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6938A - 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 - Google Patents

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6938A
TW202416938A TW112130157A TW112130157A TW202416938A TW 202416938 A TW202416938 A TW 202416938A TW 112130157 A TW112130157 A TW 112130157A TW 112130157 A TW112130157 A TW 112130157A TW 202416938 A TW202416938 A TW 2024169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
group
affinity
hydrogen atom
dr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30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健一
吉田英雄
藤卷暢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興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興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興和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69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6938A/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用於藥物之傳遞技術的新穎共聚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包含以下之式(A)、(B)及(C)表示之構造單位所成的共聚物X結合有標靶特異性分子之藥物複合體。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Description

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用於藥物傳遞技術之新穎共聚物。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以腫瘤為標靶之藥劑傳遞載體用之共聚物、使該共聚物擔載抗癌劑等生理活性物質所成之醫藥用組成物、含有該組成物之醫藥品。
近年來,作為對疾病部位高效且安全地傳遞藥物之技術,正盛行有關藥物傳遞系統(Drug delivery system,DDS)之研究。其中,作為利用疾病部位構造上的特性以提高藥物集聚之選擇性的技術中,以奈米粒子作為藥物傳遞載體之DDS之需求正在提昇中。
例如於實質固態癌組織中,由於新生血管(腫瘤血管)之構造相較於正常血管係尚未成熟,因而於血管內皮產生數百nm左右之細胞間隙,物質之通透性較高。已知藉由該構造性特徵,包含奈米粒子之高分子量體,可選擇性地通透腫瘤血管而集聚於實質固態癌組織中。進而,於實質固態癌組織中,參與高分子之排出的淋巴系統發生功能障礙,因此所滲透之奈米粒子於組織內持續滯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EPR效應)。通常之低分子藥劑因血管細胞之膜通透而漏出至血管外,因此非選擇性地分佈於組織,而未集聚於實質固態癌組織。根據EPR效應之方法論,利用奈米粒子之藥物傳遞,於組織中之分佈被血管內皮細胞間隙之通透性所支配,因此於藥物之分佈中提高了對實質固態癌之組織選擇性。因此,EPR效應成為以實質固態癌為標靶之奈米技術應用醫藥品(奈米醫學)之開發中有力的學術根據。
EPR效應中藥物之傳遞過程係經由血流,且奈米粒子之向血管外漏出過程被認為是被動進行。因此,為了使奈米粒子對實質固態癌之集聚最大化,重要的是對成為藥物傳遞載體之奈米粒子的構成成分可賦予耐受長期血中滯留的分子設計。因此,對於藥物傳遞載體被要求避開與血液構成成分之非特異性相互作用,肝臟、脾臟及肺中利用網狀內皮系統(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之異物識別,及腎臟中之絲球體過濾等障礙之能力。又,已知該等障礙可藉由粒徑或利用生物相容性高分子之表面修飾等粒子特性的最佳化而克服。例如藥物傳遞載體之粒徑較理想者為大於腎清除閾值之約6 nm,且小於200 nm以避免利用RES之識別。
又,已知藥物傳遞載體之粒徑亦會對疾病部位中之組織滲透性造成影響。例如,當對表現出同等血中滯留性之粒徑為30 nm、50 nm、70 nm及100 nm的藥物內包奈米粒子之抑癌活性進行比較研究,可知由於粒徑30 nm之藥物內包奈米粒子會到達疾病部位深部,因而表現出最高之治療效果(非專利文獻1)。因此,被認為以實質固態癌為標靶之藥物傳遞載體用之奈米粒子的粒徑較理想為於可避免腎清除之範圍內儘可能小之粒徑。
作為藥物傳遞載體用之奈米粒子,正被開發如下之方法:使用脂質體、乳液、或奈米顆粒等膠體分散體之方法;使用白蛋白等生物源性原料之方法;使用天然多糖類等天然高分子之方法;或使用合成高分子之方法。其中,合成高分子藉由適當地選擇成為構成成分之單體與合成方法,其可製備粒徑被精密地控制之奈米粒子,因此被汎用為藥物傳遞載體之構成成分。
例如,已揭示有包含親水性片段與疏水性片段之兩親媒性嵌段共聚合體作為藥物傳遞載體的利用方法。該嵌段共聚合體以分子間之疏水性相互作用等作為驅動力,於水性介質中自發地締合,形成核殼型奈米粒子(高分子微胞)。已知該高分子微胞之疏水性片段可內包或結合低分子藥劑,所獲得之藥物內包高分子微胞表現出較高之血中穩定性,並且相較於低分子藥劑之溶液投予,藉由經EPR效應之對實質固態癌的選擇性集聚而產生較高之抑癌活性(專利文獻1)。然而,高分子微胞係數個分子之締合體,因此可製備之下限值為粒徑約30 nm左右,其難以控制於可避免腎清除之影響之粒徑10 nm附近的微細尺寸。
另一方面,已知於藉由合成高分子所形成之奈米粒子中,以單鏈內之化學交聯、疏水性相互作用、離子鍵結等作為驅動力形成粒子者(以下簡記為單鏈奈米顆粒(SCNP,single chain nanoparticle)),係形成粒徑20 nm以下之小粒徑奈米粒子(非專利文獻2)。因此,被期待SCNP作為藥物傳遞載體之有用性,但至今尚未發現有可精密地控制其粒徑之技術。
作為其他的藥物傳遞技術,有可將細胞毒殺劑(藥物)標靶向傳遞至抗原表現腫瘤細胞之抗體-藥物複合物(ADC)(非專利文獻3~5)。ADC具有抗體(Ab)、連接基及藥物之3種成分。為了進行對標靶之局部傳遞,而將藥物連結或接合於抗體。接合方法通常為經由抗體之離胺酸側鏈之胺基、或將鏈間雙硫鍵還原所獲得之半胱胺酸硫氫基進行之化學修飾。ADC之設計依然困難,其必須控制數種要素(例如抗體之選擇、連接基之穩定性、藥物/毒素(有效負載)及其切斷動態等)。其中,重要之參數為對單一抗體之有效負載數(藥物抗體比或DAR(Drug Antibody ratio))。結合有大量藥物/毒素分子之抗體表現出對標靶抗原之結合障礙、或自血流之較快速活體內清除率,通常1個抗體僅可結合數量有限之藥物/毒素分子(通常DAR為4~6)。其結果,為了獲得對於殺傷標靶細胞而言充分之有效性,必須使用IC50未滿1 nM之毒性非常高之藥劑(例如卡奇黴素或奧瑞他汀單甲酯(MMAE)等)(非專利文獻6、7等)。因此,若接合物之一小部分脫靶,則會出現重大之有害作用。如上所述,其需要兼具較高之有效性與經提升之耐受性的新方法。
親和體分子與抗體同樣,為可特異性地結合於標靶抗原之擬抗體蛋白(非專利文獻8)。其不具備某些抗體所表現出之如Fc受體結合之非特異性的相互作用,而具備具有特異性之標靶結合能力之特徵,若代替ADC之抗體使用,則可將藥物傳遞至標靶(例如腫瘤細胞)。如親和體分子般較小之工程支架蛋白有望被作為藥物之載體。 親和體分子與藥劑之複合體可成為現在對標靶化治療的補體或替代物。例如,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於各種癌中頻繁地過度表現,於臨床中日常使用標靶化HER2之治療。業界正研究一價HER2結合親和體分子(ZHER2:2891)是否可與白蛋白結合域(ABD)融合而用作細胞毒性美坦辛(Emtansine)衍生物mcDM1之載體。根據報告,一價HER2標靶化親和體藥物複合體於活體內具有抗腫瘤活性(非專利文獻9)。然而,親和體藥物複合體之血中半衰期非常短,於活化如抗體般之較高標靶親和性而提高腫瘤集聚性之治療的情形時,其無法獲得於腫瘤中之吸收絕對量,因此被要求較高之投予量。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270592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H. Cabral et al., Nat. Nanotechnol. 6 815-823(2011) [非專利文獻2]Jose A. Pomposo, Single-Chain Polymer Nanoparticles: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Simulations, and Applications(2017) [非專利文獻3]Chari, R.V. et al., Angew.Chem.Int.Ed.53, 3796-3827(2014) [非專利文獻4]Jagadeesh, D., Smith, M.R., Curr.Treat.Options Oncol.17, 55(2016) [非專利文獻5]Ducry, L., Stump, B., Bioconjugate Chem. 21, 5-13(2010) [非專利文獻6]Casi, G., Neri, D., J.Controlled Release 161, 422-428(2012) [非專利文獻7]Wu, A.M., Senter, P.D., Nat.Biotechnol.23, 1137-1146(2005) [非專利文獻8]Nord, K.,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15, 772-777(1997) [非專利文獻9]Xu, Tianqi et al., Cancers 13(1)85(2020)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以腫瘤為標靶之藥劑傳遞載體用之共聚物。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用於藥物之血中滯留性及/或腫瘤集聚性之藥物傳遞載體用之共聚物。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銳意之研究,其過程中發現丙烯酸衍生物之三元共聚合體於水中形成SCNP之特性。又,可將SCNP控制為20 nm以下之10 nm左右之微小之尺度下的精密粒徑,除此以外,成功創造了腫瘤集聚性較高之藥物傳遞載體用之共聚物。使該聚合物擔載或結合抗癌劑,並投予至癌之皮下移植模型小鼠,其結果可發揮優異之抗腫瘤效果。進而,亦成功研製出標靶特異性微胞藥物複合體。
本發明係關於以下發明。 [1]一種共聚物,其於具有以下式(A)、(B)及(C)所表示之構造單位之共聚物X結合有標靶特異性分子。
[化1]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2]如上述[1]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共聚物X係藉由以下通式(1)~(3):
[化2]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所表示之3種單體之聚合所形成之共聚物。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1為氫原子。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2為氫原子。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3為氫原子。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4為甲基。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5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5為苯基。 [9]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6為氫原子。 [10]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6之脫離基係下式(4):
[化3]
[11]如上述[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R 6之連接基係下式(5):
[化4]
[式中,R 8表示氫原子、或藥物;Ak 1表示C 1-7伸烷基鍵;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 [12]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X 1為氧原子。 [13]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X 2為氧原子。 [14]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X 3為氧原子或NH。 [15]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m為4~22之整數。 [16]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n為1。 [17]如上述[1]至[16]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構造單位(A)、(B)、(C)之比率,相對於1質量份之(A),係被構成為,包含0.01~100質量份之(B)及0.1~100質量份之(C)。 [18]如上述[2]至[1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單體(1),使0.01~100質量份之單體(2)與0.1~100質量份之單體(3)聚合所成。 [19]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150000。 [20]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標靶特異性分子為親和體。 [21]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親和體為抗HER2親和體、抗HER3親和體、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親和體、抗PD-L1親和體、抗TNFα親和體、抗血纖維蛋白原親和體、抗運鐵蛋白親和體、抗人類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AS)親和體、抗胰島素親和體、抗IgG親和體、抗IgM親和體、抗IgA親和體、或抗IgE親和體。 [22]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其中,上述親和體係包含自胺基酸序列(2)~(8):
