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5306A - 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 - Google Patents
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405306A TW202405306A TW112120252A TW112120252A TW202405306A TW 202405306 A TW202405306 A TW 202405306A TW 112120252 A TW112120252 A TW 112120252A TW 112120252 A TW112120252 A TW 112120252A TW 202405306 A TW202405306 A TW 20240530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on
- wind power
- floating
- offshore wind
- ai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30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1 fibre-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643 water by ty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35/00—Vessels or similar float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3B35/44—Floating buildings, stores, drilling platforms, or workshops, e.g. carrying water-oil separat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B—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EQUIPMENT FOR SHIPPING
- B63B7/00—Collapsible, foldable, inflatable or like vessels
- B63B7/06—Collapsible, foldable, inflatable or like vessels having parts of non-rigid material
- B63B7/08—Inflatab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3/00—Assembly, mounting or commissioning of wind motors;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ing wind motor components
- F03D13/2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 F03D13/25—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or supporting wind motors; Masts or towers for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ffshore install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ind Motors (AREA)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5)具備:浮體底座(10),其係豎立設置有風車塔(1),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11);以及空氣量調節單元(20),其係調節隔著前述浮體底座(10)的中央而互相對向的前述空氣室(11)內的空氣量;前述空氣室(11)分別具有開放的底部、以及將空氣室(11)內隔成空氣層(17)與水層(18)的鬆弛狀態的柔軟膜體(16),藉此而無設置場所的限制,穩定性佳,也適用於20MW級以上的超大型風力發電。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適合浮體式海洋上風力發電的浮體構造物。
作為地球暖化對策,取代火力發電,促進不排放二氧化碳、不依靠化石燃料的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重要的搭配之一。風力發電之中,從海洋上風力發電因可持續得到比陸地上更大的風力這點或人員受害風險低這點考量,也被促進引用。
如圖8所示,傳統的海洋上風力發電分為A的著地式、以及B~E的浮體式兩大種類的構造。著地式是將支撐構造物埋入並固定於海底7的構造。適合於海底7的地形緩和傾斜的平淺海域,大多為歐洲附近的海域所採用。然而,著地式由於水深一變深,成本就會變高這點,或者仰賴於地基的強度,在軟弱地基的海底7設置困難這點,所以有設置場所受制的缺點。
另一方面,浮體式是將浮體構造物和海底7以錨等繫泊手段拴繫的構造。相較於著地式,即使水深變深也可以建設,所以如日本周邊,在水深較深的海域,浮體式是適合海洋上風力發電的構造。然而,現狀的浮體構造物在波浪中的搖動性能或建設成本方面存有課題,希望推動研究開發。
根據浮體的構造,具代表性的傳統的浮體式海洋上風力發電設備分類成B的駁船(barge)型、C的半潛(semi-submersible)型、D的張力腿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TLP)型、E的圓柱(spar)型四種。
E的圓柱(spar)型乃係柱狀且重心在比浮體中心低的位置而得到回復性的構造(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一連串的作業步驟容易,可移動零件少,建設成本低於他種構造物。然而,在組合、運輸及設置時存在搬運的課題,大型風車的設置受限於水深較深的海域。此外,吃水深,所以無法回港進行大改建。
C的半潛(semi-submersible)型乃係以複數支柱及連接該等支柱的水平構件構成,使浮體沉到預定吃水的半潛水型構造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由於位於海面6附近的浮體部分小,所以較易傾斜,但另一方面,不易受波浪的影響,連波浪條件嚴酷之處都可適用。是適合設於海上的浮體形式。可在港灣周邊大規模改建。然而,構造上,為了維持足夠的浮力與回復性,需重視品質,由於焊接連接的構件多,複雜的構造使得加工困難,所以建設費用會增加。
