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827A - 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 Google Patents

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827A
TW202410827A TW112120173A TW112120173A TW202410827A TW 202410827 A TW202410827 A TW 202410827A TW 112120173 A TW112120173 A TW 112120173A TW 112120173 A TW112120173 A TW 112120173A TW 202410827 A TW202410827 A TW 20241082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zipper
filling
seepage
covering layer
pai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0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朝木
Original Assignee
周朝木
鄭秀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朝木, 鄭秀英 filed Critical 周朝木
Publication of TW2024108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827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該防滲拉鏈之製法係經由一次連續押塗工序,以便將一熱可塑彈性體至少形成一體連接的一覆蓋層和一填充部,以簡化工序並提升防滲拉鏈的防滲功能。

Description

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防滲拉鏈,尤指但不限於一種防滲拉鏈之製法,以及由該防滲拉鏈之製法所製造的製品。
按拉鏈於吾人的生活用品中多有所見,堪稱是不可或缺之開合裝置,由於拉鏈具有開合上之方便性,以及適用上之廣泛性,故時至今日,普遍被使用於衣著,例如夾克、雪衣,攜物裝置,例如皮包、提袋,和露營用品,例如帳篷等,不一而是。
事實上,前述日常用品為達到防滲水的功能,除了選取防水布料,亦選用具有防滲水功能之拉鏈,如本案申請人所擁有的本國專利第I374714和I395555號專利案(對應於中國第CN 101744431 B、CN 101966026 B號專利案,以及美國第US 8,397,353 B2、US 8,484,810 B2和US 8,689,408 B2號專利案)所示,前述專利案的圖式中揭示該拉鏈的防水功能均藉助灌注於該拉鏈的一中央隙縫內的熱可塑彈性體,以阻擋流體,例如液體經由該中央間隙的滲入,並借助貼合於該對支撐布帶表面的一防水膜來阻擋流體經由該對支撐布帶滲入。
該防水膜需要一接著層才能黏合在該對支撐布帶上,所以需要兩道工序才能完成該防水膜的設置,且該防水膜基本上是借助有機溶劑塗佈以形成一薄膜,極易發生沒貼牢的假性黏合,以及包含氣泡的諸多缺陷。
尤有進者,該防水膜與該接著層的製作都須使用有機溶劑,由於該製作工序不利於環境保護。特別是,該防水膜必須經由該接著層才能與衣物的本布貼合,既費時又增加生產成本。
又如美國專利公開第US 2017/0332744 A1號專利案的圖4所示,其係將一聚酯樹酯簾幕式塗佈(curtain coating)在一拉鏈的一對支撐布帶的一主表面,一模具的一狹縫出口與該拉鏈距離設定在0.1mm - 2.0mm,由於該拉鏈沒有接觸到該模具,導致該聚酯樹酯塗佈壓力甚小,如該案的圖5所示,該聚酯樹酯滲入該拉鏈的一中央間隙內的深度不超過該對支撐布帶的厚度,因而沒有充滿該中央間隙或觸及該中央間隙內的該等扣合元件,且只能塗佈在該主表面的凹凸紋路,而不會滲入該對支撐布帶的織帶組織內,更沒有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之間的各間縫內,以致不會產生錨碇功能。因此該淺薄的聚酯樹酯塗層極容易從該對支撐布帶的表面上鼓起分離,進而導致該分割縫極容易張開磨損,以致液體等流體就會經由該分割縫滲入,使該拉鏈失去防水功能。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係經由一次連續押塗工序,以便將一熱可塑彈性體至少形成一體連接的一覆蓋層和一填充部,以簡化工序並提升防滲拉鏈的防滲功能。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防滲拉鏈之製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一拉鏈,其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各該支撐布帶具有一第一面,一設於該第一面對向的第二面、一內側面以及一內側緣,且相對設置的兩內側面之間具有一中央間隙;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相對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二面的該內側緣或該第一面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提供一押塗模具,其具有一縱向凸稜及一注膠口總成,該拉鏈以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貼附在該押塗模具,而該縱向凸稜用以嵌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引導該拉鏈在連續押塗行進方向的穩定性並擴張該中央間隙,其中該注膠口總成具有一縱向注膠口和一橫向注膠口; 將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置於一押出機內,以便將熱熔狀態的該熱可塑彈性體通過該押塗模具的該縱向注膠口和該橫向注膠口,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隨後塗佈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以形成一覆蓋層,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以及 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填充體,使該填充體具有一左填充部、一右填充部和一位於該等左、右填充部之間的第一分割縫,以製備一具有開合功能的防滲拉鏈。
在一實施例中,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該等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一間縫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滲入部,而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
在一實施例中,該製法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壓輪組,其設於該押塗模具的一出口端的一適當距離位置,以便將該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和覆蓋層壓實密接在該防滲拉鏈上。