[化5] AEAKYAKEMRNAYWEIALLPNLTNQQKRAFIRKLY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2)                   (2) AEAKYAKEKYNAYYEIWQLPNLTKYQKAAFIGKLQ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3)                   (3) VDNKFNKEMWAAWEEIRNLPNLNGWQMTAFIASLVDDPSQSANLLAEAKKLNDAQAPK(序列編號4)                 (4) VDNKFNKEMWIAWEEIRDLPNLNGWQMTAFIASLLDDPSQSANLLAEAKKLNDAQAPK(序列編號5)                   (5) AEAKYAKEMWIAWEEIRNLPNLNGWQMTAFIAKLL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6)                   (6) AEAKYAKERNA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7)                   (7) AEAKYAKERNK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8)                   (8)
中選擇之胺基酸序列之分子。 [23]一種藥物複合體,其包含如上述[1]至[2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及藥物。 [24]如上述[23]所記載之藥物複合體,其中,上述藥物為代謝拮抗藥、烷基化劑、蒽環類藥物、抗生素、有絲分裂抑制劑、拓樸異構酶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或激素拮抗劑。 [25]如上述[23]所記載之藥物複合體,其中,上述藥物為DM0、DM1、DM2、DM3、DM4、美坦辛(Emtansine)、奧瑞他汀E(Auristatin E)、奧瑞他汀苯丙胺酸苯二胺(AFP)、單甲基奧瑞他汀E、單甲基奧瑞他汀D、單甲基奧瑞他汀F、紫杉醇、多西紫杉醇(Docetaxel)、伊立替康(Irinotecan)、拓朴替康(Topotecan)、諾吉替康(Nogitecan)、安吖啶(Amsacrine)、依託泊苷(Etoposide)、替尼泊苷(Teniposide)、雙羥蒽醌(mizantrone)、SN-38、依喜替康(Exatecan)、或德魯替康(Deruxtecan)。 [26]如上述[23]至[2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藥物複合體,其中,標靶特異性分子、或藥物與上述共聚物X之結合為共價鍵結或非共價鍵結。 [27]一種單鏈奈米顆粒,其包含如上述[1]至[2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 [28]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
根據後面記載之實施例可知,藉由本發明之共聚物自締合所獲得之SCNP擔載或結合抗癌劑所成之物,於小鼠荷癌模型中表現出腫瘤增大抑制效果,因此可適用為惡性腫瘤之治療劑。藉由本發明之共聚物之自締合所獲得之SCNP擔載或結合抗癌劑所成之物,相較於現有之ADC其可獲得較高之DAR,低用量即具有較高之腫瘤增大抑制效果,因此可提供一種可兼顧藥理作用之增強與副作用之抑制的惡性腫瘤治療劑。並且,結合有本發明之標靶特異性分子之共聚物可有效用於利用特異性地識別標靶之分子的藥物傳遞。
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用語除了特別提及之情形之外,均以該領域通常使用之含義使用。以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奈米粒子」係指表示100 nm以下之粒徑的構造體。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單鏈奈米顆粒(SCNP,single chain nanoparticle)」係指以單鏈內之化學交聯、疏水性相互作用、離子鍵結等作為驅動力所形成之奈米粒子。多數情況下表示20 nm以下之奈米粒子中相對較小之粒徑。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起始劑」意指偶氮化合物或過氧化物等熱自由基聚合之起始劑。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鏈轉移劑」係指自由基聚合中發生鏈轉移反應之化合物,較佳為具有硫羰基之化合物。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C 1-3烷基」意指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3之烷基,例如可例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C 1-18烷基」意指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18之烷基,例如可例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意指碳數3~8之環狀烷基,例如可例舉: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環辛基等。作為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碳數2~6之炔基、羥基、碳數1~6之烷氧基、胺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相同或不同之二碳數1~6烷基胺基、硫醇基、碳數1~6之烷硫基、羧基、碳數1~6之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意指單環式或縮環多環式之芳香族烴基,例如可例舉:苯基、萘基、蒽基、菲基、聯三苯基、芘基、 基、稠四苯基等。又,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4芳基」意指單環式或縮環多環式之芳香族烴基,例如可例舉: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作為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碳數2~6之炔基、羥基、碳數1~6之烷氧基、胺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相同或不同之二碳數1~6之烷基胺基、硫醇基、碳數1~6之烷硫基、羧基、碳數1~6之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意指作為構成環之原子係除了碳原子以外包含自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選擇之1~4個雜原子的5~10員之單環芳香族雜環基或縮合芳香族雜環基。作為單環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可例舉: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吡啶基、吡 基、嘧啶基、嗒 基、咪唑基、吡 基、噻唑基、 唑基、異 唑基、1,3,4-噻二唑基、1,2,3-三唑基、1,2,4-三唑基、四唑基等。作為縮合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可例舉: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喹 啉基、吲哚基、異吲哚基、異苯并呋喃基、 基(Chromanyl)、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 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等。又,所謂「可具有取代基之6~10員雜芳基」意指作為構成環之原子而除了碳原子以外包含自氮原子、氧原子及硫原子中選擇之1~4個雜原子之6~10員之單環芳香族雜環基或縮合芳香族雜環基。作為單環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可例舉:吡啶基、吡 基、嘧啶基、嗒 基等。作為縮合芳香族雜環基,例如可例舉: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喹 啉基、吲哚基、異吲哚基、異苯并呋喃基、 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 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等。作為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例舉: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碳數2~6之炔基、羥基、碳數1~6之烷氧基、胺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相同或不同之二碳數1~6之烷基胺基、硫醇基、碳數1~6之烷硫基、羧基、碳數1~6之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
於本說明書中,作為「鹵素原子」,可例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C 1-7伸烷基鍵」意指可經取代之直鏈或支鏈之碳數1~7之伸烷基,例如可例舉:亞甲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CH(CH 3)-、-C(CH 3) 2-、 -CH(CH 2CH 3)-、-CH(CH 3)CH 2-、-CH(CH 2CH 2CH 3)-、 -CH(CH 2(CH 3) 2)-、-C(CH 3)(CH 2CH 3)-、-C(CH 3) 2CH 2-、 -CH(CH 2CH 3)CH 2-、-CH(CH 3)CH(CH 3)-、-CH(CH 3)CH 2CH 2-、 -CH 2CH(CH 3)CH 2-、-CH(CH 2CH 2CH 2CH 3)-、-C(CH 3)(CH 2CH 2CH 3)-、-C(CH 2CH 3) 2-、-CH(CH 2CH 2CH 3)CH 2-、-CH(CH 2(CH 3) 2)CH 2-、 -C(CH 3)(CH 2CH 3)CH 2-、-C(CH 3) 2CH(CH 3)-、-CH(CH 2CH 3)CH(CH 3)-、-C(CH 3) 2CH 2CH 2-、-CH(CH 2CH 3)CH 2CH 2-、-CH 2CH(CH 2CH 3)CH 2-、-CH(CH 3)CH(CH 3)CH 2-、-CH(CH 3)CH 2CH(CH 3)-、 -CH(CH 2CH 2CH 2CH 2CH 3)-、-C(CH 3)(CH 2CH 2CH 2CH 3)-、 -C(CH 2CH 3)(CH 2CH 2CH 3)-、-C(CH 2CH 3)(CH 2(CH 3) 2)-、 -CH(CH 2CH 2CH 2CH 3)CH 2-、-CH(CH(CH 3)CH 2CH 3)CH 2-、 -CH(CH 2CH(CH 3)CH 3)CH 2-、-CH(CH 2CH 2(CH 3) 2)CH 2-、 -C(CH 3)(CH 2CH 2CH 3)CH 2-、-C(CH 2CH 3) 2CH 2-、 -CH(CH 2(CH 3) 2)CH 2-、-C(CH 3)(CH 2CH 3)CH(CH 3)-、 -CH(CH 2CH 3)C(CH 3) 2-、-CH(CH 2CH 3)CH(CH 2CH 3)-、 -C(CH 3) 2C(CH 3) 2-、-CH(CH 2CH 2CH 3)CH 2CH 2-、 -CH(CH 2(CH 3) 2)CH 2CH 2-、-CH 2CH(CH 2CH 2CH 3)CH 2-、 -CH 2CH(CH 2(CH 3) 2)CH 2-、-C(CH 3)(CH 2CH 3)CH 2CH 2-、 -CH(CH 2CH 3)CH(CH 3)CH 2-、-CH(CH 2CH 3)CH 2CH(CH 3)-、 -CH 2CH(CH 2CH 3)CH(CH 3)-、-CH(CH 3)CH(CH 3)CH(CH 3)-、 -C(CH 3) 2CH(CH 3)CH 2-、-C(CH 3) 2CH 2CH(CH 3)-、 -CH(CH 2CH 3)CH 2CH 2CH 2-、-CH 2CH(CH 2CH 3)CH 2CH 2-、 -C(CH 3) 2CH 2CH 2CH 2-、-CH(CH 3)CH(CH 3)CH 2CH 2-、 -CH(CH 3)CH 2CH(CH 3)CH 2-、-CH(CH 3)CH 2CH 2CH(CH 3)-、 -CH(CH 3)CH 2CH 2CH 2CH 2-、-CH 2CH(CH 3)CH 2CH 2CH 2-、 -CH 2CH 2CH(CH 3)CH 2CH 2-、-C(CH 2CH 3)(CH 2CH 2CH 2CH 3)-、 -C(CH 2CH 2CH 3) 2-、-C(CH 3)(CH 2CH 2CH 2CH 3)CH 2-、 -C(CH 3)(CH(CH 3)CH 2CH 3)CH 2-、-C(CH 3)(CH 2CH(CH 3)CH 3)CH 2-、 -C(CH 3)(CH 2CH 2(CH 3) 2)CH 2-、-CH(CH 2CH 2CH 2CH 3)CH(CH 3)-、 -CH(CH(CH 3)CH 2CH 3)CH(CH 3)-、-CH(CH 2CH(CH 3)CH 3)CH(CH 3)-、-CH(CH 2CH 2(CH 3) 2)CH(CH 3)-、-C(CH 3)(CH 2CH 2CH 3)CH(CH 3)-、 -C(CH 2CH 3) 2CH(CH 3)-、-CH(CH 2(CH 3) 2)CH(CH 3)-、 -C(CH 3)(CH 2CH 3)C(CH 3) 2-、-C(CH 3)(CH 2CH 2CH 3)CH 2CH 2-、 -CH(CH 2CH 2CH 3)CH(CH 3)CH 2-、-CH(CH 2CH 2CH 3)CH 2CH(CH 3)-、 -CH 2CH(CH 2CH 2CH 3)CH(CH 3)-、-C(CH 3)(CH 2CH 3)CH(CH 3)CH 2-、 -C(CH 3)(CH 2CH 3)CH 2CH(CH 3)-、-CH(CH 2CH 3)C(CH 3) 2CH 2-、 -CH(CH 2CH 3)CH(CH 3)CH(CH 3)-、-CH(CH 2CH 3)CHCH(CH 3) 2-、 -C(CH 3) 2CH(CH 2CH 3)CH 2-、-CH(CH 3)C(CH 3)(CH 2CH 3)CH 2-、 -CH(CH 3)CH(CH 2CH 3)CH(CH 3)-、-C(CH 3) 2CH(CH 3)CH(CH 3)-、 -CH(CH 3)C(CH 3) 2CH(CH 3)-、-C(CH 3) 2CH(CH 3)CH 2CH 2-、 -C(CH 3) 2CH 2CH(CH 3)CH 2-、-C(CH 3) 2CH 2CH 2CH(CH 3)-、 -CH(CH 3)C(CH 3) 2CH 2CH 2-、-CH(CH 3)CH(CH 3)CH(CH 3)CH 2-、 -CH(CH 3)CH(CH 3)CH 2CH(CH 3)-、-CH(CH 3)CH(CH 3)CH 2CH 2CH 2-、 -CH(CH 3)CH 2CH(CH 3)CH 2CH 2-、-CH(CH 3)CH 2CH 2CH(CH 3)CH 2-、 -CH(CH 3)CH 2CH 2CH 2CH(CH 3)-、-C(CH 3) 2CH 2CH 2CH 2CH 2-、或 -CH(CH 2CH 3)CH 2CH 2CH 2CH 2-等。