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237A -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237A
TW202402237A TW112110826A TW112110826A TW202402237A TW 202402237 A TW202402237 A TW 202402237A TW 112110826 A TW112110826 A TW 112110826A TW 112110826 A TW112110826 A TW 112110826A TW 202402237 A TW202402237 A TW 20240223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tractor
control element
cap
guide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08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契爾 艾倫 珍 卡地歐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EP22170772.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EP4248860A1/en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赫孚孟拉羅股份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2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23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68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 A61B5/6846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 A61B5/6847Arrangements of 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means, e.g. sensors, in relation to patient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n internal body part, i.e. invasive mounted on an invasive device
    • A61B5/6848Needles
    • A61B5/6849Needl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needle s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or needle or using implanted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7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ther than blood
    • A61B5/1451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ther than blood for interstitial flu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05/00Evaluating, monitoring or diagnosing in the context of a particular type of medical care
    • A61B2505/07Home ca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66Operational features for monitoring or limiting apparatus fun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5/00Devices for bringing media into the body in a subcutaneous, intra-vascular or intramuscular way;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illing or cleaning devices, arm-rests
    • A61M5/14Infusion devices, e.g. infusing by gravity; Blood infusion;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M5/158Needles for infusions;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for inserting infusion needles, or for holding them on the body
    • A61M2005/1585Needle inser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插入裝置,其用以將醫療裝置諸如分析物感測器至少部分地插入穿過個體之皮膚,該插入裝置具有待與該皮膚接觸之近端及與該近端相對之遠端,該插入裝置包含:導引套管,其設置在該近端處且待放置成與該皮膚接觸以用於插入程序;帽蓋,其設置在該遠端處,該帽蓋可經按壓以在該近端的方向上移動時進行至少部分的該插入程序;插件套管,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該導引套管及/或該帽蓋內且設置有用於該醫療裝置之固持件,並且該插件套管係可相對於該導引套管而移動;牽開器,其經組態以牽開設置有該醫療裝置的一部分,該牽開器係可沿著移動路徑移動;彈性元件諸如彈簧,其可將該牽開器沿著該移動路徑朝向該遠端偏移;牽開器控制元件,其藉由阻斷或釋放該牽開器沿著該移動路徑之移動來控制該牽開器之移動,並且其本身可相對於該牽開器而移動諸如旋轉。本發明進一步涉及插入系統及插入方法。

Description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至少部分地插入諸如分析物感測器的醫療裝置的插入裝置。
文獻 US20190350527 揭示了一種插入裝置,其中針架在縮回過程期間被扭轉。
文獻 US9522225B2 描述了一種針插入器裝置,其中插入程序需要對彈簧施加力,該彈簧提供使針縮回的力。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插入裝置,其易於使用並且避免了接觸針的部件的旋轉 (該旋轉可能使針旋轉),因為此類旋轉可能影響使用者的舒適度。
此外,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包含此類插入裝置及醫療裝置的插入系統,並且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使用此類插入裝置插入醫療裝置的方法。
提供插入裝置以便至少部分地插入醫療裝置。此醫療裝置可為或包含分析物感測器,諸如葡萄糖感測器。
醫療裝置的至少部分將插入個體的皮膚。個體可為人類 (諸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或動物。
可出於各種目的提供醫療裝置。其可經提供以便自個體抽取樣品,例如藉由提供插管,其可經提供以便向個體提供藥物或液體 (亦可能藉由插管) 及/或其可經提供以藉由諸如葡萄糖感測器之類的分析物感測器的感測器來獲得關於個體的資訊。
