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10826A -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 Google Patents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10826A
TW202410826A TW112120172A TW112120172A TW202410826A TW 202410826 A TW202410826 A TW 202410826A TW 112120172 A TW112120172 A TW 112120172A TW 112120172 A TW112120172 A TW 112120172A TW 202410826 A TW202410826 A TW 2024108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epage
waterproof
zipper
filling part
fil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0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7006B (zh
Inventor
周朝木
Original Assignee
周朝木
鄭秀英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朝木, 鄭秀英 filed Critical 周朝木
Publication of TW202410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10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00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包括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充塞於一對支撐布帶對向的一對內側面之間的一中央間隙內的至少一部分,該填充體包括一左填充部、一右填充部和一第一縫隙;以及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其包括一防滲體,該防滲體至少一部分結合在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縫隙內,該防滲體包括一左防滲部、一右防滲部和一第二縫隙。

Description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防滲拉鏈,尤指但不限於一種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本發明另有關一種使用該防滲拉鏈的日常用品。
按防水拉鏈最難克服的是經由中央間隙滲水的問題,因此習知防水拉鏈專利案揭示的重點都是在於:如何防止流體經由該中央間隙滲入的問題。如本案申請人所擁有的美國第US 8,397,353號專利案所示,其揭示將一高分子彈性體灌注在一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的一中央隙縫內,以形成一包覆部及一填縫部,讓該包覆部佔滿該中央間隙,並黏貼一防水層在該對支撐布帶後,在該中央間隙分割該防水層和該包覆部以形成一分割縫,使原來寬大的該中央間隙縮小成一較小的分割縫,藉此縮小流體滲入之路徑,以達到防水功能。
如圖1及圖2所示,其顯示習知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的剖面圖,該等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係為一種熱可塑高分子聚合物,經一加熱成型工序而成,使各單獨扣合元件具有一被撞擊而成的一兩側脹大的扣合端c,並以車縫或織造方式結合在支撐布帶上,藉由該扣合端c的體積大於該等扣合元件的排列間隙,使左右兩列的該等扣合元件在相互扣合後不易滑脫。該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的各列扣合元件內設有一芯線d。
一熱可塑彈性體則經由一押注工序注入一中央間隙內,以形成一包覆部a,該熱可塑彈性體並滲入該等扣合元件彼此間的縫隙內以形成一填縫部b,該填縫部b的該熱可塑彈性體主要填塞該等扣合元件的各該扣合端c與該芯線d之間的空間,使該填縫部b壓印成與該等扣合元件的各該扣合端c形狀相吻合的接觸面,其中該左右兩列的扣合元件相互扣合後的扣合深度為e,並在該中央間隙內分割該包覆部a,以形成一分割縫w1。
該熱可塑彈性體在押注工序的押注衝力及其黏性,使該填縫部b除了形成與各該對向扣合端c形狀相吻合的接觸面形狀以外,還有厚度如薄膜且容易從黏附的該等扣合元件上剝離的不規則邊緣。
如圖2所示,其顯示將圖1所示的該防滲拉鏈經該分合工序,將該防滲拉鏈分開再重新扣合時,該填縫部b的薄膜狀不規則邊緣,在分割該包覆部a後的該分合工序導致該薄膜狀不規則邊緣鬆動,容易剝離成可自由活動的不規則邊緣,進而堆積阻擋各該扣合端c的相互扣合,以致該等對向的扣合元件的各該扣合端c無法進到原來與該填縫部b相互緊密吻合的位置。
再者,由於各該體積較大的扣合端c要經由該等扣合元件之間的較窄排列間隙,才能進入到原來的扣合位置。因此,曲折的相互扣合路徑與角度,以及該填縫部b的該薄膜狀不規則邊緣的阻擋所產生多重導因素,將導致各該扣合元件不易進入到原來扣合位置。使得該左右兩列的該等扣合元件相互扣合後的扣合深度變淺,扣合深度從圖1的該扣合深度e變為圖2所示的一扣合深度f,其中該扣合深度f小於該扣合深度e;而此變化轉為擴大該分割縫w1而成為一較寬的分割縫w2,從圖2中可以清楚看出該分割縫w2明顯大於該分割縫w1,因而降低該防滲拉鏈的該包覆部a的防滲功能,而亟待改善。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具有一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一填充體及一填縫部,該填充體具有一第一縫隙,一防滲體其至少結合在該填充體的該第一縫隙內,該防滲體具有一左防滲部、一右防滲部和一第二縫隙,以獲致更佳的對流體,例如液體的防滲效果。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各該支撐布帶具有一第一面、一設於該第一面對向的第二面、一內側面和一內側緣;兩列複數個連續式扣合元件,其相對設於各該支撐布帶的該第二面的該內側緣或該第一面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該防滲拉鏈在扣合狀態下,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至少充塞於對向的該對內側面之間的一中央間隙內之一部分,並滲入該等連續式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各該連續式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各間縫內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體連接且位於該中央間隙內的一填充體和位於各該間縫內的一填縫部;該填充體包括一左填充部、一右填充部,該等左、右填充部各自具有一自由端面和一位於該等自有端面之間的第一縫隙;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一防滲體,該防滲體包括一左防滲部、一右防滲部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之間的第二縫隙,該左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在該左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該右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在該右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體位於該第一縫隙內,並在該第一縫隙內分割該防滲體,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體結合於由該左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和該右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共同組成的一組合自由端面,在該組合自由端面分割該防滲體,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以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至少一面設有一防水層。
