝置,雖然具備有於副 掃描方向配列有600組在主掃描方向配列800個微鏡的微鏡 列之DMD,但因依控制器控制成僅一部分的微鏡列被驅動,所 以相較於驅動全部的微鏡列之場合,每1線的調變速度變 快。依此,高速之曝光係成爲可能。 又,因爲在用以照明DMD的光源上係使用把合波雷射光源 的光纖之出射端部予以陣列狀配列的高亮度光纖陣列光源, 所以可實現具備高輸出且深焦點深度之曝光裝置。再者,由 於各光纖光源的輸出變大,因用以獲得所期望之輸出所必要 的光纖光源數變少,所以可謀求曝光裝置之低成本化。 特別是在本實施形態中,因爲把光纖的出射端之包層直徑 設定爲比入射端的包層直徑還小,所以發光部直徑係變更小, 所以可謀求光纖陣列光源之高亮度化。藉此,可實現具備有 更深的焦點深度之曝光裝置。例如,在光束直徑1 /i m以下、 解像度〇 · 1 V m以下的超高解像度曝光之場合時也可獲得深 1258 的焦點丨朱度,成爲可局速且局精細的曝光。因此適合於需要 高解像度的薄膜電晶體(TFT )之曝光工程。 以下,針對以上所說明的曝光裝置之變形例等加以說明。 〔曝光裝置的用途〕 上述的曝光裝置係,可適用在例如,印刷配線基板(PWB ; Printed Wiring Board )之製造工程中的乾式阻體膜(DFR ; Dry Film Resist)之曝光,液晶顯示裝置(LCD)之製造工程 中之濾色器的形成、丁FT之製造工程中之DFR的曝光、以及 電漿顯示器(PDP )之製造工程中之DFR的曝光等之用途。 再者,上述之曝光裝置也可使用在依雷射照射而將材料的 一部分予以蒸發、飛散等而除去之雷射消融或燒結、微影成 像術等之各種雷射加工。上述之曝光裝置係高輸出,且高速 且在長焦點深度之曝光係爲可能,所以可使用雷射消融等之 微細加工。例如,取代執行顯影處理、改以消融(ablation ) 方式將阻體伴隨著圖案加以除去而作成PWB、在不使用阻體 下直接以消融方式形成PWB的圖案等,係可使用上述的曝光 裝置。又,也可使用於把多數溶液之混合、反應、分離、檢 測等積體化在玻璃或塑膠晶片之實驗室晶片中之溝寬數十// m之微小流路的形成上。 特別是在上述的曝光裝置係在光纖陣列光源使用GaN系 半導體雷射,所以可適用在上述的雷射加工。亦即,GaN系半 導體雷射係可以短脈波驅動,在雷射消融等也可獲得充分的 功率。且因係半導體雷射,所以與驅動速度慢的固體雷射不 同,可在反覆頻率數10MHz之程度下高速驅動,且可高速曝 光。又,金屬係在波長400nm附近的雷射光之光吸收率大,變 換爲熱能係容易,所以雷射消融等係可高速地執行。 -2 4- 12585¾¾¾ 正 補无 此外,在把使用在TFT之圖案化所使用的液體阻體或把濾 色器圖案化所使用的液體阻體予以曝光時,爲了不讓氧化障 礙造成感度降低(去敏感),所以在氮氣環境下曝光被曝光 材料者係較佳。因爲在氮氣環境下曝光,所以光聚合反應之 氧化障礙受到抑制而阻體係高感度化,高速曝光係成爲可 會b 。 又,上述的曝光裝置係可使用依曝光而直接記錄資訊之光 子模式感光材料、或依曝光所產生的熱而記錄資訊之熱模式 感光材料中任一。在使用光子模式感光材料之場合,在雷射 裝置方面係使用GaN系半導體雷射、波長變換固體雷射等, 而在使用熱模式感光材料之場合,在雷射裝置方面係使用 AIGaAs系半導體雷射(紅外線雷射)、固體雷射。 〔其他空間調變元件〕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已針對將DMD的微鏡作部分 地驅動之例加以說明,但是即使是在對應指定方向之方向的 長度爲比交叉於該指定方向的方向之長度還長的基板上,使 用因應各個控制信號、以2維配列有可變更反射面角度之多 數個微鏡的細長DMD,由於用以控制反射面之角度的微鏡個 數變少,所以同樣地可加速調變速度。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已針對作爲空間調變元件之具備 有DMD的曝光頭加以說明,例如,即使在使用有MEMS (微機 電系統)型之空間調變元件(SLM )或使用有依電氣光學效 果而調變透過光之光學元件(PLZT元件)及液晶光遮板 (FLC)等,即使在使用除MEMS型以外之空間調變元件的 場合,對基板上所配列之全部畫素部、藉由使用一部分之畫 素部,因爲可使每1畫素、每1主掃描線的調變速度加速,所 修ί·] 補充| 125峰月部日 以可獲得同樣的效果。 此外,所p胃的Μ E M S係以IC製程爲基礎的微機械技術所 成之微尺寸的感測器、致動器,然後把控制電路予以積體化 的微系統之總稱,所謂的MEMS型之空間調變元件係意味著 利用靜電力之電氣機械動作所驅動之空間調變元件。 