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4010A - 多芯光纖頭套 - Google Patents

多芯光纖頭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4010A
TW202414010A TW111136357A TW111136357A TW202414010A TW 202414010 A TW202414010 A TW 202414010A TW 111136357 A TW111136357 A TW 111136357A TW 111136357 A TW111136357 A TW 111136357A TW 202414010 A TW202414010 A TW 2024140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shell
head cover
core optical
hol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6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簡志澄
簡佐翰
Original Assignee
簡志澄
簡佐翰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簡志澄, 簡佐翰 filed Critical 簡志澄
Priority to CN2023107174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1838A/zh
Priority to US18/336,061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3234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414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4010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芯光纖頭套,包括:一殼體;以及至少一本體。本體連接於殼體且形成有複數個本體通孔;殼體與本體分別成形後彼此固定結合,一光纖纜線的複數個光纖穿設於本體通孔且相對於殼體突出。

Description

多芯光纖頭套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芯光纖頭套,且特別是關於一種可減少光纖接頭連接時發生軸向移位而導致訊號強度損失的多芯光纖頭套。
光纖纜線是一種廣泛使用於訊號高速傳輸之光通訊線材。一般而言,光纖纜線包括光纖以及被覆層,其中光纖被包覆於被覆層內部,自光纖的一端所輸入的光訊號可經由光纖傳輸至另一端,在整個傳輸過程中相對於電纜傳輸具有極小的損耗率,因此經常作為長距離的訊號傳輸媒介使用。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光纖可大致分為單芯光纖以及多芯光纖兩大類。以多芯光纖為例,每一條纜線中具有複數條光纖,而當兩條不同的多芯光纖經由光纖接頭彼此連接時,光纖之間的軸向移位、截面傾角差以及軸面間距將會造成訊號強度損失,其中又以軸向移位影響的程度最為嚴重。
在連接不同的光纖時,通常會使用具有多個通孔的頭套(Ferrule)固持光纖,使光纖的一部份露出頭套。然而,當機械轉換頭套(MT Ferrule)透過射出成型等方式一體成型而冷卻時,原本具有既定尺寸的通孔容易因為材料的熱收縮而產生孔徑改變或位置偏移等情形,對於需要極高精度的光纖而言,上述的情形會導致連接時發生軸向移位進而造成訊號強度的損失。
本發明人遂竭其心智悉心研究,進而研發出一種可減少光纖連接時發生軸向移位而導致訊號強度損失的多芯光纖頭套,以期達到提高訊號傳輸效率以及減少訊號強度損失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一種多芯光纖頭套,包括一殼體以及至少一本體。本體連接於殼體且形成有複數個本體通孔;殼體與本體分別成形後彼此固定結合,一光纖纜線的複數個光纖穿設於本體通孔且相對於殼體突出。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形成有複數個殼體通孔,且本體通孔對位於殼體通孔。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複數個側壁,這些側壁彼此連接且形成有一腔室,且殼體通孔形成於這些側壁的其中一側壁上。這些側壁中的另一側壁上形成有一開口,本體經由開口設置於腔室內且抵接於上述的一側壁。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複數個側壁,這些側壁彼此連接且形成有一腔室,且殼體通孔形成於這些側壁的其中一側壁上,而本體設置於腔室外且固設於上述的一側壁。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包括一後端部以及一前端部,後端部形成有一通道,且光纖纜線穿設於通道;前端部連接於後端部且形成有一容置槽,容置槽的形狀及大小與本體實質相同,通道連通於容置槽,本體容置於容置槽內且抵接於後端部。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形成有一通道,本體固設於殼體的一端,且本體通孔連通於通道。
在一實施形態中,多芯光纖頭套另包括一護套,護套可動地相對於殼體配置,且光纖纜線穿設於護套。
在一實施形態中,上述的殼體形成有至少一殼體引導孔,本體另形成有至少一本體引導孔,且殼體引導孔對位於本體引導孔。
藉此,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殼體以及本體分別成形後再彼此結合固定,因此可大幅減少本體通孔因熱收縮而產生的孔徑變化量及通孔位移量,從而減少光纖連接時發生軸向移位而導致訊號強度損失的情形。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進行詳細說明如下。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它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較佳實施型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地呈現。以下實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所使用的方向用語乃是便於說明,而非對本發明加以限制。此外,在下列的實施型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並適當地省略重複說明。