插入裝置具有待與皮膚接觸的近端,且其具有與近端相對的遠端。裝置可配置成使得使用者可以作用於插入裝置的遠端以便插入醫療裝置,同時近端與個體的皮膚接觸,該個體可為使用者或其他人或動物。
插入裝置自遠端至近端的尺寸可在 60 至 80 mm 的範圍內,諸如在 65 至 75 mm 之間。此是指插入裝置在用於插入程序之前的尺寸。在所述狀態下,彈性元件例如仍被預負載,如下文將進一步解釋,及/或不施加力以將帽蓋及/或導引套管推向彼此。
插入裝置自遠端至近端的尺寸可取決於醫療裝置的尺寸。較大/較小的醫療裝置可能具有較大/較小的插入裝置。其亦可能取決於縮回部分的長度或將自皮膚縮回部分的端部之間的所欲距離。所欲距離愈小,插入裝置的尺寸就愈小。
插入裝置包含導引套管,其設置在插入裝置的近端處,且在插入程序中使其與個體的皮膚接觸。此導引套管可在插入程序中在使用者的皮膚上施加力,從而將導引套管固定在皮膚上,且避免導引套管平行於皮膚的表面的相對移動,以實現安全的插入程序。
帽蓋設置於插入裝置的遠端處,其可按壓在上面以進行插入程序的至少部分,同時向插入裝置的近端方向上移動。插入程序亦可涉及帽蓋在相對方向上自插入裝置的近端朝向插入裝置的遠端移動。此移動可比在遠端朝向近端的方向上的移動更短。
導引套管及帽蓋一起可部分作為插入裝置的殼體,並且可為當插入裝置被設置於個體之皮膚上時,人類使用者唯一可見的部件或可觸摸的部件。
插入裝置另外包含至少部分地設置在導引套管及/或帽蓋內的插件套管,並且設置有用於醫療裝置的固持件。插件套管設置成可相對於導引套管移動。插件套管可適於固持醫療裝置,該醫療裝置的部件將被插入,並且插件套管相對於導引套管的移動讓醫療裝置接近及 (部分地) 穿過使用者的皮膚接近。
醫療裝置可包含將穿過個體皮膚插入的部件,且其可包含將例如藉由黏合劑施加至個體皮膚外部上的另一部件。
醫療裝置可為例如與電子設備結合的分析物感測器。此感測器將藉由例如電極插入個體的皮膚,該等電極可量測個體的組織間隙液中的分析物濃度諸如葡萄糖濃度。此外,醫療裝置可包括 (可穿戴或便攜式) 電子電路,該電子電路可為電池供電的,其處理由醫療裝置的插入部件諸如由感測器獲得的資訊。電子設備可經組態以藉由黏合劑附接至個體的皮膚。黏合劑可設置在含有電子設備的殼體的外表面上。
此外,插入裝置包含牽開器,該牽開器經組態以縮回設置有諸如針的醫療裝置的部分,並且該牽開器設置為可沿著移動路徑移動。醫療裝置上所設有的待插入部分,通常是使用醫療裝置上設有的部分諸如針來插入,其本身經設置僅用於插入程序並隨後縮回。設置有醫療裝置的部分在插入程序後將不再設置於醫療裝置內。所述部分將與該醫療裝置斷開連接。醫療裝置上的部分可以為待插入的部件/感測器提供穩定性,其本身對於使用者舒適度而言可能不一定為剛性的。在插入部件/感測器後,部分/針可縮回,且部件/感測器保持插入。
此外,插入裝置包含諸如彈簧的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設置成使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朝向遠端偏置。
為了控制牽開器的移動,藉由設置牽開器控制元件,其可以阻擋或釋放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的移動。牽開器控制元件本身可相對於牽開器移動。在牽開器控制元件釋放牽開器的移動路徑的情況下,彈性元件可使牽開器沿著此經釋放的移動路徑移動。因此,實現了醫療裝置的部分諸如待縮回的針的快速縮回。牽開器的移動—一旦經釋放以沿著移動路徑移動—可包括超出由插入器裝置的導引部分限定的移動路徑的末端的移動。
在此類組態的情況下,有可能提供具有預負載彈性元件的插入裝置,使得對於插入程序不需要對彈性元件施加力,使其提供牽開器朝向遠端的移動。
此外,由於牽開器控制元件為可移動的,相對於牽開器,牽開器的運動可被限制為線性移動,避免了待縮回部分可能發生的旋轉移動以及因此待插入部件上可能發生的旋轉移動。避免待縮回部分或待插入部件的旋轉移動,藉由避免潛在的疼痛源以及藉由避免待插入部件諸如感測器的非所要變形來改善使用者體驗。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旋轉至其阻擋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移動的位置中以及其使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自由移動的另一位置中。使用牽開器控制元件的旋轉移動使得裝置 (例如,裝置在垂直於其可能應用的皮膚表面的方向上的延伸,亦即自插入裝置的遠端至近端量測的尺寸) 相對較小,因為對於旋轉移動,插入裝置內部的縱向移動不需要額外的空間。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設置為可藉由導引套管的一部分旋轉,該部分與牽開器控制元件接觸,諸如在牽開器控制元件相對於導引套管相對移動時,與牽開器控制元件的突起部分接觸。由於牽開器元件相對於導引套管的相對移動至少在某種程度上為線性移動,導引套管的部分可設置有斜坡形狀,所以當牽開器控制元件的突起部分沿著導引套管的部分諸如具有斜坡形狀的斜坡滑動時,其將線性移動轉換為牽開器控制元件的旋轉移動。此允許牽開器控制元件進行明確的旋轉移動。
牽開器的移動限定於在近端至遠端的方向上的線性移動,反之亦然。對線性移動的限制避免了牽開器的任何旋轉移動,該旋轉移動可能使得待插入部件或插入至個體皮膚中的部件發生旋轉。所述對線性移動的限制視情況係由設置至少一成對導引部分而實現,該成對導引部分可包含第一導引部分,諸如軌道,並與第二導引部分諸如負軌道協作,其中兩個導引部分中之一者設置在插件套管處,且另一導引部分設置在牽開器處。導引部分可設置為提供線性導向的直線元件。此類導引部分允許以安全方式限定牽開器的線性移動。為了提供穩定且無擺動的移動,視情況提供三個此類成對導引部分。該等成對導引部分彼此可設置有相同距離,或者三對中的至少兩者可相對於彼此設置有相同距離。因此,可以很好地避免牽開器的無意機械阻擋。
插件套管的導引部分可提供牽開器的移動路徑的一部分。牽開器的移動路徑的另一部分可由牽開器控制元件的導引部分提供。牽開器的移動路徑可由插件套管的導引部分及牽開器控制元件的導引部分組合提供。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以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引部分,該導引部分可以與另一導引部分諸如插件套管的上述導引部分對準,以便使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的一部分自由移動,並且在牽開器控制元件的導引部分未處於此類對準的情況下,其可以阻擋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的一部分移動。使用限定牽開器的線性移動亦用於機械地允許或阻擋牽開器沿著其移動路徑的移動的導引部分,提供允許故障安全設計的機械上簡單的構造。移動路徑可由插件套管及牽開器控制元件上經對準的導引部分提供。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設置有至少一個阻擋突起部,該阻擋突起部設置成與帽蓋的阻擋部分相互作用,從而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無意地旋轉至其使牽開器自由移動的位置。帽蓋的阻擋突起部與阻擋部分之間的此相互作用,允許充分限定允許牽開器控制元件釋放牽開器的路徑的時刻。視情況,當帽蓋被完全按下時,亦即當帽蓋已經到達其相對於個體的皮膚之最近端位置時,發生阻擋突起部與阻擋部分之間的此種相互作用。在自此最近端位置朝向更遠端位置使帽蓋略微縮回時,相互作用可以停止,因此釋放牽開器控制元件朝向其釋放牽開器沿著移動路徑的移動的位置的旋轉。