作為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可取代任意之氫原子,例如可例舉:苯氧基、羧酸、磺酸、磷酸、羥基、或硫醇基等。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標靶特異性分子」係識別在細胞表面表現之標記物或受體(例如穿膜蛋白、表面不溶化蛋白質、或蛋白多糖等)並特異性地結合之分子。該分子係特異性地識別癌之生長或轉移所需之癌細胞所特有或於其中過度表現之標靶,為肽或擬肽藥。作為肽或擬肽藥,可例舉:親和體分子(例如ABY-025)、整合素標靶化肽(RGD肽)、LHRH受體標靶化肽、ErbB2(HER2)受體標靶化肽、攝護腺特異性膜結合抗原(PSMA)標靶化肽、脂蛋白受體LRP1標靶化肽、來自ApoE蛋白質之肽、ApoA蛋白質肽、生長抑素受體標靶化肽、來自蠍氯毒素(chlorotoxin)之肽、蛙皮素(bombesin)、胰島素、運鐵蛋白、血纖維蛋白原-γ片段、血小板反應素、密連蛋白(claudin)、錨蛋白重複序列蛋白質、錨蛋白樣重複序列蛋白質或合成肽等。以下,存在有將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結合或擔載有標靶特異性分子者稱為「標靶特異性共聚物」之情況。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親和體」係可特異性地結合於標靶抗原之多肽。其為來自葡萄球菌蛋白A(由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之蛋白A)之IgG結合域(domain)之B域,具有3個α螺旋構造。又,作為合成IgG結合域,有Z域。 其野生型序列包含由胺基酸序列編號(1):
[化6] VDNKFNKEQQNAFYEILHLPNLNEEQRNAFIQSLKDDPSQSANLLAEAKKLNDAQAPK                  (1) 所表示之58胺基酸序列。
親和體分子為了提高與標靶之特異性之親和性,而採用將1個或數個胺基酸同時或不同地缺失、置換、插入或附加所成之序列。較佳為可於9位、10位、11位、13位、14位、17位、18位、24位、25位、27位、28位、32位、及35位替換為任意之胺基酸。藉由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篩選方法可自專用之親和體庫(例如美國專利第5,831,012號)中選擇特異性地結合於標靶抗原(例如HER-2、EGFR)之分子。親和體分子可為單體,亦可將1個或數個相同或不同之標靶特異性之親和體分子組合使用。作為不同之標靶,例如可例舉國際公開第2009/016043號公報所記載之白蛋白結合親和體。又,亦可和與標靶共價鍵結之較弱之親電子劑接合使用。 親和體分子之特徵可例舉較高之可溶性、組織滲透、對熱及酶之穩定性、以及相對較低之製作成本。 親和體分子只要藉由與本發明之共聚物X之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結、疏水性相互作用或共價鍵結等作用等擔載於共聚物即可。其可於維持結合特異性之範圍內進行修飾,並可經由頭端(1位)或尾端(58位)結合於共聚物X。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醫藥組成物」意指可用於疾病之診斷、預防或治療之有效成分(藥物、生理活性物質)藉由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疏水性相互作用或共價鍵等作用等擔載於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結合有標靶特異性分子之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者。作為擔載之形態,當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形成奈米粒子之情形時,可例舉:藥物存在於粒子表面之形態或藥物內包於奈米粒子內之形態、或該等之組合形態。
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係於具有以下式(A)、(B)及(C)所表示之構造單位的共聚物X結合有標靶特異性分子之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
[化7]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為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中,構造單位(A)作為賦予親水性之單員發揮功能,構造單位(B)作為賦予疏水性之單員發揮功能。又,構造單位(C)係作為有效成分(藥物、生理活性物質)與共聚物X或標靶特異性共聚物結合之支架發揮功能。本發明之共聚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藉由具有此3種構造單位,而具有於水中形成SCNP之特性,可實現所形成之SCNP為20 nm以下微小尺度下的精密之粒徑控制,從而作為腫瘤集聚性較高之藥物傳遞載體而發揮功能。
構造單位(A)中之R 1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X 1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較佳為氧原子、硫原子或NH,更佳為氧原子。 m表示1~100之整數,較佳為3~100之整數,就賦予良好之親水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3~80,更佳為4~60,再更佳為4~40,特佳為4~22。 R 4表示C 1-3烷基,具體而言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異丙基,較佳為甲基或乙基,更佳為甲基。
構造單位(B)中之R 2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X 2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較佳為氧原子、硫原子或NH,更佳為氧原子。 n表示0~3之整數,較佳為1~3之整數,更佳為1。 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就對構造單位(B)賦予疏水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更佳為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進而更佳為C 1-18烷基、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或C 6-18芳基。又,另一方面,其亦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4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6~10員雜芳基。此處,作為取代基,較佳為自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及碳數2~6之炔基中選擇之1種或2種以上。
構造單位(C)中之R 3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較佳為氫原子或甲基,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X 3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較佳為氧原子、硫原子或NH,更佳為氧原子或NH。 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該脫離基係於構造單位(C)與藥物(生理活性物質)結合時可脫離之基,連接基係於構造單位(C)與藥物(生理活性物質)結合時可用於交聯之基。作為該等脫離基或連接基,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7-19芳烷基。此處,作為取代基,例如可例舉: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碳數2~6之炔基、羥基、碳數1~6之烷氧基、胺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相同或不同之二碳數1~6之烷基胺基、硫醇基、碳數1~6之烷硫基、羧基、碳數1~6之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該等基中,作為連接基,較佳為具有羥基、胺基、硫醇基、羧基等官能基作為取代基之基。
作為R 6之脫離基較佳之具體例,可例舉下式(4): [化8]
所表示之基。
作為R 6之連接基較佳之具體例,可例舉下式(5):
[化9]
[式中,R 8表示氫原子、或藥物;Ak 1表示C 1-7伸烷基鍵;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 所表示之基。於式(5)中,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H者更佳。
R 6之連接基中,進而較佳可例舉下式(6)~(8):
[化10]
中所選擇之基。
本發明之共聚物X係具有式(A)、(B)及(C)所表示之構造單位之共聚物。該共聚物X可為無規共聚物,亦可為嵌段共聚物,較佳為無規共聚物。一分子中之各構造單位之組成比率較佳為於將(A)設為1質量份時,(B)為0.01~100質量份且(C)為0.1~100質量份之比率,更佳為於將(A)設為1質量份時(B)為0.05~18質量份且(C)為0.1~20質量份之比率,特佳為於將(A)設為1質量份時(B)為0.05~4質量份且(C)為0.1~16質量份之比率。
本發明之共聚物X之聚合度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數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150000,更佳為8000~150000。
於本發明之共聚物中,如上所述,通式(1)所表示之單體作為賦予親水性之單員發揮功能,通式(2)所表示之單體作為賦予疏水性之單員發揮功能。又,通式(3)所表示之單體作為藥物與共聚物結合之支架發揮功能。作為以通式(2)所表示之疏水性單員之形式發揮功能之單體,例如可例示如下式:
[化11]
[化12]
[化13]
所表示之單體。
通式(1)中,R 1雖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但氫原子或甲基為佳,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通式(2)中,R 2雖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但氫原子或甲基為佳,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通式(3)中,R 3雖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但氫原子或甲基為佳,又,較佳為氫原子、乙基或丙基,更佳為氫原子。
通式(1)中,R 4表示C 1-3烷基,具體而言為甲基、乙基、正丙基或異丙基,較佳為甲基或乙基,更佳為甲基。
通式(1)中,X 1雖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但氧原子、硫原子或NH為佳,更佳為氧原子。
通式(1)中,m雖表示1~100之整數,但3~100之整數為佳,就賦予良好之親水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3~80,更佳為4~60,再更佳為4~40,特佳為4~22。
通式(2)中,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就對構造單位(B)賦予疏水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更佳為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再更佳為C 1-18烷基、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或C 6-18芳基。又,另一方面,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4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6~10員雜芳基亦較佳。此處,作為取代基,較佳為自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及碳數2~6之炔基中選擇之1種或2種以上。
通式(2)中,X 2雖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但氧原子、硫原子或NH為佳,更佳為氧原子。
通式(2)中,n雖表示0~3之整數,但1~3之整數為佳,更佳為1。
通式(3)中,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作為該等脫離基或連接基,較佳為可具有取代基之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7-19芳烷基。此處,作為取代基,例如可例舉: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2~6之烯基、碳數2~6之炔基、羥基、碳數1~6之烷氧基、胺基、碳數1~6之烷基胺基、烷基相同或不同之二碳數1~6之烷基胺基、硫醇基、碳數1~6之烷硫基、羧基、碳數1~6之烷氧基羰基、胺甲醯基等。該等之基中,作為連接基,較佳為具有羥基、胺基、硫醇基、羧基等官能基作為取代基之基。 作為R 6之脫離基較佳之具體例,可例舉如下式(4):
[化14]
所表示之基。
作為R 6之連接基較佳之具體例,較佳為下式(5):
[化15]
[式中,R 8表示氫原子、或藥物;Ak 1表示C 1-7伸烷基鍵;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 所表示之基,於式(5)中,更佳為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H之基。
R 6之連接基中,再更佳者可例舉自下式(6)~(8):
