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631A - 容器用的蓋子 - Google Patents

容器用的蓋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631A
TW202402631A TW112112627A TW112112627A TW202402631A TW 202402631 A TW202402631 A TW 202402631A TW 112112627 A TW112112627 A TW 112112627A TW 112112627 A TW112112627 A TW 112112627A TW 202402631 A TW202402631 A TW 20240263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ditional
tether
narrow thickness
longitudinal axis
fla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6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芝諾 速法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沙克米機械合作伊莫拉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沙克米機械合作伊莫拉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沙克米機械合作伊莫拉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63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55/00Accessories for container clos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D55/16Devices preventing loss of removable closur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259Materials used
    • B65D2543/00296Plast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3/00Lids or covers essentially for box-like containers
    • B65D2543/00009Details of lids or covers for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 B65D2543/00018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lid
    • B65D2543/00324Lids integrally moulded with the container, or with a connecting piece, and separated therefrom by rupturing the connection before the first use

Abstract

一種容器用的蓋子(1),其包含:一本體(2),其係組配成可相對於該容器之頸部耦接及解耦且包括一側壁(21)及一橫向壁(22);一防拆環(3),其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鎖固構件;一連結區域(4),該防拆環(3)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該本體(2),其中該連結區域(4)包括一繫帶(41),其於一第一連接區域(32)中連接至該防拆環(3),及於一第二連接區域(23)中連接至該本體(2),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其用以將該繫帶(41)之一第二側腹(413)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一位移而被撕裂。

Description

容器用的蓋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容器用的蓋子。本發明亦有關一種用以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之方法。本發明亦有關一種用以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之模具。
本發明涉及「有繫帶的」蓋子之技術領域,其包含一本體及一防拆環,該防拆環意欲維持附接至容器之頸部,即便在該本體與該頸部解耦時;這些蓋子的特徵特別在於,除了維持永久連接該本體與該防拆環之一永久性連接區域外,該本體係藉由一連結區域連結至該防拆環,該連結區域包括在該蓋子首次經擰開時意欲被撕裂之一組橋接部。這在該本體與該防拆環之間建立了強健連接,使得當該蓋子為消費者所使用時,該本體維持附接至該防拆環且不會變成散落在環境中的垃圾。
這類蓋子的範例描述於本申請人名字下的專利文獻IT102021000006557和IT102019000018737中。為了製作該連結區域之該等橋接部,先前技術方案的蓋子要求一後模塑製程,其包含使蓋子生產為費力製程並限制其應用之一雕刻步驟。在這些方案之外或可擇地,該本體與該防拆環之間之永久性連接可使用拉拔件或在蓋子生產模具內部的可移動插件來做成,而其讓該蓋子模具在構造上變得複雜。
本揭露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容器用的蓋子,以及用於製作該蓋子之一種方法及一種模具,用來克服上述先前技術之缺點。
更明確地說,本揭露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蓋子,其可使用一構造上簡單的模具模製而成,而不用拉拔件或可移動插件來製作該永久性連接區域。
本揭露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不需要進一步的雕刻製程步驟來製作該本體與該防拆環之間之該連結區域的蓋子。
本揭露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模製後不要求彎曲該防拆環之步驟的蓋子。
又,本揭露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沒有缺陷的蓋子,其係歸功於在模製製程期間可正確地填滿之模具。
這些目的藉由其特徵在於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之本揭露之蓋子、方法及模具來充分達成。
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容器用的蓋子。更明確地說,本揭露係關於一種如水瓶或其他飲料瓶之容器、油容器或非食用液體(如液態肥皂、清潔劑或醫療產品)之容器用的塑膠蓋子。然而,本揭露亦可應用於由不同材料如金屬製成之蓋子或由兩種不同材料製成之蓋子,例如,包含一金屬本體及一塑膠防拆環之蓋子,該防拆環接合於該本體中且可於其中製成一永久性連接元件。
該容器包括一本體,其界定一用來容納一產品之內部空間及一具有螺紋的頸部。
該蓋子包含一本體,其係組配成可相對於該容器之該頸部耦接及解耦。該蓋子本體包括一側壁(或裙),其繞著一縱軸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在繞著該縱軸之一環中延伸)。較佳地,該側壁在內部具有螺紋;該蓋子因此為一螺旋蓋。該蓋子本體包括一橫向壁,其與該側壁之該第一端連結。較佳地,該橫向壁經定向成與該縱軸垂直。
該蓋子包含一防拆環。該防拆環亦繞著該縱軸延伸。該防拆環係組配成即便當該蓋子本體與該頸部解耦時,其仍維持附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更明確地說,該防拆環係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一鎖固構件。為此,該防拆環於一示例中包括一保持部分,該保持部分係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該鎖固構件(或環形突起)。
該蓋子包括一連結區域,該防拆環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該連結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沿著環繞該縱軸之一周邊至少部分地被撕裂。需要注意的是,環繞該縱軸之該周邊較佳為圓形。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開啟該容器,使用者誘使該蓋子旋轉(更明確地說,該蓋子本體及該防拆環兩者之旋轉,其等係彼此連接於該連結區域處);由於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在內部具有螺紋且耦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對應螺紋,使該蓋子旋轉導致其沿著該縱軸移位(特別是遠離該容器之該本體)。該容器之該頸部包括一抵接構件(即,鎖固構件),其係組配成抵靠該防拆環(即,該防拆環之該保持部分)並停止其沿著該縱軸之位移(例如,該抵接構件可具有從該容器之該頸部之一壁突出的一環形部分之形狀)。因此,當該使用者誘使該蓋子旋轉時,該蓋子本體及該防拆環首先沿著該縱軸移位直到該防拆環與該抵接構件交會;在此之後,該蓋子的進一步旋轉因沿著該縱軸引導之一力而在該連結區域中產生張力,該張力傾向於使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位移。此張力造成該連接區域的撕裂。一旦該連結區域被撕裂,該蓋子本體可繼續旋轉並移動離開該防拆環直到其脫離螺紋和與該容器之該頸部解耦,同時該防拆環仍維持耦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
該蓋子亦包含一繫帶。於一示例中,該繫帶可形成該本體之部分的該側壁,或者該繫帶可形成部分的該防拆環。較佳地,該連結區域包括具有一第一端之一繫帶,該第一端於一第一連接區域中連接至該防拆環,該第一連接區域較佳地形成部分的該防拆環。該繫帶亦具有一第二端,該第二端於一第二連接區域中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壁,該第二連接區域較佳地形成該本體之部分的該側壁。該繫帶亦具有一第一側腹及與該第一側腹相對之一第二側腹。
該連結區域亦包括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其較佳比該繫帶及該防拆環更薄。需要注意的是,厚度係於一徑向方向上相對於該蓋子之該縱軸界定。於一示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比該本體之該側壁更薄。例如,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厚度可小於0.8 mm,特別小於0.1 mm(例如,0.03 mm)。
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繞著該縱軸延伸。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沿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延伸來將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環(即,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與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鄰接來將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環)。此外,該第一狹窄厚度區沿該第二連接區域延伸。該第一狹窄厚度區亦延伸超過該第二連接區域及(超過)該繫帶之該第二端,以形成將該防拆環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壁的一分開拉伸。另一方面,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在該第一連接區域中斷開;較佳地,其僅在該第一連接區域中斷開。
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該分開拉伸在相對於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其至少一部分中(或在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全部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小於3 mm的一延伸量。更佳地,該分開拉伸在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至少一部分中(或在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全部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小於2 mm的一延伸量。然而,於一示例中(例如,若該蓋子為化妝品或居家照護用品的容器用之蓋子),該分開拉伸可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大於2 mm或甚至大於3 mm的一延伸量。
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該分開拉伸在相對於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其至少一部分中(或在其繞著該縱軸之延伸量的全部中),具有(徑向上側得的)小於1.5 mm 之厚度,較佳小於1 mm,且更佳小於0.8 mm。
更明確地說,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被撕裂;更明確地說,撕裂係繞著該縱軸,在除了將該繫帶之該第一端連接至該防拆環之該第一連接區域之外,發生在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中。在撕裂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後,該蓋子之該本體藉由該第一連接區域維持附接至該防拆環。
該連結區域包括一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其較佳比該繫帶及該本體之該側壁更薄。於一示例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比該防拆環更薄。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具有與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相同的厚度。例如,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厚度可小於0.8 mm,特別小於或等於0.1 mm(例如,0.03 mm)。
