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6610B -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canner - Google Patents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cann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6610B
TWI246610B TW092113847A TW92113847A TWI246610B TW I246610 B TWI246610 B TW I246610B TW 092113847 A TW092113847 A TW 092113847A TW 92113847 A TW92113847 A TW 92113847A TW I246610 B TWI246610 B TW I2466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light guide
led module
guide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2113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402550A (en
Inventor
Kozo Fujino
Ryo Anraku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402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402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6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661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85/00Optical waveguides
    • Y10S385/901Illuminating or display apparatus

Description

1246610 玖、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一種面狀光源裝置及採用該面狀光源裝置之影 像讀取裝置,其使導光體背面側具備光散射功能,使得光 以均勻地射出。 【先前技術】 先前技術的面狀光源裝置中,例如揭示於日本專利特開 2 0 0 1 - 3 4 2 1 0號公報者已為周知。該公報所示的面狀光源裝 置示於圖1。圖1所示之面狀光源裝置,具備由透明丙烯 酸樹脂所成的平面導光體1 2,該平面導光體1 2中相對短 邊側的側面中央處,分別具有L E D光源1 4 a、1 4 b。此外, 在平面導光體12的整個背面13上形成有光散射體。平面 導光體1 2的底面被白色底板1 6覆蓋,而四周側面則被白 色框架18包圍。在平面導光體12的頂面(發光面)裝有擴 散片20。 該面狀光源裝置,採用使來自點光源的光射入於透明材 的平面導光體内,並使光得以均勻地從二維面狀部分發光 之裝置,以使來自作為點光源之LED光源的光,轉換成來 自於面狀光源的發光分布。 此外,每一點光源配置於平面導光體的相對兩面側上之 架構中,一方光源的光量所帶來的面内輝度分布及另一方 光源的光量所帶來的面内輝度分布相補,且透過雙方總和 的面内輝度分布,以獲得最後的均勻輝度分布。 然而,上述面狀光源裝置中,若欲增加LED光源而實現 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多色化及光量增大,即會產生下述問題: 若欲將來自於點光源的光轉換成來自面狀光源之光的發 光分布而使光以均勻地從二維面狀部分處發光,就必須在 平面導光體背面上形成精密度調整極佳的光學散射體。但 是,形成於平面導光體背面上的光學散射體,通常僅能對 於來自單一 L E D模組的發光(來自略單一點的發光)以均勻 地散射而調整者。調整成對應來自單一點的發光(點光 源),在相鄰處配設新的點光源時,對於新的點光源會產生 光量調整上的偏差,結果,導致在面狀光源上輝度分布不 均勻,因此難以間隔裝設複數個L E D模組。 從而,因受到如上述限制而難免裝設於平面導光體上的 L E D模組限為單一個。通常,單一個L E D模組(例如,日商 曰亞化學工業(股)製的NSCM315C型)上,分別裝載有 R (紅)、G (綠)、B (藍)各1總計共3個晶片。若裝載更多之 晶片,則會因發熱元件封裝於面積有限的基板上,無法進 行冷卻作用而造成整片基板昇溫,導致LED的光學性能下 降。於是,例如裝載有R、G、B的三種L E D的L E D模組上, 通常無法同時裝載除此之外的元件,故使其成為限定元件 (數量或顏色)之面狀光源。換言之,其難以多色化或光量 增大。 另外,光源裝設於平面導光體的相對兩面側處時,必須 採用同一種光源,否則無法實現整體均勻的輝度分布。僅 在將同一種光源呈對置配置時,透過光量累積才能獲得均 勻的面狀發光,而在將不同種點光源呈對置配置時,則無 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法累積光量,故呈現異常面内光量分布之情形。 更且,採用LED光源時,雖然是同一種也會有光量偏差。 LED光源,通常在同一產品中也有很大的光量偏差,且在 規格上,光輸出能力的最大/最小比率為3至4倍,若不同 光輸出能力者使其等配合時就在加乘上產生不均衡,無法 獲得均勻的輝度分布。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者,其目的在於提供 一種面狀光源裝置及利用該面狀光源裝置之影像讀取裝 置,該面狀光源裝置,係將複數個L E D光源配置於導光體 的端面部處,以能實現多種類(多顏色)或同色複數(光量增 大)的L E D光源或其等結合。 