[化16]
中選擇之基。
通式(3)中,X 3雖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但氧原子、硫原子或NH為佳,更佳為氧原子或NH。
本發明之共聚物X係藉由通式(1)~(3)所表示之3種單體共聚合所形成。共聚合可進行無規共聚,亦可進行嵌段共聚,較佳為藉由進行無規共聚而形成。3種單體之調配比於將單體(1)之質量份設為1時,較佳為使0.01~100質量份之單體(2)與0.1~100質量份之單體(3)聚合,更佳為使0.05~18質量份之單體(2)與0.1~20質量份之單體(3)聚合,特佳為使0.05~4質量份之單體(2)與0.1~16質量份之單體(3)聚合。
又,配位有各種溶劑類之「溶劑合物」亦被包含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中。於本說明書中,作為「溶劑合物」,例如可例舉水合物或乙醇合物等。溶劑可相對於本發明之共聚物X而以任意數量配位。
本發明之共聚物X可藉由各種公知之方法製造。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依照以下所記載之基本的高分子之合成方法而製造。
[化17]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表示上述R 4、R 5或R 6所表示之基]
本反應表示使單體(I)與鏈轉移劑(II)及起始劑進行反應而製造聚合物(III)之步驟。本反應可於無溶劑之情況下進行,或於以下溶劑中進行: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等醇類;二乙醚、四氫呋喃、1,4-二 烷等醚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等鹵化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乙腈、乙酸乙酯等;較佳為使用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作為溶劑。作為鏈轉移劑,可使用:2-(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羰基硫基)-2-甲基丙酸(DDMAT)、十二烷基三硫代碳酸氰基甲酯(CDTTC)、三硫代碳酸2-氰基-2-丙基十二烷基酯(CPDTTC)、4-氰基-4-[(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羰基)硫基]戊酸(CDSPA)、2-(十二烷基硫基硫代羰基硫基)-2-甲基丙酸3-疊氮基-1-丙醇酯(N 3-CTA)等,較佳為使用DDMAT或N 3-CTA,進而較佳為N 3-CTA。當使用鏈轉移劑進行聚合之情形時,本發明之共聚物X係採用局部結合有鏈轉移劑之構造之一部分或全部之構造。當共聚物X包含鏈轉移劑之構造之情形時,可藉由適當之方法將該構造去除。作為起始劑,可使用:2,2'-偶氮二異丁腈(AIBN)、1,1'-偶氮雙(環己腈)(ACHN)、2,2'-偶氮雙-2-甲基丁腈(AMBN)、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ADVN)、2,2'-偶氮雙(2-甲基丙酸甲酯)(MAIB)等偶氮系聚合起始劑,較佳為使用AIBN。反應溫度為0~300℃,較佳為0~150℃,更佳為1~100℃,反應時間為1分鐘~48小時,較佳為5分鐘~24小時。於本反應中,可藉由於構造不同之單體(I)之共存下進行反應,以製造無規共聚之共聚物X。 例如,作為鏈轉移劑,若使用具有疊氮基之N 3-CTA,則可獲得末端具有疊氮基之共聚物X,因此藉由後述之點擊反應,對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之製造而言係較為有利。
作為結合於上述共聚物X之標靶特異性分子,可例舉親和體分子,例如可例舉:抗ErbB2親和體(別名:抗HER2親和體)、抗HER3親和體、抗EGFR親和體、抗PD-L1親和體、抗TNFα親和體、抗血纖維蛋白原親和體、抗運鐵蛋白親和體、抗HSA親和體、抗胰島素親和體、抗IgG親和體、抗IgM親和體、抗IgA親和體、或抗IgE親和體(例如可自Abcam、Cambridge、MA而獲得)等,更佳者可例舉抗EGFR親和體、抗HER2親和體、抗HER3親和體、抗PD-L1親和體。 作為較佳之親和體分子,可例舉國際公開第2009/080810號(抗HER2)、國際公開第2011/056124號(抗HER3)、國際公開第2014/053586號(抗HER3)、國際公開第2007/065635號(抗EGFR)、或國際公開第2017/072280號(抗PD-L1)公報所記載之分子。作為維持結合特異性之範圍內之修飾,親和體分子可經1個或數個胺基酸修飾。 作為更佳之親和體分子,作為抗HER2親和體,包含作為Z(HER2:2891)而被知悉之胺基酸序列(2):
[化18] AEAKYAKEMRNAYWEIALLPNLTNQQKRAFIRKLYDDPSQSSELLSEAKKLNDSQAPK(2)                   (2)
所表示之序列。作為抗HER3親和體,包含作為Z(HER3:Z08699) 而被知悉之胺基酸序列(3):
[化19] AEAKYAKEKYNAYYEIWQLPNLTKYQKAAFIGKLQDDPSQSSELLSEAKKLNDSQAPK(3)                  (3)
所表示之序列。作為抗EGFR親和體,包含作為Z(EGFR:1907) 而被知悉之胺基酸序列(4):
[化20] VDNKFNKEMWAAWEEIRNLPNLNGWQMTAFIASLVDDPSQSANLLAEAKKLNDAQAPK(4)                  (4)
所表示之序列、作為Z(EGFR:2377)而被知悉之胺基酸序列(5):
[化21] VDNKFNKEMWIAWEEIRDLPNLNGWQMTAFIASLLDDPSQSANLLAEAKKLNDAQAPK(5)                  (5)
所表示之序列、作為Z(EGFR:03115)之胺基酸序列(6):
[化22] AEAKYAKEMWIAWEEIRNLPNLNGWQMTAFIAKLLDDPSQSSELLSEAKKLNDSQAPK(6)                  (6)
所表示之序列、用於ABY-029之親和體分子、作為Z(PD-L1:18609)之胺基酸序列(7):
[化23] AEAKYAKERNA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7)                  (7) 所表示之序列、或作為Z(PD-L1:18608)之胺基酸序列(8):
[化24] AEAKYAKERNK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8)                  (8) 所表示之序列。作為維持結合特異性之範圍內之修飾,可經1個或數個胺基酸修飾。例如可例舉:6×His、3×HE標籤、或VDC,包含該等序列之親和體,可藉由與標籤標記蛋白質之回收手法同樣之程序進行單離及純化。 又,該等親和體分子可分別經由序列中之Cys殘基或胺基酸之胺基結合於共聚物X。
當本發明之化合物存在幾何異構物或光學異構物之情形時,該等異構物之混合物或分離物亦被包括於本發明之範圍中。異構物之分離可藉由常規方法進行。
本發明之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可藉由各種公知之方法製造。其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依照以下所記載之點擊反應之合成方法而製造。
[化25]
[式中,R'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表示上述R 4、R 5或R 6所表示之基]
當實施利用共價鍵之標靶特異性分子與SCNP之複合體化之情形時,可對SCNP之表面導入用以進行複合體化反應之官能基,藉由與可與該官能基進行反應之標靶特異性分子之末端或側鏈之SH基、胺基、或羧基等之反應而進行複合體化。又,亦可藉由適當之交聯試劑(交聯劑)對標靶特異性分子之末端或側鏈導入間隔基,以作為修飾標靶特異性分子而與SCNP形成共價鍵。作為此種鍵之形成,例如可例舉:疊氮基與炔烴之點擊化學、硫氫基與馬來醯亞胺基之反應、及胺基與丁二醯亞胺基之反應等。
「點擊化學」被分類為具有以下屬性之類似於自然之生物化學反應的反應,其具有以下特徵。其係可迅速地進行高產率非常高效之反應,又,其係完全(或幾乎)不生成副產物且容許多官能基之非常選擇性的反應。進而其係於低溫(或周圍)等溫和之反應條件下、或水溶液中進行之反應。本反應可於以下溶劑中進行:水中或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等醇類;二乙醚、四氫呋喃、1,4-二㗁烷等醚類;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烴類;二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等鹵化烴類;N,N-二甲基甲醯胺、N,N-二甲基乙醯胺、N-甲基吡咯啶酮、乙腈、乙酸乙酯等,較佳為於水中或使用N,N-二甲基甲醯胺作為溶劑。於某些態樣中,環辛炔為二苯并環辛炔(DBCO)、二氟苯并環辛炔(DIFBO)、聯芳基氮雜環辛炔酮(BARAC)、二苯并環辛炔(DIBO)、二氟化環辛炔(DIFO)、一氟化環辛炔(MOFO)、二甲氧基氮雜環辛炔(DIMAC)或無芳基辛炔(aryl-less octyne)(ALO),較佳為使用二苯并環辛炔(DBCO)。於某些態樣中,炔烴係脂肪族炔烴,及進行反應之步驟係於銅(I)觸媒之存在下實施。於某些態樣中,炔烴係環辛炔,及進行反應之步驟係於無銅條件下實施。反應溫度為0~300℃,較佳為0~150℃,更佳為1~100℃,反應時間為1分鐘~48小時,較佳為5分鐘~24小時。 上述反應式之反應係作為點擊反應之一種的惠斯根環化反應(Huisgen cycloaddition),為由疊氮基與炔烴形成1,2,3-三唑之1,3-偶極加成環化反應。
本發明所製造之聚合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及藥物複合體可藉由高分子化學之領域中通常已知之聚合物之單離、純化方法進行純化。具體而言,例如可例舉:萃取、再結晶、利用硫酸銨或硫酸鈉等進行之鹽析、離心分離、透析、超過濾法、吸附層析、離子交換層析、疏水性層析、正相層析、逆相層析、去鹽柱層析、凝膠過濾法、凝膠滲透層析、親和層析、電泳法、逆流分配等或該等之組合等處理操作。尤其是於疏水性層析中,依據每標靶特異性分子之SCNP結合數,因保持時間會發生變化,因此可藉由區分分取而回收滿足任意DAR之組分。
本發明之共聚物X及標靶特異性共聚物可當作用以輸送各種生理活性物質(藥物)之載體而加以利用。例如,本發明之共聚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擔載(內包)腫瘤治療藥而成之醫藥組成物如下述記載之試驗例中所確認者,會抑制腫瘤之生長,因此例如可用作對大腸癌、十二指腸癌、胃癌、胰臟癌、肝癌、肺癌、子宮癌、卵巢癌等各種癌症疾病之預防及/或治療劑。又,由於腫瘤集聚能力較高,因而可用作腫瘤之診斷試劑、造影劑。
當將本發明之共聚物及標靶特異性共聚物用作藥物輸送載體時,其投予量及投予次數係可考慮投予形態、患者之年齡、體重、應治療之症狀之性質或嚴重程度等而適當選擇即可,投予量或投予次數不應被加以限定,但於藉由注射劑進行內包藥物之聚合物、或藥物複合體之靜脈注射時,相對於成人一人(60 kg),例如於1次投予中,較佳為投予0.12 mg~12000000 mg之量,特佳為投予1.2 mg~1200000 mg之量,特佳為投予12~120000 mg之量。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藉由將本發明之共聚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與藥物混合而製造。較佳為將本發明之共聚物、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與藥物混合而製造單鏈奈米顆粒,或於製造本發明之共聚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之單鏈奈米顆粒後混合藥物即可。單鏈奈米顆粒可藉由公知之方法所製造。 於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中,藥物可藉由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疏水性相互作用或共價鍵等作用等而擔載於共聚物X、標靶特異性共聚物、或藥物複合體即可。
作為藥物,較佳為抗癌劑,更佳為作用於癌細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之抗癌劑,例如可例舉:代謝拮抗藥、烷基化劑、蒽環類藥物、抗生素、有絲分裂抑制劑、拓樸異構酶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或激素拮抗劑等。 作為代謝拮抗藥,例如可例舉:硫唑嘌呤、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氟達拉濱(Fludarabine)、噴司他丁(Pentostatin)、克拉屈濱(Cladribine)、5-氟尿嘧啶(5FU)、氟尿苷(FUDR)、阿糖胞苷(Cytarabine)、甲胺喋呤(Methotrexate)、曲美普林(Trimethoprim)、嘧啶甲胺(Pyrimethamine)、或培美曲塞(Pemetrexed)等。作為烷基化劑,例如可例舉:環磷醯胺、甲基二(氯乙基)胺、烏拉莫司汀(Uracil mustard)、黴法蘭、氯芥苯丁酸、噻替派(Thiotepa)/氯芥苯丁酸、異環磷醯胺、雙氯乙基亞硝脲、洛莫司汀(Lomustine)、鏈脲佐菌素、白消安(Busulfan)、二溴甘露醇、順鉑、卡鉑、奈達鉑(Nedaplatin)、奧沙利鉑、米鉑(Miriplatin)、沙鉑(Satraplatin)、四硝酸三鉑、甲基苄肼(Procarbazine)、六甲蜜胺(Altretamine)、達卡巴仁(Dacarbazine)、米托唑胺(Mitozolomide)、特拉貝替汀(Trabectedin)、或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等。作為蒽環類藥物,例如可例舉:道諾黴素、艾黴素(Doxorubicin)、泛艾黴素(Epirubicin)、艾達黴素(Idarubicin)、戊柔比星(Valrubicin)、阿克拉黴素(Aclarubicin)、氨柔比星(Amrubicin)、吡柔比星(Pirarubicin)等。作為抗生素,例如可例舉:放線菌素、博萊黴素、光輝黴素(Mithramycin)、安麴黴素(Anthramycin)、鏈脲佐菌素、短桿菌素D、星孢菌素(Staurosporine)、絲裂黴素類(例如絲裂黴素C)、多卡米星(Duocarmycin)類(例如CC-1065)、或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類等。作為有絲分裂抑制劑,例如可例舉:類美登素(Maytansinoid)類(例如DM0、美登素(別名DM1)、DM2、DM3、DM4、或恩美坦辛(Emtansine))、奧瑞他汀(例如奧瑞他汀E、奧瑞他汀苯丙胺酸苯二胺(AFP)、單甲基奧瑞他汀E、單甲基奧瑞他汀D、及單甲基奧瑞他汀F)、尾海兔素類、念珠藻素類、長春花屬生物鹼(例如長春新鹼、長春花鹼、長春地辛(Vindesine)、長春瑞濱(Vinorelbine))、紫杉烷類(例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或秋水仙鹼類等。作為拓樸異構酶抑制劑,例如可例舉:伊立替康、拓朴替康、諾吉替康、安吖啶、依託泊苷、替尼泊苷、雙羥蒽醌、米托蒽醌(Mitoxantrone)、SN-38、依喜替康、德魯替康等。作為蛋白酶體抑制劑,例如可例舉:肽基硼酸、卡非佐米(Carfilzomib)、萬科(Bortezomib)等。作為激素拮抗劑,例如可例舉:氟維司群(Fulvestrant)、泰莫西芬(Tamoxifen)、托瑞米芬(Toremifene)等。於將該等藥物製造為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之情形時,亦可使用1種或組合使用數種,且藥物可以游離體之形式擔載於共聚物。