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將該繫帶之該第二側腹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壁。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繞著該縱軸延伸,較佳沿著自該繫帶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拉伸延伸。因此,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亦將該第一連接區域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
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被撕裂。更明確地說,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撕裂係繞著該縱軸沿著自該繫帶之該第二端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拉伸發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撕裂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後,該蓋子之該本體藉由該第二連接區域被該繫帶維持附接至該防拆環,且當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被撕裂時則是藉由該第一連接區域。更明確地說,要強調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亦將該第二連接區域連接至該防拆環;如此一來,因應該蓋子本體之一位移,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被撕裂且該第二連接區域與該防拆環分開。
因此,該連結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蓋子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於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及於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被撕裂。
需要注意的是,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連接該繫帶之該第二側腹的一部分、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連接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的一部分及該繫帶係形成一連接窗。
是故,該蓋子包含一第一操作組態,於該第一操作組態該防拆環與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該鎖固構件接合,該蓋子本體耦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且該連結區域為完整無損的(特別是,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為完整無損的且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為完整無損的)。
該蓋子包含一第二操作組態,其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第一位移。較佳地,在該第二組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被撕裂,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為完整無損的,該防拆環與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該鎖固構件接合,且該蓋子本體與該容器之該頸部解耦。更明確地說,在該第二組態中,該防拆環藉由該第一連接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且該繫帶藉由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固持至該本體之該側壁,從此該繫帶不會自該本體之該側壁突出。
該蓋子包含一第三操作組態,其回應於該本體更遠離該防拆環之該第一位移以外的一第二位移。較佳地,在該第三操作組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均被撕裂且該防拆環係藉由該繫帶連結至該蓋子本體。更明確地說,在該第三操作組態中,該繫帶較佳自該本體之該側壁突出遠離該縱軸,且該防拆環藉由該第一連接區域、該繫帶及該第二連接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
因此,注意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執行兩個功能: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具有防拆密封之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以顯露出該容器已經開啟,並且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還具有容許該本體移動離開該容器之該頸部之功能;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具有容許該本體進一步移動離開該容器之該頸部之功能作為其主要功能,例如用來促進倒出液體及用來防止該蓋子本體彈性地返回到該容器之該頸部上。此外,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兩者與該繫帶聯合動作來執行將該防拆環連接至該蓋子本體之功能,以使該蓋子本體不會掉落和變成散落在環境中的垃圾。
更進一步地,要強調在其至少一部分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較佳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小於3mm的一延伸量,使得在一模具之一形成空腔中形成該蓋子的期間,塑膠均勻地散布在該形成空腔中,儘管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如果在平行於該縱軸之方向上延伸太遠的話可能阻礙該塑膠通過。然而,注意到若該延伸量大於3mm(在化妝品或居家照護用品的容器之情況下),則可藉由為該繫帶及/或該第一與該第二連接區域適當地定尺寸來在任何情況下確保在該形成製程期間正確地填滿該模具,藉此容許該塑膠能夠正確地分布在該形成空腔中。
因此,相對於該繫帶、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及該防拆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構成一中空件,其執行與該連結區域之該等橋接部相同的功能,也就是說,將該本體與該防拆環分開以以顯露出該容器已經開啟的功能。歸功於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的存在,可以不須使用一切割裝置來製作該防拆環與該蓋子本體之間之該連接區域(通常在該蓋子已經模製之後)來製作該等橋接部。進一步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具有可藉由壓模成形容易地製作之優點,而不像該等橋接部,若其等欲在模製製程期間製作,則必定涉及射出成形或射出壓模成形。此外,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亦具有保持覆蓋該容器之該頸部之優點,來防止外來汙染物如塵埃或其他污垢滲入,這些外來汙染物可存在於容器生產和分布鏈中。
另一方面,該繫帶具有與該蓋子本體及該防拆環實質相同厚度。較佳地,該繫帶在該第一操作組態中和在該第二操作組態中不自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突出;換言之,該繫帶實質上容納於該蓋子之一輪廓內。此外,該第一連接區域及該第二連接區域較佳具有相同或大於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及該防拆環之厚度。要強調的是,在於一模具之一形成空腔中形成該蓋子期間,該繫帶、該第一連接區域及該第二連接區域具有將該塑膠分布於該空腔內部之功能(亦即,該繫帶、該第一連接區域及該第二連接區域作用為該塑膠用之一提升器)且亦具有減少被稱作「焊接線」之缺陷,這些「焊接線」在填充流前端沒有正確合併到彼此中時生成;實質上,在該形成製程期間,該塑膠通過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該繫帶及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從該蓋子本體區域散布到該防拆區域。例如,在填充一形成空腔的一操作順序中,該塑膠從該蓋子本體流至該第二連接區域並接著通過該繫帶,且由此進入該第一連接區域,最終進入防拆環。
要注意到,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沿著個別角度拉伸繞著該縱軸延伸,使得這些拉伸其整體覆蓋該蓋子之整個周邊邊緣(亦即,該等第一及第二狹窄厚度區域所繞著延伸之該等角度拉伸之總和至少等於360度)。
在一實施例中,該連結區域包含一額外繫帶。該額外繫帶包括:一第一端,其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中之該防拆環;一第二端,其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中之該本體;及一第一側腹和與該第一側腹相對之一第二側腹。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亦可沿著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側腹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環並超過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亦可沿著自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亦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側腹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部。較佳地,該繫帶之該第一端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間。換言之,考量到該蓋子繞著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該繫帶之該第二端及該第一端以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及該第二端係彼此間隔且連續地設置。在這方面,注意到在該額外繫帶之該實施例中,於該蓋子之該第二操作組態中,該額外繫帶較佳藉由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特別是藉由該額外拉伸)固持至該本體之該側壁,從此該額外繫帶亦不會自該側壁突出。較佳地,於該蓋子之該第三操作組態中,該防拆環係藉由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連結至該本體;此外,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均自該本體之該側壁突出遠離該縱軸,且該防拆環係藉由該第一連接區域、該繫帶、該額外繫帶及該第二連接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
該額外繫帶與該繫帶皆具有當該容器開啟時用來穩定該蓋子本體以及當倒出液體內容物時防止該蓋子本體彈性地返回到該容器之該頸部上之優點。此外,該額外繫帶與該繫帶、該第一連接區域及該第二連接區域,比該等第一及第二狹窄厚度區域更厚者,皆具有將該塑膠均勻分布於該形成空腔中之功能以及減少被稱作「焊接線」之缺陷之功能,這些「焊接線」在填充流前端沒有正確合併到彼此中時生成。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連接區域包括一連接元件及一額外連接元件,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較佳  地,該繫帶之該第二端係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且較佳地,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係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之該額外連接元件。因此,在此情況下,該第二連接區域沿著對應至該連接元件之一拉伸及沿著對應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額外連接元件之一額外拉伸繞著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更明確地說,該第二連接區域可在該連接元件中與該連接元件連接至該繫帶之該第二端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中與該額外連接元件連接至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之間,繞著該縱軸於一角度拉伸中斷開(即,該第二連接區域可包含一第一角度斷開拉伸)。要注意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較佳可同樣延伸該第二連接區域之該第一斷開拉伸。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區域包括一連接元件及一額外連接元件,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較佳地,該繫帶之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且較佳地,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額外連接元件。因此,該第一連接區域沿著對應至該連接元件之一拉伸及沿著對應至該額外連接元件之一額外拉伸繞著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更明確地說,該第一連接區域在該連接元件中與該連接元件連接至該繫帶之該第一端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中與該額外連接元件連接至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之間,繞著該縱軸於一角度拉伸中斷開(即,該第一連接區域可包含一第一角度斷開拉伸)。更明確地說,要注意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可在除了該連接元件及除了該額外連接元件之外被撕裂。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具有當該本體遠離該容器之該頸部時,亦即,當該蓋子處於該第二或第三組態時,用來穩定該蓋子本體之優點。此外,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具有進一步促進模具內部之塑膠之分布以及減少相對的塑膠流合併之區中的可能缺陷之優點。較佳地,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具有實質上等於或大於該蓋子本體及該防拆環之厚度;如此,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在該蓋子形成製程期間促進該塑膠之分布。