〔其他曝光方式〕 如第1 8圖所示,與上述的實施形態同樣地,以掃描器i 6 2對 X方向之1次掃描來將感光材料150全面作曝光也可以,如 第19(A)及19(B)圖所示,以掃描器162將感光材料150 往X方向掃描之後,使掃描器162在Y方向移動1步,再往X 方向執行掃描般地反覆掃描和移動,以複數回的掃描將感光 材料150的全面予以曝光也可以。此外,在本例中,掃描器162 係具備有18個曝光頭166。 〔其他雷射裝置(光源)〕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係針對使用具備有複數個合波雷射光 源的光纖陣列光源之例子加以說明,但是雷射裝置並不局限 在把合波雷射光源予以陣列化的光纖陣列光源。例如,可使 用把具備1條用以出射由具有1個發光點的單一半導體雷射 所入射之雷射光之光纖的光纖光源被陣列化的光纖陣列光 線。 又,以具備有複數個發光點之光源而言,例如,如第20圖所 示,可使用在熱塊100上配列有複數個(例如7個)晶片狀 之半導體雷射LD1〜LD7的雷射陣列。又,如第21 ( A )圖所 示,在指定方向配列有複數(例如,5個)個發光點1 1 〇a之晶 片狀的多腔雷射1 1 0係爲人所知悉。多腔雷射1 1 〇與配列晶 片狀的半導體雷射相較下,係可高精度地配列發光點,可容易 -2 6-
地把各發光點所出射的雷射光束予以合波。但是,發光點變 多則於雷射製造時在多腔雷射1 1 0變得容易產生變形,所以 發光點1 1 Oa之個數係設定爲5個以下較佳。 本發明之曝光頭中,可將此多腔雷射110或如第21 (B)圖 所示,在熱塊1 0 0上與各晶片之發光點1 1 0 a之配列方向相同 方向上配列有複數個多腔雷射1 1 0之多腔雷射陣列作爲雷射 裝置(光源)來使用。 又,合波雷射光源並不被限定於用以把由複數個晶片狀之 半導體雷射所出射的雷射光予以合波者。例如,如第22圖所 示,可使用具備有複數(例如,3個)個發光點ll〇a之晶片狀 的多腔雷射1 1 0之合波雷射光源。此合波雷射光源係構成爲 具備有多腔雷射110、1條多模光纖130、以及集光透鏡120。 多腔雷射110係例如可以振盪波長爲405nm的GaN系雷射 二極體來構成。 上述的構成中,由多腔雷射110之複數個發光點110a所出 射的雷射光束B係各自由集光透鏡1 20所集光而入射於多模 光纖130的核心130a。入射到核心130a的雷射光係在光纖 內傳送且合波爲1條而出射。 在與上述多模光纖130之核心直徑略等寬度內並設多腔雷 射110之複數個發光點110a,同時作爲集光透鏡120,係使用 與多模光纖1 30之核心直徑略等焦點距離之凸透鏡或來自多 腔雷射11 0之出射光束僅在垂直其活性層之面內准直的杆式 透鏡,藉此可提升雷射光束B對多模光纖130的結合效率。 又,如第23圖所示,可使用具備有複數(例如,3個)個發 光點之多腔雷射1 1 〇、在熱塊1 1 1上具備有以等間隔配列複 數(例如,9個)個多腔雷射1 10之雷射陣列140的合波雷射 -27-
光源。複數個多腔雷射1 1 ο係配列在與各晶片之發光點1 1 Oa 的配列方向相同方向而固定。 此合波雷射光源係具備有:雷射陣列1 40 ;對應各多腔雷 射1 1 0而配置之複數個透鏡陣列1 1 4 ;配置在雷射陣列1 4 0 與複數個透鏡陣列1 14之間的1條杆式透境1 13 ; 1條多模 光纖130;以及集光透鏡120。透鏡陣列114係具備有對應 多腔雷射110之發光點的複數個微透鏡。 上述的構成中,複數多腔雷射110之複數個發光點l〇a之 各自出射的雷射光束B,係各自依杆式透境113而被集光在 指定方向之後,藉透鏡陣列1 1 4之各微透鏡而平行光化。被 平行光化的雷射光束L係由集光透鏡120集光而入射至多模 光纖130的核心130a。入射至核心130a的雷射光係在光纖 內傳送、合波成1條而出射。 接著要介紹其他合波雷射光源的例子。此合波雷射光源係 如第24 ( A)及24 ( B)圖所示,在略矩形狀之熱塊180上搭 載有光軸方向的斷面爲L字狀的熱塊182,在2個熱塊間形成 有收納空間。在L字狀的熱塊1 82上面,以陣列狀配列有複 數個發光點(例如,5個)的複數(例如,2個)多腔雷射1 1 0 係在與各晶片之發光點1 1 0a的配列方向相同方向以等間隔 配列而固定。 略矩形狀的熱塊180形成有凹部,在熱塊180的空間側上 面,以陣列狀配列有複數個發光點(例如,5個)複數(例如,2 個)之多腔雷射110,係其發光點被配置成位在與配置在熱塊 1 8 2之上面的雷射晶片之發光點相同的鉛直面上。 多腔雷射1 1 0之雷射光出射側係配置有,因應各晶片的發 光點U 0 a而配列有准直透鏡之准直透鏡陣列1 8 4。准直透 -28- 1258
