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46489B -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peed-change cable - Google Patents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peed-change cab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46489B
TWI246489B TW094100650A TW94100650A TWI246489B TW I246489 B TWI246489 B TW I246489B TW 094100650 A TW094100650 A TW 094100650A TW 94100650 A TW94100650 A TW 94100650A TW I246489 B TWI246489 B TW I2464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ing
cable
chain
derailleur
shi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4100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26462A (en
Inventor
Shinya Matsumoto
Naoki Inoue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0526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26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46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4648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11/1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 B62M11/14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with planetary gears built in, or adjacent to, the bottom bra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62J11/1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 B62J11/13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chanical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Description

1246489 (1) 九、發明說明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於變速用纜線的配設構造,特別是關於自 f了車用變速機的變速用續線的配設構造。 【先前技術】 習知技術的自行車的變速機,其變速用纜線的配設構 ^ 造是作成:其連接於撥鏈器的變速用纜線的連接部,由於 撥鏈器的配設位置是在後輪車軸的附近,所以是在自行車 的後部,連接於撥鏈器的變速用纜線,在從上述連接部朝 向車體後部被導出之後,反轉形成彎曲部,而朝向車體前 方的車把部的變速操作構件延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平8—219139號公報(第3頁—第4頁,第 t 4圖—第5圖) 【發明內容】 (發明欲解決的課題) 如第20圖所圖示,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自行車用變 速機的撥鏈器操作用纜線,該纜線〇 1的內纜線也就是操 作鋼索〇2的一端連接部,是被連接在該圖所沒有圖示的 撥鏈器,藉此以裝備在車把部的沒有圖示的變速操作器的 變速操作,來將上述纜線〇 1的上述內纜線也就是操作鋼 -4- (2) 1246489 索02牽引或放鬆,來使撥鏈器作動,來進行所需要的變 速段的選擇動作。
後撥鏈器操作用纜線〇 1,其配設構造是作成:在從沒 有圖示的對於後撥鏈器的連接部起,朝向車體的後方作成 導出部0 3之後,會反轉形成彎曲部〇 4,沿著車體的下部 水平框架〇 5或沿著斜上方框架0 6,且沿著斜向框架〇 7或 水平框架〇 8而延長,朝向車體前方的車把所設置的沒有 圖示的變速操作器延長,該纜線〇1的另一端也就是延長 端,是經由其內纜線也就是鋼索〇2而連接到變速操作器 如上述,在從對於後撥鏈器的連接部起,朝向車體後 方作成導出部〇3之後,反轉然後朝向車體前方延長的撥 鏈器操作用纜線0 1,在其延長過程,無法避免會有彎曲部 04的存在,該彎曲部04的存在,會使該部分的纜線0 1的 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纜線02與外纜線之間產生摩擦力,而 % 會導致撥鏈器操作動作的操作荷重增加,而妨礙其順暢的 操作性,由於有彎曲部04,所以無法避免地,操作用纜線 〇1在該部分的長度會較長。 上述的操作用纜線,在朝車體前方延長的部分,由於 其配設構造,所以無法消除彎曲部,而由於該構造會很難 減低變速時的操作荷重,而較難確保有良好的操作性。且 會有無法縮短操作用纜線的缺點。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解決這種缺點。 (3) 1246489 (用來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是要用來解決上述課題的變速用纜線的配設 構造,是藉由對變速用纜線從變速機外殼起的導出構造進 行設計,來提升變速用纜線的操作性,使變速操作時的操 作荷重減輕,而是著眼於用來讓變速用纜線縮短的該纜線 的配設方式的改良構造,是具備有:從可自由旋轉地支承 車把的頭管朝斜後下方延伸的車體的主框架、以及被支承 0 於該主框架,在其內部空間內具備有變速機的變速機外殼 ,上述變速機外殻,在面向車體前方或上方的部位具備有 貫穿孔,讓用來將上述變速機進行變速的變速用纜線通過 上述貫穿孔。而上述車體的主框架,是由:從上述頭管略 ‘ 平行地朝後下方延伸的主框架、與下管所構成,上述變速 機外殼,從側面觀察,是配置成與上述主框架及上述下管 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上述貫穿孔是設置在與上述主框架及 上述下管大略相等距離之處。並且,在上述變速機,具備 % 有:以上述變速用纜線進行變速的變速切換機構(M2 ), 上述變速切換機構,是配置在上述變速機外殼內的前方或 上方。 (發明效果) 在第1發明,是具備有:從可自由旋轉地支承車把的 頭管朝斜後下方延伸的車體的主框架、以及被支承於該主 框架,在其內部空間內具備有變速機的變速機外殻,上述 變速機外殼,在面向車體前方或上方的部位具備有貫穿孔 -6 - (4) 1246489 ,讓用來將上述變速機進行變速的變速用續線通過上述貫 穿孔,所以變速用纜線是朝向頭管,所以變速用纜線的撓 曲情況較少,而能夠減少變速操作荷重。而由於纜線的燒 曲情況較少,所以能夠縮短該纜線,而能夠廉價化、輕里 化。並且,由於在貫穿孔的周邊有很大的空間,所以容易 進行貫穿孔周邊的維修。
第2發明,是針對第1發明,上述車體的主框架’是 由:從上述頭管略平行地朝後下方延伸的主框架、與下管 所構成,上述變速機外殻,從側面觀察,是配置成與上述 主框架及上述下管的至少一部分重疊,上述貫穿孔是設置 在與上述主框架及上述下管大略相等距離之處’所以變速 用纜線,就不會朝向車把所設置的變速操作構件而形成不 合理的彎曲部,而以接近略直線的狀態,朝向車體前方延 長配置,能夠抑制內纜線也就是鋼索、與外纜線也就是外 管之間的摩擦情形,而減少變速操作時的變速荷重,能提 ^ 升其操作性。而能夠縮短變速操作用的纜線。 在第3發明,是針對第1發明,在上述變速機,具備 有:以上述變速用纜線進行變速的變速切換機構(M2 ), 上述變速切換機構,是配置在上述變速機外殼內的前方或 上方,藉由將變速切換機構配置在前方或上方,能夠縮短 在變速機外殼內部的變速纜線(鋼索),能更減低變速荷 重,能更廉價化、更輕量化。 【實施方式】 (5) 1246489 根據第1圖〜第1 9圖,針對本發明的具備了具有變 速用纜線的撥鏈器的自行車用變速機的構造的實施例來加 以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的使用具備撥鏈器的變速機T的自行 車B的左側面圖。
