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8211A - 纖維薄片 - Google Patents

纖維薄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8211A
TW202348211A TW112106896A TW112106896A TW202348211A TW 202348211 A TW202348211 A TW 202348211A TW 112106896 A TW112106896 A TW 112106896A TW 112106896 A TW112106896 A TW 112106896A TW 202348211 A TW202348211 A TW 2023482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iber layer
fibers
layer
crimp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68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和宏
友居正典
小野悟
落合徹
小畑創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可樂麗可樂富麗世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可樂麗可樂富麗世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可樂麗可樂富麗世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8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821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7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webs, e.g. by layering we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具有伸縮性之纖維薄片。前述纖維薄片(10)至少具備: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且具有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上之重複伸縮性之第1纖維層(1),及,包含彈性體纖維之第2纖維層(2),且第2纖維層(2)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1)以特定厚度比藉由熔合或接著而經一體化者。

Description

纖維薄片
本發明係關於能使重複伸縮性與止滑性或強度提升並存之纖維薄片。 [相關申請案]
本案為主張在日本國2022年2月28日提出專利申請之特願2022-29399之優先權者,並將該全體內容藉由參照而引用作為本申請案的一部分。
捲縮纖維(crimped fiber)為在纖維之中1根1根地捲縮成線圈狀之纖維,且能使用於不織布、織物、編物等。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560683號公報)揭示包含捲縮纖維之伸縮性不織布作為重複耐久性優異之伸縮性不織布。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656068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專利文獻1可取得在重複使用時之伸縮性能劣化為小且重複耐久性優異之伸縮性不織布,且記載其係有用作為繃帶等。然而,專利文獻1記載之不織布由於包含捲縮纖維,故雖可發揮優異伸縮性,但此種捲縮纖維在例如,捲曲使用作為繃帶時,則無法發揮與捲曲對象物(例如手腕或腳)的止滑性。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能使伸縮性與止滑性並存的纖維薄片。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之發明者等為了達成上述目的經過精心檢討之結果,發現(i)在活用由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之纖維層所成之重複伸縮性並賦予止滑性之際,(ii)使用彈性體樹脂而經纖維化之纖維層,以及,(iii)以前述彈性體樹脂來構成之纖維層藉由在指定之厚度比下與前述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之纖維層熔合或接著而經一體化時,則彈性體纖維也會變得能與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一同地重複伸縮,其結果係取得之纖維薄片會活用重複伸縮性並賦予止滑性,並且使用彈性體樹脂經纖維化之纖維層與包含捲縮纖維之纖維層之組合能保持纖維薄片之重複伸縮性,且提升纖維薄片之強度,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構成為以下之態樣。 [態樣1] 一種纖維薄片,其至少具備: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且具有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上之重複伸縮性之第1纖維層,與,包含彈性體纖維之第2纖維層,第2纖維層係與前述第1纖維層藉由熔合或接著而經一體化,且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厚度比為(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3/97~50/50(較佳為10/90~45/55,更佳為15/85~40/60,較更佳為15/85~30/70)。 [態樣2] 如態樣1~5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第2纖維層之基重為10g/m 2以上(例如,10~250g/m 2,較佳為30~250 g/m 2,更佳為30~220g/m 2、較更佳為30~200g/m 2,再更佳為45~180g/m 2,特佳為50~150g/m 2)。 [態樣3] 如態樣1或2之纖維薄片,其中捲縮纖維為源自酯系複合纖維。 [態樣4] 如態樣1~3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前述第2纖維層在前述彈性體纖維間具有經熔合之交點。 [態樣5] 如態樣1~4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彈性體纖維為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 [態樣6] 如態樣1~5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相對於第2纖維層之全體面積,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具有5~25%(較佳為8~20%)比例之接合面積。 [態樣7] 如態樣1~6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層間剝離強力為0.1g/cm以上(較佳為0.8g/cm以上,更佳為1.0g/cm以上)。 [態樣8] 如態樣1~7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皆為不織布。 [態樣9] 如態樣8之纖維薄片,其中第1纖維層為水力纏絡不織布(hydroentangled nonwoven fabric),第2纖維層為熔噴不織布。 [態樣10] 如態樣1~9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分別包含1個或複數個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且纖維薄片之至少一者之最表面之至少一部分露出有第2纖維層。 [態樣11] 如態樣1~10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前述第2纖維層之平均纖維徑為1~40μm(較佳為2.5~30μm,更佳為5~25μm)。 [態樣12] 如態樣1~11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前述第1纖維層之平均纖維徑為3.0~68.0μm(較佳為7.0~30.5μm,更佳為9.5~21.5μm,尤其10.3~17μm)。 [態樣13] 如態樣1~12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第1纖維層中之捲縮纖維之比例為40質量%以上(較佳為55質量%以上,更佳為65質量%以上,較更佳為80質量%以上,特佳為90質量%以上)。 [態樣14] 如態樣1~13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中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基重比(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為3/97~75/30(較佳為3/97~70/30,更佳為15/85~60/40,較更佳為20/80~55/45)。 [態樣15] 如態樣1~14中任一態樣之纖維薄片,其為繃帶。
