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437190B -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 Google Patents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437190B
TW437190B TW088115692A TW88115692A TW437190B TW 437190 B TW437190 B TW 437190B TW 088115692 A TW088115692 A TW 088115692A TW 88115692 A TW88115692 A TW 88115692A TW 437190 B TW437190 B TW 4371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lop
clock
type flip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881156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ris Lai
Original Assignee
Via 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a Tech Inc filed Critical Via Tech Inc
Priority to TW0881156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437190B/zh
Priority to US09/628,343 priority patent/US6680982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4371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4371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5/13Arrangements having a single output and transforming input signals into pulses delivered at desired time intervals
    • H03K5/135Arrangements having a single output and transforming input signals into pulses delivered at desired time intervals by the use of time reference signals, e.g. clock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008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 H04L7/0012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channels, e.g. clock distribution lines by comparing receiver clock with transmitter clo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7/00Arrangements for synchronising receiver with transmitter
    • H04L7/02Speed or phase control by the received code signals, the signals containing no special synchronisation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Description

4371 9 Ο 五、發明說明(1)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與 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於兩種不同時脈威之通訊 系統的信號接收裝置與方法。 同的系統在傳遞資料 對現今通訊系統而言,兩個不… _ . bus, 時’例如是·通用宰列匯流排(U n v e r s a 1 s e r i a 1 u u。, USB)主機與USB元件之間的訊號傳送,處理器與系統元件 的訊號傳送,主機與主機,主機板與系統元件之間的訊號 傳送等等。因為傳送端與接收端所使用的系統時脈不同’ 例如是頻率不同,相位不同等,亦即,兩系統間其頻率域 不同。所以在傳送資料時’傳送端必須同時傳送資料 (da+ta)訊號與傳送端的系統時脈(system ci〇ck)訊號至接 二::接收端為了使接收到的傳送端系統時脈訊號與接收 端的上統時脈訊號同頻,必須以—個鎖相迴路(phase 〇〇^LL)來處理接收’ 而付到一個與接收端之系統時脈 ΛΑ ^ 凡叶脈讯嬈同頻卻可能不同相位 的接收%脈讯唬’以利於資料吨袂 號傳送的目的。 貢料Λ唬之取樣而來完成資料訊 對於接收端而言,其可以例‘丄 生鞾定的簞付拄晰(·+ 由晶體振盪的方式來產 直接除頻,便可得到系統時脈訊:破:再將單位時脈訊號 電路的時脈輸入端之輪入訊號。^來作為接收端之邏輯 由晶體振堡的方式經除頻得到的,為糸統時脈訊號是直接 當穩定的。而接收時脈訊號則斤以系統時脈訊號是相 m處理而得的,所以接收;H為&由傳送端傳送後經 <可能會因傳送或處理
