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2970A -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2970A
TW202412970A TW112107498A TW112107498A TW202412970A TW 202412970 A TW202412970 A TW 202412970A TW 112107498 A TW112107498 A TW 112107498A TW 112107498 A TW112107498 A TW 112107498A TW 202412970 A TW202412970 A TW 20241297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particle
conductive film
metal
aggregate
material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7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部一夢
野田大樹
白岩俊紀
尾怜司
林直樹
波木秀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129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2970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05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ize or surface area of the particles
    • B22F1/054Nanosized p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0Metallic powder containing lubricating or binding agents; Metallic powder containing organic material
    • B22F1/102Metallic powder coated with 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1/00Metallic powder; 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e.g. to facilitate working or to improve properties
    • B22F1/14Treatment of metallic powder
    • B22F1/148Agglomer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3/00Manufacture of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compacting or sinter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Presses and furnaces
    • B22F3/02Compacting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7/00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layers, workpieces, or articles, comprising metallic powder, by sintering the powder, with or without compacting wherein at least one part is obtained by sintering or compression
    • B22F7/06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layers, workpieces, or articles, comprising metallic powder, by sintering the powder, with or without compacting wherein at least one part is obtained by sintering or compression of composite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parts, e.g. to form tipped tools
    • B22F7/08Manufacture of composite layers, workpieces, or articles, comprising metallic powder, by sintering the powder, with or without compacting wherein at least one part is obtained by sintering or compression of composite workpieces or articles from parts, e.g. to form tipped tools with one or more parts not made from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6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material in insulating or poorly conductive material, e.g. conductive rub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1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粒度分佈整齊且具有良好之轉印特性之微小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係金屬粒子2之凝集體,其於表面具有空隙3,於轉印至導電性膜5並於導電性膜5之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為空隙3。

Description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本技術係關於一種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近年來,隨著電子機器類之小型化、高功能化,包括半導體在內之電路或模組、其配線等均不斷進行微細化、微小化。其中,為了應對微細化技術、或經微細化者之接合,奈米材料備受關注。
針對金屬奈米粒子進行了以下研究,即,將其與分散劑等其他材料進行混合並製成糊狀之墨水而製作金屬奈米墨水,以及使用其來形成細線之電極(印刷電子學)。又,進行了對微尺寸之粒子或其他被接著體進行奈米塗佈等各種研究。尤其是正研究將銀奈米粒子作為電子材料、配線材料,最近亦開始使用銀或銀合金奈米粒子作為接合材料。又,現在亦正在進行鎳或代替其之銅之奈米粒子的生成法或應用之研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21-10826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作為用以連接IC等電子零件之膜材料之各向異性導電膜(ACF)中,亦使用粒子排列型之各向異性導電膜,以便應對近年來之電路連接部之微間距化。粒子排列型之各向異性導電膜即使於微小之端子中亦能夠捕捉導電粒子,同時可減少於狹小之端子間粒子彼此接觸而導致短路之風險。
作為粒子排列型之各向異性導電膜之製造方法,有將導電粒子進行排列配置,並轉印至接著材料層之方法。於該方法中,導電粒子之粒徑需整齊,較廣地具有粒度分佈之導電粒子(CV值20%以上)之排列化之精度會因轉印不良等而極端地降低。特別是焊料粒子,僅生產具有較廣之粒度分佈者,而非如粒度分佈整齊者,故難以提供至粒子排列型之各向異性導電膜。
又,於欲使用金屬奈米粒子作為導電粒子之情形時,奈米粒子具有能高度填充且能穩定地表現出導電性之優點。另一方面,金屬奈米粒子在較廣地具有粒度分佈之同時,就其尺寸而言,亦同時具有難以進行均勻性或高分散性之操作之缺點。因此,為了獲得使用金屬奈米粒子之各向異性導電膜,而需要有一種粒度分佈整齊之微小之金屬粒子。
