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54245B - Improv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ng and insulating materials - Google Patents

Improv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ng and insulating material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54245B
TW454245B TW088122549A TW88122549A TW454245B TW 454245 B TW454245 B TW 454245B TW 088122549 A TW088122549 A TW 088122549A TW 88122549 A TW88122549 A TW 88122549A TW 454245 B TW454245 B TW 45424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substrate
patent application
chamber
sc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22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isweswaren Sivaramakrishnan
Kaushal K Singh
Vicente Lim
Original Assignee
Applied Material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lied Materials Inc filed Critical Applied Materials In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542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5424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435Applying energy to the substrate during sputtering
    • C23C14/345Applying energy to the substrate during sputtering using substrate bi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C23C14/35Sputtering by application of a magnetic field, e.g. 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0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using supplementary magnetic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0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using supplementary magnetic fields
    • H01J37/3405Magnetron 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32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 H01J37/34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operating with cathodic sputtering
    • H01J37/3411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reactor
    • H01J37/3444Associa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五、發明說明(1 發明背景 發明簌_ 本發明大致係關於物理蒸氣沈積系統。尤其,本發明係 關於用於將傳導、半導及/或絕緣材料沈積於基材上之物理 蒸氣沈積系統。 相關技爇皆号 在用於形成金屬薄膜之半導體加工之領域中熟知物理蒸 氣沈積(PVD)系統。一般而言,連接至加工室的電源在室 内在陰極與陽極之間產生電位,並在陰極與陽極之間的區 域中產生加工氣體之電漿。來自電漿的離子轟擊到靶(陰極 偏壓),並自靶濺擊材料,其接著再沈積於基材上(陽=偏 壓)。然而,爲使用PVD形成具有高介電常數(在此定義爲 具有大於约50之介電常數k)之絕緣薄膜,需要可使來自靶 之濺擊材料與電漿中之離子反應而形成沈積於基材上之高]^ 材料之反應性濺擊方法。典型上使用反應性濺擊於在基材 上形成咼介電常數(HDC)薄膜,諸如鋇魏鈇酸鹽(BST)。然 而,使用反應性濺擊方法會遭遇到許多問題。 圖1係有用於沈積HDC薄膜諸如BST薄膜之典型;pVD室的 橫剖面圖。PVD室10 —般包括室圍壁12、基材支座元件14 、I&16、屏蔽18、夾環20、氣體入口 22、氣體排出口 24 、磁體组合26及結合RF/DC電源28。在加工過程中,將基 材30置於基材支座元件14上,並經由設置於靶之邊緣與厚 蔽之頂部之間的氣體入口 22將加工氣體引入至由靶16、基 材30及屏敗.18所界定之加工區域32中。關於沈積BST薄膜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爱)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I .·. * · 111· — — — — — — — — — — — — — — II —Λ-- ·着 1 I 1 1 I I 丁 .V I t ----------------------------- 4 5 4^4 5 Ύ A7 B7 五、發明說明(2 ) 、加工氣體典型上包含氬及氧,其中氬提供作爲轟擊靶16 足電漿離子的氣體源,及氧與來自靶16之濺擊原子反應, 將金屬原子氧化並形成沈積於基材30上之BST薄膜。 RF/DC電源28將結合RF/DC功率供應至室,以在加工區域 32中產生並維持加工氣體之電漿。典型上,rf/dc電源μ 係電連接至靶16,而基材支座元件14及屏蔽18在加工過程 中接地。在沈積過程中,電漿中之離子轟擊靶而自靶的表 面濺擊材料。經濺擊的材料與電漿中之離子反應,並在基 材表面上形成期望的薄膜。前述的pvD室可使用於hdc材 料之反應性濺擊。然而,在使用典型的pVD於沈積HDc材 料時會遭遇到許多問題。 首先,使用直流製程功率經由反應性濺擊導電性靶而進 行I高度絕緣薄膜或高介電常數薄膜之pvD將造成正電荷 在靶上的累積。當正電荷達到過高量値時,在靶的表面與 經接地的室壁或設置於靶與室壁之間之接地屏蔽之間會造 成發弧。由於發弧的結果,會產生污染物顆粒(大及小顆粒 ),並造成基材的損壞,以致必需將有瑕疵的基材丟棄。 其次,由於反應性氣體係經由設置在鄰接於靶濺擊表面 之氣體入口引入至加工區域中,因而在電漿中之離子與靶 材料之間的反應會發生於靶濺擊表面上,並在靶濺擊表面 上形成HDC薄膜之斑點。形成於把歲擊表面上之HDC薄膜 經由使更多正電荷可形成於靶之表面上,而使發弧的問題 更加惡化。形成於靶濺擊表面上之!!!^。薄膜亦使可濺擊的 把表面減小,以致濺擊速率降低,且在濺擊表面上之濺擊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 u n n n^口、 n n l n n I—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B7 五、發明說明(3 均勻度退化。 罘三,當對靶施加RF功率時,在靶濺擊表面上之微電阻 率的變化造成在靶表面上的微發弧。此微發弧現象連同發 弧的問題會對靶造成嚴重的損害,並導致大塊的靶材料釋 放至至中。除了對把的損害之外,自鞋^多出的塊狀物會損 壞室内之其他組件,而造成與清潔室、更換靶及其他受損 组件、及使室回復至加工條件相關的停工時間。微發弧現 象亦造成污染物的產生,以致在基材上產生如前所述的瑕 戚。 在BST之PVD中遭遇到的另一問題爲所產生的薄膜性質在 一基材内以及在不同基材之間不均勻且不一致。一般而言 ,不均勻及不一致的問題係由並未提供靶材料自靶濺擊表 面之均勻侵蝕的電流磁體源/靶形態所產生。靶材料的不均 勻侵蝕導致濺擊材料之不受控制的組合物。所產生的薄膜 電容不均勻度可超過15百分比(15%)的偏差,及沈積薄膜 之厚度在一基材之内及在不同基材之間可變化直至8百分比 (8%)。