借助於此阻擋突起部及阻擋部分,有可能使縮回過程僅在帽蓋自個體的皮膚移開時發生。這為插入裝置的使用者提供了控制方式,即朝向個體的皮膚推動帽蓋,插入待插入部分,並且帽蓋遠離個體的皮膚的移動,啟動縮回醫療裝置待縮回的部分。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包含與帽蓋的接合部分接觸的鎖定部分,只要帽蓋定位在其最遠端位置中,該鎖定部分就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旋轉。當運送或準備用於插入程序之裝時,帽蓋通常將處於此最遠端位置中。視情況提供該帽蓋以防止彼時牽開器的無意縮回移動。因此,只要帽蓋處於其最遠端位置中,牽開器控制元件就不能旋轉。此亦有助於改善插入裝置在掉落測試中的結果,其中裝置掉落在硬表面上,彈性元件經預偏置。掉落測試中的輕微機械變形不會引起插入前的無意縮回過程。一旦帽蓋自其最遠端位置朝向其最近端位置移動,則牽開器控制元件的鎖定部分與帽蓋的接合部分之間的接觸消失。可以建立接觸,例如,用於使帽蓋朝向其最遠端位置移動其移動範圍之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諸如在 0.5 至 3 mm 之間的範圍內的距離。
牽開器控制元件可以可旋轉地安裝在插件套管上。藉由安裝在插件套管上,牽開器控制元件相對於牽開器被很好地設置,因為牽開器可以設置在插件套管內並由插件套管固持及/或導引。
帽蓋相對於導引套管的移動可以設置成使得帽蓋僅可能相對於導引套管進行線性移動。此允許易於使用插入裝置,因為不需要帽蓋相對於導引套管的複雜移動。為了限定此線性移動,(直的) 導引部分可以設置在帽蓋上,並且與第一導引部分協作的第二導引部分可以設置在導引套管上。視情況,存在至少三個此類成對導引部分,其允許在不存在兩個部分相對於彼此阻擋或擺動的情況下,限定相對移動。為此,導引部分視情況可能諸如在等距周向位置處相對於彼此等距間隔開。
帽蓋可設置有用於朝向插入裝置的近端推動插件套管的推動部分,並且視情況亦設置有分離限制裝置,該分離限制裝置限制帽蓋遠離插件套管朝向插入裝置的遠端的分離。推動部分允許將帽蓋自其遠端位置朝向近端位置的移動轉換為插件套管自遠端位置朝向近端位置的移動。插件套管自遠端位置至近端位置的此移動允許進行插入程序。
分離限制裝置避免了帽蓋可以不受控制的方式將其自身與插件套管分離。推動部分與分離限制裝置一起可以限定帽蓋相對於插件套管的允許的相對移動。此允許的相對移動可以在 1 至 5 mm 之間或 1 至 3 mm 之間。
帽蓋、插件套管、牽開器及牽開器控制元件以及彈性元件可以至少沿著帽蓋的移動的一部分一起自遠端位置移動至近端位置;在五個部分沒有相對於彼此移動的情況下,此移動針對至少一部分發生。沿著帽蓋移動的另一部分,至少牽開器控制元件可以相對於其他部分進行純旋轉移動,而其他部分在沒有相對於彼此的相對移動的情況下移動。
諸如彈簧的彈性元件可以設置為預負載狀態,其中彈簧被壓在一起以便儲存用於縮回過程的能量。可以設置彈性元件以在牽開器與插件套管之間起作用。此意味著彈性元件在牽開器與插件套管之間提供力,一旦牽開器控制元件釋放牽開器的移動路徑,該力可使得牽開器相對於插件套管移動。
插入系統包含如上文或下文所描述的插入裝置,並且此外,其包含與插入裝置一起插入的醫療裝置。
在用插入裝置插入諸如分析物感測器的醫療裝置的方法中,如上文或下文所描述,執行了以下步驟。首先將插入裝置施用於個體的皮膚。然後將插入裝置的帽蓋朝向個體的皮膚按壓,帽蓋相對於導引套管所產生的線性移動轉換為牽開器控制元件相對於導引套管以及視情況亦相對於帽蓋及/或插件套管的旋轉移動。牽開器控制元件藉由牽開器控制元件的旋轉釋放牽開器朝向帽蓋的移動路徑。此視情況發生在帽蓋已經在遠離個體皮膚的方向上略微縮回之後。以此方式,插入程序具有兩個明確界定的步驟,其中一個為將帽蓋朝向皮膚移動,且另一個為將帽蓋自皮膚移開。第一個使得醫療裝置的至少一部分插入,並且第二個使得設置有待縮回的醫療裝置的部分 (諸如針) 縮回。
插入裝置的可能實施例在附圖中展示。
圖 1a 展示了插入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不同部件的分解圖。插入裝置可包含帽蓋 1、牽開器控制元件 2、牽開器 3、彈性元件 4、插件套管 5 及導引套管 6。
帽蓋 1 可設置有基本上圓柱形的外部形狀。帽蓋的側壁可以具有圓柱形或 (略微) 圓錐形的形狀。在插入裝置的遠端 17 上,帽蓋可以具有基本上平坦的上表面,該上表面作為使用者可以藉由手在其上施加力的表面。帽蓋 1 可以提供內部容積,插入裝置的其他部件可以容納在該內部容積中。
牽開器控制元件 2、牽開器 3、彈性元件 4 及插件套管 5 將在以下圖式中更詳細地解釋。導引套管 6 設置有 (基本上) 圓柱形的側壁,並且其遠端和近端為開放的。帽蓋 1 與導引套管 6 一起提供了插入裝置的殼體。它們形成接合內部空間,其中設有牽開器控制元件2、牽開器 3、彈簧 4 及插件套管 5。
插入裝置具有遠端 17 及近端 18。近端 18 應與個體的皮膚接觸。
插入程序可以藉由將導引套管的近端 18 放置在個體的皮膚上並藉由例如施加力來進行,例如藉由將帽蓋 1 的遠端頂部表面壓至帽蓋 1 上以及藉由將帽蓋 1 朝向近端 18 或換言之朝向導引套管 6 移動。插入程序藉由在帽蓋 1 已被壓之後在遠端方向上 (朝向遠端 17) 輕微移動而終止 (如下文將進一步詳述)。
在圖 1b 中,圖 1a 中所展示的一些部件被單獨展示,並提供一些在下文進一步使用的元件符號。圖 1b 的元件符號亦出現在其他圖式中,並且圖 1b 讓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以下圖式中所展示的不同部件的組態。
在圖 2a 中,展示了插件套管 5 及牽開器 3 的細節。圖 2a中的視圖在自遠端 17 朝向近端 18 的方向上設置至插件套管 5 上。插件套管 5 可設置有內套管部分51,牽開器 3 設置在該內套管部分中。插件套管 5 可提供一或多個導引部分,諸如三個或更多個導引部分56a、56b、56c,其在圖 2 中示例性地展示為提供槽的負軌道部分。槽亦可能未設置有兩個負軌道,而是藉由進入插件套管 5 的一部分中的凹陷諸如內套管部分 51 中的凹陷來提供。導引部分可提供牽開器的移動路徑的一部分。牽開器的移動路徑的另一部分可由牽開器控制元件的導引部分提供。
此外,插件套管 5 可以設置有外套管構件 57,該外套管構件具有數個外套管構件部分,諸如部分 57a、57b 及 57c,該等部分可稱為插件套管 5 的壁部分。外套管構件 57 不是完全封閉的套管,而是可以包含數個開口或中斷。壁部分 57 可以設置成圓柱形配置。此外,插件套管 5 可具有盤形元件 52,該盤形元件可連接插件套管的不同功能部分。例如,其可以將內套管部分 51 連接至外套管部分 57。盤形元件 52 可為梁 53 提供支撐,該梁可由插件套管 5 提供。插件套管 5 可包含一或多個、兩個或更多個或三個或更多個梁 53a、53b、53c,其允許使帽蓋 1 朝向遠端 17 彈性地偏置,如下文將進一步解釋。
插件套管 5 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諸如兩個或更多個或三個或更多個導引部分 54a、54b、54c,其與導引套管 6 的導引部分協作,如下文將進一步解釋。導引部分 54a、54b 及 54c 可以相對於彼此相等的距離設置 (或者三個導引部分 54a、54b、54c 之間的距離中的至少兩個可為相等的),因為此提供了一種安全的方式來避免阻擋插件套管 5 相對於導引套管 6 的移動。舉例而言,它們可以以相等的周向間隔設置。
盤形元件 52 可具有基本上圓形的外周界。
此外,插件套管 5 可以提供裝置保持鉤 55a 及 55b。亦可以存在多於兩個的裝置保持鉤 55,而在圖 2a 中僅展示了兩個裝置保持鉤 55a 及 55b。裝置保持鉤 55 用於在插入程序之前和期間固持醫療裝置 7。裝置保持鉤為用於醫療裝置 7 的固持件的實例。其可以在插入程序之後或插入程序結束時釋放醫療裝置 7。
插件套管 5 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諸如兩個或更多個或三個或更多個開口 (無元件符號),該等開口設置用於分離限制肋 15 穿過插件套管 5 並且自圖 2a 中所展示的作為近端 18 側的後側與插件套管 5 接合。