在一實施例中,該覆蓋層一部分的該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透至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組織間隙內,以形成複數個錨碇體。
在一實施例中,該製法進一步包括一高分子彈性層,該高分子彈性層至少覆蓋一部分該覆蓋層及該填充部,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高分子彈性層與該填充部,以形成該第一分割縫。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填充體以形成該第一分割縫:並進一步包括一設置高分子彈性層步驟,該步驟係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塗層或一高分子彈性膜結合於該填充體和該覆蓋層的至少一部分,並覆蓋該第一分割縫以形成一高分子彈性層,並單獨分割該高分子彈性層以形成一第二分割縫。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及一覆蓋層,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且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該左填充部和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和另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其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該左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的該覆蓋層和該右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的該覆蓋層一同鄰接緊貼併合,使該左填充部的該分割面和該右填充部的該分割面共同組成一組合分割面;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在熔融狀態下塗佈黏著在該組合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延伸體總成,隨後分割該延伸體總成, 使該左填充部與相鄰的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與相鄰的另一延伸體則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在一實施例中,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該等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一間縫以形成一滲入部,而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且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該左填充部和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和另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在一實施例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液態接著劑的浸漬或經由一接著劑的塗佈,以提高該覆蓋層對該對支撐布帶的接著牢度。
在一實施例中,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及該等扣合元件浸塗一撥水劑,使各該第二面及該等扣合元件具有撥水功能。
本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滲拉鏈,其係經由一連續押塗工序,以便將熱熔狀態的一熱可塑彈性體,設置在一拉鏈上以形成一體連接的一填充部、一滲入部和一覆蓋層,以簡化生產工序並提升環保品質。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防滲拉鏈,其係由如前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所製成之產品。
本案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開合功能的日常用品,其設有本案之防滲拉鏈。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有開合功能的日常用品,其設有前述防滲拉鏈。
在一實施例中,該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係由衣著、攜物裝置和露營用具所組成之群組所選擇的一種日常用品。
如圖1所示,其揭示現有拉鏈的剖面圖,該拉鏈A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11,該對支撐布帶11各自具有一第一面11a,一設於該第一面11a對向的第二面11b、一內側面11c以及一內側緣11d,且相對設置的兩內側面11c之間具有一中央間隙12,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內側緣11d以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排成一列的複數個連續式扣合元件2。
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各自係以如尼龍或聚酯等單絲經加熱成型為一連續匝圈狀,且各自具有一頂面21、一底面22及一扣合端23。該頂面21與該底面22之間的各內腔24內穿置一芯線25,並以車縫方式將該等扣合元件2以該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於各該支撐布帶11的該內側緣11d,使得各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以該頂面21鄰接對應的該支撐布帶11的該第二面11b。其中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具有一間縫26。
如圖2所示,其揭示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該實施例係將圖1所示拉鏈A結合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以製成一防滲拉鏈1。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包括一體連接而成的一填充體41及一覆蓋層43。其中該覆蓋層43黏附在各該第一面11a並修飾該填充體41,以控制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及該填充體41的整體平整性。該填充體41充塞在該中央間隙12內。
該覆蓋層43的寬度可依實際需要,例如全面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或只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的該內側緣11d。隨後,在該中央間隙12內分割該填充體41,以分成一左填充部411、一右填充部4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填充部411、412之間的第一分割縫413,且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各自具有一分割面414,從而將該拉鏈A製備成一種具有防滲及開合功能的防滲拉鏈1。
