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4219A -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 Google Patents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4219A
TW202404219A TW111125225A TW111125225A TW202404219A TW 202404219 A TW202404219 A TW 202404219A TW 111125225 A TW111125225 A TW 111125225A TW 111125225 A TW111125225 A TW 111125225A TW 202404219 A TW202404219 A TW 20240421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conductive
section
transistor
in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5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9312B (zh
Inventor
游思穎
古辰宣
林尚宏
戴昆育
Original Assignee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252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99312B/zh
Priority to US17/941,377 priority patent/US2024001420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93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931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404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421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92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a specific configuration of the conducting means connecting the protective devices, e.g. ESD bu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輸出入埠電路包含輸出入墊、電晶體與導電繞線。電晶體具有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透過導電接線電性連接至輸出入墊,且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另一電晶體。導電繞線電性連接於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導電繞線用以提供一串阻,以於突波電流經由輸出入墊輸入時迫使突波電流流往另一電晶體。

Description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本案是關於突波電流的防範技術,特別是一種可避免內部電晶體被突波電流擊穿而損壞的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突波(surge)電流是指在電路中瞬間出現的過載電流,而可能對電路造成損壞。在一電路中,一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的汲極端會連接到一輸出入墊。然而,此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汲極端因未有額外的接線連接至此而致使其阻抗較低。因此,當有突波電流經由輸出入墊輸入時,此大電流將集中在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汲極端,而致使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因被擊穿而損壞。
本案提供一種輸出入埠電路。在一實施例中,輸出入埠電路包含輸出入墊、電晶體以及導電繞線。電晶體具有第一連接端與第二連接端。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透過導電接線電性連接至輸出入墊,且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另一電晶體。導電繞線電性連接於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導電繞線用以提供一串阻,以於突波電流經由輸出入墊輸入時,迫使突波電流流往另一電晶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僅電性連接到輸出入墊與導電繞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接線與至少部分的導電繞線在佈局中是位於不同的金屬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在佈局中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連接段、繞線段與第二連接段。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分別電性連接到電晶體的第一連接端,且第一連接段不接觸於第二連接段。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與導電接線在佈局中是位於同一金屬層,且導電繞線的繞線段不重疊於導電接線。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的繞線段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的佈局。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的繞線段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之控制端的佈局。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的繞線段不重疊於電晶體之第二連接端的佈局。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的第一連接段相對且平行於第二連接段。導電繞線的繞線段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繞線部、第二繞線部、第三繞線部、第四繞線部與第五繞線部。導電繞線的繞線段是以第一繞線部連接於第一連接段且以第五繞線部連接於第二連接段。第二繞線部相對於第一連接段。第四繞線部相對於第二連接段。第一繞線部與第五繞線部分別相對於第三繞線部。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繞線部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子繞線、第二子繞線、第三子繞線、第四子繞線與第五子繞線。第三繞線部是以第一子繞線連接於第二繞線部,且以第五子繞線連接於第四繞線部。第一子繞線相對於第一繞線部。第五子繞線相對於第五繞線部。第二子繞線相對於第四子繞線。
