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220543B -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 Google Patents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220543B
TWI220543B TW92127394A TW92127394A TWI220543B TW I220543 B TWI220543 B TW I220543B TW 92127394 A TW92127394 A TW 92127394A TW 92127394 A TW92127394 A TW 92127394A TW I220543 B TWI220543 B TW I22054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ilicon
temperature
region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2127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514168A (en
Inventor
Chih-Yuan Huang
Jonaso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Macronix I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cronix I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cronix Int Co Ltd
Priority to TW92127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22054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220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220543B/zh
Publication of TW200514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514168A/zh

Links

Landscapes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Description

1220543 五、發明說明(1) 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製造的領域,以及經 由化學氣相沈積、摻雜植入、圖案之圖案化與蝕刻以及其 它製造技術的使用的矽微結構之元件中的形成。再者,多 晶矽是一種廣泛應用於為電子元件的材質,而本發明則是 有關某種需要使用多晶矽的製造方法及元件結構。更特別 地是在某種記憶元件中,可使用多晶矽作為電晶體的浮置 閘極以形成一儲存陣列。在這種型態之記憶元件的應用 中,電晶體浮置閘極被用來依照寫入的資料儲存與保留數 個電荷。而後續可在一元件上施行讀取操作,以於所需時 操取儲存的貧料。 先前技術 在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中,矽的結構可根據其結晶特性 而有不同的種類。舉例來說,晶圓製造之鑄錠的種類中, 較佳的矽結構主要是單晶,因為這種結構具有最少的結晶 晶格缺陷,而為半導體元件製造所需之結構。另一方面, 矽也可製造成多晶或非晶矽的種類,具有包括變化的方向 與大小之大量晶粒的晶格。而且,在矽的製造中控制之溫 度、壓力、摻質的有無以及其它因素可用來決定最終矽結 構的晶質(c r y s t a 1 1 i n e )與其它特性。 包含多晶石夕之多層組件(multi-layer assembly)可用 於半導體元件的製造中。多層組件的某種類型係藉由一或 多層之氣相沈積形成的,之後可用圖案化與蝕刻技術作處 理,以製造多種元件結構。當多晶矽電晶體浮置閘極結構
9242twf.ptd 第7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2) 用此種方法製造時,希望它們具有某些電性上與物理的特 性,以提升其儲存與保留電荷的能力。 此外,在電晶體的浮置閘極上因儲存電荷遺漏之不要 的損失會導致儲存資料的遺失,因而變成不要結果。因 此,將一儲存電晶體的浮置閘極漏電流降至最低是有利 的,而藉此增加其對儲存資料長期的能力。所以,所看到 的資料維持下降的問題可歸因於由於遺漏導致閘極電荷之 遺失。 從浮置閘極遺失電荷的一可能機制係包含穿過穿隧介 電質的電荷遺漏,即從浮置閘極到通道或基底。因此,可 幫助浮置閘極儲存的電荷經遺漏而發生遺失的一種原因是 橫跨穿隧介電質的電場強度。