在一示例實施例中,該第一連接區域包括一單一連接元件,其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一端均係連接至該單一連接元件。因此,注意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可在除了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單一連接元件之外被撕裂。在此情況下,相較於該連接元件或該額外連接元件,該單一連接元件可較佳繞著該縱軸延伸一段更長的角度拉伸,以便在該蓋子之該等第二及第三組態中用一單一連接元件給予該蓋子本體穩定性,及用來在該蓋子形成製程期間促進該塑膠之分布。在此情況下,該第二連接區域較佳在該單一連接元件中連接該繫帶之該第一端的一部分,與該額外連接元件的一部分及該單一連接元件中連接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的一部分間,繞著該縱軸於一角度拉伸中斷開(即,該第二連接區域可包含一第一角度斷開拉伸)。
在一實施例中,該繫帶之該第一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之間之角度距離係小於該繫帶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間之角度距離。較佳地,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之間之角度距離係小於該繫帶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間(或該第二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之角度距離。較佳地,該繫帶之該第一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位在繞該縱軸之至少50度(或至少45度)的一圓弧的末端處。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一端之間(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之較小距離具有在撕裂該第一連接區域之後促進該蓋子本體移動遠離該容器之該頸部之優點;若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或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之該等第一端在該第一連接區域被撕裂時不夠靠近彼此,則該蓋子本體會受到一彈性力,其傾向於使該蓋子本體向該容器之該頸部移動回去並防止使用者倒出液體。然而,要注意到在一實施例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一端之間之距離可能大於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二端之間之距離。於一示例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二端可能插入於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一端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具有一第一厚度且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至少在其之鄰接於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側腹之一主要部分中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例如,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該第一厚度可小於或等於0.03 mm且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該第二厚度可小於或等於0.1 mm。該第二厚度較佳大於該第一厚度,以使在該模具之一空腔中形成該蓋子之製程期間,即使存在狹窄厚度區域,塑膠可均勻地散佈於該空腔中,藉此正確地填充該模具。
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在其之一次要部分中具有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厚度之一厚度。較佳地,該次要部分位在該第一連接區域處。例如,在該第一連接區域包含一單一連接元件之情況下,該次要部分可位在該第一連接區域處,鄰接於該第一連接區域且插入於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延伸拉伸與額外延伸拉伸之間。換言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特別是其之次要部分)於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角度拉伸處自該繫帶之該第一端延伸一角度拉伸至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於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為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之另一示例中,該次要部分可包含一第一次要部分及一第二次要部分。該第一次要部分及該第二次要部分可於平行於該縱軸之一方向延伸一段拉伸且可分別鄰接於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該拉伸及該額外拉伸,亦即,延伸到該第二區域之該拉伸及該額外拉伸,靠近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該額外連接元件。此外,該等第一及第二次要部分可連接至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插入於該連接元件與該額外連接元件之間(即,在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斷開拉伸中)之該角度拉伸。
在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二端插入於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一端之間之一示例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次要部分係鄰接於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該拉伸及額外拉伸並靠近該第一連接區域之該連接元件及額外連接元件;此外,該等第一及第二次要部分係與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一區域自該連接元件中與連接該繫帶之該第一端之該部分相對的該部分連通至該連接元件中與連接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之該部分相對的該部分。該次要部分(或該等第一及第二次要部分)在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區域之該第一厚度的情況下是尤其有利的:實際上,在此情況下,具有等於該第一厚度之一厚度之該次要部分(或該等第一及第二次要部分)具有啟動或促進撕裂比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更厚而可能更難以撕裂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功能。
於一示例中,該繫帶在其第一及其第二端之間沿著在一單一方向上成角度地運行之一路線繞著該縱軸延伸。較佳地,該額外繫帶當設有時在其第一及其第二端之間沿著在一額外單一方向上,較佳在相對於該繫帶之該路線運行之方向上成角度地運行之一額外路線延伸。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當設有時)之該路線在一單一方向上運行之事實具有下列優點:該繫帶可在具有僅可沿著該縱軸移動之組件的一模具中製成,由此不需使用橫向元件(例如,拉拔件),因此可能使用一構造上單純之模具。實際上,該繫帶之該單一方向的延伸具有使其更容易地自該模具一整個提取該繫帶及該蓋子之優點。
為此目的,於一示例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所遵循之路線係平行於橫向於該縱軸之一方向(即,垂直於該縱軸)。於另一示例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所遵循之路線於其介於其第一端與其第二端之間之至少一部分中相對於該橫向方向傾斜。較佳地,該繫帶所遵循之路線及該額外繫帶所遵循之路線於介於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至少一部分中係相對於該橫向方向相互地傾斜,使其等朝向該防拆環會聚並朝向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發散。
例如,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可包括個別的橫向延伸部分(亦即,垂直於該縱軸延伸之部分)。更明確地說,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可各包括一第一橫向延伸部分來將個別的第一端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可各包括一第二橫向延伸部分來將個別的第二端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換言之,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可沿著複數位準自該第一端延伸至該第二端來促進從該模具提取該蓋子。
根據一示例,該繫帶(以及該額外繫帶,當存在時)呈現一縱向延伸部分,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亦即,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尤其在該第一側腹與該第二側腹之間縱向地延伸;該縱向延伸部分可相對於該縱向方向具有一可變高度(或延伸量);特別是,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可具有一漸縮形狀。例如,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可在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變化。根據另一示例,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可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末端和位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點之間變化。較佳地,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該第二端與位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點之間為可變化。該點可位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半途中。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該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末端和位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較佳係該第二端)之間之一點之間可減少;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位在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點和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間之其他末端(較佳係該第一端)之間可為恆定。
換言之,該第二側腹(或該第一側腹)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較佳係該第二端)之間之一末端和位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之一點之間沿著該縱向方向具有一可變標高(或高度)。
該可變高度具有該蓋子形成於該模具中期間促進該塑膠流動以及讓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更為強健之目的。
根據一示例,該連結區域在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側腹之一部分與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間包含一中間段。該中間段可安置於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或該第二端處及位在該繫帶之該等第一及第二端之間之一點處。換言之,該中間段可沿著該第二側腹之一部分繞著該縱軸延伸來將該第二側腹之該部分連接至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特別是,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或其可具有一縱向地延伸的部分。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可為恆定。該中間段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或其可具有一縱向地延伸的部分。該中間段之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於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或第二端(較佳係該第二端)處及於位在該等第一與第二端之間之一點處為可變。特別是,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為可變以便於該第一或第二端及位在該等第一與第二端之間之該點處減少。較佳地,於該第一或第二端,該中間段之該縱向延伸部分具有最大高度,且於位在該等第一與第二端之間之該點處,其具有最小高度(即,零)。