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之投予路徑較理想者為使用治療時最有效者,其可為經口投予製劑、注射劑或經皮投予製劑等藉由非經口投予製劑進行投予,例如,較佳者為動脈注射、靜脈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腹腔內注射等非經口投予,更佳者為動脈注射及靜脈注射。投予次數不應加以限定,但例如可例舉1週平均投予1次~數次。
適於投予路徑之各種製劑可適當選擇製劑上通常使用之賦形劑、增量劑、結合劑、濕潤劑、崩解劑、潤滑劑、界面活性劑、分散劑、緩衝劑、保存劑、增溶劑、防腐劑、矯味矯臭劑、鎮痛劑、穩定化劑、等張劑等製劑添加物等,其可藉由常規方法而製造。
上述各種製劑可包含之製劑添加物只要為醫藥上可容許者,則無特別限定。作為此種製劑添加物之例,可例舉:純化水、注射用水、注射用蒸餾水、醫藥上容許之有機溶劑、膠原蛋白、聚乙烯醇、聚乙烯基吡咯啶酮、羧基乙烯基聚合物、海藻酸鈉、水溶性葡聚糖、羧甲基澱粉鈉、果膠、三仙膠、阿拉伯膠、酪蛋白、明膠、洋菜、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凡士林、石蠟、硬脂醇、硬脂酸、人類血清白蛋白、甘露醇、山梨醇、乳糖等。所使用之添加物可根據各種製劑而適當選擇,可單獨或組合使用。
再者,注射劑亦可製備成為非水性之稀釋劑(例如聚乙二醇、橄欖油等植物油、乙醇等醇類等)、懸浮劑或乳濁劑。注射劑之無菌化可藉由利用過濾器之過濾滅菌、殺菌劑等之調配而進行。又,注射劑可被製造成使用時調製之形態。亦即,可藉由冷凍乾燥法等製成無菌之固體組成物,而於使用前溶解於注射用水、注射用蒸餾水或其他溶劑中使用。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該等實施例係為了例示所提供者,並不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限定。
[實施例1]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之製造 (1)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EEA)之合成 於氬氣環境下,秤取乙基乙烯基醚(28.725 mL),於冰浴冷卻下添加磷酸(50 mg)。其後,添加丙烯酸(17.15 mL),於室溫下攪拌48小時。添加水滑石(3 g),進一步攪拌2小時,使反應停止。以矽藻土過濾後,藉由蒸發去除未反應之乙基乙烯基醚。添加作為聚合抑制劑之啡噻 使其成為500 ppm,並與氫化鈣一起進行減壓蒸餾,藉此進行純化(蒸餾溫度28-32℃)。將所獲得之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分取於玻璃小瓶中,於-30℃保管。 13C NMR(400 MHz, CDCl 3), δ, ppm: 15.29(-OCH 2CH 3), 21.16(-COOCH(CH 3)), 64.98(-OCH 2-), 96.73(-COOCH(CH 3)), 128.84(CH 2CH-), 131.43(CH 2CH-), 166.00(-COO).
(2)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之合成 秤取100 mg之2-(十二烷基硫基硫羰基硫基)-2-甲基丙酸(DDMAT),溶於甲苯17.3 mL中製成DDMAT/甲苯儲備溶液(以DDMAT濃度計為5.78 mg/mL)。同樣地,秤取22 mg之2,2'-偶氮雙(2-甲基丙腈)(AIBN),溶於甲苯17.3 mL中製成AIBN/甲苯儲備溶液(以AIBN濃度計為1.27 mg/mL)。另外,添加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mPEGA,乙二醇之重複數之平均值(n)為9)1.296 g、丙烯酸苄酯(BnA)0.394 g、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0.039 g、DDMAT/甲苯儲備溶液1.73 mL及AIBN/甲苯儲備溶液1.73 mL,於70℃之油浴中進行聚合。經過90分鐘後,於停止聚合後,將反應溶液藉由再沉澱法或對甲醇進行透析,藉此將共聚物回收。所獲得之共聚物基本上為黏稠體,因此有關再沉澱法,於添加有不良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v/v])之離心管中滴加反應溶液,藉由離心分離(2,000×g、5 min)進行回收,將該操作重複3次,最終進行真空乾燥,而獲得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1.223 g。 對所獲得之共聚物,根據使用NMR所測定之 1H-NMR圖譜對各單體之聚合度、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 n,NMR)進行解析,結果為mPEGA(n=9)之聚合度為102,BnA之聚合度為94,EEA之聚合度為9,M n,NMR為65,900。進而,對所獲得之共聚物,使用GPC對分子量分散度(M w/M n)進行測定,結果為1.53。
[化26]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 1H-NMR測定 裝置:JNM-ECX400(400 MHz)/日本電子 溶劑:包含0.03%四甲基矽烷之二甲基亞碸-d 6/關東化學 試樣濃度:20 mg/mL 測定溫度:25℃ 累計次數:256次 結果:圖1 (2)GPC測定 裝置:高效液相層析儀(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Prominence系統/島津製作所 檢測器:RID-10A折射率檢測器/島津製作所 管柱:TSKgel α-2500管柱/東曹 (管柱尺寸7.8 mm×300 mm,粒徑7 μm,排除極限分子量5×10 3) TSKgel α-4000管柱/東曹 (管柱尺寸7.8 mm×300 mm,粒徑10 μm,排除極限分子量4×10 5) TSKgel保護管柱/Tosoh 流動相:含有10 mmol/L之溴化鋰之N,N-二甲基甲醯胺(DMF) 溫度:40℃ 流速:0.5 mL/min 試樣濃度:6 mg/mL 標準物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標準ReadyCal set,M p800-2,200,000Da/SIGMA 結果:圖2
[表1]
實施例 準備比(相對於鏈轉移劑之莫耳比) 溶劑 溫度 (℃) 聚合 時間 (分鐘) 聚合度 M n,NMR M w/ M n
鏈轉移劑 起始劑 單體
DDMAT AIBN mPEGA BnA EEA mPEGA BnA EEA
n=9 n=9
1 1 0.5 100 90 10 甲苯 70 90 102 94 9 65,900 1.53
[實施例2~68] 適當變更實施例1所使用之單體(mPEGA、BnA、EEA)之種類、準備量、反應溫度、聚合時間,使用與實施例1同樣之方法,藉此製造下表所示之組成比率或平均分子量不同之聚合物。
[表2]
實 施 例 準備比(相對於鏈轉移劑之莫耳比) 溶劑 溫度 (℃) 聚合時間 (分鐘)
鏈轉 移劑 起始劑 單體
DDMAT AIBN ACHN mPEGA BnA EEA 丙烯酸2-羥基乙酯 丙烯酸4-羥基丁酯 丙烯酸2-羥基-3-苯氧基丙酯
n=4 n=9 n=22
2 1 2 - 255 - - 15 30 - - - 甲苯 70 90
3 1 2 - 160 - - 20 20 - - - 甲苯 70 60
4 1 2 - 240 - - 30 30 - - - 甲苯 70 60
5 1 2 - 170 - - 10 20 - - - 甲苯 70 60
6 1 2 - 255 - - 15 30 - - - 甲苯 70 60
7 1 0.5 - - 16 - 16 8 - - - 甲苯 70 90
8 1 0.5 - - 18 - 14 8 - - - 甲苯 70 90
9 1 0.5 - - 20 - 12 8 - - - 甲苯 70 90
10 1 0.5 - - 20 - 12 8 - - - 甲苯 70 90
11 1 0.5 - - 20 - 12 8 - - - 甲苯 70 90
12 1 0.5 - - 20 - 16 4 - - - 甲苯 70 10
13 1 0.5 - - 20 - 16 4 - - - 甲苯 70 30
14 1 0.5 - - 20 - 16 4 - - - 甲苯 70 50
15 1 0.5 - - 20 - 16 4 - - - 甲苯 70 70
16 1 0.5 - - 20 - 16 4 - - - 甲苯 70 90
17 1 0.5 - - 22 - 10 8 - - - 甲苯 70 90
18 1 0.5 - - 24 - 8 8 - - - 甲苯 70 90
19 1 0.5 - - 24 - 8 8 - - - 甲苯 70 90
20 1 0.5 - - 28 - 4 8 - - - 甲苯 70 90
21 1 0.5 - - 10 - 25 15 - - - 甲苯 70 90
22 1 0.5 - - 17 - 25 8 - - - 甲苯 70 90
23 1 0.5 - - 22.5 - 12.5 15 - - - 甲苯 70 90
24 1 0.5 - - 25 - 20 5 - - - 甲苯 70 90
25 1 0.5 - - 29.5 - 12.5 8 - - - 甲苯 70 90
26 1 0.5 - - 30 - 24 6 - - - 甲苯 70 90
27 1 0.5 - - 35 - 28 7 - - - 甲苯 70 90
28 1 0.5 - - 50 - 40 10 - - - 甲苯 70 90
29 1 0.5 - - 10 - 10 180 - - - 甲苯 70 90
30 1 0.5 - - 30 - 30 140 - - - 甲苯 70 90
31 1 0.5 - - 30 - 70 100 - - - 甲苯 70 90
32 1 0.5 - - 30 - 110 60 - - - 甲苯 70 90
33 1 0.5 - - 50 - 10 140 - - - 甲苯 70 90
34 1 0.5 - - 50 - 50 100 - - - 甲苯 70 90
35 1 0.5 - - 50 - 90 60 - - - 甲苯 70 90
36 1 0.5 - - 50 - 130 20 - - - 甲苯 70 90
37 1 0.5 - - 70 - 30 100 - - - 甲苯 70 90
38 1 0.5 - - 70 - 70 60 - - - 甲苯 70 90
39 1 0.5 - - 70 - 110 20 - - - 甲苯 70 90
40 1 0.5 - - 80 - 80 40 - - - 甲苯 70 90
41 1 0.5 - - 80 - 100 20 - - - 甲苯 70 90
42 1 0.5 - - 90 - 10 100 - - - 甲苯 70 90
43 1 0.5 - - 90 - 50 60 - - - 甲苯 70 90
44 1 0.5 - - 90 - 90 20 - - - 甲苯 70 90
45 1 0.5 - - 100 - 20 80 - - - 甲苯 70 90
46 1 0.5 - - 100 - 40 60 - - - 甲苯 70 90
47 1 0.5 - - 100 - 50 50 - - - 甲苯 70 90
48 1 0.5 - - 100 - 60 40 - - - 甲苯 70 90
49 1 0.5 - - 100 - 70 30 - - - 甲苯 70 90
50 1 0.5 - - 100 - 80 20 - - - 甲苯 70 90
51 1 0.5 - - 110 - 30 60 - - - 甲苯 70 90
52 1 0.5 - - 110 - 70 20 - - - 甲苯 70 90
53 1 0.5 - - 130 - 10 60 - - - 甲苯 70 90
54 1 0.5 - - 130 - 50 20 - - - 甲苯 70 90
55 1 0.5 - - 150 - 30 20 - - - 甲苯 70 90
56 1 0.5 - - 170 - 10 20 - - - 甲苯 70 90
57 1 0.5 - - 200 - 160 40 - - - 甲苯 70 90
58 1 0.5 - - 300 - 240 60 - - - 甲苯 70 90
59 1 0.5 - - 400 - 320 80 - - - 甲苯 70 90
60 1 2 - - - 105 155 40 - - - 甲苯 70 90
61 1 2 - - - 120 240 40 - - - 甲苯 70 90
62 1 2 - - - 140 210 50 - - - 甲苯 70 90
63 1 2 - - - 140 220 40 - - - 甲苯 70 90
64 1 0.1 - - 100 - 80 - 20 - - 1,4-二㗁烷 70 90
65 1 - 0.5 - 100 - 50 - - 50 - 1,4-二㗁烷 70 180
66 1 - 0.5 - 100 - 80 - - 20 - 1,4-二㗁烷 70 180
67 1 0.1 - - 130 - 65 - - - 65 1,4-二㗁烷 70 90
68 1 0.1 - - 130 - 104 - - - 26 1,4-二㗁烷 70 90
[表3]
實施例 聚合度 M n,NMR M w/ M n
mPEGA BnA EEA 丙烯酸2- 羥基乙酯 丙烯酸4- 羥基丁酯 丙烯酸2-羥基-3- 苯氧基丙酯
n=4 n=9 n=22
2 250 - - 18 31 - - - 62,400 1.37
3 155 - - 22 20 - - - 39,200 1.23
4 211 - - 29 29 - - - 53,100 1.32
5 162 - - 11 20 - - - 39,000 1.22
6 227 - - 15 28 - - - 54,300 1.33
7 - 16 - 16 8 - - - 11,800 1.20
8 - 18 - 14 8 - - - 12,400 1.20
9 - 13 - 8 5 - - - 8,600 1.46
10 - 20 - 13 8 - - - 13,400 1.30
11 - 18 - 11 7 - - - 11,700 1.33
12 - 8 - 7 1 - - - 5,300 1.51
13 - 16 - 13 3 - - - 10,800 1.30
14 - 19 - 15 3 - - - 12,200 1.28
15 - 20 - 16 4 - - - 13,300 1.39
