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9691A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9691A
TW202409691A TW112108886A TW112108886A TW202409691A TW 202409691 A TW202409691 A TW 202409691A TW 112108886 A TW112108886 A TW 112108886A TW 112108886 A TW112108886 A TW 112108886A TW 202409691 A TW202409691 A TW 2024096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electrode layer
panel
electronic devic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8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饒美雯
程長江
吳勇勳
游瑞安
林怡欣
Original Assignee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9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9691A/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面板和重疊於第一面板的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包括基板、第一介質層、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第一介質層設置於基板上。第一電極層設置於基板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二電極層設置於第一電極層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一電壓施加於第一電極層,第二電壓施加於第二電極層,且第一電壓不同於第二電壓。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
傳統漸進鏡片(也稱為多焦點鏡片)的特點是鏡片度數(或屈光度)在鏡片的各個區域之間逐漸變化,使眼鏡佩戴者能夠滿足日常生活中各種距離的視覺需求,而無需換眼鏡。然而,由於不同的距離需要使用眼鏡的不同區域才能看到,因此佩戴者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雖然已經提出了一些使用觸控感測器改變眼鏡焦距的智能眼鏡新技術,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例如容易看到菲涅爾透鏡結構或無法根據情況調整透鏡度數。
本揭露提供一電子裝置,其能幫助改善至少一個目前存在的問題。
根據本揭露的一實施例,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面板和重疊於第一面板的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包括基板、第一介質層、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第一介質層設置於基板上。第一電極層設置於基板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二電極層設置於第一電極層 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一電壓施加於第一電極層,第二電壓施加於第二電極層,且第一電壓不同於第二電壓。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實施例,電子裝置包括第一面板和與第一面板重疊的偏光片,第一面板包括基板、第一介質層、第一電極層和第二電極層。第一介質層設置於基板上,第一電極層設置於基板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二電極層設置於第一電極層和第一介質層之間,第一電壓施加於第一電極層,第二電壓施加於第二電極層,且第一電壓不同於第二電壓。
為了讓本揭露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本揭露通篇說明書與所附的請求項中會使用某些詞匯來指稱特定元件。所述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理解,電子裝置製造商可能會以不同的名稱來指稱相同的元件。本文並不意在區分那些功能相同但名稱不同的元件。在下文說明書與請求項中,「含有」與「包含」等詞為開放式詞語,因此其應被解釋為「含有但不限定為…」之意。
本文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揭露。在附圖中,各圖式繪示的是特定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方法、結構及/或材料的通常性特徵。然而,這些圖式不應被解釋為界定或限制由這些實施例所涵蓋的範圍或性質。舉例來說,為了清楚起見,各膜層、區域及/或結構的相對尺寸、厚度及位置可能縮小或放大。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位於另一結構(或層別、元件、基材)之上/上方,可以指二結構相鄰且直接連接,或是可以指二結構相鄰而非直接連接。非直接連接是指二結構之間具有至少一中介結構(或中介層別、中介元件、中介基材、中介間隔),一結構的下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中介結構的上側表面,另一結構的上側表面相鄰或直接連接于中介結構的下側表面。而中介結構可以是單層或多層的實體結構或非實體結構所組成,並無限制。在本揭露中,當某結構設置在其他結構「上」時,有可能是指某結構「直接」在其他結構上,或指某結構「間接」在其他結構上,即某結構和其他結構間還夾設有至少一結構。
說明書與請求項中所使用的序數例如「第一」、「第二」等之用詞用以修飾元件,其本身並不意含及代表該(或該些)元件有任何之前的序數,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製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作出清楚區分。權利要求書與說明書中可不使用相同用詞,據此,說明書中的第一構件在權利要求中可能為第二構件。
