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7454A -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7454A
TW202407454A TW112114517A TW112114517A TW202407454A TW 202407454 A TW202407454 A TW 202407454A TW 112114517 A TW112114517 A TW 112114517A TW 112114517 A TW112114517 A TW 112114517A TW 202407454 A TW202407454 A TW 2024074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conductor
electronic photosensitive
module
photosensitiv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45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7505B (zh
Inventor
張臨安
蔡溫祐
程俊嘉
周明達
Original Assignee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7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750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7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74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與一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包含一可動部、一固定部、一彈性連接部及一導線部。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可動部。固定部環繞可動部設置。彈性連接部連接可動部與固定部,使得可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並且提供可動部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導線部包含複數導線單元,各導線單元由固定部電性連接至電子感光元件。各導線單元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且導體線路包含一空氣隔絕層,其位於導體線路的一外表面。藉此,可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

Description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本揭示內容係關於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與相機模組,且特別是一種應用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與相機模組。
近年來,可攜式電子裝置發展快速,例如智慧型電子裝置、平板電腦等,已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而裝載在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的相機模組與其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也隨之蓬勃發展。但隨著科技愈來愈進步,使用者對於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的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因此,發展一種可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遂成為產業上重要且急欲解決的問題。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藉由外表面覆蓋有空氣隔絕層的導體線路作為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導線單元,以增強導線單元的耐用度,並且使導線部對於可動部在驅動時可以保持低度的干擾性,更可進一步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與一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包含一可動部、一固定部、一彈性連接部及一導線部。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可動部。固定部環繞可動部設置。彈性連接部連接可動部與固定部,使得可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並且提供可動部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導線部包含複數導線單元,各導線單元由固定部電性連接至電子感光元件。各導線單元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且導體線路包含一空氣隔絕層,其位於導體線路的一外表面。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空氣隔絕層可包含一金屬氧化物材料和一半導體氧化物材料其中至少一者。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空氣隔絕層可包含一聚合物材料。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導體材料可為一金屬材料。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導體材料可為一合金材料。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導線單元可更包含一絕緣層,且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設置於絕緣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可於絕緣層上形成一導體線路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導線單元的絕緣層與導體線路層之間可設置有一連接層,連接層用於連接絕緣層與導體線路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總厚度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 mm < T < 1.35 mm。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可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於平行電子感光元件的一平面上移動。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可更包含一可動基座,其設置於可動部,且可動基座可為一塑膠防撞緩衝機構。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導線部的各導線單元之間可皆無實體接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彈性連接部與導線部之間可無實體接觸。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彈性連接部可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彎曲部分設置於彈性連接部的二端之間。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空氣隔絕層可完整包覆各導線單元的一外周。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空氣隔絕層可為一可見光吸收層。