鏡陣列1 8 4,係各准直透鏡之長度方向和和雷射光束之視角爲 大的方向(速軸方向)一致,而各准直透鏡之寬度方向和視 角爲小的方向(遲軸方向)一致般地配置。如此,藉由將准 直透鏡陣列化而成一體化,雷射光之空間利用效率係提升而 可謀求合波雷射光源之高輸出化,同時可使零件數減少且低 成本化。 又,准直透鏡陣列1 84之雷射光出射側係配置有,1條多模 光纖130、以及把雷射光束集光至此多模光纖130的入射端 且結合的集光透鏡120。 上述的構成中,配置在雷射塊180、182上之複數多腔雷射 110之複數個發光點l〇a所各自出射的雷射光束B係各自被 准直透鏡陣列184所平行光化,依集光透鏡120而被集光以 入射至多模光纖130之核心130a。入射至核心130a之雷射 光係在光纖內傳送且被合波成1條而出射。 此合波雷射光源係如同上述,藉由多腔雷射之多段配置和 准直透鏡之陣列化,特別可圖謀高輸出化。藉由使用此合波 雷射光源,因爲可構成高亮度之光纖陣列光源或束光纖光源, 所以特別適合作爲構成本發明之曝光裝置的雷射光源之光纖 光源。 此外,把上述之各合波雷射光源收納至罩內,可構成把多模 光纖130之出射端部由其罩引出的雷射模組。 又,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已說明了在合波雷射光源之多模 光纖的出射端,與核心直徑爲與多模光纖相同且包層直徑爲 較多模光纖還小之其他光纖結合,以圖謀光纖陣列光源之高 亮度化的例子,例如第2 9圖所示,把包層直徑爲工2 5 μ m、8 〇 "m、6 0 μ m等之多模光纖3 0在出射端不結合其他光纖之下 -29- 125嘴丨月噹 來使用也可以。 〔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係在曝光頭使用由丨對組合透鏡所構 成之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此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係使 在各出射位置的光束寬度變化,以使周邊部對接近光軸之中 心部的光束寬度之比與入射側相較下,係出射側的會變小,當 來自光源之平行光束對DMD照射時,在被照射面之光量分布 係成爲略均一般地作補正。以下,針對此光量分布補正光學 系統的作用加以說明。 首先,如第25(A)圖所示,以入射光束及出射光束在其全 體之光束寬度(全光束寬度)HO、H1爲相同之場合加以說 明。此外,在第25 ( A )圖中,以符號51、52所示的部分係表 示假設爲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中之入射面及出射面者。 在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中,設定入射至接近光軸Z1的中 心部之光束與入射至周邊部之光束之各自的光束寬度hO、hi 爲相同(hO = hi )。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對在入射側爲同 一光束寬度hO、hi的光,有關中心部的入射光束,係放大其光 束寬度hO,反之,對周邊部之入射光束,係施加使其光束寬度 縮小的作用。亦即,有關中心部之出射光束的寬度hlO和周 邊部之出射光束的寬度hll,係成爲hll<hlO。若以光束寬度 的比率來表示,則周邊部對在出射側之中心部的光束寬度比 [hll/hlO]與在入射側之比(hl/hO = 1 )相較下係變小(hU/hlO ) < 1 )。 如此,藉由使光束寬度變化,可將通常光量分布變大之中 央部的光束往光量不足的周邊部產生,整體而言、在不降低 光的利用效率下,被照射面之光量分布係被略均一化。均一 - 30- I258609mf正 補无 化的程度係例如,在有效區域內之亮斑爲3 Ο %以內,較好爲設 定成20%以內。 依此種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之作用、效果也與在入射側 和出射側改變全體的光束寬度之場合(第25 ( Β )、25 ( C )) 同樣。 第25 ( Β )圖係表示把入射側之全體光束寬度Η0縮小成 寬度Η2而加以出射的場合(Η0> Η2)。