該中間段可具有界定於該徑向方向上且等於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厚度的一厚度,較佳地,該中間段具有相較於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厚度一較小徑向厚度(即,變薄);特別是,該中間段具有在該繫帶(及/或該額外繫帶)之厚度與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厚度之間之一徑向厚度。例如,該中間段之厚度可等於或大於0.03 mm。該中間段具有該蓋子形成於該模具中期間促進塑膠流動以及讓與其鄰接之該繫帶更為強健之目的。
本揭露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之方法。該蓋子較佳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面向之蓋子。
該方法包含在一模具中形成之步驟,該模具界定一具有待製作之該蓋子之形狀的形成空腔。在該形成之步驟中製成該蓋子之一本體,其係組配成可相對於該容器之該頸部耦接及解耦;該蓋子之該本體包括一側壁,其內部具有螺紋且繞著一縱軸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該蓋子本體亦包括一橫向壁,其與該側壁之該第一端連結。在該形成之步驟中亦製成一防拆環,其組配成即便當該本體與該頸部解耦時,仍維持附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更明確地說,該防拆環係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鎖固構件。為此目的,該防拆環可包括一保持部分。該形成之步驟製作一連結區域,該防拆環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該連結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沿著環繞該縱軸之一周邊至少部分地被撕裂。
該形成之步驟較佳於該連結區域中製作一繫帶。該繫帶包括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該第一端於形成部分的該防拆環之一連接區域中連接至該防拆環,該第二端於形成該蓋子本體之部分的該側壁之一第二連接區域中連接至該蓋子本體;該繫帶亦包括一第一側腹及與該第一側腹相對之一第二側腹。該形成之步驟較佳於該連結區域中製作比該繫帶、該防拆環及該蓋子本體之該側壁更薄之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繞著該縱軸延伸。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沿著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繞著該縱軸延伸,以將該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環。於一示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沿著該第二連接區域延伸且較佳地延伸超過該第二連接區域及該繫帶之該第二端,以形成將該防拆環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壁的一分開拉伸。更佳的,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小於3mm的一延伸量。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另一方面僅在該第一連接區域中斷開。該形成之步驟較佳於該連結區域中製作一第二狹窄厚度區域。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繞著該縱軸沿著自該繫帶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將該繫帶之該第二側腹及該第一連接區域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部分。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遠離該防拆環之一位移而被撕裂。
該形成之步驟可藉由射出成形、射出壓模成形或壓模成形來施行。
根據本揭露之方法容許形成一蓋子而不需要在模製之後用來弱化該防拆環與該蓋子之本體之間之材料的任何雕刻步驟;然而,於一示例中,該方法可包含在該第一厚度區域中的一雕刻步驟,以弱化該防拆環與該蓋子之本體之間之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該形成之步驟於該連結區域中製作一額外繫帶。該額外繫帶包括一第一端,其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中之該防拆環;一第二端,其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中之該本體;及一第一側腹及與該第一側腹相對之一第二側腹。若設有該額外繫帶,則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亦沿著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側腹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環並超過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較佳地,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沿著自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亦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側腹連接至該本體之該側壁。在一實施例中,該繫帶之該第一端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一端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之該第二端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形成係包含一移位之步驟,將該模具之一上部單元及一下部單元沿著該縱軸朝向彼此移位來界定該形成空腔。較佳地,該上部單元包含一提取器,其包括朝向該縱軸突出之一第一突出元件來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亦即,該提取器之該第一突出元件在外部界定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因此,該形成之步驟可包含藉由該提取器之該第一突出元件形成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之步驟。較佳地,該下部單元包含朝向該縱軸突出之一第二突出元件來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亦即,該提取器之該第二突出元件在外部界定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因此,該形成之步驟可包含藉由該下部單元之該第二突出元件形成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之步驟。較佳地,當該模具處於關閉組態中時,該提取器及該下部單元聯合動作來劃定徑向延伸離開該縱軸之一凹部來形成該蓋子之該繫帶(亦即,該凹部藉由該提取器和藉由該下部單元劃定)。因此,該形成之步驟可包含藉由該提取器和該下部單元來形成該蓋子之該繫帶之步驟。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該提取器及該下部單元聯合動作來劃定該額外繫帶。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該上部單元包含一中央芯部,其中該中央芯部及該提取器可相對於彼此平行於該縱軸移動。該中央芯部及該提取器可相對於彼此較佳地在一保持組態與一釋放組態之間移動。於該保持組態,於一示例中,該提取器係處於一下降位置來將一蓋子固持於一繫帶處。於該釋放組態,於一示例中,該提取器係處於一縮回位置,且該中央芯部組配成可使該蓋子之一防拆環之一保持部分朝向該縱軸彎曲(即,彈性變形)來將該蓋子從該提取器釋放。換言之,該方法因此可包含一保持步驟,於該保持步驟該提取器係處於一下降位置來將一蓋子固持於一繫帶處;該方法包含一釋放步驟,於該釋放步驟該提取器係處於一縮回位置,且包含一彎曲步驟,於該彎曲步驟該中央芯部使該蓋子之一防拆環之一保持部分朝向該縱軸彎曲(即,彈性變形)來將該蓋子從該提取器釋放。
本揭露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之模具。該蓋子較佳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面向之蓋子。
該模具可在一開啟組態與一關閉組態之間移動,於該關閉組態該模具界定一具有待製作之該蓋子之形狀的形成空腔。於該開啟組態,該模具經組配成可容許提取該蓋子。
該模具包含一側中空件。該側中空件包括一本體部分,其內部具有螺紋且繞著一縱軸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該側中空件包括一防拆部分,其繞著該縱軸延伸。該側中空件包括一連結區域,其繞著該縱軸延伸且連接至該本體部分之該第二端。該連結部分插入於該本體部分與該防拆部分之間。該本體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本體之該側壁;該連結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連結區域;該防拆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防拆區域。該模具包括一橫向中空件,其連接至該側中空件之該本體部分之該第一端。該橫向中空件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本體之該橫向壁。
該連結部分包括一繫帶部分。該繫帶部分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伸長。該第一端係與該防拆部分通過形成部分的該防拆部分之一第一連接部分成(流體)連通。該第二端係與該本體部分通過形成部分的該本體部分之一第二連接部分成(流體)連通。該繫帶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繫帶。要注意到該模具從該本體部分至該防拆部分的填充會通過該連結部分發生,且特別通過該連結部分之該繫帶部分發生。
該連結部分包括一第一狹窄厚度部分,其比該繫帶部分、該防拆部分及該本體部分更薄。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繞著該縱軸延伸,沿著該繫帶部分之一第一側腹,以將該繫帶部分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部分。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繞著該縱軸延伸,沿著該第二連接部分且超過該第二連接部分及該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以形成將該防拆部分連接至該側中空件之該本體部分的一分開拉伸。更佳地,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之小於3mm的一延伸量。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在該第一連接部分中斷開。於一示例中,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僅在該第一連接部分中斷開。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
該連結部分包括一第二狹窄厚度部分。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繞著該縱軸沿著自該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部分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將該繫帶部分之一第二側腹及該第一連接部分連接至該側中空件之該本體部分。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
於一示例中,該連結部分包含一額外繫帶部分,其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伸長。該第一端係與該防拆部分通過該第一連接部分連通,及該第二端係與該本體部分通過該第二連接部分連通。較佳地,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亦沿著該額外繫帶部分之一第一側腹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部分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部分並延伸超過該額外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較佳地,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沿著自該額外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部分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亦將該額外繫帶部分之一第二側腹連接至該側中空件之該本體部分。於一示例中,該繫帶部分之該第一端及該額外繫帶部分之該第一端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部分之該第二端之間。
