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38883B - Vertical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product in a vertical dryer - Google Patents

Vertical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product in a vertical dry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38883B
TWI238883B TW090108128A TW90108128A TWI238883B TW I238883 B TWI238883 B TW I238883B TW 090108128 A TW090108128 A TW 090108128A TW 90108128 A TW90108128 A TW 90108128A TW I238883 B TWI238883 B TW I23888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ck
space
airflow
air
dr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0108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Douglas Clark
Original Assignee
Wenger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ger Mfg filed Critical Wenger Mf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3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3888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2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 F26B21/04Circulating air or gases in closed cycles, e.g. wholly within the drying enclosure partly outside the drying enclo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7/00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7/001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material moving down superimposed floors
    • F26B17/002Machines or apparatus for drying materials in loose, plastic, or fluidised form, e.g. granules, staple fibre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the material moving down superimposed floors with floors which may rotate and turn over as a whole or in part, e.g. around a horizont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Description

1238883 五、發明說明(1) 發明背景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直立、多層曱板、連續批量的乾燥機, 設計用來烘乾顆粒狀物體或是其他相似產品。有關於這項 乾加機和乾燥方法的發明,特別地是在於乾燥機有數層重 疊的、、透氣的乾燥曱板和一個空氣循環總成可不斷地產生 並引導乾燥氣流流通至整個乾燥曱板;一間直立的共通空 間室位在乾燥甲板旁並與乾燥甲板相連,空氣循環總成設 計將流通於各層甲板的氣流送入、通過空間室,並再由空 1至々1L出 這樣可輕易的移除乾燥氣流中的雜質並可使操 作者單獨控制各層甲板的風速和空氣循環效合馬 響其他層甲板。 9心 相關先前技藝描述 具多層垂直曱板的、連續批量的直立式乾燥機,過去以 來,已用於烘乾顆粒狀物體或其他農作物和食品。直立式 的Λ计使產品在曱板間移動可以有適當的距離。此外,由 過J立甲板間會進行數次的翻轉,因此在產品的 ^又士可以有佳的控制。乾燥機逆流的設計(產品向下移 動而乳流由下而上)也提升了能源的效率。 直立式乾無機過去也有數種不同的 ^ ρ 1 ^ ^ σ τ 一 個: 、、、母S甲板均设有游離顆粒收集單元,以旋風分離丨