D的TLP型是利用張力繫住潛入海底7的構造物與浮體構造物(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由於大的負荷藉由拉伸繫泊而作用於繫泊錨,繫泊力的變動較大,所以設置步驟困難,大多需要特別訂購之設置用的船舶。由於以海底7的地基堅固支撐,所以仰賴於地基強度。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2020/2097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國際公開2017/22087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國際公開2015/000909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如前述,著地式海洋上風力發電與浮體式海洋上風力發電,分別具有設置場所的限制或波浪中的穩定性、以及建設成本的問題。
本發明係以解決上述問題為課題,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没有設置場所的限制,波浪中的穩定性佳,也適用於20MW級以上的超大型風力發電的浮體構造物。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在作為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方面,係一種支撐風車塔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採用如下的構成:前述浮體構造物具備:浮體底座,其係豎立設置有前述風車塔,且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以及空氣量調節單元,其係調節隔著前述浮體底座的中央而互相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內的空氣量;前述空氣室分別具有開放的底部、以及將空氣室內隔成空氣層與水層的鬆弛狀態的柔軟膜體。
在作為前述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的空氣量調節單元的實施形態方面,前述空氣量調節單元採用具有連通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彼此的空氣通路、以及開關前述空氣通路連通的開關閥之構成;此外,前述空氣量調節單元採用進一步具有設於前述空氣通路上的送風機之構成;此外,前述開關閥採用檢測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內的壓力差,當前述壓力差超過預定值時,使空氣通路連通之構成。
再者,在作為前述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的浮體底座的實施形態方面,前述浮體底座採用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之構成;此外,前述浮體底座採用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之構成;此外,前述浮體底座採用具有形成於中央附近的空洞之構成;此外,前述浮體底座採用在周圍或上面具有預備浮力單元之構成;此外,前述浮體底座採用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之構成;此外,前述空氣室採用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之構成。
[發明功效]
本發明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藉由採用上述構成,可縮小波浪造成的搖動或強風造成的傾斜,可廉價地建設穩定的浮體構造物。
此外,本發明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未仰賴於海底的地基強度,即使是較淺水深的海域也可以設置,所以可以在比傳統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的浮體構造物更寬廣的範圍活用。
[用以實施發明的形態]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具體化的實施形態,參照圖面進行說明。
在圖1中,1為被直立的塔2所支撐且具備以輪轂(轉子)3為中心而旋轉的葉片4的風力發電用的風車塔,5為藉由支撐構造部9從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1且浮在海面6上的浮體構造物,30為將前述浮體構造物5藉由繫泊鏈8繫在海底7的轉塔(turret)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如圖2~圖4所示,浮體構造物5具備:浮體底座10,其係上面豎立設置有前述塔2,且被底部開放的複數個空氣室11;以及空氣量調節單元20,其係調節隔著前述浮體底座10的中央而互相對向的前述空氣室11內的空氣量。此外,本實施形態中,風車塔1豎立設置於浮體底座10的中央附近,但是風車塔1視需要豎立設置在除了浮體底座10的中央附近以外的偏置位置亦無妨。
浮體底座10具備:平坦的上壁12,其係前述塔2豎立設置於中央附近;周壁13,其係從前述上壁12的周邊向下方延伸,從上壁12的周邊包圍下方空間;以及間隔壁14,其係從前述上壁12的下面以和到周壁13下端的長度相同的長度垂下,將前述周壁13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11a~11h。
被劃分成複數個且底部開放的空氣室11a~11h,係利用由柔軟的素材構成的膜體16在鬆弛的狀態下與周壁13及間隔壁14的內側接合,隔成空氣層17與水層18。此處,所謂柔軟的素材,係聚酯或聚丙烯等素材,具有在空氣層17與水層18之間追隨波形的功能。再者,膜體16無需在氣密狀態下與周壁13及間隔壁14接合,空氣或水因破損等因素而稍微進出亦無妨。
在本實施形態中,浮體底座10係上壁12的平面形狀為正方形,且藉由間隔壁14將周壁13的內側劃分成8室的空氣室11a~11h,但上壁12的平面形狀亦可為圓形或正多角形等,亦可為將空氣室11按照上壁12的平面形狀劃分成適當的室數。此外,浮體底座10也可以是製作複數個具有底部開放的空氣室11的浮體模組,將複數個前述浮體模組在塔2的周圍作接合配置而成的浮體底座。
而且,在浮體底座10因波浪或強風而搖動大時,為了增加回復力,在周壁13的外周側設有預備浮力單元15(在本實施形態為4個),並且在上壁12的上面設有預備水密區劃(預備浮力單元)15a(在本實施形態為4個),但此等預備浮力單元15及15a可視需要作設置。
膜體16為了追隨波形,在鬆弛的狀態下,周邊的接合部與作為空氣室11的內壁的周壁13及間隔壁14接合,所以浮體底座10的傾斜角度大時,膜體16的一部分可能會從空氣室11的底部露出。於是,為了應付膜體16的露出,可在空氣室11的底部設置作為露出防止構件的格柵(grid)構件19。
如圖4及圖5所示,浮體構造物5在作為調節隔著前述浮體底座10的中央而互相對向的空氣室11內的空氣量的空氣量調節單元20方面,具備:空氣通路21,其係連通對向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開關閥22,其係開關前述空氣通路21的連通;送風機23,其係設於前述空氣通路21上;以及壓力感測器24,其係分別檢測對向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