依據前段所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導線單元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為Dc,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 mm < Dc < 0.25 mm。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2 mm < Dc < 0.20 mm。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包含如前述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一成像鏡頭模組及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成像鏡頭模組用於將一成像光線成像於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的電子感光元件上。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用於提供電子感光元件相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移動的一驅動力。
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如前述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與一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包含一可動部、一固定部、一彈性連接部及一導線部。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可動部。固定部環繞可動部設置。彈性連接部連接可動部與固定部,使得可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移動,並且提供可動部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其中初始位置是指可動部尚未相對於固定部移動的位置。導線部包含複數導線單元,各導線單元由固定部電性連接至電子感光元件。各導線單元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且導體線路包含一空氣隔絕層,其位於導體線路的一外表面。
本揭示內容透過外表面覆蓋有空氣隔絕層的導體線路作為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導線單元,藉此增強導線單元的耐用度,並且使導線部對於可動部在驅動時可以保持低度的干擾性,更可進一步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
詳細來說,導線部可以焊接的形式連接可動部與固定部,導線部也可為可動部與固定部延伸出來的一體結構。導體線路可由導體材料製成,可用於傳輸電子訊號。空氣隔絕層可用於防止導體線路產生氧化,並且保護導體線路避免產生斷裂,還可防止電路短路的情況發生。
各空氣隔絕層可包含一金屬氧化物材料和一半導體氧化物材料其中至少一者。藉此,可有較高效率的使導體線路與外界空氣隔絕。具體而言,空氣隔絕層可以是氧化鉻(Chromium Oxide)、二氧化鈦(TiO 2)、二氧化矽(SiO 2)、氧化鋁(Al 2O 3),但不以此為限。再者,氧化鉻可以進一步提升導體線路的延展性,進而防止導體線路產生斷裂。
各空氣隔絕層可包含一聚合物材料,其中聚合物材料可為聚對二甲苯(帕里綸,parylene),但並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聚合物材料的沉積速度較快,且具有較高的包覆效率,藉以提供量產的可行性。
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且導體材料可為一金屬材料。藉此,可提供高延展性的線路材料,並且具有較佳的導電能力。具體而言,金屬材料可以是銅(Cu)、銀(Ag)、鋁(Al)、金(Au),但不以此為限。或者,導體材料可為一合金材料。藉此,可降低生產成本,並且保持良好的電性。具體而言,合金材料可以是銅合金,以銅為主體摻雜鐵(Fe)、鋅(Zn)、錫(Sn)、鋁(Al)、鎳(Ni)、鈦(Ti)、鈷(Co)其中至少一者,但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銅合金可以包含99%的銅與1%的鈦。再者,導線單元的主體可以完全是以合金材料所製成。
各導線單元可更包含一絕緣層,且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設置於絕緣層。藉此,可提供導線單元足夠的支撐性,可避免導線單元變形鬆脫。再者,絕緣層可由聚醯亞胺(polyimide,PI)製成,但不以此為限。
各導線單元的導體線路可於絕緣層上形成一導體線路層。透過以層疊的方式製造,於製造上可更具有量產效率。
各導線單元的絕緣層與導體線路層之間可設置有一連接層,連接層用於連接絕緣層與導體線路層。藉此,可提升絕緣層與導體線路層之間的黏附性,使導體線路層不易脫落,且連接層可提供材料連接的匹配性。詳細來說,連接層可由鎳、氧化鋁、氧化鉻、鈀(Pd)、金、鉑(Pt)其中至少一者製成,但不以此為限。
可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於平行電子感光元件的一平面上移動。藉此,可提供光學影像穩定的功效。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可更包含一可動基座,其中可動基座設置於可動部,且可動基座可為一塑膠防撞緩衝機構。藉此,可限制可動部在一特定區域範圍內移動,以防止導線部與彈性連接部產生過度的變形,且進一步提升產品可靠度。
導線部的各導線單元之間可皆無實體接觸。藉此,提供較穩定的傳輸電子訊號,並且可預防訊號短路。
彈性連接部可與導線部之間無實體接觸。透過彈性連接部與導線部錯開設置的設計,可防止機構干涉,並預防訊號傳輸時產生錯誤。
彈性連接部可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其中彎曲部分設置於彈性連接部的二端之間。藉此,可平衡一平面上的移動量,並且提高彈性元件的可靠度。
各空氣隔絕層可完整包覆各導線單元的一外周。透過完整包覆以確保導線單元可完全與外界空氣隔絕。
各空氣隔絕層可為一可見光吸收層。藉此,可降低產生雜散光的機率。詳細來說,空氣隔絕層的外觀可為黑色的表面以吸收可見光,藉以防止產生反射光線。
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總厚度為T,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10 mm < T < 1.35 mm。藉此,可提供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小型化的可行性。
導線單元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為Dc,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1 mm < Dc < 0.25 mm。藉此,可確保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在移動時導線單元之間不會互相撞擊。另外,其可滿足下列條件:0.02 mm < Dc < 0.20 mm。藉此,可具有更靈活的佈線設計,且可減少導線部的空間占比,以達到模組微型化。進一步來說,各二相鄰的導線單元之間可具有空氣間隔,使各導線單元可各自獨立設置,藉以減少導線間的訊號干擾。