此外,為增進一浮置閘極電 晶體的資料維持,需要有可幫助降低導因於儲存電荷的電 場之方法與結構。 發明内容 在蝕刻後希望多晶矽浮置閘極成分有盡量平滑 (s m ο 〇 t h )的側壁。換句話說,希望能使形成於側壁上的任 何突出物也稱為「尖端(tip)」降至最少。因為這種突出 物或尖端真的會導致電場增加,特別是當其接近穿隧氧化 層時,因此由於使浮置閘極上儲存的電荷遺漏增加,而損 害閘極在時間上維持一儲存資料數值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多晶石夕浮置閘極成分的上表面上 形成平滑的0 N 0 ( S i 0 2 /氮化矽)介電層。因此,在一浮置閘 極製造期間,希望閘極上表面盡可能平滑,因為這會提供
9242twf.ptd 第8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3) 在此表面上一較平滑且更均勻的控制閘極介電層的叠層 (superposition) 〇 具有平滑側壁而無尖端的浮置閘極成分可藉由粒狀多 晶矽之沈積而製造出來。然而,用此方式製造的多晶矽浮 置閘極具有一粗糙的上表面而非所要的平滑表面。具有平 滑上表面之多晶矽浮置閘極可用非晶矽製造,但是這種情 形會使其側壁在接近〇 N 0穿隧氧化層之區域中有不希望有 的尖端,因為突出物之物理特性會增加穿越穿隧介電質的 電場強度。希望將浮置閘極與基底間的電場強度降到最 小,因為電場強度之增加將使得浮置閘極中因儲存電荷之 遺漏而大量遺失。 因此,技術上有改進電晶體浮置閘極之製造的需要, 其中浮置閘極在接近0 N 0穿隧氧化層要有無尖端之較為平 滑的側壁,以及在接近其控制閘極介電層有較平緩的上表 面〇 本發明是針對多晶矽電晶體浮置閘極微結構之製造的 改良方法,此種微結構於蝕刻後在接近0 N 0穿隧氧化層要 有降低的尖端形成之平滑側壁,以及其中浮置閘極成分在 沈積後因改良之0N0穿隧氧化層沈積而有平滑的上表面。 因此,本發明是具有改良的電性與物理特性之單一或多層 電晶體浮置閘極結構之製作的技術與方法。此外,本發明 可用在於此所述之具有改良浮置閘極結構的元件之製造。 簡單來說,降低接近穿隧介電層之尖端以及增加接近 閘極介電層之平滑度(smoothness)這些表面上矛盾的目的
9242twf.ptd 第9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4) 都 可 以 藉 著 形 成 從 _ 一 表 面 之 多 晶 矽 轉 變 至 相 對 表 面 之 非 晶 矽 的 一 矽 層 而 達 成 〇 這 種 轉 變 可 以 是 單 調 的 j 而 且 不 是 連 續 性 的 就 是 突 夕k 從 多 晶 矽 轉 變 成 非 晶 矽 〇 如 果 此 層 係 作 為 一 浮 置 閘 極 電 晶 體 結 構 之 一 浮 置 閘 極 則 鄰 接 穿 隧 介 電 層 之 較 大 晶 粒 的 結 構 會 降 低 尖 端 或 突 出 物 的 形 成 J 進 而 降 低 漏 電 〇 另 •— 方 面 鄰 接 閘 介 電 層 較 小 晶 粒 之 結 構 可 產 生 一 平 滑 且 較 均 勻 的 閘 介 電 層 〇 這 種 多 晶 矽 轉 非 晶 矽 的 電 晶 體 (P〇1 y s i 1 i c on -t 〇- a it 〇r phou s S i 1 i c ( d η t r a ns is to r ) 可 藉 由 一 溫 度 分 佈(t e m pe r a t u re P r c if i 1 e 0 製 造 5 其 中 溫 度 分 佈 係 在 浮 置 閘 極 沈 積 的 啟 始 有 利 於 多 晶 矽 之 形 成 > 並 且 在 沈 積 期 間 轉 變 溫 度 到 浮 置 閘 極 沈 積 的 終 止 為 有 利 於 非 晶 矽 之 形 成 〇 本 發 明 之 特 殊 觀 點 更 描 述 於 之 後 的 中 請 專 利 範 圍 發 明 說 明 及 圖 示 如 下 ·· 施 方 式 以 下 詳 細 描 述 提 及 圖 示 〇 而 此 實 施 例 只 是 用 於 說 明 本 發 明 而 不 是 用 來 限 定 範 圍 而 視 後 附 之 中 請 專 利 範 圍 所 界 定 者 為 準 〇 在 後 續 描 述 上 之 習 知 技 術 將 認 定 為 種 種 等 同 的 變 化 〇 一 半 導 體 元 件 可 藉 由 一 方 法 製 造 出 來 , 其 係 包 含 經 由 氣 相 沈 積 於 ,一 基 底 結 構 上 多 層 組 件 的 形 成 〇 此 外 j 用 以 形 成 元 件 微 結 構 之 多 層 組 件 的 電 性 可 在 沈 積 期 間 藉 由 在 沈 積 期 間 或 之 後 選 擇 性 包 含 其 它 元 素 或 化 合 物 而 被 更 改 y 以 獲 得 稱 為 厂 摻 雜 J 的 結 果 〇