在一實施例中,其中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當該防滲拉鏈扣合後,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形成閉合狀態。
在一實施例中,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進一步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的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各自結合於對應的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的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各自結合於對應的該左填充部和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且進一步分別至少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覆蓋至少一部份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並滲入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經分割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有一防水層,該防水層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組成一雙層膜,該雙層膜至少覆蓋該對支撐布帶對應的該第一面、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以及該第一縫隙,該雙層膜的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經由一熱熔貼合工序以滲入該第一縫隙內,並形成結合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該防滲體,該防滲體與該防水層經分割後一起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體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結合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並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該防滲體經分割後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該防滲體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結合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並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一防水層覆蓋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和該防滲體,該防水層與該防滲體經分割後,使該防滲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在一實施例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接著劑的浸漬或塗佈,以提高該防水層的接著牢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撥水劑處理,以具有防潑水功能。
本案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開合功能的日常用品,其設有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以提供開合功能。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具有開合功能的日常用品,其設有前述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
在一實施例中,該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係由衣著、攜物裝置和露營用具所組成之群組所選擇的一種日常用品。
如圖3a及圖3b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1的第一實施例的兩剖面圖,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是將一現有拉鏈經由一道押注工序(顯示於圖3a)及一道補膠工序(顯示於圖3b)予以製成。
該現有拉鏈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11,該對支撐布帶11各自具有一第一面11a、一設於該第一面11a對向的第二面11b、一內側緣11c和一內側面11d,且相對設置的兩內側面11d之間具有一中央間隙12,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內側緣11c以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排成一列的複數個連續式扣合元件2。
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各自具有一頂面21、一底面22和一扣合端23。其中該對支撐布帶11係由針織經編或梭織織造而成,必要時得使一經向及/或一緯向具有伸縮彈性,使各該支撐布帶11在該經向及/或該緯向具有伸縮彈性功能。
該兩列連續式扣合元件2各自係以聚醯胺單絲或聚酯單絲經加熱成型為一連續匝圈狀,且該頂面21與該底面22之間的各內腔24內穿置一芯線25,並以車縫方式將該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於各該支撐布帶11的該內側緣11c,使得各列的該等扣合元件2以該頂面21鄰接對應的該支撐布帶11的該第二面11b。
事實上,該拉鏈除前述具芯線25之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外,其亦可選自無芯線之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無芯線之連續折疊式扣合元件拉鏈、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隱形拉鏈以及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編織拉鏈等,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3a所示,該押注工序是在該拉鏈在扣合狀態下,將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注入該中央間隙12內以形成一填充體41,並繼續滲入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各該扣合元件2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間縫26內,以形成一填縫部42。然後在該中央間隙12分割該填充體41,接著以一分合工序將該拉鏈予以分開並重新扣合,以分成一左填充部411和一右填充部412,該等左、右填充部411、412各自具有一自由端面和一在該等自有端面之間的第一縫隙43。
因此,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在熱熔狀態下充塞在該中央間隙12內,並滲入該等扣合元件2的各該扣合端23與對向的各該扣合元件2的該芯線25及/或該至少一結合線3之間的各該間縫26內,進而產生類似鑄造的模具壓鑄效果,使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的該填縫部42具有與各該扣合端23形狀相吻合的接觸面。當該填充體41被分割分開並重新扣合後,受到該等扣合元件2的相互扣合摩擦或該填縫部42不規則邊緣的阻礙,各該對向的扣合元件2的該扣合端23無法完全回復與該填縫部42相互緊密吻合的原扣合深度,使各該扣合元件2相互扣合後的扣合深度變淺,轉而造成該第一縫隙43的寬度變大。