上述本揭示內容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中的各技術特徵皆可組合配置,而達到對應之功效。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相機模組,其中相機模組包含前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一成像鏡頭模組及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成像鏡頭模組用於將一成像光線成像於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的電子感光元件上。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用於提供電子感光元件相對於成像鏡頭模組移動的一驅動力。詳細來說,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可以包含光學影像穩定線圈以及與其對應設置的磁石,其中光學影像穩定線圈可為一種晶圓級線圈(Chip coils),是由晶圓製造而來的微型線圈,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再者,相機模組可更包含一自動對焦驅動件,自動對焦驅動件可包含自動對焦線圈以及與其對應設置的磁石,用於提供成像鏡頭模組相對於電子感光元件移動的驅動力。
本揭示內容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其中電子裝置包含前述的相機模組。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方式與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1A圖,其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方式中相機模組10的分解圖。由第1A圖可知,相機模組10包含一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圖未標示)、一成像鏡頭模組11、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圖未標示)、一自動對焦驅動件(圖未標示)及一濾光片14。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包含一電子感光元件12、一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一可動基座15及一固定基座16,其中電子感光元件12設置於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但本揭示內容提供的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可配合其他電子感光元件,並不以第一實施方式為限。成像鏡頭模組11用於將一成像光線成像於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的電子感光元件12上,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用於提供電子感光元件12相對於成像鏡頭模組11移動的一驅動力,濾光片14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11的像側以及電子感光元件12的物側,且可動基座15可為一塑膠防撞緩衝機構。
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可包含一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及複數固定磁石112,其中固定磁石112與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對應設置。再者,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可為一種晶圓級線圈,換言之,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可為由晶圓所製造的微型線圈,但並不以此為限。第一實施方式中,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的數量為四,且固定磁石112的數量為四,但並不以此為限。
自動對焦驅動件可包含一自動對焦線圈121、複數固定磁石122、一上彈簧片123、一磁石固定件124、複數感測元件125、複數感測磁石126及一下彈簧片127,其中固定磁石122與自動對焦線圈121對應設置,且可用於提供成像鏡頭模組11相對於電子感光元件12移動的驅動力;上彈簧片123與下彈簧片127分別設置於成像鏡頭模組11的物側與像側,且上彈簧片123與下彈簧片127相對設置;磁石固定件124與固定基座16之間不會產生相對位移,且固定磁石112、122可固定於磁石固定件124;感測元件125分別與部分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與部分感測磁石126對應設置,其中感測元件125用於偵測與其對應的感測磁石126的相對位置。第一實施方式中,固定磁石122的數量為二,感測元件125的數量為三,且感測磁石126的數量為二,但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1B圖至第1F圖,其中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立體圖,第1C圖繪示依照第1B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沿剖線1C-1C的截面示意圖,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平面示意圖,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部分示意圖,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另一部分示意圖。由第1A圖至第1F圖可知,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包含一可動部131、一固定部132、一彈性連接部133及一導線部134,其中電子感光元件12與可動基座15設置於可動部131,透過可動基座15設置於可動部131可限制可動部131在一特定區域範圍內移動,可防止導線部134與彈性連接部133產生過度的變形,藉此提升產品可靠度;固定部132環繞可動部131設置;彈性連接部133連接可動部131與固定部132,使得可動部131可相對於固定部132移動,並且提供可動部131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彈性連接部133與導線部134之間無實體接觸,透過彈性連接部133與導線部134錯開設置的設計,可防止機構干涉,並預防訊號傳輸時產生錯誤;可動部131可相對於固定部132於平行電子感光元件12的一平面上移動,藉以提供光學影像穩定的功效;導線部134包含複數導線單元140,各導線單元140由固定部132電性連接至電子感光元件12,且導線部134的各導線單元140之間皆無實體接觸,藉以可提供較穩定的傳輸電子訊號,並可預防訊號短路。
由第1D圖與第1F圖可知,彈性連接部133可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135,其中彎曲部分135設置於彈性連接部133的二端之間。藉此,平衡一平面上的移動量,並且提高彈性元件的可靠度。
由第1E圖與第1F圖可知,可動部131具有電訊號傳輸部分P1與彈性支撐部分P3,且固定部132具有電訊號傳輸部分P2與彈性支撐部分P4,其中導線部134可為可動部131與固定部132延伸出來的一體結構,即導線單元140為電訊號傳輸部分P1、P2延伸形成的一體結構,使電訊號能夠於可動部131與固定部132之間傳輸,而彈性支撐部分P3、P4用於連接彈性連接部133,提供固定部132與可動部131的支撐性,並且提供可動部131於一平面上的自由度,並使導線部134不易受到損壞。