如圖2及圖3(a)所示,在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空氣量調節單元20的空氣通路21設置成將對向的空氣室11a和11e、以及空氣室11c和11g連通,但取而代之,空氣通路21也可以設置成將對向的空氣室11b和11f、以及空氣室11d和11h連通,此外,關於空氣室11a~11h,空氣通路21也可以設置成將所有對向的空氣室11彼此連通。
空氣量調節單元20係藉由前述壓力感測器24檢測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在檢測到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差為預定值以內時,設定成關閉開關閥22,另一方面,在檢測到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差超過預定值時,設定成開啟開關閥22。此外,送風機23係前述開關閥22開啟時,輔助從壓力高的一方的空氣室11向壓力低的空氣室11,通過空氣通路21發送空氣的送風機。空氣通路21採用送風阻力少的材料、形狀。
如圖3(b)及圖4所示,單點繫泊單元30採用轉塔形式,該轉塔係設置於形成於浮體底座10上的複數個空氣室11a~11h所包圍的空洞31的中央,以單點繫泊防止浮體構造物5的漂流。在本實施形態中,單點繫泊單元30設置於浮體底座10的空洞31內,但不限於此,繫泊單元30也可以設置於浮體底座10的複數個空氣室11的任一空氣室內。
單點繫泊單元30係由如下構件所構成:滾珠軸承32,其係連結於構成空洞31內周面的間隔壁14的內側,可旋轉地支撐浮體底座10;以及圓柱立柱33,其係可拆卸地保持於滾珠軸承32的內周,連接於繫泊鏈8。此外,空洞31的上部具備豎立設置前述塔2的支撐構造部9。
在配置於單點繫泊單元30周圍的上壁12的上面,設有藉由和圓柱立柱33咬合而阻止浮體底座10旋轉的鎖定機構34,以免浮體底座10因潮汐或風力而在單點繫泊單元30的周圍任意旋轉。再者,單點繫泊單元30係以配置於空洞31周圍的間隔壁14與未圖示的樑等堅固地連結。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的使用態樣與作用功效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5在造船廠等建造,浮體底座10的上壁12、周壁13及間隔壁14可利用鋼鐵材料、FRP(纖維強化塑膠)、鋼筋混凝土等製造。
其後,在空洞31內透過未圖示的樑等設置單點繫泊單元30,在浮體底座10的上面豎立設置塔2後,藉由載置以輪轂3為中心而旋轉的葉片4,而完成浮體式海洋上風力發電設備,再以作業船拖到預定設置的海域。
如圖6(a)所示,當浮體構造物5到達預定設置海域時,如圖6(a)所示,浮體構造物5被繫泊鏈8進行單點繫泊。此時,浮體構造物5被單點繫泊單元30進行單點繫泊於海底7,所以繫泊鏈8不會有纏繞之虞。
而且,在颱風等非常時期,如圖6(b)所示,浮體構造物5藉由從單點繫泊單元30卸下圓柱立柱33,將浮體構造物5拖到安全的地方,可進行躲避。
接著,針對波浪造成浮體構造物5傾斜的對策,一邊參照圖5,一邊說明於下。
(1)波長較短時(平常時)
如圖5(a)所示,在與浮體底座10的全長L相比波長夠短時,空氣量調節單元20藉由壓力感測器24檢測對向的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因為檢測到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差為預定值以內,所以關閉開關閥22,形成對向的空氣室11a及11e間的空氣無法透過空氣通路21來往(移動)的狀態。在此情況,發揮提高對正常風壓的回復性能的功效。
(2)從波長接近全長L之後到全長L的兩倍時
當波長接近浮體底座10的全長L時,空氣量調節單元20藉由壓力感測器24檢測對向的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因為檢測到的前述空氣室11a及11e內的壓力差超過預定值,所以開啟開關閥22,對向的空氣室11a及11e間的空氣變得容易透過空氣通路21移動。
如圖5(b)所示,波頂來到左側的空氣室11a時,波上側(左側)的空氣室11a內的空氣被波浪壓迫,該空氣室11a內的空氣被波壓提升,空氣變得容易透過空氣通路21移動到以箭形符號所示的波下側(右側)的空氣室11e。此時,空氣的移動速度不足時,設置於空氣通路21上的送風機23會輔助氣流,以可調節氣流的速度之方式動作。反之,波谷來到左側的空氣室11a時,同樣地,氣流也會逆向移動。
(3)波長相當長時
當波長足以超過浮體底座10的全長L那樣的大波浪來到時,空氣量調節單元20開啟開關閥22,並且使送風機23動作,形成對向的空氣室11a及11e間的空氣可透過空氣通路21迅速地移動。此時,和(2)同樣,波頂來到左側的空氣室11a時,波上側(左側)的空氣室11a內的空氣被波浪壓迫,該空氣室11a內的空氣會透過空氣通路21使送風機23動作,移動到波下側(右側)的空氣室11e。
藉由此操作,波上側(左側)的上方向的波力產生的傾覆力矩被波下側增大的空氣產生的回復力矩所抵銷。反之,波谷來到左側的空氣室11a時,同樣地,送風機23在相反側動作,使氣流迅速地向反方向移動,這次,波下側的上方向的波力產生的傾覆力矩因波上側增大的空氣而被抑制傾斜角度。
然而,正常的負荷或力量進一步施加於波長相當長的波時,對向的空氣室11間一透過空氣通路21連通,就會成為和單體的空氣式浮體同樣的狀態,所以若強風持續長時間吹風,從穩定性的觀點來看,浮體底座10的傾斜角度會逐漸增大,浮體底座10有翻倒之虞。於是,在這種情況,空氣量調節單元20需要形成關閉開關閥22,並且使送風機23停止,使對向的空氣室11間的空氣無法透過空氣通路21來往的狀態。
如以上,本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5的靜態穩定性能高,如圖1所示,即使是風車直徑達到250~300m的20MW級以上的超大型風車塔都可裝載。此外,如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5未仰賴於海底7的地基強度,即使是較淺水深的海域亦可設置,所以可在比傳統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的浮體構造物更寬廣的範圍內活用。而且,可作為利用波力發電、潮汐發電等海洋能源的發電的利用、或者和此等發電併用風力發電的利用,可期待多用途活用。
[產業上利用之可能性]
作為地球暖化對策,擴大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一個重要的措施。在風力發電之中,從海洋上風力發電可持續得到比陸地上更大的風力這點及人員受損風險低這點考量,促進引用很活躍。
經實驗顯示了本發明即使裝載次世代的超大型風車(高度250~300m程度)也具有高的穩定性能。今後,預定以接近實物大小的等級之實驗進行證實,研討至實用化為止。若本發明的浮體構造物被實用化,則不僅是在日本國內,在世界各種海域都可以設置。
1:風車塔
2:塔
3:輪轂(轉子)
4:葉片
5:浮體構造物
6:海面
7:海底
8:繫泊鏈
9:支撐構造部
10:浮體底座
11,11a~11h:空氣室
12:上壁