典型上,在基材上可能形成多於—萬個(1〇,〇〇〇)顆 粒瑕巍(具有尺寸<0.3毫米之污染物顆粒),丑所產生的薄 膜具有不良的晶粒定向及晶體品質。由於靶材料典型上係 不同金屬之组合物,因而需要靶材料的均勻侵蝕,以確保 有適當比例的各金屬使期望反應發生,而在基材上形成沈 積薄膜。 與靶之物理損壞相關的另一問題爲典型的靶並不具有機 械強度’以防止由於在加工過程中施加於祀上之壓力所造 -6 -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裂--------訂---------R—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454莨4 5 Ύ
五、發明說明(4 成的靶破裂。舉例來説,典型的靶當暴露至3公斤力/平方 A刀之壓力時’將展現11〇〇毫米之背板偏移。背板偏移係 月板在疋壓力下之折曲或彎曲的量度。由於典型的革巴具 有鬲的偏移,因而塊狀的可濺擊材料可能會自靶斷裂而造 成基材瑕病;。 此外,目前所採用之;BST之PVD尚未經證實可提供高長徑 比(aspect ratio)特點’諸如具有長徑比大於1:ι之次微米孔 隙之仿形階梯覆蓋率。並且,靶的壽命及製程裝備的壽命 皆由於過量的顆粒污染而嚴重地降低(至低於5 0仟瓦小時 (KWH))。沈積系統之出料量亦由於室需要經常清潔而降低。 因此,有需要一種可消除靶上之發弧及微發弧,及形成 ^品質、高k介電薄膜,尤其係BST薄膜之沈積系統。將希 望此沈積系統可提供高沈積速率及高出料量,以及均勻且 _致的加工結果。亦需要一種可將高k介電材料沈積至高長 徑比特點内之沈積系統。 發明總結 本發明大致提供一種將半導及絕緣材料沈積於基材上之 裝置。更明確言之,本發明提供—種經由反應性濺擊,而 將鬲介電常數(HDC)材料,諸如鋇鳃鈦酸鹽(BST),沈積於 基材上之裝置。此裝置包括一物理蒸氣沈積室,其具有對 靶供給第一偏壓,及對在室中接受加工之基材供給第二偏 壓之脈衝直流電源。電源爲供給包括沈積電壓及中和電壓 之電波形的不對稱雙極脈衝直流電源較佳。沈積電壓包括 將氬離子吸引向靶,因此而造成靶材料之濺擊的負電壓。 裝 訂-----------------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54^45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7 五、發明說明(5 ) 中和電壓包括造成電荷中和及消除靶表面上之發弧及微發 孤的正電壓。第一偏壓係與第二偏壓同步較佳,以增進沈 積材料的薄膜性質,及提供高長徑比特點之一致的仿形階 梯覆蓋率。、 ' 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加工氣體個別的氣體入口。第一氣 體入口經由室的頂部引入電漿產生氣體,及第二氣體入口 鄰接於基材表面引入反應性氣體,以與濺擊材料反應而在 基材上形成HDC薄膜較佳。關於BST之沈積,氬係經由室之 頂郅引入較佳,以提供造成自靶之濺擊的離子,而氧係鄰 接於基材表面引入,以與濺擊材料反應,而在基材表面上 形成BST。 本發明 < 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在靶與基材之間包圍加工區 域,且相對於地面具有一浮動電位之屏蔽,以增加加工區 域中之電漿密度及增加製程的沈積速率。 本發明=提供在加工過程中之低污染物顆粒產生、高沈 積速率、高出料量、高長徑比特點之優異的(無空隙)間隙 填補、消除發孤及微魏、及所產生之贿薄膜之較佳的 晶體品質和晶粒定向較佳。 圖示簡單説明 可經由參照説明於_中之其具體實例而詳細明瞭可達 到本發明之以上引述特色、優點及目的之方式及簡要概迷 於上之本發明之更特定的説明。 然而,應注意附圖僅説明本發明之典型具體實例,因此 ,不應將其視隸制其範圍,由於本發明可接納其他同等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2事項再填寫本頁) /丨裂--------訂----- 6,