該自行車B,是下坡賽用的自行車,是使用於:在森 林道路等的設置有高速彎道或跳台的未鋪裝賽道向下行駛 的計時競賽。 自行車B的車體框架F,如第1圖、第2圖所圖示, 是具備有:從頭管1朝斜後下方延伸的左右的一對主框架 2、從兩主框架2的前端部在其下方朝斜後下方延伸的下 管3,一對主框架2的下方端部與下管3的下方端部,是 互相經由底管4所連結。 由成對的各主框架2的中央部起,是具備有朝其後方 延伸的鞍座框架5。 用來支承鞍座7的上述鞍座框架5,是藉由螺栓B將 其前端腕部5 a固定在主框架2的中央部,而被支承在該 主框架2。 上述頭管1,是可轉向地支承著左右的一對前叉6, 以前叉6的下端部軸支承著前輪W f。 在該說明書中,「上下」' 「前後」及「左右」,是 以自行車B爲基準,分別與自行車的「上下」、「前後」 及「左右」一致。而所謂的側面觀察,是從左右方向來觀 察的意思。 -8- (6) 1246489 在第1圖所圖示的設置在左右主框架2的後部 8,如第1圖、第2圖所圖示,是鄰接於該左右的 框架2的各內側面,可擺動地軸支承著左右的一對 的前端部,在該搖臂9的後端部,位於該左右的一 9之間,是經由車軸1 0軸支承著後輪Wr。左右的 臂9,是經由具有壓縮彈簧與阻尼的懸吊裝置1 1而 在上述左右的一對主框架2,是以樞軸8爲中心而 f下方向擺動。 曲柄軸1 2、以及包含變速機T與朝向後輪Wr 力傳達機構的傳動裝置,是被裝備在自行車B。如; 、第2圖所示,是在車體框架F的下部,在兩主框 後部與下管3的後部,且在與將主框架2的下部、 3下端部予以連接的底管4之間,配置著曲柄軸1 2 機T,在自行車B的右側,用來將驅動力從變速機 到後輪Wr的機構,也就是由:後輪驅動鏈輪1 6、 % 動鏈輪1 7、與架設在兩鏈輪1 6、1 7的循環式的後 鏈條1 8所構成的驅動力傳達機構,是配置在較車 方向中心線更右側處。 上述變速機T的變速機外殼20,如第3圖〜: 所圖不,是將左右對半切割的左外殼2 0 L與右外殼 體所構成的,左右外殼2 0 L、2 0 R,是由:分別包 裝置的CFRP (碳纖維補強塑膠)製的左外罩21 L 罩2 1 R、以及從該左右外罩2 1 L、2 1 R的外側將其 鋁合金製的左補強構件22L與右補強構件22R所構 的樞軸 一對主 搖臂9 對搖臂 一對搖 被連結 可朝上 的驅動 _ 1圖 架2的 與下管 及變速 T傳達 後輪從 輪驅動 體寬度 第5圖 20R合 住內部 與右外 補強的 成,左 -9- (7) 1246489 外罩2 1 L是黏接在左補強構件22L的內側,右外罩2 1 R是 黏接在右補強構件22R的內側。 左右的外罩2 1 L、2 1 R,是經由沒有明確圖示的密封 構件對接在其接合部,夾著該構造,藉由插通在左右補強 構件2 2 L、2 2 R的外周突出部的螺栓孔2 3 L、2 3 R、2 4 L、 24R (在第3圖僅圖示24L、24R)的沒有圖示的螺栓進行 鎖裝,使其一體化。
在左右外殼20L、20R所設置的兩個螺栓孔23L、23L 與23R、23R (在第6圖僅圖示右外殻側的23R),是用 來將左右補強構件22L、22R合體鎖緊的螺栓孔。 在左右外殻20L、20R所設置的兩個螺栓孔24L、24L 與2 4R、2 4R (在第6圖僅圖示右外殻側的24R),而將 左右補強構件22L、22R鎖緊使其合體,並且用來將該外 殼2 0L、2 OR安裝在框架F的螺栓孔,靠近車體前方的螺 栓孔24L、24R,是用來讓螺栓B鎖裝到連結於下管3的 下端的底管4,靠近車體後方的螺栓孔2 4 L、2 4 R,則是用 來讓螺栓B鎖裝到主框架2的後方下端。 在變速機外殼2 0的左右補強構件2 2 L、2 2 R的下部, 如第3圖〜第5圖所圖示,是穿設有曲柄軸承孔2 5 L、 25R,上述曲柄軸1 1是朝左右方向貫穿於該曲柄軸承孔 25L、25R,在其上方位置是穿設有:供上述樞軸8貫穿的 樞軸承孔2 6 L、2 6 R (參照第4圖)。 上述的左右補強構件22L、22R,是與左右外罩21L、 2 1 R —起接合,以螺栓鎖緊而構成了變速機T的變速機外 -10- (8) (8)
1246489 殼20,且被懸架在車體框架F。 如第3圖〜第5圖所圖示,踏板式曲柄軸也 軸1 2,是貫穿變速機外殼20的左右曲柄軸承孔 ,而在突出於變速機外殼2 0的外側的左右端部 端部嵌裝而分別設置有一對曲柄軸臂1 3,如第1 圖所圖示,在曲柄軸臂1 3的前端是安裝著可旋 1 3 a 〇 如第1圖、第2圖及第4圖所圖示,螺栓狀 是穿過:在主框架2的後部2 a所形成的樞軸轂g 穿孔2c、及變速機外殻20的左右的補強構件 上的嵌合在樞軸承孔2 6 L、2 6 R的軸襯1 4而延伸 合安裝於螺栓狀樞軸8的前端的螺母N,而被固 架2的後部2a,各搖臂9,在變速機外殼20的 側邊,在變速機外殼2 0與各主框架2的後部之 由軸環8 a及軸承8 b,可擺動地被支承在樞軸8 ( 圖)。 第6圖,是除去了變速機T的右外殼20R的 看見內部的右側面圖,在該圖是顯示了與曲柄軸 出軸1 5相關聯的部分。 爹照弟3圖、弟5圖而能看出,被收容於變 20內,而從右外殼20R的輸出軸承孔27突出於 出軸1 5,在其右端部是嵌裝著後輪驅動鏈輪1 6。 如第1圖所圖示,在後輪驅動鏈輪1 6、與設 Wr的後輪從動鏈輪1 7之間,是繞掛著後輪驅動彳 就是曲柄 25L、25R ,是使基 圖、第2 轉的踏板 :樞軸8, :|5 2 b的貫 22L > 22R ,藉由螺 定在主框 左右的外 間,是經 :參照第4 一部分而 12與輸 速機外殻 外部的輸 置在後輪 漣條1 8 〇 -11 - 1246489
這裡的後輪驅動鏈輪1 6、後輪從動鏈輪1 7、以及後 輪驅動鏈條1 8,是構成了用來驅動自行車的驅動輪也就是 後輪Wr的上述驅動力傳達機構。 輸出軸1 5是經常與後輪Wr連動,而朝向前進方向P 與後退方向Q連動旋轉(參照第1圖)。 如第5圖、第6圖所圖示,變速機T,是具備有:收 容於變速機外殼2 0內的變速機構Μ 1及變速切換機構M2
變速機構Ml,主要是如第3圖、第5圖、及第6圖 所示,是藉由與曲柄軸1 2與輸出軸1 5相關的部分所構成 ,變速切換機構M2,主要是藉由與第1〇圖〜第12圖等 所示的撥鏈器軸相關的部分所構成。 該變速切換機構M2,是作用於變速機構μ丨,將變速 機構Μ 1朝向所需要的變速位置進行切換。 變速機構Ml,是具備有:第3圖、第5圖、第6圖 ^ 所圖示的單向離合器3 2、該圖所圖示的滑動機構s、驅動 鏈輪部3 0、變速鏈輪部4 0、循環式的變速鏈條4 8、及輸 出軸1 5。 變速鏈輪部40,是將複數的鏈輪4 1〜47,從左側朝 向右側,依照大小的順序,隔著間隙多段地重疊,而花鍵 結合在輸出軸1 5。 如第3圖、第5圖所圖不’曲柄軸1 2,是經由在變速 機外殼2 0的左右補強構件2 2 L、2 2 R的曲柄軸孔2 5 l、 2 5 R所肷裝的左右的一對軸承3 8 ’而可自由轉動地被支承 •12- (10) 1246489 在變速機外殼2 0,在該曲柄軸1 2的兩端,是一體地嵌裝 著曲柄軸臂1 3,如第1圖所圖示,在曲柄軸臂1 3的前端 是樞支安裝著踏板1 3 a,藉由跨坐在鞍座7的沒有圖示的 自行車B的騎乘者的腳,來將曲柄軸12朝向前進方向p 旋轉驅動。
在第3圖、第5圖,在曲柄軸1 2,驅動鏈輪部3 0, 是配置在兩軸承3 8之間,驅動鏈輪部3 0的驅動鏈輪3 1, 是經由與曲柄軸1 2同軸配置的單向離合器3 2以及滑動機 構S,而被安裝在曲柄軸1 2,藉由曲柄軸1 2將其旋轉驅 動。 如第7圖所圖不,單向離合器32,是由:藉由曲柄軸 1 2的一部分的外周部本體所構成的內離合器3 2 a、以下述 的內筒部34 (參照第3圖)的一部分所構成的外離合器 32b、卡合在外離合器32b內周的卡合部的複數的棘爪部 32c、以及安裝在內離合器32a,將棘爪部32c的前端以卡 ^ 合於外離合器3 2的內周面的凹部的方式進行彈壓的環狀 彈簧32d所構成。 藉由單向離合器32的作用,只有當乘坐於自行車B 的駕駛者踩踏踏板1 3 a,使曲柄軸1 2朝向讓自行車B前 進的前進方向P轉動時,曲柄軸1 2的轉動力才會傳達到 驅動鏈輪3 1,而當自行車B前進時,當自行車B的駕駛 者停止踩踏踏板1 3 a,讓驅動鏈輪3 1朝向前進方向P旋轉 時,也就是說,當相對於驅動鏈輪3 1,曲柄軸12相對性 地朝後退方向Q旋轉時,會阻斷從驅動鏈輪3 1朝向曲柄 -13- (11) 1246489 軸1 2的旋轉力量。 在第3圖〜第5圖’在單向離合器32與驅動鏈輪31 之間’是設置有滑動機構S,該滑動機構s,是可將驅動 鏈輪3 1相對於曲柄軸1 2朝向曲柄軸軸線方向移動,並且 將驅動鏈輪3 1與單向離合器3 2的外離合器3 2 b —體地旋 轉。 在第3圖〜第5圖所圖示的滑動機構s,是由:內筒 ^ 部3 4、外筒部3 5、以及滾珠花鍵機構3 6所構成。 內筒部34,其右端部構成了上述單向離合器32的外 離合器3 2b,並且是經由一對滾針軸承3 3可轉動地被支承 在曲柄軸1 2的外周的筒部,外筒部3 5,是被配置在內筒 部3 4的直徑方向外側的筒部。 滾珠花鍵機構3 6,是設置在內筒部3 4的外周面與外 筒部3 5的內周面之間的使用滾珠3 6 c的花鍵卡合機構’ 在該機構的外筒部3 5的環狀凸緣部,是藉由鉚釘3 1 a而 | 一體地結合著驅動鏈輪3 1,外筒部3 5與驅動鏈輪3 1 ’是 沿著曲柄軸1 2的軸線方向一體地移動,並且可相對於變 速機外殼20進行旋轉。 在驅動鏈輪3 1的外周部,是藉由鉚釘3 1 b —體地安 裝著鏈條導引部37。 如在第3圖〜第5圖所圖示,用來使滑動機構S與驅 動鏈輪3 1 —體地旋轉,並且可將驅動鏈輪3 1及外筒部3 5 相對於內筒部3 4朝向曲柄軸軸線方向移動的滾珠花鍵機 構36,是在內筒部34的外周面與外筒部35的內周面’是 -14- (12) 1246489 以:互相在直徑方向面對面且朝向曲柄軸方向的複數對的 半圓形剖面的收容溝槽36a、36b、以及跨越各對收容溝槽 可滾動地被收容著,且在圓周方向卡合於內筒部3 4與外 筒部3 5的複數的滾珠3 6c所組成的滾珠列所構成。 爲了限制驅動鏈輪3 1及外筒部3 5的移動範圍,且防 止滾珠36c脫落,在內筒部34及外筒部35的兩端部,是 設置有擋塊 34a、34b、35a、35b。