在圖 2b 中展示了牽開器 3。牽開器 3 具有牽開器本體 31,該牽開器本體可設置為基本上圓柱形的形式。牽開器本體 31 可以設置為套管。在其外部上,牽開器 3 可以具有導引部分 33,諸如兩個或更多個或三個或更多個導引部分 33a、33b、33c。導引部分 33 可以具有錐形的端部(圖 3 中的近端或下端),其允許牽開器 3 容易地裝配在插件套管5中。在其近端上,牽開器 3 可具有鉤 32。在圖 2b 中,牽開器 3 設置有三個鉤,但亦可以只有兩個鉤或四個或更多個鉤。可以提供鉤 32a、32b 及 32c 以便與設置有待縮回醫療裝置 7 的部分 8 接合。牽開器 3 可進一步設置有中心部分 34,從而防止將待朝向遠端 17 縮回的部分 8 移動。如圖 2b 中進一步所展示,導引部分 33 可與插件套管 5 的導引部分 56 協作,以便提供牽開器 3 相對於插件套管 5 的(僅)線性移動。
如圖 2b 中進一步所展示,插件套管 5 可進一步設置有耦合突起部 59,諸如兩個或更多個或三個或更多個耦合突起部 59a、59b、59c。提供此等耦合突起部 59 以限定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相對於插件套管5的 (旋轉或純旋轉) 移動。耦合突起部 59a、59b、59c 可設置在內套管部分 51 的外側上。
在圖 2c 中,展示了與牽開器及插件套管 5 組合的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3D視圖。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本體可設置有外套管構件 21 及內套管構件 22,其可藉由連接構件 23 連接。連接構件 23 可以設置在外套管構件 21 及內套管構件 22 的遠端處。
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在其外部設置有突起部分 24,其可用於向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提供力,從而使牽開器控制元件2旋轉。突起部分 24 可以設置在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外部處,這允許對產生旋轉移動的力進行更精細的計量及控制,但它們亦可以設置在其遠端上或其內側上。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基本上具有環形體。此環形體可包含外套管構件 21、內套管構件 22 及連接構件 23。
在圖 2c 中所展示的實施例中,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具有三個突起部分 24a、24b 及 24c。其亦可以具有或亦可能僅提供兩個或四個或更多個突起部分 24。在圖 2c 中所展示的實施例中,突起部分 24a、24b、24c 相對於彼此設置有相等的距離。此允許確保平滑的旋轉移動而不會在其旋轉移動期間阻擋牽開器控制元件 2。亦可以是,不同的突起部分 24 之間的距離中之僅兩者相等。
此外,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設置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鎖定部分 25。此等鎖定部分 25 設置在本體的外部上,但它們亦可以設置在遠端 23 上或本體的內側上。鎖定部分 25 可以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與帽蓋結合的旋轉,如下文將進一步解釋。
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以設置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阻擋突起部 26。在圖 2c 中,三個此類阻擋突起部 26,如所展示。此等突起部 26a、26b、26c 展示在本體的遠端上及特定而言在連接構件 23上。它們亦可以設置在外側諸如外套管構件 21 上或內部上諸如內套管構件 22 上。
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設置成可旋轉地滑動地位於插件套管 5 上及特定而言位於插件套管 5 的專用部分上。特定而言,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設置成可旋轉地滑動地位於插件套管 5 的內套管部分51 上。在此配置中,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內套管構件 22 設置在插件套管 5 的內套管部分 51 的內部上,連接構件 23 設置在插件套管 5 的內套管部分 51 的遠端上,並且外套管構件 21 設置在插件套管 5 的內套管部分 51 的外部上。由此,為旋轉移動提供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良好支撐及導向。
為了避免由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朝向插入裝置的遠端 17 的移動而使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與插件套管 5 分離,耦合突起部 59 設置在插件套管 5 上,從而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朝向遠端 17 移動。在圖 2b 及圖 2c 中,此等耦合突起部 59a、59b 及 59c 設置在內套管 51 的外部上,但它們亦可以設置在內套管的內部。
與耦合突起部 59 協作,其可以在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中提供槽 29,該槽容納耦合突起部 59。槽 29 之底部由此與與耦合突起部 59 之底部接觸。此外,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設置有裝配槽 27,其將槽 29 與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近端連接。因此,插件套管 5 的突起部 59 可在插入裝置的裝配期間被帶入至槽 29 中。
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底部表面可以設置成與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接觸。此可特定而言指代如上所說明的導引部分 33。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底部表面為面向插入裝置1..6的近端 18 的一個或多個表面。只要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 33 與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底部表面接觸,牽開器 3 就被阻擋朝向遠端 17 的方向上移動。
此外,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具有導引部分 28,一旦此等導引部分 28 與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 33 對準,該等導引部分就允許牽開器 3 朝向遠端 17 移動。如圖 2c 中所展示,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處於導引部分 28 不與導引部分 33 對準的位置,並且牽開器 3 被阻止朝向遠端 17 移動。
導引部分 28 (28a、28b、28c) 可以設置為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導引部分。若設置多於一個的導引部分 28,則彼等導引部分或導引部分 28 中的一些較佳地以等距相對於彼此間隔。此避免了牽開器 3 在相對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移動時的無意阻擋。