454^45 A7 B7 五、發明說明(6 ) 有效的具體實例。 圖1係用於沈積BST薄膜之先前技藝PVD室之橫剖面圖。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圖2係根據本發明用於形成!!^^薄膜之PVD室之橫剖面圖。 較佳具體實例詳述 圖2係根據本發明用於形成薄膜之物理蒸氣沈積室之橫剖 面圖。PVD室100大致包括室圍壁1〇2、靶104、基材支座1〇6 、氣體入口 108及氣體排出口 11()。室圍壁ι〇2包括室底部 112及室側壁114。在室侧壁114上設置一開缝閥115,以使 基材116之傳送進出PVD室1〇〇容易。基材支座106係設置於 通過室底邵112之基材支座提升組合us上。典型上將—加 熱器(未示於圖中)加於基材支座1〇6内,以在加工過程中將 基材116加熱至特定溫度。基材支座係由不銹鋼製成, 及加熱器包括鉑/鍺加熱器螺管較佳。然而,本發明亦可考 慮其他適當的材料。·基材支座提升组合118使基材支座1〇6 在基材傳送位置與基材加工位置之間垂直移動。提升銷組 合120將基材116抬離基材支座106,而使基材116在室與用 於將基材傳送進出室之機械葉片之間的傳送容易。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靶104係設置於室園壁102之頂部。靶1〇4係位在基材支座 106之正上方較佳。靶1〇4—般包括支承可濺擊材料124之板 的背板122。可濺擊材料之組合物一般係對應於產生薄膜之 組合物。關於BST之沈積,可濺擊材料124係鋇、鳃及鈦之 組合,典型上爲約25% Ba、約25% Sr及約50% Ti,其對應 於包含(Ba〇.5Sr0.5)Ti〇3之所產生的BST薄膜 '背板122包括 在操作過程中固定至室圍壁1〇2之凸緣部分126。在背板122 本紙張尺度適用尹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發明說明(7 〈凸緣部分126與室圍壁1()2之間設有封口 128,諸如ο型環 败以致在加工過程中可在室内建立及維持眞空環境較佳。 2旋轉磁魏合13(mE於背板122上方,讀供將離子自 電裝朝㈣濺擊表面吸引之磁場料,而增進材料之賤擊 。,場經纟限制更多的電子而增進離子化,及目此而提供 更多離子,以促進並增加自靶之濺擊。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根據t發明之背板122相較於已知的背板具有增加厚度。 θ般而s,目則的背板具有與在靶上之可濺擊材料之起始 厚度^約相同的厚度(即土 10%)。例如,典型的靶具有約 0.33英吋(8·38毫米)之背板厚度及約〇 35英吋(8⑽毫米)之 可錢擊材料厚度。本發明將背板厚度增加至目前背板的大 勺兩倍(即180%至220〇/〇 ),同時維持相同的可濺擊材料厚度 例如,本發明提供具有約〇·71英吋(18_0毫米)之背板厚度 及約0.35英吋(8·89毫米)之可濺擊材料厚度之靶。經由將背 板122之厚度增加至已知背板厚度之大約兩倍,由於磁體放 置得更爲冑離㈣擊表面域場梯度降低,而彳在橫越無 勺4擊表面產生更均勻的磁場。更均勻的磁場提供更均勻 的離子化,其導致靶之更均勻的濺擊及侵蝕。藉由靶之均 勻及受控制的侵蝕,被濺擊的靶材料或自靶投出的物種被 控制爲與靶之物種的百分组成有相同比例。 根據本發明之較厚的背板亦相較於已知的背板而提供較 佳(較低)的偏移。偏移係定義爲背板當暴露至特定壓力時 之最大折曲(即彎曲)。舉例來説,典型的背板(8.Μ毫米厚) 在3公斤力/平方公分之壓力下展現1.100毫米之偏移,而本 10-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才^^挪公髮) A7 B7 454^45
X 五、發明說明(8 ) 發明之背板(18.0毫米厚)展現〇 337毫米之偏移。較低的偏 移可防止相較於背板金屬具有較低屈服點之在靶上的可濺 擊材料破裂。此外,較厚的背板提供靶就整體而言較強的 機械強度,其由於靶就整體而言較強,而可降低靶之機械 崩潰或破裂的危險。 在室之頂部設置下方屏蔽132,以與支承元件及靶結合而 界足加工區域,並且亦保護在加工區域外侧之室園壁1〇2的 内表面使不受到沈積。下方屏蔽132自室側壁114之上部延 伸至在加工位置中之基材支座1〇6的周緣。將夹環134可移 動地設置於下方屏蔽132之内部終點136。當基材支座1〇6移 至加工位置中時,下方屏蔽132之内部終點136環繞基材支 座106,且基材116之周邊部分138與夹環134之内部終點139 嚙合,並將夾環134抬離下方屏蔽132之内部終點136。夹環 134可夾住或固定基材116,以及在沈積過程中保護基材ιι6 之周邊部分138。有多數個基材接觸墊141均勻地分佈於夹 環134之内部終點139的下表面,以與基材116之上表面接觸 。因此’在相鄰的接觸墊141之間存在多個間隙,而使氣體 可在夾環134之下表面與基材116之上表面之間通過。或者 ,可替代夾環134而將屏蔽覆蓋環(未示於圖中)設置於下方 異蔽之内邪終點之上。當基材支座移至加工位置中時,屏 蔽覆蓋環之内郅終點緊位在基材之周邊部分上方,而保護 基材之周邊部分使不受到沈積。然而,屏蔽環以不接觸到 基材,而使氣體可在屏蔽覆蓋環之下表面與基材之上表面 之間通過較佳。 (請先閲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訂-----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線Q----------------------! -11·
