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4957A - 受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受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4957A
TW202414957A TW112121867A TW112121867A TW202414957A TW 202414957 A TW202414957 A TW 202414957A TW 112121867 A TW112121867 A TW 112121867A TW 112121867 A TW112121867 A TW 112121867A TW 202414957 A TW202414957 A TW 2024149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aforementioned
outpu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1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福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4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957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受電裝置具備拾波線圈40、整流電路43、斬波電路6、控制斬波電路6的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之控制部7、檢測輸出電壓Vout的電壓檢測部9、及檢測輸出電流Iout的電流檢測部8,控制部7是依據輸出電壓Vout與輸出電流Iout,來控制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以使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以下。

Description

受電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受電裝置,前述受電裝置是搭載於移動體,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該移動體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接收電力的供給。
在日本專利特許第5447413號公報中,揭示有以非接觸方式對搭載於移動體的受電裝置供電的非接觸供電設備(在先前技術中,括弧內的符號為參照的文獻之符號)。此受電裝置是搭載於移動體(17)(搬送台車),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該移動體(17)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14)接收電力的供給。在此非接觸供電設備中,從電源裝置(12)對供電線(14)供給高頻電流,並且透過供電線(14)以非接觸方式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個移動體(17)。在移動體(17)中具備有具備拾波線圈(51)及受電單元(27)的受電裝置,從此受電裝置將電力供給至搭載於該移動體(17)的負載(行走用電動馬達等)。
受電單元(27)具備:斬波電路,具備開關元件(57);及作為控制部的控制器(61),控制斬波電路,以將從受電單元(27)輸出至負載的輸出電壓(V2)維持為固定。控制器(61)是將開關元件(57)控制成:當輸出電壓(V2)比事先設定的設定電壓更低的情況下則使輸出電壓(V2)變高,當輸出電壓(V2)比事先設定的設定電壓更高的情況下則使輸出電壓(V2)變低。
像這樣的非接觸供電設備是設置在複數個移動體(17)運作的例如物品搬送設備等。在非接觸供電設備的啟動時,由於搭載於各個移動體(17)的受電單元(27)的輸出電壓(V2)為零,因此全部的移動體(17)的控制器(61)會將開關元件(57)控制成提升輸出電壓(V2)。此時,控制器(61)是將開關元件(57)控制成:和通常動作相較之下使輸出電壓(V2)的上升率較低,以使對供電線(14)的電力的供給源即電源裝置(12)的負載不會變得過高。
但是,當負載為電動馬達的情況下,會有電氣負載暫時變高,受電裝置的輸出電壓(V2)變得比基準的電壓更降低之情形。當受電裝置為通常動作狀態的情況下,控制器(61)是以一般的上升率來使輸出電壓(V2)上升。在此,當同時期中在複數個移動體(17)中電氣負載暫時變高的情況下,和啟動時同樣地,會有電源裝置(12)的負載變得過高的可能性。例如,也可考慮到像這樣的暫時的負載增大,而考慮限制同時運作的移動體(17)的台數之作法。但是,若加上那樣的限制,會有移動體(17)運作的設備(例如物品搬送設備)的運作效率降低的疑慮。
有鑒於上述背景,所期望的是即使在複數個移動體中電氣負載暫時地變高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供電線適當地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個移動體。