在此種場合,光量分 布補正光學系統係,在入射側爲同一光束寬度hO、hi的光,於 出射側,中央部的光束寬度hlO係變得比周邊部還大,反之,周 邊部之光束寬度hll係變得比中心部還小。若以光束的縮小 率來考量,則施予把對中心部的入射光束之縮小率設定爲較 周邊部小,而把對周邊部之入射光束的縮小率設定爲較中心 部大的作用。在此場合,周邊部的光束寬度對中心部的光束 寬度之比「H11/H10」係與在入射側的比(hl/h0 = 1 )相較下 變小((hll/hl〇 ) < 1 )。 第25 ( C )圖係表示把入射側之全體的光束寬度H0放大 成寬度H3而加以出射的場合(HO < H3 )。即使在此種場合, 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係設定成,把入射側爲同一光束寬 h〇、hi的光,於出射側,中央部的光束寬度hlO係與在周邊部 相較下變大,反之,周邊部的光束寬度hll與在中心部相較下 係變小。若以光束的放大率加以考量,與周邊部相較下係把 對中心部的入射光束之放大率設大,施予把對周邊部的入射 光束之放大率設爲較在中心部爲小的作用。在此場合,對中 心部之光束寬度的周邊部之光束寬度比「hll/hio」,係與在 入射側的比(h丨/ h 0 = 1 )相較下變小((h 11 / h 1 0 ) < 1 )。 如此,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係使在各出射位置的光束寬 -31 - 部的光束寬度之比設定爲,與入射側相較下,出射側係變小,所 以在入射側爲同一光束寬度的光,於出射側,中央部的光束 寬度係變得比周邊部還大,周邊部的光束寬度係變得比中心 部還小。藉此,可將中央部的光束往周邊部產生,在光學系統 全體之光利用效率不降低之下,可形成光量分布被略均一化 之光束斷面。 以下,表示作爲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來使用之成對的組 合透鏡之具體的透鏡資料的1例。在此例中,如同光源爲雷 射陣列光源之場合一般,表示在出射光束的斷面之光量分布 爲高斯分布時之透鏡資料。此外,在單模光纖的入射端連接 有1個半導體雷射的場合,來自光纖的射出光束之光量分布 係成爲商斯分布。本實施形態也可適用在此種場合。又,藉 由把多模光纖的核心直徑設小以接近單模光纖的構成等,則 接近光軸之中心部的光量係也可適用在比周邊部的光量還大 的場合。 下列表1係表示基本透鏡資料。 【表1】 基本透鏡資料 Si ri di Ni (面編號) (曲率半徑) (面間隔) (折射率) 01 非球面 5.000 1.5281 1 02 〇〇 50.000 03 〇〇 7.000 1.528 1 1 04 非球面 I25S〇| 由表1可知,成對的組合透鏡係由旋轉對稱之2個非球面 透鏡所構成。將配置在光入射側之第1透鏡的光入射側的面 設爲第1面、光出射側的面設爲第2面,第1面係非球面形 狀。又,配置在光出射側之第2透鏡的光入射側之面設爲第3 面、光出射側之面設爲第4面,第4面係非球面形狀。 表1中,面編號S i係表示第i ( i二1〜4 )面之編號,曲率半 徑η係表示第i面的曲率半徑,面間隔di[係表示第:面和第 1 + 1面之光軸上的面間隔。面間隔cH値的單位爲毫米 (1mm)。折射率N:係表示相對於具備有第i面之光學要素 的波長405nm之折射率的値。 下列表2係表示第1面及第4面的非球面資料。 【表2】 非球面資料 第1面 第4面 C 一 1.4098E- 02 -9.8506E- 〇3 K ~ 4.2192E+ 00 一 3.6253E+ 〇1 a3 一 1.0027E— 04 -8.9980E- 〇5 a4 3.059 1 E- 05 2.3060E- 〇5 a5 一 4.51 15E— 07 —2.2860E- 〇6 a6 一 8.2819E— 09 8.7661E- 〇8 a7 4.1 020E— 12 4.4028E- 10 a 8 1.223 1 - 1 3 1.3 624E- 12 a9 5.375 3E— 16 3.3965E- 15 alO 1.6315E— 18 7.4823E- 18 上述之非球面資料係以表示非球面形狀之下式(A )中的 係數所表示。 - 33- I258^fA|| 〔數式1〕 〇 〇 〇 。 ο(Α·) r η2 ίο z = —~S==P==+yQi ·ρ丨 1 + ^1 — /C (C *p)2 / =3 上述式(A)中之各係數係定義如下。 