4371 9 〇 五、發明說明(2) 過程中的外界干擾等’而有顫動(j i t ter)產生,使得接收 時脈訊號不是报穩定。在整個接收端對資料訊號的處理過 程中’彳^有可能會因為接收時脈訊號產生了一個嚴重顫 動而^失掉原本的資料訊號,如何有效地避免顫動所造 成的資料流失,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清參考第1圖,此圖乃傳統訊號接收裝置之方塊圖。 輸入訊號VIN係輸入至D型正反器1〇2之訊號輸入端DU,接 收時脈讯號RXCLK輸入至D型正反器1〇2之時脈輸入端 CK11。其中’D型正反器1〇2係以正緣觸發(Rising Edge Trigger)之方式’在接收時脈訊號RXCLK2控制下,將輸 入訊號VIN轉換後,自D型正反器1〇2之輸出端QU輸出一事 件訊號EVNT。事件訊號〇打再輸入至〇型正反器1〇4之訊號 輸入端D12 ’並將系統時脈訊號SCLK輸入至])型正反器1〇4 的時脈輸入端CK12 ’最後自d型正反器丨〇4之輸出端Q12輸 出取樣事件訊號SEVNT。
第5頁 第2圖所繪示乃第丨圖訊號接收裝置之時序圖。請同時 參考第1圖及第2圖。第2圖中,單位時脈訊號!^^例如係 由晶體振盪器所產生之時脈訊號,接著,單位時脈訊號 UCLK再經除頻後,可得系統時脈訊號SCLK。其中,當接收 時脈訊號RXCLK由低位準轉變成高位準時,會使D型正反器 102在接收時脈訊號rxclj(之控制下,對輸入訊號νίΝ做取 樣的動作,而使其輸出之事件訊號EVNT由低位準轉變成高 位準,並維持一個接收時脈訊號RXCLK的週期。例如在n 間點t201時,接收時脈訊號RXCU由低位準轉上升至高位 ‘ 43719Γ0 五、發明說明(3) -- 準,此時D型正反器102因而對輸入訊號VIN做取樣,而輸 入訊號VIN為高位準,故而經由輪出端所輪出之取 件訊號SEVNT亦上升至高位準。 同理’當系統時脈訊號SCLK由低位準轉變成高位準 時,會使D型正反器1 04在系統時脈訊號5(:1^之控制下, 事件訊號EVNT做取樣的動作,而使其輸出之取樣事件訊號 SEVNT亦與事件訊號EVNT維持在相同的位準,並維持一°個1' 系統時脈訊號SCLK的週期。例如在時間點七2〇2時’系統時 脈訊被SCLK由低位準轉變成高位準,致使d型正反器對 事件訊號EVNT取樣,而使其輸出之取樣訊號SEVNT由低位 準轉變成高位準,並維持一個系統時脈訊號SCLK的週期。 如此’訊號經過D型正反器1 〇 2的處理後,可以將輸入 訊號VIN取樣而得到一個週期等於接收時脈訊號RXCL](的事 件訊號EVNT,事件訊號EVNT再經過D型正反器104處理之 後,可得到一個與系統時脈訊號%!^之週期相等的取樣事 件訊號SEVNT。如此便可完成將輸入訊號VIN轉換並輸出取 樣事件訊號SEVMT的動作。 若接收時脈RXCLK有顫動產生時,會造成訊號損失。 例如在時間點t204到t205,因為接收時脈RXCLK有顫動 (jitter)的產生’使得])型正反器1〇2輸_出之事件訊號EVNT 只能從時間點12 0 4維持至時間點12 〇 5,其訊號週期太短, 以致於在D型正反器1〇4於時間st2〇3與t206的相鄰兩個正 緣觸發下,沒有辦法取樣到此事件訊,EVNT,而造成訊號 的遺失。 、43 71 9 0_____ 五、發明說明(4) 傳統解決的方式之一是,使用四個正反器來做為訊號 接收装I °請參考第3圖’其所繪示乃傳統消除顫動影響
的訊號接收裝置方塊圖。接收時脈訊號RXCLI(分別輪入至D 型正反器30 2 ’D型正反器304 ’D型正反器3〇6之時脈輸入 端CK31,時脈輸入端CK32 ’時脈輸入端CK33 ^輸入訊號 VIN係輸入至D型正反器302之訊號輸入端D3i ,自D型正反 器302之輸出端Q31輸出一事件訊號EVNT1。事件訊號EVNT1 再輸入至D型正反器304之訊號輸入端D32。而後,再~自〇型 正反器304之輸出端Q32輸出一事件訊號EVNT2。事件訊號 EVNT2再輸入至D型正反器306之訊號輸入端D33,自d型正 反器30 6之輸出端Q33輸出一事件訊號evnT3。事件訊號 EVNT3再輸入至D型正反器308之訊號輸入端D34,並將系統 時脈訊號SCLK輸入至D型正反器308的時脈輸入端CK.34,最 後自D型正反器308之輸出端Q34輸出取樣事件訊號 SEVNT 〇 第4圖所緣示乃第3圖冬傳影響的訊號接收 裝置之時序圖。請同時參考第3圖及第4圖。在時間點“οι 時D型正反器302對輸入訊號VIN的作取樣,得到高位準 的事件讯號EVNT1的輸出,並維持一個接收時脈訊號rxclk 的時脈週期。在時間點t403時,因為接收時脈訊號rxclk 有顏動產生’所以’以其作為時脈輸入端之輸入訊號的D 型正反器302,D型正反器304,D型正反器306,其對輸入 取樣後的輸出訊號,例如事件訊號以”1、事件訊號 EVNT2、事件訊號EVNT3,只能維持—個顫動訊號的週期。