如第3圖、第5圖所圖示,輸出軸1 5,是經由分別被 保持在變速機外殻2 0的左右的補強構件2 2 L、2 2 R的左右 的一對軸承3 8,而可轉動地被支承著。 在輸出軸1 5的左右軸承3 8之間,由複數的變速鏈輪 所構成的變速用的多段式變速鏈輪部40,是以經常與輸出 軸15 —體旋轉的方式,被安裝在輸出軸15。在該實施例 中,上述多段式變速鏈輪部4 0,是由外徑不相同的7個種 類的變速用的變速鏈輪4 1〜4 7所構成的鏈輪部。 7個變速鏈輪4 1〜4 7,從具有最小外徑的7段速(最 高速)用變速鏈輪47起,至具有最大外徑的1段速(最 低速)用的變速鏈輪4 1,以從右側朝向左側依序變成低段 速的方式,並排排列於輸出軸軸線方向,在輸出軸1 5的 外周面花鍵結合,而被連結到輸出軸1 5。 在驅動鏈輪部3 0與變速鏈輪部4 0,是繞掛有變速鏈 條4 8,藉由該變速鏈條4 8,而在曲柄軸1 2與輸出軸1 5 之間傳達旋轉。後述的變速切換機構M2,是藉由在一組 的變速鏈輪4 1〜4 7之間繞掛變速鏈條4 8,來進行變速的 15- (13) 1246489 機構。也就是說,變速切換機構M2,其作用,是讓變速 鏈條48,從變速鏈輪41〜47之中,繞掛於:藉由變速切 換機構Μ 2所選擇的一個變速鏈輪、與上述驅動鏈輪3 1之 間。 輸出軸1 5,以上述變速鏈輪4 1〜47與驅動鏈輪3 1的 齒輪比所決定的變速比,是藉由曲柄軸1 2所旋轉驅動。
輸出軸1 5的動力,是經由:設置在變速機外殻2 0的 右側外部的後輪驅動鏈輪1 6、後輪驅動鏈條1 8、及後輪 從動鏈輪1 7 (參照第1圖),而被傳達到後輪Wr。 以往當自行車B慣性行駛時,由於變速鏈條沒有旋轉 ,所以很難進行該鏈條48的切換繞掛動作,通常無法以 變速機構Μ 1進行變速操作。在本實施例則具備有對這方 面進行改良的構造。以下針對該構造進行說明。 在第8圖是圖示了後輪Wr的安裝部的構造,後輪輪 轂W r 1,是經由軸承W r 0可旋轉地被支承在,沒有圖示的 搖臂所固定支承的後車軸,該輪轂Wr 1在其左右兩側是具 備有朝直徑方向延伸的環狀鍔部Wr2,在該環狀鍔部Wr2 ,是安裝有:用來支承後輪Wr且朝放射狀延伸的多數的 輻條Wr3,藉由將該輻條Wr3的放射前端固定在後輪Wr 的車輪輪圏Wr4,來將後輪Wr安裝在上述輪轂Wrl。 輪轂Wr 1的圖示的右方的環狀鍔部Wr2的靠更右端 的位置,是設置有從動鏈輪1 7,該鏈輪1 7是經由單向離 合器19相對於輪轂Wrl進行安裝,該單向離合器19,是 具備有在第8圖(b )所圖示的構造。 -16 - (14) 1246489 也就是說,所具備的構造,是由:藉由輪轂w r 1的一 部分的外周部所構成的內離合器1 9 A、具備有形成於從動 鏈輪1 7的內周的多數的卡合部1 9c的外離合器〗9B、以 及在內離合器19A側具有其轉動支點i9a,以彈簧19b彈 壓g襄其卡合於外離合器1 9 B內周的卡合部1 9 c的複數的棘 爪19d所構成。
單向離合器19,藉由該構造,來自於外離合器ι9Β 側的旋轉P,也就是來自於從動鏈輪1 7側的旋轉,會相 對於輪轂W r 1進行傳達,會由從動鏈輪1 7側將驅動力傳 達到輪轂W r 1側,也就是將驅動力傳達到後輪w r側,內 離合器19A側的旋轉,也就是來自於輪轂Wrl側的旋轉 ,則不會對鏈輪1 7側進行傳達。 當曲柄軸1 2的旋轉停止的慣性行駛時,鏈輪1 7不會 被驅動鏈條1 8所驅動,而當於坡道下滑時,後輪Wr相對 性地較鏈輪1 7更快旋轉時,輪轂Wr 1側,也就是後輪wr 側,是自由旋轉。 可是,在本實施例,用來限制上述單向離合器1 9的 上述作動的構造,是具備於輪轂Wr 1與從動鏈輪i 7之間 ,也就是說,輪轂Wr 1的右方側的上述環狀鍔部Wr2接 近的靠右方端部的外周部Wr2、與從動鏈輪i 7左方端側 內周部1 7 a之間,是中介有作用爲摩擦材料的〇形環R, 兩者是經由〇形環R而互相摩擦嵌合,當兩者間的旋轉傳 達扭力是在預定値內時,兩者會摩擦保持讓互相一體地旋 轉,上述單向離合器1 9實質上是成爲喪失其機能的狀態 -17- (15) (15)
1246489 於是,即使當自行車B慣性行駛時,輪轂Wr 1側 也就是後輪Wr側的旋轉會照樣傳達倒從動鏈輪1 7,後 驅動鏈條1 8,會伴隨著從動鏈輪1 7的旋轉而旋轉,該 輪驅動鏈條1 8的旋轉會被傳達到變速機構Μ 1,並且讓 速鏈條48旋轉。藉由該構造,即使自行車Β進行上述 慣性行駛時,也能容易地進行鏈條4 8的切換繞掛,而 順暢地進行變速操作。 另一方面,爲了防止在自行車Β行駛時對變速機 Μ 1施加過大的負荷,當來自於變速機構Μ 1側的超過預 値的負荷施加於後輪驅動鏈條1 8時,會克服上述〇形 R所導致的上述輪轂Wr 1與鏈輪1 7間的嵌合摩擦力, 兩者互相相對旋轉,藉由單向離合器1 9的作動僅讓後 Wr旋轉,後輪Wr的旋轉不會傳達到從動鏈輪1 7側, 然,後輪驅動鏈條1 8、變速鏈條4 8是成爲不會旋轉的 造。 接著,針對本實施例的技術特徵構造也就是變速切 機構M2的主要與撥鏈器60相關的構造來加以說明。 在第6圖與第9圖,藉由自行車B的車把部的變速 作用機構5 0 (參照第1圖)所作動的變速切換機構M2 是具備有:撥鏈器60、及具有張緊滑輪71的張緊裝置 如第6圖所圖示,變速鏈條48,是被繞掛在:驅動 輪3 1與上述變速鏈輪4 1〜47、以及當以人力行駛時, 輪 後 變 的 能 構 疋 TES. 讓 輪 當 構 換 操 70 鏈 將 -18- (16) 1246489 變速鏈條48配置在鬆弛側的導引滑輪65與張緊滑輪7 1。
在第1圖所圖示的變速操作用機構5 0,是具備有··以 自行車B上的駕駛者所操作的變速柄所構成的變速操作用 構件5 1、用來將變速操作用構件51的動作傳達到撥鏈器 60而連結著變速操作用構件5 1與撥鏈器60的變速用纜線 C,該纜線C,是由: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以及 覆蓋該鋼索5 2的外纜線5 3 (參照第1圖、第1 0圖)所構 成,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2,實質上是連結著變速操 作用構件51與撥鏈器60。 如第1 1圖所圖示,在成對的左右各個外殻20L、20R ,在其上方位置是設置有:朝內側突出的轂部20L1、 20R1,這些轂部20L1、2 0R1,從圖可看出,兩外殻20L 、20 R的寬度不相同,所以其突出長度不相同,寬度較寬 的右邊的外殼20R側的轂部20R1其突出長度較長,具有 貫穿孔20R2,寬度較窄的左邊的外殻20L側的轂部20L1 ,其突出長度較短,具有盲孔2 0L2,在該盲孔20L2是切 設有母螺紋。 當要組裝左右外殻20L、20R將其合體時,兩轂部 20L1、20R1是互相在同一線上相對向,兩轂部20L1、 20R1的突出端部是成爲抵接狀態,插穿於右邊的外殻20R 側的轂部20R1的貫穿孔20R2的鎖裝螺栓Bo,是鎖入於 左邊的外殼20L.側的轂部20L1的盲孔20L2的母螺紋,藉 此,將左右兩外殼20L、20R互相堅固地鎖裝而一體化。 在上述前端互相抵接的轂部2 0 L 1、2 0 R 1的外周部, -19- (17) 1246489 是嵌合著中空套筒狀的撥鏈器軸6 1,在該套筒狀的撥鏈器 軸6 1,在其左方軸端突出部6 1 a具備有孔部6 1 b,在該孔 部6 1b、與在左邊的外殼20L的轂部20L1基部所形成的 孔部2 0 L 3之間插入固定銷栓6 1 A,藉此,撥鏈器軸6 1, 會相對於外殼20L被定位在正確的位置’而相對於兩轂部 2 0 L、2 0 R的外周部被嵌合支承著。
如第9圖〜第12圖所圖示,在套筒狀的撥鏈器軸61 的外周部是安裝有撥鏈器60,因此,在該軸部6 1的外周 部是設置有:具備有兩個平行的軸線Y的並列構造的隆起 部6 1 c,在該隆起部6 1 c分別開設有孔部6 1 d (參照第1 2 圖),在該孔部61d,是插入有用來將該撥鏈器60實質安 裝到撥鏈器軸61的撥鏈器臂62安裝用支承軸62a,在該 成對的隆起部6 1 c所開設的孔部6 1 d是互相平行的,並且 該孔部6 1 d,具有軸線Y,該軸線Y,是朝向以預定的角 度相對於上述套筒狀的撥鏈器軸6 1的軸線X交叉的方向 延長。 撥鏈器60,如第9圖、第10圖、第11圖、第14圖 所圖示,是具有臂部62,該臂部具有一對類似Η字型的 板形的撥鏈器臂62Α、62Β,該臂部62,其各臂部62Α、 62Β的前端是被轉動支承在撥鏈器主體63的作成一對的 支承軸63a ’藉此將兩個臂部62a、62Β組裝形成平行連 桿,撥鏈器60,是經由該臂部62,而被安裝在套筒狀的 撥鏈器軸6 1。 成對的撥鏈器臂6 2的對撥鏈器軸6 1的安裝,各撥鏈 -20- (18) 1246489 器臂62A、62B的作成雙叉狀的基部62A1、62B1 (參照第 1 〇圖(a )),是被定位成:從兩側夾著上述成對的撥鏈 器軸6 1的隆起部6 1 c,在上述隆起部6 1 c的開孔6 1 d (參 照弟10圖、弟12圖)插通支承軸6 2 a ’藉由其女1 ’曰襄 形成上述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是以相對於撥鏈器軸 6 1以預定角度交叉的兩個支承軸6 2 a爲支點而可轉動地被 支承著。