本揭露中所敘述之電性連接或耦接,皆可以指直接連接或間接連接,於直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直接連接或以一導體線段互相連接,而於間接連接的情況下,兩電路上元件的端點之間具有開關、二極體、電容、電感、電阻、其他適合的元件、或上述元件的組合,但不限於此。
在本揭露中,厚度、長度與寬度的量測方式可以是採用光學顯微鏡量測而得,厚度或寬度則可以由電子顯微鏡中的剖面影像量測而得,但不以此為限。另外,任兩個用來比較的數值或方向,可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另外,本揭露中所提到的術語“等於”、“相等”、“相同”、“實質上”或“大致上”通常代表落在給定數值的10%範圍內。此外,用語“給定範圍為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給定範圍落在第一數值至第二數值的範圍內”表示所述給定範圍包括第一數值、第二數值以及它們之間的其他數值。若第一方向垂直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差異可介於70度至110度之間;若第一方向平行於第二方向,則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之間的角度差異可介於0度至10度之間。
須知悉的是,以下所舉實施例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的精神下,可將數個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進行替換、重組、混合以完成其他實施例。各實施例間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
除非另外定義,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語(包含技術及科學用語)具有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通常理解的相同涵義。能理解的是,這些用語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義用語,應被解讀成具有與相關技術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應以一理想化或過度正式的方式解讀,除非在本揭露實施例有特別定義。
在本揭露中,電子裝置可包括顯示裝置、背光裝置、天線裝置、感測裝置或拼接裝置,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可為可彎折或可撓式電子裝置。顯示裝置可為非自發光型顯示裝置或自發光型顯示裝置。天線裝置可為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或非液晶型態的天線裝置,感測裝置可為感測電容、光線、熱能或超聲波的感測裝置,但不以此為限。在本揭露中,電子元件可包括被動元件與主動元件,例如電容、電阻、電感、二極體、電晶體等。二極體可包括發光二極體或光電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可例如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mini LED)、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或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uantum dot LED),但不以此為限。下文將以顯示裝置做為電子裝置或拼接裝置以說明本揭露內容,但本揭露不以此為限。
須說明的是,下文中不同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相互替換、組合或混合使用,以在未違反本揭露精神的情況下構成另一實施例。
在本揭露一些實施例中,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例如“連接”、“互連”等,除非特別定義,否則可指兩個結構係直接接觸,或者亦可指兩個結構並非直接接觸,其中有其他結構設於此兩個結構之間。關於接合、連接之用語亦可包括兩個結構都可移動,或者兩個結構都固定的情況。此外,用語“電性連接”、“耦接”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電性連接手段。
在下述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且將省略其贅述。此外,不同實施例中的特徵只要不違背發明精神或相衝突,均可任意混合搭配使用,且依本說明書或權利要求書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揭露涵蓋的範圍內。另外,本說明書或權利要求書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不同的元件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也並非用以限定元件的製造順序或設置順序。
圖1是根據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眼鏡框、光學調整結構和鼻梁的爆炸示意圖。圖3A到圖3C是圖2光學調整結構的示意圖,圖4A到圖8C、圖11和圖12根據本揭露不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示意圖,其中圖4A和圖5A分別對應圖4B和圖5B的線A-A’的剖面示意圖。圖9A和圖10A是圖4A到圖8C運用到第一電極層訊號示意圖。圖9B和圖10B是圖4A到圖8C運用到第二電極層訊號示意圖。圖1到圖10B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可相互替換、組合或混合使用,以在未違反本揭露精神的情況下構成另一實施例。
請參照圖1,電子裝置1可以是視力校正眼鏡。視力校正可包括近視矯正、老花矯正、弱視矯正及/或散光矯正,但不以此為限。電子裝置1可包括光學調變結構10,光學調變結構10分別安裝在眼鏡的眼鏡框R上,以對眼鏡的佩戴者進行視力矯正。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調變結構10可具有電壓可控焦距,且電子裝置1還包括至少一電路模組12,電路模組12設置於眼鏡的兩鏡腿T的至少其中之一,以提供電源及驅動功能。電子裝置1還可以包括至少一個訊號連接元件14,設置在眼鏡中(例如,眼鏡的鼻樑NB中,眼鏡的鏡腿T中,及/或眼鏡的任何部分中)以電性連接光學調變結構10與至少一電路模組12,以傳輸訊號及/或電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眼鏡框R包括前眼鏡框R1和後眼鏡框R2,鼻樑NB包括連接在前眼鏡框R1之間的前鼻樑NB1和連接在後眼鏡框R2之間的後鼻樑NB2。然而,鏡框R及/或鼻樑NB的構造可依實際需要而調整。在本揭露中,物體的後側是指物體朝向眼鏡佩戴者的一側,物體的前側是指物體的與後側相反的一側。