Z :由位在距離光軸高度P之位置的非球面上之點降至非球 面之頂點的接平面(垂直於光軸的平面)之垂線的長度 (mm ) p :距離光軸之距離(mm) K :圓錐係數 C:近軸曲率(1/r、r:近軸曲率半徑) ai :第i次(i = 3〜10)之非球面係數 在表2所示的數値中,記號E係表示接在其後之數値爲應 以10爲底的指數,其以10爲底之指數函數所表示的數値係 表示被乘於E之前的數値。例如,以「1.0E - 02」爲例,係 表示「1.0X 10·2」。 第27圖係表示藉由上述表1及表2所示之成對的組合透 鏡可得之照明光的光量分布。橫軸係表示距離光軸之座標, 軸表示光量比(% )。此外,爲了作比較,係以第26圖表示 未執行補正時之照明光的光量分布(高斯分布)。由第26圖 及第27圖可知,藉由以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執行補正,與 不執行補正的場合相較下,係可獲得被略均一化之光景分 布。藉此,在曝光頭中之光利用效率不降低之下,可以均一的 雷射光執行無斑的曝光。 〔其他的成像光學系統〕 上述的實施形態中,雖然在曝光頭所使用之DMD的光反 12586財月30日f正 _ 補无 射側設置了作爲成像光學系統之2組透鏡,但也可配置將雷 射光放大而成像之成像光學系統。藉由放大由DMD所反射 之光束線的斷面積,可將在被曝光面中之曝光區域面積(畫 像區域)放大成所期望之大小。 例如,曝光頭可由如第28(A)圖所示構成:對DMD50,DMD50 照射雷射光之照明裝置144;把在DMD50反射之雷射光予 以放大而成像之透鏡系454,458;對應DMD50之各畫素而配 置有多數微透鏡474之微透鏡陣列472;對應微透鏡陣列472 之各微透鏡而配置有多數光圈47 8之光圈陣列47 6;以及使通 過光圈之雷射光成像於被曝光面56之透鏡系480,482。 以此曝光頭而言,由照明裝置144照射雷射光時,由DMD50 在開啓方向所反射之光束線的斷面積係經由透鏡系454、458 而被放大數倍(例如,2倍)。被放大的雷射光係由微透鏡陣 列472的各微透鏡而對應DMD50之各畫素被集光,通過光圈 陣列476之對應的光圈。通過光圏之雷射光係經由透鏡系 480、482而成像於被曝光面56上。 在此成像光學系統中,由DMD50所反射之雷射光係經由放 大透鏡454、458被放大數倍而投影至被曝光面56,所以全體 的畫像區域變廣。此時,若未配置有微透鏡陣列472及光圈 陣列476,則如第28 ( B )圖所示,投影至被曝光面56之各光 束光點BS之1畫素尺寸(光點尺寸)係因應曝光區域468 的尺寸而成爲大者,表示曝光區域468之鮮銳度的MTF(光學 傳遞函數)特性會降低。 一方面,在配置有微透鏡陣列472及光圈陣列476之場合, 由DMD50所反射之雷射光係依微透鏡陣列47 2的各微透鏡, 對應DMD5 0之各畫素而被集光。藉此,如第28(C)圖所
示,即使是在曝光區域被放大的場合,也可把各光束光點B S 的光點尺寸縮小成所期望之大小(例如,1 〇 # m X丨〇 # m ),可 防止MTF特性之降低以執行高精細的曝光。此外,曝光區域 468之所以傾斜係,爲了使畫素間沒有間隙而將DMD50傾斜 地配置所致。 又,即使依微透鏡之像差的光束爲寬,也可利用光圈使被曝 光面5 6上之光點尺寸成爲一定大小般地將光束整形,同時藉 由使其通過對應各畫素所設置的光圈,可防止在鄰接之畫素 間的串音。 再者,藉由在照明裝置1 44上使用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的 局売度光源,因爲由透鏡458入射至微透鏡陣列472的各微 透鏡之光束角度變小,所以可防止鄰接的畫素之光束的一部 分之入射。亦即,可實現高消光比。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曝光頭及曝光裝置係具備有空間光調變元件,可 獲得加速此空間光調變元件的調變速度以執行高速曝光之效 果。 【圖面之簡單說明】 第1圖係表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的外觀斜視圖。 第2圖係表示在第1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的掃描器之構成 斜視圖。 第3(A)圖係表示形成在感光材料之已曝光的區域之平面圖, 第3(B)圖係表示各曝光頭的曝光區域之配列圖。 第4圖係表示在第!實施形態之曝光裝置的曝光頭之槪略 構成斜視圖。 第5 (A)圖係沿著第4圖所示之曝光頭之構成的光軸之副掃 -36- 12586(11¾3¾¾ 補无 描方向的斷面圖,第5(B)圖係表示第4圖所示之曝光頭的構 成之側面圖。 