【發明内容】 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導光體,其 背面具有能散射光之光學散射體;以及,複數個光源,配 置於導光體端面部;該導光體,在導光體背面的光源近旁 處具有不存在光學散射體之區域,以使自光源射出之光導 入至導光體内部,並使光經過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從 導光體發光面射出。 另外,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導光 體,其背面具有能散射光之光學散射體;以及,複數個光 源,配置於導光體端面部;該導光體,將來自於光源且朝 向在導光體背面具有光學散射體區域内每單位面積上光學 散射體佔有率較低的區域射出之光,導入至導光體内部, 並使光經過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從導光體發光面射 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出。 另外,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 體,其背面具有能散射之光學散射體;以及,複參 配置於導光體端面部;該導光體,在導光體背面 旁處具有不存在光學散射體之區域,能使向在導 的具有光學散射體區域内每單位面積上光學散射 較低的區域射出之光,從光源導入至導光體内部 經過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從導光體發光面射 【實施方式】 其次,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形態加 圖2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的第一 之分解立體圖。圖2所示的面狀光源裝置,係由 導光體21、用來覆蓋導光體21四周側面之框架 高反射率且配置於導光體2 1背面上的反射板2 4 反射板2 4背面上之底板2 5、配置於導光體2 1 了I 面)上的光擴散片2 6所構成者。 在導光體21上,裝設有第一 LED模組22a及; 模組2 2 b作為將光從端面處射入至導光體2 1之; 第一 L E D模組2 2 a,係裝設於導光體2 1的短邊 中央處,而第二L E D模組2 2 b,係裝設於導光體 側的側面中央處及側面端緣之間,並且第一 LED 及第二LED模組22b的光射出角度,均成為相同 模組2 2 a及第二L E D模組2 2 b,分別在其内部具 R (紅)、G (綠)、B (藍)的三個LED。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備:導光 l個光源, 的光源近 光體背面 體佔有率 ,並使光 出。 以說明。 實施形態 透明面狀 23、具有 、配置於 ί面(發光 第二 LED fe源。 側的側面 2 1的短邊 模組22a 。第一 LED 備相鄰的 8 1246610 導光體21,其尺寸為27x 50x 3. 5mm,並採用透明丙稀 酸樹脂。在導光體2 1背面上利用印刷技術形成有一種由圓 形白點所構成的散射體圖案。 在用來覆蓋導光體的框架23及底板25上採用白色聚碳 酸酯,而在光擴散片2 6上採用擴散膜片(木本公司製 100GM2) ° 反射板2 4,也可裝設於導光體21和底板2 5之間,採用 反射率較高的材料,例如採用鏡子或鋁薄膜等材料。反射 板2 4的反射率(反射光/入射光)較佳為高於9 0 %。 圖3為由背面(印刷面)方向視導光體2 1之立體圖。導 光體21的背面,如圖3所示,係由不存在光學散射體(或 幾乎不產生散射者)區域,亦即無效區2 7,以及印製有由 圓形白點所成之散射體圖案之印刷區2 8所構成。無效區 27,設置在第一 LED模組22a及第二LED模組22b近旁處, 而印刷區2 8,則離於第一 L E D模組2 2 a及第二L E D模組2 2 b 一定距離而設置。 圖4為顯示形成於印刷區上的散射體圖案之圖式。在導 光體21背面上,配置有無效區27且在離於LED模組一定 距離L的印刷區2 8上印製有如圖4所示的散射體圖案。在 此以黑色表示者,其為圓形白點2 9,此部分之反射率較 高。雖然在此以圓形點來形成散射體圖案,但是其不限於 圓形,也可正方形、菱形等多種變化。在圖4中,導光體 中,LED模組的光射出方向長度L0為50mm,而不存在散射 體的無效區27中,LED模組的光射出方向長度L為10mm。 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圖5為顯示一種散射體圖案之圖式,該散射體圖案形成 於導光體背面整面上,以使得在導光體2 1的短邊側的側面 中央處僅具有第一 LED模組22a時,實現均勻的發光分布。 圖4所示的散射體圖案,係由圖5所示的散射體圖案中除 去在離於L E D模組側一定距離L處的圓形白點2 9後所剩餘 的圓形白點2 9等所構成之散射體圖案。 圖6至圖11,皆為在具有25x47mm尺寸的發光面之上 述架構的面狀光源裝置中,對LED模組施加電流而使面狀 光源裝置發光時的面内輝度分布測定結果。該等LED模 組,皆配置於導光體X軸值較大側上(圖中配置於4 7 m m 側)。至於輝度計,採用T0PC0N製BM7。針對在第一 LED 模組及第二L E D模組上採用R (紅)L E D的情形加以說明。在 圖6至圖11中,發光面以xy座標表示,發光面的一角作 為座標原點,測定間距為1 m m將X軸均分成4 6等分,Y軸 均分成2 3等分。縱轴作為測定輝度(單位為c d / m2)。 首先,針對設置在導光體短邊側的側面中央處和側面端 部之間的第二LED模組之光學特性加以說明。圖6、圖7、 圖8皆是顯示第二LE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6為顯示L = 0 m m時,亦即在導光體整面上形成散射體 圖案時的光學特性,並顯示採用圖5的散射體圖案的第二 LED模組時之光學特性。 