如圖3所示,其揭示本案防滲拉鏈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第二實施例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的該填充體41進一步滲入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該間縫26內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滲入部42,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包括一體連接而成的該填充體41、該滲入部42和該覆蓋層43。其中該覆蓋層43黏附在各該第一面11a並修飾該填充體41,以控制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及該填充體41的整體平整性。該填充體41充塞在該中央間隙12內。該滲入部42則充塞在各該扣合元件2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該間縫26內的至少一部分。
該覆蓋層43的寬度可依實際需要,例如全面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或只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的該內側緣11d。隨後,在該中央間隙12內分割該填充體41,以分成一左填充部411、一右填充部4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填充部411、412之間的第一分割縫413,且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各自具有一分割面414,從而將該拉鏈A製備成一種具有防滲及開合功能的防滲拉鏈1。
如圖4所示,其揭示該拉鏈進行一連續押塗工序以製成該防滲拉鏈1的示意圖,該押塗工序是將該拉鏈A在扣合狀態下貼附著一押塗模具5(extrusion-coating die),以進行該連續押塗工序。
該押塗模具5的一前端設置一縱向凸稜51,該凸稜51係用以嵌入該中央間隙12內,以導正該拉鏈A在該押塗模具5的相對位置,以穩定該拉鏈A的行進且準確地押塗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該中央間隙12內,以及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上的塗佈位置與寬度,以形成一體連接的該填充體41及該覆蓋層43。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從該中央間隙12內繼續滲入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該間縫26內的至少一部分,以及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上的塗佈位置與寬度,以形成一體連接的該填充體41、該滲入部42及該覆蓋層43。為了清楚地揭示該凸稜51,在圖4中省略該押塗模具5前方的一段的拉鏈A。
如圖5所示,該押塗模具5為一類似「┤」型的模具。該押塗模具5是在該凸陵51的尾端設有一注膠口總成52,該注膠口總成52包括相互連通的一縱向注膠口52a與一橫向注膠口52b。另如圖6所示,該注膠口總成52包括具有間隔的一縱向注膠口52a與一橫向注膠口52b。請再參閱圖5和圖6,該凸陵51的前端形狀為可尖或可鈍,依照生產需要設定。
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基本上依照該填充體41、該滲入部42和該覆蓋層43的順序押注塗佈,該縱向出膠口52a用以將熱熔狀態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先從該中央間隙12注入,以形成該填充體41及/或該滲入部42;而該橫向岀膠口52b,主要用以塗佈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上以形成該覆蓋層43,並可進一步修飾該填充體41及該覆蓋層43的厚度與平整性。
由於該拉鏈A是貼附著該押塗模具5進行押塗工序,因此熱熔狀態下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離開該注膠口總成52後,隨即接觸並押塗在該拉鏈A上,使得該對支撐布帶11承接由一押出機的擠押產生的出膠推力,並推擠該覆蓋層43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滲入該對支撐布帶11的一組織內。因此,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該組織不特別密實情況下,該覆蓋層43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可進一步滲透至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的該組織的複數個隙縫內,以形成複數個錨碇體(Anchor block) 43a(請參閱圖7),以增加該覆蓋層43與該對支撐布帶11的結合牢度。
由於第一該熱可塑彈性體4是由一加熱型押出機加熱熔化後,以押塗在該拉鏈A上,因此沒使用有機溶劑,避免有機溶劑揮發所造成的空氣汙染,使得該防滲拉鏈之製法屬於一種環保製程。
該押塗模具5的該凸稜51除了用來引導該拉鏈A外,也具有擴張該中央間隙12的功能以增加該填充體41的寬度,且連帶具有推移該對支撐布帶11的功能,使該等扣合元件2跟著減少相互扣合的重疊份,因而增加各該扣合元件2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該間縫26的尺寸。
請再參閱圖3,其中該滲入部42至少越過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頂面21,且在該滲入部42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可擴大且充塞在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該間縫26,因而同時擴張該中央間隙12而具有較寬的填充體41。隨後,在該中央間隙12分割該填充體41而具有第一分割縫413,以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請參閱圖4,在該押塗模具5的一出口端設有至少一壓輪組53,該壓輪組53與該押塗模具5之間具有一合適距離,以確保該熱可塑彈性體4的表面冷卻硬化到不會沾黏該壓輪組53,但能被該壓輪組53壓趕推移,以提升該覆蓋層43、該填充體41與該滲入部42結合於該防滲拉鏈1的密實性,必要時可藉由該壓輪組53將該等錨碇體43a的顆粒狀末端壓平,以擴大其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該組織的該等隙縫內所占面積,以增加該等錨碇體43a的錨碇效果。而該覆蓋層43亦可依該壓輪組53表面的紋路趕壓出特定之紋路。