第7頁 -4371 9 Ο_ 五、發明說明(5) ~~ ~~ 但是’在時間點t403時,因為事件EVNT3的 H,以致於在D型正反器308於時間點t402與t404的相鄰 兩個正緣觸發下’亦沒有辦法取檨刭此辜件訊號EVNT3, 而造成訊號的遺失。 另一種解決的方式是,在原第3圖中,加入一或閘來 。如同第5圖所繪示,此圖乃傳統另一種 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方塊圖。將事件訊號EVNT2 A fyl 5 10,並自或閘 5 1 0 給 H訊 號OREVNT,然後將或訊號〇reVNT輸入至D型正反器308之訊 ’作為D型正反器308之輸入。 請參考第6圖,其繪示乃第5圖傳統另一種消除顫動影 響的訊號接收裝j之時序圖。或訊號〇rEVNT乃事件訊號 EVNT2和事件訊號EVNT3經過或運算的結果,亦即為事件訊 號EVNT2和事件訊號EVNT3合併後的結果。但是當兩訊號之 間過於接近的話,會造成訊號無法分辨的情況,例如在時 間點t601之後’因為輸入訊號VIN的兩訊號過於接近而使 得或訊號OREVNT —直呈現高位準的狀態。相同地,取樣訊 號SEVNT從時間點t 60 2起,亦一直維持高位準狀態,使得 原本的兩訊號合併成一個訊號,而造成無法分辨的狀況。 此時’則必須要有更複雜的電路來處理此種情形。若顫動 的情形更嚴重或是接收時脈RXCLK頻率更低的話,則其所 面m題imi,所f的邏輯電路也就更不容易設 計。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消除顫 MHIIΙΗΗΓ 第8頁
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與方法,此裝置只需以三個D型正 反is,就能夠解決顫動的影響,精確地完成訊號之轉換與 接收。本發明所使用的元件個數很少,並且 路舰緣速戽报鼻的效-果。 要簡早的電
根據杢發明的目的,提出一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 收裝置與^方法,用以在通訊系統中接收一第一時脈域之一 輸入訊號並輸出一第二時脈域之一取樣事件訊號,此裝置 包括:一第一 D型正反器、—第二])型正反器與一第三卩型 正反器。其中,第一D型正反器係用以接收輸入訊號並 以第一時脈域之一第一時脈訊號作為第一 D型正反器之時 脈訊號端的輸入,然後輸出一第一訊號;第二〇型正反器 係用以接收一高位準訊號,並以第一訊號作為第二D型正 反器之時脈訊號端的輸入,然後輸出一第二訊號;第三D 蜜正反器係用以接收第二訊號,並以第二時脈域之一第 時脈訊號作為第三D型正反器之時脈訊號端的輸入,然後 輸出取樣事件訊號;之後,取樣事件訊號再輪入至第二〇 塑正反器之一重置端。僅需利用第二D型正反器與其重置 端的設計’即可精確地完成訊號之轉換與接收。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 懂’下文特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 明如下: 圖式之簡單說明: 第1圖繪示乃傳統訊號接收裝置之方塊圖。 第2圖繪示乃第1圖訊號接收裝置之時序圖d
.V 4371 9 0 五、發明說明σ) 第3圖繪示乃傳統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方塊 圖。 第4圖繪示乃第3圖之傳統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 置之時序圖。 第5圖繪示乃傳統另一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 置方塊圖。 第6圖繪示乃第5圖傳統另一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 收裝置之時序圖。 第7圖繪示乃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消除顫 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方塊圖。 第8圖繪示乃第7圖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時序 圖。 標號說明: 102 , 104 , 302 , 304 , 306 , 308 , 502 , 504 , 506 , 508,702 >704,706 :D 型正反器; 510 :或閘 708 :反相器 較佳實施例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 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方塊圖l 本發明乃以正緣觸發,並以高位準為有效訊號為例做 說明,亦即當D型正反器之時脈輪入端之時脈訊號由低位 f轉為高位準時,此D型正反器對輸入端之訊號作取樣, 來作為輸出端之輸出。當然,亦可將所揭露之技術内容應
第10頁 ;4371 9〇 五、發明說明(8) 用於以低位準為有效訊號之實施例中。 輸入訊號VIN係輸入至D型正反器702之訊號輸入端 D71 ’接收時脈訊號RXCLK輸入至D型正反器7〇2之時脈輸入 端CK71 ^其中,d型正反器702係以正緣觸發之方式,在接 收時脈訊號RXCLK之控制下,將輪入訊號VIN轉換後,自D 型正反器70 2之輸出端Q71輸出一事件訊號EVNT1。亦即, 當接收時脈訊號RXCL](由低位準轉成高位準時,D型正反器 對輸入訊號取樣,並輸出取樣結果《事件訊號 EVNT1再輸入至D型正反器704之時脈輸入端CK72,並將高 位準訊號VH輸入至D型正反器704之訊號輸入端D72,然後 自Ε»型正反器704之輸出端Q72輸出事件訊號EVNT2。將事 ,Λ號EVNT2輸入至D型正反器706之輸入訊號端D73,並將 ^統時脈SCLK輸入至D型正反器706之時脈輸入端CK73,接 著,自β型正反器706之輸出端Q73輸出取樣事件sev NT。而 後,把取樣事件訊號SEVNT經由反相器7〇8,輸入至d型正 反器704的重置端RST。也就是說,當取樣事件SEVNT為高 位:時,會使得D正反器704作重置的動作,亦即使其輸出 之事件訊號EVNT2轉變為低位準。 第8圖乃第7圖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時序圖。 :青:;參考第7圖及第8圖。第8圖巾,"立時脈訊號㈣ =cu再經除頻後,可得系統時脈訊號scl著κ二二 Π 是接收端接收到的傳送端之時脈訊號再經過鎖 相迴路處理後的結果,其頻率與系統時脈訊號SCLK相同。