每一光學調變結構10可包含一面板組裝件104,但不以此為限。在另一實施例中,每一光學調變結構10可包括至少一透鏡(例如,前透鏡100及後透鏡102)及連接至少一透鏡的面板組裝件104,但不以此為限。在圖2中,出於示例性說明的目的,繪示出分別位於面板組裝件104的相對側(例如,前側和後側)的兩個透鏡(例如,前透鏡100和後透鏡102)。然而,每個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透鏡的數量及/或透鏡/多個透鏡和面板組裝件104的佈置可以根據需要改變。此外,面板組裝件104可以通過黏著層(未繪示)或其他固定機制(未繪示)附接到至少一個透鏡。黏著層的材料可以包括光學透明膠(OCA)、光學透明樹脂(OCR)、雙面膠帶、液體光學透明膠(LOCA)或其他具有黏性的透光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調變結構10可作為眼鏡的鏡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A所示,前透鏡100與後透鏡102分別為平凹透鏡和平凸透鏡,面板組裝件104設置於平凹透鏡與平凸透鏡之間。面板組裝件104可以具有光學可調區域R104,其中光學可調區域R104的焦距可以是電控的。換句話說,光學可調區域R104的焦距可以通過電控方式改變。面板組裝件104還可以具有在光學可調區域R104之外的區域R104',並且區域R104'的屈光度可以是固定的。
具體來說,區域R104'的整體屈光度主要取決於面板組裝件104的前表面SF104和後表面SR104。當面板組裝件104的前表面SF104和後表面SR104都是平坦的(即,具有無限大的曲率半徑),區域R104'不用於改變光的行進路徑。類似地,光學可調區R104的整體屈光度不僅取決於電壓可控焦距,還取決於面板組裝件104的前表面SF104和後表面SR104。當前表面SF104和後表面都面板組裝件104的SR104為平面,光學可調區R104的整體屈光度由電壓可控焦距決定。
因此,當面板組裝件104未被驅動時,光學可調區域R104和區域R104'均讓光線通過而沒有匯聚或發散光線,因此光學調變結構10的有效焦距(對應於光學可調區域R104與區域R104')主要取決於前透鏡100與後透鏡102。另一方面,當面板組裝件104被驅動時,光學可調區域R104的焦距會改變,通過光學可調區R104的光的傳播路徑同時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光學調變結構10對應光學可調區域R104的有效焦距除了取決於前透鏡100和後透鏡102之外,還取決於面板組裝件104,而光學調變結構10對應於區域R104'的有效焦距主要取決於前透鏡100和後透鏡102。
例如,當面板組裝件104未被驅動時,光學調變結構10可用於矯正近視,而當面板組裝件104被驅動時,光學調變結構10可用於矯正遠視,此時,光學調節區R104可以位於光學調變結構10的下部區域。然而,光學調節區R104在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位置/地點及/或光學調變結構10的應用可以是根據實際需要改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3B(或圖3C)所示,光學調變結構10包括一透鏡(例如透鏡106)以及連接透鏡106的面板組裝件104。透鏡106可為平凸透鏡、平凹透鏡、凸凹透鏡、彎月透鏡、雙凸透鏡、雙凹透鏡或其他曲面透鏡,可根據實際應用確定。面板組裝件104可以是附接到透鏡106的前表面SF(如圖3B所示)或透鏡106的後表面SR(如圖3C所示)的可彎曲或柔性透鏡形式結構。當面板組裝件104的前表面SF104與後表面SR104均為有限曲率半徑的表面時,光學調變結構10的有效焦距在面板組組裝件104被驅動或未被驅動時更取決於面板組裝件104的屈光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調變結構10包括面板組裝件104,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A所示,面板組裝件104可包括兩個面板(例如,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和黏著層AD,其中第一面板P1通過黏著層AD附接至第二面板P2。黏著層AD的材料可包括光學透明膠(OCA)、光學透明樹脂(OCR)、雙面膠帶、液體光學透明膠(LOCA)或其他具有黏性的透光材料。然而,面板組裝件104中面板的數量以及面板的固定方式不以此為限。
面板組裝件104中的每個面板(例如,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被設置為改變面板組裝件104的屈光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面板(例如,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為電控面板。
例如,第一面板P1包括基板SUB1、第一介質層M1、第一電極層E1和第二電極層E2,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A所示,第一面板P1還包括絕緣層IN1、配向膜AL1、高阻抗膜HIF1、基板SUB2、第三電極層E3以及配向膜AL2,但不以此為限。第一面板P1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或省略一個或多個元件或層。
基板SUB1可以是剛性基板或可撓性基板。基板SUB1的材料可以包括玻璃、石英、陶瓷、藍寶石、聚碳酸酯(PC)、聚酰亞胺(PI)、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其他合適的材料或上述材料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第一介質層M1設置於基板SUB1上。例如,第一介質層M1設置在配向膜AL1和配向膜AL2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介質層M1為包括第一液晶分子LCM1的液晶層,但不以此為限。當沒有電壓施加到第一面板P1時,第一液晶分子LCM1根據配向膜AL1和配向膜AL2的摩擦方向(未繪示)傾斜。如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配向膜AL1與配向膜AL2的摩擦方向是在方向D1上,第一介質層M1包括具有第一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1)的第一液晶分子LCM1。然而,配向膜AL1和配向膜AL2的摩擦方向可以根據需要改變。