作為1個態樣,有鑒於上述之受電裝置,是搭載於移動體,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前述移動體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接收電力的供給之受電裝置,前述受電裝置具備:拾波線圈,藉由流動於前述供電線的交流電流來產生感應電動勢;整流電路,連接於前述拾波線圈;斬波電路,調整前述整流電路所整流的電壓並供給至前述移動體的電氣負載;控制部,控制前述斬波電路所具備的開關元件的工作比(ON DUTY);電壓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壓;及電流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流,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電壓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壓與前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流,來控制前述開關元件的工作比,以使供給至前述電氣負載的供給電力成為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力以下。
根據本構成,由於是將斬波電路的開關元件的工作比控制成使供給至移動體的電氣負載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以下,因此即使在運用按照設定的台數的移動體之情況下,已將電力供給至全部的移動體,也可以避免如對供電線的電力的供給源變成過負載的狀態。亦即,根據本構成,即使在複數個移動體中電氣負載暫時地變高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供電線適當地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個移動體。
受電裝置的進一步的特徵及優點,透過以下參照圖式來說明之例示性且非限定的實施形態之記載將變得明確。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以在物品搬送設備的非接觸供電設備中利用的型態為例,依據圖式來說明搭載於移動體,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該移動體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接收電力的供給之受電裝置的實施形態。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物品搬送設備200具備:行走軌道20,沿著物品搬送車30(移動體)的行走路徑即移動路徑10而配置;及物品搬送車30,受行走軌道20所引導而沿著移動路徑10來行走。在本實施形態中,物品搬送車30的搬送對象之物品例如為容置半導體基板的FOUP(Front Opening Unified Pod,前開式晶圓傳送盒)、或成為顯示器的材料之玻璃基板等。物品搬送設備200也具備容置半導體基板的容置庫(未圖示)、或施行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形成電路等的各種處理的物品處理部P。例如,移動路徑10具備1個環狀的主路徑10a、經由複數個物品處理部P的環狀的副路徑10b、及連接這些主路徑10a與副路徑10b的連接路徑10c。在本實施形態中,物品搬送車30是在箭頭所示的方向上以單向通行的方式在移動路徑10上行走。
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物品搬送車30具備:行走部12,受一對行走軌道20所引導而沿著移動路徑10行走,前述行走軌道20是沿著移動路徑10而從天花板懸吊支撐來配置;本體部13,位於行走軌道20的下方且被行走部12懸吊支撐;及受電裝置4,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移動路徑10配設的供電線3接收驅動用電力。雖然省略圖示及詳細的說明,但是在本體部13具備有物品支撐部,前述物品支撐部是升降自如地設置於本體部13,並且以懸吊狀態支撐物品。
如圖2所示,行走部12具備有被電動式的驅動馬達14旋轉驅動的一對行走輪15。行走輪15是在行走軌道20的各個上表面所形成的行走面上滾動。又,在行走部12中,以抵接於一對行走軌道20的內側面的狀態具備有一對引導輪16,前述引導輪16可繞著沿上下方向Z的軸心(繞著上下軸心)自由旋轉。又,行走部12是具備行走用的驅動馬達14或其驅動電路等而構成,使物品搬送車30沿著行走軌道20行走。在本體部13中具備使物品支撐部升降的致動器、驅動把持物品的把持部之致動器等、以及該等致動器的驅動電路等。這些驅動馬達14、致動器、及驅動電路等相當於物品搬送車30(移動體)中的電氣負載LD(參照圖4)。
對這些驅動馬達14、各種致動器、及驅動這些致動器的驅動電路等供給的電力是以非接觸方式從供電線3供給至受電裝置4。如上述,透過受電裝置4將驅動用電力供給至物品搬送車30的供電線3是沿著移動路徑10而配設。在本實施形態中,供電線3是相對於受電裝置4而配置在路徑寬度方向H(在此為正交於路徑方向L及上下方向Z之雙方的方向)的兩側,前述路徑寬度方向H正交於沿著移動路徑10的方向即路徑方向L。