風扇、或加熱器的形式出現。這樣的做法達到了 ^移除雜質的功效,降底雜質積聚在乾燥機内部元 能性。但這卻是-樣非f昂貴的做法,數個游離顆粒I
五、發明說明(2) 單元大大地增 個牙、統中,只 處。這樣雖然 因此,必須增 能隨著氣流飄 此外,先前 每層甲板進行 流(流速)無法 環的效率。 因此,對於 它要能夠降低 質的移除方面 直立式乾燥機 立地控制。 加了設 -hr 〇 口 百早一 降低成 加乾燥 浮至乾 的這兩 有效的 被單獨 改良的 成本並 可提供 的各層 備成本 的收集 本,但 機由下 燥機上 種方法 乾燥控 地控制 垂立式 有數個 同等的 甲板可 :且佔用了廠房空間。在另〜 衣置位在乾燥機上端的排氣D 無法在每層曱板中移除雜質。 而上的風速使雜質不致掉落 端被收集裴置吸收。 ,均無法獨立於其他層甲极對 制。這表示通過每層甲板的氣 ,也無法控制每層甲板空氣^ 乾燥機有真正且實際的需求, 收集器式之乾燥機,同時在雜 或更佳的效果。此外,亦需要 對風速和空氣循環效率進行獨 本發明 機,包括 烘乾的產 的向下移 產生並引 本發明之 甲板旁並 於各層甲 出。橫置 克服了上 了數層重 品並且具 動。乾燥 導乾燥氣 乾無機运 與乾燥甲 板的氣流 於空間室 發明概述 述的困難,提供 疊的、透氣的乾 有選擇性地使產 機也包括了一個 流流通至各層乾 包括了一間直立 板相連,空氣循 送入、通過空間 的設備可移除氣 一種改 燥甲板 品在乾 空氣循 燥甲板 的共通 環總成 室,並 流中的 良的直 >甲板 燥過程 環總成 和其上 空間室 可不斷 再由空 雜質並 立式乾燥 裝载將被 中一層層 可不斷地 的產品。 位在乾燥 地將流通 間室流 可在各層 空氣循環總成包 燥氣流通過各層甲 的風扇組件包括了 關的调節閘,或者 括了多個可獨立控 板時,可對風速進 一個風扇和一個相 不同轉速的風扇可 1238883 發明說明(3) 甲板進行獨立地控制。 車父佳的方 間室時,:,疋空間室的體積夠大,使乾燥氣流通過空 中的懸浮2速可大幅降底,使空間室中的設備可移除空氣 引導室中的介,外,在空間室中裝設有多個轉向器可重新 收集器。、二虱流向。在空間室的底部最好能有一個微粒 制的風扇組件,當乾 行獨立地控制。典型 連、的、具有選擇性開 被使用。 圖式簡述 圖1是習知直立式乾燥機的側視示意圖,其中每個乾燥 區均包含一個用來移除雜質的旋風收集器; 矿 圖2是另一個習知直立式乾燥機的側視示意圖,整台機 器只有一個用來移除雜質的排氣旋風收集器; 圖3是本發明之改良直立式乾燥機部分省略的後視示意 圖4是沿圖3中4一4線的垂直剖面側視圖,顯示氣流和引 導氣流方向的結構與乾燥曱板和直立空間室的關係· 圖5是沿著圖4中5〜5線的垂直剖面後視圖,顯示直立空 間室的結構; 圖6是沿著圖4中6-6線的垂直剖面後視圖, 乾燥機有關傳送氣流之通道; .、身不直立式 圖7是沿著圖4中[7線的垂直剖面正視圖,顯示直立式
1238883 五、發明說明(4) 乾燥機其他傳送氣流之通道;及 々=8是本發明改良的直立式乾燥機的侧視示意圖,顯示 軋通過乾燥機的流量。 ^ 具體實施例詳述 > =看圖例,特別是圖4-7,顯示出本發明所述的直立式 乾知機1 0。乾燥機丨〇是由八層重疊的、有空間間隔的甲板 (,甲,的數目可以更多或更少)和一個具有多個風扇的空氣 ,裱總成11所組成。乾燥機10有一層最高的入口甲板12、 六個相互交替的風扇甲板和加熱甲板1 4、1 6和底層可選擇 的冷卻曱板18。每個甲板組14、16提供一個乾燥‘,因此 乾:機10 f三個乾燥區。入口甲板12之上有一個產品輸入 =、-2 0成體有一個產品輸入口 2 2,而產品收集車2 4則位 —、"P曱板1 8之下。乾燥機1 〇也包括一間直立的共通空間 3 ’由甲板12-18所支撐並與甲板相連。乾燥機1〇設 由輸入口 22取得逄口 ,姦口山田』「I。 ^ 亍產口口產口口由曱板I 2移動至曱板丨8時被烘 乾,取後由產品收集車24將產品收集並送至 工設備(圖中未示)。 白仅幻加 甲Γ戶=扇甲板14均相同,因此只描述其中-個風扇 :板’巧的,所有加熱甲板16均相 中-個加熱"反。每層風扇甲板! m見圖1和―外邊直立的側牆30、32、前㈣4、和\的牆也板 36此一夕“對直立的内牆38、40位於側牆30、32旁°。士 Γ所二内:43δ、40自前牆34開始延伸至甲板長度大部° /刀,長又t曱板14稍短,使後面保留出一個後空間^,後