第一電極層E1設置於基板SUB1與第一介質層M1之間。例如,第一電極層E1設置於基板SUB1上。第一電極層E1可為非圖案化透明導電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奈米碳管、石墨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絕緣層IN1設置於第一電極層E1上,用以將第一電極層E1與第二電極層E2電性隔離。絕緣層IN1的材料可包括無機絕緣材料、有機絕緣材料或其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第二電極層E2設置於第一電極層E1與第一介質層M1之間。例如,第二電極層E2設置在絕緣層IN1上。第二電極層E2可為圖案化透明導電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奈米碳管、石墨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如圖4A和圖4B所示,光學可調區R104的邊緣(見圖4B中的虛線)可定義為第二電極層E2的內邊緣。
配向膜AL1設置於第二電極層E2與第一介質層M1之間。例如,配向膜AL1設置在高阻抗膜HIF1上。配向膜AL1的材料可包含聚合物,但不以此為限。
高阻抗膜HIF1設置在配向膜AL1和第二電極層E2之間。例如,高阻抗膜HIF1設置在絕緣層IN1和第二電極層E2上。高阻抗薄膜HIF1可以是具有高表面阻抗的非圖案化導電層。例如,高阻抗薄膜HIF1的表面阻抗為10 5Ω/□至10 10Ω/□,但不以此為限。高阻抗薄膜HIF1的材料可以包括導電聚合物、透明導電氧化物、金屬、奈米碳管、石墨烯或其組合。高阻抗薄膜HIF1可以透過塗佈設置在絕緣層IN1和第二電極層上E2,但不以此為限。
基板SUB2與基板SUB1相對。換句話說,基板SUB2在第一面板P1的厚度方向(例如方向D3)上與基板SUB1重疊。基板SUB2也可以是剛性基板或柔性基板。基板SUB2的材料可以參考基板SUB1的材料,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電極層E3設置於基板SUB2上且設置於第一介質層M1與基板SUB2之間。第三電極層E3可為非圖案化透明導電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奈米碳管、石墨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配向膜AL2設置於第三電極層E3上且設置於第一介質層M1與第三電極層E3之間。配向膜AL2的材料可包含聚合物,但不以此為限。
第二面板P2可具有與第一面板P1類似的結構。例如,第二面板P2可以包括基板SUB3、第二介質層M2、第四電極層E4、第五電極層E5、絕緣層IN2、配向膜AL3、高阻抗膜HIF2、基板SUB4、第六電極層E6和配向膜AL4,但不以此為限。第二面板P2可依實際需要增加或省略一或多個元件或層。上述各層的材料及/或設置關係可參見基板SUB1、第一介質層M1、第一電極層E1、第二電極層E2、絕緣層IN1、配向膜AL1、高阻膜HIF1、基板SUB2、第三電極層E3和配向膜AL2,在此不再贅述。
第一面板P1與第二面板P2的主要區別在於第二介質層M2包括具有不同於第一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1)的第二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2)的第二液晶分子LCM2。具體地,當未向第二面板P2施加電壓時,第二液晶分子LCM2根據配向膜AL3和配向膜AL4的摩擦方向(未繪示)傾斜。在圖4A所示的實施例中,配向膜AL3與配向膜AL4的摩擦方向為在方向D2上,第二介質層M2包括具有第二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2)的第二液晶分子LCM2。然而,配向膜AL3和配向膜AL4的摩擦方向可以根據需要改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1)與第二配向方向(例如方向D2)垂直,以分別控制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光波的屈光度,如此,電子裝置可以是不具有偏光片,但不以此為限。
當需要調節光學可調區R104的屈光度時,向第一電極層E1施加第一電壓V1,向第二電極層E2施加第二電壓V2,第一電壓V1與第二電壓V1不同。第一電壓V1為第一電極層E1與第三電極層E3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而第二電壓V2為第二電極層E2與第三電極層E3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第一電壓V1可以大於或小於第二電壓V2。在圖9A到圖10B中,出於示例性說明的目的,繪示出作為高電壓VH的第一電壓V1的和作為低電壓VL的第二電壓V2。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電壓V2可以是高電壓VH,而第一電壓V1可以是低電壓VL。如圖9A和圖9B所示,第一電壓V1(高電壓VH)和第二電壓V2(低電壓VL)可以是交流電壓的形式。在圖9A和圖9B中,“GND”為接地電壓,例如連接第三電極層E3。“VH”為正高電壓,此時第一電極層E1的電位大於第三電極層E3的電位;“-VH”為負高電壓,此時第一電極層E1的電位低於第三電極層E3的電位。“VL”為正低電壓,此時第二電極層E2的電位高於第三電極層E3的電位;“-VL”為負低電壓,此時第二電極層E2的電位低於第三電極層E3的電位。在一些實施例中,|VH|≤50V,且|VL|≤0.5*|VH|,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0A和圖10B所示,在向第一電極層E1施加第一電壓V1(例如高電壓VH)和向第二電極層E2施加第二電壓V2(例如低電壓VL)之前,向第一電極層E1和第二電極層E2施加第三電壓V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壓V1(例如高電壓VH)大於第二電壓V2(例如低電壓VL),第三電壓V3大於第一電壓V1和第二電壓V2,並且第三電壓V3小於或等於2.5倍的第一電壓V1。舉例而言,第三電壓V3小於1.5倍的第一電壓V1,但不以此為限。在向第一電極層E1施加第一電壓V1和向第二電極層E2施加第二電壓V2之前,向第一電極層E1和第二電極層E2施加大電壓(第三電壓V3),第一液晶分子LCM1的傾斜可以加速,有助於提高變焦速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返回參照圖4A,第一電壓V1也被施加到第四電極層E4,第二電壓V2也被施加到第五電極層E5。第一電壓V1為第四電極層E4與第六電極層E6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第二電壓V2為第五電極層E5與第六電極層E6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對這些電極施加電壓的方法可以參考圖9A到圖10B的描述,這裡不再贅述。