13:周壁
14:間隔壁
15:預備浮力單元
15a:預備水密區劃(預備浮力單元)
16:膜體
17,34:空氣層
18:水層
19:格柵構件(露出防止構件)
20:空氣量調節單元
21:空氣通路
22:開關閥
23:送風機
24:壓力感測器
30:單點繫泊單元
31:空洞
32:滾珠軸承
33:圓柱立柱
34:鎖定機構
A:著地式
B:駁船型
C:半潛型
D:張力腿平台(TLP)型
E:圓柱型
L:浮體底座的全長
圖1為顯示浮體式海洋上風力發電設備的實施形態的示意圖。
圖2為顯示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的組合構造的示意圖。
圖3為顯示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外觀的圖,(a)為俯視圖,(b)為仰視圖。
圖4為圖3(a)及(b)的A-A剖面示意圖。
圖5為顯示實施形態的浮體構造物搖動狀態的示意圖,(a)為波浪的波長是浮體底座全長以下的情況,(b)為波浪的波長是超過浮體底座全長的情況。
圖6為顯示單點繫泊的實施形態的示意圖,(a)為繫泊時,(b)為浮體構造物移動時。
圖7為顯示採用本發明的浮體構造物的海洋上風力發電設備使用狀態的示意圖。
圖8為顯示傳統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種類的示意圖。
2:塔
5:浮體構造物
6:海面
7:海底
8:繫泊鏈
9:支撐構造部
10:浮體底座
11a:空氣室
11e:空氣室
13:周壁
14:間隔壁
15:預備浮力單元
15a:預備水密區劃(預備浮力單元)
16:膜體
17:空氣層
18:水層
19:格柵構件(露出防止構件)
21:空氣通路
22:開關閥
23:送風機
24:壓力感測器
30:單點繫泊單元
31:空洞
32:滾珠軸承
33:圓柱立柱
34:鎖定機構
Claims (43)
- 一種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係支撐風車塔的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 前述浮體構造物具備:浮體底座,其係豎立設置有前述風車塔,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以及空氣量調節單元,其係調節隔著前述浮體底座的中央而互相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內的空氣量; 前述空氣室分別具有開放的底部、以及將空氣室內隔成空氣層與水層的鬆弛狀態的柔軟膜體。
- 如請求項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量調節單元具有連通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彼此的空氣通路、以及對前述空氣通路連通進行開關的開關閥。
- 如請求項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量調節單元進一步具有設於前述空氣通路上的送風機。
- 如請求項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開關閥係檢測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內的壓力差,當前述壓力差超過預定值時,使空氣通路連通。
- 如請求項3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開關閥係檢測對向的前述空氣室內的壓力差,當前述壓力差超過預定值時,使空氣通路連通。
- 如請求項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
- 如請求項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
- 如請求項3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
- 如請求項4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
- 如請求項5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平坦的上壁、從前述上壁的周邊向下方延伸的周壁、以及從前述上壁垂下且將前述周壁內劃分成複數個空氣室的間隔壁。
- 如請求項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3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4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5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6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7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8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9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10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中央附近豎立設置前述風車塔。
-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形成於中央附近的空洞。
- 如請求項2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形成於中央附近的空洞。
-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周圍或上面具有預備浮力單元。
- 如請求項2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周圍或上面具有預備浮力單元。
- 如請求項2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在周圍或上面具有預備浮力單元。
-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2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2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23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24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25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浮體底座具有轉塔形式的單點繫泊單元。
