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589710B -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Google Patents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589710B
TW589710B TW91121368A TW91121368A TW589710B TW 589710 B TW589710 B TW 589710B TW 91121368 A TW91121368 A TW 91121368A TW 91121368 A TW91121368 A TW 91121368A TW 589710 B TW589710 B TW 5897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scope
metal interconne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1121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ain-Jong Li
Zhen-Cheng Wu
Syun-Ming Jang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filed Critical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Priority to TW91121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589710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5897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589710B/zh

Links

Landscapes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589710 五、發明說明(1) 銳/ΐΐί電㈣積#度增加,使得晶片表面無法提供足 I嚟所描Λ製作所需的内連線,為了配合M0S元件尺寸縮 * Li A ^加的内連線需求,兩層以上的金屬層設計,便逐 許多積體電路所必須採用的方式,特別是-些功 2广:二的產品’如微處理11,甚至需要四至五層的金屬 士夕侍以完成微處理器内的各個元件間的連接。一般而 :沾夕^金屬内連線的製作’是在M〇S的主體完成後才開 ^ 此這個製程,可被視為一個別獨立的半導體製 在傳統的積體電路製作中,為了使各種元件之間產生 隔效果,會在相鄰元件之間製作一絕緣結構,而為了使 ^元件中的某些部分產生訊號連接,則會製作一内連線 νσ ,其方法是將許多金屬導線製作於不同層中,並以具 有低介電常數之内金屬介電層(interietal dielectric,IMD)來填滿相鄰之金屬導線之間的間隙。此 外,為了後續之金屬導線製程的全面平坦性要求,會再以 化子機械研磨(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方 法來去除IMD層之頂部區域(或稱為一犧牲層),以使id層 獲付平坦的表面。 為了不讓第一層金屬内連線與第二層金屬内連線直接 接觸而發生短路,金屬内連線間必須以介電層也就是内金 屬介電層(IMD)加以隔離。習知連接上、下兩層金屬内連 線的方式主要是利用插塞,例如鎢插塞、鋁插塞等。 習知的金屬内連線製程主要是先以微影程序以及蝕刻 Η1 0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第4頁 589710 五、發明說明(2) ,術疋義出接觸通道,然後在接觸通道表面先形成一 曰,^增加後續填入之金屬層與溝渠的内金屬介電芦 白'附著力;之後,再以鎢回蝕刻法在溝渠内填入金^ : 然後再於上述所形成之結構表面沉積一隔離用的鈦 層;最後,再沉積一鋁銅合金於其表面,然後庫 離子姓刻法加以定義,完成由鎢插栓所構成,用來性 士二ΐ屬内連線之雙溝渠連接通道。然而,隨著元件的 ,寬逐漸縮小,習知的金屬内連線製程已無法適用鑲嵌 式溝渠(Damascene)的出現便可克服習知金 的缺點。 疋琛I粒 如上所述之鑲嵌式溝渠,其主要是在隔離金屬内連 的介電層定義出一貫穿該介電層且連接金屬内連線之鑲嵌 狀溝渠,然後再於鑲嵌狀溝渠内填入阻障層和導電性^圭 的金屬,如此便可形成一用以連接金屬内連線 構。由於金屬銅之導線性較佳,可用以改善因為尺 寸縮小而引起的RC延遲顯著的現象,且其溝填性質也較其 他的金屬為佳,因此銅鑲嵌結構便成為深次微米以下製程 技術廣泛被使用的一種鑲嵌導線。 以下即利用第la-lf圖,以說明習知技術形成 嵌式内連線的製造流程。 峨 首先,請參考第la圖,首先,提供一半導體基底 101,例如是矽基底。在半導體基底1〇1上依序形成一停止 層102 ’ -介電層1〇3,及一已經圖案轉移之圖案化光阻層 104。其中,停止層1〇2例如是氮化矽;介電層1〇3例如是
589710 五、發明說明(3) 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請參考第ib圖,接著,以圖案化光阻1〇4 刻露出表面之介電層103,以形成一溝槽1〇5 /、卷’蝕 達停止層1 02時即停止。介電層i 03是為丁避免^ 至到 或金屬導體因直接接觸而短路,為必須之介電材層元件 中,溝槽105例如金屬内連線溝槽、單鑲嵌溝槽之拯其+ (contact)或介層窗(via)。 狹觸_ 請參考第lc圖,去除露出表面之停止層1〇2, 方法可以是乾蝕刻或濕蝕刻;其中,乾蝕^為電漿餘除的 濕蝕刻的蝕刻液例如是氫氟酸(HF) ^然後,去除 =丄 電層103表面上的圖案化光阻1〇4。 ; * 請參考第Id圖,在溝槽1〇5及介電層1〇3之表面上 性形成一第一阻障層(barrier layer) 106 ;第一阻障層, 106的功用是在進行後續之填銅步驟時,能夠避免銅金 滲入介電層103當中;其中,第一阻障層1〇6例如是鈕或鈦 或氮化鈕或氮化鈦。 請參考第le圖,然後,利用填溝能力(2叩filHng) 佳的沈積,方法全面性地在溝槽1 〇 5及第一阻障層1 〇 6表面上 形成一金屬層107,金屬層1〇7會將溝槽1〇5填滿;其中, 金屬層107例如是銅金屬層。 請參考第If圖,化學機械研磨介電層103表面上多餘 的第一阻障層1 〇 6及金屬層1 〇 7以平坦化,直到露出介電層 103表面為止;並且,會形成將溝槽1〇5填平之銅内連線 107a。 麵 0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第6頁 589710 五、發明說明(4) 最後’請參考第lg圖,在形成有銅内連線107a之介電 層103上形成一第二阻障層1〇8,並在第二阻障層log上來 成另一介電層109。 夕