圖7為顯示L = 6 m m時,亦即在L E D模組近旁6 m m處設置 有無效區時的光學特性,其在圖5的散射體圖案中,利用 除去從L E D模組側起6 m m範圍内圓形白點之後的散射體圖 1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案時的第二LED模組之光學特性。 圖8為顯示L二1 0 m m時,亦即在L E D模組近旁 置有無效區時的光學特性5其在圖5的散射體圖 用除去從L E D模組側起1 0 m m範圍内圓形白點之後 圖案時的第二LED模組之光學特性。 如圖7及圖8所示,在第二LED模組的光學特 過設置無效區(不存在散射體圖案之區域),以使 近旁處的巨大光量高峰得以減少,且若使無效區 1 0 m m時,就呈現光量高峰明顯降低。結果,除去 後方印刷區之光量平均值升高,可獲得有效區域 勻的面内輝度分布。換言之,透過圖5的散射體 光源近旁處散射之後從發光面射出的光,藉由設 就得以使光呈全反射且更有效地向後方傳導。 圖9、圖1 0、圖1 1,皆為顯示設置在導光體短 面中央處之第一 LED模組的光學特性。 圖9為顯示L = 0inm時,亦即在導光體整面上形 圖案時的光學特性,並顯示採用圖5的散射體圖 LED模組時之光學特性。 圖1 0為顯示L = 6 m m時,亦即在L E D模組近旁 置有無效區時的光學特性,其在圖5的散射體圖 除去從LED模組側起6mm範圍内圓形白點時的第 組之光學特性。 圖1 1為顯示L = 1 0 m m時,亦即在L E D模組近旁 設置有無效區時的光學特性,其在圖5的散射體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0 m m處設 案中,利 的散射體 性中,透 LED模組 長度L為 無效區之 更亮且均 圖案且在 置無效區 邊側的側 成散射體 案的第一 5 m m處設 案中,當 一 LED 模 1 0 m m 處 圖案中, 11 1246610 當除去從L E D模組側起1 0 m m範圍内圓形白點時的第一 L E D 模組之光學特性。 如圖1 0及圖1 1所示,在第一 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中, 透過設置無效區(不存在散射體圖案之區域),以使L E D模 組近旁處減少光量,並該降低光量的部分作為無效部分來 處理。有關該使用法而言,例如圖1 2所示,在發光面側設 置遮光板3 0用以覆蓋無效區,以覆蓋不均勻區域,得以不 均勻區域不再使用。此外,設置覆蓋無效區的遮光板3 0, 可防止從LED模組近旁處漏光。 如上述,第一實施形態,在發光的光射出角為相同的複 數個LED模組配置於導光體上的情形下,透過將不’存在散 射體之無效區設於LED模組近旁處,可解決在LED模組近 旁處所產生的輝度分布不均勻。其因為,將不存在光學散 射體的無效區設於LED模組近旁處,能使無效區以後所形 成的光學散射體,從較遠一點的距離處(遠超過無效區)觀 察距離幾mm左右的LED模組(點光源),故可使包含呈相鄰 的複數個LED模組之光源整體恰好視為點光源。此外,因 為可將複數個LED模組配置於導光體上,故可實現多種類 且增加光量的L E D面狀光源。 其次,參照圖式,針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形態加以說明。 圖1 3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的第二實施形 態之分解立體圖。圖1 3所示的面狀光源裝置,係由具有去 角部39的透明面狀導光體31、用來覆蓋導光體31的五面 側面之框架3 3、具有高反射率且配置於導光體3 1背面上 12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的反射板3 4、配置於反射板3 4背面上之底板3 5、配置於 導光體3 1頂面(發光面)上的光擴散片3 6所構成者。 在導光體31上,裝設有第一 LED模組32a及第二LED 模組3 2 b作為將光從端面處射入至導光體3 1之光源。 第一 L E D模組3 2 a,係裝設於導光體3 1的短邊側的側面 中央處,而第二LED模組32b,係裝設於導光體31的去角 部3 9處。第一 L E D模組3 2 a及第二L E D模組3 2 b,分別在 其内部具備相鄰的R (紅)、G (綠)、B (藍)的三個L E D。 導光體31,其尺寸為27x 58x 3.5mm。此外,導光體31, 係在配置有第一 L E D模組3 2 a之側上具有去角部3 9,該去 角部3 9係對於短邊方向以斜角0且朝向第一 L E D模組3 2 a 的光射出方向予以取角者。在導光體31上採用透明丙烯酸 樹脂。在導光體3 1背面上利用印刷技術來形成有一種由圓 形白點所構成的散射體圖案。 在用來覆蓋導光體的框架33及底板35上採用白色聚碳 酸酯,而在光擴散片3 6上採用擴散膜片(木本公司製 100GM2) ° 在反射板3 4上採用反射率較高的材料,例如採用鏡子 或鋁薄膜等材料。反射板3 4的反射率(反射光/入射光)較 佳為高於90%。 圖1 4為由背面(印刷面)方向視導光體3 1之俯視圖。導 光體3 1的背面,係由不存在光學散射體(或幾乎不產生散 射者)區域,亦即無效區3 7,以及印製有由圓形白點所成 之散射體圖案之印刷區3 8所構成,如圖1 3所示。導光體 13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3 1係在第一 LED模組32a的光射出方向長度為58mm。無效 區37,係朝向光射出方向延在10mm而設置在第一 LED模 組3 2 a近旁處,而印刷區3 8,係從1 0 m m處起朝向光射出 方向延在58mni處而設置在第一 LED模組32a上。 導光體3 1,係具有去角部3 9,該去角部3 9係對於短邊 方向以斜角0且朝向第一 LED模組32a的光射出方向予以 取角者。第一 L E D模組3 2 a,係裝設於導光體3 1的短邊側 的側面中央處,而第二L E D模組3 2 b,係裝設於導光體3 1 的去角部39處。 圖1 5為顯示形成於導光體背面的印刷區域上的散射體 圖案和L E D模組之間的相對位置之圖式。