當電壓差(例如|V1-V2|)被施加到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中的每一個時,根據分別橫跨第一介質層M1和第二介質層M2的電場,第一液晶分子LCM1和第二液晶分子LCM2發生傾斜,光學可調區R104的屈光度因此改變。
通過設置高阻膜(例如高阻膜HIF1及/或高阻膜HIF2)在電極層和介質層(例如第二電極層E2和第一介質層M1及/或第五電極層E5和第二介質層M2)之間,光學可調區域R104和區域R104'之間接近的邊界的電場變化由急劇變化變為逐漸變化,液晶分子(包括第一液晶分子LCM1和第二液晶分子LCM2)相應地在光學可調區域R104和區域R104'之間的邊界附近逐漸傾斜。如此,使用者所看到的影像在光學可調區域R104與區域R104'之間的邊界附近的放大倍數會逐漸變化,以提供較佳的影像質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當第一電壓V1小於第二電壓V2時(例如圖9B或圖10B中的低電壓VL作為第一電壓時而圖9A或圖10A中的高電壓VH作為第二電壓V2),面板組裝件104的光學可調區R104作為凸透鏡。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2所示,當第一電壓V1大於第二電壓V2時(例如圖9A或圖10A中的高壓VH作為第一電壓時而圖9B或圖10B中的低電壓VL作為第二電壓V2),面板組裝件104的光學可調區R104作為凹透鏡,但不以此為限。
通過調整施加的電壓(例如第一電壓V1及/或第二電壓V2)或電壓差(例如|V1-V2|),可以產生不同的電場,從而獲得不同的光學可調區R104的焦距。例如,光學可調區R104的焦距可以在遠側、中側和近側之間切換,使用面板組裝件104的電子裝置可以相應地提供連續變焦功能。此外,面板組裝件104與一般透鏡(例如圖3A中所示的前透鏡100與後透鏡102或圖3B或圖3C中所示的透鏡106)的組合有助於改善解決了菲涅耳光學調變結構的可視性問題,從而提高了顯示質量。通過改變第一電極層E1和第二電極層E2之間的電壓差,第一液晶分子LCM1的傾斜角度因此改變,相應改變第一面板P1的折射率,從而實現調光效果。
在圖4A中,出於示例性說明的目的,以黏著層AD為對稱軸的第一面板P1與第二面板P2顯示了鏡面對稱結構。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中的至少一個可以倒置佈置,及/或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的位置可以交換。以下實施例可作相應變更,以下不再贅述。
在圖4A中,為了示例性說明目的,第一電極層E1與第四電極層E4被施加相同的電壓(例如第一電壓V1),第二電極層E2與第五電極層E5被施加相同的電壓(例如第二電壓V2)。然而,施加於第一電極層E1的電壓可以不同於施加於第四電極層E4的電壓,施加於第二電極層E2的電壓可以不同於施加於第五電極層E5的電壓,而施加到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的電壓差可以相同。然而,由於製程差異,不同面板之間的電壓差可能存在偏差。以下實施例可作相應變更,以下不再贅述。
在圖4A中,為了示例性說明目的,繪示出兩個面板(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然而,面板組裝件104中的面板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改變。例如,可以增加面板組裝件104中的面板的數量以增加變焦範圍。作為示例說明,如果兩個面板的變焦範圍為0度至50度,則四個面板的變焦範圍為0度至100度,依此類推。儘管未繪示,電子裝置可以包括多個第一面板和與多個第一面板重疊的多個第二面板。多個第一面板與多個第二面板可在方向D3上交替排列,但不以此為限。多個第一面板P1與多個第二面板P2的訊號供應的細節可參照前述,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增加面板的單元間隙(例如,單元間隙CG1和單元間隙CG2)以增加變焦範圍。例如,單元間隙可以增加1.5、2、3倍等,使得變焦範圍可以增加1.5、2、3倍等,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5A所示,第一面板P1還包括圍繞第一介質層M1的密封膠SL1和圍繞密封膠SL1的黏著層AD1。黏著層AD1的材料可參考黏著層AD的材質,在此不再贅述。類似地,第二面板P2還可以包括圍繞第二介質層M2的密封膠SL2和圍繞密封膠SL2的黏著層AD2。黏著層AD2的材料可參考黏著層AD的材料,在此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電子裝置還包括電致變色層ECL以提供太陽鏡功能。第一面板P1可以設置在電致變色層ECL和第二面板P2之間。然而,電致變色層ECL、第一面板P1和第二面板P2之間的佈置關係可以根據需要改變。例如,第二面板P2可以設置在電致變色層ECL和第一面板P1之間,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電子裝置還包括基板SUB3、第七電極層E7、電解質層ETL、離子儲存層ISL以及第八電極層E8,但不以此為限。例如,電子裝置還可以包括位於第八電極層E8和基板SUB2之間的基板(未繪示;例如,第四基板),但不以此為限。
基板SUB3和第四基板(如果存在的話)在方向D3上與基板SUB1重疊。基板SUB3和第四基板的材料可以參考基板SUB1的材料,在此不再贅述。