本案另提供一種晶片。在一實施例中,晶片包含任一實施例的輸出入埠電路。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案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案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案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為使本案之實施例之上述目的、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晶片之一實施例的方塊示意圖。請參閱圖1,晶片10包含至少一輸出入埠電路100。為了簡潔說明,以下是以一組輸出入埠電路100為例,但其數量並非以此為限。此外,晶片10可更包含其他電路及/或元件,端視晶片10之應用而定,本案不對此進行贅述。
圖2為輸出入埠電路之一實施例的概要示意圖。請參閱圖2,在一實施例中,輸出入埠電路100包含輸出入墊(I/O pad)110、電晶體120以及導電繞線130。輸出入墊110可用以接收外部輸入的輸入訊號及/或將內部的輸出訊號輸出。在一些實施態樣中,輸出入墊110是一種打線墊,且可透過打線電性連接至一封裝基板(圖未示)上的對應導電結構(如封裝基板上的腳位或導電架等)。此外,輸出入墊110可為用於網路接孔的輸出入墊。
電晶體120具有二連接端(以下分別稱之為第一連接端121與第二連接端122)與一控制端123。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透過一導電接線C1電性連接至輸出入墊110,以接收經由輸出入墊110輸入的輸入訊號及/或將內部的輸出訊號經由輸出入墊110輸出且電晶體120的第二連接端122電性連接至另一電晶體(圖未示)。其中,另一電晶體的數量可至少為一個。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120的控制端123可電性連接至晶片10內部的其他電路、元件或其他輸出入墊等,且電晶體120的第二連接端122更可電性連接至晶片10內部的其他電路、元件或其他輸出入墊等,但本案不以此為限。此外,電晶體120之數量可為至少一個。為了簡潔說明,本案是以單一個電晶體120為例,但其數量並非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電晶體120可為一種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MOSFET),第一連接端121為汲極端、第二連接端122為源極端且控制端123為閘極端,但本案並非以此為限。電晶體120亦可為一種雙極性電晶體(BJT)或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IGBT)等。由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皆知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與雙極性電晶體、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之間的連接端應如何替換,故不再贅述。
導電繞線130電性連接於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導電繞線130用以提供一串阻在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以加大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之阻值。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導電繞線130為利用正溫度係數之導電材料所製成。換言之,當溫度越高時,導電繞線130所提供的串阻會越大。
當有突波電流經由輸出入墊110輸入並經由導電接線C1流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時,突波電流會通過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流過導電繞線130。由於突波電流為一種大電流,導電繞線130在大電流的突波電流過時其溫度會提升,且導電繞線130所提供的串阻之阻值亦相應地上升。如此一來,導電繞線130便可迫使突波電流流往阻值相對較低的另一電晶體之汲極端,以達到電流分散的效果,進而避免大電流集中在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而致使電晶體120因被打穿而損壞。
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可僅電性連接到導電繞線130以及導電接線C1。因此,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處的阻值主要可視導電繞線130以及導電接線C1而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晶片10包含一佈局基板(圖未示),且輸出入埠電路100可透過積體電路製程設置於佈局基板上。在晶片10之佈局中,由於導電接線C1的長度大致已固定而所能提供的阻值亦固定,故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處的阻值主要是透過導電繞線130所提供的串阻來改變。例如,改變導電繞線130的繞線長度、繞線寬度、繞線間距、連接到的接觸窗(contact)及/或導孔(via)的數量或前述的任意組合。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在晶片10之佈局中,導電繞線130可以任何態樣(圖樣)進行其繞線配置,例如但不限於Z字型、L字型、M字型、C字型等。而為了符合電流密度(EM)和突波(500V)的需求,導電繞線130所提供的串阻至少需大於數十歐姆。
圖3與圖4分別為輸出入埠電路之局部佈局之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其中,電晶體120之第二連接端122的佈局並未繪出。請參閱圖3與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導電繞線130可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連接段131、繞線段132以及第二連接段133。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可分別透過接觸窗及/或導孔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且第一連接段131不會直接接觸於第二連接段133。
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可分別透過單一層金屬層製成,且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可位在同一金屬層或不同的金屬層。在一例示中,如圖3與圖4所示,當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位在不同的金屬層時,導電接線C1可位在,例如Metal 1金屬層並透過接觸窗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導電繞線130可位在,例如Metal 2金屬層,且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可分別透過導孔電性連接至導電繞線130,以藉由導電繞線130上的接觸窗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在另一例示中,當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位在同一金屬層時,導電接線C1可位在,例如Metal 1金屬層並透過接觸窗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導電繞線130亦位在Metal 1金屬層,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可重疊或接觸於導電接線C1,以藉由導電繞線130上的接觸窗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於此,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不重疊或接觸於導電接線C1。