因此,本技術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粒度分佈整齊且具有良好之轉印特性之微小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之課題,本技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係金屬粒子之凝集體,其於表面具有空隙,且於轉印至導電性膜並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為上述空隙。
又,本技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於形成有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狀之複數個凹部的基板之上述凹部,填充具有未達上述凹部之開口直徑之粒徑的金屬粒子之步驟;及使被填充於上述凹部之上述金屬粒子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步驟;且於將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導電性膜並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空隙之存在量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又,本技術之導電性膜於表面具有配置有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接著材料層,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於表面具有空隙,於上述接著材料層之表面進行觀察時,在俯視下所具有之上述空隙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又,本技術之導電性膜之製造方法係表面具有配置有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接著材料層之導電性膜的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於形成有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狀之複數個凹部的基板之上述凹部,填充具有未達上述凹部之開口直徑之粒徑的金屬粒子之步驟;使被填充於上述凹部之上述金屬粒子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步驟;對上述基板之形成有上述凹部之面貼附接著材料層,使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上述接著材料層之步驟;及將轉印有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之上述接著材料層自上述基板剝離之步驟;且將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導電性膜,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空隙之存在量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又,本技術之連接構造體係利用上述所記載之導電性膜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所得者。
又,本技術之連接構造體之製造方法中,連接構造體係藉由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經由各向異性導電膜進行熱壓接而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所得者,本技術之連接構造體之製造方法係使用上述所記載之導電性膜作為各向異性導電膜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 [發明之效果]
可知藉由本技術所形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粒度分佈整齊,且空隙率為5%以上,因此可以高轉印率且有規律地一次性轉印。因此,可穩定地製造粒子排列型之導電性膜。
以下,參考圖式對應用了本技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本技術並不僅限於以下之實施方式,應當可於不脫離本技術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又,圖式為示意性,各尺寸之比率等會有與現實不同之情形。具體之尺寸等應參考以下之說明來進行判斷。又,於圖式彼此間,理所當然亦包含彼此之尺寸之關係或比率不同之部分。
[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構成] 應用了本技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係金屬粒子2之凝集體,其於表面具有空隙3,於轉印至導電性膜5並於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為空隙。圖1係表示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以特定之圖案排列於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之狀態的俯視照片。圖2(A)係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剖面照片,圖2(B)係表示將金屬粒子凝集體以特定之圖案排列於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之狀態的俯視照片,圖2(C)係示意性地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剖視圖。
作為構成金屬粒子2之金屬之一例,可列舉:Au、Cu、Ag、Ni、Al、Sn、Ti、Zn、W等中之任一種或複數種金屬、或者該等複數種金屬之合金。又,金屬粒子2亦可為該等金屬或合金之氧化物或氮化物。
又,金屬粒子2亦可為焊料粒子。焊料粒子之組成並無特別限定,包含錫或錫合金。作為錫合金,例如可列舉:Sn-In、Sn-Bi、Sn-Ag-Cu、Sn-Cu等。
又,於使用焊料粒子之情形時,由於需要使氧化膜熔融,故而較佳為表面被助焊劑被覆者。或者亦可使用微細之粉體助焊劑,如下所述與焊料粒子一同填充於基板10之凹部11並進行凝集化。作為助焊劑,可使用焊接等中通常所使用者。又,助焊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金屬粒子2之大小可根據用途而選擇,較佳為根據電路或模組、其配線等之微間距化而使用金屬奈米粒子。此處,金屬奈米粒子係指平均粒徑為1000 nm以下之金屬粒子。本技術之金屬粒子亦可為1 μm以上之粒子,但為了謀求凝集體之尺寸或形狀之均勻化,平均粒徑較佳為1000 nm以下,更佳為500 nm以下。
作為金屬粒子2之形狀,例如可列舉球狀,金屬粒子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任意之形狀者,例如亦可為奈米線、奈米管、片狀、樹枝狀結晶狀。
[凝集體] 金屬粒子凝集體1係上述金屬粒子2、較佳為金屬奈米粒子經過下述凝集化步驟而凝集者。作為金屬粒子凝集體1,例如於使用焊料粒子作為金屬粒子2之情形時,係指藉由加熱而熔融之焊料粒子之融合體。又,於使用Au或Cu等金屬作為金屬粒子2之情形時,係指藉由加熱使該等金屬燒結而成之燒結體。
該金屬粒子凝集體1至少於表面具有空隙3,於轉印至導電性膜5並於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之俯視下,空隙3所占比率為1個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藉由使該空隙率為5%以上,而使金屬粒子凝集體1向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之轉印率變得良好。另一方面,於該空隙率未達5%之情形時,向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之轉印率降低,於製造粒子排列型之各向異性導電膜時,發生排列化之精度因轉印不良而變差等良率降低之情況。