請參考圖1及圖2,其中圖1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立體示意圖,而圖2為圖1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元件分解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多芯光纖頭套1適用於一光纖纜線2,其中光纖纜線2可為包括至少一被覆層22以及複數個光纖24之多芯光纖,且光纖24包覆於被覆層22內部。具體而言,光纖纜線2例如是12×2的多芯光纖,亦即光纖纜線2具有兩個彼此層疊的被覆層22,且每一個被覆層22內部分別包括十二個光纖24,但本發明對於被覆層22的個數以及光纖24的實際數量並未加以限定。另一方面,多芯光纖頭套1包括一殼體100以及至少一本體200,其中本體200連接於殼體100且形成有複數個本體通孔260,光纖24穿設於本體通孔260且相對於殼體100突出。另外,圖示之本體200數量為一個,但本發明不限於此,亦即本體200可為複數個個體所組成。
請一併參考圖3,圖3為圖2中的本體的後視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本體200例如由樹脂所形成的一長方柱體,而本體通孔260形成於長方柱體的長方形截面上且沿前後方向貫通本體200。藉此,當使用者欲進行光纖連接工序時,可利用專門的剝線鉗除去被覆層22,並將每一個光纖24穿設於對應的本體通孔260內,從而達到固持光纖纜線2且暴露出光纖24的效果。而在其它可能的實施例中,本體200也可以呈正立方體、橢圓柱體或其它幾何形狀,且材質亦可選擇其它適當的材料,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定。
請一併參考圖4,圖4為圖2中的殼體的後視示意圖。在本實施方式中,殼體100包括一後端部110以及一前端部120,其中前端部120連接於後端部110且包括複數個側壁122,這些側壁122彼此連接並形成一腔室C,且其中一側壁122a上形成有複數個殼體通孔160。當殼體100以及本體200分別成形後,可將本體200配置於腔室C內,並透過埋入射出或注膠等方式固定本體200,同時將本體通孔260對位於殼體通孔160,從而使光纖24依序通過本體通孔260以及殼體通孔160並從殼體100突出。在這種實施方式下,殼體100以及本體200可選用相同的材料製成。
詳細而言,過往需要連接兩條不同的光纖時,需先對光纖進行剪切,再將光纖纜線穿設於具有光纖通孔的頭套(Ferrule)並使各自的光纖露出,之後將固持光纖的頭套安裝於連接光纖用的連接器上,透過連接器將每一個光纖對位後完成連接工序。然而,過往的機械轉換頭套(MT Ferrule)在製作時一般會採用射出成形一次性地完成整個頭套構件,因此當高溫的頭套冷卻至室溫時,形成於頭套上的光纖通孔容易因為熱收縮而產生孔徑改變或位置偏移,從而導致光纖連接時發生軸向移位進而影響對位精度及造成訊號強度損失。為此,本實施例的多芯光纖頭套1的殼體100與本體200為分別製作成形後再彼此結合,相較於過往一體成形的頭套構件,單獨成形的本體200具有較少的材料量,因此當冷卻時可大幅減少本體通孔260因熱收縮而產生的孔徑變化量及通孔位移量,從而減少光纖纜線2連接時光纖24發生軸向移位的情形。經實驗證實,分別成形後再彼此結合的多芯光纖頭套1,可將原本一體成形的頭套的良率(以多芯光纖為例,當訊號強度損失超過0.3dB時即視為不良)自60%提高至90%以上,從而大幅降低光纖纜線2的訊號損失。
如圖1及圖2所示,側壁122中的其中一側壁122b上可形成有一注膠口190,其中側壁122b例如是相鄰於側壁122a配置,當本體200設置於腔室C內部的既定位置後,可經由注膠口190灌入固定本體200用的黏合劑(例如是AB膠)使本體200相對於殼體100固定。在一實施方式中,殼體100上還形成有一引導部192,其中引導部192例如是一斜面且相鄰於注膠口190配置。藉此,在進行注膠時,膠體可沿著引導部192流入腔室C內,而不會污染到殼體100的其它區域或誤黏其它元件。
如圖3及圖4所示,在一實施方式中,本體200還可形成有至少一本體引導孔270,在本實施例中本體引導孔27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且相對於本體通孔260左右對稱;另一方面,殼體100還可形成有至少一殼體引導孔170,其中殼體引導孔170的大小及形狀對應於本體引導孔270,在本實施例中殼體引導孔170的數量例如是兩個且相對於殼體通孔160左右對稱,且本體引導孔270以及殼體引導孔170用於使隸屬於兩個不同連接器的頭套彼此對位,但本發明對於本體引導孔270以及殼體引導孔170的實際數量以及具體位置不加以限定。當本體200配置於腔室C內時,可將定位銷(未繪示)穿設於殼體引導孔270以及本體引導孔170完成上述對位,進而提高光纖纜線2的訊號傳輸品質。
請參考圖5,圖5為圖1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剖視示意圖。如圖1至圖5,尤其是圖2、圖4及圖5所示,後端部110形成有一開口180,其中側壁122a遠離開口180,且本體200抵接於側壁122a。透過這樣的配置,使用者可將本體200經由開口180置入腔室C,並持續推移本體200直到本體200抵接於側壁122a,使本體200嵌合於殼體100內從而彼此結合。
在一可能的實施例中,開口180的形狀及大小與本體200實質相同,且殼體100的內壁與開口180齊平。較佳地,殼體100還可形成有一引導部182,其中引導部182例如是一倒角斜面且相鄰於開口180。藉此,本體200在嵌入殼體100時可透過引導部182的輔助而較容易穿過開口180,且本體200從穿過開口180直至抵接於側壁122a的過程中均與殼體100保持緊配嵌合的狀態,從而可防止本體200在組裝過程中產生偏移或旋轉導致結合失敗。
請參考圖6,圖6為圖2中的護套的後視示意圖。詳細而言,為了防止光纖纜線2在使用時受到彎折而影響光纖24內的光傳導效率,在一實施方式中,多芯光纖頭套1還可包括一護套300,且護套300可動地相對於殼體100配置。具體而言,護套300例如是一長方柱形的結構體且形成有至少一穿孔360,其中穿孔360的數量對應於被覆層22的層數,但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定。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護套300的寬度或厚度設置得較開口180以及腔室C為小,因此當光纖纜線2的一端透過殼體100以及本體200間的結合而固定時,由護套300固持的一端可擁有一定程度的位移自由度,可防止光纖纜線2因過度緊張而導致斷裂。