假設在形成有銅内連線l〇7a之介電層1〇3上直接形成 另一介電層109,銅内連線1073可能會藉由露出介電層1〇3 表面的部分擴散至另一介電層1〇9中,而污染另一介電層 109。;因此,在介電層1〇3形成銅内連線1〇 7a後會先形成 一蓋層,例如第二阻障層1 08,然後再形成另一介電層 109 ’第一阻障層108即具有防止銅内連線i〇7a擴散至另一 介電層109的作用。其中,第二阻障層丨〇8通常是碳氧化矽 (5丨(:0)層或碳氮化矽(3丨〇^)層 碳氧化矽(SiCO)層或碳氮化矽(SiCN)層雖有容易進行 平坦化的優點’但是與銅内連線1 〇 7 a之間的黏著強度不 佳,且碳氧化矽層或碳氮化矽會與銅内連線1〇7&之銅離子 結合,在銅内連線107a的表面上形成氧化銅(Cu〇x)、氮化 銅(CuNx)或矽化銅(CuSix),而影響銅内連線i〇7a之導電 性;並且因為銅内連線表面離子化的緣故,在電性測試例 如崩潰強度測試期(time-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 lifetime ,TDDB lifetime)、漏電流 (leakage)、/皿度應力偏壓(bias temperature stress, BTS)等測試當中’在銅内連線露出介電層的表面上常會有 提早失效的情形發生。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内連線結構及其製作方 法,是在形成有金屬内連線之介電層表面上製作一改良後
589710 五、發明說明(5) 之蓋層,以 根據上 線的製造方 體基底上形 於介電層及 碳化矽之化 根據上 連線的製造 導體基底上 之表面順應 及於介電層 有複數層構 化矽層之組 缺點。 提供一種具有 驟··提供一半 介電層具有一 成一複數阻障 石夕層之組合。 再提供一種具 步驟:提供一 解決習知技術之 述目的,本發明 法,包括下列步 成有一介電層, 金屬内連線上形 合物層與純碳化 述目的,本發明 方法,包括下列 形成有一介電層 性形成一第一阻 及金屬層上形成 造,複數層構造 合0 蓋層之金屬内連 導體基底,半導 金屬内連線;及 層,阻障層包含 有蓋層之金屬内 丰導體基底,半 ’介電層具有 障層;於孔洞 包含碳化矽之 一孔洞;於孔洞 填滿一金屬層; 第二阻障層,第二阻障層具 化合物層與純碳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更提供一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包括·一半導體基底,半導體基底上形成有一介電 層,且介電層具有一金屬内連線;及一複數阻障層,形成 於介電層及金屬内連線上,阻障層包含碳化矽之化合物層 與純碳化矽層之組合。 根據上述目的,本發明另提供一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包括:一半導體基底;一介電層,形成於半導體基 底上;一孔洞,位於介電層;一第一阻障層,順應性形成 於孔洞之表面;一金屬層,形成於孔洞;及一第二阻障 層,形戒於第一阻障層及金屬層上,具有複數層構造,複 數層構造包含碳化矽之化合物層與純碳化矽層之組合。
0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第8頁 589710 五、發明說明(6) 為使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 顯易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 細說明如下: 實施例: 請參考第2a至2g圖,第2a至2g圖係本發明之形成具有 蓋層之金屬内連線的製造流程示意圖。 首先,請參考第2a圖,首先,提供一半導體基底 201,例如是矽基底。在半導體基底201上依序形成一停止 層202,一介電層203,及一已經圖案轉移之圖案化光阻層 204。其中,停止層202例如是氮化矽;介電層203例如是 氧化石夕層或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低介電常數材料層例如是 摻氟矽玻璃(FSG)、HSQ(hydrogen silsesquioxane)等, 可利用化學氣相沈積(CVD ),或是以旋塗的方式沈積而 成,介電常數約在1至4之間。 請參考第2b圖’接著,以圖案化光阻2〇4為罩幕,|虫 刻露出表面之介電層203,以形成一溝槽205,當蝕刻至到 達停止層202時即停止。介電層2〇3是為了避免上下層元件 或金屬導體因直接接觸而短路,為必須之介電材料;但為 了上下層内連線之間能夠連接,所以必須藉由透過溝槽内 之金屬插塞(metal plug)電性連接;溝槽2〇5例如是金曰屬 内連線溝槽、單鑲嵌之接觸窗(contact)或介層窗(via)。 請參考第2c圖,去除露出表面之停止層2〇2,去除的 方法可以是乾钱刻,亦可以是濕蝕刻;其中,乾蝕刻例如