若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及該兩列的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底面22經由一撥水劑處理,除了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具有防潑水功能外,該撥水劑的拒水性也協助該第一分割縫413抵抗液體,例如水的滲入。
再者,該覆蓋層43本身即具有防滲功能,其熱可塑性可與具有熱可塑聚胺基甲酸酯(TPU,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背膠層的一衣物本布(顯示於圖9)直接進行熱熔貼合,所以能省略加置一層熱熔膠膜當作接著層的傳統工序,以減少後續加工程序、省時方便又可降低成本。
所以,經由該單一押塗模具5的押塗工序,以製作出該防滲拉鏈1的優點計有如下數端:
1、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經由該押塗模具5的押塗壓力作用下,能使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注入該中央間隙12內、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該間縫26和押塗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並進一步滲透至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的該組織的該等隙縫內的該等錨碇體43a(顯示於圖7)。
2、該覆蓋層43、該填充體41及該滲入部42的成形過程完全不含有機溶劑,所以是一種具備環保製程的產品。
3、該覆蓋層43既具有防滲功能又可充當接著層,其能夠直接貼合防水膜或與具有TPU背膠的一衣物本布進行熱熔貼合,而無須設置一熱熔膠接著層,除節省工序外,並能降低成本。
如圖8所示,本案防滲拉鏈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三實施例與該第二實施例相同,均選擇具有芯線25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A。對於該覆蓋層43的表面紋路或滑度有特殊需求時,可在該第一實施例的該防滲拉鏈1設置一具有合適滑度與表面紋路的高分子彈性層6,在該防滲拉鏈1離開該押塗模具5後的適當距離,以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剛形成的熱熔狀態下的該覆蓋層43作為一接著層,並以該壓輪組55直接壓制貼合,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覆蓋層43的表面具有合適的紋路或滑度,隨後在該中央間隙12分割該填充體41及該高分子彈性層6,而具有一第一分割縫413。
再者,該高分子彈性層6可選自單層膜的高分子彈性層6或具有一接著層的高分子彈性雙層膜,該高分子彈性雙層膜則因具有一接著層,故亦可以熱熔貼合工序另行貼合,但不以此為限。特別是,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寬度取決於需要而定,無需特別限定。
該對支撐布帶11的緯向(橫向)可具有彈性,例如使用具有適當彈性的緯紗,當外部橫向力施加在該防滲拉鏈1時,該等緯紗的彈性可吸收一部分的該外部橫向力,可減少該外部橫向力傳遞到該填充體41,進而減少該第一分割縫413被該外部橫向力擴張的程度,以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該防滲拉鏈1除具有該芯線25之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外,其亦可選自無芯線之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無芯線之連續折疊式扣合元件拉鏈、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隱形拉鏈以及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編織拉鏈等。
請參閱圖9,其顯示本案防滲拉鏈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該防滲拉鏈1選用設有芯線25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隱形拉鏈,該等扣合元件2係以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11e。該第四實施例係在前述分割該填充體41而具有一第一分割縫413後再設置該高分子彈性層6,隨後再分割該高分子彈性層6而具有一第二分割縫61,此舉目的是以該第一分割縫413先解除該填充體41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押塗後所隱含的殘存應力,另外在分割該填充部後需重新扣合該扣合元件2,此重新扣合的工序可能使該填充部41及該滲入部42產生鬆動,阻礙該等扣合元件2無法回到原來相互扣合的深度,導致該第一分割縫413變寬,因此分割該填充部41並進行重新扣合該防滲拉鏈1,可使該防滲拉鏈1的結構趨於穩定,隨後進一步設置該高分子彈性層6,該高分子彈性層6至少覆蓋該左填充部411、該右填充部412、該第一分割縫413和該覆蓋層43的至少一部分。
再者,該高分子彈性層6可選擇與該覆蓋層43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相同材質。又由於該隱形拉鏈的特殊結構,其拉鏈頭不會接觸到該隱形拉鏈的第一面11a或該第四實施例的該覆蓋層43,因此該高分子彈性層6亦可選自反光膜材料,使該第四實施例具有反光功能且不會磨損該反光膜材料。
同前所述,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寬度與厚度可依需要選擇,例如該第三實施例所示的隱形拉鏈,其拉鏈頭不會與該高分子彈性層6接觸而有磨損顧慮,因此厚度不須限制,此時該高分子彈性層6可選擇與該覆蓋層43相同的材質。
再者,若拉鏈選自如第一實施例所示的該拉鏈A,則該防滲拉鏈1在開合時,該高分子彈性層6係被該拉鏈頭所包含與接觸摩擦,為減少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耐磨性能,該高分子彈性層6可選自但比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為硬的材質塗層,或貼合一單層高分子彈性層6的膜或具有一接著層的一高分子彈性雙層膜,以提升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剛性、滑度與耐磨性。
該高分子彈性層6其寬度可略大於所使用該拉鏈頭的寬度,但不以此為限,因此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兩側邊在該覆蓋層43上各自具有一高度差的邊界,可以提供一衣物本布44作為熔接的基準線,還可以讓該本布44在與該防滲拉鏈1熔接後的高度大致上是與該高分子彈性層6形成一平面。
再者,該覆蓋層43和該高分子彈性層6的材質可採用熱可塑彈性體,當該本布44表面具有由一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一背膠層44a時,所以在熔接時可省略在該衣物本布44與該防滲拉鏈1之間設置一熱熔膠層的工序與材料。