在前述分合工序之後,各該扣合元件2的扣合位置產生隨機且充分的變異,使該第一縫隙43自然張開到一穩定的寬度後,隨即進行該補膠工序,該補膠工序是將一熱融狀態的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利用一具有一細小注膠口的注膠膜具,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注入該第一縫隙43內,以形成一防滲體51。然後在該第一縫隙43內分割該防滲體51,以分成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以及在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之間的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另外,在可能的變化實施例中,當各該扣合元件2的扣合位置產生隨機且充分的變異,並讓該第一縫隙43自然張開到一穩定的寬度後,將該拉鏈分開以進行該補膠工序,該補膠工序是將該防滲體51的該左防滲部511以黏附方式黏著於該左填充部411的該自由端面,另將該防滲體51的該右防滲部512以黏附方式黏著於該右填充部412的該自由端面,然後將該拉鏈進行拉合後,使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之間形成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請參閱圖3c,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二實施例係將經由押注工序後的該拉鏈予以分開,再將該左支撐布帶11的該第一面11a和該右支撐布帶11的該第一面11a一同鄰接緊貼併合,以形成由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共同組成的一組合自由端面。接著,進行該補膠工序,該補膠工序是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在熔融狀態下塗佈黏著在該組合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防滲體51,隨後分割該防滲體51,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使該拉鏈如圖3b所示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此外,在另一等效實施例中,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亦可預先製備成一長條狀防滲體51,然後以加熱熔貼或接著劑貼合方式黏著在該組合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防滲體51,隨後分割該防滲體51,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使該拉鏈如圖3b所示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從圖3b中可以清楚觀察出,在該防滲拉鏈1扣合狀態下,該防滲體51至少充塞該第一縫隙43的一部分,且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52成閉合狀態,以獲致在該中央間隙12內更佳的對流體,例如液體的防滲效果。若對該防滲拉鏈1進行撥水加工處理,該撥水劑至少浸漬在該對支撐布帶的至少一面,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撥水功能。再者,若該對支撐布帶1係由不滲水材質製成,使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滲水功能,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中央間隙12和該對支撐布帶11都具有防滲功能。
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與該第一熱可塑彈性體4可為相同或相異的熱可塑彈性體。所述熱可塑彈性體係選自聚酯彈性體、聚醯胺彈性體、聚氨酯彈性體、聚烯烴彈性體或等效物,但不以此為限。
如圖4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防滲體51進一步溢出該第一縫隙43。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的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各自黏附在對應的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的各該自由端面至少一部分,並形成該第二縫隙52,且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各自至少覆蓋對應的該左填充部411的一頂面和該右填充部頂面416的一部分,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所以,該防滲拉鏈1在扣合狀態下,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52成閉合狀態,以獲致在該中央間隙12內更佳的對流體,例如液體的防滲效果。若對該防滲拉鏈1進行撥水加工處理,該撥水劑至少浸漬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11b和該等扣合元件22,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撥水功能。再者,若該對支撐布帶1係由不滲水材質製成,使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滲水功能,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中央間隙12和該對支撐布帶11都具有防滲功能。
如圖5a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防滲拉鏈1另增設一防水層53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該防水層53可選自一彈性體塗層或黏合一彈性膜。
該第四實施例選用具有芯線25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該等扣合元件2係以縫線做為結合線3,並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該第四實施例係增設一防水層53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及該填充體41的頂面,隨後分割該防水層53及該填充體41,以共同形成一左填充部411、一右填充部412和一第一縫隙43。
該第四實施例係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的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各自黏附在對應的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在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之間形成該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如圖5b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五實施例係將經由押注工序後的該拉鏈予以分開,再將該左支撐布帶11的該防水層53和該右支撐布帶11的該防水層53一同鄰接緊貼併合,以形成由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共同組成的一組合自由端面。接著,進行該補膠工序,該補膠工序是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在熔融狀態下塗佈黏著在該組合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防滲體51,隨後分割該防滲體51,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使該拉鏈如圖3b所示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此外,在另一等效實施例中,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亦可預先製備成一長條狀防滲體51,然後以加熱熔貼或接著劑貼合方式黏著在該組合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防滲體51,隨後分割該防滲體51,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使該拉鏈如圖3b所示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第二縫隙52,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所以,該防滲拉鏈1在扣合狀態下,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52成閉合狀態,以獲致在該中央間隙12內更佳的對流體,例如液體的防滲效果。