以黑色表示者, 其為圓形白點,具有較高的反射率。雖然在此以圓形點來 形成散射體圖案,但是其不限於圓形,也可正方形、菱形 等多種變化。 第一 L E D模組3 2 a,設置於導光體3 1的短邊側的側面中 央處,並將光朝向散射體圖案較稀疏的區域(每單位面積中 圓形白點佔有率不高的區域)射出。第二L E D模組3 2 b,係 設置成與第一 LED模組32a相鄰,且將光以第一 LED模組 32a之光射出方向斜呈角度0朝向散射體圖案較稀疏的區 域(每單位面積中圓形白點佔有率不高的區域)射出。 圖16至圖19,皆為在具有25x44mm尺寸的發光面之上 述架構的面狀光源裝置中,對於L E D模組施加電流而使面 狀光源裝置發光時的面内輝度分布測定結果。該等LED模 組,皆配置於導光體X軸值較大側上(圖中配置於4 4 m m 1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側)。至於輝度計,採用Τ 0 P C 0 N製Β Μ 7。針對在第一 L E D 模組及第二L E D模組上採用R (紅)L E D的情形加以說明。在 圖16至圖19中,發光面以xy座標表示,發光面的一角作 為座標原點,測定間距為1 m m將X軸均分成4 3等分,Y軸 均分成2 3等分。縱軸作為測定輝度(單位為c d / m2 )。 圖1 6及圖1 7分別顯示在第二L E D模組設置面對於第一 L E D模組設置面傾斜呈1 5 °時之第一 L E D模組及第二L E D 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如圖1 6所示,第一 LE D模組的面 内輝度分布,呈現較平坦的分布。此外,如圖1 7所示,第 二L E D模組的面内輝度分布,即使在L E D模組近旁處出現 光量高峰處,亦可獲得較均勻的分布。 相對於此,圖1 8及圖1 9分別顯示在第二L E D模組設置 面對於第一 LED模組設置面無傾斜時之第一 LED模組及第 二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如圖1 9所示,第二L E D 模組的面内輝度分布,在LED模組近旁處出現較大的光量 高峰處,其相較於圖1 7所示的第二LED模組的光學特性, 均勻性呈現明顯惡化。 由圖1 6至圖1 9所示的面内輝度分布之測定結果得知: 如圖16及圖18所示,在第一 LED模組,不論導光體是否 具備去角部,皆無發現光學特性上的差異。其因為,射入 至導光體(折射率約為1 . 5的媒介)内的光,幾乎保持定向 性而傳導、前進,也沒有能達到去角部的光,就呈現沒出 現去角部影響的輝度分布。 此外,圖1 7及圖1 9予以比較而得知:在圖1 7中,透 15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過使第二L E D模組對於第一 L E D模組傾斜呈1 5 °,使得L E D 模組近旁處的光量高峰呈現大幅小於圖1 9的情況。其因 為,如圖1 5所示,將來自於第二L E D模組3 2 b的光朝向散 射體圖案較稀疏的區域射出之緣故。若第二L E D模組對於 第一 L E D模組傾斜呈1 5 °時,能使來自於在去角部所配置 的第二LED模組之大部分的光,避開造成較大光量高峰之 LED模組近旁處的印刷散射體,並朝向離較遠的散射體 處,使得在全面上均衡地產生光散射。 因而,本發明,係透過使第二LED模組對於第一 LED模 組呈傾斜,並將光朝向散射體圖案較稀疏的區域射出,可 實現多種且增加光量的LED面狀光源。 如圖1 7所示,關於第二L E D模組而言,就在L E D模組 近旁處產生光量高峰,因此也可裝設如圖12所示的遮光板 3 0 (用來覆蓋在LED模組側有產生光量高峰的區域),覆蓋 不均勻區域得以不均勻區域不再使用。 第二L E D模組的能採用斜角範圍小於1 °至4 5 ° ,較佳 在5 °至3 0 °内。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具有複數個L E D模 組時,如圖1 5所示,於L E D模組設有傾斜角度,以能將光 朝向散射體較稀疏的區域射出。若該斜角較小,會使LED 模組和散射體圖案之間距離延長,且在這距離之間的發光 強度不強,故導致使不需要部分成為大面積的面狀光源, 這樣不理想。此外,若斜角大於4 5 ° ,以致光難以朝向長 邊方向傳導,也不理想。 另外,在第二實施形態中,如圖1 5所示採用一種能二 16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維變化的散射體圖案,以使LED模組的光朝向散射體圖案 較稀疏的區域射出。更佳為,在採用一種散射體圖案沒有 以二維變化,僅能朝向靠近LED模組側變疏而由此邊離越 遠變密的長邊方向以一維變化的散射體圖案時,也可使第 二LED模組對於第一 LED模組呈傾斜,以將光射出至導光 體中央處。 此外,在第二實施形態中,雖然於導光體上設置去角 部,並將第二LED模組配置於該去角部處,使得第二LED 模組對於第一 LED模組呈傾斜,但是並不一定要在導光體 上設置去角部,只要能使第二LED模組對於第一 LED模組 呈傾斜,且將光朝向散射體圖案較稀疏的區射出即可,第 二LED模組如何配置皆可。例如,亦可使第二LED模組呈 傾斜而配置於框架上。 此外,在第二實施形態中,雖然使第二LED模組32b的 光射出方向對於第一 L E D模組3 2 a的光射出方向呈傾斜而 配置於導光體31上,但如圖2 0所示,假如將第三L E D模 組3 2 c配置於導光體31上,可更提高光量均勻性。此時, 若中央處光量增大,也可排除第一 LED模組32a,且僅留 第二LED模組32b及第三LED模組32c。 更且,如圖2 1所示,圖2 0所示的面狀光源配置複數個, 也可提供大型的面狀光源裝置。亦即,配置η個光源,就 能製作成η倍大的光源。 另夕卜,在第一及第二實施形態中,雖然關於具有呈相鄰 配設R、G、Β的L E D之L E D模組中,僅針對採用R (紅)的 17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1246610 LED時的光學特性加以說明,但R、G、B的每一 LED呈相 鄰配設,因此在採用G (綠)及B (藍)的L E D時,也可得到同 樣結果。 