第6圖係表示數位微鏡裝置(DMD )的構成之部分放大圖。 第7(A)及7(B)圖係用以說明DMD的動作之說明圖。 第8(A)、8(B)圖係表示DMD不傾斜配置及作傾斜配置時 之比較曝光束的配置及掃描線之平面圖。 第9(A)圖係表示光纖陣列光源的構成之斜視圖,第9B圖係 第9(A)圖之部分放大圖,第9(C)、9(D)圖係表示在雷射出射 部中之發光點的配列平面圖。 第10圖係表示多模光纖的構成圖。 第1 1圖係表示合波雷射光源的構成之平面圖。 第1 2圖係表示雷射模組的構成之平面圖。 第1 3圖係表示第1 2圖所示之雷射模組的構成之側面圖。 第1 4圖係表示第1 2圖所示之雷射模組的構成之部分側面 圖。 第15(A)、15(B)圖係表示沿著以往的曝光裝置中之焦點深 度與第1實施形態之相關的曝光裝置中之焦點深度的差異之 順著光軸之斷面圖。 第16(A)、16(B)圖係表示DMD之使用區域的例圖。 第17(A)圖係DMD之使用區域爲適合之場合的側面圖,第 1 7 (B)圖係沿著第1 7 A圖之光軸的副掃描方向之斷面圖。 弟18圖係用以說明以掃描器的1次掃描來使感光材料曝 光之曝光方式的平面圖。 第19(A)及19(B)圖係用以說明以掃描器的複數次掃描來 使感光材料曝光之曝光方式的平面圖。 第20圖係表示雷射陣列的構成之斜視圖。 -37-
12586 第21 (A)圖係表示多腔雷射的構成之斜視圖,第2 1(B)圖係 將第2 1 (A)圖所示之多腔雷射予以陣列配列的多腔雷射陣列 之斜視圖。 第22圖係表示合波雷射光源之其他構成的平面圖。 第23圖係表示合波雷射光源之其他構成的平面圖。 第24(A)圖係表示合波雷射光源之其他構成之平面圖,第 24(B)圖係沿著第24A圖之光軸的斷面圖。
第25(A)、(B)、(C)圖係針對依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的 補正之槪念說明圖。 第26圖係表示光源爲高斯分布且不執行光量分布補正時 之光量分布圖表。 第27圖係表示由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補正後之光量分 布圖表。
第28(A)圖係表示結合光學系統之其他不同的曝光頭的構 成之沿著光軸的斷面圖,第28(B)圖係表示在不使用微透鏡 陣列等之場合時、投影至被曝光面之光像的平面圖。第28(C) Η係表示在使用有微透鏡陣列等之場合時、投影至被曝光面 之光像的平面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LD1 〜LD7 ·. • GaN系半導體雷射 10· · · ·.. •熱塊 11〜17 . · · · •准直透鏡 20· · · ·.. •集光透鏡 30· · · ·.. •多模光纖 50 · · · · ·. •數位微鏡裝置(DMD ) 53 · · · ·.. •反射光像(曝光束) -38- 12586^1^¾ 5 4、5 8.....透鏡系 56.......掃描面(被曝光面) 64.......雷射模組 68.......雷射出射部 73.......組合透鏡 1 5 0 ···...·感光材料 1 5 2 ···.·..載物台 162......掃描器
166· ··.·..曝光頭 168· ···...曝光區域 170......已曝光區域

Claims (1)

1258601 1; / 丨 拾、申請專利範圍: 第92112637號「曝光頭及曝光裝置」專利案 (93年11月30日修正) I 一種曝光頭,相對於曝光面而在與指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 相對移動,係包含有: 照射雷射光之雷射裝置; 空間光調變元件,在基板上以2維狀配列有因應各個控 制信號而變化光調變狀態之多數個畫素部,用以調變由 該雷射裝置所照射的雷射光; 控制手段,利用對應曝光資訊所生成之控制信號,控制比 配列在該基板上之畫素部的全部個數還少個數之複數個 畫素部; 光學系統,使在各畫素部被調變之雷射光成像於曝光面 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曝光頭,其中 由該控制手段所控制之畫素部係包含於,對應該指定方 向之方向的長度爲比與該指定方向交叉之方向的長度還 長的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曝光頭,其中 該雷射裝置係構成爲,具備有由核心直徑爲均一且出射 端的包層直徑較入射端的包層直徑還小的光纖之入射端 所入射的雷射光會由其出射端出射之複數個光纖光源,該 複數個光纖光源的出射端中之各個發光點係以陣列狀配 列之光纖陣列光源或束狀配列之光纖束光源。 