第七電極層E7設置於電致變色層ECL與基板SUB3之間。第七電極層E7可為非圖案化透明導電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奈米碳管、石墨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電致變色層ECL設置於電解質層ETL與第七電極層E7之間,電解質層ETL設置於電致變色層ECL與離子存儲層ISL之間,第八電極層E8設置於離子存儲層ISL之間和基板SUB2。第八電極層E8可為非圖案化透明導電層。透明導電材料可包括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銦錫)、奈米碳管、石墨烯、其他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但不以此為限。
當向第八電極層E8施加電壓V時,電致變色層ECL從透明狀態切換到有色狀態(例如,暗狀態)。另一方面,當沒有電壓施加到第八電極層E8時,電致變色層ECL從有色狀態切換回透明狀態。電壓V是指第七電極層E7與第八電極層E8之間的電壓差的絕對值。
在圖6中,本揭露任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可通過設置電致變色層ECL及/或其他層(例如基板SUB3、第七電極層E7、電解質層ETL、離子儲存層ISL、第八電極層E8及/或第四基板)提供太陽眼鏡功能,下面不再贅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電子裝置1’的面板組裝件104’僅包括一個面板(例如,第一面板P1)和與第一面板P1重疊的偏光片PL。偏光片PL可以通過黏著層(未繪示)或其他固定機構(未繪示)接附到第一面板P1的前表面SFP1或後表面SRP1。偏光片PL例如是吸收式偏光片,但不以此為限。透過偏光片PL過濾(例如,吸收)偏振方向垂直於第一配向方向的光,可以省略上述第二面板P2。
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還包括平凹透鏡(例如圖3A所示的前透鏡100)和平凸透鏡(例如圖3A所示的後透鏡102),其中第一面板P1與偏光片PL設置於平凹透鏡與平凸透鏡之間。或者,電子裝置1’還可以包括圖3B或圖3C所示的透鏡106,而面板組裝件104’可以接附到透鏡106的前表面SF106或後表面SR106。在一些實施例中,偏光片PL可以位於平凹透鏡的前表面或後表面上,或平凸透鏡的前表面或後表面,但不以此為限。
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的第一面板P1還包括圖5A所示的密封膠SL1與黏著層AD1。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還包括與第一面板P1及偏光片PL重疊的電致變色層ECL(如圖6所示),以提供太陽眼鏡功能。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包括多個在方向D3上相互重疊的第一面板P1以增加變焦範圍。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可增加第一面板P1的單元間隙CG1以增加變焦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電子裝置1(或圖7中的電子裝置1’)包括一電路模組12及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例如FPC、觸發線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模組12包括觸控感測器120、供電單元122(例如電池)和電路板124,但不以此為限。觸控感測器120通過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24。電源供應單元122通過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中的至少一者電連接至電路板124。每一光學調變結構10通過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的至少其中之一電性連接至電路板124。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設置於不同的眼鏡部位(例如圖1中的鏡腿T及/或眼鏡框R)。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可通過觸控觸控感測器120來驅動,而觸控感測器120可分段調節不同的屈光度。在圖8A中,以眼鏡左眼側的電路模組12為示例性說明。然而,光學調變結構10與電路模組12之間的相對配置可依需求而改變。例如,電路模組12可以位於眼鏡的右眼側,但不以此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B所示,電子裝置1(或圖7中的電子裝置1’)包括兩個電路模組(例如電路模組12與電路模組12’)以及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電路模組12,例如是,在眼鏡的右眼側,與眼鏡右眼側的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電連接。電路模組12’例如位於眼鏡的左眼側,電性連接於眼鏡左眼側的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電路模組12’可包括電源供應單元122與電路板124。電路模組12的電路板124與電路模組12’的電路板124通過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中的至少一者電性連接。
電路模組12的電路板124可以是主電路板,電路模組12’的電路板124可以是輔助電路板。在接觸觸控感測器120後,主電路板和輔助電路板中的驅動電路(未圖示)可同時被觸發,觸控感測器120可分段調整不同的屈光度。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主電路板和輔助電路板的位置可以互換。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8C所示,電子裝置1(或圖7中的電子裝置1’)包括兩個電路模組12以及多個訊號連接元件14。如此,光學調變結構10便可被個別控制。具體地,可以通過觸摸眼鏡右眼側的觸控感測器120來驅動眼鏡右眼側的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以及通過觸摸左眼側的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來驅動眼鏡左眼側的光學調變結構10中的面板組裝件。
綜上所述,在本揭露實施例中,通過調整施加電壓(例如第一電壓V1及/或第二電壓V2)或電壓差(例如|V1-V2|),可形成不同的電場。產生不同的焦距,而電子裝置可以相應地提供連續變焦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菲涅爾光學調變結構的可視性問題可以通過使用普通透鏡結合面板組裝件來改善,而可因此相應地提高顯示質量。