進一步來說,電訊號傳輸部分P1、P2可用於傳輸電子感光元件12的電訊號,亦可用於傳輸光學影像穩定線圈111的電訊號,也可用於傳輸感測元件125的電訊號。
由第1C圖可知,各導線單元140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141,且導體線路141包含一空氣隔絕層142,其中空氣隔絕層142位於導體線路141的一外表面。具體而言,透過外表面覆蓋有空氣隔絕層142的導體線路141作為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導線單元140,藉此增強導線單元140的耐用度,並且使導線部134對於可動部131在驅動時可以保持低度的干擾性,更可進一步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
各空氣隔絕層142可完整包覆各導線單元140的一外周,藉以確保導線單元140可完全與外界空氣隔絕,其中空氣隔絕層142可用於防止導體線路141產生氧化,並且保護導體線路141避免產生斷裂,還可防止電路短路的情況發生。再者,各空氣隔絕層142可為一可見光吸收層以降低產生雜散光的機率,其中空氣隔絕層142的外觀可為黑色的表面以吸收可見光,防止產生反射光線。
各導線單元140可更包含一絕緣層143,且各導線單元140的導體線路141設置於絕緣層143。藉此,可提供導線單元140足夠的支撐性,可避免導線單元140變形鬆脫。進一步來說,各導線單元140的導體線路141於絕緣層143上形成一導體線路層(圖未標示),各導線單元140的絕緣層143與導體線路層之間設置有一連接層144,且連接層144用於連接絕緣層143與導體線路層。藉此,透過層疊的方式製造可於製造上更具有量產效率,且透過連接層144可提升絕緣層143與導體線路層之間的黏附性,使導體線路層不易脫落,其中連接層144可提供材料連接的匹配性。詳細來說,連接層144可由鎳、氧化鋁、氧化鉻、鈀、金、鉑其中至少一者製成,但並不以此為限。
各空氣隔絕層142可包含一金屬氧化物材料和一半導體氧化物材料其中至少一者,其中空氣隔絕層142可以是氧化鉻、二氧化鈦、二氧化矽、氧化鋁,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有較高效率的使導體線路141與外界空氣隔絕。再者,氧化鉻可以進一步提升導體線路141的延展性,進而防止導體線路141產生斷裂。
各空氣隔絕層142可包含一聚合物材料,其中聚合物材料可為聚對二甲苯,但並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聚合物材料的沉積速度較快,且具有較高的包覆效率,藉以提供量產的可行性。
各導線單元140的導體線路141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導體線路141可用於傳輸電子訊號,且導體材料可為一金屬材料,其中金屬材料可以是銅、銀、鋁、金,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高延展性的線路材料,並且具有較佳的導電能力。或者,導體材料可為一合金材料,其中合金材料可以是銅合金,以銅為主體摻雜鐵、鋅、錫、鋁、鎳、鈦、鈷其中至少一者,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而言,銅合金可以包含99%的銅與1%的鈦。藉此,可降低生產成本,並且保持良好的電性。
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是以絕緣層143為主體且由聚醯亞胺製成,導體線路141由銅製成,連接層144由鎳製成,空氣隔絕層142由氧化鉻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由第1B圖與第1C圖可知,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總厚度為T;導線單元1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1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1A條件。
表1A
T (mm) 0.8 Dc (mm) 0.06
請參照第1G圖與第1H圖,其中第1G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13的立體圖,第1H圖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沿剖線1H-1H的截面示意圖。由第1G圖與第1H圖可知,導線單元140是以絕緣層143為主體且由聚醯亞胺製成,導體線路141由銀製成,連接層144由氧化鋁製成,空氣隔絕層142由二氧化矽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由第1H圖可知,導線單元1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1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1B條件。
表1B
Dc (mm) 0.07
請參照第1I圖,其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的截面示意圖。由第1I圖可知,導線單元140是以絕緣層143為主體且由聚醯亞胺製成,導體線路141由鋁製成,連接層144由鈀製成,空氣隔絕層142由聚對二甲苯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1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1C條件。
表1C
Dc (mm) 0.03
請參照第1J圖,其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四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的截面示意圖。由第1J圖可知,導線單元140是以絕緣層143為主體且由聚醯亞胺製成,導體線路141由99%的銅與1%的鈦製成,連接層144由氧化鉻製成,空氣隔絕層142由聚對二甲苯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第一實施方式的第四實施例中,導線單元1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1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1D條件。
表1D
Dc (mm) 0.19
<第二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2A圖至第2E圖,其中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立體圖,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沿剖線2B-2B的截面示意圖,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平面示意圖,第2D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部分示意圖,第2E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另一部分示意圖。由第2A圖至第2E圖可知,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包含一可動部231、一固定部232、一彈性連接部233及一導線部234,其中第二實施方式的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可設置於第一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10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但並不以此為限。進一步來說,其中固定部232環繞可動部231設置;彈性連接部233連接可動部231與固定部232,使得可動部231可相對於固定部232移動,並且提供可動部231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彈性連接部233與導線部234之間無實體接觸,透過彈性連接部233與導線部234錯開設置的設計,可防止機構干涉,並預防訊號傳輸時產生錯誤;導線部234包含複數導線單元240。