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設備100是使用稱為HID(High Efficiency Inductive Power Distribution Technology,高效感應配電技術)的無線供電技術,將驅動用電力供給至物品搬送車30的電氣負載LD。如圖3所示,非接觸供電設備100具備:供電線3;及電源裝置2,連接於供電線3,將交流電流供給至供電線3。本實施形態的物品搬送設備200是如圖1所例示地為比較大規模的設備。從而,為了抑制送電的效率降低、或在故障時設備的整體停止之情形等,不是只設置1個包含供電線3與電源裝置2的供電系統1,而是設置有複數個系統。1個系統的供電系統1是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台物品搬送車30。
物品搬送車30是一邊轉換複數個供電系統1,一邊連續地接收電力的供給,而自如地行走於物品搬送設備200內。在物品搬送設備200具備未圖示的設備控制器,對各個物品搬送車30發出搬送指令來使其搬送物品。物品搬送車30是依據搬送指令來自主行走,例如在物品處理部P與物品搬送車30之間進行物品的移交,並且在上述容置庫(未圖示)與物品處理部P之間搬送物品。此設備控制器是以從各個供電系統1供給電力的物品搬送車30成為事先規定的受電台數N以內之方式,因應於搬送起點及搬送目的地來選擇物品搬送車30,並對已選擇的物品搬送車30發出搬送指令。
供電裝置5是使高頻電流流動於感應線即供電線3中,在供電線3的周圍產生磁場。供電線3是形成電氣上充分長的閉合電路,而形成為構成供電線3的阻抗的電阻、電感、電容分布於電路上的分布常數電路。又,供電系統1的阻抗也會受到供電線3與物品搬送車30的受電裝置4所具備的拾波線圈40結合所造成的互相電感的影響。因此,非接觸供電設備100例如會適當地調整各個供電系統1的阻抗,調整成即便是不同的供電系統1,供給至供電線3的交流電流的相位也會幾乎一致。藉由調整成使複數個供電系統1的交流電流的相位一致,物品搬送車30可以一邊從複數個供電系統1連續地接收電力的供給,一邊在物品搬送設備200內自主行走。
各個供電系統1具備供電裝置5,電源裝置2是包含在供電裝置5中,前述供電裝置5具備那樣的調整電路。亦即,非接觸供電設備100具備複數個供電系統1,各個供電系統1具備:包含電源裝置2的供電裝置5、及供電線3。
受電裝置4具備:拾波線圈40(參照圖2),以相向於供電線3的方式配置於物品搬送車30;及受電單元4u(參照圖4),在物品搬送車30的內部形成於配線基板上。如上述,供電裝置5是使高頻電流流動於感應線即供電線3中,在供電線3的周圍產生磁場。拾波線圈40是藉由流動於供電線3的交流電流而產生感應電動勢。如圖4所示,對此拾波線圈40電連接有受電單元4u,消耗電力會變動的電氣負載LD是電連接於受電單元4u。此電氣負載LD例如為如上述的行走用的驅動馬達14、使物品支撐部升降的致動器、驅動把持物品的把持部之致動器等、以及該等致動器的驅動電路等。
在受電單元4u中,形成有和拾波線圈40一起構成的共振電路42的一部分、整流電路43、斬波電路6、控制部7、電流檢測部8、及電壓檢測部9。共振電路42是作為拾波線圈40與共振電容器41的並聯電路而形成,共振電容器41是組裝於受電單元4u。整流電路43是並聯地連接於此共振電路42(共振電容器41)。整流電路43是連接於拾波線圈40(連接於共振電路42),將拾波線圈40所感應的交流電流及交流電壓整流成直流電流及直流電壓。在本實施形態中,例示整流電路43為全波整流電路的形態。由於只要是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即可容易地理解,因此省略圖示及詳細的說明,整流電路43亦可為半波整流電路。
斬波電路6是將藉由整流電路43整流成第1電壓V1的直流之電壓調整成第2電壓V2的調節電路。在本實施形態中,斬波電路6是構成為具備:線圈60、開關元件61、反並聯連接於開關元件61的續流二極體62、及輸出二極體63。雖然來自整流電路43及斬波電路6的輸出電壓包含有脈動成分,但那樣的脈動會被輸出電容器64平滑化。斬波電路6的輸出電壓即第2電壓V2是成為受電裝置4的輸出電壓Vout,而供給至物品搬送車30的電氣負載LD。另外,亦可將輸出電容器64考慮為斬波電路6的一部分,亦可認為是並聯連接於斬波電路6。
電壓檢測部9是檢測斬波電路6的輸出電壓Vout(第2電壓V2)。又,電流檢測部8是檢測斬波電路6的輸出電流Iout(也可說是受電裝置4的輸出電流Iout)。另外,電流檢測部8並不限定於直接檢測輸出電流Iout的形態,亦可測定其他位置處的電流值,並依據該測定值藉由例如運算來檢測輸出電流Iout。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後述,藉由測定在構成斬波電路6的線圈60中流動的電流(線圈電流I1),來推定輸出電流Iout。又,在圖4中,雖然例示例如利用了霍爾IC的非接觸方式來檢測電流的形態,來作為電流檢測部8,但亦可為使用芯材以非接觸方式來檢測電流的形態、或是利用分路電阻的接觸方式之形態。