此外,將紅外線L E D裝設於第一 L E D模組及第二L E D模 組上,再利用紅外線用輝度計進行測量,也可得到與本實 施形態相同結果。並且,將紫外線L E D裝設於第一 L E D模 組及第二LED模組上,再利用紫外線用輝度計進行測量, 也可得到與本實施形態相同結果。採用可見光LED而取代 紅外線或紫外線LED,因導光體的折射率也不依靠波長, 故出現與可見光的結条相同結果。 另外,使第一 LED模組具備R、G、B的LED,且使第二 LED模組具備R、G、B的LED,再使R、G、B同步而發光, 因為第一 LED模組及第二LED模組均為相同顏色,所以可 增高光量。至於LED模組的數量而言,其不限於2個,也 可裝設3個或更多。 此外,使第一 L E D模組具傷R、G、B的L E D,且使第二 L E D模組具備紅外線L E D,就可提供一種能發色R、G、B 及紅外光之面狀光源裝置。並且,使第二LED模組具備紫 外線L E D,就可提供一種能發色R、G、B及紫外光之面狀 光源裝置。 LED模組數量並不限於2個,也可裝設3個或更多,因 此第一 LED模組具備R、G、B的LED,且使第二LED模組 具備紅外線L E D,更作為第三L E D模組具備紫外線L E D,就 可提供一種能發色R、G、B和紅外線以及紫外光之面狀光 18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源裝置。 再者,針對一種利用根據上述第一或第二實施形態所作 的面狀光源裝置之影像讀取裝置,加以說明。 圖2 2為顯示影像讀取裝置之剖視圖,該裝置採用根據 第一或第二實施形態所作的面狀光源裝置之一例。 圖2 2所示的影像讀取裝置,係接觸型影像感測器4 6裝 設於外殼4 3内,外殼頂面由平台玻璃4 5所構成。在平台 玻璃4 5上置放有薄膜原稿4 7,而在薄膜原稿4 7上方處設 置有根據上述實施形態所作的面狀光源裝置4 8。該面狀光 源裝置4 8,可内建於原稿蓋(未圖示),或者掃描薄模原稿 時與原稿蓋交換。 接觸型影像感測器4 6,其内部具有桿狀透鏡陣列4 9、 線形影像感測器4 2,且配置成靠近平台玻璃4 5。此外,該 接觸型影像感測器4 6,更内建有一種當讀取紙張原稿時所 需的線形照明裝置44,當讀取薄膜原稿時則滅燈。 接觸型影像感測器4 6,使其往一定方向往返移動,進行 讀取、掃描原稿。射出於面狀光源裝置48的光,射透薄膜 原稿4 7之後,經過桿狀透鏡陣列4 9再射入至線形影像感 測器42處。 如上述說明,本發明,係在發光的光射出角為相同的複 數個LED模組配置成間隔開之面狀光源裝置中,透過將不 存在光學散射體之無效區設於LED模組近旁處,可解決在 LED模組近旁處所產生的輝度分布不均勻,更且,可配置 複數個L E D模組,故可實現多種且增加光量的L E D面狀光 19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源。 此外,本發明,透過將來自於LED模組的光朝向散射體 圖案較稀疏的區域射出,以可解決在LED模組近旁處所產 生的輝度分布不均勻,藉此可實現多種且增加光量的LED 面狀光源。 【圖式簡單說明】 圖1為顯示先前技術之面狀光源裝置之分解立體圖。 圖2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的第一實施形態 之分解立體圖。 圖3為由背面(印刷面)方向視導光體之立體圖。 圖4為顯示形成於印刷區上的散射體圖案之圖式。 圖5為顯示形成於導光體背面整面上之散射體圖案之圖 式。 圖6為顯示L = 0 m m時之第二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7為顯示L = 6mm時之第二LE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8為顯示L = 1 0 m m時之第二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 式。 圖9為顯示L = 0 m m時之第一 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1 0為顯示L = 6 m m時之第一 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 式。 圖1 1為顯示L = 1 0 m m時之第一 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 式。 圖12為面狀光源裝置之分解立體圖,其裝置在射出面 側具有遮光板用以覆蓋無效區。 20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圖1 3為顯示根據本發明的面狀光源裝置的第二實施形 態之分解立體圖。 圖1 4為由背面(印刷面)方向視導光體之俯視圖。 圖1 5為顯示形成於導光體背面的印刷區域上的散射體 圖案與LED模組之間相對位置之圖式。 圖1 6為顯示在第二L E D模組設置面對第一 L E D模組設 置面傾斜1 5 °時之第一 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1 7為顯示在第二L E D模組設置面對第一 L E D模組設 置面傾斜1 5 °時之第二L E 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18為顯示在第二LED模組設置面對於第一 LED模組 設置面無傾斜時之第一 LE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19為顯示在第二LED模組設置面對於第一 LED模組 設置面無傾斜時之第二LED模組的光學特性之圖式。 圖2 0為顯示裝設有第三L E D模組的面狀光源裝置之圖 式。 圖2 1為顯示配置複數個面狀光源之大型面狀光源裝置 之圖式。 