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5482A -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5482A
TW202345482A TW112104952A TW112104952A TW202345482A TW 202345482 A TW202345482 A TW 202345482A TW 112104952 A TW112104952 A TW 112104952A TW 112104952 A TW112104952 A TW 112104952A TW 202345482 A TW202345482 A TW 2023454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feeding
contact power
contact
current
feeding devic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4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冨田洋靖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村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5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48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inverters, i.e. dc/a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的各個係具有濾波器電路(9),該濾波器電路(9)連接於將由電源(2)被供給的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的變流器(8)且包含電抗器及電容器,且具備:靜電耦合部(112),其係將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112),且具有作電性並聯連接的二個電容器(C10、C20);及異相線圈(114),其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9)與二個電容器(C10、C20)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

Description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以習知的非接觸饋電系統而言,已知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系統。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係具備:構成為由送電裝置通過磁場而以非接觸受電的受電部;構成為將藉由受電部所被接受到的交流電力進行整流的整流電路;連接於整流電路的直流輸出側的直流電力線對;接地用構件;在直流電力線對與接地用構件之間作電性連接的一對旁路電容器;及構成為檢測在電力線對流通的電流的差分的零相變流器,零相變流器係配置成檢測在整流電路與一對旁路電容器之間的直流電力線對流通的電流的差分。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中,係檢測受電部的接地。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20-10825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非接觸充電系統中,因施工差錯或零件故障等,可能發生短路或接地。若發生短路或接地,流通短路電流或接地電流等大電流,若大電流流至變流器等裝置,有裝置破損之虞。因此,為了防止大電流流至裝置,通常使用保險絲或斷路器等遮斷器。但是,對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所使用的高頻(例如9kHz等)的電流可使用的遮斷器少,並且如上所示之遮斷器昂貴。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目的在提供可抑制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流通大電流的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非接觸饋電系統係具備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非接觸饋電系統,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具有濾波器電路,該濾波器電路連接於將由電源被供給的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的變流器且包含電抗器及電容器,且具備:靜電耦合部,其係將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且具有作電性並聯連接的二個電容器;及異相線圈,其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與靜電耦合部的二個電容器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非接觸饋電系統係具備:異相線圈,其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與靜電耦合部的二個電容器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藉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即使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亦由於異相線圈具有電感成分(阻抗、電阻成分),因此藉由異相線圈來限制短路電流或接地電流。因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可抑制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流通大電流。結果,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可抑制因大電流而變流器發生破損等。
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供給高頻電流的裝置,異相線圈係在高頻電流具有電感成分。在該構成中,由於異相線圈在高頻電流具有電感成分,因此在使用高頻電流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中,可抑制流通大電流。