請參考圖7至圖10,其中圖7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另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俯視示意圖,圖8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元件分解示意圖,圖9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後視示意圖,且圖10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剖視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多芯光纖頭套1’與多芯光纖頭套1大致相似,兩者主要的差異在於:殼體100’不具備殼體通孔160,且護套300’可選擇性地卡掣於殼體100’。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殼體100’包括一後端部110’以及一前端部120’,其中後端部110’形成有一開口180’以及一通道P,通道P沿前後方向延伸,且通道P的高度及寬度例如是與開口180’相同,但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定;另一方面,前端部120’連接於後端部110’且形成有一容置槽A,其中容置槽A的形狀及大小與本體200實質相同,且通道P連通於容置槽A。透過這樣的配置,使用者可在殼體100’以及本體200分別成形後,將本體200配置於容置槽A內,並透過注膠或黏合等方式與殼體100’結合,使本體200成為殼體100’的一部份且與殼體100’的外表面對齊。
更進一步而言,容置槽A的寬度或高度的至少其中之一大於開口180’以及通道P對應的寬度或高度。如圖8及圖9所示,容置槽A的寬度大於開口180’以及通道P的寬度。
如圖8至圖10所示,在一實施方式中,殼體100’還可形成有至少一殼體引導孔170’,其中殼體引導孔170’貫通後端部110’且連通於容置槽A,且當本體200配置於容置槽A內時,殼體引導孔170’對位於本體引導孔270。
請參考圖11,圖11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再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的多芯光纖頭套1”與圖1的多芯光纖頭套1以及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1’類似,主要的差異在於:多芯光纖頭套1”的本體200’固設於殼體100”的一端且位於殼體100”的外部。
詳細而言,殼體100”以及本體200’也可以透過黏合或嵌合的方式進行結合。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00”可如同圖1的殼體100包括複數個側壁122,且這些側壁122形成有一腔室C,但與多芯光纖頭套1不同的地方在於,本體200’設置於腔室C外且透過例如AB膠等黏合劑固設於具有殼體通孔160的側壁122a。在這種情況下,本體200’的寬度及高度較佳地設計為使得本體200”與前端部120齊平,如此一來可提高外觀的平整度。
又或者,殼體100”可單純地形成有一通道P,而本體200’則透過黏合或嵌合的方式固設於殼體100”的一端(例如是前端部120)且一部份遮擋通道P,從而使得本體通孔260連通於通道P,如此一來也可達到殼體100”及本體200’分別製作成形後,再彼此結合固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種結合方式在不影響通孔對位精度的前提下,可單獨使用或一次使用複數種結合方式,例如同時將本體200’嵌合於殼體100”並進行注膠,以達到較高的結合強度,本發明對此不加以限制。
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形態揭露於上文之中,然熟習本項技術者理應理解,上述實施形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舉凡與上述實施形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視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1’、1”:多芯光纖頭套 100、100’、100”:殼體 110、110’:後端部 120、120’:前端部 122、122a、122b:側壁 160:殼體通孔 170、170’:殼體引導孔 180、180’:開口 182:引導部 190:注膠口 192:引導部 200、200’:本體 260:本體通孔 270:本體引導孔 300、300’:護套 360、360’:穿孔 2:光纖纜線 22:被覆層 24:光纖 A:容置槽 C:腔室 P:通道
圖1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本體的後視示意圖。 圖4為圖2中的殼體的後視示意圖。 圖5為圖1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圖2中的護套的後視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另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俯視示意圖。 圖8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元件分解示意圖。 圖9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後視示意圖。 圖10為圖7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剖視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多芯光纖頭套的再一實施例應用於一光纖纜線的立體示意圖。
1:多芯光纖頭套
100:殼體
110:後端部
120:前端部
122、122a、122b:側壁
160:殼體通孔
170:殼體引導孔
180:開口
182:引導部
190:注膠口
192:引導部
200:本體
260:本體通孔
270:本體引導孔
300:護套
360:穿孔
2:光纖纜線
22:被覆層
24:光纖

Claims (8)