控制部7是控制斬波電路6所具備的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來對開關元件61進行開關控制。詳細內容將於後文描述,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是依據電壓檢測部9所檢測的輸出電壓Vout與電流檢測部8所檢測的輸出電流Iout,來控制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參照下述式(5)等),以使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成為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力Wt(參照下述式(1)等)以下。
另外,如圖5所示,工作比Don是指:在對開關元件61進行開關控制的開關控制訊號的1個週期D當中,控制成使開關元件61成為開啟狀態的期間。在本實施形態中,如圖4所示,例示開關元件61為IGBT的形態,在開關控制訊號為高(high)狀態下開關元件61是控制成開啟(ON)狀態,在開關控制訊號為低(low)狀態下開關元件61是控制成關閉(OFF)狀態。從而,將開關控制訊號為高狀態的期間(第1期間D1)除以1個週期D(=D1+D2)的值「D1/D」相當於工作比Don,將低狀態的期間(第2期間D2)除以1個週期D的值「D2/D」相當於非工作比Doff。
如上述,從整流電路43輸出的直流的電壓為第1電壓V1。如圖4所示,可以虛擬地在此直流電壓的正極側設定第1節點n1、第2節點n2、第3節點n3,在負極側設定第4節點n4。第1節點n1及第4節點n4分別相當於整流電路43的輸出側中的正極側及負極側。第2節點n2是設定在斬波電路6的內部,第3節點n3是設定為和第1輸出端子T1相同電位的節點,前述第1輸出端子T1是連接於電氣負載LD的一對受電輸出端子對T當中的一個。另外,受電輸出端子對T當中的另一個即第2輸出端子T2是連接於第4節點n4。亦即,第4節點n4與第2輸出端子T2為相同電位。
在第1節點n1(整流電路43)與第2節點n2之間,串聯地連接有構成斬波電路6的線圈60。亦即,線圈60的一端是連接於整流電路43。又,在第2節點n2與第3節點n3之間,將從第2節點n2往第3節點n3的方向設為順向,而串聯地連接有輸出二極體63。亦即,輸出二極體63是在線圈60與第1輸出端子T1之間順向連接。具備續流二極體62的開關元件61是連接在第2節點n2與第4節點n4之間。亦即,開關元件61是配置在輸出二極體63的陽極端子側與第2輸出端子T2之間。
當開關元件61為關閉狀態時,從整流電路43透過斬波電路6(透過線圈60及輸出二極體63)使電荷充電於輸出電容器64,使輸出電壓Vout上升。當開關元件61為開啟狀態時,由於電荷不會充電到輸出電容器64,因此當因電氣負載LD而消耗了電荷的情況下,輸出電壓Vout會降低。控制部7是將斬波電路6控制成:當輸出電壓Vout比事先規定的目標電壓更降低的情況下,降低工作比來使輸出電壓Vout上升,當輸出電壓Vout已上升到目標電壓以上的情況下,提高工作比Don來使輸出電壓Vout下降,使輸出電壓Vout成為事先規定的目標電壓。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的非接觸供電設備100是設置在複數台物品搬送車30運作的物品搬送設備200。在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啟動時,由於搭載於各個物品搬送車30的受電裝置4的輸出電壓Vout為零,因此全部的物品搬送車30的受電裝置4的控制部7會將開關元件61控制成提高輸出電壓Vout。例如,控制部7是以接近於0[%]的工作比Don來控制開關元件61。在全部的物品搬送車30的受電裝置4中,當斬波電路6是用這麼低的工作比Don來控制的情況下,會有對供電線3的電力的供給源即電源裝置2的負載變得過剩的疑慮。在本實施形態中,如上述,控制部7是將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控制成使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Wt以下。詳細內容將於後續說明,無論電氣負載LD是否消耗電力,當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啟動時,此控制也會有效地發揮功能。從而,可抑制對供電線3的電力的供給源即電源裝置2的負載變得過高的情形。
如上述,1個系統的供電系統1是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台物品搬送車30。並且,各個物品搬送車30是因應於來自未圖示的設備控制器的搬送指令,藉由自主控制來搬送物品。此時,各個物品搬送車30是驅動各個行走部12的驅動馬達14、或物品支撐部及把持部的致動器等。例如,當驅動馬達14等開始驅動時,會有比通常時更大的電流流動,電氣負載LD的消耗電力會變高。此外,因物品搬送車30的動作狀態或移動路徑的狀態等之各種因素,會有物品搬送車30的電氣負載LD消耗比通常時更大的電力之情況。在像這樣的情況下,各個物品搬送車30的受電裝置4的控制部7是控制成使控制斬波電路6的工作比Don變低。此時,透過供電線3供給至受電裝置4的電力會變得比一般時更大,將電力供給至供電線3的電源裝置2的負載也會變大,會有變成過負載的情況。