125个看曰|量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曝光頭,其中 該雷射裝置係構成爲,具備有由核心直徑爲均一且出射 端的包層直徑較入射端的包層直徑還小的光纖之入射端 所入射的雷射光會由其出射端出射之複數個光纖光源,該 複數個光纖光源的出射端中之各個發光點係以陣列狀配 列之光纖陣列光源或束狀配列之光纖束光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曝光頭,其中 在該雷射裝置和該空間調變元件之間配置有: 准直透鏡,使來自該雷射裝置之雷射光成爲平行光; 光量分布補正光學系統,變化在各出射位置的光束寬 度,以使周邊部之光束寬度對接近光軸之中心部的光束寬 度之比爲,與入射側相較下,出射側係變小,且由該准直透 鏡所平行光化之雷射光的光量分布係在該空間調變元件 的被照射面成爲略均一般地作補正。 6·—種曝光裝置,係具備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 中任一項之曝光頭;及移動手段,使該曝光頭相對於曝 光面,在與指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作相對移動。
TW92112637A 2002-05-23 2003-05-09 Exposure head and exposure device TWI258601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49884A JP2003340924A (ja) 2002-05-23 2002-05-23 積層造形装置
JP2002149885A JP2003340923A (ja) 2002-05-23 2002-05-23 光造形装置
JP2002149886A JP4731787B2 (ja) 2002-04-10 2002-05-23 露光ヘッド及び露光装置
JP2002199092A JP2004043981A (ja) 2002-07-08 2002-07-08 漂白処理装置
JP2002199091A JP2004042143A (ja) 2002-07-08 2002-07-08 微小流路の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5032A TW200405032A (en) 2004-04-01
TWI258601B true TWI258601B (en) 2006-07-21

Family

ID=37765354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36885A TWI263810B (en) 2002-05-23 2003-05-09 Bleaching treatment device
TW93136883A TWI274733B (en) 2002-05-23 2003-05-09 Forming method for tiny flow paths
TW92112637A TWI258601B (en) 2002-05-23 2003-05-09 Exposure head and exposure device
TW93136882A TWI263798B (en) 2002-05-23 2003-05-09 Optical shaping device
TW93136884A TWI268854B (en) 2002-05-23 2003-05-09 Laminated shaping device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36885A TWI263810B (en) 2002-05-23 2003-05-09 Bleaching treatment device
TW93136883A TWI274733B (en) 2002-05-23 2003-05-09 Forming method for tiny flow paths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3136882A TWI263798B (en) 2002-05-23 2003-05-09 Optical shaping device