圖2 2為顯示影像讀取裝置之圖式,該裝置採用根據第 一或第二實施形態所作的面狀光源裝置。 (元件符號說明) 12 平面導光體 13 背面 14a, 14b LED 光源 16 白色底板 21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1246610 20 擴 散 片 21 , 3 1 導 光 體 22a ,32a 第 一 LED 模 組 22b ,32b 第 - LED 模 組 18, 23, 33 框 架 24, 34 反 射 板 25, 35 底 板 26, 36 光 擴 散 片 27, 37 無 效 區 28, 38 印 刷 區 29 圓 形 白 點 30 遮 光 板 32c 第 三 LED 模 組 39 去 角 部 42 線 形 影 像 感 測 器 43 外 殼 44 線 形 昭 t \>\ 明 裝 置 45 平 台 玻 璃 46 接 觸 型 影 像 感 測器 47 薄 膜 原 稿 48 面 狀 光 源 裝 置 49 桿 狀 透 鏡 陣 列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22

Claims (1)

1246610 拾、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導光體,其背面具有能散射光之光學散射體;以及 複數個光源,配置於上述導光體端面部; 上述導光體,在導光體背面的上述光源近旁處具有 在光學散射體的區域,以使自上述光源射出之光導入 光體内部,並使光經過上述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 光體發光面射出。 2 . —種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導光體,其背面具有能散射光之光學散射體;以及 複數個光源,配置於上述導光體端面部; 上述導光體,將來自於上述光源且朝向在導光體背 具有光學散射體區域内每單位面積上光學散射體佔有 低的區域射出之光,導入至導光體内部,並使光經過 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從導光體發光面射出。 3 . —種面狀光源裝置,其特徵為,具有: 導光體,其背面具有能散射光的光學散射體;以及 複數個光源,配置於上述導光體端面部; 上述導光體,在導光體背面的上述光源近旁處具有 在光學散射體的區域,將來自於上述光源且朝向在導 背面的具有光學散射體區域中每單位面積上散射體佔 較低的區域射出之光,導入至導光體内部,並使光經 述光學散射體予以散射後再從導光體發光面射出。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 不存 至導 從導
面的 率較 上述 不存 光體 有率 過上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847 23 1246610 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光源,是相同顏色且複數個光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裝 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光源,包含紅外線光源或紫外線光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裝 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光源,包含可見光光源及紅外線光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裝 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光源,包含可見光光源及紫外線光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面狀光源裝 置,其中上述複數個光源,包含可見光光源、紅外線光源 及紫外線光源。 9 . 一種影像讀取裝置,其特徵為:採用申請專利範圍第 1至3項中任一項的面狀光源裝置。 24 312/發明說明書(補件)/92-08/92113 847
TW092113847A 2002-05-23 2003-05-22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canner TWI246610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49544A JP2003346530A (ja) 2002-05-23 2002-05-23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550A TW200402550A (en) 2004-02-16
TWI246610B true TWI246610B (en) 2006-01-01

Family

ID=29545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2113847A TWI246610B (en) 2002-05-23 2003-05-22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cann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48427B2 (zh)
JP (1) JP2003346530A (zh)
TW (1) TWI2466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00655B2 (en) * 2002-08-20 2004-10-05 Sri International Analogs of indole-3-carbinol metabolites as chemotherapeutic and chemopreventive agents