由第2C圖與第2E圖可知,彈性連接部233可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235,其中彎曲部分235設置於彈性連接部233的二端之間。藉此,平衡一平面上的移動量,並且提高彈性元件的可靠度。
由第2D圖與第2E圖可知,可動部231具有電訊號傳輸部分P1與彈性支撐部分P3,且固定部232具有電訊號傳輸部分P2與彈性支撐部分P4,其中導線部234可以焊接形式與可動部231與固定部232連接,即電訊號傳輸部分P1、P2可以焊接的方式與導線單元240連接,使電訊號能夠於可動部231與固定部232之間傳輸,而彈性支撐部分P3、P4用於連接彈性連接部233,提供固定部232與可動部231的支撐性,並且提供可動部231於一平面上的自由度,並使導線部234不易受到損壞。
由第2B圖可知,各導線單元240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241,且導體線路241包含複數空氣隔絕層242a、242b,其中空氣隔絕層242b位於導體線路241的一外表面,且空氣隔絕層242a位於空氣隔絕層242b的一外表面。具體而言,透過外表面覆蓋有空氣隔絕層242a、242b的導體線路241作為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導線單元240,藉此增強導線單元240的耐用度,並且使導線部234對於可動部231在驅動時可以保持低度的干擾性,更可進一步提供較高訊雜比的電子訊號傳輸。
各空氣隔絕層242a、242b可完整包覆各導線單元240的一外周,藉以確保導線單元240可完全與外界空氣隔絕,且各空氣隔絕層242a、242b可為一可見光吸收層以降低產生雜散光的機率,其中空氣隔絕層242a、242b的外觀可為黑色的表面以吸收可見光,防止產生反射光線。再者,空氣隔絕層242a、242b可用於防止導體線路241產生氧化,並且保護導體線路241避免產生斷裂,還可防止電路短路的情況發生。
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是以導體線路241為主體,且導線單元240的主體可完全是以合金材料所製成,其中導體線路241由99%的銅與1%的鈦製成,空氣隔絕層242a為聚對二甲苯薄膜,空氣隔絕層242b為二氧化鉻薄膜,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由第2A圖與第2B圖可知,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總厚度為T;導線單元2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2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2A條件。
表2A
T (mm) 0.45 Dc (mm) 0.09
請參照第2F圖與第2G圖,其中第2F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23的立體圖,第2G圖繪示依照第2F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沿剖線2G-2G的截面示意圖。由第2F圖與第2G圖可知,導體線路241包含一空氣隔絕層242,其中空氣隔絕層242位於導體線路241的一外表面。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是以導體線路241為主體,導線單元240的主體可完全是以合金材料所製成,其中導體線路241由98%的銅與2%的鋁製成,空氣隔絕層242由氧化鋁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由第2G圖可知,導線單元2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2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2B條件。
表2B
Dc (mm) 0.14
請參照第2H圖,其繪示依照第2F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的截面示意圖。由第2H圖可知,導線單元240是以導體線路241為主體,導線單元240的主體可由金屬材料或合金材料所製成,其中導線單元240由銅製成,空氣隔絕層242由聚對二甲苯製成,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240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240之間的間距為Dc,所述參數滿足下列表2C條件。
表2C
Dc (mm) 0.07
<第三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3A圖與第3B圖,其中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的示意圖,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3A圖與第3B圖可知,電子裝置30係一智慧型手機,電子裝置30包含一相機模組及一使用者介面31。進一步來說,相機模組為超廣角相機模組32、高畫素相機模組33及攝遠相機模組34,且使用者介面31為觸控螢幕,但並不以此為限。具體而言,相機模組可為前述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使用者透過使用者介面31進入拍攝模式,其中使用者介面31用於顯示畫面,且可用於手動調整拍攝視角以切換不同的相機模組。此時相機模組匯集成像光線在相機模組的一電子感光元件(圖未繪示)上,並輸出有關影像的電子訊號至成像訊號處理元件(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35。
由第3B圖可知,因應電子裝置3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30可更包含光學防手震組件(圖未繪示),進一步地,電子裝置30可更包含至少一對焦輔助模組(圖未標示)及至少一感測元件(圖未繪示)。對焦輔助模組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36、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30中相機模組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3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此外,使用者可由使用者介面31直接目視到相機的拍攝畫面,並在使用者介面31上手動操作取景範圍,以達成所見即所得的自動對焦功能。