作為求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空隙率之方法,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進行,即,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轉印至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於使用金屬顯微鏡或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等電子顯微鏡等所得之觀察圖像中對該接著劑層6進行確認。即,如圖3所示,以金屬顯微鏡或SEM觀察1個金屬粒子凝集體1,進行圖像資料之二值化處理。於二值化資料中,可將1個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整個面積作為分母,將較凝集體外框更靠內側之變黑之部分、即空隙3之面積作為分子,算出空隙率。
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粒徑可根據供安裝之電子零件之凸塊或配線基板之電極之面積而適當設定,較佳為於俯視下為0.5~10 μm,更佳為1.0~5.0 μm。金屬粒子凝集體之粒徑可使用顯微鏡觀察(光學顯微鏡、金屬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例如測量100個以上,由其平均值而求出。再者,如下所述,應用了本技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粒度分佈整齊,CV值設為20%以下、較佳為10%以下。
[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造方法] 繼而,對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如圖4所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步驟A,其準備形成有複數個凹部11之基板10,於凹部11填充具有未達凹部11之開口直徑之粒徑的金屬粒子2;及步驟B,其使被填充於凹部11之金屬粒子2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1。圖5係表示基板10之圖,(A)係俯視圖,(B)係剖視圖。圖4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製造步驟之圖,(A)表示準備了基板10及金屬粒子2之狀態,(B)表示於凹部11填充了金屬粒子2之狀態,(C)表示金屬粒子2已凝集化之狀態。
[基板] 基板10係用以形成複數個凹部11,於該凹部11填充上述金屬粒子2,且經由加熱等凝集化步驟而形成金屬粒子凝集體1者。
基板10之材料只要為可加工凹部11,且能夠承受加熱等金屬粒子2之凝集化步驟之材料,便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塑膠膜、玻璃、金屬、金屬氧化物、陶瓷等。又,基板10之材料亦可為如玻璃環氧化物之複合基板。關於基板10,亦可對表面實施離型處理,以防止金屬粒子2之熔合。
作為塑膠膜之材料,可列舉:PES、PS、PP、PC等。其中,由於需要承受金屬粒子2之凝集化之溫度,故而特佳為耐熱性較高之聚醯亞胺或聚醯胺,又,亦可使用高耐熱矽樹脂。
[凹部] 於基板10設置有供形成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複數個凹部11。各凹部11具有相同形狀、相同尺寸,以與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排列圖案對應之圖案形成。作為凹部11之排列圖案,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列舉六方格子狀排列。
凹部11之體積具有可填充一個或複數個金屬粒子2之大小。又,凹部11之開口直徑D1及深度D2具有比金屬粒子2之粒徑大之尺寸。凹部11之形狀具有與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成形形狀對應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制,可為球狀、立柱狀、針狀等。本技術可根據凹部11之形狀而形成任意形狀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例如將凹部11之開口形狀設為六邊形狀,將底面設為平坦面,藉此可成形上下表面平坦之六角柱狀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
又,凹部11較佳為形成為開口面積自凹部11之底部側朝向基板10之表面側進行擴大之截面錐形。藉此,形成於凹部11內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可易於轉印至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
凹部11可使用光微影法等公知之微細加工技術而形成。又,於使用塑膠膜作為基板10之材料之情形時,將液態之塑膠材料塗佈於排列有與凹部11之形狀對應之凸部之母模原版,並使其硬化後,將塑膠膜自母模原版剝離,藉此可獲得形成有凹部11之塑膠膜製之基板10。
金屬粒子2之填充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為公知之乾式或濕式方法中之任一種。例如可於基板10散佈金屬粒子2後,藉由使刮板滑動而去除多餘之金屬粒子2,並且將金屬粒子2填充於凹部11。亦可利用鼓風機來去除多餘之金屬粒子2。
繼而,使被填充於凹部11之金屬粒子2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1。關於凝集化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藉由對基板10進行加熱,而使被填充於凹部11之金屬粒子2燒結之方法。於使用焊料粒子作為金屬粒子2之情形時,藉由加熱至焊料粒子之熔點以上,使粒子彼此融合,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1。
基板10之加熱方法只要可將被填充於凹部11之金屬粒子2加熱至特定溫度,便無特別限定,例如可利用加熱板或烘箱進行加熱。再者,由於存在因金屬之種類而產生氧化之影響,故較佳為於低氧環境下進行加熱。因此,更佳為利用能夠於非活性氣體(氮氣或氬氣等)之低氧環境下進行加熱之烘箱進行加熱。又,亦可使用氫還原爐,以防止產物之氧化。藉此,使金屬粒子表面之氧化被膜還原,效率良好地進行燒結或融合。
藉此,於基板10之凹部11內形成金屬粒子凝集體1。金屬粒子凝集體1係根據凹部11之形成圖案而有規律地排列。又,該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粒度整齊(CV值為20%以下,較佳為10%以下),且於表面形成有空隙3。藉此,金屬粒子凝集體1於一次性轉印至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時,發揮良好之轉印率。因此,金屬粒子凝集體1以特定之排列圖案被高精度地轉印至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
[導電膜] 導電性膜5於表面具有配置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如上所述,金屬粒子凝集體1形成有空隙3,且於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進行觀察時,該空隙3之出現率為面積之5%以上。又,金屬粒子凝集體1較佳為有規律地排列,例如如日本專利第6119718號公報中所記載,較佳為排列成六方格子狀。
作為構成接著材料層6之黏合劑,例如可列舉環氧系接著劑或丙烯酸系接著劑。又,作為環氧系接著劑中所含有之環氧樹脂硬化劑,例如可較佳地使用芳香族鋶鹽系等陽離子聚合起始劑或陰離子聚合起始劑。又,丙烯酸系接著劑係利用自由基聚合反應之接著劑,例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等自由基聚合性物質與過氧化物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於電子機器之使用時要求耐熱性之情形時、或者就較高之接著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環氧系接著劑。再者,此處對熱硬化系之接著材料層進行了說明,但於後續之步驟中欲避開熱之情形等時,亦可使用光硬化系之接著材料層。於該情形時,亦可使用光聚合起始劑來代替上述熱聚合起始劑。