在此,「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係指纖維薄片之面方向上之一個方向即可,通常可為薄片之長度方向,也可為例如,製造步驟之流程方向(MD)。尚且,於此種情況,寬度方向係相對於長度方向可為垂直方向,例如,可為與MD正交的方向(CD)。又,「具有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上之重複伸縮性」時,至少在前述長度方向上具有重複伸縮性即可,且亦可在其他方向具有重複伸縮性。
單數形態之「一」、「一個」及「該」在本說明書使用時,只要內容並未明確表示單數時,則意指包括「至少一個」的複數形態。在使用於本說明書中時,用語「及/或」、「至少一個」、及「1個以上」係包括相關之列舉項目中之任意及全部之組合。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纖維薄片能活用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會發揮之重複伸縮性,並且發揮止滑性。
本發明之纖維薄片至少包含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圖1為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一實施形態在厚度方向之概念性剖面形狀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例如,纖維薄片10至少具備: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之第1纖維層1,及包含彈性體纖維之第2纖維層2。前述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2係藉由熔合或接著而經一體化。第1纖維層藉由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而具有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上之重複伸縮性。
[第1纖維層] 第1纖維層係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以下,有單稱為捲縮纖維的情況)而構成者。藉由存在有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而第1纖維層可具有重複伸縮性。
第1纖維層只要係以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之纖維來構成者,即無特別限定,例如能為織布、不織布、針織(knit(織布))等。其中也可使用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的不織布層。此種第1纖維層係例如,使包含潛在捲縮纖維(potentially crimpable fiber)之纖網(web)進行交絡處理(confounding treatment)後,藉由加熱處理而使潛在捲縮纖維捲縮而得。
包含潛在捲縮纖維之纖網只要係包含潛在捲縮纖維者,則無特別限定,能以各種製造方法來製造,但從進行交絡處理之觀點,以藉由乾式法來形成纖網為佳。
具體而言,將潛在捲縮纖維、及因應必要之其他纖維予以混綿,接著利用梳理機進行梳理來紓解纖維而製作纖網。該纖網可為纖維配列成梳理機之進行方向之平行纖網、平行纖網經交叉之交叉纖網、經無規配列之無規纖網,或平行纖網及無規纖網兩者經中等程度配列之半無規纖網之任一者,但若在考慮到薄片使用時往各種方向之隨附性變高時,則以無規纖網為佳,在考慮到高生產性時,則以半無規纖網為佳。
包含潛在捲縮纖維之纖網在因應必要亦可進行交絡處理。在不進行纖網之交絡處理之情況,在纖維間之交纏為少之狀態下藉由其後進行之加熱處理而使捲縮出現(顯現化),而可容易取得高體積且低密度之薄片。 在交絡處理纖網的情況,可為機械性使纖維交絡的方法(例如,針刺),但以進行水力纏絡處理為佳。在利用水流時,經交絡之潛在捲縮纖維在因加熱處理而捲縮時,由於並不會個別單獨收縮,而係會維持薄片全體形狀並同時進行收縮,故可容易取得均勻薄片。
水力纏絡處理係可在移動性支撐構件(例如帶式輸送機)上載置纖網,對纖網之單面或兩面進行1次或複數次處理,在水力纏絡時噴霧或噴射(以下,有包括性地稱為噴出的情況)之水係可從纖網之一側之面來噴佈,亦可從兩面來噴佈。
從使與第2纖維層一體化後之伸縮性提升的觀點,纖網只要係至少會產生和緩交纏的程度即可,水力纏絡中之水之噴出壓力為例如0.1~1.5MPa,較佳可為0.3~1.2MPa,更佳可為0.6~1.0MPa程度。
或,也可為通常之交絡處理,於此情況,除了前述和緩水力纏絡之外,或作為其他處理,也可從纖網之一側之面或兩面,以2MPa以上(例如,2~15MPa),較佳為3~12MPa,更佳為4~10MPa(尤其5~8MPa)程度之噴出壓力來噴佈水。
尚且,在從防止該階段之潛在捲縮纖維之捲縮化的觀點,噴霧或噴射之水之溫度係可適宜設定,例如可為5~50℃,較佳為10~40℃,例如,可為15~35℃(常溫)程度。
在噴出水時,以從具有規則性噴霧區域或噴霧圖型之複數孔來對纖網噴射水的方法為佳。孔的配列或配置構造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以網目狀或格子狀(交錯狀)來交互配列孔而成之構造。各孔之孔徑通常係以相同大小來形成,例如,從調整水之噴出壓力的觀點,例如,可為1~10mm,較佳可為1.5~5mm程度。鄰接之孔之節距通常也係相同長度,例如,可為1~5mm,較佳可為1.5~3mm程度。
在噴出水的情況,可從噴嘴直接噴出至纖網,也可隔著多孔性構件(例如,多孔板、多孔板鼓(perforated plate drum))來進行。例如,也可在纖網被載置於支撐構件(例如帶式輸送機)上之狀態下,通過多孔性構件與支撐構件之間。支撐構件為透水性時,已通過纖網之水流則能穿透支撐構件而為佳。作為支撐構件,可舉出例如,大約比90篩目還粗之網(例如10~80篩目程度之網)。帶式輸送機係可單獨僅使用1台,亦可因應必要組合另一台帶式輸送機,在兩皮帶間以夾住纖網之方式來進行搬運。
藉由交絡處理而可取得在纖維間經交纏之纖網。纖網所包含之潛在捲縮纖維係藉由接著進行之加熱處理而出現捲縮(顯現化),進而成為具有略線圈狀(螺旋狀或螺旋彈簧狀)之立體捲縮的纖維。又,伴隨此種通往略線圈狀之形狀變化,變得能在纖維間也互相交纏而拘束。
作為潛在捲縮纖維,從藉由加熱處理來進行捲縮化的觀點,可舉出如,組合具有相互不同熱收縮率(或熱膨脹率)之樹脂而構成之複合纖維。構成複合纖維之樹脂係可組合兩種類以上之樹脂,作為構成複合樹脂之樹脂,可因應互相之熱收縮率之差來使用廣泛之纖維形成性樹脂。
作為纖維形成性樹脂,可舉出例如,聚烯烴系樹脂(低密度、中密度或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之聚C 2-4烯烴系樹脂等)、丙烯酸系樹脂(丙烯腈-氯乙烯共聚物等之具有丙烯腈單位之丙烯腈系樹脂等)、乙烯醇系樹脂(熱塑性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聚酯系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酯樹脂(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等之聚芳基酸C 2-4伸烷基酯(alkylene arylate)系樹脂等)、聚醯胺系樹脂(聚醯胺6、聚醯胺66、聚醯胺11、聚醯胺12、聚醯胺610、聚醯胺612等之脂肪族聚醯胺系樹脂、聚醯胺9T、聚醯胺6T等之半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聚六亞甲基對酞醯胺、聚六亞甲基異酞醯胺等之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等)、聚氯乙烯系樹脂(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聚偏二氯乙烯系樹脂(偏二氯乙烯-氯乙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苯乙烯系樹脂(耐熱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系樹脂(雙酚A型聚碳酸酯等)、苯氧基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纖維素系樹脂(纖維素酯等)等之熱塑性樹脂,以及該等之變性樹脂等。該等樹脂之中,從在熱處理中防止在樹脂間過度接著的觀點,以軟化點或融點為100℃以上之樹脂為佳。尤其,從耐熱性或纖維形成性等之平衡優異之觀點,以聚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乙烯醇系樹脂為佳。
複合纖維之橫剖面形狀(相對於纖維長度方向為垂直之剖面形狀)並不受限於一般實心剖面形狀之圓型剖面或不規則剖面[偏平狀、橢圓狀、多角形狀、3~14葉狀、T字狀、H字狀、V字狀、狗骨(I字狀)等],也可為中空剖面狀等,通常為圓型剖面。
作為複合纖維之橫剖面構造,只要會展現捲縮性,則無特別限定,可舉出如,複數之樹脂存在作為相部分之相構造,例如,芯鞘型、海島型、並列型(並排(side by side)型或多層貼合型)、放射型(放射狀貼合型)、中空放射型、嵌段型、無規複合型等之構造。該等橫剖面構造當中,從藉由加熱而容易展現自發性捲縮之觀點,以相部分為非對稱之相構造(例如,偏芯芯鞘型),或相部分相鄰之相構造(所謂之並排型)為佳。