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以配置成使得其可以旋轉至導引部分 28 與插件套管的導引部分 56 對準的位置。由此,能夠實現牽開器朝向遠端 17 的移動。此藉由在遠端 17 的方向上釋放牽開器 3 的移動路徑來完成。在此情況下,移動路徑由牽開器控制元件的經對準導引部分 28 及插件套管的導引部分56的組合提供。
在圖 3a 中,展示了在朝向遠端 17 的方向上的插入裝置的近端 18 的視圖。最外部分為帽蓋 1 的近端。帽蓋 1 的內部展示了導引套管 6 及其近端表面。導引套管的導引部分 61 展示為與插件套管的導引部分 54 協作。在圖 3a 中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存在三個導引部分對 54、61,即分別與導引部分 61a、61b、61c 協作的導引部分 54a、54b 及 54c。導引部分相對於彼此以相等距離配置。可以看出,插入裝置可以具有基本上圓形的橫截面。
在圖 3a 中,展示了醫療裝置 7 的底部表面。此表面應該與個體的皮膚 9 接觸。在醫療裝置 7 的此底部表面上,例如可以提供將醫療裝置 7 附著至個體的皮膚 9 上的黏合劑。
在醫療裝置 7 的中間,可以提供需要穿過個體的皮膚 9 插入的針及/或感測器。在圖 3a 中,展示了插件套管 5 可以設置有裝置保持鉤 55。在圖 3a 的實施例中,展示了此類裝置保持鉤 55 中之兩者,即 55a、55b。然而,亦可能僅提供一個或三個或更多個裝置保持鉤 55。在插入程序期間,裝置保持鉤 55 向外移動,從而使醫療裝置 7 脫離其在插入裝置內的位置。兩個裝置保持鉤可以相對於插入裝置的中心彼此相對設置。
圖 3b 展示了帽蓋 1 相對於導引套管 6 的關係的視圖。帽蓋 1 在其內部,特定而言在殼體部分 14 的內部設置有導引部分 11。如圖 3b 中的實施例所展示,提供了三個此類導引部分 11,即 11a、11b 及 11c。導引部分 11 可與由導引套管 6 提供的對應導引部分 62 協作。在圖 3b 中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導引部分 11 設置為正軌道,並且導引套管 6 的導引部分 62 設置為負軌道或槽。反向的配置亦為可能的,其中導引套管 6 的導引部分 62 為正軌道,並且帽蓋的導引部分 11 為負軌道/槽。
此外,圖 3b 中展示了導引套管內部上的導引部分 61。彼等導引部分已經在圖 3a 進行了論述。在圖 3b 中,展示了導引套管 6 可以包含一或多個保持器梁 63。此類保持器梁 63 將插件套管 5 維持在遠側位置,除非朝向近端18將一定量的力施加至帽蓋 1。此將結合圖 6 a 至 圖6e 進行更詳細的解釋。
如圖 3b 中可見,導引套管 6 可具有基本上圓形的橫截面。
圖 4 展示了自插入裝置的遠端 17 朝向近端 18 的視圖,其中截口恰好在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上方。在此視圖中,斜坡 65 展示為可與突起部分 24 協作,如下面將進一步討論。
在圖 4 的視圖中,亦展示了帽蓋 1 的內部部分與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部件協作,其限制、或允許、或阻擋、或釋放牽開器控制元件的旋轉移動,如將結合圖 6 a 至 圖6e 進一步討論。
如圖 4 中可見,斜坡 65 可設置為導引套管 6 的內部部件,並且各斜坡可藉由斜坡支撐件 64 連接至導引套管 6 的其餘部件。
如圖 4 中所展示,可存在三個斜坡 65,即 65a、65b、65c。亦可能具有少於三個,諸如一個或兩個斜坡,或者多於三個斜坡。由於斜坡 65 與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突起部分 24 協作,因此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此類突起部分 24 的數目及導引套管 6 的斜坡 65 的數目可以設置為相同的數目。在圖 4 中所展示的實施例中,存在與三個突起部分 24 協作的三個斜坡 65。
圖 5a 展示插入裝置的三維視圖,其中部件被移除,以使內部組件可見。
如圖 5a 中可見,在導引套管 6 的基本上周向壁部分的外部上設置負軌道或槽 62,其導向帽蓋 1 的導引部分 11。此外,展示了導引套管 6 的內部上的導引部分 61。此外,在圖 5a 中展示了斜坡 65 可以設置為導引套管 6 的部分並且面向插入裝置的內部部分。
在圖 5a 中,牽開器 3 展示為處於其已朝向插入裝置的遠端 17 移動的位置,因為牽開器 3 展示為位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上方。在圖 5a 中,為清楚起見,未展示已將牽開器 3 朝向遠端 17 推動的彈簧 4。
在圖 5a 中,展示了牽開器 3 可以與將待縮回的部分的頭部——此處為針 8 的頭部 81——接合。
在圖 5a 中所展示的配置中,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導引部分 28 展示為與插件套管 5 的導引部分 56 對準,其限定牽開器 3 的移動路徑 (的至少一部分)。在彼位置中,突起部 59 處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槽 29 的末端,由此限制牽開器控制元件的旋轉移動超出導引部分 28 與插件套管 5 的彼等導引部分 56 的對準。
圖 5b 提供了插入裝置的另一視圖,其中移除了其他部分以提供內部部分的可見性。特定而言,在圖 5b 中,展示了帽蓋 1 可以設置有推動部分 12,該推動部分在其遠端處自帽蓋 1 的頂部表面朝向插入裝置的近端延伸。此推動部分 12 被配置成使得其可以與插件套管 5 的梁 53 接觸。此外,推動部分 12 亦可以與插件套管 5 的其他部分接觸,從而允許在插入程序期間朝向裝置的近端 18 推動插件套管 5。如圖 5b 中所展示,帽蓋 1 亦可以設置有接合部分 13,該接合部與設置在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上的鎖定部分 25 相互作用。接合部分 13 可以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此可能為這種情況,至少只要帽蓋 1 處於其最遠端位置。
在圖 5b 中亦展示了帽蓋 1 可以包含分離限制肋 15,該分離限制肋在其下端處可以設置有分離限制鉤 16。此分離限制肋 15 可以在其遠端處自帽蓋 1 的頂部表面朝向插入裝置的近端 18 延伸。因此,其穿過插件套管 5 中的開口,使得分離限制鉤 16 可以與插件套管 5 的面向插入裝置的近端 18 的表面接觸。以此方式,防止帽蓋 1 在遠端方向 17 上不受控制地自插件套管 5 分離。
與分離限位肋 15 及分離限位鉤 16 協作的推動部分 12 可以提供或限定帽蓋 1 相對於插件套管 5 的有限移動範圍,彼等兩個部分相對於彼此的移動例如可以限制在 0.5 與 2mm 之間的範圍內。
在圖 5b 中所展示的組態中,鎖定部分 25 不與接合部分 13 接觸,但是由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已經旋轉,因此鎖定部分 25 現在與帽蓋 1 的一部分諸如推動部分 12 或分離限制肋 15 接觸。由此,防止了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超過牽開器控制元件及插件套管 5 的導引部分對準的位置。
在圖 6a 至圖 6e 中,展示了穿過插入裝置的不同截面,其中在各圖 6a 至圖 6e 中,不同展示的截面對應於展示插入裝置的相同狀態。
圖 6a 展示了插入裝置的狀態,其中插入裝置設置有待插入的醫療裝置 7。醫療裝置 7 展示在插件套管 5 的近端處,並且其由裝置保持鉤 55 保持 (在圖 6a 中展示,最右視圖)。醫療裝置 7 與針 8 一起提供。針 8 將穿過個體的皮膚 9 插入。可以與針 8 一起提供待穿過個體的皮膚 9 插入的分析物感測器。