在一實施形態中,亦可具備:複數饋電線,其係沿著行走車所行走的軌道軌條而設,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對在軌道軌條行走的行走車以非接觸供給電力,在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設定有供給交流電力的區域,複數饋電線的各個係設在對應的區域。在該構成中,非接觸饋電系統係具備將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藉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例如,即使在無法由一非接觸饋電裝置對一饋電線供給交流電力的情形下,亦可由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對一饋電線供給交流電力。如上所示,在非接觸饋電系統中,藉由使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可對所管轄的區域以外的饋電線供給交流電力。藉此,可使行走車在軌道軌條行走。
在一實施形態中,非接觸饋電系統亦可具備:切換部,其係切換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在該構成中,可任意切換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搬運系統係具備:上述非接觸饋電系統;及行走車,其係接受由非接觸饋電系統被送電的電力而行走。
本發明之一態樣之搬運系統係具備上述非接觸饋電系統。因此,在搬運系統中,可抑制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流通大電流。 (發明之效果)
藉由本發明之一態樣,可抑制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流通大電流。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詳加說明本發明之較適實施形態。其中,對於在圖式的說明中相同或相當要素係標註相同符號,且省略重複說明。
如圖1所示,搬運系統100係用以使用可沿著軌道軌條T移動的高架搬運車(行走車)120來搬運物品的系統。軌道軌條T係使高架搬運車120行走的構件,從頂棚懸吊。在本實施形態中,軌道軌條T係分為複數(圖1之例中為5個)系統(迴圈(bay))。軌道軌條T係包含:迴圈內的行走路亦即圈內路線(區域)BR1、及將不同的迴圈間連接的行走路亦即圈際路線(inter-bay route)(區域)BR2。圈內路線(intra-bay route)BR1係設定為高架搬運車120以順時針單向通行。圈際路線BR2亦與圈內路線BR1同樣地,設定為高架搬運車120以順時針單向通行。
搬運系統100係具備有:非接觸饋電系統110、及高架搬運車120。在搬運系統100中,由設在軌道軌條T的饋電線12A、12B以非接觸對高架搬運車120供給電力。高架搬運車120係藉由從饋電線12A、12B被供給的電力來行走。高架搬運車120係藉由從饋電線12A、12B被供給的電力,驅動設在高架搬運車120的各種裝置。
高架搬運車120係包含例如頂棚懸吊式的起重機、OHT(Overhead Hoist Transfer,懸吊式自動搬運車)等。物品係包含例如儲放複數半導體晶圓的容器、儲放玻璃基板的容器、光柵盒、一般零件等。
如圖2所示,軌道軌條T係例如周繞軌道。饋電線12A、12B係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被供給電力。饋電線12A、12B係配置在高架搬運車120的行走方向中的軌道軌條T的下方且以軌道中央為基準的右側及左側的至少一方。其中,饋電線12B係設在饋電線12A的下方,因此形成為在圖2中重疊在饋電線12A之下的狀態。
饋電線12A、12B係藉由切換部30來改變對軌道軌條T的配置。饋電線12A、12B係在連接於非接觸供電裝置1A、1B、1C、1D、1E 之最初的區域中,配置在軌道軌條T的左側。若以高架搬運車120的行走方向在軌道軌條T行進,饋電線12A、12B係藉由切換部30由軌道軌條T的左側切換配置至右側。
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具備有: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對高架搬運車120以非接觸供給電力。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供給高頻電流。高頻係指例如9kHz。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對應圈內路線BR1及圈際路線BR2的各個而設。在本實施形態中,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係對各圈內路線BR1供給電力。非接觸饋電裝置1E係對圈際路線BR2供給電力。在本實施形態中,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被收容在機殼111。
如圖3所示,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具備有:電源2、配線用遮斷器3、雜訊濾波器4、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5、整流器6、平滑器7、變流器8、濾波器電路9、第1電流感知器10、第2電流感知器11、饋電線12A、12B、及控制裝置13。雜訊濾波器4、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5、整流器6、及平滑器7係構成電力轉換器16。
電源2係供給商用電源等交流電源的設備,供給交流電力(三相200V)。交流電力的頻率係例如50Hz或60Hz。配線用遮斷器3係在過電流流通時將電路開放。雜訊濾波器4係去除交流電力的雜訊。雜訊濾波器4係例如由電容器所構成。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5係藉由將輸入電流接近正弦波來改善功率因數。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5係例如由電抗器所構成。
整流器6係將由電源2(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5)被供給的交流電力轉換為直流電力。整流器6係例如由二極體等整流元件所構成。整流器6亦可由電晶體等切換元件所構成。平滑器7係將在整流器6中經轉換的直流電力進行平滑化。平滑器7係例如由電解電容器所構成。電力轉換器17亦可另外具有昇降壓功能。