如圖6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六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六實施例與第五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第六實施例選用無芯線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編織拉鏈,該等扣合元件2係以經緯紗做為結合線3,並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該第六實施例係增設一防水層53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及該填充體41的頂面,隨後分割該防水層53及該填充體41,以共同形成一左填充部411、一右填充部412和一第一縫隙43。
該第六實施例係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的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各自黏附在對應的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並在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之間形成該第二縫隙52,且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進一步延伸以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對應的該第一面11a的該防水層53的至少一部分,以完成該防滲拉鏈1的製備。
所以,該防滲拉鏈1在扣合狀態下,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52成閉合狀態,以獲致在該中央間隙12內更佳的對流體,例如液體的防滲效果。
如圖7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七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七實施例與該第六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防滲拉鏈1選用設有芯線25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隱形拉鏈,該等扣合元件2係以至少一結合線3結合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11e。該第五實施例係增設一防水層53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及該填充體41的頂面,隨後分割該防水層53及該填充體41,以共同形成一左填充部411、一右填充部412和一第一縫隙43。
而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對應的該第一面11a的至少一部分,並進一步滲入該第一縫隙43內,以結合在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著,將該防滲體51經由分割工序使該防滲體51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之間的第二縫隙52。由於該第一縫隙43已經很窄,因此該第二縫隙52位置可不與該第一縫隙43的中心線相一致,或者在該第一縫隙43內的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會有寬窄不一的現象,但不會影響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再者,若對該防滲拉鏈1進行撥水加工處理,該撥水劑至少浸漬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11b和該等扣合元件22,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撥水功能。
如圖8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第八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八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差異在於該第八實施例的一雙層膜6包括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和一經由熱熔貼合的防水層53。該雙層膜6的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用於接著並具有一適當厚度,使其經由熱熔貼合並覆蓋於該對支撐布帶11的對應的該第一面11a的該左填充部411、該右填充部412和該第一縫隙43,且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能進一步滲入該第一縫隙43內成為一防滲體51,該防滲體51結合於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最後,將該防滲體51經由一分割工序使該防滲體51和該防水層53一起形成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之間的第二縫隙52。其中,該防滲體51與該填充體41在該中央間隙12內的個別厚度無需特別限定。由於該第一縫隙43已經很窄,該第二縫隙52的位置可不與該第一縫隙43的中心線相一致,或者在該第一縫隙內的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會有寬窄不一的現象,但不會影響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再者,若對該防滲拉鏈1進行撥水加工處理,該撥水劑至少浸漬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11b和該等扣合元件22,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撥水功能。
如圖9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第九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九實施例選用設有芯線25的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拉鏈,該等扣合元件2外側厚度較薄以避免該等結合線3被磨損的機會。該防滲體51的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至少設置在該中央間隙12內,並結合在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頂面,且進一步滲入該第一縫隙43內,以結合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著,將該防滲體51經由分割工序使該防滲體51具有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之間的第二縫隙52。