在形成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的其中一方的撥鏈器 臂62A基部62A1的支承軸62a、以及另一方的撥鏈器臂 62B前端的撥鏈器主體63的支承軸63a之間,張設有壓 縮彈簧62b (參照第10圖(c ))。 該壓縮彈簧62b,當變速用纜線C的內纜線也就是操 作用鋼索5 2爲鬆驰狀態時,其作用會將成對的撥鏈器臂 62A、62B互相拉近,在不進行變速操作的上述變速用鋼 索5 2的鬆弛狀態,在第1 0圖(c )所示的狀態,是保持 著兩個撥鏈器臂62A、62B,其代表著,該狀態是被定位 爲撥鏈器臂62A、62B的初期狀態,當撥鏈器臂62被保持 在該狀態時,第3圖、第5圖所圖示的變速機構Μ1的變 速鏈條48,會被保持在繞掛於最快的鏈輪47的狀態。 變速用纜線C,如第14圖、第1 5圖所圖示,其中一 端安裝部,是被連接在撥鏈器臂62的其中一方的臂部 62Β側端部所設置的外側突出部62Β2,因此在臂部62Β 側端部的上述外側突出部62Β2,是設置有安裝孔62Β3。 變速用纜線C的對上述臂部62Β側端部外側突出部 -21 - (19) 1246489 62B2的安裝,如第14圖、第15圖所圖示,是將變 纜線C的外纜線5 3插入固定到撥鏈器軸6 1的外纜線 孔6 1 e,是藉由將內纜線也就是鋼索5 2的其中一端插 上述臂部62B的上述突出部62B2所設置的上述安 62B3來加以固定所進行的, 用來安裝變速用纜線C的操作用鋼索5 2的上述 孔部62B3,是作爲貫穿孔,具備有:大直徑部62B4 ^ 直徑部62B5,在該孔部62B3的端部是設置有細縫狀 槽 62B6。 另一方面,在操作用鋼索52的其中一端,是設 :用來將鋼索5 2固定於安裝孔6 2 B 3的較鋼索5 2的 更大直徑的膨脹部52a,鋼索52,是沿著細縫狀的 62B6從上述孔部62B3的側面被插入到該孔部62B3 藉由強力地牽引從孔部62B3的小直徑部62B5所導出 索導出部52b,將其膨脹部52a壓入嵌合到該孔部 ^ 的大直徑部62B4,而被抵接卡止在安裝孔62B3的大 部62B4與小直徑部62B5的段部62B7,藉此,操作 索52的其中一端會被安裝在成對的撥鏈器臂62的其 方的臂部62B的側端部。 臂部62B側端部的鋼索安裝部也就是從外側突 62B2的安裝孔62B3所導出的鋼索52的導出部52b, 1 5圖所圖示,在撥鏈器軸6 1的外纜線安裝孔6 1 e, • 插通於該外纜線5 3內,讓變速纜線C,從變速機外i 的寬度較窄的外殼也就是左邊外殻20L的面向車體前 速用 安裝 入到 裝孔 安裝 與小 的切 置有 直徑 切槽 內, 的鋼 62B3 直徑 用鋼 中一 出部 如第 藉由 設20 上方 -22- (20) 1246489 的部位所設置的貫穿孔2 0 L 1,朝向車把部的變速操作用 機構部5 0延長,該變速用纜線C的另一端也就是延長端 是被安裝在變速操作用機構部5 0,變速操作機構部5 0的 續線C的女裝部所延長的操作用鋼索5 2的另一*端,是 經由沒有圖示的手段而被安裝在該機構部5 0的變速操作 用構件5 1。 用來將變速甩纜線C朝向該變速操作機構部5 0延長 ^ 的導引動作,是在使其沿著外殼2 0 L的內壁部之後,在剛 好與車體框架F的主框架2與下管3兩者距離略相等距離 之處所進行的,因此上述貫穿孔20L 1,是被設置在:接 近外殼2 0 L的側壁部的位置,且與主框架2與下管3隔著 略相等距離的上述位置。 在該貫穿孔2 0 L 1,是嵌合著密封構件2 0 L 2,經由該 密封構件20L2將變速用纜線C的外纜線5 3緊密地被保持 在該貫穿孔20L1,與以撥鏈器軸61的外纜線安裝孔61e ^ 對外纜線5 3的安裝相輔助,將該纜線C堅固地被安裝保 持在外殼20L。 變速用纜線c,是從上述撥鏈器臂62B的鋼索安裝孔 62B3沿著車體的前方框架以略接近直線的狀態延長(參 照第1、2圖),將變速用纜線C縮短的話,能保障其內 纜線也就是操作鋼索5 2的順暢的動作,而能達到減低該 變速用纜線C的變速操作荷重的目的。 作爲變速用纜線C的導出口的貫穿孔2 0 L 1,是設置 在變速機外殻的其中一方的外殼2 0 L,所以能容易進行該 -23- (21) 1246489 貫穿孔20L1的開口作業。 在從貫穿孔2 0 L 1延長的變速用纜線c的延長線上, 能夠讓變速機外殼2 0對於車體框架F的安裝部位於該處 ,在該情況,當要將變速機外殼20安裝到框架F時,也 可以兼進行變速用纜線C的安裝動作。
以上述方式被安裝到撥鏈器臂62B的變速用纜線C, 藉由變速操作的對纜線C的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 的牽引,由形成平行連桿的成對的撥鏈器臂62 A、62B所 構成的臂部6 2,是克服壓縮彈簧6 2 b的壓縮力而立起地變 形,將上述兩個支承軸62a作爲其迴旋支點進行迴旋,而 藉由變速操作讓變速用纜線C的操作用鋼索5 2鬆弛,形 成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會由於壓縮彈簧62b的壓縮力 而臥倒變形,將上述兩個支承軸62a作爲其迴旋支點進行 迴旋,撥鏈器臂62,其構造會回復到初期的狀態。 如第9圖、第1 0圖所圖示,在形成平行連桿的撥鏈 器臂62的前端,是經由一對支承軸63a可轉動地安裝著 撥鏈器主體63的基端63b,撥鏈器主體63,是具有偏向 其單邊的略扁平圓筒狀的形狀,在其內部,是具備有彈簧 座部63f,該彈簧座部63f是收容著:以圍繞著中心轂部 6 3 c的方式配置成兩個同心圓狀的互相朝同方向捲繞的直 徑較大的螺旋線圈彈簧63d、及直徑較小的螺旋線圈彈簧 6 3 e ° 朝向該彈簧座部63f的臂部構件64,在該撥鏈器主體 6 3的基端6 3 b鄰接位置,也就是說,在將撥鏈器主體6 3 -24 - (22) 1246489 安裝在撥鏈器臂62前端的安裝鄰接位置,其基端64b是 藉由支承銷栓6 4 a可轉動地支承而延長(參照第1 0圖) ,在該臂部構件64與撥鏈器主體63的彈簧座部63f的相 對向空間,是可旋轉地經由支承軸6 5 a軸支承著上述的導 引滑輪6 5。
導引滑輪6 5在上述相對向空間的利用可旋轉的支承 軸65a所進行的軸支承,是藉由在撥鏈器主體63與臂部 構件64的各相對向面部所形成的貫穿孔63 g、64c所插通 的支承軸65a所構成,導引滑輪65,是經由嵌合於該支承 軸65a的套筒65b而以軸承65c所支承著。 在特徵上,參照第9圖、第10圖能夠看出,上述支 承軸6 5 a,是設置成:讓其軸線Z與上述撥鏈器軸6 1的 軸線X平行(參照第1 0圖),該構造,是要保障繞掛於 導引滑輪65的變速鏈條48是維持適當的狀態。 上述支承軸65a所進行的導引滑輪65的可旋轉的軸 支承’雖然如上述是經由套筒6 5 b以軸承6 5 c所支承,而 如第10圖所示,在該套筒65b,在其外周部兩端形成有環 狀段部65b 1、65b2,在其成對的段部,是分別可擺動地支 承著:由一對板狀臂部72A、72B所構成的張緊臂部72的 各個基部72A1、72B1。 由一對的張緊臂72A、72B所構成的張緊臂部72,各 臂部72A、72B是分別從上述基部72A1、72B1互相使其 板面相對向而以預定的長度延長,在成對的臂部前端附近 的相對向面部,是形成了具有貫穿孔72A2、72B2的轂部 -25- (23) (23)
1246489 72A3 、 72B3 。 在張緊臂72A、72B的前端附近的位置’是藉 於轂部72A3、72B3的貫穿孔72A2、72B2的支承軸 經由軸承72b,將張緊滑輪7 1可旋轉地保持在該轂 張緊臂部72的前端,是作成藉由上述支承軸 將兩張緊臂72A、72B互相一體地固定著的構造。 如第9圖所圖示,在張緊臂邰72的一對張緊 接近於撥鏈器主體63的彈簧座部63 f的臂部72 A 置有··從該座部相對向面部朝向該座部6 3 f突出的 72al,該突出片72al的突出端是到達至座部63f 在該突出片72al的突出端,是卡止著收容於遵 內的兩個螺旋線圈彈簧6 3 d、6 3 e內的外側的彈簧 其中一端63dl,該彈簧63d的另一端63d2,是被 從該座部6 3 f的內周面朝向外周面挖去的切槽, 6 3 d,是將朝向第6圖圖示的順時鐘方向的轉動力 張緊臂部7 2 內側的彈簧63e,是與上述外側的彈簧63d同 繞的螺旋線圈彈簧,雖然沒有明確的圖示,其中一 卡止在張緊臂7 2 a的基部附近的臂部側部,另一端 止在形成於座部63f的中間環狀肋部63fl的切槽, ’是將與上述外側的彈簧6 3 d同方向的朝向順時鐘 轉動力施加到張緊臂部72,該兩個彈簧63 d、63 e 由插通 72a, 部之間 72a而 臂內的 ,是設 突出片 的內部 部63f 63 d的 卡止在 該彈簧 施加到 方向捲 端是被 是被卡 該彈簧 方向的 會一起 -26- (24) 1246489 作動,這些彈簧的彈性,會對張緊臂部7 2施加相對於朝 向逆時鐘方向的擺動動作的反作用力。
張緊臂部72,在其前端藉由可旋轉地被軸支承的張緊 滑輪7 1,被繞掛在該滑輪7 1的變速鏈條4 8 ’也就是經由 單向離合器42與滑動機構S被軸支承在曲柄軸1 2的驅動 鏈輪3 1,是在第6圖的順時鐘方向被繞掛著’並且朝順時 鐘方向被繞掛在張緊滑輪7 1,通過樞軸8與導引滑輪6 5 之間,朝逆時鐘方向被繞掛在導引滑輪6 5,接著,在具有 捲繞於變速鏈輪部4 0的鏈輪的捲繞構造的變速鏈條4 8 ’ 可以施加利用上述螺旋線圈彈簧63d、63e的彈性所造成 的適當的張力。 撥鏈器60是具有上述的安裝構造,具備有在撥鏈器 軸6 1經由其隆起部6 1 c的支承軸6 2 a所支承的形成爲平 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的撥鏈器60,會受到變速操作機構 5 1的變速操作所因應產生的變速用纜線C的內纜線也就 是操作用鋼索52的牽引與放鬆所導致的作用力,形成爲 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會藉由壓縮彈簧62b的壓縮力, 克服該壓縮力而迴旋,進行用來讓變速鏈條4 8在多段變 速鏈輪4 1〜47上切換繞掛的擺動動作。 形成爲該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2的迴旋,是具有以 預定的角度交叉於撥鏈器軸6 1的軸線Y,以兩個平行的 支承軸62a作爲其迴旋支點,當該臂部62迴旋時,該臂 部62前端的撥鏈器主體63,是以支承軸63a爲支點與該 臂部62相對旋轉,雖然臂部62迴旋移動,而維持著第6 -27- (25) 1246489 圖所圖示的假想線的位置,以該支點6 3 a作爲轉動支點, 其本身的轉動角度沒有改變,藉此,可防止:剛進行變速 操作時的撥鏈器臂62的迴旋、擺動所導致的導引滑輪65 的旋轉變動、或施加於該導引滑輪6 5的變速鏈條4 8的不 規則的旋轉變動。 藉由撥鏈器臂6 2的以上述的支承軸6 2 a爲迴旋支點