在一實施例中,該模具包含一上部單元及一下部單元,其等可相對於彼此沿該縱軸在一隔開位置與一緊靠位置之間移動,該隔開位置用來界定該模具之該開啟組態,該緊靠位置用來界定該模具之該關閉組態。較佳地,該上部單元包含一提取器。該上部單元可包括一第一元件,其朝向該縱軸突出且其經組配來劃定該形成空腔之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因此,該第一突出元件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較佳地,該上部單元可包括一第二元件,其朝向該縱軸突出且其經組配來劃定該形成空腔之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因此,該第二突出元件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較佳地,當該模具處於該關閉組態時,該提取器及該下部單元聯合動作來劃定徑向延伸離開該縱軸之一凹部來劃定該形成空腔之該繫帶部分。因此,該凹部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繫帶。
可擇地,該模具可包含可於橫向於該縱軸X之一方向上移動之一拉拔件,用來界定當該模具處於該關閉位置時該形成空腔之該繫帶部分,在該關閉位置該拉拔件、該上部單元及該下部單元緊靠在一起。因此,在此情況下,該拉拔件係組配成形成該蓋子之該繫帶。於一示例中,該拉拔件可根據本申請人名下專利文獻IT102021000006557中所描述者製成且其係通過引用併入本文。
參照隨附圖式,標號1表示一容器用之蓋子。
蓋子1包含本體2。本體2係組配成可耦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來關閉該容器及可與該容器之該頸部解耦來開啟該容器。該本體包含一內部具有螺紋的側壁21(亦即,其包括一內螺紋),其可連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對應螺紋。側壁21繞著一縱軸X延伸。側壁21關於縱軸X徑向對稱。側壁21具有形狀為環形之一第一端及形狀亦為環形之一第二端。該本體包含一橫向壁22,其橫向於該側壁地定向且連接至側壁21之該第一端。較佳地,橫向壁22之形狀為環形。然而,橫向壁22可具有其他形狀且側壁21可具有關於該縱軸之其他類型的對稱性;例如,橫向壁22之形狀可為多邊形且側壁21可具有關於該縱軸之多邊形對稱性。
蓋子1包含一防拆環3。防拆環3包括一保持部分31,其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鎖固構件,使得即便當蓋子本體2與該頸部解耦時,該防拆環仍維持附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保持部分31之形狀為環形。
蓋子1包括一連結區域4,防拆環3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蓋子本體2。連結區域4係組配成可回應於本體2遠離防拆環3之一位移(由於從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螺紋擰下主體2上的側壁21之螺紋)而沿著環繞縱軸X之一周邊至少部分地被撕裂。連結區域4包含一繫帶41。繫帶41包括一第一端410,其於形成部分的防拆環3之一第一連接區域32中連接至防拆環3。繫帶41包括一第二端411,其於形成本體2之部分的側壁21之一第二連接區域23中連接至本體2之側壁21。繫帶41具有一第一側腹412及與第一側腹41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13。連結區域4亦包括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其比繫帶41、防拆環3及側壁21更薄。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繞著縱軸X且沿著繫帶41之第一側腹412延伸,以將第一側腹412連接至防拆環3,且沿著第二連接區域23延伸。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延伸超過第二連接區域23及繫帶41之第二端411,以形成一分開拉伸。該分開拉伸將防拆環3連接至本體2之側壁21且較佳地,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該分開拉伸具有平行於縱軸X之小於3mm的一延伸量。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在第一連接區域410中斷開(較佳地,其僅在該第一連接區域中斷開)。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係組配成可回應於本體2遠離防拆環3之一位移而被撕裂。
連結區域4包括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其比繫帶41、本體2之側壁21及防拆環3更薄。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繞著該縱軸且沿著自繫帶41之第二端411運行至第一連接區域32之一拉伸延伸。因此,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鄰接至繫帶41之第二側腹413及且將第二側腹413及第一連接區域32連接至本體2之側壁21。
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亦係組配成可回應於本體2遠離防拆環3之一位移而被撕裂。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連結區域4包含一額外繫帶44。額外繫帶44包括一第一端440,其連接至第一連接區域32中之防拆環3。額外繫帶44包括一第二端441,其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23中之本體2之側壁21。額外繫帶44包括一第一側腹442及與第一側腹44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43。因此,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亦沿著額外繫帶44之第一側腹442延伸來將第一側腹442連接至防拆環3。此外,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延伸超過繫帶44之第二端441。較佳地,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沿著自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額外拉伸繞縱軸X成角度地延伸,使其亦將額外繫帶44之第二側腹443連接至本體2之側部分21。較佳地,繫帶41之第一端410及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40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繫帶41之第二端411與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之間。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二連接區域23包括一連接元件23A及一額外連接元件23B,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在此情況下,較佳地,繫帶41之第二端411係連接至連接元件23A,且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係連接至額外連接元件23B。當設置有第二連接區域23之連接元件23A及額外連接元件23B時,第二連接區域23在連接元件23A中與連接元件23A連接至繫帶41之第二端411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與額外連接元件23B中與額外連接元件23A連接至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之間,繞著縱軸X於一第一角度斷開拉伸24中斷開;更明確地說,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亦於第二狹窄厚度區域23之第一斷開拉伸24處延伸。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區域32包括一連接元件32A及一額外連接元件32B,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在此情況下,較佳地,繫帶41之第一端410係接至連接元件32A,且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0係連接至額外連接元件32B。因此,當設置有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時,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使第一連接區域32之連接元件32A及額外連接元件32B均連接至本體2之側壁21,及使第二連接區域23之連接元件23A及額外連接元件23B均連接至防拆環3之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當設置有第一連接區域32之連接元件32A及額外連接元件32B時,第一連接區域32在連接元件32A中與連接元件32A連接至繫帶41之第一端410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與額外連接元件32B中與額外連接元件32B連接至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40之一部分相對的一部分之間,繞著縱軸X於一第一角度斷開拉伸33中斷開。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連接區域32包括一單一連接元件32C,且繫帶41之第一端410及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11均係連接至第一連接區域32之單一連接元件32C。較佳地,單一連接元件32C比連接元件32A或額外連接元件32B成角度地延伸一更長之拉伸。例如,在設置有連接元件32A及額外連接元件32B 時,其分別成角度地延伸至少4度的一圓弧;例如,在設置有單一連接元件32C時,其成角度地延伸至少30度的一圓弧。
於一示例中,繫帶41之第一端410與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40之間之角度距離小於繫帶41之第二端411與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之間之角度距離;較佳地,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10和440位在一圓弧之末端,繞著縱軸X,在50度與45度之間。此外,第一端410和440係插入於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11和441之間。於另一示例中,繫帶41之第一端410與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40之間之角度距離大於繫帶41之第二端411與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之間之角度距離;此外,第二端411和441係插入於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10和440之間。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及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在相對於該縱軸之一徑向方向上具有相同厚度。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具有一第一厚度(較佳為0.03 mm)且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至少在其之鄰接於繫帶41之第二側腹413及鄰接於該額外繫帶之第二側腹443之一主要部分43A中具有一第二厚度(較佳為0.1 mm),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在其之一次要部分中具有小於主要部分43A之厚度的一厚度,該厚度較佳等於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之該第一厚度。
當第一連接元件32具有一單一連接元件32C時,該次要部分包含一單一次要部分43B,其可位在單一連接元件32C處,與其鄰接且插入於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該拉伸與該額外拉伸之間(亦即,插入於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之該等第一端之間)。於一示例中,位在單一連接元件32C處之單一次要部分43B可包含互相交替設置的第一厚度區域及第二厚度區域,其中該第一厚度區域具有等於該第一厚度之一厚度(從此實質上等於0.03 mm)及該第二厚度區域具有等於該第二厚度之一厚度(從此實質上等於0.1 mm)。
當設置有第一連接元件32A及額外連接元件32B時,該次要部分可包括一第一次要部分430B及一第二次要部分431B。第一次要部分430B及第二次要部分431B可於平行於縱軸X之一方向上延伸一段拉伸並靠近連接元件32A及額外連接元件32B而分別鄰接於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該拉伸及該額外拉伸。較佳地,第一次要部分430B及第二次要部分431B在連接元件32A與額外連接元件32B之間之一角度拉伸中連接至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第一次要部分430B及第二次要部分431B具有使其更容易地開始撕裂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功能(亦即,讓該蓋子從該第二操作組態通至該第三操作組態。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繫帶41在其之第一端410與其之第二端411之間沿著在一單一方向V1上繞縱軸X成角度地運行之一路線延伸。當設置有額外繫帶44在其之第一端440與其之第二端441之間時,該額外繫帶沿著在一額外單一方向V2上成角度地運行之一額外路線延伸,較佳與繫帶41之單一方向V1相對。於一示例中,繫帶41(及有設置時的額外繫帶44)所遵循之路線係實質平行於垂直於縱軸X之一橫向軸Y。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繫帶41所遵循之路線於其介於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至少一部分中相對於橫向軸Y傾斜。當同樣設置有額外繫帶44時,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所遵循之路線係相對於橫向方向Y傾斜,使其等朝向防拆環3會聚並朝向蓋子本體2之側壁21發散。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分別包括一第一橫向延伸部分414A、444A來將個別的第一端410、440連接至第一連接區域32(至單一連接元件32C或分別至連接元件32A與連接元件32B);繫帶41及額外繫帶44分別包括一第一橫向延伸部分414B、444B來將個別的第二端411、441連接至第二連接區域23(分別至連接元件23A與連接元件23B)。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具有一第一厚度且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具有等於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之第一厚度之一第一厚度;較佳地,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之該第一厚度及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該第一厚度實質上等於0.03 mm。