該第九實施例相異於前述實施例的技術特徵在於,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5注入該中央間隙12內,以覆蓋該左填充部411和該右填充部412的頂面,並滲入該第一縫隙43,從而黏附在該左填充部411及該右填充部412的各該自由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以形成一防滲體51;其中,該防滲體51與該填充體41在該中央間隙12內的個別厚度無需特別限定。隨後,將該防滲體51經由一分割工序使該防滲體51分成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511、512之間的第二縫隙52。由於該第一縫隙43已經很窄,該第二縫隙52的位置可不與該第一縫隙43的中心線相一致,但不會影響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
再者,若對該防滲拉鏈1進行撥水加工處理,該撥水劑至少浸漬在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二面11b和該等扣合元件22,以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防撥水功能。
如圖10所示,其揭示本案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第十實施例的剖面圖。該第十實施例與該第九實施例之差異在於,該第十實施例增設一防水層53覆蓋該對支撐布帶11對應的該第一面11a及該防滲體51,隨後分割該防水層53和該防滲體51,使該防水層53和該防滲體51一起形成一左防滲部511,一右防滲部512和一位於該左防滲部511和該右防滲部512之間的第二縫隙52。
該防水層53可選自薄膜貼合或熱可塑彈性體的塗佈。其中該防滲體51與該填充體41在該中央間隙12內的個別厚度則無需特別限定。由於該第一縫隙43已經很窄,該第二縫隙52的位置可不與該第一縫隙43的中心線相一致,但不會影響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功能。若對該對支撐布帶11得各第二面11b和該等該扣合元件2進行撥水加工,可進一步使該防滲拉鏈1的該對支撐布帶11具有撥水功能。
尤有進者,該防水層53亦可在分割該防滲體51後再行設置,隨後再單獨分割該防水層53,俾以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效果。
其中,該對支撐布帶11的材質可選自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或聚烯烴等纖維等,使其與該防滲體51的材質或極性相似,例如聚酯彈性體用在含有聚酯纖維的該對支撐布帶11,聚醯胺彈性體和聚氨酯彈性體用在含有聚醯胺纖維的該對支撐布帶11,聚烯烴彈性體用在含有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纖維的該對支撐布帶11,藉以提升該防水層53與該對支撐布帶11黏合的牢度。
必要時,該對支撐布帶11的該等第一面11a和該等第二面11b中的至少一面可預先浸漬於一接著劑,例如水性聚氨酯或溶劑型接著劑以提升該防水層53的接著牢度。再者,該對支撐布帶11亦可預先塗佈或浸漬一接著劑,例如反應型熱熔膠,諸如濕氣硬化聚氨酯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一面11a,以提升該防水層53的接著牢度。該防水層53依照需求可選自薄膜貼合或熱可塑彈性體的塗層。
尤有進者,該對支撐布帶11的組織結構可選擇在一經向或一緯向具有伸縮彈性,以提升該對支撐布帶11的柔軟性及平面彎曲性。
此外,至少在該對支撐布帶11的各該第二面11b和該等扣合元件可選擇性地進行一撥水劑處理,可阻止液體等流體從該第一縫隙43和該第二縫隙52的滲入,以再次提升該防滲拉鏈1的防滲效果。
所以,經由本案之實施,其所增益之功效,犖犖大者,計有如下數端:
1、克服習知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的分割縫無法縮小的問題,因而大幅提升防滲功能。
2、經由設置該填充體、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和該第二縫隙的反覆工序,以熱可塑彈性體將該中央間隙做各種程度的填補,以達到多樣化的防滲功能。
3、藉由該熱可塑彈性體容易加工塑型的特性,使該填充體與該防滲體的施作快速及方式多樣化,可大幅提升工藝品質並降低生產成本。
4、該防滲拉鏈能適用於用於衣著,例如衣服或褲子、攜物裝置,例如皮包或背包、露營用具,例如帳篷、睡袋…等產品,使該等產品具有防滲功能。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防滲拉鏈 11:支撐布帶 11a:第一面 11b:第二面 11c:內側緣 11d:內側面 11e:外側緣 12:中央間隙 2:連續式扣合元件 21:頂面 22:底面 23:扣合端 24:內腔 25:芯線 26:間縫 3:結合線 4:第一熱可塑彈性體 41:填充體 411:左填充部 412:右填充部 42:填縫部 43:第一縫隙 5:第二熱可塑彈性體 51:防滲體 511:左防滲部 512:右防滲部 52:第二縫隙 53:防水層 6:雙層膜 a:包覆部 b:填縫部 c:扣合端 d:芯線 e、f:扣合深度 w1、w2:分割縫
為進一步揭示本案之具體技術內容,首先請參閱圖式,其中: 圖1為習知連續匝圈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的剖面圖; 圖2為圖1所示防滲拉鏈經由分合工序,該分割縫從圖1的w1擴大成w2的剖面圖; 圖3a及圖3b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一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3c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二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4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三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5a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四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5b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五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6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六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7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七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8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八實施例的剖面圖; 圖9為本案防滲拉鏈第九實施例的剖面圖;以及 圖10為本案防滲拉鏈第十實施例的剖面圖。
1:防滲拉鏈
11:支撐布帶
11a:第一面
11b:第二面
11c:內側緣
11d:內側面
12:中央間隙
2:連續式扣合元件
21:頂面
22:底面
23:扣合端
24:內腔
25:芯線
26:間縫
3:結合線
4:第一熱可塑彈性體
41:填充體
411:左填充部
412:右填充部
42:填縫部
43:第一縫隙
5:第二熱可塑彈性體
51:防滲體
511:左防滲部
512:右防滲部
52:第二縫隙

Claims (16)