-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2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3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4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5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6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7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8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29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30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 如請求項31之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其中, 前述空氣室具有防止前述膜體從前述底部露出的露出防止構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091175 | 2022-06-03 | ||
JP2022-091175 | 2022-06-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405306A true TW202405306A (zh) | 2024-02-01 |
Family
ID=89024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20252A TW202405306A (zh) | 2022-06-03 | 2023-05-31 | 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202405306A (zh) |
WO (1) | WO202323428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370328T1 (de) * | 2001-03-08 | 2007-09-15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 Schwimmende offshore-windkraftanlage |
JP2004291702A (ja) * | 2003-03-26 | 2004-10-21 | Hitachi Zosen Corp | 浮体構造物の姿勢制御装置 |
EP2821335B1 (en) * | 2013-07-02 | 2018-11-14 | Alstom Renovables España, S.L. | Floating wind turbine |
JP6657064B2 (ja) * | 2016-12-08 | 2020-03-04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浮沈装置 |
JP7002125B2 (ja) * | 2018-02-28 | 2022-01-20 | 大洋プラント株式会社 | 浮体および人工湧昇流発生装置 |
-
2023
- 2023-05-30 WO PCT/JP2023/020067 patent/WO2023234287A1/ja unknown
- 2023-05-31 TW TW112120252A patent/TW202405306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34287A1 (ja) | 2023-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09038B1 (ko) | 부유 구조체 및 그 설치 방법 | |
JP6244013B2 (ja) | オフショア設備における、タービンタワーおよびサブステーションまたは類似の要素のための潜水可能なアクティブ支持構造 | |
US8118538B2 (en) | Offshore vertical-axis wind turbine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
US9003631B2 (en) | Power generation assemblies and apparatus | |
JP5760132B2 (ja) | 洋上風力タービンの支持のための水エントラップメントプレートおよび非対称的係留システムを伴う、コラムで安定化された洋上プラットホーム | |
US20050206168A1 (en) | Float type base structure for wind power generationon the ocean | |
US8662792B2 (en) | Seat portion structure for a hydraulic turbine engine | |
CN108248783B (zh) | 一种海上风电潜式浮式基础的施工方法 | |
US20120139255A1 (en) | Technology for combined offshore floating wind power generation | |
US8439641B2 (en) | Flow driven engine | |
WO2015059772A1 (ja) | 水流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発電装置 | |
JP5347048B1 (ja) | 水流エネルギーを利用した発電装置 | |
EP2463524B1 (en) | Marine wind turbine whole machine | |
CN108407986A (zh) | 一种可浮运的海上风电浮式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8454799A (zh) | 一种海上风电浮式基础浮运施工方法 | |
US20140322012A1 (en) | Flow Driven Engine | |
JP2002285952A (ja) | 洋上風力発電の浮体式基礎構造物 | |
TW202405306A (zh) | 海洋上風力發電用浮體構造物 | |
JP2011196361A (ja) | 水上発電装置 | |
KR20240129609A (ko) | 부유식 풍력 터빈 시스템 및 방법 | |
JP2020165381A (ja) | 浮体基礎および浮体式風力発電装置 | |
KR102093240B1 (ko) | 다중 칼럼으로 구성된 자기 선회식 해상풍력 부선 | |
JP2011068234A (ja) | 海上浮体建造物或いは洋上浮体建造物 | |
GB2477217A (en) | Actively stabilised floating caisso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