於一示例中,繫帶41呈現一縱向延伸部分,其在繫帶41之第一側腹412與第二側腹413之間延伸,且該縱向延伸部分呈現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之可變的一高度。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可在繫帶41之第二端411和位在繫帶41之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一點之間變化。特別是,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第二端411和位在繫帶41之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一點之間減少,而該縱向延伸部分之該高度從該點和繫帶41之第一端410開始保持恆定。當存在額外繫帶44時,額外繫帶44亦可呈現一縱向延伸部分,其在該額外繫帶之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延伸,且該縱向延伸部分可具有相對於該縱向方向之可變的一高度。較佳地,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可在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和位在該額外繫帶之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之一點之間變化。特別是,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從第二端441到位在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之一點減少,而其在該點與該額外繫帶之第一端440之間保持恆定。
根據一示例,連結區域4在繫帶41之第二側腹413之一部分與接近繫帶41之第二側腹413的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間包含一中間段45。中間段45繞著該縱軸在繫帶41之第二端441和位在繫帶41之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一點之間延伸,並將繫帶41之第二側腹413連接至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繫帶41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且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可為恆定,而中間段45則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其具有於繫帶41之第二端411處及於位在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該點處為可變之高度。特別是,於第二端411處,該縱向延伸部分呈現一最大高度,且於位在第一端410與第二端411之間之該點處,其具有一最小高度(即,零)。
根據一實施例,中間段45進一步位在額外繫帶44之第二側腹443之一部分與接近額外繫帶44之第二側腹443的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間。中間段45繞著該縱軸在額外繫帶44之第二端441和位在額外繫帶44之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之一點之間延伸,並將額外繫帶44之第二側腹443之該部分連接至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額外繫帶44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且該縱向延伸部分之高度在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可為恆定,而中間段45則可具有一縱向延伸部分,其具有於繫帶44之第二端441處及於位在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之該點處為可變之高度。特別是,於第二端441處,該縱向延伸部分呈現一最大高度,且於位在第一端440與第二端441之間之該點處,其具有一最小高度(即,零)。
中間段45呈現一界定於該徑向方向上之厚度,該厚度可等於繫帶41之厚度(及額外繫帶44存在時之厚度);特別是,該中間段呈現在繫帶41(及/或額外繫帶44)之厚度與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厚度之間之一徑向厚度。較佳地,中間段45之厚度等於或大於0.03 mm。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蓋子1包括一緊固元件51及徑向延伸離開縱軸X之一突起52。緊固元件51可設置在防拆環3中且突起52可設置在本體2中,或者緊固元件51可設置在本體2中且突起52可設置在防拆環3中。緊固元件51係組配成可釋放地接合突起52以便將蓋子本體2保持於一相對於防拆環3之翻轉位置。較佳地,突起52係設置在本體2中且位在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之該拉伸與該額外拉伸之間之一區域中。
本揭露亦提供一種用來形成蓋子1之模具6。
該模具包含沿著模具6之一軸線可朝向及遠離彼此移動之一上部單元61及一下部單元62,該軸線操作上(當蓋子1形成於模具6中時)與縱軸X重合。更明確地說,上部單元61及下部單元62可在用以界定模具6之一開啟組態之一隔開位置與用以界定模具6之一關閉組態之一緊靠位置之間移動。
下部單元62包括(或界定)一空腔62A。空腔62A係組配成可接收一定量的擠致熱塑性材料。
上部單元61包含一芯部611。在一實施例中,芯部611包括一內芯611A、一中央芯611B及一外芯611C。外芯611C包圍中央芯611B,且該中央芯接著包圍內芯611A。內芯611A、中央芯611B及外芯611C沿著縱軸X可相對於彼此移動。中央芯611B包括複數凹部,其組配成形成蓋子1之側壁21上的內部螺紋。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上部單元61包括一提取器612,其包圍芯部611且可相對於芯部611(即,相對於內芯611A、中央芯611B及外芯611C)移動。較佳地,內芯611A及中央芯611B界定一公元件,其組配成當模具6處於該關閉組態時用來貫穿下部單元62之空腔62A。更明確地說,當該模具處於該關閉組態時,芯部611、提取器612及下部單元62界定一具有待製作之該蓋子之形狀的形成空腔7。更明確地說,下部單元62(即,空腔62A)在外部劃定部分的形成空腔7,該公元件(即,內芯611A及中央芯611B)在內部劃定形成空腔7,及提取器612及與外芯611C在外部劃定部分的形成空腔7。
在模具1受開啟的次序中,首先有除了外芯611C及內芯611A以外的全部組件的向下移動(實際上等同外芯611C及內芯611A的向上移動);在此階段,中央芯611B及空腔62A維持附著至蓋子1。然後,才有空腔62A離開上部單元61及離開蓋子1的向下移動,藉此釋放蓋子1之一外側壁;在此階段,中央芯611B維持附著至蓋子1之一內側壁,而提取器612則在空腔62A移動離開時被釋放的一彈性構件的作用下向下移動。然後,在一凸輪的作用下,有提取器612的進一步向下移動。與蓋子1之一上邊緣接觸之提取器612其向下挾帶該蓋子(更明確地說,提取器612及中央芯611界定一保持組態,於於該保持組態中,提取器612係處於相對於中央芯611B之一下降位置且將蓋子1固持於一繫帶處)。隨著其向下移動,提取器612將蓋子1之該內側壁自中央芯611B釋放,藉此從中央芯611B之凹部提取內部螺紋。接著,提取器612在該凸輪的作用下向上移動,且中央芯611B使該蓋子之一保持元件彈性變形,使其朝向縱軸X彎曲,以便將該蓋子自提取器612釋放,若有需要可藉由在內芯611A與中央芯611B之間吹入的壓縮空氣幫助(特別是,提取器612及中央芯611B界定一釋放組態,於該釋放組態,提取器612係處於相對於中央芯611B之一縮回位置,且中央芯611B使蓋子1之該保持元件向縱軸X彈性變形來將蓋子1自提取器612釋放)。
形成空腔7包含一側中空件71及一橫向中空件72,該側中空件繞著縱軸X延伸,該橫向中空件沿著橫向軸Y定向並連接至側中空件71之一端。橫向中空件72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橫向壁22。側中空件71包括一本體部分711、一連結部分712及一防拆部分713。本體部分711、連結部分712及防拆部分713各自繞著縱軸X延伸(並因此具有環形形狀)。連結部分712係插入於本體部分711與防拆部分713之間。本體部分711在內部具有螺紋並繞著縱軸X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連結部分712係連接至本體部分711之該第二端。該本體部分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本體2之側壁21;連結部分712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連結區域4;防拆部分713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防拆區域3。模具6包含連接至側中空件71之本體部分711之該第一端的一橫向中空件72。橫向中空件72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本體2之橫向壁22。
連結部分712包括一繫帶部分73。繫帶部分73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伸長。該第一端通過形成部分的防拆部分713之一第一連接部分與防拆部分713成(流體)連通。該第一連接部分係組配成可形成第一連接區域32。該第二端通過形成部分的本體部分711之一第二連接部分與本體部分711成(流體)連通。該第二連接部分係組配成可形成第二連接區域23。繫帶部分73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繫帶41。
連結部分712包括一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其比繫帶部分73、防拆部分713及本體部分711更薄。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繞著縱軸X沿著繫帶部分73之一第一側腹延伸以將繫帶部分73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防拆部分713。較佳地,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繞著縱軸X沿著該第二連接部分延伸並超過該第二連接部分及繫帶部分73之該第二端,來形成將防拆部分713連接至側中空件71之本體部分711之一分開拉伸。較佳地,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縱軸X之小於3 mm的一延伸量。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僅在該第一連接部分中斷開。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
連結部分712包括一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繞著縱軸X沿著自繫帶部分73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將繫帶部分73之一第二側腹及該第一連接部分連接至側中空件71之本體部分711。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
提取器612包括朝向縱軸X突出之一第一突出元件612A。第一突出元件612A於側中空件71中劃定(即,界定)形成空腔7之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因此,第一突出元件612A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較佳地,下部單元62包含朝向縱軸X突出之一第二突出元件62B。第二突出元件62B劃定(即,界定)形成空腔7之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因此,第二突出元件62B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第二狹窄厚度區域77。較佳地,當模具6處於該關閉組態時,提取器612及下部單元62聯合動作來劃定徑向延伸離開縱軸X之一凹部來劃定形成空腔7之繫帶部分73。因此,該凹部係組配成可形成蓋子1之繫帶41。
因此,下部單元62及上部單元61(特別是提取器612)的形狀被作成可彼此匹配來在模具6之該關閉組態中界定一環形接觸表面,該環形接觸表面包括置於一封閉平面P上(正交於縱軸X)之一部分S。更明確地說,該部分S置於插入在繫帶部分73之該第一側腹與該第二側腹之間之一區域中,使得上部單元61(特別是提取器612)及下部單元62聯合動作來形成蓋子1之繫帶41。
然而,要注意到,在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具有一第一厚度且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具有等於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之該第一厚度(較佳等於0.03 mm)之一第二厚度的實施例中,上部單元61(較佳為提取器612)可組配成可形成繫帶41及提供時的額外繫帶44(亦即,不用上部單元61和下部單元62聯合動作)。