16 - 24 - 19 4 - - - 15,700 1.29
17 - 21 - 10 8 - - - 13,200 1.20
18 - 13 - 5 4 - - - 8,000 1.44
19 - 24 - 8 8 - - - 14,300 1.21
20 - 26 - 4 8 - - - 14,600 1.20
21 - 7 - 17 9 - - - 8,100 1.41
22 - 11 - 17 5 - - - 9,200 1.39
23 - 15 - 9 10 - - - 10,700 1.30
24 - 26 - 21 5 - - - 16,900 1.31
25 - 20 - 10 6 - - - 12,400 1.33
26 - 33 - 27 6 - - - 21,500 1.34
27 - 39 - 30 7 - - - 25,000 1.36
28 - 39 - 4 8 - - - 20,200 1.25
29 - 10 - 10 159 - - - 29,700 1.19
30 - 27 - 27 122 - - - 35,600 1.27
31 - 30 - 66 91 - - - 38,600 1.17
32 - 27 - 91 52 - - - 35,800 1.20
33 - 45 - 10 123 - - - 41,000 1.31
34 - 44 - 45 86 - - - 41,100 1.20
35 - 45 - 79 54 - - - 42,700 1.24
36 - 43 - 111 19 - - - 42,000 1.28
37 - 60 - 28 87 - - - 46,500 1.24
38 - 55 - 57 49 - - - 43,000 1.27
39 - 56 - 89 18 - - - 44,300 1.30
40 - 79 - 80 36 - - - 56,400 1.43
41 - 81 - 106 17 - - - 58,900 1.51
42 - 81 - 12 93 - - - 54,600 1.27
43 - 71 - 42 51 - - - 48,600 1.30
44 - 70 - 73 18 - - - 48,400 1.32
45 - 84 - 19 72 - - - 54,200 1.33
46 - 80 - 35 52 - - - 51,900 1.35
47 - 84 - 45 44 - - - 54,200 1.33
48 - 82 - 52 35 - - - 53,100 1.36
49 - 94 - 68 26 - - - 60,100 1.50
50 - 104 - 83 20 - - - 66,700 1.52
51 - 93 - 30 55 - - - 57,700 1.33
52 - 84 - 56 18 - - - 52,400 1.35
53 - 105 - 10 52 - - - 60,000 1.35
54 - 102 - 42 18 - - - 58,900 1.37
55 - 111 - 25 18 - - - 60,100 1.40
56 - 131 - 10 18 - - - 67,400 1.43
57 - 129 - 108 31 - - - 84,100 1.51
58 - 170 - 144 40 - - - 111,200 1.61
59 - 221 - 191 50 - - - 144,700 1.68
60 - - 58 102 78 - - - 91,200 1.71
61 - - 62 143 21 - - - 93,100 1.68
62 - - 59 105 93 - - - 95,000 1.82
63 - - 60 106 18 - - - 85,400 1.68
64 - 75 - 66 - 19 - - 49,400 1.46
65 - 67 - 37 - - 39 - 44,300 1.40
66 - 61 - 56 - - 20 - 41,600 1.43
67 - 75 - 42 - - - 42 52,300 1.61
68 - 75 - 68 - - - 18 51,400 1.56
[實施例69] 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之製造 於室溫下利用0.5 N HCl對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進行處理,藉此將乙氧基乙基脫離而獲得具有羧基之三元共聚合體1.176 g。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獲得之三元共聚合體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8.5 nm(多分散指數0.14)。
[化27]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DLS測定 裝置:Zetasizer NanoZS/Malvern Instruments Ltd. 測定溫度:25℃ 試樣濃度:10 mg/mL 結果:圖3
[實施例70] (1,2-二胺基環己烷)鉑(II)內包SCNP之製造方法 將(1,2-二胺基環己烷)鉑(II)(以下簡記為DACHPt)之Cl(H 2O)體(DACHPt・Cl・H 2O)65.28 mg溶解於純化水20 mL中,於70℃攪拌2小時。對於該溶液5 mL,添加實施例69中獲得之三元共聚合體287.4 mg,於50℃攪拌一晚。攪拌結束後,以純化水作為外液將反應溶液進行透析純化,獲得5 mL之DACHPt內包SCNP。純化後所獲得之DACHPt內包SCNP之Pt含量係藉由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分析(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AES)進行測定,其為720 μg/mL(以DACHPt計為1.14 mg/mL)。另外,將DACHPt內包SCNP 200 μL進行冷凍乾燥,算出固形份濃度後,取其與Pt含量之比,算出每聚合物之Pt結合量,結果為3.4 mol/mol。又,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獲得之DACHPt內包SCNP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8.7 nm(多分散指數0.14)。將DACHPt內包前後之SCNP之粒徑示於圖3。SCNP之粒徑於DACHPt內包前後幾乎未變動。結果被彙總於下表。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ICP-AES測定 裝置:連續式高頻電漿發光裝置 ICPE-9000/島津製作所 預處理裝置:微波試樣預處理裝置ETHOS EASY/Milestone General 測定波長:214 nm 標準溶液:鉑標準液(Pt1000) ICP分析用/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 (2)DLS測定 裝置:Zetasizer NanoZS/Malvern Instruments Ltd. 測定溫度:25℃ 試樣濃度:10 mg/mL 結果:圖3
[表4]
實施例 產量 (mL) Pt含量 (g/mL) 聚合物之Pt結合量 (mol/mol) Z平均粒徑 (nm) 多分散指數
70 5 720 3.4 8.7 0.14
[實施例71] 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之製造 使用N 3-CTA代替實施例1所使用之鏈轉移劑DDMAT進行合成。秤取100 mg之2-(十二烷基硫基硫羰基硫基)-2-甲基丙酸3-疊氮基-1-丙醇酯(N 3-CTA),溶於甲苯17.3 mL中製成N 3-CTA/甲苯儲備溶液(以N 3-CTA濃度計為5.78 mg/mL)。同樣地,秤取10 mg之2,2'-偶氮雙(2-甲基丙腈)(AIBN),溶於甲苯7.87 mL中製成AIBN/甲苯儲備溶液(以AIBN濃度計為1.27 mg/mL)。另外,添加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mPEGA,乙二醇之重複數之平均值(n)為9)2.592 g、丙烯酸苄酯(BnA)0.700 g、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0.156 g、N 3-CTA/甲苯儲備溶液4.15 mL及AIBN/甲苯儲備溶液3.46 mL,於70℃之油浴中進行聚合。經過90分鐘後,於停止聚合後,將反應溶液藉由再沉澱法或對甲醇進行透析,藉此將共聚物回收。所獲得之共聚物基本上為黏稠體,因此有關再沉澱法,於添加有不良溶劑(己烷/乙酸乙酯=7/3[v/v])之離心管中滴加反應溶液,藉由離心分離(2,000×g、5 min)進行回收,將該操作重複3次,最終進行真空乾燥,可獲得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2.643 g。對所獲得之共聚物,使用NMR所測定之 1H-NMR圖譜對各單體之聚合度、及數量平均分子量(M n,NMR)進行解析,結果為mPEGA(n=9)之聚合度為75,BnA之聚合度為55,EEA之聚合度為26,M n,NMR為48,900。進而,對所獲得之共聚物,使用GPC對分子量分散度(M w/M n)進行測定,結果為1.28。
[實施例72] 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之製造 於室溫下利用0.5 N HCl對實施例71中所獲得之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1-乙氧基乙酯)共聚物]進行處理,藉此將乙氧基乙基脫離而獲得具有羧基之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2.35 g。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對所獲得之共聚物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進行測定,結果為8.0 nm(多分散指數0.13)。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 1H-NMR測定 裝置:JNM-ECX400(400 MHz)/日本電子 溶劑:包含0.03%四甲基矽烷之二甲基亞碸-d 6/關東化學 試樣濃度:20 mg/mL 測定溫度:25℃ 累計次數:256次 結果:圖4 (2)GPC測定 裝置:HPLC-Prominence系統/島津製作所 檢測器:RID-10A折射率檢測器/島津製作所 管柱:TSKgel α-2500管柱/東曹 (管柱尺寸7.8 mm×300 mm,粒徑7 μm,排除極限分子量5×10 3) TSKgel α-4000管柱/Tosoh (管柱尺寸7.8 mm×300 mm,粒徑10 μm,排除極限分子量4×10 5) TSKgel保護管柱/Tosoh 流動相:含有10 mmol/L之溴化鋰之N,N-二甲基甲醯胺(DMF) 溫度:40℃ 流速:0.5 mL/min 試樣濃度:6 mg/mL 標準物質: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標準ReadyCal set,M p800-2,200,000Da/SIGMA 結果:圖5
[表5]
實 施 例 準備比(相對於鏈轉移劑之莫耳比) 溶劑 溫度 (℃) 聚合 時間 (分鐘) 聚合度 M n,NMR M w/ M n
鏈轉移劑 起始劑 單體
N 3-CTA AIBN mPEGA BnA EEA mPEGA BnA EEA
n=9 n=9
72 1 0.5 100 70 30 甲苯 70 90 75 55 26 48,900 1.28
[實施例73] 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之合成 秤取實施例72中所獲得之共聚物2350 mg,溶解於DMF 47 mL中,添加COMU 1111.1 mg及TMP 527 μL,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添加N-(第三丁氧基羰基)-1,4-丁二胺2512 μL,於30℃攪拌3天。將反應溶液進行透析純化(透析膜:Spectra/P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Membrane 6,截留分子量:3.5 kDa,外液:甲醇)後,藉由減壓蒸餾去除及真空乾燥將溶劑去除,並將共聚物回收。將所獲得之N-Boc-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溶解於DCM與TFA之混液[DCM/TFA=5/3(v/v)]32 mL中,於室溫下攪拌一晚,藉此進行去保護後,藉由減壓蒸餾去除及真空乾燥將溶劑去除,可獲得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2517 mg。
[化28]
對於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根據使用NMR所測定之 1H-NMR圖譜對共聚物每1分子之1,4-丁二胺導入數進行解析,結果為26 mol/mol。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 1H-NMR測定 裝置:JNM-ECX400(400 MHz)/日本電子 溶劑:包含0.03%四甲基矽烷之二甲基亞碸-d 6/關東化學 試樣濃度:20 mg/mL 測定溫度:25℃ 累計次數:256次 結果:圖6
[表6]
實施例 所使用之共聚物 共聚物每1分子之1,4-丁二胺導入數 (mol/mol)
73 實施例72 26
[實施例74] DM1-SPDP-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之製造 添加美登素(DM1)81 mg及3-(吡啶-2-基二硫基)丙酸2,5-二側氧基吡咯啶-1-基酯(SPDP)29 mg,溶解於DCM 1 mL中,添加N,N-二異丙基乙基胺(DIPEA)16 μL,於30℃攪拌3小時。利用DCM 4 mL將實施例73中所獲得之共聚物200 mg溶解,添加至反應溶液中,將所獲得之反應液於30℃攪拌24小時。將反應溶液進行透析純化(透析膜:Spectra/P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Membrane 6,截留分子量:3.5 kDa,外液:甲醇)後,藉由減壓蒸餾去除及真空乾燥將溶劑去除,並將共聚物回收,可獲得DM1-SPDP-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189 mg。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獲得之共聚物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13 nm(多分散指數0.23)。
[化29]
對於DM1-SPDP-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根據使用NMR所測定之 1H-NMR圖譜對共聚物每1分子之DM1導入數進行解析,結果為26 mol/mol。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 1H-NMR測定 裝置:JNM-ECX400(400 MHz)/日本電子 溶劑:包含0.03%四甲基矽烷之二甲基亞碸-d 6/關東化學 試樣濃度:20 mg/mL 測定溫度:25℃ 累計次數:256次 結果:圖7