進一步來說,相機模組、光學防手震組件、感測元件及對焦輔助模組可設置在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FPC)(圖未繪示)上,並透過一連接器(圖未繪示)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35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當前的電子裝置如智慧型手機具有輕薄的趨勢,將相機模組與相關元件配置於軟性電路板上,再利用連接器將電路彙整至電子裝置的主板,可滿足電子裝置內部有限空間的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並獲得更大的裕度,亦使得其相機模組的自動對焦功能藉由電子裝置的觸控螢幕獲得更靈活的控制。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可包含複數感測元件及複數對焦輔助模組,感測元件及對焦輔助模組設置在軟性電路板及另外至少一軟性電路板(圖未繪示),並透過對應的連接器電性連接成像訊號處理元件35等相關元件以執行拍攝流程。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圖未繪示),感測元件及輔助光學元件亦可依機構設計及電路佈局需求設置於電子裝置的主板或是其他形式的載板上。
此外,電子裝置30可進一步包含但不限於顯示單元(Display)、控制單元(Control Unit)、儲存單元(Storage Unit)、暫儲存單元(RAM)、唯讀儲存單元(ROM)或其組合。
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拍攝的影像示意圖。由第3C圖可知,以超廣角相機模組32可拍攝到較大範圍的影像,具有容納更多景色的功能。
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拍攝的另一影像示意圖。由第3D圖可知,以高畫素相機模組33可拍攝一定範圍且兼具高畫素的影像,具有高解析低變形的功能。
第3E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30拍攝的另一影像示意圖。由第3E圖可知,以攝遠相機模組34具有高倍數的放大功能,可拍攝遠處的影像並放大至高倍。
由第3C圖至第3E圖可知,由具有不同焦距的相機模組進行取景,並搭配影像處理的技術,可於電子裝置30實現變焦的功能。
<第四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40的示意圖。由第4圖可知,電子裝置40係一智慧型手機,且電子裝置40包含一相機模組。進一步來說,相機模組為超廣角相機模組411、412、廣角相機模組413、414、攝遠相機模組415、416、417、418及TOF模組(Time-Of-Flight:飛時測距模組)419,而TOF模組419另可為其他種類的相機模組,並不限於此配置方式。具體而言,相機模組可為前述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再者,攝遠相機模組417、418用於轉折光路,但本揭示內容不以此為限。
因應電子裝置40的相機規格,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光學防手震組件(圖未繪示),進一步地,電子裝置40可更包含至少一對焦輔助模組(圖未標示)及至少一感測元件(圖未繪示)。對焦輔助模組可以是補償色溫的閃光燈模組420、紅外線測距元件、雷射對焦模組等,感測元件可具有感測物理動量與作動能量的功能,如加速計、陀螺儀、霍爾元件(Hall Effect Element),以感知使用者的手部或外在環境施加的晃動及抖動,進而有利於電子裝置40中相機模組配置的自動對焦功能及光學防手震組件的發揮,以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有助於依據本揭示內容的電子裝置40具備多種模式的拍攝功能,如優化自拍、低光源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動態範圍成像)、高解析4K(4K Resolution)錄影等。
另外,第四實施方式與第三實施方式其餘的元件之結構及配置關係皆相同,在此將不另贅述。
<第五實施方式>
請參照第5A圖至第5C圖,其中第5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50的示意圖,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50的另一示意圖,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50的另一示意圖。由第5A圖至第5C圖可知,車輛工具50包含複數相機模組51。第五實施方式中,相機模組51的數量為六,且相機模組51可為前述第一實施方式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但並不以此數量為限。
由第5A圖與第5B圖可知,相機模組51為車用相機模組,且相機模組51中二者分別位於左右後照鏡的下方,且用於擷取一視角θ的影像資訊。具體而言,視角θ可滿足下列條件:40度< θ <90度。藉此,可擷取左右二旁車道範圍內的影像資訊。
由第5B圖可知,相機模組51中另二者可設置於車輛工具50內部的空間。具體而言,所述二相機模組51分別設置於靠近車內後視鏡的位置與靠近後車窗的位置。再者,相機模組51中另可分別設置於車輛工具50左右後照鏡的非鏡面,但並不以此為限。
由第5C圖可知,相機模組51中再二者可設置於車輛工具50的前端與後端的位置,其中透過相機模組51於車輛工具50的前端與後端及左右後照鏡的下方的配置,有助於駕駛人藉此獲得駕駛艙以外的外部空間資訊,例如外部空間資訊I1、I2、I3、I4,但並不以此為限。藉此,可提供更多視角以減少死角,進而有助於提升行車安全。再者,透過將相機模組51設置於車輛工具50的四周,有助於辨識車輛工具50外的路況資訊,以助於實現自動輔助駕駛的功能。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與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51:相機模組 11:成像鏡頭模組 12:電子感光元件 13,23:可移動式電路元件 14:濾光片 15:可動基座 16:固定基座 111: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12,122:固定磁石 121:自動對焦線圈 123:上彈簧片 124:磁石固定件 125:感測元件 126:感測磁石 127:下彈簧片 131,231:可動部 132,232:固定部 133,233:彈性連接部 134,234:導線部 135,235:彎曲部分 140,240:導線單元 141,241:導體線路 142,242,242a,242b:空氣隔絕層 143:絕緣層 144:連接層 30,40:電子裝置 31:使用者介面 32,411,412:超廣角相機模組 33:高畫素相機模組 34,415,416,417,418:攝遠相機模組 35:成像訊號處理元件 36,420:閃光燈模組 413,414:廣角相機模組 419:TOF模組 50:車輛工具 P1,P2:電訊號傳輸部分 P3,P4:彈性支撐部分 I1,I2,I3,I4:外部空間資訊 T: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總厚度 Dc:各二相鄰導線單元之間的間距 θ:視角