導引套管 6 設置有在個體的皮膚 9 上的近端部分。
在圖 6a 中所展示的組態中,插件套管 5 展示為能夠藉由其阻擋部分 58放置在導引套管的保持器梁 63 上。彈簧 4 (彈性元件) 處於其預加載狀態並在其彈簧力下被壓縮。彈簧 4 可以藉由其近端擱置在插件套管 5 的環形凹陷中。彈性元件 4 的遠端與牽開器 3 接觸並且使牽開器 3 在遠端方向 (圖 6a 中向上) 上偏置。
在圖 6a 中所展示的位向中,插入裝置的下端對應於其近端 18,即與皮膚 9 接觸的一端,並且遠端 17 指圖 6a 中所展示的上端。
如圖 6a 中可見,牽開器 3 與針 8 的頭部 81 處於接合關係。此接合關係可以藉由將醫療裝置與頭部 81 一起插入至插件套管 5 中來實現。醫療裝置 7 由此打開保持鉤 55,並且當該等保持鉤彈回至閉合位置時,它們將醫療裝置 7 保持在圖 6a 中所展示的位置中。當將醫療裝置 7 添加至插入裝置中時,針 8 的頭部 81 亦打開鉤 32,並且當頭部 81 已經與牽開器的中心部分 34 接觸時,鉤 32 向內回彈從而保持頭部 81。
如圖 6a 中左起第二個截面中所展示,帽蓋 1 由擱置在梁 53 上的推動部分 12 向上推動。梁 53 具有輕微彈性,並且彈性地將帽蓋 1 推入至其最遠端 (圖 6a 中向上) 位置中。
分離限制鉤 16 可與插件套管 5 的下部表面接觸,並且由此防止帽蓋 1 相對於插件套管 5 的進一步向上移動。
如左起第二個相交處中進一步所展示,鎖定部分 25 與接合部分 13 接觸,並且由此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圖 6a 中所展示的位置可以為相對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移動的起始位置。當自頂部 (例如在自遠端 17 朝向近端 18 的方向上) 觀察時,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在順時針方向上,如下文將進一步論述。
最右相交處展示插件套管 5 可以設置有裝置保持鉤 55,該裝置保持鉤將醫療裝置 7 保持在如圖 6a 中所展示的其位置中。
只要帽蓋 1 處於圖 6a 中所展示的最高位置 (最遠端位置),鎖定部分 25 與接合部分 13 的接觸會防止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亦防止如圖 6a 中所展示的裝置掉落並落在諸如桌子或地板的表面上。接合部分 13 可以僅在帽蓋 1 移動至較低位置中時允許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如下文將論述。
在圖 6b 中,展示了一些力或一些壓力已經施加至帽蓋 1 的頂部表面的情形。插件套管 5 仍保持在其原始位置中,因為阻擋部分 58 仍放置在保持器梁 63 上。然而,如圖 6b 中可見,帽蓋 1 現在可以與插件套管 5 接觸,使得施加到帽蓋 1 的力轉換為施加至插件套管 5 上的相等的力。在圖 6b 中所展示的情形下,可以看出,推動部分 12 可以抵抗由梁 53 提供的較小力 (小於提供壓在帽蓋 1 上的力) 使梁 53 略微彎曲。
此外,可以看出,隨著帽蓋 1 已經相對於插件套管 5 向下行進一點點,分離限制鉤 16 已經失去與插件套管 5 的下部表面的接觸。此尤其可以在圖 6b 中所展示的三個最右截面中看出。
如圖 6b 中可見,隨著帽蓋 1 已相對於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向下移動,鎖定部分 25 不再與帽蓋的接合部分 13 接觸,並且由此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移動成為可能。
在已進一步壓力施加至帽蓋 1 之後,阻擋部分 58 不再擱置在保持器梁 63 上,而是已經在它們下方經過 (參見圖 6c)。帽蓋 1 上的力可能已經轉換為藉由例如帽蓋 1 的推動部分 12 與插件套管 5 的接觸而作用至插件套管 5 上的力。尤其在左起第二個截面中可以看出,突起部分 24 現在與插件套管 5 的斜坡 65 接觸。由於斜坡 65 的表面為傾斜的 (相對於垂直於插入裝置可以置放在其上的皮膚的方向及/或相對於插入裝置的縱向軸線及/或相對於帽蓋朝向近端 18 的綫性移動的方向),因此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向下移動轉換為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移動。如圖 6c 中的上部插圖可見,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導引部分 28 尚未與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 33 對準。
隨著插件套管 5、彈性元件 (彈簧) 4、牽開器 3 及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與帽蓋 1 一起進一步向下行進並相對於導引套管 6 進行相對移動,突起部分 24 在與斜坡 65 滑動接觸時進一步旋轉,並且隨著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帽蓋 1、彈性元件 (彈簧) 4 及插件套管 5 在圖 6c 中進一步向下行進,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繼續進行。
在圖 6d 中,展示了帽蓋 1 已經到達其最低位置的狀態。帽蓋 1 現在可以放置在導引套管 6 上。針 8 已經穿透個體的皮膚 9,並且醫療裝置 7 的底部表面已經與個體的皮膚 9 接觸。在此底部表面設置有黏合劑的情況下,醫療裝置 7 的部分可以黏著至個體的皮膚 9。在彼位置中,導引套管與插件套管 5 的一部分相互作用,打開了裝置保持鉤 55 (此在圖 6d 中未展示)。
如在左起第三個相交處中可以看出,突起部分 24 已經穿過斜坡 65 的下端,並且斜坡 (諸如斜坡的下端) 向突起部分 24 提供輕微的彈力進入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方向。
在圖 6d 的情形中,展示了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阻擋突起部 26 可以與帽蓋 1 的阻擋部分 19 接觸,從而防止完成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旋轉移動。此亦可以在圖 6d 的上部插圖中看出,其中可以看出導引部分 28 尚未與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 33 完全對準。
在圖 6e 中,展示了帽蓋 1 略微向上 (在遠側方向上) 移動的情形。在此組態中,阻擋部分 19 可失去與阻擋突起部 26 的接觸,使得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完成其旋轉移動至如圖 6e 中所展示的上部插圖中所展示的位置中。在如所展示的此位置中,導引部分 28 可以與牽開器 3 的導引部分 33 完全對準,使得牽開器現在藉由彈性元件 4 的力在遠端方向 (在圖 6d 中向上) 行進。此移動可以經由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移動牽開器 3。
由彈性元件 4 引起的牽開器 3 的移動可以經由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推動牽開器 3 達到牽開器 3 與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失去接觸的程度。牽開器由此可以離開可以被視為至少部分地由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導引部分限定的移動路徑。