  1. 一種多芯光纖頭套,係包括: 一殼體;以及 至少一本體,係連接於該殼體且係形成有複數個本體通孔; 該殼體與該至少一本體係分別成形後彼此固定結合,一光纖纜線的複數個光纖係穿設於該複數個本體通孔且係相對於該殼體突出。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形成有複數個殼體通孔,且該複數個本體通孔係對位於該複數個殼體通孔。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包括複數個側壁,該複數個側壁係彼此連接且係形成有一腔室,且該複數個殼體通孔係形成於該複數個側壁的其中一側壁上,該複數個側壁中的另一側壁上係形成有一開口,該至少一本體係經由該開口設置於該腔室內且係抵接於該其中一側壁。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包括複數個側壁,該複數個側壁係彼此連接且係形成有一腔室,且該複數個殼體通孔係形成於該複數個側壁的其中一側壁上,該至少一本體係設置於該腔室外且係固設於該其中一側壁。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包括: 一後端部,係形成有一通道,且該光纖纜線係穿設於該通道;以及 一前端部,係連接於該後端部且係形成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的形狀及大小係與該至少一本體實質相同,該通道係連通於該容置槽,該至少一本體係容置於該容置槽內且係抵接於該後端部。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形成有一通道,該至少一本體係固設於該殼體的一端,且該複數個本體通孔係連通於該通道。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係另包括一護套,該護套係可動地相對於該殼體配置,且該光纖纜線係穿設於該護套。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多芯光纖頭套,其中該殼體係形成有至少一殼體引導孔,該至少一本體係另形成有至少一本體引導孔,且該至少一殼體引導孔係對位於該至少一本體引導孔。
TW111136357A 2022-09-26 2022-09-26 多芯光纖頭套 TW2024140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17461.XA CN117761838A (zh) 2022-09-26 2023-06-16 多芯光纤插芯
US18/336,061 US20240103234A1 (en) 2022-09-26 2023-06-16 Ferrule of optical cable with multi cor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4010A true TW202414010A (zh) 2024-04-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82128B2 (ja) 導波路アクセス不可能スペースを有する光フェルール
US10330870B2 (en) Optical ferrule for multi-fiber cable and hardened multi-fiber optic connector therefore
US11561357B2 (en) Fiber optic connection modules
US7512307B2 (en) Method of making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die for making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made by this method, and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wir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485738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JPWO2006019161A1 (ja) 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EP1146366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ferrule
JP5747086B2 (ja) 帯状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ー
TW202414010A (zh) 多芯光纖頭套
JP2004061883A (ja) 光コネクタ用ブーツ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JP3256925B2 (ja) 光導波路装置
JP2000035526A (ja) 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JPH1096836A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M637535U (zh) 多芯光纖頭套
US20240103234A1 (en) Ferrule of optical cable with multi cores
JPH1184161A (ja) 光コネクタ
TWM645080U (zh) 光纖頭套
JP2009053365A (ja) 光コネクタ
WO2022081542A1 (en) Fibe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for optical fibers
JPH05264843A (ja) 多心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およびその整列機構
KR20120050355A (ko) 현장조립형 광커넥터
JPH06308352A (ja)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フェルール
JP2007193181A (ja) 光接続器
JP2000304977A (ja) 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
JPH09311249A (ja) 多心光コネク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