[其他添加劑] 於接著材料層6中,可除上述黏合劑以外,還於不損害本技術之效果之範圍內摻合先前用於接著劑中之各種添加劑。添加劑之粒徑較理想為小於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平均粒徑,只要為不阻礙電極間接合之大小,便無特別限定。
接著材料層6例如可藉由以下方式獲得,即,將黏合劑及添加劑於溶劑中進行混合,利用棒式塗佈機將該混合物以成為特定厚度之方式塗佈於經剝離處理過之基材膜7上,然後使其乾燥而使溶劑揮發。
[導電性膜之製造步驟] 導電性膜5之製造步驟具有以下步驟:於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製造步驟後,對基板10之形成有凹部11之面貼附接著材料層6,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轉印至接著材料層6之步驟;及將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自基板10剝離之步驟。圖6係表示導電性膜5之製造步驟之圖,(A)係表示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B)係表示於基板10之形成有凹部11之面貼附接著材料層6之狀態的剖視圖,(C)係表示將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自基板10剝離之狀態的剖視圖。
導電性膜5中,複數個金屬粒子凝集體1以特定之排列圖案被一次性轉印至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於該轉印步驟中,自凹部11之開口側,將由基材膜7支持之接著材料層6貼附至凹部11中形成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狀態之基板10,藉此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轉印。此時,亦可使用具備加熱機構之載台及輥等,對基板10與接著材料層6之貼合體進行加熱按壓。
然後,將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自基板10剝離。於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露出有所轉印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具體而言,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面向基板10之凹部11之底面的面出現於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
如上所述,金屬粒子凝集體1由於粒度整齊,且具有良好之粒度分佈,且於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表面形成有特定比率以上之空隙3,故而具有良好之轉印率。藉此,可於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以特定之圖案高精度地排列金屬粒子凝集體1。
又,對於導電性膜5,利用金屬顯微鏡或SEM等來觀察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求出俯視下1個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面積中空隙3所占之比率。藉由使空隙3佔據1個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面積之5%以上,而使得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向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之轉印率變得良好。
再者,導電性膜5亦可將轉印至接著材料層6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中。作為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中之方法,例如如圖7所示,可列舉如下方法:導電性膜5中,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轉印至接著材料層6後,對PET膜等膜構件12進行層壓,使夾輥13通過,藉此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壓入至接著材料層6內。
圖7(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7(B)係表示將膜構件12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並使夾輥13通過而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壓入至接著材料層6內之步驟的剖視圖,圖7(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壓入至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作為其他方法,如圖8所示,可列舉如下方法:準備於PET膜等基礎膜14上塗佈有絕緣性接著劑層15之絕緣性接著膜16,對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進行層壓。絕緣性接著劑層15之材料可與接著材料層6不同,但就接著劑層6之硬化溫度、熔融黏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同材料。又,絕緣性接著劑層15藉由被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而與接著材料層6一體地構成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藉此,金屬粒子凝集體1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層壓後,將基礎膜14自接著材料層6剝離。
圖8(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8(B)係表示將絕緣性接著膜16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之狀態之剖視圖,圖8(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又,作為其他方法,如圖9所示,可列舉如下方法:於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形成絕緣性接著劑層17。絕緣性接著劑層17可藉由將經溶劑溶解後之絕緣性接著劑組成物塗佈於接著材料層6,並使其乾燥而形成。或者,絕緣性接著劑層17可藉由將無溶劑之絕緣性接著劑組成物塗佈於接著材料層6,藉由加熱等使其B階段化而形成。絕緣性接著劑層17之材料可與接著材料層6不同,但就接著劑層6之硬化溫度、熔融黏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相同材料。又,絕緣性接著劑層17藉由形成於接著材料層6上,而與接著材料層6一體地構成導電性膜5之接著材料層6。藉此,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
圖9(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9(B)係表示於接著材料層6上形成有絕緣性接著材料層17之狀態之剖視圖,圖9(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再者,導電性膜5亦可進而於轉印或埋設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上積層絕緣性接著材料層。絕緣性接著材料層可積層於接著材料層6之轉印或埋設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面,亦可積層於接著材料層6之轉印或埋設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面之相反側之面。又,絕緣性接著材料層可藉由將由絕緣性樹脂組成物所構成之絕緣性接著膜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而形成,亦可藉由將絕緣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接著材料層6後,進行乾燥等而形成。