組合之樹脂只要互相之熱收縮率不同即可,可為同系統樹脂之組合,也可為異種樹脂之組合。例如,複合纖維在以外側相與內側相來構成的情況(例如,芯鞘型構造、海島型構造等),若係與位於外側之樹脂具有熱收縮差,且能捲縮化,則內側相亦可以濕熱接著性樹脂(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乙烯醇等之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或具有低融點或軟化點之熱塑性樹脂(例如,聚苯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等)來構成。
全部樹脂成分露出於外側之情況合(例如,並列型構造),互相之樹脂係以進行密著為佳。於此情況,從密著性之觀點,樹脂成分係以同系統樹脂之組合來構成者為佳。同系統樹脂之組合之情況,通常係使用形成均聚物(必須成分)之成分(A),與形成變性聚合物(共聚物)之成分(B)的組合。即,亦可對於必須成分之均聚物,例如,藉由使共聚合性單體共聚合進行變性,而在成分(A)與成分(B)之間之熱收縮率設置差異。相對於全單體,變性所使用之共聚合性單體之比例例如為1~50莫耳%,較佳為2~40莫耳%,更佳為3~30莫耳%(尤其5~20莫耳%)程度。形成均聚物之成分,與形成變性聚合物之成分之複合比率(質量比)係可因應纖維構造來選擇,例如,均聚物成分(A)/變性聚合物成分(B)=90/10~10/90,較佳為70/30~30/70,更佳為60/40~40/60程度。
從容易製造潛在捲縮性複合纖維之觀點,複合纖維可為芳香族聚酯系樹脂之組合,尤其係也可為聚芳基酸伸烷基酯(polyalkylene arylate)系樹脂(a),與變性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b)的組合。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a)可為芳香族二羧酸(對苯二甲酸、萘-2,6-二羧酸等之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等)與烷二醇成分(乙二醇或丁二醇等C 3-6烷二醇等)之均聚物。具體而言,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BT)等之聚對苯二甲酸C 2-4伸烷基酯系樹脂等,通常使用固有黏度0.6~0.7程度之一般性PET纖維所使用之PET。
另一方面,變性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b)系可使用使必須成分之前述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A)之融點或軟化點、結晶化度降低之共聚合成分,例如,非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脂環族二羧酸、脂肪族二羧酸等之二羧酸成分,或比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a)之烷二醇之鏈長還長之烷二醇成分及/或含醚鍵之二醇成分。該等共聚合成分係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該等成分之中,作為二羧酸成分,非對稱型芳香族羧酸(間苯二甲酸、鄰苯二甲酸、5-磺酸基間苯二甲酸鈉等)、脂肪族二羧酸(己二酸等之C 6-12脂肪族二羧酸)等為泛用者,作為二醇成分,烷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等C 3-6烷二醇等)、聚氧烷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丁二醇等之聚氧C 2-4伸烷基二醇等)等為泛用者。該等之中,以間苯二甲酸等之非對稱型芳香族二羧酸、二乙二醇等之聚氧C 2-4伸烷基二醇等為佳。並且,變性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b)也可為將芳基酸C 2-4伸烷基酯(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對苯二甲酸丁二酯等)作為硬鏈段,且將(聚)氧伸烷基二醇等作為軟鏈段之彈性體。
變性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b)中,作為二羧酸成分,使融點或軟化點降低用之二羧酸成分(例如,間苯二甲酸等)之比例,相對於二羧酸成分之總量而言,例如為1~50莫耳%,較佳為5~50莫耳%,更佳為15~40莫耳%程度。作為二醇成分,使融點或軟化點降低用之二醇成分(例如,二乙二醇等)之比例,相對於二醇成分之總量而言,例如為30莫耳%以下,較佳為10莫耳%以下(例如,0.1~10莫耳%程度)。共聚合成分之比例若過低,則無法展現充足捲縮,且捲縮展現後之不織布之形態安定性與伸縮性會降低。反之,共聚合成分之比例若過高,則捲縮展現性能雖會變高,但變得難以安定地進行紡絲。
變性聚芳基酸伸烷基酯系樹脂(b)在因應必要亦可併用偏苯三甲酸、苯均四酸等之多價羧酸成分、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三羥甲基乙烷、季戊四醇等之聚醇成分等使其分支。
捲縮纖維之纖維長度選自例如10~100mm程度之範圍,較佳為20~80mm,更佳為25~75mm(尤其40~60mm)程度。纖維長度高於上述下限時,除了變得容易形成纖維纖網,且在使捲縮展現時,捲縮纖維彼此會充分地交絡,而可提升不織布之強度及伸縮性。又,纖維長度低於上述上限時,變得容易形成均勻基重之纖維纖網,且在纖網形成之時間點會適度地展現纖維彼此之交絡,且容易展現伸縮性。又,纖維長度位於上述範圍時,由於在伸縮性不織布表面經捲縮之纖維之一部分會適度露出於不織布表面,故可使伸縮性不織布之自黏性提升。
捲縮纖維係在加熱前可機械性地受到捲縮,機械捲縮數為例如,0~30個/25mm,較佳為1~25個/25 mm,更佳為5~20個/25mm程度。
纖網係可以由潛在捲縮纖維單獨來構成,或亦可組合潛在捲縮纖維與非捲縮纖維來構成。作為非捲縮纖維,可舉出如,纖維素系纖維[例如,天然纖維(木綿、羊毛、絹、麻等)、半合成纖維(如三乙酸酯纖維般之乙酸酯纖維等)、再生纖維(嫘縈(rayon)、多元腦(polynosic)、銅氨(cupra)、萊賽爾(lyocell)(例如,註冊商標名:「天絲(Tencel)」等)等)]、如聚丙烯纖維或聚乙烯纖維般之聚烯烴系纖維、聚酯纖維、聚醯胺纖維、丙烯酸纖維等。該等纖維係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該等纖維係可因應纖維薄片所需求之特徵來適宜選擇,其中在從與捲縮纖維之混紡性,或提升吸濕性之觀點,亦以纖維素系纖維為佳。
非捲縮纖維之纖維長度在從將與捲縮纖維之混紡性作成良好之觀點,例如,選自10~100mm程度之範圍,較佳為20~80mm,更佳為25~75mm(尤其30~60mm)程度。
加熱處理係進行纖網中之潛在捲縮纖維(複合纖維)之捲縮化。作為加熱方法,可為乾熱處理,但以高溫水蒸氣進行處理的方法為佳。以高溫水蒸氣進行處理的方法係藉由帶式輸送機所運送之纖網會暴露在高溫或加熱水蒸氣(高壓蒸氣)流中,而使複合纖維(潛在捲縮纖維)出現捲縮。藉由加熱處理而使複合纖維(潛在捲縮纖維)出現捲縮。其結果複合纖維之形狀變成線圈狀,而能展現利用線圈形狀之纖維彼此之3次元交絡。
較佳係經低壓水所處理之纖網係以帶式輸送機被供給至高溫水蒸氣處理,纖網係在與高溫水蒸氣處理之同時進行收縮。因此,供給之纖網在被暴露於高溫水蒸氣之正前,以因應目的之不織布之大小來進行超餵為理想。超餵之比例係因應目的之不織布長度為110~300%,較佳為120~250%程度。
所使用之帶式輸送機只要係能不使基本上加工所使用之纖網形態產生紊亂來搬運者,即無特別限定,且適宜使用環式輸送機。尚且,可為一般性單獨之帶式輸送機,因應必要亦可組合另1台之帶式輸送機,以兩皮帶間夾住纖網之方式來搬運。藉由如此般進行搬運,在處理纖網時,可抑制因高溫水蒸氣、輸送機之振動等之外力而搬運來之纖網形態出現意外地變形。在使用1組皮帶的情況,皮帶間之距離係根據所欲之纖網之基重及密度來適宜選擇即可,例如1~10mm,較佳為1~8mm,更佳為1~5mm程度。
為了對纖網供給水蒸氣,使用慣用之水蒸氣噴射裝置。作為該水蒸氣噴射裝置,以能以所欲之壓力與量而在橫跨纖網全寬上大致均勻噴佈水蒸氣的裝置為佳。
又,在組合2台帶式輸送機的情況,在另一方之輸送機內裝設水蒸氣噴射裝置,通過透水性之輸送帶,或載置於輸送機上之輸送機網(conveyor net)來對纖網供給水蒸氣。另一方的輸送機也可因應必要裝設吸引箱。
可藉由吸引箱來吸引排出已通過纖網之過多蒸氣,但由於為了使水蒸氣與纖網充分地接著並且更有效率地展示使藉由該熱而展現之纖維捲縮,則有必要儘可能地使纖網保持在自由狀態,故以不藉由吸引箱進行吸引排出來供給水蒸氣為佳。
又,為了將纖網之表面與背面一次性進行水蒸氣處理,亦可更在與裝設有前述水蒸氣噴射裝置之輸送機為反對側之輸送機中,比裝設有前述水蒸氣噴射裝置之部位還要下游部之輸送機內設置其他水蒸氣噴射裝置。在無下游部之水蒸氣噴射裝置時,在想要水蒸氣處理不織布之表面與背面的情況,亦可藉由使經過處理一次之纖網之表背面反轉,再次通過處理裝置內之操作來代替。
輸送機所使用之無端皮帶只要不會妨礙纖網之搬運或高溫水蒸氣處理,即無特別限定,若為網,則以大致比90篩目還粗之網(例如,10~50篩目程度之網)為佳。比此以上還細篩目之細網之通氣性低而水蒸氣變得難以通過。皮帶之材質在從對於水蒸氣處理之耐熱性等之觀點,以金屬、經耐熱處理之聚酯系樹脂、聚苯硫醚系樹脂、聚芳香酯系樹脂(全芳香族系聚酯系樹脂)、芳香族聚醯胺系樹脂等之耐熱性樹脂等為佳。
由水蒸氣噴射裝置所噴射之高溫水蒸氣由於為氣流,故與水力交纏處理或針刺處理相異,不會使被處理體之纖網中之纖維大幅移動,而進入纖網內部。認為藉由對該纖網中之水蒸氣流之進入作用,水蒸氣流會有效率地覆蓋存在於纖網內之各纖維表面,從而能作成均勻之熱捲縮。又,與乾熱處理相比,由於能對纖維內部充分地傳導熱,故表面及厚度方向上之捲縮程度會大致變得均勻。