[表7]
實施例 所使用之共聚物 共聚物每1分子之DM1導入數 (mol/mol)
74 實施例73 26
[實施例75] 抗HER2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之製造 將實施例74中所獲得之共聚物與抗HER2親和體進行複合體化。於分注有抗Her2親和體(含有6×His標籤之Z(HER2:2891)、胺基酸序列編號(9))原液(0.53 mg/mL)14 mL之玻璃小瓶中添加溶解於PBS中之0.5 mM三(2-羧基乙基)膦(TCEP)2 μL,於37℃攪拌15分鐘。其後,添加將DBCO-PEG4-馬來醯亞胺1.4 mg溶解於DMAc(N,N-二甲基乙醯胺)1 mL中之溶液,於37℃攪拌15分鐘,使其與親和體之末端半胱胺酸殘基進行反應。添加溶解於PBS中之L-半胱胺酸(168149,Sigma-Aldrich)水溶液(10 mg/mL)20 μL,於37℃攪拌1分鐘,使反應停止。將反應液回收,於對純化水進行整夜透析後(Slide-A-LyzerTM Dialysis Cassette,截留分子量:3.5 K,6611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進行超過濾(Vivaspin Turbo 15,截留分子量:3 K),將未反應之修飾試劑去除。使用PBS準確地定容為5 mL,將溶液1 mL分注於玻璃小瓶中。繼而,添加實施例74中所獲得之共聚物60 mg,於BICELL TM中在-20℃靜置1天。其後,於4℃解凍並將所獲得之溶液回收。於陰離子交換層析中,根據保持時間之差異將共聚物結合親和體與共聚物單獨(原料)或游離親和體(原料)分離後,藉由使用PBS之超過濾(Vivaspin Turbo 15,截留分子量:10 K)將其洗淨後進行濃縮。繼而,以於含有6×His標籤之Z(HER2:2891)親和體中表現之His標籤蛋白質為標靶進行固定化金屬親和層析(IMAC:immobilized metal 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而獲得作為目標物之抗HER2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藉由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測定所獲得之抗HER2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11 nm(多分散指數0.17)。
[化30]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陰離子交換管柱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Trap Q XL(1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 流動相B: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1 M NaCl(pH值為10) 溫度:25℃ 流速:1.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2)IMAC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sTrap HP (5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150 mmol/L NaCl(pH值為7.6) 流動相B: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500 mmol/L NaCl+500 mmol/L咪唑(pH值為7.6) 溫度:25℃ 流速:2.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3)DLS測定 裝置:Zetasizer NanoZS/Malvern Instruments Ltd. 測定溫度:25℃ 試樣濃度:10 mg/mL 結果:圖8
[實施例76] 抗EGFR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之製造 對於實施例74中所獲得之共聚物及抗EGFR親和體(含有6×His標籤之Z(EGFR:03115)、胺基酸序列編號(10)),藉由與實施例75同樣之方法進行複合體化。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測定所獲得之抗EGFR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14 nm(多分散指數0.19)。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陰離子交換管柱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Trap Q XL(1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 流動相B: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1 M NaCl(pH值為10) 溫度:25℃ 流速:1.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2)IMAC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sTrap HP5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150 mmol/L NaCl(pH值為7.6) 流動相B: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500 mmol/L NaCl+500 mmol/L咪唑(pH值為7.6) 溫度:25℃ 流速:2.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3)DLS測定 裝置:Zetasizer NanoZS/Malvern Instruments Ltd. 測定溫度:25℃ 試樣濃度:10 mg/mL 結果:圖9
[實施例77] 抗HER3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之製造 對於實施例74中所獲得之共聚物及抗HER3親和體(含有3×HE標籤之Z(HER3:Z08699)、胺基酸序列編號(11)),藉由與實施例75同樣之方法進行複合體化。藉由動態光散射法測定所獲得之抗HER3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於水中之Z平均粒徑及多分散指數,結果為11 nm(多分散指數0.15)。
[測定裝置與條件等] (1)陰離子交換管柱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sTrap Q XL(1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 流動相B:20 mmol/LTris緩衝液(pH值為10)+1 M NaCl(pH值為10) 溫度:25℃ 流速:1.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2)IMAC純化 裝置:AKTA primePlus/Cytiva 檢測器:UV/280 nm 管柱:HisTrap HP (5 mL)/Cytiva 流動相A: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150 mmol/L NaCl(pH值為7.6) 流動相B:20 mmol/L磷酸三鈉緩衝液+500 mmol/L NaCl+500 mmol/L咪唑(pH值為7.6) 溫度:25℃ 流速:2.0 mL/min 試樣環路:0.5 mL (3)DLS測定 裝置:Zetasizer NanoZS/Malvern Instruments Ltd. 測定溫度:25℃ 試樣濃度:10 mg/mL 結果:圖10
[比較例1] 奧沙利鉑溶液之製備 將ELPLAT點滴靜脈注射液50 mg(養樂多本社公司)1 mL添加至5.9(w/v)%葡萄糖溶液5.58 mL中,製備含有奧沙利鉑760 μg之5(w/v)%葡萄糖溶液。
[比較例2] DM1溶液之製備 將美登素(DM1)(Cayman CHEMICAL)溶解於二甲基亞碸(DMSO:FUJIFILM Wako Pure Chemical)中,製備以DM1計為60 μmol/L、20 μmol/L、6.7 μmol/L、2.2 μmol/L、0.74 μmol/L、0.25 μmol/L、0.082 μmol/L、或0.027 μmol/L之溶液。繼而,分別利用包含10%之胎牛血清(Merck KGaA)之RPMI1640(以下為RPMI1640培養基)對該等溶液進行稀釋,藉此製作60 nmol/L、20 nmol/L、6.7 nmol/L、2.2 nmol/L、0.74 nmol/L、0.25 nmol/L、0.082 nmol/L、或0.027 nmol/L之稀釋序列後,將該等以與細胞培養液相等之量分別添加至細胞培養微量盤中,稀釋為二分之一,藉此以DM1之最終濃度為30 nmol/L、10 nmol/L、3.3 nmol/L、1.1 nmol/L、0.37 nmol/L、0.12 nmol/L、0.041 nmol/L、或0.014 nmol/L而對抗細胞效果進行評價。
[比較例3] 含有6×His標籤之Z(HER2:2891)溶液之製備 利用RPMI1640培養基將作為抗HER2親和體之含有6×His標籤之Z(HER2:2891)(自製品,以抗HER2親和體計濃度為0.393 mg/mL之生理食鹽水溶液,胺基酸序列編號(9))進行稀釋,藉此製作600 ng/mL、200 ng/mL、60 ng/mL、20 ng/mL、6.0 ng/mL、2.0 ng/mL、0.60 ng/mL、0.20 ng/mL、或0.060 ng/mL之稀釋序列後,將該等以與細胞培養液相等之量分別添加至細胞培養微量盤中,稀釋為二分之一,藉此以抗HER2親和體之最終濃度為300 ng/mL、100 ng/mL、30 ng/mL、10 ng/mL、3.0 ng/mL、1.0 ng/mL、0.30 ng/mL、0.10 ng/mL、或0.030 ng/mL而對抗細胞效果進行評價。
[比較例4] 含有6×His標籤之Z(EGFR:03115)溶液之製備 利用RPMI1640培養基將作為抗EGFR親和體之含有6×His標籤之Z(EGFR:03115)(自製品,以抗EGFR親和體計為0.101 mg/mL之濃度之生理食鹽水溶液,胺基酸序列編號(10))進行稀釋,藉此製作600 ng/mL、200 ng/mL、60 ng/mL、20 ng/mL、6.0 ng/mL、2.0 ng/mL、0.60 ng/mL、0.20 ng/mL、或0.060 ng/mL之稀釋序列後,將該等以與細胞培養液相等之量分別添加至細胞培養微量盤中,稀釋為二分之一,藉此以抗EGFR親和體之最終濃度為300 ng/mL、100 ng/mL、30 ng/mL、10 ng/mL、3.0 ng/mL、1.0 ng/mL、0.30 ng/mL、0.10 ng/mL、或0.030 ng/mL而對抗細胞效果進行評價。
[試驗例1]藥效試驗 對雌性裸小鼠(BALB/c-nu/nu,7週齡;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 Japan公司)皮下移植小鼠大腸癌細胞株C26(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將所獲得之荷癌模型用於藥效試驗。 將於CO 2保溫箱內繼代培養之小鼠大腸癌細胞株C26懸浮於液體培養基(達爾伯克改良伊格爾培養基-高葡萄糖,Sigma-Aldrich)中,以每隻之細胞數成為1×10 6/100 μL之方式注射至裸小鼠之背部皮下。其後將裸小鼠飼養約1週後,於腫瘤體積之平均值生長至約30 mm 3時開始藥劑之投予。尾靜脈內投予DACHPt內包SCNP(使用實施例70之共聚物所製備之DACHPt內包SCNP)(隔天3次),根據腫瘤體積對抗腫瘤效果進行評價(一組4~5隻)。作為比較,使用奧沙利鉑溶液(比較例1),同樣地進行投予。有關各製劑之投予量,奧沙利鉑溶液係可投予之最高用量8 mg/kg(Pt換算為3.9 mg/kg),DACHPt內包SCNP係以Pt換算計設為3 mg/kg。 將腫瘤體積之經時變化示於圖11。於DACHPt內包SCNP之情形時,於投予14天後為T/C=0.4[T/C:藥物投予組(T)與對照組(C)之腫瘤體積之比]。於奧沙利鉑溶液(比較例1)之情形時,於投予14天後為T/C=1.1。又,被確認於投予14天後,相較於對照組,DACHPt內包SCNP有意義地抑制腫瘤之增大(學生t檢驗)。以上結果表明DACHPt內包SCNP相較於奧沙利鉑溶液具有優異之抗腫瘤效果。
[試驗例2]抗細胞試驗 利用RPMI1640培養基以成為2.0×10 4個細胞/mL之方式對HER2抗原陽性人類胃癌細胞株之HCC-1954(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或HER2抗原陰性人類乳癌細胞株之MDA-MB-468(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進行調整,以每孔100 μL之方式添加至96孔細胞培養用微量盤中培養一晚。第二天將經RPMI1640培養基稀釋之評價檢體以每孔100 μL之方式添加至微量盤中,於37℃、5%CO 2下培養4天。培養後,於微量盤中添加CellTiter-Glo TM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 Corporation)並加以攪拌,於室溫下靜置10分鐘後利用讀板儀(Molecular Devices, LLC.)測量發光量。細胞存活率係藉由下式算出。
細胞存活率(%)=a÷b×100 [式中:a表示樣品孔之發光量之平均值(n=3),b表示未添加樣品之孔之發光量之平均值(n=3)] 細胞存活率成為50%之藥劑濃度IC 50值係使用SAS TM9.4 Software(SAS Institute Japan Ltd.)算出。
[表8]
檢體 IC 50(nmol/L)
HER2陽性 HCC-1954 HER2陰性 MDA-MB-468
比較例2 0.11 0.41
比較例3 >38 >38
實施例75 0.30 4.9
利用RPMI1640培養基以分別成為2.0×10 4個細胞/mL及4.0×10 4個細胞/mL之方式對EGFR抗原陽性人類乳癌細胞株之MDA-MB-468(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或EGFR抗原陰性人類乳癌細胞株之MDA-MB-453(RIKEN BRC CELL BANK)進行調整,以每孔100 μL之方式添加至96孔細胞培養用微量盤中培養一晚。第二天將經RPMI1640培養基稀釋之評價檢體以每孔100 μL之方式添加至微量盤中,於37℃、5%CO 2下培養4天。培養後,於微量盤中添加CellTiter-Glo TM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Promega Corporation)並加以攪拌,於室溫下靜置10分鐘後利用讀板儀(Molecular Devices, LLC.)測量發光量。算出細胞存活率及IC 50值。