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亦可分別為多層金屬之任意組合。例如,導電接線C1為Metal 1金屬層與Metal 2金屬層之組合,而導電繞線130為單一Metal 3金屬層或Metal 2金屬層與Metal 3金屬層之組合。其中,若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是位在同一金屬層,則繞線段132不重疊或接觸於導電接線C1。反之,若導電接線C1與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是位在不同的金屬層,則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可重疊或不重疊於導電接線C1。
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120之佈局。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至少部分地與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重疊。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大致對應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範圍進行繞線配置,以致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大致落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中,如圖3與圖4所示,但本案並不以為限。在又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對應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範圍進行繞線配置,且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超出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但不重疊於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如圖5所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除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更可至少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大致對應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與控制端123的佈局範圍進行繞線配置,以致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大致落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與控制端123的佈局中,如圖3與圖4所示。其中,在一實施態樣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可與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僅有部分重疊,如圖6所示。而在另一實施態樣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則可完全覆蓋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如圖7所示,但本案並不以為限。
在一些實施例中,導電繞線130之繞線段132不重疊於電晶體120之第二連接端122的佈局,如圖5至圖7所示。
請參閱圖3。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可相對於第二連接段133。此外,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繞線部1321、第二繞線部1322、第三繞線部1323、第四繞線部1324與第五繞線部1325。其中,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是以第一繞線部1321連接於第一連接段131,且以第五繞線部1325連接於第二連接段133。第二繞線部1322相對於第一連接段131。第四繞線部1324相對於第二連接段133。並且,第一繞線部1321與第五繞線部1325分別相對於第三繞線部1323。於此,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可大致呈C字型。此外,導電繞線130可大致上落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與控制端123的佈局中。
舉例而言,假設導電繞線130是位在Metal 2金屬層且導電接線C1是位在Metal 1金屬層。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如圖3所示,導電接線C1可對應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之中心配置,且導電接線C1上可設有例如四個接觸窗,以致導電接線C1可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其中,導電接線C1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可分別大致對應於導電接線C1交疊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部分進行配置。其中,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上可設有例如四個導孔,且在導電接線C1上對應於此四個導孔處可設有四個接觸窗,以致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可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導電繞線130的第二連接段133上可設有例如四個導孔。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大致對應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之最外圍進行配置。其中,繞線段132的第二繞線部1322與第四繞線部1324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第一繞線部1321、第三繞線部1323與第五繞線部1325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X軸,且第一繞線部1321與第五繞線部1325位於同一延伸線上。此外,第二繞線部1322與第四繞線部1324可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但本案並非以為限。在另一些實施態樣中,相較於前方所述的實施態樣,可以第一繞線部1321與第五繞線部1325所在的延伸線作為鏡射線來鏡射地配置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此外,導電接線C1、導電繞線130的第一繞線部1321、第二繞線部1322、第三繞線部1323、第四繞線部1324與第五繞線部1325的佈局拉線可分別呈矩形、S形彎曲或任意不規則之形狀。