9242twf.ptd 第10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5) 第1圖係一矽元件結構1 0 0之剖面示意圖,包含本發明 之特徵。此結構包括一基底1 0 4、一多層組件1 0 2配置於基 底上,以及至少一添加層1 2 4位於多層組件的上表面1 1 2 上。多層組件包括一第一層106更包括一第一表面108、一 第二表面110 、一第一區域106A鄰接第一表面以及之一第 二區域106B鄰接第二表面。多層組件尚包括一第二層120 鄰接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三層122鄰接第二表面。 第2圖係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多層組件2 0 0之剖 面示意圖。此一組件包括一基底組件2 0 4、在其上的一第 一層220 ,而此第一層包括一介電質如一 ΟΝΟ層或是包括其 它層的組成物。根據本發明之觀點,在第一層2 2 0上藉由 沈積而有一第二層206 ,而第二層包括一包括多晶石夕的第 一區域206Α以及沈積於第一區域上的一包括非晶矽的第二 區域206Β。一第三層222包括一介電質如一0Ν0層或是包括 其它層的組成物,係位於第二層上。多層組件2 0 0之形成 包含在約6 2 0 °C的一溫度下多晶矽第一區域2 0 6 Α的沈積, 以及在約5 2 0 °C的一溫度下非晶矽第二區域2 0 6 B的沈積。 在第2圖中的多層組件2 0 0之描述非限制性的。基底組 件2 0 4通常包括於先前製造步驟期間形成的微結構。舉例 來說,第一層2 2 0形成前,基底2 0 4已經包含源極與汲極區 域,以及包含有一記憶陣列(m e m 〇 r y a r r a y )的基底組成 物。再者,添加層或結構224可疊於第三層222之上表面 2 1 2上。因此,本發明之一實例包含於一現存基底上製造 一多層組件的方法,且其已自行包括有多個製造步驟以及
9242twf.ptd 第11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6) /或是多層。此外,此實例也可包括具有添加於上的層或 結構之多層組件。 第3圖係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一多層組件3 0 0之 剖面示意圖。此組件包括一基底組件3 0 4、在其上的一第 一層320 ,而此第一層包括一介電質如一 0N0層或是包括其 它層的組成物。於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中,第二層3 0 6更 包括利用快速熱製程(rapid thermal processing,簡稱 RTP)沈積於第一層320上的一連續相變化(continuous p h a s e c h a n g e )多晶石夕結構,其中沈積製程開始於約6 2 0 °C 的一溫度,以及終止於約在5 5 0 °C〜5 0 0 °C範圍的一溫度。 用這種方法執行的製程,因為溫度範圍選擇使一連續相變 化多晶矽第二層的沈積,其具有一多晶矽第一區域3 0 6 A鄰 接第二層之第一表面3 0 8以及一非晶矽第二區域3 0 6 B鄰接 第二層之第二表面310。 如第2圖之實例,第3圖中的多層組件3 0 0之描述非限 制性的。基底組件3 0 4通常包括於先前製造步驟期間形成 的圖案,以及疊於第三層322之上表面312上添加層或結構 3 2 4。因此,本發明之另一實例包含於一現存基底上製造 一多層組件的方法,且其已自行包括有多個製造步驟以及 /或是多層。此實例也可包括具有添加於上的層或結構之 多層組件。 第4圖所示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的一浮置閘極電晶 體微結構4 0 0的剖面示意圖。此一組件包括一基底4 0 4,其 中包括汲極與源極區域4 0 4A-B。浮置閘極電晶體4 0 0包括
9242twf.ptd 第12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7) 位於基底404上的一 0N0穿隨氧化層(tunnel oxide layer) 4 2 0 ,以及更包括位於穿隧氧化層4 2 0上的一多晶矽浮置閘 極4 0 6。而也許由一多晶矽組成的控制元件(c 0 n t r 〇 1 element)424係位於一 ΟΝΟ内多晶介電層(interpoly dielectric layer)422上,其係依序疊於浮置閘極406 上。 及 浮置閘極406具有一第一區域406A鄰接第一表面408以 第二區域406B鄰接第二表面410。根據本發明之觀 點’第一區域是在有利於多晶矽之形成的情形下沈積,而 第一區域是在有利於非晶矽之形成的情形下沈積。 第5圖係一種用於快速熱製程系統合適的溫度分佈 5j 2 ,其可用於浮置閘極層之沈積期間,藉以形成第3圖與 第4圖之連續相變化多晶矽層3〇6與406。在第5圖中,X軸 代表時間、Y軸代表溫度。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觀點中, 沈積製程發生在具有一啟始溫度5 〇 4約是6 2 〇它、終止溫度 5 0 8約在5 0 0。(:〜5 5 0 °C之間的一漸減的溫度梯度 反 從 矽 (grad lent) 5 0 6期間。多晶矽在較高的溫度5〇4下沈積, =ΐ晶矽是在較低的溫度5 0 8下沈積。在變化5〇6期間, j Ϊ較,溫度,沈積的材質逐漸從第一區域中的多晶 ί ϋΐ品,中的非晶石夕,以於沈積層的第一區域至第一 £域形成一近乎單調的結晶梯度。 少。然而 線性;;實施例並)不需 抑C e c r e a s e ),雖然較佳的是單調的溫度減 單调的溫度減少不是絕對需要,而可以是溫