[連接構造體] 圖10係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導電性膜5之連接構造體20之導電連接部位的剖視圖。連接構造體20係經由導電性膜5將作為連接對象物之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而成者,例如係將IC晶片等電子零件21以電性及機械之方式連接並固定於撓性基板或液晶面板等之電路基板22上而成者。於以下說明中,以電子零件21作為第1電子零件,以電路基板22作為第2電子零件而舉例說明。於電子零件21,形成有凸塊23作為連接端子。另一方面,於電路基板22之上表面形成有電極24作為連接端子,且與凸塊23對向。
然後,於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之間,介置有作為接著劑之應用了本技術之導電性膜5。於凸塊23與電極24對向之部分中,夾持著排列於導電性膜5中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實現電性導通。又,與此同時,藉由構成接著材料層6之黏合劑成分,亦實現了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之機械接合。
於相鄰之凸塊23間之區域中,金屬粒子凝集體1以不與凸塊23或電極24相接之方式被保持。如上所述,導電性膜5中,金屬粒子凝集體1以特定之圖案精度良好地排列。因此,即便凸塊23或電極24以微間距而形成,亦會降低相鄰之凸塊23間發生短路之風險,具有較高之導通可靠性。
再者,作為本實施方式之連接構造體20之具體例,可列舉半導體裝置、液晶顯示裝置、LED照明裝置等,但並不限於其等。
[連接構造體之製造步驟] 此種連接構造體20可藉由經由各向異性導電膜對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進行熱壓接而形成。各向異性導電膜使用應用了本技術之導電性膜5。
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係以凸塊23及電極24介隔導電性膜5而對向之方式配置。於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之連接中,導電性膜5係預先將接著材料層6暫貼於電路基板22,自其上搭載電子零件21。此時,導電性膜5較佳為將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接著材料層6之表面側貼附於電路基板22。
繼而,將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之積層體沿厚度方向進行熱加壓。於使用光硬化性樹脂作為黏合劑之情形時,與熱加壓同時進行光照射。藉此,使黏合劑熔融而填充至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之間,並且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夾持於凸塊23及電極24之間。不存在於凸塊23及電極24之間之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保持於相鄰之凸塊23間之空間,於該狀態下使黏合劑硬化。藉此,獲得電子零件21與電路基板22被電性、機械連接而成之連接構造體。 [實施例]
[第1實施例] 以下,對本發明之實施例進行說明。再者,本技術並不限於以下實施例。於第1實施例中,使用粉體加工成奈米尺寸之焊料奈米粒子來形成金屬粒子凝集體並轉印至接著材料層而製作導電性膜,以及將具有較廣之粒度分佈之焊料粒子及使用該焊料粒子所形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接著材料層而製作導電性膜,對各導電性膜中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及焊料粒子之轉印率進行測定、評價。
[膜基板] 作為供形成凹部之基板材料,考慮到耐熱性而使用聚醯亞胺。將聚醯亞胺清漆(UPIA:宇部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塗佈於凸部(俯視六邊形,開口直徑4.2 μm,高度2 μm)形成為六方格子狀之母模原版上,進行加熱處理,藉此獲得具有與凸部對應之形狀之凹部的聚醯亞胺膜基板。該膜基板之各凹部轉印有母模原版之凸部之形狀,為俯視六邊形,開口直徑4.2 μm,深度2 μm,又,於膜基板之表面排列成六方格子狀。 [實施例1]
[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 作為實施例1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材料,藉由高頻熱電漿法將Sn42Bi58組成之焊料粒子(三井金屬礦業公司製造之ST-3、D10:1.7、D50:3.1、D90:5.0)粉體加工成奈米尺寸,而獲得焊料奈米粒子。又,同時亦將戊二酸作為助焊劑成分一併進行奈米加工,與焊料奈米粒子混合而準備焊料-助焊劑混合體之金屬奈米粒子(參考圖11)。
[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作] 於膜基板之凹部,填充所製作之焊料-助焊劑混合體之金屬奈米粒子。將該膜基板投入至已加熱至140℃之烘箱中,加熱1分鐘,藉此製作由已熔融之焊料粒子之融合體所構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
[導電性膜] 形成由基材膜(PET)支持之厚度4 μm之絕緣性接著劑層,作為供轉印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接著材料層。對該絕緣性接著劑層貼附膜基板,使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藉此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2] 實施例2係除了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160℃、1分鐘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3] 實施例3除了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180℃、1分鐘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4] 實施例4除了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00℃、1分鐘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5] 實施例5除了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100℃、1分鐘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6] 實施例6除了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120℃、1分鐘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比較例1] 比較例1之導電性膜係將焊料粒子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比較例1之焊料粒子未進行向奈米尺寸之粉體加工。又,未對膜基板進行加熱,將焊料粒子填充於凹部後,對絕緣性接著劑層貼附膜基板,使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藉此獲得導電性膜。
[比較例2] 比較例2之導電性膜係將焊料粒子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比較例2之焊料粒子未進行向奈米尺寸之粉體加工。又,將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00℃、1分鐘來製作金屬粒子凝集體。繼而,對絕緣性接著劑層貼附膜基板,使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藉此獲得導電性膜。
[轉印率之評價] 測定轉印至導電膜之接著材料層之金屬粒子凝集體的轉印率。轉印率係藉由以下方式而測定,即,於200×200 μm之範圍中,求出凹部內所製作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中被轉印至接著材料層者之比率,藉此測定上述轉印率。