1238883 五、發明說明(5) 空間41的重要功能會在梢後敘述。—面短牆4u由甲板上 端向下延伸,並固定於側牆30、32和内牆38、4〇底部。每 面内牆38、40岣有一個直立部分42,一個向外延伸部分 4 4、和一個有孔的向内部分4 6。 請看圖4和圖7,側牆和内牆3〇_38、32_4〇間的空間在向 外延伸部分44之下有多個細長的拱形葉片48、50、52。葉 片間彼此配合形成四個氣流通道,通道是沿著曱板的底部 和曱板的後端敞開著。 、地板28是由多個細長的、併排的、可轉動的橫木“所組 成。地板28具有選擇性開關,透過常見的傳動裝置“(見 ,4)與地板的横木54連接來控制。當地板28在關閉狀態 時圖7所不,使用於支撐其上的產品58,惟地板仍具 有透氣性。然而,當傳動裝置56啟動地板的橫木54使它變 成打開狀態時,產品58則藉由重力掉落至下層甲板。 為了能接觸風扇甲板的内部機件,因此設置了前後門 6 0、6 2 〇 請看圖6 ’可看到一雙風扇總成64位在後空間41之中。 特別的是,風扇總成64包括了 一對強力風扇66、68,分別 裝汉:侧牆30、32上。一條類似γ字型之輸送管由曱板 1::二:Iί伸至輸入口兩侧的風扇6 6、6 8,風扇的排氣 邊則輪▲與由葉片48-52沿著甲板兩侧所形成的通道相 連。 加熱曱板16與風扇甲板14相似,因此也沿用相 號。每層風扇甲a 、 - 板1 4包括了一個地板2 8、外侧牆3 〇、3 2、
第9頁 1238883 、發明說明(6) 如肊3 4、後牆3 β、内侧牆3 8、4 〇、後空間4 1、短牆4 1 a、 和葉片4 8 - 5 2。此外,地板2 8是由可移動的橫木5 4所組 成’是由傳動裝置56所控制。但是,加熱甲板16不同於風 扇甲板1 4 (見圖6 )的地方是在氣流通道的出口具有調節閘 72 74 ’還具有箱型輸送管乃自調節閘μ、74連接出來並 與位在後牆3 6的外侧開口 7 6相接。此外,後牆3 6包含一對 内側開口78 ’曱板亦包括一分叉輸送管go,其具有一對 低、5瓜形之收歛段82,84,及侧段86,88,輸送管80與内 側開口 7 8相通,其開口位於甲板丨6的上方邊緣。加熱器9 〇 ,於輸送管8 0内側,以瓦斯加熱。加熱器9 0與熱空氣輸庫 官9 2相連,輸送管則通到外面的空氣中。 —入口甲板12與加熱曱板16相同,除了入口曱板沒有輸送 管8 0 ’也沒有加熱器9 〇。入口曱板仍有外側開口 7 6,但沒 有加熱曱板1 6所具有的内側開口 7 8。 冷甲板18與風扇曱板14相同,除了在後牆36的中央有 一個新鮮空氣輸入孔9 4。正如之前所述,冷卻甲板是非必 須的。 產品輸入殼體20位在入口曱板12上方,是用來容納傳統 釘耙器具或撒佈裝置(圖中未示),用來將自輸入口22取得 的產品攤平。殼體包括了直立的側牆96、98、前牆 1 0 0、後牆1 0 2、和頂牆丨〇 4。此外(見圖7 ),有一對内牆 9 6a、98a位在對映的側牆96、98旁。在後牆頂端有一 ^空 氣輸入孔106與側牆與内牆9 6 —9 6a、9 8 —9 8a間的空間相工 接。
第10頁 1238883 五、發明說明(7) 空間室2 6位在曱板1 2和1 4 - 1 6的後牆旁,空間室在後端 有側壁108、11〇(見圖3),還有後壁112和前壁113,在前 壁113有一出〇113a。後壁112在每層加熱甲板16有一對門 114。此外,在後壁112中央有一狹長的、垂直的凹槽 1 1 β可和位在風扇甲板1 4中央的門6 2相通。向内延伸壁 Π8形成了凹槽116並與空間室的後壁112及甲板的後牆36 J 4二具熱空氣強力風扇120與位在其中的每根輸送管 9 Z相連。 Μ ^有多個轉向器122 ’位在每個加熱甲板16上 個傾w看 看見母個轉向器122包括— 貝斜片奴124和-個倚牆片段126。 此外,空間官? β、吾_JL- 口 13〇和一個細長的遇V台底層收集車128,位在雜質出 * η Μ / 輪送雜質的螺旋鑽132之下。 必要,還可再加上ϋ 台傳統的排氣風扇134 ;若有 或灰塵可順利的移除:旋風分離機來確保在空間室26雜質 運轉過程中,產口 機1〇,首先產品攤;於粒物質)經由輸入口22進入乾燥 定數量的產品將—芦二:口曱板12上。在乾燥過程中,固 下,在每層甲板12二μ的向下移動,在連續運轉的情形 如圖7所示。 上均有固定數量的產品。這個情形 專乙無機1 0在連續谨絲 66、68會將新鮮空的十月形下’位在冷卻甲板18的風扇 下的葉片48-50所弓丨十導入/这些氣流的方向是由在地板28 守。氣流向上移動通過上一層載有產
第11頁 1238883
—务明过明(8 ) 的甲板(請看箭頭1 3 6、1 3 8 )。當新鮮空氣流過產品後, 返17向上進入曱板1 8有孔的向内部分4 6,之後氣流便進入 上一層加熱甲板1 6由葉片所形成的氣流通道(請看圖7,箭 一 ) 氣流藉由调卽閘7 2、7 4又被上一層位在風扇甲板 1 4上的風扇6 6、6 8吸入,然後沿著箱型輸送管7 5至開口 76 再進入空間室26(請看圖5,箭頭142)。由於空間室有 較^的容積,因此氣流進入空間室其風速便大幅減低,便 於分離空氣中的雜質。此外,由於多個轉向器1 2 2的關 係 工氣自開口 76出來便需通過曲折的通道。空氣自空間 室流出後,透過内側開口78又回到甲板16,再由輸送管8〇 送入加熱器90進行加熱,再進入上一層風扇曱板的輸送管 70。另外’額外的熱空氣可藉由風扇12〇經由輸送管92送 入加熱器90,這樣熱空氣便與其他氣流混合。 由此得知,在乾燥機10内的空氣是一層一層向上流動, 旅可在各層加熱曱板16不斷加熱,也有額外的执空氣進入 作為補充。流入每層甲板的空氣其漏損量可透過甲二; 造再補充至氣流之中。在乾燥機頂端,也就是入口甲板12 的位置,新鮮空氣被在最尚層的風扇甲板14上的風扇、 68自輸入孔106吸入,空氣向下流通,通過載有產品的入 口甲板。另外在入口曱板12,乾燥氣流通過最上層的外側 開口 76進入空間室26,最後自出口113&排出。 以上所述在乾燥機丨0内的空氣循環其氣流在相鄰甲板呈 不同的方向。因此,空氣在冷卻甲板18是向上流動,但在 上一層加熱甲板1 6,空氣則是向下流動。在整個乾燥機i 〇