US7278766B2 (en) * 2003-04-04 2007-10-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LED based light guide for dual mode aircraft formation lighting
TW200506459A (en) * 2003-08-06 2005-0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ntegrated backlight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6191521A (ja) * 2004-12-08 2006-07-2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TWI288851B (en) * 2005-03-09 2007-10-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TW200705033A (en) * 2005-07-21 2007-02-01 Jemitek Electronics Corp Back light unit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spectral distribution thereof
TWI314663B (en) * 2005-12-23 2009-09-1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with multiple light sources
TW200728855A (en) * 2006-01-23 2007-08-0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structure
JP2007259396A (ja) * 2006-02-23 2007-10-04 Rohm Co Ltd 線状光源装置、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平面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20080049445A1 (en) * 2006-08-25 2008-02-28 Philips Lumileds Lighting Company, Llc Backlight Using High-Powered Corner LED
KR20080027599A (ko) * 2006-09-25 2008-03-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4496417B2 (ja) * 2008-12-22 2010-07-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ライン光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
US20100214282A1 (en) 2009-02-24 2010-08-26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light source modulation in dual modulator displays
KR101546741B1 (ko) * 2009-05-13 2015-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8339028B2 (en) * 2009-06-30 2012-12-25 Apple Inc. Multicolor light emitting diodes
JP5257280B2 (ja) * 2009-07-14 2013-08-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
JP5132648B2 (ja) * 2009-09-25 2013-0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TW201222028A (en) * 2010-11-23 2012-06-01 Genius Electronic Optical Co Ltd Light guide module
TWM408049U (en) * 2011-01-04 2011-07-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Backlight module
CN103380324B (zh) * 2011-02-15 2016-01-2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12248293A (ja) * 2011-05-25 2012-12-13 Japan Display East Inc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表示装置
CN103375705B (zh) 2012-04-23 2015-08-05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
KR102118309B1 (ko) 2012-09-19 2020-06-03 돌비 레버러토리즈 라이쎈싱 코오포레이션 양자점/리모트 인광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개선