請參閱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於佈局中,第三繞線部1323可包含依序相接的第一子繞線A1、第二子繞線A2、第三子繞線A3、第四子繞線A4與第五子繞線A5。其中,第三繞線部1323是以第一子繞線A1連接於第二繞線部1322,且以第五子繞線A5連接於第四繞線部1324。第一子繞線A1相對於第一繞線部1321。第五子繞線A5相對於第五繞線部1325。第二子繞線A2相對於第二繞線部1322。第四子繞線A4相對於第四繞線部1324。於此,繞線段132的第三繞線部1323可大致呈Ω字型。此外,導電繞線130可大致上落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與控制端123的佈局中。
舉例而言,假設導電繞線130是位在Metal 2金屬層且導電接線C1是位在Metal 1金屬層。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如圖4所示,導電接線C1可對應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之中心配置,且導電接線C1上可設有例如四個接觸窗,以致導電接線C1可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其中,導電接線C1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可分別大致對應於導電接線C1交疊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部分進行配置。其中,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133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上可設有例如兩個導孔,且在導電接線C1上對應於此兩個導孔處可設有兩個接觸窗,以致導電繞線130的第一連接段131可電性連接至電晶體120的第一連接端121。導電繞線130的第二連接段133上可設有例如兩個導孔。在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中,第三繞線部1323的Ω字型開口可朝上,且繞線段132的第一繞線部1321、第二繞線部1322、第四繞線部1324與第五繞線部1325分別對應於電晶體120之第一連接端121的佈局之最外圍進行配置。其中,繞線段132的第二繞線部1322與第四繞線部1324以及第三繞線部1323的第二子繞線A2與第四子繞線A4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Y軸,繞線段132的第一繞線部1321、第三繞線部1323與第五繞線部1325以及第三繞線部1323的第一子繞線A1、第三子繞線A3與第五子繞線A5的延伸方向為佈局基板上的X軸。繞線段132的第一繞線部1321與第五繞線部1325位於同一延伸線上,第三繞線部1323的第一子繞線A1與第五子繞線A5位於同一延伸線上,且第三繞線部1323的第三繞線部1323不與第一子繞線A1或第五子繞線A5位於同一延伸線上。此外,繞線段132的第二繞線部1322與第四繞線部1324可部分地重疊於電晶體120之控制端123的佈局。但本案並非以為限。在另一些實施態樣中,相較於前方所述的實施態樣,可以第三繞線部1323的第一子繞線A1與第五子繞線A5所在的延伸線作為鏡射線來鏡射地配置第三繞線部1323。換言之,此時第三繞線部1323的Ω字型開口可朝下。在又一些實施態樣中,相較於前方所述的實施態樣,更可以繞線段132的第一繞線部1321與第五繞線部1325所在的延伸線作為鏡射線來鏡射地配置導電繞線130的繞線段132。
綜上所述,本案實施例之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其透過額外電性連接至電晶體之第一連接端的導電繞線來提供額外的串阻,使得在有突波電流經由輸出入墊輸入時,導電繞線的溫度上升且所提供的串阻之阻值亦相應地上升,進而迫使突波電流流往阻值相對較低的另一電晶體。如此一來,可達到電流分散的效果,以避免大電流集中在單一電晶體而致使電晶體因被打穿而損壞。
雖然本案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案的範疇內,因此本案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晶片 100:輸出入埠電路 110:輸出入墊 120:電晶體 121:第一連接端 122:第二連接端 123:控制端 130:導電繞線 131:第一連接段 132:繞線段 1321:第一繞線部 1322:第二繞線部 1323:第三繞線部 1324:第四繞線部 1325:第五繞線部 133:第二連接段 A1:第一子繞線 A2:第二子繞線 A3:第三子繞線 A4:第四子繞線 A5:第五子繞線 C1:導電接線
圖1為晶片之一實施例的方塊示意圖。 圖2為輸出入埠電路之一實施例的概要示意圖。 圖3為輸出入埠電路之局部佈局之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4為輸出入埠電路之局部佈局之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導電繞線之繞線段與電晶體之佈局間之相對關係之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導電繞線之繞線段與電晶體之佈局間之相對關係之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導電繞線之繞線段與電晶體之佈局間之相對關係之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100:輸出入埠電路
110:輸出入墊
120:電晶體
121:第一連接端
122:第二連接端
123:控制端
130:導電繞線
C1:導電接線

Claims (10)

  1. 一種輸出入埠電路,包含: 一輸出入墊; 一電晶體,具有一第一連接端與一第二連接端,其中該第一連接端透過一導電接線電性連接至該輸出入墊,該第二連接端電性連接至另一電晶體;及 一導電繞線,電性連接於該電晶體的該第一連接端,該導電繞線用以提供一串阻,以於一突波電流經由該輸出入墊輸入時迫使該突波電流流往該另一電晶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電晶體的該第一連接端僅電性連接到該輸出入墊以及該導電繞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在佈局中,該導電接線與至少部分的該導電繞線係位於不同的金屬層。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在佈局中,該導電繞線包含依序相接的一第一連接段、一繞線段與一第二連接段,該第一連接段與該第二連接段分別電性連接到該電晶體的該第一連接端,且該第一連接段不接觸該第二連接段。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導電繞線與該導電接線係位於同一金屬層,且該導電繞線的該繞線段不重疊於該導電接線。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繞線段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電晶體的佈局。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繞線段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電晶體之一控制端的佈局。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繞線段不重疊於該電晶體之該第二連接端的佈局。