噴射高溫水蒸氣用之噴嘴只要係使用指定之孔口(orifice)在寬度方向連續排列的板或模,以配置成在被供給水蒸氣之纖網之寬度方向上孔口會排列之方式即可。孔口列為一列以上即可,也可為複數列為並行之配列。又,亦可複數台並列地設置具有一列之孔口列之噴嘴模。
在使用板上開有孔口之類型的噴嘴板的情況,板之厚度可為0.5~1.0mm程度。關於孔口之徑或節距,只要係能效率良好地實現作為目的之捲縮展現,與伴隨該展現之纖維交絡的條件,即無特別限制,孔口直徑在從確保水蒸氣噴射力的觀點,以0.05~2mm,較佳為0.1~1 mm,更佳為0.2~0.5mm程度。孔口之節距在從提升對纖網之水蒸氣穿透性的觀點,通常為0.5~3mm,較佳為1~2.5 mm,更佳為1~1.5mm程度。
噴射高溫水蒸氣時之壓力只要係能實現作為目的之纖維之捲縮展現,與伴隨於此之適度纖維交絡,即無特別限定,根據所使用之纖維之材質或形態來設定即可,壓力為例如0.1~2MPa,較佳為0.2~1.5MPa,更佳為0.3~1MPa程度。
高溫水蒸氣之溫度為例如70~150℃,較佳為80~120℃,更佳為90~110℃程度。高溫水蒸氣之處理速度為例如,200m/分以下,較佳為0.1~100m/分,更佳為1~50m/分程度。
尚且,由於在使纖網內之複合纖維之捲縮展現後,會有水分殘留於不織布的情況,故因應必要亦可乾燥不織布。
尚且,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係指例如,如圖2所示般,至少一部分具有形成有1圈以上之線圈捲曲之略線圈狀(螺旋狀或螺旋彈簧狀)之部分(以下,有稱為線圈部分的情況)的纖維。圖2展示具有從第1纖維層抽出狀態之線圈部分之捲縮纖維的樣子。圖2之線圈部分中,纖維具有兩端箭頭所示之軸芯方向。例如,軸芯方向在一根纖維上存在有不同線圈部分的情況,亦可具有分別不同之軸芯方向。
上述複合纖維為潛在捲縮纖維,藉由施加熱處理,而成為捲縮展現(或顯現化),且具有略線圈狀(螺旋狀或螺旋彈簧狀)之立體捲縮之纖維。加熱後之捲縮纖維之捲縮數例如可為30個/25mm以上(例如,30~200個/25mm),較佳為35~150個/25mm,更佳為40~120個/25mm程度,也可為45~120個/25mm(尤其50~100個/25mm)程度。
第1纖維層由於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故可具有捲縮纖維互相以該等之線圈部交纏而受到拘束或鎖閂的構造。尤其,第1纖維層在纖維層之製造步驟中,亦可在纖維收縮成線圈狀之過程中纖維彼此會交纏,藉由經交纏之線圈部而捲縮纖維受到拘束。
第1纖維層係可單獨以捲縮纖維來構成,或亦可組合捲縮纖維與上述非捲縮纖維來構成。第1纖維層中之捲縮纖維之比例例如可為40質量%以上,較佳可為55質量%以上,更佳可為65質量%以上,較更佳可為80質量%以上,特佳可為90質量%以上。例如,可因應目的藉由將非捲縮纖維予以混綿,來調整第1纖維層之強度與伸縮性或柔軟性的平衡。
構成第1纖維層之纖維之平均纖維徑在從使第1纖維層之重複伸縮性與斷裂強度並存的觀點,可選自例如3.0~68.0μm程度之範圍,較佳為7.0~30.5μm,更佳為9.5~21.5μm,尤其10.3~17μm程度。平均纖維徑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第1纖維層在從提高面方向伸縮性之觀點,捲縮纖維(尤其捲縮纖維之線圈部分之軸芯方向)係以相對性地比起纖維層之厚度方向還要配向成面方向為佳。又,鄰接或交叉之捲縮纖維彼此係以在該等捲縮線圈部互相交纏為佳。捲縮纖維在纖維層之面方向上配向之比例為高時,可提升纖維薄片在面方向之重複伸縮性。又,從提高緩衝性的觀點,亦以在不織布之厚度方向(或斜面方向)上與面方向相比捲縮纖維彼此輕度地交纏為佳。
捲縮纖維(尤其捲縮纖維之線圈部分之軸芯方向)較佳係主要配向在面方向之一方向上,於此情況,該方向之伸縮性會提升,對該方向賦予張力時,經交纏之捲縮線圈部會藉由彈性變形而伸長,若更加賦予張力時,可藉由塑性變形而伸長,另一方面若張力消失則能快速地返回原狀。在此「主要」係意指捲縮纖維全體之過半量(若為必要則為質量基準)。
第1纖維層中,捲縮纖維(捲縮纖維之線圈部分之軸芯方向)較佳係配向成相對於纖維層面(薄片面)為略平行。
因此,第1纖維層較佳係比起厚度方向而藉由交絡之捲縮線圈部在面方向上大幅伸長。又第1纖維層較佳係捲縮纖維在面方向之薄片長度方向上配向,因此在薄片之長度方向賦予張力時,由於交纏之捲縮線圈部會伸長,試圖返回原本之線圈狀,故可在面方向之長度方向上會顯示高伸縮性。並且,藉由在纖維層之厚度方向上捲縮纖維彼此之輕度交纏,而可展現厚度方向上之緩衝性及柔軟性,藉此第1纖維層可具有良好肌膚觸感及手感。
第1纖維層亦可含有慣用之添加劑,例如,安定劑(如銅化合物般之熱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防氧化劑等)、抗菌劑、消臭劑、香料、著色劑(染顏料等)、填充劑、防帶電劑、難燃劑、塑化劑、潤滑劑、結晶化速度遲緩劑等。添加劑係可單獨使用或可組合使用2種以上。添加劑係可被載持於纖維表面,亦可被包含在纖維中。
[第2纖維層] 第2纖維層只要包含彈性體纖維,即無特別限定,可為例如織布、不織布、針織(knit(編布))等,第2纖維層亦可對於第1纖維層直接接合。或,第2纖維層亦可隔著接著劑而對第1纖維層進行接合。
第2纖維層係包含彈性體纖維來構成。第2纖維層中之彈性體纖維之比例可為例如40質量%以上,較佳可為55質量%以上,更佳可為65質量%以上,較更佳可為80質量%以上,特佳可為90質量%以上。作為非彈性體纖維,可舉出如,在非捲縮纖維中所例示之纖維等。
從有效利用存在於第1纖維層之捲縮纖維之重複伸縮性的觀點,第2纖維層中,以具有在彈性體纖維間具有經熔合之交點之不織布構造為佳。在適用不織布層作為第2纖維層時,可舉出例如,熔噴、電紡不織布、紡黏不織布等。該等不織布之中,從操作性的觀點,以熔噴不織布為佳。
熔噴不織布係可藉由熔噴法來取得,該熔噴法係使彈性體樹脂組成物熔融,從紡嘴所擠出之熔融物藉由熱風噴射而細化成纖維狀,利用取得之纖維之自我熔合特性而形成作為不織布者。 於此情況,亦可將第1纖維層作為支撐體,直接噴佈熔融狀態之彈性體纖維(直接噴佈法)來製造第2纖維層。
作為彈性體纖維,可舉出例如,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纖維、烯烴系彈性體纖維、酯系彈性體纖維、聚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及醯胺系彈性體纖維等之熱塑性彈性體纖維。從伸縮性優異之觀點,可舉出如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或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纖維,尤其從對於肌膚之止滑性優異之觀點,以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為佳。
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以將至少2個乙烯基芳香族化合物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A),及將至少1個共軛二烯化合物作為主體之聚合物嵌段(B)來構成之嵌段共聚物及/或包含該嵌段共聚物之氫化物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作為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組成物所使用之特佳之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可舉出如,將聚苯乙烯作為硬鏈段,將聚丁二烯、聚異戊二烯、氫化聚丁二烯、聚乙烯、聚丙烯等作為軟鏈段所構成者,例如,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又,該等共聚物係可單獨使用或亦可組合使用兩種以上。
構成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纖維之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由以低分子二醇與二異氰酸酯類來構成之硬鏈段及以高分子二醇與二異氰酸酯來構成之軟鏈段所構成之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作為低分子二醇,可舉出例如,乙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等之C 1-10二醇等。作為高分子二醇,可舉出如,聚(己二酸1,4-丁二醇酯)、聚(己二酸1,6-己酯)(poly (1,6-hexane adipate))、聚己內酯、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四亞甲基二醇(polyoxytetramethylene glycol)等。作為二異氰酸酯,可舉出例如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
醯胺系彈性體纖維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將聚醯胺(例如C 6-22脂肪族聚醯胺,較佳為C 9-20脂肪族聚醯胺)作為硬鏈段且將非晶性且低玻璃轉移溫度之聚醚或聚酯作為軟鏈段所構成之醯胺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酯系彈性體纖維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將飽和聚酯作為硬鏈段且將脂肪族聚醚或脂肪族聚酯作為軟鏈段所構成之酯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聚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將結晶聚氯乙烯作為硬鏈段且將非晶聚氯乙烯或丙烯腈作為軟鏈段所構成之聚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烯烴系彈性體纖維係也可由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該樹脂組成物包含:將聚乙烯或聚丙烯作為硬鏈段且將SEBS或乙烯/丙烯共聚物作為軟鏈段所構成之烯烴系彈性體樹脂,與因應必要之其軟化劑。