1220543 五、發明說明(8) 度不連續、步驟或間隔分佈(alternate profile)。舉例 來說,第7圖與第8圖係本發明之其它實施例的操作溫度分 佈。 第6圖係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一浮置閘極電晶 體微結構6 0 0之剖面示意圖。此一組件包括一基底6 0 4,其 中包括汲極與源極區域6 0 4 A - B。電晶體結構包括位於基底 604上的一 0N0穿隧氧化層620,以及更包括位於穿隧氧化 層6 2 0上的一浮置閘極6 0 6。而也許由一多晶矽組成的控制 元件624係位於一 0Ν0内多晶介電層622上,其係依序疊於 浮置閘極6 0 6上。 浮置閘極6 0 6包括一第一區域6 0 6 Α鄰接浮置閘極6 0 6之 一第一表面608 ,以及一第二區域606B鄰接浮置閘極606之 一第二表面610。第一區域606A基本上是非晶矽。如第4圖 之實施例,鄰接第一表面6 0 8之多晶矽微結構會阻止側壁 蝕刻上尖端的成長,而鄰接第二表面6 1 0之非晶矽結構提 供一平滑表面6 1 0 ,以改進疊上去的閘介電層6 2 2之平滑度 與均勻性。 第7圖係根據本發明之一觀點的快速熱製程系統之另 一種合適的溫度分佈702,用以沈積如第3圖與第4圖中所 示之一連續相變化多晶矽層。X軸代表時間、Y軸代表溫 度。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沈積製程溫度分佈具有一啟 始溫度714約是620 °C以及一終止溫度720約在550 °C〜500 °C之間的一範圍内,而且沈積製程發生於間隔一啟始時間 7 0 4與一終止時間7 1 0的期間。
9242twf.ptd 第14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9) 請參照弟4圖與第7圖,淳罢pq n J η β 沾★社s4Ρ 子置閘極4 0 6之第一區域4 0 6Α 的沈積疋無生於持續的從約時間704 間隔期間,而從第一表面4〇8門仏+拉认:匕的弟 τ囬4US開始沈積於穿隧氧化層420 上、。在弟一間^期間,溫度維持在約啟始溫度714下。控 =,度j保持第一區域之最初沈積在時間週期7 〇 4到7 〇 6幾 乎是固定的,促使接近第一表面4〇8的區域厚度之成長, 導致一想要的晶粒結構,而當側壁6 〇 2 A與6 〇 2 β形成時, 低後續蝕刻步驟期間尖端之形成。此外,較低區域之臨場 摻雜(m-Si tli d〇plng)也可在沈積製程期間進行。 第一間隔後伴隨著一第二間隔,其係持續從約時間 7 0 6到約時間7 0 8,且溫度會從啟始溫度7丨4逐漸下降到溫 度7 1 8。當溫度在時間7 0 6開始降低時會沈積多晶矽;不過 當溫度達到7 0 8到710之範圍時,沈積的是非晶矽。在開始 為7 0 6以及結束於7 0 8到7 1 0之範圍中,將沈積一連續相變 化區域’其結晶特性是開始於多晶石夕而結束於非晶石夕。 請再參照第4圖與第7圖,浮置閘極包括非晶矽之第二 區域4 0 6 B的沈積是發生於持續的從約時間7 0 8到約時間7 i 〇 的一第三間隔期間,而製程溫度被控制成沿著一下降的分 佈,其中開始於約5 5 0 °C的一溫度7 1 8以及終止於約5 2 〇 之一溫度7 2 0。另外’弟二區域之臨場換雜也可在沈積黎】 程期間進行。 《 曰曰 因此,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包括上、下部分的一多 晶矽浮置閘極微結構的形成,其中下部4 0 6 A是由無規則的 ^(random g r a i η )多晶矽組成,而上部4 0 6 B則是由非晶