在本實施形態中,無論輸出電壓Vout與目標電壓的關係如何,控制部7是將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控制成:使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Wt以下。亦即,控制部7是將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控制成:即使輸出電壓Vout比目標電壓更降低,供給電力也不會變得比設定電力Wt更大。藉此,可限制輸出電壓Vout比目標電壓更降低的情況下之電壓的上升率,返回到目標電壓為止的時間會變長。但是,由於伴隨於驅動馬達14等的驅動開始的消耗電力增加是暫時的,因此因輸出電壓Vout的降低,損及驅動馬達14的驅動的程度較小,在實用上幾乎不會產生問題。
設定電力Wt是因應於例如將供電上限電力Wmax除以受電台數N之值來設定,前述供電上限電力Wmax是從電源裝置2(供電裝置5)供給至供電線3的電力的上限值,前述受電台數N是接收來自相同的供電系統1的供電線3的供電之物品搬送車30的台數。較理想的是,如下述式(1)所示,設定電力Wt是設定成:和供電上限電力Wmax除以受電台數N的值一致、或者為供電上限電力Wmax除以受電台數N的值以下。
Wt≦Wmax/N …(1)
藉由像這樣地設定設定電力Wt,即使例如當全部的物品搬送車30中所要求的供電量為設定電力Wt的情況下,也可以使從供電線3供給至受電台數N的物品搬送車30的電力總量(=Wt・N)不會超過供電上限電力Wmax。亦即,可以避免如將電力供給至供電線3的電源裝置2變成過負載的狀態。
此外,設定電力Wt並不限定於像這樣根據供電上限電力Wmax與受電台數N的關係之規定,而可任意地設定。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具備受理設定電力Wt的設定值之受理部71、及設定受理部71所受理的設定值之設定部72。藉由具備受理部71與設定部72,可以例如按每台物品搬送車30來設定設定電力Wt的設定值。又,可以按每台物品搬送車30來變更已經設定過一次的設定值。因此,可以將例如硬體構成共通的受電裝置4,使用在電氣負載LD的消耗電力不同的複數種物品搬送車30。並且,可以使那樣的物品搬送車30作為1個供電系統1的供電對象而混合存在。從而,可以提高物品搬送設備200的運用的自由度。
又,例如,設備控制器也可以進行下述運用:因應於物品搬送車30的運作狀況,降低設定電力Wt,藉此使從相同的供電線3供給電力的物品搬送車30的台數(受電台數N)暫時地增加。相反地,在已使物品搬送車30的台數暫時地減少的情況下,也可以提高設定電力Wt。像這樣,由於設定電力Wt的值為可變,因此可以提高物品搬送設備200的運用的自由度。
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是以微電腦等之處理器為核心來構成。並且,受理部71可以設為例如未圖示的通訊部。在此情況下,較理想的是,設定電力Wt的設定值是從物品搬送設備200的未圖示的設備控制器、或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系統控制器50等作為指令來發送。又,受理部71也可以設為微電腦的埠。例如可以指定設定值的開關(未圖示)是在受電單元4u的基板上連接於埠。透過開關而指定的值是透過埠而被讀入至處理器。設定部72較理想的是例如處理器的暫存器。受理部71所受理的設定值是記憶於暫存器中。藉由改寫已記憶於暫存器的設定值,即可以容易地變更設定電力Wt的設定值。
當然,亦可進行透過埠的設定、及透過通訊部的設定之雙方。例如,亦可在硬體構成共通的受電裝置4上設置開關,藉由該開關所指定的設定值是在啟動時被設定為按每台物品搬送車30而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力Wt的初始值。並且,已被設定為初始值的設定電力Wt的設定值亦可透過通訊部來變更。
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是依據電壓檢測部9所檢測的輸出電壓Vout與電流檢測部8所檢測的輸出電流Iout,來運算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受電裝置4是在斬波電路6所具備的線圈60與第2節點n2之間,具備檢測在線圈60中流動的電流之電流感測器Sa。在圖4中,例示使用了磁性感測器之非接觸的感測器來作為電流感測器Sa,前述磁性感測器是檢測因渦電流而產生的磁場。但是,也可以是並不使用特別的感測器,而是使用分路電阻等,將電流值轉換成電壓來檢測電流之形態。控制部7是依據流動於線圈60的線圈電流I1,來推定輸出電流Iout,並運算工作比Don。
設定電力Wt是以下述式(2)來顯示。
Wt=Vout・Iout …(2)
又,輸出電流Iout可以依據流動於線圈60的線圈電流I1、以及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D1/(D1+D2)),用下述式(3)來表示。
Iout=I1・(1-Don) …(3)
藉由式(2),輸出電流Iout可用下述式(4)來表示。
Iout=Wt/Vout …(4)
從式(3)、式(4),工作比Don可以用下述公式(5)來求出。
Don=1-(Iout/I1) =1-(Wt/(Vout・I1)) …(5)
如上述,控制部7是以微電腦等之處理器為核心來構成。從而,線圈電流I1的取得、及從式(3)到式(5)的運算是按每個規定的控制週期來重複執行。例如,在式(3)中使用的工作比Don是在上一次的控制週期運算,而為現在應用中的工作比Don,用式(5)求出的工作比Don是在現在的控制週期運算,而為接著應用的工作比Don。