1238883 五、發明說明(9) 内空氣的流動都是這種交替的模式。 接下來請看圖8,顯示乾燥機1 〇在運轉時空氣流動的概 念。在本例中,氣流的單位是每小時立方公尺。如圖所 不’新鮮空氣藉由冷卻甲板上的風扇以每小時1 0,0 〇 〇立方 公尺的速率進入乾燥機1 〇底部;氣流隨即向上通過載有產 口口的冷卻甲板。在上一層風扇甲板1 4的風扇則以每小時 2 0,1 0 0立方公尺的速率自冷卻甲板丨8吸入空氣。這是考慮 到在冷卻甲板有每小時1 〇 〇立方公尺的漏損量,還必需抵 消上一層加熱甲板1 6每小時1 0,〇 〇 〇立方公尺的向下氣流。 於是每小時20, 1〇〇立方公尺的氣流通過空間室26和甲板16 的加熱器90。此時所需要額外的熱空氣,於此例中,為自 甲板16的風扇12〇以每小時丨,〇〇〇立方公尺的速率吸入加埶 器。 …、 在本例中,使用者希望空氣在每層甲板均維持每小時 10, 000立方公尺的速率,那麼在上一層甲板14的風 6、 68就必須以每小時2〇, 〇〇〇立方公尺的速率吸入空氣/,氣流 在兩連續曱板被分為每小時各1〇, 0 0 0立方公尺的速率。因 此二風扇便需自空間室26以每小時1 9, 0 0 0立方公尺的速率 抽乳,、另有每小時1,〇〇〇立方公尺額外的熱空氣補充進來 士達成母小日寸2 0,0 0 〇立方公尺的速率。過剩的空氣(每小 時I 1〇〇立方公尺)則向上流動進入空間室,最後自出口 11 3 a排出。 這樣簡單 複’因此, 的模式在整個乾燥機1 〇每層曱板内不斷的重 在母層曱板可維持每小時1 Q,〇 Q Q立方公尺的流
五、發明說明(10) ,速率,而過剩的空氣則經由空間室的出口排出 =明的大優,點。也就是藉由有選生 —^ 此精密的控制在過去的直4流動和循環。如 能夠更經濟的將空氣令的二乾:機不曾出現過。此外, 的一大特,點。a令的雜貝和其他微粒移除也是本發明 此::1 的、Λ2所Γ藉由過去的設計更可以清楚的了解這 :1“二二 ’ 一台具有多層甲板的直立式乾谭 置146、148、150 — : Ϊ 有一台獨立之旋風收集裝 雜質,作卻有畔夕樣的做法的確可以在每層甲板移除 增並:用。數個分離的收集裝置使成本大 動’可了解氣流由下往上逐漸增 的工广: 立方公尺的流動速率而在出口 1 6, 60 0立方公尺的泣包$ # 爽已k π至母小時 赭&赭女& L速率。因此,乾燥機由下往上需要 越f;o大的收集裝置以應付上層較大的空氣产:而要 在圖2所示的另— 由這個唯-的裝置136 :的=置,‘ 比圖1的設計節省成本,每層甲。這樣的設計 樣可能造成雜質積聚在内部機、中未5又有收集裝置,這 的設計或是不斷的保養。此上:系:f乾燥機有保護 一樣,也有氣流由下往上逐漸增力°口的=和圖1的乾燥機 由此可知本發明在成本和運轉上的優點是習知的系統所 1238883 五、發明說明(11) 一間直立的共通空間室和一個空氣循環總成,此空氣循環 總成可不斷地產生乾燥氣流流通於各層甲板中,並將流通 於各層曱板的氣流送入、通過空間室,並再由空間室流 出。
第15頁

Claims (1)

1238883 _案號90108128_年月曰 修正_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空間室流出。 9 . 一種於一直立式乾燥機中烘乾產品的方法,該乾燥 機包括多個重疊、透氣的乾燥曱板,甲板承載將被烘乾的 產品,此方法包括不斷地產生並引導乾燥氣流流通至該甲 板和其上的產品的步驟,其另包括一間直立的共通空間 室,空間室與該甲板相連,流通於各層甲板中的該氣流可 被送入、通過該空間室,並再由該空間室流出。 1 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包括降低通過空間 室的氣流風速的步驟,藉以使懸浮的雜質自氣流中掉落。 1 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之方法,包括在空間室下方 收集微粒的步驟。 1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包括當該氣流通過 單一甲板時,對該氣流進行獨立控制的步驟。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2項之方法,該獨立控制步驟包 括該氣流通過位在各層甲板上的調節閘的步驟。 1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該空間室包括一個 位在空間室上方的排氣出口 ,該方法包括經由該出口排出 該氣流的步驟。 1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包括該氣流進入、 通過該位在垂直空間的多個空間室,並自其中流出的步 驟。