9242twf.ptd 第15頁 1220543 五、發明說明(ίο) -- 矽組成。 第8圖係另一種合適的溫度分佈8 〇 2用於快速熱製程系 統m:洋置閘極多晶石夕㉟。χ軸代表時間、γ軸代表 溫i二'的一實施例f,沈積製程溫度分佈具有- 啟口。/孤又 約疋6 2 〇 C以及一終止溫度8 1 8約在5 5 0 °C〜 5二=間:一 時間8 0 4 A與一終止時間8 〇 8 B期間。 :t t f H與,第8圖,浮置閘極之第-區域6 0 6A的沈 D而":、:、Ϊ約時間8〇4A到約時間8〇4B的-第-間 隔期間’而攸弟'一表面丄 ,μ阳*日日 U 8開始沈積於穿隧氧化層6 2 0上。 日=1日’·度維持在約啟始溫度8 1 4。此外,較 低區域之臨場摻雜也可在沈積製程期間進行。 择《!後伴隨著一溫度之變化,其係從啟始溫 ^ 士 a '皿度816,且此變化發生在持續從約時間 8士04B到^間8 0 6A的一第二間隔期間。中間溫度816在持 Ϊ Ϊ LBVal!〇'A V ^ fBl8〇6B ^ ^ - ^ t II,# « ^ 雖然弟8圖顯不-中間溫度816比初始溫度8i4 w,但是這 個圖示的特徵並非限制性的。相對來$,中間溫度8i6可 以南於或低於初始溫度8丨4,也可視需要進行一回火 Unnealing)、調節(conditi〇n ing)或其它種類的處理 (processing)。第三間隔之結束伴隨著一溫度之變化,直 係從中間溫度816到約在5 5 0 t〜5 0 0 t之間的終止溫度/、 818,且此變化發生在持續從約時間8〇“到約時間8〇i的 一第四間隔期間。非必須地,可在轉變與中間區域8 Ο”到
1220543 五、發明說明(11) 8 0 8 A期間的製程沈積中進行如摻雜等處理。 浮置閘極包括非晶矽之第二區域6 0 6 B的沈積是發生於 持續的從約時間8 0 8 A到約時間8 0 8 B的一第五間隔期間,而 製程溫度被維持約在5 0 0 °C〜5 5 0 °C之範圍的終止溫度 8 1 8。另外,較上面的區域之臨場摻雜也可在其沈積製程 期間進行。 第9圖所示為一多晶矽結構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 E Μ) 之顯微照片9 0 0的平面圖,其中比例尺9 0 1是5 0 n m。平面圖 9 0 6顯示分別在浮置閘極4 0 6或6 0 6的表面4 0 8或6 0 8 (請見第 4圖與弟6圖)上的多晶石夕層906的「晶粒(grainy)」組成。 可知多晶矽的粗糙晶粒結構在蝕刻上有利於接近穿隧介電 層4 2 0或6 2 0之較平滑的浮置閘極側壁。 第1 0圖所示為一非晶矽結構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 E Μ )之顯微照片1 〇 〇 〇的平面圖,其中比例尺i 〇 〇1是 1 0 0 nm。平面圖1 〇 〇 6顯示相對於第9圖中所示的多晶石夕層結 構之晶粒大小,在一非晶石夕結構中降低的晶粒存在與大 小。可知分別在浮置閘極4 0 6或6 0 6的表面4 1 〇或6 1 〇上的非 晶石夕層之較平滑的微結構可提供一更令人滿意的基礎,以 形成較平滑之ΟΝΟ控制介電層4 2 2與6 2 2。 因此,可知從一表面之多晶矽轉變成相對表面之非晶 矽的一矽層之形成,滿足了兩個似乎是矛盾的目的,也就 是降低接近穿隧介電層之尖端以及增加接近閘極介電層之 平滑度(s m ο 〇 t h n e s s ),而且矽層沈積期間之溫度控制可提 供適當的轉變。 又工
9242twf.ptd 第 17 頁 1220543
9242twf.ptd 第18頁 1220543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係一矽元件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第2圖係依照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的一多層組件之剖面 示意圖,其中多層組件包括藉由沈積所形成的層; 第3圖係依照本發明的一多層組件之剖面示意圖,其 中多層組件包括藉由沈積所形成的層; 第4圖所示係一浮置閘極電晶體的剖面示意圖,其包 括汲極與源極區; 第5圖係一種合適的溫度分佈,其係用於快速熱製程 系統,以沈積一連續相變化多晶矽層; 第6圖係依照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的一浮置閘極電晶 體微結構之剖面示意圖; 第7圖係另一種合適的溫度分佈,其係用於快速熱製 程系統,以沈積一連續相變化多晶矽層; 第8圖係一種合適的溫度分佈,其係用於快速熱製程 系統,以沈積一浮置閘極多晶石夕層; 第9圖所示為一多晶矽結構的平面圖;以及 第1 0圖所示為一非晶矽結構的平面圖。 圖式標示說明 1 0 0 :元件結構 1 0 2、2 0 0 、3 0 0 :多層組件 1 04、204、304、404 > 6 0 4 :基底 106 、 220 、 320 :第一層 106A 、106B 、206A 、206B 、306A 、306B 、406A 、 4 0 6 B 、606A 、606B ·區域