KR102133762B1 (ko) 2013-01-10 2020-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BR112015020571B1 (pt) 2013-03-08 2022-04-12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Método para acionamento de um monitor de escurecimento local, meio de armazenamento não transitório legível por computador e aparelho
JP5769139B2 (ja) * 2013-07-08 2015-08-2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時計
JP6441956B2 (ja) * 2014-03-26 2018-12-19 ドルビー ラボラトリーズ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各種ディスプレイにおけるグローバル光補償
EP3633663A1 (en) 2014-08-21 2020-04-08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 Techniques for dual modulation with light conversion
US9591158B2 (en) * 2015-06-02 2017-03-07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ocument size detection in a document reproduction device
US11360258B1 (en) * 2016-06-01 2022-06-14 Apple Inc. Illuminated input devices
TW202020363A (zh) 2016-09-12 2020-06-01 荷蘭商露明控股公司 照明設備
JP6982213B1 (ja) * 2021-05-31 2021-12-17 Global Mobility Service株式会社 車載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38220B2 (ja) * 1994-05-25 2004-06-1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コーナー部光供給型面光源装置
JP2001184923A (ja) * 1999-12-24 2001-07-06 Casio Comput Co Ltd 光源装置
JP3742570B2 (ja) * 2000-08-11 2006-02-0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402550A (en) 2004-02-16
JP2003346530A (ja) 2003-12-05
US7048427B2 (en) 2006-05-23
US20030218874A1 (en) 2003-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6610B (en) Planar light source and image scanner
EP1397610B1 (en) Compact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US7690831B2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JP4115844B2 (ja) 照明システム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7168841B2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JP5211667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242921B1 (ko) 광원 및 광원 장치
JP5367850B2 (ja) 照明装置
JP499694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087864B2 (ja) 平面発光装置
WO2008029540A1 (fr) Dispositif d'illumination, élément d'émission de lumière et composant d'affichage à cristaux liquides
US7220041B2 (en) Planar light source device
EP2042899B1 (en) Planar lighting device
TWI479234B (zh) 顯示裝置
JP2006269364A (ja) Led面光源装置
JP3955505B2 (ja) 導光板
KR20080100451A (ko) 면 광원장치
EP2116762A1 (en) Surface area illumination device
EP2461205A2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CN111458925A (zh) 光源模块及显示装置
JP2010108947A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140710B2 (ja) 表示装置
US20090180299A1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0205565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00324308A (ja) Led線状光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