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揭露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揭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揭露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
雖然本揭露的實施例及其優點已揭露如上,但應該瞭解的是,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更動、替代與潤飾,且各實施例間的特徵可任意互相混合替換而成其他新實施例。此外,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並未局限於說明書內所述特定實施例中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從本揭露揭示內容中理解現行或未來所發展出的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只要可以在此處所述實施例中實施大抵相同功能或獲得大抵相同結果皆可根據本揭露使用。因此,本揭露的保護範圍包括上述製程、機器、製造、物質組成、裝置、方法及步驟。另外,每一請求項構成個別的實施例,且本揭露之保護範圍也包括各個請求項及實施例的組合。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准。
1、1’:電子裝置 10:光學調變結構 12、12’:電路模組 14:訊號連接元件 100:前透鏡 102:後透鏡 104、104’:面板組裝件 106:透鏡 120:觸控感測器 122:供電單元 124:電路板 AD、AD1、AD2:黏著層 AL1、AL2、AL3、AL4:配向膜 CG1、CG2:單元間隙 D1、D2、D3:方向 E1:第一電極層 E2:第二電極層 E3:第三電極層 E4:第四電極層 E5:第五電極層 E6:第六電極層 E7:第七電極層 E8:第八電極層 ECL:電致變色層 ETL:電解質層 HIF1、H1F2:高阻抗膜 IN1、IN2:絕緣層 ISL:離子儲存層 LCM1:第一液晶分子 LCM2:第二液晶分子 M1:第一介質層 M2:第二介質層 NB:鼻樑 NB1:前鼻樑 NB2:後鼻樑 P1:第一面板 P2:第二面板 PL:偏光片 R:眼鏡框 R1:前眼鏡框 R2:後眼鏡框 R104、R104’:光學可調區域 SF、SF104、SF106、SFP1:前表面 SL1、SL2:密封膠 SR、SR104、SR106、SRP1:後表面 SUB1、SUB2、SUB3、SUB4:基板 T:鏡腿 V:電壓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V3:第三電壓 VH:高電壓 VL:低電壓 A-A’:線
圖1是本揭露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眼鏡框、光學調整結構和鼻梁的爆炸示意圖。 圖3A到圖3C是圖2光學調整結構的示意圖。 圖4A到圖8C、圖11和圖12根據本揭露不同實施例的電子裝置示意圖。 圖9A和圖10A是圖4A到圖8C運用到第一電極層訊號示意圖。 圖9B和圖10B是圖4A到圖8C運用到第二電極層訊號示意圖。
104:面板組裝件
AD:黏著層
AL1、AL2、AL3、AL4:配向膜
CG1、CG2:單元間隙
D1、D2、D3:方向
E1:第一電極層
E2:第二電極層
E3:第三電極層
E4:第四電極層
E5:第五電極層
E6:第六電極層
HIF1、H1F2:高阻抗膜
IN1、IN2:絕緣層
LCM1:第一液晶分子
LCM2:第二液晶分子
M1:第一介質層
M2:第二介質層
P1:第一面板
P2:第二面板
R104:光學可調區域
SUB1、SUB2、SUB3、SUB4:基板
V1:第一電壓
V2:第二電壓
A-A’:線

Claims (20)

  1.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面板,包括: 基板; 第一介質層,設置於所述基板上; 第一電極層,設置於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第二電極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第二面板,與所述第一面板重疊, 其中,第一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第二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二電極層,且所述第一電壓不同於所述第二電壓。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二面板包括第二介質層,且其中所述第一介質層包括具有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液晶分子,所述第二介質層包括具有不同於所述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二配向方向的第二液晶分子。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配向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配向方向,且所述電子裝置不具有偏光片。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面板還包括: 配向膜,設置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和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高阻抗膜,設置於所述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高阻抗膜的表面阻抗是10 5Ω/□至10 10Ω/□。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高阻抗膜的材料包括導電聚合物、透明導電氧化物、金屬、奈米碳管、石墨烯或其組合。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多個所述第一面板和與多個所述第一面板重疊的多個所述第二面板。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 平凹透鏡和平凸透鏡,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設置於所述平凹透鏡和所述平凸透鏡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 電致變色層,其中所述第一面板設置於所述電致變色層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二電極層之前,第三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電壓大於所述第二電壓,所述第三電壓大於所述第一電壓和所述第二電壓,且所述第三電壓小於或等於所述第一電壓的2.5倍。