1:蓋子 2:本體;蓋子本體 3:防拆環;防拆區域 4:連結區域 6:模具 7、62A:空腔 21:側壁 22:橫向壁 23:第二連接區域 23A、32A:連接元件 23B、32B:額外連接元件 24、33:第一角度斷開拉伸 31:保持部分 32:第一連接區域 32C:單一連接元件 41:繫帶 42:第一狹窄厚度區域 43:第二狹窄厚度區域 43A:主要部分 43B:單一次要部分 44:額外繫帶 45:中間段 51:緊固元件 52:突起 61:上部單元 62:下部單元 62B:第二突出元件 71:側中空件 72:橫向中空件 73:繫帶部分 76:第一狹窄厚度部分 77:第二狹窄厚度部分 78:額外繫帶部分 410、440:第一端 411、441:第二端 412、442:第一側腹 413、443:第二側腹 414A、414B、444A、444B:第一橫向延伸部分 430B:第一次要部分 431B:第二次要部分 611A:內芯 611B:中央芯 611C:外芯 612:提取器 612A:第一突出元件 711:本體部分 712:連結部分 713:防拆部分 A-A,B-B,C-C,D-D,E-E:橫截面線 P:封閉平面 S:部分 V1:單一方向 V2:額外單一方向 X:縱軸
這些和其他特徵透過以下較佳實施例之描述以及隨附圖式中的非限制性示例所例示者將會變得更為清楚,其中: 圖1例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 圖1A至1E例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操作組態中之一蓋子,特別是,圖1E例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關在一容器之頸部上之一蓋子,其中該第一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皆被撕裂; 圖2例示繞著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的一縱軸之一平面表示圖; 圖2A、2B、2C、2D及2E各顯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分別於圖2之線A、B、C、D及E處的橫截面; 圖3例示繞著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的一縱軸之一平面表示圖; 圖3A、3B、3C、3D及3E各顯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分別於圖3之線A、B、C、D及E處的橫截面; 圖4至8、14及15例示繞著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的一縱軸之平面表示圖; 圖9A例示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的在一形成空腔中製成之一蓋子; 圖9B例示一用於形成一蓋子之模具及圖9C例示圖9B所示模具之細節,用來形成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 圖10至13依序例示用於形成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一蓋子的一模具之操作組態。
1:蓋子
23:第二連接區域
32A:連接元件
32B:額外連接元件
41:繫帶
42:第一狹窄厚度區域
43:第二狹窄厚度區域
51:緊固元件
52:突起

Claims (17)

  1. 一種容器用的蓋子(1),其包含: 一本體(2),其係組配成可相對於該容器之頸部耦接及解耦且包括 一側壁(21),其內部具有螺紋且繞著一縱軸(X)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及 一橫向壁(22),其與該側壁(21)之該第一端連結; 一防拆環(3),其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鎖固構件,使得即便當該蓋子本體(2)與該頸部解耦時,該防拆環(3)仍維持附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 一連結區域(4),該防拆環(3)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2),該連結區域(4)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一位移而沿著環繞該縱軸(X)之一周邊至少部分地被撕裂, 其特徵在於,該連結區域(4)包括 一繫帶(41),其包括 一第一端(410),該第一端於形成部分的該防拆環(3)之一第一連接區域(32)中連接至該防拆環(3), 一第二端(411),該第二端於形成該本體(2)之部分的該側壁(21)之一第二連接區域(23)中連接至該本體(2), 一第一側腹(412)及與該第一側腹(41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13), 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其比該繫帶(41)、該防拆環(3)及該本體(2)之該側壁(21)更薄,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繞著該縱軸(X)延伸, 沿著該繫帶(41)之該第一側腹(412),以將該繫帶(41)之該第一側腹(412)連接至該防拆環(3), 沿著該第二連接區域(23)且 超過該第二連接區域(23)及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以形成將該防拆環(3)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的一分開拉伸,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X)之小於3 mm的一延伸量, 且該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在該第一連接區域(32)中斷開, 一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其繞著該縱軸(X)沿著自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將該繫帶(41)之該第二側腹(413)及該第一連接區域(32)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 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該位移而被撕裂。
  2. 如請求項1之蓋子(1),其中該連結區域(4)包含一額外繫帶(44),其包括: 一第一端(440),其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中之該防拆環(3); 一第二端(441),其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23)中之該本體(2); 一第一側腹(442)及與該第一側腹(44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43),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亦沿著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側腹(442)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側腹(442)連接至該防拆環(3)並超過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且其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沿著自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X)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亦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側腹(443)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及 其中該繫帶(41)之該第一端(410)及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端(440)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蓋子(1),其中該第二連接區域(23)包括一連接元件(23A)及一額外連接元件(23B),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其中該繫帶及該額外繫帶之該等第二端(411, 441)係分別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23)之該連接元件(23A)及該額外連接元件(23B)。
  4. 如請求項3之蓋子(1),其中該第一連接區域(32)可擇地包括 一連接元件(32A)及一額外連接元件(32B),其等彼此相異且成角度地間隔,其中該繫帶(41)及該額外繫帶(44)之該等第一端(410, 440)係分別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之該連接元件(32A)及該額外連接元件(32B); 一單一連接元件(32C),其中該繫帶(41)及該額外繫帶(44)之該等第一端(410, 440)均係連接至該單一連接元件(32C)。
  5. 如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之蓋子(1),其中該繫帶(41)之該第一端(410)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端(440)之間之角度距離小於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之間之角度距離。
  6. 如請求項2至5中任一項之蓋子(1),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具有一第一厚度且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至少在其之鄰接於該繫帶(41)及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側腹(411, 441)之一主要部分(43A)中具有一第二厚度,該第二厚度大於該第一厚度。
  7. 如請求項6之蓋子(1),其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在其之於該第一連接區域(42)處之一次要部分中具有小於或等於該第一厚度之一厚度。
  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蓋子(1),其中該繫帶(41)在其之第一端(410)與其之第二端(411)之間沿著在一單一方向(V1)上繞該縱軸(X)成角度地運行之一路線延伸。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蓋子(1),其包含: 一第一操作組態,於該第一操作組態該防拆環(3)與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該鎖固構件接合,該蓋子本體(2)耦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且該連結區域(4)為完整無損的; 一第二操作組態,其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一第一位移,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被撕裂,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為完整無損的,該防拆環(3)與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該鎖固構件接合,且該本體(2)與該容器之該頸部解耦; 一第三操作組態,其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該第一位移以外的一第二位移,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均被撕裂且該防拆環(3)係藉由該繫帶(41)連結至該本體(2)。
  10. 一種用於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之方法,其包含在一模具(6)中形成之步驟,該模具界定一具有待製作之該蓋子之形狀的形成空腔(7),其中該形成之步驟製成下列特徵: 一本體(2),其係組配成可相對於該容器之頸部耦接及解耦且包括 一側壁(21),其內部具有螺紋且繞著一縱軸(X)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及 一橫向壁(22),其與該側壁(21)之該第一端連結; 一防拆環(3),其組配成接合該容器之該頸部上的一鎖固構件,使得即便當該蓋子本體(2)與該頸部解耦時,該防拆環(3)仍維持附接至該容器之該頸部; 一連結區域(4),該防拆環(3)於該連結區域連結至該蓋子本體(2),該連結區域(4)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一位移而沿著環繞該縱軸(X)之一周邊至少部分地被撕裂, 其特徵在於,該形成之步驟於該連結區域(4)中製成下列特徵: 一繫帶(41),其包括 一第一端(410),該第一端於形成部分的該防拆環(3)之一第一連接區域(32)中連接至該防拆環(3), 一第二端(411),該第二端於形成該本體(2)之部分的該側壁(21)之一第二連接區域(23)中連接至該本體(2), 一第一側腹(412)及與該第一側腹(41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13), 一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其比該繫帶(41)、該防拆環(3)及該本體(2)之該側壁(21)更薄,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繞著該縱軸(X)延伸, 沿著該繫帶(41)之該第一側腹(412),以將該繫帶(41)之該第一側腹(412)連接至該防拆環(3), 沿著該第二連接區域(23)且 超過該第二連接區域(23)及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以形成將該防拆環(3)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的一分開拉伸,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X)之小於3 mm的一延伸量, 且該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在該第一連接區域(32)中斷開, 一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其繞著該縱軸(X)沿著自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將該繫帶(41)之該第二側腹(413)及該第一連接區域(32)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 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及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係組配成可回應於該本體(2)遠離該防拆環(3)之該位移而被撕裂。