尚且,構成第2纖維層之纖維之樹脂組成物亦可為對於彈性體性樹脂組合其他聚合物而成之聚合物摻合物。
又,第2纖維層中,在纖維內部或纖維外部可因應必要適用公知或慣用之添加劑,作為添加劑,可舉出例如,難燃劑、抗菌劑、光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防氧化劑、離型劑、滑劑、著色劑、防帶電劑等。
構成第2纖維層之纖維在從提升對於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之追隨性的觀點,平均纖維徑例如可為1~40μm,較佳可為2.5~30μm,更佳也可為5~25μm程度。平均纖維徑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第2纖維層之基重在從提高對於第1纖維層之追隨性的觀點,基重比(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例如可為3/97~75/30,較佳可為3/97~70/30,更佳可為15/85~ 60/40,較更佳也可為20/80~55/45。
又,第2纖維層之基重在從補強重複伸縮性的觀點,例如,可為10g/m 2以上(例如,10~250g/m 2),較佳可為30~250g/m 2,更佳可為30~220g/m 2,較更佳可為30~200 g/m 2,再更佳可為45~180g/m 2,特佳也可為50~150g/m 2
(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厚度比) 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厚度比,以厚度比(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為3/97~50/50。若為此種厚度比,則可保持第1纖維層之重複伸縮性,並同時發揮止滑性。 又,藉由控制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厚度比,而可保持第1纖維層之重複伸縮性,並同時藉由第2纖維層來提升纖維薄片之斷裂強度。 厚度比(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較佳可為10/90~ 45/55,更佳可為15/85~40/60,較更佳可為15/85~30/70。
具體而言,第2纖維層之厚度係因應第1纖維層之厚度來適宜設定即可,例如可為0.05~0.80mm,較佳可為0.10~0.70mm,更佳可為0.15~0.60mm。
(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一體化) 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係亦可藉由將第1纖維層作為支撐體,直接吐出構成第2纖維層之樹脂熔融物,而使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一體化。或,亦可使用後步驟來使分別經製造之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一體化。
在後步驟進行一體化的情況,亦可藉由公知之感壓式接著劑等來使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接著。或,亦可藉由熱輥處理或熱浮雕處理等之加熱處理來使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熔合。從利用構成第2纖維層之彈性體纖維之熱熔合性的觀點,以利用加熱之熔合為佳。尚且,以下有將熔合及接著包括性地稱為接合的情況。
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具有互為略相同之面積,且亦可互相在略相同之面積形成接合部分。或,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亦可在任意一者之纖維層具有比另一個纖維層還廣之面積。於此情況,亦可在具有較廣面積之一個纖維層露出之狀態下與另一個纖維層形成接合部分
又,關於接合部分,接合部分全體可連續地接合,亦可接合部分係根據所欲之圖型(例如點狀)等而間歇地接合。在間歇地接合的場合,可將接著劑以所欲之圖型適用在至少任意一個纖維層來接合,亦可藉由熱浮雕加工等來將雙方不織布藉由熱壓著來接合。熱浮雕加工中,以從第2纖維層將凸部朝向第1纖維層按壓為佳,於此情況,纖維薄片亦可具有第2纖維層中之彈性體纖維之一部分作為熔融物而進入至第1纖維層內部的構造。
並起,第2纖維層可具有與第1纖維層略為相同之面積,且設置於第1纖維層之全體,亦可以第1纖維層之一部分會形成露出部之方式來被覆。例如,圖3~圖5為概念性展示纖維薄片之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接合圖型之例。該等纖維薄片皆係展示在長度方向被捲曲的狀態。
例如,圖3之纖維薄片中,在第1纖維層1之一個面全體上接合第2纖維層2。圖3中,第1纖維層1與第2纖維層2在互相疊合之部分上間歇地接合,第2纖維層2之點表示接合點(例如,由浮雕處理所成之熱壓著點)。尚且,各點單純為表示概念性位置,並非係表示實際之接合點之大小或形狀者,以下內容中為相同者。
或,如圖4所示般,纖維薄片係可在第1纖維層之一個面上,在該長度方向之一個端部配設第2纖維層2。例如,將此種纖維薄片使用於對於對象包圍一圈來使用的情況,若作為開始捲曲之部分,以第2纖維層2與對象接觸而成為循環起始點之方式來至少配設第2纖維層,作為捲曲結束之部分,以與既已捲曲有第1纖維層1之第1纖維層之另一面接觸而成為循環終點之方式來使第1纖維層露出時,在捲曲結束部分則能利用第1纖維層間之自黏性來結束捲曲。
或,如圖5所示般,可在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之一個面上,在其長度方向之兩端使第1纖維層露出,並同時將第2纖維層配設於中央部分。尚且,圖4及5中也係在第1纖維層1與第2纖維層2互相疊合部分上間歇地接合,第2纖維層2之點表示接合點。
構成第1纖維層之捲縮纖維之線圈部由於其本身之交纏優異,故藉由在某種程度之壓力下之接觸能與其他捲縮線圈部容易地交纏,其結果係第1纖維層彼此可發揮自黏性。因此,如圖4或圖5般之纖維薄片在使用於對於對象包圍一圈的情況,在開始捲曲時,使第2纖維層與對象接觸,利用第2纖維層之止滑性而可效率良好地捲曲於對象,在捲曲結束時,則能利用第1纖維層之露出部,與既已被捲曲於對象之纖維薄片之第1纖維層的自黏性來結束捲曲纖維薄片。
又,從提升第2纖維層之伸縮性的觀點,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係以間歇地接合為佳,以規則性地散布有接合部位為佳。 例如,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間歇地接合的情況,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疊合部分可具有5~25%,較佳為8~20%比例之接合面積。尚且,接合面積之比例係意指從全體抽出能判斷成代表全體之指定面積作為間歇性接合點圖型,且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藉由熔合或接著而接合之接合點面積對前述指定面積之比例。例如,如圖6般之經規則性的配置之接合點圖型的情況,表示經規則性配置之接合點圖型中之1圖型部分上之接合點面積對接合點與非接合點之合計面積的比例。圖6中由於係長方形狀之接合點經規則性配置,故可藉由下式來算出作為接合點面積(A×B)對接合點與非接合點之合計面積(C×D)的比例。 接合面積比例=(C×D)/(A×B)×100(%)
另一方面,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在至少一個方向(例如MD:製品之流程方向或機械進行方向)之層間剝離強力例如可為0.1g/cm以上,較佳可為0.8g/cm以上,更佳可為1.0g/cm以上。層間剝離強力係以較高為佳,作為上限,例如可為5g/cm程度。層間剝離強力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上述已說明了關於纖維薄片具有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之雙層構造的情況,但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係也可分別包含1個或複數個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於此情況,從止滑性之觀點,以在纖維薄片之至少一個最表面上至少一部分露出有第2纖維層為佳。
纖維薄片之全體基重例如可為50~500g/m 2,較佳可為55~400g/m 2,更佳可為60~350g/m 2,特佳可為60~ 300g/m 2
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疊合部分中,面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例如MD)之斷裂強度(拉伸斷裂應力)可為5N/50mm以上,較佳可為10N/50mm以上,更佳可為15N/50mm以上。另一方面,斷裂強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00N/50mm以下。