TW93136884A TWI268854B (en) 2002-05-23 2003-05-09 Laminated shap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5) TWI2638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5023B (zh) 2017-08-24 2023-12-11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光造型裝置、發光控制方法及發光控制程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8754A (en) 2005-09-01
TWI268854B (en) 2006-12-21
TW200405032A (en) 2004-04-01
TWI263798B (en) 2006-10-11
TW200517334A (en) 2005-06-01
TW200517244A (en) 2005-06-01
TW200513677A (en) 2005-04-16
TWI274733B (en) 2007-03-01
TWI263810B (en) 2006-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1787B2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露光装置
KR100752588B1 (ko) 묘화방법 및 묘화장치
US20090046262A1 (en) Exposure apparatus and exposure method
JP2004006440A (ja) レーザ装置、露光ヘッド、及び露光装置
JP2004335692A (ja) 投影露光装置
JP2005309380A (ja) 画像露光装置
KR100742251B1 (ko) 화상노광방법 및 장치
WO2006062145A1 (en) Image expo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2004064066A (ja) レーザアニール装置
JP2004335640A (ja) 投影露光装置
JP2003345030A (ja) 露光装置
TWI352879B (en) Image exposure device
JP2004330536A (ja) 露光ヘッド
JP2006195166A (ja) 画像露光装置およ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ユニット
JP4524213B2 (ja) 露光装置及び方法
TWI258601B (en) Exposure head and exposure device
JP4323335B2 (ja) 画像露光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629209B1 (ko) 레이저장치, 노광헤드, 노광장치 및 광섬유의 접속방법
JP20041260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208141B2 (ja) 画像露光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10494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08785B2 (ja) 画像露光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6171426A (ja) 照明光学系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露光装置
JP4014990B2 (ja) 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2005049491A (ja) 照明光学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