如圖10a所示,其顯示本案防滲拉鏈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該防滲拉鏈1選用有芯線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該第五實施例相異於前述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12內以形成一填充體41並塗佈成一覆蓋層43,而該填充體41及該覆蓋層43為一體連接,在經過押塗工序後的該防滲拉鏈1的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處於分開狀態下,以相同或相異的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7進行一擴膠工序,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7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分割面414的至少一部分,以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71,進而擴大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整體寬度,使該左填充部411與一延伸體71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71a,而該右填充部412與另一延伸體71則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71b。
再者,請參閱圖10b和圖10c,其顯示該第五實施例的等效實施例,該等效實施例是將經由該押塗工序後的該防滲拉鏈1的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處於分開狀態下,再將該左支撐布帶11的該第一面11a的該覆蓋層43和該右支撐布帶11的該第一面11a的該覆蓋層43一同鄰接緊貼併合,使該左填充部411的該分割面414和該右填充部412的該分割面414共同組成一組合分割面414a,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在熔融狀態下塗佈黏著在該組合分割面414a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延伸體總成7a,隨後分割該延伸體總成7a,使該左填充部411與相鄰的一延伸體71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71a,而該右填充部412則與相鄰的另一延伸體71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71b。
該防滲拉鏈1在扣合且無外力作用的狀態下,例如該防滲拉鏈1尚未與衣物結合的狀態下,該左擴充部71a和該右擴充部71b能互為彈性抵接,以進一步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此外,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的硬度能影響該等防滲拉鏈1的柔軟度及與該對支撐布帶11的黏合強度,該等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可選自硬度為蕭氏(ShoreA)硬度95A(或Shore 55D)以下的熱可塑彈性體為佳。
如圖11所示,其顯示本案防滲拉鏈第六實施例的剖面圖,該防滲拉鏈1選用無芯線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編織拉鏈。該第六實施例相異於前述第五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12內以形成一填充體41,並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該間縫26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滲入部42,並塗佈成一覆蓋層43,而該填充體41、該滲入部42及該覆蓋層43為一體連接,在經過押塗工序後的該防滲拉鏈1的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處於分開狀態下,以相同或相異的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7進行一擴膠工序,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7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分割面414的至少一部分,以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71,進而擴大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整體寬度,使該左填充部411與一延伸體71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71a,而該右填充部412與另一延伸體71則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71b。
該防滲拉鏈1在扣合且無外力作用的狀態下,例如該防滲拉鏈1尚未與衣物結合的狀態下,該左擴充部71a和該右擴充部71b能互為彈性抵接,以進一步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此外,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的硬度能影響該等防滲拉鏈1的柔軟度及與該對支撐布帶11的黏合強度,該等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可選自硬度為蕭氏(Shore A)硬度95A(或Shore 55D)以下的熱可塑彈性體為佳。
而該對支撐布帶11可選擇與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的材質或極性相似者,使兩者間的黏合達到最佳狀態,例如選擇熱可塑聚酯彈性體塗佈在採用聚酯材質的該對支撐布帶11,或選擇熱可塑聚醯胺彈性體塗佈在採用聚醯胺材質的該對支撐布帶11,或選擇熱可塑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塗佈在採用聚醯胺材質的該對支撐布帶11,或者選擇熱可塑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押塗在含有聚醯胺材質纖維的該對支撐布帶11上。
為強化該覆蓋層43與該對支撐布帶11的接著牢度,以符合某些重裝備的防水功能要求,必要時,該對支撐布帶11可預先浸漬於一液態接著劑,例如水性聚氨酯或溶劑型接著劑以提升該覆蓋層43的接著牢度。再者,該對支撐布帶11亦可預先塗佈一接著劑,例如濕氣硬化聚氨酯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以提升該覆蓋層43的接著牢度。
所以,經由本案之實施,其所增益之功效,犖犖大者,計有如下數端:
1、本案係以單一工序押塗熱可塑彈性體,同時完成該覆蓋層、該填充部和該滲入部的設置且一體連接,可防止習知防水膜貼合後有殘存的收縮應力,以提升該分割縫的密合度,同時使該防滲拉鏈具有柔軟性,從而擴大使用範圍。
2、本案所使用的該熱可塑性高分子彈性體押塗工序完全不使用有機溶劑,所以能符合環保訴求。
3、本案利用單一押塗工序即能製備該防滲拉鏈,除提升生產效能外,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因而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4、本案的該覆蓋層能簡化後續與衣物之熔壓接著工序,並提升熔壓接著之工藝水準。