Λ 4371 9 五、發明說明(9) 其中’當接收時脈訊號RXCLK由低位準轉變成高位準時, 會使D型正反器702在接收時脈訊號rxclk之控制下,對輪 入訊號VI Ν做取樣的動作,而使其輪出之事件訊號EVNT i由 低位準轉變成咼位準,並維持一個接收時脈訊號的 週期。例如在時間點18 0 1時,接收時脈訊號RXCLK由低位 準轉上升至高位準,此時D型正反器70 2因之而對輸入訊號 VIN做取樣,由於輸入机號yin為南位準’故經由輸出端qi 所輸出之取樣事件訊號EVNT1亦上升至高位準。一
同時’在時間點t801時,因為事件訊號£^丁1由低位 準轉成高位準,會使得D型正反器704對高位準訊號VH取 樣,而使事件訊號EVNT2由低位準轉變成高位準,並且持 續至D型正反器7〇4的重置端RST之輸入訊號轉變為低位準 時。在時間點t802 ’系統時脈訊號SCLK由低位準轉為高位 準’此時,D型正反器706對事件訊號EVNT2作取樣,,而使 得取樣事件訊號SEVNT由低位準轉為高位準,並且維持一 個系統時脈訊號SCLK之週期的時間。同時,因為取樣事件 SEVNT轉為高位準訊號,所以,也使得〇型正反器7〇4的重 置端RST之輸入端轉為低位準訊號,而讓^型正反器7〇4作 了重置的動作,亦即,!)型正反器7〇4輸出端Q2的事件訊戈 EVNT2+轉成低位準,直到下—個事件訊號以町1由低位準轉 變成高位準時,再重新對高位準訊號VH取樣,而使得事件 訊號EVNT2再次由低位準轉變為高位準。V 曰在時間點t803到1804間,J)為訊號傳輸的過程中,例 如疋Λ號X到干擾,^或是系統不穩定^而使得接收時/脈訊 mm 第12頁 -v 4371 S Ο 五、發明說明(10) 號R X C L Κ有頦動之情形產生^如第8圖所繪示,D型正反器 702因受到接收時脈rxclk顫動的影響,讓事件訊號i 在時間點18 0 3到18 0 4間產生一高位準的訊號,其週期等於 顏動讯號的週期。事件訊號EVNT1同時在時間點t8〇3時, 觸發D型正反器704,而使的其輸出事件訊號EVNT2轉為高 位準,一直持續到D型正反器704的重置端輸入RST之輸入 訊號轉為低位準時。在時間點t8 0 5,咽為系統時脈SCLK由 低位準轉變為高位準’使得D型正反器7〇6對事件訊號〆 EVNT2作取樣,來使輸出之取樣事件訊號SEVNT轉為高位 準,亦同時致使D型正反器7〇4進行重置動作,而使得事件 訊號EVNT2降為低位準。 由第8圖可清楚看出,事件訊號〇叮2的訊號週期並不 會受到其週斯是固定的,而且與系統時脈訊 號%1^觸發^。而D型正反器706的 輸出取樣訊號SEVNT,其週期也是固定的,而且是維持一 個系統時脈的週期。如此,此電路確實解決了顫動的問 題,使得輸出取樣事件訊號SEVNT不會因為顫動的影響而 有所消失或錯誤。 在乞貫生另土、色生^影響號接收袭1與方上 中V雖以三個正反器與一個反相器為例作說明,块而此反 相器並非必要構件。只要能夠讓輸出取樣事件訊號旦縣 正反器時具有重置的效果,便可達到目的? 號接:ί罟It:的特徵是在提供一種消除顴動影響的訊 號接收裝置與方法,此裝置只需三個D型正反器,藉由適
4 4371 9 五、發明說明(11)__ 冨的控制各正反哭之於 果,就能夠解沬二4剧入輪出之關係,並利用重置的效 少,而且電路牟媒介,響。本發明所使用的元件個數很 號,就能完成所命3日二早,也不需太複雜的控制訊 广而之目的’並達到極佳的I果。 综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一較佳實峨露如上, β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 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内’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 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 準。 ”
第14頁

Claims (1)

  1. 4371 9 Ο