589710 五、發明說明(7) 疋電漿#刻’濕餘刻的餘刻液例如是氫氟酸()。然後, 去除形成於介電層203表面上的圖案化光阻2〇4。 请參考第2d圖’在溝槽2〇5及介電層2〇3之表面上順應 性形成一第一阻障層(barrier layer) 206 ;第一阻障層 206的功用是在進行後續之填銅步驟時,能夠避免銅金屬 滲入介電層203當中;其中,第一阻障層2〇6例如是鈕或鈦 或氮化钽或氮化鈦。 請參考第2e圖,然後,利用填溝能力(gap f ilHng) 佳的沈積方法全面性地在溝槽205及第一阻障層206表面上 形成一金屬層207,金屬層207會將溝槽205填滿;其中, 金屬層207例如是銅金屬層,利用化學氣相沈積法(CVD)所 形成。 請參考第2f圖,化學機械研磨介電層203表面上之金 屬層207及第一阻障層206以平坦化,直到露出介電層2〇3 表面為止’並且’會形成將溝槽2〇5填平之銅内連線 207a。 、 最後’請參考第2g圖,在形成有銅内連線2〇7a之介電 層203上形成一第二阻障層208,並在第二阻障層208上利 用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形 成另一介電層209。 第^一阻P早層2 0 8具有複數層結構,包含一頂層及_底 層’頂層為厚度400至600A之碳氧化石夕層或碳氮化石夕層, 第二阻障層208之底層20 8a為一厚度為2〇至5〇A的純碳胃化 梦(SiC)層。底層208a主要疋以燒基♦氣體,以化學氣相
〇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589710 五、發明說明(8) 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以 30 至 1 000W 之功率,在攝氏200至450度之溫度下,於電漿輔助化學氣 相 >儿積(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之處理室中反應而形成。純碳化石夕層在銅内連線 207a與介電層203上有較佳的附著力,且不會與露出介電 層203表面之銅内連線207部分的銅離子結合而形成氧化銅 或氮化銅或矽化銅,因此不會影響銅内連線2〇 7a的導電 性。以純碳化矽層所形成之底層2〇8a亦具有相當好的阻隔 作用,可有效阻隔銅離子擴散至另一介電層2〇 9當中;但 是因為純碳化矽層的形成速度較慢,因此如果整個第二阻 障層208完全以純碳化矽層來構成的話,將會延長製程的 時間。 第二阻障層208除了有厚度相當薄的底層2〇8a外,還 有一頂層208b,頂層208b形成於底層208a之上,由碳氧化 矽(SiCO)或碳氮化矽(SiCN)所構成。純碳化矽(Sic)對於 碳氧化矽層或碳氮化矽層亦具有較佳的附著力,且碳氧化 石夕層或碳氮化石夕層都具有良好的阻隔作用,可有效阻隔銅 離子擴散至另一介電層209當中。 由薄純碳化矽層與碳氧化矽或碳氮化矽所構成之 阻障層208,可提供有效阻隔銅内連線2〇7a之銅 一 =成:ΐ之介電層2°9當中,因此不會影響介電層二的 口口質,並且,可避免在鋼内連線2〇7a露出介電層M3 的部分產生離子化的現象;@時,因為純碳化 相當薄’所以只要與習知相當的時間,即可完成第二^
589710 五、發明說明(9) 層2 0 8的製作。 本發明雖已以一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但其並非用以 限制本發明。任何熟悉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 和範圍内,當可做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 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0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第12頁 589710 圖式簡單說明 第1 a-1 g圖係習知之形成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的製 造流程示意圖。 第2a-2g圖係本發明之形成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的 製造流程示意圖。 符號說明:‘ 101、201〜半導體基底;102、202〜停止層; 103、203〜介電層; 104、204〜圖案化光阻; 105、205〜溝槽; 106、206〜第一阻障層; 107、 207〜金屬層; 107a、207a〜金屬内連線; 108、 208〜第二阻障層;20 8a〜底層; 208b〜頂層; 109、209〜介電層。
0503-7726TWF(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第13頁

Claims (1)

  1. 包括下列 1· 一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的製造方法, 步驟: 長1供一半導體基底,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有一介電 層’且該介電層中具有一金屬内連線;及 於該7|電層及該金屬内連線上形成複數阻障層,該等 Ρ IV層包含;5反化石夕之化合物層與純碳化♦層之組合。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碳化矽層形成於該碳化矽之化人 物層上方。 口
    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介電層為二氧化矽層。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介電層為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氧化矽層。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日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氮化矽層。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9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之厚度為20至50 Α。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以烷基矽氣體,以3〇至 1 000W之功率,在攝氏200至450度之溫度下形成。 9· 一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的製造方法,包括 步驟: 〜