5、本案的該等支撐布帶可具備橫向彈性,其可將使用時所產生之橫向拉力被該對支撐布帶的彈性結構所分散並吸收,而難以傳遞到該等扣合元件的各該扣合端,以避免該防滲拉鏈的該中央隙縫在使用時被外力所撐開。
6、本案的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二面施予撥水劑加工後,可提升該分割縫對流體,例如水的防滲功能。
7、本案的該覆蓋層既具有防滲功能又可充當成一接著層,使得該覆蓋層能直接與具有相同材質熱可塑性高分子彈性體背膠的該衣物本布進行熱熔貼合,以減少後續加工、省時方便又可降低成本。
尤有進者,該防滲拉鏈能適用於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該日常用品係選自衣著,例如衣服或褲子、攜物裝置,例如皮包或背包、露營用具,例如帳篷、睡袋等產品,使該等產品具有開合及防滲的功能。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A:拉鏈 1:防滲拉鏈 11:支撐布帶 11a:第一面 11b:第二面 11c:內側面 11d:內側緣 11e:外側緣 12:中央間隙 2:扣合元件 21:頂面 22:底面 23:扣合端 24:內腔 25:芯線 26:間縫 3:結合線 4:熱可塑彈性體 41:填充體 411:左填充部 412:右填充部 413:第一分割縫 414:分割面 414a:組合分割面 42:滲入部 43:覆蓋層 43a:錨碇體 44:本布 44a:背膠層 5:押塗模具 51:凸稜 52:注膠口總成 52a:橫向注膠口 52b:縱向注膠口 53:壓輪組 6:高分子彈性層 61:第二分割縫 7:第二熱可塑彈性體 7a:延伸體總成 71:延伸體 71a:左擴充部 71b:右擴充部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現有拉鏈的剖面圖; 圖2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為用於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之押塗模具的示意圖; 圖5為用於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之押塗模具的注膠口總成的剖面圖; 圖6為用於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之押塗模具的另一注膠口總成的剖面圖;圖7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的該覆蓋層的該熱可塑彈性體滲透至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的該組織的該等隙縫內的複數個錨碇體的剖面圖; 圖8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9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0a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10b及10c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五實施例的另兩種等效實施例的剖面圖;以及 圖11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六實施例的剖面圖。
1:防滲拉鏈
11:支撐布帶
11a:第一面
11b:第二面
11c:內側面
11d:內側緣
12:中央間隙
2:扣合元件
21:頂面
22:底面
23:扣合端
24:內腔
25:芯線
26:間縫
3:結合線
4:熱可塑彈性體
41:填充體
411:左填充部
412:右填充部
413:第一分割縫
414:分割面
42:滲入部
43:覆蓋層

Claims (14)

  1. 一種防滲拉鏈之製法,其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一拉鏈,其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各該支撐布帶具有一第一面,一設於該第一面對向的第二面、一內側面以及一內側緣,且相對設置的兩內側面之間具有一中央間隙;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相對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二面的該內側緣或該第一面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提供一押塗模具,其具有一縱向凸稜及一注膠口總成,該拉鏈以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貼附在該押塗模具,而該縱向凸稜用以嵌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引導該拉鏈在連續押塗行進方向的穩定性並擴張該中央間隙,其中該注膠口總成具有一縱向注膠口和一橫向注膠口; 將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置於一押出機內,以便將熱熔狀態的該熱可塑彈性體通過該押塗模具的該縱向注膠口和該橫向注膠口,以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隨後塗佈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以形成一覆蓋層,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以及 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填充體,使該填充體具有一左填充部、一右填充部和一位於該等左、右填充部之間的第一分割縫,以製備一具有開合功能的防滲拉鏈。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該等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一間縫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滲入部,而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壓輪組,其設於該押塗模具的一出口端的一適當距離位置,以便將該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和覆蓋層壓實密接在該防滲拉鏈上。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覆蓋層一部分的該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透至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的複數個組織間隙內,以形成複數個錨碇體。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進一步包括一高分子彈性層,該高分子彈性層至少覆蓋一部分該覆蓋層及該填充部,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高分子彈性層與該填充部,以形成該第一分割縫。