    i. 系統中 域之一 一時脈 訊號端 第一訊 輸出一 二時脈 訊號端 其 該取樣 :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接收裝置,用以在一通訊 ^ ^ 听脈域之一輸入訊號並輸出一第二時脈 :樣事件訊號,該訊號接收震置包括: 弟一 D型正及哭 汉15 ’用以接收該輸入訊號,並以該第 域之一签_ + '呀脈訊號作為該第一 D型正反器之時脈 的輪入,並輪出一第一訊號; 第二 D 型 i m 欠器’用以接收一高位準訊號,並以該 號作為該箆-η袖τ 弟—D型正反器之時脈訊號端的輸入,並 第一訊號;以及 第一D型正反器’用以接收該第二訊號,並以該第 域之一第二時脈訊號作為該第三D型正反器之時脈 的輸入’並輪出該取樣事件訊號; 中’該第二D型正反器更包括一重置端’用以接收 事件訊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丨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_ 該讯號接收裝置更包括,· 一反相器,用以接收該取樣事件訊號,並輸出至該第 二D型正反器之重置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第一 I»型正反器、第二〇型正反器與第三D型正反器均為 正緣觸發之D型正反器β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第一時脈訊號與第二時脈訊號係為相同頻率。
    第15頁 4371 9 Ο 六、申請專利範圍 該第二時脈訊號為該通訊系統之一系統時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第一時脈訊號係由一鎖相迴路(P L L )產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通訊系統為主機與主機間的通訊系統。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通訊系統為處理器與系統元件間的通訊系統。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中 該通訊系統為主機板與系統元件之通訊系統。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訊號接收裝置,其 中該第二時脈訊號為該第二時脈域之一單位時脈訊號經除 頻而得。 11. 一種消除顫動影響的訊號處理方法,用以接收一 第一時脈域之一輸入訊號並輸出一第二時脈域之一取樣事 件訊號,該訊號處理方法包括·· 該輸入訊號輸入至一第一D型正反器,並以該第一時 脈域之一第一時脈訊號作為該第一D型正反器之時脈訊號 端的輸入,當該輸入訊號為一第一位準時,輸出具有該第 一位準之一第一訊號; 將具有該第一位準之一第二訊號輸入至一第二D型正 反器,並以該第一訊號作為該第二D型正反器之時脈訊號 端的輸入,當該第一訊號為具有該第一位準時,輸出具有 該第一位準之一第三訊號; 將該第三訊號輸入至一第三D型正反器,並以該第二
    第16頁
    時脈域之一第二時脈訊號作為該第三D型正反器之時脈訊 號端的輸入’當該第三訊號為具有該第一位準時,輸出具 有該第一位準夂該取樣事件訊號;以及 將該取樣事件訊號輸入至該第二D型正反器之重置 端’當該取樣事件訊號為具有該第一位準時,輸出具有一 第二位準之該第三訊號。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其 中該些D型正反器均為正緣觸發之D型正反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其 t該第一位準為高位準,第二位準為低位準。 ”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 中該第一位準為低位準,第二位準為高位準。 其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 中該取樣事件訊號係經由一反相器再輸入至該裳_ λ '、 乐—D型j 反器之重置端。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 中該第二時脈訊號為一系統時脈。 、’其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Π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 中該第一時脈訊號係由一鎖相迴路(PLL)產生。 其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 1項所述之訊號處理方法, 中該第一時脈戒號與第二時脈訊號係為相同頻率。、 其
TW088115692A 1999-09-10 1999-09-10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TW437190B (en)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8115692A TW437190B (en) 1999-09-10 1999-09-10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US09/628,343 US6680982B1 (en) 1999-09-10 2000-07-28 Jitter-tolerant signal receiver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088115692A TW437190B (en) 1999-09-10 1999-09-10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437190B true TW437190B (en) 2001-05-28

Family