變流器8係將由平滑器7被輸出的直流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而輸出至濾波器電路9。變流器8係根據由控制裝置13被輸出的控制訊號來變更切換頻率,藉此變更輸出至濾波器電路9的交流電力的大小。變流器8係具有複數切換元件14。切換元件14係可切換電性開閉的要素。以切換元件14而言,係使用例如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及雙極性電晶體等。
濾波器電路9係設在變流器8與饋電線12A、12B之間。濾波器電路9係抑制高諧波雜訊。濾波器電路9係具有:電抗器RT1、電容器C0、電容器C1、電抗器RT2、及電容器C2。
電容器C0與電抗器RT1係作串聯連接,且構成第1共振電路RC1。電抗器RT1係異相線圈。電抗器RT1係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電抗器RT1係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電感成分不會互相取消。電抗器RT1係在高頻(例如9kHz等)的電流(高頻電流)中具有電感成分(阻抗、電阻成分)。
電抗器RT1係包含有:線圈L11、及線圈L12。線圈L11係設在變流器8(電容器C0)與第2共振電路RC2(後述)之間。線圈L12係設在變流器8與饋電線12A、12B之間。線圈L11與線圈L12係作磁性耦合。在電抗器RT1中,線圈L11及線圈L12的電感係作適當設定。
電抗器RT2與電容器C2係作串聯連接,構成第2共振電路RC2。第1共振電路RC1與第2共振電路RC2係作串聯連接。
電抗器RT2係可變更(調整)電抗器值的可變電抗器。電容器C2係可變更靜電電容值的可變電容器。電抗器RT2的電抗器值(參數)及電容器C2的靜電電容值(參數)係例如在設置好搬運系統100的設備之時藉由作業者來作設定(調整)。電容器C1係對第1共振電路RC1及第2共振電路RC2作並聯連接。
第1電流感知器10係檢測由變流器8被輸出,亦即在變流器8流通的電流I1(變流器電流)。第1電流感知器10係將表示所檢測到的電流I1的第1電流訊號輸出至控制裝置13。第2電流感知器11係檢測已通過第2共振電路RC2的交流電力的電流I2(饋電電流)。第2電流感知器11係將表示所檢測到的電流I2的第2電流訊號輸出至控制裝置13。
饋電線12A、12B係構成用以對高架搬運車120的受電部121以非接觸供電的線圈。饋電線12A、12B係例如李茲線(litz wire),具備複數幾十條至幾百條的銅線相捻搓所得之束,藉由例如由絕緣體所成之管件(tube)被覆另外相捻搓複數束所得的形態的外周而形成。饋電線12A、12B係因由濾波器電路9被供給交流電力而發生磁通。饋電線12A、12B係具有電感RL。在本實施形態中,在複數饋電線12A、12B流通的交流電流係彼此相位不同步。
控制裝置13係控制變流器8的動作。控制裝置13係構裝在積體電路的電腦系統或處理器。控制裝置13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ROM (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等、及輸出入介面等所構成。在ROM係儲存有各種程式或資料。
控制裝置13係具有控制部15。控制裝置13係與濾波器電路9的第1電流感知器10及第2電流感知器11相連接。控制裝置13係輸入由第1電流感知器10及第2電流感知器11的各個所輸出的第1電流訊號及第2電流訊號。
控制部15係藉由控制變流器8,控制被供給至饋電線12A、12B的交流電力的大小,且控制被供給至高架搬運車120的電力的大小。在本實施形態中,電力控制係使用相位移位控制來進行。在相位移位控制中,變更用以控制交流電力的大小的電力控制參數。控制部15係實施藉由變更變流器8的導通(ON)期間,來變更交流電力的大小(頻率)的相位移位控制。控制部15係使用變流器8對複數切換元件14的驅動訊號,調整各切換元件14的切換頻率,且變更各切換元件14的導通期間。相位移位控制中的電力控制參數係變流器8的各切換元件14的導通期間。
控制部15係根據由第1電流感知器10及第2電流感知器11的各個被輸出的第1電流訊號及第2電流訊號,以被送電至高架搬運車120的電力的值成為目標值的方式進行電力控制。
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彼此作靜電耦合。在圖4中,將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非接觸饋電裝置1B作靜電耦合的構成示於一例。如圖2或圖4所示,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另外具有:機殼111、靜電耦合部112、開關(切換部)113、及異相線圈114。
機殼111係收容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機殼111係設置在工廠的預定的位置。
靜電耦合部112係將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非接觸饋電裝置1B作靜電耦合。靜電耦合部112係連接於非接觸饋電裝置1A及非接觸饋電裝置1B的輸出端(連接於饋電線12A、12B的端部)。靜電耦合部112係包含有: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亦即,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非接觸饋電裝置1B係藉由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作靜電耦合。電容器C10與電容器C20係作電性並聯連接。靜電耦合部112係設在機殼111內。亦即,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係在機殼111內彼此作靜電耦合。在本實施形態中,全部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藉由靜電耦合部112作靜電耦合。
靜電耦合部112係實現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對非接觸饋電裝置1B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流、或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B對非接觸饋電裝置1A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流。在靜電耦合部112中,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的靜電電容係作適當設定。在本實施形態中,靜電耦合部112的阻抗係由被供給電力的高架搬運車120側(電力的受電側)觀看,設定為與第2共振電路RC2(饋電線12A、12B)的阻抗同等。亦即,靜電耦合部112的阻抗與饋電線12A、12B的阻抗係進行共振。