控制部7雖然亦可一直藉由此工作比Don來對開關元件61進行開關控制,但是亦可以式(5)求出的工作比Don為下限來控制開關元件61。例如,一般而言是依據輸出電壓Vout,當輸出電壓Vout比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壓更低的情況下,則降低工作比Don,以使輸出電壓Vout變高,當輸出電壓Vout比設定電壓更高的情況下,則提高工作比Don,以使輸出電壓Vout變低。此時,亦可將工作比Don的下限值設為用式(5)求出的工作比Don。在像這樣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會被限制為小於設定電力Wt。
另外,在此,雖然例示了檢測線圈電流I1的形態,但亦可為在第3節點n3與第1輸出端子T1之間配置電流感測器,來直接檢測輸出電流Iout的形態。又,亦可檢測在共振電路42中流動的電流(在受電單元4u側的共振電容器41中流動的電流),來推定輸出電流Iout。當然,在這些情況下亦可使用分路電阻來檢測電流。
然而,如上述,在檢測線圈電流I1來推定輸出電流Iout的形態中,雖然在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啟動時等,並未對電氣負載LD供給電力,但在線圈電流I1流動且輸出電容器64充電的狀況下,也可以限制輸出電壓Vout的上升率。亦即,在本實施形態中,控制部7是將開關元件61的工作比Don控制成使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Wt以下。但是,無論電氣負載LD是否消耗電力,當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啟動時,此控制也會有效地發揮功能。從而,可以在通常動作時之暫時的消耗電力的上升時、以及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的啟動時進行共通的控制,可抑制系統的複雜化。
以下,針對其他的實施形態來進行說明。另外,以下說明的各實施形態的構成,並不限定於以各自單獨的方式來應用的構成,只要沒有發生矛盾,也可以和其他實施形態的構成組合來應用。
(1)在上述中,例示天花板搬送式的物品搬送車30來作為移動體來說明,前述天花板搬送式的物品搬送車30是相對於設置在天花板的行走軌道20而被懸吊支撐。但是,只要具備同樣的非接觸供電設備100,移動體亦可為沿著設定於地板面的移動路徑10行走的地上搬送式的物品搬送車。
(2)在上述中,例示了設定電力Wt為因應於供電上限電力Wmax除以受電台數N的值來設定的形態。但是,和供電上限電力Wmax及受電台數N沒有關係地來設定設定電力Wt亦無妨。例如,將設定電力Wt設定為下述值亦無妨:超過構成受電裝置4的電路零件的額定值的電流流動,受電裝置4也不會成為過負載的值。另外,考慮到因設定設定電力Wt,而將較大的電力供給至電氣負載LD的情形,也可以抑制像是使受電裝置4的額定值有餘裕的裕度設計。其結果,受電裝置4的成本減少也較容易進行。
(3)在上述中,例示了控制部7具備受理部71與設定部72,可以變更設定電力Wt的形態。但是,控制部7不具備受理部71或設定部72,設定電力Wt為固定值亦可。
以下,簡單地說明在上述所說明的受電裝置的概要。
作為1個態樣,受電裝置是搭載於移動體,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前述移動體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接收電力的供給,前述受電裝置具備:拾波線圈,藉由流動於前述供電線的交流電流來產生感應電動勢;整流電路,連接於前述拾波線圈;斬波電路,調整前述整流電路所整流的電壓並供給至前述移動體的電氣負載;控制部,控制前述斬波電路所具備的開關元件的工作比;電壓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壓;及電流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流,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電壓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壓與前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流,來控制前述開關元件的工作比,以使供給至前述電氣負載的供給電力成為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力以下。
根據本構成,由於是將斬波電路的開關元件的工作比控制成使供給至移動體的電氣負載的供給電力成為設定電力以下,因此即使在運用按照設定的台數的移動體之情況下,已將電力供給至全部的移動體,也可以避免如對供電線的電力的供給源變成過負載的狀態。亦即,根據本構成,即使在複數個移動體中電氣負載暫時地變高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供電線適當地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個移動體。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設定電力是因應於將供電上限電力除以受電台數之值來設定,前述供電上限電力是供給至前述供電線的電力的上限值,前述受電台數是接收來自前述供電線的供電之前述移動體的台數。