  12.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面板,包括: 基板; 第一介質層,設置於所述基板上; 第一電極層,設置於所述基板與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第二電極層,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偏光片,與所述第一面板重疊, 其中,第一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第二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二電極層,且所述第一電壓不同於所述第二電壓。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面板還包括: 配向膜,設置於所述第二電極層和所述第一介質層之間;以及 高阻抗膜,設置於所述配向膜和所述第二電極層之間。
  14.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高阻抗膜的表面阻抗是10 5Ω/□至10 10Ω/□。
  15. 如請求項13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高阻抗膜的材料包括導電聚合物、透明導電氧化物、金屬、奈米碳管、石墨烯或其組合。
  16.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還包括: 平凹透鏡和平凸透鏡,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設置於所述平凹透鏡和所述平凸透鏡之間。
  17.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還包括: 電致變色層,重疊於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偏光片。
  18.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在所述第一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二電極層之前,第三電壓施加於所述第一電極層和所述第二電極層。
  19. 如請求項18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電壓大於所述第二電壓,所述第三電壓大於所述第一電壓和所述第二電壓,且所述第三電壓小於或等於所述第一電壓的2.5倍。
  20.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電子裝置包括多個互相重疊的所述第一面板。
TW112108886A 2022-08-18 2023-03-10 電子裝置 TW2024096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890,282 2022-08-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9691A true TW202409691A (zh) 2024-03-0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99394B2 (ja) 液晶シリンドリカル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323113B2 (en) Tunable electro-optic liquid crystal lenses having resistive bridg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lenses
KR101205519B1 (ko) 가변 초점 거리를 갖는 적응성 전기 활성 렌즈
US10551716B2 (en) Lens device
JP4435795B2 (ja) 液晶光学デバイス
JP5334116B2 (ja) 低電圧駆動液晶レンズ
JP4833782B2 (ja) 液晶レンズ
US10613350B2 (en) Electrically focus-tunable lens and eyewear including the same
JP5776135B2 (ja) 低電圧駆動液晶レンズ
TW201426143A (zh) 電容性耦合電場控制裝置
CN105900000A (zh) 形成和电调谐空间非均匀光反射的方法和装置
KR102003928B1 (ko) 줌 액정 렌즈 유닛 및 그 액정 렌즈 구조
JP2011099999A (ja) 液晶光学デバイス
KR101976640B1 (ko) 유연 액정 프레넬 렌즈
KR20210050579A (ko) 가요성의, 조정 가능한 렌즈 파워 액정 셀 및 렌즈
JP2007240709A (ja) 多焦点眼鏡
TW202409691A (zh) 電子裝置
EP432528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220022838A (ko) 가변 광학 렌즈 및 이를 채용한 전자 장치
US1181574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tigmatic correction in electronically tunable prescription glasses
TWI817850B (zh) 電控液晶透鏡及複合式電控液晶透鏡
JP7395330B2 (ja) 光学機器および光学素子
JP2023060406A (ja) 光学素子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
CN110596968A (zh) 一种可变焦弧形柱状空腔液晶透镜
CN117795415A (zh) 用于菲涅尔透镜装置的电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