    0503-7726TWFl(N) , TSMC2001·1444 ; Claire.ptd 589710
    案號 911213RS 六、申請專利範圍 層 提供一半導體基底,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 該介電層具有一孔洞; 於該孔洞之表面順應性形成一第一阻障層; 於該孔洞填滿一金屬層;及 於該介電層及該金屬層上形成一第二阻障層,該第二 阻障層具有複數層構造,該等複數層構造包含碳化石夕之化 合物層與純碳化石夕層之組合。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破化石夕層形成於該碳化石夕之化合 物層上方。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介電層為二氧化矽層。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介電層為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1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第一阻障層之材料為鈕、鈦、氮化 组、氮化鈦或其組合其中之一。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層為_金屬層。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金屬層係以物理氣相沈積法或 化學氣相沈積法形成。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碳化石夕之化合物層為碳氧化石夕層。
    0503-7726TWl(N) ; TSMC2001· 1444 : Claire.ptd 第15貢 589710 案號 911213RR 六、申請專利範圍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氮化矽層。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之厚度為2 〇至5 〇 a。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 線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純碳化矽層為以烷基矽氣體,以3〇 至1 000W之功率,在攝氏2〇〇至45〇度之溫度下形成。 20· —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該半導體基底上形成有一介電層,且 该介電層中形成有一金屬内連線,·及 一複數阻障層,形成於該介電層及該金屬内連線上, 該等阻障層包含碳化矽之化合物層與純碳化矽層之組合。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形成於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下 方。 曰 2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该介電層為二氧化石夕層。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介電層為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氧化矽層。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氮化矽層。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〇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0503-7726TWKN) ; TSMC200M444 ; ClaTre^ % 16 ^ 589710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之厚度為2〇至5〇 A。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之條件為以烷基矽氣體,以3〇至 1 00 0W之功率,在攝氏200至450度之溫度下形成。 28· —種具有蓋層之金屬内連線,包括: 一半導體基底; 一介電層,形成於該半導體基底上,且該介電層形成 有一孔洞; 第 阻卩早層’順應性形成於該孔洞之表面; 一金屬層,形成於該孔洞;及 一第二阻障層,具有複數層構造,形成於該第一阻障 層及該金屬層上,該等複數層構造包含碳化矽之化合物層 與純碳化碎層之組合。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形成於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下 方。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介電層為二氧化矽層。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介電層為低介電常數材料層。 3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第一阻障層之材料為钽、鈦、氮化鈕、氮化 鈦或其組合其中之一。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戶斤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0503-7726TWFKN) ; TSMC200M444 ; Claire.ptd 第17頁 589710