開關113係切換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亦即,在圖4所示之例中,開關113係切換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對非接觸饋電裝置1B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流、或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B對非接觸饋電裝置1A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流的ON/OFF。開關113係例如斷路器、磁導體、IGBT等半導體元件等。
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若由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被供給至一饋電線12A、12B的交流電力降低(電壓降低),由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對一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力。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若開關113形成為OFF,停止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對其他系統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力。
異相線圈114係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異相線圈114係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電感成分不會互相取消。異相線圈114係在高頻(例如9kHz等)的電流(高頻電流)具有電感成分(阻抗、電阻成分)。異相線圈114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9與靜電耦合部112之間。亦即,異相線圈114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9與二個電容器(電容器C10、電容器C20)的各個之間。在圖4所示之例中,異相線圈114係設在非接觸饋電裝置1A的濾波器電路9與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之間。
異相線圈114係包含有:線圈L10、及線圈L20。線圈L10係設在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靜電耦合部112的電容器C10之間。線圈L20係設在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電容器C20之間。線圈L10與線圈L20係作磁性耦合。在異相線圈114中,線圈L10及線圈L20的電感係作適當設定。
圖5係顯示發生了短路之時的短路點的圖。在圖5中係示出在短路點P1、短路點P2、及短路點P3發生短路的狀態。如圖5所示,若在短路點P1發生了短路,將短路電流設為Ishort1、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1及線圈L12的各個的電感設為L1時,短路電流Ishort1係如以下所示。 如上所述,在濾波器電路9的第1共振電路RC1設有電抗器RT1,因此短路電流Ishort1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短路電流Ishort1。
若在短路點P2發生了短路,將短路電流設為Ishort2、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1及線圈L12的各個的電感設為L1、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及線圈L20的各個的電感設為L2時,短路電流Ishort2係如以下所示。 如上所述,由於設有濾波器電路9的第1共振電路RC1的電抗器RT1及異相線圈114,因此短路電流Ishort2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短路電流Ishort2。
若在短路點P3發生了短路,將短路電流設為Ishort3、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1及線圈L12的各個的電感設為L1、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及線圈L20的各個的電感設為L2、靜電耦合部112的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的各個的電容設為C時,短路電流Ishort3係如以下所示。 在上述之短路電流Ishort3中,若在設計上為jωL1×2= 1/(jωC/2),由於留下電感L2,因此分母不會成為0。因此,短路電流Ishort3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短路電流Ishort3。另一方面,在沒有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及線圈L20的構成中,由於在短路電流Ishort3沒有分母的jωL2×2,因此若為jωL1×2=1/(jωC/2),短路電流Ishort3變大。
圖6係顯示發生了接地之時的接地點的圖。在圖6中係示出在接地點P11、接地點P12、及接地點P13發生接地的狀態。如圖6所示,若在接地點P11發生了短路,將接地電流設為Ishort11、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2的電感設為L1時,接地電流Ishort11係如以下所示。 如上所述,在濾波器電路9的第1共振電路RC1設有電抗器RT1,因此接地電流Ishort11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接地電流Ishort11。
若在接地點P12發生了短路,將接地電流設為Ishort12、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2的電感設為L1、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的電感設為L2時,接地電流Ishort12係如以下所示。 如上所述,由於設有濾波器電路9的第1共振電路RC1的電抗器RT1及異相線圈114,因此接地電流Ishort12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接地電流Ishort12。