歸因於由斜坡 65 的下端部分施加至突起部分 24 上的力,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完成其旋轉。
圖 6e 中的帽蓋 1 的向上移動受到與插件套管 5 接合的分離限制鉤 16 的限制。
針 8 被縮回至一個位置,這樣可以避免 8在插入裝置內被縮回而與使用者的接觸。
在針 8 縮回之後,醫療裝置 1 的感測器 71 可以保持穿過個體的皮膚 9 插入。針 8 不再與醫療裝置接觸。
然後插入裝置 1..6 可自可保持與個體的皮膚 9 接觸的醫療裝置 7 提起,並完成插入程序。
1:帽蓋11:導引部分,軌道 12:推動部分 13:接合部分 14:殼體部分 15:分離限制肋 16:分離限制鉤 17:遠端 18:近端 19:阻擋部分 2:牽開器控制元件21:外套管構件 22:內套管構件 23:連接構件 24:突起部分 25:鎖定部分 26:阻擋突起部 27:裝配槽 28:導引部分,負軌道 29:槽 3:牽開器31:牽開器體 32:鉤 33:導引部分,正軌道 34:中心部分 4:彈性元件5:插件套管51:內套管部分 52:盤形元件 53:梁 54:導引部分 55:裝置保持鉤 56:導引部分,負軌道 57:外套管構件 58:阻擋部分 59:耦合突起部 6:導引套管61:導引部分,負軌道 62:導引部分,負軌道 63:保持器梁 64:斜坡支撐件 65:斜坡 7:醫療裝置71:感測器 8:針81:針頭 9:皮膚
圖 1a:插入裝置的分解圖 圖 1b:分解圖的一些部分的細節。 圖 2a 至圖 2c:插件套管、牽開器及牽開器控制元件的不同視圖。 圖 3a、圖 3b:帽蓋、導引套管及插件套管的不同截面圖。 圖 4:插入裝置的截面圖 圖 5a、圖 5b:插入裝置的不同 3D 視圖 圖 6a 至 圖6e:插入裝置在插入程序期間不同狀態的截面圖。
1:帽蓋
17:遠端
18:近端
2:牽開器控制元件
3:牽開器
4:彈性元件
5:插件套管
6:導引套管

Claims (15)

  1. 一種插入裝置 (1..6),其用以將醫療裝置 (7) 諸如分析物感測器至少部分地插入穿過個體之皮膚 (9),該插入裝置 (1..6) 具有待與該皮膚 (9) 接觸之近端 (18) 及與該近端 (18) 相對之遠端 (17),該插入裝置 (1..6) 包含: 導引套管 (6),其設置在該近端 (18) 處且待放置成與該皮膚 (9) 接觸以用於插入程序; 帽蓋 (1),其設置在該遠端 (17) 處,該帽蓋可經按壓以在該近端 (18) 的方向上移動時進行至少部分的該插入程序; 插件套管 (5),其至少部分地設置於該導引套管 (6) 及/或該帽蓋 (1) 內且設置有用於該醫療裝置 (7) 之固持件 (55),並且該插件套管 (5) 係可相對於該導引套管 (6) 而移動; 牽開器 (3),其經組態以牽開設置有該醫療裝置 (7) 的一部分 (8),該牽開器 (3) 係可沿著移動路徑 (28,56) 移動; 彈性元件 (4) 諸如彈簧,其可將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朝向該遠端 (17) 偏移; 牽開器控制元件 (2),其藉由阻斷或釋放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之移動來控制該牽開器 (3) 之移動,並且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可相對於該牽開器 (3) 而移動諸如旋轉。
  2. 如請求項 1 之插入裝置,其中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在阻斷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之移動的位置與釋放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之移動的另一位置之間旋轉。
  3. 如請求項 1 或 2 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可藉由該導引套管 (6) 的一部分 (65) 旋轉,在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相對於該導引套管 (6) 而相對移動諸如該牽開器控制元件在該近端的方向上移動時,該導引套管的該部分與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接觸,諸如與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突起部分 (24) 接觸。
  4. 如請求項 1 至 3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之移動係經限制成在該近端 (18) 至該遠端 (17) 或反之的方向上的線性移動,對該線性移動的限制視情況係藉由至少一對成對導引部分 (33,56) 所提供,該成對導引部分包含第一導引部分諸如軌道 (33) 及協作之第二導引部分諸如負軌 (56),該兩個導引部分 (33,56) 中之一者設置在該插件套管 (5) 處,且另一導引部分 (33,56) 設置在該牽開器 (3) 處,其中視情況,設置兩對或三對此類成對導引部分。
  5. 如請求項 1 至 4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設置有至少一個導引部分 (28),該導引部分可與另一導引部分 (56) 諸如該插件套管 (5) 之如請求項 4 之導引部分對準,以便釋放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的一部分之移動,且在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之該導引部分 (28) 未處於此類對準的情況下,阻斷該牽開器 (3) 沿著該移動路徑 (28,56) 的該部分之移動。
  6. 如請求項 1 至 5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設置有至少一個阻斷突起 (26),該阻斷突起係經設置以與該帽蓋 (1) 的阻斷部分 (19) 交互作用,該阻斷突起 (26) 與該阻斷部分 (19) 之接觸防止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旋轉至釋放該牽開器 (3) 的移動路徑 (28) 之位置。
  7. 如請求項 6 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的該至少一個阻斷突起 (26) 與該帽蓋 (1) 的該阻斷部分 (19) 之接觸可能處於該帽蓋 (1) 經按壓時在其最近側位置之位置。
  8. 如請求項 1 至 7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包含鎖定部分 (25),只要該帽蓋 (1) 係位於其最遠側位置,則該鎖定部分與該帽蓋 (1) 的接合部分 (13) 接觸,從而防止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之旋轉。
  9. 如請求項 1 至 8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係可旋轉地安裝在該插件套管 (5) 上。
  10. 如請求項 1 至 9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帽蓋 (1) 及該導引套管 (6) 係相對於彼此設置,使得該帽蓋 (1) 進行相對於該導引套管 (6) 之線性移動,其中該線性移動係藉由至少一對成對導引部分 (11,62) 來導引,各成對導引部分具有在該帽蓋 (1) 中之第一導引部分 (11) 及在該導引套管 (6) 上之協作之第二導引部分 (62),其中該插件裝置視情況設置有至少三對此類成對導引部分 (11a,62a;11b,62b;11c,62c),其中該等導引部分進一步視情況彼此以等距間隔設置。