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填充體以形成該第一分割縫:並進一步包括一設置高分子彈性層步驟,該步驟係將一熱可塑彈性體塗層或一高分子彈性膜結合於該填充體和該覆蓋層的至少一部分,並覆蓋該第一分割縫以形成一高分子彈性層,並單獨分割該高分子彈性層以形成一第二分割縫。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其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該左填充部和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和另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依序至少押注進入該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填充體,而該填充體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其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該左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的該覆蓋層和該右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的該覆蓋層一同鄰接緊貼併合,使該左填充部的該分割面和該右填充部的該分割面共同組成一組合分割面;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在熔融狀態下塗佈黏著在該組合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延伸體總成,隨後分割該延伸體總成, 使該左填充部與相鄰的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與相鄰的另一延伸體則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進一步滲入該等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該等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一間縫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滲入部,而該填充體、該滲入部及該覆蓋層為一體連接,其進一步包括一擴膠工序,該擴膠工序係將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分別或同時黏著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分割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對向形成一對延伸體;該左填充部和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左擴充部,而該右填充部和另一延伸體共同形成一右擴充部;在該防滲拉鏈扣合時,該左擴充部和該右擴充部能互為彈性抵接。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液態接著劑的浸漬或經由一接著劑的塗佈,以提高該覆蓋層對該對支撐布帶的接著牢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其中該對支撐帶的各該第二面及該等扣合元件浸塗一撥水劑,使各該第二面及該等扣合元件具有撥水功能。
  12. 一種防滲拉鏈,其係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之製法所製成之產品。
  13. 一種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其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防滲拉鏈,以提供該開合功能。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其中該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係由衣著、攜物裝置和露營用具所組成之群組所選擇的一種日常用品。
TW112120173A 2022-09-13 2023-05-30 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TW2024108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575 2022-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0827A true TW202410827A (zh) 2024-03-16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3754B (zh) 灌膠模具、利用該灌膠模具製造的防滲拉鏈及具有該防滲拉鏈的產品
TWI419659B (zh) 拉鏈
CN104223607B (zh) 具有防渗结构的夹式扣合元件拉链
US8397353B2 (en) Continuous-coil type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the structure impervious to fluid thereof
CA1232120A (en)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580725B2 (ja) 防水性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の製造方法
CA1276434C (en)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stringer
TWI731887B (zh) 具防滲功能之拉鏈
US20120023713A1 (en)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Applying Fluid Tight Coating to Tape
TW202410827A (zh) 防滲拉鏈之製法、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CN101744431B (zh) 连续匝圈式防水拉链
CN209795273U (zh) 座椅
TWI791908B (zh) 防滲拉鏈及其製法
TWI811347B (zh) 防滲拉鏈
CN102934868A (zh) 拉链及其链齿
CN101966026B (zh) 连续匝圈式拉链的防渗结构
TWI837006B (zh)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TW202410826A (zh)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JPS6120075Y2 (zh)
CN206956429U (zh) 张紧后仍能保持凹凸纹的pu皮革
CN109130035B (zh) 灌胶模具
KR20180102794A (ko) 압착 문양의 기능성 복합 원단과 그 제조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