另一方面,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疊合部分中,上述面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以外之方向,例如,在與製造步驟之流程方向(MD)正交之方向(CD)也能藉由第2纖維層來提高斷裂強度,例如,可為1N/50mm以上,較佳可為2N/50mm以上,更佳可為4N/50 mm以上,較更佳可為5N/mm以上。斷裂強度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前述100N/50mm以下。
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疊合部分中,面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例如,MD)亦可具有至少50%之伸長率。
又,纖維薄片在面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例如,MD)之50%伸長重複10次後之回復率(50%重複伸長10次回復率)係以70%以上(100%以下)為佳,以80%以上為較佳,以85%以上為更佳。5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纖維薄片在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疊合部分中,亦可在至少一個方向以外之方向,例如,在與製造步驟之流程方向(MD)正交之方向(CD)具有至少100%之伸長率。
又,纖維薄片在面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以外之方向(例如,CD)之100%伸長重複10次後之回復率(10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係以45%以上(100%以下)為佳,以60%以上為較佳,以70%以上為更佳,以75%以上為較更佳,以85%以上為特佳。10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纖維薄片之第2纖維層,作為止滑性之指標之表面摩擦係數例如可為4.0以上,較佳可為5.0以上,更佳可為6.0以上。又,上限值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8.0程度。尚且,第2纖維層之表面摩擦係數係藉由後述實施例記載之方法所測量之值。
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外部形狀係可因應用途來選擇,可為長條狀之矩形薄片(繃帶狀薄片),也可為指定形狀之小片狀或大片薄片。例如,此種纖維薄片可利用於地毯之止滑等之生活用品、訓練墊、運用用握柄、皮膚膜(underwrap)、加壓帶等之運動用品、鞋中之墊、襪之止滑、褲用夾具等之衣料用品、繃帶、上手臂防鬆帶等之醫療・美容・衛生材料等之各種用途。 尤其,從具有止滑性與重複伸縮性之觀點,尤其係有用作為單手用途之醫療・美容・衛生纖維薄片。作為單手用途(single-handed application),可舉出例如,在適用於自己時,無法使用兩手,以單手使用於所適用之部位的情況,適用部位例如可為肩膀、上手臂、前手臂、手肘、手腕、手等。例如,將纖維薄片利用作為繃帶或上手臂防鬆帶等時,即使係僅能使用單手的情況,在開始捲曲的階段,纖維薄片之第2纖維層係會對於對象(例如,上腕部)發揮止滑性,且可容易地捲曲纖維薄片。 [實施例]
以下,展示實施例來更加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係受到該等例所限定者。尚且,以下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各物性值係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量。
[平均纖維徑] 使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各層之表面。測量從電子顯微鏡照片隨意選出之100根纖維徑,並求出數平均纖維徑來作為纖維之平均纖維徑。
[機械捲縮數(捲縮數)] 根據JIS L 1015「化學纖維短纖維試驗方法」(8.12.1)進行測量。
[基重] 根據JIS L 1913「一般不織布試驗方法」進行測量。 對於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經一體化之纖維薄片,一旦將個別之纖維層撕離而作成個別之層後,測量各層之基重而可作為各層之基重。
[厚度] 以相對於纖維薄片之厚度方向為平行且對於機械(流程)方向(MD)成為垂直之方式,使用剃刀(「羽毛剃刀S單刃」,羽毛安全剃刀(Feather safety razor)(股)公司製)裁切任意10處,使用數位顯微鏡下之照片觀察個別的剖面。將對於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經一體化之纖維薄片,使用顯微鏡(KEYENCE DEGITAL MICROSCOPE VHX-900)從一體化之狀態之剖面分別測量各層之厚度而得之平均值作為各層之厚度。
[斷裂強度及斷裂伸度] 根據JIS L 1913「一般不織布試驗方法」進行測量。使用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製AG-IS作為定速伸長形拉伸試驗機。將纖維薄片製造時之流程方向(MD)設為長度方向,採取50mm寬、200mm長之試驗片5枚。將夾具間隔設成10cm後,以試驗機之夾具部分來固定個別之試驗片之端部,並以200mm/min之速度來拉伸直到斷裂為止,將斷裂時之最大荷重之平均值(n=5)作為斷裂強度。斷裂強度及斷裂伸度係分別對於不織布之流程方向(MD)及寬度方向(CD)進行測量。
[層間剝離強力] 將纖維薄片製造時之流程方向(MD)設為長度方向,採取50mm寬、200mm長之試驗片3枚。使用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製AG-IS作為定速伸長形拉伸試驗機。將取得之試驗片從試驗片之末端貼上紙膠帶(craft tape),將試驗片之層間撥開至夾具間長度為止,以夾具部來固定個別之層,並以200mm/min之速度拉伸至行程120mm為止。以N=3測量此時之初期行程20mm與終期50mm之行程部以外之平均強力並將平均值設為剝離強力。
[5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 根據JIS L 1913「一般不織布試驗方法」進行測量。將纖維薄片製造時之流程方向(MD)設為長度方向,採取50mm寬,200mm長之試驗片5枚。使用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製AG-IS作為定速伸長形拉伸試驗機。試驗片係分別以200mm/min之速度往長度方向拉伸,伸長率到達50%後隨及去除荷重,返回後無等待時間地進行下個動作(伸展)。重複該動作10次後,實施拉伸試驗,基於下述式來求出5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 5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100-X 式中,X為重複10次50%伸長後之殘留應變(%)。
[10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 根據JIS L 1913「一般不織布試驗方法」進行測量。將與纖維薄片製造時之流程方向(MD)正交之方向(CD)設為長度方向,採取50mm寬,200mm長之試驗片5枚。使用股份有限公司島津製作所製AG-IS作為定速伸長形拉伸試驗機。試驗片係分別以200mm/min之速度往長度方向拉伸,伸長率到達100%後隨及去除荷重,返回後無等待時間地進行下個動作(伸展)。重複該動作10次後,實施拉伸試驗,基於下述式來求出10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 100%伸長重複10次回復率(%)=100-Y 式中,Y為重複10次100%後之殘留應變(%)。
[表面摩擦係數] 參考JIS K7125(1999)「塑膠薄膜及薄片-摩擦係數方法」來實施測量。將纖維薄片製造時之流程方向(MD)設為長度方向,在MD採取15cm,在CD採取25cm之試驗片5枚。 測量機器係使用股份有限公司今田製數位測力計(ZTS)與計測用台(MH2-500N)。測量方法係將計測用台之長度方向設為CD並固定。將數位測力計(ZTS)設置於計測用台。在測量試樣設置秤錘(1000g)在移動速度(200 mm/sec)下實施測量。將從測量開始5秒至15秒之平均值作為摩擦阻抗。
分別準備以下之原料作為實施例及比較例所使用之原料。
[潛在捲縮纖維] 以固有黏度0.65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成分(A)],與使間苯二甲酸20莫耳%及二乙二醇5莫耳%共聚合而成之變性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成分(B)]來構成之並排型複合短纖維纖維(staple fiber),平均纖維徑13.1μm (1.7dtex),纖維長51mm,機械捲縮數12個/25mm,130℃×1分熱處理後之捲縮數62個/25mm [嫘縈纖維] 再生纖維素纖維Omikenshi(股)製「Hope」,平均纖維徑12.6μm,纖維40mm [聚酯纖維]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纖維、東麗(TORAY)(股)製,平均纖維徑12.8μm,纖維長51mm