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形成之步驟於該連結區域(4)中製成一額外繫帶(44),該額外繫帶包括: 一第一端(440),其連接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中之該防拆環(3); 一第二端(441),其連接至該第二連接區域(23)中之該本體(2); 一第一側腹(442)及與該第一側腹(442)相對之一第二側腹(443),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亦沿著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側腹(442)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側腹(442)連接至該防拆環(3)並超過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且其中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沿著自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運行至該第一連接區域(32)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X)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亦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側腹(443)連接至該本體(2)之該側壁(21),及 其中該繫帶(41)之該第一端(410)及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一端(440)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41)之該第二端(411)與該額外繫帶(44)之該第二端(441)之間。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方法,包含一移位之步驟,將該模具(6)之一上部單元(61)及一下部單元(62)沿著該縱軸(X)朝向彼此移位來界定該形成空腔(7),其中 該上部單元(61)包含一提取器(612),其包括朝向該縱軸(X)突出之一第一突出元件(612A)來形成該蓋子(1)之該第一狹窄厚度區域(42), 該下部單元(62)包含朝向該縱軸(X)突出之一第二突出元件(62B)來形成該蓋子(1)之該第二狹窄厚度區域(43), 且其中,當該模具(6)處於關閉組態中,該提取器(612)及該下部單元(62)聯合動作來劃定徑向延伸離開該縱軸(X)之一凹部來形成該蓋子(1)之該繫帶(41)。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上部單元(61)包含一中央芯(611B),該中央芯(611B)及該提取器(612)可相對於彼此平行於該縱軸(X)在以下組態之間移動: 一保持組態,其中該提取器(612)係處於一下降位置來將一蓋子(1)固持於該繫帶(41),及 一釋放組態,其中該提取器(612)係處於一縮回位置,且該中央芯(611B)將該蓋子(1)之一防拆環(3)之一保持部分(31)朝向該縱軸(X)彎曲來將該蓋子(1)從該提取器(612)釋放。
  14. 一種用於製作一容器用的蓋子(1)之模具(6),其可在一開啟組態與界定一具有待製作之該蓋子(1)之形狀的形成空腔(7)之一關閉組態之間移動,且包括: 一側中空件(71),其包括 一本體部分(711),其內部具有螺紋且繞著一縱軸(X)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延伸, 一防拆部分(713),其繞著該縱軸(X)延伸, 一連結區域(712),其繞著該縱軸(X)延伸且連接至該本體部分(711)之該第二端,使得該連結區域(712)插入於該本體部分(711)與該防拆部分(713)之間; 一橫向中空件(72),其連接至該側中空件(71)之該本體部分(711)之該第一端, 其特徵在於,該連結部分(712)包括 一繫帶部分(73), 其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伸長,該第一端與該防拆部分(713)通過形成部分的該防拆部分(713)之一第一連接部分連通,及該第二端與該本體部分(711)通過形成部分的該本體部分(711)之一第二連接部分連通, 一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其比該繫帶部分(73)、該防拆部分(713)及該本體部分(711)更薄,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繞著該縱軸(X)延伸, 沿著該繫帶部分(73)之一第一側腹,以將該繫帶部分(73)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部分(713), 沿著該第二連接部分且 超過該第二連接部分及該繫帶部分(73)之該第二端,以形成將該防拆部分(713)連接至該側中空件(71)之該本體部分(711)的一分開拉伸,該分開拉伸在其之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平行於該縱軸(X)之小於3 mm的一延伸量, 一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其繞著該縱軸(X)沿著自該繫帶部分(73)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部分之一拉伸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將該繫帶部分(73)之一第二側腹及該第一連接部分連接至該側中空件(71)之該本體部分(711)。
  15. 如請求項14之模具,其中該連結部分(712)包含一額外繫帶部分(78),其在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之間伸長,該第一端與該防拆部分(713)通過該第一連接部分連通,及該第二端與該本體部分(711)通過該第二連接部分連通, 其中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亦沿著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一第一側腹延伸來將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該第一側腹連接至該防拆部分(713)並超過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該第二端,且其中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沿著自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該第二端運行至該第一連接部分之一額外拉伸繞該縱軸(X)成角度地延伸,使得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亦將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一第二側腹連接至該側中空件(71)之該本體部分(711),及 其中該繫帶部分(73)之該第一端及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該第一端相繼連續地成角度設置且插入於該繫帶部分(73)之該第二端與該額外繫帶部分(78)之該第二端之間。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模具(6),包含一上部單元(61)及一下部單元(62),其等可相對於彼此沿該縱軸(X)在用來界定該模具之該開啟組態之一隔開位置與用來界定該模具(6)之該關閉組態之一緊靠位置之間移動,其中 該上部單元(61)包含一提取器(612), 其包括朝向該縱軸(X)突出之一第一突出元件(612A),該第一突出元件經組配來劃定該形成空腔(7)之該第一狹窄厚度部分(76), 該下部單元(62)包含朝向該縱軸(X)突出之一第二突出元件(62B),該第二突出元件經組配來劃定該形成空腔(7)之該第二狹窄厚度部分(77), 且其中,當該模具(6)處於關閉組態中,該提取器(612)及該下部單元(62)聯合動作來劃定徑向延伸離開該縱軸(X)之一凹部來劃定該形成空腔(7)之該繫帶部分(73)。
  17. 如請求項16之模具(6),其中該上部單元(61)包含一中央芯(611B),該中央芯(611B)及該提取器(612)可相對於彼此平行於該縱軸(X)在以下組態之間移動: 一保持組態,其中該提取器(612)係處於一下降位置且係組配來將一蓋子(1)固持於該繫帶(41),及 一釋放組態,其中該提取器(612)係處於一縮回位置,且該中央芯(611B)係組配來將該蓋子(1)之一防拆環(3)之一保持部分(31)朝向該縱軸(X)彎曲來將該蓋子(1)從該提取器(612)釋放。
TW112112627A 2022-04-05 2023-03-31 容器用的蓋子 TW2024026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22000006701 2022-04-05
IT102022000006701A IT202200006701A1 (it) 2022-04-05 2022-04-05 Tappo per un contenito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631A true TW202402631A (zh) 2024-01-16

Family

ID=82019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627A TW202402631A (zh) 2022-04-05 2023-03-31 容器用的蓋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IT (1) IT202200006701A1 (zh)
TW (1) TW202402631A (zh)
WO (1) WO202319484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4114A (en) * 1984-12-21 1986-01-14 James R. Goldberg Molded safety closure device
IT202000006496A1 (it) * 2020-03-27 2021-09-27 Sacmi Combinazione di un tappo per un contenitore e di un collo del contenitore.
IT201900018737A1 (it) 2019-10-14 2021-04-14 Sacmi Tappo per un contenito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4846A1 (en) 2023-10-12
IT202200006701A1 (it)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942196B2 (ja) 再閉塞可能な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15798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蓋
JP2557434B2 (ja) タンパ−・エビデント蓋
US8733566B2 (en) Tamper evidence means for a closure and a tamper evident closure
RU2225815C2 (ru) Укупориваю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IT201900007809A1 (it) Tappo per un contenitore, e combinazione di un tappo e di un collo di contenitore.
US5975320A (en) Tamper-evident closures and container neck therefor
CZ204095A3 (en) Closure of a container, process of its manufacture, closure assembly and a mould for making the same
AU2002246339B2 (en) Screw cap of synthetic resin
CA2037728E (en) Resealable bottle cap with push-pull closure
WO2019003940A1 (ja) プラスチックキャッ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402631A (zh) 容器用的蓋子
IT201900013671A1 (it) Tappo di chiusura per un contenitore.
US5630520A (en) Tabs for container closures and container neck
IT201900001381A1 (it) Tappo per chiudere un contenitore
CZ20032956A3 (cs) Způsob výroby dvoudílného, opětovně uzavíratelného vylévacího elementu a opětovně uzavíratelný vylévací element
JP2008296935A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付容器
IT201900011124A1 (it) Tappo per chiudere un contenitore.
CA2447430C (en) Staged, sequentially separated injection mold
JPS624305B2 (zh)
EP4059865B1 (en) Cap for a container
RU2774725C1 (ru) Крышка для закрывания контейнер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7458070B2 (ja) キャップおよび金型
RU2801539C2 (ru) Крышка для закрытия емкости, комбинация крышки и горлышка емкости
JP7456226B2 (ja) ヒンジキャッ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