  11. 如請求項 1 至 10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帽蓋 (1) 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推動部分 (12),用於將該插件套管 (5) 朝向該近端 (18) 推動,且視情況設置有分離限制裝置 (15,16),用於限制該帽蓋 (1) 遠離該插件套管 (5) 朝向該遠端 (17) 之分離。
  12. 如請求項 1 至 11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帽蓋 (1)、該插件套管 (5)、該牽開器 (3)、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及該彈性元件 (4) 係可一起至少沿著該帽蓋 (1) 的移動的一部分從遠側位置移動至近側位置,視情況沒有相對於彼此的相對移動。
  13. 如請求項 1 至 12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其中該彈性元件 (4) 係以作用在該牽開器 (3) 與該插件套管 (5) 之間的預加載狀態設置。
  14. 一種插入系統,其包含如請求項 1 至 13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 (1…6) 及與該插入裝置 (1…6) 一起插入之醫療裝置 (7)。
  15. 一種用如請求項 1 至 13 中任一項之插入裝置 (1..6) 至少部分地插入醫療裝置 (7) 諸如分析物感測器之方法,其包括以下順序步驟: 將該插入裝置 (1...6) 施用至個體之皮膚 (9); 將該帽蓋 (1) 朝向該個體之該皮膚 (9) 按壓; 將該帽蓋 (1) 相對於該導引套管 (6) 之線性移動轉換成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之旋轉移動; 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藉由該牽開器控制元件 (2) 之旋轉釋放該牽開器 (3) 朝向該帽蓋 (1) 的移動路徑,視情況地在該帽蓋 (1) 已在遠離該個體之該皮膚 (9) 的方向上略微牽開之後。
TW112110826A 2022-03-24 2023-03-23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TW2024022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23190P 2022-03-24 2022-03-24
US63/323,190 2022-03-24
EP22170772.2 2022-04-29
EP22170772.2A EP4248860A1 (en) 2022-03-24 2022-04-29 Insertion device,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medical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237A true TW202402237A (zh) 2024-01-16

Family

ID=85723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0826A TW202402237A (zh) 2022-03-24 2023-03-23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402237A (zh)
WO (1) WO20231803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146760B1 (en) 2007-04-30 2018-10-10 Medtronic MiniMed, Inc. Reservoir filling, bubble management, and infusion medium delivery systems and methods with same
US9265453B2 (en) * 2010-03-24 2016-02-23 Abbott Diabetes Care Inc. Medical device inserters and processes of inserting and using medical devices
US10631787B2 (en) 2016-04-08 2020-04-28 Medtronic Minimed, Inc. Sensor and transmitter product
US11224361B2 (en) * 2019-04-23 2022-01-18 Medtronic Minimed, Inc. Flexibl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ensor assembly
US20220323011A1 (en) * 2019-09-03 2022-10-13 Metronom Health, Inc. Analyte sensor applic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0351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38694B2 (en) Lancet instrument
AU2018278184B2 (en) Coupling devices for surgical instruments and related methods
JP6960043B2 (ja) センサ挿入装置
US11766201B2 (en) Lancing device with rear adjustment of penetration depth
JP5833229B2 (ja) 低コストの単回使用注射器
CN110064098B (zh) 用于将传感器经皮引入患者体内的注射器
JP2017517311A (ja) プランジャロッドを保持する回転機を有する薬剤送達装置
JP2019503250A (ja) 薬剤送達に関連する情報を通信するための電気情報デバイス
JP4287611B2 (ja) 注射装置
JP2011509097A (ja) 2つのスプリングを備えた挿入器
US20110295153A1 (en) Lancing device
JP2000245717A (ja) 穿刺具
CN110064099B (zh) 用于将传感器经皮引入患者体内的注射器
JP2018512973A (ja) 自動注射器の駆動機構
CN111588387A (zh) 一种经皮传感器敷贴装置
KR200296733Y1 (ko) 일회용 사혈침기구
TW202402237A (zh) 插入裝置、插入系統及插入醫療裝置之方法
US10335543B2 (en) Insertion device for an infusion set
EP4248860A1 (en) Insertion device, inser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erting a medical device
JP4997246B2 (ja) 使い捨てカートリッジ
TW201840347A (zh) 留置針組裝體
JP2006305312A (ja) 針被覆要素用の係合制御部を備える注射装置用の取り付けモジュール
CA3030520A1 (en) System for analyzing a patient using a transcutaneous sensor
JP6118848B2 (ja) 低コストの単回使用注射器
JP6369127B2 (ja) 穿刺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