迴旋,經由支承軸65a被安裝在撥鏈器主體63的導引滑 輪6 5,如第3圖〜第6圖所圖示,例如,從多段變速鏈輪 部4 0的最小外徑的變速鏈輪4 7朝向最大外徑的變速鏈輪 47進行移位(參照實線位置與假想線位置),藉由該導引 滑輪6 5的移位,而進行後述的變速機構μ 1的多段變速的 將變速鏈條4 8切換繞掛到所需要的變速鏈條。 伴隨著形成爲平行連桿的撥鏈器臂6 2的迴旋的導引 滑輪65的移動範圍,是從以壓縮彈簧62b的作用讓上述 撥鏈器臂6 2成爲其初期狀態的位置也就是第6圖的最接 近輸出軸1 5的以實線顯示的第一位置,至最遠離該軸1 5 的以假想線顯示的第二位置的範圍,在本實施例中,在從 該實線顯示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假想線顯示的第二位置的期 間’是進行了從最高速的第7速朝向最低速的第1速的變 速切換。也就是進行了將變速鏈條4 8從變速多段鏈輪部 4〇的最小外徑的鏈輪47到最大外徑的鏈輪4 1的繞掛切換 伴隨著用來使變速鏈條4 8的各段的對變速鏈輪的切 換繞掛的導引滑輪65的移動,張緊裝置70會受到變速鏈 -28- (26) (26)
1246489 條4 8的張力變化所導致的按壓力,而讓張緊臂72 滑輪65的支軸65a作爲轉動支點而迴旋,從第6 實線顯示的初期位置也就是第一位置移動到以假想 的第二位置。 張緊臂72,在其移動位置,也就是在上述實線 第一位置,又在假想線顯示的第二位置,並且在其 間位置,利用收容於彈簧座部63f的螺旋線圈彈簀 63e的作用,經常將適當大小的張力施加在變速鏈 以防止變速鏈條4 8的鬆弛。 本實施例的具有變速用纜線C的撥鏈器60的 與其安裝構造如上所述。 第6圖的80是變速鏈條48的排列機構。針築 條4 8的排列機構8 0簡單地加以說明。 在第6圖,在繞掛於:變速鏈輪部40的鏈條 側、與上述驅動鏈輪3 1的鏈條4 8捲入側之間的變 ^ 4 8的經過路線,是設置有:用來排列變速鏈條4 8 導引構件81。 第1 6圖是用來顯示上述變速鏈輪部40與驅動 與鏈條導引構件8 1的相互位置關係,僅顯示相關 機外殼20內的變速鏈條48排列的構件的右側面圖 圖(a )是上述鏈條導引構件81的側面圖,第17 是鏈條導引構件81的上面圖。上述鏈條導引構件 合成樹脂製’是由:設置在鏈條經過路線的上側白々 引部8 2、設置在鏈條經過路線的下側的下側導引 以導引 圖的以 線顯示 顯示的 移動中 63d、 條48, 構造、 變速鏈 40捲出 :速鏈條 的鏈條 鍵輪3 1 於變速 ,第17 11(b) 81,是 上側導 部83〜 -29- (27) 1246489 以及連結上述兩導引部的上下連結部84所構成。 上側導引部8 2是變速鏈條4 8的上方移動限制構件, 下側導引部8 3是變速鏈條4 8的下方移動限制構件,藉由 上下連結部8 4,讓上述兩構件一體化而成爲一個零件。在 上下連結部84,是設置有兩個螺栓孔85,如第1 7圖(b )所圖不’鏈條導引構件8 1,是經由插通於該螺栓孔8 5 的螺栓88,而被固定在外殼20L的左補強構件22L。
鏈條導引構件8 1,如第6圖、及第1 6圖所圖示,是 配置在變速鍵輪部4 0與驅動鍵輪3 1的中間,在側面觀察 ,上述上側導引部8 2,是設置在與多段的變速鏈輪部4 0 重疊的位置。 上下的導引部82、83的變速鏈條流通側表面,當從 變速鏈條4 8移動方向來觀察時,是平行的,是成形爲: 具有充分的寬度讓變速鏈條48可以通過上下側導引構件 8 2、8 3之間。 如第17圖(b )所圖示,上側導引部8 2的變速鏈輪 部4 0側的前端,形成有傾斜的梳齒部8 6。各梳齒部,是 插入到各變速鏈輪4 1〜4 7的齒前端的間隙,在變速鏈條 4 8繞掛切換時’從變速鏈條4 8所嚙合的變速鏈輪4 1〜4 7 的其中之一讓變速鏈條48確實地脫離,讓變速鏈條48被 朝向驅動鏈輪3 1的方向回送。 如第17圖(a )所圖示,在鏈條導引構件81的驅動 鏈輪3 1側’是設置有:狹窄地限制所通過的變速鏈條4 8 的上下位置的喉部8 7。這是將變速鏈條4 8的通路的上下 -30- (28) 1246489 寬度作得較窄的部分。 接著,針對在本實施例所裝備的後輪驅動鏈條1 8的 張力調整機構來加以說明。 如第1 8圖所圖示,是具備有用來調節後輪驅動鏈條
1 8的伸展的鏈條張力調整機構9 0,該鏈條1 8的張力調整 機構90,是被設置在突出片2A,該突出片2A,是形成爲 從鄰接於後輪驅動鏈條1 8的驅動行駛路線的主框架2的 後部2a朝後方突出,在該突出片2A形成有長孔部2B。 而且設置有滾子保持體9 1,該滾子保持體9 1具備有 :切設有螺紋的頭部9 1 a、與從該頭部9 1 a延伸的一對板 狀挾持片9 1 b、9 1 c ;在該滾子保持體9 1的一對板狀挾持 片91b、91c的其中一方的91b,是設置有:用來讓支承滾 子92的作爲軸部的鎖裝螺栓93貫穿的開口 9 1 b 1,在另一 方9 1 c,是設置有轂部9 1 c 1,該轂部9 1 c 1切設有供該鎖 裝螺栓93所用的母螺紋。 滾子保持體9 1,是用其一對的板狀挾持片9 1 b、9 1 c 從包含上述突出片2A的長孔2B的該長孔周邊部兩側被挾 持著,從該其中一方的挾持片9 1 b的開口 9 1 b 1插入鎖裝 螺栓9 3,藉由讓該螺栓9 3通過長孔部2 B鎖裝到另一方 挾持片9 1 c的轂部9 1 c 1的螺栓孔,而被保持在該突出片 2 A。 在從板狀挾持片9 1 c的上述轂部9 1 c 1的螺栓孔所突 出的鎖裝螺栓93的延伸部,是經由軸承94可旋轉地支承 著滾子9 2,並且在上述的滾子保持體9 1的頭部9 1 a,是 -31 - (29) (29)
1246489 設置有壓緊構件95,該壓緊構件95,是 字型的以夾入方式覆蓋該頭部9 1 a的溝狀 有寬度方向兩端抵接固定在突出片2A的 壓緊構件95的頂部,是開設有讓調整螺相 孔 95b。 當進行後輪驅動鏈條1 8的張力調整 承滾子92的軸部的鎖裝螺栓93放鬆,藉 95的螺釘孔95b所插入,而鎖入到滾子俱 9 1 a的螺栓孔的調整螺栓96朝左右方向轉 體91沿著突出片2A的長孔部2B朝上下 子92相對於鏈條1 8的抵接情形,如果達 適當的張力調整的話,再將鎖裝螺栓93 體9 1相對於突出片2 A進行固定即可。 滾子92,是具備有如第1 9圖所示的丰| 也就是說,在以鋁合金等的金屬或硬 製成的滾子主體92A的外周部,是具備有 就是環狀部92 A1、設置在該環狀部92 A 1 部的防止鏈條脫離的環狀的凸緣部92A2 環狀部9 2 A 1的圖示的右方端部的環狀的/ 在該凸緣部92 A2與小突出部92 A3間的ΐ 嵌合固定著以硬質橡膠所構成的環狀的鏈 。在滾子主體92Α的內周部,是設置有Ε 凹部92Α4內是嵌合固定著軸承94。 這裡,針對如上述構成的本實施例的 具備有彎曲成门 構造部,且具備 腳部95a,在該 ^ 9 6貫穿的螺釘 時,是將作爲支 由使從壓緊構件 :持體91的頭部 動,將滾子保持 移動,來調整滾 :成對鏈條1 8的 鎖緊將滾子保持 I造。 質合成樹脂等所 :鏈條抵接部也 的圖示的左方端 、以及設置在該 卜突出部92A3, I狀部9 2 A 1,是 條抵接構件92a ]部92A4,在該 作用來加以說明 32 - (30) 1246489
藉由自行車B的乘坐者踩踏踏板1 3 a,讓曲柄軸j 2 朝向正轉方向p旋轉,其旋轉,是從曲柄軸1 2被傳達到 驅動鏈輪3 1,經由變速鏈條4 8被傳達到變速機構Μ 1。在 變速機構Μ 1,是以自行車Β的乘坐者所進行的變速操作 來選擇所需要的變速鏈輪,經由該鏈輪所變速的旋轉,會 經過:輸出軸丨5、後輪驅動鏈輪1 6、後輪驅動鏈條1 8、 及後輪從動鏈輪1 7,被傳達到後輪Wr,讓該後輪Wr旋 轉’而以自行車B的乘坐者所需要的速度來行駛。 上述的變速機構Μ 1的變速動作,是用以下的操作來 進行。 如第6圖的實線顯示位置也就是初期位置,也就是藉 由具有位於第一位置的撥鏈器臂62的撥鏈器60,在從一 組變速鏈輪4 1〜47之中選擇出作爲作動鏈輪的變速鏈輪 47的狀態,也就是在選擇7段速位置作爲變速位置的狀態 ,自行車Β的乘坐者踩踏踏板1 3 a而將曲柄軸1 2朝前進 方向P轉動時,藉由該曲柄軸1 2的轉動,經由單向離合 器42及滑動機構S,將驅動鏈輪3 1朝向前進方向P旋轉 驅動。 藉由朝向前進方向P所旋轉驅動的驅動鏈輪3 1,經 由變速鏈條48,讓變速鏈輪47、輸出軸1 5、及後輪驅動 鏈輪1 6,以藉由兩鏈輪3 1、47所決定的高速側的最大變 速比來旋轉驅動。 藉由自行車B的駕駛者所旋轉驅動的曲柄軸1 2的動 -33- (31) 1246489 力,是經由驅動鏈輪3 1、變速鏈條48、及變速鏈輪47而 被傳達到輸出軸1 5,輸出軸1 5的動力,是經由上述驅動 力傳達機構而被傳達到後輪Wr,讓自行車B以7段速位 置行駛。