轉印率之評價基準如下所述。 A(優異):90%以上 B(良好):70%以上且未達90% C(合格):50%以上且未達70% D(不良):未達50%
又,確認填充至凹膜基板中之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之填充後及加熱處理後的外觀。又,金屬粒子凝集體於轉印至接著材料層後,未將凝集體壓入至接著材料層內而進行外觀之確認。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金屬材料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加熱溫度 140℃ 160℃ 180℃ 200℃ 100℃ 120℃
轉印性 A A A A C B
                    
   比較例1 比較例2            
金屬材料 焊料粒子 焊料粒子            
加熱溫度 - 200℃            
轉印性 D D            
如表1所示,可知實施例1~6之使用粉體加工成奈米尺寸之焊料奈米粒子所製作的金屬粒子凝集體,具有向絕緣性接著劑層之90%以上之轉印率。另一方面,比較例1之由未粉體加工成奈米尺寸之焊料粒子所構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及比較例2之對該焊料粒子進行加熱而製作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等向絕緣性接著劑層之轉印率未達50。
認為其原因在於,實施例由於使用焊料奈米粒子來製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故而於表面形成有空隙,藉此發揮良好之轉印率。圖12(A)係表示將焊料奈米粒子填充至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2(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焊料奈米粒子凝集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2(C)係表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焊料奈米粒子之凝集體的俯視圖像。可知粒度分佈整齊,且以特定之排列圖案有規律地轉印。
另一方面,圖13係表示被轉印至比較例1之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的焊料粒子之俯視圖像。比較例1中所使用之焊料粒子之粒徑分佈較廣,又,在表面未形成有空隙,因此填充至膜基板之凹部之焊料粒子中,僅粒徑相對較小之粒子被轉印,轉印率未達50%。
於比較例2中,雖藉由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製作了金屬粒子凝集體,但出現於表面之空隙率較低,確認到大多數金屬粒子凝集體嵌於膜基板之凹部而殘留下來之狀態。
再者,將實施例5、實施例6與實施例1~4進行比較,可知隨著加熱溫度之上升,轉印性得到改善。認為其原因在於,由於焊料奈米粒子充分熔融,故而形成空隙率良好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就此方面而言,認為實施例5及實施例6之轉印率低於實施例1~4之原因在於,實施例5及實施例6中,加熱溫度未達到焊料之熔點,故焊料奈米粒子未熔融而未能製作凝集體,或者焊料奈米粒子之熔融不充分從而無法獲得良好之空隙率。因此,要求將膜基板之加熱溫度根據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之熔點等而設定為適當之溫度。
[第2實施例] 於第2實施例中,除了實施例1~6之金屬材料以外,還追加了使用Ag粉及Cu粉作為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材料之實施例及比較例。又,對於各實施例及比較例,除了轉印性之評價以外,還進行空隙率之測定。
作為第2實施例中所追加之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之材料,使用銀板狀粉體(Tokusen Kogyo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LM1,粒徑0.1~3 μm)及濕式銅粉(三井金屬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1030Y,球形,D50:500 nm)。
膜基板使用與上述第1實施例相同者。又,轉印性之評價指標亦與上述第1實施例相同。
金屬粒子凝集體之空隙率係如下求出。首先,將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以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觀察該接著劑層之表面,進行觀察圖像資料之二值化處理。於二值化資料中,將1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整個面積作為分母,將較凝集體外框更靠內側之變黑之部分、即空隙之面積作為分子,算出空隙率。
[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作] 實施例1~4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作方法已於上文之第1實施例中敍述。對於Cu粉與Ag粉,於分別填充至膜基板之凹部後,於N 2環境下以200℃以上之溫度進行30分鐘加熱處理,製作由燒結體所構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
[實施例7] 實施例7之導電性膜係將Ag粉體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又,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00℃、30分鐘。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實施例8] 實施例8之導電性膜係將Ag粉體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又,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60℃、30分鐘。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比較例3] 比較例3之導電性膜係將Cu粉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又,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00℃、30分鐘。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比較例4] 比較例2之導電性膜係將Cu粉用作金屬粒子凝集體材料。又,膜基板之加熱條件設為260℃、30分鐘。除此以外,在與實施例1相同之條件下獲得導電性膜。
[表2]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7 實施例8
金屬材料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焊料奈米粒子 Ag粉 Ag粉
加熱溫度 140℃ 160℃ 180℃ 200℃ 200℃ 260℃
空隙率(%) 7~15 7~15 5~15 5~10 10~50 10~50
轉印性 A A A A A A
     
   比較例3 比較例4   
金屬材料 Cu粉 Cu粉
加熱溫度 200℃ 260℃
空隙率(%) <5 <5
轉印性 D D
如表2所示,可知實施例1~4之使用粉體加工成奈米尺寸之焊料奈米粒子所製作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中,空隙率為5%以上,且具有良好之轉印性。又,實施例7、8之由Ag粉體之燒結體所構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中,亦空隙率為10~50%,且具有良好之轉印性。圖14(A)係表示將Ag粉體填充至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4(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Ag粉體凝集化(燒結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4(C)係表示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Ag粉體之凝集體(燒結體)的俯視圖像。可知Ag粉體之凝集體具有較高之空隙率。