若在接地點P13發生了短路,將接地電流設為Ishort13、變流器8的電壓設為Vinv、電抗器RT1的線圈L12的電感設為L1、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的電感設為L2、將靜電耦合部112的電容器C10及電容器C20的各個的電容設為C時,接地電流Ishort13係如以下所示。 在上述之接地電流Ishort13中,若在設計上為jωL1= 1/jωC,由於留下電感L2,因此分母不會成為0。因此,短路電流Ishort13受到限制,對變流器8不易流通較大的短路電流Ishort13。另一方面,在沒有異相線圈114的線圈L10及線圈L20的構成中,由於在短路電流Ishort13沒有分母的jωL2,因此若為jωL1=1/jωC,短路電流Ishort13變大。
如圖1及圖2所示,高架搬運車120係沿著軌道軌條T行走且搬運物品。高架搬運車120係構成為可移載物品。搬運系統100所具備的高架搬運車120的台數為複數,並未特別限定。
如圖7所示,高架搬運車120係具備有:受電部121、驅動裝置122、移載裝置123、及控制裝置124。
受電部121係以非接觸接受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被送出的電力。受電部121係用以收取電力的線圈。藉由饋電線12A、12B所發生的磁通在受電部21交鏈,藉此在受電部121發生交流電力。受電部121係將交流電力供給至驅動裝置122及移載裝置123。在受電部121與驅動裝置122及移載裝置123之間亦可連接電容器及電抗器。
驅動裝置122係使複數車輪(圖示省略)旋轉驅動。驅動裝置122係例如使用電動馬達或線性馬達等,使用由受電部121被供給的電力,作為供驅動用的電力。
移載裝置123係可保持所搬運的物品來進行收容,且移載物品。移載裝置123係具備有例如:保持物品而使其突出的側向伸張機構、及使物品移動至下方的昇降機構等,藉由驅動側向伸張機構及昇降機構,對作為移載目的端的貯藏庫等保管裝置的裝載埠或處理裝置的裝載埠等進行物品的收授。移載裝置123係使用由受電部121被供給的電力,作為供驅動用的電力。
控制裝置124係控制驅動裝置122及移載裝置123。控制裝置124係使用由受電部121被供給的電力,作為供驅動用的電力。
如以上說明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搬運系統100係具備有非接觸饋電系統110。本實施形態之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具備異相線圈114,該異相線圈114係設在一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濾波器電路9與靜電耦合部112的二個電容器C10、C20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藉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即使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亦由於異相線圈114具有電感成分(阻抗、電阻成分),因此藉由異相線圈114來限制短路電流或接地電流。因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可抑制若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的情形下流通大電流。結果,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可抑制因大電流而變流器8(切換元件14)發生破損等。
在本實施形態之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的各個係對饋電線12A、12B供給高頻電流的裝置。異相線圈114係在高頻電流具有電感成分。在該構成中,異相線圈在高頻電流具有電感成分,因此在使用高頻電流的非接觸饋電系統中,可抑制流通大電流。
本實施形態之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具備沿著高架搬運車120所行走的軌道軌條T而設的饋電線12A、12B。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的各個係對在軌道軌條T行走的高架搬運車120以非接觸供給電力。在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的各個係設定有供給交流電力的區域,複數饋電線12A、12B的各個係設在對應的區域。在該構成中,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具備將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112。藉此,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例如,即使在無法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A對一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力的情形下,亦可由非接觸饋電裝置1B對一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力。如上所示,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藉由使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112,可對所管轄的區域以外的饋電線12A、12B供給交流電力。藉此,可使高架搬運車120在軌道軌條T中行走。