4 5 4¾ 4 5 7 κι Β7 五、發明說明(9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將上方屏蔽140設置於下方屏蔽132之上部内,並自室側 壁114之上部延伸至夾環134之周緣142較佳。上方屏蔽140 包括與包含靶之材料類似的材料較佳,諸如鈦及其他金屬 。根據本發明之上方屏蔽140相對於地面具有一浮動電位。 上方屏蔽140相較於接地的上方屏蔽經由防止由於屏蔽所致 的電子消耗而提供電漿增加的離子化,並在靶之邊緣產生 增加的離子化。由於增加離子化所造成之增加的電漿密度 增進靠近靶之邊緣處的濺擊,而在整個靶上產生更均勻的 侵蝕。並且,增加的離子化提供更多可用來衝擊靶104之離 子,且由於來自靶104之增加的濺擊而達到較高的沈積速率 。較高的沈積速率由於使用相同的功率密度需要較少時間 於沈積BST薄膜而可獲致較高的出料量。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設置於室圍壁102之頂部的氣體入口 108經由在靶104與上 方屏蔽140之間之間隙將加工氣體引入至加工區域146中。 加工區域146係由靶104、在加工位置中設置於基材支座106 上之基材116及上方屏蔽140所界定。根據本發明,關於BST 薄膜之沈積,經由氣體入口 108將氬引入作爲電漿之製程氣 體源,同時經由設置在鄰接於基材116之第二氣體入口 148 將氧引入以形成BST薄膜。第二氣體入口 148係設置於基材 支座106内較佳。然而,亦可將第二氣體入口 148設置於室 之另一部分,以將反應性氣體提供至基材沈積表面。第二 氣體入口 148係連接至延伸通過基材支座106之幹的氣體通 路,並經由在基材支座106之表面上的溝槽而傳送第二氣體 。爲到達基材之上表面,第二氣體在基材之邊緣周圍傳送 -12-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杜印製 454^45 ----------B7______ 五、發明說明(10 ) ,並通過在夾環134之下表面與基材之上表面之間的間隙。 因此,第二氣體集中在靠近基材之上表面與來自靶之濺擊 材料反應,而完成反應性进擊之反應。本發明經由在靠近 基材表面及遠離靶濺擊表面處傳送反應性顯 降低反應性氣體在減擊表面上之反應及所造成之;^ 擊表面上形成介電材料。在3灯沈積之情況中,經由鄰接 於基材116引入氧,氧較不可能在靶濺擊表面上反應,及在 靶濺擊表面上形成BST薄膜,而可能導致產生發弧及污染 物顆粒產生以及損壞靶之本身之在靶表面上的儲存電荷。 爲對靶104供給偏壓,將脈衝直流(pDC)電源152電連接至 乾104。PDC電源152爲供给包括含沈積電.壓(負)及中和電壓 (正)之重複週斯之偏壓波形的不對稱雙極pDC電源較佳。 沈積電壓爲對約6 0 %至約1〇〇%之週期在約_ 1〇〇伏特及約 -700伏特之間較佳。中和電壓或反向放電電壓爲對約〇 %至 約40%之週期在約30伏特至約8〇伏特之間較佳。偏壓波形 頻率係在約5 0仟赫(ΚΗ z )及約250仟赫之間,各週期持續在 約4微秒及約20微秒之間較佳。偏壓波形係具有包含約3乃 微秒之約-358伏特之沈積電壓及約25微秒之約+ 8 〇伏特之 中和電壓之工作循環之200仟赫波形又更佳。 PDC電源152亦電連接至基材支座1 〇6_,以將第二偏壓供給 至基材支座106及在沈積過程中位在其上之基材1]L6。pDC電 源15 2提供主動及從動形態,其提供.相對的第—及第二偏壓 較佳。在沈積過程中施加至基材116之偏壓典型上係在約〇 瓦及約300瓦之間之範園内。PDC電源152分別將同步偏壓供 -13-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0 X 297公釐) ..裂--------訂---^-------線.