    案號 9112136S 六、申請專利範圍 連線,其中該金屬層為鋼金屬層。 34·如申請專利範園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屏 連線,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氧化矽層曰。 内 35·如申請,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9層之金 連線,其中該^碳化矽之化合物層為碳氮化矽層。 3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之厚度為2 〇至5 〇 A。 3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8項所述之具有蓋層之金屬内 連線,其中該純碳化矽層為以烧基矽氣體,以30至l〇〇〇W 之功率,在攝氏200至450度之溫度下形成。
TW91121368A 2002-09-18 2002-09-18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58971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1121368A TW589710B (en) 2002-09-18 2002-09-18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91121368A TW589710B (en) 2002-09-18 2002-09-18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589710B true TW589710B (en) 2004-06-01

Family

ID=34057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1121368A TW589710B (en) 2002-09-18 2002-09-18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589710B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29560B2 (en) Self aligned air-gap in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JP4198906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559447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形成方法
TWI484593B (zh) 半導體結構之一層中之密封氣隙之方法及半導體結構
US8252659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US7419916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TW441015B (en) Dual-damascene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TWI248163B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dielectric barrier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structure, interconnect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US8822331B2 (en) Anchored damascene structures
KR100593737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배선 방법 및 배선 구조체
US20080185722A1 (en) Formation process of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with air-gaps and sidewall spacers
TW200425404A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251898B (en) Damascene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interconnect layers in an integrated circuit
JP2005033164A (ja) 半導体素子の銅配線形成方法
TWI278981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TW589710B (en) Metal interconnect with cap lay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W200525692A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metal wiring
JP2006135363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100399909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층간 절연막 형성 방법
JP3924501B2 (ja) 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227039B (en) Process for forming metal damascene structure
KR100546940B1 (ko) 반도체 소자의 구리 배선 형성 방법
JP2006303179A (ja) 埋込導電体の形成方法
TW504799B (en) Copper line fabrication method
TW516207B (en) Dual damascene via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