ID=2164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88115692A TW437190B (en) 1999-09-10 1999-09-10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680982B1 (zh)
TW (1) TW43719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8216B1 (en) * 1997-05-21 2001-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phase locked loop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for
US6501312B1 (en) * 1999-10-25 2002-12-31 Xilinx, Inc. Fast-locking DLL circuit and method with phased output cloc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680982B1 (en) 2004-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61018B2 (ja) 状態周期ごとに状態を変えるとともにデータのレーン間スキューおよびデータ状態遷移グリッチに
EP068344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igital devices operating at frequencies having a P/Q integer ratio
EP3284229B1 (en) Clock and data recovery for pulse based multi-wire link
US8937492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a signal from a first clock domain to a second clock domain
US7622978B2 (en) Data holding circuit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CN113470708A (zh) 写入中间同步码滤波
US7184508B2 (en) Capturing data and crossing clock domains in the absence of a free-running source clock
CN105740177B (zh) 信号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以及信号锁存装置
CN112712829A (zh) 一种跨时钟域的寄存器读写电路及方法
JP2001077797A (ja) 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
US5781765A (en) System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wo devices using four time domains
TW437190B (en) Signal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eliminating jitter effect
CN113491082B (zh) 一种数据处理装置
CN114185397B (zh) 跨时钟域数据传输电路及方法
WO2022037638A1 (zh) 集成电路复位的方法和集成电路
US20070177698A1 (en) Signal Transfer Across Circuits Operating in Different Clock Domains
CN111211774A (zh) 除弹跳电路
CN107562164A (zh) 一种cpld/fpga输入复位信息号预处理电路及方法
US6519301B1 (en) Circuit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ssing request information across differing clock domains
CN1235366C (zh) 消除抖动影响的信号接收装置与方法
CN117595841B (zh) 跨时钟域脉冲同步电路、芯片及计算机设备
US10742216B1 (en) Clock domain crossing for an interface between logic circuits
JP3688137B2 (ja) マイクロコンピュータ
US6621883B1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data detection in SCSI ultra-3 disc interface
JP3451631B2 (ja) ハンドシェイク型データ処理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
MK4A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n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