另一方面,比較例3、4之由Cu粉之燒結體所構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中,空隙率未達5%,向絕緣性接著劑層之轉印率未達50%。圖15(A)係表示將Cu粉填充至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5(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Cu粉凝集化(燒結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5(C)係表示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Cu粉之凝集體(燒結體)的俯視圖像。可知Cu粉之凝集體幾乎看不到空隙。
如上所述,可知藉由本技術所形成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粒度分佈整齊,且空隙率為5%以上,因此可以高轉印率且有規律地一次性轉印。因此,可穩定地製造粒子排列型之導電性膜。
1:金屬粒子凝集體 2:金屬粒子 3:空隙 5:導電性膜 6:接著材料層 7:基材膜 10:基板 11:凹部 12:膜構件 13:夾輥 14:基礎膜 15、17:絕緣性接著劑層 16:絕緣性接著膜 20:連接構造體 21:電子零件 22:電路基板 23:凸塊 24:電極 D1:凹部之開口直徑 D2:凹部之開口深度
[圖1]係表示將金屬粒子凝集體以特定之圖案排列於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之狀態的俯視照片。 [圖2]之圖2(A)係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剖面照片,圖2(B)係表示將金屬粒子凝集體以特定之圖案排列於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之狀態的俯視照片,圖2(C)係示意性地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剖視圖。 [圖3]係用以對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觀察圖像資料之二值化處理進行說明之圖。 [圖4]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製造步驟之圖,(A)表示準備了基板10及金屬粒子2之狀態,(B)表示於凹部11填充了金屬粒子2之狀態,(C)表示金屬粒子2已凝集化之狀態。 [圖5]係表示基板10之圖,(A)係俯視圖,(B)係剖視圖。 [圖6]係表示導電性膜5之製造步驟之圖,(A)係表示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B)係表示於基板10之形成有凹部11之面貼附接著材料層6之狀態的剖視圖,(C)係表示將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自基板10剝離之狀態的剖視圖。 [圖7]之圖7(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7(B)係表示將膜構件12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並使夾輥13通過而將金屬粒子凝集體1壓入至接著材料層6內之步驟的剖視圖,圖7(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壓入至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8]之圖8(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8(B)係表示將絕緣性接著膜16層壓於接著材料層6之狀態之剖視圖,圖8(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9]之圖9(A)係表示轉印有金屬粒子凝集體1之導電性膜5之剖視圖,圖9(B)係表示將絕緣性接著材料層17形成於接著材料層6上之狀態之剖視圖,圖9(C)係表示金屬粒子凝集體1被埋設於接著材料層6內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10]係示意性地表示使用導電性膜5之連接構造體20之導電連接部位的剖視圖。 [圖11]係表示焊料-助焊劑混合體之金屬奈米粒子之圖像。 [圖12]之圖12(A)係表示將焊料奈米粒子填充於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2(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焊料奈米粒子凝集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2(C)係表示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焊料奈米粒子之凝集體的俯視圖像。 [圖13]係表示轉印至比較例1之導電性膜之接著材料層的焊料粒子之俯視圖像。 [圖14]之圖14(A)係表示將Ag粉體填充於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4(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Ag粉體凝集化(燒結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4(C)係表示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Ag粉體之凝集體(燒結體)的俯視圖像。 [圖15]之圖15(A)係表示將Cu粉填充於膜基板之凹部之狀態的俯視圖像,圖15(B)係表示對膜基板進行加熱而使Cu粉凝集化(燒結化)之狀態之俯視圖像,圖15(C)係表示轉印至絕緣性接著劑層之Cu粉之凝集體(燒結體)的俯視圖像。
1:金屬粒子凝集體
3:空隙

Claims (13)

  1. 一種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係金屬粒子之凝集體, 其於表面具有空隙,且 於轉印至導電性膜並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為上述空隙。
  2. 如請求項1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中, 上述金屬粒子包含平均粒徑1~1000 nm之奈米粒子。
  3. 如請求項1或2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中, 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未達50%為上述空隙。
  4. 如請求項1或2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中, 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之直徑之CV值為20%以下。
  5. 如請求項1或2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中,上述金屬粒子包含Au、Cu、Ag、Ni、Al、Sn、Ti、Zn、W中之任一種金屬、複數種上述金屬之合金、或者上述金屬或上述合金之氧化物或氮化物。
  6. 如請求項1或2之金屬粒子凝集體,其中, 上述金屬粒子包含表面被助焊劑被覆之焊料粒子。
  7. 一種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於形成有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狀之複數個凹部的基板之上述凹部,填充具有未達上述凹部之開口直徑之粒徑的金屬粒子之步驟;及 使被填充於上述凹部之上述金屬粒子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步驟;且 將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導電性膜並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空隙之存在量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8. 如請求項7之金屬粒子凝集體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對上述凹部填充有上述金屬粒子之上述基板進行加熱,而使上述金屬粒子凝集化。