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454^45 ^ A7 ___B7 五:發明說明(11 ) 給至靶104及基材支座106,以致週期/電壓相應地變化較佳。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由於PDC電源152將中和電壓(即正電壓)提供給革巴1〇4,因 而在沈積期間中累積於靶104上之正電荷自乾ι〇4之錢擊表 面釋放並被排斥。累積於靶上之正電荷由於靶現在中和期 間中亦爲陽性而被排斥。因此,沒有過量的正電荷累積於 輕上,且自靶104至上方屏蔽140或室園壁102之發弧被消除 。爲進一步降低污染物的產生,未利用Rp•電源,以致亦自 本發明之PVD室中消除微發弧現象。結果,污染物顆粒的 產生減至最少,且由於污染物顆粒而形成於基材上之瑕戚 顯著地降至低於30(相較於在基材上產生多於〗〇,〇〇〇個瑕痴 的先前技藝PVDBST室)。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在操作中’基材116在機械葉片(未示於圖中)上經由.開缝 閥115傳送至室1〇〇中,並置於基材支座ι〇6上方。提升銷組 合120向上移動並將基材Π6提升至機械葉片上方,且機械 葉片撤離室100。將開缝閥115關閉而提供密閉環境,且利 用連接至氣體排出口 110之眞空泵(未示於圖中)將室抽眞空 。利用基材支座提升组合118將基材支座106向上移動至加 工位置中。随著基材支座106之向上移動,基材116置於基 材支座106上,並接著與夾環134嚙合。然後經由氣體入口 108將氬引入至室内,及經由自Pdc電源152分別對靶1〇4及 基材支座106施加第一及第二偏壓,而在加工區域146内產 生電漿。或者,亦可經由設置於基材支座1〇6内之第二氣體 入口 148將氬引入至室内。在此同時,經由設置於基材支座 106内之第二氣體入口 148鄰接於基材116將氧引入。來自靶 14 -
A7 B7 五、發明說明(12 ) 104之濺擊材料(Ba、SriTi之组合)與氧離子反應,並轉 移至基材116上而形成BST薄膜。將加工區域146内之壓力維 持在約1 0毫托耳(mTorr)及約3 0毫托耳之間,而將在下方 屏蔽132之外部與室圍壁之間的壓力維持在約3毫托耳及1〇 毫托耳之間較佳。將加工過程中之基材116的溫度維持在約 550°C下較佳。 實施例 於基材在定向/脱氣室中經定向及脱氣後,將基材傳送至 經抽眞空的PVD室中,並置於基材支座上。使基材支座移 至加工位置,並將加工氣體引入至室中。經由第—氣體入 口在約95 Sccm下,及亦經由在基材支座上之第二氣體入口 在约15 seem下將氬引入。亦經由第二氣體入口在約15 sccm 下將氧引入。一旦室壓穩定達到約6毫托耳,則將PDc電源 打開,以對靶供給在200仟赫在約25%工作循環下約1〇〇〇瓦 之第一偏壓,其轉變爲負電壓3·75微秒(濺擊)及正電壓i 25 微秒(電荷中和)之5微秒的週期。PDC電源亦在约300瓦下 對基材支座供給與第一偏壓同步之第二偏壓。沈積程序在 約200埃/分鐘之沈積速率下維持約9 〇秒,而得到約3〇〇埃之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沈積厚度。然後將電源關閉,及在將基材移出室外之前, 將加工氣體自室排出。 本發明之優點包括在加工過程中之低污染物顆粒產生、 較高沈積速率、較高出料量、高長徑比特點之優異的(無空 隙)間隙填補、消除發弧及微發弧、及所產生之BST薄膜之 較佳的晶體品質和晶粒定向。舉例來説,對概述於實施例 -15 - 本紙張尺度適帛t ® ®冑標I (CNS)A4規格(210 χ 297公爱) 4 5 41,45 y A7 B7 五、發明說明(13 ) 中之加工條件,室的狀沉於處理1200個基材後仍維持清潔 ,且由於污染物顆粒而形成於基材上之瑕疵顯著地降至低 於30。預期把的壽命大於1 〇〇〇仟瓦小時,及預期製程裝備 的昜命大於250仟瓦小時。出料量(每個室每小時的基材數) 隨同沈積速率之相對增加至大於約2 〇 〇埃/分鐘而顯著地増 加。並且,沈積薄膜之组合物均勻度在一基材上經控制^ 2 %内’及在相同輪之不同基材之間控制於i %内。 雖然本發明係以應用至BST薄膜之形成作説明,但可考 慮將本發明應用至使用氧作爲反應性氣體所形成之其他薄 膜,包括鑭鳃鈷氧化物(LSCO)、鉛結鈦酸鹽(ρζτ)、鳃鉍 叙酸鹽(SBT)、氧化矽(Si〇2)、氧化鋁(Α12〇3)。亦可考慮^ 本發明應用至使用氮作爲反應性氣體所形成之薄膜,:括 氮化矽及氮化鋁。 雖然前述説明係關於本發明之較佳具體實例, ^ ^ w但可不脱 離其基本範圍而設計出其他及進一步的發明具體實食丨 其範圍係由隨後的申請專利範園所決定。 I---— 裂!—訂--------- 線 r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laims (1)