本實施形態之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係具備有切換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的開關113。在該構成中,可任意切換一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因此,例如,進行一圈內路線BR1的維護時,藉由將連接於一圈內路線BR1的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開關113形成為OFF,可使得在一圈內路線BR1對高架搬運車120未供給電力。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惟本發明並非為必定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者,可在未脫離其要旨的範圍內作各種變更。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異相線圈114設在非接觸饋電裝置1A與靜電耦合部112之間的形態為一例作說明。但是,異相線圈114若設在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的任一者與靜電耦合部112之間即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非接觸饋電系統110具備開關113的形態為一例作說明。但是,如圖8所示,非接觸饋電系統110A亦可未具備開關113。在該構成中,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係具備有電容器C3。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全部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藉由靜電耦合部112作靜電耦合的形態為一例作說明。但是,在非接觸饋電系統110中,若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之中至少2個非接觸饋電裝置藉由靜電耦合部112作靜電耦合即可。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軌道軌條T包含圈內路線BR1與圈際路線BR2的形態為一例作說明。但是,軌道軌條T亦可為一個周繞軌道。在該構成中,亦可在一個軌道軌條T被劃區為複數區域,非接觸饋電裝置1A、1B、1C、1D、1E對各區域供給交流電力。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以行走車為高架搬運車120的形態為一例作說明。但是,移動體並非限定為高架搬運車,若為在軌道軌條T行走的行走車即可。例如,行走車亦可為地板上搬運車(地板上行走車)。若行走車為地板上搬運車,軌道軌條係被舖設在地板面上。
本發明之一態樣的技術主題可記載如以下所示。 [1] 一種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係具備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非接觸饋電系統, 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具有濾波器電路,該濾波器電路連接於將由電源被供給的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的變流器且包含電抗器及電容器, 且具備: 靜電耦合部,其係將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且具有作電性並聯連接的二個電容器;及 異相線圈,其係設在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前述濾波器電路與前述靜電耦合部的二個前述電容器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 [2] 如[1]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供給高頻電流的裝置, 前述異相線圈係在前述高頻電流具有前述電感成分。 [3] 如[1]或[2]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具備:複數饋電線,其係沿著行走車所行走的軌道軌條而設, 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對在前述軌道軌條行走的前述行走車以非接觸供給電力, 在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設定有供給前述交流電力的區域, 複數前述饋電線的各個係設在對應的前述區域。 [4] 如[1]~[3]中任一者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具備:切換部,其係切換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 [5] 一種搬運系統,其係具備: 如[1]~[4]中任一者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及 行走車,其係接受由前述非接觸饋電系統被送電的電力而行走。
1A,1B,1C,1D,1E:非接觸饋電裝置 2:電源 3:配線用遮斷器 4:雜訊濾波器 5:功率因數改善用機器 6:整流器 7:平滑器 8:變流器 9:濾波器電路 10:第1電流感知器 11:第2電流感知器 12A,12B:饋電線 13:控制裝置 14:切換元件 15:控制部 16:電力轉換器 17:電力轉換器 30:切換部 100:搬運系統 110,110A:非接觸饋電系統 111:機殼 112:靜電耦合部 113:開關(切換部) 114:異相線圈 120:高架搬運車(行走車) 121:受電部 122:驅動裝置 123:移載裝置 124:控制裝置 BR1:圈內路線(區域) BR2:圈際路線(區域) C0,C1,C2,C3:電容器 C10,C20:電容器 I1,I2:電流 L10,L11,L12,L20:線圈 P1,P2,P3:短路點 P11,P12,P13:接地點 RC1,RC2:第1共振電路 RT1,RT2:電抗器 T:軌道軌條
[圖1]係模式顯示一實施形態之搬運系統的軌道的圖。 [圖2]係顯示搬運系統的構成的圖。 [圖3]係顯示非接觸饋電裝置的構成的圖。 [圖4]係顯示非接觸饋電系統的構成的圖。 [圖5]係顯示發生了短路之時的短路點的圖。 [圖6]係顯示發生了接地之時的接地點的圖。 [圖7]係顯示高架搬運車的構成的圖。 [圖8]係顯示其他實施形態之非接觸饋電系統的構成的圖。
1A,1B:非接觸饋電裝置
10:第1電流感知器
11:第2電流感知器
12A,12B:饋電線
110:非接觸饋電系統
112:靜電耦合部
113:開關(切換部)
114:異相線圈
C0,C1,C2:電容器
C10,C20:電容器
L10,L11,L12,L20:線圈
RC1,RC2:第1共振電路
RT1,RT2:電抗器

Claims (5)

  1. 一種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係具備複數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非接觸饋電系統, 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具有濾波器電路,該濾波器電路連接於將由電源被供給的電力轉換為交流電力的變流器且包含電抗器及電容器, 且具備: 靜電耦合部,其係將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作靜電耦合的靜電耦合部,且具有作電性並聯連接的二個電容器;及 異相線圈,其係設在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前述濾波器電路與前述靜電耦合部的二個前述電容器的各個之間,在發生了短路或接地之時具有電感成分。