  9. 一種導電性膜,其表面具有配置有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接著材料層, 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於表面具有空隙,於上述接著材料層之表面進行觀察時,在俯視下所具有之上述空隙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10. 如請求項9之導電性膜,其中,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被有規律地配置。
  11. 一種導電性膜之製造方法,其係表面具有配置有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接著材料層之導電性膜的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於形成有相同尺寸及相同形狀之複數個凹部的基板之上述凹部,填充具有未達上述凹部之開口直徑之粒徑的金屬粒子之步驟; 使被填充於上述凹部之上述金屬粒子凝集化而獲得金屬粒子凝集體之步驟; 對上述基板之形成有上述凹部之面貼附接著材料層,使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上述接著材料層之步驟;及 將轉印有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之上述接著材料層自上述基板剝離之步驟;且 將上述金屬粒子凝集體轉印至導電性膜並於上述導電性膜表面進行觀察時,俯視下之上述空隙之存在量為上述凝集體之面積之5%以上。
  12. 一種連接構造體,其係利用請求項9或10之導電性膜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
  13. 一種連接構造體之製造方法,該連接構造體係藉由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經由各向異性導電膜進行熱壓接而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所得者,上述連接構造體之製造方法係使用請求項9或10之導電性膜作為各向異性導電膜將第1電子零件與第2電子零件進行各向異性導電連接。
TW112107498A 2022-04-12 2023-03-02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TW2024129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65768A JP2023156104A (ja) 2022-04-12 2022-04-12 金属粒子凝集体、導電性フィルム、接続構造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22-065768 2022-04-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2970A true TW202412970A (zh) 2024-04-01

Family

ID=88329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7498A TW202412970A (zh) 2022-04-12 2023-03-02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56104A (zh)
TW (1) TW202412970A (zh)
WO (1) WO202319963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22620D0 (en) * 2012-12-14 2013-01-30 Conpart As Method of applying a conductive adhesive
JP2019067693A (ja) * 2017-10-04 2019-04-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85252B2 (ja) * 2018-01-31 2022-12-07 三国電子有限会社 接続構造体の作製方法
JP2020009718A (ja) * 2018-07-12 2020-01-1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及び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9633A1 (ja) 2023-10-19
JP2023156104A (ja) 202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8674B2 (ja) 樹脂金属複合導電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265174B (zh) 各向异性导电性膜
TWI691976B (zh) 異向性導電膜、其製造方法及連接構造體
JP2011192651A (ja)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体
TW200524503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8666297B (zh) 一种低温电子互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低温电子互连方法
JPWO2008047918A1 (ja) 電子機器のパッケージ構造及びパッケージ製造方法
WO2016114293A1 (ja) バンプ形成用フィルム、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接続構造体
JP6654815B2 (ja) 異方性導電接続方法、セラミック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22075723A (ja) フィラー含有フィルム
TW202412970A (zh) 金屬粒子凝集體、導電性膜、連接構造體、及其等之製造方法
TW202012070A (zh) 用於燒結黏晶及類似應用之奈米銅糊及膜
JP6949258B2 (ja) 接続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続体
JP2022060494A (ja) 接続体の製造方法、異方性導電接合材料、及び接続体
WO2021157490A1 (ja) 接続体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続体
JP2012169486A (ja) 基材、配線板、基材の製造方法及び配線板の製造方法
JP5438450B2 (ja) 導電性微粒子、異方性導電材料、及び、接続構造体
WO2023162666A1 (ja) 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フィルム構造体、及びフィルム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5275735B2 (ja) 導電性微粒子の製造方法、導電性微粒子、異方性導電材料、及び、導電接続構造体
WO2023189000A1 (ja) 接続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100697A1 (ja) 異方性導電フィルム
WO2023189416A1 (ja) 導電フィルム、接続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19274A (ja) 異方導電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u et al. Conductive adhesives for flip-chip applications
JP2024013641A (ja) 接合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