  1. 4 5 4^4 5 Ύ Α8 Β8 C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2. 3 . 5. 經 濟 部 智 慧 財 產 局 消 費 合 作 社 印 製 6 · 一種用於將材料沈積於基材上之裝置,包括·· a) —物理蒸氣沈積(PVD)室,包括: i) 設置於室中之乾; ii) 設置於室中之基材支座元件; iii) 包圍在把與基材支座之間之區域的下方屏蔽; iv) 設置於靶與屏蔽之間之第一氣體入口;及 v) 連接至室之氣體出口;及 b) 將第一偏壓供给至靶及將第二偏壓供给至基材支座 元件之脈衝直流(PDC)電源。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PDC電源提供沈 積電壓及反向放電電壓。 如申請專利範阗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PDC電源提供包 括對在約6 0 %及約100%之間之波形週期在約_ i 〇〇伏特及 約-700伏特之間之沈積電壓,及對在約〇 %及約4 〇 %之 間之波形週期在約+ 3 0伏特及約+ 8 0伏特之間之反向放 電電壓的波形電壓。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3項之裝置,其中該波形週期係在約4 微秒及約20微秒之間。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PVD室更包括包 圍在靶與基材支座之間之區域的上方屏蔽。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上方屏蔽係經接 地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裝置,其中該上方屏蔽相對於 地面具有一浮動電位。 ' -17· 本紙張尺度適用中國國家標準(CNS)A4規格(21〇 X 297公釐) I l·---^---- I ---' 裝- - ---訂 ------- *^3 //\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A 5 4 5 A8 D8 六、申請專利範圍 8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基材支座包括第 二氣體入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氣體入口保 連接至氬氣供給,及該第二氣體入口係連接至氧氣供给。 1 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裝置,其中該靶包含選自由矽 ;鋁;鋇、鳃及鈦之組合;鑭、鳃及鈷之組合;鉛、锆 及鈦之组合;及鳃、鉍及钽之組合所組成之群之材料。 1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氣體入口係 連接至氬氣供給,及該第二氣體入口係連接至氮氣供给。 12.如申請專利範園第i項之裝置,其中該靶包含選自由鋁 及矽所組成之群之材料。 1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項之裝置,其中該靶包括背板及可 濺擊材料,其中該背板係可濺擊材料之大約兩倍厚。 14. 一種在基材上形成薄膜之方法,包括: a) 將基材置於室内之基材支座元件上; b) 將第一氣體引入至室内; c) 將第二氣體引入至室内; d) 使用脈衝直流(PDC)電源將第一偏壓供給至室内之 靶及將第二偏壓供給至基材支座元件;及 e) 自靶濺擊材料。 1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4項之方法,其中該pDC電源提供沈 積電壓及反向放電電壓。 1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其中該Pdc電源提供包 括對在約6 0 %及約1〇〇%之間之波形週期在約_ 1〇〇伏特及 C請先閱讀背面之注音?事項再填寫本頁) 裝----丨!丨訂--I I-----.