爲了從位於上述7段速位置的狀態,藉由撥鏈器60 切換變速位置,而操作變速操作用構件5 1,選擇較低速側 的變速鏈輪,例如變速鏈輪4 1來作爲作動鏈輪,藉由變 速用纜線C的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的牽引力,將 相對於撥鏈器軸6 1的軸線X方向以預定角度交叉的設置 在成對的隆起部6 1 c的兩個支承軸6 2 a作爲其迴旋支點’ 而克服壓縮彈簧62b的彈力,讓由平行連桿所構成的撥鏈 器臂62立起地進行迴旋。 由平行連桿所構成的撥鏈器臂62,藉由其迴旋動作, 會從實線顯示位置也就是初期位置移到假想線顯示位置, 伴隨著該撥鏈器臂62的移位,讓該臂部前端的導引滑輪 65,會從實線顯示的初期位置也就是上述的7段速位置, 移位到上述的第1段速位置。在該導引滑輪6 5的移位的 過程中,會與導引滑輪6 5 —起,讓變速鏈條4 8從變速鏈 輪4 7依序經過途中的變速鏈輪4 6〜4 2,被切換繞掛到變 速鏈輪4 1,則讓該鏈輪4 1經由變速鏈條4 8而與驅動鏈輪 3 1驅動連結。 撥鏈器臂6 2的前端的導引滑輪6 5,會從第6圖的實 線顯示的位置移位到假想線顯示的變速位置,在該導引滑 輪6 5的假想線顯示位置,變速鏈條4 8會被切換繞掛到最 -34- (32) 1246489 低速側的鏈輪41,成爲第1段速位置,讓自行車b以最 低速度也就是第1段速的速度來行駛。 伴隨著上述導引滑輪65的用來切換繞掛變速鏈條48 的移動所導致的該鏈條4 8的移位,是使該鏈條4 8的張力 作用於驅動鏈輪3 1。其中一方的驅動鏈輪3 1,如第3圖 〜第5圖所圖示,是藉由滑動機構S而可朝向曲柄軸;ι 2 的軸線方向移動,該驅動鏈輪3 1,藉由上述變速鏈條4 8 ^ 的張力,具體來說是藉由曲柄軸12的軸線方向的分力, 而朝向曲柄軸12的軸線方向移動,移位到第3圖〜第5 圖的假想線顯示位置。 導引滑輪6 5的上述移動所伴隨的變速鏈條4 8的切換 繞掛移位所導致的該鏈條4 8的張力,是作用於張緊滑輪 7 1,以導引滑輪6 5的支承軸6 5 a爲轉動支點,使張緊臂 7 2克服張緊彈簧也就是螺旋彈簧6 5 d、6 5 e的彈力而轉動 ,被軸支承於該臂部72前端的張緊滑輪7 1,如第6圖所 | 圖不’是從其初期位置也就是實線顯示位置移位到假想線 顯示位置。張緊滑輪7 1,在其移位位置,是位於:藉由張 緊彈簧6 5 d、6 5 e來給予變速鏈條4 8適當大小的張力的位 置(參照第6圖的假想線)。 另一方面,操作變速操作用構件5 1來讓變速用纜線 C的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鬆弛,選擇較變速鏈輪 4 1更高速側的變速鏈輪4 2〜4 7的其中之一來作爲作動鏈 輪,讓由平行連桿所構成的撥鏈器臂6 2,藉由進行彈壓讓 該平行連桿回復初期位置的壓縮彈簧62b的彈力,移位成 -35- (33) 1246489 朝向上述初期位置回復。藉由伴隨上述撥鏈器臂6 2的移 位所產生的導引滑輪6 5的移動,該導引滑輪6 5會選擇高 速側的變速鏈輪4 2〜4 7內的所需要的一個,隨著該選擇 ,而將變速鏈條4 8切換繞掛到上述所選擇的高速側的所 需要的變速鏈輪。 即使是從上述的低速側朝向高速側的變速切換操作, 在撥鏈器臂62的移位所產生的導引滑輪65的移動所導致 的變速鏈條4 8的張力作用下,經由該變速鏈條4 8被支承 在曲柄軸1 2的驅動鏈輪3 1,是經由上述滑動機構S朝向 曲柄軸1 2的軸線方向移動,移動到曲柄軸1 2的軸線方向 的新的變速位置,也就是移動到繞掛上述變速鏈條48的 所需要的變速鏈輪所對應的位置(參照第3圖〜第5圖) ’以該新的變速位置的所需要的變速比,讓自行車B行駛 當變速位置切換時,操作變速操作用構件5 1的話, 會經由變速用纜線C,將撥鏈器臂62、導引滑輪65、張 緊滑輪7 1朝向所需要的變速位置移動,藉由撥鏈器60, 從一組變速鏈輪4 1〜4 7內的一個變速鏈輪進行選擇,讓 變速鏈條48繞掛在該所選擇的變速鏈輪。 然後,藉由該變速鏈條48切換時的鏈條張力,讓曲 柄軸1 2的軸上的驅動鏈輪3 1,沿著曲柄軸1 2而移動到對 應於上述所選擇的變速鏈輪的位置,藉由不會因此而扭轉 匕匕 4 結 條連 鏈 勖 limn 速驅 變的 的13 置1 位 的 當 適 到 列 排1 .一W 柄 成 達 曲 與 輪 鏈 速 輪 鏈 一一ST1^J 區 馬 的 上 -36- (34) 1246489 本實施例,如上述的方式構成,由於是具有上述作用 的構造,而能達到如以下的特有的效果。
變速用纜線C的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是被 安裝在:在撥鏈器臂6 2的其中一方的臂部6 2 B的側端部 的外側突出部6 2 B 2所形成的安裝部,該安裝動作,從開 口於該突出部62B2的安裝孔62B3的側部切槽62B6將鋼 索52插入’藉由強力地牽引從該安裝孔62B3所導出的鋼 索部分5 2 b,將鋼索端部的膨脹部5 2 a壓入到該孔部的大 直徑部6 2 B 4且抵接於段部6 2 B 7,而被安裝於上述撥鏈器 臂6 2 B的外側突出部6 2 B 2,其安裝動作非常容易,其安 裝的作業性也很好。 從撥鏈器臂6 2 B的上述安裝孔6 2 B 3所導出的鋼索導 出部52b,是朝向車體的略前上方直直地延伸,在撥鏈器 軸6 1的外纜線5 3的安裝孔6 1 e插通於該外纜線5 3內, 而變速用纜線C是從變速機外殼20L上部的貫穿孔20L1 朝向車把部的變速操作用機構部5 0以略直線的狀態延長 ’所以能將變速用纜線C的長度大幅縮短,該纜線C不會 形成不合理彎曲的曲線部,其內纜線也就是操作用鋼索5 2 與外纜線5 3之間幾乎沒有摩擦,能保障操作用鋼索5 2的 順暢的動作,而能大幅地減輕操作用鋼索52的變速操作 荷重。 撥鏈器臂62,是由平行連桿所構成的一對臂部62 A、 62B所組成,該臂部,相對於撥鏈器軸6 1的軸線X,讓其 軸線Y以預定角度交叉的方式,經由支承軸62a進行迴旋 -37- (35) (35)
1246489 地被支承著,以被安裝在該撥鏈器軸6 1,變速操作 速用纜線C的操作用鋼索5 2的牽引、放鬆所導致 部62的迴旋所伴隨產生的導引滑輪65的移動,來 需要的變速鏈輪,而將變速鏈條48切換繞掛的構 由該安裝構造可正確且確實地導引撥鏈器60,能保 所用的該撥鏈器6 0的順暢的移動。 撥鏈器60的對於撥鏈器軸6 1的安裝,是由如 行連桿構造的一對臂部62 A、62B所組成的單純的 就是撥鏈器臂6 2所構成,並且由於用來讓該撥鏈署 動的作動也很簡單,所以當作動時並幾乎不會由於 產生機械性的作動損失,能夠大幅地減少變速用纜; 操作用鋼索5 2的操作力,能以較小的操作力進行 變速操作。 在撥鏈器臂62的前端部所安裝的導引滑輪65 承軸65a是與撥鏈器臂軸61平行,在變速操作時 變速鏈條4 8切換繞掛移動用的鏈條4 8的導引動作 順暢且正確確實地進行。 作爲自行車B的框架F的構造,是採用藉由底 連結主框架2與下管3的各個下方端部的構造,所 了框架F的剛性,被支承於框架F的變速機外殼 被主框架2、下管3、及底管4所包圍的構造部, 藉由主框架2後部的下方端部與底管4所安裝支承 其安裝會成爲堅固且穩定的狀態。 左右的變速機外殼20L、20R的分別朝內側突 時的變 的該臂 選擇所 造,藉 障變速 上述平 構造也 ^ 60移 摩擦力 泉C的 順暢的 ,其支 用來讓 ,能夠 管4來 以強化 20,在 由於是 ,所以 出的轂 -38- (36) (36)
1246489 部2 0L1、20R1,是互相具備於同一軸線上,在古 部2 0 L 1、2 0 R 1是支承著變速機的撥鏈器軸6 1,巨 雙邊支承著撥鏈器軸6 1,所以提昇了撥鏈器軸6 1 剛性,讓該軸部6 1的安裝能很穩定,不需要使接 6 1變粗,可以讓該軸6 1輕量化,進而讓撥鏈器軸 裝構造部小型輕量化。 藉由強化撥鏈器軸6 1的安裝構造部的剛性, 在變速操作的偏向荷重作用時,也可確保撥鏈器聿E 穩定的狀態,而能提昇該變速操作的操作性。 並且能夠兼用左右的變速機外殻20L、2 OR甶 與撥鏈器軸6 1的支承部,所以能將外殻構造簡化。 撥鏈器軸6 1,在其軸端突出部6 1 a具備有孔老 藉由插入到該孔部6 1 b的固定銷栓6 1 A,來將相f 速機外殼20L的安裝位置進行定位,提昇了其安_ 則當安裝時容易進行定位。而由於鎖裝螺栓B 〇, 在較變速機外殼2 0的寬度更內側,所以並不會泊 外殼20的寬度方向突出。 本發明的搭載了變速機的自行車B,是使用灰 林道路等的設置有高速彎道或跳台的未鋪裝賽道尚 的計時競賽的下坡賽用自行車,所以當自行車B右 轉彎行駛時,繞掛在驅動鏈輪部3 0與變速鏈輪部 速鏈條4 8,會受到與自行車B轉彎的方向相反白《 離心力振動,會從驅動鏈輪部3 0的驅動鏈輪3 1白々 離,或者,由於行駛時的行駛路面的凹凸部,讓自 右的轂 於能夠 的安裝 鏈器軸 61的安 則即使 6 1的 連結部 5 61b, •於該變 :精度, 是配置 變速機 :在森 下行駛 :大彎道 40的變 方向的 ί齒部脫 行車Β -39- (37) 1246489 急劇上下振動,而讓變速鏈條4 8從驅動鏈輪3 1脫落。 可是,如上述的變速鏈條4 8的脫落,能夠藉由第3 圖〜第5圖所圖示的設置在驅動鏈輪31的外周部兩側的 鏈條導引部37來防止。