[實施例1] (第1纖維層之準備) 使用潛在捲縮纖維100質量%,藉由梳理法來作成基重32.1g/m 2之梳理纖網(carded web)。使該梳理纖網在輸送機網上移動,並通過在與以徑2mmϕ、2mm節距來交錯狀地開有孔(圓形狀)之多孔板鼓之間,從該多孔板鼓之內部朝向纖網及輸送機網,以0.8MPa來將水流噴射成噴霧狀,纖維彼此實質上並未產生交纏,使纖維僅些微移動程度地濕潤。
接著,將該梳理纖網移送至裝備有30篩目、寬500mm之樹脂製無端皮帶的帶式輸送機。此時,以不阻礙下個水蒸氣處理步驟中之收縮之方式,來超餵纖網200%程度。尚且,使用在該帶式輸送機之皮帶上部裝備有相同皮帶,分別係以相同速度往同方向旋轉,且能任意調整該等兩皮帶之間隔的帶式輸送機。
接著,將纖網導入至帶式輸送機所具備之水蒸氣噴射裝置,從該水蒸氣噴射裝置對纖網垂直噴出0.4MPa之水蒸氣而施加水蒸氣處理,而使潛在捲縮纖維之線圈狀捲縮展現,並使纖維交絡而取得不織布。該水蒸氣噴射裝置係在一方之輸送機內隔著輸送帶而將水蒸氣往纖網噴佈之方式來設置噴嘴,在另一方之輸送機設置吸引裝置。但,並未使該吸引運轉。尚且,使用水蒸氣噴射噴嘴之孔徑為0.3mm,且該噴嘴係沿著輸送機寬度方向以2mm節距排列成1列之裝置。加工速度為10m/分,噴嘴與吸引側之輸送帶之距離係作成10mm。取得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之基重為90.0g/m 2
以電子顯微鏡(100倍)觀察取得之不織布之表面及厚度方向剖面時,相對於不織布之面方向,各纖維係配向成略平行。
(第2纖維層之準備)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可樂麗塑膠(股)製「EARNESTON(註冊商標)」CJ101)100質量份,使用一般性熔噴製造設備,在紡絲溫度300℃、氣壓4MPa、孔徑0.3mmϕ、單孔吐出量0.4g/孔・分之紡絲孔數400個(1列配置)下進行熔噴紡絲,將在噴嘴至帶式輸送機之距離作成200mm之狀態下進行旋轉之網帶輸送機作為支撐體,以速度4m/min進行捕集來製造彈性體纖維不織布(基重:100g/m 2)。
(複合化) 將取得之捲縮纖維不織布與彈性體纖維不織布裝設於捲出機,以捲出速度3.5m/min進行捲出並同時搬送至熱壓著步驟。熱壓著步驟係使用上下輥,將彈性體纖維不織布做為上側,將捲縮纖維不織布作為下側,來進行利用熱壓著之複合。尚且,上輥具有浮雕凸部(壓著面積14.87%之變形四角圖案),下輥為平坦。壓力為2.3kg/cm 2(50 kg/cm),以上輥之設定溫度125℃,下輥之設定溫度0℃來實施。以捲取機來卷取經複合化之纖維薄片。
[實施例2] 除了使用以下之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纖維不織布作為第2纖維層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尚且,第2纖維層係使用利用聚胺基甲酸酯樹脂(DIC Convestro Polymer(股)製,PANDEX T-1190KS)100質量份,使用一般性熔噴製造設備,在紡絲溫度243℃、氣壓0.4MPa、孔徑0.3mmϕ、單孔吐出量0.2g/孔・分之紡絲孔數400個(1列配置)下進行熔噴紡絲,將進行旋轉之網帶輸送機作為支撐體,以速度8m/min進行捕集而得之基重70g/m 2之胺基甲酸酯系彈性體纖維不織布。
[實施例3] 除了將使用作為第1纖維層之捲縮纖維之纖度製造作為1.2dtex,而取得基重為90g/m 2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4] 除了以潛在捲縮纖維60質量%、非潛在捲縮纖維之嫘縈纖維40質量%來混綿製造作為第1纖維層使用之捲縮纖維不織布,而取得基重為100g/m 2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5] 除了將製造第2纖維層時之網帶輸送機之速度作成10m/min,並將使用作為第2纖維層之彈性體纖維不織布之基重作成40g/m 2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6] 除了取代使用作為第1纖維層之捲縮纖維,而將潛在捲縮纖維之纖度作成0.9dtex,且將不織布製以如以下之方式來製作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第1纖維層之準備) 使用潛在捲縮纖維100質量%,藉由梳理法而作成基重90g/m 2之梳理纖網。將該梳理纖網載置於開口率25%、孔徑0.3mm之沖孔鼓(punching drum)支撐體上,以速度50m/分往長度方向連續移送的同時,從上方噴射高壓水流進行交絡處理。在該交絡處理之際,使用沿著纖網之寬度方向以0.6mm之間隔設置孔徑0.10mm孔口之噴嘴2支(鄰接之噴嘴間之距離20cm),將從第1列之噴嘴所噴射之高壓水流之水壓設成3.0MPa,將從第2列之噴嘴所噴射之高壓水流之水壓設成4.0MPa。將取得之不織布薄片移送至裝備有30篩目、寬500mm之樹脂製無端皮帶的帶式輸送機。此時,以阻礙下個水蒸氣處理步驟中之收縮之方式,使纖網超餵200%程度。尚且,使用在該帶式輸送機之皮帶上部裝備有相同皮帶,分別係以相同速度往同方向旋轉,且能任意調整該等兩皮帶之間隔的帶式輸送機。
接著,將梳理纖網導入至帶式輸送機所具備之水蒸氣噴射裝置,從該水蒸氣噴射裝置對梳理纖網垂直噴出0.4MPa之水蒸氣而施加水蒸氣處理,使潛在捲縮纖維之線圈狀捲縮展現而取得不織布。
該水蒸氣噴射裝置係在一方之輸送機內隔著輸送帶而將水蒸氣往纖網噴佈之方式來設置噴嘴,在另一方之輸送機設置吸引裝置。但,並未使該吸引運轉。尚且,使用水蒸氣噴射噴嘴之孔徑為0.3mm,且該噴嘴係沿著輸送機寬度方向以2mm節距排列成1列之裝置。加工速度為10m/分,噴嘴與吸引側之輸送帶之距離係作成10mm。取得之不織布之基重為90.0g/m 2
[實施例7] 除了以潛在捲縮纖維50質量%、非潛在捲縮纖維之嫘縈纖維50質量%來混綿製造作為第1纖維層使用之捲縮纖維不織布,而取得基重為100g/m 2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6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8] 除了將製造第2纖維層時之網帶輸送機之速度作成2m/min,將使用作為第2纖維層之彈性體纖維不織布之基重作成200g/m 2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9] 除了將製造第2纖維層時之網帶輸送機之速度作成2m/min,將使用作為第2纖維層之彈性體纖維不織布之基重作成200g/m 2,將從噴嘴至帶式輸送機之距離作成400mm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實施例10] 將作為第1纖維層所使用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使用潛在捲縮纖維70質量%、非潛在捲縮纖維之聚酯纖維30質量%來均勻混綿後,藉由常法來製作基重52g/m 2之半無規梳理纖網。並未進行水流噴射處理但進行實施例1之水蒸氣處理,而取得基重131g/m 2之捲縮纖維不織布。 其次,除了捲出取得之捲縮纖維不織布,而使用作為在實施例1之第2纖維層所使用之支撐體,以基重:10g/m 2在捲縮纖維不織布上直接進行紡絲並層合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藉由熱壓著來複合化,而取得基重141g/m 2之纖維薄片。
[比較例1] 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樹脂(可樂麗塑膠(股)製「EARNESTON (註冊商標)」CJ101)100質量份,使用一般性熔噴製造設備,在紡絲溫度300℃、氣壓4MPa、孔徑0.3mmϕ、單孔吐出量0.4g/孔・分之紡絲孔數400個(1列配置)下進行熔噴紡絲,將進行旋轉之網帶輸送機作為支撐體以速度3.2m/min進行捕集來製造出彈性體纖維不織布(基重:120g/m 2),並將彈性體纖維不織布以單獨個體來進行評價。
[比較例2] 將實施例1之捲縮纖維不織布以單獨個體來進行評價。
[比較例3] 除了使用以下之聚丙烯纖維不織布作為第2纖維層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尚且,作為第2纖維層,使用利用聚丙烯樹脂(MFR(230℃、2.16kg)=1100g/10分)100質量份,使用一般性熔噴製造設備,在紡絲溫度285℃、氣溫275℃、氣壓0.4MPa、孔徑0.3mmϕ、單孔吐出量0.2g/孔・分之紡絲孔數400個(1列配置)下進行熔噴紡絲,將進行旋轉之網帶輸送機作為支撐體以速度12m/min進行捕集而得之基重60g/m 2之聚丙烯纖維不織布。
[比較例4] 除了使用以下之方式來製作使用作為第1纖維層之不織布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第1纖維層之準備) 使用嫘縈45質量%、聚酯纖維55質量%進行均勻混綿後,藉由常法來製作出基重90g/m 2之半無規梳理纖網。將該梳理纖網載置於開口率25%、孔徑0.3mm之沖孔鼓支撐體上,以速度50m/分往長度方向連續移送的同時,從上方噴射高壓水流進行交絡處理。在該交絡處理之際,使用沿著纖網之寬度方向以0.6mm之間隔設置孔徑0.10mm孔口之噴嘴2支(鄰接之噴嘴間之距離20cm),將從第1列之噴嘴所噴射之高壓水流之水壓設成3.0MPa,將從第2列之噴嘴所噴射之高壓水流之水壓設成4.0MPa,而取得不織布。
[比較例5] 除了將製造第2纖維層時之網帶輸送機之速度作成1.5m/min,單孔吐出量變更為0.2g/孔・分而取得基重為100g/m 2之彈性體不織布以外,其他係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取得纖維薄片。