  1. 一種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包括一對平行排列的支撐布帶,各該支撐布帶具有一第一面、一設於該第一面對向的第二面、一內側面和一內側緣;兩列複數個連續式扣合元件,其相對設於各該支撐布帶的該第二面的該內側緣或該第一面呈反折狀的一外側緣;該防滲拉鏈在扣合狀態下,一第一熱可塑彈性體至少充塞於對向的該對內側面之間的一中央間隙內之一部分,並滲入該等連續式扣合元件的各扣合端與對向的各該連續式扣合元件的一芯線及/或至少一結合線之間的各間縫內,以形成一體連接且位於該中央間隙內的一填充體和位於各該間縫內的一填縫部;該填充體包括一左填充部和一右填充部,該等左、右填充部各自具有一自由端面和一位於該等自有端面之間的第一縫隙;其特徵在於進一步具有: 一第二熱可塑彈性體形成的一防滲體,該防滲體包括一左防滲部、一右防滲部和一位於該等左、右防滲部之間的第二縫隙,該左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在該左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該右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結合在該右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體位於該第一縫隙內,並在該第一縫隙內分割該防滲體,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體結合於由該左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和該右填充部的該自由端面共同組成的一組合自由端面,在該組合自由端面分割該防滲體,並重新扣合該拉鏈以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至少一面設置一防水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當該防滲拉鏈扣合後,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相互抵接,使該第二縫隙形成閉合狀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進一步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的至少一部分。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的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各自結合於對應的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的該左防滲部和該右防滲部各自結合於對應的該左填充部和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且進一步分別至少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一防水層,該填充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和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覆蓋至少一部份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並滲入該第一縫隙,該防滲體經分割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拉鏈進一步包括有一防水層,該防水層與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組成一雙層膜,該雙層膜至少覆蓋該對支撐布帶對應的該第一面、該左填充部、該右填充部以及該第一縫隙,該雙層膜的該第二熱可塑彈性體經由一熱熔貼合工序以滲入該第一縫隙內,並形成結合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至少一部分的該防滲體,該防滲體與該防水層經分割後一起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體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結合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並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該防滲體經分割後以分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防滲體的至少一部分在該第一縫隙內結合在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各該自由端面,並覆蓋該左填充部和該右填充部的頂面;一防水層覆蓋該對支撐布帶的各該第一面和該防滲體,該防水層與該防滲體經分割後,使該防滲體與該防水層一起形成該左防滲部、該右防滲部和該第二縫隙。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接著劑的浸漬或塗佈,以提高該防水層的接著牢度。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其中該對支撐布帶的該第一面和該第二面中的至少一面經由一撥水劑處理,以具有防潑水功能。
  15. 一種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其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以提供該開合功能。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其中該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係由衣著、攜物裝置和露營用具所組成之群組所選擇的一種日常用品。
TW112120172A 2022-09-13 2023-05-30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TWI8370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34574 2022-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10826A true TW202410826A (zh) 2024-03-16
TWI837006B TWI837006B (zh) 2024-03-2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3754B (zh) 灌膠模具、利用該灌膠模具製造的防滲拉鏈及具有該防滲拉鏈的產品
KR850001049B1 (ko) 방수 슬라이드 파스너 스트링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8397353B2 (en) Continuous-coil type waterproof slide fastener and the structure impervious to fluid thereof
TWI419659B (zh) 拉鏈
TWI731887B (zh) 具防滲功能之拉鏈
CN104223607B (zh) 具有防渗结构的夹式扣合元件拉链
US4724586A (en) Water-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1117743A (en) Liquid-tight slide faste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A1302687C (en) Water-tight slide fastener
CN103501651B (zh) 拉链及其制造方法
JP5335998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17061B (zh) 拉鏈
JP2000312604A (ja) 防水性を有す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60207069A1 (en) Water resistant slide fastener
CN101744431B (zh) 连续匝圈式防水拉链
TWI837006B (zh)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TW202410826A (zh) 連續式扣合元件防滲拉鏈及具有開合功能之日常用品
JP6381338B2 (ja) ファスナーの取付構造
TWI791908B (zh) 防滲拉鏈及其製法
JP3192141U (ja) 浸透防止構造を具有するクリップタイプエレメントファスナーの構造
TWI811347B (zh) 防滲拉鏈
US20200214402A1 (en) Curved, bonded fastening element
TWI662915B (zh) zipper
CN111887544A (zh) 防水拉链
KR200320850Y1 (ko) 방수지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