藉由像這樣地設定設定電力,即使例如當全部的移動體中所要求的供電量為最大的情況下,也可以使從供電線供給至受電台數的移動體的電力總量不會超過供電上限電力。亦即,可以避免如將電力供給至供電線的電源裝置變成過負載的狀態。從而,即使在複數個移動體中電氣負載暫時地變高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透過供電線適當地將電力供給至複數個移動體。
又,較理想的是,前述控制部具備:受理部,受理前述設定電力的設定值;及設定部,設定有前述受理部所受理的前述設定值。
根據本構成,即可以按各個移動體來設定設定電力的設定值。從而,可以將例如硬體構成共通的受電裝置,使用在電氣負載的消耗電力不同的複數種移動體。又,也可以進行如下述的運用:因應於例如移動體的運作狀況,降低設定電力,藉此使從相同的供電線供給電力的移動體的台數暫時地增加。
又,較理想的是,具備連接於前述電氣負載的一對輸出端子即受電輸出端子對,前述斬波電路更具備:線圈,連接於前述整流電路;及二極體,順向連接於前述線圈與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的一個即第1輸出端子之間,前述開關元件是配置在前述二極體的陽極端子側與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的另一個即第2輸出端子之間,前述電流檢測部具備檢測在前述線圈中流動的電流之電流感測器,依據前述電流感測器所檢測的電流值、以及前述開關元件的工作比,來推定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所輸出的前述輸出電流。
藉由檢測在線圈中流動的電流,即可以迅速且以較高的精確度來檢測在拾波線圈中流動的電流的狀態。據此,以設定電力為上限的電力之限制也可以迅速且以較高的精確度來進行。又,根據此構成,由於除了在線圈中流動的電流感測器之外,不用另外設置用於檢測輸出電流的電流感測器,因此可以將受電裝置中的電流感測器的數量抑制為較少。
1:供電系統 2:電源裝置 3:供電線 4:受電裝置 4u:受電單元 5:供電裝置 6:斬波電路 7:控制部 8:電流檢測部 9:電壓檢測部 10:移動路徑 10a:主路徑 10b:副路徑 10c:連接路徑 12:行走部 13:本體部 14:驅動馬達 15:行走輪 16:引導輪 20:行走軌道 30:物品搬送車(移動體) 40:拾波線圈 41:共振電容器 42:共振電路 43:整流電路 50:系統控制器 60:線圈 61:開關元件 62:續流二極體 63:二極體(輸出二極體) 64:輸出電容器 71:受理部 72:設定部 100:非接觸供電設備 200:物品搬送設備 D:週期 D1:第1期間 D2:第2期間 Don:工作比 H:路徑寬度方向 I1:線圈電流 Iout:輸出電流 L:路徑方向 LD:電氣負載 N:受電台數 n1:第1節點 n2:第2節點 n3:第3節點 n4:第4節點 p:物品處理部 Sa:電流感測器 T:受電輸出端子對 T1:第1輸出端子 T2:第2輸出端子 V1:第1電壓 V2:第2電壓 Vout:輸出電壓 Wmax:供電上限電力 Wt:設定電力 Z:上下方向
圖1是具備非接觸供電設備的物品搬送設備的平面圖。 圖2是物品搬送車的正面圖。 圖3是顯示非接觸供電設備的系統構成的示意的方塊圖。 圖4是顯示受電裝置的構成例的電路方塊圖。 圖5是控制斬波電路的開關脈衝的示意波形圖。
3:供電線
4:受電裝置
4u:受電單元
6:斬波電路
7:控制部
8:電流檢測部
9:電壓檢測部
40:拾波線圈
41:共振電容器
42:共振電路
43:整流電路
60:線圈
61:開關元件
62:續流二極體
63:二極體(輸出二極體)
64:輸出電容器
71:受理部
72:設定部
I1:線圈電流
Iout:輸出電流
LD:電氣負載
n1:第1節點
n2:第2節點
n3:第3節點
n4:第4節點
Sa:電流感測器
T:受電輸出端子對
T1:第1輸出端子
T2:第2輸出端子
V1:第1電壓
V2:第2電壓
Vout:輸出電壓

Claims (4)

  1. 一種受電裝置,是搭載於移動體,以非接觸方式從沿著前述移動體的移動路徑而配置的供電線接收電力的供給, 前述受電裝置具備以下特徵: 前述受電裝置具備: 拾波線圈,藉由流動於前述供電線的交流電流來產生感應電動勢; 整流電路,連接於前述拾波線圈; 斬波電路,調整前述整流電路所整流的電壓並供給至前述移動體的電氣負載; 控制部,控制前述斬波電路所具備的開關元件的工作比; 電壓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壓;及 電流檢測部,檢測前述斬波電路的輸出電流, 前述控制部是依據前述電壓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壓與前述電流檢測部所檢測的前述輸出電流,來控制前述開關元件的工作比,以使供給至前述電氣負載的供給電力成為事先規定的設定電力以下。
  2. 如請求項1之受電裝置,其中前述設定電力是因應於將供電上限電力除以受電台數之值來設定,前述供電上限電力是供給至前述供電線的電力的上限值,前述受電台數是接收來自前述供電線的供電之前述移動體的台數。