將取得之纖維薄片之構成及物性展示於表1。
如表1所示般,比較例1由於係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不織布單獨個體,故雖表面摩擦係數雖會顯示高數值,但與實施例1~7相比,斷裂強度(拉伸斷裂應力)為不充分。
比較例2由於係使用捲縮纖維不織布單獨個體,故無法提高表面摩擦係數,且止滑性脆弱。
比較例3由於係使用非彈性體不織布之聚丙烯不織布作為第2纖維層,而無法提高表面摩擦係數。並且,儘管係使用捲縮纖維不織布作為第1纖維層,故在導致在伸展時斷裂。
比較例4由於係使用非捲縮纖維不織布作為第1纖維層,故儘管係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不織布作為第2纖維層,但仍在伸展時斷裂。
比較例5由於相對於第1纖維層之厚度而第2纖維層之厚度為厚,故儘管使用捲縮纖維不織布作為第1纖維層,且使用苯乙烯系彈性體不織布作為第2纖維層,但仍在伸展時斷裂。
另一方面,實施例1~9皆係在MD及CD之任一方向具有充分之斷裂強度。並且由於即使第1纖維層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進行重複伸縮的情況,第2纖維層仍不會剝離,而能追隨第1纖維層之重複伸縮,不僅會發揮纖維薄片全體之重複伸縮性,且纖維薄片之表面摩擦係數會顯高數值,故也能成功發揮止滑性。 又,任一實施例在與比較例1~5相比時,在CD上皆可提升重複伸縮性與纖維薄片之斷裂強度雙方。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係如上述般能利用於生活用品或運動用品、衣料用品、醫療・美容・衛生材料等之各種用途。
如以上所述,參照圖式並說明了本發明之適宜實施形態,但在不超出本發明之要旨範圍,能進行各種追加、變更或削除,且該等也係包含在本發明之範圍內。
10:纖維薄片 1:第1纖維層 2:第2纖維層
本發明應係從參考隨附圖式之以下適宜實施形態之說明而能被更加明瞭理解者。然而,實施形態及圖式單純係用來圖示及說明者,而不應利用來界定本發明之範圍者。本發明之範圍係由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來界定者。隨附圖式中,複數之圖式中之相同零件番號表示相同部分。 [圖1]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一實施形態之概念性剖面形狀的示意圖。 [圖2]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中之捲縮纖維之纖維彎曲率之測量方法的示意圖。 [圖3]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斜視圖。 [圖4]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斜視圖。 [圖5]展示本發明之纖維薄片之一實施形態的概略斜視圖。 [圖6]說明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之接合面積之測量方法用的概念圖。
1:第1纖維層
2:第2纖維層
10:纖維薄片

Claims (11)

  1. 一種纖維薄片,其至少具備:包含捲縮成線圈狀之捲縮纖維且具有在纖維薄片長度方向上之重複伸縮性之第1纖維層,與,包含彈性體纖維之第2纖維層,第2纖維層係藉由前述第1纖維層熔合或接著而經一體化,且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厚度比為(第2纖維層)/(第1纖維層)=3/97~50/50。
  2. 如請求項1之纖維薄片,其中第2纖維層之基重為10g/m 2以上。
  3. 如請求項1或2之纖維薄片,其中捲縮纖維係源自酯系複合纖維。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前述第2纖維層在前述彈性體纖維間具有經熔合之交點。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彈性體纖維為苯乙烯系彈性體纖維。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相對於第2纖維層之全體面積,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具有5~25%比例之接合面積。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第2纖維層與第1纖維層之層間剝離強力為0.1g/cm以上。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第1纖維層及第2纖維層皆為不織布。
  9. 如請求項8之纖維薄片,其中第1纖維層為水力纏絡不織布,第2纖維層為熔噴不織布。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中分別包含1個或複數個第1纖維層與第2纖維層,且纖維薄片之至少一者之最表面之至少一部分露出有第2纖維層。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纖維薄片,其為繃帶。
TW112106896A 2022-02-28 2023-02-24 纖維薄片 TW2023482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9399 2022-02-28
JP2022-029399 2022-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8211A true TW202348211A (zh) 2023-12-16

Family

ID=8776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6896A TW202348211A (zh) 2022-02-28 2023-02-24 纖維薄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48211A (zh)
WO (1) WO202316302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6013B2 (ja) * 2000-06-19 2011-05-18 丸榮日産株式会社 高伸縮性不織布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518841B2 (en) * 2006-08-04 2013-08-27 Kuraray Co., Ltd. Stretchable nonwoven fabric and tape
JP4980941B2 (ja) * 2007-09-28 2012-07-18 株式会社クラレ 伸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98892B2 (ja) * 2008-02-04 2013-05-15 株式会社クラレ アンダーラップ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63024A1 (ja) 2023-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3436B2 (ja) 伸縮性不織布及びテープ類
US5431991A (en) Process stable nonwoven fabric
JP4980941B2 (ja) 伸縮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1993015247A9 (en) Process stable nonwoven fabric
JP5796320B2 (ja) 伸張性不織布を用いた複合体
JPH07863B2 (ja) 弾性不織布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12758A (ja) 高伸度伸縮性不織布
JP6717755B2 (ja) 自着性不織布
CN110268113B (zh) 液压处理的非织造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106080A1 (en) Soft nonwoven fabric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5198892B2 (ja) アンダーラップテープ
JP2007303049A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4651573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5902257B2 (ja) 複合不織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0018931A (ja) 複合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348211A (zh) 纖維薄片
CN110974540B (zh) 纤维片
CN111328354B (zh) 纤维构造体及其制造方法
JP6995461B2 (ja) 巻き締めを抑えた繊維シート
JPH1046461A (ja) 衛生用品用伸縮性複合シート
JP7043160B2 (ja) 凹凸フィット性に優れた繊維シート
JP2016220920A (ja) 曲げやすさに優れた繊維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