在自行車B行駛的期間,自行車B的乘坐者,讓曲柄 軸1 2逆轉、或是使其停止時,自行車B是以慣性行駛, 特別是如果是於傾斜路面下滑時,自行車B會持續行駛而 後輪Wr會持續旋轉,在本發明的實施例,在後輪Wr的 輪轂Wr 1與從動鏈輪1 7之間,是中介著〇形環等的摩擦 構件,是經由該摩擦構件將後輪Wr 1與從動鏈輪1 7互相 摩擦結合。 於是,在自行車B慣性行駛時,後輪Wr的旋轉,會 從後輪Wr傳達到後輪從動鏈輪1 7、後輪驅動鏈條1 8、後 輪驅動鏈輪1 6、輸出軸1 5、變速鏈輪部40、變速鏈條48 ,即使在慣性行駛時,變速鏈條4 8也是積極地旋轉,所 以行駛時仍能容易進行變速操作。 在本實施例,由於具備有鏈條排列機構80,所以在鏈 條導引構件8 1的變速鏈輪部40側鬆弛的變速鏈條48,是 在喉部8 7排列成一直線狀,而能順暢地被驅動鏈輪3 1所 導引。 由於設置有鏈條導引構件8 1,所以當慣性行駛時驅動 鏈輪3 1是被動旋轉時,變速鏈條4 8雖然會受到鏈條張緊 裝置70的張緊彈簧的張力,而當行駛路面顛簸,或自行 車B的乘坐者強力踩踏踏板而停止時,會產生無法確保鏈 -40- (38) (38)
1246489 條4 8的順暢的移動的情形,而能夠預先確實地預 情形的產生。 變速鏈條4 8,是從變速鏈輪部4 0的下側的捲 推入到驅動鏈輪3 1的捲入側而撓曲、或鬆弛,而 無法順暢地嚙入到驅動鏈輪3 1的捲入側的情形, 導引構件8 1的變速鏈輪40側是鬆弛的變速鏈條48 喉部8 7 —直線地排列著,所以該鏈條4 8能順暢地 掛在驅動鏈輪。 鏈條導引構件8 1,是被配置在變速鏈輪部40 鏈輪3 1的中間,上下的導引部82、83的鏈條流通 ,當從變速鏈條4 8移動方向來看時,是平行的, 爲具有足夠的寬度,藉此,當變速鏈條48切換時 變速鏈條4 8朝輸出軸軸線方向移動’也能順暢地 速鏈條4 8。 上側導引部8 2的變速鏈輪部4 0側的前端’是 % 傾斜的梳齒部8 6 ’該各梳齒部’是被插入到變速金 〜47的重疊的間隙’即使當切換變速鏈條48時’ 實地限制變速鏈條4 8的朝上方的移動’能順暢地 鏈條4 8朝向驅動鏈輪3 1的方向回送。 在鏈條導引構件8 1的驅動鏈輪3 1側’是形成 通過的變速鏈條4 8的上下位置限制得較窄的喉部 喉部8 7所送出的變速鏈條4 8,能夠以切線狀態到 鏈輪3 1的齒前端位置。 在本實施例,由於是設置有:用來調整後輪驅 防這些 出側被 有時會 而鏈條 ,是在 導入繞 與驅動 側表面 是成形 ,即使 導引變 形成有 慧輪41 也能確 將變速 有:將 87,從 達驅動 動鏈條 -41 - (39) 1246489 1 8的張力的張力調整機構90,所以後輪驅動鏈條1 8的伸 展所造成的鬆弛可適當調整,能保障順暢的鏈條驅動。該 鏈條張力調整機構90,是設置在主框架2後部的下方部的 後輪驅動鏈條1 8的行駛路線所鄰接的位置,能確保有充 分的作業空間,能容易進行調整作業,其作業性很好。
鏈條張力調整機構90,其構造很簡單,鏈條1 8的張 力調整作業,只要將鎖裝螺栓93放鬆,且轉動調整螺栓 9 6就能簡單地進行,雖然是簡單的構造,可是能有效率地 進行迅速確實的鏈條的調整作業。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自行車的槪略的左側 面圖。 第2圖是框架的主要部分與外殻的懸架狀態的顯示圖 第3圖是第6圖的A— A剖面圖。 第4圖是第6圖的B-B剖面圖。 第5圖是第6圖的C—C剖面圖。 第6圖是除去變速機τ的右外罩的一部分來看見其內 部的右側面圖。 第7圖是以剖面來顯示曲柄軸的安裝部的主要構造部 的圖面。
第8圖是後輪安裝部的構造部的顯示圖,(a )是以 剖面來顯示後輪安裝部的主要構造部,(b )是(a )的D -42- (40) 1246489 一 D剖面圖。 第9圖是顯示撥鏈器的全體構造的槪要的外觀立體圖 〇 第1 〇圖是撥鏈器的全體構造的顯示圖,(a )是以局 部剖面來顯示撥鏈器的全體構造的顯示圖,(b)是(a) 的E — E剖面圖,(c )是(b )的F - F剖面圖。 第1 1圖是顯示撥鏈器的安裝部構造、其安裝狀態的
第1 2圖是撥鏈器的構造的顯示圖,(a )是以剖面顯 示局部的側面圖,(b )是以剖面顯示局部的端面圖’ (^ )是(a )的α視圖。 第1 3圖是撥鏈器主體的構造的顯示圖,(a )是(b )的G—G剖面圖,(b)是正面圖。 第1 4圖是撥鏈器臂的構造、變速用纜線對該臂部的 安裝構造的顯示圖,(a )是以剖面顯示局部的臂部的俯 視圖,(b)是(a)的Η— Η剖面圖,(c)是(e)的/3 視圖,(d )是臂部的端面圖,(e )是(d )的I 一 I剖面 圖。 第1 5圖是變速用纜線的安裝構造部的顯示圖。 第1 6圖是變速機外殼內的變速鏈條排列所相關的構 造部分的顯示圖。 第17圖是鏈條導引構件的顯示圖,(a)是鏈條導引 構件的側面圖,(b )是鏈條導引構件的上面圖。 第1 8圖是鏈條張力調整機構的顯示圖,(a )是朝向 -43-
1246489 (41) 主框架後部的配設狀態的顯示圖,(b )是(a )的J 一 J 剖面圖。 第1 9圖是以剖面來顯示鏈條張力調整機構的滾子的 圖面。 第20圖是習知的撥鏈器操作用纜線的配設狀態的顯 示圖,(a) 、 (b)是不同實施方式的顯示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B :自行車 B 〇 :鎖裝螺栓 C :變速用纜線 F :框架 T :變速機 Wf :前輪 Wr :後輪 WrO :軸承 W r 1 :後輪輪轂 Wr2 :環狀鍔部 Wr3 :輻條 W r 4 :輪圈部 Μ 1 :變速機構 M2 :變速切換機構 S :滑動機構 R : 〇形環 -44- (42) 1246489 1 :頭管 2 :主框架 2 a ·後部 2A :突出片 2 B :長孔 3 :下管 4 :底管
5 :鞍座框架 6 :前叉 7 :鞍座 8 :樞軸 8 a :軸環 8 b :軸承 9 :搖臂
1 〇 :車軸 1 1 :懸吊裝置 1 2 :曲柄軸 1 3 :曲柄軸臂 1 3 a :踏板 1 4 :軸襯 1 5 :輸出軸 1 6 :後輪驅動鏈輪 1 7 :後輪從動鏈輪 1 8 :後輪驅動鏈條 -45- (43) 1246489 1 9 :單向離合器 19A :內離合器 1 9 B :外離合器 2 0 :變速機外殼 2 0 L、2 0R :外殼 2 1 L、2 1 R :外罩 22L、22R :補強構件
23L、23R、24L、24R:螺栓孔 2 5 L、2 5 R :曲柄軸承孔
2 6 L、2 6 R :樞軸承孑L 3 0 :驅動鍵輪部 3 1 :驅動鏈輪 32 :單向離合器 3 3 :軸承
3 4 :內筒部 3 5 :外筒部 3 6 :滾珠花鍵機構 37 :鏈條導引部 3 8 :軸承 40 :變速鏈輪部 4 1〜4 7 :變速鏈輪 4 8 :變速鏈條 5 0 :變速操作用機構 5 1 :變速操作用構件 46 - (44) 1246489 5 2 :操作用鋼索 5 3 :外纜線 60 :撥鏈器 6 1 :撥鏈器軸 62 :撥鏈器臂 6 2 a :支承軸
6 2 b :壓縮彈簧 62A、62B :撥鏈器臂 6 2 B 2 :外側突出部 62B3 :安裝孔 63 :撥鏈器主體 6 3 a :支承軸 63d、63e :螺旋線圈彈簧 63f :彈簧座部 64 :臂部構件 6 4 a :支承銷栓 65 :導引滑輪 6 5 a :支承軸 65b :套筒 6 5 c :軸承 70 :張緊裝置 7 1 :張緊滑輪 72 :張緊臂 72A、72B :張緊臂 -47 (45) 1246489 72a :支承軸 7 2 b :軸承 80 :排列機構 81 :鏈條導引構件 82 :上側導引部 83 :下側導引部 84 :上下連結部
8 5 :螺栓孔 8 6 :梳齒部 8 7 :喉部 8 8 :螺栓 90 :鏈條張力調整機構 9 1 :滾子保持體 9 2 :滾子 92A :滾子主體
93 :鎖裝螺栓 94 :軸承 9 5 :壓緊構件 96 :調整螺栓 -48-

Claims (1)

  1. (1) 1246489
    十、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變速用纜線的配設 由旋轉地支承車把的頭管朝斜 、以及被支承於該主框架,在 的變速機外殻之自行車之變速 爲: 上述變速機外殻,在面向 有貫穿孔,讓用來將上述變速 過上述貫穿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其中上述車體的主框架,是由 下方延伸的主框架、以及下管 從側面觀察,是配置成與上述 部分重疊,上述貫穿孔,是設 管距離大略相等距離之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 其中在上述變速機’具備有: 的變速切換機構(M2 ) ’上述 述變速機外殼內的前方或上方 構造,是針對具備:從可自 後下方延伸的車體的主框架 其內部空間內具備有變速機 用纜線的配設構造,其特徵 車體前方或上方的部位具備 機進行變速的變速用纜線通 的變速用纜線的配設構造, :從上述頭管略平行地朝後 所構成,上述變速機外殻, 主框架及上述下管的至少一 置在與上述主框架及上述下 的變速用纜線的配設構造, 以上述變速用纜線進行變速 變速切換機構,是配置在上 -49-
TW094100650A 2004-02-10 2005-01-10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peed-change cable TWI246489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34314A JP4494034B2 (ja) 2004-02-10 2004-02-10 変速用ケーブル配設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26462A TW200526462A (en) 2005-08-16