  3. 如請求項1或2之受電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具備:受理部,受理前述設定電力的設定值;及設定部,設定前述受理部所受理的前述設定值。
  4. 如請求項1或2之受電裝置,其具備連接於前述電氣負載的一對輸出端子即受電輸出端子對, 前述斬波電路更具備:線圈,連接於前述整流電路;及二極體,順向連接於前述線圈與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的一個即第1輸出端子之間, 前述開關元件是配置在前述二極體的陽極端子側與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的另一個即第2輸出端子之間, 前述電流檢測部具備檢測在前述線圈中流動的電流之電流感測器,依據前述電流感測器所檢測的電流值、以及前述開關元件的工作比,來推定前述受電輸出端子對所輸出的前述輸出電流。
TW112121867A 2022-06-16 2023-06-12 受電裝置 TW2024149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97273 2022-06-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4957A true TW202414957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61035B1 (ko) 송전장치, 수전장치 및 비접촉 충전 시스템
US10305334B2 (en) Wireless power-supplying system, power-receiving device, and power-transmitting device
JP2005162119A (ja) 無接触給電設備
JP6079878B2 (ja) 給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WO2017115624A1 (ja) 移動体システム
US11159048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and power receiving device with circuit to apply a trigger signal
WO2017115625A1 (ja) 移動体システム
US20160013662A1 (en) Power Transfer Unit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WO2018221532A1 (ja) 送電装置、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JP6451510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US20220140637A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power transmitt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movable unit
TW202414957A (zh) 受電裝置
KR20230173026A (ko) 수전 장치
JP5170451B2 (ja) 誘導受電回路
WO2021049346A1 (ja) 送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WO2020144964A1 (ja) 非接触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US11897698B2 (en) Article transport facility
JP5832224B2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2002354710A (ja) 非接触給電の給電装置
JP2012095471A (ja) 誘導受電回路
JP5125610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WO2022168430A1 (ja) 受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US20230146550A1 (en)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Facility, Impedance Adjustment Method for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Facility, and Impedance Adjustment Program for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Facility
JP2000184503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6617638B2 (ja) 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