9242twf.ptd 第19頁 1220543 圖式簡單說明 1 08、110、112、212、308、310 >312 > 4 0 8、410、 608 、 610 :表面 120 、 206 、 306 :第二層 122 、 222 、 322 :第三層 1 24、2 2 4、3 2 4 :添加層 4 0 0、6 0 0 :浮置閘極電晶體 4 0 4 A、4 0 4 B、6 0 4 A、6 0 4 B ··汲極與源極區域 4 0 6、6 0 6 :浮置閘極 420、620 :穿隧氧化層 4 2 2 、6 2 2 :内多晶介電層 4 2 4、6 2 4 :控制元件 5 0 2、7 0 2、8 0 2 :溫度分佈 504 、508 、714 >718 、720 、814 、816 、818 :溫度 5 0 6 :溫度梯度 704 >706 、 708 、710 、804A 、804B 、806A 、806B 、 8 0 8 A 、8 0 8 B :日夺間 9 0 0、1 0 0 0 :顯微照片 9 0 1、1 0 0 1 :比例尺 906 、1006 :平面圖
9242twf.ptd 第20頁

Claims (1)

1220543 六、申請專利範圍 1 . 一種具變換粒徑之矽層的結構,包括: 一第一石夕層,至少包括一第一與一第二表面,以及更 包括從鄰接該第一表面之一非晶矽區域轉變至鄰接該第二 表面之^一多晶碎區域的一結構, 一第二層,鄰接該第一矽層的該第一表面;以及 一第三層,鄰接該第一矽層的該第二表面,其中 該第二層與該第三層中至少有一個包括一介電層。 2 . —種具變換粒徑之矽層的結構,包括: 一第一石夕層,至少包括一第一與一第二表面,以及更 包括一結構,該結構具有鄰接該第一表面之由非晶矽組成 的一第一區域、鄰接該第二表面之由多晶矽組成的一第二 區域以及在該第一與第二區域之間的一中間區域,該中間 區域包括部分非晶矽與部分多晶矽; 一第二層,鄰接該第一矽層的該第一表面;以及 一第三層,鄰接該第一矽層的該第二表面,其中 該第二層與該第三層中至少有一個包括一介電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結構,其中該中間區 域具有從非晶矽到多晶矽的一連續相分佈。 4. 一種具變換粒徑之矽結構的半導體元件,具有一浮 置閘極,該浮置閘極包括一矽結構,該矽結構至少具有一 第一與一第二表面,以及該矽結構從鄰接該第一表面之一 非晶矽區域轉變至鄰接該第二表面之一多晶矽區域。 5 . —種具變換粒徑之矽結構的半導體元件,具有一浮 置閘極,該浮置閘極包括一矽結構至少具有一第一與一第
9242twf.ptd 第21頁 1220543 六、申請專利範圍 二表面; 該石夕結構至少包括一第一與一第二區域; 該第一區域包括非晶矽,且鄰接該第一表面;以及 該第二區域包括多晶矽,且鄰接該第二表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半導體元件,其中該 矽結構更包括一中間區域位於該第一與第二區域之間,其 中該中間區域具有從非晶矽到多晶矽的一相分佈。 7 . —種形成具變換粒徑之矽層的方法,包括: 於一基底上沈積一石夕層;以及 控制沈積該矽層時的溫度從有利於多晶矽之形成的一 啟始溫度到有利於非晶矽之形成的一終止溫度。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該啟始溫度為6 2 0 °C ;以及 該終止溫度在5 0 0 °C〜5 5 0 X:之一範圍中。 9 . 一種形成具變換粒徑之矽層的結構的方法,包括: 於一半導體基底上形成一第一介電層; 於該第一介電層上沈積一石夕層; 於該矽層上形成一第二介電層;以及 控制沈積該矽層時的溫度從一啟始溫度到一終止溫 度,其中該啟始溫度高於該終止溫度。 1 〇.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該啟始溫度係選擇以形成一多晶矽層鄰接該第二介電 層;以及 該終止溫度係選擇以形成一非晶矽層鄰接該第一介電
9242twf.ptd 第22頁 1220543 六、申請專利範圍 層。 1 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 該啟始溫度為6 2 0 °C ;以及 該終止溫度在5 0 0 °C〜5 5 0 °C之一範圍中。
9242twf.ptd 第23頁
TW92127394A 2003-10-03 2003-10-03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TWI220543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27394A TWI220543B (en) 2003-10-03 2003-10-03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2127394A TWI220543B (en) 2003-10-03 2003-10-03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220543B true TWI220543B (en) 2004-08-21
TW200514168A TW200514168A (en) 2005-04-16

Family