[表9]
檢體 IC 50(nmol/L)
EGFR陽性 MDA-MB-468 EGFR陰性 MDA-MB-453
比較例4 >38 >38
實施例76 3.2 >3.8
圖1係表示使用核磁共振光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對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共聚物進行測定所得之 1H-NMR圖譜之圖。 圖2係表示關於實施例1中所獲得之共聚物而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所獲得之層析圖之圖。 圖3係關於DACHPt內包前之共聚物(實施例69)與DACHPt內包SCNP(實施例70)而表示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中之粒徑測定結果(散射強度分佈)之圖。 圖4係表示使用核磁共振光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對實施例72中所獲得之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進行測定所得之 1H-NMR圖譜之圖。 圖5係表示關於實施例72中所獲得之N 3-聚[(丙烯酸苄酯)-(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而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所獲得之層析圖之圖。 圖6係表示使用核磁共振光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對實施例73中所獲得之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進行測定所得之 1H-NMR圖譜之圖。 圖7係表示使用核磁共振光譜法(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對實施例74中所獲得之DM1-SPDP-1,4-丁二胺結合共聚物進行測定所得之 1H-NMR圖譜之圖。 圖8係表示實施例75中所獲得之抗HER2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於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中之粒徑測定結果(散射強度分佈)之圖。 圖9係表示實施例76中所獲得之抗EGFR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於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中之粒徑測定結果(散射強度分佈)之圖。 圖10係表示實施例77中所獲得之抗HER3親和體微胞藥物複合體於動態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中之粒徑測定結果(散射強度分佈)之圖。 圖11係表示對小鼠大腸癌細胞株(C26)之背部皮下移植模型小鼠隔天投予3次奧沙利鉑(Oxaliplatin)溶液、或DACHPt內包SCNP(實施例70)時之相對腫瘤體積之變化的圖。
TW202416938A_112130157_SEQL.xml

Claims (30)

  1. 一種共聚物,其於具有以下式(A)、(B)及(C)所表示之構造單位之共聚物X結合有標靶特異性分子: [化1]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上述聚合物X係藉由以下通式(1)~(3) 所表示之3種單體之聚合所形成之共聚物: [化2] [式中,R 1、R 2及R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R 4表示C 1-3烷基;R 5表示氫原子、C 1-18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3~8員環烷基、金剛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之5~10員雜芳基;X 1、X 2及X 3分別相同或不同,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6表示氫原子、脫離基或連接基;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m表示1~100之整數;n表示0~3之整數]。
  3.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1為氫原子。
  4.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2為氫原子。
  5.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3為氫原子。
  6.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4為甲基。
  7.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5為可具有取代基之C 6-18芳基。
  8.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5為苯基。
  9.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6為氫原子。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6之脫離基係由下式(4) 所表示之基: [化3]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R 6之連接基係由下式(5) 所表示之基: [化4] [式中,R 8表示氫原子、或藥物;Ak 1表示C 1-7伸烷基鍵;X 4表示氧原子、硫原子或-N(R 7)-,(R 7表示氫原子或C 1-3烷基)]。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X 1為氧原子。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X 2為氧原子。
  14.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X 3為氧原子或NH。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m為4~22之整數。
  16.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n為1。
  17. 如請求項1之共聚物,其中,構造單位(A)、(B)、(C)之比率,相對於1質量份之(A) ,係被構成為,包含0.01~100質量份之(B)及0.1~100質量份之(C)。
  18. 如請求項2之共聚物,其係相對於1質量份之單體(1),使0.01~100質量份之單體(2)與0.1~100質量份之單體(3)聚合所成。
  19.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數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150000。
  20. 如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其中,上述標靶特異性分子為親和體。
  21. 如請求項20之共聚物,其中,上述親和體為抗HER2親和體、抗HER3親和體、抗EGFR親和體、抗PD-L1親和體、抗TNFα親和體、抗血纖維蛋白原親和體、抗運鐵蛋白親和體、抗HSA親和體、抗胰島素親和體、抗IgG親和體、抗IgM親和體、抗IgA親和體、或抗IgE親和體。
  22. 如請求項20之共聚物,其中,上述親和體係包含胺基酸序列(2)~(6) 之分子: [化5] AEAKYAKEMRNAYWEIALLPNLTNQQKRAFIRKLY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2)                   (2) AEAKYAKEKYNAYYEIWQLPNLTKYQKAAFIGKLQ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3)                   (3) VDNKFNKEMWAAWEEIRNLPNLNGWQMTAFIASLVDDPSQSANLLAEAKKLNDAQAPK(序列編號4)                (4) VDNKFNKEMWIAWEEIRDLPNLNGWQMTAFIASLLDDPSQSANLLAEAKKLNDAQAPK(序列編號5)                  (5) AEAKYAKEMWIAWEEIRNLPNLNGWQMTAFIAKLL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6)                   (6) AEAKYAKERNA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7)                   (7) AEAKYAKERNKAAYEILYLPNLTNAQKWAFIWKLDDDPSQSSELLSEAKKLNDSQAPK(序列編號8)                   (8)。
  23. 一種藥物複合體,其包含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及藥物。
  24. 如請求項23之藥物複合體,其中,上述藥物為代謝拮抗藥、烷基化劑、蒽環類藥物、抗生素、有絲分裂抑制劑、拓樸異構酶抑制劑、蛋白酶體抑制劑、或激素拮抗劑。
  25. 如請求項23之藥物複合體,其中,上述藥物為DM0、DM1、DM2、DM3、DM4、美坦辛、奧瑞他汀E、奧瑞他汀苯丙胺酸苯二胺(AFP)、單甲基奧瑞他汀E、單甲基奧瑞他汀D、單甲基奧瑞他汀F、紫杉醇、多西紫杉醇、伊立替康、拓朴替康、諾吉替康、安吖啶、依託泊苷、替尼泊苷、雙羥蒽醌、SN-38、依喜替康、或德魯替康。
  26. 如請求項23之藥物複合體,其中,標靶特異性分子或藥物與上述共聚物X之結合為共價鍵結或非共價鍵結。
  27. 一種單鏈奈米顆粒,其包含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
  28. 一種單鏈奈米顆粒,其包含請求項23之藥物複合體。
  29.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請求項1或2之共聚物。
  30. 一種醫藥組成物,其包含請求項23之藥物複合體。
TW112130157A 2022-08-10 2023-08-10 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 TW2024169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128537 2022-08-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6938A true TW202416938A (zh) 2024-05-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37035B2 (ja) タンパク質−ポリマー−薬物共役体
KR102087854B1 (ko) 단백질-중합체-약물 접합체
Ding et al.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targeting and treatment by a peptide-conjugated mini nanodrug
KR102087850B1 (ko) 단백질-고분자-약물 접합체
JP7390000B2 (ja) 抗体-ポリマー-薬物コンジュゲート
Yang et al. Backbone degradable N-(2-hydroxypropyl) methacrylamide copolymer conjugates with gemcitabine and paclitaxel: Impact of molecular weight on activity toward human ovarian carcinoma xenografts
WO2015038493A1 (en) Synthesis of novel asymmetric bow-tie pamam dendrimer-based conjugates for tumor-targeting drug delivery
US10786465B2 (en) Polymer/copolymer nanoparticles conjugated to gambogic acid
WO2022168967A1 (ja) 新規なコポリマー
JP7341152B2 (ja) ポリマープロドラッグ、並びにその皮下及び/又は筋肉内投与
Arslan et al. A modular and orthogonally reactive platform for fabrication of polymer–drug conjugat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AU2020386169A1 (en) Theranostic system for directed diffusion of therapeutic and imaging agents to cancer cells
WO2024034685A1 (ja) アフィボディミセル薬物複合体
TW202416938A (zh) 親和體微胞(affibody micelle)藥物複合體
WO2024034683A1 (ja) 新規なコポリマー
WO2024034684A1 (ja) 新薬物複合体
TW202412843A (zh) 新藥物複合體
TW202412846A (zh) 新穎之共聚合物
JP2024025749A (ja) 新規なコポリマー
Ardana et al. RAFT Polymer–Antibody Conjugation: Squaramide Ester Chemistry Leads to Conjugates with a Therapeutic Anti-EGFR Antibody with Full Retention of Activity and Increased Tumor Uptake In Vivo
WO2024034686A1 (ja) 高分子造影剤
Pan Development of a Cationic Mucic Acid Polymer-Based Nanoparticle siRNA Delivery System
TW202308701A (zh) 抗體偶聯藥物的製備方法及應用
CN116761632A (zh) 用于增强靶向治疗剂的治疗效果的基于抗体的缀合物
Liu Metal-Chelating Polymers for Auger Electron Radioimmuno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