  2. 如請求項1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供給高頻電流的裝置, 前述異相線圈係在前述高頻電流具有前述電感成分。
  3. 如請求項1或2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具備:複數饋電線,其係沿著行走車所行走的軌道軌條而設, 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對在前述軌道軌條行走的前述行走車以非接觸供給電力, 在複數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各個係設定有供給前述交流電力的區域, 複數前述饋電線的各個係設在對應的前述區域。
  4. 如請求項1或2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其中,具備:切換部,其係切換一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與其他前述非接觸饋電裝置的靜電耦合的耦合狀態及非耦合狀態。
  5. 一種搬運系統,其係具備: 如請求項1或2之非接觸饋電系統;及 行走車,其係接受由前述非接觸饋電系統被送電的電力而行走。
TW112104952A 2022-02-14 2023-02-13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TW2023454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0246 2022-02-14
JP2022-020246 2022-0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482A true TW202345482A (zh) 2023-11-16

Family

ID=8756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4952A TW202345482A (zh) 2022-02-14 2023-02-13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4099A (zh)
TW (1) TW202345482A (zh)
WO (1) WO202315300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81960A (ja) * 2015-03-23 2016-10-13 株式会社テクノバ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7008545B2 (ja) * 2018-03-08 2022-01-25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送電装置及び給電システム
JP7081566B2 (ja) * 2019-05-17 2022-06-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走行中給電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4099A (zh) 2024-05-28
WO2023153000A1 (ja)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29787B2 (ja) 複数の電動車両に誘導電力を分配してこれら車両を共通の軌道に沿って個別に走行させる誘導電力分配システム、電動車両
US8944226B2 (en) Transferring electric energy to a vehicle, using a system which comprises consecutive segments for energy transfer
JP4671515B2 (ja) 給電装置
PT929926E (pt) Processo e aparelho para fornecer energia sem contacto
WO2022074974A1 (ja) 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及び搬送システム
JP3465075B2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02272134A (ja) 高周波電力の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非接触給電方法
JP5217324B2 (ja) 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WO2019189578A1 (ja) 電極ユニット、送電装置、受電装置、および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3491178B2 (ja) 非接触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JP3391149B2 (ja) 移動体の無接触給電設備
TW202345482A (zh) 非接觸饋電系統及搬運系統
JP3491179B2 (ja) 非接触受電装置
WO2022004050A1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搬送システム及び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TW201340532A (zh) 非接觸供電系統及非接觸供電方法
JP2000184625A (ja) 搬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搬送車の非接触給電方法
TW202236782A (zh) 受電裝置及非接觸供電系統
CN112537609B (zh) 物品搬送设备
JP2002218681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3365143B2 (ja) 無接触給電設備
JP4461538B2 (ja) 電力線搬送通信装置
JPH1132450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2013017347A (ja) 非接触給電用電力供給装置及び電源高調波の低減方法
JP2004312896A (ja) 走行台車システム
JPH10248182A (ja) 1次導電路