    A8 B8 C8 D8 其中該波形週期係在約 其中該乾包括鋇、魏及 其中該第一氣體係爲氬 其更包括: 由 申請專利範圍 約-700伏特之間之沈積電壓,及對在約〇%及約4〇%之 間之波形週期在約+30伏特及約+8〇伏特之間之反向放 電電壓的波形電壓。 1 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i 6項之方法 4微秒及約2 0微秒之間。 1 8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i 4項之方法 鈇之组合。 1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8項之方法 及該第二氣體係爲氧^ 2 〇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方法 Ό使用相對於地承具有—浮動電位之屏蔽包園在靶與 基材之間之區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園第"項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氣體係經 在基材支座元件中之氣體入口引入。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之方法,其中該第—偏壓及第 偏壓係爲同步。 --r---:-----;---- 裝------丨 ——訂---!!·線! y -i ,/L (請先閱讀背面之注意事項再填寫本頁)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員工消費合作社印製 (C 準 標 家 國 國 中 用 適 度 尺 張 21 /IX 格 規 釐 公 97
TW088122549A 1998-12-21 1999-12-21 Improv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ng and insulating materials TW454245B (e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1918798A 1998-12-21 1998-12-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54245B true TW454245B (en) 2001-09-11

Family

ID=22818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22549A TW454245B (en) 1998-12-21 1999-12-21 Improv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ng and insulating material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141997A2 (zh)
JP (1) JP2002533574A (zh)
KR (1) KR20010089674A (zh)
TW (1) TW454245B (zh)
WO (1) WO200003821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1483B1 (en) * 2000-03-10 2002-10-08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igh pressure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KR100417112B1 (ko) * 2001-08-21 2004-02-05 (주) 브이에스아이 펄스형 금속플라즈마 이온소스 발생장치
KR101116105B1 (ko) * 2004-05-21 2012-02-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필름 캐패시터 용 티타늄 옥사이드 필름 제조 방법
KR100784381B1 (ko) * 2004-07-23 2007-1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증착 장치 및 방법
TWI554630B (zh) 2010-07-02 2016-10-21 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減少沉積不對稱性的沉積設備及方法
JP6972427B2 (ja) * 2019-11-28 2021-11-24 株式会社アルバック 成膜方法
CN117203364A (zh) * 2021-03-02 2023-12-08 应用材料公司 用于膜的沉积的脉冲dc功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700633C2 (de) * 1987-01-12 1997-02-20 Reinar Dr Gru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schonenden Beschichten elektrisch leitender Gegenstände mittels Plasma
US5789071A (en) * 1992-11-09 1998-08-0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ultilayer oxide coatings
US5736021A (en) * 1996-07-10 1998-04-07 Applied Materials, Inc. Electrically floating shield in a plasma rea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141997A2 (en) 2001-10-10
JP2002533574A (ja) 2002-10-08
WO2000038213A3 (en) 2000-09-14
WO2000038213A2 (en) 2000-06-29
KR20010089674A (ko) 200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93011B (en)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 magnetron source for sputtering a surface of a target in a vacuum chamber, plasma systems for sputtering a surface of a target and magnetron source for use in a plasma system for sputtering a surface of a target
CN102439697B (zh) 高压rf-dc溅射及改善此工艺的膜均匀性和阶梯覆盖率的方法
US9552968B2 (en) Plasma clea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375810B2 (en) Plasma vapor deposition with coil sputtering
US8133362B2 (en)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with multi-point clamp
JP2007042818A (ja) 成膜装置及び成膜方法
US9181619B2 (en)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with heat diffuser
TW518690B (en) Plasm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ts electrode plate, its electrode supporting body and its shield ring
TW454245B (en) Improved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semiconducting and insulating materials
US6153068A (en) Parallel plate sputtering device with RF powered auxiliary electrodes and applied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WO2020036804A1 (en) High power impulse magnetron sputtering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of tungsten films having improved bottom coverage
TWI766904B (zh) 用於在基板處理中減少顆粒的處理套件屏蔽、物理氣相沉積腔室及方法
JP2021534323A (ja) 水平方向に回転する基板ガイドを備えたコ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均一性の高いコーティングを行う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04235545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JP2859721B2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TW452885B (en) Method for etch rate enhancement by background oxygen control in a soft etch system
US10400327B2 (en) Counter based time compensation to reduce process shifting in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reactor
KR980011764A (ko) 전면 고밀도 플라즈마 증착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02220660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US20110209989A1 (en)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with insulated clamp
JP3283797B2 (ja) スパッタ装置及びスパッタ処理方法
JPH06291064A (ja) プラズマ処理装置
JPS62188777A (ja) バイアススパツタリング装置
JP2000129439A (ja) 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JPH04288826A (ja) 基板上に層を設ける方法およびこれに使用するスパッタ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