TWI246489B true TWI246489B (en) 2006-01-01

Family

ID=3469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4100650A TWI246489B (en) 2004-02-10 2005-01-10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peed-change cabl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67575B2 (zh)
EP (1) EP1564129B1 (zh)
JP (1) JP4494034B2 (zh)
CN (1) CN100381714C (zh)
DE (1) DE602005000690T2 (zh)
TW (1) TWI2464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79873B1 (ko) * 2003-05-13 2005-03-31 홍재호 수십가지 페달 링 방식의 자전거 드라이브 유닛
KR100479871B1 (ko) * 2003-05-13 2005-03-31 홍재호 정.역 페달 링 시 항상 전진하며, 후진 및 공회전이 가능한 자전거 드라이브 유닛
JP4219311B2 (ja) 2004-08-27 2009-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4353877B2 (ja) * 2004-09-30 2009-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ITMI20071181A1 (it) * 2007-06-12 2008-12-13 Campagnolo Srl Metodo di controllo elettronico di un cambio di bicicletta e sistema elettronico per bicicletta
US10316951B2 (en) 2016-07-13 2019-06-11 Shimano Inc. Bicycle drive unit
US10435112B2 (en) * 2017-04-07 2019-10-08 Shimano Inc. Bicycle drive train
DE102019203119A1 (de) * 2019-03-07 2020-09-10 Shimano Inc. Kettenfüh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vom Menschen angetriebenes Gefäh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452359A (en) * 1936-04-24 1936-08-20 Robert Zahner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change speed gear for vehicles
US4768798A (en) * 1987-04-03 1988-09-06 Reed Curtis H Internal cable arrangement for bicycle frame
US5522612A (en) * 1995-02-06 1996-06-04 Considine; Daniel B. Variable speed drive shaft bicycle
JP3061547B2 (ja) 1995-02-14 2000-07-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ケーブルの防塵システム
US5975266A (en) * 1996-02-21 1999-11-02 Balhorn; Alan C. Multi-speed transmission
FR2753431B1 (fr) * 1996-09-19 1998-11-27 Chih Yin Chung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 vitesse pour une bicyclette
JP2001247073A (ja) * 2000-03-02 2001-09-11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6629903B1 (en) * 2000-04-17 2003-10-07 Shimano Inc. Bicycle derailleur
JP4117825B2 (ja) * 2001-09-25 2008-07-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付き自転車
CZ2002351A3 (cs) * 2002-01-29 2003-09-17 Karel Hladík Řetězový pohon bicyklu
US7150205B2 (en) * 2002-04-04 2006-12-19 Shimano, Inc. Handgrip shifter for a bicycle
JP4116812B2 (ja) * 2002-04-22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US6786497B1 (en) * 2002-05-09 2004-09-07 Richard A. Olszewski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cycle type vehicle
JP4115166B2 (ja) * 2002-05-31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無段変速装置を備える自転車
JP4115311B2 (ja) * 2003-03-26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変速装置
US7381143B2 (en) * 2003-03-26 2008-06-03 Honda Motor Co., Ltd.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564129A1 (en) 2005-08-17
US7367575B2 (en) 2008-05-06
EP1564129B1 (en) 2007-03-14
CN1654839A (zh) 2005-08-17
JP2005225293A (ja) 2005-08-25
JP4494034B2 (ja) 2010-06-30
DE602005000690D1 (de) 2007-04-26
DE602005000690T2 (de) 2008-01-24
TW200526462A (en) 2005-08-16
US20050173889A1 (en) 2005-08-11
CN100381714C (zh) 2008-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46489B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speed-change cable
TWI246493B (en)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 for bicycle
TW200533556A (en) Chain alignment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US7686716B2 (en) Drive sprocket wheel slide restrict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CA2496191C (en) Transmission casing for bicycle
US20110138961A1 (en)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US7988574B2 (en) Transmission for a bicycle
US7381143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JP4514041B2 (ja) 自転車用変速機ケース
JP4133858B2 (ja) 自転車用変速装置
JP6168783B2 (ja) 自転車
GB2611347A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JP4219310B2 (ja) 変速装置
JP2006062576A (ja) 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