  9. 如請求項4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第一連接段相對且平行於該第二連接段,該繞線段包含依序相接的一第一繞線部、一第二繞線部、一第三繞線部、第四繞線部與第五繞線部,其中該繞線段係以該第一繞線部連接於該第一連接段且以該第五繞線部連接於該第二連接段, 該第二繞線部相對於該第一連接段,該第四繞線部相對於該第二連接段,且該第一繞線部與該第五繞線部分別相對於該第三繞線部。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輸出入埠電路,其中該第三繞線部包含依序相接的一第一子繞線、一第二子繞線、一第三子繞線、一第四子繞線與一第五子繞線,該第三繞線部係以該第一子繞線連接於該第二繞線部且以該第五子繞線連接於該第四繞線部,該第一子繞線相對於該第一繞線部,該第五子繞線相對於該第五繞線部,且該第二子繞線相對於該第四子繞線。
TW111125225A 2022-07-05 2022-07-05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TWI7993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225A TWI799312B (zh) 2022-07-05 2022-07-05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US17/941,377 US20240014205A1 (en) 2022-07-05 2022-09-09 Input/output port circuit and chip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25225A TWI799312B (zh) 2022-07-05 2022-07-05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99312B TWI799312B (zh) 2023-04-11
TW202404219A true TW202404219A (zh) 2024-01-16

Family

ID=8694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5225A TWI799312B (zh) 2022-07-05 2022-07-05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4205A1 (zh)
TW (1) TWI79931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86289A (ja) * 1995-12-28 1997-07-15 Lucent Technol Inc 多層積層化集積回路チップ組立体
TW498532B (en) * 2001-08-08 2002-08-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structure
US7075763B2 (en) * 2002-10-31 2006-07-11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s, circuits, and applications using a resistor and a Schottky diode
US6937457B2 (en) * 2003-10-27 2005-08-30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Decoupling capacitor
TWI268599B (en) * 2005-12-08 2006-12-11 Via Tech Inc ESD protection circuit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TW201034384A (en) * 2009-03-12 2010-09-16 Faraday Tech Corp Small area IO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14205A1 (en) 2024-01-11
TWI799312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55077B2 (ja) 半導体装置
JP2003519926A5 (zh)
JP5583266B2 (ja) 半導体装置
KR20080036629A (ko) 컨택트-비아 체인들을 발라스트 저항기들로서 이용한esd 보호 구조
JP2000058762A (ja) 回路装置、その製造方法
TWI799312B (zh) 輸出入埠電路及其晶片
US1129607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236727B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optimized driver layout for integrated circuit with staggered bond pads
KR102158458B1 (ko) 반도체 장치
US789803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759524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gate electrode material feature located adjacent a gate width side of its gate electrod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for
TWI575747B (zh) 半導體裝置
JP2000349165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と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US10964630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conductor plate and semiconductor elements
CN117439584A (zh) 输入/输出端口电路及其芯片
US718013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CN218849479U (zh) 电子器件及电子设备
KR100525112B1 (ko) 반도체 장치의 레이 아웃
JP4126984B2 (ja) 半導体装置
JPH0518466B2 (zh)
US11984370B2 (en) Semiconductor tes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US20230008265A1 (en) Semiconductor tes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JPS6195567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
JPH11340455A (ja) 絶縁ゲート形電界効果トランジスタ素子
CN117913054A (zh) 一种顶层布线结构和半导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