O:\70\70443-910711.ptc 第20頁
TW090108128A 2000-04-05 2001-04-04 Vertical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product in a vertical dryer TWI238883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09/543,596 US6311411B1 (en) 2000-04-05 2000-04-05 Vertical dryer with vertical particle removal plenum and method of u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38883B true TWI238883B (en) 2005-09-01

Family

ID=2416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0108128A TWI238883B (en) 2000-04-05 2001-04-04 Vertical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product in a vertical dryer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311411B1 (zh)
EP (1) EP1269095A1 (zh)
AU (1) AU2001249882A1 (zh)
TW (1) TWI238883B (zh)
WO (1) WO2001077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49590A1 (en) * 2016-04-29 2018-02-22 Alan Backu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nd preparing foods
US8910435B2 (en) 2008-05-27 2014-12-16 Steelcase Inc. Partition assembly
US8151482B2 (en) 2008-11-25 2012-04-10 William H Moss Two-stage static dryer for converting organic waste to solid fuel
CA2696220C (en) * 2009-03-09 2015-12-01 The Gsi Group, Llc Adjustable divider/hopper for a grain tower dryer
US8745890B2 (en) 2009-11-23 2014-06-10 Consultex Systems, Inc. Tray dryer
US10591212B2 (en) * 2014-03-12 2020-03-17 Ceres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grain
US20180064147A1 (en) 2016-09-07 2018-03-08 Alan Back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od dehydration
US11197489B2 (en) 2016-09-07 2021-12-14 Alan Backu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od dehydration
US10759024B2 (en) * 2017-01-31 2020-09-01 Saint-Gobain Ceramics & Plastics, Inc. Abrasive article including shaped abrasive particles
US11465833B2 (en) * 2018-05-14 2022-10-11 Haber Technologies, Inc. Assembly for saturating a medium with a fl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96562A (en) * 1972-02-16 1975-07-29 Zimmerman Equipment Co Inc Grain 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4043051A (en) * 1975-02-24 1977-08-23 Delbert Lussend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grain