ID=34076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2127394A TWI220543B (en) 2003-10-03 2003-10-03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220543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514168A (en) 2005-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98675B2 (en) Nucleation for improved flash erase characteristics
WO2020073185A1 (en) Methods for reducing defects in semiconductor plug in three-dimensional memory device
US7361578B2 (en) Method to form large grain size polysilicon films by nuclei-induced solid phase crystallization
TW201913895A (zh) 三維記憶裝置的陣列共通源極結構以及其形成方法
US20180350940A1 (en) Ferroelectric memory device
US875920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822397A (zh) 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30074063A1 (en) Device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materials
KR20100100550A (ko) 메모리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11735416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comprising crystalline materials and related memory devices and systems
TWI220543B (en) Structure having silicon thi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by thermal process
JP2002203809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115156B1 (ko) 다층 전하-트랩핑 구역에 중수소화 층을 갖는 비휘발성 전하 트랩 메모리 디바이스
JP2017005105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695140B1 (ko) 실리콘 리치 산화막을 포함하는 메모리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0707169B1 (ko)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6872972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silicon film with changing grain size by thermal process
CN1295751C (zh) 多晶硅薄膜的制造方法
KR100771802B1 (ko) 플래쉬 메모리 소자의 플로팅 게이트 형성 방법
JP2006229044A (ja) 半導体装置
KR101062998B1 (ko) 플라즈마 증착 기술을 이용한 나노결정 실리콘막 구조체, 그의 형성방법, 나노결정 실리콘막 구조체를 구비하는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의 형성방법
US11417730B2 (en) Vertical transistors with channel region having vertically elongated crystal grains that individually are directly against both of the top and bottom source/drain regions
KR100680969B1 (ko) 텅스텐실리사이드 박막 형성방법
US7998814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305114C (zh)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