第1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一實施方式中相機模組的分解圖; 第1B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立體圖; 第1C圖繪示依照第1B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沿剖線1C-1C的截面示意圖; 第1D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平面示意圖; 第1E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部分示意圖; 第1F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另一部分示意圖; 第1G圖繪示依照第1A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立體圖; 第1H圖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導線單元沿剖線1H-1H的截面示意圖; 第1I圖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的截面示意圖; 第1J圖繪示依照第1G圖第一實施方式的第四實施例中導線單元的截面示意圖; 第2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立體圖; 第2B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導線單元沿剖線2B-2B的截面示意圖; 第2C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平面示意圖; 第2D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部分示意圖; 第2E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一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另一部分示意圖; 第2F圖繪示依照第2A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立體圖; 第2G圖繪示依照第2F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二實施例中導線單元沿剖線2G-2G的截面示意圖; 第2H圖繪示依照第2F圖第二實施方式的第三實施例中導線單元的截面示意圖; 第3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3B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的另一示意圖; 第3C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拍攝的影像示意圖; 第3D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拍攝的另一影像示意圖; 第3E圖繪示依照第3A圖第三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拍攝的另一影像示意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四實施方式中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第5A圖繪示依照本揭示內容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的示意圖; 第5B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的另一示意圖;以及 第5C圖繪示依照第5A圖第五實施方式中車輛工具的另一示意圖。
10:相機模組
11:成像鏡頭模組
12:電子感光元件
13:可移動式電路元件
14:濾光片
15:可動基座
16:固定基座
111:光學影像穩定線圈
112,122:固定磁石
121:自動對焦線圈
123:上彈簧片
124:磁石固定件
125:感測元件
126:感測磁石
127:下彈簧片
131:可動部

Claims (20)

  1. 一種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包含: 一電子感光元件;以及 一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包含: 一可動部,該電子感光元件設置於該可動部; 一固定部,該固定部環繞該可動部設置; 一彈性連接部,連接該可動部與該固定部,使得該可動部可相對於該固定部移動,並且提供該可動部回復至一初始位置的一回復力;及 一導線部,包含複數導線單元,各該導線單元由該固定部電性連接至該電子感光元件; 其中,各該導線單元包含至少一導體線路,且該至少一導體線路包含一空氣隔絕層,其位於該至少一導體線路的一外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空氣隔絕層包含一金屬氧化物材料和一半導體氧化物材料其中至少一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空氣隔絕層包含一聚合物材料。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導線單元的該至少一導體線路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該導體材料為一金屬材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導線單元的該至少一導體線路是由一導體材料製成,該導體材料為一合金材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導線單元更包含一絕緣層,且各該導線單元的該至少一導體線路設置於該絕緣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導線單元的該至少一導體線路於該絕緣層上形成一導體線路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導線單元的該絕緣層與該導體線路層之間設置有一連接層,該連接層用於連接該絕緣層與該導體線路層。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可移動式電路元件的總厚度為T,其滿足下列條件: 0.10 mm < T < 1.35 mm。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可動部可相對於該固定部於平行該電子感光元件的一平面上移動。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更包含: 一可動基座,其設置於該可動部,該可動基座為一塑膠防撞緩衝機構。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導線部的各該導線單元之間皆無實體接觸。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彈性連接部與該導線部之間無實體接觸。
  1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彈性連接部包含至少一彎曲部分,該至少一彎曲部分設置於該彈性連接部的二端之間。
  1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空氣隔絕層完整包覆各該導線單元的一外周。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該空氣隔絕層為一可見光吸收層。
  1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該些導線單元中至少四者相鄰設置,各二相鄰導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為Dc,其滿足下列條件: 0.01 mm < Dc < 0.25 mm。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其中各二該相鄰導線單元之間的間距為Dc,其滿足下列條件: 0.02 mm < Dc < 0.20 mm。
  19. 一種相機模組,包含: 如請求項1所述的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 一成像鏡頭模組,該成像鏡頭模組用於將一成像光線成像於該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的該電子感光元件上;以及 一光學影像穩定驅動件,用於提供該電子感光元件相對於該成像鏡頭模組移動的一驅動力。
  20.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如請求項19所述的相機模組。