US4392310A (en) * 1981-06-18 1983-07-12 Owens-Corning Fiberglas Corporation Drying apparatus
US4914834A (en) * 1989-04-11 1990-04-10 Sime Sylvan H Grain dryer
CA2045032C (en) * 1991-06-19 1993-08-17 Ronald A. Loyns Grain dryer
US5243767A (en) * 1992-07-30 1993-09-14 Peter Stei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US5893218A (en) * 1997-04-15 1999-04-13 Pioneer Hi-Bred International, Inc. Seed dryer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ir flow direction and 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311411B1 (en) 2001-11-06
EP1269095A1 (en) 2003-01-02
WO2001077598A1 (en) 2001-10-18
AU2001249882A1 (en) 2001-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38883B (en) Vertical dryer and method of drying product in a vertical dryer
US9939199B2 (en) Multiple product belt drier for drying pasty and/or powdery materials, particularly for drying sludges from treatment plants or biomass
CN105992924A (zh) 混合连续流谷物干燥机
CN106839730B (zh) 一种带式干燥冷却机
US5440823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ly drying wet-milled corn germ and for processing other materials
US2671968A (en) Drier system
CN108351167A (zh) 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US4888885A (en) Dryer for combustible chip-like material
CN101571341A (zh) 沸腾干燥系统
US4486960A (en) Modular drier for drying grains
US6115939A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the treatment of flat-form material especially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RU2008138139A (ru) Шахтная сушилка с системой воздухопроводных перекрытий
CN101454631B (zh) 谷物干燥装置
WO2013182744A2 (en) Dryer and method for drying material
US3365813A (en) Continuous flow dryer
CN101911969A (zh) 等压谷物烘干塔
JPH0642943B2 (ja) 複数の流動床反応器において粉粒体流を案内する方法と該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反応器プラント
CN212678325U (zh) 一种用于模拟烟叶复烤工艺的实验型烟叶烤机
US3604126A (en) Grain treatment apparatus
RU2082924C1 (ru) Циклическая сушилка для сыпучих материалов
JP2558770Y2 (ja) 連続流下式穀物乾燥装置
CN202193705U (zh) 一种污泥干燥室
CN220039019U (zh) 一种用于替代燃料烘干的倾斜钢带式烘干机
CN212692439U (zh) 一种肥料烘干机
JP2010144998A (ja) 穀粒乾燥設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