TW112114517A 2022-08-03 2023-04-19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827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70286P 2022-08-03 2022-08-03
US63/370,286 2022-08-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7505B TWI827505B (zh) 2023-12-21
TW202407454A true TW202407454A (zh) 2024-02-16

Family

ID=8755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4517A TWI827505B (zh) 2022-08-03 2023-04-19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48845A1 (zh)
EP (1) EP4319177A1 (zh)
CN (2) CN117528214A (zh)
BR (1) BR102023015490A2 (zh)
TW (1) TWI82750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16348B2 (en) * 2015-11-05 2019-12-24 Mems Drive Inc. MEMS actuator package architecture
TWI657306B (zh) * 2016-03-15 2019-04-21 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陣列攝像模組及其模塑感光組件、線路板組件和製造方法以及電子設備
US10863094B2 (en) * 2017-07-17 2020-12-08 Apple Inc. Camera with image sensor shifting
WO2019240538A1 (ko) * 2018-06-15 2019-12-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장치
KR20200097086A (ko) * 2019-02-07 2020-08-1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11959364U (zh) * 2019-04-19 2020-11-17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感光组件驱动机构
JP2020106845A (ja) * 2020-02-10 2020-07-09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体、駆動システムおよび撮像装置
US20230171498A1 (en) * 2020-06-17 2023-06-01 Lg Innotek Co., Lt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019128A1 (en) * 2020-07-17 2022-01-20 MEMS Drive (Nanjing) Co., Ltd. MEMS Assembly Process Flow
US10965848B1 (en) * 2020-12-01 2021-03-30 Sheba Microsystems Inc. MEMS electrostatic actuator for super resolution and autofocus in cameras
KR20220092109A (ko) * 2020-12-24 2022-07-01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센서 구동 장치
TWI759114B (zh) * 2021-01-20 2022-03-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影像穩定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19177A1 (en) 2024-02-07
BR102023015490A2 (pt) 2024-02-20
CN117528214A (zh) 2024-02-06
CN220342398U (zh) 2024-01-12
US20240048845A1 (en) 2024-02-08
TWI827505B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07985A1 (zh) 成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US11178323B2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JP2010134449A (ja) カメラボディ、交換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
US11252331B2 (en) Optical system
JP7364791B2 (ja) イメージセンサー用基板
CN114513588B (zh) Sma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KR101133135B1 (ko) 이미지 센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US11119294B2 (en) Optical system
US20240040257A1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840060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827505B (zh) 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JP2009080166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端末
TWI666504B (zh) 鏡頭驅動裝置、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244589A (zh) 感測器驅動裝置
TW202403790A (zh) 可移動式電路元件、可移動式電子感光模組、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US11624893B2 (en) Photosensitive element driving mechanism
US20240007748A1 (en) Shiftable circuit element, shiftable image sensor module,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796995B (zh) 光學影像穩定驅動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3542579A (zh) 图像传感器防抖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230371170A1 (en) Camera module
WO2022147839A1 (zh) 线路板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40022803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4203629A1 (en) Camera module
KR20230000359A (ko) 회로기판,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기기
CN115568117A (zh) 弹性线路板的制作方法、弹性线路板、防抖组件以及摄像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